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观后感小学生

2024-05-17

西游记观后感小学生(精选9篇)

篇1:西游记观后感小学生

读《西游记》能让我们学到很多,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坚持,坚持到西天。凭他们的实力,一个筋斗云就能到达,他们却脚踏实地的坚持到西天。不然不经历磨难可能也取不到真经。所以坚持的过程很重要。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西游记观后感小学生,欢迎查阅。

西游记观后感小学生1

小时候,最喜欢看电视里的《西游记》,看了几乎不下十遍,至今还爱看,这个寒假,我看了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不觉感叹万分!

漫漫长路,多年跋涉,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为的是普度众生。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有七十二变化。在西天取经路上,悟空付出了很多,他不仅本领高强,而且机智聪明,随机应变。当师傅落入敌手,他总是与敌人周旋,其中的坎坷都一一化解,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尽管猪八戒给大家的印象不太好,但我还是要为声“冤”,首先是错投了猪胎,变得人不人,猪不猪的,到哪都吓人,尽管老猪本性贪婪好色,但他在西天取经路上帮助悟空降妖除怪,出了不少力,他吃苦耐劳,善良正直(有时还爱贪点小便宜)。

在西天取经路上,沙僧肩挑旦扛的身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师傅,陪师傅打坐念经,任劳任怨。

唐三藏是取经人的核心,本着一颗慈悲之心,他经历了14年,风餐露宿,任何磨难都无法打倒他西天取经的决心。

唐僧师徒不畏千辛万苦,历经种磨难依旧不放弃,直到取得真经。

奔流的河,如果没有暗礁的阻挡,就无法激起迷人的浪花;羽毛丰满的小鹰,如果没有暴风雨的搏击,就无法实现展翅高飞的自由;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长大”。

人生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而苦就是磨难的滋味,只有品尝过“苦”,享受“甜”时,才更有滋味,只有品尝了人生五味,什么才更有意义。

西游记观后感小学生2

漫步文学长廊,一颗明珠引人注目。那是古典与文学的结晶,那夺目的光泽,映出了所有人的人生。它,就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二三年级时,我就读过了青少年版的《西游记》。其实与《西游记》最早的接触是在幼儿园,那时我虽还一字不识,但在午睡前,我们的老师偶尔会为我们读上《西游记》中的那么一小段,那惊险刺激的情节深深吸引了我。因此,二三年级时的我读到此书时更会沉醉在有趣的故事中,回肠荡气的章回里。现在,随着我的渐渐长大,我也渐渐有了新的感悟。

孙悟空的横空出世,就好比我们脱离母体,呱呱落地。孙悟空向菩提祖师拜师学艺,就像我们学爬、学走、学说话。我们长大后,就像孙悟空一样不甘平凡,总是闹腾。对于孙悟空来说,一些诸如“弼马温”一样的小职位满足不了他,就如同父母满足不了我们无限地索取一样。孙悟空追求自由,就像我们不服管束一样。但世界上会有真正的无所限制的自由吗?没有!斗争过后,他还是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我们还是在做着那一本本印着密密麻麻题目的练习册。而那漫漫取经路,就好比我们的成长历程,只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才能成为旃檀功德佛,我们也终究会到达理想的彼岸。而师徒四人与妖魔鬼怪、各路神仙打交道,就如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妖魔鬼怪一定能想方设法掳去唐僧,但是孙悟空也一定能神通广大地把他救出来。这就是我们坚信的“邪不压正”。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我要说:“《西游记》就像一个高人,一直在为我指点着迷津。”

西游记观后感小学生3

这学期,我们读了明代吴承恩所著的一本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这本书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佛教真经的故事。

书中主人公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和尚。唐僧一心向佛,心地善良,因此总是被妖精捉去;孙悟空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一路斩妖除魔,神通广大;八戒憨厚懒惰,好吃贪色,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沙僧老实厚道,做事勤恳,任劳任怨。

其中,我最喜欢的角色就是孙悟空。他忠心耿耿,重情重义,就拿《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来说:一天,白骨精看到了师徒四人,诡计多端的妖精想吃上唐僧肉,于是,她分别变成了美貌的村姑、年满八旬的老妇人和白发苍苍的老公公,可都被悟空一一识破了。当唐僧猛念紧箍咒时,悟空为了师傅,忍着剧痛,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不分忠奸,将悟空赶跑,但在唐僧遇到黄袍怪后,悟空还是救了他。

孙悟空还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大闹天宫的故事,在《西游记》中很出名。有时候,我也会把自己也想象成孙悟空:手中挥舞着金箍棒,驾着筋斗云,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真是无忧无虑!

在《西游记》中,有不少人对猪八戒这个角色有争议,有人说猪八戒他好吃懒做、贪恋女色且不分忠奸。其实,我不这么认为,猪八戒憨厚淳朴,没有害人之心,在取经路上也坚持到了最后,取得成功,他还是取经路上的搞笑担当呢!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路上所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少挫折,我们都不能屈服,要坚持不懈地面对,永不言败!

