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靓丽的风景初中作文

2024-04-09

一道靓丽的风景初中作文(精选8篇)

篇1:一道靓丽的风景初中作文

环卫工人素有城市的美容师的称号,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动身为我们清扫路面,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一份美意。

上学时段,几乎每天早晨动身去上学时,大街上的环卫工人早已拿着工具开始清扫路面,而正是这样,我们每天上学,上班经过的路面会一尘不染。

那天,回家的路上看见一路上都有一道橙色的亮丽景线。新春将至,万物都应该有一个新气象,自然城市的洁净也不例外。积雪消融,自然清理起来更为不方便,可是他们凭借他们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每天让我们的城市都有一个好的气象。每天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这些环卫工人就已经开始为我们的城市打扫,不辞辛劳,只有仅仅的几百元钱,可他们却依然干着自己的工作。正是有了这些人,我们的城市才会这样的整洁。

每当看着这些身穿橙色衣服的环卫工人在街道上工作时,都会心生敬意。虽然他们身份地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在社会上也不是一个了令人尊重的地位,可正是他们却给我们的生活带了许多的变化。

环卫工人虽不像那些土豪那么有钱,也不像正常上班的人有头脑,可他们却有一种踏踏实实的精神,是我们学不来的,是用金钱买不到的。环卫工人虽是平凡的,是最朴实的。他们没有私心,他们只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缺少了竞争。不争,不显,不露是表达他们的性格的最好词语,他们的性格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光彩,是我们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环卫工人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但它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了环卫工人这个城市就是一个到处是垃圾的城市。可想而知,环卫工人的重要性。

环卫工人艰辛工作,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在上学期间,总觉得累,总和家长抱怨,动不动就要家长大花一顿。可是正当我们累的时候,当我们冬天在家享清闲的时候,环卫工人却在寒风之中工作着,在大街上为我们扫雪;当夏天我们在家里吹着电风扇,开着空调时,环卫工人却在烈日炎炎之下,为我们扫我们扔在地上的雪糕皮。当我们享清闲时,他们却在辛勤工作。

想一想我们每天过得好,穿得好,却还是不满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职责,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生活。环卫工人穿着平平常常的橙色大衣,每天穿梭于每一条街道,每一个人员密集的场所。他们每天的辛劳,与我们的学习,工作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可相比,也不容相比。每天对于我们而言,是清闲的一天,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辛勤劳作的开始。

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是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不管严寒酷暑,总是在默默的为我们付出,为我们打扫城市,让我们的生活过得美好,环卫工人,是我们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篇2:一道靓丽的风景初中作文

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呼噜呼噜地睡着了,半夜时妈妈正伸着脖子用她那轻轻的猫步悄悄地走向我的房间来到我的床前,俯下身子慢慢地将手伸进我脚头的被窝里拿出我脚下的热水袋,反复摸了一下自言自语的小声说:“啊,冷了,要重新倒热水了。”说着她又蹑手蹑脚地走出了房门。

不一会儿,妈妈又拿着热水袋走进来了,他轻轻地拿起我的脚,又连忙给我盖好,回头看了看我有没有醒?我连忙紧闭双眼,不想让她知道把我给弄醒了,妈妈看我睡得香就朝了我笑了笑便回去了。

看着这一幕,我不禁鼻子一酸,眼睛像进了沙子,心想:“原来每天晚上的热水袋不会凉都是妈妈帮我换过热水啊!”

篇3:错误——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欲擒故纵——感“误”

我从华应龙老师《圆的认识》一课中感受到:与其正面说教, 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知识, 倒不如通过有效的“引诱”, 将孩子潜在的错误浮现出来。在探究过程中, 引导他们经历“由误到悟”的过程, 彻底清除错误根源, 自主形成正确的观点, 让已获得的数学知识更加完善。

教学片段一

孩子们都说自己会画圆, 于是华老师将他们的橡皮“借”得一块不剩, 然后放手让学生画。

师:刚才我巡视的时候, 发现同学们都会画圆了!会画圆的请举手。画圆一般得用圆规。古人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现在请大家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边画边想:我们是怎样画圆的?

