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板

2024-04-15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板(共5篇)

篇1: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板

PC ABS T系德国拜耳矿物玻纤增强复合塑胶材料的提供:l5o.l53O 227.2 向阳.塑贸

增强型PC加ABS可以用玻璃纤维提高刚度和稳定性。德国拜耳T系列牌号可供选择有10,20和30%的玻璃纤维含量.玻璃纤维含量每增加10%,至少导致拉伸弹性模量增加2000Mpa.PC加ABS流路/壁厚图表

PC加ABS剪切速率图[Pma]

玻纤矿物增强的PC/ABS 在加工过程中的剪切速率取决于该产品的粘度。一般情况低粘度的产品则具有较高的剪切速率

[℃]

-----PC加ABS T88 GF 10-----PC加ABS T88 GF 20-----PC加ABS T88 GF 30

增强

玻纤矿物增强PC加ABS的缩水率:.除了部分的几何形状,收缩主要取决于保持压力的大小和它的持续时间,以及熔体和模具温度及当时在模具中的冷却条件。非增强PC加ABS试样测量根据ISO 2577的成型收缩率在0.5%-0.75%范围内处主要。实际上相同的流动方向平行的和横向该收缩率的经自由的模制零件的制造是可行的。

玻璃矿物纤维增强PC+ABS牌号,成型收缩率小于可比较非增强牌号。它是在0.2-0.6%范围内,根据玻璃纤维的含量。玻璃纤维的的定向的流动方向平行的收缩率和横向创建一个差。在这种情况下,收缩率主要取决于贮藏温度和时间。它超过半结晶材料是相当少的并一般是小于0.1%由于很多因素呢过造成对收缩率的影响,收缩率得到更准确的数据是很困难的过程。建议设定该初始模模具尺寸,还是有可能在进行更正后得到很精准的尺寸公差成型。

篇2: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板

申报材料

泓域咨询

MACRO

报告说明—

该玻纤项目计划总投资 16870.76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4361.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5.12%;流动资金 2509.5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88%。

达产年营业收入 17307.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13748.24 万元,税金及附加 286.35 万元,利润总额 3558.76 万元,利税总额 4335.97 万元,税后净利润 2669.07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666.90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1.09%,投资利税率 25.70%,投资回报率 15.82%,全部投资回收期 7.82年,提供就业职位 256 个。

玻璃纤维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大致分为无碱玻纤、中碱玻纤、耐碱玻纤和高碱玻纤等几类,具有轻质、高强、断裂延伸小、耐腐蚀、电绝缘、吸音隔热等优异性能。无碱玻纤是当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品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交通运输、建筑、石油化工、体育休闲、国防军工等领域。

第一章

概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背景

玻纤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某产业示范中心

场址应靠近交通运输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同时,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产品市场信息。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56861.75平方米(折合约 85.25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63.04%,建筑容积率 1.4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43%,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68.46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56861.75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35845.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83018.15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63124.83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6167.14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80 台(套),设备购置费 7533.64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927409.67 千瓦时,折合 113.98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10724.97 立方米,折合 0.92 吨标准煤。

3、“玻纤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927409.67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10724.97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14.90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34.32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1.16%,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某产业示范中心发展规划,符合某某产业示范中心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16870.76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4361.2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5.12%;流动资金 2509.5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4.88%。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17307.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13748.24 万元,税金及附加 286.35 万元,利润总额 3558.76 万元,利税总额 4335.97 万元,税后净利润 2669.07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666.90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21.09%,投资利税率 25.70%,投资回报率 15.82%,全部投资回收期7.82 年,提供就业职位 256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项目承办单位要在技术准备、人员配备、施工机械、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项目承办单位一定要做好后勤供应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不误前方施工。

二、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某产业示范中心及某某产业示范中心玻纤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某产业示范中心玻纤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集团)有限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玻纤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某产业示范中心经济发展,为社会提

供就业职位 256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1666.90 万元,可以促进某某产业示范中心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21.09%,投资利税率 25.70%,全部投资回报率 15.82%,全部投资回收期 7.82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7.82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各地、各部门在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提出了十条要求,包括清理规范现有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等公共资源对民营企业同等对待、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目的是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更不是过河拆桥式的策略性利用。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三个没有变”的判断:“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同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写入党章和宪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不会变的,也

是不能变的。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6%,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1%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30 件,建成 5 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重大科技服务平台。省级以上品牌达到 800 个以上。

三、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56861.75

85.25 亩

1.1

容积率

1.46

1.2

建筑系数

63.04%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68.46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35845.65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83018.15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6167.14

绿化率 7.43%

总投资

万元

16870.76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4361.22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5985.31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35.48%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7533.64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44.66%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842.27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4.99%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85.12%

2.2

流动资金

万元

2509.54

2.2.1

流动资金占比

14.88%

收入

万元

17307.00

总成本

万元

13748.24

利润总额

万元

3558.76

净利润

万元

2669.07

所得税

万元

1.46

增值税

万元

490.86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86.35

纳税总额

万元

1666.90

利税总额

万元

4335.97

投资利润率

21.09%

投资利税率

25.70%

投资回报率

15.82%

回收期

7.82

设备数量

台(套)

180

年用电量

千瓦时

927409.67

年用水量

立方米

10724.97

总能耗

吨标准煤

114.90

节能率

21.16%

节能量

吨标准煤

34.32

员工数量

256

第二章

建设单位基本信息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 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成立以来,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公司基于业务优化提升客户体验与满意度,通过关键业务优化改善产业相关流程;并结合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推动业务体系提升。

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在未来三年将进一步坚持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设计能力,优化工艺制造流程;扩大产能,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在巩固现有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客户,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公司市场地位;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才激励政策,激发员工潜能;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效率,为公司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公司将继续坚持以

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与服务创新为根本,以持续研发投入为保障,以规范管理为基础,继续在细分领域内稳步发展,做大做强,不断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保持企业行业领先地位和较快速发展势头。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xxx(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454.78 万元,同比增长 22.40%(3011.54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玻纤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4369.93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7.33%。

上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3455.50

4607.34

4278.24

4113.69

16454.78

主营业务收入

3017.69

4023.58

3736.18

3592.48

14369.93

2.1

玻纤(A)

995.84

1327.78

1232.94

1185.52

4742.08

2.2

玻纤(B)

694.07

925.42

859.32

826.27

3305.08

2.3

玻纤(C)

513.01

684.01

635.15

610.72

2442.89

2.4

玻纤(D)

362.12

482.83

448.34

431.10

1724.39

2.5

玻纤(E)

241.41

321.89

298.89

287.40

1149.59

2.6

玻纤(F)

150.88

201.18

186.81

179.62

718.50

2.7

玻纤(...)

