外科学八年制教学大纲

2024-05-16

外科学八年制教学大纲(精选6篇)

篇1:外科学八年制教学大纲

八年制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促进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 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 革的若干意见》(教高6号)提出了当前高等 医学教育的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强调要优化临床 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 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 评价方法,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提高人才培 养水平。而对八年制医学生教育,教育部总体要求 为“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 能力、提高素质“1。因此,从下学期开始, 我们学校对8年制长学制医学本科生的教学进行了 系列改革,诊断学教学及内科学教学也进行了相应 的探索。具体措施如下

1总体改革的思路

目前医学教育中存在学生接触医学知识相对滞 后,基础临床医学知识分离的现状,学生的人文素 养、职业精神、交流技能及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的改革思路是推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 住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减少大课讲授,大幅增加小组讨 论、CBL和PBL教学。

2诊断学改革的措施

2.1课程设置的改革2.1.1课程设置参照8年制诊断学教学大纲,组织 诊断学相关内容的专科教学主任和带教老师进行讨 论,对症状学、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课程进行了调 整。压缩了理论课时间,增加了见习课教学,理论课 占总学时的1/3,见习课占总学时的2/3,目的是提 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1.2临床诊断学理论大课主要讲授各种症状学、 交流技能、病历书写和诊断思维,取消了各种体格检 查理论大课,改为在见习课结合操作和录像进行讲医生培训各阶段的融通与渗透,推进基础医学 与临床医学课程交叉与整合,推进综合能力及研究 授,使对体查的学习更为直观0。见习课设置问诊 和交流技能学、各系统体格检查标准操作及相关病 理征、病历书写等内容,同时还设置了综合病历分析 的PBL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 性。

2.1.3心电图的教学以小组见习课方式为主,做到 每位同学都能边学边练习,变抽象为具体,提高了学习心电图的兴趣和能力。

2.1.4实验诊断大课除了白细胞、红细胞及出血和 血栓性疾病,还包括各种体液及生化检查,抗菌药物 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内容。见习课则结合 实际操作具体讲授三大常规、血细胞形态学、骨髓形 态学、体液和生化检查、血气分析等。

2.1.5除常规见习课外,在每堂见习课最后的半小 时,增加了小组讨论课程(workshop),针对各种症状 学(发热、黄疸、贫血等)查因进行讨论。

2.2师资队伍的改革

2.2.1多学科老师参与诊断学教学临床诊断学 教学改变了以往全部由内科老师担任的传统,临床 诊断学教学队伍老师涵盖了内科各专科、感染科、干 部医疗科和神经内科,检验科加入了诊断学的教学 队伍,实验诊断学教学由检验科和血液科老师共同 完成,心电图教学由心电图室老师和心内科老师共 同完成,扩大了诊断学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充分 整合了多学科的教学力量。

2.2.2强化了老师的资质理论大课的授课老师 均为副教授以上的老师,各专科主任均承担了相关 理论大课,强化了师资队伍力量。见习课均由高年 资主治以上且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担任,保证了 教学质量。

2.3教学方法改革

2.3.1理论大课要求老师做到突出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与同学互动交流,注重培养 学生的临床思维,教学体现双语教学。做到合理运 用教学课件和教学模具,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教学中引入典型病例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 养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适当尝试PBL教学法,推 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2.3.2见习课临床诊断学见习课教学采用小组 教学方法,6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相对固定一个 老师全程带教,但心脏、肺部、腹部及神经检查则由 相应专科脱产老师带教,老师示范教学及讲解为引 导,以同学反复练习及实践为主,通过病例、模型、录 像等方法来提高体格检查的学习能力。期间,在病 理征的学习中,首先在模型上体验,然后尽量多到病 人身上体会学习,并通过不断与病人沟通,既提高了 对各种病理体征的认识,又加强了与病人的沟通能 力训练。

2.3.3引入PBL教学方法在每次见习课的最后 1个小时,分别学习各种症状学查因,主要是以简化 的PBL的教学模式进行,老师在一周前发病例介绍 给同学们,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在课堂上 进行讨论分析。此种简化的PBL教学方法,大大提 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临床分析能力,为下一步 内科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在临床诊断 学学习结束时,还进行了综合病例分析的PBL系统 教学,同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及老师引导 等过程,使同学们对疾病的临床诊断思路有了较为 清晰的认识。PBL教学能充分发挥八年制医学生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又是,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资源应 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H。

2.4教学准备的改革

2.4.1辅助教材编写以往我们诊断学见习课教 学采用的是5年制1版的诊断学实习指导(主要针 对5年制教学),与目前所学的8年制临床诊断学和 实验诊断学教材不一致,故我们教研室以8年制教 材为参考,组织编写了 8年制诊断学实习指导,包括 临床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2个部分,临床诊断学实习指导以临床相关科室老师为主进行编写,实验诊 断学实习指导以血液科、呼吸科和检验科老师为主 进行编写,除了常规的内容外,还在后面附上各种思 考题、英文单词、英文名词解释和英文简答题。

2.4.2预讲和集体备课诊断学教学一直以来坚 持预讲和集体备课的模式,所有新增的内容和新参 加讲课的老师都要在教研室的组织下进行预讲,针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和提高。另外,每一次见习课以前都要组织集体备课和统一手法,同时聘请老 教授和专家进行指导,力求教学内容的准确和统一。 2.5考评体系改革2.5.1考评体系打破了以往只要理论考试的传统, 增加了技能考试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workshop评 价表)[4 ,由以前的单纯理论考试改为目前的4 +3 + 3考评,即理论考试占40% ,技能考试占30%,老 师评价占30%。更为客观的反应学生的综合能力。 2.5.2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和临床诊断思维,技能考试为多站式考核,包括物理 诊断和实验诊断二部分,物理诊断为各部位的体格 检查和问诊,实验诊断为心电图、血气分析、骨髓片、 血片阅片等。多站式考核能够更为全面地评估同学 们对诊断学技能的掌握程度。

3内科学改革的措施

3.1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3.1.1内科学教学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新改革,取 消了以往理论大课-相关疾病见习课的单一疾病学习方法,改为了见习课和实习课的整合。白天 (7:30am-4:00pm)在病房实习,4:00 -5:30 进行内 科学课程学习,课程包括理论大课、小组讨论(work?shop) 和各专科技能训练。周一、二、三为理论大课 学习时间,周四、五为小组讨论和技能训练课授课时 间。36位同学分成3个小组,每个专科各轮转学习2-3周,使同学们对一个疾病可以反复接触并亲自 诊治,对内科疾病相关知识有了不断认识的过程,学习更为沫入。

3.1.2各专科理论课内容由专科根据教学大纲进 行选定,理论大课课时进行了精简和压缩。所有的 理论大课课件均是双语教学,课前发放相关资料,上 课中以启发式教育为主,由于是小班教学,课堂气氛 非常活跃。理论大课,除了传统的内科学大纲规定 的`内容,还增加了相关基础医学课程,包括病理生理 学、病理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以培养学生对内 科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

3.1.3小组讨论(workshop)的教学均采用PBL或 者CBL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内容为专业中常见的疾病查因,如高血压查因、心脏 扩大查因、腹水查因等等。技能训练课程主要是内 科相关的基本操作,如内科体查、病历分析、腹腔穿 剌、胸腔穿剌、腰椎穿剌、胃镜等。通过让同学们在 病房、模型和相关实验室进行实地操作,进一步强化 诊断学的基本操作,并初步学习了内科的各项临床 操作,大大提高了内科学相关技能的操作水平。

3.2见习课的改革

3.2.1见习课改变了以往由老师讲解,再结合病例 学习的方法,改为了在病房的实习,实习由病房主治 医师带教,每位同学管理2-3个病人,各专科脱产 的8年制负责老师负责跟踪和指导。病房实习有详 细的学习计划,要求同学们在病房老师的指导下完 成曰常医疗工作(病历书写、查房、接诊新病人、与 病人谈话等),规定了完成的住院病历、完全病历及 英文病历数目,同时还要把每项工作以曰志的形式 记录下来(病房曰志),每天病房实习和下午的授课 结束后,8年制专科负责老师还要跟同学们进行沟 通交流,检查一天的学习情况。

3.2.2为更好地督促老师的带教,针对理论课带教 老师、8年制专科负责老师及病房带教老师,提出了 具体要求,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3.3内科学考核体系改革考核体系是全方位的, 包括入科和出科测试,病历书写,技能考试、理论考 试及多方评议。

3.3.1入科和出科测试每个小组入科和出科时 由8年制负责老师进行测试,题目由老师自定,形式 不限,主要是了解同学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3. 2 病历书写 要求学生完成所管病人的入院 病历,每一专科完成一份完全病历、一份英文病历。 病历由8年制负责老师修改。

3.3.3 技能考试包括中期技能考试+出科 OSCE考试。中期技能考试包括:综合技能+操作技能。①综合技能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诊断病人 的能力,方式为以4人为1个小组,完成问诊、体查、 病历书写、回答问题四个环节,考试时间为看病人 50分钟,病历书写40分钟,提问10分钟。②操作 技能为站点式考核,包括胸腔穿剌、腹腔穿剌、心包 穿剌、心电图操作和阅图四项,抽签任选项,考试时 间为10分钟。③出科OSCE考试:按照标准OSCE 考试设置多个站点,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和操作能 力。

3.3.4出科理论考试全部内科学结束后进行理 论考试3.3.5多方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来自多个方面,包 括8年制负责老师的评价、病人对学生评价及病房 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考试成绩计算如下:出科理论考试40% +技能 30% (其中OSCE考试20% ,中期技能10%) +平时 成绩30% (其中Workshop评价50% +病历书写、入 科和出科测试40% +考勤10%)。故通过全面系统 的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临床技能水平及交流能力 都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估。

4诊断学、内科学教学中开展课外活动开展课外活动

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针对8年制教改,我们举办了各种活动,如师生座谈 会、小老师授课比赛、到敬老院义诊等。

4.1小老师授课比赛采用团队参赛形式,推举团队 代表进行演讲,老一辈的专家评委进行点评,观众与 专家共同打分,演讲为中英双语或全英文方式,同学 们比赛的选题新颖、体现团队精神,且水平较高,得到专家和听众的好评。

4.2邀请同学们参加内科的联欢晚会,晚会上,同 学们演出了他们编写的一首歌“我们的歌”,把同学 们的学习生活和老师们的辛勤工作都写到了歌中, 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

4.3组织了同学们到养老院进行义诊,对老人们进 行了血压测量、尿常规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活动,并 给百岁老人赠送了同学们自己制作的祝福礼物。活 动锻炼了同学们的临床交流和实际能力,培养了学 生们的感恩之心。

总之,为顺应教育部教学改革要求,也为更好的 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我们对8年制医学 本科生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虽 然改革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 实践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能够达到我们的培养 目标:即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熟练的临床 操作技能和交流技能、高尚的职业精神、批判性思维 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

篇2:外科学八年制教学大纲

【关键词】普通外科;教学法;八年制教学

八年制医学教育与其它类型的高等教育相比,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成本昂贵、培养周期长、社会期望值高等特点[1]。我科在八年制临床见习中,以培养高年资住院医师为目标,制定了以症状为出发点,以疾病为导向的“空降兵”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方法简介

所谓“空降兵”教学法是形象的根据空降兵在执行任务时,准确、安全的定点着陆的全过程来模拟对学生进行教学诱导的过程。合格的空降兵在出舱的同时要具有几个条件方能达到定点着陆的目的,这也可对应见习教学的全过程。针对八年制医学生的特点,要求他们在前期扎实的理论课基础上,结合具体病例,以症状为出发点,以疾病为导向,全面的思考该疾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根据以往五年制和七年制见习教学中暴露出来的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思维局限、易钻牛角尖等问题,我们采用了从症状着手,鼓励学员思维先发散后集中,进行全面判断和重点突破的教学引导方法,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了学员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我们称之为“空降兵”教学法。

2 教学方法实施的必要性

首先,要有明确的伞降目标,这也相当于在见习中带教老师为学员寻找合适病例,其目的是老师想通过该病例让学员了解何问题,达到何种目的。其次,空降兵的伞体必须充分打开,否则后面的着陆无从谈起,也就是我们在见习中强调的发散思维,即针对该患者的临床症状,充分发挥理论学习基础,将其与临床所见充分结合,鼓励学员积极调动情绪,活跃思维,此时易出现两个极端倾向,一方面容易出现“过度发散”,“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另一方面则容易出现发散不足,钻牛角尖的现象,此时关键在于教员的诱导,可给予恰到好处的提醒,不要轻易否定学员的积极性,必要时鼓励学员有针对性的重新对病员时行体检和查阅病历资料,完善学员没有注意到的环节。第三,仅仅降落伞打开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必须要掌握定点着陆的技术,才能达到预定的投送地点。在见习教学中也是这样。思维充分发散了,还必须要收的回来,也就是先发散后集中,要培养学员在众多思路中找到一个突破点,这其实就是对于该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本阶段要求教员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员进行循证式逻辑。

3 在普通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就普通外科而言,涉及的病种繁多,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以腹痛为出发点,引导同学抽丝剥茧,层层深入,锻炼临床思维。腹痛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由于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临床表现上也错综复杂,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在将病例引入后,首先应注意培养同学的发散思维,同学初步接触患者资料后,从主述、症状、体征等诸要素中寻找思路,如对于多名右下腹痛的患者资料,要求从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及伴随症状中联想诸多可能存在的疾病,通过教员的启发式提问和同学的思维发散,提出右侧腹痛可能存在的腹脏内病变及腹脏外病变。当然教员需具备一定的驾驭能力,允许同学“天马行空”的发散,但也应有意识的进行提示,减少出现不着边际的想法,但要注意不要轻易否定同学提出的见解,挫伤同学积极性。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发散引导,可开始进入集中阶段。在此阶段,根据举证和排它原则,由同学根据掌握的依据进行重点和逐步排除,目的是为了多次强化同学对可引起腹痛的诸多疾病的认识,在推理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疾病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依据。在此阶段除了对腹痛症状、体征等进行鉴别分析外,同时也要提醒同学考虑年龄、性别、婚姻因素对诊断带来的可能的影响。必要时对于同学容易忽略的临床证据可鼓励同学进行补充查体,如直肠指诊等,补充其对病例的认识。逐步完成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过程。这样,通过先发散后集中的思维教学,让同学可建立对腹痛疾病诊断的信心,培养对见习教学的兴趣,也会增加同学的成就感。在此时,可进一步引入一复杂腹痛病例,进行现场讨论,全面印证同学所学,由同学主导整个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并提出自己的下一步诊治方案。

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对当前的临床见习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我科目前采用的“空降兵教学法”通过积极诱导同学的思维,让同学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培养独立分析能力的临床思维,为今后的实习和临床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夏欧东,林新宏,曾志嵘,等.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5(10):900-901.