师:孩子们, 圆的样子都是一样的, 不圆的样子就各有各的不同。想想这样的“不圆”是怎样用圆规创造出来的?

师:想——不说——继续欣赏!

师:我也有点纳闷了, 要求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 那么大家画出来是不是应该一样大?怎么有大有小呢?

师: (5幅作品一同展示) 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的呢?从这些作品中, 我们是不是看出画圆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师:画圆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组里交流。

师:是啊, 圆心只能“一中”, 半径一定“同长”。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圆, 一中同长也”时, 才知道以前听说的“圆心”“半径”是多么重要的两个词啊!

“错了, 也不白错, 抓住‘她’好好欣赏, 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华老师在学生不用橡皮的情况下, 分别选择了学生画出的“不圆”“小圆”“大圆”等有利用价值的错误资源, 引导学生比较, 从而对圆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把这些错误作为自主学习的探究点, 在纠错过程中, 自主发现、解决问题, 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华老师一招“欲擒故纵”, 不仅引导了学生内省,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感悟, 发展了学生思维。

二、将错就错——纠“误”

黄爱华老师执教的《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课中, 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 黄老师并没有急于否定, 而是把错误抛给学生, 一招将错就错, 引导学生自我修正, 给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使学生在交流中充分感知, 明辨是非, 从而体现了黄老师的教学涵养和智慧。

教学片段二

在学生初步学会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后, 黄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出题自己解答问题的环节, 并要求小组长落实检查。

师:组长在落实时, 有没有发现问题?

生1:我发现他做错了。

(黄老师非常自然地请两位学生上台展示:组长高抬着头, 而做错题的学生却低着头。)

黄老师看了看题目, 顺势把那道题与例题同等大小地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个小朋友出的题目真是太有水平了, 是老师上课以来发现的最棒的一道题。 (做错题的学生把头微微地抬起了一点。)

师:不过有一些问题, 请小组长汇报一下。

生1:五九四十五, 写五进四, 0乘五是0, 0加四得四, 所以十位上应该写四, 她十位上却写了0。

师:落实得不错。 (师用粉笔在错题上改正)

师:在落实时, 还发现什么问题吗? (组长摇摇头)

师:看来, 我们这位小朋友太厉害了, 把我们的组长都难倒了。这题出得确实有水平, 谁有没有其他发现? (做错题的学生抬起了头。)

生2:四五二十, 百位上是0, 千位上是二。

师:是不是这样? (做错题的学生也点了点头。)

师也似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并用粉笔把“2”改成了“0”。

“错误是一种进步, 错误更是一种资源, 只有在犯错和改错过程中的教学才是最美的。”黄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并解答, 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在多样化的题型中增长见识。面对学生的错误, 黄老师诙谐地说:“我明白了, 你是故意写错, 考验一下小组长的。”他并没有多加指责, 而是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 用鼓励和幽默的态度, 让学生纠错、改错。既让学生充分参与求知的过程, 也顾及了学生的自尊心,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耐心等待——体“误”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 对于学生的答案, 她没有置之不理, 而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 并在适当的时候使其产生矛盾冲突, 使学生敢于展示真实的自我, 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 从而心服口服地接受新知。

教学片段三

吴老师请部分同学到黑板上用画图的方式表示自己心目中的一半。

“同学们, 你们知道有一种非常科学而又简单的表示方法吗?”在学生们七嘴八舌的猜测中, 自然而然地引出了2/1的概念。然后问:“2/1能不能代表你们画的这些图的意思呢?”“如果可以, 就把你画的图擦掉, 如果你认为2/1没有你画的漂亮或不能代表, 可以不擦掉。”多数同学都擦了, 只有几位没有擦。

