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

2024-05-14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共19篇)

篇1: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强调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幼儿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幼儿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游戏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认识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左手和右手,能分清左手和右手,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2、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3、幼儿愿意积极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分清左手和右手。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活动准备

记录表、贴图;《幸福拍手歌》音乐,《左手右手》音乐,魔术盒;情景创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带领幼儿进入活动情景。

1、教师放音乐,幼儿进入活动室,并向在座教师问好。

2、教师语言导入为元旦节作准备,进行表演活动。

二、魔术表演

1、教师表演魔术。

2、引导幼儿说出手,知道每个人都有左手和右手。

三、送礼物

1、说一说,左手能干什么?右手能干什么?强化幼儿对左手(右手)的认识。

2、幼儿举手发言,教师记录在记录表上。

3、教师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幼儿,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礼物贴在相应的手上。

四、儿歌表演

1、教师示范儿歌表演。

2、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儿歌表演。

3、幼儿说出自己左边(右边)的小朋友的名字,了解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边。

五、歌舞表演

师幼一起伴随音乐表演。

六、结束活动

幼儿同时用右手和教师做再见的动作。

教学反思

一、联系实际,着手教学

本节课是这一主题活动的难点,对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左右并不容易掌握。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最熟悉的手引出课题,并在此基础上着手左手与右手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增加教学难度,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紧紧围绕着学生身体的左手、右手进行教学,既联系实际,操作性又强,能使学生自然地、兴致盎然地置身于新课的学习当中,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和巩固对《左右》的认识。

二、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根据中班小朋友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三、关于镜面示范的思考

在这次活动中,我选择的是镜面示范的示范方法,我觉得这样可以直观地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左右的方位,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这样做,并不利于幼儿在以后进行左右空间方位的转换学习,比如:面对面的`孩子的左右方位的不相同、孩子的身体转动时方位的变化等等。

篇2: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强调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幼儿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幼儿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游戏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认识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左手和右手,能分清左手和右手,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2、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3、幼儿愿意积极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分清左手和右手。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活动准备

记录表、贴图;《幸福拍手歌》音乐,《左手右手》音乐,魔术盒;情景创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带领幼儿进入活动情景。

1、教师放音乐,幼儿进入活动室,并向在座教师问好。

2、教师语言导入为元旦节作准备,进行表演活动。

二、魔术表演

1、教师表演魔术。

2、引导幼儿说出手,知道每个人都有左手和右手。

三、送礼物

1、说一说,左手能干什么?右手能干什么?强化幼儿对左手(右手)的认识。

2、幼儿举手发言,教师记录在记录表上。

3、教师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幼儿,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礼物贴在相应的手上。

四、儿歌表演

1、教师示范儿歌表演。

2、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儿歌表演。

3、幼儿说出自己左边(右边)的小朋友的名字,了解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边。

五、歌舞表演

师幼一起伴随音乐表演。

六、结束活动

幼儿同时用右手和教师做再见的动作。

教学反思

一、联系实际,着手教学

本节课是这一主题活动的难点,对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左右并不容易掌握。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最熟悉的手引出课题,并在此基础上着手左手与右手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增加教学难度,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紧紧围绕着学生身体的左手、右手进行教学,既联系实际,操作性又强,能使学生自然地、兴致盎然地置身于新课的学习当中,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和巩固对《左右》的认识。

二、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根据中班小朋友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三、关于镜面示范的思考

在这次活动中,我选择的是镜面示范的示范方法,我觉得这样可以直观地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左右的方位,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这样做,并不利于幼儿在以后进行左右空间方位的转换学习,比如:面对面的孩子的左右方位的不相同、孩子的身体转动时方位的变化等等。

篇3:中班音乐活动:认识你呀真高兴

1.尝试用说唱的方式表演歌曲, 创编部分歌词与动作。

2.在学习结伴舞蹈的过程中, 增进朋友间的友爱与亲密, 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会唱歌曲, 会跳单圈邀请舞。

2.钢琴伴奏、活动场地 (椅子两两摆放成半圆形) 。

活动过程

1.围绕活动主题“认识你呀真高兴”进行师幼间的互动与问候。

(1) 用语言交流的方式彼此问候。师:孩子们, 来到无锡我认识了你们这么多新朋友, 我想大声地对你们说:“认识你呀真高兴!”如果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 一定也会大声地对我说这句话。 (启发幼儿用同样的话语回应执教老师) 瞧!今天还来了很多客人老师, 也用这句话向大家问个好吧!

(2) 在歌曲表演中传递快乐情绪。师:我知道你们学过一首歌就叫《认识你呀真高兴》, 咱们一起表演给新朋友们 (指现场观摩教学的客人老师) 看看吧。 (完整歌表演一次)

2.用“说唱结合”的方式表现歌曲, 感受唱唱、说说的变化与乐趣。

(1) 看老师怎样说唱。师:刚才你们为大家表演, 现在我想为你们表演。仔细听, 我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

(2) 集体练习。 (按前面一半唱, 后面一半说的方式完整进行) 师:原来, 一首歌可以从头唱到尾, 还可以像我这样前面一半唱, 后面一半说, 唱唱、说说真有趣!你们也来试试吧!

(3) 以师生轮流“说”的方式再次练习。师:这一次又有新变化:最后两句说的地方我和你们一人一句, 你们愿意先说还是后说?

3.学习两人、三人结伴舞蹈, 乐意与更多朋友进行表演。

(1) 尝试按男孩、女孩结伴舞蹈的要求完成表演。师:和你旁边的朋友合作一次吧, 先商量好, 是男孩先说还是女孩先说。 (提醒幼儿:说的时候会用好听的声音, 听的时候要安静、有礼貌。)

(2) 交换朋友, 继续以两人结伴的方式合作表演。师:我们要换个朋友再来一次。注意了:前奏的时候你要找到一个朋友和他 (她) 面对面站好, 还要商量好谁先说谁后说, 前奏结束时你们就要开始唱歌跳舞了。

(3) 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小结并增加一次练习。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 能很快找到朋友并且商量好谁先说、谁后说, 但是商量的声音太大, 这样合适吗?为什么? (影响听音乐) 启发孩子看看彼此间的距离 (很近) , 提醒大家用悄悄话商量。

(4) 增加朋友 (提升难度) , 尝试以三人结伴的方式合作表演。师:刚才是几个人做朋友? (两个) 如果请你们三个人一起跳舞行不行?记住哦!前奏的时候要三个朋友在一起, 还要商量好谁先说、谁接着说、谁最后说。有点难, 让我们来试试!

