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规划解读

2024-05-11

雄安新区规划解读(精选5篇)

篇1:雄安新区规划解读

2018雄安新区规划,最接地气的解读

新区早餐2018-04-2300:12《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21日的全文公布。新区早餐(xqzaocan)依照行文顺序,做下个人化的有重点的详细解读。规划一股劲儿整到2035年,和北京总体规划一致。

前言规划: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解读: 引用首长的。

这是全文最开头的一句“口号”。

疏解北京功能为因,整协同发展为“翼”。

记住啊,一切的一切,是疏解非首都的人、财、物、价值观,一切的一切为了四环的“安静首都”。规划:创造“雄安质量”、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解读:

1、创造“雄安质量”。有点和早年间的“深圳速度”、“深圳质量”相呼应的气息和味道。说明,想整一个历史性的名词儿、概念和现象。最后能否成功,但愿。

2、整“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乌托邦的气味,扑鼻而来。确实,你说让仨平原县奏响世界级的变奏曲,落差极大啊,怎么想让我自己说服自己,是个课题。

3、这些日子来,小编游学环京、环雄,深刻了解到:人少!连普通的六七十的老头儿都是基建主力!而人才呢?全球性的高级人才呢?有啥震动灵魂的条件吸引呢?我懵逼。

规划: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倾注了大量心血,……亲临实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作出重要指示……。解读: 熟悉的味道。

关键是:从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始,一股劲儿,雄安、上海自贸港、海南自由港……是不是每个省市区一个“大战略”。每个省市区都有一个,是不是不那么“提神”了呢。第一章 总体要求规划:……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科学作出了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解读:

小编认为,主要是北京主城区太TMD拥堵了,被逼无奈,连呼吸都受影响了,真的“病了”。再不治,就玩完了。所以,下定决心,能整的全整出去!往东整,往南整!顺便这填填“环京贫困带”,一石N鸟!规划:……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解读:

1、先说明下啊,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就被整成的“千年大计”,之后才是雄安。

2、雄安,强调成深圳、浦东之后的第三个“全国意义”的历史性战略,小编认为,主要是“打广告”,生怕宣扬的不够极端“高大上”,而号召力不足。整成这样,好“招商”、“招人”、“招钱”、“招政治投机分子”。

规划:高超的政治智慧、宏阔的战略格局、强烈的使命担当解读:

词儿用得用力过猛啊,从而不太精准。宏阔,是自己造的吧,陌生唧唧的。

“强烈”的“使命担当”,词不达意吧,不搭,“强烈”换成“较高”,更好些,起码听着顺当点儿。规划:一个阶段要有一个阶段的标志,雄安新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解读:

与其说把雄安整成“阶段的标志”,不如直接说,未来的史记要有“雄安章节”,而且要大书特书!

规划: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发展新的两翼,……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解读:

1、原来啊,河北两翼是“保石之翼”、唐秦(唐山-秦皇岛)之翼。雄安一出,滋溜,“保石之翼”立马成了雄安之翼,这无可厚非。

2、因搞冬奥,唐秦之翼不提了,即刻成了“张北之翼”。变得挺快啊,嗯,雄安速度。

问题是,唐秦呢?您还好吗?

3、张北之翼,小编认为,除了包括张北、张家口外,应涵盖更广阔的内涵,包括北京京西北部、张家口全境、承德西部等区域。张北,是大张北,是京津冀张北,是中国张北。规划:创造“雄安质量”解读:

很明显,“雄安质量”和早年间老邓的“深圳速度”相并列、相呼应、相对称。

对,40年前的那个时代,是个新时代,现在,也是新时代。目的:这个新时代,比那个新时代,更进步、更牛、更大书特书、史记里的字数更多。

规划:(原雄安三县)现有开发程度较低解读:

三县的一些人说,俺这原来好着呢,商业发达,挣钱不少,安新的鞋,雄安的套套,容城的包包……全国闻名!俺这原来可不穷啊。你说你的。

规划:本次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行政辖区(含白洋淀水域),任丘市鄚州镇、苟各庄镇、七间房乡和高阳县龙化乡,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解读: 已经开托管交接会了,开始整了。托管是托管,也不能说是完全就是安新的了。

本质上,严格意义上,雄三县,应称之为雄五县:雄县、容城、安新、高阳、任丘。

三县,三县,叫得顺口了,就真以为全是保定的了,其实,严格意义上,雄安新区涉及保定和沧州俩地级市。规范意义上,雄安新区的范围,应称之为:保沧五县,或雄五县。沧州的头头儿:能叫响“保沧五县”,比你们全部政绩都大!千年大计啊!这是历史性广告!

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解读:

1、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好理解,就是住得好。住得好的前提是有自己的房,老住在别人、机构哪怕是国家的房子里,长期看,也不是个事儿啊。嗯,这是个课题。

2、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有难度。这是个传统老省!新鲜的空气、自由的人、宇宙般开阔的思想,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且的整呢,还驱动呢。这可咋整啊。

3、协调发展示范区。嗯,协调的前提?有钱才能协调,自由才能协调。可……

4、开放发展先行区。你聪明,你回答!规划:(雄安)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解读:

铁粉知道,小编一直念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北京央区为中枢、核心、圆点。雄安,是重要一极;北京城市副中心是重要一极。

天津,可能得有一极,是哪?港口?北京和雄安的出海口?上天的支点?

天津之极,什么样式?如何定位?值得瞎揣摩。规划: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美丽家园。解读: 水秀?

华北大平原,浩瀚,壮阔,无垠。整个江南般的“水秀”? 水美,水壮,或更协调、更精准。规划:打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解读:

重点说说“要素有序自由流动”。

举个手,河北房价最高的“河北发展高地”、“河北之巅”——燕郊,700万河北人中,多少人去过?游学过?住过?调研过?

除了廊坊的,剩下的,去过燕郊的不超过10%吧? 流动?咋流动?你说吧!

脑子先流动,身体才能流动,是吧。

规划:主动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解读:

1、服务新机场。

2、自带闪光灯,整有自己特色的“国际交往中心”,补充北京的国家交往功能。啥特色,水特色: 白洋淀的水;

梦想中的京雄运河、津雄运河的水; 永定河的水; 拒马河的水; 白沟河的水; ……

如果再把太行的山融进去,就完美了。

3、穷国、小国、偏国的外交、进贡,白洋淀就是外交的“第一锁链”,到雄安看看就算行,打道回府吧。规划:到本世纪中叶,……努力建设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解读:

人类发展史,有一笔!史记,有一笔!人民,有一笔!领袖,有一笔!

第二章 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规划:将淀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解读: 淀水林田草。

请注意,顺序:淀、水、林、田、草。嗯:白洋淀、水系、树林子、田地、草。

规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城乡一体规划建设,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新区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建设用地总规模约530平方公里。解读:

1、城乡一体。保沧五县的老百姓天天吼吼的:咋拆迁?补多少钱儿?

2、开发强度控制在3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规划:实行战略留白,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解读:

战略留白、预留空间,不错!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也受穷。

规划:美丽乡村为新区城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读: 乡村咋就美丽了?

——保沧五县的老百姓,有钱了就美丽了。富养爱心、富养美丽。

规划: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总体空间格局。……“中苑”即利用地势低洼的中部区域,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解读:

溵:yin,用于地名地名。

规划:利用白洋淀生态资源和燕南长城遗址文化资源解读: 燕南长城遗址:从狼牙山始,经易县、徐水、容城、安新、雄县至廊坊市子牙河西文安、大城二县,长约250公里。建筑年代约为公元前380年之后。燕国最大的威胁是齐国,乃在南易水一线筑长城,防御齐国侵略,其终点至子牙河,古黄河、大清河与子牙河均于大城境相汇,为大城至天津大沽口段的自然屏障。第三章 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规划:平原建城解读:

为啥老说平原建城、平原建城的,啥意思嘛? 相对于山地建城而言。

平原建城,是经济发展的最佳地理所在,把交通等基础设施搞好,把教育搞好,市场会自动配置资源,达到最佳与最优资源配置,效率极大化。不搞特大城市。

规划: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解读: 城会玩。一、二、五、十、百、千、万!不扶墙,就扶空间意象!规划:塑造城市天际线解读: 你看,你看,谁来了?

——嗯,嗯,天际线!天际线!天际线!哪儿嘞? ——天上!天上!天上!具体在哪嘞,我咋看不见? ——傻子啊你,抬头看天!天和建筑物、城市轮廓交界的天!嗯嗯,想起来了,北京那阵子不也是整天际线吗? ——是啊,一个天,一个天际,一个天际线!拉倒吧,北京的是北京的,咋来到了保沧五县了?

——嘿,我说你还不信,是一个天际线!你看,北京的那个线拉长到这里来了!天际线能整来啥?能整来钱儿? ——好看,就是看得好看!靠,我一天一天看天,咋也没看出个好看来?

——提高看天的水平和审美能力!慢慢来,多看看天,就看出美来了。要学会审美!规划:弘扬以雁翎队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解读: 雁翎队又回来了,“水上飞将军”来了,大抬杆的猎枪来了,伏击战,反扫荡,打掉鬼子运输线!截物资,除汉奸,100多人成“神仙”!

