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汇报材料

2024-05-14

农民合作社汇报材料(精选6篇)

篇1:农民合作社汇报材料

牢记服务宗旨提升社员效益

——记XXXX镇XXXX村养鸡专业合作社

XXXX镇XXXX村是全省养鸡专业村,养殖规模达100万只,资产总额5000万元,年产值过亿元,是集种鸡孵、养殖、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养殖村,被省农业厅确定为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标准化蛋鸡养殖示范村。2008年5月,由印加斌等7个专业养殖户发起并组建养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秉承“以服务社员为宗旨,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理念,实行“七个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购料、统一进药、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治污,使我村户平增收3000元,有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实现了人人有事做、户户有收入的目的。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抓技术托管,增加养殖户收入

为了推动蛋鸡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做大做强,XXXX村养鸡专业合作社对养殖户实行技术托管,为养殖户提供技术保障,促进社员增收。社员印成国在前期养殖中,经济效益不是很理想。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对其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使他很快扭转了局面,每只鸡提高纯利润近10元。通过技术托管,全社养殖户共增收入高达500万元。为避免重大疫情发生,该合作社加强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疾病防控技术指导,做到不漏一禽、不少一针,提升了疫情防控水平,大大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

二、抓饲料采购,减少养殖户成本

养鸡要赚钱,饲料是关键。过去,养殖户自行购买饲料,不方便、费用高,价格变数很大,成本较高。合作社考虑到这个因素,决定把帮助养殖户统一采购饲料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选择信用好、质量高的饲料厂家,实行统一采购、服务到家,降低养殖成本。2010年7月,合作社通过上网、到饲料基地考察,预测年底豆粕(饲料原料)价格将大幅上涨,便为养殖户按每吨3100元的价格预定了豆粕期货1000吨。到了年底,豆粕货源紧缺,价格迅速上扬,涨到了每吨4400元。仅此一举,为养殖户减少成本100多万元。合作社准确地预测市场行情,为养殖户统一购买饲料,不仅解决了养殖户购买饲料难的问题,而且为养殖户节约成本。

三、抓纠纷调处,维护养殖户权益

合作社制定信息集中与反馈、矛盾纠纷的调解与处理等相关制度,并与养殖户建立信息联系卡。我们合作社与养殖户连为一体,把养殖户所想、所忧的事情和问题逐一落实、调解处理各种纠纷,维护好养殖户的权益。去年,合作社有个别养殖户的鸡患了鸡白血病。这种病情属于垂直传播性疾病,是由母体带来的,鸡苗小的时候难以发现,产蛋时表现明显,无法防治,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经济损失。为此,养殖户多次找种鸡场交涉没有结果。合作社知道后,帮助养殖户寻找法律援助,得知在这类问题上法律没有规定的标准和遵循的原则。为了维护养殖户的权益,合作社寻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先请省畜牧局帮助诊断,得到了权威认证,然后上报省里相关部门,引起了省里的高度重视,最后派代表与种鸡场进行交涉。通过多方协调和努力,养殖户得到了5万元的补偿,基本上弥补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为了从源头上控制鸡白血病的发生,合作社还帮助养殖户确定了进鸡苗的源头。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狠抓问题的落实,采取合理正当方式,很好地维护了养殖户的合法权益。

四、抓设施建设,改善养殖环境

鸡粪是对生活环境污染的一大源头。为了改善养殖小区的生态环境,使养鸡产业可持续发展,合作社积极协助镇政府抓好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工作。在镇政府的统筹下,合作社组织养殖户对粪池设施进行了集中改造。在原有粪舍得基础上,加盖屋面,修建了鸡粪集中处理池和消毒设施,按照“153”模式对鸡舍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向养殖户推荐高

效的消毒药物,并制定了定期消毒制度,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善了养殖小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养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抓发展机遇,求共建共赢

1、建立交易市场。养鸡产业是XXXX村特色主导产业,养殖小区已初具规模,蛋鸡的数量和产量已上档次,却缺少一个交易平台。合作社计划在村养殖小区建立一个交易市场,从事鸡蛋和饲料交易,为养殖户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

