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2024-05-18

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精选5篇)

篇1: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整理和复习

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103页的练习二十。

二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三  重点难点

四  教学过程

(一)习题1-6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更正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 .写出分母是8 的所有真分数(   ),其中(    )是最简分数。

2 .把下面大小相等的分数填人相同的圈中。

3 . 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

和     和     和     和    和     和

4 .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三)思维训练

1 . 分数 是真分数,而且可以化成有限小数,x 最大是几?

2 .一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和是43 ,如果分母加上17 ,这个分数就可以化简成言,这个分数是(  ) o

3 .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2 倍,而分母缩小到原来的 后,正好等于 ,这个分数原来是(  )。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实力评价

一、填空。

1 . 18 的因数有(  )。

2 . 50 以内17 的倍数有(  )。

3 .一个自然数被3 、4 、5 除都余1 ,这个数最小是(  )。

4 .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62 ,这两个数是(  )和(  )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 ,最小公倍数是(  )。

5  . 是一个(   )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  )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把它化成带分数是(  )。

6 .  的分子增加4 ,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

7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800 千克=(   )吨       25 厘米=(     )米      1400 米=(   )千米

45 分=(    )小时       7 平方米50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8 .把 、 、 和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9 .在 这个分数中,当a是(   )时,分数值是1 ;当a是(  ) 时,分数值是5,当a 是(    )时,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  。

10 . 要使 是假分数, 是真分数,a应是(   )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 18 的倍数有(    )个。

A .  4      B . 6      C .无数

2 .已知A 、B、C 是大于0的自然数,A

A . <      B . >      C .=

3 .把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 ,两段相比,(  )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 .一样长

三、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四  将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和      和      和      和

五  解答下面各题。

1 .五(2 )班有学生45 人,其中男生21 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 .一批货物共有600 吨,已经运走了250 吨。

( 1 )运走的货物占这批货物的几分之几?

( 2 )剩下的货物占这批货物的几分之几?

3 .小华和小明看同一本书,小华需30 天看完,小明需25 天看完,两人各看了5 天,他们各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4 .五年级(l )班举行折纸比赛,一组7 个人共折了23 个,二组8 个人共折了36 个,三组6 个人共折了20 个,哪个组平均每人折的多呢?把比较的过程写出来。

5 .小明买同一种乳酸菌饮料。在甲超市里15 元可以买7 盒;在乙超市里17 元可以买8 盒;在丙超市里9 元可以买4 盒。请你帮小明算一算,哪家超市比较便宜。

6 . 算一算,这些花的 有多少盆?(并在下图中表示出来)

7 .哪天去参观博物馆?

小红的妈妈工作4 天休息1 天,小红的爸爸工作2 天休息1 天,小红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小红、妈妈和爸爸在2 日同时休息,三人一起去看爷爷。他们要在下一次同时休息的那一天去参观博物馆。那么参观博物馆是     日。

8 .下面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由1 - 9 这九个数字组成的。你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吗?

9 . 分数 的分子和分母都减去同一个数,新的分数约分后是 ,那么减去的数是几?

篇2: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并能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1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小黑板1](2)填空。[小黑板2]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

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

4、并涂上阴影。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

8、并涂上阴影。(4)抢答。[小黑板3](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小黑板4] 5/7 3/8 3/()()/9()/()

3、小结。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四、作业布置

1、P88。

1、2

2、P89。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难点: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准备迁移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2、操作。

(1)拿出正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3/8;5/8(2)拿出长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5/8;7/8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分数的读写法。(1)读分数。[小黑板1] 1/4 4/5 1/7 8/9 1/15 12/17 30/19 63/37 板述: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2)写分数。[小黑板2] 三分之一 四分之三 五分之二 六分之一六分之五等 P87。做一做(上)

2、教学分数单位。(1)P87。做一做(下)1(2)3/

5、1/

2、13/

15、19/3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分别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

3、教学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分数: P87。做一做(下)2

4、教学教学P88。例1: 文化路小学五年级一班有42人、其中有5人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分析:A、谁是单位1 B、分母是几 分数单位是几

