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出来教学案例

2024-04-11

喂出来教学案例(精选9篇)

篇1:喂出来教学案例

《喂——出来》教学案例 河头中学杨福艺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师:那我考考大家,你怎么读这个题目啊?

(生踊跃起来读,有的读得声音太小,有的读得速度太快)

师:这个女孩儿,你读得很有意思。你觉得你的处理和前边的同学相比谁更好? 生:我觉得我读得好。我的声音响亮,我还读出了拖音。

师:你为什么觉得应该这样处理呢?你能在原文中找出答案吗? 生:书上是这样说的“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一声”。首先,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叫声,而且是“使劲地大叫”,可是刚才的同学读得像个老人。(众笑)师:你为什么会读出拖声呢?

生:有一个破折号啊,说明这个“喂”字延续时间很长的。

师:你太棒了!读书非常仔细,还能独立地咬文嚼字。来,同学们,像这个同学分析的一样来读好这个标题。

(生反复朗读“喂——出来”。)师:大家再想想,年轻人最初喊“喂——出来”的时候,他可能希望洞子里什么东西出来啊? 生:一只狐狸。(众笑)

师:有道理。课文中前面谈到了有人怀疑这是狐狸洞。生:我想他希望有金银财宝出来。(众笑)生:我认为他希望有很多神仙出来。(众笑)„„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善于咬文嚼字,联想想像。那么想一想《喂——出来》这个故事围绕着一个什么东西展开? 生:洞

师:很好,非常准确抓住关键词。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喂——出来》中的这个“洞”去洞察人生。现在请你根据小黑板上的提示,用精炼的话概括地复述课文。洞现——探洞——填洞——洞变(生复述“洞现——探洞——填洞”,老师简单点评点拨。略)师:结合课文,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洞? 请用以下句式表述: 这个洞貌似,实际。这个洞貌似,实际。这个洞貌似,实际。这个洞貌似,实际。这是一个“平淡无奇”“品德高尚”的洞,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看上去就像透明的玻璃一样。但是,“洞变”还是发生了!实际上这个洞会把所有的东西原物返还,它等待时机伺机报复。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到完。师:年轻人的声音出来了,小石头出来了,接着,还会有些什么东西出来呢?我们生存的世界会接着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当时洞变时候的录音,联系课文,发挥想像,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放一分钟音频——地震、狂风、暴雨、闪电齐作„„)

生:我看到山崩地裂,天空变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漏洞,垃圾从这个漏洞中倾泻而出,整个世界黑沉沉的一片。

生:我看到闪电撕裂了世界,倾泻而下的各种垃圾顿时就把世界掩埋了。生:装着原子能反应堆的大箱子也爆炸了,无数的婴儿变成了畸形,许多城市马上被毁灭了。生:我听到了人们到处躲避的哀嚎,哭声震天。师:告诉我孩子,此刻你在哪里?

生:我也被垃圾掩埋了,我在痛苦地挣扎着和家人生离死别。生:黑云压城城欲摧,世界末日到来了!(老师的点评略)

师:报应来了,世界末日来了,人类的悲剧降临了。我们不禁要问:谁之罪? 师:同学们,此刻,与洞有关的各色人物都被推上了审判台。现在,孩子们,你们就是律师,你们就是法官,请重新钻研文本,有理有据地讨论这个问题:谁应该成为被告? 村里人(年轻人、老年人、村长、村民们„„)、新闻记者 学者 投机商人 政府官员

城市里的居民们(生自由阅读讨论)

生:我认为投机商人应该成为被告,因为填洞公司就是他成立的。生:我觉得村人们也有罪,就是他们同意把洞卖给商人的。他们为了一点点私利把洞出卖了。生:那村长也有罪,他开始不想卖,但最终没有能够坚持原则,他动摇了。他立场不坚定。生:我认为那些新闻记者也有罪,他们没有能够及时向大家传播正确的信息,他们根本就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有一个记者看到这个洞深不可测,就“一声不响地解掉了扎在自己腰间的那根结实的绳子”。他被吓住了。

生:我认为学者有罪,他没有搞清楚这个洞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说要赶快把它填掉,他要不下这个定论,商人也不敢来买。生:我觉得政府也有罪,因为是有关政府部门给商人发了营业许可证,填洞公司才敢营业的。生:对,还有那些政府的外交部、国防部的官员们,他们都轻松地往这个洞里扔东西。他们当中居然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他们才是罪魁祸首。师:你会写“罪魁祸首”这个词吗?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学生上黑板写,但是写错了“罪”和“首”)

生:那城市里边的居民们也一个跑不了,他们都往这个洞里丢东西,他们都有罪。„„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严格,都是铁面包公铁血法官。既然大部分人都罪责难免。那么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一个问题“谁是罪魁祸首”。

生:我认为商人是罪魁祸首,他们要不是利欲熏心,他们要是稍微有点儿良知,也不会把事情搞得这么糟。

师:嗯。我们把这个商人特别揪出来。请找出成立填洞公司前后这个商人的想法的句子。(生找)

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要不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

(指导学生个人和集体表情朗读,通过朗读去感受商人急切牟取利益的心理)师: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商人吗?从哪些词语你可以看出来? 生:从“反反复复”地“打量”、“贪婪”、“盘算”中我感受到这个商人很精明,也很奸,是个奸商。

师:可不可以把“盘算”换为“计算”? 生:不可以。“盘算”是个贬义词,显得商人心中有鬼。师:可不可以把“牟取”换为“赚取”。生:不可以。“牟取”也是个贬义词,有以不正当的手段赚钱的意思。师:商人只以经济利益为最高追求目标,这叫做“利——” 生:利欲熏心!

