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案(学生用案)

2024-04-11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案(学生用案)(共5篇)

篇1: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案(学生用案)

A.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与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高一语文必修三(高一语文必修三(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案学生用案)

篇2: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案(学生用案)

答案 B。(A竭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塘中的水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贬义词。B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十

分生动。对象是指”画像“或”作品中人物“。C颠三倒四: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弃甲曳(yâ)兵饿莩(piǎo)狗彘(zhì)孝悌(tì)庠序(xiáng)数罟(cù gǔ)颠倒混乱;毫无次序。D不负众望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罡风(gāng)詈骂(lì)跬步(kuǐ)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iâ)中规中矩(zhî......

A.调查发现,我校最近有少数学生在午休期间去打游戏机,个别学生还参与了赌博,请老ng)槁暴(pù)参省(cān)金石可镂(lîu)闻者彰(zhāng)须臾(yú)袈裟(sh......

师们及时教育,加强管理,以防患未然。ā)膏腴(yú)遗镞(zú)锋镝(dí)逡巡(qūn)鞭笞(chī)劲驽(jìng)墨翟...........

B.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但是,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dí)行伍(háng)万乘(shâng)氓隶(mãng)藩篱(fán)敝屣(xǐ)句读(d......

我素,暗中违规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ùu)经传(zhuàn)李蟠(pán)老聃(dān)阿谀(yú)郯(tán)子 苌弘(ch..........

C.目前,有一些商人还没学会做生意,他们不讲资金的周转率,宁可让商品积压,资金呆áng)贻(yí)害门梃(tìng)...

滞,也不愿降价出售,使死钱变成活钱。

二、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

D.这两天回到家,我还在吃后悔药,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去,偏偏跑到那被吹得天花乱屏除(bǐng)屏营(bīng)屏蔽(píng)逼迫(pî)迫击炮(pǎi)仆役(pú)前仆后继.......

坠的鬼地方去活受罪,真想打退堂鼓!(pū)勉强(qiǎng)强横(qiáng)强嘴(jiàng)浅显(qiǎn)流水浅浅(jiān)卡脖..........

答案C。(A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原句所述之事已发生,并子(qiǎ)卡尺(kǎ)悄悄(qiāo)悄然无声(qiǎo)曲线(qū)元曲(qǔ)塞车(sāi).....

阻塞(sâ)要塞(sài)眷属(shǔ)属文(zhǔ)数列(shù)数落(shǔ)数见不鲜(shuî)非”未然“。B令行禁止:指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此句误以为是”禁止“.......

学说(shuō)说客(shuì)王大说(yuâ)宿营(sù)了一宿(xiǔ)星宿(xiù)伺机(sì)的意思。C呆滞:除了形容迟钝、不灵活;还形容资金等流通不畅。D打退堂鼓:比喻做事.......

中途变卦,退缩。原句说的”事情“已完成,不存在”中途变卦“。)伺候(cì)杂沓(tà)一沓信纸(dá)...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C)

三、下列词语书写是否正确,将不正确的字改正在括号里

A.在“东方文明和儒家文明”的框架里,华夏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注重群体整合裨官野史(稗)百练成钢(炼)火山暴发(爆)杯工蛇影(弓)卑恭曲膝(躬屈).....

背道而驶(驰)背信起义(弃)弊绝风轻(清)安守本份(分)筚路褴缕(褴褛或蓝缕)的文化,这与注重个性的西方文化框架有很大的不同。

B.文理科不仅应该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决不可能是大有稗益(裨)原物必还(璧)森严壁磊(垒)鞭僻入理(辟里)能言善辨(辩)

泾渭分明的。变本加利(厉)变换莫测(幻)骠肥体壮(膘)标柄千古(彪)别出心才(裁)....

C.《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沃茨巫师学校种种不可理喻的神秘景象,引兵慌马乱(荒)彬彬有理(礼)涣然一新(焕)摒气凝神(屏)病入膏盲(肓)....

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兴趣。并行不背(悖)拨乱返正(反)军事布署(部)人所不耻(齿)不共带天(戴)

D.要是比不过他,你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然最后下不来台的还是你。不寒而立(栗)不惶顾及(遑)不记其数(计)不接不离(即)不加思索(假)......