第四章 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规划:联合调度安格庄、西大洋、王快、龙门等上游水库水量,恢复淀泊水动力过程。解读:

1、安格庄水库:

位于保定易县的安格庄村西,位于中易水中上游,控制流域面积476k㎡,是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等综合利用的大(II)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等级为II级。

2、西大洋水库: 位于大清河系唐河出山口唐县境内的西大洋村下游1km处,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420k㎡,总库容11.092亿m3,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库。工程等级为Ⅰ级。

3、王快水库:

位于阜平平阳镇王快村西大清河南支沙河上,是座以防洪为主,兼灌溉、发电的大型枢纽工程。1960年开始拦洪蓄水,1969年又进行了续建。河北省四大水库之一。

4、龙门水库: 位于保定满城境内的漕河干流上,漕河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是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Ⅱ)水利枢纽工程,工程等级为II级。始建于1958年2月,1959年在中型水库的基础上扩建为大型水库,总库容1.18亿立方米。受益区包括满城、徐水、易县三个县。规划:构建衔接“太行山脉-渤海湾”和“京南生态绿楔-拒马河-白洋淀”生态廊道,形成连山通海、南北交融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解读: 大手笔!大格局!大战略!

1、“太行山脉-渤海湾”生态廊道,连山通海。

2、“京南生态绿楔-拒马河-白洋淀”生态廊道,南北交融。这两大生态廊道具体经过区域,有待细化;有很多机会,很多猜想。

比如,“京南生态绿楔-拒马河-白洋淀”生态廊道,所经之处,水系治理,林带规划,等等,拆迁也好,移民也好,很多投资良机。规划: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新区及周边和上游地区协同制定产业政策,实行负面清单制度,依法关停……。解读: 难度极大。

如,新区及周边和上游地区协同制定产业政策。房山的燕山石化搬不搬?

第五章,发展高端高新产业规划:明确承接重点。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方面,重点承接著名高校在新区设立分校、分院、研究生院等,承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创新中心。在医疗健康机构方面……在金融机构方面……在高端服务业方面……在高技术产业方面…… 解读:笼统说,可以这么理解:

1、高等学校:建分院。

2、科研机构:搬总部。

3、医疗健康机构:建分院。

4、金融机构:总分部,都行。

5、高端服务业的优势行业:搬总部。

6、物流:搬总部。

7、电子商务:搬总部。

8、高端央企:搬总部。

9、高新企业:搬总部。、中关村:建分园。规划:……推动疏解对象顺利落地。……提供租购并举的多元化住房保障,有效吸引北京人口转移……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解读: 推动被疏解的人雄安落地生根,有效吸引北京人口转移,人来了留得住。

字里行间,种种迹象表明:来就落地扎根,上学、就医都有了,一辈子别再回北京!回也不让回!让你来干啥?就是不让你走了!来容易,想走?没门儿!

规划: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均衡解读: 职住均衡?咋整?

职住平衡是职住平衡,更人性的、更符合普通群众利益的是职房平衡,就是职业和房产的平衡。房产,指的是个体拥有产权的商品房。光住一住,有多大吸引力? 恒产有恒心。

1.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要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2.新区规划范围

本次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行政辖区(含白洋淀水域),任丘市鄚州镇、苟各庄镇、七间房乡和高阳县龙化乡,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3.城乡空间布局:一主、五辅、多节点

“一主”即起步区,选择容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作为起步区,是新区的主城区。

“五辅”即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及寨里、昝岗五个外围组团。

“多节点”即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实行分类特色发展,划定特色小城镇开发边界,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4.起步区空间格局:北城、中苑、南淀

“北城”即充分利用地势较高的北部区域,集中布局五个城市组团; “中苑”即利用地势低洼的中部区域,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

“南淀”即南部临淀区域,塑造传承文化特色、展现生态景观、保障防洪安全的白洋淀滨水岸线。5.城市风貌: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

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加强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6.合理控制人口密度

划定起步区、外围组团、特色小城镇开发边界,实行战略留白。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新区规划建设区按1万人/平方公里控制。7.城市轴线

南北中轴线展示历史文化生态特色,突出中轴对称、疏密有致、灵动均衡;

东西轴线利用交通廊道串联城市组团,集聚创新要素、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等。8.白洋淀国家公园

远景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完善生物资源保护策略,保护淀区独特的自然生境和景观,保持淀区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试验区和科普教育基地。

9.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淀、水系疏浚等生态修复治理,强化对白洋淀湖泊湿地、林地以及其他生态空间的保护,确保新区生态系统完整,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10.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

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

精心设计建筑顶部,优化美化建筑第五立面,构建形态色彩整体和谐统一的城市空间界面和轮廓线。11.三公里进森林、三百米进公园

构建由大型郊野生态公园、大型综合公园及社区公园组成的宜人便民公园体系,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绿化覆盖率达到50%。12.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医疗健康机构、金融机构、高端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方面明确承接重点。

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园区。13.搭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近期依托5G率先大规模商用、IPv6率先布局,培育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搭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14.率先发展脑科学、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

率先发展脑科学、细胞治疗、基因工程、分子育种、组织工程等前沿技术,培育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加强重大疾病新药创制。

建设世界一流的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创新示范中心、高端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生物产业基地。15.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

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区办学,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

创建一批高水平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培育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学校。16.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

社区中心配置中学、医疗服务机构、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专项运动场地等设施,形成15分钟生活圈。

邻里中心配置小学、社区活动中心、综合运动场地、综合商场、便民市场等设施,形成10分钟生活圈。

街坊中心配置幼儿园、24小时便利店、街头绿地、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快递货物集散站等设施,形成5分钟生活圈。17.十五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加快应急救援、全科、儿科、妇产科等领域建设,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卫生应急体系和专科医院。全面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100%。18.新型住房保障体系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探索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19.快捷高效的交通网

实现新区高效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20分钟到北京新机场,30分钟到北京、天津,60分钟到石家庄。

依托高铁、城际站,强化路网对接和多种交通方式衔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两主两辅”枢纽格局。20.“公交+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模式

提高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构建“公交+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模式,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21.一体化智能交通服务

通过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三网合一”,基于智能驾驶汽车等新型载运工具,实现车车、车路智能协同,提供一体化智能交通服务。22.海绵城市

综合采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规划城市建设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23.原生垃圾零填埋

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资源利用率达到45%以上。24.智能基础设施

打造城市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实现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调控和数据共享、发布。

打造地上地下全通达、多网协同的泛在无线网络,构建完善的城域骨干网和统一的智能城市专网。

搭建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元普惠计算设施,实现城市数据交换和预警推演的毫秒级响应。25.全数字化的个人诚信体系

建立企业与个人数据账户,探索建立全数字化的个人诚信体系。

26.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救援、应急处置、危机管理等综合防范能力,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雄安。

27.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

推进新区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新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28.金融创新

率先在相关领域开展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或金融试验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国家级交易平台等重大金融项目先行先试,支持金融业对外开放新举措在新区落地。29.人才特区

实行开放便捷的人才引进制度,在技术移民和外籍人才入境、停居留、永久居留等方面制定更加便利的措施,建立人才特区。

30.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

支持以雄安新区为核心设立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外政府间合作项目(园区)和综合保税区,大幅度取消或降低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规格: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紧紧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汇聚全球顶尖人才;

定位: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

期限:规划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本世纪中叶发展远景; 面积: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在起步区适当区域规划建设启动区,面积20-30平方公里;

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作为国家“千年大计”的雄安建设自然不敢耽搁,从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 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到2018年4月21日公布规划全文,仅用了一年时间,推进速度非常之快。

雄安新区与当年的深圳特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从小县城起步,都是国家级政策利好,深圳发展到如今的一线城市,用了40年时间。

而雄安的规划建设速度明显更快,到2035年的17年时间,便要从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一个现代化城市,可见高层之决心,可见对雄安的厚望,无人能及。雄安的创新将是未来标杆

另外一个高标准建设的,就是雄安的创新经济和高新产业布局。

雄安在此前如同白纸一张,是目前国家规划的最好的创新试验田,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等,雄安将是未来中国城市的创新标杆。其中,规划提到:

启动区面积20-3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突出创新特色,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集聚一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创新型、示范性重点项目,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在雄安新区刚刚设立之时,包括BATJ、三大移动通信商在内的中国科技巨头企业已率先涌入,争当“排头兵”,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落地,将使雄安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榜样。▼目前已宣布入驻雄安新区的信息科技企业规划纲要也提出了针对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指标要求:最重要的几项如研究发展经费(R&D)占GDP比重达到6%,而目前中国占比最高的北京,也不过5.9%的水平;比如万人发明专利量达到100件,而目前中国拥有量最高的北京,也才94.6件…… 因此,雄安要用17年的时间,达到目前北京的创新水平,可见雄安这块创新试验田未来的发展潜力。此外,规划还提出了人才人口创新管理:

探索实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实行开放便捷的人才引进制度,在技术移民和外籍人才入境、停居留、永久居留等方面制定更加便利的措施,建立人才特区。推进人口管理创新,实施积分落户和居住证制度,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更多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才是这一切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已有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等一批高校相继表态,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雄安,炒房客的终结地?

回想雄安新区刚刚设立之时,大规模炒房客赶赴雄安的情景,依然让人感叹。规划中提出: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探索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

“多节点”即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实行分类特色发展,划定特色小城镇开发边界,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城乡一体规划建设,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新区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建设用地总规模约530平方公里。“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是首次提及,在探索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加上“严禁投机”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雄安显然不是留给炒房客的自留地。更有意思的是这一条:

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摒弃过往的城市发展经验,不为了城市逼格刻意堆砌高楼大厦,显然雄安要留给人的印象是更加生态化、人文化。一个创新的、生态的、智能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这将是中国绝无仅有的试验性城市,期待奇迹的发生!△2017年4月5日,河北雄安新区,航拍安

欢迎订阅@新区早餐(xqzaocan),每天三分钟,知晓雄安事,让您不错过下一个深圳!