60.35

80.47

74.72

71.85

287.40

其他业务收入

437.82

583.76

542.06

521.21

2084.85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3326.44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388.16 万元,增长率 13.21%;实现净利润 2494.83 万元,较去年同

期相比增长 389.28 万元,增长率 18.49%。

上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16454.78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14369.93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7.33%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22.40%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3011.54

利润总额

万元

3326.44

利润总额增长率

13.21%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388.16

净利润

万元

2494.83

净利润增长率

18.49%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389.28

投资利润率

23.20%

投资回报率

17.40%

财务内部收益率

29.30%

企业总资产

万元

30703.05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9.36%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12085.20

资产负债率

23.05%

第三章

建设背景分析

玻璃纤维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大致分为无碱玻纤、中碱玻纤、耐碱玻纤和高碱玻纤等几类,具有轻质、高强、断裂延伸小、耐腐蚀、电绝缘、吸音隔热等优异性能。无碱玻纤是当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品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交通运输、建筑、石油化工、体育休闲、国防军工等领域。

国内下游企业复工延迟,2020 年 2-3 月库存承压,3 月底库存开始消化,粗纱价格仍在底部保持稳定。2019Q3 玻纤价格加速探底,10月以来基本稳定,2020 年初受疫情影响,下游企业复工延迟,导致玻纤厂家 2-3 月池窑库存继续增加,主要厂家库存增加约半个月左右。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截至 3 月底,下游需求已恢复至 8 成左右,厂家库存已经开始消化。虽然疫情导致需求恢复受阻,但是因目前粗纱价格由于消化 2018 年新增产能还处于底部,且疫情结束后需求恢复预期乐观,年初各玻纤企业已通过推迟点火或关停产能收缩供给,价格并未出现进一步大幅下滑,粗纱长周期景气低谷基本确认。

2019 年出口承压,内需稳定支撑玻纤市场,2020 年有望迎来供需再平衡。2019 年我国玻纤及制品出口量为 154 万吨,占产量的比重为29%,受中外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对外出口增速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玻纤出口量同比下降 3%。2020 年 3 月海外疫情开始逐步蔓延,目前尚

未出现拐点,出口放缓的影响预计在 2020Q2 开始逐步体现。相比之下,国内需求更加稳定,2020Q2 国内需求预计将明显恢复,全年来看,风电/电子行业高景气,Q2 起建筑建材/交通/工业景气度有望回升,全年有望有 40-50 万吨的需求增量,而 2020 年净新增产能预计约 40 万吨,因此 2020 年内玻纤行业将进入供需再平衡。

2020 年年初疫情导致部分企业推迟点火,全年供给端预计进一步收缩。2019 年行业新点火产能约 24.4 万吨(其中国内 14.8 万吨,海外 9.6 万吨),2019Q4 巨石成都及泰山玻纤老厂区合计已关闭 16.5 万吨产能,2020 年预计新点火产能 60 万吨,巨石成都剩下两条线合计14 万吨产能已在 2020 年 2 月初提前关停,巨石成都 2 条智能制造新线12 万吨和 13 万吨产能原计划在 2020Q2-Q3 完成投放,目前来看投产时间或将推迟一个季度,2020 年上半年行业基本无新增产能计划。另外原计划于 2020Q4-2021Q1 投放的产能也可能会推迟至 2021 年上半年点火,整体来看,2020 年供给端将进一步收缩。

从当前疫情角度看,玻纤企业收入季节性相对较弱,一季度为相对淡季,收入占比平均约为 20%,预计 Q2 将以消化库存为主。疫情期间发改委及部分地方政府公告阶段性降低工业用气价格 10%,玻纤生产企业的能源成本主要以用电和天然气成本为主,能源成本占生产成本

比重约三分之一,2018 中国巨石单吨天然气成本约 336 元,预计 2020年 Q1 燃气成本有望降低。预计疫情对玻纤全年需求影响甚微,后期工厂可能加速赶工,整体需求依旧向好,预计 2020 年 Q2 将以消化库存为主。

玻纤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进入壁垒,主要为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品牌壁垒及政策壁垒,由于这些壁垒的存在,使得新兴企业进入市场较为困难,同时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也很可能被逐渐挤出市场,大型玻纤企业的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较高。

玻纤行业是一个集多项工业技术及复杂的研究理论于一体的独立工业体系,对生产技术专业化要求较高,新进入企业难以通过技术转让获取玻纤生产的核心技术。

玻纤生产还具有规模生产的特点,因此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小型玻纤企业因缺乏成本优势,竞争力较弱。目前国内池窑拉丝生产线每万吨产能的平均投资成本预计在 1 亿元左右,资金需求较大,新进入企业在没有市场销量保障的前提下,难以承担如此巨大的投资成本。

下游复合材料行业对玻纤制品的安全性、环保性和质量有较高要求,对玻纤品牌和企业知名度较为重视,因此对新企业产品的接受需要一段过程,也对新进入企业形成了一种潜在壁垒。

我国对玻纤行业进入条件进行了严格规定。为了促进产能结构升级,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以及在质量、管理、产业规模等方面落后的玻纤企业,国家工信部于 2012 年颁布实施了新的《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新实施的准入条件规定涉及企业布局、工艺装备、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准入门槛全面提高。

第四章

产品规划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玻纤,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17307.00 万元。

项目承办单位计划在项目建设地建设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 xx 省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拥有“立地条件好、经营成本低、投资效益高、比较竞争力强”的优势,因此,发展相关产业前景广阔。相关行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涉及范围广、对相关产业带动力较大的产业,根据国内统计数据显示,相关行业的发展影响到原材料、能源、商业、金融、交通运输和人力资源配置等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undefined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56861.75平方米(折合约 85.25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56861.75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85.25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83018.15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63124.83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83018.15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5985.31 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80 台(套),设备购置费 7533.64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16870.76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17307.00 万元。