临下课前, 吴老师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用画图的方法表示。画着画着, 一个男孩对老师说:“画不了, 太麻烦了。”“那你说是画图好还是分数好?”“分数好。”另一位女同学还在埋头画她的吴老师又在分母上加了一个“0”, 变成了。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她愿意画就画吧。”最终她会感悟到用分数表示这个关系是又准确又简单的。

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错误, 吴老师不仅没有忽视, 反而将其暴露出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 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促进能力的提高, 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正因为吴老师这份源自博爱的宽容, 才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四、设置陷阱——辨“误”

郑秋双老师执教的《比例尺的意义》一课中, 她抓住了比例尺的规定形式——前项或后项为1, 在计算上容易出错的特点。在教学中, 学生不经意地走进“陷阱”, 再通过教师及时点拨, 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 引发辨析, 走出“陷阱”, 寻求正确答案。

教学片段四

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 完成练习“厦门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800千米, 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9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一题后, 教师质疑。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呢?请大家继续观察—— (尝试解决:一个机器零件长8毫米, 画在一张图纸上长16厘米。求这张机器零件图的比例尺。)

选取不同的算法的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如下:

生1:16厘米=160毫米,

160︰8=20︰1。

生2:16厘米=160毫米,

8︰160=1︰20。

师:根据比例尺的意义, 你觉得这两种算法哪种正确?

生:同学 (1) 的解法是正确的, 同学 (2) 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位置弄反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你认为怎样避免这种错误的出现?

小结:看来我们在求比例尺时, 要注意区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不能把它们的位置颠倒了。这个比例尺20︰1, 它的后项就是1, 对这个比例尺你怎样理解?

生2:图上的20厘米才相当于实际的1厘米。

师:像这样的比例尺画出的图是什么样?

生:比实际长度大。

师:我们把这样的比例尺叫做——

生:放大比例尺。

“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受到“缩小比例尺”的影响, 学生易产生思维定势, 认为将较小的数放前面, 较大的数放后面, 前项写1。郑老师通过一道反例 (放大比例尺) , 向学生提出质疑, 并在两种不同的算法中进行辨析。他利用错误资源,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归纳,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 从而更加深刻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

篇4:陌生,一道靓丽的风景

冬夜,冷冷的寂静的考场,我的心始终不能平静,暖暖的。冬日里,蓦地照进温暖的春光,冰封的花儿瞬得炸裂开来,散出袭人的芬芳,这是怎样的幸福? 我想,许久,都是没有这样地熟悉的感觉了,那种能撞开心扉的场景。

考前,我在陌生的考场里摸索着电插座,想着给手机充电。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能让手机还存活在自己手里已是万幸,而充电时候会度过危险期更是万幸。一切,都是小心翼翼的进行着,就像做坏事一样的心虚。彼时,我刚刚找到插座,取出数据线准备充电,只听见一个甜甜的声音:要收费的。我转过头望了望,只是一个女孩甜蜜的笑,没仔细打量,我便转过头,继续我的事业,同时开玩笑说:“收费?那你说充电一次要多少钱?”我继续低头忙着,我不知道我这样地不屑一顾她是怎样的表情,我没有看,也没有去揣测。忙完,等我想去看清那面容时,却是不见人了。我想,我们就这样擦肩而过了。没有太多的言语,没有任何眼神的交流。只是,有些事注定是要继续的。就像每天的太阳,注定会要爬上山岗,落下山坡。就像东流的水,注定会在海里交融在一起。

铃声,吹起了考试奋争的号角。握着笔,却久久的写不出只言片语。脑子里一直闪现着女孩甜甜的笑,纯美的声音像鬼魅一样地诱惑我。我从那惊鸿一瞥中努力的回想女孩的模样,朦胧中,我记得女孩穿着银白的羽绒服,有乌黑的秀发齐肩垂着,面容清秀,纯净的眸子如同随时都要滴落泪来,笑的时候有两个甜甜的酒窝,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我猜想着,倘使她会穿一身古装,手持一把白玉剑或是一柄流萤扇,定是一位绝色佳人。这样想着,嘴角流露出丝丝笑意,我仿佛看到了那位从历史里走出的白衣翩翩的女子,站在我的眼前,正对我笑。

