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2024-05-17

文化产业开发调研报告(共6篇)

篇1:文化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文化产业开发 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各级关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推进我县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的效益和水平。根据县政协2012年常委会工作安排,由县政协副主席巨凌带队,组织部分界别委员于3月下旬,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四个乡镇的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县城三馆建设及星萍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等7家文化产业开发示范店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调研,听取了各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文化产业开发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比较客观地了解了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开发链。

(一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县

现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各一个,有藏书35005册,馆藏文物1670件,其中珍贵文物490件。

2008年以来先后投资4309.59万元建成12所乡镇综合文化站,111个农家书屋,配套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施设备2535件,配发图书128321册,音像制品14425张。2011年荣获全市“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单位”。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县文化部门组织指导全县各级文化单位和群众文艺团体,通过专题文艺演出、专场晚会、电影放映、书画摄影展和文化三下乡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耀了文化氛围。并依托三馆先后举办刺绣、剪纸培训班120期,受训人员1.25万人次;举办了“图书四进”、“有奖征文”等系

列读书活动;筹办各类文物展览20余次,年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先后举办了“中国南梁首届文化艺术节”、县城职工文艺调研等大型文艺活动。

(三文化产业发展初显成效。全县现办有文化产业龙头企业2家,省外营销门店2家,生产大户1080户,从业人员达8640多人,有刺绣、剪纸艺人1500多人,其中国家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6名,省级民间艺术家27名,市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8名。目前已开发有香包、刺绣、剪纸、结艺、根雕等5大类50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达86万件, 产值达1600万元。采取“以师带徒、以徒养师”的办法带动技工3600多人,年生产文化产品15万件,产值300多万元。按照“抓品牌、抓精品”的思路,打出了“巧儿刺绣”、“千岁香包”、“红色剪纸”等系列民俗文化品牌。剪纸作品《吉祥福娃》、《百师迎奥运》荣获“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金奖,《百幅农耕图》、《陇东婚俗长卷》荣获“中国庆阳首届农耕文化节”金奖。

(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作为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大县,已初步形成以红色文化旅游为主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娱乐、书画、出版印刷、工艺美术等多元化文化产业格局,并充分华池红色文化内涵,打造出了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的“红色南梁”品牌,研发处“民俗布贴画”、“虎头枕”等民俗文化产品。已构建起以红色南梁为依托的4处6个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达19万人次,旅游收入1580万元;已公布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类25项;从事各类文化产业经营业的个体户、企业42户,从业人员1700多人,年累计收入2000多万元,纳税39.37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1.73%。2011年以来,市县先后多次颁布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扶持列支文化产业发展资金110万元,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开发工作中存在 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全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文化产业发展初现成效,但相对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大县、文化强县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一些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少长远的规划,导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配套资金不到位,群众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很多人认为文化就是唱歌、跳舞、演节目,没有跳出小文化的圈子,文化活动仅为单纯的娱乐活动,文化真正的社会功能没有发挥出来。县、乡的文化工作形式比较单一,文化活动层次也不高,麻将馆遍地开花,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关心支持率有待提高。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一是三馆建设滞后,未能发挥公共服务职能。我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三馆于2003年搬迁至双塔森林公园文化广场,同文化出版局、剧团一处办公,三馆面积均不到500平方米,与国家规定的1500平方米以上相差甚远,加之三馆地处山顶交通极为不便,图书馆的年借阅数仅为人次,博物馆的参观者也大多为各级工作组,不能发挥应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作用。二

是群众性文化娱乐设施发展滞后。目前我县无一处大型文化娱乐场所,仅有的东山儿童游乐园也已衰败不堪。城区的6处活动广场,除东山文化广场较为宽阔,但因地理位臵特殊未能发挥应有效益,其他5处活动广场经常人满为患,并缺少应有的活动器材和相关设施,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要。三是基层文化设施脆弱。全县现有15个乡镇文化站中,有独立活动阵地,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站的只有

个,只占%。很多的只有一块牌子或一间办公用房,根本无法开展活动。农家书屋只仅仅是存放了部分书籍、报刊光盘,活动开展少,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还有以上的行政村至今无文化室,文化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许多空白点,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处于停顿和瘫痪的状态

(三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文化事业属于公益事业,文化单位全靠财政拨款。我县每年中央、省下发配套资金万元,市级配套资金万元,加之县财政紧张,相关配套资金难以到位。文化系统要保证正常的工作运转,需经费万元,目前只有万元,资金的缺乏,严重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对已建成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缺少管理、维护和运行经费,特别是农家书屋,除建成时所配送的图书、报刊外,基本上没有新的补充。开展的相关主题文化活动少之又少,县城的几个广场舞活动场所的音响设备都为个人购买,并每月还要向管理部门上交电费,县文化局目前无工作用车,文化执法纠察大队,缺少照相机、摄像机等必须的执法取证设备,文化执法困难重重。

(四文化队伍中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文化产业企业的盈利模式仍在进一步摸索之中,大多以小门店经营的形式,还没有形成规模。在全县进行文艺创作、文艺展演、文化传承、文化经营与文化管理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青黄不接,特别是优秀的创新型文化人才队伍结构较差、专业素养不高。城乡各类文艺爱好者很多,但是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少,知名文艺人才和优秀作品更少。以县剧团为例,县剧团成立于1968年,截止2011年9月,实有在职职工43人(正式工18人,临时工25人,其中演员25人,占56%;演奏员14人,占33%;助理级演员、演奏员4人,占11%,没有编剧、导演和作曲人才,致使一些新剧目的编排无法开展,严重阻碍了我县文艺创作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五文化产业发展举步维艰。目前全县文化产业生产企业只有2家,省外营销门店2家,个体户40户,从业人