第五章

选址方案

一、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某某产业示范中心。

园区产业结构明晰,带动作用明显。目前,已有 260 余家规模以上企业落户,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80 亿元,实现税收 4.5 亿元。园区政策环境优越,发展目标明确。除国家和省、市政府赋予的优惠政策外,园区还享受当地政府实施的特殊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园区十分重视依法治区和提高行政效率,政策环境稳定透明,法制环境公平公正,服务环境规范高效,生活环境安定优美。依托资源、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园区正全力加快

推进“规划引领、基础先行、项目带动、产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亮点纷呈,人气飙升,商机无限的投资热士。园区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对企业牵头承担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建设任务的,按省资助额 1:1 给予配套支持。对新获批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按上级要求给予配套资助。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市区企业经审核确认年研发投入达 300 万元以上的,奖励从 4%提高到 5%,单个企业不超过 100 万元。自 2017 年起至“十三五”期末,对有效发明专利所缴年费给予补助,第 1?D6 年每年补助 50%,第 7?D9年每年补助 35%,第 10?D15 年每年补助 25%。

场址应靠近交通运输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同时,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产品市场信息。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项目产品及相关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已具有龙头地位,同时,xx 省又是相关行业在国内的生产基地,这就使本行业在国际市场有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参加国外会展和网络销售,可以使公司项目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交易给项目承办单位搭建了很好的发展平台,目前,很多公司都已经不是以前传统销售方式,仅仅依靠一家供应商供货,而是充分加强网络在市场营销的应用,这就给公司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凭着公司产品良好的性价比和稳定的质量,通过开展网上销售,完善电子商务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

二、用地控制指标

投资项目绿化覆盖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绿化覆盖率≤20.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绿化覆盖率≤20.00%”的具体要求。根据测算,投资项目建筑容积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建筑容积率≥0.80 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建筑容积率≥1.50”的具体要求。

三、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63.04%,建筑容积率 1.4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7.43%,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68.46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56861.75

85.25 亩

基底面积

平方米

35845.65

建筑面积

平方米

83018.15

5985.31 万元

容积率

1.46

建筑系数

63.04%

主体工程

平方米

63124.83

绿化面积

平方米

6167.14

绿化率

7.4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68.46

四、节约用地措施

投资项目依托项目建设地已有生活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区域少建非生产性设施,因此,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和节省建设投资。投资项目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专业化生产的原则,除了主要生产过程和关键工序由项目承办单位实施外,其他附属商品采取外协(外购)的方式,从而减少重复建设,节约了资金、能源和土地资源。

五、总图布置方案

1、同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沿围墙、路边和可利用场地种植花卉、树木、草坪及常绿植物,改善和美化生产环境。undefined

项目承办单位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根据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输入(出)、操作等规划统一设计,选择并确定车间布置方案。项目承办单位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根据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输入(出)、操作等规划统一设计,选择并确定车间布置方案。

2、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公区以绿色草坪、花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筑空间。undefined

3、项目建设区域位于项目建设地,场区水源为市政自来水管网,水源充裕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场区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给水系统。投资项目水源来自场界外的项目建设地市政供水管网,项目建设区现有给、排水系统设施完备可以满足投资项目使用要求。

电源设备选用隔爆型 dⅡBT4 级防爆电器,照明导线穿钢管敷设,其他环境按一般建筑物设计;进入易燃易爆区域的各类电缆采用防火性能较高的阻燃电缆;场内配电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室外电缆直埋或电缆沟敷设,直埋埋深 1.00 米,过路及穿墙以钢管保护。配电系统采用 TN-C-S 制,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 R≤4.00 欧姆,高压配电设备采用接地保护,低压用电设备采用接零保护,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构架、穿线钢管均应可靠接零。

4、项目建设规划区内部和外部运输做到物料流向合理,场内部和外部运输、接卸、贮存形成完整的、连续的工作系统,尽量使场内、外的运输与车间内部运输密切结合统一考虑。项目建设规划区内部和外部运输做到

物料流向合理,场内部和外部运输、接卸、贮存形成完整的、连续的工作系统,尽量使场内、外的运输与车间内部运输密切结合统一考虑。

卫生间均设排气扇,将湿气和臭气经排风机排至室外,通风换气次数一定要大于 10.00 次/小时。

六、选址综合评价

投资项目选址符合国家相关供地政策及规划要求,其建筑系数、建筑容积率、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办公及生活服务用地比例、投资强度等各项用地指标,均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 版)》中的相关规定要求。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进行缜密比选后,充分考虑了项目拟建区域的交通条件、土地取得成本及职工交通便利条件,项目经营期所需的内外部条件:距原料产地的远近、企业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拟建区域产业配套情况、基础设施条件等,通过建设条件比选最终选定的项目最佳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投资项目建设区域供电、供水、道路、照明、供汽、供气、通讯网络、施工环境等条件均较好,可保证项目的建设和正常经营,所选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综上所述,项目选址位在项目建设地工业项目占地规划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远离居民区;所以,从场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场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

第六章

土建工程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项目承办单位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并遵照国家建筑设计规范进行项目建筑工程设计;在满足投资项目生产工艺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布局合理、造型美观、色彩协调、施工方便,努力建设既有时代感又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建筑群的新形象。

功能分区合理,人流、车流、物流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二、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Ⅷ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各建筑物均采取相应抗震构造设计。

三、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项目承办单位应该根据产品制造行业项目产品生产的特点,应按国家规范,妥善处理防火、防爆、防污、防腐、耐高温等要求。土建工程是在满足生产工艺专业所提条件的前提下,使其满足国家的有关规范规定,还

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施工能力,力求建筑的美观大方,经济实用,并使场区各建构筑物协调一致。项目承办单位的建筑设计应遵守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规定,特殊建筑物按专门的技术规范、标准执行。

四、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 83018.15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83018.15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 5985.3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5.48%。

第七章

工艺原则及设备选型

一、技术管理特点

项目产品的贮存为半个月左右的生产量,成品按用户的要求包装,贮存于项目承办单位专用成品贮存设施内。

投资项目原材料采购和使用均由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软件支持,并且完整地与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结合起来,在相关行业实现较高程度的技术信息化管理。投资项目项目产品制造质量控制将按 ISO9000 体系标准组织生产,从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等方面来确保产品各环节处于受控状态,同时,项目承办单位推行精益生产(JIT、LEAN)、供应商库存管理(VMI)、全面质量管理(TQM)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