C、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子几 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5/42 P88。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89。1

2、P89。5

3、P89。6

4、P89。7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提问:A、读分数时应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B、什么叫分数单位 想想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

板书设计: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4的分数单位是1/

4、3/4里有3个1/4 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小黑板1]

1、提问:A、7/8是什么数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

3、就是1/3米。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小黑板3](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①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 反馈分法。

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

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也就是3/4 块。)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看书P91 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小黑板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9= 1/2=()÷()8/13=()÷()

3、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还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作业布置 P93。1、2、3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a÷b=b/a(b≠0)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小黑板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小黑板2] 12÷35=()/()()÷()=4/7()÷()=a/b 8÷()=()/9()÷17=7/()1÷()=()/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小黑板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小黑板4] 30分米=()米 180分=()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例4:(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怎样计算 板书: 3÷10=3/10(米)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怎样求得 板书: 17÷60=17/60(时)P91。做一做

2、教学P92。例5: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2)归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P92。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4

2、P93。6

3、P93。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作业布置。P93。

5、8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下列图形中的阴影能用分数表示吗 [小黑板1]

2、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指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小黑板2] 1/4 3/5 9/14 17/36

3、指出下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谁大谁小。[小黑板3] 2/4()3/4 1/5()1/3

二、操作实验、认识矛盾。

1、揭示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2、教学P94。例6: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1)设问:A、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B、从图上比较2/3与1/

3、哪个大 哪个小

C、如果没有图形供观察、那么怎样比较2/3与1/3的大小(想:2/3是2个1/

3、1/3是1个1/

3、所以2/3>1/3)D、第二组图中用括号表示的线段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E、看图比较、谁大于谁

F、若没有参照图、你会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4、P97。11习前分析:想想、括号里填的这个分母与8和3之间有什么关系

括号里可以填7、6、5、4这四个数字。习后提问: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5、P97。12

三、课堂练习

1、P97。7 先要求学生用直线上的点把各分数表示出来。

再指导学生比较出各分数的大小、并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2、应用题。[小黑板2]

四、作业布置 P97。8、9、10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等于1的假分数。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1)观察比较下列每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大小、并试着按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分数分组。[小黑板1] 1/3 3/3 3/4 1/5 5/6 2/5 3/5 4/5 5/5 7/4 9/5 10/5 11/5 15/5 ① 板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请说出3个真分数、3个假分数。

② 观察比较:A、说一说第二组中的两个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分数等于多少

B、再请观察第一、三组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值

与1的关系、你发现有没有规律

板书: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看上去研究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而实质却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① 下面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小黑板3] 1/3 3/3 5/3 1/6 6/6 7/6 13/6 ② 把上一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小黑板4]

2、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观察下列分数、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小黑板5] 3/3 5/5 10/5 15/5 B、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化成整数 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分子除以分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教学P99。例 3 : 把3/

3、8/4化成整数。C、说一说怎样把假分数化为整数

(3)练习:把8/

2、9/

3、4/

4、12/6化成整数。[小黑板6]

二、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

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

3、说出两个分母是

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

三、全课总结、抽象概括

提问:怎样将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化整数

四、作业布置 P 101。1、2、3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1。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做好铺垫。

1、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小黑板1] 3/4 8/5 7/7 11/18 36/12 51/17 19/14 50/50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小黑板2] 6/6 25/5 45/15 67/67 65/13

3、下面的假分数哪些能化成整数 哪些不能 [小黑板3] 16/4 9/2 18/18 23/7 35/12

4、揭示课题。

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不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那么、这样的假分数又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呢

板书课题: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带分数的概念。

(1)分析:A、9/2可否看作是8/2和1/2合成的数 8/2化成整数是多少那么、9/2是否可以写成4 B、4 中4是什么数 1/2是什么数

C、23/7可否看作是21/7和2/7合成的数呢 21/7化成整数是多少那么、23/7是否可以写成3 观察讨论: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

