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发展历程及启示

2024-05-08

南街村发展历程及启示(精选6篇)

篇1:南街村发展历程及启示

关于世界交通运输发展历程及启示

通过系统梳理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模式特点,重点分析工业化进程以及科学进步与技术创新对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总结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的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通过认真研究国外交通运输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选择合理的运输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作 者:赵丽霞 高月娥 作者单位:赵丽霞(黑龙江省哈绥公路公司)

高月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英文刊名: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年,卷(期):32(3)分类号:U492关键词:世界交通运输 发展历程 运输结构 铁路化时代 汽车化时代 综合运输

篇2:南街村发展历程及启示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汽车保险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同时论述汽车保险在品种和保险费率、保险责任、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发展历程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一、国外汽车保险发展历程

(一)汽车保险的发源地——英国。

英国法律事故保险公司于1896年首先开办了汽车保险,成为汽车保险“第一人”。当时,签发了保费为10英镑—100英镑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单,汽车火险可以加保,但要增加保险费。1899年,汽车保险责任扩展到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所造成的损失。1901年开始,保险公司提供的汽车险保单,已具备了现在综合责任险的条件,在上述承保的责任险范围内,增加了碰撞、盗窃和火灾。1906年,英国成立了汽车保险有限公司,每年该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免费检查保险车辆一次,其防灾防损意识领先于其他保险大国。1945年,英国成立了汽车保险局。英国现在是世界保险业第三大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据英国承保人协会统计,1998年在普通保险业务中,汽车保险业务首次超过了财产保险业务,保险费达到了81亿英镑,汽车保险费占每个家庭支出的9%,足见其重要地位。

(二)汽车保险的发展成熟地——美国

美国被称为是“轮子上的国家”,1889年汽车保险在美国问世美国车险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都相对自由,激烈的市场竞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车险市场。1899年汽车碰撞损失险保单问世,1902年开办汽车车身保险业务。1919年,马萨诸塞州率先立法规定汽车所有人必须于汽车注册登记时,提出保险单或以债券作为车辆发生意外事故时赔偿能力的担保,该法案被称为《赔偿能力担保法》1925年,马萨诸塞州通过了汽车强制保险法,并于1927年正式生效,成为美国第一个颁布汽车强制保险法的州。

二、国内汽车保险发展历程

1、我国汽车保险萌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0年,创建不久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开办了汽车保险。由于宣传不足和意见偏颇,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55年停止了汽车保险业务。2、1980年,由于国内企业和单位对于汽车保险的需要,公路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事故日益频繁的客观需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逐步全面恢复中断了近25年之久的汽车保险业务。1983年将汽车保险改为机动车辆保险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3、1988年,汽车保险的保费收入超过了20亿元,占财产保险份额的37.6%,第一次超过了企业财产险(35.99%)。从此以后,汽车保险一直是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并保持高增长率,我国的汽车保险业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4、根据公安部信息,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超1.7亿。2009年上半年,中国私人机动车保有量近1.36亿辆,占机动车总量的76.84%。从单车2000元左右到几千元不等的保费来看,车险市场容量很可能稳定在2000亿以上。以下是2006年至2008年国内车保保费收入情况。

2006年-2008年国内汽车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2006年 2007年 2008年1-8月

保费收入(亿元)1107.87 1484.3 1184.19 同比增长 29.10% 34% 16.63% 占产险公司业务比重 70.10% 71.10% 68.58%

在我国保险业,汽车保险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2006年,中国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为1107.87亿元,同比增长29.1%,占财产险公司业务比重为70.1%;2007年中国车险业保费收入为1484.3亿元,同比增长34%,占财产险公司业务比重为71.1%,对产险保费增长贡献率为73.9%(财险公司用车险扩张市场份额);2008年的车险市场在受到一系列新政策以及经济低迷导致汽车消费能力减弱的影响下,行业增速明显放缓。2008年1-8月,中国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为1184.19亿元,同比增长16.63%,占财产险公司业务的比重为68.58%。其中,交强险实现保费收入385.91亿元,占车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为32.59%。汽车保险稳居国内产险业第一大险种。

三、我国汽车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品种及保险费率单一的问题

在我国,出来首当其冲的投保意识薄弱外,接下来便是保险品种贫乏,保险费率单一的问题。在国外,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内容和保险费率都由各个保险公司自定。因此,保险商品种类很多,其费率也是灵活多变的。而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和附加险条款及其对应的费率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制定,很少有车型差别,更没有地区差别,如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拖拉机、各种专用机械车、特种车均适用机动车辆保险条款。

