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推广有多难

2024-05-13

ai教育推广有多难(精选7篇)

篇1:ai教育推广有多难

AI教育推广有多难

中国的AI教育还远未达到智能教学的水平,即便将来技术成熟了,想要大规模进入公立系统,改变教育生态,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AI教育的征途已开启,前路却并非坦途。

“目前,中国的AI教育还远未达到智能教学的水平。将来即便技术成熟了,想要大规模进入公立系统,改变教育生态,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杰夫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直言。“三分智能,七分人工”的真相

在张杰夫看来,目前市场上许多宣扬的AI教育产品采用的实际是计算机技术,还算不上智能技术,或者只能算是低智能。

长期关注教育发展的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也深有同感。

他告诉《?t望东方周刊》,目前中国AI教育技术碎片化问题严重。具体表现为,市场产品多是以某一AI技术辅助人类教师完成教学的功能性应用,真正能够提供完整智能教学解决方案的则寥寥无几。

教学机器人为小朋友和家长作创意表演

吕森林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公立学校作为推动智能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对AI的诉求并非替代人类教师,而是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

“这种需求传达到技术端,使供应商的研发思路都是如何更好地融入传统教学体系,而不是改变和颠覆传统。”吕森林颇感无奈。

另一方面,推动AI教育发展的市场力量则希望以AI机器代替真人教师,从而减少人力支出,降低机构的办学成本,却并不愿意从推动教育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系统研发。因为开发一个完整的智能教学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研发周期较长。

这就导致目前许多打着AI旗号的教育应用,事实上AI技术只占到30%,另外70%的工作仍要靠真人教师完成。

张杰夫认为,从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以AI技术服务传统教学模式,做“小修小补”式的效率提升,是没有价值的,“智能教育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已经落后了的班级授课制,还有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形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 不敢在初三搞实验

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以下简称陈嘉庚中学)校长杜学君关心的则是内容。

“有了适用于目前教学课程的内容,我们才能放心大胆地使用智能教学产品。”杜学君告诉《?t望东方周刊》。

2016年9月开始,陈嘉庚中学便使用来自美国的爱迪乐系统进行智能教学实验。经过4个学期的实验,校方认为收效良好。该校2017年参与实验的一个班级,在使用爱迪乐系统之前,全班的英语平均分是60分左右。1个学期后,平均分便提升到88.8分,进入广州市荔湾区公立学校的第一梯队。比肩“名校”。

“在以前,对于我们这样教学实力薄弱的学校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杜学君坦言。

即便是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甚至教育行政部门都认可了爱迪乐的教学成果,杜学君也只敢在初

一、初二年级使用爱迪乐系统开展实验,学生升入初三年级后,便会转回传统的教学方式。

“没办法,因为爱迪乐系统的开发团队来自美国,所用的教学内容与中招考试内容不符,学校不敢拿几百名学生的前途冒险。”杜学君的语气中透着些许无奈。

他非常希望,教育部的教研和教育技术部门可以积极研究智能教育,以便将来由国家出面,组织力量进行人工智能教育系统的研发,以及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匹配工程。老师会被取代吗

张杰夫更关心的是,教育管理者、学校和老师都已适应了目前的教育管理模式、学校管理制度和班级管理方式,并存在较深的路径依赖,不愿意冒风险,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

他认?椋?这可能会成为智能教育发展最大的难点。

智能教育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届时目前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将会被打破,学校会更像一个学习中心,学生不分年级、不分班级,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学习与成长。

技术不断成熟后,具有数据处理和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可以轻松实现个性化教学,未来或将代替教师完成知识教学。人类教师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作用会被逐渐替代。

但在目前AI尚不具备自主情感、自主意识和自主思维的情况下,人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能力等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因此。人类教师的角色将从现在课堂教学的主角和中心,转变成智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对于习惯了主导课堂的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智能教学并未降低对教师的要求,反而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一个孩子社会功能的发展。

“我们在智能教学实验中发现。老师们在课堂以外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是传统备课时间的1.5~2倍。”杜学君说。

总之,在这样的智能教育革命中,教师要首先行动起来,打破路径依赖,主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否则,就可能会在智能教育到来时首先被淘汰出局。”张杰夫表示。模式的矛盾

