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届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2024-05-14

18届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共12篇)

篇1:18届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第1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学习心得

红杨镇二小

章小树

在阳光灿烂的4月,我来到著名的“六朝古都”南京,参加18届语文“现代与经典”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我再一次走近了名师的课堂,再一次领略到了大师们独特的教学风采,几场令人震撼的报告,无一不让我由衷地惊叹。十几位名师们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语文素养和底蕴、全新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使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情不自禁地喝彩、鼓掌。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给我的印象最深了,我感觉他的课是朴实中又有心意,充分体现了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在教学时,他紧扣孔子独特的“课堂”与“课文”两个重点展开教学,引领着孩子在逼真的情境中走进孔子师生间,身临其境地在感受着境美与品美,将孔子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如水”的人生追求镌刻到孩子的脑海中。老师的循循善诱,一步一步非常巧妙,令我震动。古筝伴奏更是将老师的引读与学生悟读融为一体,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心动并情动,学习积极性瞬间激发,引起所有人地共鸣。整节课,学生的心灵在激情中澎湃;思想,在反思和碰撞中升华!在这一个小时里,我们都在屏气凝神,我们都在反思着,升华着,最后是深深的感动与敬仰。

周益民老师执教的《声音的故事》一课,在短短一小时内,学生轻松地读了三个故事写一个故事,能够如此简洁而轻松的完成,感觉得益于周老师的“问题链“的设置:,“问题链”最优化地串起了主题式阅读,同时还指向了读写结合。我觉得这才是学生喜欢的快乐课堂、智慧的课堂!

张祖庆执教《金钱的魔力》从人物肖像漫画引入,简介马克吐温,再聚焦课文重点片段中的人物特写,让学生了解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然后引领学生体验阅读《百万英镑》中的片段,尝试群文阅读,最后统整链接,深度追问“魔力”。张老师的课堂简约而丰满,扎实而灵动。幽默风趣的语言透露着教育的智慧,孩子们精彩的回答,闪烁着思维的火花。

最后压轴的是窦老师,窦老师还是宝刀未老,魅力依旧!全堂课安排紧凑合理,全面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生的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真实到位,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全体同学参与,为我们提供了小组学习范本,在一次展现了窦老师的课堂魅力,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模式,真是值得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此次南京之行让我收获很大,大师们的课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教给学生一种理念。今后我将用“现代与经典”的思想引领我的课堂教学,努力打造自己的课堂,使之成为生动而有效的课堂。

篇2:18届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2014年4月25,带着无限期待和憧憬的心情,我有幸参加了第1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样一个充满智慧与精彩,热诚与愉悦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名师专家们的教学风采以及丰盛的教学视听盛宴。

本次进行展示的几位英语老师,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着准确、流利、地道的口语发音,全英文的课堂教学;有着丰富自然的肢体语言,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娴熟,课堂的应变能力很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非常的完美,充满了教学的艺术,可以说无处不是亮点。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顾洁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第四单元《Then and now》中Sound time和Culture time,顾洁老师把一个本来比较枯燥的文本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再加上顾洁老师独特的个人魅力,让她的课堂活泼,生动。顾洁老师流畅地道的口语,对于学生回答的精彩评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苏江阴实验小学的黄慧老师执教的是《Father and son》中的一篇漫画。黄老师通过对漫画自编文本,不只是让学生进行句型的替换运用,而且通过完善文本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练习写作,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广东佛山市的田湘军老师为我们呈上了一堂生动幽默的英语课,田老师最大的亮点个人素养非常高,英语歌曲的演唱和现场扎实的教学功底,让我大为震撼,一节课的时间太过短暂,我意犹未尽。

赵刚老师的讲座激情四溢,收放自如,风趣幽默,他深邃的教育眼光和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见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教育者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听了他的讲座,让我觉得在这样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除了加强学习,更新理念,不断提高真的没有别的选择。那么我们的责任就是,学习、更新、实践,用现代的管理理念指导和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沈峰关于《小学英语复习课的反思和实践》的报告让我们对复习课的认识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复习课不是把新授课的单词句型再次呈现,而是让学生在复习课上能会用单词和句型,并有一个提高。沈峰局长通过对复习课的功能和教学现状的分析,给我们展现了现在复习课存在的误区,并通过两个不同类型的课件和教学设计的对比讲解,让学生明白了复习课不是生搬硬套一个话题,而是功能的整合。教学的设计要突出几个新,新材料,新“刺激”(情境),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对于要复习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而且复习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复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注意对学困生的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复习中有所收获。通过沈峰局长的讲解,我对于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加强对复习课的关注,并且能有所突破。

