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2024-05-05

内科分级护理制度(通用9篇)

篇1: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原则: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如:急性左心衰竭、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的患者,如:冠脉介入术、起搏器植入术。

3、生活自理能力评估=40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自理能力评估41-59分,生活部分自理且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2级、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疾病患者。

2、生活自理能力评估41-59分,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三、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如择期行心脏介入手术前、心脏介入术后康复期、高血压病1级患者。

2、生活自理能力评估=60分,生活完全自理的患者。

分级护理要点: 一、一级护理

1、每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胸闷、胸痛情况及伴随症状、心理状况、各种管路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根据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1)做好基础护理:如整理床单元、更衣;面部清洁和梳头、洗头;口腔清洁;擦/洗手及足、擦澡;床上使用便器;协助患者进食/水、服药;翻身及叩背;功能锻炼;会阴护理;气道护理、管路护理。2)做好专科护理:心电监护、观察药物疗效与副作用、观察与预防并发症、介入手术前后护理(如诱导排尿、指导与协助术后活动等)、必要时做好抢救准备并熟练配合。实施安全护理措施。

5、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饮食知识、药物知识、氧气知识、活动知识等。二、二级护理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1)做好基础护理:如整理床单元、更衣;面部清洁和梳头、洗头;口腔清洁;擦/洗手及足、擦澡;协助患者进食/水、服药;翻身及叩背;功能锻炼;会阴护理;管路护理。2)做好专科护理:观察药物疗效与副作用、观察与预防并发症。实施安全护理措施。

5、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饮食知识、药物知识、氧气知识、活动知识等。三、三级护理: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督促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如洗脸、梳头、剪指(趾)甲,洗头等。

5、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饮食知识、药物知识、活动知识等。

篇2: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特级护理

服务对象:大面积脑出血或脑疝形成的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者、癫痫持续状态、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患者、重症肌无力(呼吸肌麻痹)的患者等病情危重需要连续监护,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护理内容:

1.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准确监测各项观察指标,包括药物反应、饮食、睡眠、排泄、肢体末梢循环等。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及给药措施,正确记录出入量。

3.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昏迷、烦躁的病人有制动、预防坠床措施。

4.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5.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使患者清洁舒适。

1)落实晨午晚间护理,保持三短九洁及床单位平整清洁。

2)协助患者床上移动,更换卧位,保持皮肤完整。

3)协助床上使用便盆,做好大小便失禁护理。

4)非禁食患者,协助患者进食水,留置胃管者做好鼻饲护理。

6.备齐抢救物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一级护理

服务对象:脑出血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颅内引流者、病毒性脑膜炎、重症肌无力、癫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及不稳定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发生变化者。

护理内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和给药措施。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饮食、用药、康复等)

5.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使患者清洁舒适。

二级护理

服务对象:脑出血,脑梗死等经治疗后处于恢复期患者、面神经炎、高血压、肌力处于恢复期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护理内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和给药措施。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4.提供相关健康指导。

5.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使患者清洁舒适。

三级护理

服务对象: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内容: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和给药措施。

3.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篇3: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内科2012年2-8月入院的患者70例为对照组,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写护理级别的医嘱, 其中男39例, 女31例, 年龄20~80岁, 平均年龄 (51.24±10.21) 岁;观察组70例患者选自2012年9月-2013年3月我院内科, 护理级别的制定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制定, 并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ADL) 评分结果确定分级护理级别, 其中男37例, 女33例, 年龄21~85岁, 平均年龄 (53.11±11.38) 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传统方法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护理等级医嘱;观察组患者按照医护合作模式确定护理等级: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标准[2], 医生根据病情确定护理等级后, 在常规护理分级原则的基础上, 护理人员对患者入院24h内行ADL评分:日常生活10项内容, 共100分, 分值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强。0~23分:特级护理;24~49分:一级护理, 大部分患者不能完全独立生活;50~69分:二级护理, 患者有中度功能障碍, 需要帮助;70~100分:三级护理, 患者可独立生活, 基本可以自理。护理人员根据ADL评分确定护理级别后告之主管医师, 医师再参考该评分结果确定护理级别。护理满意度评分: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 共12条项目, 每条项目均根据Likert分级法分为1~5分, 1:非常不满意, 5:非常满意, 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 对率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对两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指导分级护理医嘱的比较