数1.034万人,产值3600多万元,去除税收等,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在民俗文化产业开发中,缺少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大多以小作坊为主,整体素质不高,资金实力不雄厚,在新产品的研发上较为滞后,经济市场竞争能力脆弱。省外的2家营销门店市上的扶持资金一直未到位,目前生存困难,也仅仅只能维持运营,无盈利可言。

三、意见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更加关注文化的、心理的、精神的需要。以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人们越来越紧迫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十七届六中全会已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文化建设摆到国家重要战略地位,对今后文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作为拥有丰厚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蕴的华池,更应该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充分认识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发展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百姓拥有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选择,共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二加大资金投入,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

力的物质保障。一是要确保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应当不低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幅度。要设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将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图书购臵、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化市场执法稽查、文化人才培训、文艺创作奖励、群众性文体活动补助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创新财政文化建设资金使用办法,探索直接投资、补贴扶持、政府采购、拿钱买服务、委托生产、特许经营、项目外包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新路子,生产和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是要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资文化建设。采用政策导向、社会荣誉等多种手段,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建设各类文化设施,开辟有偿服务的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引导人民群众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从而解决由于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造成文化设施欠缺的问题,并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三是建议在县城人口集中区域新建文化三馆。目前,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均地处东山,交通不便,服务功能近乎瘫痪,建议在县城重新修建文化三馆,使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四是要增加文化人才培训经费、图书购臵经费、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和维护经费。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经费,让从事文化工作 的专职人员得到专业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时常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并能积极参与的大众性文化活动,如开展广场舞集体展演、民间传统艺人专场晚会、书法绘画作品展等,丰富活耀群众文化生活。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力保障。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发展和运营的关键。一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应及时配齐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专业性工作人员,加大招聘专业性文化人才力度,提高专业文化人才在文化人才队伍中的比例。以乡镇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培训为基础,把具有高层次的文化产业人才送出去培训、进修、考察,培养成文化产业带头人,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机制。积极探索体制外聘用人员的新路子,聘用有一技之长、热心于农村文化工作的文艺骨干担任专职文化辅导员。二是抓好民间文艺工作者队伍建设。要加大对各级各类文艺表演队伍的投入、培养和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其为农村农民服务的能力,激发其服务的动力。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如道情皮影、南梁说唱、陇东唢呐等传承人的抢救性挖掘和保护。建立文艺人才库,着力解决文化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对有一技之长、热心于文化工作的文艺人才选聘为宣传文化辅导员,建

立一支专、兼结合文化队伍。三是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以官方交流和民间交流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旅游和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力度。取长补短、取经去粗,提升我县文化软实力。

(四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造就一批文化企业家。我县目前的文化产业企业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资金不雄厚、整体实力薄弱,应制定落实相应的优惠政策和人才激励机制,引导文艺工作者、经纪人、企业家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图书出版发行及影视音像业、艺术培训展演及歌舞娱乐业、体育健身业等各类文化产业,扶持、培养、造就一批县内外知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企业家,实现文化大县、文化强县的目标。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文化产业企业,如“星萍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可以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将其打造成我县真正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

(五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我县拥有得天独厚的黄土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也是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要把优势资源变为优势资本,就必须举红色旗、打民俗特色牌。要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识,深度挖掘现有文化资源,充分借鉴江苏、延安、环县等地的成功经验,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依托南梁革命纪 念馆、军民大生产基地、范公祠、双塔寺等红色、人文景点,做大做强红色旅游、特色演艺、黄土民俗文化三大产业板块。一是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具有华池特色的文化产业链。依托目前实施的“红色南梁文化旅游产品销售中心建设”、“大型歌舞剧《南梁之歌》创编”等项目建设,可采取政府 主导投入,文化、旅游、商务、招商等相关部门积极招商引 资,民间资金参与入股的形式,融入香包刺绣、红色剪纸、地方特色小吃、红歌表演等,将有限的项目资金有效整合,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动传统餐饮业、商业、旅游业共同发 展,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的局面。二是将县 剧团的歌舞剧创编和红色文化演出有效整合。以县剧团为主 体,吸收社会各界优秀文艺工作者,以演出公司或专业合作 社的模式,排练具有华池特色的系列红色文艺节目,如:南 梁腰鼓、南梁说唱、红歌表演等,依托红色景区、休闲度假 村等地有偿演出,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三是举办品牌 性的节会活动。可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以“两点一存”的 特殊地位,每 3-4 年推出以“红色南梁、魅力华池”为主题 的文化旅游节,不大提升华池知名度,扩大华池对外影响力。四是加强文化基地建设。在县城或南梁红色景区建具有红色 民俗文化元素的主题广场,集休闲、旅游、教育、文化等功能为一体,进行高品位、高标准建设,打造地标性建筑。

篇2:文化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一)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

