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计生决策分析

2024-05-15

卫生计生决策分析(精选6篇)

篇1:卫生计生决策分析

张健在全省卫生计生工作形势分析会上的报告(摘要)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进展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1.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加快。4月1日,第三批75个县市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从12个试点县扩大至全部87个县,提前实现全覆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从1个市扩大至2个市。株洲市在国家权威机构对全国17个试点城市的评估报告中排名第四。5月,长沙市被列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

2.新农合保障提标增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70元,其中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全省平均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保障稳定在较高水平,次均补助较上年同期增长100.33元,补偿受益面增加0.87个百分点。新农合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5.41%。重大疾病新农合保障补助金额达到4.44亿元。大病保险覆盖人群2200万人,正在制定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方案。

3.基层运行机制和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健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经6月16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起草了《湖南省村卫生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了老年乡村医生生活困难补助政策。出台文件允许基层配备使用一定比例的非基本药物。完成了新一轮药品招标,平均中标价比与报价指导价比下降15.22%,与上一轮原中标药品比平均下降10%,药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

4.医疗服务管理继续强化。制定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和考核方案。推进分级诊疗工作,起草了《湖南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制定了《湖南省医院感染感染管理督导评价细则》实施标准。启动了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开展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一阶段12家县医院建设。加快社会办医,全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医院)数量及床位增幅高于国家同期水平。推进平安医院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集中调解处置了一批积案。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成效明显,全省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请额度居全国第一,支付额度居全国第二。

(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步入新常态

1.“单独两孩”政策扎实推进。年初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我委印发配套文件细化政策中的具体问题。从2014年5月7日实施至2015年5月31日,全省共办理“单独两孩”再生育证67710例,占符合条件夫妇的24.63%,高于当初20%的预测,说明“单独两孩”政策并未“遇冷”。目前,“单独两孩”的出生呈逐月小幅递增趋势,平均月增6000例左右,预计明后年将是生育潜能集中释放期。

2.目标管理考评调整优化。一是实行“重新洗牌”。市州考核结果从模范、先进两类调整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类别;大幅压缩县市区先进面,模范(优秀)从58个减少至38个,先进(良好)从66个减少至52个,合格县从4个增加到38个。二是改进调查方式。依托人口信息化,加强日常数据监控和分析,不再组织大规模的进村入户抽样调查,只对监测数据严重异常、群众举报情况严重的县市区进行重点核查。

3.“一票否决”制度修订完善。代拟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期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的若干规定》,已上报省“两办”,正在走相关程序。

(三)惠民便民利民工作取得新成效

1.精神卫生防治体系不断健全。省委、省政府继续将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救助和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截止6月底,救治救助患者数已完成目标任务的63.37%;20家精神卫生服务机构改扩建项目的投资和工程总体进度进展顺利。在项目带动下,全省精神卫生防治体系不断健全,重性精神疾病检出率由全国倒数第6位上升至全国第4位。

2.计划生育民生持续改善。2015年全省奖扶、特扶目标人群总数比上年增长17.8%;城镇独生子女奖励已发放13亿元;将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治疗经费纳入新农合诊疗报销范围,超过新农合报销比例部分,再从计划生育事业费中报销;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适当提高并统一城乡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标准请示》,省财政厅正在做资金测算。湘粤两省正式签订协议实现流动人口计生信息共享查询、互动、实时监测和统计汇总、一孩生育证的办理等业务功能;推进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改革,本月正式启动全国电子婚育证明查询平台。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乡、村)创建活动有声有色更加利民,加大了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生育关怀行动”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

3.妇幼健康惠民项目全面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基本医疗全免费,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地中海贫血、新生儿疾病筛查、贫困地区儿童医疗保健人员培训、微笑列车等妇幼保健项目均按计划实施。组织了《湖南省出生缺陷防治办法(草案)》专家论证会。完成爱婴医院复核、出生医学证明督查、妇幼卫生信息质控等工作。

(四)各项重点难点工作展现新作为

1.疾病防控和应急处置扎实有效。做好了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报告手足口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艾滋病、结核病、急性传染病以及职业病防治工作平稳有序。将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住院治疗标准从原来的1.5万元/例提高到了2.5万元/例。起草了《消除血吸虫病十年行动计划》。查螺、药物灭螺灭蚴等常规工作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市饮用水枯水期水质卫生监测完成情况良好。在长沙和衡阳开展大气污染(雾霾)与人群健康影响监测,提前完成国家监测任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已于6月印发。受国家委托,我委组建了国家第五批赴塞拉利昂抗埃博拉出血热医疗队,开展为期2个月的工作,工作作风和成效得到广泛赞誉。在湖北“6.01”东方之星客轮倾覆事故医疗紧急救援工作中,迅速启动卫生应急救援,调集114名医护人员、32辆救护车赶赴现场配合救援,省政府值班报告(特刊)中高度肯定了我委的应急处置工作。