西游记观后感小学生4

暑假里我读了《西游记》这一本书,我知道了《西游记》主要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捉怪的故事。作者主要刻画了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智勇双全的形象。孙悟空天生是个石猴,它坚毅果敢,有胆有识,勇于坚持真理,喜欢自由,还喜欢抱打不平;书中还刻画了性情温和,慈悲为怀,善恶不分的唐僧;憨后单纯,好吃懒做,贪恋女色的猪八戒;顺从随和,任劳任怨,忠心不二的沙和尚和众多的神佛,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长篇神话小说,它的问世标志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了新的高峰,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我最喜欢的要数《西游记》里面的高老庄捉妖的故事。故事主要写了三年前高老庄来了个年轻汉子,自称是佛灵山人,姓猪,孤身一人,没有父母兄弟。翠兰的父亲看见他模样端正,又无牵无挂,就让她和翠兰成了亲。刚开始这个女婿很勤快,早出晚归,样样都行,但是后来因为他贪吃酒变成了一个长嘴大耳猪头猪的妖怪,整日云里来雾里去,他一直把翠兰锁在后院不让人进去。孙悟空听见后就假扮成翠兰的模样对那妖怪说:“听说这次请来的法师是500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那猪头一听说:“看来咱俩做不成夫妻了,这时孙悟空一下子变成了原样,把猪头抓住,还把他的手给绑了起来。那猪头就说:“观音菩萨让他等一个人陪着他去西天取经。”孙悟空高兴地说:“我也和你一样,但我已经找到那个人了。”他就戴着那个猪头去找了唐僧,唐僧就给他起了一个法名——猪八戒。于是他们师徒三人就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妖怪终究是妖怪,无论怎样变,早晚会现出原形的,因此生活中我们不能伪装自己,要活出真实的自己!

西游记观后感小学生5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很多人都了解这个故事。

文中讲述了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最终取得真经的事情。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师徒四人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取经路上,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们都能够想办法解决。“历经坎坷,不改初心”的精神是值得多少人学习呀!每当读到这本书或是看到这部电视剧,都会让我想到我自己。

生活中我是一个非常害怕困难的人,无论做任何事情我都会想到退缩或者躲避。而每到这时候,《西游记》总会让我重新坚持下去。尤其那次画画的经历,着实让我记忆犹新。

由于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所以报了一个绘画班。只不过上课中的我总是爱走思,因此并没有听到老师具体留了什么作业,只知道是要画一幅画。回到家后,我看着那空荡荡的画本,着实不想画下去。心想:反正也没有认真听,不如就不画了,就这样吧。就在这时无意中的一个抬头,我看到了《西游记》这本书。顿时心中一种惭愧感油然而生,我想到了,他们师徒四人都可以战胜那么多的困难,最后取得真经,而我为什么又要退缩,放弃呢?这么想着我把作业重新拿了出来,很是认真的,一笔一画的画着。很快作业就画完了,我想:下次可不能这样了,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过虽然这次画得不好,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并没有半途而废,看着自己的画作我仍旧很开心。

《西游记》告诉我,不管是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不懈,哪怕做得不好也一定会成功的!

西游记观后感小学生6

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了,这本好书一直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等等,不过我是在纸质书中与他相遇。

《西游记》的主角有师徒四人——孙悟空,唐僧,沙和尚和猪八戒,大家对他们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四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聚集到了一起,只为取得真经。不过这真经可没那么好取,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在九九八十一难中,有一难我印象最为深刻,那就是真假孙悟空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用说,师徒三人也傻傻分不清真假孙悟空。虽然假孙悟空给孙悟空和唐僧增不少矛盾,但最后误会解开,他们也化解了矛盾,还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先退一步的哩!

这让我不经意想到平时生活中,在一些很小的误会,其实都没什么事中,我和朋友有时会吵架,吵得不可开交,好像谁都犯了天大的错误似的。现在想想,其实真的没有必要,“退一步海阔天空”嘛!人家堂堂齐天大圣孙悟空都退一步了,你为何不呢?

最后,师徒四人取得真经时,我竟忍不住落泪了,还面带微笑。是啊,他们坚持不懈没有放弃,即便是九九八十一难。可自己呢……一时兴起喜欢钢琴,便求父母让自己上训练班,同意后,他们天天不顾风雨送我,没一句怨言,可自己却中途不想学了……

是啊,人一生有多少目标,如果中途放弃,又能完成几个,成功几个。如果不坚持,那么养成这个坏习惯后只会一事无成,又有谁想成为这个一事无成的人?