二、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对于项目产品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综合利用资源”的进步原则,采用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统一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对于项目产品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综合利用资源”的进步原则,采用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统一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工艺技术经济合理性与可靠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的前提下,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选择还必须针对生产规模、产品制造工艺特性要求,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同时,配备先进、经济、合理的生产设备,使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及自动化水平与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相匹配,力求技术上实用、经济上合理。

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产品技术,该技术具有资金占用少、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低、劳动强度小的特点,其技术特性属于技术密集型,该技术具备以下优势:

三、设备选型方案

工艺装备以专用设备为主,必须达到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性能价格比合理,使项目承办单位能够以合理的投资获得生产高质量项目产品的生产设备;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类设备的最佳技术水平;

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充分考虑设备的正常运转费用,以保证在生产相关行业相同产品时,能够保持最低的生产成本。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180 台(套),设备购置费 7533.64 万元。

第八章

项目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分析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五中全会重点从这六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为绿色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以五中全会描绘的蓝图为引领,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我们才能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进入 21 世纪,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导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日益凸显,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传统工业文明陷入困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资源消耗和需求拉动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工业部门在财富形成和积累中的重要作用,相继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旨在以创新激发制造业活力,重振实体经济。同时,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和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实施“绿色

新政”,意图通过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发掘新的绿色增长点,将全球工业带入绿色化发展的新路径,为重塑全球产业链、推动消费者行为变革提供持续动力,进而在实体经济领域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投资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定为Ⅱ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Ⅱ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符合功能区划要求。投资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 PM10,根据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连续 5.00 天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建设区域监测到的二氧化硫、PM10 和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Ⅱ级标准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环境空气质量本底值较好。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时先做好坡脚挡土墙,做好边坡防护,取土场及弃土堆边缘设置土工围栏,在施工场地周围构筑一定高度的围墙减少扬尘扩散范围;根据有关资料调查,当有围栏时,在同等条件下施工造成粉尘污染可减少40.00%,车辆尾气污染可减少 30.00%;采取上述措施后,建设期扬尘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施工车辆在进入施工场地时,需减速行驶以减少施工场地扬尘,建议行驶速度不大于5.00 千米/小时,此时的扬尘量可减少为一般行驶速度(15.00 千米/小时

计)情况下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缩短怠速、减速和加速的时间,增加正常运行时间,减轻车辆尾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噪声是居民特别敏感的污染源之一,根据目前的机械制造水平,它即不可避免又不能从根本上采取噪声控制措施予以消除,只能通过加强施工产噪设备的管理,以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中高噪机械产生的噪声影响范围昼间为 45.00 米-120.00 米、夜间为 140.00 米-350.00 米,项目所处位置为区域环境噪声的Ⅱ类区项目建设期噪声污染是影响环境的主要问题,投资项目噪声源来自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根据调查可知,项目建设期间其噪声主要来源于打桩机、吊车、装载机、电锯、空压机、混凝土搅拌机、砸夯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建筑机械和车辆运输的交通噪声;不同施工机械噪声强度相差很大,重型和中型载重车辆在加速下的噪声级范围分别可达 88.00dB(A)-93.00dB(A)和 82.00dB(A)-90.00dB(A),打桩机的噪声级范围可达95.00dB(A)-105.00dB(A),施工中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最大值约为110.00dB(A),特别是夜间施工时影响更为严重;根据类比调查和现场资料分析,确定投资项目建设期主要施工设备产噪声级(源强)。

(三)建设期水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现场因地制宜建造沉淀池、隔油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对含油量较高的施工机械冲洗水或悬浮物含量较高的其他施工废水需经处理后方

可排放;砂浆、石灰等废液宜集中处理,干燥后与固体废弃物一起处置。施工单位应设置临时厕所等生活设施;施工人员生活所产生的少量生活废水,主要污染物是:COD、氨氮、SS 等,生活废水经临时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Ⅱ级标准后排入附近的水体,对受纳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

(四)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 响防治对策

项目建设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废弃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弃土、土石方、废弃的包装材料等;处置不当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投资项目挖填土方量基本能够达到土方平衡,没有取土场和弃土堆。由于建筑垃圾是土建工程中不可避免的,因此,要求项目承办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垃圾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建设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五)建设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绿化不仅能够改善和美化场区环境,而且植物叶茎还能阻滞和吸收大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树木树冠能够阻挡、过滤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吸收并减弱噪声声能,草地的茎叶可以固定地面尘土飞扬;而且,认真做好绿化工作,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具有良好效果。

三、运营期环境保护

(一)运营期废水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二)运营期废气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集气系统和强力排风(换气)系统均采用国家规范设计产品,安装集气罩及排风管道,强力排风换气可使主体工程换气次数达到 35.00 次/小时以上,从而保持车间内空气清新。投资项目在表面涂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少量的挥发气体无组织排放,排放量约为 350.00?/h,排放速率为0.05?K/h,因此,需要在车间内安装集气换气装置,利用配置内的功能回收系统,通过对表面涂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集中通风吸附、净化,减少生产现场的废气弥散而影响生产环境,采取措施后,车间内废气浓度降低到 0.26mg/?。

(三)运营期噪声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四、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项目的建设使该区域的常驻和流动人口增加,将会刺激邮电通讯、信息、金融、运输、旅店、餐饮、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区域经济将得到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务的需求也向高速度、高质量的专业化转化,服务行业将走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商业服务的专业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和综合的集散仓库、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将进一步的到发展

五、废弃物处理

投资项目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对各设备排放的“三废”进行治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达标后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undefined

六、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严格按照施工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严禁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工具;采用文明施工方法,降低噪声源;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应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尽量压缩工区汽车数量和行车密度,控制汽车鸣笛;设备调试尽量在白天进行。施工期间在排污工程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另建造集水池、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构筑物,并对施工期废污水进行必要的分类处理达标后排放;水泥、黄砂、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须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过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被雨水冲刷带入污水处理装置内和附近的水体。施工期间以控制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为重点内容,加强扬尘污染控制,有效降低大气中颗粒物浓度,提高大气能见度;工程结束后,全面覆盖裸土、树穴,裸土覆盖率达到 100.00%;大力整治堆场削减扬尘污染源;加强道路保洁,所有建设施工过程全面实施扬尘污染规范化控制措施;加强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控制,对工地噪声的相关工序的重点监控。

