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体系建设项目方案

2024-05-15

内控体系建设项目方案(精选6篇)

篇1:内控体系建设项目方案

关于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市属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文件要求,我公司进一步明确职责、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顺利进行,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贯彻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监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要求,构建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升市属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的要求,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确保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正常有序、合法合规高效运行。

二、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的目标要求和重点工作

目标要求:一是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为确保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提供保障。二是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健康运行。三是堵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舞弊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四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五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重点工作:

(一)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进一步树立和强化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内控理念,通过“强监管、严问责”和加强信息化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要求嵌入业务流程,促使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实现“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的管控目标,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全体系的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全面提升内控体系有效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全面梳理内控、风险和合规管理相关制度,及时将法律法规等外部监管要求转化为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持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在具体业务制度的制定、审核和修订中嵌入统一的内控体系管控要求,明确重要业务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控制要求和风险应对措施。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内部控制评价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按照相关会议确定的应对策略,建立和完善相应内部控制制度。

(三)健全监督评价体系。

统筹推进内控、风险和合规管理的监督评价工作,将风险、合规管理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纳入内控体系监督评价范畴,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风险评估标准和合规评价标准,不断规范监督评价工作程序、标准和方式方法。

(四)加大内控责任追究。

对于内部控制评价认定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要视情形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相互串通、舞弊作假、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要严肃责任追究,要加大各级管理人员遵从内控制度的自觉性,加大对管理人员违反内控制度的处罚力度,切实维护内控制度的地位和权威性,确保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在内控体系内正常有序运行。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

为确保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顺利开展及贯彻落实,为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职责包括:

1.审定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工作计划;

2.指导和督促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3.负责提供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所需的资源,协调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负责决定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其他重大事项。

组长负责全面领导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部,由综合部主任负责具体执行事宜。

四、内控建设总体规划

内控建设工作涉及公司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各个层面、各类业务、各项制度流程,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按照总体规划实施要求,计划于2020年底完成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启动部署阶段

该阶段主要内容:

1.召开公司内控建设启动大会,介绍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步骤;

2.成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

3.组织培训和动员,小组成员进行内控体系建设培训,详细介绍内控体系遵循的原则和实施的意义,阐明内控体系工作的必要性。

(二)调研摸底阶段

该阶段主要内容:

1.对公司不同职位、不同部门的员工进行访谈,了解公司现有内控制度,分析公司现有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和适用程度;

2.组织内控专业培训,加深公司员工对内控的了解;

3.分析公司内部、外部的风险因素,编制《风险清单》。

(三)内控缺陷整改阶段

该阶段主要内容:

1.全面落实整改:根据内控缺陷整改方案,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逐一整改,完善公司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各项内控制度和控制措施;

2.定期汇报整改进度:各业务流程负责人需定期汇报内控缺陷整改进度,并由内控执行人员监督整改完成;

3.整改效果评估:企业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专业咨询机构对整改后的控制活动进行测试、评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认真抓好本部门的内控体系,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二)建立协调机制。

公司内控建设领导小组要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和经验交流会,通报实施进展情况,加强信息沟通反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内控建设工作的全面落实。内控建设工作要落实到人,相关负责人要及时了解内控建设工作的实施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指导督促内控实施工作,培育和树立典型。

(三)建立内部控制责任制。

明确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职责,定期对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对因内部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明确各专业、各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和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制度,从新业务开始逐步建立和落实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促进形成学习制度照章办事的良好氛围,増强全体员工执行制度规定、主动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自觉性。

篇2:内控体系建设项目方案

一、企业内部控制发展概述

1、内部控制体系概念 首先什么是内部控制。我们常常提企业管控,所谓管控就是管理和控制,管理是管人理事教育员工怎样正确做事情,控制是规范员工的行为,告诉员工那些工作可以做,那些工作不可以做。我们谈内控体系建设,并不是说我们企业没有内部控制,我们企业都在进行内部控制。比如说最常见的审核审批是一个控制行为,但是以前没有从风险角度系统的进行内部控制活动。

2、内控形成的三个阶段

1)内部牵制阶段

最早提出是在美国上世纪40年代,当时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前提假设条件一个人犯错的几率要比两个人同时犯错几率大的多,或者一个人舞弊造假的可能性比两个人合谋起来舞弊造假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2)内部会计控制阶段

随着资本市场和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逐渐由牵制阶段发展到内部会计控制阶段,很多的会计控制手段,比如说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控制手段。当时内部控制范围还仅仅涉及到会计事项相关的各项业务活动,主要防止侵吞财务和其他违法行为发生、保护企业资产和确保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一个民间组织发布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系统性陈述,并且扩大内部控制内涵,不再仅仅局限满足财务的可靠性。而且,它是首先从风险角度看待内部控制问题,这个框架一经提出立即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可,并在美国和全世界产生很大影响。2002年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爆发财务丑闻,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渲染大波,极大影响美国股市和美国企业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特别是广大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人们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样背景下,时任美国总统乔布什紧急签署《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其中404条款引用COSO框架,因此COSO框架由民间组织制定的框架变成美国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标准,也就是该框架具备法律效力。随后2004年COSO委员会又颁布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随后其他国家相继颁发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是按照COSO框架建立。

