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的技巧

2024-04-29

讲课的技巧(共6篇)

篇1:讲课的技巧

一.语言的要求

说课的语言要求是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做到用词恰当,句法规范、通俗简练,语言连贯、表述流畅、生动形象,在朴实之中有文采,有情趣,还要善于描绘,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说课的语言还应依据说课的内容,快与慢、低与高相结合,不能是从头到尾始终一种语调;要合理地运用语言的幽默艺术,通过比喻、夸张、诙谐等手法,使听者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领会说课的内容,获得鲜明的印象,从而优化说课的效果。

说课过程中,听的对象不是学生,述说的也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面对同行叙事说理。因此,说课应当以讲述语言为主,再综合运用课堂教学语言和朗读语言。所谓讲述语言,指的是一种客观的陈述性语言。“讲述”,即讲说,就是把事情和道理讲出来,它是说者面对听者一种“独白”性的言语活动。其特点是语言信息输出的单向性,没有听众的言语配合。而且独白语言不使用谈话法、问题法,对比讨论法,而唯一依靠独白活动来阐明事理。说课应当以使用此种语言为主,是因为独白语言便于说课者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所持的理论依据。当然,这并不是说,说课就只要使用一种语言就够了。恰恰相反,说课还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如:在说教学程序设计的时候,由于说的是怎样教,为了让听者听清楚课堂教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施的,就需要置自己于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像实际的课堂教学那样,有讲有读,有问有说,整个过程都应以使用课堂教学语言为主。这里的所谓课堂教学语言,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一般来说,说课中除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要使用教学语言以外,还有课堂教学的导语,课堂教学总结也应使用教学语言。这样才能使听说课的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感受效果。与此同时,在说教学程序的时候,有时还需要运用朗读语言。所谓朗读语言,就是有表情地运用各种语调、语气将文字读出声来的语言。如说课者能在说课中根据说的材料的内容和所要反映的思想感情,恰当地运用朗读语言,就可以增加说课的感染力,并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二.节奏的要求

说课的节奏是指说课者说课时声音的高低和语速的快慢。说课时掌握好节奏,该慢则慢,该重则重,张驰有致,抑扬顿挫,不但能提高语言的表现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语言的感染力,从而优化说课效果。总的要求是,应用叙述的语调说课,中速、声音不轻不重。但在现实的说课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是规定的说课时间到了,而课还未说完,于是出现了说课的“拖堂”;二是“前松后紧”,即说课开头时慢慢吞吞,没有时间观念,后来发觉时间所剩无几,而内容还有一大截未说,于是慌里慌张地突然加快语速,一句接一句,也不管别人能否听得清楚,最后匆匆忙忙,草草收场;第三种情况与第二种情况相反,就是“先紧后松”,开始时说得快,后来内容快说完了,而时间尚剩许多,说课者只好采用东拉西扯,或故意减慢语速,以期延长时间。这些现象都会严重影响说课的整体效果。说课的过程,就像弹奏一部乐曲,自始至终都要注意控制好节奏。说课前应根据说课规定的时间,对各部分内容所需的时间,大致作一个估算,以便心中有底,在具体的说保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按计划时间说课,切忌脚踏西瓜皮,说到哪里算哪里。要尽量做到整个说课过程节奏统一、和谐、不慌乱也不紧张,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说完该说的全部内容。

三.内容的要求

在说课中,做到内容正确,是十分重要的,一切教学艺术的运用,都应建立在教学内容的正确之上,如果内容出现谬误,即意味着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接受的将是一种错误的信息,这是不应该发生,也是说课应当避免的。内容正确,是说课的最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包括教材的中心、结构。重点、难点和通过教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必须说得正确无误,能够体现教材内容的高度科学性;二是在处理教材,即述说教学过程的时候,不能出现知识性的差错,所涉及的名词、术语、概念必须科学正确、表述无误,而且所传授的知识,也必须是反映客观事实及其规律性的知识,换句话说,也就是所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都都应当科学准确,不允许有任何疏忽和失误。说课的内容要体现完整性和系统性,虽然学科不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该说些什么还是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如课程标准(大纲)、教材、教法、学法、板书、练习设计、理论依据,无论哪个学科都是需要说到的基本内容。在说课活动中,要根据时间的限制或突出重点的需要,要求内容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有的内容应当略讲、少讲,但以不损害说课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前提,不然就会影响说课的质量。突出重点,是达到最优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是内容总体上的重点,指的是构成说课基本内容当中,最能反映说课本质特点的部分,即“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部分。特别是由于说课者的教学能力、水平综合反映在教材处理上,所以说课中的教学过程这部分内容更需要详说、细说。说清楚教学过程有哪些环节,这些环节是怎样一步一步安排的,每个环节又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落实的等等;另一个是所说教材教学方面的重点。这些重点往往是教材中的精华,是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的内容。而难点则是学生在获取某部分知识或技能过程中由于受知识和能力局限所造成的障碍。凡是这样的重点或难点也需要详讲、细讲。说课中能否做到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不但反映了说课者说课技巧的成熟程度,也说明说课者理解教材的准确性和实际处理教材的技能。只有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课才会说得精彩,让人印象深刻。说课要求内容有序、联贯,序就是次序,说课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虽然不是绝对固定,但也必须按照自身固有的内在顺序性,一步步按序述说,不能错位、颠三倒四。如说教材,总是放在说教法、说学法的前面,说学法也总是放在说教法的后面。这决非是刻板的程式,而是说课过程逻辑性的体现。所以说课内容要求做到有序,而且条理清楚、意思联贯、逻辑严密、结构合理、流畅自然、环环紧扣,以便为实现说课过程的全程优化,提供切实的保证。

四.灵活性要求

说课,其实与课堂教学一样,也是一个动态系统。随时都要根据说课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调整、补充和修改说课的思路和内容。不管预先准备如何充分,“智者千虑亦有一失”,而且听的对象,说课的时间,说课现场的氛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说课者灵活处置,切不可抱着预先准备的说课稿不放。所以,说课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不违反说课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说课的若干环节或对某些环节作些拓展,以及灵活机动的导语等,努力说出自己的特色。

