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教学反思

2024-05-10

《感恩教育》教学反思(共9篇)

篇1:《感恩教育》教学反思

主题班会教学反思

——《感恩教育》

在《现代汉语字典》里,对感恩是这样解释的,“感恩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但是感恩不仅仅是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品味幸福的点点滴滴,这也是感恩。现在的小学生,都生活在爱的怀抱里,但不了解周围的亲人、老师、朋友给予他们的爱。通过本次班会课唤起他们的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通过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懂得爱的无私、伟大、纯洁,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而且由此及彼感悟到要对学校、对社会、对祖国感恩,达到一定教育效果!

这次学校搭建主题班会的平台非常好!因为主题班会就是教育学生的一项重要的集体活动,是我们班主任通过班集体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从主题班会的准备到实施,我是十分地紧张认真。• 先说说这次主题班会的设计吧。围绕感恩教育,我预设了四个环节:首先谈话导入《游子吟》,再出示反映学生现实心理的一组图片,引起学生自我反思——这些言行都是不对的!从而明白了要感恩父母。接着抛出问题:你怎样理解感恩?学生在这个环节上都说得很到位。然后又结合幻灯片进一步的渗透感恩的理念,感恩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也是一种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的体现。“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感恩可以让这个世界一天一天美丽起来,让人与人之间一天一天更加温馨起来。紧接着一组感恩父母的生动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真切感受到父母的爱比山高,比海深。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紧接着就提出:你将如何感谢父母、老师……这时的学生有很多话想说,但是由于我担心时间不够,就把“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该怎样感谢父母、老师?”这个环节简化了,实在是可惜呀!班会课过后,我在反思这节课,我辛辛苦苦通过各种图片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渲染,激起学生感恩的欲望。但是却在关键时候出了差错。如果能够适时让学生在小组内来谈一谈各自的感受。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给一些学困生及时的帮助,一举双得。能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使全班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那该多好啊!还有就是活动节目太少太单调、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广等等。如果再开的话,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节目,争取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当中来。再就是学生对感恩的理解还不够广泛,没有延伸开来,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要感恩万事万物。

感恩不是口号,是一种爱的细节。一个懂得在细节中感恩的人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因此比别人拥有更多的快乐。我们不一定能成就辉煌的事业,做出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可以用大大的爱来做小小的事,来填充每一个细节。将生命的每一处风景都小心翼翼地雕刻进感恩的心里,这份感怀会历久弥香,成为我们丰饶的精神家园。

总之,凡事重在过程,我和同学们全面积极参与准备过程,本身就是出色的感恩教育。如果从这一点来讲,就是最大的成功和收获。这节班会课是教我们学生学会感恩的刚刚开始,前期的教育工作(准备过程)和今后的教学过程,皆不能忽视班会课后续的教育过程,它是班级教育(德育)的进一步延续与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德育教育中,还需创设更多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去感动,去体验,进而去感恩。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开展真实有效的主题班会活动,才不会让主题班会浪得虚名。

篇2:《感恩教育》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非常幸福,在家有父母、爷爷、奶奶的疼爱,有的甚至还有外公、外婆疼爱着,在学校里有老师精心呵护着,他们无忧无虑地成长。为了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我设计了《感恩的心》主题班会课,一来让他们懂得要珍惜自己拥有的爱;二来要懂得知恩图报、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这节课很成功,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设计新颖,亮点频出。

一、诗一般的串词、开头词——突出主题

这节课中主持人的串词如诗一般。如:“父母的爱是和风细雨,父母的爱是阳光雨露”又如:“教鞭虽短,指点日月风云,讲台虽小,屹立高大身影”于是我设计了开始时班主任的讲话:“花儿如此艳丽是因为有阳光的照耀;我们如此幸福是因为有父母、老师的关爱;花儿展开艳丽的花瓣是对阳光的感恩,小树„„为了感谢关爱我们的父母、老师,我们以《感恩的心》为主题举行一次班会„„突出主题。

