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2024-05-13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精选8篇)

篇1: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大多数家长都能够意识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但往往不能落实到行动上。很多孩子长大之后不会洗衣做饭,没有劳动意识,而家长似乎也与孩子达成了只要学习好就不用干活的共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觉得孩子年纪小,舍不得孩子干活,另一方面是嫌弃孩子干活慢,不如自己亲自动手。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先从简单的家务劳动开始做起,比如打扫卫生,即使是年纪很小的孩子,也能够完成洗抹布、擦桌子这样简单的家务。

和父母一起做家务会让孩子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也许孩子没办法像大人那样高效,但只要家长保持耐心,通过悉心指导,孩子就能掌握正确的方法。

家长既要教导孩子,也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孩子成功做完一件事——叠好衣服、洗了袜子、整理了书包,家长就可以表扬孩子,用积极地鼓励使孩子产生成就感,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如果孩子没做好,也不要批评指责,只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就可以了。

篇2: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第二,以温柔的态度鼓励孩子坚持下去。自己洗袜子并不难,难的是把洗袜子这件事长期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才能形成习惯,只重复简单的劳动,时间久了孩子也会觉得枯燥。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在孩子厌倦或者想要放弃的时候,需要家长的鼓励,给孩子坚持做下去的动力。

第三,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无法独立完成过于复杂的任务,这时就可以运用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的技巧,将一件复杂的事分解为若干简单的事,再分步完成。

第四,通过鼓励给予孩子正强化。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时候,要多表扬少惩罚。

篇3: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身体动作发展的基础上的,尤其是手的动作能力。概括起来,《指南》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上的典型表现包括了独立进餐、盥洗、排泄后的自理、穿脱衣服和鞋袜、整理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等方面。

根据我国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的要求,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这对幼儿的成长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包括他们的爸爸妈妈有的也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中被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宠着惯着,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从而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如,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几乎事事包办代替,故幼儿的自理能力就变得很差。因此,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重要任务。

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需要家园配合。首先是在幼儿园,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当他们已经度过了分离焦虑期后慢慢地也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脱衣服及鞋袜,在洗手的时候会自己卷袖子,特别是在冬季幼儿洗手时很容易把袖口打湿,以及上完厕所自己会把衣服整理好,在用餐时会正确使用勺子,不掉饭粒等,这都需要老师运用一些技巧来帮助幼儿。

我们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使幼儿愿意动手做事。小班幼儿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弱,再加上家里的老人包办代替,从而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孩子也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根本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有时甚至老人会说:“奶奶帮你做,你太小了不会做”等等。这是在家,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在下午起床时听到喊声一片,有的说:“老师,这件衣服我不会穿,你帮帮我吧。”有的说:“老师我不会穿裤子,你帮帮我吧。”针对这些问题,我利用过渡环节通过儿歌的形式来教幼儿。当幼儿在穿套头衫时经常会出现头不知道往什么地方套,我边拿一件衣服做演示边说:“一件衣服三个洞,先把脑袋伸进大洞,再把手臂伸进两边小洞洞,拉直衣服就完工。”然后,请几名平时在穿衣服这个环节较弱的幼儿上前进行同样的演示,以便加深幼儿的印象。细心的教师在幼儿穿裤子这个环节,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把裤子穿成了“三条腿”,特别是在冬天这个现象更是常见。在教幼儿穿裤子时,我也通过儿歌来教幼儿如何把裤子穿正确。同样也是边演示边说:“前面朝上,拉进裤腰;喊着口号,两脚赛跑;两条跑道,别找错了,伸出裤腿,露出小脚;终点到了,提裤站好;养成习惯,做乖宝宝!”经过几天的训练,大部分幼儿已经学会了自己穿套头衫,也学会了穿裤子。他们会在穿衣服时不自觉地念起我教的儿歌,当他们把衣服穿好后,脸上也会露出自豪的笑容!通过儿歌的形式,孩子就能更好更快地学会这些事情,并能掌握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技能,对幼儿的发展十分有利。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爱模仿,无论是多大的孩子都是如此。我们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小班的幼儿在家基本上是由家长喂饭,当他们来到幼儿园就不会自己吃饭了,幼儿是“大把抓着勺子”,而不是用手捏着勺子。对于不太会使用勺子的,他喂得“食物”可以大一些。反之,对于使用勺子情况好的幼儿,他喂得“食物”可以小一些。小班幼儿也喜欢娃娃家,在这个区域里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衣服以及两三个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穿衣服,把老师平时教的技能用在区域活动中。这些活动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他们不但得到了锻炼,也形成了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掌握了生活自理能力,接下来就需要家长们的配合了。家庭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经常会听到老师说:“×××幼儿这几天没来园好的习惯又没了,家长太不配合了。”当孩子在家时,家长又对他们进行包办代替,所以孩子再来园就又回到了原点,老师又要重新教育,非常累!此时就需要家园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老师可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把家长请到班上让他当一天见习老师,以便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工作以及配合我们的工作。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我们把孩子在穿衣服时的儿歌告诉家长,一般他们在家能及时地进行指导。在家园联系栏里,我们也放一些有关如何指导孩子形成自理能力的文章以及相关的儿歌等等。还通过“夸宝宝”这个板块让家长介绍自己在家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通过以上这些形式以及家园的配合,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只有家园统一思想,统一教育,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孩子只有掌握了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凡人生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孩子六岁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要继续增高,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这也体现了注意幼儿的习惯和基本能力的教育。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身体动作发展的基础上的,尤其是手的动作能力。概括起来,《指南》在幼儿生活自理能