答案C。(A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如:老师讲的这些话,~,不卑不吭(亢)不径而走(胫)继往不究(既)不堪之论(刊)不可思异(议)

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C不可理喻: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不明一文(名)不求深解(甚)宁死不曲(屈)麻木不忍(仁)不详之兆(祥)

执或蛮横。B泾jīng渭分明:泾河的水清,渭河的水浑,泾河的水流进渭河时,清浊不混,步履维坚(艰)雄材大略(才)材疏学浅(才)神采弈弈(奕)材华横溢(才)

比喻界限清楚。D打肿脸充胖子: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四、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B)

A.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游览黄山之后发现它果然是秀色可餐,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

名不虚传。发,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B.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上级领导马上下达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B.她提问时,她总会把脸转向他。她的问题不难,又同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

设卡排查,不久,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份子。欲出。..

C.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原则对于减少”暗箱操作“,防止行政权C.荒诞戏剧没有戏剧冲突,故事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也颠三倒四,却更真实地反映现........

力滥用、权钱交易,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实的某些状况。

D.进行新课程改革,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现在很多地方新课改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D.经过艰苦努力,他果然不负众望,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因此获得市”劳动模范...........高一语文必修三(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案教师用案)

所以现在在基础教育中流行“课程改革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答案B。(A秀色可餐:有双重含义。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也可指景色非常优美。B.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全部出动,贬义词。此处为感情色彩不当。C.暗箱操作:指利用职权暗地里办事(多指不公正、不合法的)。D.挂羊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贬义词)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这种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充分反映了战国时期劳动人民炉火纯青的聪明才智。....B.美国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和他分庭抗礼,包扩日本在内的“盟友”们。....C.有一种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涣然冰释,这,就是微笑的力量。....D.十八岁,花样年华,众多的莘莘学子,满怀憧憬地徜徉在大学的校园里。....

答案B。(A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不能用来形容聪明智慧。B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C涣然冰释:指两人间的误会、疑虑、矛盾等消除,不能用来指一个人的烦恼消除。D语意重复,“莘莘”是众多的意思,和“众多的”重复。)

五、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

A.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这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B.“民主”这个外来词,最初音译为“德谟克拉西”,《新青年》戏称为“德先生”,以后又译为“惟民主义”、“民主主义”,最后“民主”一词才通行。

C.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离别”与“相逢”,两种不同的情感——“伤心”与“庆幸”平列,展示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D.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答案D。(括号位置不当。)

2.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C)

湖北省江陵县一同志来信反映①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②金钱的多少③表示着人情的轻重④礼品的贵贱⑤显示出关系的亲疏⑥

A.:“。。。”B.:。。C.。,。D.,,。

答案C。(整个句子是间接引用,①以后的文字,不是直接反映的内容,后面不宜用冒号,此处应用逗号,“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已是一句完整的话,应用句号.“金钱”句与“礼品”句是并列关系,④处宜用分号。)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D)

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还楞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答案D。(前三项没有错误.D项中的“训斥我”后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前后引号内的话都是“妈妈”一个人说的。)

4.下列标点符号用错的一项是(D)

A.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

B.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

C.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D.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答案D。(本题考查的主要是逗号,问号的使用.前两项逗号使用很正确,因为“说”后面的文字不是直接引用.C项用了两个问号也是正确的,因为不是选择.D项错在用问号上,这句话不含疑问的意思,是陈述句。)

5.下列句中划横线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B.为什么还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各方面进行磋商。C.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包括苏联,东欧(东欧不能算很发达),西欧,北美,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一二亿人口。

D.他常用“烧香找错庙门”、“蚊子叮泥菩萨,看错了对象”等四川俗语,幽默诙谐地批评那些不重视侦察和调查,指挥莽撞,办事马虎的同志。

答案C。(本题考查顿号和逗号的用法.A B两项中间不应加顿号,因为是概数连用.D项不需要加顿号,现在新规定在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不要加标点符号.如若加,这里应为逗号,C项如果改为逗号,新西兰就不是“大羊洲”的了。)6.下列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是(C)