2、深化技术托管力度。XXXX村养殖户多,成分复杂,外来户较多。合作社将进一步深化技术托管力度,争取对全村所有养殖户进行技术托管,让更多的养殖户效益翻番。

3、加大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力度。通过调查,国际蛋鸡年产鸡蛋21公斤,合作社的蛋鸡年产鸡蛋仅有17公斤,与国际生产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合作社将加大技术研究力度,让专业技术人员走出去,同时引进人才,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蛋鸡产蛋量,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篇2:农民合作社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牛、果、菜等重点产业,通过抓宣传培训,示范社和规范化,综合服务,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加快,登记数量增多,带动辐射作用不断加强,规范化程度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市上先后制定出台了5个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文件。2013年3月,认定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0个,制定了《平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管理办法(试行)》,下发各县(区)贯彻落实,进一步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创建工作,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

目前,全市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95家,其中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979家,会员总数10.7万户,辐射带动农户17.93万户,会员和辐射带动农户数占全市总农户的66.6%。110个合作社可通过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站网上交易农产品,6个合作社获得农产品无公害基地认证,21个合作社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152个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党员1711名。涌现出了静宁格瑞、庄浪强庄、灵台兴农、泾川裕民4个全省“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24家,全省示范社24家,市级示范社119家,县级示范社80家。其中:静

篇3:创新农民合作社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合作社,组织化,农村经济

现代农业和流通业的发展, 要求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应农产品终端市场的变化, 以经营业务为纽带, 实现产业上下游主体间的纵向合作, 这代表着未来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经营机制, 在更大范围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 是当前农民合作组织加快成长为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任务。

一、延伸产业链条, 优化产业增值机制

当前合作社主要的问题之一在于资金少, 营利能力低。这几年来, 农产品的价格一涨再涨, 但合作社在农产品价格普涨的过程中并没有获得更多的收益。造成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在于合作社脱离了市场终端, 即合作社过多的关注于生产层面的联合, 忽视了市场的开拓和服务的提供, 仅占据了产业链较短的环节, 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农民增收。现阶段, 宜兴合作社经营业务单一和产业能力弱小的问题较为突出, 这就要求合作社在今后的发展中:

(一) 要贴近市场, 开展农超对接

《商务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工作目标指出:“逐步改变大中城市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和居民消费习惯, 使超市成为城市居民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之一, 力争‘十二五’期间大中型城市生鲜农产品经超市销售比重翻一番, 达到30%。”在这种合作模式下, 合作社和超市共同置于市场中, 合作社的服务范围、产业链条将由售前延伸到售中和售后, 带来的不止是流通成本的减少和利益的重新分配, 也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了管理理念、组织方式、生产流程、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冲击和变革。

(二) 要做长产业, 开展精深加工

“微笑曲线”理论认为, 在产业链体系中, 附加值曲线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形态, 对应于农业产业, 农产品的价值是随着生产储运、精深加工和品牌推广等环节不断增加的。中央1号文件也明确提出,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鼓励合作社开展精深加工。宜兴宜芳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宜芳”牌商标, 在带动本地200多户山羊养殖户的同时, 配套建立了山羊加工场、山羊交易所、宜芳大酒店, 并在内蒙等地成立了养殖基地, 开展苗羊供应、疾病防治、收购加工、餐饮服务等众多经营活动, 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综合实力。

(三) 要服务农户, 开展资金互助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针对合作社发展资金不足、难以开展精深加工等的现状, 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 开展多种形式的资金互助。

二、吸收多元要素, 完善成员利益机制

各种合作要素之所以选择加入合作社, 是源于对合作社维护和增进成员利益的预期。农民专业合作社搞得好不好、有没有凝聚力和竞争力, 关键是看它的运行机制, 尤其是利益分配机制。

(一) 要畅通渠道,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完善激励机制, 改变单纯以分散农户参与的方式, 吸收种养营销大户、个体加工业主等主体为成员, 鼓励资金、技术、土地、品牌等要素以参股合作的形式参与, 增强合作集体的吸引力, 实现合作社向多要素紧密型合作转变。

(二) 要重视效率, 建立明晰的产权机制

目前, 合作社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是欧洲模式, 另一种是北美模式。后者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 源于它在很多方面建立了产权制度, 吸纳了现代经营理念, 从而实现了突破, 有效调动了各方积极性, 避免了搭便车现象, 大大提高了合作效率。今后宜兴农民合作社要搞活经营机制, 增强各种合作要素的参与积极性, 释放潜在的生产力, 现代企业的产权经营理念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三) 要坚持公平, 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

