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幼儿间的冲突

2024-05-15

如何解决幼儿间的冲突(精选9篇)

篇1:如何解决幼儿间的冲突

让幼儿学会解决冲突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看到、听到孩子们因一些小事情发生冲突从而向老师告状。那什么是“冲突”呢?所谓冲突是指活动参与者之间相互反对或一方阻止另一方企图的自觉行为,它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互动形态。而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呢?

一、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宽松的环境会让幼儿身心放松,可增加幼儿心理和身体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融洽关系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

二、教给幼儿一些避免和解决冲突的基本技巧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幼儿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以及如何展开话题进行交流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也能使他们尝试解决冲突。

三、设计冲突教育课程,让幼儿进行体验学习

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教育活动,模拟现实生活中幼儿经常发生的冲突情景,让幼儿观看并进行讨论,让幼儿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冲突,如何解决等,教师也可以随机利用生活中发生的冲突进行教育。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自我表现反思,自我表现判断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道德行为的发展提高。

四、增强幼儿自我解决冲突的能力。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如果所有的冲突都让教师参与解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而且还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实际上,幼儿之间的冲突没有多少利害关系,幼儿自己完全可以解决。为此我们教师要敢于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冲突。这样一来不单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还可以使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摘自:现代育儿报

篇2:如何解决幼儿间的冲突

1)窜货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①规划不合理: “本不正源不清”,事实上渠道运营中的许多毛病都能从厂家的渠道规划中找到祸根。②价格和扣点问题:厂家无完善价格体系,对最低价格不做控制,同时又实行所谓“台阶式返利”政策,造成经销商的窜货。

③目标过高:厂家对经销商的目标设置过高,超过了自身市场的实际容量,造成经销商的窜货。

④特价和促销:项目型渠道经销商针对某个项目申请的特价窜货到其地区的分销型渠道中和某区域厂家短期促销价格引起窜货现象。⑤客户回笼资金:尤其到了年底,经销商为了回笼资金,往往用低于市场的价格来换取现款现货的付款条件。引起窜货现象发生。

⑥市场报复:经销商之间的相互报复性窜货,还有就是经销商被厂家取消代理资格后的报复性窜货。⑦公司内部原因:某区域的销售人员为了完成自己的销售目标,鼓励、默许经销商甚至参与向其他区域进行窜货。

2)控制窜货常规技巧

①渠道合理规划:根据企业的目标,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对顾客、产品、企业自身、中间商、竞争和环境六个因素加以分析,找出最大影响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渠道策略和渠道方案,然后对各种渠道结构方案进行成本、控制性和适应性的评估,最后建立企业合适的渠道模式。②过程管理和考核:而所谓过程管理,就是厂家不仅要关心经销商的销售目标是否完成,更要关心达到目标的过程和手段,帮助经销商完成销售目标。比如:直接帮助经销商拿单或者开发下线网络,做好市场秩序维护,产品培训,售后服务等等,而对经销商的考核不但注重回款销量;而要在意诸如市场秩序、主推产品、客户满意度、新客户开发等等 ③回避年底红包、高额返利:避免“台阶式返利”政策,采用组合返利政策,除了销量折扣外,还同时采取现款折扣、专营折扣、市场秩序折扣等或者采用 “暗扣返利” 政策。

④物流识别——产品编码/产品条码:给发往每一个区域的产品编上号码,以示区别。采用代码制可以使厂家在处理窜货问题上掌握主动权。首先,由于产品实行代码制,使厂家对产品的去向了如指掌,使经销商有所顾忌,不敢贸然窜货;其次,即使发生了窜货现象,厂家也可以搞清楚产品的来龙去脉,有真凭实据,处理起来相对容易。⑤合同约束,坚决打击:在与经销商签定的合同中,要明确加入“禁止跨区销售”条款,将经销商的销售活动严格限制在自己的市场区域之内;此外,在合同中载明级差价格体系,限定市场最低价格;同时,将年终给经销商的返利与是否发生窜货相联系,一旦发生窜货,取消经销商的年终返利,使返利不仅成为一种奖励,而且成为一种警示工具。

三)工业产品渠道窜货的特点和解决 工业品渠道管理与消费品相比有许多共性的地方,但也有其特殊性。工业产品渠道中,分销型渠道的渠道冲突与消费品渠道也有许多类似的状况,属于共性的地方;但项目型渠道和行业型渠道却有其自己的特点和问题解决方案。工业品项目销售中,经常会碰到代理同一品牌的几个经销商在同一个项目上报价,最终以最低价中标的经销商往往是前期没有投入的经销商。这极大地打击了经销商早期投入的积极性,因此很多工业品生产厂家实行项目报备制度,实行对项目早期报备并有客户关系经销商的保护。但这同时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有些经销商报备了许多项目,却没有进一步的工作跟进;或者有几个经销商同时跟进同一个项目,都声称自己有关系,怎么办?厂家在项目中究竟支持哪一家代理商,有些厂家用交保证金的方法,使没有把握取得定单的经销商知难而退,但更有效的方法还是先制定一个标准,比如“项目代理商代理资格评估表”,既可以使厂家的评估更科学,也可以使淘汰的经销商口服心服。渠道冲突除了以上所提的恶性窜货外,还有一种良性窜货,有的时候是厂家鼓励和默许的。比如:某一区域的代理商销售状况差市场空白点多(但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不把你的产品作为重点推广对象),厂家会默许临近地区的代理商跨区域发货,刺激该区域的代理商,也有的时候,厂家将某些老大难的区域作为公共区域,允许其他区域经销商发货,待市场炒到一定程度,再收回重启。但这种手段不能常用。