二、现场表演——家长、孩子显真情

在“感谢父母”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现场表演《敬孝心》。要求做到四个一,也就是给父母一句问候、一杯热茶、洗一次脚、说一句感谢父母的话。这个表演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时家长感言:“感谢老师对我们孩子的教育,他们在你们的教导下,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懂得了要孝敬父母。”表演完毕,场内响起了一阵掌声。

三、打竹板、献千纸鹤——表现形式出新招

在“感谢老师”这一部分,我创编了一个打竹板《夸咱老师好》的节目,这一形式前所未有,它轻快活泼,竹板有节奏的劈啪响个不停,口中很有节奏的朗诵着“打板词”,加之队形奇妙地变化,迎来了在场人热烈的掌声,把班会推向了一个高潮。在这一部分还有一个别出心裁的地方,在朗诵“千纸鹤”诗后,四个女生各执一盘鲜红的、、展翅欲飞的千纸鹤来到家长、老师身边,学生代表手捧千纸鹤深情地喊道:“爸爸(妈妈、老师),这只大鹤就是您”。家长、老师含笑接鹤,惬意而幸福。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将班会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

四、家长、老师、学生同台演唱——爱的奉献

在最后一部分,我设计是的“爱的升华”,在主持人深情并茂的朗诵中“亲爱的长辈们,今天,你们播撒绿色的希望„„明天我们会把沉甸甸的爱撒满人间„„”随即《爱的奉献》音乐响起,学生邀请家长和老师到教室中央并且全部手捧千纸鹤齐唱《爱的奉献》,这一场面把班会推向了最高潮,达到了师生家长互动、交流、感人至深的效果。

五、丰富的表现形式——寓教于乐

本次班队课表现形式较多,有独诵、齐诵、独唱、合唱、弹古筝、拉小提琴、吉他自弹自唱、三句半、打竹板等,不仅让学生从内容中受到教育,还使学生展示了特长,这对培养他们的健康兴趣爱好有很大促进作用。

六、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生活

在这节课的准备上,我花了很大功夫搜集资料。这节课除两支歌是现成的而为外,其它节目都是我精心创编的:一篇看似不起眼的作文,我是专门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爸爸妈妈做的难忘的事写出来。《妈妈,这件事我不会忘》写是的一个女儿误会妈妈不爱自己而故意闹别扭,最后终于了明白妈妈对自己的爱;《世上只有爸妈好》是仿曲歌,词是我创作,主要写父母为了子女成长操碎了心;快六年了,我作为班主任,与学生建立了深厚感情,我就用记事诗的形式创编了《老师,您就像我们的亲娘》;打竹板《夸咱老师好》主要写任课老师优秀,尽职;三句半《感恩》写了要感谢所有的人和物;《千纸鹤》赞美了父母,老师的爱。这些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爱读易记。可见,这堂课不是空调地说教,而是就地取材,用事例说服人,感动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环节,我认为也设计得不错。老师、学生、家长在响着(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这个人就是娘„„)《母亲》这首歌的氛围中入场,学生、老师很自然地受到感染,特别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我记得在课前把楼下的老师都吸引上来了。这首歌确实太感人了。

篇3:历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新课标把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内涵覆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高中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1)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2)培养人文主义精神;(3)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历史教学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主题活动,使学生加强认识,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不论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都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在教学中主要围绕以下两个主题展开活动:

(一)维护国家统一。

围绕这一主题可以进行的专题活动有:“香港昨天、今天和明天”、“宝岛台湾”、“新疆是祖国的神圣西北疆”、“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等。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会形成认识: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统一不仅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而且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延续性是世界文明史上独有的。对于历史上的分裂学生应持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看到其危害,又不能忽视分裂时期客观上存在的有利于统一的积极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自觉拥护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一切分裂势力和行为。

(二)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

1. 对待儒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德治”有它的合理性,“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规范来维系。