利益共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关键, 按照会员惠顾的原则, 建立起“按贡献付酬”和“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内在利益分配机制。在坚持公平, 在按“产销订单”“最低保护价”“最高限价”等形式, 实行初次分配的基础上, 以不低于可分配盈余60%的比例, 按交易量向社员进行二次返利或多次返利, 同时让土地、技术、资金等要素参与股金分红, 分享合作收益。

三、组建合作联社, 强化抱团发展机制

《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四十三条指出, “两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社可以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依法登记, 领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通过组建联合社, 合作社之间形成了合力, 提升了经济规模与市场话语权, 并最终实现了农户增收。同时, 在政府与合作社沟通方面, 联合社为两者搭建了桥梁, 改变了以往政府面对众多分散合作社时管理不便, 农户需求难以及时上达的现状;在市场管理方面, 与大型批发市场难以追诉农产品质量问题不同, 通过联合社较易建立起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便于管理检疫, 提高市场农产品流通质量水平。

当前宜兴合作组织正面临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发展转型, 大力引导合作组织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开展联合与合作, 不失为一条切实而有效的途径。

(一) 要提高服务, 组建合作组织联合会

对内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提供各种服务, 如培训、技术推广、信息、财务管理指导、促进成员间的业务合作等。对外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维护并争取他们的权益, 特别是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政府沟通、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

(二) 要做大平台, 组建专业合作联合社。对外开展经营活动, 对内服务团体成员。

(三) 要打通销售, 组建销售合作联社

当前农民合作社销售模式是:合作社找经纪人, 经纪人找采购商, 采购商找批发商, 批发商找零售商, 最后零售商再卖给消费者。产品每经一次转移, 价格就涨一次, 而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却是相对固定的。对于减少合作社流通成本和重新分配市场利益, 开展农超对接是一种思路, 而组建销售合作联社则是另一种突破。通过组建销售合作联社, 同样可以促使产业链条由售前到售中和售后的延伸, 实现合作社与消费终端的零距离对接, 减少中间流通利益的损失, 带来农户和合作社利益最大化。近年来, 宜兴市为扩大合作社产品销路, 促进社员持续增收, 从开展产品展示直销入手, 通过联合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成立“苏合宜兴市农产品销售合作联社”, 成为苏南首家农产品销售合作联社。该联社的成立, 吸收了众多优质农产品, 避免因产品种类单一导致的销量不足, 带来成员销售渠道的统一和信息技术的共享, 促进了产销一体化的实现, 并带动近3000农户增收。

推进合作社富民增收机制创新, 不仅需要合作社自身发展模式的转变, 还有赖于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引导鼓励和支持推动, 进一步破除发展障碍, 建立和完善各项政策体系, 为合作社进一步发挥富民增收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促进加大投入, 改进项目引导机制

全市目前基本都已安排专项资金, 用于扶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在集中财力、保证重点的基础上,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扶持范围, 在培训服务、建设基地、创建品牌与营销推介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一) 要扩大财政扶持范围

把合作社全面列入支农惠农项目支持范围, 做到农业企业能享受和承担的政府投资支持项目, 合作社也能享受和承担, 为合作社经营机制创新拓展空间。

(二) 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 重点支持那些运行规范的合作社, 支持其推广先进实用科技、装备现代生产服务设施、开展成员培训教育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 为合作社经营机制创新夯实基础。

(三) 要拓展扶持建设项目

鼓励合作社开展质量认证、品牌建设、兴办加工物流业、“农超对接”等, 采用直接补助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一定支持;鼓励合作社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 鼓励其参加各级展示展销会, 并给予相应补贴;鼓励抱团合作和兼并重组, 对通过抱团合作或兼并重组促进资源节约、引领产业提升、带动农民致富成效明显的, 给予适当奖励, 优先安排扶持项目等。

五、健全服务支撑, 深化政策激励机制

(一) 要完善税收优惠体系

《合作社法》和省《条例》都对合作社享受税收优惠做了规定, 当前的关键是如何确保具体政策的有效落实。关键是加强农业主管部门与税务部门的协调沟通, 促成相关税收优惠文件具体细则的早日出台;加强税源管理监控, 通过实行备案制, 建立控管台帐, 加强经营业务评估等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征管长效机制, 切实落实减免增值税、所得税及印花税等各项优惠措施。

