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科高效课堂建设

2024-05-17

信息学科高效课堂建设(共8篇)

篇1:信息学科高效课堂建设

鲁能大曹希望小学信息学科高效课堂建设

实 施 方 案

(二0一二年二月十二日)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打造宁津教育精品,实现高位运行,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施“高效课堂”,开展创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活动,根据市教育局《关于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及及《宁津县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为打造美术高效课堂,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德州市教育局关于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预期目标

1.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

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宽松和谐、友好公平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尊重,获得自信,获得成功。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开放教材内容,开放学习形式,开放学习时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

作精神。

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以高效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努力使课堂达到“轻负、优质、高效”。

3.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以创建高效课堂为契机,促进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实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目标。促进广大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提高教研活动的深度、力度。

在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教研活动主题化、常态化、规范化,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构建高效课堂的执行者是教师,学生是课堂学习效果的最终体现者,所以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教师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以师生发展奠基为目标。

2.科学性原则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现实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尊重规律,不断提高。

3.实用性原则

一切教育教学方法都必须从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尊重教师、尊重

学生,以让师生好用、能用、愿用、效益好为原则。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

4.发展性原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有规律可循。通过互相听课、评课、整改、提高,构建优质、高效的精品课堂,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根据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校的设施配备等不断革新。

5.创新性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最大的发展,所有师生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以研究的心态、从研究的视角、用研究的方法去分析每一个题目,使每一堂课都成为教师和学生创造的结晶,创新的成果。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取得实效,特成立深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实施方案。制定学校《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确立高效课堂的学科实施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或细则。

(二)试点探索阶段

1.创建课堂模式。广泛开展“同课异构”观摩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创建高效课堂的新路子。

2.开展活动推动。组织开展“高效课堂”“同课异构”赛教活动,选出优秀选手,进行表彰奖励。

3.加强研究反思。学校要围绕高效课堂实施策略开展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要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变成校本研究主题,注重研究的过程,注重

研究的深度,确保研究的实效。要求学校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一般教师上好达标课。要求教师们认真做好总结反思,积累经验,为教学研究积累一手经验。

(三)全面推进阶段

1.上好常态课,打造精品课。通过学习,每位教师都能明确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并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高效课堂的操作模式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打造2-3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2.及时反思、总结和提升。要求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四)反思深化阶段

1.完善评价体系。在逐步形成各种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的同时,努力构建与高效课堂教学相配套的目标监控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措施,引领实践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2.形成长效机制。在总结、反思、研讨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深化高效课堂构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形成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五、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了解基本情况。深入了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将深入各学校,深入课堂,按不同年级进行听课,与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座谈,并向广大师生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评教评学,深刻剖析课堂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及形成的原因,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2.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素质。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学科“高效课堂”的全新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认真学习和研究齐鲁名师的经典课堂实录,并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学习实效。最终,使广大教师逐步终身学习的理念,明晰教学改革的思路,拓宽教学改革的视野,发现影响课堂低效的不利因素,找出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3.活动推动,打造高效课堂。组织“信息高效课堂”优质课评选、优秀教案、学案设计、论文、经验总结文章评选活动等活动,召开经验交流会,介绍自己的典型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六、保障措施

1.转变思想,深入研究。构建高效课堂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中心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确立“尊重主题,面向全体的教育观,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

2.加强管理,确保成效。针对部分教师缺乏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和信心这一现象,适当采取教学管理手段,在今后的课堂达标实验中规定:课堂教学效率低的课不能评为优级课,要多次上、反复上好达标课。通过课改增强教师对原有教学中不合理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和动力,纠正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学习教育新理念,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

3.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调研指导,发现和培植典型,认真总结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成果的推广工作,将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考核

4.发展教研,搭建平台。为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搞好每周的学科组教研活动;二是每学期举行多次全员参加的高效课

