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今年计划招3300余人 北京减招中西部扩招

2024-05-17

清华今年计划招3300余人 北京减招中西部扩招(共12篇)

篇1:清华今年计划招3300余人 北京减招中西部扩招

法制晚报讯(记者 赵颖彦)根据市教委规定,各区招收特长生的比例要降到各区初中招生总人数的5%以内,这意味着今年的“小升初”特长生面临“断崖式”减招。

目前,东城、海淀、朝阳已公布了其特长生的招生简章。记者梳理发现,东城区特长生招生“缩水”一半以上,全区都不再招收书法特长生;海淀区共招1197名特长生,其中文艺特长生最多,体育特长生总数减少,但占比增多;朝阳区今年招收传统文化和非遗特长生共22名,主要集中在书法和武术两个项目上。

东城:特长生“缩水”一半 今年不招书法特长生

今年,东城区18所学校招收艺术类特长生208人,体育类特长生115人,科技类特长生57人,总数380人,比去年的840人减少了一半多。

从学校来看,去年招生“大户”二中分校共招收特长生115人,今年招生仅为48人。今年东城区招收特长生最少的仍是一中,仅招收两名田径特长生。

在招生名额整体缩减之下,艺术特长生仍是招生“重头戏”,将近全部招生的一半。其中,二中分校招收艺术特长生最多,共32人,包括舞蹈和管乐。不过,二中分校招生简章的说明中备注,今年不招收长笛特长生。

在传统文化方面,去年五中分校、22中、171中学等都招收过书法特长生,但今年不再招收。今年传统文化方面特长生主要集中在民乐和武术方面。粗略估计,东城区在传统文化方面招生人数不超过40人。

今年,东城区“小升初”特长生报名仍不设门槛,所有学生均可在5月14日以及15日两天通过网上报名。5月21日至22日,将对报名的小学毕业年级文体科技特长生进行特长测试。

海淀:艺术类最多 体育特长生比重增加

今年,海淀区招收艺术、科技以及体育共三类特长生总数为1197人,其中艺术类招收计划数最多,达到529人,科技类特长生326人,体育类特长生342人。总数比减少622人,减少约35%。

虽然艺术类最多,但变化最“微妙”的是体育特长生。今年体育招生人数低于去年,但比重增加到28%。与去年相比,减少最多的是中关村中学,去年招55人,今年招18人。此外,八一学校去年招60人,今年招26人。

对比来看,普校招生比例没有变化,甚至小幅度提升,大量下降的基本都在区级和市级重点校。比如,海淀实验在家长口碑中一直属于普校中的优质校,所以今年其特长招生比例大幅提升,由15人增加至44人。

朝阳:传统文化招生共22人 集中武术书法

朝阳区今年共招收艺术、体育、科技以及传统文化和非遗共四大类特长生,总人数793人,其中管乐的招收人数最多,达到了195人,科技类招收155人。去年,该区招收特长生总数为1168人。

从学校来看,今年招收特长生最多的为日坛中学,该校共招收107名特长生,其次为首师大附中,招收86名特长生,八十中招收80名特长生。

从门类看,管乐招收特长生最多,为195名。值得注意的是,朝阳区将传统文化和非遗的招生单列出来,共22人。其中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学校花西校区招武术特长生8名,八十中和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分别招收4名和10名书法特长生。去年,工大附中还有5名剪纸特长生,今年没有这个项目的招生计划。

提示 特长培养仍需以兴趣为前提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今年各区遵循市教委统一安排,大大缩减了“小升初”特长生的招生计划,东城甚至“对半砍”,海淀和朝阳也均减少30%以上。记者发现,在减招“大军”中,不少是示范校,例如朝阳区的八十中、日坛中学,海淀区的八一学校等。

从去年开始,市教委明确特长生招生项目和数量要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但从已出台招生计划的区来看,传统文化方面特长生占比不高。据分析,政策的实行需要有长时间传导。很多学生选择传统文化学习都是出于兴趣爱好,并不为应试,由于本身学习的人较少,如果招生计划放开或会出现“招不满”的情况。

