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的创新教育

2024-05-11

幼儿绘画的创新教育(精选10篇)

篇1:幼儿绘画的创新教育

幼儿的创新绘画教育之我见

内容摘要:幼儿创新绘画教学就是以幼儿绘画为载体,以教学为手段,正确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学习和生活,教师要学会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用幼儿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因势利导,实现幼儿开发心智,启迪创新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可贵的创新潜能,提高幼儿的创新绘画能力。

一、找出误区

二、解读童心

三、发掘潜能

四、创新“对话”

关键词:幼儿绘画创新误区童心潜能对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教师要给幼儿一个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引导幼儿在创造中感悟创新,从而使艺术活动转变成幼儿内在精神的创造性显现。幼儿绘画教学就是以幼儿绘画为载体,以教学为手段,正确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学习和生活,以及反映幼儿的认知发展及个性特征,实现幼儿开发心智,启迪创新功能。我们也许领悟到《纲要》中启迪并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的幼儿绘画教育新理念,然而,问题在于是否从观念到行为实现了真正的转变?儿童在美术心理特征上具备了怎样的潜能?我们又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呢?

一、找出误区

案例一:

在一节美术手工课上,每个幼儿都在兴致勃勃地为自己制作面具,老师走到可可的座位旁,对他说:“你怎么都画小兔子呢?已经有好多小朋友画了小兔子了,你看你画的什么呀,一点都不像小兔子,倒像一只小花猫。看看黑板上老师是怎么画的,要和老师画的一样,赶快改一改吧。” 可可放下手中的笔很茫然地望着老师。然后,这位老师又走到贝贝和凡凡跟前,对他们两个说:“贝贝、凡凡,你们怎么把狮子的头涂成黑色的?真难看,快用黄色来涂。”贝贝说:“老师,我的狮子刚丛灶洞里钻出来,它是抓小兔子的,才把头弄的黑乎乎的。”凡凡也连连点头。

案例二:

在一节中班的美术课上,老师让幼儿照着老师的范画来画鱼,但其中有一个幼儿却在纸上画了许多歪曲的线条。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不照着黑板上的鱼画时,他说那条鱼是死的,不能动,而自己画的鱼则是河里游动的活鱼。说着他还学着小鱼游的样子扭身子,接着,他又用一个直挺的动作来表示那条死鱼。

这两个教学实例说明,我们在幼儿绘画教学中仍旧存在着明显的知与行的分歧,幼儿绘画仍然是“照葫芦画瓢”,这种模仿束缚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具体表现为:一是让幼儿进行模仿绘画;二是按照现实进行绘画;三是忽视幼儿的心理感悟;四是很难读懂幼儿的画。

在例一中,老师的强制介入忽略了幼儿的审美情感体验,会使得幼儿丧失了对绘画的自信心和热情,他们马上终止了自己绘画,然后按照老师的意愿极力模仿教师的“兔子”进行绘画。教师提供关键的引导是必要的,但不能剥夺幼儿创造性绘画的权利,尽管幼儿画的“兔子”在成人眼中不像,但对于他们自身来说,却是独一无二的。

在例二中,幼儿说老师画的鱼是死鱼,而自己画的就是河里的活鱼,他还学鱼游的样子扭动身子,接着又用一个直挺的动作表示死鱼,这就是学前儿童的美术充满了活力和魅力的表现,他们不想去模仿,而是要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二、解读童心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可以发挥文字和语言无法替代的心理调节作用。如果老师能读懂他们的作品,倾听他们的心声,就会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被他们的世界所吸引,那是任何一位艺术大师所不能比拟的。幼儿创新绘画的教学从何开始?要真正启迪并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必须学会解读童心。那就是——解读童心。

1、解读幼儿独特的认知

幼儿把握世界的认知方式是感性的、纯真的、灵动的,而没有成人的成熟的、功利的认知特性,是与成人不同的一种非逻辑思维的方法。这与美术教育感性审美特点是相通的。以上两个实例都表现了幼儿独特的认知方式,例一中,幼儿认为狮子从灶洞中出来,所以是黑色的,例

二中,在幼儿眼里,老师的鱼是死的,而自己画的鱼则是河里的活鱼。这些都是幼儿对现实的认知反映。

2、解读幼儿独特的审美情感

幼儿美术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幼儿对于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其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他们从来无拘无束不分时空的给自己所画的物体注入生命情感,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世界投射到客体上,使僵死的无机世界生命化。例如把飘落的种子、树叶等看成是离开妈妈的可怜孩子,满天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任何东西都必须有一双眼睛,才能看见路„„诸如这些就是幼儿对这个世界独特的审美感悟和体验。

3、解读幼儿独特的创造

《纲要》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的偏向。”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成人有关美术的许多条条框框被打破,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如一棵大树上又能居住,又能养鱼,又能结出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水果,这些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主观形象的色彩,随意安排的空间构思等,体现出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神奇的创造力。

三、发掘潜能

幼儿的世界是七彩的,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有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巨大的艺术创造潜能,这种潜能就蕴藏在幼儿深层的潜意识中,他们的美术作品有着成人美术无可比拟的魅力。当今我国美术教育家胡雨心教授认为:每一个幼儿的意识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冰山的尖顶,绝大部分潜藏在大海深处,这就是这种潜意识的基石。教师应尽量鼓励幼儿的自发艺术表现能力,强调以自我表现为主,发掘他们与生俱来的潜能。我们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材料和自由的空间,用新奇的媒体作为刺激和引发幼儿创造潜能的手段和工具,不应去干涉和限制幼儿绘画活动中特有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现今社会上办的各种绘画班的教材、教法及思想上仍没有根本改变,仍以培养幼儿的技能技巧为