结果表明, 采用ADL评分指导分级护理实施, 一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患者分别占35.71%和15.7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医嘱执行评分和实施合格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两组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护理满意度为 (97.24±12.14) 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但对照组三级护理患者和观察组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无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3。

3 讨论

目前, 国内常用的护理等级主要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决定, 护理只能根据医生开出的医嘱执行, 这种护理等级的划分侧重于患者病情的程度, 而忽视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单纯根据患者病情划分等级具有不全面和不客观性, 也不能更好地利用护理资源和满足患者对生活护理服务的要求[3]。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患者的需要与护理等级存在不一致情况, 部分一级护理的患者, 可能并不需要生活护理服务, 而二级护理者存在过多的生活护理, 导致医疗护理措施不能落实。杨洁[4]介绍了日本医疗机构护理等级的划分依据, 其主要根据患者的生活自由度划分4个等级, 再从患者需要程度划分3度, 两项结合最终确定护理级别。蔡虻[5]等研究认为, 患者病情等级相同, 但自理能力不同, 所需的直接护理需求量和护理时间均不同, 因此, 有必要寻求建立医护合作的整体护理方法和理念。本文将采用常用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量表进一步指导护理等级的划分, 在医生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开护理等级的同时, 护士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的不同, 提供针对性的辅助和相应的护理级别, 观察能否有效地提高基础护理的合格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等。

本文结果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医嘱执行评分和实施合格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而综合护理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通过采用医护合作模式, 在ADL评分的指导下进一步划分护理等级, 可提高基层护理的治疗, 提高医嘱的执行性并有利于护理措施的落实, 从各方面提高护理质量。国内研究显示, 一级护理和二级护理占有较高比例, 而大部分护理等级并不能反映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 而部分医生并不了解护理等级制度和评定标准, 容易导致医嘱中的护理等级与实际情况偏移[6,7]。本文统计结果也表明, 对照组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出的护理等级医嘱中, 一级护理占54.29%, 明显高于观察组, 而实际工作中该类患者只需密切观察病情, 并不需要其他卫生、大小便和饮食等生活护理。护理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护理制度的落实, 对患者生活能力做出客观、合理、科学的评估, 可更好地调动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积极性, 进一步促进护理资源的合理应用和护理工作的执行[8]。

综上所述, 在考虑患者病情程度的前提下, 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确定护理等级, 使分级护理的实施与患者的实际需求一致, 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改善医患关系, 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护理资源。

参考文献

[1]刘义兰.对分级护理制度的商榷[J].护理学杂志, 2006, 12 (21) :44-46.

[2]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试行) [EB/OL].[2009-05-22].http://www.moh.gov.cn/mohbgt/s95091/200905/40929.shtml.

[3]芦雅琳, 赵莺柳, 钟秀卿.加强分级护理制度管理方法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 (5) :45-47.

[4]杨洁.介绍日本分级护理制度[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9) :34-36.

[5]蔡虻, 孙红, 冷婧, 等.基于自理能力和疾病严重度的病人分类方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6) :490-492.

[6]肖小文.基层医院护理级别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4) :19-20.

[7]Quinn TJ, Langhorne P, Scott DJ.Barthel Index for stroke trials:development,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J].Stroke, 2011, 42 (4) :1146-1151.

篇4: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关键词:临床调查 护理工作能力 课程体系建设

《内科护理学》是通过对病人生物特征、心理特点和社会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运用内科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以预防内科疾病,促进病人康复,并保持其健康的一门学科。对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内科护理学》不仅是一门临床专业课和主干课,而且是临床护理诸学科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在临床工作中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能规范地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本文对石河子卫生学校毕业生在各家医院实习期间的内科护理工作能力进行了临床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职《内科护理学》知识模块价值进行了分级,为石河子卫生学校制定合理有效的《内科护理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

专业能力调研主要包括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的监护、观察及判断能力,指导内科住院患者出院后进行康复训练、饮食调整、诱因预防等健康教育的能力,能独立督促、执行医嘱的能力,对监护室内各种监护仪器、管道的护理、使用、清洁及养护能力,正确配采集标本的能力,对重症病人进行监护、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独立完成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能力,指导内科疾病病人进行各类腔镜检查前准备的能力和指导内科住院患者出院后进行康复训练、饮食调整、诱因预防等健康教育的能力,以及内科常用药、急救药等用药指导及其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等十个方面。方法能力的调研则主要包括正确开展护理评估,收集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的能力,清晰的解决实际问题思路,遇事不慌乱的慎独工作能力,课余独立再学习的能力,以及根据护理程序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反馈的能力等四个方面。社会能力的调研主要包括能吃苦耐劳、尊敬师长、待人有礼、诚实守信,能巧妙应用沟通技巧,开展有效的护患沟通,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四个方面。各项能力的评价具体分为好、良、一般、差等四个层次。