2、介绍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3、教学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述:用上面实例中的方法化带分数比较麻烦、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简便方法。

(1)教学P100。例 4 : 把6/

5、8/3化成带分数 思考: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来改写呢 板书: 6/5=6÷5=1 8/3=8÷3=2 下面的假分数哪些可以化成带分数 把它们化成带分数。[小黑板4] 7/3 8/2 15/5 9/4 13/13 11/6 30/11(2)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

提问:A、通过上例的学习谁能说说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B、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用分母去除分子。不同点:商不同。一种无 余数、可以写成整数;一种有余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P100。做一做

2、P101。4

3、口答:3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P102、6

5、P102、7

四、全课总结、深化概念

提问:A、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B、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五、作业布置 P102。10、11、思考题 板书设计: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 2/9=4 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教学难点:能进行知识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以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子和分数单位。[小黑板1] 3/4 2/2 1/6 5/5 7/7 8/23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小黑板2] 2个1/3是()/()6个1/6是()/()8个1/8是()/()l4个1/2是()/()18个1/5是()分之()17个1/4是()/()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P103。例 5: 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提问:A、说说图意是什么你有没有反对的意见 板书: 1=2/2=3/3=4/4=5/5= B、其它整数能不能化成分母是任意非0自然数的假分数呢

2、教学P103。例 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1)同桌相互说说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2)集体说说怎样把一个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3)小结: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把1、2、5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3、教学P104。例 7: 把2 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1)提问:A、谁能说说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的 B、那么、由此及彼、怎样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呢(2)板书: 2 =5×2+4/5=14/5(3)小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P104。做一做1、2

三、总结反馈、巩固提高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P105。

1、3

四、作业布置 P105。2 板书设计: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P103。例 5 1=2/2=3/3=4/4=5/5= 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P103。例 6 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下列分数哪些是真、假、带分数 [小黑板1] 2/3 8/5 13/24 35/2 23/18 156/7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小黑板2] 36/18 12/5 24/4 48/15 64/16 50/29

3、用分数表示商、能化成带分数的化成带分数。[小黑板3] 15÷16 35÷18 27÷29 132÷35

4、把下面的分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小黑板4] 2 7/8 3 26/7 31/7 22/8 25/9

5、填数。[小黑板5] 3=()/8 7=()/1 6=()/12=18/()9=()/8 5=()/7 4=4/()=24/()

6、把下面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小黑板6] 2 4 8 7 12

二、综合练习

1、P105、4

2、P105、5 弄清楚0~1;1~2;2~3 都被平均分成了四份。

3、P106、8 提问:题中是要把什么数化成什么数

4、P106、11 提问:依题目要求、想想首先应确定哪个分数 为什么

三、全课总结、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对于分数的知识你还想掌握些什么

四、作业布置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的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的性质。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小黑板1] 1、120÷30的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3/4()3/5 15/20()4/20

3、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2/3=()÷()5/8=()÷()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学生操作:将手中的纸圆片平均分成若干份。

2、反馈。

(1)提问:A、若要求剪下其中的一半、想想剪下的份数各自占圆的几分之几

B、观察一下: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有什么规律(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前面猜想相回应。(3)小结: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零除外)

3、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的比较。

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4、巩固认识。

P109、1;(2)说数接龙。5/6=5+5/()

三、运用延伸、深化概念

1、要求大小不变。[小黑板2] 1/3=()/6 10/15=()/6 1/4=5/()

2、下面分数中哪两个分数相等 [小黑板3] 3/4 21/32 15/20 1/5 4/20习后提问:A、依据是什么 B、3/4和1/5哪个大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C、那么、从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你的新发现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提问: A、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B、运用分数的性质、你能做什么 C、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呢?

