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作文850字

2024-04-26

叮铃铃作文850字(精选4篇)

篇1:叮铃铃作文850字

手机叮铃铃作文900字

人家都说,学校里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手机铃声响和打手机的。虽然现在人人手持一部部名牌手机。但是,在给我们学生上课的时候,是不能打的(嘿嘿!在我们面前没有办法了吧!)。可是,可是还有一些老师,不顾我们这些莘莘学子那渴望知识的目光,依然以“打自己的手机,让别人说去吧”的心态来我行我素(值得学习,值得表扬!)。

譬如说,我们的“老班”(班主任兼全班同学的“仇人”)首老师。他,就是一个手机在数学课上扬起悦耳音乐的老师。先别忙着说他怎么对学生这么不负责任,有的时候,铃声响了他也不接,只任我们这些“视手机铃声为笑话”的学生们哈哈大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不过我也笑得很厉害)。

那天,我们“老班”的手机又唱起了自己的拿手好歌。俺们班的同学又如疯子一般(和当年阿基米德解开王冠是否是纯金的难题似的)大笑了起来。谁知,首老师义无反顾地走出教室,接起了手机。这可不得了了,我们班里简直是炸开了锅呀,笑的笑,说的说。哎呀,那情景,只能用四个字形容:壮观、热闹。全班56个同学都在讨论老师接手机的问题。

别看俺们文化水平不高,胡编乱造可是俺班同学的强项!估计呀,是俺班男同学电视看多了,广告看多了,来了一句:“喂,小丽呀!”憋着个嗓子,酸不溜秋,细声细气的。哈哈哈哈,全班又爆发了一个高潮,一个传两个,两个传三个……这句话都学会了。我也忍不住放肆地大笑起来,嘿嘿!这句话还挺贴切!

我斜前位的同学――调皮蛋文志,说了那么一句话,还是用特纯正的山东话讲的:“这是咱首老师老婆的召唤啊!”啊!多么动听的一句话,多么深情地一句话(此处为我对它的评语)!我当时恨不得把这句话飞速记在笔记本上,其幽默指数高达百分之98.9…9的循环。

教室里,我们的嘻笑声依然……

也真不知道我们首老师到底是在跟谁说话,那么“情投意合”,难道,把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都忘记了吗?哎!悲哀啊!实在是悲哀!大约10多分钟后,我们的首老师“三步化作两步”走进教室了。我们的吵闹声戛然而止。

虽然我们的反应很快,老师一露脸我们就停止了说话。可是,当老师的都练就了一对“顺风耳”啊!哪能没有听到我们的“讨论”声呢?

“那个文志,还有那个张进宝,还有……都给我站起来!”,哎哟,俺们的“老班”发威如同猛兽,逮着了要么批评两句,要么让你站一会儿,要么呢,就猛打猛踹呗!那要看你犯的什么罪了,应该用哪种邢了。当然,首老师对女同学们比较照顾(其实其他老师一般也这样),我就免于一死了!他只抓了几个比较典型的,放肆、猖狂地太厉害的。

言归正传,我们老师到底跟谁打的电话,说了些啥,俺们仍旧不知道。因为没有同学会傻到哪种程度――以至于去偷听老师的电话,那样,那位“勇敢者”就不会健健康康,完好无损地回来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老师上着课打手机,我是不会赞同的,我的好同学们也不会赞同的!

说句实话,我们的“老班”,也就是首老师,他的的确确是我们的仇人!特大的仇人(此处决不包含任何虚假、夸张成分)!要知我们为何这样对他咬牙切齿,且听以后分解!……

篇2:叮铃铃作文850字

教师能对教材认真解读,围绕教学目标,从解决重难点入手,巧妙地将歌曲唱进了学生与家长的心中,无论从音准的把握,节奏的点拨,歌曲的掌握无不体现其娴熟的教学手段与过人的机智。(1)教材解读透彻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备课首先要过教材关,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达到一种什么程度,课堂教学也就会达到什么深度。应老师在备课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她能充分掌握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2)合唱教学目标定位适度,合理删减

我们的合唱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老师们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这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于歌曲进行了处理。使合唱的目标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跳摘到桃子。在这节课中,对这首歌曲进行了处理。重点解决“响铃声和牧童吆喝声”、“那就是我们赶羊群”两个部分的合唱。而对于其他部分的合唱进行了处理和删除。虽然歌曲合唱教学没有全部完成,但是与其没有合唱好整首歌曲,还不如这样扎扎实实地合唱好其中的一些部分。常态化的合唱教学就可以抓住其中的重点来教学。

篇3:《叮铃铃》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初步感受湖南民歌的音乐风格,认识巩固升记号、前倚音、下滑音。

2、能运用渐强强弱的力度变化表现铃声由远到近及由近到远的形象。

3、能用轻快和谐的声音初步合唱唱歌曲,表现少年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

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难点

正确演唱前倚音、下滑音和#,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

教学方法

听唱法、自学与视听相结合、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对比练习……

教学准备

手风琴、养成教育训练点

在二声部合唱练习中,做到相互倾听,相互兼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喜欢周杰伦吗?今天我就引用他的一首老歌里面的歌词,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马上把它念出来。