七、清洁生产

加强设备及管道的维护,杜绝跑、漏现象的发生。在主要水管路上设置流量控制阀,以便于水量平衡,合理利用水资源,认真做到节约用水。充分考虑排水的重复利用措施,做到一水多用、综合利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八、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项目建成后,项目承办单位将加强环境管理监测工作,配置专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负责公司日常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通过对施工、运营过程中所排污染物均实施一系列确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受纳环境影响较小,符合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同时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投资项目的选址符合当地的区域规划,符合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规划,如环境保护措施到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将控制在国家许可的标准范围内。

加快建设覆盖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资源消耗、能源消耗、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人体健康影响等要素的生态影响基础数据库。推动建设包括绿色材料库、设备资源库、绿色工艺库、零件信息库等在内的绿色生产基础数据库和产值数据库。支持钢铁、有色、造纸、印染、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建设行业绿色制造生产过程物质流和能量流数据库。建立绿色产品可追溯信息系统,提高绿色产品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研究制定数据标准和采集方法,完善数据计量、信息收集、监测分析保障体系,开发企业生产数据与数据库公共服务平台对接的软件系统。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我国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包含环境财政、环境价格、生态补偿、环境权益交易、绿色税收、绿色金融、环境市场、环境与贸易、环境资源价值核算、行业政策等内容的环境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环保、经济协调发展。为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可通过实行绿色税收、加强环境收费力度、建立绿色资本市场等方式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治理成本。

第九章

项目安全管理

一、消防安全

(一)消防设计原则

项目承办单位明确重点消防对象,采取适当的安全消防措施,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做到及时扑灭,快速疏散有关人员,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有火灾爆炸危险介质的设备安全控制措施,异常情况的紧急控制措施有火灾爆炸危险介质的设备应采用定期检修和临时检修方案,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制定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案。有火灾爆炸危险介质的设备安全控制措施,异常情况的紧急控制措施有火灾爆炸危险介质的设备应

采用定期检修和临时检修方案,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制定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案。本工程设置正常照明、应急照明、警示照明。在正常照明发生事故时,对可能引起操作紊乱而发生危险的场所设置应急照明,主要工作面上的照度维持原有正常照度的 10.00%。

(二)消防设计

投资项目建设消防水泵房。设稳压设备一套,稳压泵一用一备,使消防管网充满水,维持一定压力。控制方式采用专员值班电话联络方式、报警按钮、远程启动按钮、压力传感器自动启动方式。地下楼梯间为防烟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设施。楼梯间正压送风,前室不送风,正压送风量 25000.00?/h。

地上房间: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仓库设计自然排烟系统。可开启排烟窗面积大于该场所面积的 2.00%,自然排烟口距离该防烟分区最远点距离不大于 30.00 米。

(三)消防总体要求

电气消防要求:主体工程、库房的电气设计应严格遵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规定;各主要设备做好静电接地和接零,预防静电引起火灾和人员触电。

(四)消防措施

项目承办单位生产车间的安全疏散距离、楼梯、走道和疏散门的宽度等必须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二、防火防爆总图布置措施

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备设计规范》GB50058-2014 的要求对全场的爆炸火灾危险区域进行划分,并按规定选用相应防爆型的电气设备。选择的电气设备应满足防爆等级的要求。

三、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场址标高设计考虑不低于项目建设地历年来最高洪水水位。

四、安全色及安全标志使用要求

项目承办单位所有生产场所、作业地点的紧急通道和紧急出入口均设置明显标志和指示箭头。在有毒有害的化工生产区域,设置安全风向标。项目承办单位生产设备安全色执行《安全色》(GB2893)规定。消火栓、灭火器、火灾报警器等消防用具以及严禁人员进入的危险作业区的护栏采用红色。undefined

五、电气安全保障措施

项目承办单位除对所有的电气设备设置防触电接地外,还应在项目建设区域高处的建筑物和设备上安装避雷装置。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大量动力设备需要使用电力作为能源,一旦漏电就有可能造成员工触电而发生伤亡事故;为了减少停电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投资项目采用两路电源供电,同时,还应设有保护电源。undefined

六、防尘防毒措施

接触有毒有害物的工作岗位应配备空气呼吸器及防毒面具等防护器材,确保操作工的人身安全。

七、防静电、触电防护及防雷措施

在防爆区域内的所有金属设备、管道等都应设计静电接地,不允许设备及设备内部件与地相绝缘的金属体。对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均按《工业与民用电力设备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的要求设计可靠接地设备。移动式电气设备均采用漏电保护设备。对可采用安全电压的场所,均采用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标准按《安全电压》(GB3805)执行。

八、机械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机械传动力设备凡有开式齿轮、皮带轮、联轴器的部位均设有安全罩。带式输送机头、尾部改向部位及料斗开口位置经常有人接近处,按《带式输送机安全规程》采取密闭防护措施,以防机械运动而发生意外人身伤害。所有运转设备的裸露部分,或设备在运转中操作者需要接近的可动零部件,均应在适当位置设置防护罩或防护栏。项目承办单位对各种坑、井、池均设防护栏,各种沟渠应该设置盖板;所有交叉动作的机械设备必须设置安全连锁装置。

九、劳动安全保障措施

项目承办单位对所有存在危险因素的区域均设置警示标志,对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实行定期体检,及时掌握职工的身体状况,预防职工职业病的发生。

十、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教育制度

项目承办单位劳动安全部门要积极落实事故时的人员抢救和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事故时各项措施的落实和实施。

项目承办单位对操作工人有严格的安全培训计划,所有的培训均按照计划执行,并有记录。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操作工人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体检,加强职业卫生培训,使职工掌握有害物质的职业卫生防护和自救互救的知识,以切实保护职工健康。项目承办单位应引进安全设施和工业卫生方面的技术和相应的装置,如有与我国现行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不符,应及时采取补偿措施,使其达到我国车间生产的安全卫生要求,以便在上述装置投入生产后能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同时,保证安全与员工的健康。

十一、劳动安全预期效果评 价

该项目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生产技术,在设计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完善的安全卫生措施,预计投资项目在建成后能够有效地防止火灾、爆炸、雷电、静电、触电、机械伤害、中毒、噪声危害等事故的发生。