《西游记》这本书就像一个水壶,一点点让我从一棵小苗长成大树,它灌溉着我,让我从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再到了解这些。

这就是我与这本经典的相遇。

西游记观后感小学生

篇2:西游记观后感小学生

关于小学生西游记观后感1

神话故事《西游记》,是我最早接触的的图书,也是最喜欢的书之一。

孙悟空是这本书的主角。孙悟空他是从石头中迸出来的一只猴子,初起,他和普通的猴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机灵、顽皮,充满了乐观精神。首先,他因发现“水帘洞”被认为猴王;接着,他大闹天宫时,他任性、敢作敢为,被五指山压了五百年。

然后,随着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刚开始,他不想去西天取经,反而还想杀死唐三藏,不过在唐三藏的感化之下,孙悟空终于领悟到真理,他不再随便杀生,下定决心要保护唐三藏。途中,他们还遇上了贪婪好色,但憨厚单纯的猪八戒,可信可靠,守诚本份的沙和尚,他们团结友爱,克服各种困难,历经各种难关顺利到达西天,完成了取经任务。

四个主人公,他们各有各的优点。比如: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强;唐三藏——诚心向佛、品格端正;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猪八戒——嘴甜、颇有幽默感,西天路漫漫,他却使原本枯燥而危险的取经生活充满了乐趣。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

我佩服唐三藏,他遇到危险时,如此的沉着冷静;佩服孙悟空临危不惧、坚持不懈、智慧地斩妖除魔的勇气和信心;喜欢猪八戒,它虽然好吃懒惰,但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自私却讨人喜欢;佩服沙和尚的默默奉献。

如果我们学习上能像他们一样。像唐僧,遇到难题要冷静,不要着急;像孙悟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不要放弃;像猪八戒,使自己枯燥的学习变得多姿多彩,各式各样;像沙和尚,要与自己患难与共的伙伴们友好相处,别人请教时要耐心的回答他。

如果我们有西天取经的精神,相信任何困难在我们面前都是小菜一碟。

关于小学生西游记观后感2

最初知道《西游记》,是在很小的年纪了。我被其中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所吸引,看起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而现在,当我再次翻开《西游记》时,却有不同的领悟。

我不再热衷于它鲜明的人物个性,瑰丽的整体形象,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而开始专注于那曲折的情节中所暗藏着的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自由。

《西游记》中那个自由的化身无疑就是孙悟空了。他在五指山下过了500年被拘束被束缚的生活,500年后终于破土而出。他“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他“闯龙宫,闹冥司,花果山上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

我们在读《西游记》时,无不羡慕他那自由自在的逍遥生活。他能够拥有这种自由,是因为他内心有潜在的,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所以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种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在他的品质中显得尤为突出。

联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我认为:现代人缺乏一种开阔进取,寻找自由的精神。我们总是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我们对物质的需求高于了对精神的需求,于是精神自由的需求无端地被抹杀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嘈杂的、肮脏不堪的,我们缺乏孙悟空身上那种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西游记》能够传承至今了。原来,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认为:尽管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受约束的世界,我们无法达到像孙悟空那样的自由的境界。但我们依然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关于小学生西游记观后感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读书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只有走近了,才知道。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本文主要讲述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精彩,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默默无闻的沙僧。沙僧老实本分,吃苦耐劳,与悟空等人相比,沙僧态度温和,不急不躁。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三调芭蕉扇。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三次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来灭掉火焰山中的大火,可是铁扇公主不肯借给孙悟空,孙悟空想尽办法,最后凭自己的聪明耍了点花样,终于把芭蕉扇拿到手。芭蕉扇的威力可真大啊!扇几下火焰山中的火可就没有了,师徒四人最终通过了火焰山。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孙悟空的聪明机智,有勇有谋。

还有一个精彩的片段就是大闹天宫。主要讲述了:孙悟空被招安管理蟠桃园,因蟠桃宴不被邀请,就偷吃蟠桃,偷喝御酒,又盗吃仙丹。最后被二郎神擒获,关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最终炼得了火眼金睛。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虽然胆大包天,是个泼猴,但是在跟唐僧西天取经的路途中,却对师傅非常的忠诚。而且一路降妖除魔,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取得真经。这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且孙悟空也非常的厉害,这赢得许多人对它的喜爱。

其实这本书精彩的情节还有很多很多,不仅这本书有意思,还有许多书也很有意思,如《骆驼祥子》,《安徒生童话》,《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等等。只有我们走近了才知道原来读书这么有趣。阅读就像一片广阔的海洋,我们在这里面尽情的遨游;阅读就像一朵怒放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芬芳;阅读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只有我们走近了才知道。

关于小学生西游记观后感4

《西游记》是出自明代作者吴承恩笔下的一部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小说。其主要内容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弟子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其主要人物孙悟空就不需要做多介绍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祖师菩提教孙悟空地煞七十二变,武功高强。就连玉皇大帝都要给他三分面子,连太上老君都拿他没办法,因大闹天宫无人能够制服于他,闹了个天翻复地。最后还是如来佛将他压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后由菩萨的指点,唐僧把悟空解救出来,从此悟空便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修成了正果。