[2] 闫秀娥,何 榕,杨 威,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八年制医学生见习中的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8(1):102-103.

篇3:外科学八年制教学大纲

1 临床见习中如何定位八年制的教学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医学教育包含4部分:进入医学院前的综合大学本科教育、医学院教育、住院医师培训以及专科医师培训。国外医学培养强调的是所学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自第一年起就直接与患者接触[1]。

我国从2004年开始,首先在7所重点高校、3所军医大学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我国八年制的医学培养包含:医学前教育、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临床实习4个阶段。八年制培养原则是: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核心是培养具有优秀潜质的专业人才。因此,相对于发达国家的高等医学教育,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不仅要重视临床理论的实践,还要在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和常用的科研方法、技巧等方面提出要求。

2 临床实践与科研思维同时培养

对于八年制临床教学培养而言,其教学目的是培养我国最顶级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临床行医能力的培养,即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当时刻清楚的认识到:八年制学生首先是一名医生。八年制医学生见习进入临床的第一步就是打下扎实的临床诊断、操作技能等临床技能基础。这也是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而目前我国的微创外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部分开展的技术隶属于外科基础——普通外科的范畴。所以在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应该充分结合普通外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临床带教教师更应该突出微创外科的特点,例如包括微创外科手术器械的识别和组装使用、微创外科手术理念、手术解剖操作的改变等等新知识的传授。

然而,对于八年制临床医生的培养来说,仅仅强调临床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和教学初衷有出入的。八年制的培养和以往的五年制本科以及本科后专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是有较大的区别的。这体现在,对于其要求不仅仅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还应当成为一名能从临床实践当中总结思考,并结合科研思维,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八年制教育要求做到临床实践和科研思维两者并重。

在医疗技术迅猛发展、医学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科研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对启发八年制学生创新能力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兼备科研能力的临床医学人才能更敏锐地意识到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医疗科研发展,能更及时的关注到一些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思路。这一点对于从事微创外科——这一新兴且发展极其迅速的学科而言尤为重要和突出。

那么如何在培养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同时,对其进行科研思维的培养呢?这是摆在新时期新体制教育面前的一个难题,对临床带教的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在临床实践能力学习过程中,有效的组织和穿插进行科研思维和知识的讲授和培养。在微创外科见习阶段,在培养八年制医学生对于微创外科临床实践的兴趣和信心的同时,对于微创外科最新的研究和临床疑点、焦点和论点进行介绍分析,为医学生讲授科研方法手段的同时,引导性的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强调不要放过临床中一些共病患者表现的特殊临床现象,启发学生探究这些临床表现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启发八年制医学生探求临床现象的内在机制等[2]。例如:微创外科手术的患者为何较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更早的排气?微创手术术后的患者疼痛感为什么普遍较传统手术患者轻?那么术后应激、疼痛机制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和机制决定的?对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有什么启示?这些都应该贯通融汇到八年制微创外科临床见习带教当中去。

3 微创外科见习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临床见习阶段对于医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通过临床见习,希望能够使医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巩固和验证专业理论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并进一步激发其临床实践的热情;对于八年制医学生而言,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能够在临床见习阶段就开始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对于重在培养微创外科学未来专业后备人才来说,八年制教育是争夺人才制高点的关键。

3.1 临床见习常见问题

八年制医学生在微创外科临床见习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与以往的五年制医学生有一定的相似,但同时也存在其特殊性。一般医学生在微创外科临床见习中主要暴露出来的问题有:①对微创外科学知识的空缺,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低,学习动力差等;②对微创外科涉猎较少还直接导致医学生对微创外科在新世纪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缺乏认识;③本科阶段对于微创外科的基础差,尤其是繁复的微创外科手术器械、方法,较传统手术差别较大,医学生在微创外科见习感觉较其他科室吃力;④由于大量新知识、新技术等信息量的接受,忽视了临床基础和基本功的应用和锻炼等。

八年制医学生相对于其他学制的医学生来说,突出的优点在于学习动力大,主动好问,同时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较为扎实,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对于病患的病情分析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缺乏系统性;②对如何结合临床将基础知识灵活运用方面还欠缺整合能力;③此外,八年制医学生由于兴趣所好,其对于微创外科知识和临床见习等也表现出参差不齐。

3.2 临床教学解决措施

系统性教学:首先,微创外科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外科学科,其不仅仅与普外科密切相关,还囊括了大量的其他外科以及各个内科专科评价等知识。八年制见习生在分析病例时常容易仅关注外科方面的疾病,而忽略了系统性的分析患者。因此,在见习之初,临床带教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培养医学生系统性的观察和分析患者病情的习惯[3]。其次,对于微创外科本身而言,大量的学科知识由于没有在本科阶段讲授,还需要临床带教教师从微创外科的基础开始,进行系统的教学。包括微创外科的历史、发展;微创外科的手术器械、设备;微创外科的技术特点、要求;微创外科涉猎的手术范畴等等方面。只有系统的将微创外科融入整个人体,系统的将微创外科的知识进行讲授,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八年制医学生对于微创外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能力性教学:在见习之初,八年制医学生往往容易注重观察某一个病例或者某一台手术的开展,而疏忽了举一反三,临床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的总结,从而出现接收新患者后,不能充分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所以临床带教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仅仅重在培养学员对某个病例的诊断正确与否,而应重在培养其整合理论知识,针对某个病例先进行发散式的分析,即临床能力的教学培养。如一位患甲状腺肿瘤的患者,在对其进行疾病诊断过程中首先应通过病史、症状、家族史等进行初步判断,而后结合临床检查分析进一步确诊,只有通过这些条件的分析判断后,才能根据患者自身要求对是否应该为患者进行甲状腺微创手术治疗,并前瞻性的判断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并发症。并结合微创外科知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解释和引导说明。最终完成一位病患的诊疗全过程。

主动性教学:一般来说八年制医学生,只要能够对其实施恰当的教学,在临床见习中均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这并不表示不需要临床带教教师培养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八年制医学生本身还存在学习能力不一致的问题,带教教师应在临床带教中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可以通过微创外科的新型手术器械和方式引导学生,还可以通过诸如PBL等学生主动学习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4]。

八年制医学生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同样,微创外科也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必然会在八年制教学当中遇到许多新问题。只有通过临床教师们不断的总结、交流,才能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有潜质的未来专业人才。

摘要:八年制医学教育在我国逐渐进入了起步阶段。在外科新兴科室——微创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八年制医学教育存在一些有别于以往医学教育的问题和解决思路,通过临床实践与科研培养,使得八年制医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临床见习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临床见习,微创外科,八年制

参考文献

[1]夏鸥,曾志嵘,马艳.关于我国长学制教育培养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06(8):10.

[2]杜军,戈应滨,顾洛.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78-80.

[3]张永生,袁军.浅谈教学医院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245-1246.

篇4:八年制医科生法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八年制医科生:法语教学模式;保障双语教学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适应日益扩展的国际交流,提高医学生接受和了解国外最新医学信息的能力,使我国的医学发展更快与国际接轨,双语教学对我国的医学教育有着重大意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法国交往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法国许多医科院校和医院有着频繁交流与合作。由于历史原因,法语双语教学成了我校办学特色,在全国医科院校独树一帜。医学法文班为中法合作办学,是中法两国政府加强交流的重点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受到了两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业,经考核合格者被选送赴法国的医院,作为实习住院医师培训一年,由法国医学院校授予“专业培训证书”。

对特色班的学生来说,入校时法语基础为零,法语作为第一外语学习,学习的成败以及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医学双语教学的实施。

随着我校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强,原有的法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合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的教学需要,必须摸索出一套适合教学的模式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为学校双语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一、建立教学模式需要重视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整体性

近些年,我校医科法语双语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原因在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师将以往单纯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正确轨道上来。这一转变,使课程设置的宏观改革成为必然。

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大学法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法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的听、写、说与笔译的能力,使学生能以法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得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法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笔者认为,语言运用能力是语言教学的目标。虽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八年制临床法文班的法语教学为非专业外语学习,但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按照法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的学生,应具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即以专业标准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沟通能力为培养目标。第一年的法语学习采取强化教学,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能力。通过入校后前二年的语言学习,学生不仅要有扎实外语基本功,以保证双语教学顺利实施,能用法语或借助母语完成有条件用法语开设的基础医学双语课程,从第三年起,法语教学逐步向医学法语过渡。在进入后期临床学习阶段,医学法语课程由法国政府派遣来我校的法籍医生承担,以学习临床医学法语为主。

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外语课程的设置必须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方面要有所创新,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相结合,始终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贯彻于整个教学之中。另外,学生不仅要学好语言,同样也要了解法国的文化、经济、政治和风土人情等等,以便在日后与人交往过程中。知根知底。为此,我们增设了法国文化背景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循序渐进,将词汇、语法学习和口语交际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重点、难点和要点进行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多用法语讲解,鼓励学生早开口,提高他们的外语表达能力。

课程设置的最终目标是,八年制临床法文班毕业的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在不同的场景能比较自如地表达和进行相关学术领域的交流,能借助字典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医学文献以及外文资料,学生在第二年必须参加并通过法语四级考试。选送学习优秀者出国实习,学生的人数和录取名单由法国国家级考评小组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测试和专业考试后确定。学生完成为期一年在法国医院实习后,法语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既精通专业又精通法语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

为了培养更多的医学双语人才,从去年起,医学法文班人数增加到了41人,这就产生了以下几组矛盾:师资不足与学生人数增加之间的矛盾,教学的高要求和师资素质亟待提高之间的矛盾,教学内容含量大与课堂教学课时紧之间的矛盾。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解决这些矛盾。

为了解决第一组矛盾,我们实行了大、小班相结合的办法。语法、泛读、听写大班进行,口语、精读小班进行。这种组合减少了课时量,缓解了教师人手不足的困难。与此同时,我们又对教师进行合理的组合,部分地解决了第二组矛盾。具体做法是:在全体教研组里抽出骨干教师作为“领头羊”形成教学小组,以老带新,保证了教学质量,扩大了骨干教师的影响面。解决第三组矛盾的办法主要是依靠第二课堂。如:安排学生观看教学录像,补充相关学习资料和布置听力作业以丰富学生的课后学习内容,开设法语角,邀请外籍教师作专题讲座,提供口语锻炼机会等等。

3加强管理,调动教师积极性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调动教师积极性,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是保证教学实施最重要的一环。在教学管理上要抓住以下几点:

首先是抓教师的敬业精神。其中包括:①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实行既定的教学目标,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动向,特别是要抓住学生的两头。发挥成绩好的学生的带头作用,使他们由好变优,对于差生要了解问题所在,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教务部门要深入到班级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促进教师做好工作。②爱岗敬业。做好这一点光靠行政命令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教师能安心工作,专注于第一职业。这要树立学院发展,我发展的思想,又要使教研室的经济利益得到合理的分配,让经济分配与教学质量直接挂钩。教研室要努力广开财源,使教师收入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安心工作。⑧奖惩分明。对于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不分资力、不论职称实习精神和物质奖励,这有助于青年教师争创上游,迅速成长。对于教学态度差,违纪违规的教师,轻则批评帮助,重则纪律处罚,并与经济利益挂钩。

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衡量教师工作质量的主要指标。既看及格率,又要看平均分数,还要注意标准差。只有评价标准合理,才能做到客观、公正,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

二、发展和完善教学模式

一个科学的符合校情的教学模式给我校的外语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改观,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这种改观主要体现在八年制医学法文班的教学上,而整个学校法语教学应贯穿着各类法语教学过程中,包括我校药学法文班和学校计划外由卫生部委托我校培训的二年制医务人员出国翻译强化培训班的教学。为了全面地上台阶、