篇2:雄安新区规划解读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

你们《关于报请审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雄安规划纲要》)。《雄安规划纲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和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对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对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有利于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要以《雄安规划纲要》为指导,推动雄安新区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三、科学构建城市空间布局。雄安新区实行组团式发展,选择容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作为起步区先行开发并划出一定范围规划建设启动区,条件成熟后再稳步有序推进中期发展区建设,划定远期控制区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要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宜居宜业,形成“一主、五辅、多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起步区随形就势,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间布局。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蓝绿交织、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空间格局。

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科学确定雄安新区开发边界、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开发强度。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要合理控制用地规模,启动区面积20至3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城镇开发边界,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加强各类规划空间控制线的充分衔接,形成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用地节约集约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五、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要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转移。积极稳妥有序承接符合雄安新区定位和发展需要的高校、医疗机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严格产业准入标准,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要与北京市在公共服务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引入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配套条件。要创新政策环境,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举措,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六、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建立城市智能治理体系,完善智能城市运营体制机制,打造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构建汇聚城市数据和统筹管理运营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推进城市智能治理和公共资源智能化配置。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建设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推进地下空间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

七、营造优质绿色生态环境。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将生态湿地融入城市空间,实现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要坚持绿色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布局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提高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步加大上游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逐步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内外一流教育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制定特殊人才政策,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和氛围。创新科技合作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综合运用,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服务体系。

九、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按照雄安新区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沿城市轴线、主要街道、邻里中心,分层次布局不同层级服务设施,落实职住平衡要求,形成多层级、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构建具有雄安特色、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增加雄安新区优质卫生资源总量,建设体系完整、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多层次公共就业服务,创新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严禁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优化调整雄县、容城、安新3个县城功能,妥善解决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就业安置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十、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要把改革开放作为雄安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总结吸收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成果,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探索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路径。对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对全国起重要示范带动作用、对雄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新区先行先试,争取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率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提供示范。

十一、塑造新时代城市特色风貌。要坚持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平原建城,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做到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形成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要细致严谨做好单体建筑设计,追求建筑艺术,强化对建筑体量、高度、立面、色调等要素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原则上不建高楼大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要注重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体现中华传统经典建筑元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体现文明包容,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

十二、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城市安全运行、灾害预防、公共安全、综合应急等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提升综合防灾水平。科学确定雄安新区防洪和抗震等安全标准,高标准设防、高质量建设,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科学确定用水总量,完善雄安新区供水网络,形成多源互补的雄安新区供水格局。实现电力、燃气、热力等清洁能源稳定安全供应,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十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雄安新区要加强同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融合发展,与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合理分工,实现错位发展。要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要求,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新机场之间的轨道和公路交通网络,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体系。要加强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的管控力度,划定管控范围和开发边界,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统一规划、严格管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十四、加强规划组织实施。雄安新区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保持历史耐心,合理把握开发节奏,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雄安规划纲要》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必须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各有关方面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大历史观,全力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下,河北省委和省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完善规划体系,抓紧深化和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交通、能源、水利等有关专项规划,按程序报批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综合协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单位,北京市、天津市等各地区,要积极主动对接和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雄安规划纲要》执行中遇有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中共中央

国务院

2018年4月14日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18年4月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设立背景

第二节 新区概况

第三节 指导思想

第四节 发展定位 第五节 建设目标

第二章 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

第一节 国土空间格局

第二节 城乡空间布局

第三节 起步区空间布局

第三章 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

第一节 总体城市设计

第二节 城市风貌特色

第三节 历史文化保护

第四章 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

第一节 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

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第三节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第五章 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第一节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第二节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第三节 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第四节 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第六章 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

第一节 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节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节 建立新型住房保障体系

第七章 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

第一节 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第二节 构建新区便捷交通体系

第三节 打造绿色智能交通系统

第八章 建设绿色智慧新城

第一节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第二节 构建绿色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第三节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第四节 同步建设数字城市

第九章 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

第一节 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

第二节 保障新区水安全

第三节 增强城市抗震能力

第四节 保障新区能源供应安全

第十章 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第一节 完善规划体系

第二节 建立规划实施制度机制

第三节 创新体制机制与政策

第四节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附表:新区规划主要指标

附图

前言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倾注了大量心血,2017年2月23日亲临实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作出重要指示,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紧紧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汇聚全球顶尖人才,集思广益、深入论证,编制雄安新区规划。

2018年2月22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雄安新区规划并提出明确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直接领导推动新区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党中央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本纲要是指导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本世纪中叶发展远景。

第一章 总体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科学作出了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保障,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

第一节 设立背景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运用大历史观,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宏阔的战略格局、强烈的使命担当,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总书记指出,考虑在河北比较适合的地方规划建设一个适当规模的新城,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采用现代信息、环保技术,建成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环保宜居且具备优质公共服务的新型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反复论证、多方比选,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个阶段要有一个阶段的标志,雄安新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发展新的两翼,共同承担起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有利于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培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创造“雄安质量”,有利于推动雄安新区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第二节 新区概况

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北京、天津均为105公里,距石家庄155公里,距保定30公里,距北京新机场5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地质条件稳定,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本次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行政辖区(含白洋淀水域),任丘市鄚州镇、苟各庄镇、七间房乡和高阳县龙化乡,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选择特定区域作为起步区先行开发,在起步区划出一定范围规划建设启动区,条件成熟后再有序稳步推进中期发展区建设,并划定远期控制区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第三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着力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第四节 发展定位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要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坚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合理确定新区建设规模,完善生态功能,统筹绿色廊道和景观建设,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美丽家园。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积极吸纳和集聚京津及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布局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和京津冀协同创新重要平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协调发展示范区。坚持把协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通过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发挥对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整体水平,打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为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支撑。

开放发展先行区。坚持把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主动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培育区域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加强与京津、境内其他区域及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交流,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为提升京津冀开放型经济水平作出重要贡献。

第五节 建设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城市功能趋于完善,新区交通网络便捷高效,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高端高新产业引领发展,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白洋淀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现代化,“雄安质量”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显著,为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新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努力建设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二章 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蓝绿交织、和谐自然的国土空间格局,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

第一节 国土空间格局

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重点,科学确定新区开发边界、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形成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用地节约集约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将淀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淀、水系疏浚等生态修复治理,强化对白洋淀湖泊湿地、林地以及其他生态空间的保护,确保新区生态系统完整,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城乡一体规划建设,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新区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建设用地总规模约530平方公里。

划定规划控制线。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各类规划空间控制线的充分衔接,统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防洪抗震等专项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先期划定以白洋淀核心区为主的生态保护红线,远期结合森林斑块和生态廊道建设逐步扩大。

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占新区总面积18%左右,其中永久基本农田占10%。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加快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实行全面监测。结合土地整治措施,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确定后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严控城镇开发边界和人口规模。划定起步区、外围组团、特色小城镇开发边界,实行战略留白,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新区规划建设区按1万人/平方公里控制。

第二节 城乡空间布局

综合考虑新区定位、发展目标和现状条件,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宜居宜业,规划形成“一主、五辅、多节点”的新区城乡空间布局。

“一主”即起步区,选择容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作为起步区,是新区的主城区,按组团式布局,先行启动建设。“五辅”即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及寨里、昝岗五个外围组团,全面提质扩容雄县、容城两个县城,优化调整安新县城,建设寨里、昝岗两个组团,与起步区之间建设生态隔离带。“多节点”即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实行分类特色发展,划定特色小城镇开发边界,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

美丽乡村为新区城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城乡体系。保持自然风光、田园风貌,突出历史记忆、地域特色,规划建设特色村落,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建成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基层治理有效、公共服务水平较高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50平方公里。

第三节 起步区空间布局

顺应自然、随形就势,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科学布局城市建设组团,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总体空间格局。“北城”即充分利用地势较高的北部区域,集中布局五个城市组团,各组团功能相对完整,空间疏密有度,组团之间由绿廊、水系和湿地隔离;“中苑”即利用地势低洼的中部区域,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营造湿地与城市和谐共融的特色景观;“南淀”即南部临淀区域,通过对安新县城和淀边村镇改造提升和减量发展,严控临淀建设,利用白洋淀生态资源和燕南长城遗址文化资源,塑造传承文化特色、展现生态景观、保障防洪安全的白洋淀滨水岸线。

先行规划建设启动区。在起步区适当区域规划建设启动区,面积20-3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突出创新特色,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集聚一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创新型、示范性重点项目,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韧性安全的城市基础设施,精心塑造城市特色,形成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风貌。

第三章 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

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加强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

第一节 总体城市设计

统筹各类空间资源,整合生态人文要素,依托白洋淀清新优美的生态环境,利用城镇周边开阔自然的田野风光,随形就势,平原建城,形成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镇空间,清新明亮的宜人环境,舒展起伏的天际线,展现新时代城市形象。

起步区城市设计。融合城水林田淀等特色要素,深化“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间结构设计,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传承中华营城理念,构建布局规制对称、街坊尺度宜人的中心“方城”;按照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的设计理念,塑造体现中华文明、凝聚城市精神、承载中心功能的城市轴线;按照功能相对完整、空间疏密有度的理念,布局五个尺度适宜、功能混合、职住均衡的紧凑组团;利用水文地貌和历史文化,塑造以大溵古淀为核心的生态苑囿;保留农耕记忆、营造花海景观,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都市田园风光;大规模植树造林,形成起步区外围林带环绕、内部树木葱郁的良好生态;开展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展现碧波万顷、荷塘苇海的水域生态景观,实现城淀共生共荣。

规划设计城市轴线。南北中轴线展示历史文化生态特色,突出中轴对称、疏密有致、灵动均衡;东西轴线利用交通廊道串联城市组团,集聚创新要素、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等。