北大纵横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是中国起步最早,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它先后为国内近千家企业提供一流管理咨询服务,其中三分之一为国内500强或上市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咨询经验。公司与政府各主要部门、各行业协会、各研究机构、各高校建立了广泛联系,从而使得公司拥有众多的专家为公司项目的运作把脉。

厂家的产品最终流通到消费者的方式有几个: ①厂家直销 ②区域总代理 ③区域经销

④区域总代理+分销 ⑤区域经销+分销 ⑥加盟连锁 ⑦专卖特许

从厂家直接进货价格不一定低的原因:

不论哪种渠道,厂家首先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保护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不是很低,有更多的销售渠道能够销售自己的产品。所以厂家的对外公开批发和零售价格一般都比实际给渠道的价格高,这样保护了经销商利益,使经销商获得了比较好的利润,经销商自然就不会放弃该产品;另外,由于上游的价格保持了稳定,不去和渠道里下游经销商去竞争客户,有利于维护渠道里经销商形成稳定的价格体系,不至于被自己打败。

出厂价也是有规矩的,只要是有代理的地方、你再去厂家也是不能拿到最低价格的。因为厂家要保护代理商的利益,你就是跑到厂家也是等于在当地代理商那拿的货一样贵,甚至厂家给你的价格比代理商的还要贵。

如该产品在你当地没有代理商,这出厂价厂里往往按进货量来说事的,也就是进的多价格就低。这就形成了钱多就有竞争力的现象!

最好的办法是做新产品的代理商,其次就是找代理商拿货,而不是厂家。

如果货不多建议先在阿里的小额批发市场或是开店附近的批发市场拿货,如果货量多的话,第一次可以去厂家考察,可以订货,之后可以电话沟通,网络联系,以节省费用。

拿货关键不是再呼它的批发价格,而是在乎它的衣服有质量跟没有利润空间,就算你拿20块的衣服卖40又怎样?还是才赚20块,但如果你找到好的衣服,就算拿货价高点又怎样?你卖一件的利润是成倍的涨,并且好的衣服还能卖出你的信誉,就像 HYDROGEN服装 品牌,只要穿得好了,他就会一直买HYDROGEN牌子的衣服,还会免费帮你宣传。

现在的时代最好是找个牌子货比较好,优势:

一、利润空间大。

二、批发数量小。

三、质量有保证。

两种避免渠道冲突的策略: 多点多仓联合配送策略

目前,茶花家居已经实现并运用此种策略,取得了非常优秀的业绩。这种模式目前是能够比较好的解决渠道冲突和各经销商串货丶乱价问题。经销商具有多重身份和作用。第一重,是作为品牌商的经销商,可以帮助总部电商平台卖货,也可以自己进货线上渠道销售,销售后可以总部发货,也可以经销商就近发货;第二重,经销商之间传统渠道是不能串货的,在多点多仓联合配送模式下,经销商之间可以互相进货,A经销商在线上卖了B地经销商的客户,则由A经销商与B经销商进货,由B经销商发货,如B经销商无货,则由省总经销调配或由总部发货,大家相互支撑,把仓储配送织成一张蜘蛛网。但这种策略要求参与的各经销商都有货,卖同一件商品或销售同样的价格。

渠道整合策略:渠道整合策略能够较好的解决网络渠道与传统渠道之间不好合作的矛盾。简单的说,渠道整合就是消费者从网上订货,而供应商从离消费者最近的经销点发货,这样做既解决了传统经销的存货问题,也解决了网络渠道物流配送时间长的问题,可谓是两种渠道的优势互补。

上次开会时郭总说过:我们这个电商网站只在本部建立一个大型仓储,当消费者在网站上购买商品时,网站根据最近配送原则从离消费者最近的厂家或者经销商配送。

要真正弱化渠道冲突,一定要站在渠道经销商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帮助经销商谋求二次的渠道发展及转型,真正帮助经销商建立高度的信息化能力丶强大的运营能力及执行能力,在利益上能够充分顾及经销商,那么才能真正让经销商与品牌企业一起相融共生。

京东案例:

在国美、苏宁等这样的渠道之王的占有下,厂家不会为了一家网上店铺而得罪这些公司,刘强东为了“虎口夺食”一开始不得不到处抓获,引发了一连串的串货现象,这时厂家才不得不被迫和刘强东谈判,最后由厂家指定经销商以优惠价格给京东供货,并提供售后保障。前提是,京东不能再到处串货,接收厂家的业务指导,打击互联网串货。

现在,京东80%的家电产品和90%的IT产品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货的,慢慢地和厂家建立了直供的关系。

接下来,刘强东要解决的是物流问题。由于中国的快递公司服务质量普遍低下,配送延误和丢失一度成为京东的一块心病。后来京东自建物流部门,60%以上的货物通过自建渠道配送。京东已经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立了分仓,成都是下一站,未来每600-800公里范围内都要建立分仓,超过10公斤的货物都通过分仓发货,以提高速度和缩小成本。现在,在京东商城的1500名员工中,就有70%是仓储、配送人员。

