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之迷优秀教学设计

2024-05-05

旅鼠之迷优秀教学设计(共9篇)

篇1:旅鼠之迷优秀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本文采用多角度阅读,可以充分训练整体感知、信息提取、主旨探究、知识积累等各种阅读技能;还可以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基础上有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步骤】

一、多角度感知

1、多媒体播放电视纪录片《北极纪行》片段。

2、伴随各种“旅鼠”图片,播放课文的音频朗读,学生听,思考对文章的整体感受。

3、将感受用“从……看,这是一篇……的文章”表达出来。

提示:可以从内容、构思、表达方式、写法、主旨等方面说。

如:从内容看,这是一篇介绍旅鼠之迷的文章。

从构思看,这是一篇通过对话展开内容、表达知识的文章。

从表达看,这是一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知识性和趣味性完美融合的的文章。

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特点的文章。

二、多侧面探究

1、探究文体特点:

有人说,这是一篇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特点的文章,我们就分别将其作为记叙文、说明文来读,从记叙的要素、说明的方法两个侧面来探究。

⑴读记叙文,找出记叙的要素。

提示: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

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⑵读说明文,体味说明的语言。

典型的说明性语言示例:

它们虽然是哺乳动物,但在所有动物之中,甚至也包括昆虫在内,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美。它们一年能生七八胎,每胎可生12个幼崽。更加有趣的是,只需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用作比例、列数据的方法使要说明的道理准确、严密)

旅鼠是一种啮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这些植物遍布北极草原,即使达到每公顷250只的密度也还是地广鼠稀,不可能发生严重的饥荒。“啮齿类动物”“每公顷250只”都显得非常严谨科学。

⑶小结:

这样看来,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

2、探究文章启示:

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从不同角度思考。

点拨:

⑴“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说明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⑵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⑶美国的丹尼斯、中国的位梦华等科学家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科学的精神。

⑷“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⑸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⑹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三、多方式积累

1、提要式:可以用概括提要的方法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如:旅鼠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旅鼠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2、摘要式:

如: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是—篇完整地介绍旅鼠知识的说明文。

3、感悟式:

将自己读文章后的所思所感记下来。

如: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学者先要会疑,这篇文章的标题充满神秘色彩,引人入胜,可以尝试以标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质疑,进而阅读,从而释疑,并且产生新的探究欲望。

〖教学步骤

1、欣赏旅鼠图片导入。

2、围绕课文的标题多角度质疑;在文中寻找疑问的答案。

3、再读课文,就课文其他部分进行再次质疑。

4、讨论释疑,给出答案。

5、总结学法。

篇2:旅鼠之迷优秀教学设计

2、学生能从文章中学会思考,并能给自己以启示。

3、让学生了解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4、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并能写作短小篇章。

【教学重点】

写作观察小文章。

【教学难点】

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对北极旅鼠,一年竟能繁殖967118只!奇不奇!还有更奇的,一旦旅鼠太多了,毛色竟会变化,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莫非要招引天敌来吃掉自己还有更奇的,要是死不成,数百万只旅鼠就汇集起来,直奔大海,跳将下去,这叫“旅鼠死亡大迁移”。所有这些行为究竟是为什么,科学家们研究好几个世纪了,至今还没有解开迷团。这篇《旅鼠之迷》就详详细细地讲述了旅鼠的一个个奥秘。

二、简介作者

位梦华,1940年出生于山东平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1978年归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极,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回国后,利用业余时间,埋头于南极的综合研究。1991年6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深入到啊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以后,在对北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为中国的北极考察事业奔走呼吁。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由中国科协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组成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位梦华任总领队,率领25人的队伍,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9 5年5月6日胜利到达北极点。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2、根据课后研讨与练习一,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⑴ 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

⑵ 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象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

⑶ 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四、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1、默读课文。

2、你能否说说文章中值得你思考的地方,并与你的组员交流一下。

3、想想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表达出的思想。

4、归纳归纳文章所能给予我们的启示。

如:

⑴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⑵ 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迷。

⑶ 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定内打破生态平衡,就会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⑷ 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三大奥秘,默读课文

二、了解文章写法

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1、记叙的要素衡量: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篇3:《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 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 (pì) 美挑衅 (xìn) 迷惘 (wǎng) 笃 (dǔ) 信啮 (niè) 齿滑稽 (jī) 徘徊 (huái) 逃窜 (cuàn)