因此,政策的释放效应需要慢慢发酵,传达给家长的政策信息也是,不能看政策偏向何方就一股脑地学习什么,特长培养仍需以兴趣为前提。

文/记者 赵颖彦

篇2:清华今年计划招3300余人 北京减招中西部扩招

由于报考踊跃,生源充足,经大幅扩招,今年清华大学在高考中共录取北京考生295人。总扩招比例达到45.3%。

晨报讯昨天,清华大学在京高考(微博)录取工作顺利结束。由于报考踊跃,生源充足,经大幅扩招,今年清华大学在高考中共录取北京考生295人。其中,理工类考生268人,分数线为656分;文史类考生27人,分数线为619分。总扩招比例达到45.3%。

虽然今年北京高考题目偏难,但报考清华的考生们最终高考实考分在691分以上的考生就达到8人(全市仅有10人),在全市理科实考前30的考生中就占到了19人。清华大学积极履行承诺,最终将招生总名额增加了45%,实现了近年来最大幅度的扩招。

今年清华大学对“录取通知书”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改版。今年的.新生不但能收到一份带有自己相片的精美“录取通知书”,还将收到一份由陈吉宁校长亲自签发的《入学纪念证书》,作为清华新生的永久纪念。下周考生们就能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

清华大学级新生的报到时间是8月15日。

篇3:清华今年计划招3300余人 北京减招中西部扩招

与去年相比,今年清华在京共有18个专业减少招生,其中理科16个、文科2个。今年新增的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方向在京招生2人,并为实验班所有学生提供海外学习、实践或交流机会,实行本研贯通培养,成绩合格者直升研究生。

来源:《新京报》

篇4:清华今年计划招3300余人 北京减招中西部扩招

研招总规模与今年持平,学术型研究生减招

昨日,记者从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上获悉,明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与今年的46.5万人基本持平,但各招生单位要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划出5%―10%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部分专业硕士因高收费而没录满

本月初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大“天价学费”事件,让部分专业硕士高学费成为舆论热点。所谓专业硕士学位,本来是面对在职人员、为培养特定职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定的。起,教育部在原定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5万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计划,主要招收调剂录取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记者在昨日的研招会上了解到,不少高校20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的结果并不理想,一些高校未全额完成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计划。“这主要是因学生对专业硕士不了解,而学费也较高。”山东大学招生负责人解释。

据了解,20除了保持今年的5万个专业学位硕士计划外,还将从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划出5%―10%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这意味着扩大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缩减了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数量。对此,湖北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宋鸿认为:“这个举措是招生结构的一种调整,过去比较重视学术型的研究人才,现在则是加大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扩招并不能从根本上吸引学生报考,影响学生选择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看收费会否有所降低;二是要看专业硕士学位的就业反馈情况。”

专业硕士考试有变

年的`5万专业硕士学位招生计划是临时增补的,主要招收分数相对较低的、调剂录取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而从年起,专业硕士学位将与学术型硕士学位“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

据了解,2010年专业学位硕士的考试也将与往年有本质区别,有英语(一)和英语(二)两套试卷供学生选择,英语(一)即为学术型硕士考试的英语试题。“有可能英语(二)的难度稍小,重点考查考生英语应用能力。”宋鸿预测。

专业硕士收费标准将有调整

2010年起,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外,各专业硕士学位均可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推免生),这意味着专业硕士收费标准将有所调整。

篇5:清华今年计划招3300余人 北京减招中西部扩招

来自中国各地的`3369名学子15日走进清华园,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其中,西部地区学生数量约700名,创历史新高。

这近3400名考生,包括理工类考生2769人、文史类考生360人、艺术类考生24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10.2%,来自县及县以下高中的考生占1/3,男女生比例为2∶1。