虽然京东对厂家的返点政策不如国美和苏宁,但价格低,消费者喜欢,厂家就没法停止供货。更重要的是,刘强东让京东的库存周期维持在12天内,并与供货商现货现结。而国美、苏宁的库存周转率为47天至60天,甚至要100多天才能与供货商结账。这让厂商们开始喜欢上了京东这个“小情人”。

从成本上来说,京东显然比国美苏宁更有优势。“我们的费用率很低,去年是6%多一点,今年还会再降一些,而国美和苏宁的费用率基本在10%左右甚至更高。”京东商城副总裁徐雷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几年下来,京东已经拥有了三百五十多万注册用户和一百多万活跃用户,他们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是IT产品。

与京东作为综合类网上购物商城——涵盖电脑、手机、数码、家电和日用百货的定位不同,世纪电器网仅仅专注于3C(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的销售。

为了满足追求“眼见为实”的客户需求,王治全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辟体验中心,并设立仓库备货,只要是网站上在售的商品,用户随时可以上门验货自提。

为什么昂贵的电器可以在网上出售,而且竟然很受消费者欢迎?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消费者意识的转变,在这方面,淘宝网功不可没,它教育和培养了用户群。”王治全说。他分析说,低价是网店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所以,尽管国美、苏宁已设有网店,但其销售价格要和线下卖场保持相对一致,比京东和世纪电器网的同类

高。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篇3:如何解决幼儿间的冲突

我国《票据法》自1995年公布之后, 对于规范票据行为, 保护票据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票据法》也存在着某些制度设置不够合立理的缺陷。已有不少学者对票据法的某些问题提出质疑和建议, 因此, 根据现有国情、参照国际立法经验, 健全和完善我国票据法律制度已成为目前的重要任务。

1 票据权利存续期间的冲突

对于当今的经济体系来讲, 票据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我们国家目前的相关法规, 主要是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票据法以及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以及对1988年的《银行结算办法》进行修改而制定的新《支付结算办法》。因为它们的创制意义以及偏重方向是不一样的, 因而就会导致其在规定以及使用方向上存在一些不同之处。由票据法和银行结算办法为基础所构成的我国票据法律制度, 两者存在对立性冲突, 而且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此, 应致力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将对立转化为统一, 以减少票据与结算活动的矛盾和纠葛, 促进商品交换和经济往来效率进一步提高。

所谓对立性质的问题, 它是说《票据法》和目前银行的结算措施, 对相同的票据活动具有不一样的论述, 其适合用到的区域不一样, 进而干扰到相关法规的威严性。它是目前矛盾中最为显著的问题。

关于银行对尚未解付款项返回企业时间与票据权利存续期间的不同规定而产生的矛盾。《票据法》规定银行汇票、本票的票据权利消灭时效为2年, 支票为6个月。但在超过提示付款期而未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期间时, 付款人和承兑人仍有付款义务。《票据法》规定汇票的提示付款期为一个月 (或10天) ;本票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10天。旧《结算办法》规定银行汇票、本票出票1个月后尚未解付即可将款项返还企业, 而新《结算办法》对此未做规定, 目前银行实践操作过程中处于两难境地。按照《票据法》的规定, 银行汇票、本票的出票行做为出票人, 在2年内都应承担向持票人付款的责任, 照此办理, 银行如将企业到期解付款项2年后才返还, 将不利于企业资金及时、充分发挥效益, 也会招致企业不满。新《结算办法》对此未明确规定, 可能是考虑到《票据法》的规定。目前, 通常做法是, 由企业出具保证, 银行按旧《结算办法》在出票一个月后即返还企业款项, 但这种做法是不符合《票据法》规定的。

2 票据法律制度观念冲突的解决方法

两者的矛盾, 细致的分析有两种。第一种是思想意识上的矛盾, 第二种是立法上的矛盾。对于思想意识上的矛盾, 其干扰立法, 在一些层次中, 此类问题非常的显著。我们国家的票据法应该积极的吸取国外的先进理念知识。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不利现象, 最主要的是处理好思想上的不利现象, 然后是处理法制层次的条文性的不利现象。

票据法律制度观念冲突的解决途径:首先, 做为票据清算中枢的银行, 要认真自身的地位。应该明确银行所处的地位, 就要从意识中明确两点问题:一是“办法”大于“法”的认识误区。在银行界, 很多人只认“办法”而不认“法”。这里的“办法”指银行《结算办法》;“法”指《票据法》。由于《结算办法》已在银行界实行多年, 《票据法》出台后, 尽管银行系统也进行了宣传, 但由于我国公民有传统的红头文件效力大于法的效力的错误认识, 银行系统的一些员工仍认为《票据法》只是法院或领导们应该掌握的, 与银行具体操作票据无多大关系, 忽视了《票据法》的执行与银行结算办法必须遵循《票据法》的正确导向。这种错误认识直接导致银行结算办法中出现与《票据法》规定条款相违背的现象发生;二是银行在票据运转过程中的“票霸”误区。所谓“票霸”, 是指在一些银行机构中存在着银行掌握票据实施主动权的思想, 单方面认为银行具有主宰票据活动的特权。实践上表现为以权利主体、特权主体、甚至是超权利主体出现。