2.中医药紧抓机遇谋划跨越发展。一是全力谋划中医药“三大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友志副省长提出的“实施中医药名方战略、人才战略、中药材战略”三大战略的指示,制定了2015-2020年湖南省中医药名方绝技战略规划、湖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中药材及中药产业发展战略三个规划。二是扎实推进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全部参加综合改革试点;全力推动中医医疗优势资源下沉,创造性地推出了“全省中医专科联盟”建设,组建流动专家团队,建设远程会诊系统,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积极推进部分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改革试点。三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组织开展了“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训”、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等专项培训;加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建设;组织开展了向“国医大师”刘祖贻同志学习活动。四是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启动了县级中医医院三级医院评审。五是抓好中医药科研工作,共确定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172项;扎实开展中医药专长绝技收集与整理工作,促进新药开发;全面推进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第三批共12县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有序推进,省中药原料监测中心和邵东、靖州、隆回中药原料监测站正在建设中。3.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工作积极有为。推进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资源整合,协调编制部门出台了整合指导意见。开展了“一法两规”(《献血法》《护士条例》《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加强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监督,落实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联合省委宣传部等11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打击“代孕”专项行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实现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从61家增加到137家。深入开展了卫生计生系统商业贿赂共防共治。

4.湖南健康产业园区项目条件日趋成熟。湖南健康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纳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我委积极发挥牵头单位作用,提出了园区选址方案报省政府研究,精选了10个拟纳入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已汇集国内外申报落户项目100多个,拟投资近300亿元,正在与省人社、发改、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抓紧制定出台支持健康产业发展的人才、土地、投融资、财税、科技等方面政策。

(五)综合保障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

1.着力整章建制。全面梳理规范机关管理规章制度,出台了委党组、行政工作规则,人事、财务管理等工作办法,机关的人、财、物、事等要素均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机关和直属系统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继续巩固维持。

2.突出规划引领。启动了卫生计生“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拟定了湖南健康云平台方案,谋划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人口健康信息网建设,部署了业务专网建设,居民健康卡发放和应用加快。全面加强了对财务、项目和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管,完成了部门预算整合和编制工作。

3.推进依法行政。做好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规范化文件“三项清理”工作,清理省本级行政权力42项,市(县)管理权力52项,行政责任18项;建立了省卫生计生委《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开展了重新制定《实施<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工作;强化了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管理工作,妥善处理应对一批积案难案。

4.树立宣传先导。建立健全宣传机制与网络;针对公立医院改革、单独两孩政策等热点问题,组织媒体见面会回应社会关切;加强舆情监测,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开展典型宣传,讲好故事传好声音;联合省内多家媒体策划推出市州卫生计生委书记、主任访谈专题栏目;指导监制的电视剧《爱的妇产科》在湖南卫视播出,社会反响良好。

5.加强能力建设。编制了“十三五”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积极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做好全科医生培养、继续医学教育、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完成了2015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本科生招录任务,医疗机构人才需求信息上报率居全国各省前列。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卫生引智与培训项目成果突出。圆满完成上半年援藏援疆工作任务。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任务艰巨

1.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的格局未根本改变,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医疗服务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局面并没有根本转变。多重因素导致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等亟需作出相应调整。

2.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带来多重健康问题挑战,卫生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一方面,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传染性疾病防控难度不断加大,我省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超过2万,每年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超过5万例;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也持续上升;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新发传染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大。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以及食品药品安全、职业伤害、饮用水安全和环境问题等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更加突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及社会安全事件也对医疗卫生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

3.深化医改步入攻坚期,触及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一些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等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还没有完全破解。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障碍有待消除,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与定编定岗不定人岗位管理、人事管理“行政化”与院长职业化、薪酬“总额控制”与多劳多得分配制度存在矛盾。财政投入压力大,医院超标准建设,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地方政府既要落实公立医院投入责任,又要解决历史性债务问题,财力难以保障。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队伍不稳、能力不足问题依然存在;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尚不健全,群众对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绩效工资的作用体现不够,积极性调动不明显等等。

(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比较严峻

6月份以来,我委对6个市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进行了调研,对6个县开展了重点核查。中央深化改革办对我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国家卫生计生委对我省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综合调研。从调研、督查、核查的情况并结合全员人口数据库对比分析,当前我省计划生育形势表面似乎平静,实际暗流涌动,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1.违法生育明显增多。据全员人口数据统计:2015年计生前8个月(2014年10月1日-2015年5月31日),较去年同期相比,全省违法生育人数上升28.8%,其中多孩率为4.94%,上升1.23个百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1.82%,下降2.8个百分点。根据历年出生人口数均有部分延后补报的规律,我们判断2015年实际多孩率可能突破6%,实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80%以上难度很大,这将意味着每出生5人就有1人为违法生育。