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清华文理科录取分数线都居榜首。全国各省理科实考分前10名考生中,约3/4被该校录取。被清华录取的文科考生有1/3以上是各省高考文科前10名。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涵表示,今年该校按照“优化生源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则,对甘肃、陕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12个西部省份,扩大了招生计划投放,总数达到486人,比去年增加37%。录取期间又向西部省份追加机动计划,最终上述省份共有680名考生进入清华,占该校今年高考录取总人数的27.4%。在河南、甘肃、广西、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中西部省区的最终招生人数,达到近来的最高峰。

篇6:清华今年计划招3300余人 北京减招中西部扩招

本报讯(记者郭少峰)虽然今年北京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减少1.7万,为五年来最少,但北大、清华招办负责人均表示,今年两校招生规模保持稳定,不会减少在京招生计划,预计两校在京招生人数都将接近300人。昨天晚上,北大和清华招办负责人做客北京新闻广播《教育面对面》。 介绍本校今年高招情况。

北大招生变化

1、工学院等新增四个专业

北大招办主任刘明利介绍,北大今年新增四个专业,分别为工学院的能源与资源工程和航空航天工程、元培学院的.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医学部的生物医学英语。体现出交叉性学科的特点。为此今年工学院新增30个招生计划,总数达到120人。

2、蒙古语、泰语等停招

与此同时,北大也调整了小语种招生专业,蒙古语、泰语、波斯语今年不招生,改为越南语、缅甸语和印地语,并纳入提前批次录取专业。

3、降分录取专业减少两个

今年北大新生除了就读元培学院外,还可通过新设的理工、文史、社科、经管等四大学科大类接受通识教育培养。和去年相比,北大今年减少了地球与空间科学、天文学等两个降分录取专业,今年实行降分录取的为地质学基地班、考古学、中文(理科方向)、历史、哲学等五个专业。北大最多可降20分、按顺序录取报考这些专业的考生。

清华招生变化

“钱学森力学班”人人配导师

篇7:清华今年计划招3300余人 北京减招中西部扩招

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1月22日,苏州市春季人才交流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热闹开场。王建中摄1月22日,苏州市20春季人才交流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热闹开场。王建中摄

“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引发争议

三问“60%”:利兮?弊兮?(视域)

本报记者 赵婀娜

近日,60%成为公众关注的“热词”。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一时间争论不断。支持者主张,这体现了教育部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和规模的勇气和决心;反对者认为,“不能将就业率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考核依据”并提出“这会助长高校就业率造假”的担心。

“60%”,利兮?弊兮?

Why

为什么会有“60%”的标准出台?

将就业率与专业调整相挂钩,并不是第一次。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一直有类似要求。而针对综合类院校,教育部也早在几年前透露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就业率与高校其他工作联动”的思路。

底,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表示,坚决调整过多、过滥甚至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科专业,对连续2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年底,教育部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再次强调:“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客观分析,区别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但当时,并未对“就业状况不佳”的具体“达标线”作出要求。

为什么一项被认为是高职院校“紧箍咒”的规定,如今要戴在综合类院校的头上?为什么时隔几年之后,教育部明确提出了“60%”的“及格线”呢?

“或许是因为目前时机合适了。”中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蒋直平认为。

“7年前,将专业设置与就业率挂钩的做法并没有有效改变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反而催生了高校就业率注水与造假,一些高校从生计出发招生计划意味着学校的学费收入和相关老师的饭碗不但编造就业数据,还出现大学生‘被就业’和‘被要求就业’的乱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介绍。

“我们把目光追溯到高校扩招之时来审视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有专家指出,“当年高校扩招,为了容纳扩招的学生,很多学校将原来的教研室升级为专业,部分工科院校也开设了文科专业,这是应对现实需要作出的选择。但是,经过一段时期的市场检验,这些专业并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成为‘鸡肋’专业。社会的现实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都呼唤学校‘壮士断臂"。

“尽管我们无从得知60%经过了怎样的论证,但是可以肯定地说,60%的标准对于重点院校来说并不构成压力,教育部对于本科教学优秀的评价标准是就业率达到80%。很多重点院校在招生时,如果专业就业率低于90%,家长和考生就不会选择该专业。从这个角度来看,60%的及格线,并不是针对一本院校,而是对二本院校、三本院校和高职院校来说更具针对性,而这些院校的确面临着毕业生就业率不理想,以及背后折射出来的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规模过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确到了必须要调整的时候了。”蒋直平介绍。

记者了解,如今,不少院校已开展隔年招生等根据就业率调整专业设置及其规模的做法。

Who

谁应该是“60%”的执行主体?

