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

2024-05-18

观光(精选8篇)

篇1:观光

生态农业主体模式剖析 经过20余年的生态农业实践,中国生态农业己经逐渐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式群,形成了若干有价值的成功模式,为我国生态农业实践和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这也为本研究的模式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生态农业类型多种多样,从不同视角可以形成不同的分类结果。

本研究从全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整体出发,依据模式所应用的生态学原理、核心技术内涵和模式的普遍性等,同时参照前人研究成果,将我国生态农业模式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模式: 生态位立体开发利用模式 该模式利用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地带、不同空间环境组分的差异和不同生物种群适应性的特点,在空间立体结构上进行合理布局,发挥生态系统整合效应。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是在半人工或人工环境下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原理进行生产的方式。

它巧妙地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组成各种生物

间共生互利的关系,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并采用物质和能量多层次转化手段.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

“桑基鱼塘”模式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代表性杰作。它集种植、养殖于一体,将生态环境整治与利用、生态位拓展、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生态学与传统农艺学技术结合在一起,既达到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目的,又取得了生产与生态双丰收,值得在今后模式创新中借鉴。

四川省的“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竹缠腰,山下水稻鱼跃,田埂种桑放哨”,广东省的“山顶种树种草,山腰种茶种药,山下养鱼放牧”等模式,都是很好的山坡地综合利用生态农业模式。

中国传统的青鱼、草鱼、鲍鱼和蟾鱼混合放养模式,则是利用不同鱼生活在不同水层的习性进行分层放养的水体立体利用模式。农田中高矮作物、耐阴与喜阳作物的间套复种,以及在高秆作物下养殖鹅鸭、培植食用菌等,就是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合理搭配,使不同组分各得其所、地尽其利的生态农业模式。

农林(草)复合系统也可以看作是这类模式的一个例子,果粮间作、林草间作、枣粮间作、桐粮间作等都是根据系统中不同生态位的多样化和互补互利的原理建立的立体开发利用模式。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我国不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己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如黄土高原和华南的水土流失问题,黄淮海平原及西北灌溉农区的盐碱化问题,西北的干旱与沙漠化问题等。

在这些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必须首先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始。在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适合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如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环保净化型模式、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模式等。黄土高原劳动人民在长期的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总结出了一系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他们利用梯田、沿沟筑坝蓄水、等高种植、鱼鳞坑、集雨窖、作物覆盖等技术,较好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对天然降水进行了很好的利用,在非常严酷的条件下,获得了生存和发展,不少地区还取得了生产、生态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双赢”结果。

广东省五华县在治理花岗岩红壤低丘的严重水土流失时,在坡面开水平梯田、开竹节沟拦截表面径流,在山坳建拦沙坝截留流失的水土,植被则采用乔灌草结合,模拟自然顶级群落,取得了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保育的效果。

物质、能量多级利用的食物链组装模式 该模式是按照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该模式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同时并存着多种生物,它们通过一条条食物链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按照食物链的构成和维系规律,合理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掘资源潜力,节省资源且减少环境污染。食物链模式设计可采用“依源设模,以模定环,以环促流,以流增效”方法,通过链环的衔接,使系统内的能流、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畅通,从而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篇2:观光

这就要求人类自觉地在这两方面限制自己对资源和环境持续性的破坏,维护生物圈满足人类长期的物质需要的承载能力,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寻求解决之道,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依托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予以鼓励,对不利的应予摒弃。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

准之一。

另外,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它提倡自然不再是人类征服、盘剥的对象,而是生命和价值的源泉。“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中的一员,与之和谐相处”。

篇3:观光

1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积极意义

赣榆县位于苏、鲁2个省的交界处, 依山傍海, 山清水秀, 气候宜人, 属连云港市、日照市、临沂市3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区域, 观光农业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 赣榆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的新亮点、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 已经并将不断显现出其在社会、经济、生活、生态中的积极意义。

1.1 延伸农业产业链, 拓展农业产业化平台

赣榆县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 注重发展新型的农副产品产、经、销模式。休闲观光农业的出现, 表明有条件的地方农业产业化还有新路可走。农业渗入旅游业, 旅游走进农村, 充分发挥了农业生产、特色产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资源优势, 使农业产业化得到新的延伸。

1.2 美化城市环境, 顺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农业本身具有生态平衡功能, 现代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都十分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而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农业。赣榆县开展“四城同创”的实践, 体现了美化环境是城市发展、提升品位的需要, 是服务百姓、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是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发展经济的需要。都市农业建设为美化城市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为城市营建了一批后花园。和谐宜人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更加美丽, 品位得以进一步提升, 吸引力也逐渐增强。

