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化学教学反思

2024-05-14

高中化学 化学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高中化学 化学教学反思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2018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反思

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提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21世纪教育网为大家整理提供了2016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反思,供广大教师参考!

回顾高三的复习工作,反思得与失,总体收获是多研究、多思考、精选题,狠抓课堂教学。高三化学教学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原则。期初我们备课组认真分析、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摸清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点、热点、特点以及变化趋势,找出它们在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以及一系列有层次的题目,在编制教学案一体化讲义时将将每个考点依次落实。

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我们将考试大纲做了对比,找出增删的内容,题型示例的变化,并与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明确每一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难度要求。

研究教材、考纲、高考题、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学期初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明确每一阶段复习的目标,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如9-10月份的主要解决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结构存在的问题; 11-12月份我们将重点

放在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化学中,因为这些内容学生最难掌握,在这个时间段加强训练,为期末考试就做好了准备;1-2月份我们的重点是有机及实验基础;3月-4月的训练目标是I卷的整体提高和无机推断、常规计算及技巧。5月份的训练以提高应试能力为主,同时查漏补缺。

复习计划中不仅有每一节上课内容,还包括每周5次作业内容,每周强化训练内容,选择题专项内容等,并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与完善,每次的练习中都分必做题与选做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目前的复习资料不仅多而且杂,偏题、难题、怪题很容易挫伤考生的积极性,好的习题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并能加强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引导学生寻求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故教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须明确分工,资源共享,在复习选题时要有层次、有梯度,由易到难地选择,并根据考试大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合适的训练试题。

选编习题要以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及学生水平和认知规律为依据,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相应能力培养的有机联系,一个题型要联系、消化一项基本内容,题型多样化,层次要分明。

一般从以下六方面选题:①多选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少选老资料中的难题。②控制训练难度,以中档题训练为主。③注意练习题的能力层次要求,按不同能力层次设计不同练习题,可分层次进行训练和辅导。④多选实验创新设计题,尤其是课本内典型实验装置的改进设计,强化实验能力训练。⑤适当增加化学计算题训练,注重守恒法计算技巧⑥多设置情景,将易错题改编,或将客观题改为主观题,将顺向思维题改为逆向思维题。

如有关浓硫酸的稀释的考查可改为如何观察Cu与浓硫酸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复习钠的化合物时设置以下讨论

题A、如何测定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中Na2O2的质量分数?B、如何以NaOH溶液和CO2气体制备Na2CO3?C、纯碱中含少量NaCl杂质,请设计三种不同实验方案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D、实验室有一瓶刚从溶液中结晶出来的盐,现只提供盐酸和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如何判断这瓶盐是碳酸氢钠结晶,而不是碳酸氢铵或氯化钠结晶?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将相关的知识点一一呈现。

高三以练为主,一年来我们编制了选择题专项训练、II卷专项训练、每周强化训练、每日一练、热身训练等练习试题。每份练习的侧重点不同。如一轮复习中每周的强化训练内容包括本周复习的重点内容,高考的热点及下周即将复习的内容,而每周的选择题专项训练更突出课本基础知识,学生易错知识点及高考的热点、难点。二轮复习中每日一练的试题以查漏补缺,回归课本为主。每次我都提前准备好试题,由黄勇慧、陈天云负责做题,目的是看试题的知识点分布是否合理,难度是否适中,能否反映出学生的一些问题,再由我进行修改定稿。

篇2:高中化学 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这篇文章的作者主要针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所需要体现的三维目标以及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希望对各位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然后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化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如果经常出现口误,就会令学生对你失去信心,听课就无法专心了。另外最好能做到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化学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漂亮的烧杯,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作为化学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试管、烧杯、酒精灯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装置图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化学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

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化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如果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化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

篇3: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 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 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这一问题, 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抓住课堂教学开展过程反思