上水平,我们今后工作的着力点应放在进,步发展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上。

发展和完善教学模式应考虑到以下几点:(1)要符合本校建设和发展的规划:(2)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3)要符合法语学习的客观考虑;(4)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从我校与法国合作办学对外语要求来看,同样从社会对外语的需求来看,都普遍注重人才的外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口语、翻译、写作能力。因此,外语教学应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

从去年起,我校教学改革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减少学生外语课堂学习时数。一、二年级加起来的法语课时从最多时的1380减至到现在的968课时。从教学角度来看,课时的减少,对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解决好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课时数就成为我们当前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要靠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出路在于提高教研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不是单纯靠增加课时数。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教学水平是当务之急。学校要有计划引进高学历人才,全面提升法语教学水平。

三、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创建教学新模式旨在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此,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

1情景口语表演法

为了突破“哑巴外语”的障碍,我们提出“教学过程交际化”的教学原则。以“交际”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此,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多练精讲”等教学方法。我们将全班以寝室为单位,分成四人一组,从第一学期的第六周起,开展每周一次的会话表演。学生创设情境,认真准备、排练,并在全班面前表演。教师给他们打分和讲评,指出不足、肯定进步。学生准备表演是复习和巩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收效大、记得牢,学生进步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它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竞争性,看哪一组表演得更加出色。也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选择更为合适的教材,增加口语比重

多年间,我们一直使用同一套教材,该教材编于20世纪80年代,其内容陈旧,远不能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为此,去年,我们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选用了新教材,共两套:一套是法国引进版的视听教材,其特点是,直观、生动,题材广,通过真人和情节表现出了语言交际的各种语景,每个节目在编排上突出语言要点重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反复训练听力和操练口语,学生不仅学到的是语言知识,而且了解到了法国文化和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常识,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以后的出国实习无疑大有益出。另一套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教材《法语教程》。两套教材虽各有所不同,但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培养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此外,我们还补充一些与课文学习相关的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这些资料大多选之最新原版教材和报刊文章,这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营造课堂口语氛围

语言产生于社会实践,又在社会实践中发展,离开社会实践,语言就不复存在。因此,学好外语的关键在于实践练习。学生不但要多听磁带、多读,而且要多说、多写。学生的语言能力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提高,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搞一言堂。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我们的做法是,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应有积极饱满的教学热情,这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首要条件。良好的课堂气氛会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恰当的语言、动作、表情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4语法学习与口语练习相结合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语法的学习同样十分重要。我们的做法是,教师讲解完成某章节语法后,给出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达到熟练和掌握目的。但我们不主张单纯的为掌握语法而学语法,而是将语法学习与口语训练有机地相结合。教师要求学生将学到的语法知识点,如复合过去时和未完成过去时,通过会话表演加以正确运用。这种练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语法知识,而且锻炼了口语,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收效显著。

5发挥外教的作用

从第一学期的第六周起,每周一次,由法籍教师分班给学生上课。外籍教师的介入,给学生创造了语言环境,课时虽不多,但学生接触到了纯正的法语,接触到国外较新的外语教学法,与中国教师起到了互补作用。每周一次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进行教学进度上的沟通和教学内容的同步,使教学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地开展,避免了各自为政现象。

6重视课后学习

由于受到课时数的限制,课后时间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以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比如,四人一组的会话表演准备工作在课后进行,要求每组四位学生共同参加,设计场景、编写对话和排练以及课后听课文后的录音、阅读补充资料和语法练习等。课后练习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课堂教学有着同样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和提出要求,并且检查作业完成的质量,确保课后练习落到实处。

这几年,我校的法语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基础法语与专业法语的过渡等。在教学方面还需进一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①教学与考试的关系;②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③外语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最后,我们认为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我们要积极探索符合教学目标和原则的教学方法,面对新形势,闯出新路子,迎击新挑战,跃上新台阶,搞好我校的法语教学,稳固地推进我校双语教学的开展。

篇5:外科学教学大纲(六、五年制)

<供临床医学专业六、五年制使用>

山 东 大 学 医 学 院

二○○九年六月

前言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二级学科,是阐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知识的科学。由于近年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外科的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实属必要。本大纲同时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2002年版》所涵盖的内容重新修订。作为《外科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这也是为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教师应依此大纲为依据,认真写好备课教案。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外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医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临床外科各专业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学习其他临床学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教学大纲按照上述要求,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内容按照章节顺序修订而成。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原理,手术学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随着近几年外科的新进展,本大纲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如外科感染的新概念、外科营养的新进展、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肿瘤的多基因学说等。对于内容重复和可以自学的予以压缩,如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只要求讲解临床应用。对某些重要内容,增加了学时,我国小儿外科发展迅速,本大纲内有关先天性畸形如颅脑和脊髓畸形、胃肠道泌尿系统和运动系统畸形集中讲授增加了学时。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外科的教学必须及时吸取国内外医学新理论和技术成果。教师在完成本大纲基本要求前提下,可适量增加外科学的新成就、新的发展方向。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以便拓展现代医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

外科学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恰当的选择典型病例,结合教师的临床经验,配合理论讲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多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课堂讲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中的主要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本大纲新增加了《示教》内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将典型的病理标本和有诊断意义的X片、CT及MRI片等影像进行示教,重要的解剖关系和标准的手术要用挂图、投影片、幻灯片、录相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本大纲为六、五年制医学专业的外科教学而制定,医学影像专业可参照。本大纲总学时按168学时计算,见习32小时,授课136学时。

外科学教学时间分配

章节 内容 授课学时 绪论 1 4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2 5 6 7 8 13 14 15 17 18 19 20 22

27 32 29 30 30 31 33 35 36 37/46 38 39 输血 1 外科休克 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 外科营养 外科感染 4 创伤 2 烧伤 2 肿瘤 2 移植 2 颅内压增高 颅脑损伤 2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2 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2 颈部疾病 3 乳房疾病 3 胸部损伤 2 胸壁疾病 1 原发性纵隔肿瘤 1 脓胸 1 肺癌 2 肺部疾病 1 食道疾病 2 心脏疾病 8 腹外疝 3 腹部损伤 2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腹症 3 胃十二指肠疾病 4 小肠疾病 4 2

阑尾炎 2 41 结肠直肠肛管疾病 4 42 肝脏疾病 3 43 门静脉高压症 2 44 胆道疾病 3 47 胰腺疾病 2 50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2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总计 136泌尿、男生殖系先天性畸形泌尿系统损伤 2 泌尿、男生殖系感染 2 泌尿、男生殖系结核 2 泌尿系梗阻 2 尿石症 2 泌尿、男生殖系肿瘤 2 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骨折概论 3 上肢骨、关节损伤 3 手外伤 2 下肢骨、关节损伤 3 脊柱和骨盆骨折 4 周围神经损伤 2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2 腰腿痛和颈肩痛 2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2 骨与关节结核 2 非化脓性关节炎 2 运动系统畸形 2 骨肿瘤 2 机动 1

2

第一章 绪 论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外科学的范围、发展史、现状以及发展方向。2.传授学习外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二、讲授内容

外科学的范围、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外科学的发展史,当代中国的外科成就,移植和微创手术技术。外科现状、发展方向,怎样学好外科学。

第四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体液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及其重要意义。

2.掌握等渗性缺水、低钾血症的外科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水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3.掌握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熟悉外科病人生理需要量和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

二、讲授内容

外科疾病中体液的容量、浓度和成份失调的表现: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水中毒、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体液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原则、步骤和具体方法。体液平衡失调纠正的顺序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自学:体液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和维持机制。低钠血症、钙、镁、磷异常和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碱中毒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第五章 输 血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输血适应证和并发症的防治。

2.熟悉成分输血的优点及其主要制品的临床应用。

二、讲授内容

各种输血(全血输血、成分输血、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途径。输血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其防治。全血输血的缺点和提倡成分输血。成分输血主要制品的临床应用。自体输血种类及其应用方法。

第六章 外科休克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外科休克的病因与分类。2.了解外科休克的病理生理。3.掌握外科休克的诊断和监测。4.掌握外科休克的治疗原则。5.掌握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

二、讲授内容

外科休克的定义、病因和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各项监测指标的意义。休克急救和治疗要点,应用血管收缩剂和扩张剂及其他治疗方法。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方法。

重点要求:外科休克的微循环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诊断和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改善心肺功能、消除病因。

自学:休克的病理生理和微循环改变及其分期与临床的关系。

第七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概念、发病基础与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以及预防。2.掌握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基础与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急性肝衰竭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概念、发病基础、临床表现、诊断指标、预防措施。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基础与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自学: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急性肝衰竭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原则。

重点要求: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诊断和预防。第十一章 围手术期处理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外科手术时限性的分类,特殊病人的术前准备。

2.掌握术后处理中的常规处理、体位、饮食、缝线拆除、活动、和各种不适的处理。掌握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二、讲授内容

外科手术时限性的分类,特殊病人的术前准备。术后处理中的常规处理、体位、饮食、缝线拆除、活动、和各种不适的处理。掌握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第十二章 外科营养

一、目的要求

1、熟悉人体基本的能量储备与需要

2、熟悉创伤与感染的代谢变化与营养需求

3、掌握肠外营养的适应征、方法与并发症

4、掌握肠内营养的适应症、方法与并发症

二、讲授内容:

对外科病人营养状况的制定方法和评估外科病人营养途径的选择,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适应征,计算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和配化,应用方法营养液的配量和并发症的防治,禁食状态下及创伤与 状态下的营养要求。

第十三章 外科感染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感染发生的原因与预防

2.掌握外科感染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3.熟悉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和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4.熟悉全身性感染的种类、诊断和治疗原则。

5.熟悉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6.掌握抗菌药物在外科感染中的合理应用。

二、讲授内容

外科感染的概念与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及切开排脓术。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全身性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合理应用。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诊断、防治。

重点要求:外科感染的防治原则。常见的外科感染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自学:外科感染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和病程演变。特异性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第十四章 创 伤 和 战 伤

目的要求

1.掌握创伤的分类、诊断、急救及治疗原则。2.了解火器伤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创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创伤的急救和处理。

自学创伤病因、分类、病理生理、修复和修复的不利因素。火器伤的致伤特点、病理和处理原则。

三、示教:伤口处理和换药的教学录相。

第十五章 烧 伤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热烧伤病理生理变化。

2.掌握热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判断的方法。3.掌握烧伤的现场急救和治疗原则。4.熟悉烧伤的初期处理和补液方法。6.了解电烧伤的特点和急救。

二、讲授内容

热烧伤的现场急救、面积计算、深度估计、诊断、创面处理和全身治疗中补液的方案和全身性感染的防治。电烧伤的特点和处理。

重点要求:热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估计,现场急救,热烧伤的创面处理和全身治疗。自学:热烧伤的定义、病理生理、冻伤的特点和处理。

三、示教:热烧伤面积计算、深度估计、创面处理和植皮的示意图、幻灯片或教学录相。

第十七章 肿 瘤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肿瘤的概念和分类

2.熟悉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3.掌握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

4.掌握恶性肿瘤的分期、转移方式和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肿瘤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和良、恶性肿瘤临床鉴别要点,肿瘤的诊断方法、步骤,肿瘤的分期、预防和治疗方法。

重点要求: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良、恶性肿瘤在临床的鉴别要点,肿瘤的诊断方法、步骤和治疗。自学:肿瘤的分类、病因和病理。常见体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三、示教:各种肿瘤的影像学检查的图象资料。

第十八章 移 植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移植的历史和分类,移植免疫的基本知识。

2.了解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的机制和处理,各种器官移植。

二、讲授内容 各种器官移植。

自学:移植的历史和分类,移植免疫的基本知识。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的机制和处理。

第十九章 颅内压增高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概念。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

3.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特别是颅内压增高“三主症”。4.掌握腰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熟悉急性脑疝(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6.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特殊检查方法、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7.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一般处理和降颅内压治疗。

二、讲授内容

颅内压增高的概念、机理、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强调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的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简要介绍当今研究颅内压增高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三、示教

典型病例CT片

第二十章 颅脑损伤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头皮损伤的处理原则

2.熟悉颅骨线状骨折的诊断、凹陷骨折的手术指征。3.掌握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4.掌握脑震荡的诊断及治疗、脑挫裂伤和脑干损伤的临床表现、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5.熟悉原发性脑损伤与继发性病变的概念。6.熟悉硬脑膜外血肿的形成机制。

7.掌握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8.熟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9.熟悉颅内血肿的CT、MRI表现,颅内血肿手术适应证。9.掌握Glasgow昏迷评分法。

二、讲授内容

颅骨骨折的类型、诊断和治疗原则。原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颅内血肿(重点讲授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处理。开放性脑损伤的处理原则。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颅内血肿的CT、MRI表现,颅内血肿手术适应证。Glasgow昏迷评分法和传统的分法。

三、示教

典型病例、X线片、CT片。

第二十二章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颅内肿瘤的来源、常见种类、不同种类肿瘤的好发部位、颅内肿瘤的生长方式。2.掌握大脑半球肿瘤的临床表现。

二、讲授内容

颅内肿瘤的来源、常见种类、不同种类肿瘤的好发部位、颅内肿瘤的生长方式。大脑半球肿瘤的临床表现。

第二十三章 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手术适应证。

2.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3.熟悉颅内血管疾病的分类。

二、讲授内容

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手术适应证。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颅内血管疾病的分类。

第二十五章 颈部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甲状腺的解剖、生理和甲状旁腺的生理。2.熟悉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和治疗原则。

3.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分类和特点;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4.熟悉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点。