1.3 扩大服务功能, 满足市民消费的需要

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总是在生产功能上大做文章,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 双休日闲暇时间的增多, 生活节奏的增快, 工作压力的增大, 以及竞争力的增强, 希望走进大自然获得精神放松的人越来越多。休闲观光农业的出现正迎合了当今社会旅游休闲消费新潮, 展现了越来越大的市场潜能。休闲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 旅游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象征, 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更是有品味的高尚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 和谐社会的创建, 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必定前景看好。

2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布局的原则

结合赣榆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实践,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突出特色性原则、综合效益原则、多样性原则、参与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整体开发原则。最近几年, 赣榆县一直致力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使该类型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必须进行全盘规划、合理布局[3]。一方面, 要不断分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出现的问题, 总结经验, 全面完善休闲农业的创建;另一方面, 要遵循已经获取的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的规范、准则。

2.1 市场导向原则

在农村地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可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资源, 根据城乡间的不同环境特点, 发展以居民旅游消费为主的新型产业。为有效挖掘城乡周边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客源, 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中要进行、实地调查, 以详细了解观光农业园区的游客来源、游客的消费水平、居民的主要娱乐项目、交通状况等方面内容, 由此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以降低区域内同类型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景区、景点或项目等竞争压力[4]。根据市场导向原则, 赣榆县市场定位为3个级别:一级市场 (核心市场) , 即连云港市、日照市、临沂市等周边地区一、二日游客源市场, 为赣榆县吸引国内游客的核心市场, 该客源市场是赣榆县社会经济潜力高峰区, 市场前景广阔;二级市场 (目标市场) , 即江苏省、上海市及山东省等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居民出游需求较高, 市场消费潜力大, 是赣榆县规划中远期市场主攻方向;三级市场 (机会市场) , 即华东六省一市及其他地区, 可以定位为机会市场。

2.2 突出特色性原则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重点是不断创新, 由此维持休闲农业的长期运行。因此, 在开发和利用农村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过程中, 应着重展示新奇的农村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等[1,5]。赣榆县的国家级“四季田园现代农业园区”、省级“夹谷山休闲观光园艺园区”、“海州湾海洋生物科技园区”, 以及芦野沙洲—罗阳湿地公园、采菊东篱—青口市民农园、春华秋实—石桥生态园、巍巍忠魂—抗日山风景区、百花争妍—城西万亩花卉苗木园、梅桂溢香—沙河子植物园、小河弯弯—八十一湾现代农业园区、神农百草—门河万亩药材观光园、湖光山色—大吴山塔山湖风景区、江枫渔火—海陵湖风景区等, 都是以特色取胜的休闲观光农业产品, 是突出特色性原则的杰作。

2.3 综合效益原则

休闲观光农业是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发展的高效、新型市场农业, 需遵循综合效益的原则[6]。赣榆县结合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沿海开发的背景下, 将生态环境的保育、观光休闲的开发与人文记忆的延续有机结合, 以推动赣榆县社会经济尤其是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为主旨, 以人本主义的观光休闲体验规划为核心, 努力寻求自然、资源、产业、人文以及居民需求之间的契合, 将农业生产的单一功能拓展为体验、游憩、康体、文化、教育、娱乐等“四生” (生产、生态、生活、生命体验) 功能的复合, 从而推动赣榆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多样性原则

休闲观光农业内涵丰富, 按照功能不同可划分为购物型、疗养型、观赏型、娱乐型、品尝型、度假型、务农型等类型, 按结构不同可划分为观光渔业、观光种植业、观光生态农业、观光林业等类型。延长旅游者在园区的停留时间, 是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经济效益的重点[7,8]。因此, 在突出旅游特色的同时, 还应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出一系列静态和动态的项目, 使旅游者能在同一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地看到多种休闲观光农业景观, 体验和参与多种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给旅游者以最多、最美的享受, 使其高兴而来, 满载而归。赣榆县环境优美, 人文荟萃, 拥有多姿多彩的观光休闲资源, 是中国 (县域旅游) 百强品牌目的地, “访徐福故里, 游红色胜地, 观黄海风光, 探秦山神路, 赏乡村美景, 采田园鲜果”的县域旅游产品已建立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2.5 参与性原则

