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倡议书

2024-04-12

金融扶贫倡议书(精选9篇)

篇1:金融扶贫倡议书

蒙城县企业金融扶贫精准贷款到户协议书

甲方:(企业名称

负责人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乙方:(贫困户姓名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为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根据蒙城县委、县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蒙政办(2015)33号和《蒙城县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蒙政办(2016)7号文件精神,按照“四项清单”中贫困户需求,甲乙双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遵照“自愿、平等、协调统一”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在充分尊重乙方意愿的基础上,负责选择市场稳定、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养殖项目,采用技术指导、收购所生产农产品、吸纳贫困户入社、吸纳劳务、优先转贫困户土地等方式进行精准帮扶,实现贫困户稳步脱贫。

2、乙方(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愿、如实申请,并经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初审、乡镇政府审核后,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参与企业帮扶贷款额度。

3、乙方以帮扶贷款(元)入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参股,甲方确保乙方每年保底分红 元。

4、乙方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及家庭努力,在甲方扶持的项目和技术指导下,逐步实现自我发展、滚动发展,增加收入。乙方不得随意将此项业务中断,如乙方需中断,需提前一个月告知甲方并取得甲方同意。

5、金融部门应对甲乙双方的状况进行前期调查,确定金融扶贫贷款规模,监督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安全。

6、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调研指导,明确专人,抽调专业力量,确定培训专业,落实技能培训,全程指导服务到位。

7、县扶贫办、财政局凭金融部门、驻村工作队长审核签字提供的贷款合同、还款证明、利息清单等资料进行核实,按照相关规定,受理报账和拨款,资金实行一卡通直补到户。

8、甲乙双方合作期限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9、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10、本协议一式8份,甲乙双方、监督方各一份,鉴证方、镇扶贫办、担保公司、贷款银行、村委会各一份,存档一份。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监督方(镇政府签章):

鉴证方(村委会签章):

年 月 日

篇2:金融扶贫倡议书

在创新中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湖北长阳农商银行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9月10日,该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2480万元,其中: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2559户,5868万元,占全县扶贫小额贷款总投放额的94%。

从20XX年10月开始,该行在走出去学习他行经验,不断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产业带动脱贫的模式:一是“自主创业”模式。给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发放、由政府专项风险基金提供担保、全额贴息的10万元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小额信用贷款。二是“投资分红”模式。给贫困户发放10万元以内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贫困户用获得的贷款投资入股到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带动脱贫协议,保证贫困户每年按一定比例获得分红。三是“土地流转(租赁)”模式。给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发放、由政府基金担保、金额30万元至200万元以内的扶贫贷款。借款人与贫困户签订协议,贫困户每年每亩土地可获得200元至500元固定流转(租赁)费收入。四是“订单回购”模式。给贫困户发放10万元以内扶贫小额贷款,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由公司对贫困户生产经营进行培训指导、按约定的价格回购产品,保证贫困户获得固定生产收益,并代为偿还贷款。

在构建金融支持产业带动脱贫模式的同时,该行先后开发出了金准福贷、金链福贷、金社福贷、金企福贷和金旅福贷等五个信贷产品,并逐步构建起了以产业带动为轴心的贫困户+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社会能人)+金融的“五位一体”扶贫格局。

为了有效运用产品,该行先后与县扶贫办签订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合作协议》,与县扶贫办、畜牧局、科技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全县畜牧养殖精准扶贫“121”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全县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211”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和办法。

自去年以来,该行的鸭子口支行先后为5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500万元,贫困户入股到杨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每户认养10头肉牛,每头缴纳保险360元,保险金额每头6000元,由合作社集中喂养,每头牛按年分红500元,每户每年可获得红利5000元。对有管理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领养2至3头回家饲养,由专业合作社提供培训、技术指导,并负责销售,每头牛可多获利2500元至3000元,单户年收入可达到1万元至1.2万元。对无管理能力的贫困户可到合作社务工,每名务工者可获得劳务收入1.5万元以上。

为了帮助贫困农户拔掉穷根,该行的龙舟坪支行向两河口村汇丰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00万元、向胡家棚村雷竹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70万元,支持合作社共流转46个贫困户的245亩土地,用于种植茶叶、雷竹,贫困户除获得土地租赁收入外,并就近在合作社务工,年工资可达1.8万元。

针对部分贫困户就近就业难的问题,自去年以来,长阳农商银行先后为一致魔芋、三品源茶业等11家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600万元,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达134个,每户每年可获得工资收入3万元以上。

