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措施

2024-05-18

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措施(精选11篇)

篇1: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措施

解放路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管理措施

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努力帮助外出务工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解放路小学制定五条措施关爱留守儿童。

1、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片。其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2、实施关爱留守孩子责任帮扶制度。签订承包责任书,建立教师关爱学生校务日记,让有条件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

3、实行留守孩子“谈心日”制度。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班主任、老师平日要多关心留守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

4、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

5、帮助留守儿童完成寒暑假作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篇2: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在条件极其艰苦下,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设立了“亲情电话”,还准备利用农远工程的电脑,在开通了网络之后,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服务。让万水千山也隔阻不了“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融。

3、建立了“爱心妈妈(爸爸)”值日制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安排一名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教师值守“留守儿童之家”,利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疑惑和困难。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

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6、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乡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7、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们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8、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心连心”活动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

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暑期里,学校开展了“留守儿童暑假快乐周”活动,“留守儿童”在老师地指导下看书、读报、作业、游戏,度过了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周。

9、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10、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11、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

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篇3: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措施

(1) 让留守学生懂得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以及对孩子寄予的厚望。 (2) 号召班上的学生关心帮助留守学生, 使留守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3)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等意识与能力, 牵手互助, 共同进步。

二、活动准备

(1) 弄清班级留守学生的详细情况:家庭成员、家长去向、联系方式以及监护人、留守学生在家表现等。 (2) 指导留守学生家长写好信。 (3) 准备好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种太阳》, 儿歌《心里话》以及小品《留守娃的烦恼》。 (4) 做好留守学生代表与父母现场通话的准备工作。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一个家庭, 爸爸、妈妈、孩子, 团团圆圆守在一起, 是很幸福的事情。可是同学们知道吗?有不少孩子因为爸爸妈妈外出打工, 他们很长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了。

主持人乙:因为与父母天各一方, 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甚至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如果你是留守在家的孩子, 如果你是留守孩子的同学, 你们应该怎么做呢?

合:“留守不孤单”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 诉说恼和烦

留守学生表演小品《留守娃的烦恼》。主要剧情:放学了, 小冬等几个留守伙伴围坐在操场的角落边, 相互诉说着各自的烦恼。小冬:哎, 我受委屈了不知道向谁诉说……小新:我拿奖状回家也没有人喝彩。小红:我生病了, 爷爷奶奶只能干着急!……遥望远方齐声呼唤:“爸爸妈妈, 真的好想你们!你们快点回来吧!”

主持人甲:离开了爸爸妈妈的怀抱, 留守伙伴的心就像漂泊的浮萍!

(二) 体谅父母难

主持人乙:可怜天下父母心!有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看, 杨华的妈妈来信了!

1.主持人配乐朗诵杨妈妈的信。 (华儿, 你在家过得好吗?我和你爸可想你呢。每当天气变化时就想:华儿增减衣服了吗?每当早上起床时就想:华儿会按时起床上学校吗?每当夜深人静时, 就拿出相片看你, 想你。这时候, 你爸就叹气, 我就流泪。我们对不起你呀!你还这么小, 我们却不能像其他父母一样陪在身边呵护你。为了养活这个家, 为了让你将来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 我们只有忍痛割爱, 外出打工。华儿, 你很懂事, 相信你能理解我们的苦衷的。我们在外做工非常不容易, 因为文化少, 做的都是体力活, 每天早出晚归, 还经常加班加点。希望你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 好好做人, 勤奋读书, 早日成才。只要华儿将来有出息, 我们就是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

2.留守学生谈读信后的感受。

主持人甲:读了杨妈妈的信, 我想起了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三) 留守不孤单

主持人甲:我们留守!我们不孤单!因为爸爸妈妈的爱一直陪伴在身边!

主持人乙:我们留守!我们不孤单!因为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使我们感到了温暖!

1.留守学生说说老师、同学、邻居等身边的人主动帮助他们的故事。

主持人甲:我们留守!我们不孤单!因为社会各界的关爱给我们增添了力量!