(2)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积极内容,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对有些内容可以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其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的有用的思想要素。如古代“民本”思想可以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3)对儒学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等。

二、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壮丽的山河哺育了人类,难道我们不该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吗?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我们的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认识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从中吸取教训。

1. 中国古代史上自然环境破坏的重要表现。

(1)秦始皇统—中国之后,开始大兴土木,毁伐森林。为修建阿房宫,砍光整个蜀地山岭上的树木,故有“蜀山兀,阿房出”之说。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及过度开发,导致黄河多次泛滥。

(2)隋唐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3)清朝前期人口急剧膨胀,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政府颁布山川弛禁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开放山林,以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这从长远来看,又造成了山区因长期被开发和掠夺而产生的环境恶化局面,以致现代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已不能承受严重的环境污染,山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2. 三次工业革命对自然的破坏。

世界近现代史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破坏,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愈演愈烈。

三、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感社会之恩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处。我们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实现“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

(一)社会的不和谐,让我们引以为戒。

1. 中国古代,秦隋等朝代统治后期,由于没有处理好社会矛盾,统治残暴,赋税徭役兵役沉重,法律苛严和酷法,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 世界近代史上,两次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3.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前苏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工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

4. 印度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因素,不仅阻碍了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导致了印度政局的重大变动。

5. 中国建国以来的环境和人口问题:建国后30年没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失误对资源和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增长属于高耗低效的类型。

(二)和谐世界———人类共同的目标。

1. 努力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代国际旧秩序具有明显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是形成国际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建设和谐世界,就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2. 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安全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化、人口爆炸、资源匮乏、有组织犯罪、贩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病、非法移民等方面。这些问题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提出了新的严重挑战,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探求有效的应对之策,才能为世界各国人民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园。

篇4: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感恩是当前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意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感恩也是在感受到他人、社会和自然所给予自己有利方面的影响之后,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认可并想要对其进行回报的情怀。“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具体而言,感恩教育意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特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一种人文教育,它以完善幼儿的人格为目的,通过对幼儿展开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幼儿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感受到自己受助于人,然后学会理解关心身边的人,并产生回报恩情的情愫。尽管感恩教育已渗透入幼儿园保育工作中,但在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感恩教育并没有受到幼儿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由于部分家长不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盲目跟风,缺乏正确的教育心态,错误地把幼儿掌握学科知识的程度作为幼儿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同时也作为衡量幼儿园办园水平高低的标准。幼儿园为迎合家长,提高入园率,把幼儿对学科知识的获取作为幼儿园唯一的追求。在这样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幼儿的感恩教育更是无从说起。

二是感恩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对于幼儿园感恩教育来说,感恩教育的目标制约着感恩教育的内容编排、活动设计、方法和途径的选择。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幼儿园应该根据这些特征来制定感恩教育的具体目标。但由于对具体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从哪些方面和角度去形成感恩意识并产生感恩行为的认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把感恩教育划分成不同的阶段目标,而是笼统地向幼儿灌输感恩教育的知识内容。虽然有些幼儿园开展了感恩教育,但违背了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效果。

三是感恩教育过于形式化。在感恩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少幼儿教师都是通过讲一些关于感恩的小故事或是通过教唱一些感恩歌曲来开展感恩教育,片面注重感恩知识的讲解,不重视感恩的行动,单纯从观念层面强调感恩,使得幼儿只有“学”,没有“做”,不利于幼儿感恩行为的养成。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对幼儿园的感恩教育进行重构。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于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求幼儿园转变教育观念,从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转变到“幼儿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新理念。教师们要树立正确的幼教观念,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应尽的教育责任,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把培养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作为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幼儿感恩教育的比重,使幼儿能够在一日生活中接受到感恩教育。在各个领域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思想,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让幼儿了解感恩,学会感恩,确保感恩教育的成效。