4.创编部分歌词与动作, 增进朋友间的友爱与亲密。

(1) 和朋友商量着改编歌词及动作。师:歌里唱到和朋友“拉拉手、亲一亲”很开心, 你还愿意怎样和朋友亲热呢?和你的朋友商量商量。谁来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2) 选取个别动作替换到原有的歌词中, 并完整表演。

5.拓展活动思路, 尝试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用方言表现歌曲的说唱部分, 享受方言带来的快乐。

师:还记得我从哪里来的吗?我会用苏州话介绍自己, 一起听听。 (教师用苏州方言说:我是苏州人, 认识你呀真高兴!) 你们可以用无锡话说说吗?幼儿说方言, 师生再轮流说。

师:我有很多朋友, 有四川的、上海的……我跟他们学过四川话、上海话, 再用不同的语言来试试。师生轮流说。

活动背景与分析

这一个活动案例是我们为参加江苏省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展评而设计的, 可是当我们来到展评现场无锡实验幼儿园时, 发现参赛的教学内容该幼儿园已分两教时实施过 (第一教时:学唱歌曲;第二教时:学跳邀请舞) , 这就意味着准备好的教学方案无法再用!意外、紧张之余, 立即思考对策。在与幼儿接触的半个小时中, 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状况, 并根据幼儿的表现灵活调整了教学方案。首先, 把幼儿完整演唱的形式改为说唱 (前半部分唱, 后半部分说) ;其次, 在邀请舞的基础上, 调整为学习两人、三人结伴舞蹈;第三, 创编部分歌词与动作;最后, 充分借助异地上课的机会, 利用师生各自优势 (会多种方言) , 拓展教学思路。

篇4:大班数学《区分左右》活动评析

师:孩子们,轻轻起立,向前跨一步,向右转,再向右转,能看到客人老师的都是转对的,向客人老师问好!

生:(孩子迅速调整体位,不是因为发现了正确的左右,而是教师给了他一个提示,面对客人老师的都是对的)客人老师好!

分析:教学的前提是知道孩子已有了什么经验,还缺什么,最近发展区在哪?教师通过向客人老师问好这根明线,巧妙地了解了孩子对左右方位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真可谓是一石二鸟。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轻松的游戏,老师说,你们做。请举起你的右手。

生:孩子们想了想,举起了自己认为的右手。

师:那我们的右手一般都干哪些事情?

生1:拿筷子。

生2:拿油画棒、记号笔。

个别孩子听着同伴的回答,看了看同伴的右手,试着在做调整。

分析:经验的获得有很多途径,可由教师告之,可从同伴中模仿习得,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探索发现。当教师发现有个别孩子举不对右手时,没有一一加以纠正,而是让其在听同伴的发言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拿碗、拿筷、拿油画棒、记号笔的是右手,从而进行自我调整,相信通过这样的途径习得的经验,孩子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通过教师的适时等待,通过同伴间的模仿学习,通过孩子个体比对内化而成的。

师:现在请大家再举起右手,然后点一下自己的右眼、左耳、右腿、右脚、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手……

根据教师指令指点相应的身体部位。

分析:区别左右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难,难点在于能否在较快的时间里分辨左右,教师通过不同的指令,让孩子快速地指点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多次、多角度感知了左右,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身体细节部位的感知,如“右腿和右脚”,体现了“大科学”的理念。

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请问你右边的好朋友是谁?(教师请一幼儿站立回答)

生:我右边的朋友是×××

师:有几个?

生:一个。

师:你右边的朋友是谁?(随机询问另一个孩子)

生:我右边的朋友是×××。

师:有几个?(一直问到第五个,孩子的回答还是一样)

分析: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孩子能自己发现,但当前面几个孩子都出现同样的问题时,有一点可以肯定,孩子说的都是右边邻近的一个好朋友。由于教师语调没变、眼神没变、停顿不够、没借助一定的肢体语言,给了孩子一个错觉,以为老师肯定了前面孩子的回答,所以后面的孩子才个个依样画葫芦。一直问到第六个孩子的时候,教师才加重了疑问的语气“你右边只有一个朋友吗?再看看”,直到这时,孩子才明白了教师所问的用意,也才拓展了以自己为参照物,右边所包括的范围。

师:对,你右手边的这一排小朋友,都是你右边的朋友。那你再说说,你右边的朋友是谁啊?(请刚才回答不完全正确的孩子)

分析:对于前五位孩子的回答,教师没做明确的评价,但当正确的概念形成后,教师又给了他们一次自我纠错的机会,可以看出教师非常注重个别教育,每一步都迈得很实。

师:你左边的好朋友是谁?

生:我左边的好朋友是×××、×××和×××。

师:对,有的时候我们左边的好朋友有一个,有的时候有两个,有的时候有好多个。

分析: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不仅仅要看孩子是否会表述,还要看孩子是否会运用,教师通过对右手边朋友的分析,让孩子趁热打铁地来说说左手边的好朋友,不失为检验孩子掌握情况的一个好策略,同时教师适时的小结不但为孩子梳理了知识点,同时也为活动的后一个环节做了铺垫。

师:让我们来看小动物,它们是谁呀?

师:这些小动物哪些是左边的,哪些是右边的?

生:孩子一时难以表述。

师:小猪和小熊比、小狗和小猴比?

生:小狗和小猴在左边,小猪和小熊在右边。

师:小猪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

师:从左到右数,小动物是怎么排的?从右到左数又是怎么排的?

师:要让小猪排在队伍的最中间,应该在什么地方再加一个好朋友?