堂大型研讨活动;三是每学期搞一次全员参与的高效课堂教学技能评比活动;四是每学期举行校优质课评选活动。

附:推进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设指导小组 组 长:赵恩恒

成 员:全校信息技术骨干教师

篇2:信息学科高效课堂建设

实 施 方 案

(二0一二年二月十二日)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教学模式改革的逐渐深入,音乐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新课标所强调的“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提倡学科综合”等新的教学理念逐渐为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所熟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和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音乐课堂气氛更加和谐。根据市教育局《关于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及《宁津县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为打造音乐高效课堂,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教育改革的意见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创建高效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效教育的需求。

二、预期目标 1.构建和谐互动的课堂 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宽松和谐、友好公平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让课堂充满活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

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以高效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努力使课堂达到“轻负、优质、高效”。

3.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在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思维品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素质,实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目标,使广大教师在创建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

三、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将高效课堂创建活动贯穿于教学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全员性原则

我县所有的音乐教师都是参与的主体,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高效课堂创建活动。

3.互动性原则

通过互相听课、评课、整改、提高,构建优质、高效的精品课堂,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

4.反思性原则

采取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形式,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总结,对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反思、改进。

四、工作步骤

音乐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学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学习的高效性,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课堂生命的律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

(一)组织动员阶段

本阶段任务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习研究,确定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

1.启动“音乐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学校组织全体音乐教师进行高效课堂的培训,主要进行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基本标准、实施策略和典型案例的培训。

2.开展“高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高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创建活动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建活动,使90%以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教得灵活、学得轻松、当堂训练、当堂落实”。

3.创设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引导教师采取积极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等途径,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务必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信念,为每个学生寻找最佳潜能发展区。

4.建立高效的教学反思机制。各学校要积极引导并大力推行教后反思,要求每个教师每课、每单元教学结束后写《教学反思笔记》,每学期写一份教学反思报告。把写教学反思,记录反思问题,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二)实践探索,循序渐进阶段

本阶段具体任务是:课堂观摩,集体听评。改革实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新法,探索创建高效课堂的新路子。

1.观摩名师教学。利用集体教研活动时间,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实录;认真领会,借鉴吸收,将专家、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2.召开推广会议。组织音乐教研组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安排和布置推进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要求和任务。

3.骨干示范引领。组织音乐学科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力争在学习和借鉴名家、名师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步步深入,全面推进

本阶段任务是:总结经验,同伴互助、自主发展,明确音乐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并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开展高效课堂示范课活动。开展骨干教师高效课堂引路课、示范课活动,学校推荐二到三名骨干教师分学段上公开课,全体音乐教师进行听评课,开展对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

3.开展高效课堂达标课活动。开展青年教师高效课堂达标活动,实现青年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骨干”的培养目标,同时高效课堂达标将作为教师教学岗位竞聘的必备条件之一。

4.开展高效课堂评比课活动。教研组开展组内教师“同课异构”高效课堂评比活动,同时推举二到三名教师参加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活动。

5.加强随堂观摩学习活动。本学期将加强随堂听课、全员性听课评课的组织工作,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形成真正听课的良好风气。听课后要及时进行评课,认真分析一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长短兼评,形成很好的评课氛围,同时各学校领导要不定时进行推门听课,及时监控高效课堂的落实情况。

6.积极搭建学习的平台。各学校努力为新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请教研员及有关教育专家对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派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后必须上交体会,上汇报课。

五、主要方法

1.优化教学模式,把握操作要领。根据总体要求,把握高效课堂核心,不拘一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研究总结出具有音乐学科特色,适应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具体操作模式。根据学段、课型特点,科学分析,准确定位,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教”要成功,“备”字先行。备课的设计应按照“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流程进行。

3.实施有效教研,解决操作疑难。以创建高效课堂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各级教研组织,完善各种制度,制定相关措施,确立研究主题,安排活动日程,攻克操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确保教学研究在打造高效课堂中的推波助澜作用。