赤田镇人文底蕴丰厚,名胜古迹甚多。历史名人有:张勋(1854—1923),字绍轩,赤田村人,清未军阀、历任督军;许振(1827—1899),字仙屏,高岗村人,清未两河总督、官终广东巡抚。境内陶仙岭风景秀 丽,气候宜人,历代名人官吏都视之为风水宝地,历史名人许振和张勋之墓葬于此为见证。此外,其良好的生态植被,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赤田镇历史名人有张勋和曾任两河总督、广东巡抚的清未大吏许振,现遗存张勋庄园、张勋老宅、张勋家祠、昆一公祠和许家大院。张勋庄园,位于赤田乡赤田村中部,占地约2 万余平方米.庄园山环水绕,景致隽秀,建筑独特,规模雄伟。它是张勋发迹后,在家乡建造的一座私人园第。庄园始建于1890年,直至1918年竣工,前后历时29年,化去数十万银洋。园内主要建筑有:昆一公祠,资政第,观音阁,建威第,光禄大夫第,谦六书馆,当铺,膳房,牌坊,张氏宗祠和大围墙等。房屋的建筑多为祠式建筑,砖木结构,一幢三进式。厅内屋柱,穿梁,板壁全是生漆贴布粉饰,绘有各种神话传说,花卉禽兽,几何图案等。屋外回廊曲折,幽深恬静,在许多房屋门首还设有20至200平方米的庭前小花园。整个庄园的建筑体现了清末民初的风格特色。电视连续剧《聊斋》第六集《莲香》就是在张勋庄园拍摄而成。

在距赤田镇政府西1.5公里处的陶仙岭自然风景秀丽,名胜古迹较多,有陶安的试剑石、陶岭仙踪、蒋成古寨、傩坊神迹、云雾奇峰等,还有两大名观遗址-陶仙观和锦木观。良好的生态植被环境对为各类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栖息条件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陶仙岭是一块未被很好开发的风水宝地,是旅游投资者的最佳投资场所,现已被奉新县列为全县重点旅游开发区,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

另外还有张勋墓群开发、扇子湖水上乐园、驼鸟养殖场、大岭湖游览小区、和尚泉别墅度假区。

(二)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情况

张勋庄园因无人照料,庄园成了牛,猪,鸡等家禽家畜甚至蜘蛛栖息的好居所。庭院内长满了半米高的杂草,丝毫不见人工修葺的痕迹。自张勋死后,此处就荒废了,未曾见张勋的后人来过。在没有任何遮蔽的房梁上,刻下了风吹雨打的印记。经过岁月洗礼的板壁,上面绘就的图案依然清晰可见。院内西式窗棂内,数片绿叶入窗来,为萧条的院内增添了些许新意。屋檐上,一丛丛野草迎风摇摆,从檐上雕刻着的花卉禽兽图案中,依稀可见庄园当年的豪华。整个庄园生出一股阴森之气,《聊斋》的导演将此处作为一处拍摄地(第六集《莲香》在此拍摄而成)。往昔的豪门宅院,往日的雕梁画栋都被时间荒弃在残垣败壁里。

(三)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保护开发文化资源的人才不足,经费缺乏。赤田作为乡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方面不能提供充分的人与物的条件。正由于人才不足,管理不够,造成文化资源的被损坏,由于文化经费缺乏,连基本的文化设施都不具备,在文化管理、民间艺术、文博演艺等方面,人才严重不足,有的甚至后继乏人,文化方面的名优尖人才很少。

二是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发掘水平不高。名人故居,缺乏有效的保护,有的被损坏、被销蚀,有的已被拆毁。对文化资源的发掘未能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文化意义不明确,文化价值不突出,因而造成目前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的状况。

三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体制和政策还不太配套。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文化法规不健全、文化政策不配套、投融资机制未建立等等,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法规制定不仅要与文化事业相适应,还必须与市场经济相配套;文化政策也应该与机构改革相一致,使人才的“进出口”畅通,使管理到位;投融资机制的建立应该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相符合,在市场化的主导下发展文化产业。

(四)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对策及建议。

1、加大管理,协调发展,激活开发活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民间参与的优势,力求克服低水平循环。在具体工作上努力做到四个协调,即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旅游资源配置与资本引进相协调;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相协调;品牌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协调。

2、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氛围,把独具的特色推向全省。要借助媒体运作,深入广泛开展关于张勋庄园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宣传活动。如请知名作家来著书立说,或拍摄影视召开新闻发布会,利用媒体的广告等宣传来扩大赤田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篇3: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战略

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

与传统的产业划分不同, 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创意产业不再简单的囿于过去的传统文化产业, 它是适应新的产业形态而出现的创新概念, 是对新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英国提出的13类创意产业, 主要包括新生的产业类别, 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软件设计、手机增值文化产品, 也包括传统的电影、电视、服装设计, 但内涵已大大变化。创意产业一方面是在过去总体的文化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概念, 另一方面又是不同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新的产业形态。创意产业往往是在制造业充分发展, 服务业不断壮大基础上形成的, 是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创意产业中既有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活动领域的内容, 也有传统“三产”中的一般服务业, 更有艺术、文化、信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性服务活动的内容, 是城市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与以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靠机器、厂房、资源劳动力不同, 创意产业的发展是靠创意阶层, 靠创意群体的高文化、高技术、高管理, 新经济的“杂交”优势。特别是创意阶层中最富创造性的高端创意人才。从产业运作模式上看, 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动态化, 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高端方式, 更多地依靠市场和消费自身的推动, 同时又不断地设计市场, 策划市场, 激发市场。