2.调控手段明显弱化。一是征收社会抚养费无法律手段。2015年1月全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自查情况表明,全省2012至2014年对违法生育对象应征收社会抚养费149亿,实际征收54.01亿元,到位率仅36.24%,政府每年流失的社会抚养费在42亿元以上。2015前8个月执行的2014年违法生育人员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仅18.32%,计生基本国策的权威性、严肃性大打折扣。二是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无手段。由于计生行政执法的法律授权缺乏操作性,国家明确不能强制人流和中期引产、禁止大月份引产,基层在面对一些思想工作做不通硬要超生的对象时束手无策,长效节育措施人数急剧减少。2015前8个月共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46.765万例,比2013年、2014年同期下降12.51%和4.03%。

3.基础工作明显滑坡。6月15日-7月1日,我委先后对永兴县、攸县、新宁县、涟源市、衡东县、南县进行了重点核查,查出的问题前所未有。6个样本点共核实认定58个问题,其中政策外漏报47例,多孩32例,多孩占政策外生育的比例高达68%。符合政策生育率平均误差9.49%,出生统计平均误差16.26%,最高的达28.37%。这6个县有的是国家优质服务县,有的是省模范县,问题尚如此之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省计划生育基础薄弱、监管缺失、综合治理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信访维稳压力日益加大

近7个月,委机关信访总量骤增,共接待来访776批次,3104人次;处理来信来电共4420件次。医疗纠纷引发的医患矛盾和上访个案、积案和重访较多。此外,慢粒白血病、职业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对治疗和医保的诉求明显增加,甚至在全国形成互有联络的群体进行有组织的集体上访,某些职业病患者的信访案件中也有境外组织参与支持的迹象,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和妥善处置。失独家庭、老年乡村接生员、节育手术并发症、下岗分流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等群访、集访、进京访事件时有发生。全省40多年的计划生育工作造就并形成了一个数量达1000万之巨的计划生育相关群体。如果该奖的奖不到位,该罚的罚不到位,群众会认为不公平,一旦守法的和违法的都出来抗争诉求,互为交织影响,抱团上诉,将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全力推进医改重点任务,在深化医改中要把握几个关键,一是基层综合医改要突出巩固和完善,尽快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并狠抓落实;二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要突出建机制和可持续性,坚持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健全投入、人事、分配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机制;三是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要突出探索和创新,深挖试点经验,尽可能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市县机构改革。

(二)坚持计生基本国策。继续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加强人口形势分析研判,妥善应对2015、2016年的生育潜能集中释放期。全面实施2015考核评估方案,推动省委省政府“两办”尽快出台“一票否决”新文件。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做好生育信息采集和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推进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改革,方便群众办事。依法加强和规范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推进计生家庭发展,完善利益导向体系建设,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加强计生协工作。

(三)推进惠民便民项目。高标准严要求地落实年内救治救助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1.1万人,改扩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20家。落实应急救治政策,实现应急救治病人的应治尽治。继续推进重大疾病新农合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全面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贫困县农村新生儿有关疾病筛查、半岁至2岁农村婴幼儿营养包、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避孕药具、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等多种免费项目。完善预约挂号平台,推行预约诊疗和“日间手术”,推广医疗机构挂号缴费可用支付宝的现代就医方式,方便群众就医。进一步加强湘粤流动人口信息全面对接,提高生育登记、生育证明办理时效。

(四)巩固公共卫生工作。以市县机构改革为契机,强化基层疾控和卫生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整合。持续开展免疫规划工作。继续实施艾滋病、结核病、尘肺病、血吸虫病、重性精神病等重点疾病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继续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推进职业病防治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保障母婴安全。建立出生缺陷预防协调推进机制,推动《湖南省出生缺陷防治办法》出台。健全综合监督执法体系,整合基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资源,继续开展卫生计生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标准管理。

(五)抓好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疗管理,全面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采取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处方公开点评等措施,推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以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重点推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工作。推进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高尚职业情操,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落实平安医院创建措施,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

(六)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和国家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能力。加快中医医院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实施中医药人才战略、临床“名方”战略和海外发展战略。做好中医药专长绝技收集整理和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弘扬国医大师精神。全面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目标任务。

(七)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加强规划与项目保障,开展“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编制“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医改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服务体系、重大疾病防治、计划生育等专项规划。多形式、多角度加强宣传,营造医改攻坚、婚育新风浓厚氛围,加强正面宣传和典型宣传,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建立舆情应急预案。实施城乡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继续开展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推进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启动“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面实施住院医师“5+3”规范化培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人口与健康双边、多边及区域性国际交流,推进引智培训工作。落实援藏援疆援外与扶贫任务。推动财政加大对卫生计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强化作风建设与效能保障,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委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有关规定。

篇2:卫生计生决策分析

委领导联系地区分工方案

为推动2018年重点卫生计生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省卫生计生委领导继续分地区负责并重点联系有关工作,切实加强对各地区工作任务的联系指导、协调督办,及时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委省政府关于卫生健康工作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一、联系地区