2.展示共青团、妇联、慈善机构等社会各界给留守儿童送温暖的图片、资料。

主持人乙:我们留守!我们不孤单!因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3.播放音像资料:去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爷爷到陕西农村看望留守儿童, 向孩子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主持人乙:伙伴们, 别孤单!祖国就是你们的大家庭, 班级就是你们的小集体, 我们就是你们的兄弟姐妹, 我们将随时分享你们的快乐, 分担你们的忧愁。请班长宣读我们共同起草的倡议书吧!

4.班长宣读关爱留守学生的倡议书。

(四) 自强伴我行

1.留守学生谈谈身边的留守榜样, 说说自己留守在家自强自立的点点滴滴。

主持人甲:父母的离开使我们得到了锻炼能力的机会, 我们学会了洗衣梳头、烧菜做饭、养猪喂鸡;也学会了孝顺爷爷奶奶, 照顾弟弟妹妹……

主持人乙:我们学习更自觉, 生活更自立, 意志更坚强, 因为我们要与别人比明天。

2.留守学生配乐朗诵《心里话》。

3.留守学生许心愿, 谈理想。

主持人甲唱《种太阳》开头两句歌词: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到那个时候, 世界每一个角落, 都会变得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主持人乙:留守伙伴们, 相信你们心中也有美丽的愿望, 也有远大的理想。把它写下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吧!

留守学生将写有自己愿望、理想的心形纸贴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愿望树上。在《种太阳》的歌声中, 主持人有意识地从愿望树上挑选一个现场可能实现的愿望当即兑现。 (选一个想听到父母声音的同学现场连线通话, 让他向父母汇报自己留守在家的变化、进步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4.留守学生代表发表感言: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 有爸爸妈妈的牵挂, 有同学们的帮助, 有老师们的呵护……我们一点也不孤单!我们要感谢所有关爱我们的人, 我们决心用自立的双手、自强的身姿、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对我们的厚爱与期望。相信我们吧, 小树定能长成参天大树!雏鹰终会搏击长空!

(五) 携手未来

1.班主任总结:今天的班会开得很成功!为了让远离父母的伙伴们能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同学们伸出了友爱的双手, 创设了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 使他们学有人辅、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另外, 离开了父母的同学们, 能体谅父母的难处, 乐观向上, 自强不息, 快乐成长。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在今后的日子里, 希望大家携起手来, 互帮互助, 共同奔向美好的未来!相信明天会更好!

2.合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在歌声中, 全体师生融为一个整体:互相间或赠礼物, 或牵手, 或拥抱, 或祝福, 体现一种团队精神、互助力量……将班会推向高潮。

主持人甲:轻轻地捧起你的脸, 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 告诉我不再孤单。

主持人乙:我们同欢乐, 我们同忍受, 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 我们共风雨。我们共追求。

篇4:浅谈如何关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

【关键词】留守儿童;乡村小学;学校教育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价值观扭曲

由于孩子的父母们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家长容易产生负疚感,不断增加给孩子的零花钱和物质方面的享受,而忽视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2.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如行为自私、任性,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

3.学习成绩差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这些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或责任心不强,没有能力或没有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指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4.心理不健全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情感淡漠,情绪低迷,心理承受力差,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的思想,有较强的孤独感。个别留守儿童内心封闭,缺乏安全感,精神压抑,不合群,不愿意与人交往。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

由于较长时间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

2.父母在外、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偏差

由于不在父母身边,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导致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

3.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孩子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不少孩子认为“读书没用”。

4.学校、家庭不合拍,导致学校、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盲区

留守儿童在家中由祖辈或者亲属照看,在学校让老师、学校监管。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由学校完成的,并不是取决于家庭。但是学校在许多时间、空间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能代替家长,从而造成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诸多不便。这样,孩子在学校可能是一个好学生,而在家中却是另一个样子。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确保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孩子的有效监管,解决对留守儿童管理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实际问题

父母不在家,学校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在寄宿制学校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既做到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身份的角色,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辅导功课等问题。