第十章

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一、政策风险分析

篇3: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板

一、实验部分

1. 主要原料。

主要原料为环氧树脂E-44、高强玻璃纤维、乙二胺和丙酮。

2. 环氧胶液的配制。

在预先称量好的环氧树脂E-44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固化剂、促进剂和其他添加剂,在85℃下搅拌1h,即得到所需的环氧胶料液。

3. 复合材料板的制备工艺。

采用传统的手糊成型工艺方法制备复合材料板,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二、结果与讨论

1. 铺设顺序和层数。

树脂胶液和玻璃纤维布的铺设顺序相同,但是不同的铺设层数对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和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从所取试样1和试样3的拉伸应力应变图(图2)看出,所制备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铺设层数不成正比,当铺设层数达到一定厚度时,复合材料的强度会随着所铺设层数的增加而降低,所以要想得到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必须对其厚度进行控制。从试样4和试样5的拉伸应力应变图同样可以看出,所制备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模量随纤维布层数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但当纤维布层数达到一定值时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模量均不再明显增加,反而略微有些降低,由于随着增强材料的增加势必减少树脂基体所占的比例,这样容易造成树脂不能很好地浸润纤维,从而充分地分散在纤维丝束间,很难实现拉伸应力传递,造成纤维与树脂的剥离,从而降低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

2. 冲击强度。

根据国家统一标准(GB/T 2570-1995)进行冲击试验,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实验数据表明,高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着复合材料试样断口面积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表明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脆性增大。这是由于玻璃纤维具有脆性大,柔软性差,不耐冲击的特点。玻璃纤维在复合材料中以增强体存在,承受外来应力,它的特性通常就会表现为材料的特性。因此,随着玻璃纤维断口面积的增加,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脆性增大,表现为材料的韧性变差。

三、结论

采用手糊成型工艺制备高强玻纤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与铺层顺序和铺层数有很大关系,实验结果如下。

1. 相同条件下,纤维布的铺设顺序和层数对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有一定影响,玻纤布的铺设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复合材料在室温下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变。

篇4: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板

【关键词】玻纤增强材料 成型工艺常见问题

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是将玻纤与树脂熔融共混形成的。一般的复合材料的两组分的相容性较好,复合材料的性能便优越;而玻纤是无机化合物,与高分子树脂相容性本身就差,直接用做填料,会影响增强效果。为了取得与热塑性树脂较好的相容性,或者称与树脂形成较好的物理相牢固的界面,玻纤必须经界面处理剂(偶联剂)处理。在生产玻纤增强的塑料材料时,为了便于加工,常常加入一定剂量的润滑剂等物质。一般地,玻纤增强塑料相对于基体树脂,相对密度能增加6-20%;强度、耐热性等可增加0.5-3倍。

一、玻纤增强材料的特点

在塑料的塑化和注射过程中,玻璃纤维始终保持着固体状态不发生相变,不可避免的阻碍了物料的流动,降低了物料的流动性。确定工艺条件时要注意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工艺,以免产生充模不足、熔接痕明显、纤维分布不均等缺陷。

玻纤增强树脂的收缩率一般比非增强的低1/4~1/2,且收缩率随料流方向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沿料流方向的收缩率小,垂直于料流方向的收缩率大,浇口处收缩小,远离浇口部分的收缩变化大。

受玻纤长径比在树脂中含量以及分布等的影响,树脂性能不稳定,给加工和产品最终表观质量和尺寸的均匀性带来一定的影响。玻璃纤维易浮于制品表面,使制品表面不光洁,影响制品外观。制品的表面光泽与型腔粗糙度、工艺条件有关,提高物料和模具温度、合理设置注射速率和注射压力,通常都有利于提高制品的表面光泽。

玻纤的加入虽然不会改变塑料的高分子结构,但会程度不同地改变塑料的物理性能:有些非吸湿性塑料加入玻纤增强后,会产生吸湿作用,为此,还需在成型之前进行干燥。

二、玻纤增强材料模具设计特点分析

热塑性增强塑料与普通塑料在产品设计及所使用的模具方面既具有相同点,又因增强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一些不同点。

1.玻纤增强材料对应制品结构分析

塑料制品的各处壁厚都追求均匀化。制品的壁厚设计得均匀,就能够控制或克服在成型过程中因为壁厚过厚而造成的凹陷以及因为冷却不均而产生的变形(因为壁厚不均造成冷却不均)等缺陷。对于有特殊用途,而不能达到壁厚一致的情况下,在壁厚尺寸变化部位应采用过渡尺寸,不宜骤变。

如图1-a、1-b所示。

2.玻纤增强材料注塑模具结构分析

(1)浇口位置和数量

模具浇口位置和数量设计合理,可大大降低制品收缩的不均匀性。

玻璃增强材料由于收缩的不一致,还会造成纵、横向强度相差近一倍,且熔接线处形成强度差的薄弱环节[3];玻纤材料制件易出现浮纤,浮纤是纤维表现在塑胶原材表面的现象,浮纤的程度受浇口位置的影响,会出现表面颜色不均匀的现象,这些现象在体积较大,颜色较深(例如黑色)的制件上体现较明显。因此设计模具时,要合理安排浇口数量和浇口位置,才能打出性能一致的制品。

由图1制品可见,浮纤是出现在没有进浇口的两侧,造成制品表面颜色不均。无论怎样调节工艺参数,也无法改善此现象。因此,考虑用改变浇口位置和数量来改善。如图2-a、2-b所示。

图2-b是在图2-a的基础上,加了两个进浇口之后的制品图,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它的表面比原本只有两个进浇口的制品(如图2-a所示)的表面均匀。由此现象可以总结出,进浇口的位置和数量影响到玻纤的众横取向以及浮纤的出现。

(2)脱模机构

由于玻纤增强材料的收缩率较低,在不宜设置脱模斜度的部位应充分考虑增加脱模力。一般的顶出采用顶杆、顶板或混合式。低收缩率使得包裹型芯的力量较小,在成型时容易出现粘前模现象,在设计时要注意克服这一问题。以上述制品为例,在未对模具修改前,发现制品粘前模,无论如何调整注塑工艺条件,都很难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必须对模具进行修改。