基于以上特点, 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 需要宏观政策的有力支持。一是产业政策支持。政府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遵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国家应当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 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 制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 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澳大利亚, 政府1994年发布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希望将澳大利亚构建为一个创意国度, 通过创意产业和文化机构来表现澳洲文化与澳洲特色, 将创意产业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加以实施, 成立了布里斯班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作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直接支持的国家级创意产业振兴机构。二是法律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的支持与保护, 需要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如果法律不足以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防止无序竞争, 必须未雨绸缪, 制定游戏、电视与广播、出版、表演艺术、音乐、电影与录像、时尚设计、广告、建筑艺术、时装设计、软件等相关行业的市场规则, 同时要积极组织推动、引导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行业协会。如1997年起, 韩国制定《创新企业培育特别法》, 针对数字内容等新产业进行激励。1999年, 韩国国会通过《文化产业促进法》, 明确推进文化、娱乐等产业。而在一系列法律体系中,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重中之重, 这是由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定内容和性质决定的。因为创意的开发与运用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关键, 知识产权制度可以对创意产生的源头及创意转化的过程进行保护, 涉及科技创新保障、规范国际合作、使信息自由流通等各个方面。政府的知识产权服务模式不仅要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维护创新人才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创建专门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降低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 促进创意产品顺利进行市场转化。三是财税政策。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制定相关鼓励政策, 支持文化艺术门类的产业发展, 特别是对那些优秀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提供帮助。加大资金投入, 经费主要拨向与公众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文化单位和艺术品种, 调整相关的财政政策, 加大财政对产业的投入, 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建成一批重点公共文化工程。政府制定相关鼓励政策,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动员社会力量投入, 同时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税费优惠、减免政策, 保护和鼓励各类人才兴办文化创意产业, 并加强政府、企业与民间组织的联系, 使政府与民间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来源。

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模式

基于以上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 在策略选择上,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该引入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 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 且在地理上集中, 由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各异。比如, 北京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数字娱乐示范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西城区德胜园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东城区文化产业园、朝阳798艺术区等6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此外, 怀柔的中国影视生产基地、顺义的新国展会展中心、三辰卡通动漫网游产业基地、北京欢乐谷主题公园、朝阳公园文化园区等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区域。

产业集群的最重要特点之一, 就是它的地理集中性, 即大量的相关产业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于地理位置接近, 人才、信息、技术的相对集中, 使得文化产业集群内的企业, 能够通过集群效应, 很容易地获得需要的员工、信息、技术及供应商。各类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各种专业化的员工, 从而降低他们在招聘过程中的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一个发展状况良好的集群还为获取其他重要的投入要素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它提供了一个深层次、专业化的供应商基地。地理位置的相近性有利于改善通讯联络、有利于供应商提供辅助性服务。集群内企业不仅增加了对专门化投入要素的需求, 而且还增强了供给。

文化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产业集群与知识和技术扩散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自增强关系。在新经济时代, 产业布局不再像工业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简单地聚集在一起, 而是相互关联、高度专业化的产业, 有规律地聚集在一个区域, 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集群内由于空间接近性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 不仅可以加强显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 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 并通过隐性知识的快速流动进一步促进显性知识的流动与扩散。产业集群内由于同类企业较多, 竞争压力激励着企业的技术创新, 也迫使员工相互攀比, 不断学习;企业间邻近, 带来了现场参观、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这种学习、竞争的区域环境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集群内领先的企业会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方向, 一旦某项核心技术获得创新性突破, 在集群区内各专业细分的企业很快会协同创新, 相互支持, 共同参与这种网络化的创新模式。

产业集群的概念也提供了一个思考、分析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并制定相应政策的新视角。产业集群无论对经济增长, 企业、政府和其他机构的角色定位, 乃至构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其他机构的关系方面, 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法。产业集群从整体出发挖掘特定区域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突破了企业和单一产业的边界, 着眼于一个特定区域中, 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企业、相关机构、政府、民间组织等的互动。这样使他们能够从一个区域整体来系统思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来考察可能构成特定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考虑与临近地区间的竞争与合作, 而不仅仅局限于考虑一些个别产业和狭小地理空间的利益。产业集群要求政府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产业集群观点更贴近竞争的本质, 要求政府专注于消除妨碍生产力成长的障碍, 强调通过竞争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策略

创意产业的本质是头脑产业, 是建立在教育的高度发展基础之上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依托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国民创造力的激励发扬。1998年英国国会在一个报告中指出:“人民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资源。想象力孕育着发明、经济效益、科学发现、科技改良、优越的管理、就业机会、社群与更安稳的社会。”创造性的教育与开发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基础。

篇4:宝鸡文化产业开发浅探

关键词:宝鸡 文化产业 文化产品

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270-0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主要业务;其在满足消费者精神消费需求的同时以创意转化为价值;其在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以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具有高知识附加值、高文化附加值和高社会就业率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获得经济方面的利益。积极推进宝鸡文化产业建设、促进文化的传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增加就业;建设适宜居住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宝鸡丰富文化遗产的优势,提高文化竞争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宝鸡城市品位,对宝鸡市“四市建设”、对实现建设“平安宝鸡、诚信宝鸡、人文宝鸡”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产业是具有根本性经济特征的产业。文化产业是在资本的架构中运作的,其工作的重心在经济利润最大化。它是通过受众最大化实现边际效益的增长,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文化商品的独特性在于它们不会在消费过程中被损坏,但它能很廉价地被再度仿造,这样就难以保证产品的稀缺,而稀缺与商品的价格息息相关。目前,宝鸡周边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还未对宝鸡造成强大的竞争压力。如何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的资源优势,利用所拥有的丰富民俗文化、丰富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文化资源优势极力发展宝鸡文化产业,不仅是宝鸡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带动“四市”建设的新思路,更是加速宝鸡“一线两带”建设的关键。