3、我国内控形成的历史

中国内部体系发展历史比较短。国家财政部先是于2001年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3至2005年期间,中国一些大的央企像中航油、中信泰富等企业相继爆发一系列重大风险事故,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开始重视企业内部控制。2006年国资委首先出台《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8年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按照COSO框架提出来的,因此也被媒体称为也是中国版的COSO。2010年五部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这也标志者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基本建成。从内部控制在国内和国外发展来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本质上是一回事,只是我国由不同管理层提出来的。所以说,现在慢慢的国资委和财政部也在趋同。

二、建立内控的必要性

1、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需求

一方面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行的必要推进,众多的企业特别是国企央企面临走出去的压力。那么对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要求越来越强。内部控制本质上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保护股东的利益。尽管我们很多企业有很多内部控制活动,但是这些控制不成体系,不能系统的预防企业风险。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通病是:一是制度很多很全,但是不成体系,传承性很差,有的企业不到一年可以发布100多项制度,但是新的制度颁布后旧的制度并没有废止,制度与制度之间相互矛盾,制度规定不清楚,不具备可参考性。二是组织结构变化频繁,岗位职责不明确,各个层级的职责比较混乱,做事的不管事,管事的不做事,对本部门有利的事情部门之间争着管,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没人管。三是基础工作薄弱,人员素质偏低,工作效率不高。四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很差,信息传递速度很慢,信息不真实,信息虚报和瞒报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信息的分析更是无从谈起,这极大的影响了增加了企业高层决策的难度。五是领导整天忙着各种事务型的工作,常常扮演着各种救火队长的角色,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关系企业发展的一些重大事情。六是缺乏制度管理的文化,人治的现象仍然比较明显,践踏制度的现象很普遍。

2、外部监管的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要求中央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且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会计师事务所还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开展独立审计并且出具审计报告。财政部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企业必须在今年建立起内控体系,并且今年将接受会计事务所首次内控审计,其他的上市公司也必须在2012年以前建立内控体系。

比如,中国铁建披露巨额亏损就引起社会广泛的争议,尽管证监会没有对中国铁建进行处罚。但是,大家知道纳斯达克在财政部要求中央企业建立内控体系并接受外审之前,如果这个事情出现在明年,后果是怎么样呢,可能就不会那么简单。

3、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的要求 确保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这个也是外部监管机构国家相关的管理部门对建立内控体系的一个初衷。尤其是我们广大央企面临着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首先我们必须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那么在建立内控体系方面,我们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走在了前面,尤其是那些当时在海外上市的一些央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比如说我们国家的银行业是与国际接轨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企业,不可否认我们国内的银行在管理水平方面尽管与国外银行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总体来说管理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再比如像我们的电信业,电信业也是很早建立内控体系。再比如说中石油、中石化,中石油在2002年香港上市的时候也是按照香港联交所相关内控要求建立内控体系。这么多年来,在内控体系方面中石油不断的投入,已经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益,中石油的管理水平在国内应该是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而且他们也看到了内控对于企业发展的好处,目前他们又进行到了更高的层次,正在实施内控体系的信息化。通过这些央企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内控体系确实是能够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发挥作用,尤其对于一些大的央企,内控体系的价值越发明显。中央企业普遍都面临着成长的烦恼,我们中国中铁也是如此,都是由计划体制改制而来的,有很多计划经济的影子,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我们认为营销管理很重要,行情好了事故又接踵而来,我们又认为生产很重要,但是我们很少真正认为管理很重要,我们在管理方面的投入很少。为什么呢,因为管理摸不见看不着,很难直接的表现出我们的管理效益,他是个潜移默化逐渐提升的过程。我们也常常在提管理创新,尽管我们发现不少企业的管理创新确实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往往也是昙花一现,既不会推广也没有标准化,不会被继承下去,换一届领导一切又从头开始。比如说在一些单位以科技管理为例,明明在以前的项目中已经攻克的工法,新的项目又在同一个问题再次攻关,这样的现象很普通,甚至还有人对已经攻克的工法又来申报立项,那么试问我们的科技创新又是为了什么。

