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手机远离校园主持词

2024-04-14

让手机远离校园主持词(通用7篇)

篇1:让手机远离校园主持词

让手机远离校园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手机远离校园》。我校是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但仍然有少数学生偷偷的将这些违禁品带到学校。

家长给孩子配手机的目的主要是: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外出或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遇到特殊情况,能及时用电话与家长联系,寻求帮助。看来,家长们给孩子买手机的出发点应该是正确的,问题是孩子能否正确使用手机呢?

教育界的专家们认为,中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差,带手机到校,有很多危害:

一是影响学习。通过调查,这些偷带手机到校的学生都是在利用手机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上网玩游戏,qq聊天,看小说,有的玩至深夜,严重影响了学习,事实上这些同学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带手机到校,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其他同学。

二是不安全。目前,手机也算是贵重物品,孩子带手机上学很惹事。上体育课或搞其他活动时容易丢失,给学校管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在回家途中一些不法分子见手机起恶意,专抢中学生手机,有时候可能还会伤害了孩子。孩子之间因打手机和发短信息不当,也可能会引起纠纷。

三是易引发攀比心理。只要手机新款一出来,总有许多中学生缠着父母买。给孩子买吧,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不给孩子买吧,怕同学们瞧不起孩子,难为了家长,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由此可见,中学生使用手机危害很多,也没有必要将这些物品带到学校来。所以请同学们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让手机远离我们的校园。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加强自我约束,互相监督,携起手来将一中校园共同营造成一个更为洁净,更为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篇2:让手机远离校园主持词

大家好!

如果要你只选一件物品伴你独自周游世界,你会选择什么?一个漂亮的百音盒、一盒美味的饼干、一只精致的口琴、一本有趣的书……可选的有成千上万种,但我要选择一部手机。

你也许会说:一部手机?你在旅途中可能将它损坏,可能将它遗失,可能将它摔破……你确定?

是的,我确定。我要让它成为我旅途中的伴侣。我要让它成为我的方向盘,将我引出千回百转的迷宫;我要让它成为我的娱乐项目,解除我生活的压力;我要让它成为我的百科全书,解开我所有的困惑;我要让它成为我的生活妙招,教我不占空间地叠衣服、正确清洁物品……它真像你人生的导师。

不知该走哪条路到目的地时,一个导航,引领你走出困境;不知如何清理车厢、座板时,一个视频,教会你生活的诀窍;当你觉得乏味、无聊时,一个小小的游戏、一篇搞笑的文章、一幅好玩的漫画,都是你的减压神器;一个很大的百度文库,解开你所有的疑问。手机的用处还有很多很多,它不仅让你感到生活的乐趣,还让你找到世界一端的另一个全新的自己。

篇3:让手机远离校园主持词

一、什么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是一种基于个体或群体在体能、心理或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力量不平衡所导致的权力滥用现象,由个体或群体实施的侵犯性行为。其典型结果往往表现为对受害者实施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和压迫行为。

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庭的教育功能不足。主要体现在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较科学的家庭教育能力,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久而久之,使孩子人格出现缺陷甚至扭曲,导致暴力心理和行为的滋长而一发不可收拾。

2.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部分低收入家庭,无法满足孩子正当的日常开支需求,致使孩子在校园内发生偷盗,抢劫等行为,校园暴力也会如影随形地出现。

3.家庭结构缺陷带来的影响。有调查数字显示,单亲家庭的孩子发生暴力行为的概率高达64%。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师生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音调。教师所在的学校是被一定的制度和严格的仪式形式、训练措施和惩戒方法等所支持的组织形式,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还会借助暴力,即体罚、变相体罚。正因为如此,我国新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师生关系可能导致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做出了针对教师的严格规定:“第六十三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的基本功能是育人,其固有的特征是严格遵守制度,而且对个体差异的容忍度很低。因此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事实性地孕育了其暴力行为的发生。

2.学校注重升学率和智育而轻视德育的教育偏差,加剧了校园暴力的发生。社会上有些家长如是说:“学校对于校园暴力有无法推脱的责任。当前的教育还没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虽然素质教育已开展了多年,仍有个别学校只盯着升学率,忽视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法制教育,淡化了道德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深知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关注、被接纳,应试教育却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就可能用暴力手段来报复老师和同学。他们认为对物质的占有、对他人的伤害,都是对自我感觉、自我力量的肯定,可以因此重新使自己获得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认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暴力是否发生,发生频率的高低以及严重程度,都是对学校教育和管理水平的一种折射。

3.不良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实际上一个治理有方的学校、一个拥有健康校园文化的学校发生学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然而在一个不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强权支配的师生关系;另一个是“放羊式”的师生关系。学生有可能把那些有力量而且独裁的教师当做崇拜偶像。如果学生把这些老师的言行作为自己的榜样去对待自己的同学并实施伤害行为其后果是不可估量的。反之,那些既不严厉又无法控制课堂秩序的教师同样会让学生对校园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憎恶学校,也会导致校园侵害行为的发生。此外,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态度同样可能成为学生伤害其同伴的借口。譬如教师对学生使用尖酸刻薄的措辞伤害其自尊等。

(三)社会暴力文化及网络、影视作品的负面影响

暴力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文化享受。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缺乏可操作性。在许多影视作品、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十分方便地接触到许多血腥的暴力场面。更不可理解的是,成人往往因为一些影视作品是描写正义的战争或正义的行为就让孩子观看,即使其中的暴力场面十分恐怖也乐此不疲。其实,由于孩子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远不及成人水平,孩子在有暴力场面的文艺作品中并不见得能理解什么是正义和正面角色。相反,他可能欣赏到的只是其中的惊险刺激的暴力行为。

(四)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不良人格倾向会引发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问题少年”。这些孩子之所以称为“问题少年”上文中已经提到,或家境贫寒,或家庭暴力不断,或父母离异。在此情况下,他们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平安富足的生活,加上平时缺乏关怀、帮助、引导和管教,常常游走在违法犯罪的边缘。

三、针对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德育对策

校园暴力的阴霾还在四处弥漫,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抹上了一道败笔,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该怎样应对呢?