“这个政策的出台,的确是主要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从这个角度看,提出对这些专业招生计划的总量适度控制等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刘清华老师强调,“但要执行这个政策需要科学客观权威的产业人才需求数据做支撑。”

“目前的规定还不具体,什么时候执行,怎么执行,谁来执行,都还没有相关的规定。而且,这60%的执行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记者在采访中,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首先是执行主体的确定,“这个执行主体不应该由学校来承担,应该呼唤政府的作为。”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月波指出,“专业的设置和规模的调整非常重要,固然需要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来及时跟踪、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但是学校的视野毕竟有限,很难掌握全国的整体情况,需要政府把高校放到一个大盘子,宏观调控。”

蒋直平建议,“应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每年及时发布准确的毕业生供需数据,学校就可以根据数据及自己学校的.专业排名来提前几年做出调整,该不该招,招多少人,将会有的放矢,避免盲目。”

“减招易,停招难”。事实证明,很多学校在停办个别专业时,遇到了来自于人事、观念等方方面面的阻力。“这就更需要政府的统一调控。比如某个学校的法律专业停招了,不是意味着法律专业的教师就都失去工作,而是可以政府协调,将其中的优秀教师调至其他具有法律专业优势的学校任教,而这个工作是高校无法承担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人事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刘月波介绍。

当然,还有其他需要统筹兼顾的问题,比如,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引入第三方机构来评估与监督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杜绝就业率造假,但是,目前为止,我国的第三方机构监督机制依然不成熟。此时推出60%的要求,是否会进一步助长就业率造假之风?

熊丙奇指出,“虽然此次教育部同时要求大学‘四不准’,以防止就业率造假,但由于高校就业率的统计和发布,采取的是学校自行统计、上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方式,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因此,可以预见,在进一步提高的就业率要求面前,出于利益因素,一些陷入就业困境的高校难免注水冲动。”

How

如何保证“60%”的实施效果?

这样看来,60%是顺应调整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需要,是顺应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可是,在60%的政策实行之后,就能达到如上目标吗?

“从本质上说,这个政策背后折射出的不是简单的毕业生就业的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有关高等学校专业调整、提升质量的问题。”蒋直平强调,“避免毕业生不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就需要高校自身强化办学特色,做强优势学科,不盲目追求大而全。”

“高校的专业设置应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自身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整,而不是以就业率为标准进行被动调整。”天津大学招办主任李振宇说,对于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校,应该认真考虑学科布局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既要防止盲目地新上专业,造成若干年后由于社会需求改变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又要防止因人设专业,不考虑社会需求。更重要的是应该在专业培养计划修订方面结合相关产业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情况,加强实习实训教学等实践环节,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怎样才能让大学专业办出特色呢?”熊丙奇说,“一方面,需要赋予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只有给予学校办学自主权,大学才能有属于自己的办学定位,也才能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开设相关的专业,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质量的专业评估和社会评估。在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时,要注重过程性指标和学生的选择性,包括学校教师资源的利用率,学校图书借阅率、试验设备的使用率、大学选修课比重等,这些才是保障办学质量的基础性指标。”

篇8:清华今年计划招3300余人 北京减招中西部扩招

浙江在线04月08日讯昨天,记者从宁波市教育局获悉,今年我市共有39743余名考生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减少800余人。

其中,报名参加普通高考34086人,比去年减少约1700余人,而报名参加高职院校单考单招人数为5657人,比上年增加900余人。

今年文、理科报考人数分别为12544和21542人;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分别为4130人和552人。报考一类院校的考生有3人,报考二类院校的考生有11737人,报考三类院校的考生为2306人