A.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B.据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他叙述事实是极确切的。” C.“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D.李卜克内西回忆说:“马克思在语言和风格问题上十分考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他对于语言的简洁和正确是一丝不苟的”,“马克思是个严格的修辞家;他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104、108页)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问号和引号的使用.A项不应用问号,因为后文决定了不是直接疑问.B项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之外,因为引文是句子中的一部分.D项错误有三处,直接引了三段原话,最末一个点号在引号之内是正确的.而前两段引的原话,句末逗号应去掉,应在引之内加句号.最后那句引文中间无需加分号。)

六、辨析并修改病句

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的思想,孩子天性中爱游戏、爱求 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B.权力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C.上海“11·15”高层住宅火灾是过去15年来最 为严重的一次火灾,据火灾调查组调查,此次灾难的直接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规操作引起的。

D.20 10年11月,中国政府申报的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答案D。(A项,成分残缺,应在“爱幻想”的后面加“的特性”之类的词语。B项,语序不当,应把“信任媒体”放在“善待媒体”之前。C项,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可改为“此次灾难的直接原因是无证……违规操作”或“此次灾难是由……引起的”。)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

A.但是我们知道,人的力量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身体,另一方面就是精神力量。B.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报名者获得广泛的支持,扩大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为当代大学生树立可信、可敬、可学的自强榜样。

C.由于国内球员在成长期接受的都是中国的训练体系,有些问题很难改变,很难融入NBA。D.在保证安全及尽量不损伤板材的情况下,他的搬迁队要搬完5 000平方米的米黄玉板材,通常需要7~10天左右的时间。

答案B。(A项,句式杂糅,改为“但是我们知道,人的力量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身体;另一方面就是精神”。C项,成分残缺,末句无主语,改为“由于国内球员在成长期接受的都是中国的训练体系,所以有些问题很难改变,他们很难融入NBA”。D项,赘余,改为“通常需要7~10天的时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针对欧盟商会的指责,有关人士指出:政府在汽车市场上,只是一个购买者,作为消费者,在不违背民意授权的情况下,他当然有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汽车。

B.经过3个多月的 缜密侦查,长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日前摧毁一特大入室盗窃团伙,将所有成员一举抓获42名违法犯罪嫌疑人,侦破200余起入室盗窃案。

C.3日,俄罗斯总统选前“沉默日”,莫斯科老阿尔巴特大街,作为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是个平常的周末,人群熙攘,商业的喧闹掩盖了政治的痕迹。

D.采摘野菜,要慎之又慎,要辨明其有无毒性,并根据不同营养特点有选择性地采摘,采摘回来后,一定要清洗干净,并在烹饪前用热水烫一烫,这样会安全些。

答案D。(A项成分残缺,应为“……有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汽车的权利”。B项结构混乱,应删去“将所有成员”。C项“……大街……是……周末”搭配不当。)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

A.学者们认为,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成就的修订版《曾国藩全集》,不仅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个人的喜乐与困惑,也真实直接地记录了晚清时期的历史。

B.西安地铁二号线在沿途车站设置46面人文景观墙,力求充分展示古城的历史沿革和风貌,让乘客在感受现代交通快节奏时也能领略古老历史文化的魅力。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工作重点。

D.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答案B。(A项,“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句式杂糅,应改为“基于……”删去“基础上”或改为“在……基础上”。C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D项,成分残缺,“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后缺少宾语。)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C)

A.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B.2011年10月31日,当第70亿个人类居民降临这个已经不堪重负的蔚蓝色星球时,让人们感受到了“人口时钟”的加速旋转。

C.济南园博园将原料原件地复建世博山东馆,届时,没有去过上海世博会现场的市民可前往该园一睹世博山东馆的风采。

D.网络谣言一度愈演愈烈,能否根治这一问题,既有赖于政府出台制度来规范网络行为,也有赖于广大网民对谣言的自觉抵制。

答案C。(A项“解决”与“风险”搭配不当,应改为“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难题和需要克服的风险”。B项主语残缺,应删去“当……时”或删去“让”。D项两面对一面,应改为“要根治这一问题”。)