2.我们在每学期开学初都会对学校内所有留守儿童进行一次集中、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逐级逐班核实留守儿童人数、所在年级、父母及监护人以及学习生活状况等基本情况。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抚慰,导致出现心理偏差、学习成绩差、安全等问题

(1)发动全校教师与留守儿童组成“一对一”管护对子,做他们成长保护人,要求老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家监护人沟通,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开展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家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疏导,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依靠政府和社区力量,开展“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手拿手,联系企业家开展帮扶留守儿童的专项帮扶活动等,让留守儿童感受社会温暖。

(3)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群体活动对于他们影响非常大。在群体里有和他们同龄的同伴,相似的年龄往往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孩子们可以在同伴之间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一个温暖团结向上班集体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学校成立由一个优秀学生带动的活动小组。要求每周开展一次有益的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生活,这样既可以转移他们思念家长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成长进步,养成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作风。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置心理辅导室,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作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1)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认真负责,不但要教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于留守儿童,还要教会他们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2)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3)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心理辅导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积极推行家长学校的建设,提高家长教育孩子水平,解决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对留守儿童教育偏差的问题。开办家长学校

(1)设立家长热线,保持学校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

(2)定期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教育孩子的知识培训,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5.几点建议

(1)目前农村学校的生活设施比较简陋,不利孩子的成长,建议政府加大投入,从硬件设施方面改善学生寄宿条件,让孩子们有健康成长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2)随着住校生的增多,管理工作量加大,建议增加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和管理经费。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专职校医、宿舍管理员和食堂管理员,以保证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篇5:关爱留守儿童保障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精神,将关爱工作付诸实际行动,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各级部门的指导下,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已显雏形。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

二、分工到人

正常工作日由各班主任轮流座守活动室,双休日、节假日由当天的值班教师负责活动室工作。

三、活动室建设

安排活动室24平米,悬挂儿童之家标牌,张贴规章制度,安装亲情联系电话机、有线电视和电脑网络视频机,增制图书柜和课桌凳。

四、制度建设

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和相关的制度、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

五、建立包保制度

(1)建立留守儿童包保责任制度:学校指定各班主任及授课教师为本班级留守儿童包保责任人。

(2)包保人的主人职责:

①关注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工作。

②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与留守儿童进行零距离交心;与家长进行亲情电话联系,扎实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及教育工作。

③做好家访工作。包保人每学期至少家访两次,平时随时通过电话或视频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和沟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成长。

④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监管。包保人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对留守儿童校内外的活动及时关注。尤其是对学生上、放学途中和午休时间段的跟踪管理,做好时间上的无缝对接。

六、建立和完善各项资料

1、学校在开学初就对在校的留守儿童逐一摸底,逐个登记,建立详细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的现居住地、现监护人姓名、关系及联系电话、父母现工作单位及通讯电话、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等情况。

2、建立留守儿童的家访记录簿。

七、明确职责范围

学校与每个班级的包保责任人签订了责任书,明确责任范围和各自的职责。

篇6:关爱孤残留守儿童措施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具体措施

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学习与生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树立生活自信,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学校的关爱、教师的关怀,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 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我校全体同志始终把关心特殊群体学生的事当作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不断拓宽爱心助学的思路,用我们扎实的工作信服人,用我们真情的行动打动人,让孤残儿童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友善,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增强他们逆境中立志成长、成才的信心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加强领导,我们将爱心助学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中来。学校成立了“爱心助学”领导小组,校长郭瑞华同志亲任工作组组长。鼓励教师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①建立孤残学生档案,制订各项助学工作制度并对特殊群体学生家庭状况、学生思想、学习情况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进行登记,以便让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得到帮助。

②建立受资助学生档案,对凡受资助的特殊群体学生在受资助前后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对比登记和其资助人的情况进行登记,便于帮扶对子及时联系沟通。

③建立“爱心手册”,我们将每一位曾经帮助、资助过特殊群体学生的社会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附上他们的照片,并肯请他们留下充满激励与爱心的话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捐资助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通过爱心手册让师生去感悟仁慈友爱之士爱的情操,弘扬爱心助学的良好风尚和宣传捐资助学的典型事迹。