2. 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 后面的人就跟上去, 形容踊跃前进, 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挑衅:借端生事, 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 不知怎么办。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互相配合。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 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 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 见识浅。

二、导入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 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 科学家们绞尽脑汁, 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阅读这篇课文, 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三、感知

提问: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1.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2.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

3.达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敌人来消灭自己。4.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

5.只往西、往北, 往海里死亡。

四、探究

1.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 (提示: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旅鼠有这种本能。)

2.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 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 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不求统一答案。)

3.除了旅鼠之外, 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 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 写一段文字, 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在班上交流。 (学生说自己所见的奇闻, 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 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 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 “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 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 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 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 浩浩荡荡, 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无从知道, 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 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 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六、作业

1. 课后练习一;2.选用练习册中题目。

篇4:旅鼠之迷教学设计

掌握本课生字,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学习本文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得到启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本文详略分明的特点。

2、难点:

理解课文的末尾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科学家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至今还没有解开谜团。阅读《旅鼠之谜》,一同了解旅鼠的一个个奥秘吧。

二、课前热身

1、生字识记:

徘徊(pái huái)媲(pì)美 挑衅(xin)笃(dǔ)信

2、词语识记:

急中生智 小心翼翼 绞尽脑汁 前仆后继 道听途说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迷惘

3、预习效果反馈:

⑴ 北极旅鼠都有那些奥秘?

⑵ 旅鼠为什么要自杀?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第一大奥秘是,旅鼠繁殖能力惊人;

第二大奥秘是,旅鼠一旦繁殖过多,就有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课文结尾:“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虽然旅鼠的奥秘难以解答,但是人类的确也应该思考一下:能否从中领悟到什么?人口的膨胀,无节制地衍下去,会给地球带来更大的负荷,接着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质量。应当警示人类:不要走上旅鼠自杀的道路。也许动物的某种现象,正是给人类提醒着什么……

2、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⑴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

⑵ 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⑶ 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⑷ 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3、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在谋篇布局上讲波澜,讲究高潮,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

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

全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来讲诉旅鼠的奥秘。每一个奥秘,作者都没设计悬念。讲了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在,在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文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时间上也是反复制造思念,反复解开思念,最后去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沉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时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又有兴味。

4、鼠一年的繁殖数量很不容易明白,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总体上看,是详细说明,详说之也有祥有略。第二代详说,第三代,第一胎,第二胎详说,其他几胎就不再一详说。就是一、二两胎,仔细比较,详细的程度也有差别。第四代,详说第一胎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就概说总数。至于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都只说总数。最后是祖孙八代的总数。可见,作者的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

五、达标反馈

1、字词见课前热身;

2、章的结构见整体感知。

六、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本文题为旅鼠之谜,旅鼠有三大奥秘,一是繁殖能力级强,二是自我暴露于天敌,三是死亡大迁移。其实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2、方法归纳:

⑴ 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记叙文和说明文兼而有之的科学小品。

⑵ 语言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⑶ 详略分明。

七、延伸括展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中动物奇异的表及其原因。

【板书设计】

旅鼠之谜

繁殖能力强

三大奥秘 自我暴露于天敌 控制人口的增长

篇5:公开课——旅鼠之迷

一、师导入:

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北极旅鼠也在其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位梦华先生一同前往北极,见识一下这个跟老鼠差不多的小东西吧。简介作者

PPT1:位梦华:山东人,从事地质研究工作。1982年去南极考察,1991年位梦华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 1992年回国以后,在对北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为中国的北极考察事业奔走呼吁。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由中国科协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组成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位梦华任总领队,率领25人的队伍,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95年5月6日胜利到达北极点。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州》、《北极的呼唤》等。

那究竟作者要跟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旅鼠之谜》。

二、品读课文

1.请一同学上黑板来把以上生词注音:

PPT2:注音——①媲美②挑衅③迷惘④啮齿⑤苔藓 核对后,学生齐读1遍。

PPT3:解释——①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②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③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④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⑤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⑤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2.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筛选相关信息,概括归纳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是什么?教师提示:注意文中标志性的文句: “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 “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

“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

学生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旅鼠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旅鼠的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

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师:旅鼠身上有太多的谜团,类似细胞分裂的繁殖速度,原本会让其成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一大威胁,然而它们却用群体自杀的席位来控制种群的数量。真让人想不通。但是作者在本文中就只是为了向我们说明旅鼠的这三大奥秘吗?还是别有所图?(明确:为了警示人类)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文末一句)

3、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讨论一下,课文说的对不对?为什么?参考下一段文字,有什么启发?