委主要领导负责全省卫生计生重点工作推动落实,各分管领导重点联系各地区和省管县,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划入原地区一并联系:

邱德亮——吉林市 秦海涛——长春市 张 力——松原市

刘中正——延边州、长白山管委会 高占东——四平市、辽源市、公主岭市 杨春光——白城市

范 明——通化市、白山市、梅河口市

二、工作职责

(一)加强工作指导。各联系地区要及时向委领导汇报工作

进展,委领导原则上每季度要到联系地区开展1次实地督查,推动联系地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委省政府关于卫生健康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卫生计生委重点工作。

(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和入户访谈等方式,及时掌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联系地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意见建议。

(三)做好沟通协调。充分依靠联系地区党委政府,激发联系地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争取联系地区党委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支持,推动解决事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问题。

篇3:卫生计生决策分析

1.1 决策分析概念

决策分析, 一般指从若干可能的方案中通过决策分析技术, 如期望值法或决策树法等, 选择其一的决策过程的定量和系统分析方法。决策分析可分为三类, 每一种类型有其对应的决策分析方法。确定性决策即每个方案只有一种结局, 结果明确, 可以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进行方案的选择。不确定性决策又可分为完全不确定型 (状态概率未知) 和风险型 (状态概率已知) 。对于完全不确定型的决策分析通常采用某一准则来进行决策 (如乐观准则、悲观准则等) ;对于风险型决策通常使用随机性决策 (如决策树方法) 。模型是决策分析的重要工具, 用来综合一系列证据和不同来源的知识、数据。在医药卫生评价中运用模型技术, 既可反映概括所研究问题的基本特征, 又符合现实, 使决策分析变得更科学。决策树模型是决策分析模型的一种, 用来分析风险型决策。

1.2 决策树模型简介

决策树分析法是把某一决策问题的各种供选择方案、可能出现的状态、概率及其后果等一系列因素, 按其相互关系用树形图表示出来, 然后按网络决策的原则和程序进行选优和决策, 它还可以随时补充并进行不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决策树 (Decision tree, DT) 模型是目前较成熟的决策分析模型之一, 它源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博弈论, 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应用于解决临床问题。DT模型具有简单直观、易于掌握、计算相对简便等优点, 是临床决策分析中最常用的模型, 它在药物经济学、临床新技术的经济学评价、干预方案评价等多个医学相关领域进行了实践[1]。

1.2.1决策树模型分析步骤

决策树模型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决策目的、备选方案和研究背景调研;制定决策路径[决策流程、选择计算方法 (SINGLE/CE) 、确定结局指标];绘制决策树模型 (据已知条件排列出各个方案和每一方案的各种自然状态) ;设定参数 (如概率、产出等不确定因素, 并将各状态概率及损益值标于概率枝上) ;计算各个方案期望值并将其标于该方案对应的状态结点上;进行决策分析 (比较各个方案的期望值, 并标于方案枝上, 将期望值小的即劣等方案剪掉, 所剩的最后方案为最佳方案) ;敏感性分析。

1.2.2决策树模型基本要素

1.2.2.1三种节点和两个分枝

决策树按照从左向右的方向绘制, 不同种类的事件用不同形状的节点进行区别。决策节点“□”, 主要反映在可能的投资选择之间, 用方形的决策节点表示;由此出发的分支称为决策分枝, 决策分枝上标注方案名称。状态节点“○”, 由此出发的分支称为机会 (概率) 分枝, 机会分枝上标注事件发生的概率值;从决策节点划分的分支, 代表此节点后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其相应的机会概率总和为1。结果节点“△”, 后标结局 (损益) 值, 从机会节点发出的分支, 代表此节点后一系列事件的可能结局。

1.2.2.2相关参数

决策树模型中的参数包括事件发生的概率值和产出结果 (即结局变量) 。在药物经济学、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中, 通过系统综述、随机对照试验直接获取概率值;通过流行病学数据和国家人口统计数据, 运用贝叶斯公式[2]转换间接获取概率值;在数据无法取得的情况下, 可采用德尔菲法由专家打分制定疾病事件概率[3]。结局包括健康产出和方案成本两部分, 健康产出 (临床效果、效用) 可以从系统综述、随机对照试验等文献中获得;成本可以从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或其它文献报道中获得[4]。模型中参数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结论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故在获取数据时, 尽量确保数据来源的高质量。

2 Tree Age Pro软件简介

2.1 如何获取Tree Age Pro软件

Tree Age Pro系列软件用于构建、分析决策树、Markov模型和影响图表的专业分析软件。这一系列软件在很多行业都进行了应用, 如进行风险评价、研究其中的不确定性, 进行决策分析、成本效果分析、Monte Carlo拟和等。