参考文献

篇4: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身体动作发展的基础上的,尤其是手的动作能力。概括起来,《指南》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上的典型表现包括了独立进餐、盥洗、排泄后的自理、穿脱衣服和鞋袜、整理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等方面。

根据我国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的要求,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这对幼儿的成长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包括他们的爸爸妈妈有的也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中被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宠着惯着,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从而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如,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几乎事事包办代替,故幼儿的自理能力就变得很差。因此,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重要任务。

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需要家园配合。首先是在幼儿园,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当他们已经度过了分离焦虑期后慢慢地也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脱衣服及鞋袜,在洗手的时候会自己卷袖子,特别是在冬季幼儿洗手时很容易把袖口打湿,以及上完厕所自己会把衣服整理好,在用餐时会正确使用勺子,不掉饭粒等,这都需要老师运用一些技巧来帮助幼儿。

我们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使幼儿愿意动手做事。小班幼儿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弱,再加上家里的老人包办代替,从而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孩子也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根本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有时甚至老人会说:“奶奶帮你做,你太小了不会做”等等。这是在家,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在下午起床时听到喊声一片,有的说:“老师,这件衣服我不会穿,你帮帮我吧。”有的说:“老师我不会穿裤子,你帮帮我吧。”针对这些问题,我利用过渡环节通过儿歌的形式来教幼儿。当幼儿在穿套头衫时经常会出现头不知道往什么地方套,我边拿一件衣服做演示边说:“一件衣服三个洞,先把脑袋伸进大洞,再把手臂伸进两边小洞洞,拉直衣服就完工。”然后,请几名平时在穿衣服这个环节较弱的幼儿上前进行同样的演示,以便加深幼儿的印象。细心的教师在幼儿穿裤子这个环节,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把裤子穿成了“三条腿”,特别是在冬天这个现象更是常见。在教幼儿穿裤子时,我也通过儿歌来教幼儿如何把裤子穿正确。同样也是边演示边说:“前面朝上,拉进裤腰;喊着口号,两脚赛跑;两条跑道,别找错了,伸出裤腿,露出小脚;终点到了,提裤站好;养成习惯,做乖宝宝!”经过几天的训练,大部分幼儿已经学会了自己穿套头衫,也学会了穿裤子。他们会在穿衣服时不自觉地念起我教的儿歌,当他们把衣服穿好后,脸上也会露出自豪的笑容!通过儿歌的形式,孩子就能更好更快地学会这些事情,并能掌握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技能,对幼儿的发展十分有利。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爱模仿,无论是多大的孩子都是如此。我们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小班的幼儿在家基本上是由家长喂饭,当他们来到幼儿园就不会自己吃饭了,幼儿是“大把抓着勺子”,而不是用手捏着勺子。对于不太会使用勺子的,他喂得“食物”可以大一些。反之,对于使用勺子情况好的幼儿,他喂得“食物”可以小一些。小班幼儿也喜欢娃娃家,在这个区域里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衣服以及两三个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穿衣服,把老师平时教的技能用在区域活动中。这些活动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他们不但得到了锻炼,也形成了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掌握了生活自理能力,接下来就需要家長们的配合了。家庭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经常会听到老师说:“×××幼儿这几天没来园好的习惯又没了,家长太不配合了。”当孩子在家时,家长又对他们进行包办代替,所以孩子再来园就又回到了原点,老师又要重新教育,非常累!此时就需要家园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老师可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把家长请到班上让他当一天见习老师,以便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工作以及配合我们的工作。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我们把孩子在穿衣服时的儿歌告诉家长,一般他们在家能及时地进行指导。在家园联系栏里,我们也放一些有关如何指导孩子形成自理能力的文章以及相关的儿歌等等。还通过“夸宝宝”这个板块让家长介绍自己在家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通过以上这些形式以及家园的配合,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只有家园统一思想,统一教育,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孩子只有掌握了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李娜.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