问题还不止如此。经济成本也是阻碍智能教学系统大规模进入公立学校的门槛之一。

据杜学君介绍,组建智能化教学班的成本并不低。2017年秋季陈嘉庚中学组建了一个30人左右的实验班,仅配备平板电脑、充电柜、线路改造等硬件投入就需要15万元左右。2018年秋季开学起,学校还要向智能系统供应商提供系统使用、专家指导和教师培训费,每年约15万元。

“如果将来开设更多的班级,资金压力会更大。”杜学君说。

但在张杰夫看来,更大的问题还是AI模式与现行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

目前学校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教师主讲,所有学生按照统一的进度,学习同样的内容,然后通过分数这个单一的标准评价教学效果。“而智能教育是个性化教学,不论其他,仅学习内容一项,就是大家所学各不相同。”张杰夫说。

这也是陈嘉庚中学不得不在学生升入初三后放弃智能教学的主要原因,“因为系统的教学内容与中招的考试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杜学君解释道。

爱迪乐教育研究院院长徐启天也告诉《?t望东方周刊》,2003年前后,许多到该研究院参加智能教学培训的公立学校教师都认为智能教学的模式和方法非常好,但回学校后,却极少有人能够专心按照培训时的要求去操作。

因为智能教学要求教师少讲知识性的内容,而是要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就很容易给外界‘老师不讲课,完全让学生自学’的印象,这与当下的环境不太适应。”徐启天直言。

篇2:ai教育推广有多难

这位母亲在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微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女儿的想象力。因为她女儿在认识“O”以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鸡蛋等圆形的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认识了26个英文字母之后,女儿就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认为幼儿园剪掉了女儿想象的翅膀,她要求幼儿园对此负责。

孩子什么时候认识“O”是可以讨论的,但关注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故事阐释出这样的道理:教育过程中,所有施教者始终不应忘记,教育的本质是成就人的丰富心灵,教育的原点是关注人的发展。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前所未有,但一些老大难问题,如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课业的减负却始终无法找到解决的根本路径,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篇3:在国内坚持宽松教育有多难

我和我先生都是北大毕业,我俩反而不太看重学校教育。我俩都认为,是否上一个最优秀的大学,对后续人生并不是决定性影响。每个人有自己的智商水平,如果他不是某个层面的人,即使是通过增加学习时间或其它方式而进入另一个学习竞争环境,他也会和周围的人有差距,在这个差距中有些性格的孩子就会不自信不快乐。

我生长在北京一个很普通的工人家庭,小学在崇文区一个很普通的学校,周围没有一个人上过大学。但是我从小读书就很轻松,高中考上了当时排名第一的北京四中。当我兴高采烈的把这个消息告诉小学班主任时,她甚至表示没有听说过四中。

我考试比他们出色,后来上了北大,但我从不觉得自己的人生就高人一等,考试能力不是社会生存能力,不是财富能力,更不是幸福人生的保证书。我们这些同学里最成功的,也不是当时学习成绩最好的。

一个人学习上是否聪明,与他在社会上过得好不好,是不一样的。虽然社会一直在变,但我深信,名校和高学历不是惟一的出路。因此,在我看来,没必要为此目标付出太多,顺其自然就好。

可是在国内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坚持自己的观念是困难的。很多时候,我们夫妻想减少社会压力对自身行为的干扰,但这真的很难。我们也常常怀疑自己这样的思考和行为,是否正确,会不会耽误了孩子的未来。

像我们这样放养孩子的教育方法,在朋友圈里也算个异类了。我们周围的朋友都努力让孩子上北京实验二小、史家小学这些名校,他们的孩子多少都有一技之长,而Harry什么技能班、学习班都没上,周围的很多人都觉得不可理解。

在周围几乎所有父母都在给孩子加压的时候,我发现坚持宽松的教育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让孩子变得有些孤单。我儿子小的时候,周围还有一些同龄的玩伴。他们一见面,就开心得大叫,然后疯跑着去玩各种游戏,欢乐洋溢。读幼儿园大班时,情况就开始发生变化,他周围的同学几乎都去上各种补习班了,比如主持、朗诵、英语、识字等。

Harry是一个偏内向的孩子,比较容易感受到压力,所以我和我先生都希望他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长大。在小学报名时,我们去的H小学非常普通,孩子的家长有不少是自己做小生意的外来居民,或者是极为普通的劳动者。我觉得他们很淳朴,也很看重孩子的教育。Harry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挺好。