5.掌握甲状腺癌临床表现、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和甲状腺结节的处理原则。6.了解颈部不同部位肿块的性质和病变。

二、讲授内容

颈部分区、甲状腺的解剖生理概要。甲状旁腺生理。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选择。单纯性甲状腺肿的防治及手术指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分类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指征。术前准备及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临床特点、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颈部肿块的诊断要点及临床特点。

重点要求

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前准备和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三、示教

病例示教: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甲状腺上动脉、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解剖关系图谱。

第二十六章 乳房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乳房视诊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乳房扪诊的方法、腋窝淋巴结的分组、乳头溢液的病因和常用的乳房特殊检查方法。

2.熟悉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切开引流的注意事项。3.熟悉乳腺囊性增生病、乳房纤维腺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4.掌握乳癌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和治疗。

二、讲授内容

乳房视诊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乳房扪诊的方法、腋窝淋巴结的分组、乳头血性溢浓的病因、常用的乳房特殊检查方法。急性乳房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乳房囊性增生病的诊断和处理,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乳癌的病因、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转移途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重点要点

乳癌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鉴别诊断要点和综合治疗原则。

三、示教

乳腺淋巴输出途径、钼靶照像、X片,乳癌根治图谱。

第二十七章 胸部损伤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胸部损伤的分类及紧急处理原则。2.了解肋骨的解剖特点。

3.掌握多根多段肋骨骨折(胸壁软化)的病理生理、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4.掌握闭合性气胸的治疗。

5.掌握开放性气胸的病理生理和急救处理。6.掌握张力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

7.熟悉损伤性血胸的病理生理、进行性血胸的判定、心包压塞的临床表现和体征。8.熟悉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

9.了解创伤性窒息、肺爆震伤、胸腹联合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胸部损伤的概论、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心脏压塞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重点要求

多发性肋骨骨折、张力性气胸、进行性血胸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自学

创伤性窒息、肺爆震伤、胸腹联合伤的诊断、治疗。

三、示教

X线片、投影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第二十八章 胸壁疾病

一、目的要求

了解肋软骨点、胸壁结核的临床特点

二、讲授内容:

肋软骨点、胸壁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第二十九章 脓 胸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急性脓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2.熟悉慢性脓胸的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急性脓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慢性脓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三十章 肺 癌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肺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程序、鉴别诊断和治疗。2.熟悉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3.了解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的外科治疗,支气管腺瘤及肺良性肿瘤诊断治疗要点。

二、讲授内容

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肺癌国际TNM分期。

重点要求

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程序和鉴别诊断。

自学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的外科治疗,支气管腺瘤及肺良性肿瘤的诊断、治疗。

三、示教

投影片、X线片

第三十一章 食管癌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食管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2.了解食管癌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3.了解贲门失驰症、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的诊断的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食管癌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特点、病理、临床表现、诊断程序、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食管癌国际TNM分期。

重点要求:食管癌的病理、早期临床表现、诊断程序和鉴别诊断。自学贲门失弛症、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的诊断及治疗。

三、示教

投影片、食管造影片

第三十二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一、目的和要求

熟悉纵隔不同部位肿瘤的临床特征。

二、讲授内容

纵隔的临床分区及常见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重点要求

纵隔肿瘤的常见症状、特异性症状及诊断程序。

三、示教

投影片、X线片

第三十三章 心脏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心内直视手术基本知识。

2.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原则。

3.熟悉后天性心脏的手术适应证及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讲授内容:心内直视手术基本知识,如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及后天性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的病理生理、病理解剖、手术前后处理、手术适应证及治疗原则。

三、示教内容:投影胶片、鼓泡及膜式氧合器、X光片。

第三十四章 胸主动脉瘤

一、目的要求

了解胸主A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讲授内容:

了解胸主A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第三十五章 腹外疝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腹股沟管的结构、Hesselbach三角的组成和股管的结构。2.掌握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和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诊断。3.熟悉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嵌顿性和较窄性疝的处理。4.熟悉股疝的诊断要点和治疗。

5.了解其他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二、讲授内容

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腹外疝的概念、病因、病理解剖和临床类型。股管结构、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临床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传统和无张力腹股沟疝手术的基本原则和各种方法的适应证。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原则,股疝的诊断要点及手术治疗。

重点要求

腹股沟疝的构成、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腹股沟疝的处理。

三、示教

腹股沟区和股管的解剖图谱,两种腹股沟疝的手术图谱。

第三十六章 腹部损伤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和诊断方法。2.掌握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处理原则和急症手术探查的指征。

3.熟悉脾、肝、胰腺损伤的临床特点。小肠、结肠、直肠损伤的特点。

二、讲授内容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和方法,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处理、手术探查的指征、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肝、脾、胰腺和肠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补充CT。

重点要求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方法及其处理原则。

三、示教

肝破裂的临床分型示意图和肝脾强化CT图示。

第三十七章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腹膜的解剖与生理。

2.掌握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因、分类和病理生理。3.掌握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4.熟悉急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的选择。5.熟悉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二、讲授内容

腹膜的功能、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指征和处理方法。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重点要求

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治疗的原则。

三、示教

继发性腹膜炎常见原因模拟图

第三十八章 胃十二指肠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胃和十二指肠的解剖。

2.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主要手术目的、方法和术后并发症。

3.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急性穿孔、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4.掌握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5.了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表现和手术特点。6.了解良性二十指肠淤滞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二、讲授内容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目的、手术原则、手术方式选择和手术后并发症。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急性穿孔、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胃癌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理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重点要求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原则和常见术式的理论基础。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胃癌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

三、示教

病例示教:胃癌和胃溃疡的病理标本,放射线摄片,内窥镜彩色照片、胃十六组淋巴结示意图。胃大部分切除和迷走神经切断示意图。投影片或幻灯片、X片。

第三十九章 小肠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肠梗阻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

2.掌握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的鉴别、高位与低位肠梗阻的鉴别。

3.熟悉各类肠梗阻的治疗。

4.熟悉结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5.了解非特异性炎性肠疾病的手术治疗适应证。6.了解肠息肉及肠息肉病临床表现的特点及治疗。

7.了解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小肠肿瘤临床表现及治疗。8.了解先天性肠闭锁和肠狭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

二、讲授内容

肠梗阻的病因、分类、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的病因、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和治疗。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机械性和麻痹性肠梗阻的鉴别,高位和低位梗阻的鉴别,常见小肠肿瘤类型、诊断与治疗。回盲部肠结核的诊断,非特异性炎性肠病的手术治疗适应证。

自学先天性肠闭锁和肠狭窄、先天性旋转不良的病因和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重点要求

肠梗阻病因、分类、病理生理,绞窄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三、示教:各类肠梗阻挂图或幻灯片,肠梗阻的X片、投影片。

第四十章 阑尾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阑尾的解剖与生理。

2.熟悉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和病理。

3.掌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与手术并发症。4.熟悉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特点和处理原则。5.了解慢性阑尾炎、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二、讲授内容

阑尾的解剖生理概要,急性阑尾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新生儿急性阑尾炎、小儿急性阑尾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和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慢性阑尾炎、阑尾肿瘤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

重点要求 急性阑尾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方法的选择,特殊类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

三、示教

各种阑尾炎的幻灯片或挂图。

第四十一章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直肠、肛管的解剖。

2.熟悉直肠指检的意义、体位和特殊检查方法。

3.掌握直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适应证。

4.了解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和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直肠、肛管的解剖生理和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直肠指诊的体位、意义,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的病因病理、分类、诊断和治疗及先天性巨结肠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直肠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重点要求

直肠肛管的解剖和检查方法。结肠癌、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三、示教

肛管直肠的解剖图。肛管、直肠畸形的X片,投影或幻灯片。纤维肠镜和直肠镜检查的幻灯片,三种常用直肠癌手术方法示教图。

第四十二章 肝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细菌性肝脓肿的鉴别诊断及外科治疗。

2.掌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手术适应证。

二、讲授内容

肝脏的解剖生理。肝脓肿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补充肝癌的现代治疗进展。

重点要求

肝脓肿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三、示教

肝脏的解剖图及肝切除示意图,肝癌的CT片、MRI片和血管造影片。

第四十三章 门静脉高压症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门静脉系统的解剖和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的生理意义。2.熟悉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3.熟悉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的目的和种类。

二、讲授内容

门静脉系统的解剖和生理。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三腔二囊管的使用、曲张静脉的内窥镜治疗、大出血时血管收缩药物的应用,手术治疗的目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流手术的概念。

重要要求

门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处理原则和断流与分流的比较。

三、示教

门静脉解剖图、断流和分流手术幻灯片、MRI和血管造影的X片。

第四十四章 胆道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胆道的解剖和生理。

2.熟悉胆道疾病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

3.熟悉胆石症、胆道炎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手术适应证。4.熟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胆道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特别是胆管通道、胆道疾病诊断的常用特殊检查方法。胆囊结石、肝外、内胆管结石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胆道肿瘤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胆道疾病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胆道蛔虫的手术治疗适应证。

重点要求

胆系的解剖和生理。胆结石成因的最新学说。胆道疾病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胆囊、胆管结石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性胆管炎,良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重点讲解肝、内外结石的处理原则。

三、示教

胆道的解剖图、X片、MRI片。

第四十五章 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和鉴别诊断 2.熟悉各种消化道大出血的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和鉴别诊断,各种消化道大出血的处理原则。

第四十六章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急腹症诊断。2.了解急腹症的治疗。

二、讲授内容

急腹症的分类,病因及其特点。急腹症病史的采集和体格检查,急腹症的辅助检查。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诊断性腹腔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重点要求:急腹症腹痛特点,腹部检查和急腹症的鉴别诊断要点。

三、示教

急腹症的X光片,可选择某些典型病例进行病情分析和鉴别诊断。

第四十七章 胰腺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局部并发症和外科治疗的适应症。2.熟悉胰头癌、壶腹部癌的临床表现。3.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二、讲授内容

胰腺的解剖生理。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合并症。胰头癌和壶腹部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补充现代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

重点要求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胰头癌、壶腹部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示教

坏死性胰腺炎、胰头癌的MRI或CT片、手术图。

第五十章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期、诊断和治疗。2.熟悉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3.熟悉下肢静脉的解剖、生理、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和回流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讲授内容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期、诊断、与其他肢体动脉缺血的疾病鉴别要点及治疗方法。下肢静脉解剖和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

重点要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自学: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临床表现和治疗。下肢静脉的解剖和病理生理。下肢淋巴水肿。

三、示教:静脉瓣膜功能检查方法、周围血管影象学检查的图象。

第五十二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隐睾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2.熟悉尿道下裂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

二、讲授内容 隐睾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尿道下裂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

三、示教

X片、投影片或幻灯片

第五十三章 泌尿系统损伤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肾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保守疗法的具体措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原则。

2.掌握膀胱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掌握前、后尿道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肾损伤、膀胱损伤和前、后尿道损伤的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自学输尿管损伤的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示教

X、CT片示教:肾、膀胱和尿道损伤。

第五十四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一、目的和要求

1. 熟悉泌尿系感染的诱发因素、常见致病菌感染途径和治疗原则。2.了解肾积脓和肾周围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急、慢性细菌性膀胱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4.了解淋菌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了解急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慢性前列腺炎的分类、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了解附睾丸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二、讲授内容

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的概论、肾积脓、肾周围炎、急性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自学急性肾孟肾炎,肾皮质多发性脓肿,急性和慢性细菌性膀胱炎,急性和慢性附睾丸炎,淋菌性、非淋菌性尿道炎。

三、示教图片示教

第五十五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肾结核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熟悉常用抗结核药物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了解手术治疗原则及其适应证。3.了解男生殖系结核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讲授内容

泌尿、男生殖结核的感染途径。肾结核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自学男生殖系结核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示教 泌尿系结核图片和X线造影片示教。

第五十六章 泌尿系统梗阻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泌尿系梗阻的病因和病理生理。2.掌握肾积水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掌握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适应证。4.熟悉急性尿潴留的病因和治疗。

二、讲授内容

泌尿系梗阻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肾积水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性尿潴留的病因和治疗。

三、示教

图片:肾积水和前列腺增生的图片和影像学检查示教。

第五十七章 尿石症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病理生理、结石成分及性质。2.掌握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3.熟悉膀胱结石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讲授内容

尿石症概述,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膀胱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自学尿道结石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示教

肾、输尿管和膀胱结石的影像学图片示教,各种成分的结石示教。

第五十八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各种肾肿瘤的病理,掌握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2.掌握膀胱肿瘤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4.熟悉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了解睾丸肿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肾癌、肾盂癌和肾母细胞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膀胱肿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睾丸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自学阴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示教:病例及图片。第五十九章 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皮质醇症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2.熟悉原醛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3.了解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讲授内容

皮质醇症、原醛症、儿茶酚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自学阴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示教:病例及图片。

第六十二章 骨折概论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骨折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早期和晚期并发症。2.熟悉骨折愈合的过程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3.熟悉骨折的急救、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标准及开放性骨折的处理方法。

4.了解手法复位的基本要求,开放复位的适应证及常用外固定(皮牵引、骨牵引、石膏绷带及小夹板)的操作方法。

二、讲授内容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和骨折移位的机理。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骨折的合并症、多发伤、早期及晚期并发症。骨折愈合过程及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的防治原则。骨折的急救及治疗原则,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骨筋膜室综合症。