(二)汽车保险责任不够细化的问题

据统计,在车辆出现事故中,80%是由碰撞引起的,但各家非寿险公司出台的条款中,并没有只针对车辆碰撞责任而制定的险种,仍然将碰撞责任包括在范围广泛的车辆损失险中,这往往造成了一些只想投保碰撞险的投保人不得不多付出保费获得该险种的保障,因此,极容易造成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不好印象。另外,不同的地区应该有不同的保险内容,但在新条款中却没有体现出来,还是将一些投保人不可能遇到的事罗列在保险责任内,比如,内陆地区不可能遇到的海啸、平原地区不可能面临的雪崩、泥石流、滑坡等,这明显与个性化的车辆产品改革目标不相符合。

(三)汽车保险骗保的行为

根据北京保监局的统计,目前约有10%的车险赔款属于欺诈,是保险公司另一个不利因素。车险诈骗是一个全球性的通病,有数据显示,国外每年的车险诈骗保额达到赔款总额的10%至30%。车险骗保行为导致保险公司利润下降,对亏损情况雪上加霜。车险骗保案件频发,导致保险公司为此支出的费用大幅增加。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为了缩短赔付时间,保险公司往往放松对车辆的核查。而简化交通事故理赔程序等政策在方便了车主的同时也为一些骗保的机构和个人创造了条件。

(四)汽车保险公司监管不到位以及人才的匮乏

车险是扩大公司品牌、占有市场的最简单快速的险种。快速发展的后果是业务的膨胀速度快于管理管控的速度、服务提供的速度。为了业务发展,放宽了核保要求,承保了较多高风险业务或垃圾业务;业务发展的日常事务性压力,没有精力去对核保技术、精算、产品进行研发,无法甄别客户,更有效管理风险。

业务的快速发展,理赔的人力和技术跟不上,只能满足基本维持理赔运作的功能,无法或较少从接报案、查勘、估损、物损报价、人伤管理、核赔、诉讼管理中投入资金、技术、时间进行系统改进,从而也没有能力从理赔各流程环节对客户、查勘员、修理厂、公估公司进行风险、效率管控。

四、汽车保险的发展对策

(一)积极鼓励汽车保险业务创新

不断开发和创新保险商品是保险公司保持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要保证,业务创新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目前,由于我国对保险业施行较为严格的监管制度,保险公司新开发的保险品种必须经监管部门审批后才能投入市场运作,保险公司创新空间较为狭窄。对业务创新监管过严,限制太多,不仅降低了保险业务创新的效率,影响保险公司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市场的活跃与发展。

(二)加强市场监督检查

保险监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则,切实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增强监管的透明度、公开性,提高监管效率,为中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保监部门应严厉查处汽车保险业务中违法违规行为,对危害汽车保险市场的一些突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如中介人明折暗扣、保险公司为争取业务大打价格战及其他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加大查处力度,以维护汽车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我国民族汽车保险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快培训专业车险人才,提高车险从业人员素质

保险市场国际化后对保险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不仅能熟练掌握国内车险的条款、费率、实务,还要能了解国际通行的车险先进管理办法,做到一专多能,更加适应中国车险市场的需要。保险市场国际化后对保险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不仅能熟练掌握国内车险的条款、费率、实务,还要能了解国际通行的车险先进管理办法,做到一专多能,更加适应中国车险市场的需要。

另外,准确的市场定位。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保证车险业务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根本,是关系保险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严格监管的市场中保险人也可进行市场定位,但受到一定限制,市场化经营下,则可充分通过市场定位来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市场定位包括价格与手续费定位、服务定位。不同公司将有不同的市场定位,例如小、新公司可根据自身情况定位于部分客户,通过特色化、个性化服务来吸引目标客户;大公司则可在不同客户群体之间实行差别化,用差别化应对小公司的特色化,而又不对其原有业务规模造成太大影响。在此有必须提到服务定位,市场化经营下服务竞争将愈发重要,有观点认为市场化经营下保险人应提供全方位服务,作为一种趋势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目前车险费率刚刚放开的情况下,各保险公司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凸出个性化服务上,逐步过渡到全面服务,否则就将本末倒置。