PPT: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明确:对,因为如果人类继续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随着数量的急剧增加就要有更多的物质来满足人类的需求,向地球掠夺更多的资源,对环境的破坏也会更大,总有一天地球会不堪重负的。而那时人类也将面临着灭顶之灾。所以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三、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师提问:我们从课文中还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第一“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第二:美国的丹尼斯、中国的位梦华等科学家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科学的精神。

第三:“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第四: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四、品读课文,体味课文独特的写法

1.教师提问: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为我们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判断这是否是一篇记叙文,要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文的六要素应该包含哪些?(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快速浏览课文,并六要素找齐。PPT:记叙的框架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可见,记叙的要素很完整,那么这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将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这篇“记叙文”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如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是一篇完整地介绍旅鼠知识的说明文,既通俗又亲切。PPT 所以从文体上可以说,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是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是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2.教师也可选例,组织学生集体评议。

如: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作者写来烦而不乱,请细细品味。

(明确: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总体上看,是详细说明,详说之中,也有详有略。第二代详说,第三代,第一胎、第二胎详说,其他几胎就不再一一详说。就是一、二两胎,仔细比较,详细的程度也有差别。第四代,详说第一胎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就概说总数。至于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都只说总数,最后是祖孙八代的总数。可见,作者的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代一一交代明白,所以让人觉得烦而不乱。)

五、课外延伸

师:自然界中还有没有其他动物也和旅鼠一样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这边老师也举一个例子启发一下大家。

???

请大家回家以后,也去找找类似的例子,写下来,然后跟同学们互相交流。要写下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还有原因。

六、课堂小结

篇6: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教案优秀

学科 语文 课题 旅鼠之谜(位梦华) 课型 自读课 教师 任俊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和学习科普作品的写法,学习科普作品深入浅出的语言特点,体会数字运用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和方法:学习本文巧妙地贯串和组织材料的方法,多朗读作品,抓住关键词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一些正确的科学观,了角一些科学知识,警示人类。 重、难点 重点:反复阅读,从事实中概括提炼观点,归纳旅鼠奥秘。

难点:学习“以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研讨、点拨法并用。

布置预习:

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媲美(pì) 挑衅(xìn) 迷惘(wǎng) 笃信(dǔ) 啮齿(niè) 滑稽(jī)

徘徊(huái) 逃窜(cuàn)

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逃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地信仰。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检查预习

二、导人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1.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

2.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

3.达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敌人来消灭自己。

篇7:旅鼠之迷优秀教学设计

[课堂回放]

师:上课之前,我想和同学们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找到含有“鼠”字的成语,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多又快。

生:鼠雀之辈、胆小如鼠。

生:贼眉鼠眼、抱头鼠窜。

…………

师:从这些成语我们不难看出,提起老鼠,我们总是疙疙瘩瘩的,但我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老鼠的研究。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北极,去认识生活在那里的旅鼠。(板书:旅鼠之谜。)

师:从题目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讲述旅鼠的谜团。

师:提前读了文章吧,本文讲了旅鼠的几个未解之谜?

生:3个。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概括出旅鼠3个未解之谜。(板书:内容之谜。生看书,勾画关键语句,师巡回指导。)

生:第1个未解之谜是繁殖能力强。

生:第2个未解之谜是暴露自己,吸引天敌。

生:第3个未解之谜是死亡大迁移。

师:那么在你读文的过程中,面对本文的体裁,你有什么不解的谜团吗?(板书:文体之谜。)

生:旅鼠只生活在北极吗?别的地方是不是也有旅鼠?

师:你很善于思考,但是对于这个问题,老师没有更多的研究。我想,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或者文献资料去查阅。我现在想和大家共同研究的是本文的体裁方面的谜惑。

生:我感觉这篇文章的体裁有点四不像,好像是记叙文,还好像是说明文。

师:老师备课时也受到了这个问题的困扰,那你们认为本文到底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呢?