篇3:金融扶贫倡议书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扶贫攻坚作为自治区六大工程之首,举全区之力,加大投入,集中攻坚,并提出开展“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从2013年到2017年每年为省级领导联系的38个重点扶贫旗县每个投入1000万元、为其他19个贫困旗县每个投入500万元扶贫资金,5年合计23.75亿元用于金融扶贫富民贷款业务的风险补偿。农行内蒙古分行为配合工程推进,计划每年累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50亿元左右,5年累计投放300亿元。该模式是金融扶贫工作的创新举措,也是对“杠杆式”扶贫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金融扶贫富民”农行走在路上

为做好金融扶贫富民工作,农行内蒙古分行设计了“富农贷”、“强农贷”两项专属产品。在加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农牧民发家致富的基础上,突出了农牧户个人信贷资金支持。在使用方式上,采用可循环的方式,三年内随借随还,方便资金周转 ;在额度申请上,根据贫困户需求每户可贷1000—50000元不等,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面的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要 ;在利率优惠上,本着保本微利原则,在可执行贷款利率范围内给予较大幅度的让利,真正让农户得实惠。

赤峰市巴林左旗,是赤峰市北部农业人口最多的旗县,农牧户脱贫致富始终是大问题,在其中脱贫致富发展产业启动资金不足的这个关键难题,更是牢牢困扰着当地政府。对此,当地政府与农业银行合作,依托130万元政府担保补偿金发放700多万元“富农贷”,以四方城村为实验点,发展肉羊养殖。在扶贫项目的带动下,该村259户养羊户肉羊存栏数由2012年初的6000只,快速增加到现在的3万只,使肉羊产业成为四方城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项目发展养羊的扶贫户户均纯收入,到2013年年底达到2万元以上,预计今年更将达到3万元以上。

也正是基于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农行内蒙古分行与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扶贫办合作,由政府出资设立担保补偿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贫困农牧民贷款提供无偿或有偿担保,降低了农牧民贷款准入门槛,使绝大多数有生产能力的农牧民都能得到金融支持,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这一做法后来被形象地称为“杠杆式”扶贫。

“杠杆式”扶贫农行稳步前进

其实,在如何发挥扶贫资金最大效应,将以往“输血式”扶贫方式转变为“造血式”扶贫的问题上曾有不同想法。有人说扶贫资金要平分,人人有份,也有人要求用扶贫资金购置生产资料分给贫困户发展生产。可以往的经验告诉大家,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方式贫困户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等、靠、要”思想严重,而“杠杆式”金融扶贫模式以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导,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基础,建立有效风险防控机制,既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又保证了信贷资金按市场化运作,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实现了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对此,农行内蒙古分行坚持“商业化运作”的方式,与扶贫救济截然不同。在贷户的选择上,充分发挥政府和银行合力,由村委会、乡镇、旗县政府扶贫部门层层推荐后,最终由旗县农行按照贷款条件确定发放对象。在让利于民上,既体现让利、优惠的信贷政策,降低农户贷款成本,又坚持“有借有还”的规则,培育农牧民诚信意识,使农户从根本上转变“等、靠、要”的思想,增强诚信意识和效益意识。在贷款管理上,充分发挥嘎查村委会、苏木乡镇政府的作用,与农行共同做好贷款推荐把关、贷后管理、贷款偿还及贴息等工作。还以四方城村为例,村里成立了“农牧民信用互助协会”,在实施组织、管理监督等方面帮助农业银行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为贷款资金安全增强了保障,也为农业银行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增加了信心。截至目前,该村的236个养羊户、10个养牛户、7个食用菌种植户、5个交通运输户,得到了农业银行535万元的扶贫资金支持,实现了小康生活。

有了好的机制,更要有好的服务方式。担保抵押无法落实一直困扰着农户贷款业务。农行提出以“互联、互助、互动”的服务模式为主,突破了担保抵押落实难的瓶颈。即由3-4户农户自愿结成互助组,每个互助组有一户经营能力较弱的农户,通过其他“好户”带动,共同实现脱贫致富。每个互助组选一名政治素质高、责任感强、致富本领硬的成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贷款的办理、带领小组成员实施生产项目、提供养殖技术服务等工作。互助组在办理贷款、发展产业过程中互相担 保、互相监督、风险共担、共同发展。对不具备生产经营能力的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通过低保、五保政策和民政救济的方式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强农、富农、惠农”农行继续前行

据悉,为全面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未来5年,农行内蒙古分行将全面深化与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的合作,真正服务于“强农、富农、惠农”。在强农上,围绕自治区确定的乳、肉、绒(毛)、粮油、马铃薯、饲草饲料六大农牧业优势主导产业,突出支持现代农牧业项目,扶持产业链上下游农牧民发家致富。在富农上,加大对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扶持力度,鼓励帮助广大农牧民走上致富路。在惠农上,通过“金穗惠农通”工程等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注重重点围绕新农保、新农合、涉农财政补贴、农村牧区公用事业、农牧业产业链、农村牧区商品交易市场六大重点领 域开展好涉农代理业务,让县域农牧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篇4:浅析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扶贫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扶贫