通过这三天的学习,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逐渐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众所周知,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通过听课能给我带来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让我看到课堂上课的名师们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厚丰富的教学语言,这些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觉到要提高自身素质,赶上新课改的紧迫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和果断的决策,有效处理教学中的各种信息,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其实任何一堂课都会有意外的情况发生,在动态的课堂上,教学者能否在教学中发现、捕捉住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机智。

有教育机智的教师首先要善于等待。等待是耐心,更是艺术,它是课堂动态生成的“酝量坛”。新理念下的新课堂,早已不再把学生当容器进行灌输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让出时间来,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让他们在已有的旧知识中找到新知的生长点,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原有知识结构中,这样课堂生成也就应运而生。

2.要有耐心、学会宽容。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经常性的,尤其是我们职业中学的学生,同一个错误这个犯完了那个犯,甚至同一个学生还要给你犯上好几遍。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任何进步都是螺旋形上升的,是在不断的错误中积累起来的。所以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在课堂上,教师不是活动的主角,更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和判断是非的“旁观者”;教师只不过是给出工具的人,是活动的组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所以教师应该带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参与教学,宽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以发自内心的热情去容忍学生的思想和感情。

3.要注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师批评的方式。有的学生自尊心特强,平时学习好,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若他偶尔犯错,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他感到没面子,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有些学生本身就性格内向,尤其是那些后进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被批评后更加不敢举手发言。万不得已要批评时,也绝不能伤自尊心,伤到人格。教师使他们从内心让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是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和谐,感情才会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学习。

4.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是人的天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表扬、肯定,所以要想增进师生间情感沟通,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great / wonderful / well done /……;学生回答错了,教师就要给予及时的帮助、鼓励:try again…教师的话会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在不断的鼓励、表扬的气氛中,师生间的情感也在深化、升华。

篇3:第21届现代与经典英语学习体会

全国小学英语“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观摩

研讨会心得体会

铁西南路小学:马娜娜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学习英语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这次瓦市小学的听课,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田湘军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么才华横溢的老师,而且是年近半百的男老师,非常有活力,非常善于调动课堂,很有思想的课堂。田老师的语音很好,那些脱口而出的口语和动听的音色,如清泉,动听悦耳。田老师的课有两个理解层次其一:使学生学到东西,学得快乐!做到Eyes, hearts合一.其二:每节课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田老师提出课堂中要坚持教学三步骤:pre-teaching、while-teaching、post-teaching,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搭建房子的过程。教学生涯中学会聆听名师讲课,听名师讲课目标要明确,不能泛泛而谈,这是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堂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但需要有五个步骤:Ice-breaker、Warm-ups、Revision、Lead in、Presentation.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应做到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氛围轻松愉快,激发兴趣,呈现主题或任务,高架引桥——铺垫作用扫障碍。

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讨论或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恰当使用多媒体。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此次活动,老师们都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听课中我发现老师们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们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演唱,动画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篇4:18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树立服从意识。党员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基层党员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责”,作为一名党员,系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树立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

树立创先意识。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基层党员要树立创先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篇5:18届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近距离地走进名师课堂,品位现代与经典的语文教学,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理想。

两天半的时间共听了王崧舟、张祖庆、管建刚、赵志祥、林莘等10位优秀老师的课,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是对新课标的一次完美的解读。课堂上诗意盎然,学生在一次次说与写的练习中,悄然地在运用着语文。注重语文的“运用性”,是王崧舟老师这次上课的重点。沐浴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课堂,有如历经一次春游,令我们耳目一新,久久回味。

孙双金老师在《鞋匠的儿子》这一课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

赵志祥老师在《景阳冈》这一课教学中,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朗读环节,有一个学生课文读的不够好,但老师并没有去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给他机会,评价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何的物质的奖励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更好地学习。

林莘老师的《颐和园》一课活泼灵动,富有童趣。教学中注重语文基础知识训练,朗读指导到位,课件运用得当,从读到写,突出重点,课堂气氛活跃。

张祖庆老师在《至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课堂中带着浓浓的忧患意识,通过各种方式把学生引进对地球家园的关注、体验和行动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情感激荡,影响至深------

篇6: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星期日的<现代与经典>学习让我深有触动,特别是在理论上的认识,我这次印象最深的就是东南大学在宣传栏里展示的理论指导,尤其是“质问十二能否,争做三者教师”。

所谓“三者教师”就是做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做教学过程的重组者、做动态生成的推进者。