我们以反思性教学为突破口, 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三思:即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 课前反思:课前反思很重要,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前反思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选择开发和有效利用上以教材为载体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提高课程的实施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 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切入点。每学期开学伊始, 我校主抓教学的副校长亲自带领全体教师研究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分析各学科教材特点,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补充拓展各学科教学内容;组织各学科教研组长集体学习新课标, 研究剖析新教材, 统筹设计各学科需开发的内容专题, 确保各学科课堂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课前反思还体现在教研组、年级组的集体思考备课上, 我们提出“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试讲-研讨交流-个人再次备课-进行试教-完善教学设计-观摩教学”的备课研究模式。学科教研组改变以往就一课备一课、开发一课的做法, 以课标为依据, 从整册教材和每个单元出发, 对每篇课文进行综合思考、综合研究, 把每一节课都放在单元系统、本册教材系统, 乃至整个初中教材中系统去理解、去把握、去定位, 做到了站在课程的高度去审视教材、把握教材, 进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 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 控制教学进程, 优化师生行为

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 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 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识”, 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 关注学生的动向, 重视学生的反馈,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 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 不顾学生的情趣。教师要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 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 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开辟新的途径, 寻找新的突破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 发展自学能力。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 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 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 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 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

3.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总感觉是亡羊补牢, 其实不然, 我们不但要反思我们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当的地方, 还要反思成功的地方

通过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进一步理解了课程与教材、课标与教材、教材与学生的关系, 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在原有的时间里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建立同伴互助制度互动反思

建立同伴互助制度, 强调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合作和互动。它强化备课组功能, 重视集体备课 (当然更强调张扬每个教师的个性特长) , 开展协作教学, 倡导以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同事互助观课”。它既不含有考核成分, 又不含有权威指导成分, 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听课。由于“观课者”与“被观课者”都是为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解决共同的教学难题, 从而使授课者重视成长与学习, 课堂上能够真正表现自我, 使课堂教学自然展现。“观课者”不是以评价者的身份“观课”, 而是以学习者、研究者和指导者的多重身份进行“观课”, 目的是为了共同学习与提高。

三、以理论经验引领反思

在新课程实施中, 教师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迫切需要研究人员提供专业的引领和学术的支持。基于这种认识, 我校多次聘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指导工作, 帮助我校一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建立新的教学方法, 转化教学行为, 实现了个性化教学, 为新课程提出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奠定了基础。

篇4: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68-02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以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贴切的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对于高中化学教学中这三个不同阶段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重视教学前的反思

1.教学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其目标主要被确定在知识的传承和技能的训练上。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具备着传递性特点。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其目标则被确定在以知识传承为载体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影响上。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则应该具备着主体性特点。

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注重过程的同时,不应该忽视结论性知识的把握,而是应该在过程与结论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2.教学设计

传统的课堂教学预设,讲究的是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其目标是多重的,不仅要预设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更要预设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途径。其主体是能动的,欲在能动的学习者主体性参与的探究性课堂教学过程中达成多重的教学目标,相应的教学“预设”就不得不与教学目标在能动的学习者主体性参与的探究性活动中的生成统一起来。

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相应的教学设计,应注意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既要精心预设,以使得课堂教学过程顺利实施,以便在顺利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教学目标的达成途径;又不排斥生成,以使得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与能动特征得到充分的尊重,以便在民主的课堂氛围里以“生成”的方式使教学目标更为有效的达成。

二、强化教学中的反思

1.学习模式

传统课堂以“教”为中心,以“注入式”“灌入式”教学为主,其课堂教学过程可以理解为教师教的过程。而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则可以理解为学生学的过程。对两种学习模式做冷静的比较后不难发现:在“接受式”学习模式中,学习者一般会表现出客体性、被动性与依赖性等特征;而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中,学习者则能较为充分的表现出主体性、独立性与能动性等特征。