篇9:清华今年计划招3300余人 北京减招中西部扩招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启动研招计划 明年招生

本报讯 由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领衔的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已经启动了研究生招生计划,首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拟各招10人左右,明年开始招生。

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心的首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拟各招10人左右(包括推免生),明年开始招生。招生不仅面向清华数学系本科毕业生,也包括外校和外国学生。此外,中心的课程在寒暑假还向国内外优秀学生开放,想听课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提出申请。今年暑假已经有70多名外校和外国学生来到清华数学中心听课。

篇10:清华今年计划招3300余人 北京减招中西部扩招

兰州大学培养拔尖人才 今年计划招50-70名创新人才 兰州学生网2011-2-27为您报道:自2009年酝酿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后,今年我国将在清华、北大、兰大等19所高校正式实施这一计划,先行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试点培养拔尖人才。昨日,记者从兰州大学了解到,该校今年计划拿出50~70个名额实施这一计划。

昨日,兰州大学教务处处长许鹏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兰大将为实施该“计划”启动建设专门的“萃英学院”,并且要为进入该计划学习的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0万元培养经费,此外,这些学生通过3年国内学习后可直接跨入国际一流大学继续深造。目前该校已经成立了“萃英学院”,与此同时,兰大今年还将“计划”培养学科扩大至人文基础学科中的文学、历史、哲学三个学科。“计划”所涉及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学科按教育部批准招生人数(约50~70人)招生,文学、历史、哲学学科每年招生20人。“3+1”培养模式国内读3年后进国际一流大学据悉,“萃英学院”将改革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探索与尝试,引入全英文教学环境、“3+1”(3年国内1年国外)国际化培养、早期进入导师科研团队等模式。“萃英学院”学生在一、二年级期末分别进行一次选拔,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补充进入“计划”。

与此同时,“萃英学院”将为每1~2名学生配备国内、国外导师各一名。据悉,该“计划”一年级学生学习、生活在榆中校区,二年级以后的学习、生活则安排在兰大医学校区或盘旋路校区。此外,中央财政对于实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培养计划的学生,每生每年给予10万元资助,兰州大学将支持相应额度的培养经费用于人文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记者 郭涛)

篇11:清华今年计划招3300余人 北京减招中西部扩招

今年教育部曾要求部属高校严控属地招生。记者注意到,北大清华近年来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数一直在缩减。北大20在京计划招246人,缩减为226人,去年进一步缩减为186人。清华年是203人,20是200人,去年则减少为170人。

根据上午公布的专业目录,北大在京招生分提前批和第一批次,两个分批均分别投放了文理科招生计划。具体是文科提前批招生12人、一批次招生60人;理科提前批招生10人,一批次招生101人,总计招生183人,比去年减少3人。清华在京招生同样分提前批和一批次,清华在京提前批只投放了理科招生计划,招生3人,均为国防生。在一批次则文理计划均有投放,分别是分别文科8人,理科159人,总计招生170人,与去年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招生计划并不包括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型招生的名额。事实上,北大和清华往年在京的最终录取人数均会超过招生计划,如去年两校在京各自实际录取人数均超过了300人。

篇12:清华今年计划招3300余人 北京减招中西部扩招

昨晚,外交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三校招办负责人做客《教育面对面》,除北语理科比去年减招4人外,另两校招生规模基本与去年持平。国关今年继续面试录取,考生高考成绩达到面试资格线且面试合格后,再根据高考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国际关系学院招办负责人介绍,今年招生计划92人,各专业在京都有招生计划,与去年基本持平。

国关为提前批次录取院校,不设专业级差,择优录取。在第一志愿报考国关且符合录取标准生源不足时,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女生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30%。

外交学院招办主任郭延凯介绍,今年该校在京计划招生70人,与去年持平。报考所有专业的.考生需参加4月23日、24日的高考英语口试,原则上要求身高男生1.70米以上,女生1.60米以上。

上一篇:免费内分泌出科考试下一篇:庆祝十周年征文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