先说课堂教学的创造者。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教为主,教法单一,这样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应当大胆改革,以学定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打乱原有的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给他们学习的主动权。做到学生自己的互助交流。教学过程不应该只是体现在课堂上,更重要的还有:一是要求老师对于自己的预设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熟记在心,便于随意的驾驭课堂;二是随时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推进课堂过程;再就是别忘了课后的反思,也是我们改进课堂过程必不可少的因素。动态生成的推进者。我的理解是,教学过程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课堂的推进随时变化,那么,老师就应该及时的抓住这些信息,有效的实现互助提升的课堂效果。(可能理解的不够透彻,希望老师们给予指导)。

篇7:《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2012年10月,在秋风送爽的季节,我有幸来到六朝古都——南京,欣赏了一场教育前辈和专家给我们带来的视听盛宴——第十四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的大会盛况空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齐聚东南大学本部礼堂。全国十多名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济济一堂,郑毓信、刘德武、贲友林、、张齐华、、华应龙、刘松、黄爱华等。聆听专家学者高屋建瓴的报告,欣赏他们精彩纷呈的课堂,充分感受到大师的风范,真是幸运之至。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无不让我由衷地感叹。这次活动真正让我感受到了教学中的“现代”与“经典”,“现代”之新颖,“经典”之殷实。沉醉于其智慧的芬芳,享受着思想的盛宴,让我明白教学艺术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遵循具体学科教学规律和美学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能量和行为。

这次研讨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他们的魅力,当课前华应龙老师应邀和各地老师一一亲切合影的时候,我就竭力思考要看他的一招一式,体会他的每一个教学细节,感悟他的教学思想,我静静地等待着„„一节课在几乎凝神屏息中快速度过,收获不言而喻。说出的,说不出的在这场精神盛宴中充实了自己。他的课让我懂得:

一勤于思考名家就是名家,华老师的这节课独特的选材,充分体现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数学”的道理。他正是留心生活做学问,留心生活做数学,把生活和数学巧妙的结合,从而体现他的“我就是数学”的观点。

二精于设计本课设计层次清晰,首先由背诵9的乘法口诀利用手指表示9 的乘法口诀得数,为本节课做下铺垫,然后借手指图用基本的数数,让学生掌握了基本规律,什么数在哪个手指上,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探究空间。拓宽了学生思维,激发了探究欲望,精妙有层次的设计,培养了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善于引导本节课“四导”学生探究。一导学生的学习内容及方向,他的设计得以灵动的体现。二导每个学习环节的时间长短得到课堂的收放自如。该密时密,该疏时疏。三导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开始,学生又紧张感,他和谐的态度,幽默、诚恳的语言,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越来越活跃。四导学生学习知识,更强调

了当今做事,当今做人的道理。

除了欣赏几位大师的观摩课,闫勤校长的精彩点评,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研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下面是我对闫勤校长点评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课前教师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的中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室学生喜欢了学习方式。创设血红色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另外,闫勤校长的“坚守”与“退出”的理念,又为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的“取舍”指明了方向。

篇8:18届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听华应龙老师“规律的规律”有感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再次聆听这熟悉的旋律——心中祈祷:现代与经典“飞得更高”。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现代与经典这片更好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我知道我要的那种灿烂生命,就在现代与经典这片蔚蓝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2011年,5月6日至8日,临沂市河东区教研室李主任带领着我们27名数学教师,参加了在江苏淮安举行的为期两天半的“第12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我倍感兴奋,因为我又一次参加了“现代与经典”这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盛会之一。最主要的是我与我的偶像华应龙老师合影啦!哈哈。。华应龙老师是我数学教学上的偶像,只因为他的谦和、他真诚的微笑、他的细微与深思。在我的教学座右铭中一直珍藏着他曾说过的一句话:“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这是华老师的真切感悟。农民种的庄稼长得不好,从来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土是不是松得适宜,肥是不是施得及时,有没有及时浇水和除虫。因为他知道庄稼始终是无辜的。我们应像农民那样,经常追问自己:学生上课为什么不专心,作业为何总是出错……多么朴实而又感人的心声!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

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做到不断的提升和跨越。要说第一次听华老师的课是为我点燃了一盏明灯,而这一次华老师的课则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不走寻常路的华老师,本次活动中执教“规律的规律”整堂课足以体现了他对规律教学的深入及独特的思考。