主,发展特长,使幼儿的绘画模式化了,甚至和成人的一样好。结果它代替了幼儿的感觉、思考与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失去了绘画中天真的喜悦,失去了幼儿自己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最重要的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潜能。例如:在一节大班水粉画课上,一个小朋友在纸上画了许多美丽的小花、小草,在蓝蓝的天空中画了美丽的云彩和飞翔的小鸟。看起来,这是一幅非常漂亮的水粉画,然而接下来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很意外,他把盘中的颜料都调和在一起,在天空胡乱地涂起来,本来美丽的天空变成一片漆黑,接着他又画上许多小白点,老师问:“那么漂亮的天空怎么生气了呢?”幼儿回答道:“老师,最近天空太干了,你看小花、小草都要渴死了。我要让天空下雨,一下雨,小花、小草就能喝饱水,开出更美丽的花儿。”听了幼儿的讲述,难道你没有被感动吗?他把这个世界的知与情,用自己创意的方式,在绘画中尽情展现,这就是幼儿超越创造的创造。幼儿的世界还凝聚着许多尚未被挖掘的美的创造潜能,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空间,提供机会。

四、创新“对话”

我们解读幼儿童心时,不难看出,幼儿对美术的独特认知和创意表现与那些古今中外美术有大成者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无怪乎毕加索曾惊叹:每个幼儿都是艺术家!因而我们在幼儿绘画创新教育中大胆尝试——与大师“对话”。

古今中外一些大师的名画作品,是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后出来的优秀的上乘之作,其构图、色彩、造型形式丰富,对于成人来说难于模仿,但是对于幼儿则不同,他们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想象与大师直接对话:“这些画像什么?”“像水、像风、像云„„幼儿在这样的对话中,感受到大师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别具匠心的审美创造。也许他们不能理解大师作品中的深刻意蕴,但艺术重要的不是领悟而是感动。幼儿从这些感动中受到启迪,潜移默化地吸收许多的符号图案,时间长了必会融入自己的独特的思维中,重新组织,大胆创造。下面,我们就以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星夜》这节课来说吧。

1、想象的“对话”

幼儿欣赏《星夜》时,我们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关于凡高的事情,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师:“你心目中这幅画是什么样子的?”

幼:“那是妖怪来了”

幼:“不对,那是宝石在发光,是一个大宝藏”

幼:“那是太空人的飞船,飞到地球上了”

„„

当孩子们陶醉于欣赏的气氛,自由自在地感受、体验作品中审美艺术为其带来的震撼时,他们内在的描绘事物的表现欲望被激发,从而强烈地希望将自己内心的想象表现出来,内在的潜能也随之被激发。这其中,幼儿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童心、童趣,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2、创造的“对话”

在绘画中,幼儿有的用油画棒,有的用水粉,有的用记号笔进行创意绘画,教师从旁进行技巧的提示和指导。这样以来,幼儿不仅欣赏了解了名画《星夜》,而且画出了自己心目中千变万化的“星夜”。

3、表达的“对话”

有些幼儿不喜欢用语言表现自己的情感时,需要另一种表现方式,绘画就是一种好的方式。他们喜欢通过语言、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绘画作品,从中获得成就感。

总之,无论幼儿的作品有多么荒谬,无论他们的表现多么异常,我们要给予及时肯定,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也是独特的,每个幼儿的作品更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懈地实践和探索,努力把一些抽象思维转化为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学会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用幼儿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可贵的创新潜能,提高幼儿的创新绘画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该论文获江苏省省教科院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篇2:幼儿绘画的创新教育

幼儿绘画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的幼儿绘画教学,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轻视过程,注重单一的`绘画性结果,把绘画活动简单理解成“模仿”.这样,就往往忽视孩子的个性,不懂得绘画创作首先体现着孩子的行为特点.而且,还错误认为孩子没有天赋或没有特别的兴趣就不能进行绘画创作.

作 者:李莉 作者单位:贵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刊 名:贵州教育英文刊名:GUIZHOU EDUCATION年,卷(期):“”(11)分类号:G61关键词:

篇3:巧用电影培养幼儿绘画的创新意识

一、化难为易

巧妙运用电影将复杂的设计图案变成趣味图像, 让幼儿轻松掌握。想让幼儿“画”, 先让幼儿“有”, 有什么呢?有兴趣、有技巧、有经验、有想象。电影的影片画面色彩艳丽, 层次清晰, 带给幼儿视觉上强烈的刺激, 使幼儿对影片的情节印象深刻, 难以忘记, 这样幼儿在进行绘画时, 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 将影片中的情节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 使幼儿兴趣浓厚再步步引申, 既提高了幼儿兴趣, 又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幼儿绘画上又各有新意, 整个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良好。