生1:在小熊的左边。

生2:在小熊的右边。

师:对,在小熊的左边或右边都可以。

分析:集体教学的时间有限,如果每个环节都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通过自我观察而发现,时间上可能不是很允许,所以在什么地方应该设置问题情境很有讲究,一是这个问题情境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或有类似情况的;二是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容易引起幼儿经验冲突的;三是在本次活动中,对幼儿掌握关键知识有价值的。剖析这一环节中教师的设问“这些小动物哪些是左边的,哪些是右边的?”一是教师的设问是为问题情境的需要而设置的,哪些小动物在左边,哪些在右边,问得不规范,因为左右是相对的,不能人为的设置问题情境,这并没有多大价值,而且也隐性浪费了时间。

师:现在更高的要求来了,听仔细。请大家把水果、干果放在右边黑板的盘子里,把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放在左边黑板的盘子里,再把水果放在两个盘子的右边的盘子里,把干果放在两个盘子的左边的盘子里。然后请你把学习用品放在两个盘子的左边的盘子里,把生活用品放在两个盘子的右边的盘子里。

幼儿从椅子套中取了一样东西到黑板前操作。

分析:此环节幼儿就像赶鸭子上架,教师一下蹦出来那么多的操作要求,请看他们的操作步骤:从椅套中取出图片,先确认是什么,再想是属于水果、干果、学习用品还是生活用品,然后起立,走向选中的黑板,然后思考左边还是右边?(想老师刚才好像说干果放右边黑板的盘子里),到了黑板前,再想,是水果在左还是干果在左,老师说的似乎记不清了,好象水果是左边的,贴了再说,于是水果被贴到了右边黑板上的两个盘子中左边的一个盘子里。于是,后面的几个孩子纷纷把水果贴到了这个盘子里,可惜老师刚才的要求是把水果贴到右边黑板上的两个盘子中的右边的一个盘子里。没办法,教师只得重申操作要求。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听,把学习用品放在左边,从左到右分别是铅笔、卷笔刀、尺子、橡皮和本子。

幼儿坐着没动。

师:那我再说一遍,这一遍你可要听仔细了,把学习用品放在左边,从左到右分别是铅笔、卷笔刀、尺子、橡皮和本子。

拿本子的孩子占了橡皮应放的盘子,拿橡皮的孩子一直站着不知如何是好。

分析:这个环节,在难易程度上显然易于前一个环节,教师要求孩子从左到右排列学习用品,考的是孩子的倾听力和记忆力,对孩子深度区分左右没有价值,哪怕再让孩子说说“中间、最左边、最右边、在谁的左边谁的右边”,这些知识点,也属雷同,所以建议此环节删除。

师:你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老师请大家用左手到老师的筐里拿两个红苹果(小贴贴),用你的左手撕下一个红苹果贴在你的右手手背上,另一个红苹果请你放回椅套内。现在,请两个好朋友面对面站好,伸出右手,相互握握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和×××伸的都是右手,可我的在这边,他的在那边,反了。

师:对,明明都是右手,怎么会这样呢?

幼儿一边比划,一边表述。

分析:有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幼儿能明显感觉到右手相握时的差异,但让幼儿来表述,显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况且那个一边比划一边的表述的孩子虽然明白了,但还是不清楚该如何表达,但其余的孩子更糊涂。

师:现在请第一排的孩子跟我走,请后一排的孩子跟周老师走,你们从台上下来,我们从台下上去,大家都靠右边走,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下台后出小门。

反思:

要舍得放弃。一个活动不能涵盖很多的知识点。不能太高结构、高密度。要松弛有张。40分钟里孩子的思想高度集中,不但要掌握新的知识点,而且马上得快速运用。

要低控制。每一个活动环节,均为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操作,所以教师讲得最多的是请听仔细了,下面要玩更高要求的游戏了。试问这能称为“游戏”吗?也许是受本教学内容的限制,但适合幼儿的一定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篇5: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教案

认识数字在数学活动中是比较枯燥的。于是我就以幼儿平时最喜欢的动画片葫芦娃作为该活动的中心,将整个视频多次引入葫芦娃贯穿起来,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认识数字“7”,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为此,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如何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以促进幼儿的眼力、脑力等多方面的能力的发展上。同时,我又考虑到到中班幼儿的年龄及思维特点,采用了游戏化、情节化的形式组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引入儿童歌曲《葫芦娃》。

2、正确感知7的数量,并认识数字“7”。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4、积极参与操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儿童歌曲《葫芦娃》、多媒体课件、课程小卡片、幼儿的认识数字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入复习数字认识。

1、引入小朋友应聘森林小勇士。

2、考验小朋友巩固7以内的数。

3、情景布置葫芦娃(门口挂有葫芦藤)。师引导幼儿观察家门前的葫芦藤上有什么,一共有几个葫芦?

二、游戏,巩固对数字7的认识。

通过葫芦娃蛇精出题

①、考考小眼睛

②、考考小脑袋

③、7还能表示什么?生活中哪里见过数字7?

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成功救出了葫芦兄弟。

活动反思:

篇6: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梯形》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2.能用图形结合组合的方式拼出梯形。3.喜欢跟图形玩游戏。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认识梯形》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图形宝宝要举行歌舞会,它们把图形王国装扮得漂漂亮亮,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你们高兴吗?(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师:图形宝宝有一个要求,让小朋友们说一说图形王国里有什么图形?并说出图形的特征?(出示不同的图形)

师: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你认识吗?(出示梯形)

三、感知梯形的特征 1.认识梯形的外形特征

师:梯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哪个图形比较像呢? 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示长方形或正方形)师: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

(引导幼儿去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梯形,上下两条边平平的,一条边短,一条边长,旁边两条边斜斜的。)

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3.认识其他梯形

师:梯形家族还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长得什么样?(出示其他梯形)

四、图形组合拼梯形

1.教师示范图形组合的方式拼梯形 师:图形宝宝给小朋友们表演歌舞了,(梯形)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瞧:三个三角形在一起跳舞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播放屏幕录像)

师:它们是怎么拼的?(说明:有的图形需要旋转一下会更合适哦。)师:你们会不会用三角形、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拼出梯形呢?

师:看,我们资源库里也有许多图形宝宝,谁愿意试一试?(出示资源库)2.幼儿个别示范。(1-2名幼儿到前面操作课件,教师帮助用照相机功能记录到表格里)(从资源库拖出记录表)

小结:原来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旋转方向组合可以变出梯形。3.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4.幼儿尝试用图形拼梯形。

五、分享交流

篇7: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星期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

2.认识星期,了解一星期有七天,感受一星期的排列顺序。活动准备:

大星期数字卡一套、人手一套小星期数字卡和锻炼计划表、国王锻炼计划表。活动过程:

一、认识星期

(一)以故事的形式了解一星期有七天。1.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星期妈妈生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第三个孩子是谁?……

2.幼儿操作: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提问:你是怎么排的?(师将星期娃娃排列)

小结: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日、星期

一、星期二„„

(二)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

1.师:有一位国王生病了,医生给他开了一个药单,交代只要你按上面说的去做,你的病一会好的。

2.我们来看看医生开的是什么药单(出示图卡)幼:星期日师休息。星期一是游泳。

师幼:大家一起说星期二是打球、星期三爬山、星期四骑马、星期五射箭、星期六跳绳。师:今天是星期几?国王应该做什么? 师:昨天星期几?国王做什么? 师:明天国王准备做什么?