生:我感觉本文就是记叙文。

生:不对,本文是说明文。

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从文中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内容来说服大家。

生:我们小组认为本文是记叙文,因为本文记叙的要素很全,时间是:有一天;地点是:爱斯基摩人的村落遗址;人物是:“我”和丹尼斯;故事的起因是“我”捉到了一只旅鼠;故事发生的过程是丹尼斯向我讲述了旅鼠的3个未解之谜,所以我认为本文是记叙文。

生:我觉得故事的结局是:如果我们人类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给了我们生活的启示,这也是本文的中心。它符合记叙文的条件,所以是记叙文。

生:我们小组认为本文是说明文,因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旅鼠的3个未解之谜,为了说明这个内容,本文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在这篇文章中用得相当多,还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比如“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敢死队差不多”。还有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例如是兔子或者山羊之类”。

生:我们还认为,本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来认识本文的文体呢?

生:本文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结合。

师:对,在形式上它采用了记叙文的框架,但在内容上它是介绍知识的说明文。所以,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是用记叙文的框架说明科学知识的小品文。(板书:记叙文的框架说明科学知识。)

师:说到这,你可能又会产生新的谜团了,为什么本文要采用这样的写法呢?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呢?同学们有深入研究的愿望吗?

生:有。

师:好,请同学们看我给大家的材料,这份材料中的左侧是原文中的节选,因为原文太长,老师没有全部拿出来;而右侧是从节选部分提炼出来的纯说明性的文字。现在,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对两段文字进行对比,研究原文与整合出来的纯说明的文字哪一个写得更好,好在哪里?(生分小组讨论,师做巡回指导。)

生:“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他直直地望着我”这一句中有“直直”这个描写神态的词语,它使本来枯燥的说明文变得生动,而且“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一句有助于引出下文要写的内容,没有这一句,下文的内容展开就不会这么自然。

生:“我迟疑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于是自己动手,重新推算了一遍,所得的结果竟然和他的完全一致。‘是的。’我喃喃地说,‘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这些语言写出了作者从怀疑到确信的心理过程,正好符合读者的心理,用“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这样的语言描写来印证旅鼠的繁殖能力强这个特点,增加文章的说明力。

生:这样的写法使文章可读性强,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我们学过的科学小品文一般都是干巴巴的说明,而本文像讲故事一样,让我感觉真实生动,愿意去读。

…………

师:对于这种写法的好处,你们分析得这么透彻,现在谁能来全面地归纳一下?

生:采用记叙文的框架说明科学知识有利于增加文章的生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使文章可读性很强,同时有利于下文内容的展开,使内容衔接紧密,最后还有利于提炼文章的主题,使读者认识到有计划的生育人口的重要性。(板书:便于内容展开;增加趣味性;深化文章主旨。)

师:很好。那么从这篇文章的写法中,同学们是否获得一点写作方面的启示呢?

生:写文章不必太重视文体,只要能写好,表达清楚就行了。

生:只要能写好文章,在文体上是可以大胆创新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我们齐读本文给我们启示的那句话。(生齐读。)谁能就这个问题再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回家查阅过资料,据预测,2013年,世界人口将达到70亿,2028年将达到80亿,2054年将达到90亿。如果真的达到那个程度,那么,将来人类的吃饭、穿衣、看病等基本问题怎么解决?地球能同时维持这么多人生存吗?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从旅鼠身上得到启示,就是控制人口增长。

师:太棒了。他能由文章想到人类的人口增长问题,而且还翻阅了资料,这种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幸运的是在这个方面,我们国家已经实行了一项政策,是什么呢?

生:计划生育,少生优生。

师:旅鼠之谜让我们获得了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启示,这将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其实,自然界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如果我们都能从中获益的话,那无疑将是巨大的财富。你知道哪些自然界的未解之谜呢?(板书:生活之谜。)

生:1905年一个夜晚,大雨倾盆,在印度东部的一个边远的山区,有个村落,因丢失一头牛,一些村民点着火把去找牛,突然几百只飞鸟向着火把直冲过来,村民想要赶走他们,但他们却完全失去了方向,昏头昏脑地到处乱撞,落在地上后再也不愿起飞,此后它们开始不吃不喝,还不到两天,这些鸟就全部死光了。后来到了八九月份,相同的一幕再次发生,有人做过统计,两周之内死亡的鸟达到1 500多只,这个村的鸟为什么要自杀,至今仍然是个谜。