图3-a、3-b为模具动模(型芯),从图3-b可以看到型芯侧面有一排小孔,这一方案是前期试模发现粘前模后,经过改模加上的,原本模具(图3-a)侧面没有这些小孔。当模具动模上没有这些小孔时,打出来的制品因为收缩率小,总是粘在前模上,使制品难以脱模;动模上加上这些小孔,是为了加大制品对动模的黏附力,使制品跟着动模一起走,防止制品总是粘在前模上。

三、玻纤增强材料成型工艺特点分析

1. 温度

下表列出了常用玻纤增强材料的使用温度。

从表1可以总结出:加了玻纤的材料的加工温度一般比没加玻纤增强的材料的使用温度高10-20℃。

2.注射工艺、保压参数的设定

使用玻纤材料的模具,最值得注意的是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制品的表观质量和尺寸要求。

从图4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到,一个制品表面存在一排亮点,而另一个则不会存在这种现象。这两个制品射出参数的差异如下:

表2 射出界面的工艺参数

图4和表2显示,两个制品的射出工艺参数的变量只有注射压力。可见压力对制品的表观质量影响很大。注射压力过大就会在制品表面产生亮点,减小压力。但是注射压力小,制品的尺寸就会减小。因为客户既要求表观质量也对尺寸有偏差范围的控制。所以最后,也只能再通过修改模具来改善这个现象。

另外,保压压力和时间的设定可以防止熔体倒流,又可以调整模腔内熔体的密实程度。适当的保压可以提高制品质量。文中所举图例,使用的材料是PA/GF,由于PA/GF的粘度低、流动性较好(容易产生倒流),所以制品成型后需要提供保压。

四、玻纤材料常见其他缺陷分析及解决方法

玻纤材料注塑出来的制品经常存在脆、易断的现象(特别是小产品)。其原因可能是玻纤材料在注塑加工过程中受损了。因而为了防止玻纤损伤及取向,应严格控制注射压力与速度。

据观察,玻纤增强材料的制品很容易出现熔接痕,影响熔接痕强度的主要因素如下:①相汇融的熔体的相容性;②相汇融处熔体的压力。虽然相汇融处的熔体的压力可通过注塑工艺进行有效的调节;但相汇融材料的相容性受玻纤含量的影响,玻纤含量的高低及玻纤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是决定因素。这些因素就要在选购材料时进行处理了。

五、总结

目前已广泛使用的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有增强聚酰胺类、增强聚烯烃类、增强聚苯乙烯类、增强聚甲醛、增强PBT、增强ABS、增强PC等等。热塑性[3]增强材料的众多优点,促使了应用领域的拓展,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电器、电机、纺织配件及特殊用途等。

【参考文献】

[1]塑模设计手册编写组:塑料模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北京化工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塑料成型模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2

[3]章学平:热塑性增强塑料,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4

[4]罗河胜:实用塑料手册,北京现代出版社,1997

[5]张志惠:塑料材料学,西北工业出版社,2005

篇5: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板

近年来,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了一 定程度的 表征,包括其常温常压条件下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压缩性能、 冲击韧性和各种剪切性能等力学性能[2,3,4]及不同条件 下的界面性能[5],并研究考察了结构装甲复合材料中偏轴向角 度及载荷方向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上研究对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形成了一个相对系统的考核指标体系,但对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还不完善,根据实际应用情况, 某些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构件被应用到车辆及动态的环境中, 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重点考察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的 疲劳性能,为其工程 应用及构 件设计提 供了典型 数据。

1实验部分

1.1材料和仪器

高强2号玻璃纤维单向织物(工业品),南京玻纤院;乙烯基酯树脂(MFE-2DS,工业品),上海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钴盐促进剂、胺类固化剂均为工业品。

旋片式真空泵(2X8),山东博山真空泵厂;电热鼓风干燥箱(ZB-Ⅲ型),山东淄博 仪表厂;高压水刀 切割机 (DWJ-A-2型);疲劳试验系统(INSTRON8850型),英国Instron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QUANTA 200型),荷兰FEI公司。

1.2复合材料试样制备

纤维铺层方式:(0°/90°)n正交铺层。试样制备 工艺: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工艺(VARI)制备复合材料试样坯料。

试样的加工:固化成型的复合材料坯料卸模后,放至电热鼓风干燥箱中进行后固化,固化条件为120℃,2h,固化后采用高压水刀切割机加工成标准试样,参照GB/T 16779—2008纤维增强塑料层 合板拉-拉疲劳性 能测试方 法制备拉-拉疲劳试样。

1.3测试原理

以恒定的应力幅、应力比和频率对试样施 加符合正 弦曲线的交变拉伸应力,持续至试样失效。

1.4性能测试

参照GB/T 16779—2008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拉-拉疲劳性能测试方法,在试样上安装应变仪测试1.2制备的试 样在应力水平分别为30%、35%、40%、50%和80%条件下的疲劳寿命、刚度变化率及复合材料变形量。载荷控制方式:正弦加载;加载频率15Hz,即每秒振动15次,应力比为0.15。

2结果与讨论

2.1不同应力水平下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

利用INSTRON8850试验系统,首先测试 了该玻纤 增强复合材料的静态拉伸应力为554MPa,以此静态拉伸应力为基础,在加载频率为15Hz,应力比为0.15的条件下,分别测试 了在应力水平为30%、35%、40%、50%和80%时复合材料循环振动失效的循环次数即其疲劳寿命,表1为测试结果。

从表1看出,随着应力水平的不断增大,疲劳寿命不断降低,应力水平小于40% 时,材料破坏 时的疲劳 振动次数 大于40万次,疲劳寿命较长,大于28000s,而应力水平为80%时材料破坏的疲劳振动次数小于500次,疲劳寿命急剧降低,材料在几十秒内被破坏,而应力水平为30%时,材料破坏时的疲劳振动次数大于1100万次,疲劳寿命 较长。在复合材 料领域, 一般认为在规定的某一应力水平下,振动次数达到1000万次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值称为条件疲劳极限。

因此,本研究得出,应力水平为30%,即所受到的最大应力值为166MPa时为玻纤增 强复合材 料的条件 疲劳极限,同时为了保证其疲劳寿命,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的承载应小于其40%的应力水平,即承载应小于221MPa。

本研究为了模拟该玻纤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在车辆上的应用状态,选用了15Hz的加载频率对其疲劳寿命进行测试,得出以上结论。潘典坤等[6]的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与加载频率有很大关系,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中作进一步研究。