师小结:国王按照医生的嘱咐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地不断坚持锻炼身体,最后他的病好了,身体很健康。

二、制作锻炼计划。1.提供星期表,填写星期几。

2.用绘画的形式安排一星期的每日锻炼计划。3.表述自己的星期锻炼计划。

4.引导幼儿说说:今天是星期几?你锻炼什么?昨天你锻炼什么?明天你应该锻炼什么?

五、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日、星期

一、星期

二、星期

三、星期

四、星期

五、星期六,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篇8: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

1. 应对新情况, 迅速调整活动方案。

当张老师带着已有的文本教案“认识你呀真高兴”提前一天到承担上课任务的班级熟悉幼儿时, 才得知这首歌幼儿已经学过了, 这突发的情况没有让张老师惊慌、抱怨, 而是根据新情况, 及时调动自己对音乐教学规律的相关经验以及对中班幼儿学习特点、发展进程的把握, 适时适当地提出新的目标, 既按照展评活动规定的课题进行, 又使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2. 理解作品内涵, 自然渗透社会性目标。

《认识你呀真高兴》是表达朋友间友好关系的一首歌, 在唱、跳的过程中, 中班幼儿更多体验的是与朋友交往、共同活动的愉快情绪。张静老师的教育机智首先表现在精彩的开场, 先巧妙运用歌词内容作自我介绍, 一下子就拉近了幼儿与陌生老师之间的距离。其次, 在舞蹈过程中让幼儿自由从二人组合到三人组合, 自主协商谁先谁后, 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再次, 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提示幼儿“两人距离近, 讲话声音不需太大”, 培养了幼儿文明语言等好习惯。

3. 过程层层推进, 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展开的过程就是目标不断实现的过程, 张老师在实施教学的全过程中, 环环相扣又步步深入。首先, 在场地准备时把椅子两两相靠摆放, 利于男女结伴活动。接着, 在活动过程中, 师幼彼此用语言问候, 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客人老师之间建立了初步的沟通, 为学习提供了和谐的心理环境。在学习“说歌词”表现形式时, 教师采用发现式, 让幼儿在听教师范唱的过程中主动发现不同, 从而引发了幼儿说歌唱词的兴趣。然后, 又以师幼轮流说进行练习, 有了一定的基础后, 让坐在一起的幼儿主动尝试两两结伴演唱, 再到三人结伴演唱, 练习难度逐渐加大, 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用说唱方式表演歌曲的目标, 提高了幼儿商量、轮流等交往技能。在幼儿较熟练结伴说唱歌曲后, 教师又适时地提出“还愿意怎样和朋友亲热呢”, 给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友好亲密关系的空间, 也更高水平地达成了“创编部分歌词和动作”的目标。

最后教师又充分利用苏州教师、无锡幼儿的资源, 尝试并欣赏用多种方言作介绍, 拓展幼儿认知经验和再次探索学习的兴趣。

篇9:中班数学活动:儿童乐园

春天来了,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孩子们外出活动的机会也多了,儿童乐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本次活动就以游儿童乐园为主线,结合他们的游玩经历:排队、买票、游玩等过程巧妙设计,展开活动,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和游戏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序数,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2.学看数字、方向卡,找出对应的位置。

3.在情境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音乐《和快乐在一起》、《铃儿响叮当》、《清晨》。

2.场景布置:过山车、小火车、小甲虫、观光车,圈与幼儿人数相同。

3.1—6数字卡,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白板课件导入,认识新朋友

评:活动以6个可爱的小动物(小兔、小羊、小猪、小牛、小狗、小老鼠)出场,教师与幼儿逐一认识小动物,为下面寻找小动物埋下伏笔。

(二)观察卖票窗口,买票入园

1.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小老鼠在第几个窗口买票。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出示相应的方向卡和数字。

评:活动以小动物去“儿童乐园”这一情节起因,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小老鼠在第几个窗口买票,并介绍自己数的方法。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应的方向卡和数字,幼儿初步了解了方向卡的意义。

(三)观察情境挂图,寻找小动物

1.观察画面,寻找游乐园的游乐项目和小动物。

2.幼儿操作练习:将小动物的位置找出来。

3.幼儿介绍记录纸,说说自己找的方法。

4.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出示相应的数字、方向卡。

5.幼儿验证自己的操作结果。

6.教师总结:顺着箭头方向数,我们都找到了小动物们排队的位置。

评:活动从“买票”到“游玩”情节顺利开展,教师请幼儿寻找出图中小动物的位置,其中采用先集体后个别最后自主寻找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白板课件将小动物的位置清晰地用数字呈现出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数概念。其中幼儿对“小火车”上小兔子的位置发生了分歧,这一环节教师没有直接评价,而是给予幼儿发表见解的机会。最终幼儿得出一致的结果:看火车头在哪边,就从哪边开始数。

(四)幼儿游戏体验,进园玩一玩

1.介绍游乐设施。

2.介绍游戏规则:找与门票一样颜色的地方玩,排队时看好箭头的方向和身上的数字,站对应的位置。

3.幼儿看箭头排队游玩。

评:游戏创设的环境已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教师介绍了游戏规则后,幼儿便迫不及待地进入角色了。虽然游戏中有个别幼儿找不到位置,但通过集体调整和个别提醒,幼儿都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随着富有激情的音乐声响起,幼儿也在儿童乐园快乐地游玩起来。

活动延伸:

完成练习1-6的序数辨识。

活动点评:

1.情境创设真实有效。

本次活动中,通过创设“儿童乐园”这个孩子们熟悉并喜爱的生活情境,将1—6的序数知识融入其中,通过“买票”、“找动物朋友”引导幼儿发现感知序数,后面的“乘车”游戏,更是进一步地巩固了幼儿对序数的理解,并帮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情境游戏中,整个活动以“游儿童乐园”这个游戏情境贯穿始终,孩子们玩得非常快乐。从中,我们发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模拟情境紧密结合是十分有效的。

2.重视幼儿自主探究。

篇10:《认识9》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师:老师今年27岁,谁能告诉老师今年你几岁? 生:今年我7岁。 生:今年我8岁了。 生:我今年9岁。

师:7岁的小朋友请举手。(少数同学举手) 师:8岁的小朋友请举手。(大部分同学举手) 师:9岁的小朋友请举手。(有三人举手)

师:我们刚读一年级的小朋友大家彼此的年龄都差不多,一般是7岁或8岁,最大不超过9岁。

师:(问一个7岁的小朋友)明年你几岁? 生:明年我8岁。

师:为什么明年是8岁,而不是9岁呢?