(师板书提醒学生积累这个词语)

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人赚取利润本没有错,但是,如果昧着良心赚取利润,那就是社会的罪人了。

生:我认为学者是罪魁祸首。如果不是他说必须要把洞填掉,商人也不敢来买。朗读学者表现的句子

学者心里不禁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埋掉!”

虽说事情还没有弄清楚,但还是赶快处理掉为妙,免得堂堂学者当众出丑。(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表情朗读,力争读出学者“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不容置疑”的形象)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者啊?请你来点评一下。生:虚伪的学者!生:狡猾的学者!

生:没有真本事的学者!生:虚荣的学者!

生:死要面子,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老百姓的性命还重!

师:对,这是一个让我们鄙视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他的轻率结论让他成为了社会的罪人。

生(激动):我觉得罪魁祸首是政府!他们批准了填洞公司的成立。他们在整个事件中完全无所作为而且是瞎作为!这个政府没有洞察力,也没有领导力。是他们一手制造了人民的灾难。

师:是的!政府是民众仰望的中心,应该成为民众的庇护神。老百姓的愚昧有时候是可以原谅的,政府的愚昧却不可以原谅。„„

师:同学们都很尖锐。但是,如果你是他们的律师,你必须要为他们辩护的话,你又是否有话可说呢?

生:这些人都有罪,但是也有情有可原之处。那个洞实在是太神秘了,学者还没有能力去探究它的奥秘。

师: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的智慧很有限。所以,我觉得小说中的人其实都很无辜。

生:商人确实是酿造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如果没有学者的必须填洞的定论,没有政府发的营业许可证,他的想法就不可能实现。

师:是的,在一个社会中,各行各业都是互相牵制影响的。如果这影响是良性的健康的,我们的社会就是健康的。如果相反,我的社会必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生:其实我觉得故事中的大部分人既是刽子手也是受害者。因为从始至终,大家都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他们并不想害别人,更不想害自己。学者顾全面子,商人谋求利润,普通人想要一份轻松一些的生活,这固然不高尚,但是也还可以理解。我觉得悲剧更在于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

师:在某一个层面上,人类是愚昧的。虽然科学已经很发达了,但是我们还是不可救药地发现,我们经常处于蒙昧状态,是吧?说到这里,那准许王老师问一个涉及到隐私的问题。请您说实话——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人,你会往这个洞子里投东西吗? 生:我会。我会把考差的卷子丢进去。(众笑)生:我也会。我会把垃圾丢进去。

生:我不会。我会坚守道义坚决不做昧良心的事。(众鼓掌)生:我也会。我会把我讨厌的课本扔进去。(众笑)„„

师:是啊,同学们,当我们把自己也放在这个故事中的时候,我们才会更加深入地思考,仅仅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团体是这个灾难的罪魁祸首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我们人性的阴暗!

师:说得深刻,请同学们说明确一些,人性的阴暗,乃是我们人性中的哪些东西? 生:自私!生:虚伪!生:浅薄!生:愚蠢!生:急功近利!生:目光短浅!生:贪婪!生:自以为是!„„

我们从字里行间,读到的哪里仅仅只是关于环保问题的思考,我们更读出了他对日本国民性的思考以及他对整个人类的人性及命运的思考啊!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更深一层地挖掘文本。故事中,洞的产生是因为什么? 生:台风吹走了一座庙。

师:同学们也去过庙吧?一般人们去庙里干什么? 生:祁福,希望菩萨保佑。

师:是,不管是外国的庙还是中国的庙,它们都是什么的象征? 生:真善美的象征,安宁幸福的象征。

师:是啊,同学们,庙被台风吹走了,真善美被台风刮走了,于是,洞出现了。这个洞,哪里是自然的洞,那分明是人性的漏洞,是社会的漏洞啊!在故事中,受到污染的岂只是环境,更是我们人类的心啊!

庙被吹走了:现代社会人性的丢失,文化的丢失,人们精神家园的贫瘠,内心的“漏洞”的产生„„

师:很沉痛,是不是同学们,在一个洞面前,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卑微、渺小、阴暗、蒙昧以及软弱无力。因此,我们人人都需要反思,找出自己的弱点,弥补自己的漏洞。最后让我们深情地呼唤“喂——出来”,让善良出来,让智慧出来,让坚韧出来,让仁慈出来,让幸福出来„„

篇2:喂出来教学案例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人们大肆地将生活垃圾、废物等扔到洞中,但随着一声“喂——出来”,所有的污染又回到人类生活中。人们不得不对环境保护进行思考。人类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面对日渐沙化的土地,终日哭泣的草原,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垃圾处理、旱灾和水灾、生物多样性破坏、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文中各种人物粉墨登场,有着人生阅历的老年人、有着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还有爱看热闹围观的人以及各种唯利是图者,每个人的神态、语言都不尽相同,但又都反映着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哲学家说:“人心即宇宙”,的确,小说中最为吸引人的情节之一莫过于人物心理的描摹和揣测。在文中“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见到这番情形,一声不响地”