第二, 应该合理的分析两者的关联。不管是全新的计算办法亦或是之前的, 都详细的论述了票据实体相关的要素, 其或许是因为旧有的措施本身就是我们国家的一项综合的票据规章的缘由。全新的内容中, 也花费了非常多的篇章, 细致的论述了票据的具体要素。在本人看来其是没有必要的。它应该将重点放到支付结算相关的内容中, 只需要对结算的步骤和有关要素进行论述, 牵扯到票据在其中的内容, 只需要将它当成是结算来论述, 不需要论述票据有关的权限等等的一些要素。但凡是牵扯到其关联以及具体的要素等等的事项, 都要涉及到票据法的条例里。或者是对目前的相关法规开展修订。此举能够很好地处理两者面对的矛盾。要想处理好这个现象, 首先需要解决国家立法机关对票据法规范体系创制的指导思想。即在票据法规范创制中不应赋予银行既以票据法律关系的参与者身份参与票据法律关系, 又以裁判者的身份创制票据法规范的特殊地位。

第三, 要对过去的那种票据活动欠缺合理性, 过分随意的干扰其使用等的思想摒弃, 要积极地对其推广。因为我们国家当今的经济体系开始的不是很早, 就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到其信用活动的开展, 同时因为它当成是支付工具时, 有着非常高的技术特征, 对于具体的设置等都有着非常严苛的规定, 进而影响到我们国家的交易活动对它的使用性等特征, 同时也干扰到人们对其认知, 最终使得当今的票据工作有一定的欠缺。此类现象的存在, 很大程度上和相关的主管机构不关注其结算类型和应用领域等有着一定的关联。像是商业汇票等, 具体的类型的使用都有着其独特的规定, 特别是本票, 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地区都未用。其使用的状态, 干扰到对其和结算的认知水平, 对银行在票据法律关系中所处地位及票据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认识肤浅, 不存在互相监督的思想, 而且其不具有法规意识, 不懂得相关的票据法内容, 此时立法人就容易对其出现一种非常超前的担忧思想。具体的所它是说立法人觉得我国虽然非常的需要设置票据法, 不过因为存在如上的一些问题, 感觉在目前时期, 其不应该超前, 要和当前的票据信用体系等保持一致。就是因为存在这种思想, 立法人在分析其使用哪种模式的时候, 选择了粗线条的形式。此时, 就不应该把具体的细致性的内容都详细的论述, 必须要用一种范例的形式来规定。另一个票据法规范体例, 不管是按照结算措施来体现, 亦或是以别的形式来展示, 都会导致不利现象存在。所以, 要积极地应对当前的干扰其使用的思想, 要积极地推广, 确保其信用活动积极地开展。要拓宽相关的知识体系, 提升人们的票据思想, 确保其和相关的法规保持一致。

3 结束语

由票据法和银行结算办法为基础所构成的我国票据法律制度, 两者存在对立性冲突, 而且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此, 应致力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将对立转化为统一, 以减少票据与结算活动的矛盾和纠葛, 促进商品交换和经济往来效率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号兵.从票据法的基本原则看票据法的价值取向[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1]林号兵.从票据法的基本原则看票据法的价值取向[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2]吴万群.浅析票据法上的拒绝证明[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2]吴万群.浅析票据法上的拒绝证明[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

篇4:如何应对中班幼儿同伴间的冲突

幼儿同伴冲突行为不一定表明其带有攻击性,从幼儿自身的发展来说,它就是幼儿完成自我社会化进程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冲突,尤其是地位相当的人之间的冲突,是去自我中心的关键要素,这种人际间的冲突最终能导致心理内部的冲突。

(一)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的社会认知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观念,他们常常从自我视角出发看问题,没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和态度,所以一旦对方与自己意见不一,就容易造成同伴冲突。而在这过程中,幼儿开始注意到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于是幼儿的认知状况受到同伴的影响,他们思考对方的行为并结合自己的观念,便形成了一种新的认知水平,从而丰富了幼儿的社会认知。

(二)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幼儿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来的通常是冲动和不稳定,这是因为此时幼儿的大脑抑制技能发展还较差,语言沟通能力也不健全,这些都易表现在幼儿同伴冲突行为中。

(三)促进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

在同伴冲突过程中,幼儿面对对方阐述自己的社会认知或社会情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逐步完善和加强。幼儿会根据各自的已有经验和观察对方对自己行为的反馈,获取哪些信息对于解决冲突是合理的。幼儿在同伴互动中,幼儿学会接受他人一些可以满足自己的观点了解幼儿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我们合理利用它来改善和提高幼儿的社会技能。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产生的原因

幼儿升入中班后,社会性发展水平较低,多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愿望实现为首要条件,再加上语言表达不清晰流畅,易与同伴发生冲突行为;多数家庭过分溺爱孩子,使得幼儿从心理上就产生别人一定要处处让自己的过分依赖性想法;班级老师过分放任幼儿,致使班级秩序混乱,幼儿同伴冲突行为不能及时得到合理解决。还有许多原因,如:客观条件归因、主观条件归因、同伴关系归因、人格特征归因、自我行为特征归因等等。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

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处于萌芽阶段,所以他们的认知、情感、技能都较低,从某种程度上自然而然地推动了幼儿同伴冲突的形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图式,受限于自我中心及直觉的思考、推理方式,因此对事物的意见看法不统一而产生冲突。

(二)家庭教养方式

在放纵型和忽视型的家长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一般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因而也极易和同伴发生冲突行为。而那些重视小孩教育且掌握正确教育方式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儿童,则很少发生同伴冲突行为。