五、作业布置 P109、3、5、6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2/4=3/6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重点:应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迁移类推、导入新课

1、口答: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小黑板1]

二、探求新知、提高能力

例 2: 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提问:A、怎样使2/3的分母变成12 B、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2/3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C、怎样使10/24的分母变成12 D、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10/24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P108。做一做1、2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09、2;

2、P109、4;

3、P110、10

2、P110、11 要根据分数和除法关系、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思考、进行填空。

3、P110、思考题

四、作业布置 P110。7、8、9

4、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恒等变换思想。教学重点: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口答。[小黑板1] 3/4=9/()=()/20 8/24=()/6=1/()50/125=()/25=2/()18/60=9/()=()/10 问答:请说出填写上上面各数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是互质数 怎样求最大公约数

3、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教学最简分数的意义。

(1)提问:A、有一个分数18/

24、你能不能找到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它的分子分母小的分数 [小黑板2](2)分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你的依据是什么 找到3/4以后为什么不继续找了

板书: 18/24 =(18÷6)×(24÷6)= 3/4 述:像3/4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B、分析观察3/

4、想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呢 P112。做一做(上)请各举5个最简分数。

2、教学约分的意义与方法。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通常是把一个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1)教学P112。例 2: 把12/30约分 提问:A、想一想、怎样把这个分数进行约分

(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B、约分时需要运用到什么知识 C、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怎样做

(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则比较简便。)板书: 12/30=(12÷6)/(30÷6)=2/5 P112、做一做(下)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P113、1

2、找出最简分数。[小黑板4] 2/3 6/8 9/12 5/6 5/18 21/28 34/51

3、P113、3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谁能概括

五、作业布置 P113、2、4 板书设计: 约分的意义及方法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P112。例 2 把12/30约分 12/30=(12÷6)/(30÷6)=2/5

约分及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计算和解题中将得到的分

数能约分的约分。养成自觉进行约分的习惯。教学重点: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请化成最简分数。[小黑板1] 15/20 16/9 7/15 32/40 11/121 39/65 5/3 问答:请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判断、[小黑板2]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最简分数、叫做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下面各分数变化后、能说是约分吗 [小黑板3] 12/16 3/4 4/8 2/4 2/3 6/9 15/12 5/4

二、指导练习

把下面各数约分。[小黑板3] 32/40 34/57 225/500 45/150 强调: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2、P113、6 审题、弄清在直线上用同一个点表示的分数、应该是同样大的分数。若把题中的五个分数都化成最简分数、则可直接看出哪些分数一样大了。

3、P114、7;

4、P114、12 这是一道逆思考题。要求原来的分数、就是把5/6的分子、分母同乘以2×2×3 即:5/6=5×2×2×3/6×2×2×3=60/72

5、P114、13

三、作业布置 P114、8、9、10、11 板书设计: 约分及巩固练习

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目标: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通分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公分母的方法。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求的 [小黑板1] 8和9 9和27 5和6 6和8 12和18 10和15

2、口答。[小黑板2] 3/4=()/8 3/4=9/()3/4=()/24 3/4=()/20

3、把1/3和1/5化成分母都是15的分数。[小黑板3]习后提问:A、说一说该题中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B、分母15与原分母3和5是什么关系

4、揭示课题:通分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认识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

(1)教学P115。例 3: 比较3/4和5/6的大小

① 提问:A、3/4和5/6能直接比它们的大小吗 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

B、想一想:“相同的分母”与4和6有什么关系 ② 试一试把它们化为同分母分数。

观察学生的几个算式、有没有达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目的。

③ 反馈讨论:对比一下、“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④ 小结: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

板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2)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 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小黑板4]

2、教学通分的方法。

(1)教学P116。例 4: 把下面每组数的两个分数通分。2/3和5/7 1/6和7/12 讨论:A、想想:要把这两组分数分别通分、第一步要做什么 第二步做什么

B、说说公分母21是怎样确定的 公分母12是怎样确定的 C、能说一说通分的一般方法吗 把下面两组分数通分。[小黑板5] 9/10和8/15 3/8和5/12 D、请再说一说通分过程分几步 每步做什么 口答填空。[小黑板5]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说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公分母。[小黑板7] 1/4和2/3 2/3和5/6 3/8和5/6 5/12和5/48