课前的智慧——

谦和的华老师鞠躬向听课的老师们问好,并说明复习课的目的是查漏补缺,是温故而知新,是认知自己。随后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好!”孩子们却是一片沉寂,无一人应答,可见孩子们是紧张的。如果我面对这种情况,我或许会继续追问:孩子们好!或是不知所措的沉默。。但华老师却是机智的引用了课前播放的音乐歌词说道:“怎么没人理我啊?”同时伴以爽朗的笑声。那一刻,我看到有的孩子的脸上开始有笑容了。这就是智慧的华老师。华老师课前以话筒为引,问孩子:“上课可以随便说话吗?”同学们认为不可以,华老师却说:“课上可以随便说话,只不过要与课堂探讨的内容有关。不但可以说还可以笑,忍不住也可以哭。。”这时,孩子们表情上写满了轻松。为了测试孩子们的敢说、敢笑,华老师提到动画人物:猪八戒,孙悟空,提出分数问题。孩子们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华老师最后问孙悟空是公是母?回去查“三国演义”,顿时整个会堂笑声不断,华老师强调到:课上可以随便说,但也要按规则。精彩的一节课就这样

由“智慧的课前”开始了!

课中的灵动——

喜欢独辟蹊径的华老师,从不一样的角度诠释我们所熟知并习以为常的“规律”,让我再次感受到他的魅力!华老师似乎总是活在思考中,同时带着那真诚的笑声。课中,呈现142857分别乘1至4,让学生写下答案,多数孩子选择用计算器,出现乘5,乘6,华老师鼓励学生口算结果,目的是激发学生进行猜测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此刻我认为最成功的不单是调动了学生思考的兴趣,重要的还引发了参会教师的积极思考。华老师留给孩子们充分思考的时间,孩子们找到方法:从小到大,从上到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积的最高位间的规律。我顿悟:孩子们的思维原来是可以被无限放大的,只要教师给他思考的时间。华老师简单而又不凡的问句:6个得数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是什么?恰好的点开了孩子们的穴位。我想教师的问不是随意的,要“三思而后问”。华老师的一句:找相同中的不同,不同中的相同。孩子们如获珍宝,但当面对142857乘7的结果时,对规律产生了怀疑,惊讶道:啊!怎么会这样?华老师呈现他的名言:规律的王国也是有国界的!随后,华老师以录音播放:神奇的一组数。学生琢磨142857的神奇、质疑与7的缘分,华老师呈现1/7,要求化成小数。又独具匠心的设计“走马灯数”,把每个数字看作一匹马,让每个

数字当一次第一名。进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42857乘

8.。乘14,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原来每个题目都不简单。在此教学中,我铭记了华老师对孩子们说的的一句:写下来是每个人的思维,不是别人的。就这样,我也同孩子们思考着:规律背后的为什么。才恍然:哦。。原来是这样!接着,孩子们赢得了自己的掌声,犹如冲破渔网的小鱼在规律中自由了。至此,课的精彩仍在继续。华老师又出示神奇的数字,学生尝试后表达规律又尝试,却又一次停止脚步,思考。。原来,不都是这样!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想,小小的规律是这样,一节课堂是这样,我们的生活似乎也是这样。。感谢您,华老师,是您让我对自己又有了新的认知。

课尾的艺术——

华老师在课尾让孩子回想本节课,小组内交流收获。并要求课后研究1/13,2/13。。的规律,之后畅言:数学是研究变化中不变的规律。一句话,一堂课,华老师为我打开了教学路上的一扇窗。我也惊讶于:哦,原来可以这样!

我坚信:人必须经常思考新事物。

我坚信:学习的过程本就是一个不断试误的过程。有些错总是要犯的,犯的越早,损失就越小。

我坚信:今天,我们帮助孩子跨出一步;明天,他就会多留一个愿望让自己去想象。

我坚信:学习就是追求未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我坚信: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所能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和呵护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我坚信:坚定梦想,真正做到坚持不懈,必定超越梦想。我坚信:一切皆有可能!加油!

篇9:《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体会

一、转变了观念——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比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初二课本上鲁迅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文本有难度,但她就是选这样的一篇文章,一改她以往的课堂风格,完全把学生推到前台,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自觉,引领他们思考、合作、沉淀,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问题让学生提,目标让学生定,答案由学生自己读懂、学会。课上没有老师对于自身功底的正面展示但又处处透露着老师的匠心独运,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她的课堂上师生都很放松,举例:憎恶,读错了,被老师范问2遍“你确定?”时蒙了,直觉告诉他自己读错了,但有不知该怎么读,就向全班同学求助,你们觉得该怎么读呢?全班同学和他意见一致,他就很及时问老师,你认为该怎么读?老师教后,他就说全班齐读两遍,为了不出错,再强化一遍,最后强化一遍,全都记住,以后不要再出错了,窦桂梅老师则哈哈大笑,然后来一句“可爱的孩子们哎。”