我们希望孩子不要有太多的课业压力,这样他能有更多时间去观察和探索世界。

平均每年,我们会带儿子旅游一两次,有时候会向学校请假一个月之久。儿子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她教学水平很好,也理解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会很顺利地准假。但是数学老师会表示担忧,因为不少老师很看重孩子的分数,自己也有考核压力,非常不愿意学生请假,怕影响总体成绩。

我们的无奈

在国内的公立学校,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学习是孩子的惟一出路。如果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差,是非常难在公立学校获得宽容和尊严的。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其他孩子也会以老师的喜好和评价标准,来形成自己衡量他人的标准。好在Harry学习成绩好,是那种比较听话的孩子,他对公立学校的体制还是比较适应的。

但是竞争的压力无处不在,学校会在每个学年的末期,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劝退学习最差的学生。儿子班上总会有一个被老师定性为“最不好”的孩子。

小学生的价值观很容易受老师影响,老师如果孤立某个孩子,其他同学也很容易孤立他。可是,在某个所谓“最不好”的孩子离校后,就自然而然冒出来另外一个“最不好”的孩子。这是一个永不停止的游戏。

这些被劝退的孩子到底去了哪里,我们也不再知道。在公立学校的体制里,一个成绩不好又不守规矩的孩子,真是很难获得友谊和尊重。

北京绝大部分公立小学,课间是不让孩子出教室的,怕孩子出安全问题。学校也不会直接禁止学生去操场。但是老师会要求:学生如果要去操场,要么走路,要么围着操场老老实实地跑圈,不可以追跑打闹。

孩子们觉得只走路或围着操场跑圈很傻很无聊,所以也就不愿意去了。于是孩子们课间就在教室里玩,可是老师只让孩子们玩“安静文明”的游戏。

有一阵Harry和同学们喜欢叠青蛙,叠完了之后要比谁的青蛙跳地远,老师觉得这样孩子们会很激动,又喊又叫,也可能撞到东西,明令禁止了。

经过几轮不同游戏的尝试,最终孩子们玩起来一种叫“波波仔”的游戏,它有医生系列、外星人系列等,这个游戏在北京小学生里流行很广。他们一说到某个系列,就围成一圈,同时叉腰同时伸手,做出一系列动作来比试,还可以完全不发出声音。孩子们很高兴地玩,但我看了觉得很悲哀的,本来孩子们处在最活泼的年纪,却连基本的天性都给限制了。可是从学校的立场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

虽然我们家长不想给孩子压力,可是难以抵挡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我儿子到了小学三年级末期,随着考试的压力临近,主课老师占用大量的时间,甚至是眼保健操时间和课间休息时间,让孩子猛攻考试的科目。

几周下来儿子的视力迅速降低。也许长期缺少户外活动,已经使得视力不好,而密集的题海战术,更加速了这个过程。Harry近视这件事情对我来说触动非常大,因为我们一直希望他轻松的成长,不给他报任何补习班,也不让他过度学习。但社会的压力依然雕塑着孩子,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能够抵挡住家人给他的压力,可是实际上我们抵挡不住整个社会给孩子的压力。

于是我们有了移民加拿大的想法和行动。我们的移民过程很顺利。拿到移民纸的那一刻,我们都有表面的欣喜和内心深处的无奈的叹息。

好分数不等于好人生

2013年秋天,我们全家到了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行前,在我们刚和儿子提出移民想法时,他不同意,他说自己在国内语文是班里最高分,如果到了蒙特利尔,法语变成了语文,那他的语文就是最低分了。但是到了蒙特利尔第三天,他突然主动说很想留下来上學,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促使了他的这个改变。

nlc202309090006

从Harry在加拿大上学的第一天到现在,一个学年过去了。他也从小学六年级变成了初中一年级。从不会说任何一个法语词,到现在已经可以比较流利的和别人用法语交流。他每天上学都是高高兴兴的,没有我们预想的在陌生语言环境下的巨大压力和不自信。

在这里我们依然选择的是普通公立学校,周围依然有很多朋友的孩子去上各种补习班和私校。但是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认为高学历是孩子的惟一出路。实际上很多博士毕业生的工资也未必比大专生高多少,可能只是2-3倍的差距,而不像国内也许是10倍的差距。