三、自学内容

石膏绷带固定及小夹板固定。

第六十三章 上肢骨、关节损伤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及桡骨下端骨折的移位特点、临床表现、并发症和诊断。熟悉其治疗原则。

2.熟悉锁骨骨折、前臂双骨折的移位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3.熟悉肩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手法复位方法。4.熟悉肘关节脱位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

5.了解桡骨头半脱位的好发年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讲授内容

1.肱骨干骨折、股骨髁上骨折的解剖概要、病因、分类、移位特点、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2.前臂双骨折的临床表现,移位特点和治疗原则。3.桡骨下端骨折的解剖概要、病因、分类。4.锁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5.肩、肘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自学内容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病因、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

四、示教

典型病例及X光片

第六十四章 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

一、目的及要求

1.熟悉手外伤的治疗原则

2.熟悉断肢(指)的分类、预后、急救内容及注意事项。3.了解常温下一般再植的时限。

二、讲授内容

1.手的临床解剖特点,手的功能位、休息位。2.手外伤的检查及治疗原则。

3.手部常见的骨折脱位、肌腱损伤、常见开放伤的治疗原则。4.断肢(指)再植。

四、示教

幻灯、投影示范手外伤清创术的方法、步骤。

第六十五章 下股骨、关节损伤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股骨颈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

2.熟悉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熟悉髋关节脱位的分类、临床表现、后脱位并发坐骨神经损伤的表现和手法复位方法。

二、讲授内容

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髋关节脱位的分类、临床表现、后脱位并发坐骨神经损伤的表现和手法复位方法。

三、自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踝部骨折和扭伤的病因、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四、示教

典型病例、X光片,牵引及石膏绷带外固定术。

第六十六章 脊柱及骨盆骨折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胸、腰椎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检查和诊断、急救处理、治疗原则及手术指征。2.熟悉脊髓损伤的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并发症的防治。3.熟悉骨盆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诊断、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脊柱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脊髓损伤的诊断、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骨盆环的构成、骨盆骨折的分类、诊断、并发症及治疗。

三、示教

脊柱、脊髓损伤及骨盆骨折典型X光片

第六十七章 周围神经损伤

一、目的和要求

熟悉上、下肢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了解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自学: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病理改变以及上下肢主要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第六十八章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一、目的要求

1.熟悉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狭窄性腱鞘炎、股骨头骨软骨病、胫骨结节骨软骨病、髌骨软化症的诊断和治疗。

2.了解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及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手术治疗。

3.了解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分类、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和发展转归,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及预防。

二、讲授内容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分类、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肱骨外上髁炎、髌骨软化症、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自学:胫骨结节骨软骨病、股骨头坏死的原因、病理和治疗原则。

三、示教

图片、幻灯片示教。

第六十九章 腰腿痛和颈肩痛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腰腿痛与颈肩痛病因、疼痛的性质

2.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3.掌握颈椎病的分型及各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4.熟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5.熟悉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二、讲授内容

腰腿痛与颈肩痛性质和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颈肩痛的病因、颈椎病的病因、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三、示教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X片、CT、MRI片及幻灯片示教。

第七十章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2.熟悉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化脓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原则、手术方法的选择。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原则。

三、示教

典型X片及幻灯片示教。

第七十一章 骨与关节结核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2.熟悉脊柱结核、髋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骨关节结核概论、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脊柱结核、髋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七十二章 非化脓性关节炎

一、目的要求

1.熟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2.了解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自学: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大骨节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第七十三章 运动系统畸形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先天性肌性斜颈、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2.了解姆外翻、脊柱侧凸的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

二、讲授内容

自学:先天性肌性斜颈、先天性髋脱位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 治疗。姿势性畸形如脊柱侧弯、平足症、足外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第七十四章 骨肿瘤

一、目的要求

1.熟悉骨肿瘤的分类、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的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2.掌握骨肉瘤的特征性X线表现及临床表现、治疗原则。3.熟悉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骨肿瘤的分类、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的特点、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良性骨肿瘤(骨软骨病、软骨瘤)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诊断和治疗原则。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诊断和治疗原则。

篇6:外科学八年制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1005E 课程名称:内科学

英文名称:Internal Medicine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 学 时:198学时(理论学时:108学时),(实验、实践、讨论学时:90学时)

分:11学分

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定向培养)预修课程(编号):人体解剖学(0101029)、组织学与胚胎学(0101070)、生理学(010201Y)、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10601P)、病理生理学(0102030)、病理学(0103010)、医学免疫学(0105019)、药理学(0701010)、诊断学(1010010)、医学影像学(1010031)。

建议教材:“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八版,葛均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内科学》是重要的临床医学骨干课程之一,近年来医学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发展,这些新进展为《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素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在突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反映医学研究的新成果,并能更好地切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单位组织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省立医学院等附属医院内科学教研室的临床骨干教师编写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有以下特点:(1)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及我校的教学特点,对每个系统疾病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加精炼,更加切合当前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兼顾到执业医师考试的基本要求。(2)明确了每一章节“了解”、“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每个章节都增加了部分“课后训练内容”,更有利于与前期基础课程的衔接,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安排更具有层次感,重点更加突出,有利于引导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3)对《内科学》临床见习课教学大纲作了比较大的修订,如:明确了教学查房和临床医疗查房的内容和作用;明确了各系统必须见习的病种等。

制定本教学大纲,将使我校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的教学进一步规范,也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对《内科学》教学进行动态管理。尽管参与编写的各位老师做了很大的努力,力争使教学大纲更加完善,但是由于编写时间紧迫、科学技术发展快速,教学大纲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在使用中发现问题,为下今后的修订工作作好准备。感谢参与《内科学教学大纲》编写的各位老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 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内科学》定义、地位、研究范围。2.熟悉医学模式的发展规律,熟悉循证医学的概念。3.了解学好《内科学》的基本方法。

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

2、内科学的进展

3、如何学好内科学 a 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 b正确认识疾病与患者 c 正确对待辅助检查

四、课后训练内容:

1、内科学的特点与发展

2、学习内科学的方法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计划学时数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反复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病情持续性进展可导致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心病。着重指出其危害性大,必须积极防治的重要意义。

2.病因和发病机理 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于机体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

3.病理 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变化特征。

4.临床表现(1)症状:重点阐述“咳”“痰”“喘”症状。

(2)体征:急性发作期可闻及干湿啰音,5.辅助检查(1)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紊乱及(或)肺气肿的X线征象。

(2)肺功能检查:早期常无异常,后期可出现气道阻塞表现。

(3)实验室检查:急性发作期细菌学及血液的检查对确定发

作原因和选择抗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6.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注意排除其它慢性气道疾病后,才能建立诊断。

(2)鉴别诊断:着重慢性支气管炎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肺癌等的鉴别。

7.治疗 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a.以控制感染为主,一般常用抗菌药物或视感染

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选用药物。b.祛痰、止咳 c.解痉、平喘 d.中医中药

(2)缓解期的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 a.戒烟

b.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c.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可试用免疫调节剂。8.预后:指慢性支气管炎如能及早接触发病因素如戒烟、防尘等,并积极治疗,预后是好的。如不坚持治疗,发病因素持续存在,迁延不愈,或反复呼吸道感染,使病变不断发展,则预后较差。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选择1~2个带典型病例进行示教,以加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

2.熟悉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理,鉴别诊断,治疗。

二、计划学时数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理:指出COPD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包括吸烟,职业粉尘,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因素。

2.病理:指出COPD病理变化特征,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及其病理变化特征。

4.病理生理:阐述COPD的肺功能改变,包括通气障碍、残气增多、肺泡膨大,内压升高,毛细血管受压以及毛细血管床减少。从而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出现呼吸衰竭。

5.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6.辅助检查:(1)X线检查。

(2)肺功能检查对诊断COPD有重要意义。

(3)实验室检查:指出痰细菌学,血液检查及血气分析的临床价值。7.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根据国家制定的诊断标准,并注意排除其他心肺慢性

疾病后。

8.鉴别诊断:着重COPD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肺癌等的鉴别。

9.并发症:肺部急性感染,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治疗:

(1)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A.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治疗地点。B.支气管舒张药 C.控制性氧疗 D.抗生素 E.糖皮质激素

(2)稳定期的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 A.戒烟,脱离污染环境 B.支气管舒张药 C.祛痰药

D.糖皮质激素:对重度极重度,反复加重的患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

E.家庭氧疗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典型病例示教,包括X线胸片、肺功能等。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X线检查和心电图)。掌握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措施。2.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并发症。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定义、流行病学。

2.病因 支气管、肺病变;胸部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其他 3.发病机制(1)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原因(着重于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

能性因素)

(2)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的原因

(3)其它重要脏器损害

4.临床表现(1)肺、心功能代偿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主要为呼吸衰竭,可有右心衰竭、心律失常

5.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血液检

查的价值。

6.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X线、EKG、超声心动图

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与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原发性心肌病鉴别要点。7.治疗(1)急性加重期 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等。

(2)缓解期的治疗 略述

8.并发症 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9.预后 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发作致肺功能损害渐加重,多数预后不良。积极治疗可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典型病例临床示教与讨论。2.缓解期的处理,本病的预防。

第四章 支气管哮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2.熟悉本病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病情分度的标准。

3.掌握本病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不同程度病情的处理措施。4.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等。

二、计划学时数

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哮喘的定义、临床特点: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熟悉全球性哮喘防治倡议(GINA)。2.病因及发病机制

哮喘与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神经机制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3.症状 常见临床表现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运动性哮喘等。4.体征 包括轻度与危重度哮喘发作时的体征。5.实验室检查 血液与痰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或CT检查、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6.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作诊断,必要时做肺功能测定,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扩张试验。根据症状、体征、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等进行非急性发作期与急性发作期病情分度,同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心源性哮喘(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3)支气管肺癌(4)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7.并发症 发作时注意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病可致慢支并感染、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8.防治 认识治疗哮喘的最终目的是长期使用最小剂量药物使患者症状得到良好控制,并降低未来疾病风险。

(1)脱离变应原

(2)药物治疗

a.支气管舒张药物的品种及其作用机制 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药

b.抗炎药的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 c.其它药物:如白三烯调节剂等

(3)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根据病情分度处理(包括重度哮喘的处理)(4)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根据病情分度处理(5)哮喘缓解期的教育与管理

锻炼身体、去除诱因、规则吸入糖皮质激素、脱敏治疗、引用色甘酸钠、酮替芬等。

9.预后

坚持缓解期处理可减轻发作或达到长期缓解甚至痊愈。病情重、气道高反应性易复发、伴发COPD、肺源性心脏病等提示预后不良。长期抗炎治疗对哮喘的积极意义。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熟练掌握哮喘的定义,熟悉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原则等。2.熟悉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3.强调危重哮喘的处理措施

第六章 呼吸衰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2.掌握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3.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改变。4.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5.了解机械通气的目的、应用指征和并发症。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呼吸衰竭是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按血气分析分为Ⅰ型呼吸衰竭:PaO2<8 Kpa(60mmHg),PaCO2正常或降低;Ⅱ型呼吸衰竭:PaO2<8 Kpa(60mmHg),而PaCO2>6.67Kpa(50mmHg)。

(二)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病因:

2.发病机制:是全身炎症反应的肺部表现,也是机体正常炎症反应过度表达的结果。

3.病理生理:肺泡Ⅰ型上皮细胞的广泛坏死和基底膜的脱落→肺泡管和肺泡腔玻璃膜形成→中性粒细胞炎症。

4.临床表现:潜伏期、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5.诊断:高危因素、诊断标准

6.治疗:(1)原发病治疗,预防ALI/ARDS发生;(2)改善通气和组织供氧;(3)控制输入液体量;(4)减轻肺和全身损伤

(三)慢性呼吸衰竭

1.病因

2.发病机制(1)肺泡通气不足(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3)弥散功能减损(4)氧耗量增加

3.病理生理(1)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肝肾

血液系统、细胞代谢和电解质等的影响;

(2)二氧化碳潴留对这些生命器官以及酸碱平衡等的影

响。

4.临床表现(1)以缺氧为主的临床表现;

(2)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5.诊断

6.治疗(1)氧疗:指征、方法和有关事项;

(2)建立通畅的气道和改善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切开以及机械呼吸;

(3)控制感染:正确使用抗生素;

(4)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5)脱水剂、利尿剂和强心剂;

(6)肾上腺皮质激素;

(7)全身支持治疗;

(8)休克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处理。

7.预防 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不适当给氧和使用镇静剂,利尿不当等。(四)呼吸支持技术 1.目的 2.应用指征 3.常用通气模式 4.并发症 5.无创正压通气 6.有创正压通气

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典型病例示教

第七章 肺 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包括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2.熟悉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3.了解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军团菌、厌氧菌、念珠菌和曲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X线征象和治疗特点。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肺炎的临床分类,指出病因诊断的重要意义,及按患病环境分类指导经验治疗的重要性。以细菌性肺炎多见,而以肺炎球菌肺炎为代表重点讨论。介绍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其他病原菌所致的肺炎以支原体肺炎为代表。

2.肺炎球菌肺炎

(1)病因和发病机理:说明肺炎球菌的生物特性,分型和致病性,机体的抵抗力和诱发因素。

(2)病理和病理生理:肺炎球菌不损害肺泡结构,引起肺泡内的浆液和细胞浸润的实变,消散后肺泡结构完全恢复正常。病变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