(二) 要健全金融支撑体系

加快引导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创新, 扩大支农服务范围, 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探索新的融资合作形式。在具体形式上, 可以探索引导成员间开展以下合作: (1) 金融监管型, 由银行部分斥资并监管, 成员间开展自愿入股合作; (2) 政府扶持型, 由政府注资和成员自愿入股相结合组建; (3) 合作社内部互助型, 即在合作社内部由成员自愿入股, 在成员间开展资金互助。

(三) 要创新配套服务体系

从加强合作社人才培养入手, 鼓励合作社采用“内提外引”的方式, 加大合作社骨干人员的培训教育, 积极引进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并给予相应政策补助。从推进合作社厂房设施建设入手, 健全完善合作社用地审批制度, 对符合条件的经营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并及时办理用地手续。

六、夯实合作基础,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合作社是农户之间的相互联合, 其发展运营状况与农户利益切身相关, 比起其他的经济组织形式, 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更为重要, 特别是在社员的监督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 要加强对管理生产行为的监督

对管理者, 建立岗位责任制, 细化章程规定的理事长、理事会成员、具体管理者的职权和责任, 防止管理者不作为。对成员, 健全完善入社和退社机制, 明确入、退社条件和程序, 强化成员的遵章守纪管理。

(二) 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制度的监督

当前, 农民合作组织财务核算的不规范, 使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带有较大的风险, 给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增加了难度, 也不利于农民切身利益的保障。重点是督促农民合作组织按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簿, 健全会计核算, 同时积极推广省农委组织开发的合作社财务软件, 落实合作社财务报表报送制度, 提高全市合作社财务管理科学水平。并依法规范盈余分配, 按交易量 (额) 比例向成员返还的盈余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

(三) 要加强对财务审计的监督

篇4:农民合作社汇报材料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4

永吉县位于吉林省中东部,地处松嫩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属吉林市所辖县。全县幅员面积2625平方公里,共辖7个镇2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40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现有耕地8.8万公顷。2012年初,永吉县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 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永吉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我们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永吉县始终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落实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强化宣传发动、培育示范典型、加大指导服务、完善政策引导等一系列措施,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行业自律”的发展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覆盖了永吉县农村各主导优势产业。截至2014年10月31日,全县在工商部门依法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597个,其中种植业276个,养殖业46个,农机服务101个,其他174个,入社成员11334人,带动农户1.2万户,注册资金7亿多元。全县现有国家级示范社24个,省级示范社13个,市级示范社2个。经营的产业涉及到粮食、果品、紫苏、食用菌、芦笋、柞蚕、苗木、中药材、鹿产品、黄牛、猪、家禽、林蛙等十几个产业。永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永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较快的发展,仅2013年新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达到163家。目前,每个乡(镇)平均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0多家,1.2万个农业劳动力参与了合作社。通过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纳入了法制轨道,进一步规范了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调动了农民兴办和发展合作社的积极性。

二是组建形式多样。目前永吉县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其组建形式上来看,有“合作社+农户”型,有“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型,有“合作社+经营大户+农户”型,有“合作社+公司+农户”型,还有“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型等。从其经营领域来看,有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资购销、农机服务及农技推广业。从其成员构成上来看,既有农民个体成员为主,也有农业企业、基层组织和专业协会等团体成员参加。从其发展区域上来看,既有村域、乡(镇)域范围内的,也有跨乡(镇)在全县范围经营的。可以说,全县农业的主要产业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存在,合作深度也已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展到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合作广度正在从技术信息、销售服务为主日益扩展到品牌创建、实体经营以及资产、土地股份合作等领域。