二、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制定感恩教育的专门化目标

朱小蔓教授认为:“个体道德的发展不仅是道德认知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也是道德情感学习和教育的过程。幼儿道德启蒙首先是情感的启蒙,幼儿的道德教育要以道德情感的教育为核心和基础。”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在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目标的阶段性和系统性会让幼儿从认知到情感到行动上都能够有所发展。幼儿感恩意识的获得并不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感恩行为也不是短短几天就可以养成的,感恩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幼儿园须保证幼儿感恩体验的连续性、一致性。

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幼儿各方面教育发展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幼儿的各项潜能才会被逐渐开发出来。幼儿园在制定幼儿感恩教育的目标上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各领域教育目标为基础,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幼儿感恩教育的目标。在设定不同的感恩教育目标后,要赋予它们以切实的内容和形式,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获得相应程度的感恩教育。

例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初步了解自己同家长的亲情关系;大体上了解感恩的具体内容,逐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对于中班的幼儿,他们的人际关系结构渐次有所变化,同伴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上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这些变化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从了解感恩的内容过渡到主动关心帮助同伴;对于大班的幼儿,他们各方面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基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活动,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新的感恩教育目标,让幼儿懂得感恩幼儿园、社会、自然等一些范围较大的内容,同时幼儿也应当学会一定的施恩行为。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实感恩教育内容

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开展专门的感恩教育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基本的感恩知识入手,逐层深入进行感恩教育。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将感恩作为活动主题,把感恩教育予以突出,也可以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他活动中,让幼儿在学习各领域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接触感恩教育。此外,还可以利用节日推进感恩教育,“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都是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的良好契机。通过节日让幼儿感受到父母、老师的辛苦,感谢他们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付出,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随机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晨间活动的时候可以随机导入感恩的话题,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感恩。在幼儿游戏的时候,提醒幼儿要学会分享,关心同伴。根据幼儿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随机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换位思考,参与感恩活动。如开展“我当袋鼠妈妈”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抚养小袋鼠感受到自己幸福的生活是跟爸爸妈妈等长辈的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在吃糕点或是午饭的时候,提醒幼儿不要浪费,要感谢给我们提供食物的人。

在幼儿园中,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利用起来,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感恩教育,将感恩的思想渗透于幼儿的生活当中。

四、开展家园合作,树立家园共育理念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也应当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感恩教育需要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促成幼儿感恩行为的养成。

具体说来,幼儿园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幼儿在同家长的游戏中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人间亲情的温暖,学会感恩与回报。与此同时,搜集一些有关感恩的历史故事或事件供幼儿和家长一同阅读欣赏,如《饮水思源》《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使幼儿在故事中接受感恩思想的陶冶,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如“今天我当家”,让幼儿当家长,家长扮演幼儿,让幼儿体会到爸爸妈妈的不易,感谢他们的付出。

在家园共育的形式方面,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座谈会、幼儿园开放日、建立家园联系卡、社交网络等方式,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情况,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感恩教育。幼儿园可以利用家园联系栏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中的表现,让家长根据幼儿的表现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做出调整。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家长的意见来弥补当前幼儿园感恩教育中的欠缺之处。

五、创设感恩环境,营造感恩氛围

幼儿园和谐友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陈鹤琴先生曾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幼儿园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感恩环境,营造浓郁的感恩氛围,以便发展幼儿的感恩意识和行为。

在精神环境方面,要发挥幼儿教师与幼儿同伴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思维,模仿能力强,同伴和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教师的行为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教师要表现出感恩的行动,要处理好与同事、家长之间的关系,礼让互助,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一方面要求教师也要关心爱护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做好感恩的表率。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感恩对幼儿的感恩教育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要发挥同伴的榜样影响力。

在物质环境方面,幼儿园应该努力提供能够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设施和场所,如在走廊、墙壁、宣传栏等一些能够利用的地方宣传感恩的理念。在走廊里可以悬挂教师服务于幼儿的照片,让幼儿知道感恩老师的付出;室外墙壁上可以绘制富有感恩教育意义的画面,让幼儿处于感恩的教育氛围中;在宣传栏中可以张贴一些有关感恩教育开展的进程及方法,以供幼儿家长参考借鉴。通过物质环境的创设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