(三)班级因素

班级玩具的数量及区角游戏的空间摆放设置也可能影响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产生,如在玩具较少的情况下,幼儿极易发生同伴冲突,反之则不易发生同伴冲突现象。

三、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有效解决策略

教师正确有效的帮助幼儿解决冲突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使孩子摆脱自我中心,增加社会经验,掌握社会技能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如何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协助家长一起帮助幼儿获得解决冲突行为的技能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

(一)幼儿间的内部协商法

大多数的幼儿同伴冲突行为过程中,幼儿会采取内部协商法,就是他们自己内部达成协议,使冲突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这是幼儿根据自身经验,结合长此以往的成功案例总结出来的方法,但是也有不买账的同伴,我们还有其他解决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策略。

(二)教师指导的移情训练法

移情训练就是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儿去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惯地”产生理解和分享。

这种方法主要是使幼儿学会换位思考,逐渐去“自我中心”。

(三)教师参与的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幼儿模仿现实社会的某些情境,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的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感知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为经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这种方法重点就是教师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技能。如:在区角,两名幼儿都在争抢同一个玩具,并打了起来,老师这时候可以出来干涉,假装成社会中的某一人物,和其中一小孩说明想玩那个玩具,并引导小孩运用温和语气回答。老师可以顺便请更多幼儿加入,进行角色扮演。

(四)家长与教师协助的社会认知技巧训练法

社会认知技巧的训练,也就是“站在他人的立场替他人着想”的能力之培养,是帮助幼儿处理人际问题的好方法。

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通过认知水平的训练,促使社会行为技能向训练情境以外的现实社会情境的迁移,家长可以协助教师训练幼儿的社会认知技能。一次体育活动中,两小孩在抢同一花球,这时花球被他们抢坏了,于是两人来找老师。老师说:“怎么办?”幼儿一起说:“对不起!”教师说:“嗯,还不行,我们一起想个办法吧!”一幼儿说:“剪刀、石头、不,赢的人可以玩。”另一个人不同意。第一个幼儿说:“我玩一会,他玩一会吧。教师问另一幼儿:“你认为呢?”这幼儿点头同意了。教师利用这一方法让两名冲突中的幼儿一起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鼓励幼儿在想出一个办法只好再想出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有效地训练幼儿的社会认知技巧。

篇5:如何解决职场冲突并赢得好人缘

1、时机比什么都重要

也许你觉得保持稳定平和的情绪应该能有效化解冲突,实际并非如此,冲突能否成功解决完全取决于对时机的把握。比如说在打网球的时候,你肯定不会在一只脚还 在半空悬着、对方已经严阵以待的情况下反击,而是要耐心等到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再出手。如果你能够用心去寻找解决冲突的时刻,就会等到一切条件对你最适宜的 时候加以解决。

2、大发雷霆毫无用处

在解决冲突的时候应该力求简化、干脆利落,而不能演变成没完没了的纷争。比如说你的小助理犯了个很愚蠢的错误,虽然你很想大发一通脾气,但这实在是下下之 选,

你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用坦诚、平和的语气告诉他,这件事确实是他做的不对,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后多加注意就可以了。这样会让他少受情绪干扰,从 而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3、再生气也不要迁怒他人

如果你因为对某件事生气而迁怒于另外一件毫不相干的事情,这实在是不应该;但如果你因此而迁怒了其他人,那就更不可原谅了。

4、不要带着怒气去训话

带有怒气的训话通常具有破坏性,难免说出后悔都来不及的话。如果能够平心静气地表达相反的意见,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训斥下属的时机,最好不要在他把 事情办砸了正灰头土脸的时候。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做错了事,必然深知其过,感到内疚,此时最害怕的莫过于再听到上司的训斥了。在犯错员工沮丧的时候,最需 要安慰和鼓励,教训员工的最佳时机是在他连战连捷志得意满的时候,用前例提醒他,自己曾经有过工作失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伟大。

篇6:电视卡与声卡冲突应该如何解决?

安装了电视卡后,虽然能够接收到图像,但是此时音箱无法发声,设备管理器中的声卡图标消失,当我拔下电视卡后,声卡恢复正常。难道是电视卡与声卡冲突吗?应该如何解决?操作系统是Windows,

这种情况在Windows2000下的确很容易出现,主要是系统的IRQ资源冲突。如果准备继续使用Windows2000的话,可以进入BIOS设置,将ASSIGNIRQFORVGA和ASSIGNIRQFORUSB都改为Disable,这样就空出了两个IRQ号。当你再次进入Windows时,系统将自动重新分配IRQ,一般能解决问题。此外,有时升级操作系统与驱动的版本也能解决问题。最后,我们提醒你要注意声卡输入通道的选择,应该使用音频线连接声卡Linein接口并且在音量属性中选中Linein作为输入音源。

篇7:如何解决幼儿间的冲突

基本案情:

罗某(男)与胡某(女)于2003年6月10日登记结婚,2004年3月15日,胡某生下一男孩。由于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为此,在为小孩户口登记时,双方各自要求男孩随自己姓,且各不相让,为此,罗某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按照当地习惯判令胡某排除对罗某决定男孩随其姓罗的妨害。

对本案的处理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我国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胡某要求婚生小孩随自己姓,符合法律规定,不具有违法性,也不够成对罗某的侵权,应驳回罗某要求胡某排除妨害的诉讼请求。