总之,我们要认清目前我国汽车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汽车保险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保险市场的实际情况,找出解决汽车保险产业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将整个汽车保险产业链整合起来,通过建立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共同解决汽车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整个产业链上各个主体的协同发展。同时,发达的汽车服务业是成熟的汽车市场的重要标志。作为汽车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汽车保险的健康发展是做大做强汽车行业的有效助推器。但是,要做好汽车保险,仅靠保险公司的力量是不够的,这也需要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汽车生产厂家、零配件商、服务提供商、汽车金融公司等相关行业协同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分工制的规模经济。

篇3:南街村发展历程及启示

双街村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北部, 地理位置优越, 距首都北京110公里, 距天津港50公里, 距天津机场16公里, 近临京津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京山铁路、京九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国家级星火密集区、天津市小城镇建设试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敬老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天津市红旗党组织标兵等荣誉称号, 为双街村画上了一道道美丽的光环。十余年来, 双街村的变化, 可谓翻天覆地。双街人在村党委书记刘春海的带领下, 坚持“开拓创新, 求实进取, 和谐发展, 惠泽于民”的精神, 做实发展, 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并利用自身优势深挖潜能, 抓住时代发展机遇, 作出若干次契合社会发展潮流的重大抉择,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书写了一段令人赞叹的创业传奇。

一、筑巢引凤———双街人赢得第一桶金

1998年, 天津市北辰开发区将2400万元占地补偿费拨给双街村。当时, 这笔巨款却引起了村里上上下下的争论。村领导班子成员中, 大部分人主张将这笔钱发给村民:这是村民卖地所得, 是祖产和家底, 不能糟蹋了。有村民说, 按人头分, 可以一夜成“富翁”。当时, 3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刘春海经过深思熟虑, 心平气和地对大家说:“全国人民每人拿出一元钱, 就是十几亿元, 那得做多大事。如果这一元钱放到个人手里, 连一顿饭都吃不了。补偿费发给每个人, 也就2万元左右, 能解决多大问题?”沉默片刻, 他语气坚定地说:“咱不能鼠目寸光, 分光吃净。如果把这笔钱集中起来搞资本经营, 或许能给双街村赚大钱”。最后, 刘春海说服了大家, 将这笔钱用来搞经营。

于是, 双街村用占地补偿费加上银行贷款共4800万元, 在120亩土地上建起了北辰区第一家村级外国中小企业工业园。工业园建成之后, 吸引外资1000多万美元, 内资1500多万元, 当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通过筑巢引凤的方式, 双街村不仅当年进账租金580万元, 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也全部实现了就业。

2003年, 刘春海带领双街人如法炮制, 再次出手, 筹资2亿元在北辰开发区东侧购置工业用地620亩, 开发建设了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成后的工业园区吸纳60余家中外企业入驻, 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 利税1.6亿元, 租金收入2200万元。

2004年, 双街人挺进市区, 拿下了坐落于河北区的烂尾楼项目河北船舶大厦。刘春海洞察到了这个项目的升值潜力, 投资1亿元对船舶大厦进行内外装修, 然后, 将1.3万平方米的B座以每平方米7500元的价格成功售出。随后, 将1.6万平方米的A座打造成集商务办公、总部经济为主的中汇创业园, 年租金达1000多万元, 使其成为双街村的“财富大厦”。

二、试水开发——双街村实现旧貌换新颜

正当双街村的群众为已经取得的成绩感到满足的时候, 2000年初, 刘春海参加了天津市组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报告会”, 会后参观了天津几个“农业城镇化建设”试点。这让他茅塞顿开, 获益匪浅。一个大胆的设想酝酿形成了:采取市场运作形式, 投入2个亿资金, 用3年时间, 为村民再建一个新家园, 让祖祖辈辈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乡亲们, 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此时, 双街村被确定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八个城镇组团之一, 这让双街村的百姓们兴奋不已。加之当时运作着的外国中小企业工业园发展比较理想, 资金回笼较快, 使村领导班子下决心要搞房地产开发, 利用自身的土地资源优势和紧靠市区及京津公路的便利条件, 提前启动农村小城镇化建设。