生:因为明年我长大了一岁,7岁加上1岁是8岁。 师:(又问一个8岁的小朋友)那明年你几岁? 生:9岁。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一年只能长一岁,8岁又长了1岁就是9岁。

师:(高兴的)小朋友们说得太精彩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大家看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想看吗? 生:(齐)想!

二、创设情景:

(师出示教材53页主题图)

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各有多少个?先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生:(兴致勃勃地用手点数着,一边数一边说)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生:我看见了8棵大树。 师:你是怎样数的?

(师生一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数

1、

2、

3、4……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大树图片,并板书8。按上面的方法学生继续数出8个小朋友、8朵鲜花、9个人、9盆花、8个大字、9只蝴蝶,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图片,写上数字。说的好的小朋友每人奖给一朵小红花。) 师: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劳动。

生:他们在整理花坛。

生:他们在为学校做贡献。

师:在他们的努力下,花坛及周围的环境美吗? 生:(齐)美!

师:是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地为学校做贡献,那么我们的校园也会越来越漂亮!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领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生:(齐)好!

师:聪明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幅图上事物的数量都是几和几? 生:8和9。

师: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8和9。(板书)

三、探究新知: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点子图,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数一数,每张点子图上有几个圆点子?

生:第一张上面有8个点子,第二张上面有9个点子。 师:大家同意吗?(在点子图下分别板书

8、9) 生:(齐)同意!

师:你数的又快又对,老师奖给你一只热爱学习的“大熊猫”。 师:那你们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给老师表示一下8吗? 生:(出示8个手指)

师: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数一数他(她)是不是伸出了8个手指,伸对了的向老师摇摇手。

生:(很高兴的向老师摇手) 师:再来表示一下9? 生:(出示9个手指)

师:同桌互查,表示对了的给自己鼓鼓掌。 生:(很兴奋的鼓掌)

师: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今天的这两个数字朋友,你看“8”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 生:8像葫芦藤上挂。

师:真好,还编了句儿歌!谁能像他这样说说9像什么? 生:9像葵花向太阳! 生:9像勺子能盛饭!

师:8像小葫芦,9像葵花、像勺子,看来这些数字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我们8点开始上课,螃蟹有8条腿,(指向中排)这一排有9位男同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东西还可以用8或9来表示? 生:妈妈给我买来8个大苹果。 生:我有9个好朋友。 生:我攒了9元零花钱。 生:展示栏上有8张画。 ……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生活中有8和9,我们的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拨了几个珠子?(师拨珠子,生轻声数) 生:老师拨了7个珠子。

师:(神秘地)大家注意了!我要变出8来了!(师又拨了一个珠子)现在是几个珠子?

生:(齐)现在是8个珠子。 师:8比7多几? 生:8比7多1。

师:很好,再来观察,我再拨一个珠子,现在是几个呢?它比8 多几? 生:现在是9个珠子,9比8多1。

师:(回拨,9个珠子拨走一个还剩几个?再拨走一个呢?让学生体会8比9少1,7比8少1。)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的一个老朋友已经等不及了,它要求马上和大家见面,好吗?

生:(高兴地)好!

师:(出示直尺图)看,它是谁? 生(齐)尺子!

师:尺子朋友说话了,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你们能很快的在我身上找到数字8吗? 生:(争先恐后的)能!

师:好,你到台前找到8,指给大家看! 生:(很快找到8)

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8的位置吗? 生:8在7的后面,9的前面。

师:说的真准确,奖你一只“大熊猫”。 生:谢谢老师!

师:不客气,你真有礼貌!

师:谁能按照他的样子介绍一下9的位置? 生:9在8的后面,10的前面。

师:真不错,也奖你一只“大熊猫”。

师:我们知道:在尺子上,从0开始,越往后面的数越怎么样? 生:越往后面的数越大。

师:那你们能把我们到现在认识的这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 生:(齐说)0、

1、

2、

3、

4、

5、

6、

7、

8、9。 师:能从大到小再说一遍吗?

生:

9、

8、

7、

6、

5、

4、

3、

2、

1、0。

师:尺子朋友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夸奖你们说:小朋友们真聪明!高兴吗? 生:(齐)高兴!

师:可是我们这儿又有三位老朋友不服气了,它们说:小朋友们真的每节课都这么聪明吗?我们要考考你们!怎么样?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激动的大声说)愿意。

师:(贴点子图引导学生比较

7、

8、9的大小)

师:刚才在比较大小中,小朋友们表现很出色,所以,要奖励你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7个小朋友到台上来。

师:如果我想让台上站8位小朋友,还缺几个? 生:还缺一个。

师:你愿意补上来吗? 生:愿意。 师:如果我需要9个小朋友呢?还需上来几个? 生:还要上去一个。老师,我愿意补上。 师:好,你来。

师:老师要向大家宣布:这9个小朋友将代表我们班去参加学校的运动会,那运动员们合格吗?我们来考验一下他们。

师:运动员们注意了!听口令:请左数8个运动员向前跨一步,请左数第8个运动员向大家招招手。

生:(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师:运动员们很合格,咱们再来检查一下啦啦队成员。

师:谁能到台上和右数9个运动员握一下手,鼓励他们在运动场上为班争光!谁能代替老师把这面小红旗交到右数第9个运动员的手上。 生:(按老师要求完成任务) 师:很好,你被选为啦啦队长。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8和9,如果还能漂亮的书写8和9,那就太厉害了1想学吗? 生:想!

(师范写,生书空,然后描红,最后在田字本上分别写两个)

师:写完的小朋友,同桌交换,互相检查一下,如果你认为他写得很好,就表扬他说你真棒!如果你认为他还需努力,就鼓励他说你要加油!