一、引言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普惠金融”是指以多元化的金融供给让所有对金融有需求的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已在2013 年底纳入党的执政纲领。在我国发展普惠金融体系,可以推动较为落后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减轻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增加就业机会。[1]

二、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扶贫

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根除极度贫困和饥饿”的目标,联合国指定2005年为“国际小额信贷年”,明确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的概念——有效的、全方位的为社会所有群体,尤其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强调其服务对象的全面性和普惠性,正规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不仅仅要面向富裕阶层和大型企业,更应面向那些广大的贫困和低收入人口,让金融服务惠及他们,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其中,“普”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权力,“惠”则体现金融服务能够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意义,但并非救济。也就是说普惠金融不是单纯的“输血”,而是“造血”。

农村金融扶贫的宗旨与普惠金融不谋而和。金融扶贫和政策性扶贫相比,它是一种缓解贫困地区资金供需矛盾的问题,它主要是采用投放金融产品的形式进行的。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推进造血式的扶贫模式,促进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扶贫意识,改变落后面貌。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三、农村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农村金融扶贫的现实情况来看,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1.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扶贫精度较差。由于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中西部地区存在大量贫困人口,贫困程度也比较深,但在中西部地区内,也有发展水平不均一的情况。

2.一些贫困地区的县区金融体系不健全,涉农扶贫金融机构较少。再加上金融扶贫资金不足、农户贷款难,使得金融扶贫并没有发挥其促进扶贫应有的作用。

3.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一直不佳。农业保险(简称“农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目前扶贫的主要方式是使贫困农户通过种植和养殖等方式脱贫,但这种方式投资大、风险高,容易是贫困农户雪上加霜。因此,迫切需要农业保险规避风险。

4.财政扶贫贴息贷款覆盖面窄。贴息贷款是指农户通过政府指定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其利息由财政补贴和农户各承担一部分,财政承担比例由各地具体情况而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例如需要抵押、证明等的限制,使得财政贴息贷款覆盖面变窄。

5.农村地区金融法制体系不健全。正是由于法律的空白使得银行不敢放心大胆的去发放贷款,银行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必然会减少扶贫贷款的发放。

四、政策性建议

针对目前农村金融扶贫存在的各种问题,经过仔细梳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完善。

1.要具体甄别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统计各地区的贫困程度,根据各地不同的状况进行精准金融扶贫。要让真正需要资金的农户借到贷款,使扶贫资金的配置效率最大化。

2.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出资,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般设立于农村地区。例如有不少县区在农村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为农户和种植专业户提供一些无抵押的小额贷款。因此,村镇银行的发展会成为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的重要金融力量。

3.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充盈扶贫资金。降低财政扶贫贴息贷款门槛,真正惠及广大农民。

4.大力促进农业保险发展。从国外看,农业保险都是由政府支持,正是由于其风险较大。所以,政府要成为农业保险发展的推动者,尤其要对重点扶贫的农户提供农业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5.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法制体系。通过立法,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使银行敢于把钱借给农户,使金融成为一池活水。

五、结语

普惠金融以扶贫为目的,致力于为整个社会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提供一种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扶贫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一剂良方,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主要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日后还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7.

[2]朱玲.乡村金融机构运作和农业中长期信贷问题[J].财经研究,2009.(10):03一 07.

[3]周小川.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J]. 中国金融家. 2013(10).

篇5:金融扶贫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金融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开发中的杠杆和支撑作用,切实提高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实效,根据《河北省金融扶贫指导意见》(冀金办字〔2016〕6号)、《河北省“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实施意见》、《河北省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廊坊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廊政金办〔2018〕1号)等相关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主要对象,建立政、银、保、企联动扶贫新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实现稳定脱贫。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策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源的撬动作用,促进和激励金融机构对接、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坚持加大投入与防控风险相结合的原则。在推动金融机构持续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信贷力度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贷款风险分散和化解机制,促进金融精准扶贫信贷投入持续增长。

(三)坚持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各乡镇、园区要按照“抓点带面、示范引导、逐步实施、统筹推进”的方法,先摸清辖区内建档贫困户贷款需求情况,然后重点选择贷款需求的贫困户进行帮扶,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逐步实施,全面推开。

三、主要举措

(一)确定贷款对象、扶持重点、承办机构

1、贷款对象: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技能素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贫困户。各乡镇、园区会同村街、金融机构对建档贫困户贷款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整理出符合贷款对象条件的贫困户。贷款对象由所在乡镇、园区及涉及村街进行认定。

2、扶持重点:支持建档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开发或者国家鼓励支持的生产经营项目,增加生产性收入。