4、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实践热情。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楼道、走廊、橱窗、校报等空间,加大对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宣传,让高效课堂的理念占领学生的视线,让学生“浸泡”在高效课堂的文化氛围里。通过氛围的营造和文化的酿造,让高效课堂更有行动基础,更有实施动力,更有发展方向。

六、保障措施

要做到高效课堂建设的健康、有序、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切实有力的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及时召开动员大会,认真领会市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加深对高效课堂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教师全员参与高效课堂创建活动。

2.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建立教育行政、教研、督导等部门和学校合力推进工作的机制,在上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的基础上,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加强教师培训。以课程改革为重心,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突破口,以《中国教师行动网》等贴近教师、贴近教学、贴近课堂的教学资源为平台,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充分发挥研训一体效应,促进教师发展提高。

总之,优质、高效是未来课堂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每一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的实际接受能力。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教育功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所以重视音乐课堂的优质高效教学研究很重要,而注重理念更新和方法指导实现音乐课堂的优质高效更加重要,更需要我们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共同探讨。

附:推进音乐学科高效课堂建设活动指导小组 组 长:陈连坡

篇3:信息学科高效课堂建设

小学英语教师要达成提高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综合能力的英语课程目标, 需要借助多种教学辅助手段, 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其中之一。白板教学借助网络资源共享, 能够实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灵活整合, 它不仅能播放课件和视音频材料, 还能直接调用白板内预存的多种资源库、动画库等;不仅如此, 它还拥有板书、绘图等交互式功能, 不失为英语教学的好帮手。在与白板接触的这几年里, 笔者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融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并最终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构建小学英语学科高效课堂中的策略拟定为以下三个。

一、呈前示新, 激发兴趣

小学英语学习旨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因此, 在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过程中, 激发和保持其学习兴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小学英语课堂中, “复习旧知”“呈现新知”都是语言的呈现过程, 是该学科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以往的课堂因技术条件的限制, 能用以呈现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易显枯燥和乏味, 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继承和发挥传统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优势的同时, 还有着更为强大的“交互功能”, 这无疑使之成为呈现语言知识的最佳教学工具, 也是实现英语学科高效课堂重要助力。因此, 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影、像、声、图、色等生动的呈现功能给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生动的英语学习情境, 激发并保持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学习的兴趣。

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如何“呈前示新, 激发兴趣”呢?具体来说, 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目标性原则。构建高效的课堂, 必然要通过高效的教学环节来实现, 教学资源也必须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紧紧围绕“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的培养而选取。

二是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一些新词句时, 白板课件形象、生动的呈现优势会使单调的词句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课堂也会因此熠熠生辉。所以, 当教学一些新词或不易理解的句子时, 就可考虑使用电子白板来呈现。如在教学sunny、rainy、snowy、windy这些表现天气的单词时, 电子白板能轻而易举地把天气的图象及声音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对学生形成视听感官上的刺激, 使学生很容易用图像之间的变化效果来描述这些词汇。

三是奇趣性原则。复习旧知或教学新知的环节通常都在课堂的前半部分。在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或好奇心, 无疑有助于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 为课堂的高效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我们在教学的起始环节, 就要选取有趣且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材料,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以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选取有趣的图片、视频、歌曲, 也可以利用白板交互功能的游戏、链接的网站信息整合时下网络中常见的如google地球、百度地图、QQ等各种教学资源, 让孩子们在盎然的兴趣引导下学有所乐, 学有所得。

二、丰富体验, 高效“出入”

小学英语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字、词、句、篇的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输活动, 所以, 英语课堂实现有效的输出与输入十分重要。

1. 提供话题, 有效输入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首先应该是积极的。当学生为了用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教材而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时, 他们必然会产生相应的体验, 在体验中学, 这样就不是被动的汲取, 而是主动的构建了。学习者必须对新信息进行输入并将其与其它信息关联起来, 必要时还要将信息进行加工以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