这么能讲的老师都不讲了,看来,我们的观念也得彻底改变,少讲精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升了技能

1、提升语文课堂的魅力值——情感流动的课堂

王崧舟老师高举诗意语文的大旗,在小语界收获了众多粉丝,多次研读他的课例,都惊叹于他的睿智儒雅,这次再听,震撼犹在,感悟更多。他执教的是林海音的一篇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讲的是林海音12岁的时候,爸爸重病在医院,不能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等她典礼结束,爸爸却永远的去了这样的事,文章采用现实和回忆穿插着写,爸爸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对爸爸的思念溢于言表。王老师一开口,仿佛声音有磁性有魔力,全场一千多人,台上台下,同频共振,全都沉浸在哀而不伤、含而不露的情绪中,我的心也渐渐沉了下去,眼睛湿润了。

在聚焦插叙,体会作用环节,王老师是这样以读代讲的整节课,学生读读,说说,写写。下课的时候,王老师说,同学们下课,没人动,全场没有响起掌声,王老师再次提醒同学们下课了,这时才响起热烈的持久的掌声。

这堂课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朴实清晰的教法,精妙的设计,更在于是他在执教这节课,是他这个人作为资源成为了课程的一部分,他磁性的声音,诗意的语言,沉稳含蓄的感情,带动全场的人沉浸在哀而不伤,含而不漏的情感状态,令人叹服叫绝。学生走心了动情了,怎么可能触摸不到作者灵魂深处的脉搏,怎么可能读不好,学不会。

在课后的交流中,我们八个人都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师更应该锤炼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情感,不为别的,就为能随时随地畅言自己心中的感受,课堂上能随机点评学生而不至于词穷,能引导孩子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走。我们达不到专家的水平,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提高点也是很好的,情感流动的语文课堂,学生是投入的、幸福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习作教学深受启发——教学扎实,指导具体

(1)管建刚执教的习作指导课《推敲》两节课连上,训练学生怎么写的阅读思维。

通过三个人名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转述变直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维,重点训练重复与多余。在课后评课中,管老师讲到:平时学生作文第一关是字数,这是解决作文温饱问题,老师们头疼的就是学生的文章篇幅拉不长,学生为了凑字数,作文重复啰嗦,老师们为此又一次头疼。所以,就设计了这样一节课。

培养指向怎么写的阅读思维。大部分学生重视写了什么,不关注怎么写,单纯关注内容的阅读对习作帮助不大,只有关注怎么写,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怎么写,才会有进步。举例:阅读几年,学生习作水平不怎么见长。观众怎能变成演员,孙俪看电视局怎么看,导演怎么看,我们怎么看,读者怎么变作者,听到这,我想起了我们王校长的先生,想起了李占峰老师,他们都曾说过,他们读书主要关注文章的构思与选材、内容与主题、立意与表达,他们经常发表作品,他们不仅是读者,更是作者,他们的阅读是指向习作的阅读。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获得写什么的阅读思维,还要获得怎么写的阅读思维,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的训练与指导。

(2)蒋军晶老师教会我们写美食。

他的习作指导课是接地气的,有具体的方法指导,我们完全可以复制粘贴,拿来在课堂上试试。李占峰老师的习作指导汇报课——《舌头上的美食》,还原蒋老师的课堂,也有李老师匠心独运的创作,到时候我们共同观摩学习。

三、丰盈了精神——激发我们成长的内在动力

三天的学习,每天我们都在一起交流探讨,为什么名师往台上一站,浑身上下尽是儒雅,眼里透出的全是智慧,全是浸润书山后流淌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流。交流课堂呈现是我们能看到的,看不到的:这么好的教学设计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支撑他们的理念和精神支柱是什么,他们是怎么修炼得如此优秀。之后又感慨:照搬人家的教学设计,忽略自身差异,忽略名师背后的读书历程,一定失身,失语文教学之本身。