④建立跟踪调查制度。这项制度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受资助学生成长跟踪,一是资金使用情况跟踪。学生受到资助,他们的成长氛围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是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帮助一个困难学生,就是挽救了一个未来。保存孩子的自信,就是保住了一份希望。保证将资金全部用在孩子学习成长上是深入持久推进的爱心助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将受资助学生学期所产生的费用及时向资助人反馈,向家长宣传“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是家庭社会的希望,挪用孩子的学习费用无疑是在打碎孩子明天的希望。

⑤信息反馈制度:引导受资助学生向资助单位或个人定期汇报学习情况,表达感激之情。教育学生满怀感恩之心,使广大捐助者及时了解受助学生立志奋发学习的情况,增强对爱心助学的了解与信任。爱心助学领导小组还经常召开会议,总结经验,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帮扶计划,利用媒体大力弘扬捐资助学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捐资助学典型,动员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统筹规划

注重实效。

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求真务实、统筹规划。

①精神资助与物质资助相结合。一个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挺起高傲的脊梁。我们在积极帮助孤残生与资助人结成帮扶对子的同时,在学校内大力营造奋发有为的良好学风,教育学生从小立志,努力学习,长大成材。

②受恩与感恩相结合。开展写汇报信、问候卡等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受恩”时坦然,避免学生受到资助时诚惶诚恐,造成极大心理负担,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困难之时,别人的帮助要用心感受,用行动去回报。今天的回报是好好学习,明天是报效祖国。我校的孤残贫困生在资助人的感召下都养成了一颗善良感恩之心。当别人有困难时都能伸出友爱之手,做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之时,总是不忘给帮助他的叔叔阿姨寄去汇报信,分享成长的快乐。

③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养护、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帮助,我们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奉献爱心,捐资助学,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为更多的贫困生解决困难,为贫困生解决更多的困难,让每个人都成为爱心助学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监督者。

丰润区沙流镇中学

篇7:关爱留守儿童主要工作措施

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二、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在条件极其艰苦下,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设立了“亲情电话”,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服务。让万水千山也隔阻不了“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融。

三、建立了“爱心妈妈(爸爸)”值日制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安排一名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教师值守“留守儿童之家”,利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疑惑和困难。

四、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五、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六、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乡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七、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班内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心连心”活动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八、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九、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篇8: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措施

一、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不仅需要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和耐心, 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审美情趣教育。因为小学在心理上比较脆弱, 归宿感较弱, 特别是留守儿童。因此教师加强与孩子之间的精神和情感交流, 可以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少, 让自己成为小学的精神力量和依靠。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一名教师, 更是一名有责任心和耐心的指导者和保护者, 在情感教学和课堂教学中指导留守儿童如何克服胆怯, 增强自信心, 在生活中尽量让小学感受来自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温暖, 让他们不再那么孤单。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其一, 加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将关爱的目光放在留守儿童身上, 尽量多与他们谈心, 从而弥补小学心灵的创伤。其二, 开设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或者课外教学活动, 拉近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距离。比如, 教师在平常教学活动中多多展开以“如何帮助他人”为主题的活动, 让其他孩子明白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的原因所在, 从而使留守儿童从生活和学习之间的某些小事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其他孩子的关爱。其三, 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或者监护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由于某些因素导致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家, 他们也不太清楚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家访、电话、QQ、微信或者其他联系方式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或者监护人之间交流与沟通, 将孩子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以及心理状况及时地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反应, 并向他们提出一些改善孩子性格孤僻的方法。如果有必要, 向孩子父母或者监护人表明自己态度, 即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教学实践表明,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问题是留守儿童身上的两大核心问题。因此, 教师需要着重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性格因素。由于留守儿童年龄较小, 对父母的依赖性加强。尽管父母外出工作之后交由奶奶爷爷或者其他监护人监管, 但是毕竟与父母给的爱和教育不一样, 与父母的亲疏关系也不同。一旦遇见些麻烦事或者复杂事情, 爷爷奶奶辈监护人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孩子的事情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时间已久, 他们就会变得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最终导致他们性格孤僻, 不愿意与同学或者家长沟通。第二, 自卑心理情绪波动较大。虽然小学年龄小, 但是他们也有攀比心理, 毕竟心理和思维都不够成熟, 没有自己正确的想法和观念。留守儿童也一样。因为父母不在身边, 他们缺乏归宿感和安全感, 时常感觉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相较于同龄父母在身边的孩子而言, 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障碍问题。第三, 抵抗情绪严重。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归宿感和安全感, 他们往往要比同龄人更加敏感、脆弱、自尊心过于强烈。如果留守儿童与同龄孩子之间发生一点小摩擦或者小隔阂, 就会触动他们的敏感神经, 从而导致小学在与他人交流时带着一丝敌意或者警惕感。对于教师、监护人或者亲朋好友的教育与批评, 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或者叛逆心理。最后导致小学在做事情时容易激动或者性格暴躁, 甚至会做出一些后果很严重的事情。