五.仪表的要求

要使说课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说课者还要讲究说课的仪表风度,说课的仪表风度是指教师本人内在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如整洁的仪表,亲切、自然的教态,轻松自如的谈吐和恰到好处地运用体态语言等等。当一位衣着整洁、大方的说课者站在大家面前,运用准确、纯熟、流畅且富有感情的语言侃侃而谈的时候,当他能把叙述性语言和描素性语言、介绍性语言和论理性语言以及课堂教学性语言,用控制自如的不同力度和不同体态,神情并茂地表达出来的时候,给人的不仅仅是说课的具体内容,更是一种能给听者以视觉和听觉上美感的艺术享受。优美的说课仪表风度,是一种重要的说课艺术,“风度”不是矫揉造作,故作姿态,而是自然爽朗、落落大方,风度也是自信、自强的表现。在说课时,无论面对的是同行、评委,还是领导,说课者都要持不卑不亢的态度,要轻松、自然、洒脱,但又不能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像演戏一般;要庄重,但又不能拘谨、过于严肃。说课时教师站的位置,一般要求相对固定,不要多走动。眼睛也不能只盯着讲稿,而要和听者建立视线上的接触,其目光和眼神也应该是十分自然的。总之,说课艺术是说课者教学造诣的体现,是建立在说课者个人素质修养基础之上的。它要求说课者在说课中有恰如其分的姿态、动作、神情,并能恰到好处地使用目光、表情、手势、体位之类的体态语言。努力做到庄重得体又不拘谨呆板。虽可谈笑风生,但不能流于滑稽;虽可诙谐幽默,但又不能庸俗、浅薄。

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说课中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是由说课的主要特征所决定的。说课强调说“理”,说课中阐述“为什么要怎样教”说“理”,它涉及大纲、教材、学情、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

在说课活动中贯彻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要求,保证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得以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从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利保证,它也使经验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上升为一种科研型的、研究性的教学探究过程,从而使教育教学理论也得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验证和发展。

要在中小学说课活动中落实好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要求。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辨证关系。从本质上讲理论与教学实践是统一的,但由于理论具有普遍性,而教学实践的实际情况却千差万别,所以,有时候,有些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从道理上讲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行不通,有时则道理上讲不通,而实际教学中却行得通。如果不切实际地照搬教育教学理论,就会成为教学中的教条主义,造成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就说课活动而言,就是要求就说的内容进行上课,并通过这种教学实践,使理论更接近教学实际,从而逐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其次,要处理好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是不能呆板地“说”教学实践,也不能孤立地“谈”教育教学理论,而要把说理论与说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这个“结合”,还应当是自然的,具有某种必然的逻辑联系的,不要为说理论而说理论,而要使理论为教学实践服务,成为实施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从而使听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达到增进说课效果之目的。此外,还要把握好“深浅”层度。浅了,仅仅点到,贴标签似的,固然不好;“深”了,不管需要不需要或有无直接联系,把可以搬出来的理论依据统统搬出来,也未必就好的。总之,在说课中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而且做到结合得自然,是说好课的一个重要条件,合理、科学是对说课的最基本的要求。

七.说课与教学相统一的要求

说课与课堂教学相统一的要求是由说课的目的任务决定的。说课的终极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这与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对上课前说的课来说,说课中的教学过程既是对课堂教学所作的理论上的规划设计,这些规划设计又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实施加以验证。如果是上课后说的课,说课则是课堂教育某种意义上的再现。说课与课堂教学这种联系上的特殊性,说明说课应与课堂教学相统一。凡是课堂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说课也必须遵循。例如课堂教学要求目标明确,因此说课时也必须说清所说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发展哪些智能;课堂教学要求结构合理、紧凑,符合系统论的原理,说课中的教学程序也就应该一环紧扣一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堂教学要求教法得当,说课在选择教法的时候,也就必须审慎对待,努力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

在说课中落实说课与课堂教学相统一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避免说课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倾向,促使教师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掌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说课真正发挥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功效。当然,说课与课堂教学又各有自身的特点。说保面对的是同行、评委或领导,上课面对的是学生;说课中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规划设计,上课则是荷枪实弹的教学实践,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说课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同样是说好课的一个重要条件。

八.说课中要注意的几点要求

说课除了上述的要求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重视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本身既是重要的说课内容,又是说课内容和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准备说课的过程中,必须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说课中必须重视“说”课程标准。一要说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二要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三要说本节课内容应该贯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哪些教学原则,可以采用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哪些教学方法。

2.要说到有关理论

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是自觉的、有实效的实践。说课中的说“理”,不能是为理论而理论,那些生拉硬扯、牵强附会的“理论”是没有用处的。我们要的是与说课紧密相关的教育科学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教学论等等,要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充实、完善、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可行性,增加其深广度和可信度。

3.要说得有程序

按照一定程序科学地排列各项说课内容,这是说课的基本要求。从说课顺序的排列,往往可以看出一个教师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慎密细致的思维风格和雄厚扎实的业务功底。当然说课内容的顺序安排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根据对教材处理的思路而定,不可强求一律。但最起码要做到逻辑严密、层次清楚、顺理成章、思路明晰。

4.要突出可操作性

虽然说课是独立于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但它却不能脱离教学,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说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而“说”,是对教学活动的思想、过程、方法、手段的根本指导,要体现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的一致性,说清如何指导、引导、辅导学生质疑的具体操作过程,说课中的引例,要体现举一反三的特点。如果说课与教学相脱离,仅仅是为说而说,那只能是纸上谈兵,是没有实用价值的。

5.要说出个性特点

同一篇教材,因时期不同、学校不同、学生情况不同,加上教师自身的性别、年龄、性格、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教学优势等特点,对教材从宏观的整体把握及微观的具体处理都应当有所不同。说课切忌照搬他人,人云亦云,要说好课,就要精心构思,要找准切入点,抓重点,抓关键,讲究创新,体现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要明确,说课是说给同行、专家、领导听的,是说如何上课,而不是简单介绍上课的内容,更不是上课给他们听的。

6.要着重体现五个意识

⑴ 课程意识。即所教的课程、具体的章节、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关系。要说说如何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要说清教什么?怎样教?还要说透如何贯彻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一教育教学原则。