二、分级结果

将《内科护理学》课程分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护理、血液疾病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护理、风湿性疾病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和急症病人疾病护理等9大知识体系,依次划分,共包括53个模块(为了描述的方便,依次用编号1-53表示)。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划分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护理,肺炎病人的护理,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和肺癌病人护理等10个模块;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划分为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胃炎病人的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肝硬化病人的护理,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肝癌病人的护理和胰腺炎病人的护理等7个模块;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划分为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心肌病病人的护理和心包炎病人的护理等9个模块;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划分为肾脏疾病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肾盂肾炎病人的护理,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和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等4个模块;血液疾病护理划分为血液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贫血病人的护理,白血病病人的护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和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等5个模块;内分泌代谢疾病护理划分为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人的护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护理和痛风病人的护理等5个模块;风湿性疾病疾病护理划分为风湿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和系统性红斑狼的护理等2个模块;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划分为神经系统病人常见症状护理,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癫痫病人的护理,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护理和帕金森病病人的护理等5个模块;急症病人护理疾病护理划分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和中暑等4个模块。知识模块价值(以教学侧重点划分)具体分为重点讲解、可供自学、可删除等3个级别,问卷结果(某个知识模块编号在折线上对应的数字,表示此知识模块在对应的价值分级的有效样本数)。

三、总结

石河子卫生学校毕业生和实习生内科护理工作能力总体表现良好,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临床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实习生内科护理工作能力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分布,总体表现出优秀的专业能力,但是其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和强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参考该课程知识模块价值分级进行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蔡晋.内科护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7.

[2]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01).

篇5:中医内科分级护理服务标准

(一)分级护理标准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①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如呼吸衰竭患者;

② 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如腹腔恶性肿瘤术后,乳腺癌术后患者;

③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如瘫痪在床患者; ④ 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护理服务项目

① 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 根据患者病情,每日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③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中、西药用药治疗; ④ 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措施; ⑤ 实施安全措施,认真做好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到位,防止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安排专业陪检人员陪伴患者进行检查,保证患者人身安全;

⑥ 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治疗,如针灸,物理疗法治疗;

⑦ 健康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恢复训练,提高身体机能,根据时令、患者体制及相应证候给与患者中医饮食指导,中药汤剂服用指导;

⑧ 专科护理到位:如耳针,拔罐,足浴,熏蒸等治疗护理; ⑨ 书写护理记录。二、二级护理

(一)分级护理标准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① 病情稳定、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平稳期患者;

② 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

(二)护理服务项目

每2-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③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中、西药用药治疗;

④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防止褥疮、烫伤、摔伤等发生。安排专业陪检人员陪伴患者进行检查,保证患者人身安全;

⑤ 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如针灸,物理疗法治疗; ⑥ 完成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根据时令、患者体制及相应证候给与患者中医饮食指导,中药汤剂服用指导; ⑦ 专科护理到位:如耳针,拔罐,足浴,熏蒸等治疗护理; ⑧ 书写护理记录。三、三级护理

(一)分级护理标准

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如:各种疾病康复期的患者。

(二)护理服务项目

① 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 ③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中、西药用药治疗;

④ 实施安全措施,安排专业陪检人员陪伴患者进行检查,保证患者人身安全;

⑤ 指导患者完成生理需求及康复,如针灸,物理疗法治疗; ⑥ 完成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根据时令、患者体制及相应证候给与患者中医饮食指导,中药汤剂服用指导; ⑦ 专科护理到位:如耳针,拔罐,足浴,熏蒸等治疗护理; ⑧ 书写护理记录。

篇6:基础护理知识:分级护理制度

二、特别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病人。

2.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

3.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

(二)护理要求:

1.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三、一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

3.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

(二)护理要求:

1.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

2.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保持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四、二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二)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查一次。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4.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五、三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等。

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

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二)护理要求:

1.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2.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二次,掌握病人的生活,思想情况。

3.督促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饮食,每日巡视二次。

4.对产妇进行妇幼卫生保健咨询指导。

篇7:分级护理制度(精选)