篇3:《喂——出来》教学设计

这是日本著名微型小说鼻祖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在一个离城市不远的近郊,台风过后,小庙的地面上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各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知识分子放弃深入研究,草草了事;商人打出非法广告,竟获得商业许可;政界军界带头排污,教唆市民将社会问题交给漏洞来妥善处理;普通百姓顺从利益,当着看客,沉浸于眼前的美丽,缺失对未来的思考。这个洞成了处理城市垃圾的最好场所,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可最终 , 最初对着 洞口的一 声叫喊“喂——出来”传来了,扔进洞里的一块小石头也飞了出来……作品用科幻的形式,以时间为序,从“庙去洞现”起笔,“人们探洞、填洞”,到“洞漏”收尾,故事离奇,情节曲折,想象奇妙,构思巧妙,作者用诙谐的笔调,以冷峻的眼光,审视发展中人性受到的新的冲击和挑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特别是结尾出人意料,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个性鲜明,学生喜欢听故事,善于关注情节,充满悬念、故事离奇又是这篇科幻小说的优势,因而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八年级学生毕竟阅历有限,生活经验欠缺,不容易透过现象窥视本质,难能目透纸背理解内涵,对“庙”等细节、文章标题和结尾的理解稍有难度,学生对星新一在小说中寄寓的他的人文关怀以及独特思考,小说朴素外表下多元的主题和深意理解难以深刻体会。

三、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掌握“深不可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众目睽睽、遭人哂笑、震耳欲聋、胸有成竹、不容置疑、任劳任怨”等词语,学会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 品读关键 词句 ,以“洞”窥人,以“洞”窥世,多角度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3.领会科幻小说的特征,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四、教学策略

教师针对文本特质和学情分析,设计预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学。按照课内外一体化思想,教师以学生自主预学为起点组织课堂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将“‘洞’察人性”品析人物形象、“‘洞’中窥奥”探究作者写作意图作为核心学习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比较揣摩、质疑讨论等学习方法,领悟星新一科幻小说的独特魅力;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和全班展示相结合,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练笔等方式检测反馈学习目标达成。

五、预学任务

1.积累词语,概述情节。

提示:本文的四字成语多,用自己喜欢的符号 (波浪线、方框、着重号、红笔等) 在课文中标记出这些词语,不理解的在旁边打上问号,或者单独摘录出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式来解决;并选用其中2-5个成语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100字。

2.谈谈你的印象:这是一个怎样的洞?

【方法提示:可以用抓文章关键语句的方法来解决。】

3.说说你的发现。面对这个洞,人们的表现各不相同。文中写了哪些人的哪些表现?

【方法提示:星新一擅长用白描手法对作品主人公作浮雕式的刻画,“重神似,不重形似”,让人物在对话和行动中自然而然地展示其性格。请你也从文中的具体言行入手品析人物。】

4.提出你的阅读困惑。

六、课堂学习

(一) 洞之初识

1.板书课题,检查预学任务一完成的情况。

(1) 听写下列词语:

深不可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众目睽睽遭人哂笑

震耳欲聋 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源源不断 任劳任怨

(2) 投影仪出示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差中优的表述各一份,请学生点评其优点和缺点。点评要点: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是否交代清楚;成语运用是否得当;语言表达是否流畅。

(3) 追问:由此可见这个故事围绕什么展开的? (“洞”) 请围绕“洞”字,用最精练的语言归纳课文的故事情节。明确“洞”是小说叙述的线索。

形成板书:洞现———探洞———填洞———洞变

2.“洞”之再探。

浏览全文 , 说说这一 个洞。

【预设答案:这是一个 (来历神秘,深不可测,包容所有,收纳一切,任劳任怨,毫无尤怨、尽力给城市居民排忧解难,给人们带来美丽和安宁的洞。填洞之物,各种各样,涉及社会的角角落落,洞成了天然的垃圾场,成了可怕的焚尸炉,成了阴暗的保险柜。】

【组织方式:学生自由发言,可用文中关键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组织语言。】

教师预设需深究之处: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看上去就像透明的玻璃一样。

(师指导朗读,特别是读好最后一句以体会洞的“功绩”,激发学生兴趣。)

(二) 洞察人性

1.在这样一个奇妙的故事里,村民、商人、学者、记者、姑娘、警察、犯罪分子、官员、工人各色人等纷纷登场表演,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心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具体文句评说人物。

表达的格 式 :____(人物)啊 , 你真是一 个______(给出评价),_______

【指导要略:抓关键语句,细品其意味,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形象,对重点语句边品析边有感情朗读。】

【示例】记者啊,你们真是趋利避害的懦夫。当你们很快打听到这件事,就争先恐后地赶了来。我们还以为你们好敬业,真的是第一时间深入一线,尽到调查并报道真相的天职。但当看到前面记者的那根绳子放下去拉不上来断了的时候,一位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扎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那根“结实的粗绳子”是多么的刺眼,“一声不响地解掉”是多么的具有讽刺意味,原来闻风而来的你们对名利双收的事趋之如鹜,一看到危险就退避三舍,是那么胆小、懦弱。

【组织方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将讨论的人物印象写在白板上,推选中心发言人就这一人物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详细品析解说;针对同一类人,其他小组成员可补充完善,可质疑纠正,也可提出新的看法。】

2.为什么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名字?