⑵ 育人意识。不管哪一门功课,都有育人的任务。思想教育的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既寓于教材之中,也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要有机地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育,但也不能太牵强。

⑶ 头尾意识。说课象写文章一样,讲究开头、结尾。开头要开得漂亮,能吸引听者;结尾要收得有力,能让听者有所回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认真分析、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语言简洁、生动,要紧扣说课中心。结尾时可概括要点,给听者以深省。

⑷ 分层意识。说课应体现“特殊性”,即充分体现班级、学生的特点。学生是分层次的,在说课中要体现全面和重点相结合,分层推进,包括设计不同程度的要求,不同阶梯难度的练习,分层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

⑸ 创新意识。我们常说教学有法却不可拘泥于成法,说课也一样,说课有规更不能因于成规,应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创造出自己的有效、实用、有特色的说课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充实说课活动。同时,说课还要瞄准一个时期的热点问题,要使听者从你的说课中受到启发,悟出道理,走出封闭,开拓新路;好的说课,实在是意的开掘,能的升腾。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同行切磋,说课中见精神。

篇2:讲课的技巧

柴静的文采很好,大多人羡慕却难以学到的。但有个技巧是可以学会的,而且是柴静演讲的一个核心,那就是:讲话看得见。

1、讲自己的故事

讲故事最好是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不要总是谈比尔盖茨或李嘉诚的故事。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很好的演讲素材,很多小的故事可以反应出大道理。讲故事就是讲细节。演讲高手一定善于讲细节,比如刚才说到结尾柴静女儿对蜗牛吹气,就是讲细节,有画面感。

2、善于描述画面

柴静在谈到一个人应该怎样度过春秋冬的时候,讲话的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块出门,雪花飘下来,她伸着舌头去接的时候,你会教给她,什么是自然和生命的美妙。

整个演讲中,柴静多处用到了这样的描述,让你不仅听到,而且看到、感到她的生活方式。

3、用数字

数字是最直观的,善于运用数字的技巧简单但有效。

4、图片与视频的震感

有图有真相。很多人的演讲如果没有了PPT,可能都不知道怎么讲了。

演讲中柴静大量用到了图片和视频,正是这些直观的图片、调查、采访突显了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引发了全民思考。

5、结尾有具体行动

作为普通人,如何为环保做贡献?柴静跟自然之友合作的动画短片《对抗雾霾》非常清晰可见,让听众最后明白如何去具体的行动。

篇3:谈谈讲课提问的技巧

1. 提问的目的

教学目的的实现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完成的。提问作为一种教学的方法,其目的性很强。讲课中提问的目的不明确,充其量不过是图形式、摆样子罢了。提问的目的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激发思维力。

问题就是矛盾,讲课中的提问就是摆矛盾。把矛盾摆出来,从对立面给听课者以刺激,引起反射,从而促使思维向前发展,这是提问的首要目的。简单地说,是要达到对思维的激励目的。这一目的主要表现在:当听课者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提问会激起对方的悬疑,从而开启思维器官主动地寻求答案;当听课者的思维积极向前推进攻克难点的时候,提问会激发他们开辟新的通路,接通新的联系,产生顿悟和突破;当听课者要对思考过的问题进行整理的时候,提问又会激起对方思维有条理地收拢,得出圆满的结论。如果提问不能激起教和学的双方思维同步推进,讲课中的提问就是失败的,就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1.2 提醒注意力。

一个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员对课堂纪律不是靠教员的“权威”和管束方法来维持,而是靠艺术性的提问吸引、钳制学员的注意力,保证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学员听课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提醒注意力也是讲课中提问的目的之一。提问要使对方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产生兴趣;要使对方从已知的东西中感到有新的东西需要探索;要使对方在思想“开小差”时迅速“归队”。所以,提醒学员的注意力同教清晰、简练,而且要具有感染力。

就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而言,教学艺术包括导入艺术、介绍艺术、提问艺术等。每个环节的组织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

好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师走进教室开始上课,如何才能在几分钟内使学生举目凝视、侧耳细听,需要进行精心设计。

介绍艺术是一堂课的核心。老师要想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介绍的新知识,就需要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形象思维把学生带到有意义的语境中去。当然在学习化工专业课时,根据现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应尽量采用直观性强的员讲课中的中心论点相吻合,是保持学员的听课兴趣历久不衰的主要手段之一。

1.3 设置悬念。

设悬念是文学创作、文艺演出中吸引观众的惯用手法之一。借助这种手法,在教学中也设有悬念,使听课者的注意力始终处于活跃的积极状态。同时,悬念还会给人留下回味无穷、发人深思、思绪联翩、茅塞顿开的感知。讲课者把问题提出来,听课者急需知道究竟,讲者不回答,有时还预示两种或多种答案,听者暂时处于莫衷一是的境地,欲停不止,欲罢不能。直到问题解决了,听者才放下这颗心,明白事情的结局,也领悟到事情的哲理,这时讲课者的目的便达到了。这是一种让人自发、自愿受教育的方法。

1.4 信息交流。

任何一位教员讲课,对一堂课的教学都会事先有个课堂设计。但教学实践中完全按照预先的课堂设计而不改变一点也是不可能的。这种变化是根据讲课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怎样才能知道学员对授课内容掌握的程度?提问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员向学员提出问题,学员的回答就是信息反馈。教员就是在这种信息交流中,不断调整、补充原先的课堂设计。假如没有这种提问和解答的信息交流,教员情况不明,只是一味按照原先的课堂设计进行讲课,那只能使学员叫苦不迭,想听的听不到,不想听的满耳灌。

只有明确讲课中提问的目的性,才会使提问具有艺术性,增强针对性,把提问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使教员、学员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2. 提问的方法

教学的任务、对象、内容决定着其授课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提问作为一种讲课方法,也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问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2.1 开门见山问和拐弯抹角问。