针对以上三点问题, 我们需要从生活上和学习上做好相应的工作。首先, 在生活方面对待留守儿童, 不宜“特殊化”。留守儿童相较于其他孩子而言, 需要教师的关爱更多。但是他们又比较敏感和没有安全感。因此教师对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的关爱最好不留痕迹。比如每年儿童节的时候, 教师就带孩子们去游乐园玩, 并表示不能带家长, 只是班级活动。这样就可以让留守儿童觉得自己跟其他伙伴一样, 享受同一片蓝天, 做着自己喜欢的游戏, 感受着来自教师的温暖, 从而让他们感受社会对他们是一视同仁、没有特殊化的。其次, 在学习方面, 教师需要学会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和详细化的教学方案, 对症下药。严禁小学教师采取简单粗暴方式打压孩子的自信心, 比如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孩子。由此可见, 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 当教师怀疑孩子是在说谎之时, 应该先与孩子加强沟通与交流, 让所有当事人讲出事情发生的经过, 从而作为教师评判谁是谁非的依据。然后教师在私底下展开相关调查工作, 评判谁在说谎。最后教师应该承担起管理失责的重任。潜意识中让孩子萌发团结友爱、小组合作的思想。当孩子取得进步时, 教师需要以鼓励态度鼓励孩子, 并适当给予他们一些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奖励。

三、结语

篇9: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措施

“好久没人牵我的手,好久没人摸我的头,冰凉的小手,发烫的额头,生病是最想你们的时候……”一首《留守儿童之歌》唱出了众多留守儿童的心声,也让人们对留守儿童现状倍感心酸。然而,笔者在江苏省如皋市林梓小学看到的留守儿童却是另一幅画面。

201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笔者走进林梓小学校园,不由得被校园的一间留守儿童“关爱小屋”吸引。小屋内不时飞出动听悦耳的琴声和热情奔放的诗朗诵,顺势走进去,小屋里阅读区、绘画区、弹琴区、涂鸦区、祝福区,到处都有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感叹:好一个温馨的留守儿童之家!

林梓小学创办于1906年,系江苏省实验小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保护项目”课题的重点实验小学。学校栉风沐雨百余年,在励精图治的一路风雪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源远流长的素质教育使学校声名远扬,而真情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则成为学校德育特色工作中一张靓丽的名片。

爱的起源,一种现象诞生一个爱的组织

谈及对“留守儿童”现象的发现,现任林梓小学副校长张军感慨万千。张军今年44岁,1987年如皋师范学院毕业后回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师。自走上三尺讲台后,他就将一腔热情倾注到孩子们身上。由于教科研工作出色,张军于2001年8月调至镇中心小学———林梓小学任教研室主任。