交互式电子白板能为学生英语学习体验创造适宜的条件,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 让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更为开放。

英语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计学生容易参与的活动, 为学生提供“话题”, 使他们在互动中产生体验, 为说、用英语做好铺垫, 这就是有效的输入。例如, 教学颜色的单词时, 除了常见的教室物品外, 电子白板可以提供更为多样的内容为学生提供颜色使用的相关话题, 避免单调的就颜色而谈颜色。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视频、学生们自己的手工作品图片、学校校园内各种设施的图片等都可作为色彩缤纷的教学资源, 通过电子白板的形象展示来充分激发学生使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强烈欲望。我们还可以利用白板的交互功能“延伸话题”, 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适合话题产生的场景或任务。同样讲颜色, 如果能够在屏幕上圈点, 让学生标注或者采用拖拽等方式进行投票, 也能让教学产生新的话题, 如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及“最喜欢的物品”;又或者直接采用涂色工具让学生用不同颜色在上面作画, 创设表达喜好的场景, 让学生用英语谈谈各人对颜色的喜好。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帮助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达成思想或情感的交流, 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让课堂成为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2. 搭建平台, 有效输出

关于英语教学中的输出, 普遍认为其包含了适应性输出、练习性输出和交际性输出三个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最常见的则是适应性输出和练习性输出, 即“让学生把新语言项目重复出来”, “在教师提供的活动中, 运用新语言表达思想, 进行有意义的操练”。

词汇教学多属于“适应性输出”, 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呈现新单词的不同形态, 让学生产生想说的欲望, 实现更加有效的输出。例如, 在教学《shapes》时, 学生学习了circle、rectangle、triangle、square等表示形状的单词后,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将生活中的场景, 如厨房用具、家庭布置、游乐场等图片作为辅助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词汇练习。由于白板展示的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学生进行适应性输出的形状材料, 学生可以运用白板笔在图片中一边圈点出形状一边直接用英语进行描述, 这种学习效果远比过去直接出示几个形状进行复习的机械式输出好得多。因为它不仅呈现了单词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而且也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官体验, 有利于帮助和巩固学生的词语学习效果。

句型教学、高年级的词汇教学通常需要进行“练习性输出”, 此时, 交互式电子白板除了图片、视频等显示功能可以使用外, 还可以用交互工具及时提供填写表格、填空、互动对话操练、连线、游戏等多种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操练。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练习, 又可以将之用于文本再构。例如, 教师在教学《program》这一单元的一篇短文时, 首先出示了自制一张表格, 让学生在上面通过打“√”的方式选择家庭成员各自喜欢的节目, 并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表达。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运用了英语知识, 同时这也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从而为下一步教学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参考的依据。紧接着, 教师根据学生之前的表现, 在表格中增加了一位成员及其所喜好的节目, 并提供给了语言支架, 综合运用到了之前学过的其他单元的内容, 通过文本再构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还能够为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孩子提供对话的平台, 达到英语输出的第三阶段———“交际性输出”。例如, 在一节中心句为“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的教学中, 为使部分能力强的孩子逐步形成较好的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师设计了电子白板中的QQ聊天功能, 让学生通过网络用英语进行“采访”活动, 对话外教, 实现了一次真正意义的交际性输出。

三、资源整合, 巩固拓展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可操作性和交互性是吸引广大学生的主要魅力, 它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操作欲望, 并借助它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构建。教师也可借助其交互性功能, 使之成为教学反馈的辅助工具。

1. 记录教学过程, 巩固复习效果

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利于实现更加高效的复习效果。电子白板能把内容众多、考点零碎的内容进行快速归纳, 而且能在上面圈点、评注、加写, 随时翻页, 且翻页后仍然能保留之前的笔记, 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强化复习效果。通过师生交互情境中对教育资源的现场创作和再加工的环节, 课堂还可以不断积累产生可重复使用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在丰富白板资源库的同时, 还能极大地保证学生复习的容量和学习的速度, 更好地巩固复习的效果。