所谓开门见山问,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提问的时间,在讲课的一开始就直接了当地问,问的目的是直接得到答案;二是指提问的方式,不含蓄,不隐瞒,授课中心内容是什么就开门见山提什么问题。而拐弯抹角问与此相反,它是一种迂回的提问法。提问的时机可以在授课开始,也可以在授课中间,根据授课需要选择时机,其方式一般都是虚问开始,不需要正面回答,步步提问,步步逼近,最后通过激发学员的自身思维探索,幡然醒悟,得出正确结论,回到主题上去。这两种方法似乎是对立的,而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起到激发作用。所不同的一个是直接的突发式的激发,一个是缓慢的诱发式的启发。图形表达方式来讲解有关的原理和计算,这样会减少抽象的语言表达和复杂的数学表达式给学生带来的“瞌睡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艺术是教师进行课堂监控的手段。比如,在学习化工工艺学的工艺流程图时,首先提出思考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确定阅读重点及主要设备的作用;然后,教师在提问时,也不要只用一种方式,要考虑具体目的和具体问题,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遵循主体性、效益性、艺术性三个原则,否则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这两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穿插使用,但一般穿插使用更为多见一些。

2.2 居高临下问和具体生动问。

所谓居高临下问,在此是个比喻,就是说提问的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宽也比较概括,以期引起听课者的重视。例如在《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课程中开讲便问:“机械制造行业为什么要制定各种标准?”这种提问的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宽,比较概括,可算是居高临下地提出了问题。具体生动提问的显著特点是具体而不笼统。提问具体,答案也要具体,因此,其内容涉及的面相对要窄一些。比如在《金属工艺学》课程中讲到螺纹的加工方法时问道:“螺栓为什么不选用铸铁材料?”要回答这样的问题答案是具体的,不能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这两种提问也可以说是对立的,但都是用提问引起听课者的注意力,二者巧妙结合使用会有很好的效果。

2.3 概括集中问和连续重叠问。

有时教员讲课把整个一堂课的讲授内容用一个带问号的题目串起来。有的题目虽然不用问号,但各段落的小题目却用问号。这些都属于概括集中式的提问。这种提问既是给学员提出来,又是为教员提出来,以便在讲课中回答。提出的问题既是在讲课中要遵循的线索,又是从问题中显示出的层次。这种提问由概括集中到用具体问题做出圆满答案,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概括到具体、从抽象到形象、从大到小、从远到近的分析过程。因此,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培养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概括集中问相对立的便是一个连续重叠问。这种提问是在短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连贯性地多次提出问题。这种连续重叠提问一般是由具体到概括、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总结、由小见大、由近到远,主要达到得出概括结论的目的。因此,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培养概括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有层层逼近的效果。在教学中选用哪种提问方法,要根据情况来定。如果教育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那么就不易用重叠连续提问。

2.4 开诚布公问和明无暗有问。

所谓开诚布公地问是指有明显的问句出现,明显提出要对方回答什么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可以简单归纳为语句有问号、提问有对象、答问有要求三句话。这种提问可以直接激起学员思维,提醒注意力集中。但教员并非与学员直接问答谈话才算上乘,有时启发式的讲述,把提问暗含在讲述之中,明无提问暗有疑,使听者陷入疑团之中,把“我讲要你听”变成“你听我才讲”。这种讲课对听众来说是一种扣人心弦的对真理探索,又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这种提问法的显著特点是语句中没有问号,却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我问你答的表达方式,却在各自心中暗暗交流着一问一答,对陈述的要求表现出一种反常的情况或结论,摆出对立的结论和看法,必要时显出一点结论的光芒。这种提问,教员靠的是内在的控制力,学员靠的是内在的逻辑力。

2.5 正面问和反面问。

所谓正面问就是从正面提出问题,要求对方正面回答问题,其作用在于促使学员的思维正常向前推进。反面问是从错误的方面提出问题,要求对方正确判断出是非,其作用在于纠正学员思维上出现的差错,有时也用于从反面加深对正面问题的理解。这种方法在讲课中经常见到。

以上介绍的提问方法并非提问的全部方法,只是常用的几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也不能孤立使用,而要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并存,才会使讲课中的提问丰富多彩。

3. 提问的要求

提问作为一种讲课的艺术和方法,应有一定的规律需遵循。技巧固然重要,但运用不好会适得其反。讲课提问应满足以下的要求:

3.1 不滥问,问在关键处。

有的讲课提问频繁,似乎显得很紧张,实际上会带来不良后果,造成听课者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忙于应付提问,面对讲课中心内容无心琢磨和消化。所谓关键处,一方面是指授课内容的重点之处或者是听课者领会授课内容的必经启蒙之处,另一方面是指课堂注意力分散需要集中之处。提问掌握不好关键,效果就一定不会理想。

3.2 要会问,问到点子上。

同样是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问法。有的教员一提问,对方会愉快回答,而有的教员一提问,对方知道也懒于回答。这就有一个会问和不会问的问题。我们强调会问,就是说要问到点子上。具体地说:(1)忌老生常谈式地问,总是问“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几句老话;(2)忌众所周知还要问。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会使人感到无聊;(3)忌为显得自己高人一头去提问。提问尽找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表面上想镇住对方,显得自己有水平,实则离题太远会使人讨厌;(4)忌板着面孔问。不要让人望而生畏,还未回答问题就紧张得不得了。会问,应在提问的语言上下功夫,用讨论问题的语气,使语言亲切动人;会问,应把问题选的适中,不易也不难;会问,要把自己放在答问人的同等位置;会问,还要有和蔼可亲的表情,使教员、学员在感情上相互交流,融为一体。

3.3 问得恰当,问出效率来。

课堂提问应强调效率。要有高效率就要强调问得恰当。(1)提问要有所准备,强调目的性、定向性。不要随便信口开河地问,不要想问谁就问谁,不要想问啥就问啥,更不可有莫名其妙之问和牛头不对马嘴用错词的问。(2)提问要照顾到大多数。问的是少数人,触发的是大多数。不应为惩罚少数人,让多数人去“陪问”。不能用对少数尖子的提问来测定多数人的水平,也不能因个别人对个别问题答不上来,影响中心内容的深入。(3)获得提问答案的时机要恰当。听课者对提出的问题答不上来时,要鼓励对方大胆回答,一人答不上来,可多问几人,营造集思广益的课堂气氛。讲课者要沉住气,不要急于把“谜底”交出。但也不可拖得太久。一个问题的答案拖得太久,会使人精神疲劳,最后即便把“谜底”拿出来,也会使人感到就那么一回事。所以,这个火候一定要掌握好。