就业机会也不和学历高低或学校排名成正比,甚至大专生是更容易找到工作的,因为他们的技能和素质已经胜任大部分企业的需要。

现有社会的收入体系和就业机会,深刻影响着教育体系,影响和包容着父母们的选择。我们的宽松教育观念,不再是孤立的,也不是惟一的。教育觀念多元,互相尊重,没有必须如何如何做的压迫感。

这里的各种课外班,选择很丰富,不再以学到某些知识或拿到某些等级证书为主流。户外活动非常受重视,课间时间有充分保障,无论是阳光普照还是大雪纷飞,孩子们都有充足的时间在户外玩耍和追逐。

学校的任何一次考试都不排名,也不打听别人的成绩。我发现孩子最大的变化是,虽然他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仍旧觉得自己很好,变得比过去自信多了。

各教育局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比较信息。每个地区教育局,都是靠这个地方居民的校税来维持,教育不好,房价就低,校税就少,教育局的日子就不好过。所以教育局都很努力,目标也很清晰,争取进入正向循坏。他们不是靠血汗换来的业绩晋升,而是靠服务好本地居民来生存。

公校的教育资源与设施,在同一个教育局内力求平等。我感觉公校的职责首先是培养好普通人,而私校的目标是培养出精英。

在社会压力降低的情况下,孩子会有怎样的童年,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教育永远都有新问题,有新焦虑,无论何时何地。但所有的问题与焦虑其实都是社会和父母内心世界的一个缩影。

在北京,孩子巨大的学习压力是社会财富分配和就业现状的缩影;孩子较少的户外体育时间,是社会医疗机制(孩子在学校受伤谁承担医疗责任)、独生子女以及价值观的综合结果。在家里,孩子体会到的要求和苛责,是父母成长过程和心理模式的体现。选择东方还是西方,很多时候是在选择自己而不只是孩子的生存环境。能否允许孩子做好自己,是在和自我内心对话,而不仅仅是对孩子的陟罚臧否。

篇4:ai教育推广有多难

说到好,你还得明白是学校眼中的好,还是学生眼中的好。

学校眼中的好就是成绩第一,学生眼中的好那就是课堂第一。

当然,最高层次的好是自己心中的好。

上完一堂课身心舒畅,觉得自己和孩子们都有较大的收获:

配合默契,点到为止,感情共鸣。

之所以这里没有把教学任务落实放入其中,是因为语言文字学习从来都不是功利性的。

如果用功利性来看待一堂语文课,势必会把很多无味甚至无趣的东西加入。

这样的课堂对于初中生来讲,不死气沉沉才怪。

中国的教育很大程度就是被功利这根绳索勒得太紧。

老师放不开手脚,学校没有分数难以为继。

于是才会出现衡水中学式的传销式教育模式,因为这让学生的考试能力得到最大化呈现,在现代化教育集团营利模式下风生水起。

做老师难就难在:你得随大流。

你专注分数,学生受累;你专注课堂,分数受罪。

你要二者兼得,方显英雄本色,但那绝对不是你,你只是受裹挟的老师之一。

何况二者兼得并不是大多数人的专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此消彼长。

做语文老师难在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你要教的东西太多,况且你精通的东西又太少。

书法,你精通吗?你的板书,学生都难以辨别,你还让孩子要书写规范?

国学,你精通吗?《论语》中你除了语文课本上的那几则,你知道多少?

随便找一则出来,你能保证准确讲述给学生?

写作,你熟练吗?同样是学生作文,你能在45分钟写出600字的优秀作文?

可能有的人会说,难道我会品尝鸡蛋还要会下蛋?

但你要注意,你是要教别人下蛋,你不仅仅是品尝鸡蛋!

你看大学的老师,专门讲鲁迅,或专门讲唐诗。

就这个领域,他们可以是行业翘楚。所以,他的课堂足以精彩,让学生佩服,考试还60分万岁。

而我们呢,今天讲语法,明天讲写作,后天还要讲国学……

你还得让孩子们学会考试技巧,说实话,如果大多数老师考试技巧娴熟,很大可能他已不在教育岗位上了!

所以,基础教育的老师大多是万金油:啥都会一点,但又不精通。

但你还得去努力让别人精通,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还记得以前教高中时,给他们讲专题,他们有很高的情绪;但一给他们讲高考知识,就如斗败的公鸡。

时代在变,我们的教育体制变化不大,做好老师的难度系数就越来越大。

没有哪个老师不想在教育上有所贡献,关键是力有不逮。

好好学习吧,朝着好老师的目标,前进!