2、P117、;

3、P117、3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什么叫通分 通分的一般方法

五、作业布置 P117。

2、4 板书设计: 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通分和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解决与通分相联系的有关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P117、5

2、口答: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小黑板1] 2、3和6 2、3和5 4、6和12 5、15和10 4、8和12 3、12和24 3、6和9 7、14和28

3、把下列各组数通分。[小黑板2] 4/5和2/3 5/7和5/21 7/21和3/8

二、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揭示课题: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自学P116。例 5: 把2/

3、1/4和3/8通分。(1)思考:A、要将三个分数进行通分、必须先求出什么 B、怎样将这几个分数通分呢(2)反馈并小结。

板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用它作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

把下面每组分数通分。[小黑板3] 2/

3、3/4和3/5 4/

7、9/14和15/28 11/

12、15/16和19/24

2、运用通分解决有关问题。

(1)先通分、再把9/

10、17/20和13/15这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小黑板4](2)利用折半法进行大小比较。

3、P118、12

四、作业布置 P118:6、8、9、10 板书设计: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P116。例 5: 把2/

3、1/4和3/8通分。[

3、4和8]=24 2/3=2×8/3×8=16/24 1/4=1×6/4×6=6/24 3/8=3×3/8×3=9/24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用它作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小数化分数、十进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与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小数化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小数后、小数位数不足的要用“0”补足。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小黑板1] 9/10 3/100 1 425/1000 填空。[小黑板2] 0.9里面有9个()分之

一、它表示()分之()。0.07里面有7个()分之

一、它表示()分之()。0.013里面有13个()分之

一、它表示()分之()。4.27表示()又()分之()。

3、揭示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指导自学、认识矛盾

自学课文P119 ~ 120。例6 ~例7 [小黑板3](1)思考:A、为什么说小数实际上是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B、怎样将小数化成分数

C、带小数化分数时、其整数部分怎么处理

D、应用什么知识可以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E、如何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2)反馈。P119、做一做

习后提问:谁能说说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②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小黑板4] 3/10 5/100 1 3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22、1;

2、P122、3

四、作业布置 P122、2、4、6 板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化小数、可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一般的分数化小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罚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一般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一般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小黑板1] 4 25 40 9 14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黑板2] 1/3 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小黑板3] 0.25 0.6 0.03 0.328 0.012

3、揭示课题:一般分数化小数

二、合作交流、发展智能

自学P120、例8 : 把3/

4、7/

25、9/40、2/

9、5/14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1、思考:A、将分数化成小数、是根据什么来进行的 B、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时、该怎么办

2、小结: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小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尽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P121。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P122、6;

2、P122、7;

3、P122、9

四、作业布置

1、P122、8;

2、P123、10、12

5、整理和复习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熟悉分数的意义、正确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提问:A、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那么、什么叫做分数呢 这里的单位“1”表示什么

B、真分数、假分数有什么区别 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整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 P124、2

2、复习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1)提问:怎样进行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2)小结: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P124、4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1)P124、6 讨论:A、约分的意义和依据是什么 B、约分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P124、7 讨论:A、通分的意义和依据各是什么 B、通分时应注意什么

(3)提问:大家都说到了进行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P124、5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24、1;

2、P124、3;

3、P125、3

三、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对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是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惑之处吗

四、作业布置

1、P125、1、2。(做书上)

2、P125、4、5、6 板书设计: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整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的意义及性质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熟练地依据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基础训练

把下列各数约分。[小黑板1] 120/80 18/24 30/45 17/34 69/156 28/35 22/77 135/105 180/150 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小黑板2] 58/12和11/24 5/6和2/9 1、1 和1

二、复习指导

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提问: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P123、10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P126、7

3、综合练习。

(1)P126、8 ;(2)P126、9(3)P126、10;(4)P126、11(5)P126、12(6)P126、8思考题 [小黑板3] 先找出在分母是五十几或一百五十几的分数中、分数值位1/