二、优化教学

电影影片画面简洁、清晰, 而且容易形成良好的绘画氛围。在幼儿阶段的美术课大体可以概括成绘画、欣赏和手工制作三大类。将电影引入教学中, 注重在欣赏课程中选择合适的电影影片。如, 欣赏课《动物》, 我选择了迪斯尼的著名影片《狮子王》, 让电影展示故事情节, 展示各种动物, 幼儿们津津有味地边看电影边仔细观察各种动物, 如, 大狮子、小狮子、长臂猿、野猪、鹦鹉、长颈鹿、骆驼等几十种动物, 逐一地展示在幼儿们的眼前。幼儿们深深地被电影情节所吸引, 这时我问幼儿:“认识多少种动物?并讲讲它们的特点。”有的幼儿说:“小狮子和大狮子不一样, 小狮子很可爱, 大狮子很厉害。”有的幼儿说:“我终于知道长臂猿的名字的由来了, 原来的胳膊真的是很长呀。”……幼儿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十几种, 而且每个动物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幼儿们的记忆中。利用电影直接的视觉效果和千变万化的表现手法, 给了孩子们丰富的启示, 用形象和趣味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进一步促进幼儿绘画的创新意识。

三、情景交融

巧用电影影片中让幼儿感兴趣的卡通形象和故事情节, 精心安排, 设计教学活动。如, 在上《恐龙》一课时, 利用单一的图片不能够让幼儿直观了解生活在白垩纪时期的恐龙。在选择教具时我选择了用电影《恐龙》和《蓝猫三千问》两部影片作为教学用具, 先让幼儿通过影片来了解恐龙, 幼儿对恐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后让幼儿自己联想与恐龙有关的故事情节, 让幼儿自由创作,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当的引导, 如, 如果恐龙生活在我们的社会中会是什么情景呢?幼儿通过电影影片的图像刺激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绘画出一幅幅奇思妙想的作品。

篇4:绘画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绘画;创新能力;兴趣;活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30-01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幼儿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一、兴趣是创新的良好开始

1、让生活融入绘画,补充活动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传统的幼儿园美术绘画只是在一张纸一盒彩笔之间,这已不能满足孩子们极大的好奇心,为此我尝试着给他们提供可供操作的生活中的材料,比如:鸡蛋、石头、玻璃瓶子、一次性纸杯等等。生活中的活动孩子们很容易产生兴趣,并根据已有经验产生好多奇思妙想。

在中班《鸭蛋画——蛋宝宝的世界》活动中,我是这样激发幼儿兴趣的:“小朋友,你知道你是谁生的吗?你爱她吗?”幼儿:“我是妈妈生的,我很爱她”。接着我出示一个鸭蛋,师:“它是谁呢?它又是谁生的呢?”幼儿:“鸭蛋宝宝,鸭妈妈生的.”师:“它是出生了,可它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有你神奇的小手利用老师提供的颜料告诉鸭蛋宝宝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呢?”这时孩子的兴趣已经被鸭蛋宝宝和颜料的使用完全调动了起来,师:“那我们开始吧。”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身心沉浸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中,同时我播放一段轻音乐,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2、美术欣赏与情境融入绘画,点燃孩子绘画热情。线描画是一种以线为基本 表现手法的儿童绘画形式。它是以线为主,点、面为辅,线的节奏总是具有流动和连续的特征。在绘画中并 不会有统一的要求,统一的图案来限制幼儿的创作,因此线描画不仅可以用来勾勒出客观事物的形体,表现客观事物的运动,而且也是幼儿用来表现他对事物的感 受,审美情感和艺术个性的手段,有利于幼儿创新、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在大班美术《奇趣城堡》活动中,小朋友们,今天白雪公主邀请我们去她的城堡里做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PPT,引导幼儿说出城堡的大体的结构和特征,城堡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门和窗户又是什么形状的?出示其他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城堡的多样:造型、位置、结构等不同。参观了这么多漂亮的城堡,小朋友想不想给自己设计一座独特的城堡呢?现在就请小设计师们行动吧!

二、游戏活动是创新的有效途径

幼儿是教育的主体,而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活动。它具有独特的综合功能,是幼儿园其它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它能使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幼儿园每个班都为幼儿设置了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美工区,在美工区里投放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可供操作的丰富材料,孩子们在活动区通过游戏活动相互交流,合作进行颜料的点画、添画、吹画等等活动,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在我们的活动室里为孩子提供一块空白墙,孩子们可以随意画、随心画,画完后可以涂掉再画,这些游戏活动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

三、及时评价肯定孩子的创新表现是创新的营养液

在绘画活动中,评价是重要的一环。我在活动评价时常用欣赏和鼓励的语言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是也采用拍照的形式将他们的绘画作品用手机拍下来,播放在大屏幕上,让幼儿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别的幼儿也发表不一样的看法,这样的做法不仅使幼儿美术绘画活动得到了一个升华,而且极大的鼓舞了幼儿进行不断的创新意识。

篇5:幼儿绘画的创新教育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陈鹤琴语)教师应该珍惜和保护幼儿的这种潜质,并促使这种潜质健康发展。对于幼儿最喜爱的画画,教师应该耐心启发、积极诱导,并注意创设情境,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画画这块小天地上自由自在地飞翔。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就绘画中的情景创设谈谈几点策略。

1、激趣法

在进行“装饰扇子”的制作活动中,一开始我便举起一把精致美丽的扇子向幼儿展示,扇子“你们说大脸猫有没有追到蓝皮鼠?”的一面画着大脸猫,另一面画着蓝皮鼠。我故意问幼儿:幼儿议论纷纷,并用好奇的目光盯着我。我将扇子快速地转起来,幼儿兴奋地喊:“追到了,追到了!”我因势利导地告诉他们这是“视觉暂留”的科学道理。幼儿一个一个跃跃欲试,发挥了其独特的想象,做出许多有趣的扇子,有狮子进笼、龟兔赛跑、小朋友手拉手、小猫钓鱼……