作者:关二哥

篇5:潜入深海有多难

技术保障

下潜到深海,要求“蛟龙”号必须满足各种技术要求。例如,“蛟龙”号具有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只有少许非核心零部件靠进口。

在海底探索首先是要承受海水压力。去年,“蛟龙”号下潜至海底3759米,在这个深度,1平方米的面积要承受3700吨的重量;而现在,“蛟龙”号要下潜到海下5000米,1平方米的面积大概要承受5000吨的重量,比3000米水深时多出2000吨。

“蛟龙”号的外壳主要采用的是钛合金材料,通过先进的焊接技术连为一体,具有弹性,能够承受高压。它在深海受到压力缩小后,回到海面又能够弹回来,同时其抗腐蚀性也很好。

此外,温度也是深海探索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外部的高温和低温,比如海底火山口附近的温度可能达到350~400摄氏度,“蛟龙”号是可以抗衡的,而内部的温度则会适时调节。“蛟龙”号载人舱的温度可以调控。随着不断下潜到深海,温度会越来越低,在5000米深度下温度大概为1~2摄氏度,但舱内温度会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

海底的通讯更是保证深海探测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海底,“蛟龙”号和母船之间必须实时通讯,才能够通过彩色图片、数据和语音把海底情况传达到母船。这些技术“蛟龙”号已经解决。由于在深海中无法使用无线电,因此要用水声通讯来替代,而且水声通讯被视为是水下远距离数据传输的唯一方法。水声通讯的传递速度只有每秒1500米,但陆地上的无线电通讯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两者的差异是巨大的。“蛟龙”号具有先进的水声通讯能力,可以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在语音通讯方面尽管有2~3秒的延迟,但基本上接近于实时。

“蛟龙”号在海底的探索必须像人一样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蛟龙”号的眼就是在深潜器上装备的很多水下传感器,可以在水下自动导航,进行定向、定高、定深;“蛟龙”号的耳就是其装备的声呐,可以知道什么地方是深沟,什么地方是海底山,什么地方需要绕道或躲避,并且在复杂的海底环境中,能对地形地貌进行测量。

安全保障

“蛟龙”号这次下潜5000米,如果以每秒半米的速度下潜,预计需要160分钟左右。当然,海底探索对潜航员的要求更高,需要工作的时间较长。例如,在3000米级海试时,潜航员最长要在水里待9个小时左右,在海底工作5个小时。在5000米级别的试验中,这两个时间相应都要增加。因此,这对潜航员的要求很高,需要他们在长期封闭空间中经受生理的考验。同时,由于在幽闭隔绝环境中工作,也要经受住心理的考验。另外,潜航员要生活工作在内径为2.1米的球体舱内,空间十分狭小,刚好能容下3个人,但3个人很难同时站立起来。此前,中国的潜航员已经经受过下潜3759米的考验,有深海工作和生活的丰富经验。这一次下潜到5000米,潜航员将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而对于安全问题,“蛟龙”号也有充分的保证。“蛟龙”号有手,这就是它的机械臂。机械臂的作用是采样,但是机械臂也有可能被海草缠住,这时,“蛟龙”号可以抛弃机械手,断臂求生。而且,在紧急情况下,“蛟龙”号可以把携带的铁块、蓄电池箱、采样篮扔掉,上浮逃生。如果陷入淤泥,“蛟龙”号的报警系统会发射浮标到海面,母船会立即到位施救。

篇6:相互尊重有多难

方慈是在睡梦中被一连串轻微的水滴声惊醒的。

她看了看闹钟,才11 点。

僅仅睡了三个小时的她头疼欲裂,循声而去,搜索良久才发现水声是从卫生间马桶背后的墙面渗出来的,而后沿着水管一滴滴下坠,嘀嗒,嘀嗒……方慈神经衰弱外加强迫症,这种动静能把她逼疯。可在现在的莫文眼里,这些莫须有的毛病就等于一个词:矫情。

方慈昏沉沉地给莫文打电话,只换回来一句嘲讽:“我还在加班呢,水管漏水你找装修公司啊,我又不是堵漏灵!”

嘟……嘟……嘟……

方慈握着电话很是发了一会儿呆,几分钟后,一股子怒火终于克制不住演变成了大风暴。

她恶狠狠地致电24小时装修公司。一小时后,小师傅背着工具包一头大汗地跑上楼:姐,听说你家闹水灾了?