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和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护理等级,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护理人员在患者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标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并作出统一标记,在病人一览表和床头卡上显示(特护或病重为深红色;一级护理为粉红色;二级护理为绿色;三级护理为白色)。

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一. 特级护理: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进行严密监护生命特征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特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特征的患者

(二)护理重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检测生命特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 一级护理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并请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查对制度

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患者安全目标的落实,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放声,特制定本制度,望各科各级医务人员认真执行。一. 临床科室: 1.下达与执行医嘱的人员,必须是本院具备注册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资格的人员,其他人员不得下达与执行医嘱。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医嘱要按时执行,开写,执行和取消医嘱必须注明时间。临时医嘱要向护士交代清楚。

2.除急救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诵一遍,经医师核对后方可执行,医师要及时补记医嘱,每项医嘱只能包含一项内容。

3.医师写出医嘱后,要复查一遍。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当向科室主任或医务室报告

4.护士对医嘱要班班核对,每日有护士长或主任护士组织查对一次

5.手术后和分娩后要停止术前和产前医嘱,重开医嘱并执行 6.凡需要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代清楚,并在相应交班记录上注明

7.医师无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给患者作对症处理。但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8.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应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9.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 疗用毒性药品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检查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口服药发放前应去除一切外包装,针剂发给患者时须掰开,倒在小药杯里发给患者

10.输血前,需经两人带病历到病人床旁核对,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开始输血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后无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调节滴速。数学中注意观察,保证安全。输血完毕,瓶(袋)内余血保留24小时后方可处理。输血记录单保存在病历中 11.全院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特别是ICU,新生儿科,手术室,急诊科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识(腕带与床头卡)

12.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标识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住院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 种原因或疾病导致病人生命体征出现严重病态,威胁病人生命或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被视为危重病人 二. 各科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医护人员发现病人病情危重需抢救时,值班医生及护士应立即进行抢救,并通知二线医师或科主任(护士长)参与抢救,适时填写病危通知单告知病人家属(或随从人员),并上报医务科。对多科室抢救,要坚持先危后重,先重后轻的原则,先由威胁生命的主伤或主病科室接诊抢救。当接诊大量突发事件病人,即刻上报医务科,首诊当班人员在第一时间内保证抢救工作实施,非当班医务人员在接到呼叫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搞到现场参与抢救,应急办或医务科主持现场抢救,并上报上级领导。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相关部门

三. 需请院内其他科室协助抢救时,可用电话或去人邀请,应邀者应及时前往,需邀请上级医院医师来院抢救时,报医务科解决。有关医技科室,手术室等,应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

四. 危重病人就诊实行首诊负责。首诊医师和接诊的科室必须负责病人的急救和生命体征的维持,直至落实好相关科室和医师进行诊疗为止

五. 对于患多科疾病,边缘病的危重病人及院外对危重病人实施救治时,参与抢救中年资最高的医师担任急救小组组长,负责指挥现场救治

六. 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务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 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遗嘱时必须重复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做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七. 在医院内发生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导致病人危重状况或危重病人抢救需行政特别支持的,必须立即上报医务科直至院长 八. 危重病人的转送必须由主管医护人员或主要医疗操作的医护人员陪同,根据病情由主管医师决定护送人员的医疗等级。请护士陪同需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医嘱。无医嘱视为主管(治)医师亲自陪同

九. 凡抢救病人为领导干部,知名人士,外宾及重大事故所致伤员等,均应及时报告医务科及总值班室,医务科及总值班人员要亲临现场,必要时向院领导报告

篇8: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1 国内分级护理制度现状

1.1 医、护在分级护理制度认知上存在差异 医师以医嘱形式下达护理级别。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 但当护理级别与该患者护理需求有差异时, 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国内有资料报道52.55%的护士认为医师确定的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4]。90%的护理人员反映, 由于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不一致, 护士据此进行护理难以满足部分患者的真正需求[5], 即使住院时相符, 有时也不能随着疾病的转归而及时地改变护理等级, 特别是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 未及时修订护理等级。而引起护理记录过于简单, 不能为下一步治疗抢救提供准确、详尽的依据[6]。