游客直接参与体验, 自娱自乐, 已成为当代旅游新时尚, 而休闲观光农业就最富有参与性的特点。赣榆县休闲农业创建的种瓜栽花、锄草施肥等农耕参与型;采果、摘果等农园采摘参与型;狩猎、跑马、垂钓、划船等健身康体参与型;品瓜、品果、品茶、品美食等农宴品尝参与型;推磨、舂米、汲水、杀鸡、宰羊等日常生活参与型;泥塑、编织、刺绣、唱山歌等民间手工艺和民间娱乐艺术习作参与型等, 都是最为普遍和常见的休闲观光农业参与型项目[9]。赣榆县农家乐集群, 引导当地农民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如花乡农家乐、竹乡农家乐、水乡农家乐、桃乡农家乐等, 以“农”字吸引了大量为尝鲜而到农家院干农家活、吃农家饭的城市旅游者, 达到城市旅游者多层面、深层次体验到农村生活情趣、农民情感的良好效果。

2.6 科学性原则

21世纪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较高, 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10]。赣榆县国家级“四季田园现代农业园区”, 投资5.5亿元, 依托现代生物技术、灌溉技术、精确农业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所塑造的智能化温室、自控电导式无土栽培系统、高科技生物培育繁殖系统及其各色名贵稀有的瓜果、花卉、禽畜、水产等农产品奇观等, 吸引了现代旅游者纷至沓来。因此, 休闲观光农业所展示内容的科学性特点, 决定了规划设计工作一定要让旅游者在娱乐、休闲的同时, 能自觉接受农业科学技术教育, 自觉传播农业科学知识, 以增强休闲观光农业的教育功能和高科技农业示范功能, 促进其快速发展。

2.7 整体开发原则

综合开发和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的过程具有复杂性、系统性、整体性。赣榆县观光休闲农业资源组合格局、区域互动及休闲产业区域组织管理、规划形成以青口综合服务功能区为中心, 由徐福生态农业文化休闲园区、四季田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海州湾滨海休闲旅游科技园区构成三大观光休闲农业核心区域, 并在核心区域外规划若干观光休闲农业辅助节点, 形成“一心、三区、四轴、十节点”的空间格局体系[11]。首先, 在外部其要纳入到区域旅游发展布局的系统工程中, 在区际间突出自己的特色。其次, 在内部既要整体协调各大功能区, 又要考虑到产品营销全过程的协调, 其规划布局做到全面协调, 整体发展。再者, 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的周边多是农村, 园区规划布局也应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赣榆县在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 在全县实施美丽乡村行动, 使休闲农业与乡村建设达到完美的结合, 取得了和谐而富有生命活力的效果[1,2,3]。

摘要:阐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积极意义, 以赣榆县观光农业发展为例, 总结规划布局的原则, 以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发展水平。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布局,原则,江苏赣榆

参考文献

[1]杨载田.观光休闲农业规划布局原则探索[C]//中国地理学会乡村地理专业委员会.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33-36.

[2]姚晓改, 黄广荣.浅析郑州市大枣园风景游赏规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24) :229-230.

[3]柴寿升.休闲渔业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8.

[4]谢辉.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步伐[N].中国经济导报, 2010-01-09 (D4) .

[5]刘明.临沂市农业观光园选址适宜性评价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09.

[6]王显明.城郊型观光农业园规划初探[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7]刘莹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2006.

[8]孟英伟.我国农业观光园开发模式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 2007.

[9]吴琳.中等城市城郊旅游开发的驱动机制和开发模式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 2007.

[10]李子蓉, 赵伟.休闲农业园主题创意设计——以泉州大帽山将星休闲山庄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2) :13580-13583.

篇4:怎样发展观光果园

一、科学规划建园前要进行考察,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来确定需修建自然式园林还是规则式园林,然后再进行实施。在一般情况下,观光果园里的建筑以少为佳,包括游戏性建筑和服务性建筑等。自然式园林建筑为静态或动态的均衡布局,以主要导游线构成的连续构图控制全园;规则式园林建筑群以所形成的主、副轴系统控制全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轮廓多为几何形或对称的建筑或林带、绿墙围等构成广场空间,园路有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等。

二、选择树种首先要选配当地特有的果树树种,以体现地方风格,建立地方特色。二要选栽名、优、新的树种和品种,以拓宽观光的知识面,突显科技示范功能。三是主栽果树品种的成熟期要合理搭配,以延长观花采果的周期,提高观光效益。四要选择耐旱、耐寒、抗病虫害的品种。

三、注意栽植规格自然式果园的果树布局应以果园的地形、地貌而定;规则式果园则以整齐美观为栽植依据。果树行株距可根据各种树冠的大小而定,一般行距4米左右、株距1一3米,但都需便于观赏。