宝鸡文化市场处于发育阶段,市场空间大。采用专业化路径可以尽快占领市场,形成品牌,主导市场发展。因此宝鸡文化产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文化产品、资源的产业化经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文化产品、资源的产业化经营为主导,通过产业联合和文化的外部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形成以文化为基础的产业群,实现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拓展文化品牌,并以此带动民间艺术品业、文化娱乐业、文艺演出业、网络文化业等行业的发展,连带发展音像业、电影放映业以及文化服务等其它产业形成产业群聚,开发独具特色的陕西民间艺术品牌;文化活动品牌,以产业群聚形成城市吸引。建设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和文化企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格局。

一、重点发展主导产业的潜在市场——文化旅游业

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性竞争越来越突出。所以,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文化产业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坚强支柱,旅游业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文化产业。旅游业依赖文化来支撑,旅游景点、景区、设施、产品等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才可能具备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如云南丽江的旅游靠的就是文化产业的支撑,他们把突破口放在挖掘文化、认识文化、利用文化、生产文化和经营销售文化上,让旅客了解文化、享受文化、消费文化、传播文化,达到极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宝鸡文化市场处于发育阶段,市场规则还没有形成,宝鸡人口有限,文化消费能力有限、消费规模有限、消费层次有限,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依靠旅游业带动流动人口的增加,增加文化消费的能力,拉动文化产业的运营能力,要求采用专业化路径尽快占领市场,形成品牌,主导市场发展。宝鸡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旅游作为文化商品化、产品化的突破口,深挖文化内涵,发挥好旅游载体的作用。把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把文化有机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经营管理和旅游服务之中,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发展旅游业,做到在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中发展文化产业,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打好名节品牌,大造旅游文化发展之势。

二、重点拓展潜在市场——文化品牌

强力打造法门寺、太白山、周文化为代表的宝鸡三大旅游文化品牌。重点建设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法门寺旅游区、以独特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地热资源依托的太白山旅游区、以自然风光和姜炎文化遗迹为依托的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以历史文化遗迹和峡谷探幽而著称的钓鱼台旅游区、以周文化和西岐民间饮食文化为核心的周公庙旅游区等十大旅游景区。重点拓展姜炎文化、炎帝故里、会展名城、青铜器之乡和民间工艺之乡等品牌的内涵,以旅游为主导产业,将其横向、纵向拓展为产业链条。生肖羊、马勺脸谱、木板年画、青铜器等一批艺术精品也应以旅游业为依托,将宝鸡的历史文化和旅游品牌宣传到全国各地和海内外,促进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

三、重点文化发展的横向合作

文化产业发展的横向合作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跨省际、跨国际的文化产业横向产业合作。要求宝鸡以会展业为城市品牌,以会展业带动产业互动。另外也要求宝鸡的文化实体增强竞争能力,广泛参与其他省、市的会展、国际性的会展,将城市品牌推向国际,带动外部人口的流入。通过横向合作交流带动文化产业的创新,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和外延,更快地促进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从而提升城市文化品牌运营能力。(2)由于文化产业内涵深刻,外延广泛,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一批文化项目和文化集团作为支撑。要积极推进文化资源整合,以资产为纽带,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兼并、联合、重组,实行多媒体经营和跨地区发展,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通过大公司之间在资金、技术、经营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新组合和集中,进行产业结构上的调整,形成旅游业、餐饮业、旅店业、娱乐业、传媒业与电信业、电脑业、出版业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新格局,形成一批大型和超大型的跨行业、跨国界的强势文化产业集团,将新兴的文化与旅游业和体育业等更好地融合。(3)整合民俗村,不仅要有一定的民俗文化氛围,而且要依托一批大型和超大型的跨行业、跨国界的强势文化产业集团开发所开设的旅游项目、提升所出售的旅游产品附着的文化色彩,使文化消费者走进民俗村就能感受到民俗文化的气息。

四、进一步梳理现有文化资源,发掘创新能力

文化产业一般而言有四个相结合的要素:以创造力为基础的文化艺术;尖端技术;信息;知识。文化产业区别于其它产业关键点在于创造性和精神性(即创意)。“创意”一直被公认为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属性。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文化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行业。潘鲁生认为,文化产业是出售文化、信息、智慧的经济活动,它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手段,以市场为目标,经过创新性的脑力劳动,来创造财富的。宝鸡应对广告、建筑、美术和古董交易、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以及电视、广播等诸多部门进行摸底,通过人才引进增强文化产业的知识、智能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蔡尚伟,孙华.“西部文化产业特区”——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思路。文化研究,2004(12)

2.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宝鸡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宝鸡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2006.2.15

3.陕西省文化厅办公室.陕西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5.11.10

4.潘连生.五大因素制约陕西文化产业.华商报,2004.7.9

5.加大全面创新力度加快宝鸡大城市建设.陕西日报,2003.2.11

6.白清.刍论西部文化产业的开发.理论导刊,2004.9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陕西宝鸡 721013)

篇5: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复习提纲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镇馆之作丝缕玉衣,是用2100多件小玉片经过丝线和丝带穿引形成的一件完整衣服。这件文物出土时,修复人员按照出土时玉片的位置判断它是身体上的什么部位,然后用纸皮标号、编号,按顺序再用丝线穿成一件衣服。据介绍,编号工作先是从主要部位然后到次要部位。身躯、头部、脚、手等循序渐进。编号的数目达到2100多号。经过工作人员小心谨慎的编号,先是修复了身躯,然后是头部等。这项修复工程历时三年,具有极高的经济、历史价值。