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相应的学习模式,在注意到防止作为主流的“探究式”模式被异化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以“接受式”学习模式作为适当的补充,并要求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从教学手段运用的效果上看,有些现代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仅仅起到了展示手段的作用,忽视了手段应该服务于目标的达成,甚至干扰了目标的达成;从教学手段运用的层次上看,有些现代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仅仅是把教学手段作为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的手段,忽视了教学手段本身所存在着的那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目标的因素的发掘与利用;从教学手段运用的风格上看,有些现代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较为强烈的表现出了对传统的教学手段的排斥,忽视了各种教学手段间所固有的那种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积极作用。

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相应的教学手段,尤其应该注意到的是:合理运用包括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手段,并使两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共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落实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当然是课堂教学评价。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由于其教学目标被确立为单一的知识的传承,因此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评价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抓住知识的要点,通过对学习者知识掌握的程度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来说,由于其教学目标被确立为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影响素质,因此对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的评价一般就会被认为应该从抓知识要点转为抓能力要点,着重评价课堂教学对学习者能力培养的情况。

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相应的教学评价,既要注重知识评价要点,更要注重能力评价要点,应使两者间关系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协调;既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过程性评价,又要兼顾到课堂教学的终端显示的成效,应使两者间关系在合理、可行的评价操作中得以结合。

参考文献:

[1]郑瑾.化学教学质量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化学,2010,(4).

[2]唐波.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3).

[3]张静.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4).

篇5: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3、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4、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篇6: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 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从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1、2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在教学上应注重能力的培养。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由于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本学期着重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注重夯实学生基础,培养学生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有了,积极性高了,成绩才可能上去。“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上,我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动脑筋,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

二、注重“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大处着想,小处着手”,勤动笔,勤思考,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素质的提高,靠的是日积月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

三、精心备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上课前,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精心准备。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深入钻研,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制定教研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学习、交流、研讨、反思。上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能通过化学课的学习,不仅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更能运用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能力。一句话,用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搞好校本教研,搞好教学科研。

四、虚心请教,共同进步

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说班级的学困生还比较多,自身的教学理论比较缺乏,教学论文的撰写方面动笔较少,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难度控制等方面欠缺。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积极向同事请教,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尤其是同级的老师),也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五、认真批改作业,进行针对性评价

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要懂得留题,舍得删题。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篇7: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匆匆一年,又一届高三学生迈进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看着学生远去的身影,回忆这最后半年的悲欢离合,内心颇感惆怅。本学期担任高三 两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是学校的特快班,名校生皆出自这些班级,作为学校的中流砥柱,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放松自己。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 研究信息,把握方向

进入高三,也就是高中和大学的转折点,到底该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决定了是否能顺顺利利考上大学,实现人生理想。而这也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近年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有新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新课标和全国各省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思想和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新科技和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二 摆正关系,抓纲务本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扎根的土壤。因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月试、周测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都指导学生整理到错题本上。

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高考题,研究不够,更不透,导致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对学生,课下辅导不够。本人,不善于抓学生,都是凭着自愿学习为主,然而学差生一定是自制力差,就需要老师的狠抓。

篇8: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

俗话说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例如, 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 他肯定不先忙着下手, 而是仔细地琢磨, 这块石头像什么, 质地是什么, 有什么缺陷等, 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 我们面对学生, 在教学前, 我们也要对他们仔细地琢磨反思, 然后才能因材施教, 培养出人才。我们可以通过分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对比法等, 了解学生, 使一切都了然于胸, 才能找到适当的教学途径。

如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叫“习得无助”, 是指人在长期的持续紧张或失败后, 对自我丧失了信心, 即便是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在面前, 或问题非常简单, 也不能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 事实上已经有些麻木和机械了。在化学教学中, 特别是高一化学, 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 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 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引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困难的学习后, 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 进而放弃。这样, 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 他们也感到特别难。难怪有的教师抱怨:“我讲得已经够简单了, 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 是教师没有及时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是教师课前反思的重点。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 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权威文本, 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 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 不是定论, 不是新教条, 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 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 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 可以将使用教材的体会记录在课后反思中, 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三、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 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 都可以取得好的效果。但无论选用何种模式, 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因教学内容的不同, 学情、校情的不同, 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人常言“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 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 我可以毫无准备地与学生同步思维, 共同审题, 共同试探解题, 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师有准备, 学生无准备, 而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一般学生要强, 这样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 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 无固定的模式, 我们可以进行多种尝试, 在一定的大框架下, 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 不限一法, 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