3.4 灵活多变,有针对性提问。

提问一般是有一定设计,但不应拘泥于原先的设计。讲课中的情况有时是瞬息万变的,这就为提问提出了灵活性的要求。在讲课中,要根据现场反馈回来的信息,作必要的调整,而不能固执于自己的偏见。但这种调整应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这就要求教员对课堂上出现的情况要看准。比如,课堂中有人打瞌睡,这只是一种现象,实质问题是什么,就需要研究。有的可能是身体过于疲劳,没有得到休息而打瞌睡;有的可能是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沉沉入睡;有的则是听不懂,精神疲劳而迷糊起来。搞清打瞌睡的实质,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恰当问题。提问遵循的这种“变式原则”是讲课中必须掌握的。墨守教案中对提问的原有设计,必然达不到提问的目的,也发挥不了提问的作用。

提问作为讲课的一种艺术和方法,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需要讲课者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以增强提问的针对性和技巧性,使课堂教学处于师生互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讲课的质量和效果。

摘要:讲课强调体现以教员为主导和以学员为主体,而讲课提问是体现教员主导作用和学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采用合适的提问方法和技巧,体现讲课的艺术性,激励学员思维,形成课堂互动,使教员和学员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提高讲课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讲课,提问,技巧

参考文献

[1]乔军.教学法[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2.

[2]刘舒生.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篇4:讲课的技巧

一、妙用批改技巧

1.当堂批改可仿效。

学生刚写好作文,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构思、结构、用词造句等都记忆犹新,这时候老师可以趁热打铁,当堂指导学生批改。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我让作文水平较高、中等两个层次的各一名学生将作文写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向全班学生展示作文,让其他学生对照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评价这两篇作文,找出好词、好句。接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反馈,再示范性分析,指出好的作文的优点及不足,分析中等作文的优点及问题,并分别评分,让学生对照标准、结合老师的打分,自评和同桌互评,并有针对性地修改。

通过对照标准,学生作评价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听取反馈是向老师学习的过程;自我批改和生生批改是一个主动学习和向他人学习的过程。这样批改作文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而且具有针对性、示范性和时效性,变老师的无效劳动为学生的有效学习。

2.符号批改有实效。

要使作文批改对学生的学真正起到促进作用,英语教师必须尽量少地代替学生改正错误,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正错误。教师选择使用批改符号,将錯误分类做标记,让学生明白哪方面错误,思考如何修改。以下是批改作文时我常用的符号:

教师尽可能采取学生易记的批改符号,使符号批改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为学生提供思考的余地。学生由接受教师的既定观点变成主动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受益者。

3.标注批改见成效。

在批改作文时,教师使用标注,并指出相应的错误类型,要求学生订正。与符号批改不同的是,我在标注中尽可能地提供解释(如:should+V./动名词作主语)或双项、三项选择(如happy,happier还是happily),学生找到标注的地方,思考自己犯了什么类型的错误,再订正或修改。我要求学生将作文本右边的四分之一折好、留好空,便于写标注,标注批改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无形的互动和交流。

4.彩色批改出奇效。

彩色批改,使用学生认可的彩色荧光笔批改,和学生沟通。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尝试用绿色荧光笔画出学生习作中的好词好句,包括复杂的长句、好的词组搭配,以及刚刚从课堂上新学来的句型结构和短语;用蓝色画出学生在时态、搭配等方面的错误。在实践中,彩色批改法使教师和学生摆脱对红色批改的审美疲劳,有利于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和自主学习。

二、巧用讲评方式

1.病句诊断、短文改错有疗效。

摘录习作中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为作文讲评做好素材收集工作。

以下是我在一次有关业余生活的作文批阅中收集到的部分典型病句:

(1)Have some students do sports or play outdoors. (汉语式英语)

(2)A few students are read books or do they homework. (动词叠用)

(3)Many students watch TV inthem spare time. I think that is good for them.(代词误用,缺主语)

我在作文讲评前将病句展示在幻灯片上,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分析和讨论错误。上课时,我尽可能地先把发言机会让给病句的制造者,并说明出错的原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犯语言错误的印象,降低再犯同类错误的几率。病句诊断后,与学生共同归纳常见病句的类型,避免犯同类错误。

2.摘录好句,展示美文助成效。

在指出学生习作中普遍性错误的同时,教师也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发现其中的精彩词句。教师不仅要摘出习作中的精彩词句,还要注明其撰写者,然后师生共同分析佳句。通过课堂展示佳句,写出佳句的学生有了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积极尝试创新,而其他学生也会产生羡慕的心理,暗下决心要多尝试,以提高写作质量。

篇5:教师讲课技巧(二)

观看自己的课堂录像。通常情况下我们必须确实看到自己的好行为,才能保持这种行为:必须确实看到自己的不良行为,才能纠正这些行为。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演说技能,观看自己的录像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

学习如何避免照本宣科。最佳状态的讲课像一场教师和学生之间自然、即兴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感觉教师正和一个观众讲话一样。如果你照本宣读讲稿,期间就不会有对话,课堂也会显得正式、拘谨,师生之间产生距离感。因此,关于这一点,所有经验丰富的演讲者都认为应避免照本宣科。

做好课前的情绪准备。有些教员在讲课之前播放充满活力的音乐,有一些则会挤出15或者30分钟时间安静地看一看自己的讲课笔记,还有教师在空荡荡的教室里踱步,整理思绪。试着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让你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使自己在讲课时充满热情和自信。

开始上课

避免“冰冷”的开场。提前去教室,和学生进行非正式的交谈,或者和学生一起走进教室和他们边走边聊。开始上课之前的非正式谈话能帮助保持你谈话的语调。

开场应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下列方式开场。如,一个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一段惊人的陈述,不寻常的类比,吸引人的例子,个人轶事,鲜明的对比,有力的引述,短小的问卷,演示,或者一篇最新的新闻事件。以下是一些开场的样例:

 “你们猜,加利福尼亚州每一个星期有多少人被送进监狱?如果有人认为有50个人或者更少,请举手。50-100?101-150?超过150?(停顿)事实上每个星期超过250个人被拘留。”(社会课)

 “弗雷蒂在公司工作了将近四年,被认为是一个好员工。但是,最近他总是出现问题,工作迟到,举止无礼,看起来闷闷不乐。一天早晨,他走进办公室撞翻了一堆文件,没有检。他的主管说:‘弗雷蒂,你能不能把这些材料捡起来,免得有人被绊倒,好吗?’弗雷蒂大声说:‘你自己捡吧。’如果你是这位主管,你接着会怎么做?”(商务课)

 “令美国人最感到恐慌的是:面对公众演讲,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修辞课)

 一位经济学家放映了一张农民从卡车上倾倒牛奶或烧玉米地的幻灯片,然后问道:“人们为什么这样做?”(经济课)

  “看看释放了空气之后,这只气球会变成什么样?”(物理课)“花2分钟时间完成我发的问卷上的10个正误题。我们将利用你的回答作为今天上课的一部分。”(心理课)

  “你们中有多少相信高层居所意味着高密度居所?”(建筑课)“将近四分之三的袭击行为、三分之二的自杀未遂、一半的自杀行为、一半的强奸罪行都是由于某种药物的药性而导致的,这是什么药物?有多少人认为是可卡因?海洛因?大麻?以上全不是。正确答案是酒精。”(社会福利课)

让你的开场白变化多样。任何人印象深刻的方法都会因为重复而失去效力。

宣布课堂目标。告诉学生你希望在这节课上完成的任务,或者把你的目标列在黑板上。将课堂与以前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任何学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课堂的开场直白、亲切,像谈话一样,对学生就会更加有吸引力。

抓住学生的兴趣

上课时,考虑并关注你的观众–你的学生。注意观察学生,把课堂当成你与一小组人的谈话。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眼神交流多半会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你观察你们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捕捉学生是否认为你讲得太慢或太快或者需要再提供一个例子的信号。教师讲课时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材料过于投入,以至于忘了注意学生是否专心听。

变换讲课形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是帮助他们学习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研究显示,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在10分钟的被动听讲之后会逐渐分散(Wolvin,1983)。为了延长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  对关键问题提问,或者要求学生对主题发表评论 扮演故意唱反调的人,或者邀请学生挑站你的观点

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或者把学生分成两人或四人小组回答问题或讨论问题

 利用视觉教具:幻灯片、图表、文字、录像和电影

明确讲课的条理。在你开始讲课之前,把提纲写在黑板上,简单地说明观点的阐述条理,或者给学生发一份有讲课要求或主题的讲义。提纲能够帮助学生全神贯注地关注课堂的进程,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笔记。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出现分散,有了讲课提纲,他们就更容易跟上上课的节奏。

传达你对课程内容的热情。回忆大学时代激发你的兴趣、鼓舞你进入目前所从事的学科领域的原因。即使你对个别话题没有丝毫兴趣,试卷换个角度看待这个话题,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你流露出对这个话题的厌倦,学生将很快失去兴趣。

运用具体、简单且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第一、二人称代词,如我们、你们等;选择激动人心的形容词,例如“及其重要”的视点而非“主要视点”,或者“有争议的问题”而非“下一个问题”。避免专业用语、空洞的词语和不必要的修饰词,如“一点点”,“某种”等。

讲课中穿插逸闻趣事或故事。讲故事时,你的声音会变成谈话的声音,面部表情也会更加丰富,学生也就会更加专心听讲。因此,可以利用逸闻趣事阐述要点。

不要低头看着你的笔记说话。如果讲台上没有讲义架,而你需要看讲课笔记,可以拿起卡片(而非低头),迅速地扫视卡片,然后保持你的头平稳。如果笔记简短并且字体较大,将会更容易。

和学生保持眼神交流。每次直视一个会让他感觉到你正对着每一个人说话。注视一个学生的时间通常在3-5秒种–超出这个时间会使大部分学生感到不自在。不要漫无目标地扫视或摇头晃脑。可在心里暗自将教室分成3-5个部分,在讲课过程中,从教室的中后部开始,看着每一部分的学生发表评论、提问,或进行眼神交流,这些从教室中后部开始。选择直视表情友好的学生,但也要试着看一看不听课的人。然而,不要把你的时间浪费在那些不感兴趣的学生身上。如果直接的眼神交流扰乱你的注意力,就看着两个同学之间或看他们的前额。

运用身体动作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个运动的物体比一个静止的物体更引人注目。你可以偶尔在教室里走动,有目的地运用沉稳有力的手势,如举高一样物体,卷起衣袖等。站姿放松、随意,可以使学生装敢于提问。但是,要防止紧张地变换脚步,避免无意义而又分散注意力的手势。

运用面部表情传达情绪。如果你表现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热情和渴望,他们变有可能充满热情地听讲。运用你的面部器官,如眼睛、眉毛、前额、嘴巴和下颌等传达热情、信心、好奇心和思想。

犯错误时可以自嘲。如果你犯错了一个发音错误,或掉了讲课笔记,这时你的幽默能让每个人感到放松。不要让你的自信被小错误动摇。

注意时间。讲完每一点内容将花费多少时间?课堂己进行到一半时,你应该讲到什么内容?如果时间不够用,你将省略什么?如果时间不够,不要仓促讲完备课笔记中的每项内容。可以事先计划好哪些内容可以省略,如:如果我讲到这个标题时,剩余时间不足15分钟时间,我就只举一个例子,然后将印有其他例子的讲义发给学生。

掌握讲课技巧

变化讲话的节奏。学生需要时间消化新信息并且做笔记。但是,如果你说得太慢,他们可能会觉得厌烦。试着根据自己的方式、讲授的内容和你的观众改变节奏,例如,讲述重要内容时应比讲述逸闻趣事更沉稳。如果你想加快语速,可以试着重复主要观点,以便学生能够吸收消化。