二、节奏练习

单声部练习

喂-

︱喂

︱仁

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哼

2二声部练习

喂-

︱喂

︱仁

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哼

3.加入律动(八分音符拍手,四分音符拍腿,长音处作呼喊状)

4.换词练习

︱嗬

︱啰

︱啰

啰‖

叮铃叮铃

︱叮铃叮铃

︱叮

︱叮

铃‖

.加旋律练习

-︱3

-︱3

3︱3

3‖

i6

i6︱i6

i6︱i

6︱i

6‖ 三、三音游戏,强化音准,揭示形象。、在上面的小调音阶中老师提取了三个音符,你能看着手势唱一唱吗?

听琴、看手势、唱音符3、6、i(听音练习)

2、视唱下列音组,幻灯出示

36i6|0606||(反复6次表现“渐强”)

幻灯出示

36i6|36i6||(反复次表现“渐弱”)

教室弹琴,请一个学生从教室外踏着音乐拍点走进教室。听辨思考:同学的脚步声在音量上是怎样变化的?

用“噔噔”反复演唱36i6|0606||6次表现“渐强”;

教师弹奏《叮铃铃》A段音乐。全体同学演唱,运用力度变化表现由远到近及由近到远的形象。第一排同学加上走路形态律动。

3、三个音符还可以用同音反复的办法编成这样的旋律,你能唱吗?

|66

|i6

i6

|

i6

i6

|I

|I

叮铃铃铃

叮铃铃铃

叮铃叮铃

叮铃叮铃

叮铃。

4、踩着清脆的铃声,踏着轻快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山坡上。你听那是什么声音?教师范唱:悠长的吆喝声。请学生模仿,要求气息有支持地唱足4拍,并有渐强的变化。

、在33

33|

|

i6

i6

|

i6

i6

|i

|i

叮铃铃铃

叮铃铃铃

叮铃叮铃

叮铃叮铃

叮铃。

第三小节处加上吆喝声“嗬-|--|啰啰|啰啰|”。

四、学唱歌曲,和谐审美、在青青的山坡上,有羊群清脆悦耳的铃铛声,有牧童轻快活泼的脚步声,更有牧童那悠扬动听的歌声。听范唱。你能说说歌曲的情绪么?)

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

2、请大家看着歌谱再听一遍,找出你熟悉的句子,悄悄地举手告诉老师(叮铃铃……吆喝声)

3、高声部学习(找出歌曲中的变化音与倚音)。

师:山坡上的牧童常常在一起唱歌,这是西村牧童的歌声,请高声部的同学来学一学

A、唱谱,提示装饰音和下滑音

B、唱词(两遍,第二遍弹合唱旋律)

4、低声部学习

师:这么动听的歌声,把东村的牧童也引来了,出示低声部谱

请低声部的同学来唱唱

A、唱谱,B、唱词、合唱(根据各班具体情况而定合唱的标准)

6、齐唱部分

A、师:牧童们喜欢合着唱,还喜欢你一句我一句地对着唱呢!听范唱,生对口型唱。师用一表示西村牧童,二表示东村牧童

B、师生接唱

、生生接唱

7、完整演唱歌曲

8、小结

篇4:《叮铃铃》教学设计

南昌铁路二小 方传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湖南苗族民歌的风格,学会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叮铃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尊重民歌、热爱民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充满感情地演唱苗族民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演唱﹟5与下滑音。教学准备:钢琴、课件、串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颠倒游戏)1.颠倒游戏(感受渐强渐弱)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方老师的音乐课堂,现在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名字叫颠倒游戏。先听听老师拍的声音力度上有什么变化(鼓掌)。生:越来越响

师:对,在音乐中声音的力度越来越响叫渐强,声音越来越弱就叫渐弱。现在同学们跟老师也来一起拍一拍渐强。(很好)

师:游戏开始了,同学们做一个和老师相反颠倒的力度。(老师渐强大家就渐弱,老师渐弱学生渐强)师生:一起 师:很好。除了拍手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表现渐强和渐弱呢?(举手)学生:跺脚

师:那请你坐着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渐强吧!生:渐强

师:在坐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颠倒他的力度变化,我们一起来做个渐弱。师生:用跺脚做渐弱

师:老师做渐强学生做渐弱,老师做渐弱学生做渐强。(渐强和渐弱)师:那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来表现力度变化呢? 生:拍凳子

老师:同学们听他的是渐强还是渐弱? 生:渐强

师:那我们用渐弱回应他。2.认识渐强和渐弱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我们除了可以用拍手、跺脚等方法表示渐强渐弱,我们还可以用我们漂亮的声音来表现。你们听老师唱,是渐强还是渐弱。生:渐强

师:对了,你们真聪明。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渐强记号。(出示课件)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把渐强和渐弱一起来演绎一下吧!