【预设:这些人都没有名字,但他们有共同之处:只言片语的表情、动作、言语之中流露出人性中的愚昧无知、怯懦自私、虚伪做作、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背信弃义的阴暗、丑陋面。作者要揭示的是群体,这是一个表面文明,背后却隐藏着无知短视、虚伪贪婪的社会,科技在不断进步,人性却在逐渐消失。】

(三) 洞中窥奥

【PPT出示】星新一,(1926-1997)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其作品最大特点是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别开生面,以小见大,宛如一面面精巧玲珑的小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用白描手法对人物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让人物在语言神态和行动中自然而然地展示性格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在星新一的小说中,充满着对人性的体察和对人类自身的反思。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这篇小说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什么体察和对人类自身的哪些反思呢?同学们在预学时提出了下列问题,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合作探究一下。

1.作者虚构的这个神奇“洞”有什么喻意?

【预设:这个洞不仅是自然的洞,更是人性的漏洞,也是社会的漏洞;是人类无边欲望的象征,是人性丑陋的高度抽象;洞也是一面镜子,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缩影。】

2.文章的结尾怎么理解?

【预设:文章着力描绘人类生存环境的无比美好———因为所有的垃圾都填进那个包容一切的无底“洞”里去了,人类“美好家园”的缔造者———建筑工人、商人、官员……愚昧、麻木至极,他们在得意洋洋赞叹眼前虚假的美好。罪恶与隐晦报复的化身的小石头没有任何预兆从面前掠过也没有引起丝毫注意,还以为声音的出现是一种错 觉。但是 , 随着那句“喂———出来”的从天而降,接踵而至的不仅是人类的环境灾难,更是人性的灾难。】

3.作者为什么取“喂———出来 ”为小说标题?

【预设 : 星新一大 喊一声“喂———出来”,出来的不仅仅是人类抛进这个洞中的各种脏东西,更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各种阴暗的人性啊!正是这人性的愚昧和阴暗使我们变得愚蠢,使政府变得愚蠢,悲剧的酿造者就是我们自己啊!星新一笔下这一声意味深长的呼喊,能唤醒我们对自然的关注,更引发我们对人性和现代文明的长久的思索。】

【组织方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

(四) 洞外说洞

星新一的科幻小说故事离奇,想象奇特,特别是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与前文呼应。请尝试学学星新一的手法,放飞我们的想象。以下三题,任选一题自由写作。

1.展开想象,将小说结尾续写下去,既要大胆想象,要与原文呼应。

2. 假如文中 的村民、记 者、学者、科学家、商人等人再一次来到洞前他们会说什么?会有怎样的表现?请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3.本文为经典科幻小说,结尾令人玩味。面对这个洞,千人千面,洞见的是人心与人性。下文是世界上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也颇有深意,开启这扇门,也是开启对未来的思考。请你以此为开头,续写下文。要求想象大胆丰富,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篇4:《喂——出来》教学设计

这是日本著名微型小说鼻祖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在一个离城市不远的近郊,台风过后,小庙的地面上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各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知识分子放弃深入研究,草草了事;商人打出非法广告,竟获得商业许可;政界军界带头排污,教唆市民将社会问题交给漏洞来妥善处理;普通百姓顺从利益,当着看客,沉浸于眼前的美丽,缺失对未来的思考。这个洞成了处理城市垃圾的最好场所,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可最终,最初对着洞口的一声叫喊“喂——出来”传来了,扔进洞里的一块小石头也飞了出来……作品用科幻的形式,以时间为序,从“庙去洞现”起笔,“人们探洞、填洞”,到“洞漏”收尾,故事离奇,情节曲折,想象奇妙,构思巧妙,作者用诙谐的笔调,以冷峻的眼光,审视发展中人性受到的新的冲击和挑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特别是结尾出人意料,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个性鲜明,学生喜欢听故事,善于关注情节,充满悬念、故事离奇又是这篇科幻小说的优势,因而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八年级学生毕竟阅历有限,生活经验欠缺,不容易透过现象窥视本质,难能目透纸背理解内涵,对“庙”等细节、文章标题和结尾的理解稍有难度,学生对星新一在小说中寄寓的他的人文关怀以及独特思考,小说朴素外表下多元的主题和深意理解难以深刻体会。

三、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掌握“深不可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众目睽睽、遭人哂笑、震耳欲聋、胸有成竹、不容置疑、任劳任怨”等词语,学会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品读关键词句,以“洞”窥人,以“洞”窥世,多角度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3.领会科幻小说的特征,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四、教学策略

教师针对文本特质和学情分析,设计预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学。按照课内外一体化思想,教师以学生自主预学为起点组织课堂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将“‘洞’察人性”品析人物形象、“‘洞’中窥奥”探究作者写作意图作为核心学习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比较揣摩、质疑讨论等学习方法,领悟星新一科幻小说的独特魅力;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和全班展示相结合,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练笔等方式检测反馈学习目标达成。

五、预学任务

1.积累词语,概述情节。

提示:本文的四字成语多,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波浪线、方框、着重号、红笔等)在课文中标记出这些词语,不理解的在旁边打上问号,或者单独摘录出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式来解决;并选用其中2-5个成语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100字。

2.谈谈你的印象:这是一个怎样的洞?