1.2 护理级别作为收费依据仍存在不合理性 护理级别作为护理收费的一项重要依据, 费用问题成为影响护患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医师给出的护理级别往往根据主观经验, 随意性大, 造成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需求不符。不同科别的医师对护理级别的理解差异较大, 有的偏重于对病情观察的需求, 有的偏重于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实际情况是, 护士在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后, 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 如需要做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等, 必须请医师在长期医嘱单上分别开具这些内容, 其目的一方面也是便于收取费用, 医保规定无医嘱而收取费用属于乱收费, 而基础护理中的很多项目均在政府制订的允许收费的项目之列。然后, 按护理级别收取费用, 究竟包含哪些服务内容含糊不清, 非常矛盾。因为护理级别与患者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但收费标准一样, 有时面对患方提供的卫生行业的收费标准, 医务人员往往难以解释清楚, 严重影响病区正常的诊疗秩序, 不利于开展护理工作。为了弥补护理级别与收费关系的不合理性, 有些地区护理主管部门制定了地方性政策, 并公示了不同级别所提供的护理服务项目, 其结果造成不管患者的个体是否需要, 护士均机械地执行, 甚至一些科室出现患者病情允许可以淋浴、洗漱等, 但护士仍按照服务项目给予会阴擦洗、口腔护理等, 这种做法仅仅是满足收费的要求, 而严重制约了整体护理理念和护理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 限制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另外实际工作中因分级护理收费标准与实际成本测算有很大差距, 无法抵消最基本的消耗, 护理劳动价值得不到相应的体现[7,8]。

1.3 患者需求及护理专业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和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仍与国外有差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不仅需要治疗疾病, 还需要人文和心理上的关怀, 以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患者不仅需要舒适的环境、高超的护理技术, 还需要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康复知识, 需要健康教育指导。所以在护理改革中, 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深受患者的欢迎, 但花费了护士很多的时间和人力。但当前我国各级医院护士缺编状况严重, 刘华平等[9]通过对126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调查发现, 88%的医院存在护士缺编情况, 各医院普通病房实际平均床护比为1∶0.36。我国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成为阻碍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瓶颈, 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阻碍了分级护理制度的真正落实。由此可知分级护理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护理人员的增加投入及护理配置。

2 对于分级护理制度的改善措施

2.1 加强对分级护理制度指导原则的学习并作为低年资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 新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更规范、具体、明确和人性化。护理人员要适应目前医疗环境的执业要求,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提高观察和判断能力, 善于从患者的主诉和体征中捕捉到病情发展的趋势, 明确疾病的观察重点, 这样才能进行护理级别的动态调整。同时将分级护理制度作为低年资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 提高医师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 使护理级别更能符合病情及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医师和护士在对护理的等级上认知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规范化培训和医护患之间的沟通, 提高医师对护理实际内容的理解。

2.2 增加并实施护嘱制度化 护士长或高级责任护师责任接诊护士使用《入院评估单》、《住院病人皮肤压疮评估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等全面评估住院患者的护理问题。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结合医嘱的级别护理确定护理项目, 以护嘱形式下达在长期或临时治疗护理单, 确定床上及下床活动范围的落实办法, 执行时间及执行者签名等, 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充分的评估, 有利于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调动患者的自理潜能, 积极参与护理和自我照顾。护士长或高级责任护师在患者入院8h内审核患者评估表并签名。每天检查护嘱的项目、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执行效果及收费情况, 每天修改一级、特级护理记录及护嘱单, 将修订和评价内容记录在相应患者的护理记录单中并签名, 动态指导各级护士的护理行为。根据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要求编写了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和护理核心制度的小册子, 包含了医院分级护理的详细内容, 人手1本加强学习并定期考核。

2.3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和推行病区无陪护护理模式的发展 充足的人力资源是保证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的基本条件。所以, 分级护理的真正落实, 依赖于增加护理人员的投入, 依赖于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其经济保障应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护理收费的合理增加[10]。护理管理者应该关注并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 关心护士, 督促确保护理人员编制到位, 提高护理服务价格, 提高护士待遇。聘请专业护理人员照顾患者的生活不失为摆脱目前困境的一种好办法, 一方面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另一方面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和提高了医院收费。

3 未来展望

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 顾客满意是21世纪质量管理的惟一标准, 也是护理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体现在患者对个人健康权利的重视。21世纪护患关系将会向“相互参与型”方向发展, 护理人员要充分领会护理分级护理制度, 积极从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出发, 调动患者的主动能动性, 让他们参与治疗和护理, 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分级护理实施的过程中, 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承担起决策者、沟通者、领导者、管理者的多重角色以适应卫生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分级护理,护理制度管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235.