篇5: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反思与重构论文

感恩是当前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意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感恩也是在感受到他人、社会和自然所给予自己有利方面的影响之后,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认可并想要对其进行回报的情怀。“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具体而言,感恩教育意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特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一种人文教育,它以完善幼儿的人格为目的,通过对幼儿展开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幼儿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感受到自己受助于人,然后学会理解关心身边的人,并产生回报恩情的情愫。尽管感恩教育已渗透入幼儿园保育工作中,但在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感恩教育并没有受到幼儿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由于部分家长不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盲目跟风,缺乏正确的教育心态,错误地把幼儿掌握学科知识的程度作为幼儿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同时也作为衡量幼儿园办园水平高低的标准。幼儿园为迎合家长,提高入园率,把幼儿对学科知识的获取作为幼儿园唯一的追求。在这样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幼儿的感恩教育更是无从说起。

二是感恩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对于幼儿园感恩教育来说,感恩教育的目标制约着感恩教育的内容编排、活动设计、方法和途径的选择。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幼儿园应该根据这些特征来制定感恩教育的具体目标。但由于对具体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从哪些方面和角度去形成感恩意识并产生感恩行为的认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把感恩教育划分成不同的阶段目标,而是笼统地向幼儿灌输感恩教育的知识内容。虽然有些幼儿园开展了感恩教育,但违背了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效果。

三是感恩教育过于形式化。在感恩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少幼儿教师都是通过讲一些关于感恩的小故事或是通过教唱一些感恩歌曲来开展感恩教育,片面注重感恩知识的讲解,不重视感恩的行动,单纯从观念层面强调感恩,使得幼儿只有“学”,没有“做”,不利于幼儿感恩行为的养成。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对幼儿园的感恩教育进行重构。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于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求幼儿园转变教育观念,从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转变到“幼儿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新理念。教师们要树立正确的幼教观念,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应尽的教育责任,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把培养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作为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幼儿感恩教育的比重,使幼儿能够在一日生活中接受到感恩教育。在各个领域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思想,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让幼儿了解感恩,学会感恩,确保感恩教育的成效。

二、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制定感恩教育的专门化目标

朱小蔓教授认为:“个体道德的发展不仅是道德认知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也是道德情感学习和教育的过程。幼儿道德启蒙首先是情感的启蒙,幼儿的道德教育要以道德情感的教育为核心和基础。”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在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目标的阶段性和系统性会让幼儿从认知到情感到行动上都能够有所发展。幼儿感恩意识的获得并不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感恩行为也不是短短几天就可以养成的,感恩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幼儿园须保证幼儿感恩体验的连续性、一致性。

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幼儿各方面教育发展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幼儿的各项潜能才会被逐渐开发出来。幼儿园在制定幼儿感恩教育的目标上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各领域教育目标为基础,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幼儿感恩教育的目标。在设定不同的感恩教育目标后,要赋予它们以切实的内容和形式,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获得相应程度的感恩教育。

例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初步了解自己同家长的亲情关系;大体上了解感恩的具体内容,逐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对于中班的幼儿,他们的人际关系结构渐次有所变化,同伴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上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这些变化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从了解感恩的内容过渡到主动关心帮助同伴;对于大班的幼儿,他们各方面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基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活动,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新的感恩教育目标,让幼儿懂得感恩幼儿园、社会、自然等一些范围较大的内容,同时幼儿也应当学会一定的施恩行为。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实感恩教育内容