1997年任正非参观了IBM公司,回来以后就发现华为与国际企业的差距不只一点点,因此,他下定决心要提高公司的内部管理水平。随后,华为与IBM签订了包括流程和内控体系在内的管理建设协议,仅仅咨询费高达5000万美元,在随后的10年当中不断的投入,现在华为建立适应国际竞争具有华为特点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项投入到目前为止,已经高达接近20亿美元。可见,内控管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在华为总部设有独立内控审计部门,他与我们平常的审计部门是相区别的,它主要负责公司的风险管理、流程体系的审计和咨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为什么呢,因为华为公司并不是一个上市公司,他没有面对外部监管的要求,它没有外部监管的需要,但是它为什么要建立内控体系,主要的原因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因为缺乏完善内控体系,缺乏风险管理而失败的例子很多,只要留心,各个血的案例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国内企业,前2年闹的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直接导致了三鹿我们国家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破产,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毒奶粉本来是我们的国情造成的,威胁我们健康的食品其实何止是奶粉,最近出现的瘦肉精、垃圾碗、地沟油可以说层出不穷,其他的奶粉生产企业难道就没有三聚氰胺吗,当时他们讲笑话也有只不过三鹿掺的多一点而已,其他企业掺的少一点而已。结果呢,三鹿因为这个事件背下了整个行业的罪名。一夜之间就由行业的龙头老大走向了破产。再往前推,我们还可以举 出很多的例子。而且这样的事情仍然在频繁的发生。这里讲讲中国中铁内部一个例子。2008 年发生的杭州1115事件,这个大家都比较清楚,后来单位对事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发现问题出现在七个部门,涉及业主、局、工程指挥部、子分公司、项目部、各个层级估计多达二十几个,二十多项,其中任何一项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结果呢,这个事情的发生,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它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不是说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人的失责而形成的。因此,仅仅解决某一部门某一个岗位的问题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每个项目都是这样,可见我们的风险有多大。风险是完全不可控的。出不出事那就看老天爷了。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企业结果也会不一样,像我们知道的丰田汽车事件,当时对于丰田来说也是一个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后来很好的化解掉。再像前不久,阿里巴巴的欺诈丑闻,如果马云不是在风暴来临之前,及时自查和披露这个事情,阿里巴巴在国际上的声誉就可能受到重大影响,阿里巴巴也很有可能会发生类似三鹿这样的事情,直接走向破产,甚至马云也可能丢掉帅印。马云为什么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一方面是因为阿里巴巴重视对舆情的监控及时发现风险,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对风险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机制,商讨出周全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及时降低了这一事件对阿里巴巴的影响。我想这绝不是马云一个人对这个事情拍脑袋就能够想出来的,因此内控体系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框架,是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它是从系统的角度来管理企业的。就好比人的骨骼一样,人如果骨骼酥松肌肉再发达一拳打出去也没什么力量,只有骨骼结实,拳头才会硬。

4、降低企业管理者的履职风险的要求

这对于我们企业管理者来说,是一种保护。国外企业为什么非常热衷于建立内控体系,是因为,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如果企业没有建立适当的内控体系,且企业的领导层不能证明自己在重大事故发生面前进行必要的干预,都会被追究责任,甚至判刑。所以呢,国外企业非常热衷于建立内控体系。同样的道理,国资委2008年发布的《央企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国资委第20号令第25条明确规定“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者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等情形造成资产损失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可见,内部控制对于我们保护我们企业特别是央企、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的意义。那么,反思一下三鹿奶粉事件,为什么三鹿董事长田文华会被判如此重的刑法,她只是公司的一个领导层,三鹿奶粉本身是奶农添加这些三聚氰胺造成的。为什么她会被判这么重的刑呢,就是因为她不能在这个事件举证自己曾经发挥过的积极作用。尽管有无数的人员为他喊冤,对她的命运唏嘘不已,但是法律是要讲证据的,是没有感情可言的。可见内控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没有理由不建内控体系。不仅要建而且要发挥实效。

三、我们现阶段建立体系要达到的目的

1、建立全面系统的流程体系

以流程体系作为基础,搭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系统,使流程、内控和风险管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通过流程体系把风险和管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我们建立这样的体系,不是说要重新建立一套系统,与我们以前的相关的一些体系比如三标体系相隔离的。内控体系本身相互之间是融合的,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但是我们的内控体系并不仅仅是流程体系,流程管理与内控和风险管理我们要区分开来,流程管理是一个专门的管理,它与我们的内控体系存在着区别,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建立在流程体系基础之上的,必须要深入到流程才能够使我们的内控体系确实发挥作用,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要建立全面和系统的流程体系。

2、提高我们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水平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满足财政部等五部委、国务院国资委等监管部门的要求。

3、全面提升公司员工的风险管理的意识

将风险管理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满足企业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和项目的需求,通过大量的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熟悉我们风险管理的方法。

四、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1、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美国COSO内部控制框架定义是一套由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实施的程序,以合理确保下面三个目标的实现。一是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二是适用法律法规的合规性。三是经营项目活动的效率与效果。从这段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内部控制体系这样一个框架是由整个公司全员参与的,它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及相关人员共同实施的一个程序。

我们看下COSO内部控制框架,它分为五个要素来展示的。一是控制环境,二是风险评估。三是控制活动。四是信息与沟通。五是监督。

2、风险管理基本框架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他们就是一码事,只是说他们在不同的一个时间阶段,对这个概念和这个工作的一个提升。

美国COSO里面对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一种程序,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使其生效应对以下目标实现合理的保证,在基本框架基础上增加了战略目标的实现,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的实现,经营效率及效果的实现,包括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实现。

为了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然后我们再看下美国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图,这个框架图是在美国COSO内部控制框架图上的一个提升和一个扩展,我们看到在内部控制和环境的基础之上,我们又增加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这2个要素,同时,在风险评估这个环节我们看到有风险应对这1个要素,对于控制活动还有信息沟通还有监督检查都是我们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图是能够看到的。

对于这个基本框架的一个变化呢,主要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略目标方面。它增加了战略目标的实现,包括报告目标的范围也进一步变广了。二是风险方面。我们在风险管理体系框架里面我们进一步提出了企业整体层面的风险组合,我们要识别公司层面的风险,我们要对整个公司层面风险进行组合排序,而进行进一步的识别。三是内部环境方面。体现了风险的偏好,风险的容忍度这样的一个概念,我们从控制环境把它变化到内部环境。