6.下面是某出版社推介新书的一则广告,在标点、用词等方面存在多处问题,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该书囊括了自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史名作中的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顺序编排,涉及哲学、文学、小说、艺术、历史、医学等内容,其中既有《世说新语》《菜根谭》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资治通鉴》等鸿篇巨制。整部丛书经过海内外以及大陆百名专家整理审阅,配有1 600多幅相关图片,每部分均撰写了内容提要,全书600多万字。需购买该丛书者,务必于2012年3月底前与贵出版社联系,以便及时发货。

(1)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移到“《国学备览》”后面;(2)将“囊括”改为“精选”或其他正确的词;(3)去掉“小说”或“文学”;

(4)去掉“海内外”的“内”或“以及大陆”;(5)“务必”改为“请”;

篇3: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案(学生用案)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高考的必考题目。在鉴赏古代诗歌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鉴赏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经验,以及理解、分析、评价的综合处理能力。但由于学生文化底蕴薄弱,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得分率一直偏低。自从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的教学中,笔者把诗歌鉴赏与相关高考题考查的模式结合起来,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做了如下探讨。

一、抓诗题,找诗眼,看主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鉴赏一首古诗时,首先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情感、主旨等。解读诗题既是鉴赏古诗的重要切入点,又是找出诗眼的必要步骤。什么是“诗眼”呢?“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概括生动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字,或词语,或句子。诗眼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作品的主旨及表达技巧。可见,解读诗题有利于学生迅速地找出诗眼,进而深入地领会文本。

在学习李白《蜀道难》时,笔者让学生先分析诗题,明确本诗的“诗眼”是“难”字。接着学生逐句赏析,分析诗歌如何围绕“诗眼”展开的。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蜀道之“难”,是因为它高(开辟难)、险(攀越难)、战祸之烈(安居难)。它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其中“怨恨”一词,既写王昭君对远嫁大漠的怨恨之情,又写诗人对自己入朝见妒、无辜被贬的怨恨之情。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句,准确深刻地点明诗歌抒发的是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包含着丰富而深刻意蕴的诗眼往往是高考试题考查的对象。在高考试题中,往往以“一词统领全诗型”的模式来考查诗眼在全诗中的作用。如2000年全国卷考查赵师秀《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字;2002年全国卷考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2003年春季高考中考查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2004年浙江卷考查李白《菩萨蛮》中的“空”字;2005年江苏卷考查中的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的“微风”;2007年全国卷二考查王维《新晴野望》第三联上下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等等。这些高考试题都是考查诗歌是如何通过诗眼来表达主旨的。只有抓住了诗句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诗眼,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二、抓作者,知背景,明风格。

《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见,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时,不仅要了解古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还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氛围和社会风俗)和创作目的。同样,古代诗歌的鉴赏也不例外。只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

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笔者先给学生介绍白居易的境况,了解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被杀,上书请求缉捕凶手,而触怒当朝权贵,被贬江州司马的这一写作背景。昔日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因直言相谏而被贬江州,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这种自身境况的变化,让诗人与誉满京都、因年老色衰而嫁于商人的琵琶女有着共同的人生体验。学生理解了诗人与琵琶女有着相似的遭遇,对诗人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就很好理解了。再如杜甫的《登高》,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约远亲吴郎饮酒,吴郎未至。杜甫想到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诗人为排遣内心的苦闷,抱病登台,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学生在了解这些写作背景的同时,再联系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就不难理解诗歌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在高考试题中,命题所选取的诗歌大都代表了作者的主要创作风格。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歌多表现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人的诗歌多描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以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生疾苦,充满关心、同情的情感。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杜甫的《岁暮》。苏轼、辛弃疾、陆游、李白、杜甫、刘禹锡等的诗歌,凭吊古迹时常常吊古伤今,或表达对古代英雄人物的仰慕,或表达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或抒发空有济世之心,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慨,或抒发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悲凉。如2008年江苏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009年四川卷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这类诗歌容易出现典故,都借古讽今,表达昔盛今衰的伤感。诗歌都是言志的,作品就是作者的内心的真实写照。如果能注意到诗人的创作风格,这对高考试题的整体把握是有帮助的。