3、承办机构:县联社、县农行人保财险固安分公司等金融机构。

(二)丰富政银农合作的模式。

1、“政府+银行+保险+贫困户”直接帮扶模式。适用对象主要是有脱贫创业意愿、家庭内有劳动力、无资金支持的单一贫困户。主要做法是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金、建立小额信贷人身保险保障,增加风险补偿金和完善风险补偿金动态补充机制,对扶贫小额贷款进行财政贴息,为扶贫小额信贷的发放起到撬动作用。金融机构加大与贫困户沟通协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支持贫困户脱贫。

2、“政府+实体+银行+保险+贫困户”精准扶贫结对实体经济模式。适用对象是因病、因残致贫,家庭无劳动能力致贫的贫困户,即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主要做法是实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银行帮扶、农户受益”互动共赢格局。在全县范围内选出一批符合产业规划、发展前景好、生产规模较大、经营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扶贫经济组织,参与全县金融产业扶贫。组织动员一批没有能力自主创业的贫困户,与扶贫经济组织结成帮扶对子,贫困户把评级授信获得的小额扶贫贷款投资到结对企业,贫困户在帮扶企业中取得务工收入和每年不低于投资额一定比例的投资分红,从而实现企业发展,贫困户增收脱贫、银行贷款风险降低、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的多方共赢效果。

(三)建立风险补偿和保险保障机制。

1、用扶贫资金设立担保贷款资金。依据《河北省“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实施意见》(冀扶〔2016〕15号),用扶贫资金设立担保贷款资金,建立资金池,促进资金集中投放和统筹使用,通过与金融资本结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资金池”资金存入承办银行,增加银行营业性收入,激发其投放贷款积极性。

2、鼓励保险业积极参与金融扶贫工作。保险业金融机构要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建立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机制,落实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信用,为金融机构分担风险。通过创新发展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特色农业保险,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在金融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1、创新精准扶贫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做到信贷管理与金融扶贫工作的有效对接,研究制定为扶贫户量身定做的特惠金融产品,简化贷款程序、减少贷款环节、优惠贷款利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服务提供快捷绿色通道。完善落实“两权”抵押管理办法,促使农业资源和农民资产向资金顺利转化,解决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抵质押难的问题。

2、推进普惠金融建设。加快建设惠农金融服务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不断丰富惠农金融服务室功能,建设集自主银行、反假货币工作站、金融消费维权受理站、金融知识宣传站等功能为一体的便民金融服务中心。推动利用新兴电子支付方式,开发支付服务市场,填补其基础金融服务缺项,大力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服务相对缺失的问题。

3、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服务档案,对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信息采集、评级和授信,建立扶持对象“名单式”管理机制。在全县调查筛选需要扶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农户等,对其进行“名单式”管理,对所筛选的扶持对象建立“一户一册”的扶持台帐。同时注重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果运用,根据农户信用等级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为贫困户提供的五万元以下、三年期内免担保、免抵押、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财政全额贴息的信用贷款),发挥信用在推动经济发展和金融扶贫中的作用。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实施扶贫贷款贴息。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作为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科学合理安排贷款贴息资金预算规模,采取基准利率全额贴息或差异化贴息等方式进行。县扶贫办审核后上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县财政局按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贴息项目予以贴息。所有贴息必须按照中央、省相关政策执行。

2、控制信贷风险。按照《河北省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冀扶办联【2015】13号)要求,我县建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用于补偿可能形成的不良贷款损失。补偿对象为使用扶贫小额信贷产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县扶贫办负责编制风险补偿资金投入预算、监督风险补偿资金执行及使用安全、绩效评价、信息公开等,会同财政局做好风险补偿审核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审核风险补偿金预算编制、按规定及时拨付资金。

3、实施创业担保贷款。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加强协调联动,在全县进一步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大力推进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开展。由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经办金融机构发放,财政部门给予贴息,突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就业的支持。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参照《河北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银石发〔2017〕69号)执行。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县扶贫办的统一领导下,组织相关人员具体研究金融扶贫的模式和路径,共同研究解决金融扶贫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确保金融扶贫资金规范安全运行。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金融办、扶贫办、财政局、民政局、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林业局、国土局、住建局、人民银行、银监办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业金融机构,各乡镇、园区参与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金融办,定期召开会议,互通信息、相互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形成政府部门牵头、金融机构全面参与、市场主体整体推进的金融精准扶贫新格局。