三是带动能力较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走的是新型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它们通过组织模式与利益机制的创新,实现了社员小规模生产基础上的合作社经营规模化,这将是中国小农基础上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当地农户在产业发展上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永吉县农家芦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107人,带动农户38户,总种植面积达270亩,合作社每年可产35万斤新鲜芦笋,年产植280万元,产品出口到韩国和新加坡,初步形成了“一社一品”的发展格局。永吉县罗圈沟葡萄种植农民产业合作社,现有入社农户47户,带动农户180户,种植葡萄面积320公顷,年总产值达810万。永吉县天茂家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126人和1个家禽养殖公司,2013年合作社社员养殖商品肉食鸡310万只。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新型农村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经营,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增强了农村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了农村经济市场化、产业化和商品化的进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外联市场、内联农户,改变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实现了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商品化、产业化和绿色有机化,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永吉县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专业化和产业化生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组织化、集约化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永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农户与未加入合作社农户生产效益比较,合作社成员增收更加有保障。以永吉县农家芦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出地的社员合作社将销售利润全部返回,每公顷芦笋产量12000公斤,收入19.2万元,纯收入为16万元,是种植粮食收入的13倍多。出资的社员按股分红,一股1000元,2013年分红为100元/股。该合作社社员表示入社种芦笋,比外出打工收入高,更比种其他农产品赚钱。2013年,全县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人均收入达1.2万元左右,比其他农民增加2000多元。

3 培树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情况

几年来,永吉县委、县政府把积极引导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产业优势和地方特色,积极培树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采取多种措施,助推其做大规模,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头作用。除了前面介绍的永吉县天茂家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永吉县农家芦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永吉县罗圈沟葡萄种植农民产业合作社分别成为全县家禽养殖业、芦笋种植业和葡萄种植业的典型外,还有永吉县建波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永吉县万昌镇农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永吉县仁利榛树栽培专业合作社等不同产业类型的典型。永吉县建波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典型,是省级示范社,现有成员40户,带动农户300户,拥有大型拖拉机6台、水稻插秧机7台、水稻收获机3台、配套机具30多台(套),还拥有育苗粉土机、播种机、自动控温催芽等大型农业加工设备,农机服务作业面积1000公顷。该合作社除了在当地为农业生产提供农机服务外,还与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合作,在全县建立北方粳稻品种选育试验基地,今年试验了1700多个品系,通过标准化生产,选育出适合北方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的高产、抗病新品种。该社还建立了网络可视化水稻标准化种植生产示范基地,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水稻标准化种植生产及加工全过程,以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全过程同步展示,使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大米时可直接了解稻米生产环境及过程。永吉县万昌镇农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县水稻种植合作社的典型,是省级示范社,现有成员48户,带动农户600多户,注册资金120万元。该社今年在当地流转水田300多公顷,全部种植有机水稻,从育苗到收获实行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农民每公顷耕地可获得土地流转资金、惠农补贴资金和稻草收益合计1.5万元以上。永吉县海达苏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县紫苏收购、加工、销售合作社的典型,是国家级示范社,现有成员126户,带动农户2000多户,注册资金60万元,每年经营苏子2000多吨,苏叶1000多吨,总价值2000多万元,创汇40多万美元。永吉县仁利榛树栽培专业合作社是永吉县榛子种植合作社的典型,现有成员26户,带动农户200多户,注册资金40万元,在北大湖镇宋家村流转土地1100亩,栽植引进了美国“平欧大果榛子”,采取“公司+农户”(农户出地、公司提供苗木和技术)的方式进行合作,带动清收还林、解决农村劳动力,发展壮大林业产业。

4 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全县上下都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总体上看,是健康有序的,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由于受自身内部原因及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是规范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时间短,近年农民合作社发展速度又较快,存在着规模偏小,管理粗放,运行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大部分合作社有章程和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但是也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不完善,有的即使有章程也未完全按章程办事,有的没有组织成员开展真正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合而不作,流于形式。

二是政策扶持有待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中央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农民兴办各种专业合作社,但真正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配套政策还不多,在专项资金和贴息扶持、政策补贴、农业理赔、银行贷款等方面,目前还没有硬性的政策规定。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复、隐性交易费用高等问题存在资金融通方面的困难。

三是注册监管体制有待理顺。在当前体制下,合作社登记和管理分离,工商部门只负责登记,农业部门负责监管,农业部门在监管中发现有的合作社不规范,也不能注销他们,造成部分合作社有名无实。

5 对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简化信贷手续,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抵押、担保、信用体系。金融部门在开展贷款授信业务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规模和利率要给予适当优惠。具体而言,支持合作社以相关农产品或资产为抵押或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允许具备条件的村委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完善小额信贷产品,建立灵活高效的农业融资保障体系。