篇5: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一、学习方面

1、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要先写作业,要独立有序的完成,一般是数学、语文、英语和其它科目的作业。先做会的,不会的留到最后解决。而且完成一样作业马上就放进书包,以免忘记。写完自已检查,检查作业我和孩子有个约定,如果自已检查出来的错误改过来就可以,如果是我检查出来的就要同样的题在出5-10个。我认为这样可以促进孩子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主动性。

2、只要是老师留的作业不管是交还是不交的都要完成。我跟孩子经常讲,老师留的作业是有一定道理的,不是随便留的,是根据你们学习情况而定的,所以,跟着老的步伐走是没有错误的。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对老师的信任。

3、就对作业而言,每天要有计划的进行。所胃的计划,就是让孩子知道完成作业后不是玩,而是要复习,每天复习的不必太多,只要坚持,这样时间久了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力。还有作业不能脱到第二天,有事往前赶着做。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作业不拖拉的毛病。

二、生活方面

我把生活分为两个小部分:一个是行为方面的,一个是思维方面的一、行为方面

1、孩子自已能作的事必须让他自已做。

2、我主要保持三个原则就是“教”、“帮”、“放”。教就是在做事之前先要把事情用口述的形试跟孩子讲。帮就是在孩子做的过程中帮孩子度过一些难关。放就是做到家长绝对的放手,让孩子自去做。对于孩子做过的事情,家长要学会说“不”。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行为上的自理能力

二、思维方面

1、我主要是跟孩子不厌其烦的讲,在学校要做同学的知心朋友,做老师的帮手。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要有耐心,耐心先听,然后认真想,最后主动做,这样才会交更多的朋友。认真的完成老师交的或大或小任务,不要遇到困难或者解决不了的事就去找老师,要学会独立思考后自已解决问题,这样才是老师真正的帮手。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已独立思考完成任务的能力。

2、要让孩子懂得给别人机会。我常跟孩子说:一提醒,二教育,三惩罚。我怎么跟你讲道理的,你就怎么跟别人讲。这样可以让孩子变得宽容。我还常说的就是无论是我自已范的错还是因为别人范的错,都不要找借口,先找自已的原因,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不推卸责任的能力。

3、沟通与交流。每天我放学都会观查孩子脸上的表情,每天都会问这一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有没有好消息和坏消什么的。时间长了,不用我问孩子就自已说了。把孩子当朋友换位想问题,多聊天,从聊天和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给孩子见意,帮孩子分辨是非。一次次的多了,孩子就知道如何去处理问题了。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希望能给各位家长带来帮助。不过家长要像复读机一样,反复的说才有效。最后还有一点我要说是: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相信他们,并且给他们支持与自信。还有就是孩子都是鼓励中成才的,当孩子有了一点点的成绩和改变都要加强鼓励,必要时要奖励。

篇6: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朝阳小学一年级二班孙堉垚

个人事务的自理能力是孩子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它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它需要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天天坚持,爸爸妈妈除了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快乐,愿意坚持以外,更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不是帮爸爸妈妈做。孩子从3岁开始,出于好奇心,便有了自己做一些简单事情的想法了,这个时候只要是他能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去做,家长不要一味的溺爱,不要害怕他做不好,这次做不好还有下次,如果你一次都不让他自己做的话那么它永远都不会。如果家长什么都大包大揽,那么只会造成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依赖性特别强而又自私自利的人,对孩子的性格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舍不得让他一起参与家务,等到觉得孩子大了,可以帮忙才开始指挥、吆喝孩子做这做那,结果发现孩子参与家务意愿低落。

那么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们应该都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 尽量多的提供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孩子尽情体会其中的乐趣,比如进餐、选衣服、分配看电视和玩玩具的时间、收拾房间等等。在做中,孩子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爸爸妈妈可以成为幕后的把关者。

第二营造宽松的氛围,在孩子时间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一些小的差错,这时家长不要加以指责,而是要给孩子鼓励,夸奖他,让他认为自己不是很笨,能将这些事情做好,家长要学会耐心等待。

第三要积少成多,循序渐进。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难度也不一样。爸爸妈妈可以帮他们安排一个进度表,一样一样地学,逐渐增多。比如可以先学自己用勺吃饭,做到不洒出来;再学自己端饭、添饭,让孩子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合适的量;接着是端汤、使用筷子……这样,孩子就渐渐能独立完成进餐的所有活动 第四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方法引导是必要的。

第五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教给孩子做不同的家务,不要急于求成。各年龄的幼儿动作技巧、认知程度、体力、耐心均不相同,因此父母对孩子做家务的要求,应视孩子能力范围,不宜超过,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