2、且分子、分母中没有相同数字的分数。即有: 27/54 28/56 29/58 76/152 78/156 79/158 然后用它们逐个来试、探索所剩下的几个数字能否再组成两个与它等值的分数。

答案有: 27/54=9/18=3/6 29/58=7/14=3/6 79/158=2/4=3/6 8/56=7/49=3/21 9/81=6/54=3/27

三、作业布置

向家长或通过网站查询了解身份证编码的结构与含义。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及性质综合练习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

数字与编码

教学目标:通过亲身参加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身份证编码的结构与含义。学会给班级、校级的同学编学号。从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邮政编码、体会编码编排的特点、学会编码。教学难点:怎样科学合理地编码。教学课型:活动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设引趣、揭示课题 [小黑板1]

1、播放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文字、如数字校园、数字影院等;数字编码、如车牌号码、火车编码、邮政编码等。

2、板书课题:数字与编码

二、合作交流、操作探究

1、了解身份证号码中包含的信息。

提问:A、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想办法了解有关身份证的一些信息、现在谁能告诉大家、你收获到了哪些信息

(身份证上的编码包含了所属的省市区、出生日期、性别)B、身份证中的每一种信息分别是由哪几位数字所表示的呢

2、学习编排个人身份证。

(1)请利用身份证生成工具为自己生成一个身份证号码。(2)体会身份证的特点。

① 观察全班同学的身份证中有没有重复的号码、为什么 设问:如果是孪生兄弟身份证号码会不会是一样的怎样区别(最后一位数字“个人信息码”可以区分)② 观察前几年的身份证号码是几位数 现在的身份证号码是几位数为什么要增加数字(为了身份证号码编排更唯一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拓展思维。

提问:同学们、你们除了了解到了身份证的号码编排奥秘外、还知道哪些行业编码的编排方法

4、实践应用——学习编制班级学号表。[小黑板2]

1、(分组进行)注意事项:(1)要求已经具备的学号不改变;(2)要按照所在班级顺次编排;(3)要分男生、女生编排;(4)要按入学时的年份进行编排。

2、反馈。

交流各组的编码含义与结构。

设想:你认为这个班级学号表还可增加哪些内容哪些地方改进后会更明确、更合适、更便于学籍的管理

三、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大家再次利用互联网上的“区位码在线查询”、“邮政编码在线查询”等相关编码信息、更深入地了解了编码实用价值。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

3、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

4、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学生险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课时安排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 课时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 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 课时

4、第五单元实力评价 1 课时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 一106 的内容及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个 是,里有()个。(3)3个 是(),是4个()。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思考

利用黑板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篇3: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一、内容的科学性

《太阳》介绍的是与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 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月球之谜》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短文, 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 继而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 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 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在介绍月球知识的同时, 激发起人们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兴趣;《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以“我”的一次上网经历, 介绍了网络的特点和作用,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果园机器人》以服务于丰收果园的机器人为主人公, 通过它能采摘成熟的水果, 介绍了电脑的相关知识。

二、结构的严密性

就篇章结构而言, 四篇文章的主要特点是清晰缜密, 逻辑性强, 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 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太阳》一文, 全文共有两部分内容, 一是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 二是说明太阳与地球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因果联系, 文章的叙述层次非常清楚: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 离我们又很远, 所以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 人类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再如《月球之谜》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这几段文字以并列式的结构分别具体地列举了月球的不解之谜, 其中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 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从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处。

三、表述的趣味性

四篇课文都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文章或采用拟人法、故事法, 或用比喻法、描写法, 灵活多变, 趣味盎然。如《太阳》以羿射九日这个古老的传说为文章的开头, 吸人眼球, 引人入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不仅内容有趣, 角度新颖, 课题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名为讲述上网经历, 实为介绍网络知识, 中间穿插“我”爸爸妈妈的讲解, 使得深奥专业的网络知识变得浅近且有趣。