提高声音或使用麦克风。询问学生是否可以听清楚你的声音,或者让助教坐在后排的角落监控你的声音的清晰度和音量。不要在一句话的句末降低音量。如果使用麦克风,也要保持平常的声音,不要紧凑向麦克风。

。考虑音量、话语的持续时间、语调和音强。可以通过大声朗读练习发音技巧。罗曼(1984,第四章)描述了一系列用于改善发声、发音和音调质量的声音练习方法。

停顿。停顿是公众演说最重的技巧之一,是吸引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停顿可以被当作标点符号使用,用来标注一个想法、一个句子或一段自豪感,并且也可用于陈述一个重点观点或想法之前或之后,以加强语气。如果在句子中间突然停顿,学生会从笔记中抬起头,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有计划的停顿还能给你的你的听众一段短暂的休息。有些教师在讲完某个内容之后,想要学生停下来思考时,5

抿上几口咖啡或水。还有些教师故意停顿一下,并且说:“把这一点考虑在内的确很重要。”说完之后再次停顿,然后才继续讲课。

停顿时避免发出声音。努力避免说:“噢”、“好”、“你知道”、“好的”、“或者”、“这样”。安静的停顿更有效。

采用一种自然的说话姿势。双脚平触地面站立,保持身体平衡。防止双脚交换移动或者无意识地晃来晃去。双膝保持轻微放松。肩膀应该放松下垂,肘部弯引导,双手与腰平行。如果你使用讲台,不要抓住其两边,使肘部僵硬;而应该保持肘部自然弯屈,轻轻地将手话的讲台上,随时准备根据自己的目的打手势。

正常呼吸。保持正常呼吸,以免出现声音紧张而影响你讲话的音高和质量。保持双肩放松,颈部松弛,眼睛睁大,下颌放松。

结束讲课

对讲课作总结。让学生明白目的己经达到,在过去的1个小时内己经学到了一些东西。一个设计得好的总结可以对讲课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能将松散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建议,并让学生感觉到课的结束。

结束应强劲有力。不要让你的课堂逐渐减弱的声音中结束,也不要因为下课时间到了,话未说完便草草结束。还要避免在最的一分钟时说:“噢,我差点儿忘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结尾会让学生产生回想,并且促使他们为下次上课做好准备。结束课堂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引述一段含有一个基本主题的内容,总结学生刚刚从你的讲课中明白的主要内容,或者预先提出下次课即将要讲的有趣的话题。例如,一位物理教授结束讲课时,请一名学生自愿到前面来,背靠着墙站立,试着触碰他自己的脚趾。然后,她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名学生没有成功。就这样老师用一种生动难忘的方式介绍了下次课堂的主题内容–重心。如果你提前几分钟结束,也不必担心,可以解释这是一个自然停顿。但是不要经常这样做。

以高昂的声音结束讲课。声音保持强劲有力,下巴抬起,眼睛直视学生。下课后必须在教室里逗留几分钟时间,用来回答学生的问题。

改进讲课方式

每次上课后立即作课后小结。考虑时间安排、例证的有效性、讲解的清晰等问题。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他们发表的任何评论记下来。这些笔记会帮助你在下次讲课时取得更好的效果。

运用录音机。录下试讲的一堂课或者一节真实的课堂,听一听自己的节奏,声音的抑扬变化、语气重音和停顿的运用。想一想你使用的是会话语言吗?过渡清晰吗?无意识的停顿(“噢”、“好”、你知道”)很少出现吗?罗曼(1984)介绍了用于比较谈话与讲课的几个步骤,邀请一个朋友和你坐在一个中等大小的房间里,打开录音机,开始与你的朋友谈话,介绍你的姓名、年龄和出生地点;然后,就你喜欢的一本书、一部电影、餐馆、展览或业余爱好谈4-5分钟;请你的朋友问你一些问题。然后换一间教室,面向你的朋友站立,做一段简短的讲座(5-8分钟)。几天后听这段录音。

 第一次听录音时,直接听完,不要停顿或者记笔记。考虑一下,对于你所听到的声音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  重放谈话部分的录音,记下能描述你的声音的最佳词语。

再一次重放谈话录音,这次将注意力集中在无关词语的使用上,以及声音的放松程度、流利度、呼吸的方式、音高和节奏,语气重音和发音。

  第二天重放讲课的录音,并做一些笔记。

根据你的笔记,比较两段录音的说话方式、语言的使用、节奏、音量、流利度、表现力等方面的不同。比较得出的任何差异都会帮助你决定怎样改进。

篇6:讲课的技巧

(讲课提纲)

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副教授 张任明

第一部分:从新闻发布看政府的新闻执政观

一、要将新闻执政思维贯穿于日常的工作实践中  与其迟说,不如早说;  与其被动说,不如主动说;  与其别人说,不如自己说;  与其外行说,不如内行说;  与其一般人说,不如领导亲自说。 我们不说,谁来说?!

二、没有对新闻事实的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新闻发布会  新闻发布的原则和底线就是真话可以不全说,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王晓明)

 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得对,10%才靠宣传。(美国著名公共关系专家享得利•拉尔特)

三、发布的态度影响着传播效果

 媒体不仅关注负面事件,更关注当事方对负面事件的态度;公众不仅在

意当事方的物质赔偿,更在意当事方是否关注自己的感受。 如果当事方或者闭目塞听、不理不睬,或者以一种很专断的方式回应民 意,就容易激发公众反感、媒体追踪,甚至还产生网络极端化现象。

四、通过新闻发布,改变媒体和公众对已发生事实的看法

 及时性  具体化  细节化  人性化

第二部分:新闻发布的基本流程

一、搜集舆情  网络媒体舆情  传统媒体舆情  民意调查

二、研判信息

 设法找出可能立即引爆社会舆论的信息,立即实施应对;

 密切关注可能演变为热点事件的信息,准备处置的预案;

 面对一些“噪音”信息,注意不要过度敏感,防止过度反应。

三、确立主旨 1.主旨也就是新闻发布的核心信息  发布方最想说的;  媒体最关注的;  公众最关心的。

2.把核心信息放在聚光灯下

 制作核心信息时重在组织好支撑核心信息的依据,包括事实、数据、常

识、公理、名言等,还可以是一些简单的例子、趣事,乃至图片、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

 答问时运用核心信息掌控采访的方向,特别是在记者的提问偏离主题时,受访者要借助核心信息,把采访拉回原来的主题,以防记者的提问越走越偏。

四、准确押题 押题的思路:

1.安全健康问题:伤亡情况,安全健康如何保障,相关的医疗和善后措施,对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是否需要撤离等。

2.环境影响问题:对周边环境有何影响,对土地、水质、空气等会带来什么影响,是否有有效的措施解决等。

3.经济损失问题:有无这方面的评估报告,有无相关的补偿措施和政策,如何使公众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等。4.危机控制问题:目前能把这场危机的影响控制到什么程度?善后工作和防范措施如何?是否还会有隐患?如何加以防范?