透过窗的光明望去,枝丫上停满枯叶蝶,大的,小的,残缺的,完整的,都是整整齐齐的,很安静。如同待命的士卒,似乎只等风声起,便舞向碧空,结成最美的方阵,变换最秀丽的色彩。

那晚,我终是不能认真地作答,我在心底一直默默的念想着那陌生女孩的美。我的不经意,让我见到一道靓丽的风景,只是,我还想再看得清楚。有时候,真实会更美的。那晚,我的思绪被那陌生的女孩的微笑完全占据了,而我,只是默默的庆幸我会有这样的甜蜜。

你我,总有一天会陌生,终有一天会熟悉。

熟悉,是一首动听的歌。陌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点评: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陶醉在彼此初次相遇的熟悉环境里,独特的气息、温和的语调环绕耳际,即使错过了彼此的容颜,那陌生的场景,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本栏目长期征集学生稿件,欢迎教师学生积极投稿。

投稿邮箱:yilin12jiaxz@163.com

来信请寄: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37号华腾北搪商务大厦1501室《意林12+》编辑部

邮编:100022

篇5:一道靓丽的风景作文

坐在座位上,望着窗外,只见风夹杂着雨依然倾泻个不停,打在墙上,打在树上,砸在树下的小汽车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往日那些肃穆的白腊,还有那些恬静的柳树此时都发疯似的摇头晃脑。

唉,下雨简直是太无聊了,既在路上遭罪,又不能出去玩,只能呆呆地望着窗外,希望能够发现点新奇事。突然,我看见一位母亲正带着自己的儿子费力地骑着车子,而儿子却在后面悠哉游哉地享受着风雨带给自己的乐趣。我还发现这位母亲穿得很单薄,还没有穿雨衣,或许仅有的一件雨衣给了儿子,而自己却冻得瑟瑟发抖,却还去儿子“冷不冷”。只见这位母亲揪了揪衣角,快速地往前行去。自行车的后轮在积水的小路上划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直指向前方……

篇6:一道靓丽的风景作文

来到丽江古城入口,远远望去,果然像书上所讲——整座城像蜘蛛网一样呈八角形散开。城中交通发达,青石板路延伸至四面八方,很多地方似乎长相差不多,这给游人带来了些麻烦,如果你不记路或不常查看地图、路标,可能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走进丽江古城,流水静静地流过,青石板干净清凉,小桥随处可见,在这里走过,如同进了一个世外桃园,很富诗情画意。随便走进某条小巷,走进某家客栈,都可见到舒服的木楼和四合院,就有种回家的感觉。一坐下,店主会很热情地介绍院子的故事,介绍随处可见的东巴文的历史,讲纳西人的生活习俗,大家听得哈哈笑。

古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在街上很容易见到长相各异、皮肤不同的人,什么蓝眼睛、什么鹰勾鼻、什么黄头发很容易让人感觉到了什么大都市。

篇7:一道靓丽的风景作文

看着绿莹莹的草坪、寂静的校园、活泼的同学、风趣的老师、一叠叠厚厚的书本,母校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动人!

小学的六年里,我们渴望着毕业,憧憬着即将步入的初中。我们心中有些许期待与激动,但也有一些失落。

毕业那天,我们噙满眼泪,唱了一首《毕业季》,送给了同学、老师,还有母校!

我们慢慢的接过班主任递给我们的毕业证书时,我们哭了,哭的眼都红了。一些男生,更是放声大哭了起来。临毕业前,有个同学曾问:毕业,你会哭吗?我们都说:为什么要哭?毕业是好事,我们高兴还来不及!