2、填涂法

我设计了一组几何图形添画,让幼儿根据各种不同的形状,想象出它象什么,再在原有形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添画出具体形象的画面。活动中我对幼儿说:“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做一个游戏,给几何图形变魔术,比一比谁变得又多又漂亮。”作为教师,我并不是一味地听幼儿的回答,而是也设计了一些幼儿难以想到的形象,如圆形添成一棵大树,三角形添成帆船,长方形添成公共汽车,正方形添成台扇,以次来拓宽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添画了好多东西:笑眯眯的太阳、诱人的蛋糕、可爱的蘑菇房、鲜艳的围巾、小熊戴个漂亮的蝴蝶结……

3、求异法

艺术是求异的,只有与众不同才有存在的价值,而画画之所以能够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正是因为它的求异性。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发挥幼儿的想象。手工“壁挂”活动要求幼儿为壁挂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我把幼儿分成九组,要求每人设计一幅,允许互相讨论,出点子,但不允许一组内有重复的图案。当听到了开始画时,幼儿一个个开动脑筋,创造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图案:如乌龟晒太阳、企鹅嬉戏、青蛙游泳、狮子来了、小鸡小鸭在一起做游戏……

4、故事法

以往故事画,我们总是讲完一个故事,再让幼儿分组画。我在设计《爱动脑筋的小鸡》时,将故事分段讲述,使整个活动沉浸在故事的氛围中。每讲述完一段,我就启发幼儿想象如何添画背景。家里、水果店、大街上、果园里各可以添画些什么东西,水果店你想请谁当售货员,卖些什么水果。幼儿踊跃举手,活动气氛立刻热烈起来。等幼儿分组商量好,只见一个个全神贯注地画起来,俨然象个小画家。

5、胡思法

在绘画《外星人》时,我没有出示范例,而是问幼儿:“小朋友,你们知道外星人长的什么样子?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一次„胡思乱想‟,给外星人装扮一下,你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让老师看看你有多大的本事,把看不见东西画的象真的一样。”幼儿攒动起来,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就画。不大会儿,奇形怪状的“外星人”呈现在纸上:四只眼的、八只手的、没腿的、会飞的、会吊东西的、会变大变小的……而且还添画了好多有趣的背景:梦幻的,粉红的、紫色的小星星;刺激的,一道道闪电的;宇宙飞船……

6、合作法

美术活动,通常是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一个个独立地创作个体,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机会较少。而儿童美术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游戏,我们不必拘泥于常规的形式,适当改变可以让幼儿在快乐和新奇中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在《海底世界》绘画活动中,我让幼儿自由组合在大纸上完成作品,但是必须人人参与。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开了,找合作伙伴,找地方画画……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小组干脆把纸铺在地上,大家都趴在地上画。就连平时不善于发言的幼儿也在集体创作中表现积极,纷纷为“自家”出谋划策。有的小朋友想到什么不会画,就由一组内会画的帮忙;有的小组内一位小朋友刚画了一条大鲸鱼,另一位小朋友马上在鲸鱼的肚子里画上许多小鱼……他说这些小鱼是被鲸鱼吃掉的。鲸鱼的肚子一下子变成透明了,多么可爱的想法。在合作画中,不但促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感受到了绘画的乐趣。

7.评价法

幼儿在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他们希望与别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幼儿的作品如能得到老师和同伴的理解和尊重,自己所有的成就都能获得自我满足。我们不难想象,当一个人自己的想法、行为老是受到他人的指责、批判甚至情感伤害,他的潜质怎么能获得主动的充分的发挥?因此,笔者以为应该大力提倡引导式评价,避免消极式评价,杜绝谴责式评价。

每次画完画,我就把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幼儿面前,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幼儿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幼儿就象讲述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我从来不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但我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让他们去发现、辨别,谁的画颜色搭配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次,谁的画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今后的想象力会更强,更有动力。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认同和赞美能增强人的自信,并能更好地发挥其能力。对于幼儿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的形象,不管画得怎么样,我都会说声“真棒!”因为这是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与众不同,从而让每个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有一种快乐感,觉得画画是一种享受。

总之,幼儿学画,应该重视保护幼儿的童心、童趣,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激发幼儿想象

篇6:怎样进行幼儿绘画启蒙教育

一、兴趣比绘画更重要

幼儿阶段绘画兴趣是最重要的。首先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风景,观察生活,让他们感知这个美好而又神奇 的世界,然后再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用五颜六色的笔自由自在地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这个时期的幼儿尚不具 备用文字、数字等手段进行交流的本领,绘画信手涂抹也可以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产生心理上的满足。从这 个意义上讲,幼儿绘画活动作为一种游戏,3―6岁的幼儿几乎百分之百地喜欢它。针对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 绘画的最初启蒙应以兴趣为主。

二、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1.基本线段、几何图形的训练

为了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线段和几何图形,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 螺旋线等集中起来,一节课教给幼儿,然后再教幼儿由线段组合图形。如两条横线两条竖线可以组成长方形和 正方形,两条横线两条斜线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如此类推。这样不但学得快、记得牢,而且 还锻炼了绘图能力。几何图形是抽象的思维结果,当幼儿运用这些几何图形及线段进行作画时,又使形象思维 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并促其不断发展。