而猪八戒呢,原来他是天宫中有名气的天蓬元帅,因调戏了嫦娥仙女被玉帝贬下凡间,在凡间安心等待他的师傅唐僧,在这期间他也不安分,变法的想娶高老庄的小姐,后来还是我们的猴哥把它降服,这时猪八戒才知道这个毛猴和师傅便是他要等待跟随取经之人。

让我再来说说沙和尚吧,把他说的好听点儿叫做玉帝的卷帘大将,说的不好听的呢?就是给玉皇大帝卷门帘的,也是因为犯了错误被贬下凡间,在此地等待西天取经之人。白龙马在此就不详细描述啦。就这样师徒四人从此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这部书中写的最能体现出妖怪形象的部分,就得数三打“白骨精”啦,文章中的白骨精十分阴险奸诈,她手下的小妖们都称她为“白骨夫人”,白骨夫人曾变化三个人物迷惑唐僧,变着法的想吃到唐僧肉。第一个是农家少妇、第二个是一位老婆婆、第三位是一位老爷爷。

虽说孙悟空火眼金睛能看出“白骨精”的奸诈行为,但是其他师徒几人是辨别不出来的。在唐僧眼里谁都是好人,悟空为了保护师傅将少妇一棍打死后,唐僧十分生气,便念起了紧箍咒,疼的悟空龇牙咧嘴,二师兄和沙和尚好个求情,悟空也许诺再不胡乱杀生,可是谁能想到白骨精三番两次变成人形蛊惑唐僧,悟空忍无可忍便将他们一一打死。唐僧一气之下便将悟空赶走了。悟空回到了他昔日的家园“花果山”

随后唐僧和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继续上路,路过一个深山老林时被“白骨夫人”手下的一位小妖抓走了,被抓之后唐僧才醒悟原来那一家三口真的是妖精所变,自己真的是错怪了悟空,想到这里唐僧黯然泪下。最后还是由八戒请回了大师兄孙悟空,救出了师傅,师徒几人又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这部书是作者吴承恩对封建科举制度和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恨,同时也歌颂了悟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险阻、乐观顽强的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必须经历了艰难困苦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关于小学生西游记观后感5

一天,闲着无聊的我在书柜中随意翻找着,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明代作家吴承恩,便拿出来随手翻翻。谁想到这一翻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里面那精彩的故事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西游记》是一本科幻小说,主要记叙了孙悟空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佛教真经的故事。

在《西游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不仅武功盖世,能腾云驾雾,来去无踪,我最敬佩的还是他知恩图报,宽宏大量的高尚品质了。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想孙悟空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五百年前他大闹天空后被如来佛压在了五行山下,唐三藏只是撕去了符咒,让孙悟空重获自由罢了。

就这点微不足道的恩情,他竟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途中,他斩妖除魔,明察秋毫,为了唐僧有时竟舍命相救,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而我呢?整天在家“呼风唤雨”,爸妈给我的恩情,我又是怎么回报的呢?有时爸妈稍微批评我几句,我就生气顶嘴,和孙悟空比起来差太远了。想到这我就惭愧的低下了头,同时对孙悟空这种知恩图报的精神敬佩不已,我暗暗发誓要向他学习!

孙悟空知恩图报的精神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他宽宏大量的精神更是至高无尚的。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在取经途中,孙悟空多次为师父排忧解难,唐僧却毫不领情,直说孙悟空无故伤人性命,多次把他逐出师门,但孙悟空不计前嫌,一次次宽容师父,定要坚守在师父身边。就拿“三打白骨精”那回来讲吧。白骨精三次化作人形来迷惑唐僧,唐僧是肉眼凡胎,不知她是妖精。

对于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不禁勃然大怒:“你这泼猴,多次伤人性命,既然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今后我不再是你师父,你也不再是我的徒儿,你走吧!”说完,便头也不回德上马离开了。孙悟空被逼无奈,虽然回了花果山,但他没有因此怨恨唐僧,当他听到师父有难之时,毅然挺身而出,把“快下锅”的师父救了上来,这才化险为夷。孙悟空可真是宽宏大量啊!

再想想自己,小肚鸡肠,一点也不能包容别人,稍有不慎就对他人指手画脚或生气离开。记得上次前排的同学向我借块橡皮用用,我犹豫再三才把刚买的新橡皮递给他。谁知他没有接稳,橡皮掉在地上弄脏了。我大发雷霆,对他又吼又叫,还小题大作的叫他赔。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为了一块小小橡皮就断送了我们的友谊,真是太不应该了!