3、我国风险管理框架

我国在美国萨班斯法案,日本的有关萨班斯法案基础之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萨班斯法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财会(2008)7号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2009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施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

配套指引由《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控五原则和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

五、企业建立内部控制遵循的五大原则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首先应该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1、全面性的原则

必须是全员的,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和实施;必须是全过程的,从相关活动的预测、决策、执行、考核、监督整个过程都要进行内部控制;必须是全面的,总部、分部、管理机关、生产部门,生产业务、经营业务、投资业务、融资业务等各项业务和事项都要加以控制。

2、重要性的原则

重要性原则里面提到的是对业务处理的关键部位以及关键岗位加以特别的防范,这里提到的是要对关键的控制点以及关键的岗位,我们提到的是重要性的原则。我们要针对公司重要的流程来进行特别的防范。

3、制衡性的原则

这里提到的包括治理结构的制衡,机构设置及权限分配的制衡,业务流程的制衡。其实我们这里可以看到治理结构还有机构设置,其实就是公司的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对于公司内部控制的搭建工作来讲,它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环境的情况下,工作是无法正常的开展的。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也就是说,我们公司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局限于本身的一个管理,它是不断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那么,外部环境也是分为不同的情况,比如说宏观经济的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的影响,还有诸多其他的一些因素。这个东西呢,我们需要再建立内部体系的基础之上呢,我们需要不断的完善它,而不是说仅仅将我们的内控体系固化下来。这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它是一个净化的过程,不断的开展,是一个延续性长期性的工作。

5、成本效益的原则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其主要是建立成本效益的原则,我们是需要各种内部控制的方法和程序的成本,我们之所以要搭建内部控制体系,其目的是为了防范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但是我们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把握的原则是成本效益,也就是说这个成本效益不应该超过我潜在风险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和浪费。

六、内部控制五大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具体包括以下五大目标。

1、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要求企业将近期的利益和长期的利益相结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企业持续发展力和持久价值的一个选择。这项目标主要是为了战略相关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创造企业长久性的价值。

2、经营目标

经营目标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目标经营环境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经营活动的营运能力和管理效率。

3、报告目标

企业可靠的信息报告,可以为企业提高适合其目标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和对运营活动和业绩的监控,同时可以保持对外披露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4、资产目标

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是投资者或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较重大的一个问题,它是对于企业来讲,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物质的基础。

5、合规目标

守法和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我们必须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之中使之合规,合规性的目标是要求企业必须将发展置于国家允许的法律法规基本框架之下。也就是说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情,是要在守法的基础上来实现的。这样才能促进企业自身的一个发展。

七、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7章,共50条组成。

其中核心内容就是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以上五大要素。

1、内部环境

它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与执行,包括公司经营目标,以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限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内容。

1)治理结构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的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权限,实行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的机制。这里谈到治理结构就是要求公司要形成规范的议事的规则,要明确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职责和权限,也就是说对公司所有的工作进行一个职责的分工和一个制衡的机制。其中,这里可以看到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合法的权力,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是要对股东大会进行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负责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2)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和内部控制的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的权限,将权力和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企业内部机构设置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所采用的组织机构应当有利于提升管理的效能,保证信息的通畅,企业应当通过编制的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使员工掌握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自觉行使职权。

3)内部审计

企业应当配备适当的审计人员,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作为内控审计部门应该有一个很合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它是在整个公司的工作里面起到一个独立性的、一个监督的工作。

4)人力资源政策

企业应当制定和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的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包括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提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奖惩、关键岗位职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岗位轮换制度,掌握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同时也包括人力资源其他相关的政策,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的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对一个企业来讲,企业的发展主要靠人,每一个事情具体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就是说只有人将这些基础性做好,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我们要不断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对员工进行后续的培训和教育,要不断的提升它的本身的素质.5)企业文化

全面风险管理要贯穿到企业文化中,也就是让大家全面的意识到什么叫做风险管理,我们为什么要控制风险,为什么要预防风险,其目的是为了让公司能够更长久更持续更稳健的发展。加强文化的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队协作的精神。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在这个文化建设之中呢,董事会、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发挥主导性的作用。企业的员工应当遵守企业的员工手册,认真履行岗位的职责,这个地方提到一个文化氛围的一个作用,也就是说企业要有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员工有这样的价值观和社会的一种责任感。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评估影响公司目标实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并制定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这个地方要提到的是风险不仅仅是消极的因素,同时它也包括积极的因素。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各种不同的因素,来制定应对的策略。在经营活动中如果有消极的因素我们要进行控制,把它控制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那么,对于积极的因素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机会这个好的因素来推进这个公司整个工作的开展。其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我们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可能性、影响程度等方面对风险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在做这项工作评估的时候,我们会针对公司层面和流程层面分别来进行风险评估的工作,最后进行综合的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和管理优先的顺序。

它分为五个步骤,一是目标的设定,二是风险的识别,三是风险的分析,四是风险的应对。

1)目标的设定

设定与初始信息的收集,需要公司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根据公司设定的目标,全面系统的收集相关的信息,结合实际的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这个地方我们要提到的是这样几个概念。一是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二是风险偏好,三是风险的容忍度,四是风险的组合观。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现阶段我们要进行资料收集这样一个工作,也是为我们下部工作风险分析做的基础工作。我们需要为我们工作中设计的控制目标进行一个系统的信息收集。