2.构图能力的训练

(附图 {图})

第一步训练将主要内容画在画面当中。教师出示一组范图,范画上只画一个苹果分别在不同位置上,让幼 儿比较哪幅最好。经过训练他们大部分都能将绘画的主要物体画在画面当中,而没经过训练的幼儿画在什么位 置上都有。

第二步训练幼儿绘画的稳定性。教师出示一组范画,画的内容是3个苹果,分别位置:

(附图 {图})引导幼儿看哪幅画最稳定,告诉幼儿1,2,3,4画得太分散,而且图1左轻右重,图2、3左 重右轻,图4头重脚轻,而图5构图最稳定。经过训练,幼儿的构图基本稳定,而未经训练前的幼儿画面中1、2 、3、4的情况普遍存在。

3.训练幼儿观察力

要想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必须训练幼儿视觉的敏锐性。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图形进行观察、分 析,如画小鸡,引导幼儿观察头、眼是圆形,身子是椭圆形,嘴是折线,爪子是斜线,翅膀是弧线,这样,幼 儿有了兴趣,自己能独立用几何图形组成一个画面。随着画面的不断复杂化,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因 此,不论是绘画课还是其它课,或日常活动中,都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观察力有 了明显的提高,在画人物头像时,不仅能画出头发、耳朵、而且能画出男、女、老、少的不同发式。

由于幼儿对绘画有了浓厚的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加之生动有趣的绘画内容,幼儿注意力逐渐 从无意识注意向有意识注意发展。

4.提高幼儿的绘画记忆水平

教师先画出一幅画,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再擦掉部分内容,让幼儿说出擦掉的部分内容;教师再擦掉整 幅画,再让幼儿凭记忆说出全部内容,然后画出来。如此反复练习、强化,随着幼儿画面的完整性、准确性的 提高,幼儿绘画记忆力就得到了相应的锻炼。

5.丰富幼儿的感受力

教师带领幼儿走向社会,参观商店、市场、邮局、公园、车站,观察景物四季变化(同家长配合进行)认 真观看运动会及各种形式的演出,让幼儿身临其境,对周围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体验。家长要与教师配合,经 常为幼儿购买内容新颖、图片生动、色彩鲜明丰富的儿童读物及画报,扩大幼儿的感受力。

6.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如何在绘画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其想象力呢?首先给幼儿一个图形,要求幼儿以该图形为原型画出 具体的图形,如给出长方形,要求幼儿根据长方形可以画汽车、房子、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等,越多越好。 再给幼儿多个图形,要求幼儿进行组合。圆形和三角形、椭圆形组成小鸡,长方形组成小鸡的房子。在学会图 形组合的基础上要求幼儿讲出情节内容。如听故事绘画,教师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幼儿根据故事绘画,教师 稍加指点,幼儿就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通过以上6项内容的训练,幼儿绘画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其智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其它学科 的学习。

篇7:幼儿绘画的创新教育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一个得要途径,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因此,科学地组织好幼儿的美术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组织好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绘画教学呢?

3-6岁的孩子一般都喜欢涂涂画画,可奇怪的是常听有些幼儿园教师说,班上有些孩子对绘画不感兴趣,不喜欢画画,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使幼儿喜欢画画呢?下面谈谈我在绘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相结合,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动。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纸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例如:为了让幼儿感知,理解对称,我们先让幼儿玩染纸。通过折叠,印染等一系列活动,幼儿感知了对称,在绘画时,他们对画对称物丝毫不觉得困难。再如,“画一串红时”先用皱纹纸请小朋友撕纸,再进行有序的粘贴活动,幼儿通过粘贴,对花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容易了。

2欣赏美的事物,积累丰富的表象,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春天,带孩子去郊游,看绿茵茵的大草坪,美丽的桃花、杏花;夏天,带孩子玩水、戏水、观赏荷花,观赏人的各种动态;秋天带孩子们去拾落叶,欣赏斑斓的树叶和彩色的树林;冬天我们滚雪球,堆雪人,欣赏银色世界的魅力。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此外,经过整理归类的旧挂历也是很好的欣赏材料。如山水系列、建筑系列、人物系列、家具系列、动物系列、花卉系列、世界名画等。有时,自然界的内容也成为丰富的创作源泉。如孩子们创作的“海底世界”,是根据欣赏过的建筑画系列,自然界里的小鱼和花草加上自己的想象组合而成的。瞧,蓝色的水底有造型奇特的摩天大楼,一条美人鱼在水中游来游去,一根根水草在楼顶上摇曳……画面生动,富有情趣。

3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方案,让幼儿在自觉参与绘画的状态中掌握技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绘画学习的原则,我们在绘画活动前,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让幼儿通过在玩中观察,在情境中培养感情,激发兴趣,活动中思维想象,达到主动地创造表现。例如:幼儿画短竖线,多数老师会让幼儿画草来练习。我们也选择画草,但不是让幼儿临摹而是设计了“请可爱的小动物来吃草”这样一个绘画活动。我们先组织孩子们到草地上玩,引导幼儿感受小草的茂密柔软,观察草的外形、色彩,即在玩中观察,然后根据幼儿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在活动室内设置情景,出示木偶小兔、小羊、小牛等动物,通过表演向幼儿提出一系列要求,激发幼儿绘画的愿望,即情景中培养感情,激发兴趣。接着,教师紧密围绕情景表演中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启发幼儿活跃思维,大胆想象的问题,如:“小朋友知道小草是什么颜色,长的什么样子么?”或者提供线索“谁的草地大,草长的多,谁的草地会吸引来许多小动物”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对一些绘画基础较好的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要强求所有孩子都画同样的内容,幼儿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自然地进入了主动创造表现的过程,这时,教师将先准备好的纸工小兔、小羊、小牛奖励给孩子们,对作品画面丰满,色彩鲜艳、线条流畅、造型大胆的孩子多奖励些,仍以情景语言描述“这片草长得又多又绿,吸引了这么多小动物”这些鼓励会提醒落笔胆小的幼儿或缺乏毅力画得不够好的孩子再努力画好。