5.起因问题: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原因?是否涉及到腐败的问题?联系该单位过去发生的某些负面事件,某领导该承担什么责任?如尚无结果,目前调查进展的情况如何?

6.求证传言:及时收集传言,并进行整理,从而对群众议论的东西心中有数。

五、掌握口径

1.口径是指对于某个话题事先准备好的表述,它确定了对于某个新闻事件的表述基础。

2.在负面事件中,要找出那些媒体纠缠不休的、又是该次事件的死穴的焦点问题,准备好回答的口径。

六、实施发布

1.主持人宣布发布会开始,介绍发布人基本情况,说明发布会的主题和大致背景,请发布人发布信息(最好不超过3分钟)

2.发布人发布信息,突出重点(最好不超过8分钟)3.主持人邀请记者提问并说明提问要求 4.问答阶段

 主持人要始终控制问答的节奏和时间,在还有最后2个提问机会时,主持人要提醒记者;  发布人要提前熟悉答问口径,记住要点,一旦出现口误,立刻予以更正。

5.主持人宣布提问环节结束,宣布发布会结束 6.处理记者包围追问

 发言人面对敏感问题时,回答要简短;  会务工作人员应帮助维持秩序。

 追问时间最好不超过10分钟,以免乱中出错。 发言人和会务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耐心和礼貌。

七、做好评估

1.发布会现场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

 发布材料的评估:主动发布用时长短、发布会核心议题、发布材料点评;

 发布人答记者问情况的评估:问题阐述、提问记者所属新闻机构、答问时长、点评;

 会后记者追问情况评估:追问记者人数、记者所属媒体的分布情况、持续时间、问题数目、问题归纳。2.媒体报道的统计分析  进行报道的媒体的分布情况;

 新闻报道的数量、体裁、篇幅(时长)、版面(栏目)等;

 新闻报道的主题。3.网络舆情反应

第三部分: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的操作程序和规范

一、弄清记者来路

主持人在邀请记者提问前要说明提问要求: 1.请记者提问前通报自己所在的媒体的名称 2.告诉每个记者能提几个问题(一般为2个)3.根据需要提出其他要求

二、倾听记者提问

1.熟悉记者提问的常用套路

 以具体新闻事实或线索为由头提问  以对比或比喻的方式提问  咄咄逼人直接“拷问”当事人  从“特殊”引出“一般”  滚动式的提问衔接 2.倾听提问时思考的要点  问的是什么问题?  该不该回答?  从什么角度回答?  回答到什么程度?  怎么回答才更全面?

三、辨别问题归口

辨别问题是否在自己获得授权的范围以内,对自己回答 权限以外的问题提醒记者转问他人。

四、确定回答人选

主持人将问题转交给出席发布会的其他发布人。

五、辨别“圈套陷阱”

分辨记者提问有无圈套陷阱,针对圈套陷阱确定相应的应对策略。1.强迫性选择

提出一种人为的固定的封闭式问题,等受访者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对策:受访者千万不要错误地在记者提出的备选项中进行选择。2.先入为主

使用那些具有反面色彩的词汇进行提问。

对策:千万不要重复那些具有负面信息的话语,即使觉得必须否认这种指责。

3.虚拟旁证

记者引用第三方作为证人,将那些无法求证的言论归咎于他们身上。

对策:千万不要和那些看不见的人进行争论或商榷,只需避开这些问题并把话题引到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上去。

4.带有感情色彩

在谈及悲情烈度高的情况时,记者们总会问及你的看法 或责任。

对策:先表达对此事的同情和关心,并将话题自然过渡到同当时的环境相适应的内容。

5.偷换概念

运用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但已把其内涵改变。对策:首先要澄清甚至重新定义记者的问题,纠正其带有偏向性的假设部分,然后再予以回答。

六、搜索备用口径

已经准备口径的问题根据既定口径回答,没有准备口径的问题根据政策法律回答。

七、运用策略技巧 基本的方法:ABC模板  Acknowledge应答  Transition搭桥  Message发布信息

八、控制场面时间

 发言人要适时终止回答,主持人也要会适时提醒发言人终止回答;

 主持人或发言人还要能够适时终止记者提问,结束发布会。

第四部分:两场新闻发布会的观摩和点评

一、贵州省“6·28”瓮安事件新闻发布会的主要问题 1.背景:瓮安“6·28”打砸抢烧事件 2.思考题

 此次发布会能不能解开李淑芬死因的疑团  “俯卧撑”为什么成了网络流行词  发布人的哪些言行引发负面评价 3.评论摘要

二、安顺市警察枪击村民案新闻发布会的教训 1.背景:安顺枪击案 2.发布会上记者质疑的问题 3.思考题

 有关官员的答问,能否回答记者的疑问?为什么?  发布会为何最后会失控  这场新闻发布会的教训 4.媒体评论【教师简介】

张任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礼仪、公共关系、新闻传播,先后在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以及省直多个单位担任《公务活动礼仪》、《人际沟通与礼仪》、《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置》、《媒体应对的现场表现艺术》、《新闻发布的理念与沟通技巧》、《舆情处置与媒体沟通》等课程,应邀参与省航道局、省供电局、阳江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工作,曾获得2008~2010年度省委党校个人教学成果一等奖。

上一篇:用visio画组织结构图下一篇:拉个圆圈走走小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