四、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性

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是这四篇短文的又一显著特点。如《太阳》一文, 作者在介绍太阳时, 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语言生动、准确、形象, 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月球之谜》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 渲染了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 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 而且与下文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在介绍月球的几种难解之谜时, 又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 强化了月球的神秘。

综上所述, 四篇文章就其内容、结构、表述、语言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是一组向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科普类短文。那么, 这类课文应怎样教学呢?仅谈三点建议:

一、把握教学目标, 落实教学重点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课程总目标的一段文字。我们认为, 这段文字对教学科普类短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和落实。此外, 就此类课文的教学而言, 笔者认为, 下列三项目标不容忽视:1.在课文学习中了解自然科学知识,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 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2.学习、体会、借鉴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 积累语言, 培养读写能力;3.加强思维训练, 渗透唯物辨证观点。进行适当的科学世界观的启蒙教育。总之, 在总体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以科学知识教学为重点, 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为出发点,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归宿, 学好、教好此类课文。

二、搜集相关资料, 拓展课外知识

教者在教学此类课文时, 可根据课文内容, 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整理相关的知识资料, 拓展学生的知识。如教学《月球之谜》时, 课前布置学生围绕月球收集材料, 可以是月球的图片, 可以是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 也可以是描写月亮的诗句, 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增加学生对月球的进一步了解。

三、读、说、写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本组教材在内容、结构、表述、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将读、说、写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读———感悟表达效果。

这几篇短文, 在写法上很有特点, 语言优美, 文字流畅, 既浅显易懂, 又具体明了。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来体会、感受。如在教学《太阳》的第一自然段“有这么一个传说, 古时候, 天上有10个太阳, 晒得地面寸草不生”及篇末最后一句“一句话, 没有太阳, 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两句时, 教师可通过范读、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出句中恰当的停顿, 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 以更好地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前句时可在“有”后面稍做停顿, 读“这么”时, 语气可稍重些, 之后语气稍变, 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读“古时候……”一段, 在叙述中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从而产生对太阳的好奇之心、对探究宇宙的浓厚兴趣。读篇末一句中的“一句话”、“没有”、“美丽可爱”等词, 要读得重些, 慢些, 以表示肯定的语气。

说———表达奇思妙想。

教学本组教材时, 应结合《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的安排, 借助口语交际中的示例和本组教材的学习, 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以奇特合理的想象, 大胆地说出自己在发明创造中的奇思妙想, 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同时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写———训练综合能力

篇4: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学科:数学

单元:

课题:方程的意义

主备人:张连强

杨寨中心学校

二○一○年八月

方程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更醒目),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四: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100+x=250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两个条件:

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

教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5-5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教具准备:天平及相关物品。(也可以将插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逐步观察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

二、新知探究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

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

第三步,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 。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

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边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老师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三、练习。

实物演示并判断:(准备8袋花生,4袋盐)

天平两端分别放有一袋500克的盐和两袋250克的花生。

1、当两边各增加3袋同样的花生(250克/袋)时,天平是否保持平衡?为什么?

2、在“1”的基础上,现在将把天平两端的东西减少,怎样变化?可使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怎么想的?(可抽学生上台动手操作。)

3、假如天平两端只能加与先前完全一样的东西,要保持平衡可以怎么做?怎么想的?

4、一端放有两袋1千克的白糖,另一端放有4袋500克的盐,问一袋白糖与几袋盐同样重,怎么想的?

四: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后小记: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

单元:第四单元-第7、8课时

课题:解方程

主备人:王光涛

杨寨中心学校

二○一○年八月

解方程(一)

教学内容:数学书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3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二、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

100+x=250

x=150

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解方程(二)

教学内容:数学书P58-P59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分析、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个皮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即得:                                        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 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试着解方程:x-2.4=6     x÷9=0.7   (强调验算)

课堂作业:“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四、作业:练习十一5-7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1:  x+3=9

x+3-3=9-3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

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即得:            x=6

例2:   3x=18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

单元:第四单元-第9、10课时

课题:解方程

主备人:刘桂芝

杨寨中心学校

二○一○年八月

解方程(三)