2001年8月, 天津市双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刘春海出任总经理, 北辰区第一个农民住宅小区“双街新家园”破土动工了。当时, 双街新家园的起步工程距京津公路几百米, 隐在一片菜地后边, 要开工, 并且形成居住条件, 就要先解决水、电、煤气, 水要从北辰开发区引过来, 且水管要穿越京津公路, 再加上小区内还要打几眼温泉水井。众多的前期准备工作花费不小, 后续资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摆在双街人面前。由于是初次试水房地产开发, 期间遭遇种种挫折和困难不计其数, 作为村书记的刘春海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真是一言难尽。

经过前期准备之后, “双街新家园”六栋楼完工以后, 再贷款又盖了六栋楼, 人们亲睹小区在发展, 上门买房的人开始多了起来。随后, 双街人又筹资完善了喷泉广场、小区绿化, 按原设计又建了几栋楼, 使小区雏形初现。经过两年的建设, 终于能以相当规模亮相于消费者的双街新家园 (温泉小区) , 以其交通便捷、配套合理、价格适中的诸多亮点闯入市场, 受到购房者的认同, 仅完达山集团就一次性购房几十套。随着销售形势的日趋火爆, 村里又适时筹划了2002年的“新家园消夏晚会”、“元宵灯节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新家园展示活动, 使双街新家园温泉小区知名度陡升, 购房者络绎不绝。而后, 双街村又与天津市公交公司携手, 专门开设了由双街新家园温泉小区到市中心和火车站的公交专线, 加上原有的过路车, 使新家园的交通更加便捷。

面对这一切, 双街人没有满足。刘春海说:尽管大多数村民自购了新居, 但占地300亩的老平房还在, 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宅基地换房”。2009年, 双街人在原村址上规划建设了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双街新邨”, 全村621户农民搬进了生态宜居的新居, 双街村真正实现了住宅“城市化”。天津市领导也多次到小区视察, 对双街村的乡村城市化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自2001年以来, 双街村相继开发了近100万平方米住宅小区, 配套建成了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中心及占地5000平方米的大型汽车城, 300多家商户落户其中;建成了银行、邮局、医院、超市、幼教中心、封闭市场和集综合教学楼、高标准体育馆、室外运动场为一体的市级模范小学。双街村民将全部搬入住宅小区, 尽享都市田园生活。

三、上河城———提升区域品质的高端项目

近年, 双街人高瞻远瞩, 花重金积极改善配套环境, 由京津公路延伸到双街村的双向八车道的双新大道、北运河边占地45亩的紫御公园景观等, 都是其大手笔之作。双街人的种种努力, 正是为了打造更加适宜人居的魅力新城, 提升区域的品质与格调, 而这一目标在新建的国耀上河城项目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与升华。

上河城项目是天津市双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国耀集团共同打造的区域精品项目。双街人经过十余年飞速发展积淀, 放宽视界, 联手南派实力开发商, 打造更具时代潮流、更新设计理念和更具人文气息的项目, 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区域的格调, 这也是颇具开放性而又长远的一步好棋。

国耀上河城是天津北运河东岸40万平方米都会水生态公园住区, 体现了三大优势:首先, 京津走廊的战略地位, 使上河城处于一个关键地段, 上河城的这种地段价值洼地会带来后续较大的价值成长空间。当前, 天津进入城市多核心全面发展期, 区域内已开始有五矿、中铁、中海等大型房企介入开发, 为天津北部区域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津北区域处于与北京连接地带, 既有老城区和滨海新区的双中心内在发展动力, 又存在北京和天津之间更大范围的大都会同城化效应, 存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势。同时, 瞄准外围价值洼地的区域取得突破性发展正是契合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战略。其次, 上河城环境优雅、交通便利, 拥有大运河、紫御公园景观, 这些皆是国家级的生态资源。从项目地段来看, 双街镇发展规划建设一河一路两脉三区, 上河城项目位于北辰区双街镇双街村青铜大鼎圆盘的地标中心区位, 为京津公路沿线, 地铁5号线站口。交通路网建设完善, 到达市中心方便快捷。现在区域内已经形成了非常浓郁的居住氛围, 区域模范小学、医疗等公共配套设施齐全, 地段优势非常突出。再次, 上河城的建设品质堪称一流, 项目本身以市场流行的ARTDECO风格为立项, 特立于周边项目, 具有卓越的品质。该项目定位高端, 拥有8万平方米的法式宫廷园林、下沉式宫廷会所、全天候24小时温泉入户、人车分流, 堪称天津北部城区新盘的扛鼎之作。从需求来看, 随着天津楼市的发展与升级, 近年来天津购房者的置业观念也已悄然成熟, 对品质的理性鉴别和要求已然提升, 而目前津北区域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高标准、高品质项目产品可谓稀缺, 上河城项目的开发建设, 正迎合了这一市场需求, 填补了空白, 并且将区域内新建楼盘的品格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成为标杆性产品。