二是壮大新型主体发展力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投资农业的企业家”、“返乡务农的农民工”、“基层创业的大学生”、“农村内部的带头人”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级政府及农业、财政、供销、工商、税务、质监、银信等部门要及时为其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技术帮助和权益保护,从政府补贴、社会保障、项目扶持、金融服务、土地流转、职称评定、上升通道、社会评价等方面创新制度和政策,吸引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献身农业。

三是转变政府农业扶持方式。一是制定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信息等方面给予进一步扶持;二是推动建立合作社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对合作社的有效监督制约手段,提高合作社发展质量;三是制定支持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

篇5:农民合作社汇报材料

材料

尊敬的各位参会领导、各位代表:

我是xx市xx果业合作社苹果专业合作社的代表,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们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向大会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批评指正。

xx市xx果业合作社是在东彭果业协会发展的基础上应运产生的,其名称“共裕”,喻意合作社以组织生产营销绿色、有机苹果·社员共同致富为宗旨。合作社于XX年7月1日成立的,注册资金10万元,现有社员163人,分布在东彭、西彭、杜堡、英山、张堡8村,股金总额20.万元,社员经营果园面积3276亩,年总产值1965万元。合作社社员平均年增收2130元。每股分红200元,合作社以专业从事苹果生产的农民为主体,采用聘请专家定期培训、组织社员赴外交流学习、技术人员常年驻点指导、依托各类组织合作销售的办法,开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取得了在较好的成绩。

XX年,合作社先后被农业局、渭南市果业局授予“优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科技局“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xx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建立无公害认证基地3000亩,成功实现了“农超对接”。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国内大中城市与超市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合作社理事长于XX年3月,被xx市人民政府先进个人。

合作社成立两年来,坚持把生产好果子和卖好果子有机的联系起来,常年工作围绕这两点去做,在生产技术方面坚持每月集中培训、实地指导、参观交流,及时引进推广果业新技术;在销售方面利用多种渠道联系客商,推介产品,积极参加中国苹果年会、杨凌农高会、苹果产业论坛、农超对接洽谈会等活动,通过网络与北京、成都、上海等城市寻求直销代理合作商;在宣传方面,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把办好两刊三网作为宣传‘共裕苹果‘的有效阵地,在市委、政府及农业局、科协、经管站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

总结我们的工作,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一是发展规模大,对果业发展带动性强。合作社在原果业协会会员130人中吸纳104人为社员,其中有32人是各村的果园大户、技术能手,这一组织形式在客观上为推广果业新技术、推动全县果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效益明显。

二是推广技术新,对引导农民观念转变效应突出。合作社把引进推广先进技术作为自身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坚持了协会在新技术推广方面的做法与理念,聘请究xx市园艺站副站长农艺师王社学并多次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中农乐讲师来我社举办大小培训会319场次,培训果农4.9万人(次),组织会员到外地参观学习。所有这些,对于开阔果农视野、转变果农观念、提高果农技术水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肯定地说,由合作社引进、组装、推广的苹果高光效综合栽培技术是国内最先进的、适合我们实际的、已经造福广大果农的技术,合作社近年来在推广这一技术中的影响也是无可比拟的。

三是基地建设实,合作社规范发展后劲足。借鉴国内外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功经验,我们把“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作为合作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以培养乡土技术人员、建立标准示范园为重心,先后在全社指导统一改形果园1000多亩,带动改形3000多亩,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XX年11月有3000亩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无公害产品认证。‘共裕牌’在国家工商局已成功登记商标,卓小虎·李冯玉等社员建成了有影响的示范园,吸引各地果农不断前来参观。我们在市内每年组织会员南北交流、互相学习、促进提高。