我们每天听课早早地去,预习当天的教学文本,晚上回来意犹未尽,再无拘无束地畅言心中感受,在返回的途中,又一次拿出听课记录,反复品味。我们从课堂现象倒着推,思考他们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交流他们轻松自如驾驭课堂的密码,探讨他们演绎精彩的背后巨大的付出,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归根结底在于自身读书少,底气不足,语言贫乏,视野狭窄。所以,一定要坚持阅读,陈静、张真真、袁豫仪、梁丽娜老师当时就表示一定得坚持读书,并向李占峰老师索要书单,许辉老师也分享了他的读书写作经历,以及获得的雅称——一支笔,赵金枝老师更是从网上购买了《亲爱的安德烈》《三体》等书,李占峰老师拿出了自己带的在火车上读的老板本的《史记》,为了避免这份热情被琐碎的工作生活冲淡,我们还商议,定期在我们的群里交流读书感悟。

王崧舟说,现在的语文教师最缺底蕴与学养,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担是,不读书,少读书,一定没有底蕴。语文课,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识、技能,甚至不是课程,是底蕴。一位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更能向学生传递正向的价值,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魅力。事实上,阅读是最能让人找回自我、感受自我存在的方式。一字一世界,一书一天堂,无意证菩提,随性见慧光。

《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体会2

此次小学语文的《现代与经典》观摩活动,我聆听了观摩了邵敏娟、邓锦芸老师的精彩课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每位教师对教材专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就如贲友林所说:“老师的等待会赢得学生的更多的精彩,放手让学生去学,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课堂。课堂不是给老师看的,课堂的风景在学生那儿!”放手,降低教师的姿态,这样学生才能独立自主。学生才会展现真实的自我。

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些许体会。汇成一句话就是:蹲下来,把握教学的起点;慢下来,关注学习的过程;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

一、注重于学生的沟通,拉近教师与孩子的距离

课前教师和孩子们交流,可以让孩子们身心愉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虽然是短短的几句家常话,但对孩子来说可以足以缓解他们的紧张感。其次蹲下来,把握教学的起点。邵老师所授的一节课内容不多,邵老师就做足准备让孩子课前去收集资料。自学新课通过汇报交流真正把握住教学的起点,为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学习方式的自主化,生活化。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就体会感受到语文经典的魅力,邵老师因势利导做足功课,学生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感知、探究、发现问题。

在这些观摩课中我看到的是老师就如他们的好伙伴,老师与孩子真诚的交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是我领略了大师的风采。也了解到了今后的课堂教学方向,教师如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当老师讲得少了,孩子才会讲得多,只有当老师把教学权利下放孩子才能展现他们自己独特的思想。

愿今后多点素质教育少点应试教育。只有当考试难度下来了,素质教育才会保证。

《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体会3

我有幸参加了在“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名师、教授等,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或报告讲座,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近距离接触这些名师,记录他们灵动的课堂,品味他们睿智的语言、感受他们高超的技艺,领悟他们深邃的思想,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和专家的风采,他们对数学教学研究的激情与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变化。现将我的感想汇报如下:

一、课堂是学堂,学生是主人。

此次听课感觉变化最大的是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的重大转变。教师退出讲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每位老师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他们注重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自主探究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他们能放下教师的尊严,在课堂上能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自己隐身于学生之中,只有当学生遇到困惑、无法解答的问题时,教师才站出来。

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启发、引导孩子主动去探究、想法引导孩子怎么去探究,交给学生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钥匙和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培养的是能力,获得的是基本的活动经验。感觉到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因为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孩子的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俨然就是老师,讲解的是那么深,那么流畅、语言是那么的完整和简练。课堂真的是他们交流学习的平台。这样的课堂,孩子喜欢,老师轻松。当然,这种轻松的背后是教师高超的教育技能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他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教材的解读能力。

二、同样的课,不一样的风采。

这次观摩课有幸听到由2位名特优教师刘松和张齐华“同课异构”的《百分数的认识》。听后感叹原来百分数还可以这么上啊!他们都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去上,而是借助问题链串出本节课的所有知识,学生已会的一带而过,学生不会的重点教学。刘松是借助课题《百分数》发散提问引出有关百分数的内容,而张齐华更直截了当。上课伊始就问:今天我们要学什么?你在哪见过百分数?你知道它表示的意义吗?然后就让学生3人一组讨论,汇报交流在哪找到的?啥意思?…他以一个关键问题为主线。问题是:现在分数来了,百分数也有了,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学生不断汇报的基础上抓住提炼的5个问题(意义不同,书写不同,百分数不能化简,分数有单位,百分数没有单位)让学生再次讨论。

整个课堂就是抓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和联系“这个主要问题展开,他说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他的问题是精心设计的,他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与百分数有关的知识都能借助学生的口说出来,在汇报、争议的过程中掌握了重点、理解了难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我喜欢张齐华设计的课堂,他比刘松更放手,设计的更巧妙,课堂效果出奇的好。用他的话说“数学教学,其实可以很简单”。是啊,简单的背后必是不简单的付出,他课堂的开放源于他对教材的深层解读和对学生的正确解读。而正确解读教材和学生的能力是需要长时间学习、积累和提炼的。我佩服他勇于尝试的勇气和大胆改革的精神。