双街村十余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与村党委书记刘春海和村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密不可分。十几年来, 刘春海着手创建了天津市第一家村级外国中小企业工业园、全市第一家绿色生态园、北辰区第一片农民住宅小区, 他本人也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三个代表”基层标兵、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天津市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青年星火带头人、“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多次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8年8月, 刘春海还荣幸地被选为奥运火炬手, 参加了天津地区火炬传递活动, 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双街人的风采。

近年, 双街人以房地产开发为重点, 立足本地特点, 辐射多个行业, 多点开花, 以外国企业工业园为基础, 加快二期工业园的招商引资;在京津公路两侧相继建设20000平方米的花卉及无公害蔬菜市场、规划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汽车销售市场。同时, 双街人还积极筹划、酝酿, 与天津市主管部门申请、沟通, 未来几年将着力打造文化产业。

2010年, 双街村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 利税3.5亿元, 集体经济累计突破10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万元, 劳动力就业率达到100%。天津双街村不愧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篇4:中日两国汇率发展历程及启示

摘要:汇率制度的安排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对比中日两国汇率发展历程发现:中日两国汇率发展历程有相似性;汇率变化是各自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国际经济政治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阐明:一国汇率制度的安排应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新形势下的人民币汇率变化应立足中国当前国情采取平稳审慎的态度,以避免重蹈日元被动大幅升值给日本经济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覆辙,确保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关键词: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中图分类号:F83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9)06-0035-08

一、引言

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和规定。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了3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截至2001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5个成员国实行了8种汇率安排。这8种汇率安排可以归纳为3类:较为固定的汇率制度、中间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建国以来,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相继经历了单一汇率制、双重汇率制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3个阶段。适时选择的汇率制度安排很好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迅速增长,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大。然而,外界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各国加深了对汇率制度安排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中日两国的汇率制度发展历程中得到一些启示,以利于中国汇率制度的制定。

二、中日两国汇率发展历程

(一)日本汇率发展历程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日本汇率制度的演变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固定汇率制阶段(1949—1971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阶段(1973—1985年)和自由浮动汇率制阶段(1985年至今)。

1,固定汇率制阶段(1949—1971年)

从1949年至1971年的22年间,日本政府以“贸易立国”为口号,美国政府也采取相关政策大力扶持日本经济发展,从1949年4月25日开始日本一直采取1:360的固定汇率制。持续保持22年之久的360日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得日本企业能够在20多年内,不必理会汇率的变化,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扩大产品出口等方面。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力的上升使得日元汇率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美国开始在金融领域要求日元升值。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下,尤其是美国政府于1971年8月单方面宣布以放弃美元兑换黄金、对进口货物强制性征收10%进口关税等为主要内容的紧急经济政策,进而从根本上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动荡加剧,日元汇率开始上升。

日本政府为维护360日元兑1美元的汇率水平,多次入市干预,抛出日元、购买美元,想借以达到抑制汇率浮动的目的。但这些措施都无济于事,日元仍在升值。而欧美国家还是不断批评日元升值幅度不够。在此背景下,经过有关国家多次磋商,1971年12月,两方10国财政部长在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召开会议,决定将日元汇率升值16.8%,即1美元=308日元(上下可浮动2,25%),并以此作为标准汇率。

2,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阶段(1973—1985年)

1973年2月13日,美国财长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0%。日本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很快突破两位数,日本银行将贴现率提高至6%,但于事无补,日本从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开始推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日元从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250日元。

3,自由浮动汇率制阶段(1985年至今)

从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开始,日元采取自由浮动汇率制度。1985年,美英法日德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促使日元、西德马克对美元升值的协议,从此之后,日元汇率开始迅速上升,进入了长达10年之久的升值周期。到1995年,日元曾一度达到80日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1998年4月,日本修改并实施了《外汇和外贸法》,规定日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基本完全开放,日元汇率由市场决定。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是导致日本泡沫经济产生并最终破灭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经济由此陷入不景气。为了挽救本国经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阻止日元升值的策略。从2001年开始,日本政府放弃过去长期使用的扩大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了日元贬值的努力,但收效甚微。