读完《西游记》,我明白了要有一颗感恩宽容的心,学会感恩一切,包容一切。如果人人都是如此,世界便会永久和平美好。

篇3:小学生游记习作教学探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为:学生通过“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通俗地讲,小学习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是要让学生多观察、多体验。观察和体验离不开活动,这两种能力需要在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因此,为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语文教师通常带领学生去亲身体验,让学生走近观察和感受的对象,去倾听、触摸、品味。学生通过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有感受的事,降低了习作难度,克服了畏难情绪,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游记习作的教学现状

游记是习作教学的内容之一。游记是一种对游历进行记录的文体,可分为记叙型游记、抒情型游记、写景型游记和说理型游记。小学阶段的习作往往以记叙型和写景型游记为主,没有“游”的记录,就不会有“游记习作”,因此,许多教师会适时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如春游、秋季到采摘园体验收获、冬天到雪乡体验农家乐,然后让学生写游记。这些活动听起来很有趣,语文教师的初衷也是期望将写作教学与儿童生活融合起来,从而使儿童与写作、生活共同成长。然而,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某文化学校组织了一次“六一,跟着老师去爬山”的活动,学生们报名十分踊跃。孩子们对于户外体验十分感兴趣,听说可以走出教室,和小伙伴到帽儿山看侏罗纪时期的酸性火山岩,体验惊心动魄的玻璃栈道,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表情,他们欢呼、大叫,教师想让他们安静下来都难。

在孩子们整装准备出发的当天早上,学生坐在教室里,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互相交换着内心的激动。然而,当任课教师走进班级,给孩子们讲解写作技巧时,孩子们安静了,他们安安静静的记下了游记写作的步骤、如何写景、如何写人、如何写物、如何写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口中的写作技巧也灌进了学生的耳朵里。终于结束了这场体验前的辅导之后,学生们踏上了“愉快”的旅途。抵达目的地后,孩子们从车上奔了下去,他们环顾四周,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爬山。但任课教师再次讲解了观察要领之后,孩子们才得以“放行”,而且孩子们被要求做到:要拿着纸和笔,要记下自己看到的景物、路线以及感受。整个爬山途中,时不时地会传来教师的提醒:“同学们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

在这次游览过程中,学生已经忘记什么是真正的体验,在这种前提下写出的作文,学生已没有真实的自我和话语,这样的作文教学不是在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是在扼杀学生的思想。

三、游记习作的教学反思

学生的整个活动都是教师精心策划,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习作,教师针对地域文化特点,慎重地选择游览地点,使学生能够熟记游览过的景物、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在出发前已经设计好了游览路线,学生要跟着教师的设定一步一步游览,而不是去体验自己想去的地方。在整个游览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告诉学生,本次游览的目的是为习作服务,学生要记住游览路线和内容,做好笔记,在教师的统一号令下,学生情绪变得低落。在整个游览过程中,教师一直将学生锁定在自己的视线周围,学生的目光随着教师手指的移动而转换,游览已经丧失了自主性,全凭教师掌控。

观察与习作原本是基于儿童兴趣之上的一体化行动,它们互相包容,观察是习作素材的累积、是习作动机的激发,习作是观察活动的映射、是对观察内容的加工。同时,它们又互相消解,观察不是“考察”,而是愉悦身心的游览,习作不是“写字”,而是审美愉悦的分享和交流。不能把习作片面地视为观察的后续活动,也不能把观察功利地看成习作的前置行为,因为习作与观察是同构共生、互为因果的系统整体。在教学过程中,应竭力淡化观察与习作的痕迹,化负担为经历,使习作教学成为师生共同营造的言语交际活动。

户外游览活动原本是一件让学生非常欣喜的事,但由于教师布置了习作任务,学生的热情被冷却了,游览也变得没有了趣味。学生关注点也不是景物,而是作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除了要教给他们学习方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爱上学习。教师的过分牵引指挥,只会使学生丧失对习作的热情,使学生的精神变得涣散,童心变得愚钝,再美的景致也无法进人学生的内心,再美的画面也不能产生审美的愉悦,不能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对习作而言有害无益。

四、游记习作的教学建议

游记教学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选择观察对象。由于游记教学的特殊性,在游览之前教师要明确游记教学的任务。游记是为习作做准备,教师要明确游记目的,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心中有数并不是要将学生的手脚和自己的绑在一起。习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需教会学生习作的方法,无需面面俱到地大包大揽。观赏哪些景观学生有自己的主观倾向,只有让这种意向得到满足,学生才会生成感受,有所表达。教师让学生自由地游览,学生有了观察的选择权,才会呈现出风格迥异的思想火花,使学生性格和能力的多样性、差异性得到展现,习作中千篇一律的现象也就不会发生。

游记教学应该教在前、赏在中、讲在后,各不干扰。教即教方法,教观察的方法,教习作的方法。在游览之前,教师应教会学生观察哪些景物、如何去观察、观察后有哪些感受,要留心将自己喜欢的景物或者瞬间记录下来,拍照也可,随时捕捉习作素材。赏即欣赏,欣赏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味生命的奇妙,将感受内化成自己的思想,最后在习作时形成文字。讲即讲授,与教不同,讲的内容更为具体,在系统讲解习作方法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对游览景物的记忆。学生在回忆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对游览情绪的表达,在口语的表述过程中,练习口语表达能力,为习作奠定基础。教、赏、讲三个方面组成了游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是为赏做准备,赏是为讲做铺垫,三者一气呵成、相辅相成。需要注意的是,教不是教习作,而是教观察,讲才是习作教学的开始,赏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不应多加干涉,否则会降低赏的效果,不利于习作教学的开展,只有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游记习作教学才会取得成效。