第二种意见认为:我国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实践中未成年子女的姓名权一般都由父母双方共同协商行使,但协商不成时,可能会产生法律上的积极冲突,即父方与母方都要求小孩随自己姓。对此冲突的解决,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按照法律适用的精神,法无明文规定者,从习惯。而按照社会现状,婚生小孩有随父姓的习惯,据此,法院可支持罗某的诉讼请求,判决胡某排除对罗某决定小孩的姓氏权的妨害。

评析:

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未成年人的姓名权由父母双方共同协商行使。但我国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属选择性条款规定,立法意图是为父母双方协商子女姓氏时提供法律依据,同时也可能协商不成而产生法律上的`积极冲突,法律没有规定冲突的解决原则。根据实践中父母协商行使子女姓氏权时,除了考虑未成年人的有利成长、方便使用等各方面因素外,主要是遵照当地的社会习惯做法。因此,虽然习惯不是我国正式法律渊源,但当法无明文规定时,考虑到人们的情绪稳定与生活的稳定,照顾习惯感情,产生冲突时可以参照习惯做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案应按第二种意见的原则尽量做好双方的调解工作,或并列采父母双方的姓氏,待小孩成年后由其自行决定姓氏。

★ 本案应定动物致害论文

★ 浅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正确适用行政强制措施权?

★ 保险代位求偿权适用若干问题之探讨

★ 物权行为理论适用房地产交易问题研究

★ 雅思考试适用哪些国家

★ 权健分享范文

★ 本案是刑事犯罪还是民事侵权?

★ 高考适用的名人名言

★ 权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8:幼儿之间冲突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乐乐正专心地看着一本他很喜欢的故事书,边看嘴里边嘀咕着,栩冉刚从建构区出来,看到乐乐的这本颜色鲜艳的故事书,也想要看,于是,不管乐乐会怎样,伸手就去抢。乐乐一见他抢了自己的书,马上转身去夺回,一来二去,书被撕破了,乐乐一见书破了,认为是栩冉的缘故,就去打栩冉,结果两个人拳来脚踢……”孩子们在一起,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和家长都会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冲突呢?孩子们发生冲突了,该如何解决呢?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孩子们在发生冲突的行为中会明白他人可以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逐渐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同时,在冲突过程中,幼儿也可以学习与他人交往和沟通协调的技巧,从而促进自身社会性发展。

那么什么是冲突行为?一般我们的孩子就会认为是打人,踢人,撞人家,抢别人的东西,等等,有可能稍大点的孩子会认为就是打架。所以从孩子们的角度来看,冲突就是比较偏向肢体冲突。其实,冲突就是单纯的意见相左或争论,普遍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幼儿冲突行为产生的原因如下。

(一)发展的特性。

学龄前的幼儿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直觉推理,物我观念不清,动作反映多于语言表达等,这些幼儿发展的特性都是引发幼儿冲突性行为的因素。例如以自我为中心,会使幼儿无法以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导致在自以为是的幼儿世界里,冲突行为就成了司空见惯的情形。又例如幼儿的物我观念不清,他们往往以为凡是看到的东西都是属于他的,因此抢夺玩具、物品也是常见的冲突行为。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小托班的幼儿甚至无法以语言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绪和需求,因此肢体动作成了他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动不动就看到幼儿之间以推打来表达拒绝或不喜欢。

(二)环境的影响。

幼儿成长的环境对其冲突的形成也有深远的影响。幼儿长期生活在暴力的情景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暴力倾向的冲突行为模式。环境中的暴力示范来自家庭成员,也有来自电视或其他媒体的因素。如果孩子的父母常以暴力方式处理事情,如打骂孩子、夫妻吵架或互殴,那么这类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示范影响。此外,电视、电脑及一些光碟等,也同样提供暴力示范,影响幼儿的行为。如幼儿喜欢模仿李小龙或提携工夫片中的粗暴行为,在与同伴争执时就会不知不觉有样学样了。因此,父母或家庭中其他成员不适当的行为,或是媒体的暴力污染,都是构成幼儿暴力行为的主要成因。

(三)缺乏社会技巧。

幼儿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在与他人互动时,欠缺适当的沟通协调的社会技巧,面对相关社会性问题时,幼儿无法有效合理地解决,不能妥当地处理人际间关系的种种问题,才会产生许多冲突行为。

综合来说,幼儿因为发展上的不足,长期暴露在暴力的环境中及缺乏足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等,才会出现冲突行为,尤其是肢体的冲突行为。

在幼儿阶段,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幼儿界定冲突行为呢?在活动中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或活动设计,协助幼儿了解冲突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与他人交往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了解和分辨冲突的许多不同面貌和形式,借此讨论由幼儿提出有关冲突的形容用词,例如教师可请小朋友先想一想,除了打人、踢人之外,还可以用哪些字词来形容冲突,以及产生的相关联想诸如骂人,不愿意分享,不跟别人玩,叫别人绰号……这些都是冲突的各种形式,借由这些不同类型的冲突的探讨,可以帮助幼儿理清冲突行为的认知,进一步了解冲突的真正意义。

那么,教师在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时,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培养幼儿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