2003年9月下旬的一天,张军在主持召开五(4)班家长会时发现一种怪现象:与会者,60%是学生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些则是其他亲属。“孩子的父母亲为什么不参加会议呢?”张军问。“出去打工赚钱啦!”老人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张军听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随后,他在调查中了解到,苏中地区的不少农民家庭中,双亲往往是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九个月外出打工挣钱。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将土地转包出去,平时更很少回家。他们在城里难以找到安稳的工作和固定住所,子女进城读书有着诸多不便,只好将其托付给祖辈或他人抚养监护,这些孩子便成了留守在故土家园里的特殊花朵、“空巢家庭”中的留守儿童。此后发生的现象,更让张军和学校老师震惊。

一个月后,张军在召集老师分析上学期期末考试得失时发现,各个班级的后10名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全校1200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614名,占学生总数的51.2%。此后不久,一篇留守儿童日记更把该校老师们的心揪得紧紧的。

“世界上没有妈妈不知道儿女的生日,没有妈妈会忘记对儿女许下的诺言。过生日的那一天,妈妈你是否知道,女儿心里有多难受啊?没有父母呵护的童年会幸福吗?……”这是留守儿童李云的日记,它蘸着几多泪水,寄托着几多思念,也饱含着孩子们对亲情的几多渴望。李云的父亲远在安徽合肥一家机械厂打工,母亲则是上海某汽车出租公司司机。一家三人聚少离多,李云被长期寄养在外婆家,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饱尝思念之苦。

听着留守儿童近乎成人化的哀怨言语,老师们心灵深处为之一怔,学校要以超前的意识审视和挑战一个新的课题: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谁来管?面对留守儿童这样一个庞大的未成年人群体,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老师,如何让他们幸福地度过这段特殊的人生阶段,怎样用爱心为他们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

全体老师开始行动了。然而,老师们深深感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仅靠学校的努力势单力薄,必须得到各职能部门和整个社会的大力支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千方百计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群体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健康地度过特殊的人生阶段,最终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用的人。2004年5月10日,林梓小学成立了全国首家“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其委员有镇党委书记及机关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张军当选为秘书长。短期内,镇辖区的所有中小学均成立了“关留委”。从此,每年的5月10日被确定为林梓小学及全镇“留守儿童关爱日”。林梓镇还健全了经纬两条线的“关留委”网络,各学校、村委会均建有“关留委”,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从关注留守儿童学习延伸到关注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后不久,林梓小学向留守儿童双亲发出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希望家长在打工之余多多关心留守在家的孩子。“关留委”委员通过走访、打电话等形式积极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及抚养、监护人联系,及时传递留守儿童在家或在校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针对不少留守儿童缺乏自信、缺乏勇气这一弱点,“关留委”从精神鼓励入手,鼓励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林梓小学三(1)班的一位学生,家境优越,父母在外地开公司挣大钱,他在家由保姆照料,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无忧无虑生活,学习不思进取,劳动怕苦怕累。班主任老师及“关留委”委员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将班上关启门窗的任务交给他,培养他爱劳动、负责任的好品质。一段时间过后,这位学生变成了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好学生。

爱的升华,一项研究催生一个爱的模式

篇10: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新措施

谭子山镇工联小学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城务工人数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留守儿童大多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让留守儿童愉快地学习、生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积极采取新措施,切实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制度。全面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学生个人、监护人、家长、临时监护人等具体情况,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电子信息档案。

二是开设亲情电话,建立联系卡制度。通过联系卡,学校定期与家长联系,汇报孩子学习生活情况。亲情电话则方便“留守儿童” 家长联系,架设了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亲情桥梁。

三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实行点对点帮扶。该校将贫困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公布在网上,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帮扶贫困留守儿童,有效解决了贫困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四是建立心理咨询室,建立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关注心理健康。学校定期召开了留守儿童谈心会,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安排有心理教育经验的教师为“留守儿童”作心理健康咨询。