四、训练与反馈:

1、刚才小朋友们用铅笔写的8和9非常漂亮,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3支超级大铅笔,如果你能答对上面的题,它就会属于你!

2、没得到大铅笔的小朋友不要着急,老师这儿还有更好的礼物呢。 你想要哪一串?为什么?

3、快下课了,老师做记者来采访一下,谁在这节课得到了小红花?(9个)谁得到了“大熊猫”?(8个)谁得到了超级大铅笔?(3个)你能从中任意选择两个数字用上>或<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五、总结延伸:

篇11: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形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形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着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着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篇12: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

活动背景:

在第一次“1和许多”非式活动中,投放了许多新材料,但有一半的幼儿选择了玩过的材料。对于新材料,有些幼儿持观望的态度,有些幼儿选了新材料,但在尝试过程中胆子不大,一碰到困难就想放弃,有的干脆不玩新材料。为了使幼儿能更多的接触新材料,并在尝试过程中能区别“1和许多”,为此有了第二次的活动。

活动实录:

篇13:中班数学活动:小管家

我们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我点名的时候, 总会有一些小脑袋凑在我身边, 睁着大大的眼睛问我:“老师, 你怎么在每个小朋友后面都画竖线啊?”在我统计班内卫生用品的时候, 身后也总跟着几个“小尾巴”, 指着我手中的表格不停地问这问那, 眼神中充满了好奇。《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问题。中班幼儿已经有了对数和量的初步认识, 本次活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 意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统计物品, 提高计数能力, 初步建构对物体的类概念。

活动目标

1.体验统计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激发对统计学习的兴趣。

2.初步学会分类统计, 提高计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会用简单的方法统计物品数量的多少, 并使用表格分类记录。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摆放丰富的物品;请家长协助幼儿调查自己家中有多少门和窗, 并记录下来;班内物品统计表格一张;统计表 (1) 一份, 统计表 (2) 每人两份, 铅笔每人一支。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使用统计表格进行数量统计。

难点:准确地填写统计表格。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记录结果, 引发学习兴趣

幼儿一起分享在家记录的门和窗的数量。提问:你家的门和窗有多少?你是怎样记录下来的呢?

教师:除了你记录的方法外, 有没有更简单、更快速的方法来记录呢?我们来看看吧。

二、引导幼儿自主发现统计的方法

1. 师生共同探讨, 完成表格 (1) 。

(1) 请幼儿观察表格并讨论:你们有什么方法把大家记录的物品数量放在一起, 一看就明白呢?

(2) 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过程。

统计步骤和方法:先将要统计的物体用文字或标记在表格上记录;然后通过计数查出每种物体的数量;最后将相应数字填写在物体对应的表格内。

教师对记录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总结。

2. 观察比较, 了解统计的好处。

出示班内物品统计表格, 请幼儿观察比较。

提问: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小结:表格记录的方式更快、更简单, 让人一看就明白。

3. 引导幼儿实际操作, 尝试对两种物品进行统计。

(1) 统计表 (2) 每人一张, 请幼儿观察统计表并相互交流。

教师:表格中有什么物品需要统计?我们应该怎样去统计?怎样记录? (分别提问)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统计表格。

教师:我们在记录前应先观察表格里的物品, 然后拿着铅笔和统计表到统计区统计物品。

4. 幼儿再次对班内物品进行统计, 巩固练习统计的方法。

(1) 在教师的指导下, 幼儿完成统计表格中的内容。

(2) 请幼儿自由选择统计内容, 填到表格中并进行统计, 教师巡回指导。

(3) 幼儿互相检验统计结果, 完成统计表格。

三、活动结束

活动评价:

(1) 鼓励结果正确的幼儿。

(2) 评价统计过程中认真、细心的幼儿, 让他们了解, 只有认真、细心, 统计结果才会正确有效。

活动延伸

篇14:中班数学活动:乘飞机去北京

1.能进行简单推理,初步理解二维座位号的意义。

2.发展空间方位能力,感受乘飞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布置飞机场景(图一:第一排座位靠背上贴座位号,其他每排在一个座位靠背上贴座位号,中间走廊地板上贴排号,每张小登机牌对应的座位下藏验证号),飞机机舱图(图二),大登机牌l张,小登机牌12张(座位号各不相同),饮料推车,饮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登机牌

1.师:你们坐过飞机吗?要凭什么才能登机?

2.师:这里有一张登机牌,我们来看看上面这些信息代表什么意思。

二、认识机舱图

1.师:这里有一张飞机机舱图,图上的信息,你们看懂了吗?

2.师:你能找到这张登机牌上的座位4A吗?为什么觉得在这里?(根据孩子给出的答案和解释,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数字、字母各代表什么。)

3.师:我给你们每人买了一张机票,我们一起坐飞机去北京吧!

三、尝试寻找座位

1.师:看看自己的座位号,你能在机舱图上找到自己的座位吗?

2.师: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找自己的座位并向大家解释。

提示:此环节并不要求每个幼儿在机舱图上准确找到自己的座位,而是给幼儿一些时间思考,理解同伴的想法,尝试将自己的座位号与机舱座位建立关系。

四、参观飞机,对号入座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飞机模拟场景中。师(戴上绶带):各位旅客,我是本次航班的乘务员,我带你们参观本次航班的飞机。你们看到了什么?

2.师:各位旅客,欢迎乘坐本次航班!飞机还有30分钟就要起飞,请您在登机口依次排队,准备登机,登机时请出示登机牌,对号入座。

重点关注:幼儿寻找座位的策略,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问互动,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寻找座位。

师:各位旅客,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请尽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系好安全带。

3.自我验证并调整。师:请低头看看椅子下边的座位号,你坐对了吗?

小结:恭喜各位旅客。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帮助,都成功找到了座位。

五、体验乘飞机

1.起飞前。师:请您保管好登机牌。下飞机后凭登机牌领取行李。飞机马上起飞,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教师扮演乘务员坐在第一排,也系好安全带。

2.飞行中。师:飞机已经飞上天,现在很平稳,请您放下座位前边的小桌板,我会为大家提供饮料,请坐在座位上不要离开。喝完饮料后,可以按座位旁边的服务按钮,我会走到您身边收回杯子。

3.飞机降落。师:飞机已经在北京上空,马上就要降落,请您收起小桌板,系好安全带。飞机已安全降落,谢谢大家乘坐本次航班。请您依次排队下飞机,再见!