四是果品营销超前,突显品牌效应。新技术推广的意义在于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合作社瞄准我市苹果迅猛发展的势头,依托陕西省果品流通协会、农博网、中国水果直销网开拓国内外市场,注册了共裕牌商标,率先使用苹果交易QQ群,聘请专业策划公司,推出了系列专用包装,在xx电视台播出品牌广告,利用多种媒体为社员提供技术信息、产品销售服务。社网站日浏览量达5000人次,与合作社联系的客户在XX人次,直接合作的已有32家,全国各地300多名消费者通过这一渠道购买到了共裕牌苹果,有效地拉动了产地价格,合作社今年苹果交售价格一直坚挺,每斤高出其他0·5—0·2元销售。一个共同的现象是,哪里有合作社的社员,哪里的苹果商品性就高,卖得快、卖得贵。社员与非社员销售价前后相差5角,亩收入相差在3000元左右。更主要的是,由于食品安全得到广泛关注,合作社提倡推行的有机栽培已受到采购商的兴趣,品牌效应在09年的销售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完成“农超对接”订单1500吨,目前我社苹果已远销北京、贵阳·重庆广东·城乡商场等30多家超市销售260多吨。

篇6: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思路,落实扶持措施,加强引导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10年底,全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2个,农民成员总数3500多人,带动农户7000多户。综观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依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培育典型,抓好示范,激励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的2007-2010年四个中,我区分别成立合作社2家、10家、18家和72家。

二是专业特色十分明显。绝大多数合作社立足于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组建,与特色产业互相促进,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纽带。我区专业化生产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蔬菜、果茶、生猪、禽类、水产等本地主要特色产业都有一定数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发展形式多种多样。我区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类型除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外,还包括农产品加工、农业病虫害防治服务、农业旅游等多个方面。从创办类型看,大体有农户自发创办型、村级组织牵头创办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最主要的是农村能人领办型。在区农业局的协调、指导下,由几个示范社牵头,召集20多家合作社联合创办了以销售成员单位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产销联合社,提高了合作社群体发展资源利用率和产品统一销售率,增大与超市对接口径。

四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多或少兴办了成员急需的服务项目,多数合作社由成立初期单纯向成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逐步延伸到储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解决了成员“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的实际难题。一些合作社建设了育苗基地,一些合作社建设了产品保鲜冷藏或加工包装项目,还有一些合作社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二、主要做法

强扶持,重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加快发展中不断规范,在规范发展中不断提升。

(一)强化扶持,推动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突破点来抓。建立“一村一品”以奖代补扶持基金,每年由区财政拿出100万元,对承担“一村一品”项目的村委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对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农民成员规模每家给予补助1-3万元启动资金;对注册商标并统一产品包装销售的,给予奖励补助2万元;承担示范项目、获得“三品”认证和参加省级以上展销推介的,都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农业项目优先给予立项扶持,支持合作社在基地建设、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2007年以来,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多万元,用于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专门召开学习贯彻座谈会,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集中开展了法律精神和专业合作典型的宣传报道。2007年3月份,区政府配合市有关部门在我区召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场会。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法律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形成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培育典型,带动发展。培育典型,靠典型引路,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类指导,选择一些产业特色明显、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合作社开展试点示范,突出规范章程、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民主管理,指导办好合作社成员急需的服务项目。有4家合作组织承担全国示范项目,6家合作组织被确定为省、市级示范单位。通过总结示范单位的典型经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提供样板。我们从抓好示范社民主管理入手,通过典型样板,示范带动更多的合作社规范内部管理。重点抓好“四个一”的落实:一是建立一套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合作社内部规范化管理;二是健全一个权力机构,社内重大事项由社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三是健全一个财务审核监督机制,由监事会负责实施对合作社发生的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事项进行逐项审查;四是设臵一个社务公务栏,及时公布合作社重要事项,按季公开财务收支明细情况,接受社员监督。

(四)深化服务,促进发展。相关部门依法履行好指导、扶持和服务的工作职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区农业局组织数十个合作社参加市首届和第二届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并会同工商局等部门多次组织开展“农超对接现场会”,帮助合作社拓展销售渠道。区农业局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亟需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能人。同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合作社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密切配合,狠抓农资市场管理,并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市场、技术等信息服务,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订单履约率明显提高。区有关部门还多次组织部分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全国、全省研讨会和培训班学习,并组织到南平市等地考察,进一步开拓了合作社管理人员的视野、学习了先进经验。区农业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并先后举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培训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电算化》培训班,着力抓好合作社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区农业局举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训班,同时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专题调研,指导合作社完善章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运作机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