小结:同学做的真好。原来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可以让我们的声音变得更加生动又有魅力。

二、聆听歌曲

1、过渡语: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听一个声音。请你们闭上眼睛。生:闭眼。

师:用你们的耳朵仔细听。(摇动铃)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生:串铃 铃铛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串铃,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它的演奏方式,看看老师怎么演奏它(一拍一音,一拍多音)2.初听歌曲,用串铃伴奏。

师:同学们拍的真好。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一首好听的歌曲。边听边拍动你们手中的串铃。(播放音乐,结束后把串铃放好。)

师:真棒!把串铃放回原处。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叮铃铃》

3、复听歌曲,了解演唱形式。

师: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的耳朵,老师请同学们看着歌谱,仔细的听听这首歌,听完以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用了哪种演唱形式是合唱还是独唱?(播放音乐)生:合唱

师:对了,其实我们通过歌谱也能发现这是一首合唱歌曲。在歌谱的这个大括号里有几行旋律? 生:两行

师:今天我们要学唱的就是它的第一声部(强调)。

4、再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师:接下来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这首合唱歌曲,但是这次主要听高声部旋律。另外再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播放音乐)生:牧童赶羊群,描写的是赶羊群的情景。

6、创编节奏型 师:对。牧童在赶羊的时候,羊儿身上的铃铛就会叮铃铃的响。(师做)

师:现在老师就是赶羊的牧童,你们就是一群可爱的小羊。牧童吆喝声响起,你们就要马上回应牧童摇起你们自己的节奏。拿出你们的串铃。(师做生模仿)师:有哪位同学认为自己的节奏摇的最好?请举手 生:(师板书1,分组合作做)师:还有吗?

生:(板书2、3,分组合作做)师:老师觉得这条节奏特别适合在高高的山坡上伴着牧童的歌声!我们一起吆喝,把羊儿的铃声加进来。

师:同学们你们非常棒,这样的巧妙结合,使我们的音乐更加生动好听了。老师为了表扬同学们创作,老师给同学们创作取了个名字叫创意小屋。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把你们的创意都带到小屋里来让它变得更加漂亮和充实。7.学习升记号、下滑音记号、顿音。(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叮铃铃》这首歌曲是来自我国湖南湘西苗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湘西苗族民歌是苗族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的男女老少都喜爱唱歌。他们的歌曲非常有特色,会出现很多的特色音。这首歌曲也同样用了很多有特色的音乐记号。你们找找看都有哪些?

生:升记号 顿音记号 下滑音记号、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的又快有准确。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音乐记号吧!

6、学习升记号、下滑音记号。学生找出什么就用课件展示出来。

(1)课件展示升记号,教师范唱学生一起唱(分出区别之后,请同学演唱)。(2)课件展示下滑音,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再出示另一种下滑音记号。(单独让学生演唱以便发现问题。)师:《叮铃铃》这首歌曲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茵茵的山坡上,牧童赶着羊群欢乐的个歌唱。听到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也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唱一唱啦!现在同学们听听老师唱一唱好不好?

三、学唱歌曲(全曲逐句带唱)1.逐句模唱

师:同学们跟着老师用“铃”这个字来跟唱旋律。师生:一起 2.轻声演唱

师:现在加入歌词跟着老师轻声的演唱。(有问题停下来纠正)

师:这里是有升记号你们要把5音唱高一点。同学们这里有顿音记号,告诉我们羊儿来了,清脆的。3.跟唱歌词

4.单唱(渐强记号部分)

师:刚刚听完同学们演唱,老师觉得羊儿真的慢慢走到了我们的跟前,因为他们身上的铃儿声是? 生:渐强

师:原来渐强可以表现羊儿慢慢向牧童走进,大家唱。5.演唱第一段

师:第二段结尾最后一声铃儿声有什么要求?要稍慢,意思是比前面的速度要慢一点。老师唱前一句,同学接唱最后这一句铃声1起 6.演唱第二段

师:现在我们把第二段歌词完整的演唱一遍。7.完整演唱 师:歌曲描写牧童在山坡上赶着羊群,美丽的景色和铃声结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把歌曲唱的欢快跳跃,面带微笑的表情!我们来完整的演唱。出发了 8.加入串铃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还记的我们刚刚创编的节奏吗?当我们唱到这一句时请加入创编的节奏。先请女同学拿起你们的串铃,来表现第一条创编的节奏。唱第二段时换男同学演唱并表现第二条节奏。准备好了吗?

让它给我们的歌声增添绚丽的色彩吧!(老师和学生一起用串铃演唱)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叮铃铃作文850字】相关文章:

《叮铃铃》教案04-14

叮铃铃音乐教案04-10

叮铃铃说课稿05-01

叮铃铃教学设计范文06-08

听那铃铃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04-27

拜年作文850字05-24

留住作文850字05-24

倩影作文850字04-08

跳伞作文850字04-13

历练作文850字04-14

上一篇:◆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下一篇:疏港路中队“除火患、保平安”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