(二)中国人民币汇率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人民币汇率发展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单一汇率制阶段(1949—1980年),双重汇率制阶段(1981—1993年)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阶段(1994年至今)。

1,单一汇率制阶段(1949—1980年)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中国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这段时间中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而外汇主要靠私营企业和海外汇进的侨汇,使得外汇收入短缺,人民币汇率实行爬行钉住汇率制,且汇率调整频繁。随着私营外贸和国内物价急剧上升,为了扩大对外经贸往来,中国将汇率目标定为扶持出口,根据内外物价之比,人民币汇率频繁下调。直到国内物价稳中有降,而国外物价上升,人民币汇率开始持续上调。到1953年,中国汇率趋于稳定。1953年至1972年,由于国际汇率体系显示平稳运行的态势,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使中国对外依赖程度很低,国内物价稳定,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维持了长期的稳定。其间由于美国出现通货膨胀,产生了人民币低估的现象。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国际上主要货币固定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结束,世界主要货币采取浮动汇率制且美元趋于贬值。为适应新的国际汇率制度环境,中国改变了原有基于购买力平价的“物价对比法”。转而按照一篮子货币对汇率水平进行计划调节。篮子货币的币种,选择当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权重则按照所选货币的重要程度、对外政策需要以及一些具体情况调整确定。同时,中美两国政治上的和解,部分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对外经贸迅速发展,贸易逆差出现并扩大化,出现了人民币高估的现象。

2,双重汇率制阶段(1981—1993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新时期。为鼓励外贸企业出口,中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2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为了扶持出口,增加外汇储备,在汇率制度安排上,人民币实行复汇率制度,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还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格(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换1.5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价格为1美元兑换2.8人民币)。至1985年,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为了平衡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调整主要以出口换汇成本为依据。外汇管理制度也实行了改革,政府允许企业创汇可以按比例提成,多余外汇可以到官办的外汇调剂市场进行交易。因而,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又产生了人民币调剂汇率,实行复汇率制度。这期间,官方汇率和人民币调剂汇率都在不断下调。

3,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阶段(1994年至今)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改革外汇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1996年12月1日,中国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完全可兑换,中国正式确立了“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维持一定管理”的外汇管理框架。

直至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双顺差,使得维持汇率稳定有了坚实的基础以后,中国开始采取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1994年开始,人民币相对美元慢慢升值,到1997年底,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升值了5.1%,1998年之后,汇率变动变得微小。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东南亚国家货币纷纷贬值,促使这些国家纷纷放弃实施多年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转而实施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但时隔不久,这些国家的货币又向钉住美元复归,中国政府在这段时期坚持了人民币不贬值。危机过后,人民币本质上实行的是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是:(1)放弃与美元挂钩,引入参考一篮子货币;(2)由1美元兑8.672 人民币改为1美元兑8.11人民币,升值2%;(3)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翌日买卖收市价,上下波幅0.3%。至此,中国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为基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

三、中日两国汇率发展历程的对比

由于中日两国在国内国际发展环境中面临不同的情况,因此,两国汇率制度演进过程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看,中日两国汇率变化的过程都是两国本币不断升值的过程,升值过程都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体现和国际环境变化外在要求的综合结果。

(一)汇率的变化是其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体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集中全部精力大力发展经济。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发展,日本很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日本的“工业兴国”政策也使其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在汇率选择方面,日本根据日美两国协议采取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此后22年都保持此汇率制度不变。该汇率选择使日本在国际贸易中始终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国际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国民财富空前增长。从日本国内的发展看,日本有条件和理由在随后汇率上选择升值和抑制过快升值的发展历程。

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要任务是要巩固刚刚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际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了今天中国2.1万亿的外汇储备。因此,中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先采取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制定是在小心翼翼的尝试中摸索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前期调整频繁,后来长期盯住,最后浮动缓升的发展过程。