【方法提示:可以用抓文章关键语句的方法来解决。】

3.说说你的发现。面对这个洞,人们的表现各不相同。文中写了哪些人的哪些表现?

【方法提示:星新一擅长用白描手法对作品主人公作浮雕式的刻画,“重神似,不重形似”,让人物在对话和行动中自然而然地展示其性格。请你也从文中的具体言行入手品析人物。】

4.提出你的阅读困惑。

六、课堂学习

(一)洞之初识

1.板书课题,检查预学任务一完成的情况。

(1)听写下列词语:

深不可测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众目睽睽 遭人哂笑

震耳欲聋 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源源不断 任劳任怨

(2)投影仪出示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差中优的表述各一份,请学生点评其优点和缺点。点评要点: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是否交代清楚;成语运用是否得当;语言表达是否流畅。

(3)追问:由此可见这个故事围绕什么展开的?(“洞”)请围绕“洞”字,用最精练的语言归纳课文的故事情节。明确“洞”是小说叙述的线索。

形成板书:洞现——探洞——填洞——洞变

2.“洞”之再探。

浏览全文,说说这一个                     洞。

【预设答案:这是一个(来历神秘,深不可测,包容所有,收纳一切,任劳任怨,毫无尤怨、尽力给城市居民排忧解难,给人们带来美丽和安宁的洞。填洞之物,各种各样,涉及社会的角角落落,洞成了天然的垃圾场,成了可怕的焚尸炉,成了阴暗的保险柜。】

【组织方式:学生自由发言,可用文中关键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组织语言。】

教师预设需深究之处: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看上去就像透明的玻璃一样。

(师指导朗读,特别是读好最后一句以体会洞的“功绩”,激发学生兴趣。)

(二)洞察人性

1.在这样一个奇妙的故事里,村民、商人、学者、记者、姑娘、警察、犯罪分子、官员、工人各色人等纷纷登场表演,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心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具体文句评说人物。

表达的格式:   (人物)啊,你真是一个    (给出评价),

【指导要略:抓关键语句,细品其意味,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形象,对重点语句边品析边有感情朗读。】

【示例】记者啊,你们真是趋利避害的懦夫。当你们很快打听到这件事,就争先恐后地赶了来。我们还以为你们好敬业,真的是第一时间深入一线,尽到调查并报道真相的天职。但当看到前面记者的那根绳子放下去拉不上来断了的时候,一位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扎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那根“结实的粗绳子”是多么的刺眼,“一声不响地解掉”是多么的具有讽刺意味,原来闻风而来的你们对名利双收的事趋之如鹜,一看到危险就退避三舍,是那么胆小、懦弱。

【组织方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将讨论的人物印象写在白板上,推选中心发言人就这一人物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详细品析解说;针对同一类人,其他小组成员可补充完善,可质疑纠正,也可提出新的看法。】

2.为什么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名字?

【预设:这些人都没有名字,但他们有共同之处:只言片语的表情、动作、言语之中流露出人性中的愚昧无知、怯懦自私、虚伪做作、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背信弃义的阴暗、丑陋面。作者要揭示的是群体,这是一个表面文明,背后却隐藏着无知短视、虚伪贪婪的社会,科技在不断进步,人性却在逐渐消失。】

(三)洞中窥奥

【PPT出示】星新一,(1926-1997)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其作品最大特点是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别开生面,以小见大,宛如一面面精巧玲珑的小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用白描手法对人物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让人物在语言神态和行动中自然而然地展示性格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在星新一的小说中,充满着对人性的体察和对人类自身的反思。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这篇小说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什么体察和对人类自身的哪些反思呢?同学们在预学时提出了下列问题,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合作探究一下。

1.作者虚构的这个神奇“洞”有什么喻意?

【预设:这个洞不仅是自然的洞,更是人性的漏洞,也是社会的漏洞;是人类无边欲望的象征,是人性丑陋的高度抽象;洞也是一面镜子,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缩影。】

2.文章的结尾怎么理解?

【预设:文章着力描绘人类生存环境的无比美好——因为所有的垃圾都填进那个包容一切的无底“洞”里去了,人类“美好家园”的缔造者——建筑工人、商人、官员……愚昧、麻木至极,他们在得意洋洋赞叹眼前虚假的美好。罪恶与隐晦报复的化身的小石头没有任何预兆从面前掠过也没有引起丝毫注意,还以为声音的出现是一种错觉。但是,随着那句“喂——出来”的从天而降,接踵而至的不仅是人类的环境灾难,更是人性的灾难。】

3.作者为什么取“喂——出来”为小说标题?