2. 展示学习成果, 提升文化意识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该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的了解。新课标里明确提出综合语言能力的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所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也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文化意识的渗透多安排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学生课前预习成果、课后延伸学习成果进行展示的环节。如在教学四年级 (Join in) 时, 有一节课是介绍各国的国名 (England, Italy, Britain等) 。在上课时, 我们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学生在网上搜寻的这些国家的特色和他们的风俗人情, 将学生选用不同的软件编排的相关资料进行全方位展示, 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了解和掌握各国文化, 让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进行相关文化意识的渗透。

篇4:信息学科高效课堂建设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学科;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34-01

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这方面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是新课标下高考的必然选择

为了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许多办法可以采用,如可以创设或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体验历史情境;可以调动各种教学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也可以历史联系实际,让课堂教学走进日常生活等。这些方法,随着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以一种更加新颖、生动和有效的方式实现出来,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从2013年新课标高考文综卷二历史部分看,既体现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具有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中外关联、古今贯通等命题特点,同时又实现了新老课程的试题平稳过渡,在我省高考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展开,高考的考查理念、试卷结构、考查方式、题型甚至考查内容都越来越体现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终极目的。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最大限度发挥当前这一最先进的教学工具的作用,是新课标下高考的必然选择。

二、信息技术下历史学科高效课堂模式构建的思路

1、明确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目的

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更好地辅助历史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明确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意义,并且要了解现代化信息工具对提升学生学习的哪方面比较有益,这样才能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只有教师对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恰当的定位,才能在教学中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无论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成果。

2、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

虽然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能够对历史知识加以突破,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但是教师若是一味地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则会偏离教学重点和目的。因此,在平时备课时,教师要挑选一些历史中的重点内容制作成课件,紧扣教学主题,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使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出最大的应用价值。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如讲授《“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中香港回归的内容时,关键是让学生在对比之中从内心深处去感知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意义。我展示了香港问题的由来,让学生复习回顾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瓜分狂潮,使其再次感受了近代的屈辱史。然后播放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洗雪百年耻辱的骄傲与自豪,并有感而发总结归纳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同时,通过前后对比引导学生认识,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这比用语言描述效果要好的多。

3、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但毕竟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现代信息技术也是如此。所以,教师不能一味地在教学中依赖现代信息技术,要懂得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应对复杂的教学情况。若是教师长期只采用一种教学手段,那么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学习兴趣。只有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同样可以选择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感到新鲜感。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来吸收所学的知识。对于学生没有理解的知识,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并且为学生耐心解答。只有这样,才能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并达到理想的历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桂霞.浅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 2011(06)

[2] 程 玮.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1(04)

[3] 唐曙光.浅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 2010(30)

[4] 狄丽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中学历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28)

篇5:信息学科高效课堂建设

-------政治学科高效课堂建设推进工作情况汇报

安驾庄镇初级中学

李大洋

教学改革有如清新的春风在校园里荡漾,新课程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了教师的心田。日前,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正有条不紊地开展,通过学期初对改革方案的学习,结合昌乐二中、莱州双语学校等名校的先进教学经验,我们对教育局提出的构建高效课堂有了初步的理解,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应当说高效课堂真正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现结合我校的实践探索活动谈一下政治学科的高效课堂建设推进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本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探索,结合我校确定的“三案七环”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政治学科组全体教师凝心聚力、精心研究,探索出了适合我校教情、学情的数学学科“三案七环”教学流程。所谓“三案七环”教学流程,“三案”就是导学案的构成,即一个导学案要包含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个部分,“七环”是指课堂教学的七个流程环节,即:认定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拨——对标自查——拓展延伸。

导学案的设计、制作尤为重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以下步骤:

1、教研组、备课组以单元、课时为单位制定全面教学计划,做到全局把握,教研组长全面负责、各年级相应备课组长制定各个学段的计划;并将课时计划目录及时根据学校的要求上传至学校课程资源中心,纸质材料交教导处。

2、备课组长协调分工,统筹安排设计课时及单元导学案。

学科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分工安排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责任人在使用前一周制定出初稿并在组内汇报制定原则及使用说明,根据汇报进行组内研讨,形成一致意见。

3、根据组内成员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讨论,组织开展好课前、课后会议,及时总结,形成经验。教师可根据个人情况将较好的导学案上传至学校资源中心,储备好课程资源,真正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在课堂教学“七环”流程中,自主学习环节即让学生把本堂课中基础知识部分在课前通过导学案预习后,课上直接展示出来;合作探究环节即让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据导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展示,不仅要求说出或写出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讲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精讲

点拨环节力求做到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即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

二、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

寒假业务学习期间,我们安庄镇教办组织全体教师聆听了教研室王文涛主任关于高效课堂的讲座,王主任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鲜活的教育案例相结合,为我们构建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感触颇深。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以学科为单位组织教师认真观看昌乐二中、莱州双语学校高效课堂的教学实录,并在各学科教师中评选学科标兵,开展立标、学标、达标活动,目前我们学科评选的学科标兵的课堂有板有眼,受到了学校领导及教研中心领导的好评。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我庆幸有机会参与本次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并坚信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将会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一缕春风,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一片生机。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有两点体会感受深刻:

1、教师要放开思想,转变角色。

多年的教学工作使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以往的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有人对于高效课堂抱有过怀疑的态度,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后我发现:同样一节课,在高效课堂下老师变得非常轻松,学生兴趣非常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效率大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放开思想,转换角色,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我的舞台。

2、重视预习,开展合作,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与以往教学方式不同之处在于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充分地预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进而由“会学”走向“乐学”,此次高效课堂所提倡的导学案及我校提出的“三案七环”教学法都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养成,用这种方法开展学习,学生将会终生受益。

三、目前课堂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在高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我们对高效课堂的理解、认识以及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我校数学学科课堂改革推进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导学案的编制及运用还要日臻完善、更加细致。学期初,由于思想不够成熟,急于追赶学习进度,有些导学案的设计模式化,缺乏教师自己的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堂上一些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导学案的运用还不是很充分,部分学生无目的的做或者干脆就是抄袭。

2、对于教师的角色不能正确定位。最初以为高效课堂便是老师讲的越少越好,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恣意发挥。但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确思维活跃,但却天马行空,抓不住重点,细枝末节成了学生讨论的主要对象,一堂课下来,教学任

务完不成,学习效果更是无从找寻。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中,学生如风筝,老师应为抓线者。

3、对待预习重视不够,缺乏对预习的有效监控。高效课堂要求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这是课堂合作探究的前提,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预习重视不足,教师缺乏对预习的有效监控,致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4、小组建设和课堂评价不够完备。如果说高效课堂是将学生渡过成功彼岸的航船,那么小组竞争合作机制便是高效课堂远航的帆,而课堂评价则是高效课堂远航的桨。在日常教学中,各小组学生性格各异、基础不一,致使学习过程中发言的总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优秀学生,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课堂评价中过分重视分数,不能将分数与问题的难易有机联系,使学生对分数失去兴趣,产生疲劳。

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1、进一步加强导学案的研究力度,力求编制更细致,把握更准确。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备课组要求导学案要融进教师自己的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体现问题化、情境化、层次化;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的方法指导,不能放羊式,也不能圈养式;教师还要注意分层次指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们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们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2、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环节,运用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充分的预习是课堂展示的前提,也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

3、开放课堂,重视合作。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今后教学中,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老师,优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学困生,生生动起来的浓厚学习氛围。