游记习作教学要注意营造快乐氛围,提起习作,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厌烦。虽然游记作文教学的形式较以往的习作课新颖和灵活,但当学生回到课堂,提起笔习作时依然眉头紧锁,教师要合理地切换这两个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厌烦情绪。首先,营造一个快乐的意境十分重要,可以进行“二次游览”,调动学生的回忆;其次,采用灵活的表达方式,学生可以分组竞赛,讲述自己记忆深刻或者有趣的事,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言,在竞争的氛围中,忘却习作的压力,使学生畅所欲言,为习作打下坚实基础。最后,教师将学生的讲述汇总向大家汇报,评出最佳演说家,学生在这样的情绪下开始习作,习作效果非常好。

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一个人长大了若不能怀恋自己童年的痴拙,若不能默默长思或耿耿于怀孩提时光的往事,当是莫大的遗憾。”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守护学生时代独有的“童年的痴拙”,时光会褪却孩提时的稚嫩,但带不走孩子们回忆里的欢声笑语和真情实感,只有发自真心的爱,才会有发自真心的情。

摘要: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小学生是不会写作的,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写作。教师在强势推进作文教学、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落入到权威的窠臼。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超越儿童的言语特征,轻视儿童鲜活动感的生活体验,作文课成为习作制造课。游记习作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快乐体验,在观察和感受中体会游玩乐趣,在快乐表达中提升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游记,习作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第2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3]管建刚.作文重要的是内心想法和感受[J].小学语文教师,2011,(增刊).

[4]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1,(3).

[5]向红云.反思小学游记类作文的教学[J].教学艺术,2015,(1).

[6]李家栋.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7]李海林.语文教育研究大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8]朱永新.叶圣陶教育箴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篇4:《西游记》读后感

这本书讲述了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四师徒同行到西天极乐大雷音寺取经的故事。唐三藏是一名高僧,后来受观音菩萨指点到西天取经。虽然取经路途遥远,难关重重,但他都勇敢地面对,他这锲而不舍的精神及毅力成为世人的典范。在取经途中,他收了三个徒弟,一路以来他都以我佛慈悲来教导他那三个徒弟。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即使徒弟们顽劣,他都从未放弃他们。最后,他总算能修成正果,普度众生。

孙悟空也是《西游记》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孙悟空原本是花果山的一只石猴,后来得到菩提老祖的悉心教导,学成长生不老之术,被玉皇大帝召上天庭封做神仙。因为骄傲及顽劣,他大闹天宫,结果犯下滔天大罪。玉帝命十万天兵天将捉拿他,结果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最后经过唐三藏的教导,他终于浪子回头,顽劣的他拥有了一颗善良的心。最终他获得大成佛法,被封为“斗战胜佛”。他那浪子回头的态度很值得世人学习。

猪八戒是天庭的一小卒。由于下凡屠杀妖猴有功,被封为掌管天河十万天兵的天蓬元帅。他因为好色调戏嫦娥,被王母娘娘贬下凡间,历尽千世情劫。后来猪八戒被唐三藏收为徒弟,经过师父多年的悉心教导,他及时悔改。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变得更踏实和懂事。最后,他被封为“净坛使者”。

沙悟净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对我而言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他本是天庭上的卷帘大将,不但聪明绝顶而且法力高强,可说是文武双全。因为他一时的好奇心,打破了王母娘娘的流连灯而被贬下凡间,在流沙河底做了一个小妖精。后来,遇见唐三藏,就成了他徒弟。在取经途中,沙僧细心地照顾师父。即使师父生病,他也从未离开师父,而是加以保护。因为他这些年来护师有功,被封为“金身罗汉”。他那尊师重道的美德是世人的典范。

总结来说《西游记》是一本有修养和有益身心的书,所以空闲时间我们不妨阅读这本书来学习里面的真谛,把自己带入书中,来一个穿越时空之旅!最后,我非常地感谢这本书的作者——吴承恩,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本名闻天下的惊世杰作《西游记》!

篇5:小学西游记观后感

其中故事很多,有“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尤其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的“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故事讲得是一个叫白骨精的妖精,想长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于是就三次变化成人,结果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死于金箍棒下。也因为如此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这个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坚强的意志和除恶务尽的精神。在这本书里,孙悟空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和其他女孩子不同,我喜欢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尤其值得我钦佩。正如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中唱的那样“踏平坎坷成大道”----克服了困难面前就是成功的平坦大道。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就说学习吧,我们遇到的困难会不计其数的。