(二)明确工作责任。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负责该项工作,强化领导职能。金融办统筹规划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整体推进工作,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扶贫办要加强工作指导,做好扶贫支持对象的规划,监督政策性扶贫资金的合理、规范、有序使用;财政局要做好政策性扶贫资金的按时、足额拨付及监管工作;工信局做好相关担保机构扶贫担保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工作;人民银行、银监办要加强各金融机构金融扶贫工作的整体协调和推动,积极协调银行相关产品对接,配合扶贫办做好金融扶贫对象的规划;各金融机构要做好扶贫信贷的营销和贷后管理,强化风险管控,确保扶贫对象精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方案分工制定细化方案,确保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工作。

(三)严格督查考核。建立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考核评估制度,明确考核目标,重点加大贴息信贷资金的流向和使用监督检查,杜绝信贷资金挪作他用或弄虚作假骗取信贷资金等行为,对于将贴息信贷资金挪作他用或骗贷等行为,除收回信贷及贴息资金外,还要追究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责任;对落实到位、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部门进行表扬、表彰,要将金融精准扶贫信贷考核指标作为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加强宣传引导。要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开展金融精准扶贫信贷政策的宣传培训,努力提高乡村干部和贫困户对金融精准扶贫信贷政策的认识,加强对扶贫政策措施、对象用途、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的理解和掌握,引导贫困户树立诚信意识、信用意识,用诚信、守信规范贫困户的贷款行为,努力营造群众靠金融谋发展、促增收、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五)做好信息反馈。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制度,各相关部门、金融机构要在每月初将各种相关数据信息以及金融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上报县政府金融办,金融办收集、整理后要加以研究、反馈,每季度通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同时,要及时总结和反馈此项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全面推动金融扶贫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附件:固安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固安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长:

李庆辉

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

刘兴元

县政府副县长

张秉娟

县政府副县长

成员:

赵军涛

县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王国生

县财政局局长 王志良

县审计局局长 段泊蛟

县农业局局长 张志勇

县教育局局长 王卫涛

县工信局局长 岳英华

县卫计局局长 郭

县人社局局长 王雅维

县残联主席 孙东振

县扶贫办主任 刘建坤

县政府金融办主任 高秀存

县人行行长 王爱国

县银监办主任 徐国辉

县农行行长 张增华

县信用联社理事长 岳

人保财险固安分公司经理

篇6:金融扶贫活“样本”

田东县以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为契机,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阳光信贷为契机、以农金村办为载体、以信用评定为手段、以保险担保为支撑、以风险补偿为保障,金融扶贫工作创新突出 “六大举措”,促使金融扶贫实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由“扶富”向“扶贫”转变,成为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活样本。

为了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田东县在南北两翼山区和河谷地区实施差别化的金融发展战略,把农村金融改革与扶贫攻坚、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将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向两翼山区和贫困地区延伸,实现改革目标与实际需要的统一,做到改革试点与扶贫工作相联动,让贫困的农户发展有资金、增收有希望,脱贫有冲劲,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持续、均衡发展。

一是落实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量主要用于当地的政策,建立独立考核机制,促进金融资本回流农村。二是督促、引导县域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调整信贷结构,把握信贷投向,减少盲目投向“非农”领域大额贷款的冲动,以服务“三农”为重点,集中信贷资金,加大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满足“三农”资金需求,不断提高涉农贷款的总量和比重,确保在农村吸收的存款大部分用于涉农贷款。三是构建邮储资金回流机制,遏止地方资金大量外流,有效增加“三农”和县域经济建设资金。

从2011年开始,田东县在所辖的57个村街中有选择地选出9个开展“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互助协会”试点工作,县财政投入每个村1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帮扶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让一部分的贫困农户通过“资金互助协会”逐步实现脱贫,引导更多农户加入协会。互助资金实行“民管、民借、民用、民还,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运行方式。这一做法是一条既帮扶银行信贷无法覆盖的最贫困农户,又实现扶贫资金的循环可持续利用的新路子,“资金互助协会”以参与式帮扶为理念,资金直接投入到农户自己选定的项目,使农民拥有了一个自己管理的“小银行”,提高了村民的创业增收能力。截至目前,在9个村试点中,已有3520户贫困农户加入“资金互助协会”,1640户贫困农户通过“资金互助协会”的帮助逐步实现脱贫。

为探索通过金融途径帮助贫困村群众持续增收,破解贫困村农户的信用建设难题,切实增强贫困农户融资能力,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受益面,田东县自2013年以来,以获取全国第一个“信用县”为契机,以全县34个非信用村的贫困村为重点,在全县国定、区定的41个和县定的16个贫困村中全面开展“信用村”创建工作,在贫困村中建立农户信用档案,纳入全县网络信用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为加快贫困村屯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截至目前,在累计向4.7万户农户发放无需联保、担保、抵押的小额贷款提供有效的贷款支持中,贫困信用农户有10447户,占22.23%,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贫困村“三农”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达到了精准扶贫的效果。