三、抓意象,观意境,悟情感。

古代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古代诗歌的意象既可指人物,又可指景物。它往往创造一种情调,营造一种氛围。意象的本质就是融合诗人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则是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的交融与统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只有融入感情才有生命;感情也只有景物的附丽才有依托。诗歌往往通过化物象为意象,勾勒逼真而鲜明的画面,构成整体性艺术形象,从而形成意境。诗歌的意境能够诱发人们的丰富想象,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在诗歌这种奇幻的意境中,读者必然同作者一同感受,一同联想,一同思考,一同愤怒,一同欢欣。原来不够明确乃至没有认识的生活哲理会得到展示,原来不甚清晰或无法表达的情感能得到抒发,读者必然能够从中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满足。因此,只有引领学生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真实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才能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意图。

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意象进入意境,进而体会诗歌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时要达到一定深度,让学生与诗人对话。如杜甫《登高》一诗语言相当精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十四字写出六种景物。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找出急风、高天、啸猿、清渚、白沙、飞鸟这六种景物。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这些景物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学生通过展开想象,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从而领悟出全诗的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学生在弄清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找出全诗的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他日泪、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与这些意象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意象,从而理解这些意象所营造的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苦。

在高考试题中,通过“分析意境型”的模式来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考查“折柳”,学生只要抓住“折柳”表达的是离别之意,就能分析出诗人是听到“折柳”曲后所引起的思乡之情。2003年春季高考韦应物《闻雁》、《害塘》二首考查“雁”意象。只要抓住“雁”能回巢,而诗人却正远离故乡,就能明确这两首诗所抒发皆为思乡之情。也有些高考题只是单纯考查意象,如2010年江西卷陈与义《送人归京师》考查“子规”意象的含义。其他如2005年江苏卷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第二小题;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周朴《春日秦国怀古》第一小题,等等。可见,只有抓住意象,分析意境,才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旨。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古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课堂教学与高考试题考查模式结合起来,争取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新的收获,让古代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薛金星.十年高考试题全解.语文[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3.

[2]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语文 (学生版)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 语文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3 (必修)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语文 (学生版)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11.

[5]迟桂凤.浅谈初高中诗词鉴赏之衔接[J].语文天地, 2011, (11) .

篇4: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案(学生用案)

一、选择题((2014年临武一中高二年级学考复习语文必修二B复习案教师用案)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6.对“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一句中“诺言”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B)A.美国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B.承诺给予所有有色公民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C.解除种族隔离、种族歧视,让美国走上富强、民主、和平的道路。

D.把美国黑人从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解救出来,而不仅仅是开空头支票。

答案B。(从上文‚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可见。)

7.对“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发动更大规模的叛乱,不惜流血牺牲,直到正义的光明的一天真正到来。

B.为得到公民权利而不断进行的抵抗运动将使美国政局动荡不安,美国将有被颠覆的危险。C.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将不断坚持下去,这将给美国带来致命伤,美国将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

D.警告美国政府,如果不答应兑现诺言,黑人的敌对情绪会更加高昂,美国的统治根基就有被动摇的危险。

答案C。(应从上文‚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等语句中推断。)

8.下列对有关文章内容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黑人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生活备受压榨,没有归宿感也没有安全感,不能真正享有美国公民的权利。

B.美国以“资金不足”为借口,拒绝给来自非洲故土家园的流亡者以生活上的保障。C.黑人迫切需要自由和正义的保障,主张冷静下来或采取渐进主义的做法都不合时宜。D.黑人不是撒撒气就会满足的,不要低估黑人急切争取正当权利的决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方其破荆州(刚刚).