四、加强管理观光果园重点是看花观果,因此在管理中要采取措施尽量促进花芽形成和提高坐果率,使果树鲜花朵朵满树梢,果实累累挂枝头。其措施是:多施有机肥、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合理整枝等,使果园既是观光果园,又是绿色生态果园。

篇5:观光

主要表现在:生态农业宣传不到位,没有得到农民和消费者的的认可;地方领导认识上的差异,或者是热心政绩工程,主抓领导换人后出现生态农业建设不连续;没有充分调动科研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农业科技人员没有投入生态农业一线建设,无法实现农业生产和高科学技术的正真结合,生态农业生产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激励机制和有效的扶持机制,从事生态农业的企业少。以上问题导致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在旧水平上徘徊不前,无法产生飞跃。

这些问题需要在生态农业建设中不断摸索生态农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带动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使生态农业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薄弱环节 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目前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函待解决。主要表现在: C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薄弱。农业生产具有外部性,生态农业的正外部效应往往被忽视。常规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口益严重,化肥农药的过量投入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生态农业尽管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但是目前来看,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一般不如常规集约化农业,导致生态农业的生产者积极性不足。同时由于生态农产品的认证与监管体系不健全,各个级别的生态农产品标准也不统一,导致消费者无从识别生态农产品与常规农产品的区别,难以刺激生态农产品的有效需求。

组织管理中政府行为较浓,群众主动性不足,企业参与薄弱。纵观中国生态农业二十五年的发展历史,其成功经验主要来自中国政府的大规模推动,主要做法是在全国设立生态农业示范县,在示范县设立示范镇、示范村和示范户,各级政府把设计生态农业示范点作为政绩工程,很少考虑农业生产者的意愿,政府干预色彩浓厚,经常导致生态农业的生产与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相脱节,许多在政府扶持下成长起来的示范点在政府扶持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和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背景下,渐趋于没落。

生态试点管理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中国农业生态建设重建轻管现象严

重,各级政府只重视申报和建立生态农业示范点,关心的是产中环节,管理模式以行政干预为主,很少关注产前农资供应和产后的销售渠道,使得生态农业的产业组织难以融入区域乃至区际市场交易大循环,难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其市场价值。

投入动力源不足,缺乏社会,特别是企业的广泛参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以政府推动为主,但国家投放的资金很少,一个生态示范县的国家资金一般少于3万元,大部分建设项目由国家、省、县和农户共同承担,但实际上省县二级的配套资金经常不到位,资金的不足使得示范点示范片的管理者只能虚报建设规模,重点建设样板工程以供验收。企业以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主要投资于生产标准化程度和市场价值较高的农产品,生态农业由于生产工序比较复杂,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工厂化生产,使得龙头企业在没有政府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一般不愿意进入。

篇6:观光农业(集合)

一、观光农业的概念

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文化为核心,通过规划、设计与施工,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形态。

观光农业是指为能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吸引游客前来开展观(赏)、品(尝)、娱(乐)、劳(作)等活动的农业.观光农业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以文化为内涵。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二、农业观光园发展的必然性

农业观光园是农业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入2l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农业观光园的出现,就等于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生存和需求创造了更好的、更易适应的环境条件。如我国台湾省的观光农业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台湾省借助“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企业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和农村生态自然化”的措施,形成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相结合,平衡发展的“三生观光农业”,从而解决了农业萎缩、农产品过剩、外国产品向台湾倾销等一系列问题、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而位居世界前列。

农业观光园是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集约化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传统农业的一家一户分散、高耗、低效且不合理的种植结构

和生产形式已渐渐不适合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民迫切希望有一种快速、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出现,农民也迫切需要在资金、信息、科技方面得到支持与引导。农业观光园的出现,不仅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示范,而且也吸引了城市居民到此一游。城市居民到农村乡间旅游观光,会带去大量的科技思想、市场信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可促进农民素质提高,也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农业观光园内的高效农业也能吸引城镇居民到此投资,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此外,这还能促进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观光园是旅游事业朝向生态旅游发展的产物,是旅游业发展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它开辟了新的旅游景点,满足了人们对旅游的新追求。长期居住在现代化高密度、高层建筑区,整天为污染的城市空气和呆板且无情趣的城市景观所困扰的现代市民,为了缓解紧张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和抑郁,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多选择外出旅游放松一下自己。但各大主要景点一则是距城市较远,多为高地,不方便带老人或孩子;二则是人员暴满,影响清静放松的情趣;三则是门票也相对较高,使人望而却步。因此,他们(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多转向选择能亲近和感受的田园风景区。故此,农业观光园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如北京1998年各类农业观光园年接待游人378.72万人次,河南省濮阳市2000年各类农业观光园共接待游人20万人次。