2)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在收集这些相关信息的基础之上,我们来查找各项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活动存在的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及机率的过程。我们要对重要性的经营活动和重要性的业务流程来进行风险的识别。它包括内部的风险因素和外部的风险因素。

企业的内部风险因素主要有:①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②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③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④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⑤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企业的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有:①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②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③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④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⑤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3)风险的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风险发生的肯能性,对公司的目标影响的程度。风险分析是风险应对的基础,没有客观、充分、合理的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将是无的放矢、效率低下的。

风险分析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定性和定量这两种方法。4)风险的应对

针对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根据企业相关目标、企业风险偏好、风险可接受程度、风险发生的原因、风险的重要性来确定适当的应对策略。

一种是风险的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来避免或减轻损失的策略。

二种是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程度之内的策略。

三种是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四种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减轻损失的策略。风险在我们工作中时时都是存在的,只是我们通过内控工作完善来降低风险,降到风险能够公司承受的范围之内。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的一个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控制活动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财产保护、预算、运营分析、绩效考评、突发事件应急。

1)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

企业要全面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不相容的职务,制定相应的分离措施,使之各施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比如说,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如有权决定或审批材料采购的人员不能同时兼任采购员职务。

2)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要根据常规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事物或事项的权限的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应当编制一个常规的一个授权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

常规授权是指在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

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的情况下进行的授权,企业应当严格控制特别授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对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权和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授权批准控制的内容包括:一是授权批准的范围;二是授权批准的层次;三是授权批准的责任;四是授权批准的程序。

3)会计系统的控制

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的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处理的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的完整,企业应当依法成立会计机构,配备相关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实现企业满足合规的目标。

会计系统是为确认、汇总、分析、分类、记录和报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并保持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各种会计记录手段、会计政策、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报告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的总称。4)财产保护的控制

企业要建立日常的管理制度并且建立定期的清查制度,实现财产的定期盘点,账物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也就是说公司里面所有财产要进行盘点,账物进行核对。这是公司企业发展的一个物质的基础。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5)预算控制

企业要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这个对于央企来讲还没有做得很完善。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和审定,预算下达和执行的程序,强化预算的约束。这里也提到了分解预算控制的主要环节。包括目标的设定,预算指标的下达、责任人的落实,预算执行的授权,预算执行中的监控,预算差异的分析和调整,预算业绩的考核和奖惩。

6)运营分析控制

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的制度,经理层应当收集薪酬、投资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7)绩效考评控制

企业要建立和实行绩效考核的制度,科学的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业绩进行定期的考评和客观的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依据。它的主要环节包括绩效考评目标的设定、设置考核指标体系,选择考核评价的标准,形成评价的结果,制定奖惩等措施。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公司准确的收集、传递与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公司内部、公司外部之间有效沟通以促使职责的履行,信息是指公司财务与非财务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内部产生的信息也包括公司经营决策和对外报告的外部信息。

1)信息与沟通制度

企业应该建立企业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2)必要的信息收集传递

企业应当针对内部收集和外部收集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与核对,进行整理,主要目的是提高信息的有用性,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还有经营管理等资料,包括调研报告,办公网络及内部刊物等不同渠道收集内部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的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及有关证监部门、监管部门这些不同渠道来获取外部信息。

3)信息共享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的作用,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访问、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4)反舞弊机制

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的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①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②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③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④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

5、内部监督

目前,内部监督这个要素对于企业来讲,这个是比较薄弱的。有很多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这个工作之后,这个体系也是在运行,但是没有一个很完善监督的机制。在这个内部监督这个要素之中,《基本规范》要求公司应该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并及时加以改进的过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建立之后,我们并不是固化下来了,它是需要有一个提升的过程的,在整个的运行中我们对它进行要监督它和检查,看这个内控体系设计是否合理,它的运行是否有效。也就是说这个体系制定后我们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提升,使该项工作不能脱离实际在操作。

它包括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缺陷追踪及内部评价。

1)日常监督

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

2)专项监督

公司在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某个或某些方面有针对性的一个评价。公司评价过程应主要关注评价计划的制定,评价活动的执行,评价报告和纠正措施。

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所以一般来说,风险水平较高并且重要的控制,对其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的频率应较高。

3)缺陷跟踪

公司针对应当明确报告缺陷的一个内容,对报告跟进的程序和报告进一步的规范,并且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一个范围,明确缺陷定义及分类,以及缺陷评估内容,方法和标准。

如果内部控制和设计无法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内部控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缺陷一般分为设计的缺陷、设计与运行的缺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根据其影响的程度又可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一个情况,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进行一个标准进行一个界定。

我们可以从定性的标准和定量的标准两种维度来进行确定。

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的偏离控制目标。重要缺陷是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控制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企业目标。

一般缺陷是除了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4)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是公司内部建立定期内部评价的制度,明确评价的机构和职责权限,规范评价的范围,方式、频率,编制相应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这个也与我们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报告的相关要求也一致的,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检查并且根据评价的工作范围和程序,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编制相应的内部评价报告。

A.评价原则 全面性的原则。它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应该涵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对事项控制目标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综合性的评价。

重要性的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以风险为导向,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极其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这两个维度来确定需要评价的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的领域。