正如前面所说的,幼儿冲突行为的产生有许多是因为发展上的不足,或是缺乏社会性技巧,因此培养幼儿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正是教师辅导幼儿化解冲突行为的一个可行的开始。首先教师必须以包容的态度,视幼儿的冲突为幼儿发展过程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教师的角色是在协助幼儿在特定的冲突中,找出自己最适合的解决方式。幼儿需要辨认冲突,透过沟通协调的过程,归纳出解决的办法;遵守大家的协商结果,完美地化解冲突。教师必须提供这类的学习经验,以帮助孩子发展这种社会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其次可从分享的角度着手,例如每周安排一次分享时间,鼓励幼儿把自己带来的书、玩具或小点心和同伴们分享,教师也要时常做分享的示范,例如在制作果汁时,邀请隔壁班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此外,发展幼儿的自我肯定力和自我坚持力,也是培养幼儿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之一。这两样能力在人际关系的互动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通过鼓励幼儿直接协商,不依赖老师解决冲突问题;利用布偶或角色扮演,来教导幼儿训练自我坚持力的技巧,并且引导幼儿运用自我坚持力,来抗拒他人不合理的侵犯行为。其他诸如轮流、等待等的培养,也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的途径。

(二)运用教学活动化解冲突行为。

1. 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幼儿发展化解冲突的能力。通过一些故事情节与幼儿探讨冲突的界定,如在故事教学的过程,让幼儿进行一些经验的探讨:“你是否有与好朋友争执的经验,那时你的心情怎样”“好朋友吵架通常是为了什么”等,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了解冲突,从故事中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在每一个相关主题的故事讲述和讨论之前,必须跟随相关的延伸活动和讨论,这样可以强化幼儿对故事中冲突行为的了解及解决冲突行为方法的运用。例如在活动中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情景中谦让的行为,让幼儿在谦让中享受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从而获得正面的教育。

2.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发生冲突行为时,教师不要急于解决,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们,让全班幼儿一起想办法解决冲突行为,使幼儿在参与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判断,从而促进幼儿道德行为的提高。在一次区角活动中,益智区的“钓鱼角”已经有五个小朋友在游戏,锦航去洗手间后出来晚了,看到“钓鱼角”人已经满了,但还是要挤进去,没有钓鱼竿,他伸手就去抢宣希的钓鱼竿,宣希不放,两个人扭在了一起,谁都不肯放手。正着急该怎么办,锦航松了一下手,说:“你玩好了给我玩吧!”“好吧!”见锦航这样说,宣希也点头同意,大家又一起开心地游戏了。这次矛盾,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幼儿运用自己的判断及反思,制止了矛盾进一步升级,使同伴间友好地相处。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

幼儿学习环境安排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和学习。一个活动室空旷没有区角的安排,那么幼儿便有较多的追闹和嬉戏的空间,就会容易产生冲突行为。相反的,活动室如果合理安排区角活动,幼儿有较多的自主性学习的材料,那么幼儿产生冲突的机会也就会明显减少。由此可见,教师合理安排活动室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养成和习得正向的社会性行为和技巧。

在布置学习环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区角应制定相应的规则,要求幼儿在操作中遵守活动规则,从而降低因规则不明确而产生冲突的行为。 (2) 区角的操作人数应严格控制,从而避免活动区拥挤而造成冲突行为。 (3) 每个区角之间应清楚划分,避免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走动而产生冲突。 (4) 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参与幼儿的活动,也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 (5) 在操作活动中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从而减少冲突行为的产生。此外,在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提供足够的材料,避免因材料不足而产生抢夺和争执。 (2) 提供的材料应避免会引来攻击和打闹的游戏行为,如玩具手枪、弹弓、小木棍等。 (3) 所提供图书及VCD碟片等也应避免暴力主题。另外,提供一些可以合作游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合作游戏中体验美好的情感,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

(四)为幼儿树立榜样,培养幼儿的合群观念和社会技巧。

人作为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因此,作为与幼儿接触最多的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工作中,教师之间要能和平相处,相互配合,分工合作,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合作、沟通及对不同意见的尊重等,一同排练班级节目,处理班级事务,一起搞卫生,生活中互相关心、照顾,工作中互相帮助、合作……这些言行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榜样,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观念和社会技巧。

作为幼教一线的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要研究幼儿的群体问题,努力使群体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教师若能妥当有效地处理彼此间的冲突问题,为幼儿做好良好的示范,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为幼儿解决冲突行为,做潜移默化的有效引导。在管理班级时,在为解决幼儿的冲突尽心尽力时,应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协助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摘要: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在幼儿园中是不可避免的, 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有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影响幼儿产生冲突的因素有:发展的特性、环境的影响及缺乏社会技巧。作为幼儿教师, 在解决幼儿的冲突行为时, 应该从培养幼儿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运用教学活动化解冲突行为及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等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社会行为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幼儿教育,冲突行为,成因分析,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和矫正[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3]焦艳, 范茜, 曹奕.幼儿常见不良习惯矫正[M].金盾出版社, 2005.