三、创造性改编和使用教材。

刘德武老师为我们讲授的是《位置与顺序》,不是课本上的原版内容,而是根据教材的结构和习题的设计,包括总复习的设计,而重新组合而成的教材。内容更科学,更体现新内容的层次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他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知识的水平习惯,调换内容的顺序。如:学生在认识位置(上下、左右、前后)关系时,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是上下关系,所以刘老师在备课时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调整了内容安排:

1、把习题改为例题;先教上下关系,又深挖教材,增加例题的问题,由两个浅显的问题又增加了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2、楼层由三层调整为四层。

3、主人公由小朋友变为小动物。

除改编教材外,他很注重对一年级小朋友审题习惯的培养,并用儿童的语言教学。审题能力的培养他分两步进行:一是审题——看看题目是怎么写的;二是分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目的是通过通俗易懂的儿童语言,达到培养学生三个能力。一是审题能力;二是推理能力;三是语言表达能力。用他的话说:越是重要的,越是关键的,越不能告诉学生。教会孩子审题非常的重要,这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四、用智慧语言点亮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应是更高层次的艺术。可以说张齐华老师就是数学语言里的艺术家。他用张氏的调侃,生动的表情,和蔼可亲的教态,丰富的动作演绎着数学。他的课堂,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和自愧不如。他气定神闲、总在不经意间触动学生思考、质疑和探究。课堂上,他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他说:“数学教学,其实可以很简单”。我认为他说简单的背后定有他智慧语言的支撑。黄爱华老师也说:老师们在关注课堂教学设计的同时,也请关注语言调控。好的教学语言就像一盏明灯,指引孩子去攀登。此次无锡学习再次领略了大师的语言魅力,也指引自己多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

五、学习经典,思考成长。

华应龙老师提醒我们:我们的课堂需要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静等每一朵花开。罗鸣亮老师的课让我领略了什么是“简约而灵动的课堂”。张冬梅老师的课让我见识了活动课如何操作。她讲的是《米的认识》,课堂上,她让学生5次集体活动,让学生动手测量、动口表述、动脑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加深对1米的认识和建构1米的概念。5次活动都能做到活儿有序,活而不乱。我惊叹她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徐斌老师的课让我感到做他的学生很快乐!贲友林老师的课堂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两天半的学习,我看到的是真实的、灵动的课堂。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积极思考的空间和足够的思考时间,并用智慧的语言启迪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静待学生的思考,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数学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篇10:《现代与经典》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课堂是学堂,学生是主人

此次听课感觉变化最大的是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的重大转变。教师退出讲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每位老师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他们注重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自主探究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他们能放下教师的尊严,在课堂上能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自己隐身于学生之中,只有当学生遇到困惑、无法解答的问题时,教师才站出来。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启发、引导孩子主动去探究、想法引导孩子怎么去探究,交给学生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钥匙和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培养的是能力,获得的是基本的活动经验。感觉到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因为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孩子的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俨然就是老师,讲解的是那么深,那么流畅、语言是那么的完整和简练。课堂真的是他们交流学习的平台。这样的课堂,孩子喜欢,老师轻松。当然,这种轻松的背后是教师高超的教育技能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他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教材的解读能力。

二、同样的课,不一样的风采

这次观摩课有幸听到由2位名特优教师刘松和张齐华“同课异构”的《百分数的认识》。听后感叹原来百分数还可以这么上啊!他们都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去上,而是借助问题链串出本节课的所有知识,学生已会的一带而过,学生不会的重点教学。刘松是借助课题《百分数》发散提问引出有关百分数的内容,而张齐华更直截了当。上课伊始就问:今天我们要学什么?你在哪见过百分数?你知道它表示的意义吗?然后就让学生3人一组讨论,汇报交流在哪找到的?啥意思?他以一个关键问题为主线。问题是:现在分数来了,百分数也有了,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学生不断汇报的基础上抓住提炼的5个问题(意义不同,书写不同,百分数不能化简,分数有单位,百分数没有单位)让学生再次讨论。整个课堂就是抓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和联系“这个主要问题展开,他说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他的问题是精心设计的,他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与百分数有关的`知识都能借助学生的口说出来,在汇报、争议的过程中掌握了重点、理解了难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我喜欢张齐华设计的课堂,他比刘松更放手,设计的更巧妙,课堂效果出奇的好。用他的话说“数学教学,其实可以很简单”。是啊,简单的背后必是不简单的付出,他课堂的开放源于他对教材的深层解读和对学生的正确解读。而正确解读教材和学生的能力是需要长时间学习、积累和提炼的。我佩服他勇于尝试的勇气和大胆改革的精神。