(二)汇率的变化是其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变化的外在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日本经济发展的积极扶持,加之日本国内的工业产业政策使日本很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日本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其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摩擦越来越多。在日本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强迫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抑制日元升值的措施,导致日本汇率制度呈现出日元升值和抑制升值相互交错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与日本有较大的差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企图把新中国封杀在摇篮中,政治上排挤、经济上封锁,使新中国一段时间内在国际舞台上没有声音,苏联撤出对华援助使新中国的国际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固定汇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中国资本市场日渐开放,中国国际贸易增多并成为主要的出口大国,使人民币汇率制度有了进行缓慢调整的可能。同时,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似乎给其他国家造成较大的压力(有的国家直称“中国威胁论”),在中国较大的国际贸易顺差的背景下,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国内新的情况,以负责任的态度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实施人民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和有条件兑换。目前人民币汇率正处于升值的瓶颈期,这时的人民币汇率取向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特征与日元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特征较为相似或相近。

(三)汇率选择改变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的作用

对比中日两国汇率水平走势(图1)可以看出,除去人民币汇率在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保持固定的汇率水平外,从整体上看,两国汇率都是处于不断升值的过程中。但升值过程也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为:人民币汇率水平表现为平稳升值;而日元汇率是波动式的升值过程,且从1994年开始呈现出规

律性的波动状态,当然这与日本政府的干预有直接关系。再来对比两国在升值过程中各自的GDP变化图(图2),可以很直观地看出由于汇率水平的变化所带来的各自国家经济发展:中国GDP水平是稳步上升的,在近几年经济增幅越来越大;而在1994年之前日本GDP也是上升过程,从1994年至今由于政府对汇率的干预导致的汇率波动加大,使得GDP也呈现波动的状态,经济态势极为不稳定。

四、启示

通过对两国汇率发展历程的对比研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可以从日本汇率制度发展历程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人民币的升值也应参考国际各国货币的变动情况适时而动,在适当时机下应用适度的汇率安排,要避免短时间内急剧变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简单的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变全球贸易失衡的现状,升值过快将会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导致国际市场进一步萎缩,贸易逆差缩小的同时不能增大出口,造成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倒闭,失业率重新大幅上升;此外,太大的升值预期将会带来热钱的流入,造成流动性陷阱使商品价格暴涨暴跌,加大政府调控货币政策的难度,损害本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国内失业率上升,国家经济萧条,国内经济处于被动的局面,就是日元的过度升值所致,中国不能重蹈日本“广场协议”的覆辙。

第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本国国情、经济实力和当前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对本国经济发展不能盲目乐观,对汇率变化带来的危害也不可低估。即使要选择调整汇率,也要及时调整和升级我们的产业结构,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避免出现汇率升值推动对外投资而导致国内投资不足,就业岗位减少,居民收入下降,引发国内需求不足,而国内需求不足反过来又影响企业在国内的投资需求,最终形成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这也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且陷入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篇5:南街村发展历程及启示

今天的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是当今世界上一家大型通讯设备生产厂商,并成为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辉煌的国际化历程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和教训,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借鉴。那么,华为的国际化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教训呢?接下来我将重点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先大致了解一下华为的国际化历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这样一个年轻的公司在成立当年就突破了数字程控交换机硬件技术,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的空白,此后,91年底大容量空分用户交换机HJD48在年底推出。93年底数字局用交换机C&C08EAST8000年底的全数字多功能ISDN华为公司一年一个新台阶。95年年产值14亿,销售额12.7亿;96年年产值26.3亿,销售额24.2亿;97年年产值则攀升至54.3亿,销售额达到了41.9亿元年超过100%的增长速度,使得华为公司由94年深圳市高科技企业综合排名第一名,95年中国电子百强第26名,上升至96年中国电子百强第21名,97年中国电子百强第18名。到98年底,华为公司已在全国设立了33个办事处,35个用户服务中心,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技术援助部门,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公司。目前,华为在通信领域的众多技术上,已形成一系列突破,研 制了众多产品。短短数年,华为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令人惊叹。华为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并成为一家国际化的企业,其留下的启示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启示之一:目标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企业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追求企业的最大利润率,而华为公司的追求是相反的,华为公司不需要利润最大化,只将利润保持一个较合理的尺度。华为追求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来为他的顾客提供服务。正因为这种目标导向,才使华为从昨天走到了今天。

启示之二:人才

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华为的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华为要求员工要认真负责,但认真负责不是财富,还必须管理有效。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华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素。华为公司容许个人主义的存在,但必须融于集体主义之中。另外,华为公司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每年为此的付出是巨大的,这在华为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了作用。