[2]吴欣娟, 李玉乐, 谢瑶沽.我国分级护理实施现状及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2) :5-7.

[3]周荣慧.医院等级护理服务标准公示的动因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3 (1) :19.

[4]毕慧敏, 蒋兰芬, 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04, 18 (8) :1394.

[5]宋娟.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困难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 :57-58.

[6]苏晓丽, 赵丽, 王彩琴.规范医护耦合性行为减少医疗纠纷[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 :71.

[7]董瑞馨, 张立群, 宋毓敏, 等.提出增补《分级护理制度标准》的原因及内容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6) :55-57.

[8]刘义兰.对分级护理制的商榷[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23) :44-45.

[9]刘华平, 巩玉秀, 么莉, 等.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和配置标准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15 (4) :22-25.

篇9:对我国分级护理制度的分析

【关键词】 分级护理;分级护理制度;问题

我国将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等四个等级。病人入院后,由医生根据其病情确定护理等级。分级护理制度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是确定临床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目前,护士根据护理等级所对应的临床护理要求为病人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护理级别分级比较模糊;护理级别的划分未考虑病人的实际护理需求及临床护理工作量;護理级别不能随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等等。对此,本文对分级护理标准的要素指标构成进行分析,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分级护理标准,减少护士工作量,为进一步量化分级标准奠定一定的基础。

1 分级护理制度的概述

建国初期,我国护理技术比较落后,护理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护理工作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1954年,张开秀和黎秀芳两位护理工作者提出了“三级护理”的分级护理制度。这个护理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护理模式,其对象依次是危重病员、重病员和轻病员。这种护理模式护理提高了实施救治和护理工作的效率,确保护理质量。随之,“三级护理制度”很快在全国得以推广。这项制度实现了中国护理事业质的飞跃。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中,对护理工作制度作了明确规定,病员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并作出标记。同时将病人的护理级别分为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等四个级。这标志着分级护理作为一项护理工作制度在国内各级医院普遍采用。长期以来,分级护理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保障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年,《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中规定护理级别仍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分级护理由医师根据病情下达分级护理医嘱,指出应根据病情变化及评估结果及时变更护理等级。由此可见,分级护理制度已成为我国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趋于完善。

2 分级护理制度规定的各分级护理的具体内容

分级护理的内容主要是指各级别种的具体内容。具体来讲,特级护理的护理主要内容有:首先是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变化特征;其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护理措施,并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地填写护理记录单;再次是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最后,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发生。一级护理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变化;第二,制定护理计划,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第三,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作为二级护理,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每l-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然后按护理常规护理;最后给予病人需要的帮助。作为三级护理,适用对象主要是病情较轻的病人,护理内容主要是:每日巡视病人2次;按护理常规护理;给予卫生保健指导,满足病人需要。

3 目前我国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医生和护士之间对护理级别的界定认识不一致。由于我国没有对临床医生进行系统的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医生不能很好地界定特级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经常依据感觉或经验确定护理级别。部分医生对护理级别的内容及要求不够清楚,导致医嘱下达不规范,给护理工作及病人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护理级别与病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出入。分级护理制度规定由医生根据病情来决定护理级别,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病人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但在实际过程中,当护理级别与病人病情有所差异时,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不能与病人的实际护理需求相一致。这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再次,分级护理措施实施不能到位。不同的医生对分级护理的掌握尺度不一致,使得护理级别下达不规范,导致护理措施实施不到位,从而导致病人得不到相应的护理服务。与此同时,分级护理不合理容易带来医疗纠纷。分级护理划分不当,致使护理措施实施不能到位,易引起一系列的医疗纠纷。除此之外,目前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人力资源浪费和收费不合理的现象。护理分级的不合理性,不仅造成护理收费的不合理,还会导致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

4 结语

目前,我国分级护理制度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要求医学界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现行的分级护理制度内容,及时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分级依据,使护理服务能更好地体现病人的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还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医院人力成本。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护理收费标准对分级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2,2(2):16.

[2]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

[3]卫生部《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征求意见稿)》,卫医疗便函[2008]25号,2008,2:53.

[4]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0(1).

[5]杜艳丽,李亚洁.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8,23(8).

[6]崔燕平,于丽莎,于燕波.运用护理工作量统计进行护理人员数量调配的尝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

上一篇:农村公路交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下一篇:七夕的中国风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