田东县自2008年12月启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以来,针对在农村地区的行政村金融服务空白问题仍较突出的实际,决定在各行政村建立金融服务工作室,并在祥周镇中平村先行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在全县162个村街全面推进,着力破解农村地区农户贷款难、结算难和金融知识匮乏的“三难”问题。同时,整合银行机构、人寿保险、人保财险、担保公司、村级等多方资源,提高村级“三农金融服务室”服务齐全度和工作效率,实现金融普惠。2009年以来,田东县“三农”金融服务室依托农户信用评级和征信体系建设成果,为农民小额贷款提供服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培训,累计为15086户农户办理小额信用贷款41599万元。

田东县出台奖励政策,鼓励能人成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信息评定作为全县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通过将贫困户就近纳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切实解决他们发展生产缺技术、少信息、无经验、没门路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引导贫困农户抱团发展,推动贫困村整体脱贫。同时,依托“三农金融服务室” 和“贫困农户发展生产互助金协会”,构建“特色产业+合作社+信用评级+信贷+保险+担保”金融扶贫模式,推动“公司+农户+信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信贷”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模式,对行政村特色农业合作社和贫困农户开展小额金融扶持,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层面。

此外,田东县通过成立并支持“思林竹海资金互助社”和“祥周鸿祥资金互助社” 2家互助社,有效带动了全县竹子、香蕉、芒果等特色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19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吸纳17000多户农户,其中贫困农户3400户,占20%。

篇7: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金融办

今年以来,县金融扶贫攻坚指挥部紧紧围绕“学习借鉴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组织发放扶贫贷款”的目标任务,加强信贷规范管理,扩大资金使用效益,扎实做好金融扶贫各项工作。2019年,共新增扶贫小额贷款户贷户用28户100万元,累计投放591户2810.5万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完善卢氏模式,提升“四大体系”建设水平

1.金融服务体系。规范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机构管理,确保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全部建有金融服务站,所有行政村均有金融服务部,全面开展扶贫小额信贷相关的政策宣传、贷后管理等工作,金融扶贫三级服务体系作用发挥良好。

2.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统,印制下发了信息采集标准,截止目前,共采集并进行农户等级评定14.3万户,同时,将评定结果全部反馈到乡镇金融服务站及贫困户家中,激励贫困户建立良好信誉。

3.产业支撑体系。协同督导县发改委依托主导产业,组织搞好带贫企业、带贫合作社及扶贫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产业带贫能力。

4.风险防控体系。扶贫小额信贷严格按照“5万以下、3年以内、两免一补”执行基准利率进行。县财政注入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700万元,用于扶贫小额信贷的风险补偿。对每月按时付息、且满一年户贷户用贷款的用户进行贴息,每半年为一个周期,8月份,已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贴息20.45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

二是规范小额信贷发放。

2.做好企业带贫。坚持“体现差异化,着重带动未脱贫贫困户增收”的工作原则,主要对无劳动能力、无技能、无项目的贫困户进行覆盖。为全县除享受户贷户用贷款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帮扶资金,分别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2681户,每户发放456元金融扶贫帮扶资金;对未脱贫2259户贫困户,发放1000元的金融扶贫帮扶资金。此次共计发放347.8万元,于6月28日发放到位。

3.落实好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开展“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实施方案>的通知》,将以上精神和要求转发至金融扶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认真学习。要求各乡镇、各相关单位认真按照文件要求组织筛选企业,重点选择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带贫效果明显的涉农企业等作为贷款主体,目前,带贫企业材料正在市扶贫办审核。

三、完善预警监测,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1.加强统计监测。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核实,紧盯贷款动态,定期分析研判,抓早抓小,形成上下贯通的风险防范监测。

2.提前做好还款准备。对到期还款企业提前两个月进行跟踪,督促相关单位做好还款准备,防止出现到期未还款或逾期问题。目前,我县无逾期贷款。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对符合申请扶贫贷款的贫困户实现应贷尽贷。根据我县户贷率低,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无发展生产项目,结合我县实际,我办印发《郏县金融扶贫指挥部进一步加强小额信贷工作的意见》,鼓励贫困户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发展我县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建立连接机制,实现应贷尽贷。

二是做好行业扶贫政策落实。定期召开金融扶贫工作座谈会,及时传达省、市、县工作精神,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申请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督促责任银行加快办理流程,提升办理效率。