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开展专门的感恩教育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基本的感恩知识入手,逐层深入进行感恩教育。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将感恩作为活动主题,把感恩教育予以突出,也可以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他活动中,让幼儿在学习各领域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接触感恩教育。此外,还可以利用节日推进感恩教育,“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都是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的良好契机。通过节日让幼儿感受到父母、老师的辛苦,感谢他们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付出,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随机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晨间活动的时候可以随机导入感恩的话题,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感恩。在幼儿游戏的时候,提醒幼儿要学会分享,关心同伴。根据幼儿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随机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换位思考,参与感恩活动。如开展“我当袋鼠妈妈”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抚养小袋鼠感受到自己幸福的生活是跟爸爸妈妈等长辈的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在吃糕点或是午饭的时候,提醒幼儿不要浪费,要感谢给我们提供食物的人。 在幼儿园中,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利用起来,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感恩教育,将感恩的思想渗透于幼儿的生活当中。

四、开展家园合作,树立家园共育理念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也应当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感恩教育需要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促成幼儿感恩行为的养成。

具体说来,幼儿园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幼儿在同家长的游戏中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人间亲情的温暖,学会感恩与回报。与此同时,搜集一些有关感恩的历史故事或事件供幼儿和家长一同阅读欣赏,如《饮水思源》《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使幼儿在故事中接受感恩思想的陶冶,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如“今天我当家”,让幼儿当家长,家长扮演幼儿,让幼儿体会到爸爸妈妈的不易,感谢他们的付出。

在家园共育的形式方面,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座谈会、幼儿园开放日、建立家园联系卡、社交网络等方式,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情况,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感恩教育。幼儿园可以利用家园联系栏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中的表现,让家长根据幼儿的表现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做出调整。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家长的意见来弥补当前幼儿园感恩教育中的欠缺之处。

五、创设感恩环境,营造感恩氛围

幼儿园和谐友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陈鹤琴先生曾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幼儿园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感恩环境,营造浓郁的感恩氛围,以便发展幼儿的感恩意识和行为。

篇6:《感恩》教学反思

上课前我了解到这首歌好多学生平时常听这首歌,对这首歌的旋律比较熟悉,学起这首歌来一定能够唱好。但当我上课时,却发现,学生们在唱这首歌时感情总是不到位,有些同学甚至就是在那死气沉沉的唱。当时看到这样的情景真的很恼火,这么感人的歌曲同学们怎么就不能动人、深情的去演唱呢!我冷静思考了一会,灵机一动就跟他们讲了这首歌曲的由来,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她爸爸很早就离开了人世,从小她就和妈妈相依为命。

有一天,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很晚了,但妈妈却还没回来,小女孩焦急地等待着。终于小女孩决定了沿着妈妈每天上班的路去找妈妈。她走啊走,走了很远的路,总算找到了倒在路边的妈妈。起初小女孩以为妈妈是因疲劳过度而睡着了,但后来她才意识到妈妈已经死了。她拼命摇妈妈的手,却发现妈妈的手里一直紧紧地握住一块年糕……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泪水在她的小脸上划过,小女孩在雨中一遍遍的“唱”着这首《感恩的心》。

篇7:《感恩》教学反思

首先,在上这节课之前的构想,就是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生活,对身边美好事物的感恩之情,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从大爱到小爱,再引导学生感恩学校,感恩父母。但是在音乐课堂上,导入得似乎过长,应该言简意赅到重点。

学唱歌曲并不是这节课的重点,这首歌对学生来说耳熟能详,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情绪,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声音,用音乐的力量去感染他们心中的爱。

合理运用《感恩的`心》背后的故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会这首歌曲的手语,进一步体会作为故事主人公面对命运不退缩,坚强面对困难的精神,这也是本节音乐课透入给学生的人生启示。通过手语教学,更进一步熟悉歌曲,感受歌曲,这是本课课堂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紧贴歌曲,师生一起互动的课堂活动。