【预设:星新一大喊一声“喂——出来”,出来的不仅仅是人类抛进这个洞中的各种脏东西,更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各种阴暗的人性啊!正是这人性的愚昧和阴暗使我们变得愚蠢,使政府变得愚蠢,悲剧的酿造者就是我们自己啊!星新一笔下这一声意味深长的呼喊,能唤醒我们对自然的关注,更引发我们对人性和现代文明的长久的思索。】

【组织方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

(四)洞外说洞

星新一的科幻小说故事离奇,想象奇特,特别是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与前文呼应。请尝试学学星新一的手法,放飞我们的想象。以下三题,任选一题自由写作。

1.展开想象,将小说结尾续写下去,既要大胆想象,要与原文呼应。

2.假如文中的村民、记者、学者、科学家、商人等人再一次来到洞前他们会说什么?会有怎样的表现?请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3.本文为经典科幻小说,结尾令人玩味。面对这个洞,千人千面,洞见的是人心与人性。下文是世界上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也颇有深意,开启这扇门,也是开启对未来的思考。请你以此为开头,续写下文。要求想象大胆丰富,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篇5:喂出来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始终关注学生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能否在活动中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既关注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本节课我选择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学生自我评价等多元化评价,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评价贯穿于探索活动的全过程,发挥评价的功能,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同时,也有助于老师从中概括出经验教训,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找到努力的方向。本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只关注了环保问题,却忽略了对文章写作方法的分析,只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却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

篇6:《喂-出来》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中,我觉得通过平等对话教学途径,虽说师生有一种“创造着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但要求老师对教学内容有更丰富的背景知识,并能充分考虑学生会怎样回答,会提出哪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设想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老师又如何正确把握好提问的尺度…。。这一切不仅都应有预见性,而且需要老师要纵观全局,将文本,学情,课堂调控均能运筹于胸间,这样才能得心应手,使课堂波澜起伏。

一,对学生了解不够,对教材理解不透

二,对问题设计不深 对学生引导无效

篇7:《喂-出来》教学反思

范例五《喂—出来》是日本作家星新一撰写的科幻小说,它渲染一个深不可测的洞这个洞成了城市居民处理各种垃圾的最好场所,生活从此变得舒畅、美好。但故事发生突然的转变,人们最初的第一声叫喊和第一块扔进去石子都飞了出来,行文就此结束。

一、领悟“洞”之神奇,激发学生探索之心

二、感悟语言之韵味

触及人物心灵

三、创设想象之情境

体验文本内涵

篇8:《喂——出来》说课

作品用科幻的形式, 以时间为序, 从“庙去洞现”起笔, “人们探洞、填洞”, 到“洞漏”收尾, 情节曲折。情节是小说的基本要素, 抓住了情节也就是抓住了故事的主干。因此, 阅读小说首先要建立起与情节的联系, “通读全文, 理清故事情节”是教学的基本目标。

在“漏洞”面前, 知识分子放弃深入研究, 草草了事;商人打出非法广告, 竟获得商业许可;政界军界带头排污, 教唆市民将社会问题交给漏洞来妥善处理;普通百姓呢?顺从利益, 当着看客, 沉浸于眼前的美丽, 缺失对未来的思考。这个漏洞就像一面镜子, 让自以为活得高贵、自由、富足的我们在它面前现出了无知、短视和虚伪。这是人心的漏洞、社会的漏洞。引导学生紧扣“洞”的问题, 以“洞”窥人, 以“洞”窥世, “理解课文内容, 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是目标二。

小说笔调冷静、充满讽刺, 却仍寄期望于智者和孩子, 寄希望于“庙”的回归。“洞”也许不会出现, 但人心的漏洞、社会的漏洞谁能填上呢?故事中我们隐约能寻到一丝亮光。“胆小怕事的老人”“想要劝阻年轻人别这么干”。这是人类对自然没有泯灭的敬畏, 声音微小但智慧。作者让群体在洞前丑态百出、失态, 但文中却没有写到孩子?这也许是作者的希望所在吧。“庙”是人类寄放真善美, 保存信仰和敬畏的地方。正是这“信仰和敬畏”的丢失才有“洞”的出现, 作者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的忧思。沈从文面对现代城市病曾说“我只建造一座小庙, 在这座小庙里, 我供奉的是人性”。 (《萧萧》) “通过对‘老人’‘庙’等细节的揣摩, 解读作品内涵”是预设目标三。

学生喜欢讲故事, 善于关注情节, 充满好奇是阅读这篇科幻小说的优势, 通过阅读“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丰富积累, 培养理解能力”是课标要求, 也是文本所在单元要求, 因此, “目标二”是教学重点。学生阅历有限, 生活经验欠缺, 不容易透过现象窥视本质, 难得目透纸背理解内涵, 对“老人”“庙”等细节的理解是教学难点。

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也是阅读的抓手。一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打算以读为主线, 设计了“通读故事理情节、探究人物明主旨、关注细节悟内涵”三板块,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建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小说阅读能力、提高对自身生活和社会的关注能力。

教学流程如下:

(板块1) 通读课文, 思考“喂, 出来”这声呼喊, 是谁发出的?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发出的?追问:面对出现的洞, 人们做了些什么? (小结:洞现、探洞、填洞、洞漏)

(意在训练学生从题目入手读文章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落实“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的要求。)

(板块2) 哪些人去探洞、填洞?他们有怎样表现?