据文物修复专家介绍,一般博物馆只需要维护好展出的文物,其他文物损毁消失的问题就很难暴露出来,破损文物堆积在库房,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就会无声地损毁消失。

据广东省博物馆透露,目前广东的文博系统中,所有的文物修复人才加起来,不过十几人,可他们面对的却是140多家博物馆和众多文物单位数十万件文物。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目前从事专业文物修复的人才不到500人,技术成熟的文物专家也就400人左右,以每人每月修复一件文物计算,仅修复现有的2000万件破损文物,就需至少2000年时间。

博物馆修复人才稀缺的现象,主要是由两大原因造成的,一是现在文博系统文物修复人员的待遇、工资很低。解放初期,故宫从上海请的一位文物修复专家,工资是当时院长的两倍。而目前我国文物修复人员薪酬参照的是工人的标准;二是文物修复人员的行业地位低,得不到行业系统的重视,始终处于工匠的地位。由于近年来瓷器、书画收藏市场火热,从事这方面的修复专家兼职现象比较普遍。

博物馆的入行门槛太高是又一个造成人才稀缺的重要原因。目前要进入博物馆工作,一般要求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而目前已经开设了文物修复课程或专业的学校,都是专科学历,学到的也仅是皮毛,即使顺利毕业也不可能进入博物馆工作。文物修复从业人员既要掌握自然科学和相关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精通文物修复保养、分析检测各类文物的实践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文物、历史、考古和博物馆等社会科学知识即绘画、雕塑等艺术美学修养。文物修复人才培养周期过长。由于全国都没有专门培养文物修复行业人才的学校,文物修复者只能靠师傅言传身教,或者参加一些短期培训班,然后在实践中默默摸索,逐步掌握到一定技能。而到博物馆工作的大学生虽然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却普遍缺少文物修复的技术和经验,很多人都看不起、不愿学文物修复这门手艺活。据介绍,意大利的罗马文物修复学院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综合性文物修复中心之一,其学生在按专业分别由专家带领上课和实习。学习内容包括艺术史、修复技术、化学、物理、自然科学、绘画和雕刻技术。学制为三年。

文物修复是一门十分庞杂的学问,尽管同一类别间可以修复不同的东西,但各个大类别之间的修复技术是互不相通的。在文物修复方面,很难做到全能和多能。人才一旦从博物馆流失出去,很难再有回来的。主要是由于博物馆很难体现修复人才的个人价值。(材料整理自《光明日报》《北京晨报》)

思考并回答问题:

1、哪些原因造成了我国从事文物修复专业人才稀缺的现状?(20分)

2、文物修复人才具有哪些特点?(20分)

3、该从哪些方面考虑来开发文物修复人才?(30分)

4、如果你是一家博物馆的人力资源主管,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获得文物修复人才?

(30分)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问题:

小王从小就是一个动漫爱好者,尽管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可是他从来就没有放弃对动漫的追求。毕业后,他到了一家机械企业工作,业余时间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动漫设计上,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所作为。2001年,环球数码媒体科研技术公司在他所在的城市开办三维动画培训,小王听到这个消息后毅然辞去了别人看来很舒适的工作,全力以赴学习动漫设计技术。毕业后,小王和同事一起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三维动画片的制作。

2005年,小王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动漫设计制作公司。凭着卓越的技术能力和良好的口碑,公司发展得很快,短短一年时间,公司的业务量翻了几番,公司急需扩大规模,而人才缺乏是个大问题。到市场招人,小王发现,符合自己要求的人太少了。由于动漫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设置专业培养动漫人才的院校少之又少,而新招来的有限的科班出身的学生,只学到了理论上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公司规模的扩大需要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原来公司规模小,一个人做好几个人的事儿很正常。现在公司规模扩大了,专业化分工就变得至关重要。市场上的优秀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是不少,可是公司需要的是既懂动漫又懂营销管理的人才。究竟是外部招聘还是内部开发?如果选择内部开发,又缺乏相应的开发机制,怎么办?虽然公司还在向前发展,可是小王已经看到了这些问题,他陷入了苦恼之中。

这些问题不仅令小王苦恼,也令许多类似的企业老板苦恼。尽管我国已经加大力度进行动漫人才的培养,包括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高校在内,全国已经有130余所高校设置了动漫专业,培养本科、硕士。但国内现有的从业人员只有1万人左右,仍有60%的缺口。大环境如此,只有企业进行自主开发培养,才能从困境中走出来。

思考并回答问题:

1、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小王的困惑?(20分)

2、从企业来说,小王应该怎样改变现状?(30分)

3、如果企业聘请你为人力资源主管,你将有什么样的规划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0

分)

陈少峰认为,今后加大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以及转变开发模式的工作,应该争取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

第一,加强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提升培养人才的能力。特别是加强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的师资培养、硕士培养和在职职业经理人的培养,促进高校资源向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

第二,各级政府应增加文化人力资源领域的资金投入。具体工作可以包括加强对公务员、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政府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第三,重视文化人才及文化经理人的能力积累,注重专业化素质的提高和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稳定性积累。

第四,营造宽松的文化创造环境,包括营造尊重人才、支持人才、鼓励创造的软环境,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五,抓重点,培养综合素质人才。重视高素质文化人才的培养,是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急迫的任务。第六,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在中小学开展文化素质和创造力教育,重视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文化意识、道德素质和文化创造力。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问题:

制片人产生于电影产业,后来才发展到电视产业。随着国家放宽了非公有资本的准入政策,民营、外资及合资等传媒影视公司纷纷加入了电影、电视行业的竞争,这使得影视剧、电视节目等产品的试产竞争日趋激烈,就连中央电视台都很难坐稳“霸王”的领导地位,更不用说其他相关单位。

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提高收视率,某省级电视台决定引入制片人制。所谓制片人制就是以制片人为中心的影视节目制作和销售的经营与管理制度的简称。在这种制度下,制片人要全权负责从策划、编剧、生产制作、营销推广等影视节目制作与销售的一系列环节,统筹各种生产要素(资金、人员、设备等)。该电视台还规定,由观众来做最终的评委和打分者,制片人的薪酬由收视率决定,岗位升迁也由收视率决定。收视率连年攀升的,附上全面考核连续良好以上的结果可升为总监、副总监,而收视率达不到要求的两年内不准掌管影视节目制作。这些措施能够让制片人深刻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改变过去影视节目不理会市场,跟不上观众口味变化,从而收视率极低的尴尬局面。

在这股改革的浪潮中,小汪成为了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他原先是该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一名编剧,参加了台里多部电视剧的编写制作过程,并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大学里辅修过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作为工会的主要负责人又成功组织了不少活动,因而逐渐受到电视台领导的重视,并有心让他承担制片的工作,但是谈话过后,领导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指导和帮助小汪从编剧发展为制片,这让立志成为优秀制片人的小汪非常着急。引入制片人制给了小汪成为制片人的契机,小汪通过竞聘,争取到了台里打算开拍的一部电视剧制片人的职位。

来到这个梦寐以求的岗位后,小汪开始的兴奋和激动不久就变为苦恼。电视台说是让制片人负责整个剧组的人、财、物,但在人事和财务方面却远没有给予小汪足够的自主权,连非主要演员和剧务人员的选择都要经过上级批准,资本吸引和运作也受到上级干涉,在剧组内外开展工作成了天大的难题,小汪甚至很难实现自己作为编剧时希望电视剧能最大限度保持原创剧本的风格和内容的心愿。除了电视台支持和保障工作的不到位,小汪自己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从编剧到发行,虽然自己并不需要具体负责哪个环节的工作,但必须对每个环节都要精通。以前以为参加了那么多剧组,对所有环节都有了解,制片工作没什么难的,现在却因为缺乏对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经营知识的了解,在拍摄过程中出现过多次场景选择、人员雇佣等方面的问题,受到当地执法部门的警告;在资金运作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聚财的困难和成本的压力;在发行环节中,通过哪些方式增加影片的影响以及怎牙膏把影片卖个好价钱也都让小汪感到捉不准。

终于,历尽千辛万苦,小汪的处女作在电视台播出了,虽然没有得到一致好评,没有大卖特卖,但收视率基本上达到了台里的要求,小汪拿到了片酬,并保住了制片人的岗位。

面对这样的结果,小汪对自己不满意,台领导也认为与他们的期望还有距离,台里员工也随之对制片人制的推行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和抵触,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实现电视节目与市场的对接,怎样才能有效发挥制片人的作用呢?

思考并回答问题:

1、小汪从编剧到制片人是不是一个正确的职业选择?电视台在这一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履行什么样的职责?(20分)

2、小汪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制片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他目前拥有哪些?欠缺哪些?怎样改善他的素质状况?(30分)

3、组织的绩效提升来源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绩效改进,那么组织在对员工的人力资源环境进行开发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方法的有效性,也要关注组织环境(包括政策制度、文化等)的支持性。该电视台引入制片人制,希望能够有效挖掘制片人身上的潜能,更好地实现电视台与市场的对接,但收效甚微,请思考该电视台的哪些地方是值得借鉴的?哪些做法又是不可取或需要改进的?(50分)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问题:

2000年《富爸爸,穷爸爸》出版,一股紫色旋风席卷图书界,据说此套图书销量突破500万册。当时在图书定位上,针对中国图书市场欠缺个人和家庭理财知识的图书,富爸爸项目组将《富爸爸,穷爸爸》定位于个人理财理念图书,传播承诺点以个人理财概念为突破口,紧密围绕如何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和个人理财观念展开行销传播。发行公司意识到,畅销书的成功在于“快”与“创新”,于是公司据此构建了熟悉多种渠道的营销项目组。项目组以“富爸爸”品牌为主导,实施观念营销。观念营销引领了图书消费时尚,进而带动图书营销,将图书特色演绎成广大读者所接受的概念。在行销传播中,以书展、书店和网上书店作为市场切入点,项目组在各个读者接触点通过不断强化“财商”概念和“富爸爸”品牌,增加读者的知晓度和认同感,从而刺激读者购买欲望,引发购买行为。

读者对图书的购买决策有一个过程,因此需要持续有效的深度沟通。自选题确定之日起,营销人才便通过书评等初步的市场宣传,建立初步的读者认知度;继而在全国书展、在富爸爸研讨会上通过媒体大力推广,形成读者的阅读期待心理;到图书销售热旺的时候深入推广,如请作者来国内演讲、在各媒体形成讨论,参与电视节目,强化读者的购买需求;再到衍生出“财商”培训、“财商”话剧、玩具等系列产品,从而赢得销售佳绩,巩固和扩大了图书本身营造的“概念”和“富爸爸”品牌的影响力。项目组还专门请艺术家设计了别致的艺术字,封面用了很少用的中国文化中代表富贵的紫色,便于读者识记和挑选,162页的厚度易于阅读,24.8元的定价也为读者接受,增加了读者的满意度。