四、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一方面, 教师要引导和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思, 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 反思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通过教师提问, 分段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相信学生, 舍得放手, 舍得留给学生时间, 避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但要讲究效率, 把重点放在关键地方, 及时调控, 防止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 让教学处于最优状态。

另一方面,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 学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奇思妙想、生发创新火花, 教师应捕捉信息, 加以重组整合, 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给课堂增添一份精彩, 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这样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

篇9: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如:学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叫“习得无助”,是指人在长期的持续紧张或失败后,对自我丧失了信心,即便是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在面前,或问题非常简单,也不能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已经有些麻木和机械了,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作为教师而言,这是课前反思的重点,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仅凭熟悉远远不够,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师领悟不同,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不同。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篇10: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

从教经历不到一年,但是我却收获颇丰。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说必要的课堂教学反思有助于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得益于此,每次听完其他老师的课、讲完课后,结合学生实际问题我都会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我的教学设计,使得我以后课堂教学更加成熟。以下是我的一些反思心得:

一、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节成功的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师生默契,课堂活跃。学生收获了学习的过程,老师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精彩应及时总结以便优化课堂,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免教育教学走入庸俗化的轨道。

教学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你是初涉讲台的青年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的中、老年教师,不管你课堂设计,课前准备得多么充分,一节课下来却或多或少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都有进一步推敲和提高的空间。有时候是语言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而对化学课来说,有时还会遇到实验演示失败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是我们作为教师最不想看到了,但如果真的遇到了就要跟学生好好分析失败的原因。最近的教学中,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讲铝的性质时,需要对铝与盐酸的反应进行演示实验,但是出现了一个不该有的现象,有的学生提了出来,“为什么溶液变黑了?”这里,由于准备的不充分,课堂情况预设没考虑到,导致我无法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经过查阅资料,其实是由于盐酸的浓度过大,使得反应的铝表面的铝粉也进入到了溶液中,才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二、分析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方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都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采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我们应仔细分析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坚持让学生自己阅读,可改变他们只做题而不看书的不良习惯,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我所带的班级分为三个层次,因此知识的掌握方面对于班级的要求就不一样。对于层次较好的班级,在知识的讲解,重难点的突破以及作业的布置情况就要求层次要高一些;层次一般的班级就要在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基础上再对一些常见的题型有针对性的突破。然后再结合每个班级的学生具体情况,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

三、精选提问时机、提高提问艺术

一节成功的课,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但也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高提问的艺术。结合我校的“336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提问”的含金量,让问题的切入点直截了当,让问题的思考点多维统一,让问题的兴趣点贴近学生,让问题的制高点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学生上课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或者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困惑,这样对于教学的顺利进开展也好处颇多。

篇11: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①设计实验证明乙酸有酸性。

②进而证明其有弱酸性。

③比较乙酸与碳酸的酸性。

乙酸的酯化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先做了演示实验,让学生对酯化反应有个初步的认识。边实验边讲解注意要点,尤其对导气管的位置,产物的物理性质以及吸收用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让学生引起注意并思考。在给出酯化反应的方程式时,抛出问题:既然这个反应要脱掉一分子水,那么脱水的方式有几种?学生很明显能判断出有两种在判断酸脱羟基还是醇脱羟基的问题上,我介绍了教材上的“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并配合flash课件进行讲解,使学生很清晰地认识酯化反应的本质: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最后就酯化反应的实验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浓硫酸的作用、导气管为什么不插入到液面下以及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我认为这节课的特点是:

(1)乙酸的酸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本质的理解,提出两种可能的脱水方式,给学生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并运用多媒体配合讲解。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篇12: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在教学进行到第一学段后,本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了回顾以后,具体的一些问题与反思如下:

1. 学生学习后,仍在很多的知识点的理解上有问题。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氢气的性质与反应等问题。通过找一些同学了解到相关知识在初中没学过,看来初中的课程改革使高中一些知识概念的切入点,一些核心知识的外包装已经发生改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所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

2. 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是很容易学的学科,没在化学上做多一点的思考与练习,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在对待高中化学的学习。这一点在这次的考试中有反映,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反映了出来。对这个问题备课组中各老师早有预计,所以将这次的学段考试为手段,在考试中几乎不以知识的原貌直接给出,而以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包裹或变型推理的形式给出,如“可能”、“合理”、“比较”等形式。考试结果在预料之中,我会借这次考试给学生的“教训”为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理解层次等各方面做一些辅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轨道。

3. 大多数同学出现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有遗忘的情况。考试中,要求学生对课堂演示实验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描述、氯化铁溶液的颜色、氯化银沉淀颜色、氯离子的检验等题,这些题在历届的学生考试中属于送分题,但在本次考试中,能答对的同学并不多,这些问题我们还在课前做过提问的,但时间一长学生全忘记了。这可能与一周只两课时教学时间,还常被一些活动冲掉课有关。学生根本没对化学做太多的练习与巩固,反而把时间花在那些形式多样的学习上,如研究性学习、课外调查采访、资料的收集、综合实践、图片的采集等活动。“十一”黄金周过后,我问过一些同学,在那段时间做过什么,大多数同学都说在做综合实践活动,没怎么学习。

4. 学生学习的过程有轻浮的倾向。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在对所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在对学生的观察后感觉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只对做实验,看现象有兴趣,对现象的描述及完善没多大兴趣,学习内容稍有点难度或抽象化一点,就容易表现出不耐心不主动。这可能与新课程的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与选择性给学生带来的困惑,而教师也新进入新课程没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有关。

5. 教学课时太少的问题。我了解到很多的学科存在这个问题,专家可能会认为一线教师没忠实地按照新课标准与教材编写的意图去展开教学,而自己加入了一些不该加的东西。其实这个说法我不赞成,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绝对结合了不同地方学生的实际。在声音四起时,专家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对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做出调整。实际的情况是教学参考中有些要求1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有时花三个课时才能完成,还没有加入其他的内容或要求。因为一些内容的教学的实验条件有限,有时实验要几次成功,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学生相关生活经验贫乏而无法有效地展开;有的课节,只完成书上提到的实验就下课了,可教材中还围绕这些实验有交流与讨论、有知识拓展、概念的建立、还有探究,我迷惑,这能完成吗?这是有教学经验的人设计的吗?而教学的课时是很紧的,虽然专家都说一线学校不会只开设四十课时给每一个模块,但学校又是在“忠实”于新课程的一切形式,这还有解决的途径吗?我困惑。

篇13:浅谈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的成长公式为“成长=经验+反思”。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 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 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文化、理论、假设, 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 而且在思考过程中, 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1]。教学反思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同时也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2], 因此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名优秀的教师, 之所以优秀, 是因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不仅仅是获得教学经验, 更多是对教学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当前,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 教学反思的频率并不高, 每次反思的时间也不长, 反思的自觉性也不够[3]。长期以来,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我们习惯埋怨学生让学生多反思, 而缺乏对自身的教育观念或教学设计的怀疑, 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学会教学反思, 做反思型教师[4]。