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结合企业的行业环境、发展阶段、经营规模、业务特点等经营实际,准确解决经营状况,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内控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确保评价结果有充足和适度的支持。

B.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包括个别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穿行测试法,抽样法,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

个别访谈法。我们编写访谈提纲,然后再写访谈纪要,记录访谈相关的内容,这个工作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调查问卷法。针对企业公司层面的一个风险进行的一个评价。调查问卷会尽量扩大它的对象范围,包括企业各个层级的员工。应该注意事先保密性。题目尽量简单易答。

穿行测试法。我们主要是为了在整个内部控制流程过程中,任意选取一笔交易的样本,进行追踪,该交易最初起源到最终结束在财务报表或其他经营管理报告中反映出来的整个的过程。经从该流程的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其目的也就是为了了解控制措施设计的有效性,并且识别出这个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抽样法。进行随机的抽样和其他的抽样,对我们抽样的样本数量设定一个控制的范围。

实地调查法。我们可以结合我们企业的实际的相关的业务进行财务单证运行核对,并且对于像资产这块我们进行实地的盘点。

比较分析法。我们结合有关专业人员就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或者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控制评价的手段,也是形成缺陷方案的一种途径。

C.内部控制评价内容

企业应当对与实现整体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进行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评价。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的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是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

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①单位组织结构中的职责分工的健全状况。

②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措施是否健全、规范,是否与单位内部的组织管理相吻合。③各项工作中的业务处理与记录程序是否规范、经济,其执行是否有效。

④各项业务工作中的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核对、报告等手续是否完备。⑤各岗位的职权划分是否符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其职权履行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⑥是否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

篇3:内控体系建设项目方案

一、内控体系构建工作的部门和内控工作小组的定位与人员构成

根据企业内控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 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具体至亚普公司, 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负责制订公司的各项基本管理制度;公司董事会秘书工作制度明确:董事会秘书应协助公司董事会加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 包括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在构建内控体系之初, 内控建设牵头部门曾有两种不同选择意见:亚普控股股东偏向选择公司财务部, 而公司另一股东方在宣贯内控推进经验时, 认为以总经理办公室、战略规划部等综合部门为牵头部门开展内控推进比财务部这样一个具体业务部门协调性更强, 更能体现内控体系构建涵盖整个公司范围, 而不仅局限于与财务报告相关风险防范。

最终基于公司实际状况, 亚普公司管理层认为公司财务部具有建立财务内控体系构建成熟经验, 并且财务内控体系是公司内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牵头部门确定为财务部, 负责财务内控大纲编制的财务部副总监作为内控建设推进工作的具体负责人, 同时成立内控构建领导组与工作组, 领导组成员由公司管理层和董秘组成, 保证本次内控推进的权威性, 工作组由各业务部门总监与各部门业务骨干担任工作组成员, 保证此次内控推进落地。各部门业务骨干的加入使工作组具备梳理与构建公司总体内控架构的能力, 内控工作组作为跨部门项目小组成立。

二、公司内控工作组与聘用外部服务机构的关系

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离不开外部中介机构的帮助, 但如何处理内控工作组与中介机构关系是一个难题。中介机构具有全局观念, 眼界宽广, 具有多个企业内控体系实施经验, 但同时, 由于内控体系建设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多为会计师事务所出身, 其控制活动基本出发点为财务角度, 无法与公司战略、具体业务特点、客户需求等相结合。如果依赖外部机构设计构建内控体系, 企业业务人员参与不足或应付了事, 建成的内控体系必然实用性不足, 缺乏与公司业务的结合, 降低了企业运营的效率, 甚至与企业原有管理流程有较大冲突, 也不利于内控骨干的培养。

亚普公司考虑到内控体系构建必须与业务相适应, 全员内控应着重培养员工的内控意识与技能, 决定以公司内控工作组成员作为内控手册各业务循环具体编撰人, 依据公司实际业务操作、《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中涉及业务关键控制点、股东方内控手册中对下属企业控制要点进行内控手册草稿的首次编写, 财务部牵头统稿后依据对内控指引的理解组织工作组初次修订, 后续再根据内控自我评估与外部中介机构测评结果进行再次修订。

内控手册编制前, 亚普公司引入中介机构对公司现有组织架构与重要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 对亚普公司现阶段管控特征进行分析, 并对管理的深度、幅度进行明确定位。依据亚普公司现阶段业务现状, 中介机构认为公司集权型管理特征明显, 采购、销售、研发, 重大投融资决策权均集中于母公司总部, 生产分厂作为生产基地存在, 子公司财务由总部直管。集权型企业意味着企业的主要内控集中于总部管理中。

三、如何使内控要求与现有业务流程、管理体系高度契合

内控手册编制提供了一个梳理、构建企业整体内控框架的机会, 企业可以以此为契机, 全面梳理企业内控环境与具体业务控制, 达到推进内控建设的目的。

在内控手册编制过程中, 内控构建人员首先要认识到脱离实际业务的内控只能阻碍业务发展, 不但达不到控制风险目的, 还可能降低企业运营效率。其次要认识到内控体系与企业现有其他管理体系是对企业相同业务不同角度的认知与控制, 相互间存在交叉。构建内控体系, 对于有管理基础的企业不需要重起炉灶。