塑造城市天际线。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充分体现对称、天人合一、街坊等中华营城理念,广泛吸收借鉴全球优秀的城市设计成果,塑造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特点,在新区特定范围规划建设高层建筑,集中承载中央商务、金融、企业总部等功能。精心设计建筑顶部,优化美化建筑第五立面,构建形态色彩整体和谐统一的城市空间界面和轮廓线。

启动区城市设计。充分利用区位条件,以淀泊景观为依托规划设计启动区空间布局,形成城淀相望的格局。通过轴带空间设计,实现启动区核心功能与景观环境的有机融合。组团外构建生态湿地网络,组团内串联景观水体,形成内外相连、城水相依的特色景观。注重园林绿化的文化内涵和景观效果,构建城市公园与游憩绿地,实现城中有园、园中有城。

第二节 城市风貌特色

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城市空间格局秩序规整、灵动自然,体现中华风范;环境景观城景应和、蓝绿交织,凸显淀泊风光;建筑设计古今融合、中西合璧、多元包容,展示创新风尚。

打造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的建筑风貌。传承中华建筑文化基因,吸收世界优秀建筑设计理念和手法,坚持开放、包容、创新、面向未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严谨细致做好建筑设计,塑造出既体现我国建筑特色又吸收国外建筑精华,既有古典神韵又具现代气息,融于自然、端正大气的优秀建筑,营造多样化、有活力的城市空间环境。

因地制宜设计丰富多样的环境景观。结合城市组团布局以及城市各级中心、重要公共空间和标志性建筑,打造城市空间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体系;利用城市森林、组团隔离带,营造大尺度绿色空间;依托白洋淀、重要水系、湿地,塑造滨水活动空间,丰富亲水活动类型;保留有价值历史遗存,推广种植乡土植物,形成多层次、多季节、多色彩的植物群落配置,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营造优美、安全、舒适、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公共空间覆盖率、连续性,注重城市绿道、公园布局与开放空间的串联融合,实现5分钟步行可达;注重街区、邻里空间设计,形成尺度宜人、亲切自然、全龄友好的社区环境;注重人性化、艺术化设计,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文化品位,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的公共空间。

第三节 历史文化保护

保护与合理利用文物古迹。严格保护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文化以及其他重要文物遗存,重点保护和利用南阳遗址、宋辽边关地道、燕南长城遗址等代表性历史遗存。结合历史遗存保护,建设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陈列馆。

保护与发展历史古城、传统村镇。将标志性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有机结合,保护传统村镇内历史空间格局清晰、传统风貌较为完整的核心地段,传承与展示水乡生产习俗和民俗文化活动。

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雁翎队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加强圈头村音乐会、安新芦苇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掘与保护老地名、老字号、历史名人、民间传说等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口述史、民俗、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阐释和普及,引导公众自觉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

第四章 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华北之肾”功能;大规模植树造林,开展国土绿化,构建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推动区域流域协同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第一节 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

恢复淀泊水面。实施退耕还淀,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统筹引黄入冀补淀、上游水库及本地非常规水资源,合理调控淀泊生态水文过程,使白洋淀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建设水系连通工程,联合调度安格庄、西大洋、王快、龙门等上游水库水量,恢复淀泊水动力过程。

实现水质达标。优化流域产业结构,加强水环境治理,坚持流域“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实施入淀河流水质目标管理,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源,强化城镇、乡村污水收集处理,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打造良好河流生态环境,确保入淀河流水质达标。合理划定清淤范围,科学有序实施淀内生态清淤,消除内源污染,修复水体底部水生动物栖息生态环境,提升淀泊水环境质量,将白洋淀水质逐步恢复到Ⅲ-Ⅳ类。

开展生态修复。利用自然本底优势,结合生态清淤,优化淀区生态格局,对现有苇田荷塘进行微地貌改造和调控,修复多元生境,展现白洋淀荷塘苇海自然景观。实施生态过程调控,恢复退化区域的原生水生植被,促进水生动物土著种增殖和种类增加,恢复和保护鸟类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增强白洋淀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远景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完善生物资源保护策略,保护淀区独特的自然生境和景观,保持淀区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试验区和科普教育基地。

创新生态环境管理。优化完善白洋淀及上游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智能生态管控,全面建成与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

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构建新区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建设“一淀、三带、九片、多廊”,形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一淀”即开展白洋淀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恢复“华北之肾”功能;“三带”即建设环淀绿化带、环起步区绿化带、环新区绿化带,优化城淀之间、组团之间和新区与周边区域之间的生态空间结构;“九片”即在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九片大型森林斑块,增强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多廊”即沿新区主要河流和交通干线两侧建设多条绿色生态廊道,发挥护蓝、增绿、通风、降尘等作用。

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采用近自然绿化及多种混交方式,突出乡土树种和地方特色,在新区绿化带及生态廊道建设生态防护林和景观生态林,形成平原林网体系,实现生态空间的互联互通。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将新区森林覆盖率由现状的11%提高到40%。

塑造高品质城区生态环境。建设城市通风廊道,构造城淀局地气流微循环系统,将白洋淀凉爽空气输送到城市中心。构建由大型郊野生态公园、大型综合公园及社区公园组成的宜人便民公园体系,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绿化覆盖率达到50%。

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保障。构建衔接“太行山脉-渤海湾”和“京南生态绿楔-拒马河-白洋淀”生态廊道,形成连山通海、南北交融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第三节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新区及周边和上游地区协同制定产业政策,实行负面清单制度,依法关停、严禁新建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和项目。提升传统产业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强化综合监管。集中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农村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全面开展渗坑、排污沟渠综合整治。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终端能源消费全部为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移动源污染,实行国内最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严格监管非道路移动源;巩固农村清洁取暖工程效果,实现新区散煤“清零”;构建过程全覆盖、管理全方位、责任全链条的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体系。根据区域大气传输影响规律,在石家庄-保定-北京大气传输带上,系统治理区域大气环境。

严守土壤环境安全底线。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整治,加强污染源防控、检测、治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第五章 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明确承接重点。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方面,重点承接著名高校在新区设立分校、分院、研究生院等,承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创新中心。在医疗健康机构方面,重点承接高端医疗机构在雄安新区设立分院和研究中心,加强与国内知名医学研究机构合作。在金融机构方面,承接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鼓励金融骨干企业、分支机构开展金融创新业务。在高端服务业方面,重点承接软件和信息服务、设计、创意、咨询等领域的优势企业,以及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企业总部。在高技术产业方面,重点承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节能环保、高端新材料等领域的央企以及创新型民营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园区。

营造承接环境。打造一流硬件设施环境,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条件,推动疏解对象顺利落地。打造优质公共服务环境,率先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租购并举的多元化住房保障,有效吸引北京人口转移。打造便民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建立新区政务服务平台,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创新开放政策环境,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对外开放等方面,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第二节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建设数字城市,重点发展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产业。近期依托5G率先大规模商用、IPv6率先布局,培育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发展物联网产业,推进智能感知芯片、智能传感器和感知终端研发及产业化。搭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重点实现无人系统智能技术的突破,建设开放式智能网联车示范区,支撑无人系统应用和产业发展。打造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形成国际先进的技术与产业体系。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应用,发展规模化自主可控的网络空间安全产业。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

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率先发展脑科学、细胞治疗、基因工程、分子育种、组织工程等前沿技术,培育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加强重大疾病新药创制。实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示范工程、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工程、健康大数据与健康服务推广工程,建设世界一流的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创新示范中心、高端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生物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宽带通信、新型显示、高端医疗、高效储能等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在新型能源材料、高技术信息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培育新区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高端现代服务业。接轨国际,发展金融服务、科创服务、商务服务、智慧物流、现代供应链、数字规划、数字创意、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集聚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租赁等金融业态,依法合规推进金融创新,推广应用先进金融科技。围绕创新链构建服务链,发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转化、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等科技服务业,建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研究基地。发展设计、咨询、会展、电子商务等商务服务业,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总部商务基地。发展创意设计、高端影视等文化产业,打造国际文化交流重要基地。发展国际仲裁、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业。

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以生物育种为主体的现代生物科技农业,推动苗木、花卉的育种和栽培研发,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园区。融入科技、人文等元素,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对符合发展方向的传统产业实施现代化改造提升,推进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第三节 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搭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总体部署,积极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努力打造全球创新资源聚集地。围绕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教育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建设一批未来产业研究院。

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国家科教创新工程,集中资源建设若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开放型重大科研设施、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一批公共大数据、基础研发支撑、技术验证试验等开放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全面提高创新支撑能力。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培育一批优势学科,建设一批特色学院和高精尖研究中心;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集聚人才、学科、资源和平台优势,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知识溢出效应明显的大学园区;按照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要求,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合各类科教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国际人才培训基地,为创新发展提供源头支撑。

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打造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试验区,率先开展相关政策和机制试点。举办多层次多领域学术交流活动,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发挥创新型领军企业引领作用,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综合运用,形成产权创造、保护、交易、运用及管理的良性循环。

第四节 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均衡和以水定产、以产兴城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形成起步区、外围组团和特色小城镇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起步区。构建一流的承接平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功能,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量子技术、超级计算等尖端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国家医疗中心。

五个外围组团。与起步区分工协作,按功能定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布局电子信息、生命科技、文化创意、军民融合、科技研发等高端高新产业,以及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周边特色小城镇。因镇制宜,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北部小城镇主要以高端服务、网络智能、军民融合等产业为特色。南部小城镇主要以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生物科技、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为特色。

第六章 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入京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第一节 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设施