2.2 Tree Age Pro界面 (以Tree Age Pro2011为例)

目前所使用的Tree Age Pro软件为全英文版, 主要包括为左上角的模型预览窗口 (Model overview window) , 在此可以看到所建立模型的全貌;位于界面中间的模型编辑窗口 (Model editor window) , 此窗口中, 通过选择右侧的控制板 (Palette) 来控制树模型的形状大小, 通过选择树节点 (Tree Nodes) 来绘制相应的决策树;位于右下角的模型参数输入、编辑、查看窗口 (Model input editor and view window) , 在此窗口中可以输入、编辑、查看决策树中的参数, 定义参数的类型、变动范围等项目。

2.3 创建决策树模型

进入Tree Age Pro界面 (图1) , 在绘制决策树模型前, 首先要确定结局变量, 选择计算方法, 在工具栏内选择Tree单击Tree Preferences选择Calculation Method, 若结局变量只包含治疗效果或成本, 则选择Simple;若结局变量包含治疗效果和成本, 则选择Cost-effectiveness。确定计算方法后, 选择Tree Nodes中Decision Node (决策节点) , 拖入模型编辑窗口, 根据决策树的分枝数目, 双击决策节点, 引出决策分枝和相应的Chance Node (机会节点) 。在决策节点左侧横线上方输入模型的名称, 在决策分枝上方输入方案名称。双击机会节点同样会引出概率分枝, 在概率分枝上方输入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在概率分枝下方输入概率参数。分枝完成后, 右击最右侧的机会节点, 选择Change Type中的Terminal Node, 这是需要对结局变量进行定义。

2.4 模型参数的输入

在Tree Age Pro中完成了决策树分枝的绘制后, 需要进行参数输入。在概率分枝下方输入事件发生的概率, 需要注意每个机会节点发出的所有分枝概率之和应该为1。多数情况下, 决策树模型中的数据来源于对文献的归纳和总结, 由于文献质量参差不齐、实验误差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的存在, 使文献中同一事件的发生概率不同, 表现为概率是一定的区间范围而非某一确定值。对于这种不确定性的参数, 在模型参数输入时, 一般输入变量型 (如字母) 参数来代替数值型 (确定的数值) 参数, 以此进行参数设定和后续分析。当输入变量型参数后, 软件自动弹出对话框需要用户对参数进行描述。在此可以设定模型运行时参数值和敏感性分析是参数的变动范围。同样, 可以对产出变量进行类似的设置。

2.5 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在药物经济学评价过程中, 根据数据获取情况和研究目的的不同, 可以进行最小成本和成本效果比的计算。软件自动给出成本最小和最具成本效果的方案。在图2中, 不考虑方案效果, 方案一的成本C1=1500, C2=1621, C3=3300, 故软件划掉方案二、三, 保留方案一。在计算方法中重新选择Cost-effectiveness, 在模型中输入效果数据, 点击运行Rollback, 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显示, 方案一每正确诊断1例患者的成本为2206;方案二每正确诊断1例患者的成本为2094;方案三每正确诊断1例患者的成本为3896, 故方案二最具成本效果。在成本效果计算中, 需要注意Cost-effectiveness选项中的Willingness to pay参数的设定, 当WTP=0, 决策选择成本最低的路径, 此时和最小成本的分析一致;若WTP>0, 在ICER≤WTP的前提下决策优先选择效果最好的路径;若WTP<0, 决策选择C/E比值最低的路径。

2.6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指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指标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因素, 并分析、测算其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 进而判断项目承受风险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敏感分析应用广泛, 主要是在求得某个模型的最优解后, 研究模型中某个或若干个参数允许变化到多大, 仍能使原最优解的条件保持不变, 或者当参数变化超过允许范围, 与最优解已不能保持最优性时, 提供一套简洁的计算方法, 重新求解最优解。在医药卫生经济学的研究中, 由于参数的获取方式不同、医疗卫生服务的个体差异性以及预测偏差等原因, 模型中所涉及的参数 (成本和效果/效用) 会存在一定的变动范围或者某种概率分布, 要得到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 需要进行敏感性分析来确定具体变量的影响程度和变量变动范围对于研究结果的影响。在Tree Age Pro软件中, 可以进行单因素的敏感性分析、Tornado图表分析以及二元、三元和阈值敏感性分析。最常见、应用最多的是单因素及Tornado图表分析。图4显示, 当CT诊断有结果 (CT_clear) 的概率在0.75~0.85之间变化时, 三种治疗方案成本效果比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在此概率范围内方案二最具成本效果。图5显示, 方案三中各种因素变化时净效益变化的范围。从图中可以看出PET检查的成本对方案三净效益的影响程度最大;而PET+CT的诊断率对方案的净效益影响程度最小。

总之, 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可以考察各变量变化范围内方案结果的改变, 从确定在多大程度上可接受某一方案;通过Tornado图表分析可以看出各变量对方案净效益的影响程度, 从而确定各影响因素在决策分析中的权重。

Tree Age Pro软件的实际应用远不止于此。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卫生决策领域, 还应用于其它决策分析中;不仅能对静态决策进行分析, 对于引入时间状态的动态决策模型 (Markov模型) 也能进行分析。本文旨在对软件进行基础介绍, 关于软件的学习与应用, 还需在操作中掌握。

参考文献

[1]Kassirer J, MoskowitzA, Lau J, et al.Decision anlysis:a progressreport[J].Ann InternMed, 1987, 106 (2) :275-291.