(3)临床表现 a.典型临床表现。注意:典型临床表现已不多见。b.严重中毒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以及末梢循环衰竭的症状。

c.典型实变体征不多见。

(4)辅助检查 重点介绍胸部X线片表现。提及不典型表现。

(5)并发症 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地治疗,并发症已不多见。主要有急

性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消散延缓,机化性肺炎。感染性休克为严重并发症。

(6)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粒细胞增多、痰(和血)细菌培养和X线检查等作出诊断。

(7)鉴别诊断 a.与其它细菌性肺炎相鉴别。

b.与胸膜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相鉴别。

(8)治疗 一经诊断即应给予抗生素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学培养结果。以后根据痰和/或血培养结果调整治疗。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近年有明显上升,使用时剂量加大。青霉素治疗应用时强调药敏试验。青霉素过敏或无效时可用喹诺酮类、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或万古霉素。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3.葡萄球菌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发病机理、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4.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为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肺炎中最常见的。病原菌的生物特性、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5.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典型病例示教,包括典型X线胸片。

第八节 肺部真菌感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引起真菌感染的因素、地理区域特点以及易引起真菌感染的部位。2.熟悉近年来引起肺真菌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

3.掌握肺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二、计划学时数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真菌感染的发生是机体与真菌相互作用的结果。

真菌的结构及致病特点 地理区域致病特点 真菌感染的易发部位 2.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使肺真菌感染增加。X线特征及诊断有赖于培养结果。

3.肺念珠菌病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念珠菌支气管炎和念珠菌肺炎。

两者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诊断肺念珠菌病需连续三次以上痰培养有白色念珠菌生长、涂片查见菌丝等。

留痰标本方法,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的依据;病情严重者应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及脂质复合体,用药注意点及药物副反应。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床边示教典型病例,重点讨论临床表现与诊断等。2.自学 肺曲菌病——该病临床上分为四种类型;

临床诊断本病的要点,尤其认识确诊此病有赖于培养及组织学检查。治疗本病首选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等。

第九章 肺结核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抗结核药物的正确使用,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大咯血的处理。

2.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及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防痨原则和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

二、计划学时数 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建国以来结核病防治成就,各地发展不平衡,尚待进一步努力以控制和消灭结核病。

2.病因和发病机制

(1)结核杆菌:类型、生物特性(抗酸性、生长速度,原始耐药和继发耐药),兼及非典型分枝杆菌。

(2)感染途径:呼吸道为主。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3)人体反应性:免疫力及变态反应,初感染和再感染。

3.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渗出、增生、干酪样坏死)及其转归,肺结核播散途径。

4.肺结核演变过程及常见临床类型

结核杆菌感染、发病、Koch现象、原发结核与继发结核。

分述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和其他肺外结核的临床特点。

5.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全身、呼吸道)和体征,应注意部分病例无症状或不典型临床表现。6.辅助检查(1)结核菌素试验:检查方法,结核菌素剂量,阳性和阴性

反应的意义。

(2)痰结核菌检查:确诊肺结核病的主要方法。

(3)X线胸部透视、平片、体层摄影、CT检查的价值。活动

性和非活动性结核病灶在X线胸片上的征象特点。

7.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程序,临床分型按临床表现、病灶性质、是否排菌

等确定其活动性。鉴别诊断应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癌、淋巴瘤等相鉴别。

8.并发症 可并发肺气肿,自发性气胸,继发性感染,肺源性心脏病,结核性脓胸,支气管扩张等。

9.治疗 抗结核药适应证;各型活动性肺结核。

(1)化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

(2)抗结核药物介绍:主要介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

胺丁醇。

(3)初治和复治的方案

(4)手术治疗:适应证、禁忌症。

(5)对症治疗:毒性症状及大咯血等的处理。

10.预防 强调预防肺结核的重要意义。本病病因明确,防有措施,治有办法,关键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健全防治机构,种好卡介苗,早期发现并彻底治疗病人。

(1)流行病学调查指标:感染率,患病率,耐药率、递降率 等等。

(2)防痨措施 a.防治系统和卫生宣教

b.早期发现 c.登记管理

d.彻底治疗,门诊或住院强调DOTS(Directive Observe Treatmeat-Short)的重要性。

e.接种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方法,反应,效果,复种及注意事项。f.药物预防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典型病例示教 2.自学防痨措施

第十二章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病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2.熟悉本病的病理特点。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病因尚未明确。吸烟、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射、饮食和营养均与肺癌的发生有关。

2.病理及分类(1)中央型和周围型

(2)细胞分型:鳞状上皮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未分

化大细胞癌、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3.临床表现(1)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

(2)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

(3)由癌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4)肺外表现:如指端肥大、关节疼痛、内分泌失调等。4.辅助检查(1)X线检查(包括CT)

a.肿瘤本身的征象 周围型肺癌的圆形肿块 癌性空洞 肺门肿块 b.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征象 局限性肺气肿,段或叶的肺不张,阻塞性肺炎。c.肺泡细胞癌(单个结节性、弥漫性)

d.其它 骨质破坏,癌性胸腔积液和癌性淋巴管炎。

(2)痰脱落细胞检查(包括胸水脱落细胞检查)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4)浅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5)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组织检查和胸膜活组织检查

(6)放射性核素扫描(7)开胸肺活检

(8)其它 癌相关抗原,如癌胚抗原,神经肽类和神经元类等。5.诊断 强调早期诊断 6.鉴别诊断

主要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部良性肿瘤和结核性胸膜炎相鉴别。

7.治疗 强调综合性治疗的重要性。

(1)手术治疗(2)化学药物治疗(3)放射治疗(4)免疫治疗(5)中医治疗

(6)靶向治疗(7)介入治疗

8.预后 建立防癌网,普及防癌知识,戒烟,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大气污染。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典型病例示教,包括X光片,CT等

第十三章 胸腔积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和鉴别诊断。2.掌握结核性胸膜炎的防治方法。3.熟悉脓胸的治疗原则。

二、计划学时数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正常人胸膜腔微量液体产生和吸收的动态平衡。

2.病因和发病机理 胸水发生的机制。熟悉胸腔积液的病因,以结核性胸膜 炎最常见。

3.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与原发病及胸腔积液量的多少有关。

4.辅助检查 X线及肺部CT检查,超声波检查,胸腔穿刺液检查,胸膜活检,结核菌素试验等。

5.诊断和鉴别诊断 从病史,临床表现,X线或肺部CT检查,超声波探查、胸腔穿刺液检查等可作出诊断。

6.胸腔积液性质的鉴别诊断 漏出液,渗出液,血性胸液,乳糜性胸液。7.结核性胸膜炎与下述疾病的鉴别 类肺炎旁积液,癌性胸腔积液,肺栓塞、结缔组织病以及心、肝、肾 等疾病所致胸腔积液,胸膜增厚。

8.治疗

(1)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

a.一般治疗 b.抗结核治疗 c.胸腔穿刺抽液

d.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 e.对症治疗

(2)脓胸的治疗 控制感染,胸腔穿刺排脓,胸腔冲洗给药。必要时胸腔闭式引流;慢性脓胸的外科适应证。

(3)癌性胸水的治疗 病因治疗、局部化疗,免疫治疗和胸膜粘连等。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典型病例示教,包括X线胸片和肺部CT,观察胸腔穿刺抽液和分析胸腔 积液检查报告;熟悉胸腔积液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二章 心力衰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衰的基本病因、诱因及病理生理特征。2.掌握心衰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3.掌握心衰的治疗原则,了解治疗进展。

二、计划学时数 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心衰的定义;基本病因;诱因;病理生理;心衰的类型及分级。重点是诱因、病理生理、心衰的类型和分级。

2.慢性心衰(1)临床表现:左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强调检查的客观性。

(3)诊断及鉴别诊断。3.心衰的治疗

(1)治疗原则,病因和诱因治疗。(2)利尿剂的应用: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3)扩血管药物的应用:重症心衰中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原则、注意事项。

(4)强心剂的应用:重点是应用方法、适应证及禁忌症。

(5)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强调ACEI的重要性、适应证、用药方法。

(6)醛固酮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的进展及用药方法。

(7)舒张功能不全。

(8)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抢救原则及措施。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典型病例示教

2.复习常用药物的药理学特征

第三章 心律失常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2.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和诊断。

二、计划学时数 4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

2.心律失常的分类(冲动传导异常、冲动形成异常)、发生机制(冲动传导异常、冲动形成异常)。

3.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重点是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冲动形成异常及冲动传导异常;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二)窦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及病窦。重点是窦性心律失常的生理性,病窦的临床意义。

2.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重点是房颤、房扑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三)与房室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

性心动过速。重点是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处理原则。

(四)室性心律失常

1.室早:强调室早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2.室速:重点是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与室上速的区别、处理方法。3.尖端扭转型室速:重点是其病因和处理的特殊性。

4.室扑和室颤:(简单提及,重点在心肺复苏一节中讲述)。

(五)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重点是心电图表现、如何分度。

(六)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强调药物分类。

(七)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及电复律。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及自学内容 1.自学窦停,窦房传导阻滞

. 自学室内传导阻滞:重点是左、右束支阻滞的表现。

. 自学心脏电生理

4.复习有关药物的药理学知识

第四章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心脏骤停的病因与病理生理。2.熟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3.掌握心肺脑复苏的程序和处理。

二、计划学时数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定义。指某种情况下心脏突然停止搏动,即心室完全停止收缩处于静止状态或心室颤动或由于心电机械分离所发生的临床表现。猝死的概念,流行病学和防治的重要性。

2.病因 心脏本身的原因和非心脏原因;引起心脏骤停的直接原因。

3.病理生理 心、脑、肾等生命器官对缺氧的耐受力;对器官和全身的损害;复苏的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和诊断 心脏骤停的临床征象和迅速诊断要点。

5.心肺复苏 基础生命维护的ABCD法,强调于此同时尽早实行脑保护措施。

(1)建立静脉路和心电监护;心肺复苏(特别是胸外心脏按压的具体做法)

(2)复苏第一线药的应用及用药途径;

(3)尽早应用冰帽等脑部降温措施;

(4)电除颤或复律,起搏器的应用;

(5)辅助通气和辅助循环,气管插管和自动胸部按压;

(6)开胸按压的指征和具体实施。

6.心肺脑复苏的有效指标和失败的原因。

7.复苏后处理。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及自学内容

自学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学,见习实习中掌握心肺复苏、电复律的操作。

第七章 原发性高血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高血压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基本治疗方法。

2.熟悉高血压病类型、危险分层、并发症和高血压急症的诊疗特点。3.了解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与发展规律。

二、计划学时数 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WHO/ISH关于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

2.病因和流行病学 高血压在国内的发病情况。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多种

后天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3.发病机制 血压调节的影响因素(心排的量及体循环周围血管阻力),高血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枢神经与交感神经系统;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等之间的关系。

4.病理 全身小动脉病变和中、大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发生继发性改变。5.临床表现和危险分层

(1)一般表现

(2)并发症:心、脑、肾、眼底及血管病。

(3)危险度的分层:根据血压轻、中、重度,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

存的临床情况作出危险分层的评估。

6.临床类型(1)高血压急症: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

(2)老年人高血压

7.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尿常规,血生化(空腹血糖、血脂、尿酸、肌酐、钾),ECG,胸片,超声心动图,必要时做尿微量蛋白,同位素肾图,糖耐量,胰岛素测定或动态血压。

8.诊断和鉴别诊断

首先确定有无高血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妊娠高血压及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睡眠呼吸暂停等临床特征。

9.治疗

(1)治疗目标与策略

(2)非药物治疗:限钠、减轻体重,适当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戒烟酒和

减轻精神压力,心理平衡等。

(3)降压药物:简要介绍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六种。

(4)药物治疗原则和合理联合应用。

(5)高血压急诊的治疗。10.预防和社区防治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典型病例示教

2.复习降压药物的药理学知识

第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2.掌握各种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方法。

二、计划学时数 4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动脉粥样硬化(1学时)1.概述

2.病因及发病情况 强调四大独立危险因素及发病趋势 3.发病机制 概述三大学说 4.分期及分类 5.临床表现

6.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7.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强调独立危险因素的处理和调脂治疗

(二)冠心病概述 强调分型

(三)心绞痛(1学时)重点是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和处理原则 1.定义

2.发病机制 阐明供氧与耗氧不平衡的机理 3.病理解剖和临床表现 重点是心绞痛的特征

4.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 强调冠脉造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心绞痛分型 强调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分型

6.治疗 重点是治疗原则(硝酸类药物,B阻滞剂、钙拮抗剂、抗血小板、抗凝剂、调脂治疗)

7.血运重建方法 搭桥及PCI

(四)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心肌梗死(1.5学时)重点是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1.定义及流行病学情况

2.病因及发病机理 特别应强调管腔内不稳定动脉斑块的破裂或糜烂导致血栓形成的机制

3.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 4.临床表现 重点是心梗的症状 5.ECG ECG的特征性表现、动态变化

6.实验室检查及其它辅助检查 主要是酶学及肌钙蛋白的动态变化 7.鉴别诊断 8.并发症

9.治疗 强调溶栓治疗、抗凝抗血小板、调脂及介入治疗

(六)无症状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

(七)WHO缺血性冠心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第九章 心脏瓣膜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见心脏瓣膜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2.熟悉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的鉴别诊断、并发症、手术适应证。3.了解心脏瓣膜病检查和治疗方法的进展。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仍是我国主要的瓣膜病,急性风湿性心脏病遗留的慢性瓣膜病变,其好发部位以及病理改变的共同特点。