婚姻从自强不息开始

方慈大婚前夜,闺蜜语重心长地劝谏:婚姻犹如逆水行舟,你一定要自强不息。

何为自强不息,对方慈来说,这是个问题。她从未停止过自强,但是她的工作性质偶尔还是会让人误解她从未自强过。明白的人知道她是写剧本的,不了解的人,比如莫文他妈,总以为她在家里吃干饭不干活儿,在首次家庭聚餐的饭桌上,她就曾有意无意地拷问方慈:写剧本都是写啥的啊?方慈你讲给我听听。

她还没来及解释,莫文就一句话冲了出来:妈,没啥子稀奇的,还不就是电视上那些东家长西家短的事。一秒钟后,方慈意识到自己掉进了一个圈套,莫文他妈惊讶无比:真的啊?那我为什么从来没在电视上见过方慈的名字啊?

方慈的脸当场就黑了,莫文犹不觉,习惯性把空碗往他妈面前一递,他妈笑得格外慈祥:都有媳妇的人了,还指望妈帮你添饭?

方慈顺竿而上乘势反击:妈说得对,你看你,都娶老婆了,还学不会自力更生?

于是莫文妈愤然而起,劈手夺过碗进厨房了。

那天晚饭后散步回家途中,莫文第一次对她的工作提出了异议,以后我们要真刀真枪过日子了,你这样的工作……

她心里突然警铃大作,一脚踢飞脚边的空易拉罐,说:莫文,你娶了我自然就要尊重我,我有我自己的选择。

肉疼得只能皱眉

小师傅放下工具包就开始训斥方慈:姐,当初我就说过了,这种隐藏式马桶中看不中用,漏起水来麻烦得很。你看你看,这是不是很麻烦,还要撬瓷砖……

方慈本来就一肚子火,她眉毛一挑,不耐烦地说了句:闭嘴!

小师傅呵斥之下颇为不爽,检查的过程中开始了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噼里啪啦的,搅得方慈更烦躁了。

其实她话一出口就有点后悔,于是讪讪地倒了一杯饮料递过去:是啊,早听你的就好了。说到这个,其实是方慈替莫文背了黑锅——马桶是莫文挑的。

他说这种马桶他早打听过了,省水!

小师傅到底年纪轻,火气依旧旺盛,语带不满地指着那片墙砖:你选吧,不修也行,反正是渗水,修呢,这一区域的马赛克都得撬掉。

选择对方慈来说很简单,虽然她肉疼得只能皱眉。

马赛克事件

马赛克是方慈坚持选的,在家工作,当然要为自己创造最愉悦的工作环境。

贝壳系海洋风,蓝白色的小方砖里蕴含着一枚枚真贝壳,好看是真好看,不过莫文翻检着标价签皱眉头,不是吧,就这一小块居然比十块砖都贵?这要铺一个卫生间还不得废一台柜机?

莫文是典型的金牛座男,评价任何东西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标准,实用。

作为一个尚且还追求生活艺术的女人来说,她觉得自己和莫文的争吵是一种必然。这种必然最后演变成了两个“凡是”:凡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一律无用;凡是她方慈中意的东西,一律无用。

莫文说,过日子嘛,你插朵花就真的能过出花来?一般情况下,方慈争几句也就放弃了,但是这一次,她很坚持。听说铺马赛克的工费还要贵三倍后,方慈首次提出了AA 制,莫文出瓷砖的钱,她出马赛克的钱。其实装修款方慈也分担了一部分,但是对于方慈的这个建议,莫文听完后就默认了。

马赛克事件后,方慈突然找到了让生活轻松无比的捷径,那就是——和莫文AA 制。

从马赛克开始,到她独立负担自己的审美情趣,直到有一天,当莫文伸手问她分摊水电、煤气费时,她脑子里同时闪过两个想法:既然我在家做饭打扫,为什么你莫文吃的住的倒如此理直气壮了?

另一个想法更像是种错觉,她和莫文不是相濡以沫的夫妻,倒成了名副其实的合租者,或者,合伙人?