农业观光园也是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园林已开始从城市向城郊和乡村漫延,与农业紧密相结合,逐渐形成园林化的农业,农业化的园林。人们生活在园林化的环境中,耕作在农业化的园林中。这对改善生存和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观光农业的模式

目前,农业观光园的类型划分尚无统一标准,各地大都是结合各自的主营项目和地方特色来划分和命名的。这里根据农业观光园的应用特点将其分为三类:观光农园、农业公园和教育农园。

1、观光农园:以生产农作物、园艺作物、花卉、茶等为主营项目,让游人参与生产、管理及收获等活动,并可欣赏、品尝、购买的园区为观光农业园。它又可细分为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圃)、观光茶园等。如北京的朝来农艺园、河南省濮阳市的世锦花木公司等。

2、农业公园: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旅游、休闲娱乐和园林结合起来的园区称为农业公园。这类园在休闲、旅游、度假、食宿、购物(农产品)、会议、娱乐设施等方面比较完善,注重了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的开发。是一种综合性的农业观光园。如湖北宜昌的旅游型景观农业区、四川的九寨沟、浙江义乌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河南省濮阳市的中原绿色庄园等。

3、教育农园:顾农业生产、农业科普教育,又兼顾园林和旅游的园区可称为教育农园。其园内的植物类别、先进性、代表性及形态特征和造型特点等不仅能给游园者以科技、科普知识教育,而且能展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实景;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陶冶人们的性情,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如深圳的世界农业博览园、上海孙桥的现代农业开发区、河南省郑州市陈寨村的特色植物展示园等。

四、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据专家预测,进入2l世纪,农业是重要的娱乐产业(观光农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农业观光园设计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有机农业产业回归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符合自然生态景观生成规律。设计原则是因地制宜,以植物造景突出观光农业的特点;造型简洁大方、新颖,富于诗情画意;总体布局要体现小中见大,景中有景,使之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园林意境。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在这里高新技术物化后将能充分显示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巨大威力,这也是每一个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闪光点,是吸引游人的主要景点内容。因此,设计时,应把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作为重要景点,尽可能地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观赏性及艺术性。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纳入城市(镇)的总体规划。要紧扣城乡融合的关系,力争做到田园中有城市,城市中有田园,同时按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目标对现有园区进一步改造、扩建,或建设新的农业观光园。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坚持多产业一体化方向。农业生产过程、农家生活和乡土文化是农业观光园的主体,因此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与积淀,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丰富内容。园林规划设计和观赏植物造景如建筑、小品、配置和布局等是农业观光园的调味品,能唤醒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水平,旅游设施、项目和优质的服务是农业观光园的热点(卖点),规划中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对游人的科普教育、科技引导、生态保护意识的唤醒之目的,才能把农业观光园建设成为探索真理、祟向科学、宣传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

五:大型观光农业园区建设的设想

首先要选择用什么样的农业模式来运作?也就是生态循环农业

生态农业即生态循环农业,可以说是个顶天立地的大农业。因此,要完成这项十分繁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农林牧副渔并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好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推广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实践表明,不管哪种生态农业模式?都要突出抓好三大主体措施,这就是采用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增种绿肥等),工程措施(如:大江大河治理,在坡耕地上修水平梯田等),耕作栽培措施(如:合理轮作、深松少耕、横坡打拢、秸秆还田、增施农肥等)。这三大主体措施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生物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大系统,它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生物物质生产过程。所谓“自然”再生产过程,是指种植业、养殖业与海洋渔业等,实质上都是生物体的自身再生产过程,不仅受自身固有的遗传规律支配,还受光、热、水、土、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经济再生产过程,是指农业生产是按照人类经济目的进行的,投入和产出,受到经济和技术等多种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即受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就是利用并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再通过动物饲养,以提高营养价值,使农业生态系统为社会尽可能多地提供农产品。同时,人类运用经济杠杆和科学技术来提高和保护自然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生产是一个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工生态系统,它远比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种类少,食物链短,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易受自然气候、病虫害、杂草生长的影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约束,因而应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才能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有赖于森林、草原、水域等生态系统的支持、保护和调节。农业生态系统就其生产力来说应当比自然生态系统更高,因此除太阳辐射外,还必须加入辅助能,如农机、化肥、农药、排灌、收获、运输、加工等,通过人类的劳动和管理。只有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以较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设想:

1、规划园区的功能区域划分

养殖业:

渔业:分为三块,一块作为鱼苗的培育区以饲料圈养为主,采用荷花池养殖方式,有保暖的效果,还可供游人观赏,适当放养一小部分观赏鱼类。这块的鱼苗养到10~15厘米时候转养到稻谷水田中。(附件:池塘养鱼技术)

一块主要以鱼苗培育期养大的鱼苗放养至规划中指定的稻谷水田中,养至15~20厘米即可,主要改善鱼的肉质。饲养过程中不投放任何饲料,以虫、草为食物。(附件:稻田养鱼技术)

一块修建垂钓鱼塘,在稻田放水前,将部分鲫鱼通过水渠赶至垂钓区鱼塘内。另一小部分未被赶到鱼塘的,以活动等方式,由游客采取各种方式打捞。垂钓鱼塘应建在稻田区域下方,且比稻田高程底,防止下大雨鱼顺水逃脱,也就是说稻田的水是流向垂钓鱼塘和荷花池塘的。养鸭:

养鸭一是为游客提供原生态的鸭肉,另一方面我们是将鸭子散养在稻田内的,那么鸭子的粪便就可以提供鱼的有机饲料。这样鱼就不会因没喂

饲料而长势缓慢。但是一定要注意养鸭的数量。而且稻田田埂上要设置围栏(临时的都可以),相应的要建一定数量的鸭舍。(附件:稻田养鸭技术)

养鸡:

要单独规划一片林地,作为养跑山鸡。鸡粪是种植业的有机农家肥,可作为种植蔬菜食用。(附件:山林散养鸡技术)

养猪:

少量养殖,做到精,喂剩菜饭,其他时间圈一块林地,自由散养。能供自己做菜只做腊肉等就足矣。要考虑养一两头母猪。

果树种植:

桃子、李子、杨梅、樱桃等,既有观赏性又有经济价值,可供游人采摘。蔬菜种植:

尽量种植一些农村上常见但城市里一般少见的,野菜类等,红薯、玉米、瓜类等,复合生态农产品的。

如果阳光充足的话,可以考虑种植一片葡萄,可以开展采摘节,也可以设置葡萄酿制。自产自销,够本农园食用就行。

其他:

根据规划情况,考虑其他的种植或养殖

2、规划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迎宾大楼(酒楼)、牌坊大门、停车场、住宿区、休闲娱乐区、廊庭步行道、环卫设施、绿化分布、景观设置、小型水厂、污水处理区、垃圾处理区(垃圾分类)、灯光设置、露宿区、探险区、花卉苗圃培育区、办公区、内部员工生活区、监控系统、健身区、道路采用三合土硬化可骑自行车为好(设置自行车租赁区)不设置机动车道。

3、成本的核算

4、市场的分析

5、资金来源

篇7:观光农业论文

马冰冰

人文 08旅游2班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业科技园概念的解释以及我国的发展现状的综述,具体介绍了天津市休闲农业主要类型中的科技观光园发展背景和发展状况,以及天津农业观光园以后的一个发展趋势。

关键字:农业科技园 休闲农业

1.农业科技园出现背景及概念

1.1 背景

农业科技园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 它的建设为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质量差与效益低的主要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而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质量差与效益低这一主要矛盾的关键是促使我国农业由资源为依托的数量型农业向以科技为依托的效益型农业转化, 利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其有

[1]效的途径是宏观政策引导和加强农业科技示范。而, 加快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已成为新时期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进步的战略选择。经各地实践证明, 农业科技园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1.2 农业科技园的概念和内涵

目前, 农业科技园的名称在我国尚不统一, 有现代农业科技园、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园区及农业高科技园等不同叫法, 但不论其名称如何, 所有的农业科技园都是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和孵化器, 都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的平台。蒋和平、王有年、刘树人等学者给出了较为完整的定义: 所谓农业科技园区, 就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定 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 划出一定区域,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外商 投资兴建, 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 集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工程设施等高新技术与一体,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一调整农业科技委主要目标,对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投入、集中开发。形成农业

[2] 高新技术的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以此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开发方式。