亚普公司成立多年, 管理基础较好, 各方面管理制度较多, 但对照内控要求, 未能达到流程顺畅、制衡有力的要求。企业在进行内控体系构建时, 对照内控关键点与规范要求, 对采购、销售、存货、招投标、基建、风险管理、重大事项授权等重点业务流程进行细致讨论, 形成修订意见, 上报管理层讨论。在梳理业务流程时, 充分尊重现行业务操作。如采购付款业务原内控规范中, 要求采购人员核对订单、入库单、发票三单一致性后, 将三单送交财务, 财务核查后付款。在实际业务操作中, 亚普公司采取作法是:采购员经批准下达供应商采购订单、仓库保管员负责核对系统内订单与入库数量一致性, 供应商送货后直接将发票 (后附入库单) 寄送财务部, 财务负责核对发票与入库单数量一致性, 同时核对发票价格与订单价格无差异后直接入账, 将相应付款记入应付账款, 信用期到后直接付款。实际作业流程与内控要求不完全相符, 但同样达到岗位间监督与制衡目的, 且为ERP系统内固化流程, 不必为了教条地执行内控规范, 而将现有流程更改。

亚普公司目前已通过QS16949、OHS14001等质量、环保、安全生产、研发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在质量、环保、安全生产、研发业务模块的管理流程清晰, 风险控制全面, 能满足大部分内控要求, 在直接引入同时补充部分内控措施与流程 (如废旧回料处置招投标流程) 即可。

四、如何使内控建设与推进成为公司长效行为与风险管理的重要防线

如何避免内控体系建设成为运动式行为, 除了以上提及的领导重视, 提高内控建设的权威性;内控建设与业务活动相适应外, 还应坚持进行内控体系的自我评估与内控测评监督, 将内控缺陷与缺陷整改作为内控体系更新维护与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亚普公司自2009年以来, 已连续五年来在集团公司范围由财务部牵头进行内控自我评估, 审计部门对重大业务活动进行内控审计测评, 并在此基础进行了系列管理整改, 优化管理流程, 修订管理制度, 确保内控体系建设良性循环。连续五年来, 外部中介机构均对公司内控出具了无保留鉴证意见。内控体系成为亚普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防线, 成为公司近年来跨越式发展的体系保证。

篇4:内控体系建设促企业发展

内部控制是指在一个单位内部,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必要的制度和措施,旨在为实现该组织的某种目标而提供合理保障。内部控制的目标:一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二是维护资产安全;三是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四是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五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五十四所从2012年开始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探索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规范管理制度,要通过持续优化,使内控制度趋于结构更加合理,执行更加有效,并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优化梳理,去繁就简,逐步健全内控制度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上下一致、各有特色的内控模式。根据全所管理框架,将内控制度体系框架设计为:横向划分成多个子体系,覆盖所有业务领域的各个环节,纵向划分为基本制度、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三个层级,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落实所有关键控制点的责任岗位。其中,基本制度是内控制度体系的第一层级文件,是制定管理办法层级、操作细则层级文件的基础和依据。管理办法是内控制度体系的第二层级文件,是依据基本制度建立的管理文件,是基本制度的细化和展开。操作细则是内控制度体系的第三层级文件,是依据管理办法编制的,指导具体操作的制度文件,由文字描述、业务流程图、内控活动列表组成。各所属单位按照所里的统一部署,建立本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总体要求上与所里保持一致。

整体设计、全面梳理、整版发布。制度建设打破部门界限,由制度体系管理部门按体系要求统一组织梳理,改变各部门各自出台制度的“政出多门”的管理习惯。从内控整体角度系统梳理、分析、整合原有各项管理制度,对制度文件统一设计、统一编号、统一发文,规范同类同质业务流程,避免产生涉及同类业务的相关规定存在衔接不畅、有歧义等问题。

专职管理、克服“短板”效应的内控职能。设置内控制度的专职管理机构,负责统一涉及制度框架,组织起草、发布、贯彻、检查、修订内控制度。专职管理加快了推进内控制度体系化的步伐,避免了业务部门独立制定制度、独立解释制度的“球员兼任裁判”现象,同时便于推行风险管理理念、复制经验、克服“短板”效应。

把握好制度建设的思路和原则。继承性,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完善,同时将原来好的做法沉淀下来,加以发扬。

系统性,即内控制度必须涵盖所有业务领域。制度出台前做到系统规划,既重视制度系统本身的规律,又注意各特定业务间的关联,既构建企业层级的管理制度,又为各单位建立相应的操作细则预留空间。

合规性,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满足政府、监管机构和行业的管理要求。结合企业特点、管理发展趋势量身定制。

先进性。充分借鉴ISO9000成熟的经验,吸收其他先进的管理经验,保持制度的先进性。

篇5:浅议集团企业内控体系建设

【关键词】 集团企业 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集团公司从本质上来说是许多公司以共同的发展为目的而结合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虽然集团公司的说法并不是《公司法》中明文确认的正规说法,但是集团公司的出现却也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与活力。所谓集团公司,是一种与一般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进行独立会计核算、自主承担一切经营生产风险的经济实体,集团公司是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市场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出现的具有多层次经济组织的经济实体结构。集团公司具有一般公司的特点同时又因为具有超大型的生产经营规模、市场份额以及庞大的人员数量,所以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更多更广,但是正是因为集团公司的庞大与复杂,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就更显重要。