图书展会是与经销商和读者接触的重要渠道。北京国际书展和南京书市上,营销人才通过大量海报宣传,大幅喷绘对联,以及众多易读易记的口号,配合报纸和网站宣传,从各个方面吸引经销商和读者的注意力,将图书信息送达目标客户,并以媒体行销增加与经销商和读者的接触和影响,预热市场,有力配合了展会行销,达到了成功增加订货量的效果。

思考并回答问题:

1、你认为《富爸爸,穷爸爸》的营销传播途径有缺陷吗?如果有,主要指哪些?(20分)

2、从《富爸爸,穷爸爸》的营销传播方式上看,图书营销人才起了什么关键作用?体现出了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30分)

篇6: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工作以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建设为核心,突出规划引领,加快项目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宣传推介,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到年底,全县接待游客x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x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和x%。一是抓规划编制,发展定位更加明晰。启动世行贷款文化保护项目规划编制,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规》通过省级评审,确立了“一心一带两区五节点”的构架体系,为开发建设厘清了思路、提供了遵循。二是抓项目建设,景点体系不断完善。大云寺景区中轴线主体工程基本建成,西王母信俗展示中心完成主体,文明路、广场和水景观“三通一平”工程加快实施;

王母宫景区完成山上停车场硬化铺装,正在实施瑶池圣水池、九层叠水、浮雕墙及西王母大殿屋顶维修工程;

美年文化城大润发超市、中影迪斯尼影院、文旅大厦、温泉度假酒店和养老公寓建成主体,养生养老住宅一期工程完成装饰装修;

体育场钢结构雨棚、观众看台开工修建,足球场年底前可建成投用;

田家沟科技示范园全面建成,县城至田家沟旅游道路正在进行路基整修,景区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三是抓示范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建成汭丰乡郑家沟、城关镇凤凰、泾明白家等一批旅游示范村,配套农家乐x家,为发展乡村旅游探索了路子。四是抓宣传推介,品牌效应逐步凸显。成功举办第五届华夏母亲节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西王母文化论坛、全国百媒西安千人平凉问道礼佛养生游走进泾川和凤凰、白家乡村旅游文化节等活动,组团赴深圳、厦门、西安、兰州、银川等地参加专题宣传推介,泾川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明显提升。五是抓行业监管,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切实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培训,坚持对全县a级以上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农家乐进行巡回检查抽查,有效规范了经营服务行为,为游客创设了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

x年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旅游要素不全、区域协作不广、品牌打造不够等突出问题,特别是项目、资金、市场三个方面的重大制约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项目渠道单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主体主要依靠政府实施,通过招商引资、企业参股、合作合资等方式建设的项目较少。二是投资机制不活。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建设的机制尚未形成;

景区开发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开发资金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大云寺中心景区建设等重点工程进度。三是客源市场较小。目前,我县旅游的客源市场以周边县区和西兰银三大省会城市为主,东部沿海地区及境外游客相对较少,影响了旅游产业综合收入,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x年,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工作的初步考虑是:抢抓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大景区建设机遇,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产业,以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建设为核心,围绕“一条主线”,聚焦“三项任务”,实施“八大工程”,强化“三项措施”,全力打响“王母故里·佛宝圣地·养生泾川”品牌,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提速发展。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围绕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这条主线,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加快项目建设,多方整合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年内接待游客x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x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和x%以上。

聚焦“三项任务”:一是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将大云寺·王母宫核心景区、田家沟景区纳入智慧景区先期建设,年内完成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对接工作。二是加快景点晋等升级。全面启动大云寺·王母宫景区xa级景区创建工作,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服务功能,奠定创建工作基础。三是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加快推进温泉开发区、汭丰、红河x个特色小镇和城关凤凰、泾明白家、党原城刘等x个乡村旅游名村建设,新建农家乐x户,评定星级农家乐x家,努力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位。

实施“八大工程”:一是大云寺中心景区建设工程,建成前区广场铺装、道路硬化、停车场及绿化亮化等基础工程,完成大雄宝殿、藏经楼、卧佛殿、天王殿内部装饰装修和佛像造像,开工建设方丈院、客堂、僧房等工程。二是美年文化城建设工程,开工建设文化商品一条街及x号养老公寓等工程,全面建成养生养老住宅,年内交付使用。三是体育中心及博物馆建设工程,体育中心完成雨棚、看台等配套设施建设,博物馆力争上半年开工,年内建成主体。四是百里石窟长廊保护工程,完成城隍庙仓库维修、完颜民俗文化展览室布展工程,建成罗汉洞、韩家沟景区停车场及综合管理用房,配套实施绿化亮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五是王母宫景区道路改线工程,争取明年x月底前开工建设,x月底建成通车。六是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续建工程,完成展馆布展和大门、绿化等附属工程,进一步完善景区功能。七是温水养生园建设工程,力争x月底建成运营。八是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强化导游及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加大旅游市场环境整治,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发展环境。

强化“三项措施”:一是加强项目论证。围绕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开发,瞄准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抢抓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大景区建设机遇,论证一批思维超前、前景看好、幅射力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项目,不断完善文化旅游项目库。二是推进机制创新。全面启动大景区管委会各项工作,对景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科学管理;

多方引进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加快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进程。三是全力开拓市场。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完善旅游要素,努力开拓旅游发展空间;

上一篇:一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识字1春夏秋冬教学反思下一篇:初中考试作文: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