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围绕教学要求和幼儿的兴趣之间的关系创编故事,设置情景。在活动过程中,情景表演要自然,贴切的为教学服务,决不能牵强附会,要给予孩子充足的创作时间,因此,情景导入应简短,明了,并突出教学要求。

4尊重幼儿,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孩子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教师要给予幼儿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如有一次画“春游图”有个孩子画了一幅小鱼在水中游的画。我没有批评、指责、而是肯定了这幅画,想的真好,小鱼也在春

绵阳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培训

绵阳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培训

游,河里的水波似乎也很快乐。孩子们听了,也都仔细欣赏起来,而且在以后画画时都能开动脑筋,积极探索。

5在作品评价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在整个绘画活动中,教师随时观察幼儿情绪,倾听其绘画时的语言,并记录其思维闪光点,随时对积极思维的幼儿给予鼓励,并激励所有幼儿积极思维想象,使幼儿在愉快充满自信心的情景中进行绘画创作。

此外,每一次活动结束时,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样做,本身就是对幼儿创作的肯定。而在对具体的作品进行评价时,要从构思是否新颖、独特,想象是否大胆、奇妙、特别,内容是否具有童真稚趣,落笔是否大胆,色彩搭配是否有美感,画面是否丰满等方面去评价,要使幼儿在充满自信的绘画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体。

——四川绵阳理工学院

篇8: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幼儿,绘画,创新意识

绘画是幼儿用来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和情感的一种“语言”方式, 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活动。以往, 幼儿的绘画活动教师只注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 忽视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使幼儿陷于被动和乏味的氛围中, 如何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针对这个问题, 我在绘画活动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转变活动形式

以往的绘画活动程式化明显、目的单一, 幼儿基本处于被动状态, 影响了幼儿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转变活动形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我们教师应力求将绘画活动游戏化, 让幼儿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达到玩与学的统一。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用大脑去想, 通过自身的体验, 积累起大量的感性经验, 然后再引导幼儿去表现, 这样画出来的画才会更有特点、更好看。例如, 在“春天多美好”这一活动中, 教师可以带幼儿到郊外去感受一下春的气息, 找一找春的特征。教师可以带幼儿到花园里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 说一说植物的变化, 让孩子去亲近那些花草树木, 吹一吹春风, 看一看花草, 让大自然的美净化孩子的心灵。在孩子们真正领略春天的美景后, 给他们充足的时间,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进行自由创作, 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

二、转变活动方式

由于受到年龄、发展水平的限制, 有时幼儿虽有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生活经验, 但却无法顺利表达出来, 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启发、诱导, 创设相应的绘画情境或提供图片, 帮助他们回忆、再现相关内容, 以促成幼儿顺利表达。例如, 在“夏天的水果”这一活动中, 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夏天吃的水果, 供幼儿欣赏、观察。这大量色彩鲜艳、可爱诱人的各种水果占据他们的视线, 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经过观察, 幼儿会带着愉快的心情、丰富的情感, 大胆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水果世界中去。相信你会有惊奇的发现。又如, 学画人物动态时, 教师可以设计活动的人偶教具, 引导幼儿边操作教具边讨论, 以开阔幼儿的思路。

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 应顺其自然, 因势利导, 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化的自我表达, 对幼儿特有的违反常规的想法和作品, 我们应站在幼儿的角度给予理解、宽容和更多的鼓励和欣赏。

三、转变讲评方式

传统绘画教学结束时要进行讲评。一般都是以教师讲评为主, 有的由幼儿相互间讲评。教师往往根据绘画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讲评, 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实际上等于给幼儿的思维限定了一个框架, 因而幼儿在绘画时很难突破它。幼儿绘画活动的意义在于活动的过程, 至于结果, 无论成功与否, 在幼儿看来都是“最好”的。在绘画活动中, 教师应重视过程评价。首先, 要重视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情感、态度, 关注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 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其次, 评价中要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精神。教师应允许幼儿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 接纳幼儿不同的创作结果, 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再次, 要重视培养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勇气。应该看到, 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这样, 我们的评价对幼儿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

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在平时特别注意优化绘画活动中的讲评环节。在进行作品评价时, 我会先让幼儿自己说说创作的意图, 以及画面所表达的意思, 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篇9:幼儿绘画活动中的模仿与创新

关键词幼儿绘画活动模仿创新

孩子学习美术的特点是既模仿又创造,模仿中有创造,创造又来自于模仿。因此教师在教孩子绘画时,应让孩子充分观察,充分感知、熟悉对象,在积累丰富表象的同时,积极启发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和表现。教师在教绘画时,力求做到知识技能与思维活动的最佳结合,达到情绪体验——表象体验——创造表现的统一。