第一,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应该扎扎实实地改善校风,搭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人性化。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保护学生的尊严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建立全员式的、发展的、平等的、和睦相处的师生教育关系。

第二,创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真正变成让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教师愉悦工作的一方净土。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师生共同创造。对教师来说,要求教师能够努力倾听学生的心语,并把师生之间的这种沟通和交流作为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前提下,不要忘记对他们进行文明教育和礼貌教育。

第三,授予学生如何预防及应对校园暴力的策略。学校里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学生和学生之间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如何预防和应对一些即将发生的校园暴力侵害行为。如现在有的学校聘请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为法制副校长,定期来学校向学生讲解法制知识,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教育内容,使学生正确应对和处理校园暴力侵害行为。

第四,转变教育观念,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面对高考的指挥棒,怎样顺应时代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摆正德智关系,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是摆在当前教育大车前的一座大山。

总之,校园暴力在无时无刻存在于我们身边,让校园回归安宁,让我们的教育环境远离血和泪的痛苦,还校园一份宁静,是每个教师和同学及家长的共同愿望。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创美好校园、平安校园。

摘要:校园是我们实行和接受教育的场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在我们周围,血的教训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一现象引起高度的重视。校园暴力不仅危害到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和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精神阴影。我们该如何看待校园暴力事件,它形成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校园暴力的肆意蔓延,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还校园一片净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校园暴力,产生原因,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篇4:让暴力伤人远离校园

心理分析:

生活背景:自入学以来,暴力伤人事件屡屡发作: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上课影响其他同学,简直是一个“小恶霸”,严重违反了学校行为规范。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粗暴,一不听话,就打就骂。我还了解到孩子特别喜欢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等,这又为他提供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现状分析:从以上现象表明,他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对于小新来说,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心理辅导:

一、父母的配合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经过和小新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小新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劝导小新的爸爸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小新爸爸打儿子的事了。小新特别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要求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二、教师的教育

我积极地与孩子交流,并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不可以这样干!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

我还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小新,不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冷却、忍耐的方法。自我强化是指学生对达到某种成就的标准,我告诉他如果一周内没有攻击性行为发作或者没有一节课影响课堂秩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成为光荣的升旗手,在班上公开表扬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进步。

两年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小新易怒、易暴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了,他脸上的怒气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说:“小新的转变可真大啊!”

篇5:让手机远离校园主持词

XXXXXXX中学“远离手机拒绝游戏”签名仪式

现在开始!

“远离手机,拒绝游戏” 倡议书

同学们,为了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我们号召全体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远离手机拒绝游戏”活动,望同学们相互监督,集中精力,刻苦学习,共同进取。为此,我们倡议全体学生共同遵守以下约定:

1、深刻认识手机及游戏对我们的危害,自觉抵制游戏的诱惑。

2、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拒绝游戏,远离手机,积极投身于有益的活动中。

3、积极劝说身边的同学、朋友远离手机,不谈游戏,不传看此类书籍;

4、相互监督,及时反映,保证班上无一名学生玩手机游戏。

5、珍惜大好时光,勤奋好学,努力进取,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让我们拒绝游戏,远离手机,为净化我们的精神生活,美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拥有一个更为纯洁的世界作出努力吧!

六一班全体同学

篇6:让手机远离校园主持词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为了让法制走进校园,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接受法制教育,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利用法律进行自我维护,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中学生,今天,中心校有幸请到了派出所的领导到校为大家做法制教育报告。参加本次报告会的领导有: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

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根据安排,大会有三项议程,下面逐一进行。

大会进行第一项,由中心校校长同志做动员讲话。

进行第二项,请太河派出所指导员同志做报告。

进行第三项,请乡政府领导讲话。

按照会议安排,各项议程已进行完毕。伊指导员结合学校实际,深入浅出的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报告,告诉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中学生。牟主任肯定了学校近年来在安全方面做出的成绩,并给我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结合这次报告会,我再提几点要求:一是同学们要加强学习,努力拼搏,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层次,使自己成为优秀中学生;二是全体师生要共同努力,为进一步建设平安校园,给自己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工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通过今天的报告会,全体同学要对照自己,提高认识,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到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中学生。各班回去后,要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举行一次以法制为主题的班会,使每一个同学能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最后,让我们再次对领导的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篇7:让手机远离课堂用汗水浇灌梦想

伴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人手一机,进而在课堂上到处可见大学生在玩手机吗,为了规范课堂教学秩序,江淮学院于11月22日中午12点,在北京路校区一号食堂举办了“让手机远离课堂用汗水浇灌梦想”的签名活动。学生会主席及其学生会的部长主持了本次的活动。

活动过程中,江淮学院全体学子踊跃参加,很多同学对这次活动表现出了较大的热情和接受,也积极配合班委引导。

这次活动呼吁同学们的合理使用手机规范教学秩序,建立良好学习风气。我们种下一个种子,并用努力与拼搏的汗水去灌溉,我们就能收获成功。

上一篇:毕业求职做个网页“卖”自己下一篇:四措并举创新大学生村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