篇8:“金融+产业”扶贫模式研究

目前河北省有仍有310万贫困人口, 主要集中在燕山—太行山片区、环首都地区和黑龙港流域, 实现精准脱贫的任务十分艰巨, 这对河北的金融扶贫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贫困地区尽快脱贫, 就要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模式。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 是因为缺乏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发展资金, 要彻底摆脱贫困, 必须“输血”与“造血”并行。金融在以往扶贫工作中一直扮演的是“输血机”的作用, 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资金问题, 但是贫困地区可持续能力依然较弱。加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中, “政策性、公益性”的金融扶贫方式难以为继。要促进金融扶贫的时效性和可持续性, 变“输血”为“造血”, 就要推进金融扶贫的市场化, 即依托扶贫产业基础, 推动“金融+产业”扶贫模式, 开发市场化的双赢模式。

一、河北省扶贫产业概述

河北省自然资源丰富, 农业产业品类众多, 包括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休闲观光业等。一些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如农业休闲观光业等, 部分产业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 形成了产业链。产业支持扶贫的情况从表1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2016年上半年, 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了3016.5亿元, 2015年河北省GDP总额为29806亿元, 可以推算农业产业化对GDP的贡献达到了20%左右。现全省贫困人口数量为310万, 而全省农业产品加工基地、种植业生产基地、养殖业生产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联系农户约1668万户, 农业产业扶贫前景不可限量。

数据来源:河北省统计局

河北省具有的扶贫产业基础深厚, 如果能与金融实现深度有机结合, 创新“金融+产业”扶贫新模式, 升级金融扶贫工作方法, 以“金融+产业”模式助力金融精准扶贫, 充分发挥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金融的能动性, 对打赢扶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河北省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成功实践模式

2012年以来,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分行与丰宁县政府分别建立了龙头企业类与投融资类两个合作机制, 主要合作机构分别为京北缘天然公司和融华城建公司, 合作额度5亿元。以“积极探索, 着力实践”为原则, 分行创新提出了“银行+政府+龙头企业+担保平台+养殖基地+农户”的“六位一体”融资模式, 通过“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等形式, 实现了农民多元化增收, 成功打造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开发性金融“丰宁奶业”扶贫模式, 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具体来说:合作机构京北缘天然农牧有限责任公司 (龙头企业) 与丰宁满族自治县融华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政府平台) 作为统贷平台, 负责统借统还;朔天通淼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域外非政策性) 与丰宁满族自治县农业政策性金融担保中心 (域内政策性) 作为担保平台, 负责提供第三方连带责任担保;丰宁县奶业发展办公室组织全县的奶牛养殖小区成立信用协会 (奶牛养殖促进会) , 建立平辈压力机制,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丰宁县开发性金融合作办公室作为组织平台, 按照“三公”原则在丰宁畜牧网同时建立了公示平台, 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各个养殖小区和专业合作社等作为用款人负责项目建设, 构建销售渠道, 确保农户收益, 落实还款资金。丰宁模式中, 贫困农户主要通过“三金”, 即租金、薪金和股金的形式增加收入, 从而具有股东、产业工人等多重身份, 享有多重收益。

三、“金融+产业”扶贫路径探索

(一) 做好“金融+产业”扶贫的顶层设计

成功的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模式, 如庆阳模式等表明, 领导推动的顶层设计是扶贫模式成功的关键。科学系统的“金融+产业”扶贫工作应当由河北省政府牵头, 引导下属各级地方政府, 联合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银行监管部门、扶贫办、农业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以及银行、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 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制定出台“金融+产业”扶贫的工作指导意见。科学规划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明确金融扶持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的扶贫对象, 明确“金融+产业”不同工作阶段的金融手段, 制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金融服务措施以及落实保障, 完善“金融+产业”扶贫工作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提升“金融+产业”扶贫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 创新产业扶贫中的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

政府要结合贫困地区的产业特点, 依托当地资源禀赋以及产业特色, 甄选出优势高效的龙头产业, 提高优势产业的产业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 并引导贫困户组建合作组织, 提高优势产业生产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当地的金融机构要因地制宜开发适应贫困农户、扶贫龙头企业或经济组织差异化融资需求的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即根据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开发适当的金融产品。为此, 大型金融机构如大型国有银行等要将扶贫金融产品的创新权限下放至市、县分支机构, 鼓励重点贫困地区的分支机构加大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 探索符合当地产业的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模式。各级政府创新工作机制, 鼓励和引导各类等金融机构实施特惠金融政策, 通过降息、降低贷款门槛、免抵押等方式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 各级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要运用多种政策工具, 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以拓宽扶贫资金来源, 增加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关系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的金融资金供给, 扩大产业扶贫小额信贷规模, 弥补大型金融机构最后一公里的不足。

(三) 完善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

篇9:武陵片区金融扶贫

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脚下的印江县,1994年被划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县,拥有13个重点贫困乡镇和203个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10.68万,占全县约1/4。