构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城市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于城市中心地区,主要承担国际交往功能,承办国内大型活动,承接北京区域性公共服务功能疏解;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围绕绿地公园和公交枢纽布局,主要承担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供全方位、全时段的综合服务;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于社区中心,主要承担日常生活服务功能,构建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社区中心配置中学、医疗服务机构、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专项运动场地等设施,形成15分钟生活圈。邻里中心配置小学、社区活动中心、综合运动场地、综合商场、便民市场等设施,形成10分钟生活圈。街坊中心配置幼儿园、24小时便利店、街头绿地、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快递货物集散站等设施,形成5分钟生活圈。

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城郊农村共享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配套设施。特色小城镇参照城市社区标准,配置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文化站、运动健身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优质公共服务覆盖率,构建乡镇基础生活圈。美丽乡村配置保障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性生产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大幅提高村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实现校车、公交等多种方式的绿色便捷出行。

第二节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现代化教育。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布局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全覆盖。引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创建一批高水平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培育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学校。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区办学,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统筹科研平台和设施、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中心资源,构建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聚集高地。统筹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开展与国际高端职业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规划建设新区职业院校,建设集继续教育、职业培训、老年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学院。

高标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引进京津及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集临床服务、医疗教育、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加快应急救援、全科、儿科、妇产科等领域建设,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卫生应急体系和专科医院;全面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100%;加快新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医疗,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心,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建设多层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数字网络环境下,高标准布局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剧院等,在街道、社区建设综合文化站和文化服务中心。统筹文化要素资源,合理布局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网络,鼓励体育设施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领域协调发展;积极承接京津丰富的赛事资源,引进国内外高端体育赛事,形成高水平、品牌化、持续性的系列赛事;充分发挥新区优势,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以信息网络为技术支撑,努力创建智能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提升社会保障基本服务水平。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目标,创新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完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标准,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残障人员、老人、儿童的教育、文化、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统筹考虑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和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劳动就业服务制度,提供多层次公共就业服务,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节 建立新型住房保障体系

优化居住空间布局。统筹居住和就业,促进职住均衡。在轨道车站、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节点周边,优先安排住宅用地;在城市核心区和就业岗位集聚、公共交通便捷、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地区,布局混合性居住空间,实现合理公交通勤圈内的职住均衡。

改革创新住房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保障基本、兼顾差异、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形成供需匹配、结构合理、流转有序、支出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应格局。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探索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

第七章 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

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要求,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新机场之间的轨道交通网络;完善雄安新区与外部连通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坚持公交优先,综合布局各类城市交通设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顺畅换乘和无缝衔接,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交通体系。

第一节 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优化高速铁路网。构建“四纵两横”区域高速铁路交通网络,重点加强雄安新区和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的联系。“四纵”为京广高铁、京港台高铁京雄-雄商段、京雄-石雄城际、新区至北京新机场快线,“两横”为津保铁路、津雄城际-京昆高铁忻雄段,实现新区高效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20分钟到北京新机场,30分钟到北京、天津,60分钟到石家庄。

完善高速公路网。构建“四纵三横”区域高速公路网。“四纵”为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京雄高速(含新机场北线高速支线)、新机场至德州高速,“三横”为荣乌高速新线、津雄高速、津石高速,实现新区60分钟到北京、天津,90分钟到石家庄。加强新区与天津港、黄骅港交通联系,畅通新区出海通道。

提升航空服务水平。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加强新区与北京新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之间的快速高效联系。

合理布局综合交通枢纽。依托高铁、城际站,强化路网对接和多种交通方式衔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两主两辅”枢纽格局。“两主”为雄安高铁站、城际站,高铁站枢纽布局在昝岗组团,依托国家高铁网,便捷联系全国;城际站枢纽布局在启动区,站城一体,实现与京津冀核心城市直连直通。“两辅”为白洋淀站、白沟站,依托既有线路,服务新区北部外围组团,兼顾货运物流。

第二节 构建新区便捷交通体系

规划建设运行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按照网络化、多模式、集约型的原则,以起步区和外围组团为主体布局轨道交通网络,实现起步区与外围组团、城镇的便捷联系。根据新区建设步骤和人口规模、交通出行需求,有序建设轨道交通,对地铁作规划空间预留。加强规划控制并预留市域、区域轨道交通通道走廊空间。规划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衔接大运量轨道交通。

构建功能完备的新区骨干道路网。外迁荣乌高速新区段,改造原线位为城市快速路,形成起步区与雄县、昝岗组团及保定市区之间的快速通道。外迁G230、G336、G106等公路,形成新区公路外环,分流过境交通。构建以起步区和雄县、昝岗组团为主体,外围组团和特色小城镇全覆盖、网络化布局的骨干道路网络,建设舒适宜人的环淀景观道路。

构建快速公交专用通道。因地制宜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快速高效的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兼顾物流配送;充分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和装备,提高公交系统效率,增强安全、便捷和舒适度,实现高品质、智能化的公共交通和物流配送服务。

科学规划路网密度。起步区外围布局交通性干道,内部按城市街道理念设计,提高路网密度,起步区路网密度达到10-15公里/平方公里,合理设计道路宽度。

构建内外衔接的绿道网络。布局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网络,由城市绿道串联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形成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城市绿道体系。营造独立舒适的绿道环境,设置适宜骑行、步行的慢行系统,与机动车空间隔离,承载市民健身、休闲、娱乐功能。满足群众性文体活动和赛事需求,安排适宜慢行要求的各类设施。

打造集约智能共享的物流体系。构建由分拨中心、社区配送中心组成的两级城乡公共物流配送设施体系,分拨中心与对外交通枢纽一体布局,社区配送中心依托各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布局,服务新区生产生活物资及快件集散。

第三节 打造绿色智能交通系统

提高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构建“公交+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模式,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加强交通与用地布局协调,推广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开发模式,在公共交通廊道、轨道站点周边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交通系统覆盖的人口数量,起步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

建立服务优质、形式多样的新型公交系统。新区布局“干线+普线”两级城乡公交网络,干线服务起步区与外围组团、城镇,普线连接外围组团与村镇的公交系统。起步区布局“快线+干线+支线”三级城区公交网络,快线服务区内组团间出行,干线服务组团内出行,支线灵活设置线路、站点深入社区,实现地面地下协同调度、各类公交便捷换乘的高品质服务。

搭建智能交通体系框架。以数据流程整合为核心,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以物联感应、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构建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决策的新型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建设数字化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三网合一”,基于智能驾驶汽车等新型载运工具,实现车车、车路智能协同,提供一体化智能交通服务。

示范应用共享化智能运载工具。推进智能驾驶运载工具的示范应用,发展需求响应型的定制化公共交通系统,智能生成线路,动态响应需求。探索建立智能驾驶和智能物流系统。

打造全局动态的交通管控系统。建立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协同管控系统,探索智能驾驶运载工具的联网联控,采用交叉口通行权智能分配,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第八章 建设绿色智慧新城

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使用先进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标准进行城市建设,营造优质绿色市政环境,加强综合地下管廊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城市,筑牢绿色智慧城市基础。

第一节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严格控制碳排放。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保护碳汇空间、提升碳汇能力。

确定用水总量和效率红线。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强化用水总量管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节约用水制度化管理,对城市生活、农业等各类用水强度指标严格管控,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尊重自然本底,构建河湖水系生态缓冲带,提升城市生态空间在雨洪调蓄、雨水径流净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功能,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综合采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规划城市建设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

推广绿色建筑。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开展节能住宅建设和改造。新建政府投资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使用绿色建材。引导选用绿色建材,开发选用当地特色的自然建材、清洁生产和更高环保认证水准的建材、旧物利用和废弃物再生的建材,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

第二节 构建绿色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集约高效的供水系统。划分城镇供水分区,各分区间设施集成共享、互为备用,提高供水效率。因地制宜推进雨水和再生水等各类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现用水分类分质供应,采用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提高管网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节约水资源。

完善雨污分流的雨水排除工程系统。加强城市排水河道、排涝渠、雨水调蓄区、雨水管网和泵站等工程建设,实现建成区雨水系统全覆盖。新建雨水系统全部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逐步将容城、雄县、安新县城现有合流系统改造为分流制。

建设循环再生的污水处理系统。统筹考虑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的便捷性、经济性,建设适度分散的设施。在特色小城镇、村庄推广分散式生态化的污水处理技术。

完善保障有力的供电系统。增强区域电力供应,建设区域特高压供电网络。改造提升现有变电站,新建50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积极引入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作为新区电力供应的重要来源。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

建设安全可靠燃气供应系统。根据新区发展需要,以长输管道天然气为主要气源,LNG为调峰应急气源,新建若干门站、LNG储配站,形成多源多向、互联互通的新区燃气输配工程系统。

建设清洁环保的供热系统。科学利用地热资源,统筹天然气、电力、地热、生物质等能源供给方式,形成多能互补的清洁供热系统。

建设先进专业的垃圾处理系统。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全面实施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分类运输、分类中转、分类处置,建设兼具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中转站、终端处理设施、生态环境园,最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资源利用率达到45%以上。

第三节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有序利用地下空间。按照安全、高效、适度的原则,结合城市功能需求,积极利用浅层、次浅层空间,有条件利用次深层空间,弹性预留深层空间;协调各系统的空间布局,制定相互避让原则,明确各系统平面及竖向层次关系,实施分层管控及引导。

优先布局基础设施。在城市干路、高强度开发和管线密集地区,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建设干线、支线和缆线管廊等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建设地下综合防灾设施,形成平灾结合、高效利用的地下综合防灾系统。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坚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统一建设、集中管理,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用地制度和权籍管理,推进地下空间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地下空间有序利用。