篇9:如何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

每位幼儿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家庭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造就他们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程度的交往能力。当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跨出人生的第一步,并不是每位幼儿都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很快学会正确与同伴交往,在相互交往中常常由于动作或观点的不同发生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大都是非敌意的,是幼儿实践交往、学习遵从交往规则、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必须经历的社会化过程。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照相馆里的摄像师静静正在门口大声吆喝“谁来照相,免费照相”,这时娃娃家的涛涛听到了吆喝声,来到了照相馆里想拍照。静静一看是涛涛来拍照,连忙说:“涛涛你走,我不给你拍照。”(涛涛小朋友平时经常欺负小朋友)涛涛听到就生气地说:“我就要拍照。”两个人在照相馆门口争执不断,涛涛还拿着手里的积木手枪,对着静静打。其他游戏区的幼儿陆续来到照相馆想拍照,涛涛见状,两只手一横,拦在门口说:“你们也不许进去拍照。”

案例二:小乐和天天这两个平时就爱一起玩的好朋友,现在在建构区里各自专心致志地搭着积木,玩得可真起劲。不一会儿,小乐缺一块正方形的积木,就去问天天要,天天不肯给,小乐就把天天搭的城堡给推倒了,接下来两个好朋友为了一块积木发生了争吵,互不相让。

案例三:课间喝水时间到了,每次喝水我都提醒幼儿排队接水,可总有几个孩子排队时喜欢推推挤挤,这不由于后面的小朋友挤上来,冰冰不小心踩到了西西的脚,冰冰马上跟西西说对不起,可西西却认为他是故意的,反手把冰冰推倒在地上,冰冰顿时委屈得眼泪掉了下来。

三、案例分析

1.孩子年龄因素

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道德认识和行为意识常常脱节,缺乏合作意识,易于与他人发生冲突。如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自己想玩的玩具没有得到、希望加入别人的游戏又被拒绝等。

2.家庭教育因素。

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非常严重,大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大人对孩子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孩子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不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面对矛盾时,充分显露出霸道任性的性格特点,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3.幼儿个体差异因素。

每位幼儿的类型、气质和性格都不同,如有的孩子脾气温顺文静;有的孩子脾气急躁好动;有的孩子胆小懦弱、不善交往;也有的孩子豪爽大方、热心过头等。在集体生活中,有的孩子表现出很受认欢迎,而有的孩子则常受到别人的冷落。

四、解决措施

幼儿间的矛盾冲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矛盾与冲突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幼儿在探索这个世界,他们在相互认识和了解,叫喊、抓、抢、推、打都是探索和了解的一部分。幼儿正是在一次又一次与他人发生冲突、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与人沟通、协商、分享、合作与谦让。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个性健康发展。

1.了解冲突原因,正确对待。

随着交往圈逐渐扩大,幼儿对外关系的焦点由亲子关系逐渐向同伴关系转移。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活动中常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在我们班里,小朋友玩玩具时最容易出现矛盾冲突。小孩子对一样玩具的好奇心也就几分钟,当一种玩具玩够了,就想要玩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这时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直接拿别的小朋友桌子上或手里的玩具,另一个小朋友的本能反应是大叫或动手阻止小朋友拿自己的玩具,这时矛盾发生了。所以我们要及时了解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处理。

2.给予解决机会,适时放手。

皮亚杰的儿童交往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儿童自身的积极能动作用,主张教育要创造一定条件,给幼儿自由活动和处理同伴间相互关系的机会,让儿童在同伴交往中接触不同观点。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充分信任幼儿自己有能力处理好,不动声色地观察他们的言行,不要急于介入和干预,而要试着让幼儿自己解决矛盾,既关注幼儿的冲突,又尽量不干预。案例一所述的情况,当摄影师静静看到涛涛拦着其他小朋友,不许他们进来拍照时,意识到这样下去会没有生意的,她主动提出解决办法:给涛涛拍一张照,条件是涛涛不能拦着其他小朋友,结果涛涛同意了,于是游戏又愉快地进行着。

3.利用“自然后果法”,顺其自然。

法国教育家卢梭根据自然教育原理提出自然后果法,即对儿童的过失不责备和惩罚,而利用过失的自然后果,使儿童自食其果,从而促使其反省并改正。在幼儿矛盾冲突中,适当利用“自然后果法”,使他们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效果明显。针对案例二中小乐和天天两个人因为一块积木而争吵,直到活动结束,谁也没完成各自的作品。对于此类事件,我没有急于上前指手画脚,而是采取“自然后果法”,引导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让幼儿体验到没有玩成游戏的不快,继而引导全班幼儿讨论,“两个人都想搭的时候应怎样做”?结果,没有完成作品的小乐和天天都说:“应该轮流玩,不能吵闹,更不能争抢。”实践证明,适度利用“自然后果法”引导幼儿解决矛盾冲突,比教师像个法官似的“判决”的方法产生的效果对幼儿的教育影响要深刻得多。

4.学习交往技能,积累经验。

平时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如教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案例三中的冰冰不小心踩到了西西的脚,他马上道了歉,可是西西却没有学会原谅,而是做出了推人的动作。老师首先要让西西意识到:冰冰是不小心踩到他的脚的,而且已经跟自己说对不起了,这时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做一个大度的孩子。同时对班上一些典型幼儿进行相对应教育。例如对经常使用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采用适当惩罚方法,让他们尝试后果;对于经常求助别人的幼儿,鼓励他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对经常被人欺负后默默承受的幼儿,则鼓励他们摆脱无助状态,有时甚至鼓励他们勇于“自卫”。

5.提倡家园配合,共同努力。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不少家长认为冲突是一种消极行为,有破坏性因素而加以避免,有的甚至要求孩子受到欺负了,就要“报复”回来。我们应该帮助家长正确看待幼儿同伴间冲突的教育价值,让家长在家庭中为幼儿提供解决同伴冲突的机会。同时,家庭的温馨氛围、家长的民主态度和家长的社交能力等潜在环境因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家长应注重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幼儿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并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上一篇:《宝玉挨打》教学设计下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