我们要学会孙悟空那不怕一切困难的精神来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勇敢的向前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记得有一次,我独自一人在家做数学题。我做着做着就被一道题给拦住了,做了好长时间,换了无数种的解题思路都没有成功。就在我想放弃的时候,孙悟空的形象就从我脑海中出现了。我决定不管有多困难,我都要去克服它,战胜它,不让它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篇6:西游记观后感小学生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火眼金睛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个妖魔鬼怪,如意金箍棒也绝不对任何妖魔鬼怪留情。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决不退却低头。也只有他敢和玉帝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咬紧牙根挺过去,这就是我喜欢孙悟空的原因。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力气大,也敢与妖魔鬼怪作斗争,是孙悟空的第一得力助手。但是吴承恩爷爷对猪八戒那满身毛病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是我觉得那也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讨厌猪八戒,相反却感到猪八戒这个人物十分的真实可爱。我觉得虽然猪八戒满身毛病,但是他还是很憨厚可爱的。

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领,但是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我认为当后勤的也是很伟大的!因为有了沙僧和白龙马的帮助和努力,孙悟空等人才能顺顺利利地前往西天取经。

师傅唐僧,虽然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劳和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别”,有坚定的信念。而且还有一个能让孙悟空乖乖服从的法咒:紧箍咒。

篇7:小学生《西游记》读后感

故事从石头里蹦出的的一只猴子开始,他从须菩提祖师那里练成了仙道,从东海龙王那里抢来了金箍棒,因做了最低最小的官 -- 弼马温,所以大闹天宫。玉皇大帝没办法,只好让他管蟠桃园。不小心惹了大祸,却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心,被压在五行山下几百年。直到有一天,唐僧去西天取经,而孙悟空钵依佛门,保护取经人。之后取经路上又遇到了猪八戒和沙僧,三人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难,各种惊险,各种精彩,最后功德圆满成正果。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 ;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被封为八部天龙。

我觉得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经过五行山下的镇压,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专为人间除怪、魔的英雄了,在许多困难下顽强不屈,坚韧不拔。

篇8:西游记观后感小学生

学习写简单的游记,首先要深入生活,参加一些旅游活动,到实地去细心观察,占有丰富的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生活的体验,才有写作的基础。但是,仅仅参加了旅游活动,占有了第一手资料还远远不够。要学习写好游记,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选择材料,切勿见啥写啥

初写游记,往往喜欢把旅游中所见到的东西一股脑儿写下来,生怕丢掉一点东西,自以为写得越多越细就越好。殊不知这样写下去,就成了流水账。著名的学者余秋雨老师旅游过南通的狼山,如果换一个人,同样旅游过狼山,回来可能会把登狼山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一写下来,而余秋雨老师不是这样,他写的题目是《狼山脚下》,登狼山的过程一字未提,只写狼山脚下的两墓——骆宾王墓和张謇墓。墓主人一位是唐朝的敢于与女皇武则天对抗的名人,一位是清朝末年颇有抱负的大状元、大实业家。两位墓主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曾赫赫有名,都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余秋雨老师紧紧抓住这两墓来写,由两墓来突出狼山的不同凡响。这样取材,实在是匠心独运,棋高一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狼山脚下》这篇游记给我们初学写游记者很多启示,它告诉我们,写游记一定要精心选材,要抓住重点、抓住最能打动读者的东西来写,切勿见啥写啥;要在新、奇上多花些功夫,眼中有人有景,心中有丘有壑,切勿平淡无奇;不能只注意“面”,而忽视“点”,只注意“景”,而忽视“人”,只注意“体”,而忽视“魂”。总之,余秋雨老师的《狼山脚下》是游记中的典范之作,值得初学者好好阅读,好好品味,好好借鉴。

二、巧妙构思全篇,切勿人云亦云

既然游记不能写成流水账,除了精心选择材料外,还应当巧妙构思游记的篇章结构,有独特的个性,切勿穿百家衣,切勿人云亦云。当代散文作家谢大光老师写的《鼎湖山听泉》这篇游记在构思上就很有特色。首先,他巧妙地从“听”的角度来构思全篇,不仅扣住了题目,而且笼住了全篇。文章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特定的背景,天下着细雨,一切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结尾写道:“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文章首尾圆合,“听”始终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其次,他巧妙地抓住了几个独特的镜头来写,例如,过了寒翠桥闻泉声,受泉声感染行至补山亭,随钟声来到庆云寺等,几个特写镜头从不同的角度反映鼎湖山的特有风光,又都紧紧扣住了题目中的一个“听”字。这样的构思无不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当代美学家吴功正先生写的著名游记《阿里山纪行》构思上最大的特色是,文中运用了两个颇有特色的过渡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这两个过渡句将游记的主要内容环环扣紧,层层推进,引人入胜,读来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拍手叫绝。另外,作者还把大陆人人爱唱的《高山青》这首歌曲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统领全篇,显得眉目清晰,主旨突出。像以上谈到的两篇游记,构思都十分巧妙,而且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真叫人先睹为快,百读不厌。它们都是游记中的精品,它们的艺术手法值得初学者反复琢磨。