B.举匏樽以相属(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D.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屡次得到)..答案A。(当。)

10.下列句中与“而今安在哉”的句式相同的一句是(C)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古之人不余欺也。D.而君幸于赵王。答案C。(宾语前臵。)

11.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C)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⑥渺沧海之一粟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答案C。(①③④⑥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②⑦⑧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014年临武一中高二年级学考复习语文必修二B复习案教师用案)

12.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文中写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客人抚今思昔,热情赞扬了曹操“破荆州,下江陵”而千古留名的丰功伟绩。C.苏轼针对客人的看法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D.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天地人生的感触。

答案B。(‚热情赞扬‛‚丰功伟绩‛不当,客人是借此来感慨人生短促无常。)

二、非选择题((2014年临武一中高二年级学考复习语文必修二B复习案教师用案)

光灯霓虹灯,那该是何等亵渎清景!红尘中的舞池已经够多的了,何况舞池中还常常流传不清不明的新闻与绯闻,请保留书院中的这一方净土,不,净水吧。

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佛呢?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清人顾陈塘垿的《砚》诗早就令我心神向往:‚小小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曲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16.“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一句在文章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分)

17.作者为了表现“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运用了视觉听觉和 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又 借助古典诗词,增加文化内涵;还运用了 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4分)(答出一点得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8.作者为什么建议将书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4分)

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或:由更名可窥见作者的‚明镜自鉴‛的人生追求,表现了作者对世俗尘垢的反思和灵魂净化的向往。)(意思对即可)

19.“请保留书院中的这一方净土,不,净水吧。”文中的“净”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1)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2分)(2)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天籁与人籁,几句鸟语,数行书声;没有凡夫俗子们的喧闹之影,有的是荷莲、凌波、清池。(2分)

20.请参照下面材料中划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一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补充一个句子。(4分)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

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1)(或在)端午,将一个个粽子,煮成千年不变的香香甜甜与平平安安。(2)(或在)春节,将一锅锅饺子,煮成万古不变的实实在在和快快乐乐。

21.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两扇窗给了小女孩不同的心情,由此可以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请用一句简洁的话回答。(3分)

答案示例:(1)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2)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会豁然开朗。作文(40分)

22.以“如果没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请在题目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如“朋友”“汽车“环卫工人”或其他;(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700字;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提示:这道作文题属于半命题作文。考生可补充完题目,再进行合理的想象,构思成文。

篇5: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案(学生用案)

_____班_____组          姓 名:________ 组 评:________ 师评:_______

学习目标:1、梳理本单元活用现象、文言句式2、背诵默写文中常见名句

学习重难点:1、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能力 2、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句的能力

自主学习

1、   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

(1) 名词作动词

① 晋军函陵 (          )    ② 樊於期乃前曰 (        )     ③ 皆白衣冠以送之(        )

④ (秦王)乃朝服(       )    ⑤ 沛公欲王关中 (        )     ⑥ 范增数目项王 (        )

⑦ 籍吏民,封府库(       )  ⑧ 刑人如恐不胜 (        )     ⑨ 道芷阳间行 (          )

(2) 名词作状语

① 既东封郑 (          )    ② 函封之 (             )      ③ 箕踞以骂曰 (         )

④ 吾得兄事之 (        )    ⑤ 头发上指(            )      ⑥ 间至军中 (           )

⑦ 常以身翼蔽沛公 (        )

(3) 使动用法

① 既东封郑 (           )    ② 若不阙秦 (          )      ③ 烛之武退秦师 (       )

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  ⑤ 使使以闻大王 (         )   ⑥ 项伯杀人,臣活之(    )

⑦ 交 之卫士欲止不内(          )       ⑧ 拔剑撞而破之 (                )

⑨ 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           )

(4) 意动用法

① 越国以鄙远 (           )   ② 太子迟之 (          )     ③ 群臣怪之 (           )

(5) 形容词作名词

①沛公今事有急 (          )   ② 君安与项伯有故 (         )

(6)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 因人之力而敝之 (        )  ② 素善留侯张良 (           )

(7) 动词用作名词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  ② 使使以闻大王 (           )

③此亡秦之续耳 (           )

2、   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属皆且为所虏!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夫晋,何厌之有?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然,籍何以至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其无礼于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群臣侍殿上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事所以不成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而卒惶怨无以击轲。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孰与君少长?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①-⑤题。

子 产① 为 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是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糜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

②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③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④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人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⑤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2) 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上一篇:题落星寺,题落星寺黄庭坚,题落星寺的意思,题落星寺赏析下一篇:听企业讲座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