2.我国农业科技园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科技园从1994年兴建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进步的一个重要力量,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我过农业科技园从发展到现在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起步阶段,提高阶段,和发展阶段,但是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起建设和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上农业技术本身的弱势性和农业高新技术的高风险性,农业科技园也遇到了一些列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园区建设普遍存在缺乏资金,人才和配套的扶持政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农业科技园的发展中,缺乏科技指导,盲目的开发建设,早成农业科技科技园遍地开花果不实的局面;在观念上存在一些误

[4] 区,比如重洋轻土、重引进轻开发、重展示轻效益。

3.天津市休闲农业主要类型及部分介绍

3.1主要类型

中国各地区因地制宜,结合地区优势开创了诸多休闲农业的实践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休闲农业按农业结构分类,可分为观光种植业、观光林业、观光渔业、观光畜牧业、观光副业、观光生态农业6个类型;按旅游功能分类,可分为观赏型、品尝型、购物型、务农型、娱乐型、疗养型、度假型、节庆型8种类型;按开发及经营类型分类,可分为公园农庄、观光休闲园、教育农庄、少儿农庄、家庭农庄5种类型;按旅游者的体验特征分类,可分为农业环境型、农事劳作型和 民俗风情型3种类型;按开发主题分类,可分为生态旅游型、绿色农业型和休闲度假型3种类型;按 区域与内涵分类,可分为资源特色型、城郊型和文化特色型3种类型。天津市的休闲农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3.2传统和新型休闲农业代表

3.2.1 传统田园农业休闲模式

传统田园农业休闲模式是指以农村特色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 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2 等不同特色的主题休闲活动,以满足游客体验农 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园区内设置游览路 线,适时应季推出各种旅游项目,提供给游客摘 果、拔菜、赏花、购买及参与生产等活动。

3.2.2 都市科技型农业休闲模式

都市科技型农业休闲模式是指以高科技为重要特征,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兼顾了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通过游览这些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观光园、农产品展览馆等,游客可以了解农 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

天津市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天津市惟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是以“休闲农业”为主题,集科普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园区。园区总占地2450hm,规模庞大,建有名2贵花卉、精品苗木休闲观光区,现代设施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区,新、特、优水产种苗繁育区,小站稻籽种繁育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科技研发、人才培训、产品展示区6个功能分区;以及迎宾区、游客购物中心、蝴蝶兰育培园温室、生态植物园、度假观光垂钓园、马术训练馆、农业生态园、蔬果采摘园、农产品深化产业园、天嘉湖生态风景区等十几处旅游观光景点。园区规划把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质量与实际、实用、实效相结合,形成了绿色环保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还有位 于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的第六埠农业生态观光园,是国家级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这里拥有万亩无公害 蔬菜生产基地,以及先进的农业设施,素有“京津蔬菜第一村”之称,是天津市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坐落于天津市西外环线津静公路17km处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占地面积40hm,是由市政2府主办,市农科院承办的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具有试验示范、引进消化、咨询培训、窗口展示、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示范园区生产无公害蔬菜及种苗、花卉,并有开放的实验室和组培操作及声响培训系统等,是国家引智基地、市级

[5] 科普教育基地和西青区旅游观光景点之一。

4.天津市农业生态园近期规划

资料显示2011年天津市将在滨海新区建成各具特色的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6个农业科技园区,总投资规模约77 亿元,2009 年启动2~3个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工程,明年启动其他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工程。6个农业科技园区包括:天津滨海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区、天津滨海东丽农业科技园区、天津滨海海水养殖科技园区、天津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天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和天津滨海津南循环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建设将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培植地方优质名牌农产品。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将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成为滨海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形式,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基地。

天津滨海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区设在大港区,将建国家和市级盐碱地研究发展中心和10项适合本市尤其是滨海新区发展需要的绿化模式示范工程,以及优良耐盐碱树种繁育区,年繁育优质树种100万株。天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设在汉沽区茶淀镇,核心区面积300余公顷,将建集基因保存、品种改良、葡萄采摘观光、酒窖加工、物流集散等于一体的葡萄科技园区。天津滨海津南循环农业科技园区设在津南区小站镇,将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饲料种植基地、饲料加工厂、沼气发酵池、水产养殖基地,通过试验示范,实现区域内资源

[6]的循环利用,探索滨海新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5.休闲农业—农业科技园发展方向