[2]杨静, 陈冬, 程小红.贝叶斯公式的几个应用[J].大学数学, 2011, 22 (2) .

[3]章琼, 邱家学.Markov模型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医药信息 (下旬刊) , 2010, 23 (5) :253-253.

篇4: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关键词】档案管理;卫计档案;卫生档案;计生档案

目前,随着全国各地区卫生系统与计生系统的合并,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两机构合并后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认真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卫生计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足

卫生计生档案是卫生计生行政管理机构在进行各项职能活动时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资料,是卫生计生工作开展以及政策的制定的重要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目前的卫计单位尚处于机构合并的初始阶段,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被忽视,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进入单位的议事日程,从单位领导到直接的档案管理人员,都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严重滞后。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是目前卫生计生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十分不利。具体表现为:档案管理范围不明确、档案分类不合理、归档要求不严谨、档案的查阅及借阅程序不规范、档案的保管不规范等。卫生计生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与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单位档案管理水平不高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外,由于两机构合并,原先各机构档案管理制度与现有机构设置不匹配,也没有根据现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也是形成卫生计生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一大因素。

(三)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档案管理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才能胜任的工作。目前,卫生计生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专职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一种是兼职负责档案管理的。从人员的综合素质来看,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很多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与技能,即便是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往往并非档案管理专业出身。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提升卫生计生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瓶颈。

(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卫生计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档案资料的数字化、信息化不规范,转化技术水平低,效率不高;二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全面,档案网站服务功能不完善,档案利用服务较差。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更好的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卫生计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卫生计生档案管理的效率以及档案的有效利用。

二、加强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对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卫生计生档案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其对于地区卫生计生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当前卫生计生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来说,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关键,是提升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的基础,只有思想上引起重视,才有在行动上落实到位。加强对卫生计生档案管理的重视,关键是要单位领导层高度关注档案管理工作,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只有从上向下形成重视档案管理的氛围,才能更好地落实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完善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准则,只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规范人的行为,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卫生计生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问题。因此,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首先要提高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要建立档案管理的专职机构负责档案管理工作,要从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归档等各个环节加强制度建设,要明确档案管理的范围以及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分类标准、归档要求,要规范档案查阅及借阅的流程,对档案的保管要制度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三)加强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卫生计生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关键是要加强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目前卫生计生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来看,虽然基本可以满足档案管理的要求,但面对网络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对能力明显不足,这已经成为了目前卫生计生单位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关键问题。从提高人员专业素质的角度来说,加强档案管理专业培训是有效的应对措施。无论是对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还是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从单位实际需求出发,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档案管理专业培训,可以有效的提升档案管理的专业水准,尤其是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培训可以确保档案管理人员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更好的完成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此外,卫生计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单依靠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不足以完全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因此,引进具有专业档案管理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对于完善卫生计生单位档案管理人才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要加强重视。

(四)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来加强档案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及开发利用,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档案管理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卫生计生档案管理水平与效率的提高,需要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是加强信息化硬件设施的投入,包括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满足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只有建设先进的档案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建设及信息资源建设,做好电子档案的基础性工作。标准规范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及格式,对于确保计算机管理的档案信息和网络运行的安全、畅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其开发和利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成败的关键,也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主要内容是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主要形式包括档案目录中心数据库建设、各种数字化档案全文及专门数据库建设。此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包括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使之成为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工作要取得成效,首先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其次,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在章可循;第三,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吸收引进具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第四要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虽然目前卫生计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只要在上述四个方面做好,必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明慧,邹琳,王福菊. 浅议卫生计生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A].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2015:1.