重点关注: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和安全教育。

活动反思

通常,幼儿园都会在中班进行有关二维位置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能力。常见的做法是借助平面的材料来进行,如在平面的楼房上找相应的房间号。也有使用看似立体教具的,如将玩具送到对应号码的橱柜里,但在我看来,这也是平面的材料。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些问题:这些途径符合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吗?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吗?便于幼儿将经验迁移到其他生活情境中去吗7我认为,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尚不强的中班幼儿来说,让他们作为活动主体,在立体的、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对他们有意义的问题,更有利于他们感知空间方位,积累寻找二维位置的经验。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一个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不断地思考、探究。“登机牌上的信息是什么意思?机舱图上,我的座位在哪儿?飞机场景中,我的座位在哪儿?”幼儿为了能玩“乘飞机”的游戏,为了能顺利登机去北京,必须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不是用灌输的方式告诉幼儿如何理解、推理,而是利用幼儿希望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富有个性地探究,提出可能的解释,交流彼此的想法,最后自我检验。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篇15: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形)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不受椭圆形大小、摆放位置等的干扰,寻找生活中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圆形。

(二)材料投放:直径为15厘米的圆形、短轴为15厘米的椭圆形卡片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出示椭圆形卡片,初步感知椭圆形的主要特征

(一)引导语:图形王国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椭圆形卡片)看,它像什么? 引导幼儿对椭圆形的外形特征进行描述:两头都是弧线,像个蛋。

(二)师幼共同小结,并给图形命名:没有角,由一条弯弯的它的名字叫椭圆形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一样的圆圈,它的名字叫椭圆形。

二、比较、感知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一)引导语: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圆形卡片和一张椭圆形卡片,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的办法发现椭圆的两头比圆形长一些。

(二)引导幼儿分别将两个图形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引导他们发现折痕的长短不一样。

(三)小结: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痕不

一样长。

三、幼儿分组活动,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一)第一组:提供操作材料《找椭圆形》,引导幼儿看看图形组合里有哪些是椭圆形,数一数并用圆点记录。

(二)第二组:提供操作材料《图形连连看》,引导幼儿找一找图片中哪些是椭圆形、哪些是圆形,将它们和对应的图形标志连起来。

(三)第三组:玩“椭圆形变变”,引导幼儿任选一张椭圆形的图片,放在画纸上,用水笔进行添画。【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四边形等图片,引导幼儿添画。

篇16: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习序数词“第几”。

2、能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贴绒教具:五节车厢的火车图片,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图片各一张。

2、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的动物卡每个幼儿一套。

3、幼儿人手一套1-5的数字卡。一个小圆片。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以“小动物去旅游”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贴绒火车和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辆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引导幼儿数一数)

(2)教师边操作边提问,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要乘火车去旅行,什么动物坐第几节车厢。

(3)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坐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节。

(4)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老师说动物,幼儿举数卡)

(三)、幼儿操作游戏,了解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玩游戏:

(1)、给小动物排队。教师要求幼儿将桌上的小动物排成一排,然后分别说说排在第一到第五的小动物分别是谁。每个幼儿排的顺序可以不一样。

(2)、给小动物传球。教师让小朋友将求传给第几个小动物,幼儿就将桌上的小圆片传给第几个小动物。

篇17: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

执教教师:詹晓冰

指导教师:俞妙珠

选送单位:白沙中心幼儿园

活动内容:认识10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1.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能从不同的方向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

3.体验数学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10座小动物的家的场景布置;幼儿操作板一份、记录表、笔;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排排队――小动物的家排在哪?

1.幼儿自由探索,记录和自己卡片相对应的小动物的家的序号。

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小动物的家,在参观之前老师有3个任务要你们去完成:

①数一数一共有几座房子,看看每座房子里住着谁?

②仔细看看它的家排在哪?

③观察后请你拿起记录单把上面小动物的家记下来。(幼儿自由排序,并将序号写在记录卡上)

2.幼儿操作,师观察

3.出示记录单(PPt),师幼共同讨论。

(1)你记的是哪些小动物,它的家排在哪?

(2)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

(2)为什么xx动物一会排第x,一会排第x?

师小结:原来,由于方向的不同,小动物的家的位置也不同。

二、翻翻看――幼儿操作。

1.师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要求。

2.将泥工板横向操作,并操作PPt。

①从太阳标记开始数,将第x颗和第x颗星星翻过来。

②从月亮标记开始数,将第x颗和第x颗星星翻过来。

3.将泥工板转成竖向进行操作活动,并操作PPt。

①从上往下数将第x颗和第x颗星星翻过来。

②从下往上数将第x颗和第x颗星星翻过来。

三、出示楼房,给新家装门牌号。

1.标楼层号。

师:住在动物新村里的小动物们觉得一个人住一栋房子太孤单了,就请设计师帮他们建造了一座动物城堡,让我们来数数这栋楼房共有几层?

①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数,并为新楼房标上楼层号。

②师小结:原来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数楼房的时候都是从下往上数的。

2.认识门牌号。

师:每层楼房都有很多房间,我们来数数每层有几间房?

①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从左往右认识门牌号。

②认识已经找到家的小动物的门牌号。

四、幼儿操作,利用PPt验证幼儿操作结果。

1.教师示范操作,帮助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家的小动物找家。

2.提出操作要求:

①根据小动物手上的钥匙的号数找到小动物的家。

②将小动物从右边撕下来,贴到相对应的家里。

3.幼儿操作,师利用PPt验证幼儿操作结果。

五、结束。

篇18:中班数学活动:游乐城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从10以内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感知数之间的内在规律。

2.提高对数字的敏感性, 体验数字的重要和有趣。

3.积极参加探索活动, 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动画课件:旅游车, 号牌为12345;开汽车的音乐;红绿灯倒计时10~1;电梯上行, 楼层显示1~10;电梯下行, 楼层显示10~6、6~1;6楼奖品区;若干辆没有车牌号的车停在停车场。

2.分别标有1~10数字的红色和黑色车票, 标有1~10数字的山洞、跳圈、梅花桩、草地等, 操作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直接导入, 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 吴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城玩, 高兴吗?

二、观察车牌号、车票, 感知、学习顺数

师:这是我们要乘坐的旅游车, 车牌号是多少?