(二)二尖瓣狭窄

1.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几乎都是风湿性的。了解正常瓣口面积,二尖瓣

狭窄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左房、肺动脉压和右室的影响。

2.临床表现:症状、体征、X线、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的特征。3.诊断:确诊有赖于超声心动图。

4.鉴别诊断:应与引起心尖部舒张期杂音的病变相鉴别,主要是相对二尖瓣狭窄、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引起的Austin flint杂音、左房粘液瘤鉴别。

5.并发症:心房颤动,急性肺水肿,血栓栓塞,右心衰和感染。

6.治疗:药物治疗,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外科手术治疗。预防:略述。

(三)二尖瓣关闭不全 1.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急性和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和病理,血流

动力学改变对左房、肺循环压力及右室的影响。

2.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ECG、超声心动图的改变。3.诊断:确诊有赖于超声心动图。

4.鉴别诊断:应于三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引起胸骨左缘收缩期喷射性杂音的病变相鉴别。

5.并发症:心房颤动,体循环栓塞,心衰,感染性心内膜炎。6.治疗: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预防:略述。

(四)主动脉瓣狭窄

1.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

病因:风湿性,先天性,退行性老年钙化性病变。

病理和病理生理:主动脉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左室的影响。2.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和心导管检查对本病的价值。

3.诊断:根据症状、体征辅以X线检查作出诊断,确诊有赖于超声心动图。4.鉴别诊断:杂音向胸骨左下缘或心尖部传导时应与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室间隔缺损的收缩期杂音相区别,应与其他左室流出道梗阻疾病相鉴别。

5.并发症:心律失常,猝死,感染性心内膜炎,体循环栓塞,心力衰竭。6.治疗: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预后:略述。

(五)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急性和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和病理。叙

述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左室的影响。

2.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心室造影,磁共振显像,主动脉造影对本病的价值。

3.诊断:超声心动图有助于确诊。

4.鉴别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与Graham-Steell杂音相鉴别,Austin Flint杂音与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杂音相鉴别。

5.并发症和预后略述。6.治疗:急性和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自学心脏解剖学

2.典型病例示教(包括X光片,心脏彩超等)

第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2.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和病理。3.了解发病机制。

二、计划学时数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定义和分类。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理:常见致病菌。多发生于有器质性心

脏病的病人。赘生物的结构特点,血管变化和栓塞现象。

3.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心脏杂音、周围体征、脾大和贫血)。4.并发症 心脏并发症,动脉栓塞,细菌性动脉瘤,转移性脓肿,神经系统并发症和肾损害。

5.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血象尿液。免疫学检查。血培养为最重要的方法,应提出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X线、ECG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重要性。

6.诊断和鉴别诊断

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热一周以上,血培养阳性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应与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其他发热性疾病相鉴别。

7.治疗和预防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用药原则。外科治疗,手术指征。口腔、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及泌尿、生殖和消化道手术或操作的抗菌素预防。纠正和治疗心脏病,注意卫生,清除感染病灶等。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及自学内容 1.典型病例示教

2.自学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第十二章 心肌及心包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2.了解心包炎的类型、病因和病理。

二、计划学时数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急性心包炎

1.急性心包炎病因:急性非特异性、感染性(我国结核仍多见),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肿瘤,代谢病,物理因素,邻近器官病变和其他。

2.病理和病理生理:纤维蛋白性和渗出性心包炎。

3.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纤维性心包炎所致的胸痛、呼吸困难、心包摩擦音和心包积液的症状和体征;渗出性心包炎的症状和体征;心包压塞所致的颈静脉怒张、血压下降、奇脉、大量心包积液体征。

4.实验室检查:化验,X线检查,ECG,超声心动图,心包穿刺和心包活检。5.主要病因分类:简述非特异性心包炎,结核性心包炎,肿瘤性心包炎,化脓性心包炎,心脏损伤后综合征。

6.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合各急性心包炎病因类型的特征以及心包穿刺与心包活检。

7.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心包穿刺与切开引流、心包切除术。

(二)缩窄性心包炎

1.病因:主要是结核,多由急性演变而来。

2.病理和病理生理:心包钙化、粘连、增厚,心房和心室充盈受阻。3.临床表现:左右心(主要是右心)舒张受限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4.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5.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肝硬化、心力衰竭及限制性心肌病鉴别。

6.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尽早实行心包切除术的重要性。

(三)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病因、诊断标准和治疗

(四)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及自学内容 1.典型病例示教

2.自学心包炎的类型、病因;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药物性心肌病等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2.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的诊断和防治原则。二.计划学时数 0.5学时。三.教学内容

1.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2.消化系统疾病的的诊断(1)病史和症状诊;(2)体格检查;(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化验检查; b.内镜检查;

c.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X线检查,CT和MRI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PET检查等;

(4)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学检查;(5)脏器功能试验; 3.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四.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概况,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变化。

2.熟悉: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掌握:胃食管反流病的概念、Barett食管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诊疗措施。

二、计划学时数 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1.胃食管反流病的概念、内镜分型。2.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概况。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1)食管抗反流屏障:LES(长度、压力、一过性松弛)、膈肌脚、膈食管韧带、His角等。

(2)食管清除作用:容量清除、唾液中和作用。(2)食管粘膜屏障。粘液层-上皮层-粘膜下层屏障。

2.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攻击作用:胃酸、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内容物,等。食管的内脏感知功能变化。

(三)病理变化

1.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变化。2.Barrett食管的定义和病理变化。

(四)临床表现

1.反流和反流物引起的食管症状:反酸、反食、反胃;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

2.反流物引起的食管外症状: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吸入性肺炎,等。3.其他症状 4.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其中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

(五)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吞钡X线检查,等。

2.是否存在食管粘膜损伤的检查:内镜检查、食管吞钡X线检查,等。3.食管功能检查:食管滴酸试验、食管测压、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PPI Test),等。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2.鉴别诊断:重点与食管癌、心原性胸痛鉴别。

(七)治疗

1.治疗目的:控制症状、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达到治愈的目的。2.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包括改变生活习惯、饮食,等。

(2)药物治疗:促胃肠动力药物、抑酸药物(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抗酸和粘膜保护剂,等。

(3)特殊治疗:抗反流手术。

(4)并发症治疗:狭窄和Barrett食管的治疗,等。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反流性食管炎病例讨论。

2.自学内容(1)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学改变;(2)食管的运动生理学。五.教学方法

1.结合全程投影及图表讲授本病的发病机理及药物治疗。2.结合病例讲述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3.结合幻灯讲授本病主要的确诊手段、X线钡餐检查及胃镜所见。

第四章 胃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分类及其病理特点。

2.熟悉: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3.掌握: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三.教学内容(一)急性胃炎

1.概述 定义、分类。2.病因和发病机制

(1)急性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2)理化因素:药物、胆汁、物理因素。

(3)应激:严重感染、休克、烧伤、大手术、颅脑病变等。(4)血管因素:动脉硬化,栓塞。(5)其它

3.临床表现和诊断

(1)症状: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呕血、黑便。(2)体征:上腹部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3)诊断:病史(确定病因),胃镜(确定诊断),强调紧急胃镜检查。4.防治

(1)针对原发病和病因。(2)制酸药。(3)保护胃粘膜药。(4)对症治疗。(二)慢性胃炎

1.概述 慢性胃炎的基本概念,介绍悉尼分类和Strickland分类。2.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免疫因素为主。3.病理 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学特点,介绍肠腺化生、幽门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的临床意义。

4.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慢性长期不规则上腹部闷痛。阐明胃体胃炎及胃窦胃炎不同临床表现及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5.辅助检查 细菌学检查、胃液分析、免疫学检查。重点介绍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的重要性及诊断价值。

6.诊断和鉴别诊断 胃镜及粘膜活检是确诊本病的唯一可靠方法。主要鉴别的疾病有消化性溃疡、胃癌、胆囊炎、胆石症等。

7.治疗 无特异性治疗。主要根除幽门螺杆菌,调整胃内酸度,保护胃粘膜及对症治疗。

8.预后 浅表性胃炎预后良好。萎缩性胃炎特别是重度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有癌变可能,应定期随访。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示教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录相或幻灯)。

2.自学内容 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关系;腹痛的鉴别诊断。五.教学方法

1.在讲解本病前,首先应结合图表复习基础课中关于胃的生理解剖内容。2.结合全程投影及图表讲述病因及发病机制。3.结合具体病例介绍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六.思考题

1.急性胃炎常见病因有哪些? 2.如何确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3.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4.如何确诊慢性胃炎? 5.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第五章 消化性溃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特点。2.熟悉:病因和发病机制。

3.掌握:概念、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二、计划学时数

3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定义,流行病学。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发病机制是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和侵袭因素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重点介绍胃酸和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简单介绍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在发病机制方面的异同点。1.防御性因素:粘液-粘膜屏障。

2.侵袭性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和蛋白酶;非甾体抗炎药;其他。

(三)病理:好发部位,病理特点。

(四)临床表现

1.典型临床表现: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之比较。2.不典型表现:无明显症状或者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3.特殊类型溃疡。

4.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主要介绍出血和癌变时的特点。

(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胃镜和粘膜活检病理学检查、X线钡餐检查(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幽门螺杆菌检测(侵入检查方法、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其他(胃泌素测定、粪便隐血检验)。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病史、体征和相关检查。

2.鉴别诊断:胃癌、胃液素瘤、其他(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

(七)治疗:

1.治疗目的: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防治并发症。2.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根除概念、根除方案);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拮抗剂和PPI);保护胃粘膜,等。

(3)并发症的治疗。

(4)其他:NSAID溃疡的治疗和预防;溃疡复发的预防。(5)手术治疗:手术指征。

(八)预后。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示教:典型病史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例。合并大出血和幽门不全梗阻的病例。2.自学内容 课前预习书本内容,自学其它致病因素及发病机理(除上课提到的外),合并出血与其它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五.教学方法

1.结合全程投影及图表讲授发病机理及药物治疗。

2.结合病例讲述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3.结合幻灯讲授本病主要的确诊手段、X线钡餐检查及胃镜所见。六.思考题

(1)简述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2)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3)如何诊断消化性溃疡?其常见并发症有哪些?(4)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简述其常用治疗药物?

第八章 溃疡性结肠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知识。2.熟悉:病理学特征、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掌握: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炎症性肠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念、流行病学知识。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可能与肠道感染、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

(三)病理:好发部位,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表现:腹泻、腹痛,等。2.全身症状:一般见见于中、重型病人。3.肠外表现。

4.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癌变、其他。

(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大便检查,自身抗体检测。2.器械检查:X线钡灌肠检查、结肠镜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及相关检查。完整的诊断应该包括:病变范围、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情分期和并发症。

2.鉴别诊断:慢性菌痢、阿米巴肠炎、血吸虫病、克罗恩病(Crohn病)、结肠癌、肠易激综合征等进行鉴别。

(七)治疗:

1.治疗目的: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2.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和营养。

(2)药物治疗:氨基水扬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应用适应症及方法、免疫抑制剂应用,等。

(3)手术治疗:指征。

(八)预后。

四、自学内容

氨基水扬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学知识(作用机制、主要副作用,等)。

第十章 功能性胃肠病 第一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熟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3.掌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念。

二、计划学时数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流行病学。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内脏感觉异常、幽门

螺杆菌感染、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

(三)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断标准:介绍罗马标准 2.报警症状和体征。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没有特效药,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根除幽门螺杆菌、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等。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例。五.自学内容

胃的运动生理学。六.教学方法

1.结合全程投影及图表讲授理论课。2.结合病例讲授本病的临床表现。

3.结合幻灯讲述本病的主要确诊手段。

第二节 肠易激综合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2.熟悉:临床表现、治疗。3.掌握:概念和诊断标准。

二、计划学时数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流行病学。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内脏感觉异常、感染、精神神经因素等有关。

(三)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或不适,以及与之有关的排便异常。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标准:介绍罗马标准 2.报警症状和体征。

(五)治疗 1.一般治疗。2.药物治疗:没有特效药,包括改变胃肠动力药物、调节内脏感觉药物、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等。

四、自学内容

1.结肠运动生理学知识。2.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五.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典型病例见习、讨论。六.教学方法

1.结合全程投影及图表讲授理论课。2.结合病例讲授临床表现。3.结合幻灯讲述主要确诊手段。

第十四章 肝硬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表现。

2.熟悉: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鉴别诊断。

3.掌握: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重点是一般治疗和腹水、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

二、计划学时数 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定义、分类。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1.病因: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胆汁瘀积、循环障碍、工业毒物或药物、代谢障碍、营养障碍、其他。目前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肝炎病毒感染。

2.发病机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再生节结和假小叶形成。

(三)病理:表现、分型。

(四)临床表现 1.代偿期:症状轻,没有特异性。

2.失代偿期:主要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2组表现。

3.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症、肝肺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五)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血常规、尿胆原及胆红质、转氨酶、血清蛋白及蛋白电泳、凝血酶原时间、血清免疫学检查、MAO及PⅢP、血浆胆固醇、血清胆酸测定、腹水常规、X线及胃镜检查、肝动脉及门静脉和脾静脉B超、同位素肝扫描或闪烁照相,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下,可慎作腹腔镜及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先确立肝硬化的诊断,然后查找肝硬化的病因和并发症的诊断。2.鉴别诊断 重点讲解肝大、腹水、出血及昏迷病例的鉴别。