4、重视教育评价,加强学习小组建设。鼓励性的评价,可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优等生的成功感,使学生勇于探究,善于合作。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探索制定了小组和个人奖惩制度,真正实现了宏观微观的相互结合。各班级按成绩给小组成员编号,按编号为讲解学生加分,越是编号靠后的同学得分越多。这样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小组竞争机制的制定是高效课堂得以高效实行的有力之帆。

篇6:语文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总结

例如:在讲述压强一节时,我用以玻璃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倒过来,发现玻璃片并不会象我们所想的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样被紧紧的吸在杯子上头了;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进取性,让教学资料事先以一种生动趣味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资料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我做一下,来体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齐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

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我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先每一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本事。

篇7:物理学科开展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中学 高一物理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从以前的有效教学到高效教学,摆在我们的面前是值得深究的一大问题,因此学校到各地充分调研参观学习外面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对教学实践的体会,提出符合我校情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真正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实实在在地落实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一年多的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指树立一个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充分体现了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的理念。“三”指三案引领。即“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引领,任何的课堂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没有了“三案”就无从开展对课堂教学的检验和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延伸。“五”指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小组合作—教师点拨—交流展示—总结延伸—检测反馈。对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上课时并不一定非要完整照搬这五个环节,需要教师根据不同课程稍作调整,使当节课堂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注重探究、注重思维拓展的学科,而“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恰好符合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因此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研究如何高效地开展“一·三·五”高效课堂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都需要努力去做的一件大事。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技巧和合作精神。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要求,为学生创造探究实验的条件,能够采取分组进行的实验尽可能采取分组,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从这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为实现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了创造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但课堂教学实施时,由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的物理基础较差,出现了课堂时间难以控制,导致完不成教学计划等问题;另外物理课的周课时仅三节,相对较少的周课时,都严重制约了探究性教学的正常进行,这些问题严重困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实施。如何解决这个瓶颈问题,笔者认为“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半教学形式是在课下,教师要进行有指导性的“预习”,一半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探究和训练”,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和形式,把课内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一节物理课分为课堂、课下去进行。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让学生课外在“预习案”的指导下自学,即“先学而后教”。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探究和训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通过交流展示的过程,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训练案”的练习检测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

“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在预习,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探究环节能否继续进行,通过教学的不断总结和反思,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三案”的设计。

1、“预习案”分为问题导学、知识梳理、预习自测、我的疑问四个环节。问题导学的问题设置应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引导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体现出导学、导思的功能,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将大部分的问题解决,从而减轻课堂的教学压力。知识梳理环节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脉络,从而对本节课的流程有了较为完整的印象。预习自测环节应尽量设置难度较低的题目,检验预习效果即可,更深入的问题应留到探究环节中进行。我的疑问环节应预留好位置,对于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做好记录,以便课堂上能够及时提出,共同解决。

2、“探究案”中所要探究的问题不宜过多,对于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尽量不作为探究问题,而是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来设置探究问题,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还应设置知识点拨的提示,方便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并且要留好足够空间以便学生做笔记。

3、“训练案”分为当堂训练与检测和课后巩固练习两个模块,当堂训练部分设置的题目应该综合典型,题量不需要太大,难易程度要适中,目的是通过当堂训练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巩固知识。课后巩固练习则比较灵活,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是完成课本的练习题也可以是教辅材料中的练习题,注重综合应用和拓展延伸。

二、要加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加强合作学习是“预习”实施的关键,是完成探究环节的重要前提。合作学习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预习与讨论、实验与探究,合作学习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加彼此学习的经验和机会,通过合作与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学到他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看到自己尚未发觉或发现的自我潜能,培养自信心,从而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

三、完善对优秀小组的激励机制。

对于团结合作积极上进的小组,应该有更加完善的奖励机制,要有正面引导其他小组以优秀小组为学习榜样,从而使优秀小组能够再接再厉,其他小组能够不甘落后奋勇争先,你追我赶,形成良性的学习竞争。激励机制可以采取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共同进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平时努力获得的积分是有价值的,从而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小组合作的良性发展。