一、丰富孩子的情绪体验

兴趣是孩子求知的动力。只有调动了孩子的兴趣,才能在愉快的气氛中充分感受美、表现美,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吹泡泡是孩子喜欢的游戏。让孩子学习掌握画圆的技能时,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孩子通过吹出泡泡,用眼睛观察泡泡,并伸手去抓泡泡,知道阳光下的泡泡是五颜六色的,还会飘来飘去。孩子有了这些深刻的情绪体验后,再让孩子来画泡泡,这时孩子对“泡泡”已有了深刻的影像:“阳光下的泡泡有红的、黄的、有蓝的……慢慢地,泡泡越来越大,飘到这儿,飘到那儿,好漂亮呀!”这时,孩子的画面就会越来越清晰,画面的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孩子的创新也随之而来。

只有经常这样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孩子的感官经验,才能使这些经验成为孩子美术活动中大胆表现的素材。开展这些活动还能使孩子将自己的主观体验及时地表现出来,使绘画的内容更为鲜活,有利于养成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大胆表现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如果对所画事物缺乏真实的观察,切身的体验,幼儿就会无从下手,而借助老师的范画,就能使模仿成为幼儿学习绘画的主要方式。以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孩子情绪体验的活动,使幼儿即便在最没有绘画技能的时候也能体会到艺术创作的乐趣。

二、积累孩子的表象体验

创新需要积累丰富的表象作为基础,这其中除了审美表象,还包括丰富的动作、情感的经验。

1,出示多样化的范画。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常常出示范画。怎样巧妙地发挥范画的作用呢?首先范画要美,美的作品才有欣赏的价值,才能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其次范画应该有多幅,或者是色彩的不同,或者是构图的不同,或者是风格的不同等,多样化的感受帮助幼儿积累多样化的表象经验,才能创造出多样化的东西。

2,名画的欣赏。与幼儿一起欣赏名画时,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还可以让幼儿与大师对话,接触不同的绘画工具,感受不同的绘画风格,了解不同的思想及表现手法,引发更多思维上的冲击、突破、激发,累积更多新颖、独特的想法。

3,欣赏大自然。大自然原本就是美的素材。一年四季色彩变幻多端,树木花草形态各异,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审美表象。

4,动作、情感经验的积累。欣赏决不仅限于用眼睛看,还能用身体去学一学动作,用耳朵去听一听风声、雨声、音乐声,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快乐、悲伤。有情感的创作才是最动人的创作;有了创作的激情,创作才不会终结。比如,在绘画长颈鹿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看了大量长颈鹿的生活图片,在基本了解了长颈鹿的构图后,还用身体模仿了长颈鹿的动作。幼儿在用心聆听了长颈鹿的许多故事后,所绘的画画面十分丰富,有的在喝水,有的在吃树上的叶子,有的长颈鹿甚至用吸管抽着果汁。每一幅画都是那么生动,富有个性。

三、肯定孩子的创新表现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老师一不小心就会以自己的范画为标准来评价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致使很多孩子在自己创作时直接参照老师的范画,向老师的范画看齐,导致孩子的绘画作品以模仿居多,缺乏个性,千篇一律。即便老师不做任何评论,缺乏专业知识的家长的评价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难能可贵的大胆创新,会给孩子带上一顶“乱七八糟”的帽子而责骂,严重打击孩子创新的积极性。反之,对孩子模仿老师比较像的作品往往会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赞美。久而久之,模仿便成了孩子学习绘画的主要学习方法,而缺乏自己个性化的创新表现。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充分发挥主体性去进行大胆地创新。

在一次活动中,我请孩子们画一画未来的交通工具。这是一次纯粹的想象画,未来的交通工具大家都没有见过,老师也没有出示范画,只是不停地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心中的未来交通工具。结果呢,孩子们的画可谓精彩纷呈,各种各样的新颖交通工具琳琅满目。

孩子十分在乎成人的评价。因此,孩子的创新必须有一个安全的、不担心客观评价的环境。我们必须学会站在孩子的视点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接受他们非成人式的思考,承认他们的独特表现,不断鼓励、肯定他们的创新,促进创新能力的不断膨胀、不断发展。

篇10:幼儿绘画的创新教育

所谓装饰画其实是一种绘画的表现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的、具体的形、色彩、线条进行夸张、简化的变形和有序的排列,使画面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产生高于生活原形的美感体验。装饰画的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本身,将一些重复图象进行有序地排列之后,产生一种超越现实的抽象和强烈的视觉效果,所以给人一种纯粹体验美感的空间。另外,装饰性又是儿童画的特点,幼儿画中主要是一些象征性图象,色彩的运用也主要表现个人情绪,因而装饰画最易被儿童接受。但儿童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装饰画,只是带有很强的装饰性而已。开展装饰画教学非常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色彩和图案。对装饰画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之后,渐渐发现根据装饰画的特性和儿童画的特点,在幼儿园非常有开展装饰画教学的必要,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我开始了中班幼儿装饰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目标的确立

中班孩子的装饰画主要局限于色彩的装饰。因此将中班色彩装饰画的总目标定位于引导幼儿发现和运用颜色深浅的有序排列,使作品色彩鲜明,由此产生初步的色彩感。也就是让幼儿通过活动前后有目的地观赏作品,在积累颜色深浅不同排列的具体经验中,初步掌握配色装饰的简单规律。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为此细化出六个小的阶梯目标:

在调换颜色中,初步培养对间隔颜色的兴趣。

学习运用深浅一一间隔的方法,选配颜色。

探索在一个物体内,采用多种一一间隔的方法,有规律地排列颜色,进行装饰。

尝试运用上下、左右颜色或者图案的对称进行装饰。

运用颜色和图案的间隔,表现多种有规律排列的方法。

初步学习在图形的物体上将图案向里向外进行对称装饰。

以上六个阶梯目标是预设目标,在开展一系列活动之后,根据孩子的一些反应,我将目标适当地调整为:

在欣赏作品中,激发孩子对色彩的初步兴趣。

在调换颜色中,感受间隔颜色的装饰效果。

初步学习在选配颜色中,运用深浅一一间隔。

探索在学习分割画面中,采用多种间隔方式进行装饰。在感知对称装饰效果的过程中,尝试运用上下、左右颜色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在运用间隔、对称装饰方法的过程中,能合理地选配颜色,有一定的色彩感。

将前后两组目标作一比较,就能发现调整后的目标要求比原来有所降低,着重点也有所改变。调整前的目标重在装饰方法的学习上,而忽视了色彩搭配的要求,这与总目标有一定的距离。调整后的目标则将重点放在色彩搭配上,注重色彩感的培养,这就与总目标密切联系起来,更有利于总目标的顺利达成。

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装饰画的内容同其他活动一样,主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我们要多挖掘儿童身边的题材来开展活动。装饰画本身也是将生活原形进行抽象,形成单独纹样,逐步构成装饰画的。再加上儿童的一些身心特点,对完全陌生的事物和太过熟悉的内容不感兴趣,只有对一些略有了解的内容才是最感兴趣的。基于这两点,我设计和收集了一些装饰画的内容:

1方向盘 2不倒娃娃的花裙子 3小白兔的花信封 4太阳帽 5丽丽的怪帽子 6森林里的蛋糕节 7葵花姐姐做新衣 8圆圆的梦 9美丽的大树 10 小动物的运动鞋 11 蝴蝶飞来了 12 牙刷宝宝 13 七色花 14 我来造房子 15 八宝饭 16 会变的盘子 17 有趣的面具 18 彩色小鸟 19 大树妈妈的新衣 20 美人鱼 21 爱心复印机 22 做窗帘 23 轮胎商店 24 树宝宝的节日衣服

这些内容有些来源于幼儿喜欢的童话故事,有些来源于幼儿喜欢的玩具,还有些是来源于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总之是来源于幼儿生活中所接触的事与物,让孩子能真正在生活中学习,生活中成长。

教学的尝试与实践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孩子在绘画上的发展水平,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装饰画教学活动。其中内容有:

1《小花伞》、2《小蜗牛》、3《美人鱼》、4《小公鸡穿花衣》、5《高楼大厦》、6 《三只蝴蝶》

在这六个活动进行过程中,我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了一下分析,情况如下:

活动一:大部分幼儿开始能分辨颜色明显的深浅,对间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画面上有一一间隔出现,但间隔出现错误,没有注意到色彩搭配。

活动二:幼儿基本能正确分辨颜色深浅,形成初步进行间隔的意识,有一一间隔和一二间隔出现,但仍出现错误,个别幼儿开始注意色彩搭配。

活动三:画面上除了出现颜色间隔外,还出现了图形间隔,间隔的方式多样,错误明显减少,考虑装饰方法较多,色彩搭配不理想。

活动四:画面上图形间隔多于颜色间隔,从细节上的间隔逐步过渡到大块面的间隔,大部分幼儿开始注意到色彩搭配,但效果不明显。

活动五:幼儿的作品中除了出现各种方式的间隔之外,还出现了对称,间隔中很少出现错误,而对称中错误较多,色彩深浅搭配不明显。

活动六:幼儿能较正确的运用间隔、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错误明显减少,甚至还有四方连接出现,能开始运用深浅颜色进行装饰,但色彩感较差。

针对这些情况,我对装饰画教学进行了一下反思,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略有启示。

我认为在前一阶段的装饰画教学中过于注重对装饰方法的介绍,而忽视了讲解颜色的搭配。单单讲排列方法,孩子们虽然能很好地掌握间隔和对称,但掌握这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无非是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色彩感,可见将装饰方法与色彩搭配割裂开来,不仅使整个画面没有美感可言,而且与我们确立的装饰画目标有背离之处,只有将装饰方法和色彩搭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成我们的培养目标,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我将六个阶梯目标进行了修正。(前有)

发现过于复杂的图案与花样对幼儿进行装饰是一种干扰。图案越复杂,幼儿很难从中找出规律进行排列。色彩搭配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因此我认为孩子装饰画的图案应该尽可能的简单,最好是用线条分割图案为主,多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分割方法来分割画面,然后进行装饰,使幼儿知道不同的分割方法可用不同的装饰方法来装饰,会产生不同的装饰效果。

幼儿装饰画活动内容的设计也应融合到不同的情景中去,因为装饰画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内容,如果再与情景相隔离的话,幼儿就更不感兴趣,很难投入其中,也正基于这个原因,装饰画活动设计要紧紧与有趣的情节相融合,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另外,在活动中和孩子确立一个互相平等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指向所有的孩子,孩子的问题也就是老师的问题,让彼此共同去面对,去解决。老师所做的是“引”而不“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解释对装饰的认识,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

上一篇:最新生日祝寿对联下一篇:幼儿园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