第四节 同步建设数字城市

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全域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感知设施系统,形成集约化、多功能监测体系,打造城市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实现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调控和数据共享、发布;打造地上地下全通达、多网协同的泛在无线网络,构建完善的城域骨干网和统一的智能城市专网;搭建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元普惠计算设施,实现城市数据交换和预警推演的毫秒级响应,打造汇聚城市数据和统筹管理运营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对城市全局实时分析,实现公共资源智能化配置。

构建全域智能化环境。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建立城市智能运行模式,建设智能能源、交通、物流系统等;构建城市智能治理体系,建设全程在线、高效便捷,精准监测、高效处置,主动发现、智能处置的智能政务、智能环保、数字城管。建立企业与个人数据账户,探索建立全数字化的个人诚信体系。健全城市智能民生服务,搭建普惠精准、定制服务的智能教育医疗系统,打造以人为本、全时空服务的智能社区。

建立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构建透明的全量数据资源目录、大数据信用体系和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管理体系。建设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建立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溯源、处置网络系统,打造全时、全域、全程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决策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相关制度建设。

第九章 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针对自然灾害和城市运行安全、公共安全领域的突发事件,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救援、应急处置、危机管理等综合防范能力,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雄安。

第一节 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

构筑城市安全运行体系。在新区水源保障、流域及城市防洪、能源供应、交通运营等与城市运行密切相关的各领域,运用区域协同、层级设防、智慧防灾、立体防护等防灾策略,抓住规划建设运营关键环节,超前布局、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构建安全韧性的保障体系,为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可靠支撑。

健全灾害预防体系。深化城市地震、气象、地质、生物等领域的灾害风险评估,建立水源、防洪、能源、交通等安全隐患防控体系,加强监测预警。优化城市综合防灾布局,合理确定防灾分区。构建城乡覆盖、区域协同,陆、水、空、地下全方位消防系统,加强“智慧消防”建设,城乡消防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安全可靠、体系完备、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系统,实现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

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加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严防生物灾害与疫病疫情发生。高标准建设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治安协同防控,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基础网络的安全监管与保障,建立城市智能信息容灾备份系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健全综合应急体系。按照防空防灾一体化、平战结合、平灾结合的原则,完善应急指挥救援系统,建立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应急保障、环境保护、治安防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等部门公共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利用公园绿地、体育场馆、各类学校等旷地及地下空间,布局建设合理的避难场所及避难通道,形成就地避难、就近避难、步行避难的分级分类疏散系统。以干线公路网、城市干道网为主通道,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疏散救援通道系统。建设供水、供电、燃气、交通等生命线应急保障系统;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形成完备的救灾物资、生活必需品、医药物资和能源储备物资供应系统。严格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加强各种应急保障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和保障。

提升综合防灾水平。利用信息智能等技术,构建全时全域、多维数据融合的城市安全监控体系,形成人机结合的智能研判决策和响应能力,做到响应过程无缝隙切换、指挥决策零延迟、事态进展实时可查可评估。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和城市设施安全标准,增强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第二节 保障新区水安全

构建水源保障体系。依托南水北调、引黄入冀补淀等区域调水工程,合理利用上游水、当地水、再生水,完善新区供水网络,强化水源互联互通,形成多源互补的新区供水格局。

完善大清河流域防洪体系。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滞的原则,充分发挥白洋淀上游山区水库的拦蓄作用,疏通白洋淀行洪通道,适当加大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强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提升大清河流域防洪能力。

建设新区防洪安全体系。按照分区设防、重点保障原则,结合新区城镇规模及规划布局,确定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五个外围组团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他特色小城镇防洪标准原则上为50年一遇;综合采用“蓄、疏、固、垫、架”等措施,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坚持新区防洪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顺应自然,实现人水和谐共处。

确保新区防涝安全。起步区内涝防治标准整体为50年一遇,五个外围组团内涝防治标准为30年一遇,其他特色小城镇为20年一遇。统筹用地竖向、排水管网、城市河道、调蓄水面等排水防涝设施,构建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系统化排水防涝体系,确保排水防涝安全。起步区内部建立纵横交织、主次分级的排涝通道,利用城市水系、蓝绿空间以及大溵古淀调蓄涝水,在线实时监测白洋淀水位,适时抽排城市内部雨水,构建“北截、中疏、南蓄、适排”的排水防涝格局。

第三节 增强城市抗震能力

提高城市抗震防灾标准。新区抗震基本设防烈度Ⅷ度,学校、医院、生命线系统等关键设施按基本烈度Ⅷ度半抗震设防,避难建筑、应急指挥中心等城市要害系统按基本烈度Ⅸ度抗震设防。其他重大工程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第四节 保障新区能源供应安全

落实安全、绿色、高效能源发展战略,突出节约、智能,打造绿色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友好、引领未来的现代能源系统,实现电力、燃气、热力等清洁能源稳定安全供应,为新区建设发展夯实基础。

电力。坚持绿色供电,形成以接受区外清洁电力为主、区内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为辅的供电方式。依托现有冀中南特高压电网,完善区域电网系统,充分消纳冀北、内蒙等北部地区风电、光电,形成跨区域、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体系,保障新区电力供应安全稳定、多能互补和清洁能源全额消纳。长远谋划利用沿海核电。与华北电网一体化规划建设区内输配电网,配套相应的储能、应急设施,实现清洁电力多重保障。

燃气。构建多气源、多层级、广覆盖的城乡燃气供应体系。依托国家气源主干通道和气源点,建设新区接入系统,合理布局区内燃气管网,保障新区用气供应;长远谋划利用更为清洁的替代燃料。

热力。科学利用区内地热资源,综合利用城市余热资源,合理利用新区周边热源,规划建设区内清洁热源和高效供热管网,确保供热安全。

节能。坚持节能优先,发展绿色建筑,推行绿色出行,加快开展梯级利用、循环利用,建设集能源开发、输送、转换、服务及终端消费于一体的多能互补区域能源系统,把新区打造成为高效节能示范区。

智能。结合数字城市建设,运用互联网、物联网融合技术,推进能源管理智慧化、能源服务精细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打造新区智能能源系统,进一步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第十章 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雄安新区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完善规划体系,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做好与周边区域规划衔接,加强新区及毗邻地区管控,促进协调发展,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第一节 完善规划体系

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新区规划纲要是编制新区各级各类规划的准则和指南,是指导新区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坚持以规划纲要为统领、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重点、以专项规划为支撑,形成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按照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的要求,结合建设时序,深化细化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为新区全面建设做好准备。

健全规划管理体制。河北省承担新区各类规划的组织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等职责,落实多规合一,按法定程序和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

建立规划法规体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划纲要,研究推进雄安新区规划条例立法,按照创造“雄安质量”的要求,制定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标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等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

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坚持开门开放编规划,汇众智、聚众力,搭建全过程、全方位的公众参与平台,健全规划公开制度,鼓励引导各领域专家和公众积极参与,在后续规划编制、决策、实施中发挥作用,确保规划反映民意,凝聚起人民群众建设新区的正能量。

统筹安排规划实施时序。根据相关阶段建设目标要求,制定各类规划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适时启动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新区建设顺利进行。

第二节 建立规划实施制度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部署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综合协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单位,北京市、天津市等方面大力支持,河北省委和省政府履行主体责任,雄安新区管委会负责规划纲要的具体实施。建立新区规划委员会制度,发挥组织协调和咨询审查作用,完善规划实施统筹决策机制。

加强规划监督评估。健全规划实施监管和考核问责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确保规划有序落地。搭建新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数字规划建设管理平台,建立“实施-监测-评估-维护”机制,提升规划的适应性。

强化规划刚性约束。本规划纲要与相关规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规划执行中遇有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请示报告。

第三节 创新体制机制与政策

围绕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实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制定出台支持政策,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为新区建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发挥对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引领示范作用。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新区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新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优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按照河北省授权,新区行使有关行政审批权限和管理权限,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建立全新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中央财政通过设立雄安综合财力补助、统筹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和加大地方政府长期债务支持力度等方式支持新区建设。对符合税制改革和新区发展方向的税收政策,在现行税收制度框架内支持在新区优先实施,对需要先行先试的可依法依规优先试点。支持雄安新区立足本地实际,率先在相关领域开展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或金融试验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国家级交易平台等重大金融项目先行先试,支持金融业对外开放新举措在新区落地。

创新人才人口管理。探索实行有利于激发新区创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税收、养老等政策。探索实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实行开放便捷的人才引进制度,在技术移民和外籍人才入境、停居留、永久居留等方面制定更加便利的措施,建立人才特区。推进人口管理创新,实施积分落户和居住证制度,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统筹解决新区所需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创新土地供应政策,构建出让、划拨、作价出资(或入股)、租赁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多元化土地利用和土地供应模式。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统筹推进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利用京津冀三地对外开放基础和雄安新区自然环境优势,构筑对外交流平台。吸引国家对外开放平台、“一带一路”国际组织优先在新区布局,在新区举办国际及国内高端论坛。支持以雄安新区为核心设立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外政府间合作项目(园区)和综合保税区,大幅度取消或降低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更好地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

第四节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新区及毗邻地区管控。划定新区周边一定范围为管控区,实施统一规划、严格管控,实行统一负面清单管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严格控制城镇建设方向,防止“贴边”发展。建设新区周边绿色生态屏障,加强流域生态修复、水系连通、入淀河流综合治理,开展平原植树造林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快腾退与生态功能相冲突的用地,防止城乡建设无序发展,抑制人口过度聚集。严格产业准入管制,新区周边严禁高耗水、高耗能及高污染项目进入。

推进新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加强与国家有关单位、京津两市经常性、制度性协商,解决好涉及区域协同发展的相关规划建设问题。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新区着力与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天津市在功能上优势互补,实现错位发展、互利共赢;加强新区与保定、廊坊、沧州等周边地区相关规划的衔接,统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安排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功能,统筹布局生态、产业、交通和基础设施,实行协同规划、产业联动,努力打造协调发展示范区。