教学内容:课本 60页例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题目。(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

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2)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书)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 x+0.64=14.14   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如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口头检验)。

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

(4)小结

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练习。

(5)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

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

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评讲,特别提醒:别忘了检验。

(6)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五、板书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x+0.64=14.14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x+0.64-0.64=14.14-0.64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x=13.5

答:警戒水位是13.5米。

解方程(四)

教学内容:数学书P61:例4、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方程,并正确解方程。

2、培养学习方程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方程并正确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3与X的2倍的和。

(2)30减去X除以4的商。

2、(1)要知道自己每分钟能跑多少米,可以怎样获取必要的信息?

(2)要知道一本书还剩多少页没看,需要知道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尝试

1、出示例4(课件出示)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先提问:要知道一个滴水龙头每分钟会浪费多少水,可以怎么办?

学生各抒己见后,再介绍教材中一位少先队员的做法:那桶接了半小时,共接了1.8千克水。

(2)读题,理解题意:先列方程,再求出方程的解。

(3)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A、提问:看题,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B、讨论:每分钟滴水量、30分钟与半小时滴水量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每分钟滴水量×30=半小时滴的水

思考:怎样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C、学生试着列方程(注意单位不统一,该怎么办?),

指名回答,师板书:

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

1.8千克=1800克

30X=1800

问:方程的左边表示什么?方程的右边表示什么?

(4)、解方程。

A问:如何来解这个方程?

B、你会做吗?学生试一试并指明一学生板演。

(5)集体订正,板演生讲每一步的根据。

(二)应用

1、3箱苹果共重46 .5㎏,平均每箱苹果重多少千克?

2、大树身高13 .2 m,是小树的5 .5倍。小树多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四、板书

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

例4每分钟滴水量×30=半小时滴的水

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

1.8千克=1800克

篇5: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找次品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发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小组合作与交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科书在素材的选取上非常注重现实性,如钙片、矿泉水、松果、饼干、糖果、白糖等物品,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

教科书的两个例题在编排上都呈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2.注意体现思维过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在编排结构上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总结,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例2则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此外,教科书在分析方法的编排上还很重视“数学化”,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先让学生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5个、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寻找规律,总结、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同时也从可验证归纳出的方法是否正确。这里之所以需要验证,是因为本单元提供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量更大时的情形是否适用,还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

四、具体编排

例1

编排思想:

创设找5瓶钙片中的1瓶次品的合作学习的情境。

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多样性。

教学建议: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体现探索性和开放性,不必急于归纳最优方法,重在鼓励。

如果没有天平,可利用卡片操作、画图表的形式进行分析。

教师注意进行指导。

例2

编排思想:

创设找若干零件中的1个次品的合作学习的情境。

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多样性、有效性。

教学建议: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探索性最优化方法。

如果没有天平,可利用卡片操作、画图表的形式进行分析,如画树图的方法。

教师初步归纳最优方法。

让学生继续探索10、11个零件找次品的方法。

教师最后全面归纳最优方法。。

练习二十六

第1题,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保证能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第2题,把15盒平均分成3份,至多3次就可以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第4题是一个趣味题,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到爸爸与小明的年龄差是不会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即现在和3年后两者的年龄差一样,所以设小明今年岁,则爸爸今年就是(+24)岁,从而+(+24)=34,可算出小明今年是5岁,爸爸今年是29岁。

第5题的编写意图在于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示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次。

第6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份,至多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5……时如何找出次品。

第7*题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画出下面的图示:

再分析题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6人,所以参加课外小组的一共有25-6=19人。这样,结合以前学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10-19=3人。

关于“你知道吗”的说明

本专栏简要介绍了在已知次品比正品重或轻的情况下,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测的次数。由该表可发现,只要待测物品数量介于+1~之间,则最多只需要测次就保证能找出次品。由此,要保证6次能测出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244~729个。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上一篇:为中华在新世纪里腾飞而读书作文下一篇:iqc工作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