五是建立代理家长制度。针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情况,学校给留守儿童配备了“代理家长”,主要由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等担任,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在学习上给予耐心细致地辅导。定期召集“代理家长”交流会,适时安排“代理家长”交流会,适时安排“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见面,加强沟通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六是开展好“十个一”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广泛开展文艺晚会、体育竞赛、校园读书会、故事演讲比赛、智力竞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学校如同贫困山区的家庭一样,同样摆脱不了地域的色彩——贫,仍然是个大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篇11: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措施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的情况,从心理角度看,他们中容易出现了胆怯、懦弱、孤僻、任性、抑郁等不良现象;从德育角度看,容易出现自私自利、容易冲动等个性特征;从智育角度看,容易出现自控力差、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厌学情绪日益加深。对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摸清他们的情况,用真诚去感化。

各班班主任首先摸清学生情况,对本班学生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单位的、农村的,单亲的、贫困的、留守的等都有个大概了解。然后再分类召开座谈会,或者个别谈话,做进一步详细的了解。充分利用晚上查寝时间(几乎是1小时),因为学生寝室几乎是他们学校生活的全部,个性张扬的空间,有时站住他们中间,有时坐在他们的床沿上,真心诚意的关爱他们,了解他们的愿望,了解他们的行为。经常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对他的爱是无私的,是发自内心的。力是是相互的,爱也有相互的作用力,给予他们一份爱,他们回馈的将是爱的漫反射。让学生学会爱别人、爱自己才是我们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把教师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关爱他们,用心与心去交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倾诉的人。留守儿童远离父母、贫困学生因家庭贫困或其他原因,时常会有孤独感,会有莫名其妙的烦恼,会有伤心时的热泪。他们渴望得到属于自己的各种权利,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认可和尊重。他们平常不愿与人交往,但如果有人无意触犯到他自身的利益,他们会立刻变得蛮横起来,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鉴此,教师采取“攻心”战术,倾听他们,帮助他们,关爱他们,用朋友式的信任对待他们。利用班会,让其倾诉自己的内心。让每个留守学生、贫困学生的情况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同学们给留守学生、贫困学生多一份友谊,让留守学生、贫困学生在自己的群体中找到知心朋友,叫他们少一点掩饰,多一点倾诉;少一点漠视,多一份倾听;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帮助。并要求周围的学生多与他们交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让他们感受到友情的珍贵,班集体的温暖,学校生活的快乐。

耐心帮助,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学困生”。正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得不到任课老师的关注,他们就显得有些自卑。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耐心地帮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组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帮他们补课,在班上形成“一帮一”的帮扶形式,让他们的学习成绩尽快赶上来,并督促他们慢慢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学习成绩上来了,他们的自信心也大大地提高,做其他事情的劲头也更足了,其余的问题也都将迎刃而解。感受成功,培养他们的进取心。他们在家往往得不到监护人的认可,他们在校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学生的赞赏。教师要经常用语言来激励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小小的成功体验中感受到自我价值被认可,寻找到自信和优势,找到成功的感觉,让成功的喜悦强化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当然,有奖励就会有惩罚,当他们犯错时,要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事论事的批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惩罚要讲究艺术,惩罚要及时、要适度、要公正,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惩罚是为他好,最后一定要让他自己下决心改正错误。

三、熏陶他们,用理想守住追求。

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熏陶他们,用前途理想激励留守学生。如召主题班会,激发每个学生的关爱意识、感恩意识,激励留守学生、贫困生自己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在班集体中,让他们把对父母的思念和对家庭贫困的影响化作对集体的信赖,化作对前途理想的追求。利用读报时间,引导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丰富学识、富于同情心和关怀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是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引导留守生、贫困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礼貌待人习惯、节约习惯、运动习惯等。利用读报时间对当天的先进事例和违纪现象进行点评,反复抓,抓反复。时间长了,好习惯就慢慢养成了。组织班级活动,培养他们具有感恩的心。以活动为载体,如“诉说父母养育苦,抒发前途拼搏志”、“我的前途我作主”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倾诉父母养育苦,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有效利用“亲情电话”,让他们每周至少给亲人打一次电话,问候亲人和汇报自己学习情况,同时感受亲人的关爱、接受亲人的教育。

上一篇:学校师德建设下一篇: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数蛤蟆》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