“没抵押、没贷款,也就没了脱贫的希望。”印江县副县长田猛说,地跨黔、湘、渝、鄂四省市的武陵片区,散布着多个国家级贫困县,亟待金融系统建立切实可行的扶贫机制。

10月17日,国家扶贫办宣布将这一日定为每年的“扶贫日”,加大扶贫工作的力度和步伐。《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以此为契机,奔赴武陵片区,探访数个贫困乡镇,亲历金融扶贫。

田猛告诉记者,国家开发银行以合作社为单位给板溪镇的菇农贷了款,菇农很快就人均增收2.5万元。眼下,国开行正以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教育医疗等多领域的精准扶贫,以及区别于传统政府融资平台的“批发性”扶贫策略,破题金融扶贫。

精准扶贫

“人均最高可贷30万元,合作社最高100万元,县里18个村庄年利润2000多万元。”印江县常务副县长罗晓燕说,与过去种粮收入相比,种植香菇的利润翻了10多倍。

在她看来,国开行2011年给板溪镇印龙食用菌合作社的100多万元贷款,绝对是一针“强心剂”。国开行与贵州省扶贫办合作,由后者在贷款基准利率上贴息5个点,“农民只支付1%的利息”。

“扶贫要精准,因地制宜扶持特色产业。”国开行评审三局佘万伟表示。

同样,同处于武陵片区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山清水秀,是沈从文小说《边城》的原址,于是旅游业成为扶贫的切入点。

花垣县副县长曾春梅说,县财政投入1亿多元后,却因交通、景点基础设施等投入欠缺而拖慢了建设进度。直到今年3月,国开行的2.6亿元贷款才救了急,“大边城”旅游项目重新火热开动。

国开行湖南分行规划处副处长战勇表示,武陵片区大部分地区不具备经济内生发展动力,要脱贫必须找路子。近年来,国开行在武陵山区试行了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智力扶贫和教育扶贫,累计发放基础设施贷款1260亿元。

“不仅如此,精准扶贫还意味着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式的投入方式。”战勇说,将财政资金直向投入的方式改为贷款贴息,提高资金杠杆率。

据悉,为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国开行与贵州省扶贫办合作,整合财政扶贫资金1亿元,加之国开行贷款17亿元,带动了企业、农户等社会资金投入80多亿元,帮助30万农户摆脱贫困。

“混凝土式”保障

“实现精准扶贫的基础,是建立有效的机制。”战勇表示,国开行首创了管理平台、融资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信用协会的“四台一会”贷款模式,以及“公司+农户”方式,用以解决农民缺乏抵押、农村信用市场匮乏等难题。

今年5月,国开行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了《开发性金融扶贫合作协议》,董事长胡怀邦表示,国开行要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探索出一条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的道路。

实际上,国开行采用了多层次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一方面充分借力现有省级投融资平台,统借统还、统借分还,解决贫困地区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问题;另一方面,将市县级政府平台予以加强,对武陵片区尤其湘西地区、贵州铜仁地区融资平台实力普遍较弱、投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改善。

“我们设立了省级扶贫贷款风险偿债准备金。”战勇说,用于对贷款逾期或违约的市县抵扣其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并鼓励各市县设立偿债准备金,提高对外部金融资源的吸引力。

田猛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他们还尝试用部分财政扶贫资金设立担保公司,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担保。

“我们曾请求一些商业银行,将贷款审批权下放至县级分行,但统统无功而返。”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沅陵县常务副县长谢德明说,信贷资金严重不足,全县金融机构大量资金流向发达地区。

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让沅陵县的扶贫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去年10月国开行将其列为金融扶贫试点地区,4个月就发放了首笔4800万元贷款。谢德明说,国开行创造了沅陵县合作最快、最迅速、最顺利的贷款记录。

随后,沅陵县迅速成立起政府统贷平台、融资担保平台、综合管理平台、信息公示平台、风险控制平台等七大平台,将财政资金、农业保险、扶贫贴息和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等整合起来,构建“混凝土式”的风险保障机制。

变“输血”为“造血”

在谢德明眼里,国开行一方面整合资源,一方面搭建起基础设施资产经营平台,探索跨区域经营,是在变“输血”为“造血”。

国开行4800万元贷款下放后,沅陵县新增茶园2000亩,新增产值3500多万元。并且,国开行的带动效应,让当地信用社也加入了土地抵押贷款中来,融资环境很快改善。

“最重要的,还是金融意识和金融生态加强,金融市场被激活。”谢德明说。眼下,沅陵县已开始建设信用评级体系,多家金融机构也意欲参照国开行模式,与县政府进行深度合作。

而国开行自身,也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复制已有模式。据悉,今年3月国开行就向国内6个定点扶贫县(区)递交了发展规划咨询报告,截至6月底,累计向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发放贷款1.67万亿元,贷款余额达9033亿元。

上一篇:电水壶的安全使用方法下一篇:农村离婚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