…………

师:同学们的积累真的很丰富,老师也找到了自然界几个未解之谜,供没有阅读经验的同学阅读。(生快速浏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旅鼠之谜》,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我学会了用记叙文的框架写科学知识的方法。

生:我掌握了北极旅鼠的3大未解之谜,增长了知识。

生:我了解了在说明文中用记叙文框架写作的好处,认识到写作时要不拘一格。

…………

[对话]

李冬梅(以下简称李):杨老师你好。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北极旅鼠的3个未解之谜;了解本文记叙文框架说明科学知识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同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界的未解之谜,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这三个维度的目标,你是怎么确定下来的?

杨彩霞(以下简称杨):本文《旅鼠之谜》是八年级下第3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文章主要是讲述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学习这一单元的文章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而本文是一篇内容浅显的科学小品,主要讲述了北极旅鼠的3个未解之谜。但本文和以往学生接触过的很多说明文不同,它采用了记叙文的框架,因为,有必要让学生认识这一点,但如果只停留在浅显的认识上,学生对这样写法的认识是不深刻的。因此我又想到了去研究这种写法的好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会。而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关注,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是本单元的重要教学目标。因些,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李: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情,才能达到有针对性地确立教学目标。这节课你的线索非常清晰,巧妙地抓住了《旅鼠之谜》的“谜”字,把整节课划分为3个版块,你是怎么想到在谜字上下工夫来处理这节课的各个知识点呢?

杨:我个人认为,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主线。课堂主线是教师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本节课的3个目标,第1个目标解决的是梳理本文的内容问题,第2个目标解决的是本文的写法问题,第3个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产生探索自然的兴趣。这3个目标正好从内容、写法、思想认识上形成3个点,支撑着本节课。于是,我想到了这个“谜”字,因为它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写法、思想、认识有机串联起来。事实也验证了用了这个“谜”字的确做到了统领全文,线索清晰。

李:在解决本文采用记叙文的框架说明科学知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看到你是放手发动了学生,让学生在读过本文之后提出不解的谜点,这个环节要求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要充分地预设才能使课堂活而不乱,既张显个性又能完成教学目标。具体谈谈你在备课时候是如何预设这部分内容的?

杨:这部分我放手发动了学生,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读文后的困惑,学生认真读书后会发现本文和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在这之前我抛出了一个问题:“读了本文后,在‘文体’上你有什么不解的谜团吗?”如果学生能够自行发现问题,我就会引导学生去深入分析;假如学生没有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会用寻求帮助的方式去让学生探讨,比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困惑,你们认为这篇文章我们按什么体裁去学习比较好呢?”学生会在这样的问题中开动脑筋,也会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李:那如果学生的思维过于开阔,你会怎么处理备课中的预设和课堂生成这样的一对矛盾呢?举个例子:我看到了你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就提出了“旅鼠只生活在北极吗?别的地方是不是也有旅鼠”这样的问题。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过多,那么这节课你的任务很显然就完不成,你认为备课过程中的预设能更好地处理和解决这些突发的生成吗?

杨:这个问题我在备课过程中确实很困惑,如果不放手发动学生,那么学生就永远不会在读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永远不会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渐强的阅读能力,所以,我在课堂上一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但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们不仅要熟悉教材,更要去备学生,设想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所以我虽然大胆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我也不想让学生的思维脱离文本,所以在问话时用了限制性的词语“在文体上”。这样等于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范围,思维就不会走得太远。

李: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要做好预设,首先要准确把握教材。在突破本节课难点,即采用记叙文框架说明科学知识这样的写法有哪些好处这一点上,你采用了对比阅读,这里的构思很精巧,说说你是如何设计的?

杨:这个设计在备课过程中我也是几删几改。第一次在突破这个难点的时候,我只是想到了要让学生把原文中纯说明性的文字找出来,再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原文过长,学生如果只从原文中提练说明性的文字就要浪费很长的时间,再进行对比阅读,时间明显不足。所以,我想到了对原文进行节选,只要节选的这段文字他能弄明白,那么放之全文学生也一定就能理解,节选文字少,分析起来目标集中。为了效果更显著,我把节选的原文与后提炼出来的文字并排放在一起,印刷后发下去,这样学生就一目了然了。整个过程的设计我修改了3次。

李:我也觉得此处的处理是本节课的精彩华章,这个难点突破得极其到位。可见只有精心的备课,才能产生精彩的好课。教师不光要有肯于钻研的精神,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储备,有灵活运用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这节课你对教材的的整合是科学的,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适当地降低了难度。你平时的课堂也常有这样的神来之笔吗?