三、注重抒写感受,切勿就事论事

初学写游记,还容易出现一种毛病,就是就景写景,就事论事,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好的游记,不仅要使人觉得眼中有景,而且要使人觉得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有新意,有深度,能够借助客观存在的事物,突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画龙点睛,能打动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共鸣。要写出这样的游记,我们不妨读一读宋朝大文学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文章虽短,却写出了作者的真切感受,很有深度。文章只有短短的三个自然节,第一节叙事,第二节写景,第三节抒情,抒写自己此时此刻的真切感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感受,既真切,又深刻,既含有对追名逐利、爱慕荣华富贵的世俗的极端蔑视,又含有白白浪费人生的美好时光、不能报效祖国尽忠朝廷的无比苦闷,还含有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只身漂泊在外,却与建功立业无缘、只能碌碌无为的极度痛心。这样的感受,看上去似乎很轻松,可与上文的叙事写景、与作者被朝廷贬谪、被小人嘲讽的悲惨遭遇联系起来考虑,就可以发现,作者的心情是何等的沉重。这种表面上不露声色,骨子里却波澜起伏的写法,却极有分量,极有魅力。我们要引导学生好好学习这种写法。

篇9:中学生如何写好游记

一、巧选景物,确立游记中心

我们在游览过程中观察到的景物五彩缤纷、林林总总,我们该选取什么景物作为游记的写作重点,确立文章的中心呢?每一处风景名胜都有它最吸引游客、最闻名的景观,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游记的写作重点,或者从游览过程中,选取自己最值得描绘的景物,以此作为所写游记的中心内容加以详细介绍。

二、游踪清晰,记游井然有序

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有条则不紊,有序则不乱,写作游记时,需要采用恰当合理的顺序来展现游览时所见名胜风景的优美景色。最常见的方法是“移步换景”法,这种方法对于介绍比较复杂的风景尤为适宜,一步一景,随着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的变化,相应地描绘出不同地点、方位的景物,使景物杂而不乱,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景’的效果。如写“游古琴台”,可以依照走进文化宫——石狮——琼阁——琴断口——回廊——走出琴台的游踪,一步一景的介绍。如果要描写同一地方在不同时间里景物的变化,就应该采用“随时变化”法,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景物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时间推移中,景物发生的细微变化,并把时间交代清楚。如写“观潮”“看海”“海上日出”,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具体描绘出潮水、海水、太阳在光线从无到有过程中发生的细微变化。此外,还有第三种安排游记顺序的方法,叫“画面组合”法,它适宜于多角度,全面地展示一个地区的风貌和景象。采用这种方法注意选择的画面要有代表性,还要注意各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写“夜游潮州”,可以选择描绘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和选择古墙城两个画面,来展示潮州作为一个古老城市独有的文化底蕴。

三、抓住景物特征,写出地方特色

任何一处景观都有它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正如人们笔下:泰山雄、黄山奇、华山险、庐山秀一样,我们写景时,只有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做到“人人目中有,个个笔下无”,文章才会新颖、别致。那么, 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首先要观。即对所见景物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观察,如观察景物时,可以从远和近的不同距离,动与静的不同状态,点及面的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观察细致,体验深刻,自然能绘出景物的各自形态。其次要感。要调动多种感官去捕捉事物的特征。如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方面进行感受,写出景物的形、声、色、味等,让读者对景物有更深刻、更完整的印象,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四、恰当介绍风景知识,增添文化韵味

在介绍景物的同时,还应当适当介绍与所游之景相关的知识。在描写景物之中,插入一些故事逸闻、典故名言、文史资料、神话传说、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人们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神往。如一位学生在介绍揭东县桂岭镇的石母山时,只对石母的大小与形状作了客观的介绍,文章显得平淡无奇,我指导她去寻找关于石头的美丽传说,然后把它写进作文里,后来,在她交上来的《游石母山》中,果然增添了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它是包孕着大闹天宫时“齐天大圣”的一块仙石,孙悟空遁出仙石以后,仙石迸裂,飞溅到四面八方,其中一块就降落在此。因此,迷信的人便认为这块石具有了所谓的“法力”和“灵气”,逢年过节都会到此一拜。来到这里的很多游客,也会拿一块小石头,向上扔过石母,传说能扔过这块大石母的人就能永保健康,长命百岁……加上这一个传说,文章就让人感觉到耳目一新。

五、融情于景,抒写真实感受

游记写作中,除了要记录游览过程中所见之景物,还应该写出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融情于景。如表达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爱意,可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或赞美当前时代政策使人民致富,或将努力使所喜爱的这个地方变得更加美丽富饶等,把外在的景物与作者内心的特殊感受融合在一起,能更强烈地吸引读者。此外,美好的景物还须使用美的语言来描绘,为此,作者很多时候应该巧妙地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并且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名言等,使文章更富韵味,更添文采。

(作者单位:广东揭东县白塔镇贤兴初级中学 )

上一篇:客家建筑与文化融合下一篇:公司羽毛球比赛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