追问:在填洞的过程中, 相关部门或人把“洞”当成了什么?为什么? (小结:“现代社会”的缩影。填洞之物———各种各样———社会的角角落落;填洞之人———各行各业———社会的方方面面)

(通过两个问题, 探究“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意在以出人意料的情节和流畅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深思。引导学生初步明确文章的主旨, 教学放大了编者的环保话题, 落实了教学重点。)

(板块3) 人们把一切都交给“洞”来处理, “洞”也慷慨地接纳, 结果怎样?追问:作者呼喊谁来改变这一切?小结:老人 (智慧) 、孩子 (希望) 、庙 (信仰、敬畏) 。

篇9:《喂——出来》

“那座庙是哪个朝代留下来的呀?”

“谁知道呀,正是年代很久了。”

“必须赶快重新建造一座新的庙。”

每每读到这里,我总忍不住想穿越时空,去问问作者星新一,既然这是一座“一问三不知”——不知名、不知来历、不知年代……的庙,而且,课文中还补充了这么一句话:“仅仅是村外山脚下那座小小的庙被台风连根卷跑了,并没有伤什么人”,那么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是一座无人打理,无人供奉的空庙?那么,又何必“必须赶快重建?”重建一座不知名的空庙的意义在哪里?又或,是怎样的心理驱使村民“重建”庙宇?

于是带着对这座“庙”的好奇,我搜遍全文,意图找寻其中的奥秘。但是,关于这座庙,除了上述内容外,全文却只有以下四处涉及:

“还是在这个洞上面按照原来的样子建造一座庙吧。”

“你愿意给我们填掉这个洞固然是件好事情,可是这个洞却不能给你。因为我们必须在这上面建造一座庙。”

“请放心,我马上就给你们建造一座更加出色的庙,并且还附带一个广场,怎么样?”

这位收买专利权的商人按照合同实行了自己的诺言。在离村庄更近的地方,一座小小的庙建造起来了,并且还附带建造了一个广场。

我们逐一来读一下这四句话前后的相应文本:“还是在这个洞上面按照原来的样子建造一座庙吧。”这句话出现在一个“深不可测”“直径一米左右”的“洞”出现之后,村里人对这个”洞““众说纷纭”却“莫衷一是”的情况下的一个建议。“你愿意给我们填掉这个洞固然是件好事情,可是这个洞却不能给你。因为我们必须在这上面建造一座庙。”这句话是在新闻记者、科学家和学者“探洞”的丑态百出后,投机商人趁势要“帮忙填洞”,而遭到村长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就是要在洞上建庙。“请放心,我马上就给你们建造一座更加出色的庙,并且还附带一个广场,怎么样?”这句话是紧接着上一句对村长的回答,顺势还加以利诱——附带一个广场。这位收买专利权的商人按照合同实行了自己的诺言。在离村庄更近的地方,一座小小的庙建造起来了,并且还附带建造了一个广场。“这句话是一个结果,庙建起来了,广场也建起来了,洞也填起来了。”

从这四句话看,文章开头的这一场台风,刮没了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庙,刮来了一个神秘的深洞,同时也刮出了一条“致富之路”。而这座小庙的重建,和这个“洞”息息相关。仔细想来,这二者的奇妙关联,总让我回味无穷。

一、一叹其悲

不论是制度化宗教还是泛化宗教,一般都需要一个布道的场所,开坛讲经,劝人向善。庙宇就是一种常见的宗教信仰的现实载体。不论是西方基督教的“原罪说”还是东方佛教的“轮回说”,主流宗教的教义大多引导人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为人的生活提供情感、意欲、愿望、行动等的根基。这是一种精神的仰望和生命的活水,是人的精神柱石。由此而产生的信仰来自于人的内在需求和对崇高美好的盼望。因而信仰充满对生命的希望,或是对爱的希望,或是对正义的希望,或是对和平、和谐、同情以及真、善、美的希望。

因而再看到《喂——出来》中村里人对这座“被台风刮跑”的“山脚下的小庙”一无所知的时候,我不禁感概:也许,村里人的“庙宇”信仰早就随着时间消磨尽了,只是这场台风彻底将这座象征信仰的“庙宇”连根拔起罢了。那么建庙之举,我只能理解为,为了满足内心形式感的一种自欺了。

所以当投机商人以“建庙且附带小广场”的条件买下“填洞权”时,既满足了村人的内心形式感,又为村里的发展带来客观的利益,那这一“建庙填洞”的交易自然毫无疑义地成交了。

“村民们就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这是真的吗?要是造在离我们村庄更近一点的地方就好了。”

“一个洞有什么稀奇的,现在就送给你吧。”

“于是,这笔买卖就拍板成交了。”

我忍不住一阵悲戚:信仰,这么神圣的东西都可以用来交易,那么还有什么丑恶和肮脏不可触及?

