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自考实习二 发动机拆装

2024-04-13

华农自考实习二 发动机拆装(精选2篇)

篇1:华农自考实习二 发动机拆装

实习二

发动机拆装

一、目的要求:

1.进一步熟悉发动机的组成和布置,主要零部件的构造,作用和装配关系。

2.进一步熟悉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系和冷却系工作原理 3.了解发动机拆装的方法和工艺要求 4.预习汽车构造的实习指导书

二、设备和工具:

EQ6100--1型汽油机、12R发动机(429Q型汽油机)和490型柴油机各两台,常用工具四套,扭力扳手四把。

三、实习过程:

今天我们实习的是汽车发动机拆装,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五个人一组进行发动机的拆装,我们小组拆的是一个四缸直列水冷式发动机,先按要求拆下化油器,由于时间原因,对化油器内部零件没有进行拆装,不过事先我们已经拆装过化油器,这里就没有特别要求。然后卸下分电器等外部零部件,拆下电动机和发电机等组件。然后拆下进,排气只管,卸下气缸罩,然后把两侧的汽油泵以及节温器,这样发动机外部组件基本拆卸完毕。

1)拆下气缸盖13固定螺钉,注意螺钉应从两端向中间交叉旋松,并且分3次才卸下螺钉。2)抬下气缸盖。

3)取下气缸垫,注意气缸垫的安装朝向。4)旋松油底壳20的放油螺钉,放出油底壳内机油。

5)翻转发动机,拆卸油底壳固定螺钉(注意螺钉也应从两端向中间旋松)。拆下油底壳和油底壳密封垫。

6)旋松机油粗滤清器固定螺钉,拆卸机油滤清器、机油泵链轮和机油泵。

2、拆卸发动机活塞连杆组

1)转动曲轴,使发动机1、4缸活塞处于下止点。

2)分别拆卸1、4缸的连杆的紧固螺母,去下连杆轴承盖,注意连杆配对记号,并按顺序放好。

3)用橡胶锤或锤子木柄分别推出1、4缸的活塞连杆组件,用手在气缸出口接住并取出活塞连杆组件,注意活塞安装方向。

4)将连杆轴承盖,连杆螺栓,螺母按原位置装回,不同缸的连杆不能互相调换。

5)用样方法拆卸2、3缸的活塞连杆组。

3、拆卸发动机曲轴飞轮组

1)旋松飞轮紧固螺钉,拆卸飞轮,飞轮比较重,拆卸时注意安全。

2)拆卸曲轴前端和后端密封凸缘及油封。

3)按课本要求所示从两端到中间旋松曲轴主轴承盖紧固螺钉,并注意主轴承盖的装配记号与朝向,不同缸的主轴承盖及轴瓦不能互相调换。

4)抬下曲轴,再将主轴承盖及垫片按原位装回,并将固定螺钉拧入少许。注意曲轴推力轴承的定位及开口的安装方向。

3、发动机零部件清洗

1)清除发动机零部件的所有油泥和污垢,刮除气缸、气缸盖及活塞积炭。

2)在专用油池中清洗发动机零部件,尤其是活塞连杆组件和曲轴飞轮组件。

4、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多媒体教室,并观看了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及各组件的功能,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更一步了解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5、发动机总体安装

1)按照发动机拆卸的相反顺序安装所有零部件。

2)安装注意事项如下:

1.安装活塞连杆组件和曲轴飞轮组件时,应该特别注意互相配合运动表面的高度清洁,并于装配时在相互配合的运动表面上涂抹机油。

2.各配对的零部件不能相互调换,安装方向也应该正确。

3.各零部件应按规定力矩和方法拧紧,并且按两到三次拧紧。

4.活塞连杆组件装入气缸前,应使用专用工具将活塞环夹紧,再用锤子木柄将活塞组件推入气缸。

5.安装正时齿轮带时,应注意使曲轴正时齿形带轮位置与机体记号对齐并与凸轮轴正时齿形带轮的位置配合正确。

6、拆装完后将所有工具及地面清理一遍,整个拆装实习才基本结束......四、体会: 通过实习汽车发动机拆装,更加的理解发动机结构和原理,对汽车发动机拆装有了实际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增强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以提高多人合作装配的效率。