篇8:《感恩教育》教学反思

一、寻根求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感恩思想一直占着主流的地位。儒家讲究的“忠孝节义”等思想引发出的感恩意识, 作为人性的根本, 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 沐浴中华民族千年不衰。儒家文化将其最大化渗透于政治, 社会, 家庭等各个层面, 成为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弟子规》中“恩欲报, 怨欲忘;报怨短, 报恩长”的经典话语, 孟郊的“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集中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 其为人之本与?”说的是一个人只有知本, 固本, 不忘本才能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形成完整的人格。没有感恩心的人格是不完整的, 一个丧失了感恩之情的人, 他的心园里一片荒芜;用感恩心来融化自私心和自卑心, 培养与人为善, 与人为乐, 乐于助人的品德。

二、现实意义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 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 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 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 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 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 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 是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 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 感恩更是学会做人, 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从成长的角度来看,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的改变, 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 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 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 人生就跟着改变。

感恩, 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更是现代社会一个人必备的品德素养,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开展感恩教育能促进校园和谐, 融洽师生关系, 促进校园平安;促进家庭和睦, 改善人际关系。感恩教育的开展对学校来说是培养道德自律的学生, 对社会来说是培养遵守伦理规范的公民, 从某种意义上讲, 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感恩, 来自于心理的满足, 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 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 另外, 感恩教育是一种粘合剂, 它可以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来处理人和人, 人与事, 人与社会等关系, 它能促进相互信任、理解、尊重, 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效地化解矛盾, 防范各种矛盾的发生和发展, 感恩之心驱使下的人有别于常人, 他们执著而无私, 博爱而善良, 敬业而忠诚, 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是素质不全面的人, 一个缺乏感恩的集体, 是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 一个抛弃感恩的社会, 是充满矛盾没有安全感的社会, 所以,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培养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 更是孩子终身受益的一个教育, 从这个方面来说, 感恩教育, 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现状分析

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 心地坦荡, 胸怀宽阔, 懂得感激生命, 就会珍惜生命, 重视安全, 也就不会因受点挫折就轻生或无情的残害生命, 可现在的孩子却是后天不足, 越来越多的是独生子女, 家庭中大众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 孩子成为大家关爱的焦点, 家长怕孩子受委屈,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这种过分疼爱和过度保护强化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 孩子对唾手可得的爱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在他们细小的心里感到家长这般疼爱是理所当然的, 家长对孩子的爱过于单向, 不要求回报, 长此以往, 孩子就习惯于坦然地接受, 当然就不会想感恩回报, 感恩意识的缺失,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故然很多, 但我们的教育却是难辞其咎的。亡羊补牢, 犹未晚也, 虽说大恩不言谢, 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心, 对你需要感谢的人, 一定要反感恩之意说出来, 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

四、具体措施

感恩教育, 首先要养成感恩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处理事情, 解决矛盾, 不但要教育学生对人感恩, 对事感恩, 也要对物感恩。面对崭新的高档次校园环境和现代化设施, 如果没有一颗感恩的心, 就不会珍惜这些对自己学习有益的财产。这就要教育学生对学校和社会感恩, 对享用舒适的设施感恩, 让校园中的每个人都崇尚感恩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对学生的教育:

1.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 要营造感恩氛围, 组织学生收集拟

写内容丰富的感恩经典名言, 如“水有源木有根”,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制作感恩教育宣传栏, 充分利用广播, 播放感恩的诗歌、散文, 故事等, 精心营造校园感恩氛围。

2. 结合不同的节日, 组织学生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

活动, 如:父亲节制作亲情卡;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的纪念活动;母亲节发出我为妈妈做 (下转第8页) (上接第6页) 一件事倡议;生日时给父母写一封信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教师节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等。

3. 开展感恩主题班会, 畅谈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感激之情,

举行感恩汇报及感恩教育演讲比赛活动, 组织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建立感恩记录本, 每个学生做好记录自己的感恩之言行, 评选感恩教育示范班, 表彰“爱家敬孝之星”和“爱校尊师之星”等, 让学生学有典型, 做有榜样, 使感恩教育经常化, 制度化, 通过让感恩教育走进校园, 渗透校园文化。