二、二叹其深

我所担心的事情也就顺势发生了,当“洞”的“专利权”被投机商人买走之后,“填洞”事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一家新奇的“填洞公司”办起来了,“填洞”的广告忽悠起来了,政府部门的营业许可证办下来了,“填洞”的现代化高速路建成通车了,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源源不断地填进去了,外交部和国防部把那些用不着的机密文件连同保险柜一块儿扔进去了,大学里做传染病实验的那些动物的尸体丢进去了,无人认领的流浪者的尸体扔进去了,城市里的废物和污水排进去了,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去了,警察把假钞扔进去了,犯罪分子们把各种犯罪证据也扔进去了……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忍不住赞美其这个“洞”来,它具有“慷慨大方”“一视同仁”的胸怀,“任劳任怨”的担当,“漂白肮脏”的功效,还有什么比它更“伟大”?更值得“赞颂”?

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地球母亲”,把文本中的行为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类比,引导初中生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环保。但能不能解读为“环保”呢?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确有关联,“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果简单地解读为“环保”,就单薄了,不但禁锢了学生和老师们的思想,而且浅化了文本的深意。

拿文本来说,“探洞”的时候出现了人物群像,“莫衷一是”的村民,“贪婪”的投机商人,“消息灵通”又趋利避害的记者,“闻风而来”又虚荣狡猾的科学家, “无所不知”又怕“当众出丑”的学者……我上课时让学生读这部分,我问学生读后感,学生读了,觉得又好笑又难过,我问他们为什么会有难过的感觉,他们回答说:“因为除了投机商人和普通村民外,这里还有一群新闻记者、科学家、学者啊,他们至少应该要宣扬真理,态度严谨……”我认为我的学生说得很对,连十三四岁的少年都知道“新闻记者、科学家、学者”职业道德的准则和底线,难道作者星新一不知道吗?明明知道却故意如此设计,怕是另有深意了。

文章具体罗列“填洞”时一股脑儿地丢进去的东西,节奏感强,总让我有种轻快的错觉。脑海中忍不住想到莫妮卡·贝鲁奇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被围殴羞辱时欢乐得像颂歌似的配乐。读“填洞”时,我忍不住加快节奏和语速,似乎心理有个奇怪的声音催促我:“快一点,再快一点。”快一点,做什么呢?如果我不是老师,如果我面对的授课群体也不只是学生,我们来玩一回角色扮演吧,会怎么样呢?

如果我是原子能反应部门的负责人,“快快快,快把那些碍眼的危险的废料都处理掉”;

如果我是大学实验室的负责人,“快快快,快把那些受污染的恶心的尸体都处理掉”;

如果我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划者,“快快快,垃圾、污水都排到本市之外,别让人发现”。

换位思考之后,我惊奇地发现,原来“快”得有情有理,丝毫无错。文章中也有合理的解释: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然而,现在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由这个洞来逐步地加以妥善解决。”

如果有这么一个深不见底的巨洞,能够“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而暂时没有危害,谁能不动心?但这样的认知,却让我心生惶恐。

我惶恐,害怕我生活的城市、国家也做出同样的丑恶、肮脏的事情——

像“村民们”为了眼前利益,贱卖信仰,出售“填洞权”;

像“核废料、污水”不从根源上处理,而是简单掩埋;

像“投机商人”为了赚钱,虚假宣传,蒙蔽“村民”;

像“流浪汉的尸体”被无情地抛弃,完全没有对生命的起码的尊重和人道主义的关怀……

如果说“核废料、污水”是对环保的思考,那其它的呢?我想这里还有关乎社会发展、道德操守、法律约束、生命情怀、人性复杂等多元的思考。

此时,我多想走到那座已经搬迁到喧闹的广场边上却无人问津的庙宇里看看,那里的神像是否在掩面哭泣?

三、三叹其妙

当我沉浸于小说带来的深切思考中还难以自拔的时候,作者星新一简单却意外地设计了一个神秘的结尾——当建筑工人感慨着“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的时候,听到了奇怪的叫声:“喂——出来”,看到了一掠而过的“天外飞石”。

这一结尾毫无疑问地让人联想到最初那个冒失的年轻人朝着洞口大喊“喂——出来”,并不顾村里老人的阻拦,往洞里扔了一块“小石头”。

这前后的呼应太巧妙了,也引发了读者无穷的思考和想象,接下来呢?洞里的东西是否会从天而降?

结尾一句“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真是令人心惊。那些废料、污水、秘密、罪证,毫无征兆、漫天飞舞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每每教授本课,我都会布置让学生想象续写,让学生和我一起在想象和思考中感受这样神奇又令人震撼,颇有余韵的结尾。

其实细读全文后,我发现何止结尾精妙,文章中许多微小的细节都妙不可言。连最初的那一场台风都巧得不能再巧了,妙的不能再妙了,什么样的台风会选择性的只刮走一座庙?什么样的台风会刮出一个洞?为什么呐喊和投石的是年轻人?为什么劝阻担忧的是老年人?年轻人为什么朝着洞口大喊“喂——出来”而不是“喂——”?是否从一开始,作者就已经预设了对“出来”的呼唤和呐喊?那么他希望通过这篇小说,呼唤什么呢?……每一个精巧的伏笔都引发了我无限的思考,真是妙哉!妙哉!

上一篇:带有“纸”的成语下一篇:让我们远离火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