附图

1.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

2.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图

3.区域高速公路规划图

4.新区城乡空间布局结构示意图

5.起步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篇3:雄安新区规划解读

关键词:海绵喊市;低影响开发;星月湖公园;海绵体;雨水

近两年,海绵城市建设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和指导意见。2015年4月2日。海绵城市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贵安新区名列其中。其规划恰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初期。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意义。

星月湖公园是贵安新区首批海绵体建设项目,公园坚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努力探寻海绵城市的实践方法。探索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途径“留住”并利用雨水,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通过下渗系统、径流控制系统、截污净化系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等四大体系达到贵安新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控制指标,为后续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实践经验。

1.海绵城市概述

1.1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海绵城市”的概念首次提出于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标志着海绵城市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文件。明确定义“海绵城市”。2014年12月。仇保兴作题为《海绵城市(u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的主题报告,阐述了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建设途径和展望。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1.2海绵城市内涵及措施

“海绵城市”理念运用“绿色”措施来解决雨水问题。是希望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是:1)海绵城市的本质是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2)海绵城市的目标是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3)转变排水防涝思路。4)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途径。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1.3星月湖公园海绵体建设意义

贵安新区是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第一批试点,星月湖公园是其首批“海绵体”建设项目。其在建设过程中转变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将雨水“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转变为“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的设计理念。

公园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在探索中前进。“海绵城市”建设措施采取的“渗、滞、蓄、净、用、排”等途径与公园景观相结合得到的经验与教训对后续贵安新区乃至全国城市建设“海绵体”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参考意义。

2.星月湖公园一期海绵城市规划实践

2.1项目概况

贵安新区星月湖公园综合项目,位于贵州省贵阳市黔中经济区核心区,贵安新区中心区的核心位置。公园规划总面积约192.1 hm2。分三期建设。目前实施为公园一期(图1)。公园一期北邻天河潭路。南至西咸路。西近金马路,东至水坝,用地面积约42.8 hm2。2015年8月开工建设。投资约3.31亿元(含征地拆迁费)。一期属于星月湖公园综合项目的启动区域。是贵安新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对外宣传展示窗口,对区域的整体形象起着示范作用。

2.2水环境条件

公园一期水源丰富。水系连绵成带。水质良好,水生态环境优越。公园上游分布有月亮湖(水库)、卧龙湖,为公园提供充沛的水源。下游分布有迥龙湖、腾龙湖(图2),共同构成贵安新区环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场地内的主要水系为车田河,车田河呈东西向横贯全园。水系走向自西向东流,现状宽度6-8 m,公园一期范围内水系长度约1 045 m,现状水底标高约1214.8 m。常水位标高1 217.5m。洪水位标高1 219.68m。水系周边为藕田,现状水体主要用于灌溉。

2.3水环境规划

根据水利规划拓宽水域面积。形成公园的骨干水系,通过多样水体形态。形成丰富的水岸边际线。金马路东侧分布有大量藕塘,规划对现有藕田进行局部扩大,形成公园水系焦点。车田河东西向水位高差可达16 m。并通过修建水坝拦截水体(图3),结合景观设计形成具有层次感的水体景观。

星月湖公园(—期)充分利用其内在的“水”元素,主打“水”文章,沿用贵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格局,以“星月碧波、水耀新城”为主题,结合荷花文化、民俗文化。形成“三湾六岛九桥”的景观格局(图4)。从而有序地为海绵体建设提供可靠的载体。

3.星月湖公园海绵体建设重点

3.1指标控制

根据星月湖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指标体系(表1),项目完成后公园各地块必须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8%以上。局部地块应达到90%;ss去除率在61.4%以上。局部地块应达到76.5%;雨水资源利用率平均达到18.4%。引导性指标包含透水铺装率平均在42%左右。下沉式绿地率平均在7%。基于以上指标体系要求,公园根据自身条件构建海绵体系,融入海绵体建设措施,尽可能达到或超过规划目标。

nlc202309091616

3.2公园海绵体构建形式

公园海绵体建设通过构建四大系统:下渗系统、径流控制系统、截污净化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将“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融合其中,形成相互作用的整体。

首先通过下渗系统对雨水进行自然渗透吸收。多余雨水经过径流控制系统增加地表径流时间。使土壤对雨水进行二次吸收。截污净化系统对初级雨水进行净化处理。最后通过调蓄池对多余雨水进行存储利用。

3.3海绵体建设重点

3.3.1下渗系统

下渗系统主要通过透水性材料或下凹渗水措施解决雨水吸收问题。公园广场与园路主要采用透水性铺装。在保证路面载荷的基础上,对道路及场地面层和基础进行透水设计。实现自然降雨的有效下渗和地下水的有效补给。如:广场运用透水砖,园路采用透水混凝土,沿园路铺设生态植草沟等。

3.3.2径流控制系统

径流控制系统由植物缓冲带、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和超标雨水排放设施等组成。

1)植物缓冲带主要分布于主园路与水岸之间。宽度控制在3米左右。通过植被拦截、下渗减缓地表径流,植物消能、蒸发进行初级过滤。

2)雨水花园主要结合场地,利用其汇集雨水。在雨水滞留过程中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以及养殖微生物对初级雨水进行过滤。

3)雨水收集池主要收集公园本身吸收不完的雨水进行储存。如容纳不完再行排放到湖区。

通过对降雨的滞缓、蓄积。有效消减降雨峰值,减少雨水排放总量,局部建设超标雨水排放设施。以提高重要地段应对极端降雨的能力。

3.3.3截污净化系统

设计过程中,生态截水沟是海绵体截污净化的重要渠道。本工程植草沟布置于公园道路高程较高一侧。它主要分布于主园路与广场周边。植草沟形式采用的是具有渗透性的干式植草沟。结构层分别为厚50mm植被层,厚200 mm耕植土层,厚200mm砾石层,下为素土夯实地基。宽度控制在1米左右。用于对流域面积内绿地和公园道路的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和转输。它不仅起到拦截初级雨水,防止雨水直接从坡地流人广场与道路造成污染,同时也在拦截过程中对雨水进行净化。

在降雨量过大。公园自身雨水吸收不完时。部分雨水流入湖区、水塘或凹地,通过生物净化措施对雨水进行净化,在湖区、水塘或凹地水岸边或整个区域种植水生植物,对雨水进行净化过滤。当雨水在流动过程中。通过微生物对雨水进化再次过滤。

3.3.4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修建调蓄池。当降雨峰值过大的时候。将生物净化之后蓄起来的雨水就地用于绿化灌溉。多余的部分排进河流或通过排水管排出。

根据公园周边规划与现状条件,修建3个蓄水池用于收集雨水。位于金马路与寅贡路附近。

根据控制目标及设施在具体应用中发挥的功能,采用容积法进行计算,总调蓄容积不宜低于该地块“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的控制要求。

蓄水池以径流总量控制和径流污染控制为主要目标设计,设施具有的调蓄容积按照“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的指标要求复核。按照容积法进行计算(表2):

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3);

H——设计降雨量(mm),贵安新区为27.3mm;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径流系数道路按0.9。居住用地按0.64计;

F——汇水面积(hm2)。

4.星月湖公园(一期)海绵体建设措施

设计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与景观相结合。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同时保证公园美观性。

4.1渗——高透水铺装率,实现雨水有效下渗

公园主要广场采用硅砂透水砖(图5),局部收边及小面积装饰采用花岗岩,既满足渗水功能。又满足景观效果。停车场铺装采用植草砖。主要园路采用透水混凝土(图6),铺装颜色可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公园总铺装面积32 903 m2。透水铺装面积30 928m2,设计透水铺装率高达94%。远超规划指导性指标。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然降雨的有效渗透和地下水的有效补给。

4.2滞——植物缓冲带与植草沟结合,生态滞留减缓地表径流

在水体与绿化之间设置3-5 m植物缓冲带(图7)。增加地表径流时间,防止养分、沉积物、有机物、杀虫剂等进入河溪。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物缓冲带可根据景观空间及特色需求搭配不同类型花灌木。丰富空间层次。

沿公园主园路及广场边设置生态植草沟(图8)。沟渠表面种植草皮。植草沟沟顶宽1m,深度0.25m,边坡(垂直:水平)1:3,纵向坡0.3%,设计总长度3 303 m。生态植草沟可以有效实现雨水收集、输送和径流排放等功能。生态植草沟根据景观需求可铺设鹅卵石。既渗水。又具观赏性。

4.3蓄——地下蓄水池,实现雨水调蓄

在金马路与寅贡路附近设计三座硅砂蓄水池(图9),容量分别为:3 320m、450m、300m。收集雨水。蓄水池由水池池体,水池进水沉沙井。水池出水井,高,低位通气帽,水池进、出水水管、水池溢流管。水池曝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蓄水池可以收集道路、广场雨水。通过过滤系统净化自然渗透,多余雨水排入河道。蓄水池修建于地下。修建完成之后覆土,种植绿化。对景观不会造成影响。

4.4净——因地制宜,构建生态净化系统

结合场地高差设计植物梯田(图10),植物梯田规划面积约7600m2。梯田内种植兼具观赏和水体净化功能的水生植物,植物配置上尽量考虑耐盐、耐淹、耐污性强的的乡土树种,如: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lis、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莲Nelumbo nzlcifeFa等。沉水植物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等。利于微生物生长。实现水体净化功能。

利用公园原有凹地设计雨水湿地,有序组织湖两侧的生态堤岸。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提高雨水的循环和自净功能。