四、教师要勤做反思。

教学设计的完成,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这一次备课的结束,还需要进行课后的反思。课后的反思,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是下一堂课的基础;是下一次备课的借鉴之路。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方法手段,我们就能更漂亮地备好下一堂课。如此良性循环,我们的教学水平将会大幅度地提高,教学工作也会越来越出色。

篇8:信息学科高效课堂建设

关键词:高效课堂建设,信息技术,合理运用

1. 信息技术进入高效课堂的意义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战场,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 逐步革新课堂教学,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从而在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构建高效的课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足以说明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要求中小学教师, 适应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 应理所当然地将信息技术和高效课堂建设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下和谐高效的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给予革新、提升和深化。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要寻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与结合方式, 使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程的结构、内容、资源和实施与反馈过程等, 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成为与课程高度和谐的要素。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课程, 促进课程形式实现师生民主合作, 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高效发展, 逐步使课程各个要素信息化, 从而促使教师有效地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与环境, 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有效学习中构建高效课堂。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不断整合的过程中, 我们确实看到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的显著提高, 但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深入, 教师在实际操作中, 就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误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应用中, 我发现, 一些教师的课件只是原样的照抄书本, 把本来书本上的文字、图片等投影到大屏幕上。追求所谓的“省时、省力”。这样做, 表面上加快了教学进度, 增大了题目的训练量, 但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 事倍功半。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 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 不是用“电 (脑) 灌”代替了“人灌”, 不是“信息技术越多、越有滋味, 整合就越充分”, 不是“制作一个课件或调出一段录像了事”, 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教育信息是多渠道、多层次的, 我们不要认为上课用了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就做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要只追求“高效率、大容量、高密度”, 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记忆负担, 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

3. 信息技术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 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 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 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 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 教师应确立“教即学, 学即教”的观念, 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一学习过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 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 是人类进行高效率、高效益、高速度社会活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21世纪的教育就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来发展自己。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程, 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积极的变革和影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的技术、资源、方法与人力资源与课程的各要素融合为一体, 革新教和学的观念、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使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课程目标。

3.1 优化课程设计, 凸显科学性实效性

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课程设计, 使其迅速而大量地获取并处理各种有益的信息, 做到课程设计详尽周全, 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意义和课程行动指导价值。《称象》是一篇传统的历史人物故事, 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聪明伶俐、爱动脑筋的故事。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该课文内容还是比较容易让孩子们接受, 但至于对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光凭口头叙述讲解或者凭空想象恐怕难以突破。况且, 生活体验和阅历相对较少的低年级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和乐于接受多媒体教学。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教材内容, 学生实情, 课程涉及的信息, 实施本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等加以协调利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有效作用, 为课程实施提供一个更科学更更实效的行动方案, 丰富课程实施的手段和方法, 从而达到激励学习学习, 提高教学效益之目的。

3.2 优化课程实施, 便捷的操控促进高效教学

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课程, 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是必行的也是可行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代替人工所不能做到的许多事, 能够达到人工所不及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能够使我们的课程实施形式变得丰富而高效, 使整个过程变得方便快捷, 简洁有效, 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利于教师高效教学。

3.3 优化课程反馈, 促使理论与操作水平提升

信息技术的使用, 使得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课堂信息, 以便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调整改善, 教师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操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称象》一课中, 我发现学生对于媒体提供信息时候的专注程度明显要强于平时“读书、讲课、练习”模式的课堂教学。毕竟多媒体提供的多感官刺激是人工无法比拟的, 而儿童的天性就恰恰适合于此。这节课上学生们在课堂展示中, 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成果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有的是在话筒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展现自己的理解, 有的是利用实物展示仪展示自己的简笔画向别人介绍曹冲是怎么称象的。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手段, 把学生和课文距离拉近了, 明显地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作用。

上一篇:研学旅行申请书下一篇:描写春天的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