2.2不同应力水平下复合材料的变形量

测试了应力水平分别为30%、35%、40%、50%和80%时该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在不同振动次数下的变形量,图1中(a) 是应力水平为30%时前900万次的复合材料变形量,图1(b)、 (c)分别为35%和40%应力水平下,直至材料破坏的复合材料变形量,图1(d)、(e)分别为50%应力水平下前4万次的复合材料变形量和80%应力水平下前400次的复合材料变形量。

由图1看出,在前1000次振动循 环区间,复合材料 变形明显,在直到试样完全破坏前较大的循环区间内,复合材料变形量变化较慢。而且应力水平越高,复合材料开始的 变形量以及失效前的变形量都越大。从图1(a)~(d)看出,实验过程中,在疲劳振动的初始阶段,该复合材料变形量出现一个明显的转折点,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转折点处的变形量 越大,应力水平30% 时,转折点处 的变形量 约为0.27mm;应力水平35%时,约为0.35mm;应力水平40%时,约为0.43mm;应力水平50%时,约为0.72mm。而当应力水平为80%时,复合材料从开始施加应力就出现了大于0.6mm的变形量,由于应力较大,曲线上没有出现转折点复合材料就发生了断裂破坏。

图1(b)、(c)为一定应力水平下,振动次数与该复合材料变形量的完整曲线,从图可以看出,在疲劳振动的 结束阶段, 复合材料变形量也出现一个明显的转折点,而且应力水平越 高,该转折点处的变形量越大,此阶段转折点的出 现,在宏观上表现为复合材料的突然断裂。

[(a)应力水平30%时复合材料变形量;(b)应力水平35%时复合;(c)应力水平40%时复合材料变形量;(d)应力水平 50%时复合材料变形量;(e)应力水平80%时复合材料变形量]

同时,相同振动次数下,应力水平 越高,复合材料 的变形量越大。图2是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循环振动一定次数时复合材料的变形量。

由图2看出,在相同循环振动次数下,复合材料在应力水平30%~80%范围内,复合材料变形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复合材料变形量与应力水平基本呈线性关系。

2.3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变化过程分析

试样在拉-拉疲劳试验过程中宏观上基本没有变化,直到复合材料失效时,表现为突然断裂。根据这种试验 现象和试 样断裂后的复合材料的形貌,对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变化过 程进行分析。图3是试样拉-拉破坏后的形貌。

由图3看出,在断口附近试样出现发白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树脂出现微裂纹以及树脂与纤维部分脱层所致。试样拉-拉破坏后不是整齐的断口,而是表现为纤维参差不齐的抽脱、断裂。

在“振动次数—变形量”曲线上有2个明显的 转折点,在初始阶段的转折点之前,试样在拉-拉应力作用下,相对于玻璃纤维强度较弱的树脂基体首先发生破坏,疲劳裂纹迅速增加, 复合材料局部脱离了树脂的约束,致使变形量迅速增大。

由于树脂基体的不断开裂,树脂基体的连续 性进一步 受到破坏,当基体内裂纹密度达到饱和状态后,玻璃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强度被不断弱化,材料内部失效形式主要由最初基体的破坏向界面分层及少量纤维断裂等形式转 化,应力集中被重新分布,逐步集中到玻璃纤维上。由于玻璃 纤维的强度较高,此时产生失效所需的能量较之基体开裂所需的能量要大得多,而外在载荷在单个循环内对材料所做功基本相等,因此实验过程中,复合材料在较大的振动区间 内,变形量增大缓慢,在此过程中,复合材料在宏观上基本没有变化。

随着材料内部损伤不断扩大,材料内部失效 主要以纤 维断裂为主,图4是玻璃纤维开始发生破坏的SEM图。

从图4看出,此时复合材料中树脂基体的 连续性被 大大破坏,纤维基本脱离了树脂基体的束缚,与树脂发生 了抽脱, 有些纤维已发生断裂,有些纤维已出现缺口,在循环应 力下, 玻璃纤维首先在有缺口的部位发生破坏,当一部分纤维断裂失效后,载荷将被重新分布到其他纤维上,加重了应力集中程度,从而引起新的纤维断裂失效。如此反复循环直至 材料剩余强度等于外加最大载荷前,复合材料在实验过程中都表现为缓慢变形期。直至材料剩余强度等于外加最大载 荷时,剩余的纤维发生断裂,在“振动次数—变形量”曲线迅速出现第2个转折点,材料也因此发生突然断裂。

3结论

(1)高强2号玻璃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在 受到30%应力水平的应力值时达到条件疲劳极限,即在受到拉伸应力值不大于166MPa时,认为该复 合材料不 会因疲劳 而发生失效。

(2)在施加50%以下应力水平的应力值时,该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较长,但应力水平达到80%时,疲劳寿命迅速降低。应力水平越高,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越短。

(3)在应力水平30%~80%范围内,该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失效前的变形量小于1.2mm,复合材料变形量与应力水平基本呈线性关系,应力水平越高,复合材料失效前的变形量越大。

(4)该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在疲劳载荷下的“振动次数—变形量”曲线上有2个明显的转折点,第1个转折点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树脂基体的破坏,第2个转折点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玻璃纤维的破坏。

(5)该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在疲劳载荷下的失效形式为 突然断裂。

摘要: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工艺(VARTM)制备了高强2号玻璃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表征了该复合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和复合材料变形量,分析了其疲劳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在受到30%的应力水平,即拉伸应力值不大于166MPa时,不会因疲劳而发生失效;应力水平与失效前的变形量成正比,同时表明,该复合材料在疲劳载荷下的破坏形式为突然断裂,这些典型结论为复合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VARTM,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

参考文献

[1]张宏军,周晓东,戴干策,等.玻璃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增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21(3):21-25.

[2]刘国权,杨大峰,梅树清.高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防弹性能的微观研究[J].纤维复合材料,2001,21(3):21-23.

[3]蔡忠云,莫鉴辉,唐文勇,等.轴向冲击作用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梁脱层及其扩展分析[J].船舶力学,2010,14(6):649-659.

[4]冯建中,游长江,鲁光,等.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J].广州化学,2006,31(3):45-50.

[5]刘立洵,李俊伟,张志谦,等.玻璃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0,8(2):105-107.

上一篇:建筑资料员考试题库下一篇:补选支部委员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