1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进行反思

1.1教师要在课后回忆新知导入进行如何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新知的导入, 其实这是错误的, 新课的成功导入, 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生之间也能够积极的互动交流。记得在“皖北协作区”教学公开课上, 一位化学老师在讲解《氨基酸蛋白质》时, 结合所要教授的内容, 首先将一张张美味的菜肴图片展示给学生, 把学生们一张张小嘴巴吊的“直流口水”,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获取新知的激情, 然后自然地过渡到新知。师生在接下来的互动中进行交流探讨,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了知识,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乐趣。反之, 若不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 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知识, 学生感觉化学学习太没味了, 进而慢慢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显然,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为什么不能结合自己身边的实例,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呢?这样的教学不是正在为学生“减负”吗?因此, 在教学中好的导入将为四十五分钟的教学开启一扇明亮的窗, 成为师生交流的纽带, 拉近了教师———知识———学生之间的距离。另外, 教师对于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要详细, 透彻, 要让学生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 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 进而在练习的过程中以不变应万变, 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2对教学知识重难点的把握

重点难点把握的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着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如果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把握错误, 教学就失去了其意义;若不明确, 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鉴于此,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 在每节课的备课之前, 教师要明确其教学的方向与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 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有一盏明亮的“灯塔”, 指引着自己的教学。若教师在教学中对每节课都经过深思熟虑, 对重难点正确的把握, 我相信: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将获得明显的提高。从而能够为我们的创新、高效课堂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师生之间应该加强相互沟通, 交流

在教学中, 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出现困难时, 教师应思考通过一些简单明了的方法, 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因此, 在课后, 我们应该及时的获取学生反馈来的信息, 并思考分析后与学生进行探讨, 帮助学生解惑。

2教学方法实施的正确与否的反思

2.1新课程理念要求,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 应努力成为一名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 聆听者, 着重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引路人的角色。

2.2随着科技的发展,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恰当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加强自己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水平;并结合教学实际提高计算机水平, 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3班级授课是当今教学的主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 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做到有层次性, 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收获的乐趣;在课后辅导时, 要注重培优补差, 力争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快乐、愉悦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3教学基本功的达成程度的反思

3.1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化学实验伴随着我们的教学, 教师在课堂所做的演示实验, 是否熟练规范, 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掌握, 乃至以后学生实验的规范程度, 因为很多学生具有“向师性”, 因此, 教师应严格律己, 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2教学板书设计要精简, 字体书写要工整,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同时,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也应是一名不错的“美术教师”, 因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常会出现许多仪器;对于一些常见的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等仪器的绘画, 若能画的完美, 会提升学生的审美感, 进而能够让学生在一种优美的教学中获取知识,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3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 讲解知识要严密。因为化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的科学, 教师若在教学中表述错误, 假使能够及时更正, 但也会让学生的记忆发生模糊。因为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记忆处于高度集中, 会对第一次接受的知识产生较深的记忆。再者, 教师表述的错误, 会让学生的注意力下降, 学习兴趣丧失, 最终会导致厌倦这门学科。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的备课, 教学时语言规范, 知识点讲解清晰、表述正确。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 我们应让教学反思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成为一名真正的反思型教师。只有我们做到不断学习, 不断反思, 及时的进行总结, 才能不断提高自我, 完善自我, 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能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安富海.教学反思:内涵、影响因素与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12 (10) :80-84.

[2]刘健智, 谢晖.关于教学反思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 2010 (1) :88-90.

[3]邵光华, 顾泠沅.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 2010, 22 (2) :66-70.

篇14:浅谈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化学;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58-01

教学反思就是通过运用反思,促使我们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上我通过对化学教学反思,回顾近年来的教学,寻自己之短,取他人之长,扩大自己的专业  知识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以下是我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几点反思:

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介入

现代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为改进传统教育模式,丰富教学方式和形式提供了可能。教师除了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和写小论文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可表现出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教师是知识的先行者,更是学习的先行者,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的职责之所在。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思想与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现代课堂教学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隋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情感体验。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与复习时,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而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科学思维方法。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精导、互动、点拨、训练的教学模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转变称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重视知识的有效传播和灵活应用。切实寻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适应教育发展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因此要创设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要通过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针对教学目标的看法

首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角翠“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上一篇:服装销售转正申请书下一篇:标点符号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