杨:事实上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老师,我做不到像其他人那样拿过来一篇文章就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因此我每次都会翻阅很多资料,一方面是借鉴别人之长,另一方面也是吸引消化和这篇文章有关的知识与教学方法。您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一篇文章拿过来,我们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审视它,它处在这个单元、章节的什么位置?编者编入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等问题。这样处理每一篇文章后,我就发现,至少有一点我做得很到位,就是我对教材的挖掘都很深透,而且天长日久下来,我发现我积淀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些积淀又反过来作用于我的教学,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李:教育最需要的就是有心人,长期的积累能使人的知识、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刚才谈到,要想预设成功,还需要有效地开发资源,你这节课有预设之外的生成吗?

杨:有,当时有个学生学习很主动,他竟然自己动手查找了关于未来人口发展的一些数据,我在备课过程中也查找过这方面的资料,但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点把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旨的思考,结果那个学生讲出来之后,我突然有一种惊喜,我就马上调整了自己的预设,顺势解决了本文的主旨,进而把学生的思维由文本迁移到阅读体验上来。

李:可见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生成多么精彩的一幕我们永远无法预料。接下来说这节课你最后一个知识版块的处理,就在于你把学生的思维由课内迁到了课外,有效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读书积累和体验,在知识点和情感点上结合得很好,把学生潜在的阅读积累转化成一种思想认识的提升,也很好地完成了情感目标,你当初是怎么预设这部分内容的?

杨: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是本节课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所以这一点我必须做,但是,如果只与本文对话,学生的认识会很肤浅。所以,我想到了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体验,可能也会有并没有阅读经验的学生,为了让他们也能够有所获,我也推荐了多篇阅读书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开动思想。我想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光要引导,要教学生会学知识,更要帮助他们找到获得知识、提升认识的途径。

[观察者语]

教学预设应是一种态度,需要教师的智慧,教学预设的过程也是教学研究的过程。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我们很多教师心头的一大困惑,因为“预设”过多,“生成”就显得沉闷,而“生成”过乱,“预设”就显得无力。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杨老师的课让我终于明白:语文课堂的精彩应该是让“预设”与“生成”“天光云影共徘徊”。我们通过上面的课堂实录以及杨老师在剖析她备课过程我们可以知道。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有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语文课所具有的生命气息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的这节课就很好地呈现了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下面我就从精心预设和精彩生成这两个方面来具体谈谈。

首先,教学需要精心的预设,没有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课堂,预设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

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是灵活的,不可预见的,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只要预设一个简单的流程,然后根据课堂实施过程中生成的信息灵活应对就可以了。而事实上很多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常会遇到尴尬的局面: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所适从,很多教师以“课后研究”为挡箭牌进行敷衍搪塞。这种做法很显然是不负责的,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效处理教材、主动走进学生、积极开发资源,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智地选择预设、整合预设,乃至放弃预设,从而收获生成。

杨老师对材料在单元及章节中的分析很透彻,知道这节课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把教学目标定得很科学合理。在完成第2个目标时她的预设是最精细的。在充分备学生的前提下,她设想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课堂教学有效。在方法的选择上,她可以说是下了一番工夫,不光是跳出教材的束缚,选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还充分预设了学生的情况,考虑到时间分配的问题、章节长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只利用书本视觉效果不好的问题,所以最后运用的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正因为备课过程中,教师这种精心的预设,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优质的。可以说:精心预设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有效。

其次,灵活驾驭,动态生成是高效课堂的有利保障

如果说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灵活驾驭、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成契机,教师却因为过多的注重预设,只顾按自已提前的预计按部就班地向前走,使得学生的思维被钳制。在《旅鼠之谜》这节课中,在学生把自己收集到人类未来人口增长的数字表达出来时,教师就很灵活地运用这一个点引导学生体会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的启示这样的一个情感目标。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虽然离不开精心的预设,但更要懂得变通,必要时哪怕放弃预设,满足学生的需求,注重动态的生成,这既是尊重学生的思想,也是尊重教育的规律。