篇2:华农自考实习二 发动机拆装

一、传统教学模式

目前在教学安排上,多将理论学习与实习分开进行,一般先进行《汽车构造》等理论学习,在学期末安排学生进行拆装实习。目前,多数教师一般采用挂图或者幻灯片等方式对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进行讲解,但教学效果较为一般。主要是由于缺乏直观的教具,并且对于一直以来都是接受应试教育的学生,其创新性、敏感性较差,大多数学生很难想象出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虽然现在一些有条件的院校,配备了一些简单的总成教学模型,但其大部分结构较为简单,且不能够进行拆解和组合,在进行教学时起到的作用不大。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厌学、畏难情绪不断增加,学习主动性下降,效率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在完成理论内容学习之后,必然会使汽车结构的理论学习环节与实践环节脱钩,特别是易使学生不能将理论内容及时地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拆装实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零件的连接关系较多,学生动手操作时容易混淆,经常出现学生因为不知道一些零件的工作原理,在拆解过程中没有掌握方法,导致再次安装过程中出现安装不合或者安装起来不能正常工作和运转的现象发生。以上这些都是传统的拆装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综合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各工科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新教学模式探索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教学理念体现着教学本质,是教学活动理想追求的反映,是指导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和实施教学的思想基础。为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满足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要求教师在进行拆装实习过程中,用与时代相接轨的现代教学理念去传授知识。在进行拆装实习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的主体性以及知识的构建性。首先让学生观察为主,教师采用边操作示范、边讲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实习项目的总体认识,掌握拆装要领、工作原理,加强对关键部件的认知程度,并在学生进行拆装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开发式实践教学等大量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已被应用于现代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对实习过程的理解,改变拆装实习过程中的弊端,以三维实体造型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逐渐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利用CAD、CAE、CAM等技术,对发动机零部件进行测绘、三维造型建模等。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为直观地为学生进行讲解,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并且克服了传统教具结构简单、不能拆解等不足,还便于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方面,学生可通过观察模型对零部件的结构及性能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模型内部形状结构复杂的零件采用透明体,这样学生对零件的内部结构产生更加直观、更加深入的感性认识与理解。同时,采用三维造型建模方法,还可以实现虚拟装配,按照装配关系对零部件进行装配,这样学生对发动机零件间的装配关系,装配流程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整个过程如同让学生亲临真实的工程环境,就如同处于装配车间的现场,按照装配流程将零件有序装配起来,还可按逆向装配过程将已装配好的零件拆卸下来,整个过程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此外,在学生进行小组独立拆装时,利用手机、相机等移动多媒体设备对拆装过程进行录像,当遇到问题或者拆装结束后,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录像,对遇到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可以对整个拆装过程进行总结。

(三)实习内容的安排

传统的实习安排通常是在学期末集中两周时间进行,由于时间集中且较长,学生往往在前四五天感觉新鲜富有激情与活力,而后就会出现厌烦情绪,致使实习后期学生激情活力消退;另一方面时间的集中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内容会比较多,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就会比较困难,使实习的效果不理想,甚至个别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只是疲于应付。

为让学生在短时间尽快掌握知识,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实习得到进一步理解和强化,需要对传统的实习内容安排进行调整。采用分散实习的方法,即将发动机的冷却润滑系统、燃油供给系统、配气机构以及点火系统等6个部分分开进行,如表1所示,每个部分开始的时间与《汽车构造》中的内容相结合,实现“先理论后实习”与“先实习后理论”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并且为巩固每项实习项目的实习效果,在每个实习项目结束后,都要求学生根据实习要求看实习指导书和实习指导大纲,整理该实习项目的实习总结,并将总结撰写在学院统一下发的实习报告本上,重点写清实习目的、内容及拆装步骤或要领等,待所有项目完成后,将该报告本提交学院,作为综合评定成绩的一部分。

(四)考核方法的先进性

考核方法上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且以实践为主”的方式。其中理论部分包含结构组成、功用、工作原理等,实践部分包含间隙调整、实物拆装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应以合适的方式引导,鼓励为主,降低工作的难度,使其获得自信,让其一步一步往上提高,绝不能使其泄气,半途而废。有些学生相对慵懒拖沓,要因势利导,利用合适的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采用抽签答题、考勤和平时操作规范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方式。抽签所选的题目设有三个标准“应知”、“应会”和“应能”,由学生自由选题,设置考核小组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设置小组由理论老师、实训教师共同组成。

三、结语

工科毕业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都存在的问题,就是因为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获得足够的实际训练。采用新的拆装实习教学模式,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辅助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发动机拆装实习的弊端,提出将多媒体、开发式实践教学等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有效的总结和归纳。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实习时间进行有效合理的安排并对实习学生进行有效的考核。

关键词:发动机,拆装实习,教学

参考文献

[1]胡建富.汽车发动机拆装实习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4,(8).

[2]张持重,栾翔,张云峰.浅谈UG NX的三维技术在拆装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6).

[3]刘瑞昌,宋年秀,王丰元,孙刚.本科层面汽车拆装实习探讨[J].大学教育,2014,(4).

上一篇:雪野镇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规范(试行稿下发)下一篇:奇妙的一天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