三、初步成效

(一)主导产业得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对外销售,调动了农民发展主导产业的积极性。如**蔬菜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设紫长茄产地交易市场,推广嫁接紫长茄大棚栽培技术,带动本村及周边村2500多户种植嫁接紫长茄3000多亩,形成了以**村为中心的反季节嫁接紫长茄产业带。**蔬菜专业合作社牵头与龙头公司签订订单,带动本片区农民参与订单生产,当地水果玉米、生菜等订单蔬菜生产很快形成规模。**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镇养猪协会密切协作,抓住猪病防治、品种改良、生猪销售等三个制约养猪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展有效服务,成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年出栏商品猪千头以上的成员养猪场有190多个。通过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等载体建设,示范带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全区蔬菜、水果、茶叶、商品猪、家禽、水产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二)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合作社普遍重视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改进工作,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合作社普遍开展了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等科技培训,部分合作社还开展了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服务和技术交流活动,培养了成员学习科学、重视科学、依靠科学的新观念,提高了科技素质,成员普遍掌握了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如**蔬菜专业合作社每年在成员中推广紫长茄嫁接栽培技术1900亩,并且取得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蔬菜专业合作社每年推广红紫苏、紫甘蓝、结球生菜等优良品种和节本增效技术1500亩;**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四季白”茭白良种28万苗,带动顶村村民推广种植230亩,产品收获期延长5个月,单产大幅度提高;**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推广产仔多、育肥畜出肉率高、抗病能力强的PIC母猪,并引进五个进口品系的优良种公猪,向成员场提供种猪人工授精服务,均获得较好收益。

(三)品牌认证取得突破。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拥有自主注册商标33个,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个、产品认证14个。通过几年的扶持、培育,一批享誉全市乃至更大范围的合作社及其特色产品涌现了出来,**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获市著名商标;**蔬菜专业合作社紫长茄远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市;**果蔬专业合作社凤梨穗龙眼干远销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市。

(四)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加速了人力、财力、物力优势向产品优势的转化,加速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势单力薄、分散经营的农民,依托合作社进入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使农产品商品率和效益明显增加,农民增产增收,初步形成“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富一方农民”的发展格局。如**蔬菜专业合作社带领菜农参与订单生产,每亩年平均利润在3000元以上,而以前平均利润只有1000多元,提高了一倍;**村在合作社带动下,紫长茄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村民收入大幅提高,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比所在镇农民平均收入水平高31.6%。

四、今后打算

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不够规范。部分合作社民主决策、内部控制、利益分配等机制运作不够规范,有的大小事务少数几个理事说了算,有的监事会或执行监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个别合作社名为“合作”,实为个人操控。二是带动能力较弱。农民成员数在50人以上的合作社只有32个,占31.3%,全区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不到5%。一些合作社没有真正形成经济实体,凝聚力不强。个别合作社有名无实,“只搭台,不唱戏”。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技术、信息缺乏。不少合作社缺乏有实践经验、合作理念、市场知识的牵头人。目前,合作社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部分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销售渠道比较单一。下一步,我们准备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舆论宣传对于为合作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态良好,但从全国、全省发展形势看,我区仍有不小差距,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宣传不深入,农民群众认识不够;另一是我们抓机遇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今后,我们要加强对《合作社法》的宣传,推进依法建社。同时,要抓住国家扶持政策继续加强的有利条件,明确思路,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总体定位,加强引导,鼓励更多的经营大户、农村能人、基层干部领办合作社,主动挑起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担子。

二是加大指导力度。针对部分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有名无实等问题,今后在继续促进合作社发展的同时,要把规范、完善、提高合作社建设工作摆上更加重要位臵。农业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好法律规定,履行好指导职责,结合建立合作社名录工作,加强指导、培训和服务,引导合作社完善出资结构、民主管理、经营服务、建账核算、利益分配等机制,切实提高合作社发展活力和带动农户能力。要通过现场观摩、专家讲课、经验交流、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强对业务指导人员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轮训工作,促进业务指导人员真正能熟悉法律,认真履行指导、服务等职责。同时,使合作社经管人增强依法办社的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加大示范力度。根据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和不同产业发展情况,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培育工作,争取每年培育3-5个示范社,每个示范单位由区财政补助资金5-10万元。通过示范社的培育工作,让我区涌现出更多的有规模、有水平、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先进合作社典型,示范带动全区合作社搞好规范化建设,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上一篇:账户年检工作的思考下一篇:关于责任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