启示之三:技术

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合作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用华为卓越的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华为的技术理念有以下几点:

1、紧紧围绕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发展,不受其它投资机会所诱惑。

2、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引进了很多工业,为什么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呢?关键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掌握核心,开放周边,使企业既能快速成长,又不受制于人。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才能进入世界竞争。

3、遵循在自主开发基础上广泛开放合作的原则。重视广泛的对等合作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自己的优势得以提升。优势更优势。

启示之四:管理

华为已经基本上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完善的管理体制,这对加强企业管理,规范和促进员工的工作,提高公司的效益,进一步推动华为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华为的管理文化也成为其企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然,华为的国际化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失败教训。华为在发展过程中的有很多成功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往往比较难去复制,相反华为的失败教训却会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教训 一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1993年华为研发JK1000产品时,缺乏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和研究,特别是缺乏对于国际竞争对手产品和技术的研究,正因为这样华为对于当时的中国通信市场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但是从这个产品的惨败之后华为认识到对于竞争对手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了对于竞争对手产品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不仅这样,华为在分析和研究竞争对手的同时也进行着技术的更新与创新。

教训二: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

JK1000的惨败让华为认识到产品必须满足客户需求,而不是凭空想当然的推出自己认为是好的产品,“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客户永远是对的,他需要什么,你就应该给他什么,而不是先造出一个产品,然后去寻找可能需要它的客户。"

教训三:品质是产品永恒的话题

华为的JK1000凭借华为人苦口婆心和持续努力终于在中国的偏远农村卖出了200多套,但是由于技术的粗糙和品质管控的却是让华为的产品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从JK1000之后华为强烈意识到产品品质的重要性,开始致力于产品品质的提高。

篇6:南街村发展历程及启示

1 批发贸易的演变历程。

1.1 批发贸易的起源。

批发贸易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前期,当时根据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特点,可将批发贸易起源阶段分为上古时期和中古时期。其中上古时期的批发贸易以西方较为先进,其以海上贸易为主,批发的.对象也多以金属和奢侈品为主。而中古前期的批发贸易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以后阿拉伯国家崛起时期,此时一些组织化、政治化贸易发展理念应用到了批发贸易发展之中,不同国家也争相建立相对稳定、条件相对优越的批发贸易发展条件,争取获得批发贸易中心的地域、战略优势。此时,批发贸易逐渐由海运贸易向内陆贸易扩展,相关国家也更加注重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稳定,从而营造一个更好的商业贸易环境,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稳定状况直接影响了批发贸易发展情况。进入中古后期,批发贸易已具备了分工化和规模化特点,相应的经贸资本运作水平、物流以及硬件设施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批发贸易的服务范围也由高层局部扩展到大众整体了。

1.2 批发贸易的扩张。

15、16世纪,随着新航线不断开通,地域的限制逐步减小,批发贸易的专业化、分工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贸易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形势,批发贸易也顺应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相应的变化和改进。

在批发贸易的扩张阶段,随着地域的扩大以及航运水平能力的提升,批发贸易的市场范围也有了极大的扩展,这有效推动了批发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各个国家对批发贸易的日益重视,在不同国家内外批发贸易中,发展的组织形式、规模都有了较大的变革,也更加适应所在国家贸易的发展需求。

1.3 批发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大概从1780年到1870年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较大提高,批发贸易随着自有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迎来了进一步发展机遇。这一时期,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的批发贸易更加紧密,合作形式更加多样,相应的竞争范围由贸易中心扩展到整个世界市场,相应的批发贸易组织和规模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传统的重商主义逐步由自有贸易主义所取代。

此阶段批发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了迅猛发展,之前的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批发贸易逐步扩展到全球的合作经营之中,批发贸易的分工更加明确,相应的专业性和贸易市场细分程度也更高。与此同时,国内统一市场越来越成为批发贸易依赖的重点,贸易规模全面扩展,任何方面的货物运输都能实时配送,极大促进了批发贸易的发展。贸易中心城市随着发展逐步被新兴工商城市所取代,这主要得益于新兴工商城市良好的结构设计,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和良好的贸易环境。在外部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推动下,批发贸易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更加扩大,发展潜力更加辽阔。

1.4 批发贸易的新变化。

上一篇:抓住机遇-尹力演讲下一篇:青协办公室述职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