篇8:《旅鼠之谜》教学反思

《旅鼠之谜》是一篇别致的科学小品,它运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讲述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旅鼠繁殖能力之强堪称动物世界之最,每当繁殖高峰,就会出现奇怪的自杀行为,或招引天敌,或死亡大迁移。文章卒章显志,警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在备课时,我结合新课标,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多角度理解其对人类的启示;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奥秘的好奇心,引起对人类人口问题的关注。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导入新课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时,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采用了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几个问题都由集体智慧来归纳总结了。自定义动画生动地再现了旅鼠繁殖能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来思考问题。同时,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能成功地运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来写其他动物的奇异现象。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口头表述不清晰;解读课文的思维不够开阔。如果让学生以“我是旅鼠”的身份来自我介绍,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一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趣味性,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敢说、多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篇9:《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1、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 写作手法。

2、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这一特点。

3、锻炼我们的研究能力。

4、自我复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难点: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记叙文、说明文的杂交体);

多角度理解本文给人类的启示。

[课前准备]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媲美 挑衅() 笃信() 啮齿() 迷惘()

2、解释下列词语

鼠目寸光: 吵吵嚷嚷:

前赴后继: 相辅相承:

[课堂导学]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的题目叫“旅鼠之谜”,你知道旅鼠的“谜”有哪些吗?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旅鼠之“谜”。

2、除了文章里边提到的三大奥秘之外,其实旅鼠身上还有许多的谜,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提出你的疑问。

(1)为什么旅鼠在死亡大迁移的时候只往西或往北迁移呢?

(2)他们为什么要跳海呢?

(3)他们明明有惊人的繁殖能力,为什么还要控制呢?还要采取自杀行为呢?

……

3.同学们,面对旅鼠的奥秘,你想解开这些奥秘吗?开动自己的脑筋,整理自己的思路,推测一下旅鼠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吧。

二、内容探究

一只小小的旅鼠尚能如此,我们人呢?正如课文所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结合下列文字资料,讨论一下,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提示:文中的这些数字的作用,给我们的启示。)

三、品读课文

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是因为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那它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记叙的框架:

对话的方式:

说明的方法:

四、拓展迁移

1、收集或观察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示例:危地马拉多基萨地区有一种特产蜘蛛,当地土著居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织窗纱的能手”,又 有人叫它彩蛛,是因为它拉出的丝在阳光下闪出红、黄、蓝、青等多种色彩。彩 蛛结网讲述很高,先吐出粗粗的经纬线,然后,顺着经纬线吐出细细的丝,织成一张密密的连蚊虫也钻不进的彩色网,把整个窗框封得严严实实,一般三天就能完 工。晚上有趋光虫扑到窗纱上,它就爬过去捕捉。

2、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北极昆虫的绝技

①在北吸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等。其中,苍蝇 和蚊子的数量很多,占昆虫总数的60%~70%。

②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那么,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9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存在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我们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体。为 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它将卵下在驯鹿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 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钻出驯鹿体外,进行 新的一轮繁衍生殖。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小小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得不引起人类去深思。不仅如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也尽量避免在同一头驯鹿身上下卵 过多。如果在一群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 可能导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了。

③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毕竟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稀少,昆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而人类所用的红外线控测器,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不仅庞大笨重,而且所显示出的图像还模模糊糊。若与小小的蚊子相 比,人类落后了不知有多少个世纪。至于那些蛾子和蝴蝶们,是怎样相距遥遥就能谈情说爱,就更使生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了。

④在北极的陆地上进行野外工作,最可怕的东西是黑蝇。它们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老远就能闯到人的气味,便立即成群结队地飞来,“嗡嗡”叫着,轰炸机似的,使人心惊 肉跳。因为即使你穿再厚的衣服也没有用,它们那钢针一般的嘴,连脚上的老皮也能叮透,然后深深地扎进你的肉里,吸食你的血液。与此同时,还吐出一种毒液。被叮咬之处,凸起一个大泡,肿胀疼痛,甚至溃烂,那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⑤在北极,昆虫的世界就是这样奇妙。

1.生活在北极的大多数昆虫遇到了哪些困难?它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如此深奥的道理”指的是什么?这一点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3.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例子:

上一篇:2-3岁童话故事3个下一篇:2010-2011年上学期班长工作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