4.5用——雨水就地利用,有效节约水资源

通过收集、储存、净化的水体用于公园绿化灌溉、路面清洗、洗车、冲厕、消防等多个方面,星月湖公园一期雨水利用率可达到18.4%。

4.6排——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结合,实现雨水排放

在透水广场铺装基层设计PVC排水管DN50。收集自然渗透土壤无法吸收的雨水。当降雨峰值过大时。经过梯田景观、硅砂渗透池净化之后自身存储、渗透补给、利用不完多余雨水通过地下排水管道排入湖区。

5.结语

星月湖公园(一期)现即将完工。海绵城市措施初见成效。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已多次接待各级领导观摩、考察、指导,针对透水铺装、透水园路、生态植草沟等已完工程做过多次试验。效果比较理想,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也为下一步扩大引进社会资本、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跟进和完善区域内后续项目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目前海绵体效应初步看来比较理想。但对于雨水水量有效控制和水质改善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还尚待时间考验。此外。因各种原因一些内容没有很好落实或存在欠缺,如:1)公园建筑未采用绿色屋顶。没有很好收集利用雨水,尚待改进和商榷。2)调蓄池建设维护成本较高。在水体资源比较丰富的公园是否修建等。笔者仅以星月湖公园一期建设为例。抛砖引玉。简析了一些“海绵城市”在公园建设中的设计方法。希望通过专业领域的不断探索研究。寻求更多兼具实用性、推广性、景观性的规划方法,从而全面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

篇4:雄安新区规划解读

作者:北京吴少博律师事务所·10年企业拆迁关停维权

【雄安新区已关停取缔3909家涉污企业】

4月1日以来,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者受到刑事拘留、行政拘留等惩罚。截至7月8日,雄安新区共排查涉污企业7248家,105家企业被行政处罚,3909家企业被关停取缔,84人被行政拘留,8人被刑事拘留。律师观点

北京吴少博律师事务所将自己十年为企业维护权益的经验和当下形势相结合,为面临环保关停拆迁的企业提供一些思路。1.为企业争取时间

不过即将要展开什么工作,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为维权争取充足的时间。环保关停是具有政策支持的,而且只要是被确定为环保关停,相关部门很可能想尽快实施拆除行为,这个时候时间就显得很重要。北京吴少博律师事务所认为,能达到将拆除行为延期的最好手段就是提起复议和诉讼。因为法律规定,在复议和诉讼期间相关部门不能进行强制拆除。这就可以为维护企业权益争取到一个相对充足的时间,我们不止一次告诉大家,诉讼和复议的目的有时候不仅仅是为了直接维护权益目的,当然,如果能直接达到目的更好,但是这可能只是我们维权之路上的一个手段,一个辅助。维护权益一定要灵活,不要死脑筋。2.是否有补救的可能

原则上,并不是所有的污染企业都一定会被关停,比如在现实中,有的地方部门可能仅仅是将一些钢铁企业临时关停,要求限期整治,在期限内环保达标就可以继续经营,而对有的钢铁企业,可能污染比较严重,整改的效果不是很好,那么就会要求关停搬迁。如果你的钢铁厂的环保现状是处于可关不可关中间,那么你就可以通过试探对方的口风来判断是否有补救的可能。如果有补救的可能,那就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拿出相应的措施是自己不达标的事项符合相关标准,那么这样是不是就会使事件有转圜余地呢? 3.企业关停有补偿吗?

在这块有不少的中小企业非常迷茫,那么关停关闭是不是应该有相关的补偿呢?去年,临沂一次性关停了五十多家相关的钢铁厂,也是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是否公平合理再此不再赘述,但是从法律角度应该怎么来理解中小企业关停关闭所造成的损失,政府应该从哪些角度来给中小企业进行实际的安置、评估以及补偿。吴律师关于各地补偿安置方法总结几点

1.按照征收拆迁来补偿,土地使用权、厂房、停产停业损失、装修、搬迁、附属物等,都按照征收拆迁的补偿标准来补偿。

2.按照一定的安置来补偿,就是同意规划工业园区或者往外迁,给企业一定土地指标、优惠、税收奖励来进行安置,安置完后再计算企业应该得的补偿是多少。当然安置所的也是一部分利益,要从总体补偿中抛出去,剩余的用货币补偿。

3.现在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是土地腾空以后政府并没有项目进来,有些大型的厂方就自己利用现有的土地进行实际开发,然后把开发的利润从总额补偿去掉这个利润,如果有剩余的政府补贴我,如果没有剩余的倒找给政府。也就是说在这块跟政府签署一个控制土地空闲下来空置的土地优先开发的权利,在这方面在河北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甚至在长春,山东青岛都有成功经验,一般都采取这三种方式对企业一定的补偿和安置。

4.如遇强拆,及时保留证据。如果即便采取各种方式为维护自己的权益争取时间,也依然没能保住经营多年的厂房,此时提起诉讼就不再是争取时间了,而是直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这时候要的就是胜诉的结果了。那么诉讼过程中最看重的是什么?是证据。只有证据充分,证据链完整,才能得到法官的采纳。法院审判采取的是法官自由心证,我们只有通过强有力的证据才能得到法官的认可,才可能得到胜诉的结果。

由此可见,证据充分是非常重要的。最保险的做法是,当你接到相关部门通知的那一刻,就开始着手收集能证明厂房所涵盖的资产的证据。我们在之前也有文章具体阐述应该怎样做使证据有效。比较便利的是采取拍视频的方式,拍的时候一定要买一份当天的报纸来表明视频拍摄的时间。当然,将相关部门强拆的过程记录下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你在现场没有足够的力量阻止强制拆除的进行时,不要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应该抓紧时间保存证据,以备后续之需。

郑重声明:本文章为北京吴少博律师事务所原创文章,禁止同行转载、伪原创等,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5:雄安新区

上层迅速调兵遣将,可探其重视程度,许勤直接就任河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查阅许勤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到,许勤曾于2010年6月任广东省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2016年12月任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对于特区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是本次规划建设启动的重要助力。在同一天新闻媒体报道这两条中央的决定(新区与调任),可以说这其中必然存在联系,本次调任深圳大将,是否旨在打造下一个深圳?引人深思。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在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也曾埋下伏笔,“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本次新区建设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示范区,雄安新区将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比较优势,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核心意义有以下四点:

(1)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2)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

(3)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4)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那么雄安要如何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如果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看作一盘围棋,那么设立雄安新区就是取胜的关键一招。”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表示,雄安新区对于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意义非凡。

他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区域发展多以城市作点,连线成形,雄安新区建立后将于北京、天津构成等边三角形,先从物理空间上对京津冀城市布局进行优化,再从资源流动方面下功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京津冀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指明方向,补上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最后一块拼图”。

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则指出,河北绿色崛起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课题,冀中南是河北的主体,建立雄安新区有利于带动河北中南部地区加快发展。

杨开忠表示,雄安新区地理位置优越,处在北京新机场有效服务范围内,京九线、津保交通轴线交汇于此,距天津港、黄骅港距离近、交通便捷。值得注意的是,雄安新区环抱白洋淀,具有生态资源优势,区域承载力相对较强,“这一点也至关重要。”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迈出第三步

提及雄安新区,总是关联着两个参照物: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而在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建设的背后,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来看,京津冀地区发展形势,明显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应该思考京津冀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张燕生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之前两个特区设立的背景相比,雄安新区发展面临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角色发生转变,中国要成为负责任大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要为世界经济与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站在这样的出发点上,雄安新区的发展关系着未来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它将是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样板。”张燕生说。

在张燕生看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时点:第一步是1980年深圳特区的成立,它的使命是中国融入世界的窗口和桥梁;第二步是1992年浦东新区的成立,浦东新区是综合改革试点,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金融发展和国际化;2017年雄安新区的成立是第三步。

他认为,雄安新区在京津冀核心位置,它承载的使命就是创新,今后应该是中国成为创新型现代化国家的心脏区域,是中国的“硅谷”。

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韩国“今日亚洲”网站刊文认为,中国的各大经济新区、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今后将一起助力中国全境经济均衡发展,同时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早日成为21世纪的经济强国。

班邦·苏尔约诺指出,改革开放启动了中国经济飞跃发展的进程,但是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设立雄安新区是中国继续改革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时俱进和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创新,值得很多发展中经济体学习。

龙涅·林斯表示,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经过多年建设,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发展的中心区。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勇气和魄力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相信雄安新区能够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看到中国发展成果的一个新窗口。

郭生祥说,雄安新区的设立预示着中国新时期新增长点的形成,符合中国发展的需要。雄安新区的设立,意味着中国开放将朝纵深发展,中国将继续全方位拥抱全球化和自由贸易。

经济专家郎咸平表示,将河北雄安列为一个新的特区,我觉得这个意义非常巨大。这个特区和过去深圳特区是不一样的,不是依靠它拉动GDP,也不是依靠它发展工业,而是全新的一个理念——一个注重环保、绿色的智慧型城市。同时它还将发展高科技、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高效交通网络等等。它将更重视改革和开放。

这整个构想我觉得是非常先进的,而且可以作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也建议各位朋友对雄安新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它代表中国的未来,甚至代表你的未来、子孙的未来。

本次党中央的文件中“千年大计”、“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这些字样可不是随手提的,政策的随行跟进,全程的推进力度都一定会是火力全开,而会议中的表态,“把规划建设好雄安新区,作为坚决维护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实际行动,作为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头等大事,作为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大机遇,主动服从服务大局,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切实担负起党中央赋予的光荣使命。”粗看一眼都能明白,四个字,全力以赴。

上一篇:妈妈的皱纹告诉我作文800字下一篇:物业租户管理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