篇7: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心得体1

现在的孩子生活非常的好,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关爱自己的老师,随时如沐春风,父母基本包办了一切,这让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弱,然而我觉得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最为重要,给予他“鱼”不如给予他“渔”。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的体现,也是锻炼技能、培养劳动观念的过程,对孩子今后的学业和生活,对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我是从以下方面做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灌输给孩子要有自理能力意识

现代家庭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特别注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所以孩子逐渐会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独立性比较差,意志力薄弱。

而我是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能自己的事自己做,再依靠父母、老师是可耻的想法。

二、生活中从每一件事锻炼孩子独立的自理能力

家长都在锻炼孩子自理能力,只是有些家长缺乏耐性或过于溺爱孩子。比如让孩子洗衣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这些事长大再教,殊不知错过了最佳教育时间。有的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既节省时间,又减少避免麻烦。殊不知,家长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妨碍了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使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依赖父母的习惯,这样的孩子成长后,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而我即使孩子做的不够好,也坚持让他自己做,只是在做完后我会说其实他再认真些会做得很好,在他独立做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我也要求孩子思考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三、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我会按照孩子思维、智力的成长过程培养孩子,在他还小时,我要求他从自己独立穿袜子做起,随后是衣服,再后来要求他自己叠放自己的被子。稍大时,我要求他从自己独立洗袜子做起,然后自己能独立的洗自己的校服。自己的事做得井井有条我增加一些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能力:会扫地、抹桌椅,开饭前,拿出餐具,饭后能拿回餐具,直至现在他能独立的洗碗。

四、运用多种手段,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在竞争中培养,可以在娱乐中培养,可以在模仿中培养,也可以利用惩罚奖励来培养。

孩子极具模仿能力,在他对我们大人的一切都感兴趣时,我就抓住机会,王翔打扫卫生的能力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每个星期六我都会大扫除一次,首先他很喜欢跟在我的后面照做,后来做的越来越好,我就要求他自己打扫自己的书房,现在形成习惯,我一打扫卫生他就自己打扫书房。

当然自己的孩子性格不同,相应的培养方法也就不同,王翔活波好动做事全凭兴趣,许多时候他会把我们布置的任务置之脑后,那时我就会告诉他洗次碗会得一元钱,直到十元时会买一样他喜欢的东西或带他游玩一次等等。

篇8:从细节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 像明明妈妈这样的烦恼, 许多家长都遇到过, 其实他们犯了一个通病:只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 而没有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 往往源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有些父母生怕孩子苦着累着, 从吃饭、叠被子、洗衣服, 到打洗脸水、洗头、洗脚、倒痰盂, 都一一代劳, 甚至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后, 还是一切包办。这样做既抑制了孩子活动的内驱力, 又削弱了他们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 表现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就是怕苦畏难、消极懒惰、缺乏恒心等。所以, 父母应注意从细节开始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从游戏中学会体贴

家长可以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锻炼自理能力, 照顾玩具娃娃就是一个较好的方式。家长可以准备一个能穿脱衣服的娃娃, 交给孩子照顾;孩子可以给娃娃穿衣服、系扣子、梳头、洗脸等。通过对玩具娃娃的照顾, 既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又能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 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二、从小事中学会自理

父母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饭应以自己吃为主, 可以用勺子, 也可以教他们学着使用筷子, 但不一定要求用得很好;让孩子自己学着穿脱衣服、刷牙、漱口、洗手等。

三、从劳动中培养兴趣

学会料理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 是孩子走向自理的开始。尽管他们有时做得不够好, 且很费时间, 但父母最好不要帮忙或催促, 尽量让孩子自己干, 让他们觉得这点小事自己能干。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又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从而使其生活能够逐渐自理。当孩子有了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后, 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从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 打扫房间卫生等小事做起, 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父母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时, 要有耐心, 多鼓励孩子, 不要粗暴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 以免打击其积极性。

四、从督促中养成习惯

俗话说:“习惯之始如蛛丝, 习惯之后如绳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自理的习惯。父母要先给孩子指出行动方向, 规定其要达到的目的, 并经常检查督促。如扣衣服扣子时要告诉孩子扣子必须与扣眼一一对应, 等孩子扣完后, 家长要检查扣得是否正确, 以此使孩子学会正确的方法, 养成良好习惯。父母要通过有规律的“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起床”“早晚刷牙, 饭后漱口”和“饭前便后要洗手, 常剪指甲”等, 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实践锻炼, 以使其养成良好习惯。

五、管放结合增长能力

上一篇:门诊部医保自查报告下一篇:真正的朋友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