(1)肝大病例应与各种原因肝肿大、慢性肝炎、肝癌、脂肪肝、先天性多囊肝、肝血管瘤、肝华支睾吸虫病、肝包病等鉴别。

(2)腹水者应与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慢性肾炎以及巨大卵巢囊肿等鉴别。

(3)上消化道出血则应与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胃癌、食管癌以及胆道出血等鉴

(4)肝性脑病引起昏迷应与低血糖昏迷、尿毒症及其他中毒性昏迷等鉴别。

(七)治疗:

(1)一般治疗 劳逸结合,休息,饮食,药物治疗包括中医辩证论治、维生素及护肝药物等,必要时输液、输血及无盐人体血蛋白以及支链氨基酸等。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2)腹水治疗 包括一般治疗,限制钠和水的入量,提高胶体渗透压,合理应用利尿剂,腹腔穿刺放液,腹水浓缩以及外科采用Leyee分流术等。

(3)并发症治疗 原发性腹膜炎主要正确选用抗生素(早期足量)。上消化道出血重点介绍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和预防再出血措施。肝肾综合征的治疗。

(4)外科治疗 针对门脉高压。

(八)预后:介绍影响预后的因素:Child-pugh分级评分标准及死亡的原因。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典型病例见习、讨论。

五.自学内容

肝脏应用解剖学、肝功能指标。肝功能的Child-pugh分级 六.教学方法

1.结合全程投影,进行课堂讲授。

2.使用挂图,讲述肝硬化病理改变,侧技循环的形成,介绍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外观表现。

3.幻灯放映肝硬化腹腔镜下多种形态所见,肝超声显像、肝CT及X线食管静脉曲张等影像学所见。

4.结合具体病例,讲述临床表现及诊断。七.思考题

(1)试述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2)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简述肝硬化的诊断要点?(3)试述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4)简述肝硬化并腹水形成机制及治疗要点?

第十五章 原发性肝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流行病学、病因、预后和预防。

2.熟悉:病理类型和转移途径、鉴别诊断、影像学检查的临床意义。3.掌握:临床表现、并发症、肿瘤标志物的意义、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原发性肝癌的定义。

2.原发性肝癌的分布情况及发病率。

3.病因和发病机理 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饮用水污染。4.病理

(1)大体形态分型。(2)组织学分型。(3)肝癌转移途径。5.临床表现 需详细讲解。

(1)主要临床表现:肝区痛、进行性肝大、消瘦、黄疸。(2)转移癌的表现:注意少数病人是以转移癌为最初表现。

(3)特殊表现:对少数不明原因出现低血糖、红细胞增多、高血钙、高血脂等应考虑本病。

6.并发症 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感染。7.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

a.甲胎蛋白:AFP阳性率与检测方法的关系及肝癌普查的意义,原发性肝癌疾病AFP阴性的意义,AFP低、中浓度的动态观察对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AFP异质体对鉴别原发性肝癌和AFP阳性的非肝癌疾病的临床意义。

b.血清酶测定:AKP、GGT2,5-NPD及LDH的同工酶及酸性铁蛋白测定。(2)其它检查 a.超声波检查。b.放射性核素显像。

c.X线检查:X线血管照影、CT扫描和MRI。d.肝穿刺活检、腹腔镜检查。

8.诊断 高危人群普查早期诊断,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争取早期诊断。

9.鉴别诊断 活动性肝病,肝脓疡,肝硬化,继发性肝癌,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

10.治疗 早期诊断,手术切除是当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方法,尚可局部放射、区域化疗、肝动脉或门静脉堵塞疗法,争取二步切除,要强调综合治疗。

11.预后 早期治疗效果好,晚期差。

12.预防 防治乙型肝炎的发生,注意饮食卫生,做好阻断母婴传播工作。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典型病例见习、讨论。五.教学方法 1.使用挂图,结合全程投影及图表讲授理论课。

2.幻灯放映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多种形态所见,肝超声显像、肝CT等影像学所见。

3.结合具体病例,讲述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六.思考题

(1)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有哪些?。(2)肝癌有哪些重要的实验室检查?(3)简述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要点?

(4)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第十六章、肝性脑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病理、预后和预防。

2.熟悉:发病机制的其他学说、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的临床意义、鉴别诊断。

3.掌握:概念、氨中毒学说、临床表现、治疗。

二、计划学时数 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定义。

2.病因和发病机理(1)病因;(2)常见诱因;

(3)发病原理 着重介绍氨中毒,假神经递质,氨基酸不平衡和y一氨基丁酸学说。

3.临床表现 按发病情况不同,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按神志状态,有无扑翼样震颤及脑电图改变可分为四期。简单介绍各期的表现。

4.辅助检查 血氨,脑电图,诱发电位,简易智力测验,肝功能,血浆氨基酸浓度测定以及电解质检查的意义。5.诊断根据

(1)急慢性严重肝病和广泛门脉侧支循环的存在。(2)精神错乱、昏睡或昏迷。(3)明显肝功能损害的诱因存在。(4)有肝性脑病的诱因存在。(5)扑翼样震颤和脑电图典型改变。

(6)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简易智力测验可发现亚临床肝性脑病。6.鉴别诊断 凡有精神症状的病例,应与精神病鉴别。昏迷者应与糖尿病、低血糖、尿毒症、脑血管意外、脑部感染以及镇静剂过量等引起的昏迷鉴别。7.治疗(1)去除诱因。

(2)减少肠道有毒物质的产生和吸收。(3)减少肾脏产氮。(4)减少肌肉的蛋白质分解。(5)提高大脑对氨的阈值。(6)降血氨药物的应用。(7)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注射。(8)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9)改变神经递质药物的应用。(10)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1)血液透析、人工肝。(12)并发症治疗。(13)肝移植。8.预后

(1)诱因明确或门一体分流所致者预后较好。(2)暴发性肝炎所致者预后较差。9.预防

(1)积极预防原有肝脏疾病。(2)积极防治肝性脑病的诱因。(3)早期发现肝性脑病,及时治疗。四.实验(见习、实习、自学)内容 1.自学肝脏的代谢功能。2.临床见习并讨论肝性脑病病例。五.教学方法

1.结合全程授影及图表讲授理论课。

2.使用挂图,讲述肝性脑病各期的临床表现、体征、脑电波及神经系统改变。3.结合病例讲述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六.思考题

(1)简述肝性脑病的病因及常见诱因?(2)肝性脑病主要发病机制有哪些?

(3)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是什么?(4)试述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及常用治疗药物。

第十七章、急性胰腺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常见病因、病理变化、预后和预防。2.熟悉:发病机制、鉴别诊断、3.掌握:概念、临床表现、血尿淀粉酶和CT检查的临床意义、诊断、治疗。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定义。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常见病因:胆道疾病(包括微结石)、胰管梗阻、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手术与创伤、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症)、感染、药物,等。

2.发病机制:胰酶被激活而发生胰腺的自身消化、“二次打击”理论。

(三)病理:间质水肿、出血坏死。

(四)临床表现:重点介绍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表现。1.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休克。2.体征:腹部压痛、腹肌紧张、肠麻痹、腹壁瘀斑。

3.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休克的发病机制。

(五)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重点介绍血尿淀粉酶的临床意义、B超和CT检查的临床意义。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尿、腹水淀粉酶测定的临床意义。血钙、淀粉酶与肌酐的清降率,血糖、血脂肪酶等检查。

2.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重点介绍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

2.鉴别诊断:急腹痛的鉴别诊断,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急性胆囊炎、肠梗阻、心肌梗塞。

(七)治疗:重点讲解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1.疾病监护:生命征、肾功能等重要脏器功能监护。

2.支持治疗: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稳定、疼痛控制。3.药物治疗:(1)减少胰液外分泌(2)抑制胰酶活性(3)抗菌治疗(4)中医中药

4.介入治疗: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术、腹膜透析。5.外科治疗:适应症

(八)预后和预防:水肿型好,休克型严重,影响预后因素。预防和治疗蛔虫,胆石,合理饮食,戒酒。四.实验(见习、实习、自学)内容

以典型病例示教。五.教学方法

1.全程投影及图表讲授理论课。

2.应用胰胆管解剖挂图及图表阐明病因及发病机制。3.结合病例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4.结合B超、CT片讲述对本病及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5.课间实习示教典型病例,结合具体病例讨论本病的诊断、急性腹痛的鉴别诊断及抢救措施。六.思考题

(1)试述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2)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及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3)如何诊断急性胰腺炎?

(4)简述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及常用治疗药物?

上消化道出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概述

2.熟悉:常见病因、预后估计。

3.掌握: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思路和治疗。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念: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概念。

(二)病因:最常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等。

(三)临床表现:呕血与黑粪、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与血象变化、发热、氮质血症。

(四)诊断思路

1.上消化道出血的确立。

2.出血量的估计,是否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周围循环状态。3.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

4.病因诊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胃镜、X线钡餐、腹腔动脉造影,等。

(五)治疗

1.一般急救措施。2.积极补充血容量。3.止血措施: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典型病例示教。

2.讨论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思路。五.教学方法

1.通过全程投影进行理论授课。

2.结合具体病例、讲授临床特点、诊断及抢救措施。3.课堂示教三腔两囊管。4.放映内镜治疗的幻灯。

5.课间实习通过具体病例讨论分析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抢救措施并示教三腔两囊管。六.思考题

(1)简述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2)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3)如何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如何估计出血量及判断出血停止?(4)试述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及常用治疗药物?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2.掌握肾脏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3.熟悉肾脏疾病的主要症状。4.了解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二、计划学时数 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肾脏生理功能 1.肾脏的排泄及调节功能。2.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二)肾脏疾病的症状 1.急性肾炎综合征。2.肾病综合。3.高血压。

4.无症状性尿异常。5.慢性肾功能衰竭。6.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

(三)肾脏疾病的检查 1.尿常规检查。2.肾脏功能测定。

(四)肾脏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五)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四、见习内容

结合各论具体病例,进一步加深对肾脏疾病症状的认识。

五、自习内容

1.肾脏的生理功能。

2.蛋白尿和血尿的成因和分类。3.肾脏病学的进展。

第二章 肾小球病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2.熟悉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3.熟悉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4.熟悉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

二、计划学时数

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分类。

(二)原发肾小球病的分类 1.原发肾小球病的临床分型。2.原发肾小球病的病理分型。

(三)发病机制 1.免疫反应。2.炎症反应。

3.非免疫机制的作用。

(四)临床表现 1.蛋白尿。2.血尿。3.水肿。4.高血压。5.肾功能损害。

四、见习内容

选择若干个原发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小球(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对肾小球疾病分类的认识。

五、自习内容

1.原发肾小球病的病理分型。2.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章 肾小球肾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急性、慢性和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3.悉急进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五种主要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

二、计划学时数

3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为例,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原则和预后。

(二)急进性肾炎 1.定义。

2.病因和发病机制。3.病理。4.临床表现。5.诊断和鉴别诊断。6.治疗和预后。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 1.定义。

2.病因和发病机制。3.病理。4.临床表现。5.诊断和鉴别诊断。6.治疗和预后。

(四)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1.定义。

2.无症状性蛋白尿。3.单纯性血尿。4.IgA肾病。

(五)肾病综合征 1.定义。

2.病因、原发性和继发性分类。3.病理生理。

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5.并发症。

6.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诊断步骤、肾活检价值,应注

意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鉴别。

7.治疗原则、饮食管理、利尿、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

细胞毒药物的应用原则。

四、见习内容 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同时可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进行比较学习。

五、自习内容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应用原则。

第七章 尿路感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尿路感染的病因、感染途径、易感因素。2.掌握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3.熟悉各种不同类型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4.熟悉尿路感染的预防。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定义。

2.上、下尿路感染的区分。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包括致病菌、感染途径、机体抗病能力、易感因素等。

(三)流行病学

(四)临床表现 1.膀胱炎。2.急性肾盂肾炎。3.无症状细菌尿。

(五)实验室检查

包括尿常规改变特点、尿细菌学检查、尿白细胞计数、尿化学检查、血常规、肾功能、免疫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六)诊断、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治疗 1.治疗用药及疗效评定。2.急性膀胱炎:初诊及复诊处理。

3.急性肾盂肾炎:轻型、较重型、重型肾盂肾炎的处理。4.再发性尿路感染的处理。5.妊娠期尿路感染的处理。6.男性尿路感染的处理。7.留置导尿管的尿路感染的防治。8.无症状性细菌尿的处理。

(八)并发症

(九)预防

四、见习内容

1.各种类型的尿路感染病例的学习。

2.可结合典型病例,拟定病人的诊疗方案,并提出防止复发或再感染的措施。

五、自习内容

1.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及治疗原则。2.尿道综合征的诊治。

第十章 急性肾衰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急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2.掌握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临床特征。3.熟悉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4.熟悉急性肾衰竭诊断、诊断程序和鉴别诊断。

二、计划学时数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简述急性肾衰竭有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大类及其共同的临床特点。重点讲述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概念。

上一篇: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下一篇:开展语文教研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