篇5:卫生计生汇报材料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2014年x月 x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州考核组一行莅临我县检查考核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xx县2014年上半年计划生育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2014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创新工作理念、注重宣传引导,深化优质服务,狠抓工作落实,有力的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2014年3月31日,全县总人口52468人,已婚育龄妇女11632人;上半年出生人口346人,其中政策内出生344人,政策外多孩出生2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任务为95%,实际完成99.42%;政策外多孩率为0.5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98.85。全县“少生快富”家庭累计达到237户,其中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家庭累计有202户(当年9户),自愿放弃生育第三胎的牧民家庭累计有35户(当年2户);年内确定奖励扶助对象16人,累计享受过奖励扶助的对象有315人,目前享受的有241人;年内确定特别扶助对象2人,累计享受过特别扶助的对象有16人,目前享受的有15人。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升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不变,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不变的“三个不变”,把计生工作纳入全县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综合考核评估。一是2013年底,按照尖扎县2013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县政府组成以副县长xx同志为组长、县人口计生局局长xx同志为副组长、县人口计生局业务骨干、乡镇分管领导、计生专干为组员的县计生考核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调查问卷、入户调查、座谈反馈等形式,对各乡镇、县乡计生服务站2013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情况进行了年终考核。并在2014年4月召开的全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大会上,兑现了县乡两级2013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奖罚,发放奖金 6.1 万元。二是县政府2次召开计生专题会议,研究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县计生服务站维修资金12.7万元,解决村级计生员工作报酬。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了重大事项督查,把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奖励优惠政策落实等工作,纳入全县重点考核内容,每季度督查一次,并公开通报情况。三是县人大、县政协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四是组织部门把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情况作为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五是宣传部门把 中国梦主题实践、道德领域专项治理、评比“文明家庭”等活动和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部署,协调卫生计生、教育、科技、文化等部门开展“四下乡”服务。六是其他相关单位结合部门实际,联合出台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在贫困救助,扶贫项目、新农保、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等工作中,重点对计划生育家庭倾斜,实现了普惠政策与计生政策的有机融合。

(二)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2014年,我县十分注重人口计生的宣传工作,抓住冬季农民工返乡和农闲的有利时机,利用多种载体,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了以入户宣传和面对面宣传为重点的群众性宣传服务活动。一是积极倡导型新人口文化,坚持把计生宣传与宣传、民政,卫生、文体广电、妇联等部门宣教工作相融合,形成“大宣传”机制。利用计生宣传阵地、宣传栏、宣传画册和电视广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二是以县百名干部下乡开展“一讲四促”活动为载体,按照县委“两不误、两促进”的要求,深入各乡镇,开展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奖励优惠政策的宣传活动。上半年累计开展宣传活动25次,悬挂横幅25条,摆放展板150块,发放计划生育宣传册9750余份,发放避孕药具1852余份,受教育群众达12300余人次。三是对《xx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决定》进行及时学习、宣传。4月21日举办全县计生系统干部职工、乡镇计生分管领导参加的综合业务培训班,并深入到xx、xxx、xx、xx举办乡镇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计生员,村妇联主任参加的“xx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及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累计达到278人次。四是上半年投资4万元,制作了藏汉双文的《xx省单独二孩及取消生育间隔政策解读》宣传册,使广大育龄群众第一时间了解、掌握xx省计划生育新政策。五是在县电视台开办计生宣传专题栏目,定期播放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康福家行动”、计划生育惠农政策、计生法律法规等专题,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新型生育文化。六是各乡镇充分利用乡镇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书屋资源及月例会、村民会议等有利时机,向群众进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通过制作生动,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计划生育宣传喷绘,宣传栏、各类书籍来吸引群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一是为切实做好2014年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3月7—9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利用3天时间,组织人员到各乡镇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宣传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并认真分解指标,安排督促乡镇完成目标人群的摸底登记工作,建立花名册,提高群众参与项目检查的积极性。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动,4月11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深入到各乡镇卫生院,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项检查,规范了各类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登记册及、免费范围、免费标准。为进一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提供了保障。

(四)以“三项制度”为重点,着力落实计生优惠政策 上半年,我县认真做好“三项制度”等计生奖励优惠政策的宣传、资格确认工作。一是在2013年11月举办的村两委班子“秋季培训班”、2014年全县百名干部下乡“一讲四促”活动、4月份开展的“xx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培训班上对乡镇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村计生专干、村妇联主任进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培训。二是从3月20日起,利用15天的时间,深入全县68个行政村352户农牧民家庭,对当年“三项制度”新增对象及历年享受人群进行全面核查。严格按照奖励扶助对象的资料条件,确认办法和程序规范操作,对新增的奖励扶助、特别扶助,通过入户询问,查看户口本、身份证,询问邻居等形式,调查了解其婚姻史、生育史、节育史等情况,严格按照政策界限进行审核把关,将符合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条件的人员及时登记并上报。2014年全县确定少生快富家庭11户、奖励扶助对象16人、特别扶助对象2人;确定农牧区独生子女、双女伤残、父母伤残6人;奖励扶助对象死亡或转入特别扶助退出34人,特别扶助死亡退出1人。三是为29名已婚育龄妇女补 助生育保险金13.98万元。四是我县将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帮扶活动与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从项目、资金、培训、救助等方面加大对农牧民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帮扶力度。上半年全县帮扶计生贫困家庭1636户,落实帮扶资金 305万元,帮扶率达到99.9%。