师:坐车要凭票, 吴老师早就准备好了车票, 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号码。

出示1~10红色车票, 引导幼儿观察和数数。

小结:刚才我们是从小的数开始数,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 这种从小到大的数数方法叫顺数。

出示1~10黑色车票, 引导幼儿观察和数数。提问:这种从小到大的数数方法叫什么? (顺数)

幼儿上车, 入座。

三、旅途中遇红灯, 感知、学习倒数

幼儿随着开汽车的音乐模仿开汽车。

第一次遇红灯。

师:前面有红绿灯, 现在是什么灯亮?红灯亮了能过去吗?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红灯亮, 停一停。显示器上还有数字计时, 一起来看看、数数 (引导幼儿观察并数数10~1) 。

小结:刚才我们从大的数开始数, 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少1, 这种从大到小的数数方法叫倒数。

师:绿灯亮了, 我们继续向前行 (幼儿随着开汽车的音乐继续模仿开汽车) 。

第二次遇红灯。

师:前面又有一个红绿灯, 是什么灯亮?能过去吗?还要等多久?我们一起来倒数 (引导幼儿观察并数数10~1) 。

师:绿灯亮了, 我们再继续向前行。

四、玩游乐城, 进一步练习顺数和倒数

1.乘电梯上楼, 练习1~10顺数。

师:游乐城到了。先上10楼的游乐城玩吧!怎样才能更快上到10楼呢?

幼儿模仿坐电梯, 教师提醒幼儿站稳、扶好, 电梯要上行了。同时, 引导幼儿观察电梯的楼层显示, 并数数1~10。

师:10楼到了, 我们安全地下电梯去玩喽!

2.在走走、跳跳、钻钻、爬爬中, 幼儿练习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1) 引导幼儿完整地观察场地, 练习顺数和倒数。

师:游乐城有这么多好玩的, 都编了号码, 看!这是山洞, 上面的号码是多少? (1~10) 这是跳圈, 号码是多少? (10~1) 这是……

(2) 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玩, 进一步感知数之间的内在规律。

师:孩子们!你们可以自由选择玩, 但要注意安全, 互相谦让哦!玩的时候看看你从哪个数开始, 经过了哪些数。去选择你们喜欢的东西玩玩、数数吧!

(3) 交流玩法。

师:游乐城休息时间到了, 请小朋友到休息区休息一会儿。

师:玩得开心吗?刚才你玩了什么?从哪个数开始的?经过了哪些数?

(4) 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选择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师:除了从1~10顺数和从10~1倒数这两种玩法, 我们还可以从哪个数开始玩?你们自由选择玩吧, 不过请记住, 这次玩的要求是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幼儿再次到休息区休息, 教师小结。

3.乘电梯下楼, 练习10~6的倒数。

(1) 播放课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今天是游乐城10周年庆典, 6楼正在进行“有奖问答”活动, 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师:孩子们, 6楼还有“有奖问答”活动呢!我们赶快坐电梯到6楼去。大家扶好、站稳, 电梯下行了 (倒数10~6) 。

(2) 扩展经验:顺数和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孩子们坐下, “有奖问答”就要开始了。

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顺数或倒数?

幼儿先讨论再回答, 教师播放相应的课件。回答对了可以得到一份奖品。

提问: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用到顺数或倒数,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4.乘电梯下楼, 练习6~1倒数。

师:时间不早了, 我们该坐电梯下楼回家了 (倒数6~1) 。

五、设计车牌号, 进一步练习从10以内任意数开始的顺数或倒数

师:这里有很多车, 都没有车牌号, 要请小朋友来帮忙设计车牌号, 号码必须是顺数的5个数或倒数的5个数。你想设计什么号码?自己先想想, 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

1.发下操作板, 幼儿设计车牌号。

2.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车牌号说给同伴听。

篇19:中班数学活动:大熊的储藏室

《大熊的储藏室》是一本有趣的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把幼儿阶段的分类知识融人到绘本故事中。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和分类,但概括分类的水平还很低,因此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环节的设计主要以绘本情节为主线,以感知与操作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求通过活动让幼儿能够概括出食物的外部特征,根据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并感受分类的重要性。发展数学思辨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中,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尝试概括食物的外部特征,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具:绘本故事PPT、日常物品分类PPT、颜色标记、大小标记。

学具: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人

1.师:天气渐渐凉了,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只大熊肯尼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会在储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

二、播放画面一至四: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提问:大熊都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于是他准备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储藏室里,可是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

2.师提问: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大熊出出主意?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

我们来看看大熊是怎么做的。大熊说: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

三、播放故事画面五、六,概括颜色特征,认识颜色标记

1.师提问:大熊他怎么分的呢?是按什么分类的?(颜色)大熊把食物按颜色分成了几种?(黄、红、绿三种、

2.认识颜色标记:大熊按食物的颜色来分,可以用颜色标记来表示。如:香蕉、梨子、小鱼干黄黄的。就用黄色标记来表示。

3.游戏“找错误”:大熊按颜色分,好像有一个错了,谁来把错误找出来?大熊按照颜色分类。可是这个方法好像不太合适。储藏室放不下。

四、播放故事画面七、八:概括大小特征、认识大小标记

1.师提问:这回大熊又是按什么分类的?(大小)

2.认识大小标记:大熊按食物的大小来分,可以用大小标记来表示。

3.游戏“找错误”:这回大熊分对了吗?请你把错误的找出来!大熊按大小分类,可是储藏室的空间好像还是不够!

五、操作活动:帮大熊按颜色、大小特征给食物分类

师:大熊按颜色分,按大小分,都遇到了困难,那我们来帮帮大熊吧!

1.交代要求:桌子上有许多大熊带来的食物,请你把大熊的食物既按颜色又按大小来分一分。

3.示范操作(集体与个别),根据操作纸上的标记进行分类。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看清标记进行分类。

5.讲评: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六、继续阅读故事,了解二次分类的方法

师:小朋友真能干,根据食物的颜色、大小两个特征帮大熊把食物进行分类,可是故事里的小猴子还有另一种方法来帮大熊分食物呢,你们想知道吗'

1.阅读故事后提问:小猴子用了什么方法?第一次是按什么分的?第二次呢?

2.小结:小猴子第一次是按食物的种类,第二次是按食物的大小来分的,这是一种二次分类法,我们以后会学到的。

七、观看日常物品分类PPT,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

1.观看PPT,师:运用分类的方法,使大熊的储藏室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要用到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上一篇:公司股权免费转让协议下一篇:浅谈对国有企业薪酬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