一、关于集团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重要性的阐释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能够确保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使得企业会计信息数据有效真实,保证集团企业在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更为严格科学的监督、约束、调解以及评价。

1、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能够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具体规章制度来确定庞大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组织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归属,能够通过各项程序的健全和完善保证企业内部各种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通过配套的监督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偏差和漏洞,最终起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良好推动作用。

2、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工作顺利开展

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涉及的部门众多、人员数量庞大,牵扯到的资金也是不计其数。因此只要涉及到财务管理及相关工作,集团公司内部最容易发生的也就是贪污腐败问题。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集团公司内部没有建立完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所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有效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力度,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实现及时监督及时评价,能够保护国家财产及公司财产不受非法侵害,能够有效避免如偷逃税款、挪用公款等一系列经济犯罪的发生。

3、有利于集团内部沟通协调

现代化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快速高效的管理体系。正是有了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强集团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够有助于部门及人员更加明确自己的本职工作、责任和义务,能够更加清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执行要点及工作重点。所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在员工、管理、市场之间形成一个三方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确保信息传递的顺畅准确。

4、有利于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篇6:内控体系建设项目方案

根据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转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指导手册>的通知》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建立以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的企业项目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了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将工程项目内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程项目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各项目部高度重视工程项目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在参照股份公司《手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围绕工程项目整体目标,开展风险辨识和评估,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对《手册》进行了相应调整,建立了适合本项目部项目管理实际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在开展工程项目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项目部努力做到一个贯彻、一个落实和一个坚持。一是贯彻“全面、全部、全过程”的建设目标。“全面”就是要实施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全部”就是涵盖工程项目全部重要业务;“全过程”就是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二是落实“可靠、可控、可维护”的设计思路。“可靠”就是确保工程项目内控体系建设扎实可靠;“可控”就是确保工程项目实施过程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可维护”就是确保工程项目内控体系可持续健全完善。三是坚持“结合实际、融入业务、形成文化”的实施路径。首先工程项目内控体系要符合业务管理实际,做到先进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其次充分调动项目经理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把内部控制与日常工作融为一体,确保了工程项目内控体系的有效运行;第三把内控理念和受控意识融入工程项目管理文化,营造“人人讲内控,个个受约束”的良好内部控制环境。

二、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工程项目内控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目部要高瞻远瞩,牢固树立大局观和长远观,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和艰巨性,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各项目部的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内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积极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把握好正确的工作方向和舆论导向,有条不紊地把内控体系建设工作逐步引向深入。

(二)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为有力保障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成立了由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项目经理为副组长、各项目部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内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推进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三)注重培训,培养骨干。

采取了多种方式积极做好内控体系建设的培训工作,加快知识更新,为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分公司结合工作开展的进度做好对各项目部业务骨干的培训。各项目部部门密切结合自身工作的开展,按照“先培训、后工作”的原则,做好业务骨干和实际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新分配过来的实习生较多,特别注重对他们的培训工作,个别项目部对培训过后的实习生以考试的方式对其进行检验学习的效果。

(四)加大力度,确保执行。

确保所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力和有效执行是整个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根本。各项目部从确保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执行”是整个内控体系的生命力。要调动本单位的一切积极因素,从管理上、制度上形成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充分有效执行的氛围和机制,保证了所建立的内控体系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三、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 工程项目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共分两个步骤进行。

1、准备工作(2013年3月1日—3月13日)

由于时间较紧,在本次工程项目内控体系建设动员会议前,分公司各项目部要积极组织,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是成立了项目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内控体系建设专门工作组。二是组织项目部各部门收集资料,对现有管理制度、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初步明确流程体系框架。三是进行工程项目内控体系建设知识的培训。2、2013年3月1日,分公司召开工程项目内控体系建设动员会议,对公司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动员,并安排部署相关工作。3、2013年3月1日至4月30日,公司各项目部积极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1)编制和梳理流程体系文件:初步确定各部门流程框架,对各部门流程编制人员进行培训,绘制流程图、编制流程描述文件,建立流程体系。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划分为 13 个业务模块95 个三级业务流程,明确了各模块所包含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内部控制要素。4、2013年4月30日至5月10日,对各部门的文件进行汇总并编制工程项目内控体系指导手册。

5、在2013年5月10日将完成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手册上报了局企业发展部,由局各部门进行审核。

意义:通过重点对 95 个三级业务流程包含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梳理,绘制了业务流程图、流程说明、风险控制矩阵、风险数据库、控制文档等,将工程管理各项业务的工作目标、所存在的风险、具体的控制措施,以及各项业务中的活动步骤、控制活动、关键控制活动进行了识别和评估,清晰地展现了项目经理部各业务部门工程项目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工作、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从而能有效指导工程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及有效实施,不仅满足项目经理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同时为项目经理部主要业务的开展提供指导。

不足:由于项目部人员较紧张,新加入的实习生较多,对项目部的管理情况还在学习中,加之施工现场、内业资料等项目部日常管理工作非常繁琐,导致编制内控文件的时间极其有限,为在集团公司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最终导致了流程文件编制的不够细致,所以现在还要对个别流程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上一篇:党员反腐心得下一篇:美丽的童年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