打造休闲农业特色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天津市的休闲农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近年来网络、服务热线、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方式的大力宣传,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关部门通过对主题旅游农产品的全方位系列化的形象塑造,力求传达给目标消费者清晰、明确、生动的主题品牌形象,从而打造出休闲农业特色品牌。由于旅游就是知名度经济,旅游促销就是 城市推销,所以宣传过程中在突出特色的同时,还要把宝石串成项链,注重整体促销,从而打响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农业科技园也是未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蒋和平, 王有年, 孙炜琳.农业科技园的建设理论与 模式探索[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2.[2]刘树人, 徐建国, 吴声怡.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科技园 建设[J ].农业与技术, 2002,(03).[3]薛 尧.农业科技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 1999,10.[4]《我过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及动力机制》张建忠 李同升 李慧栋 农村经济 2006年第12期

篇8:观光茶业发展探析

1 观光茶业的特征

一是农游合一性。观光茶业是茶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产业。作为第一产业, 它直接生产茶叶产品;作为第三产业, 它被作为观赏、休闲和参与的对象来开发利用。二是高效性。观光茶业相对一般农业来说, 收入来源更多一些, 产品附加值更高一些, 经济效益更好一些。三是市场定向性。观光茶业是主要为居住在城市和非茶区, 想了解茶业、参与茶业、体验茶区生活、感受茶文化的人们提供方便。

2 观光茶业的现状

观光茶业起源于1970年台湾台北市的木栅观光茶园,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大陆观光茶业开始起步, 2001年, 国家旅游局正式开展工农业旅游, 观光茶业的发展得到加快。据估计, 全国现已建立100多家观光茶园, 如福建云顶观光茶园、江西婺源县的生态观光茶园、浙江武义有机茶生态观光园、四川乐山夹江天福观光茶园、云南省普洱市中华普洱茶文化博览园、临沧茶文化风情园、西双版纳勐海县“云茶源”。

3 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陆观光茶业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政府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 投资者自身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 特色不突出, 导致很多地方的观光茶业旅游景点开发一哄而上, 造成严重的重复建设和价格竞争, 多数观光茶业景点经营不景气, 一些景点甚至无法再维持经营, 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4 发展建议

4.1 特色化、规范化

针对目前观光茶园小、多、散且有重复建设的现状, 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应集中力量和资金按茶区特色规范观光茶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集中一切力量根据不同茶区、不同茶类建设综合性、规范化的观光茶园。如在江浙应建设以小叶种及龙井茶、碧螺春等标志性茶类的生产、品饮为主要看点的观光茶园, 在福建应发展以乌龙茶为主要看点的观光茶业, 在云南应建立以大叶种及普洱茶为主要看点的观光茶园, 切忌重复建设。在选点上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如:在云南, 观光茶园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大叶茶主产区都可考虑, 但相对而言, 尤以西双版纳为佳, 因为这里气候宜茶、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古茶园 (树) 分布较多、民族茶文化丰富多彩, 是古代和现代普洱茶的发祥地, 且知名茶厂———勐海茶厂和云南省的省级茶叶科研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都在这里, 云南茶叶的综合优势可在这里集中展示。

4.2 一体化

观光茶业不宜脱节, 城市居民由于生活节奏较快, 到郊区或农村一趟很不容易, 他们都希望一次能看到某一产业的各个主要环节。因此, 这就要求观光茶业以系统化为佳, 即能自始至终了解 (体验) 到茶树种质资源、茶树品种、茶树栽培、茶叶采摘、茶产品加工及销售、茶叶品饮、茶艺欣赏等一体化、系统化的过程。

4.3 消费群体大众化

观光茶业要发展壮大, 大众化是其必经之路, 只有实现消费群体大众化, 才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因此, 观光茶业的消费群体应实现大众化。

4.4 经营策略系统化

一是生态景观策略。发展观光茶业的首要条件是要有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因此, 在规划设置观光茶业时, 以不妨碍、不破坏农村自然生态和茶园景观为前提大力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 提高观赏性。二是茶叶产品策略。茶叶产品的设计应从特色、品质、规格、包装、品牌等方面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三是价格策略。价格策略包括观光茶园的门票价格、茶叶产品价格、交通价格等。四是公关策略。观光茶业的营销艺术就是通过处理好与政府、企业及公众的关系, 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合作与支持, 从而提高观光茶业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吴树良.开发茶业旅游资源——旅游观光茶道温馨多亮色[J].福建茶叶, 2002 (2) :43.

[2]杨载田.衡山名茶生产与观光茶业研究[J].经济地理, 2000 (6) :118-120, 124.

[3]余新祖, 殷建军, 程根明.发展生态观光茶园提高茶业综合效益[J].蚕桑茶叶通讯, 2006 (4) :33-34.

上一篇:防火安全提示语怎么写下一篇:一个令人幸福的时刻小学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