(五)全面实施“康福家百村千户”工程,提升计生家庭幸福指数。

一是我县把实施“康福家百村千户”工程作为人口计生工作实现职能转变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注重资源整合,积极向广大计生家庭和育龄群众提供健康保健,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服务,积极推进“康福家”示范村、示范户,广泛宣传“康福家”示范户家庭在弘扬社会公德,传承家庭美德、积极创业致富、培育子女成才等方面的先进事迹。为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就医、养老、生活保障健康服务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将“康福家百村千户工程”与“建设高原美丽乡村”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以农牧区住房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牧民生活质量。2014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中列入计划生育户637户,投入资金1242.4万元。

(六)完成上半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清查工作

2014年3月中旬,县流动办、xx、xx、xx镇计生办工作人员,根据县委安排,结合xx时期对外来人员进行摸排清查的要求,深入全县5个社区全面开展了一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清查和服务工作。共清查512户、1356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402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持有《婚育证明》的有389人,持证率为96.7%,验证率为100%。在清查过程中,发放各种宣传册900余份,为他们提供了咨询指导服务。利用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反馈,PADIS流动人口系统录入信息14条,接收并反馈信息70条,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应用率100%,反馈率100%。通过清查健全了流动人口登记册、婚育证明查验记录、PADIS系统信息。

(七)做好经常性工作,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作风,高度重视“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及时举办全县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业务培训班,为这一惠民政策在我县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2014年上半年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形式共举办了3期人口计生业务培训,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了基层计生人员素质。二是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组织乡镇计生专干、村计生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人口核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台账,做到人动卡变,并建立 了重点对象服务登记册,完成了第一季度和上半年的人口计生统计报表。三是3月19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组织各乡镇计生办在县计生服务站开展了一次全员人口信息数据质量评比活动,对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人口信息错、漏、重复及逻辑关系错误等个案信息,进行实际比对、核实。四是深入到工作薄弱的乡村,开展计划生育调查,掌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动态,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康福家行动”等重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及时解决乡村计生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五是开展走访慰问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活动。在元旦、春节“两节”期间,县卫生计生局组织工作人员,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对全县困难计生“两户”家庭开展真情献爱慰问,送温暖活动,使他们真真切切干感受到节日的温暖及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共慰问42户,资金1.5万元。

篇6:卫生计生工作报告

——XXX乡人口计生工作回顾

1979年,我乡正式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4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计局的大力支持下,全乡上下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一手抓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从而呈现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行计划生育近40年,我们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在减少人口对自然资源索取量、保护环境的同时,家庭规模也逐渐变小。我们始终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工作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积极探索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使全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呈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40年来,计生政策深入人心。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以来,我乡始终坚持宣传教育为主的工作方针,常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宣传普及人口计生政策、法律法规、避孕节育及生殖保健科普知识,有效转变了群众“重男轻女、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等陈旧婚育观念,积极树立婚育新风。借助各类节日活动之机,在主要交通要道悬挂计生宣传条幅,发放宣传资料、避孕药具,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活动,全乡建成了29个“会员之家”,形成覆盖良好的宣传网络。

40年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多年来,我乡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了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坚持把人口计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实行“两个目标”一起下、“两个责任书”一起签。坚决实施“一票否决”,把人口计生工作列入村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政府主导下,民政、卫生、教育、文体、计生等部门综合履行人口计生工作职责,积极参与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40年来,信息网络全面普及。计生统计工作是衡量人口计生工作质量的晴雨表,通过开展计生统计业务培训等举措,不断夯实了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基础。利用全省育龄妇女及家庭成员数据库建设的契机,全乡人口录入率达100%,全乡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办公。

40年来,服务方式实现转型。我乡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方便群众、服务上门”的工作方针,深入实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全乡常住已婚育龄妇女“三查”率均保持在90%以上,手术并发症、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妇女常见病等发生率大大降低,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做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把好前沿关口。还有免费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此服务深受广大育龄群众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她们自觉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积极性。

40年来,利益机制得到完善。我乡人口计生工作实现了由行政手段控制“超生”向利益导向引导群众“少生”的转变。我乡开展农村独生子女及父母的奖励工作和农村计生家庭养老扶助工作,以及农村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工作,近年来还展了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农村两女户减免其个人缴纳新农合的费用等多项惠及计生户的工作。截止目前,全乡已全面建立了“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两女户扶助—生育关怀—各部门惠民措施”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从而使计生家庭在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生活上受关心。

40年来,队伍建设巩固加强。计生工作启动之初,全乡计生干部仅为2人。随着计生队伍培养、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人才激励、监督评估等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在提升计生干部整体素质的同时,计生队伍得到发展壮大,全乡有计生干部9人。按照“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原则设岗定员,为29个村配齐了计生专干和计生小组长,实行“村用乡聘”管理机制,由于管理到位、培训经常、报酬落实,队伍稳定、村计生人员作用发挥充分,村级工作基础得以夯实,人口计生事业稳步推进。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的基本路径下一篇:模拟表演——环保法-环境教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