可是,最后,我们还是哭了……曾经一起学习过,一起疯过,也开心过,现在却要分别了,谁又能忍得住呢?!

光阴似箭,看似漫长的六年,却一眨眼的功夫过去了。毕业晚会后,我们就将各奔东西了。我们恋恋不舍,我们看了又看,曾经六年相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有同学、老师,现在在我的眼里都成了一道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小学六年,不仅学到了知识,也留下来美好的回忆,一次毕业,更让我们的心灵发生了蜕变!

篇8:争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课堂争论的教学价值

1. 课堂争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课堂上能引起争论, 说明学生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理解, 如果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就能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化。

2. 课堂争论可以较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学生的争论往往从浅显的感性认识开始, 争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 是学生自觉进行分析、推理的过程。

3. 课堂争论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争论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 思维敏捷, 常有妙语出口。学生的争论既要寻找对方言语中的不当之处, 又要找准契机, 组织自己的语言, 准确表达出来。

4. 课堂争论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争论时为了驳倒对方, 必然要找出有利的论据, 因此, 就要努力寻找别人没有想到的、没有提到的方面, 引发了求异思维, 在求异中培养了创新的能力。

二、课堂争论的主要途径

1. 抓住题眼进行争论, 学生会对课文内容许多地

方提出质疑, 教师应选取有价值的问题, 推出来引导争论。要使学生善于争论, 首先要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即“生疑”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关键要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景, 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打开学生的思路, 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如《晏子使楚》一课,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用嘴巴或书本把晏子的争辩传授给学生, 而是设置情景, 提出问题, 把学生置于晏子的地位, 激发思考, 引导争论。教师问一位学生:“你个子不高, 因此引来过什么麻烦吗?”“没有。”学生答。教师话锋一转, 说:“曾经有个人, 就因为个子矮, 惹来了麻烦。那是在春秋末期, 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 齐国派身材矮小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得知, 特意作了布置。晏子到来, 见城门紧闭, 侍者让晏子从城门旁边新开的洞口钻进去。假如你是晏子, 你怎么办?请先思考然后发表你的见解。”这样把学生放在晏子所处的环境, 让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 像晏子那样解决难题, 然后再读课文, 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 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含义表达出来。这样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思维的训练密切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通过表达, 让学生体味成功的愉悦, 调动学生争论的兴趣。

2. 在争论教学中, 对一个问题, 学生常常会有自

己不同的看法, 教师在课堂上切不可简单地加以否定, 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给学生提供说的空间, 而且还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敢说、爱说, 善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能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判断、争论等等, 从而做到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3.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能力

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注重发掘学生探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同时还应经常鼓励学生对同伴的发言和教师的结论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如《赤壁之战》教学过程中, 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 这时有几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 认为“利大于弊”, 由此一场激烈的课堂争论展开了。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论后, 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 是利大还是弊大, 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 注意风向, 扬长避短。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 才引发了一场唇枪舌战, 不仅使全班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而且还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见解。

4. 逆向求异进行争论。

“逆向求异”是对现成结论不盲从、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众,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我们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对各种事物功能的固定认识, 引导他们从新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分析, 找出原结论的缺陷与不足。如《落花生》的点睛之笔:“那么, 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写法的匠心所在之后, 引导学生作逆向性思考:“做一个既讲体面又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有什么不好?”

三、课堂争论的有效策略

1. 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少一些批评, 多一些表扬, 把相信人人能成功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要作为一个听众、朋友, 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 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交流。

2. 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 营造一个开放、和谐的氛围。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鼓励学生学会合作, 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也要学会倾听和帮助他人。

3. 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对有不同见解或爱提怪问题的学生决不能动辄训斥, 轻易否定, 而应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 给予呵护、引导、扶助, 采用多种方法, 训练学生的创造力。

上一篇:装不满的学问叙事作文下一篇:秋天的现代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