4. 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到, 下课前起立向老师鞠躬致

谢环节不可省略。接受老师递送的物品、奖状奖品或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教育, 等到同学及同学家长的帮助时, 会说声“谢谢”。听报告、看演出, 会热情鼓掌致谢。毕业班学生在毕业时应懂得向母校说声“谢谢”, 道声“再见”。

5. 老师也要以身作则, 必须用成人的感恩行为, 不断地对

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当学生帮老师拿教具, 擦黑板, 传达事情时, 老师应及时向学生道谢等。

当然, 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引导者要多元化, 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和教师, 还要与家长沟通, 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再加上社会各方面努力, 共同做好教育活动,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感恩带给他们的益处, 让学生真正理解感恩, 学会感恩, 做一个有益于社会, 回报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新理念》李春生

[3]《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郑永廷

篇9: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那么,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根据教材和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感恩教育呢?

首先,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教材中一些渗透着强烈感恩思想的篇章来加强对学生的感恩引导教育。如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不仅写到母亲对兄嫂的容忍,写到对中伤自己谣言的憎恶,还写到了在自己患眼病时母亲用舌头去舔自己的病眼,如此这些让胡适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感受到深深的母爱,让他终身难以忘记。作者通过这些事情的记述,一个鲜活的母亲形象浮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的一片感恩之心深深印在了读者的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平时是否体会到母亲的辛劳,是否曾经帮助过父母做了一些力所能及之事,让学生明白,感恩实际上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

其次,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鲜活事例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名叫陈勇,是班上乃至全校出了名的“双差生”,不仅学习是班级中的倒数第一名,而且在班上是出了名的调皮鬼,经常与科任老师捣蛋,让老师难以将课上结束,还故意影响别的同学学习,搞怪的恶作剧经常使班级一片混乱。作为班主任,我也曾做了他无数次的思想工作,但都收效甚微,陈勇依然我行我素,要不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像他这样的“双差生”,早就被请出了校门。

可是,一件小事却彻底改变了陈勇。那是冬月末的一天,气温只有2度左右,他父亲穿着十分单薄的衣服,给他送来一件新棉衣,包里还带了不少好吃的东西。陈勇家本就不宽裕,他父亲因穿着破旧怎么都不进办公室,就在寒风肆虐的学校操场上等待陈勇下课。我为了借此机会教育陈勇,让陈勇隔着窗玻璃观察他的父亲,直到下课才让他去接他父亲给他带来的东西。陈勇隔着玻璃看他父亲的那二十多分钟,一直如坐针毡、喉头蠕动,下课钟响得到允许是大哭着跑去操场的。

这件事情过后,陈勇同学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不仅没再像过去那样调皮捣蛋、破坏纪律,而且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九年级时已经跃居班级前十名。

借陈勇同学的事例,我在班上召开了“如何才能报答父母”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援引的不少生动例子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得到激发,不再让父母伤心、失望的感恩教育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

再次,学校关爱、教师关心、社会关注,帮助学生学会感恩。

创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作为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代中学生不懂法不守法是难以实现的。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文文本材料,适时适当地引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的过程中学到法律法规常识,做一个遵章守纪、知法守法的学生,从而明白是学校、老师引导他们学到了知识,社会促成了他们健康成长,他们应该学会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

我们班一个叫贺文的同学,父母外出打工已经五年了,还是读小学五年级时就离开的父母,直到现在已经是九年级的学生了,都没有和父母见上一面,最多也就是一个月和父母通一次电话。用贺文的话说,父母的模样都快要忘记了。这几年来,特别是进入中学以来,由于课程加重,作业繁多,心中有苦简直找不到人诉说。奶奶年纪大了耳背,说了半天也听不到几句,加上自己也不想让奶奶操心;想跟父母说,远隔千里,又不想给他们徒增烦劳和忧愁。这一切,确实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要不是老师和学校的及时疏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自己早就离开了学校,成了一个没有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辍学生”。

上一篇:先进制造技术 答案下一篇:关于在路上的话题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