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

一点半,那赏心悦目的一大片马赛克被撬得七零八落,渗漏点却像是个没有答案的谜团。

两点半,卫生间已经面目全非。

两点四十分,正从旁协助的方慈突然惨叫一声,跑到客厅致电商家,脑中一闪而过的预感果然被证实,时隔数年,这种海洋风系列的马赛克断货了。

六点半,莫文推开了家门,对于卫生间的一片狼藉,他只是抱着手臂站在门口看了看。神情显然诸多不满。

方慈整个下午只能用鸡飞狗跳来形容,她鸡飞狗跳地冲到散落在城市四个角落的装修市场大搜寻了一番后,又鸡飞狗跳地在各网店查询了一翻,终于彻底死了心。

现在摆在她面前新的选择题是:撬掉所有的马赛克重铺新花样,还是买个不相干的铺上去滥竽充数?

方慈坐在沙发上发呆,人生如果是不断地在选择中选择,不过就是选择修个渗水的墙面,怎么就扯着扯着,变成了全盘推翻呢?一条十字路口,是给了人选择错误的机会,还是给了人放弃正确的机会呢?就像是她和莫文,在她尚且有很多答案备选的时候,她选了莫文,放弃了其他的几种可能。这种放弃,如果她当初做了不一样的选择,她的生活还会像现在这般尴尬和荒谬么?

解开乱麻最好的方法

接下来的三天,莫文都没回家,理由很充分,卫生间怎么踏得进去脚?

方慈正好落个清静。现在她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她的婚姻里需要修补的东西不是这乌糟糟的墙面,也不是那日渐冰冷的夫妻关系,而是最简单的东西——尊重。她从没得到过莫文源自内心的尊重。

要想解开乱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挥刀一斩。

她什么都没带着,除了一台笔记本和自己的衣物。关于挖得支离破碎的墙和一颗在不对等婚姻中被消耗得支离破碎的心,她的解决方法就是在餐桌上压了一笔钱和一张离婚协议书,斩断这些剪不断,理还乱,其实真的也没那么难。

推门而去的时候,一种久违的轻松感,让方慈的脚步轻快得像是在飞。

篇7:叫声“妈妈”有多难

都是从媳妇熬过来的。想起自己刚入婆家门时,也是扭捏作态,不好意思叫公婆为“爸妈”的。可是,婆婆却没做计较,她总是像呼唤自己的孩子那样称呼我为“闺女”。招牌动作就是一摆手,喊一声:“闺女,过来。”我便乐颠颠小跑过去,很轻松快乐地问:妈,叫我呢?那个纠结在心里的字,就那么不经意地冲了出来。

想起这些,我觉得,只要我对媳妇好,她迟早都会叫我“妈”的。儿子娶了媳妇,就当我多了个女儿。于是,我把感化媳妇当成一项目标,开始了各种行动。

年轻人工作忙贪睡,我就把早餐做好盛好,放到合适的温度后再叫她起床;她大大咧咧,钥匙、眉毛夹之类的东西随用随放,经常找不到东西,我就细心地把她的东西归置到专门的收纳盒里,方便她寻找;偶尔遇到她加班,我就会骑上电动车半夜去接她。我做这些,媳妇也看在眼里,她很感动,说:“你每天晚上还要熬夜写文章,还为我做这么多,太辛苦了。”

尽管她这样说时眼睛亮晶晶的,可她却依然不肯叫我一声“妈”。

那天是休息日,亲家来家里做客。我热情地倒茶洗水果。媳妇乖巧地陪着闲聊,但儿子好像并不怎么热情,只是淡淡地说:“哦,来了?”然后起身钻进了卧室。我敏感地发觉,亲家两口子好像习惯了儿子的冷漠。还笑呵呵地说:“这孩子腼腆得很,不爱说话。”

送走亲家后,我把儿子叫了过来,批评他:今天你爸你妈来咱家做客,你怎么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就那么哦一声躲起来了?我一直以为你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会懂得孝敬老人,没想到,你却是那样少家失教,令人失望!

儿子疑惑地问:“我爸我妈?哦,你是说她爸她妈呀!”

听儿子这样说,我更生气了:什么她爸她妈,结了婚,你就多了一双父母,要不分彼此,像对待我们一样孝敬他们。

一边的媳妇听了我的话,赶紧说:“妈,你别嚷他了,他以后就知道怎么做了。”

言罢,我和媳妇都愣了。没想到,期盼了好久,以为会在很煽情很郑重的时刻得到的那声“妈”,就在这个不经意的瞬间被收获了。

上一篇:2024哈工大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下一篇:习作教学中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