三、创造性改编和使用教材

刘德武老师为我们讲授的是《位置与顺序》,不是课本上的原版内容,而是根据教材的结构和习题的设计,包括总复习的设计,而重新组合而成的教材。内容更科学,更体现新内容的层次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他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知识的水平习惯,调换内容的顺序。

除改编教材外,他很注重对一年级小朋友审题习惯的培养,并用儿童的语言教学。审题能力的培养他分两步进行:一是审题——看看题目是怎么写的;二是分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目的是通过通俗易懂的儿童语言,达到培养学生三个能力。

一是审题能力;

二是推理能力;

三是语言表达能力。

用他的话说:越是重要的,越是关键的,越不能告诉学生。教会孩子审题非常的重要,这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四、用智慧语言点亮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应是更高层次的艺术。可以说张齐华老师就是数学语言里的艺术家。他用张氏的调侃,生动的表情,和蔼可亲的教态,丰富的动作演绎着数学。他的课堂,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和自愧不如。他气定神闲、总在不经意间触动学生思考、质疑和探究。课堂上,他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他说:“数学教学,其实可以很简单”。我认为他说简单的背后定有他智慧语言的支撑。黄爱华老师也说:老师们在关注课堂的同时,也请关注语言调控。好的教学语言就像一盏明灯,指引孩子去攀登。此次无锡学习再次领略了大师的语言魅力,也指引自己多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

五、学习经典,思考成长。

华应龙老师提醒我们:我们的课堂需要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静等每一朵花开。罗鸣亮老师的课让我领略了什么是“简约而灵动的课堂”。张冬梅老师的课让我见识了活动课如何操作。她讲的是《米的`认识》,课堂上,她让学生5次集体活动,让学生动手测量、动口表述、动脑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加深对1米的认识和建构1米的概念。5次活动都能做到活儿有序,活而不乱。我惊叹她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徐斌老师的课让我感到做他的学生很快乐!贲友林老师的课堂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1:《现代与经典》学习的心得体会

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些许体会。汇成一句话就是:蹲下来,把握教学的起点;慢下来,关注学习的过程;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

一、注重于学生的沟通,拉近教师与孩子的距离

课前教师和孩子们交流,可以让孩子们身心愉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虽然是短短的几句家常话,但对孩子来说可以足以缓解他们的紧张感。其次蹲下来,把握教学的起点。邵老师所授的一节课内容不多,邵老师就做足准备让孩子课前去收集资料。自学新课通过汇报交流真正把握住教学的起点,为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学习方式的自主化,生活化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就体会感受到语文经典的魅力,邵老师因势利导做足功课,学生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感知、探究、发现问题。

在这些观摩课中我看到的是老师就如他们的好伙伴,老师与孩子真诚的交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是我领略了大师的风采。也了解到了今后的课堂教学方向,教师如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当老师讲得少了,孩子才会讲得多,只有当老师把教学权利下放孩子才能展现他们自己独特的思想。

篇12:18届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参加《第21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安庆市华中路第一小学

有一种天气叫南京的天气。十月里的南京城,炎炎的烈日还在肆意挥洒着光和热,浓浓的秋意却悄悄走进了人们的身边。漫步于六朝古都,葱茏绿地、小桥流水和高楼大厦之间,徜徉于军旗猎猎、军歌嘹亮的解放军理工大学之内,敬畏与仰慕之情自然生发。就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我们一行六人走进了第21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殿堂,走近了小学数学教育界各位名家大师,与他们零距离接触。大师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为我们呈现了12节精彩的课堂,10个观点新颖的报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创新思想等,无不让人钦佩。来到这个殿堂时,我们带来的是困惑、不足和希望,走的时候,我们带着快乐、满足和憧憬。

一、我思故我在

活动的开始,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孔企平发言,他从历年来总结的一线教师的工作实践出发,给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诸多的释疑和解读,孔教授先抛出“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引发大家思考并总结道:“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其实这也是一堂好课的三个标准。老师都明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可怎么做才能调动起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呢?孔教授指出,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是十分必要的,这就包括思考、表达、交往、实践四个方面,其中又以思考最为关键。未来教育目标要朝着“轻负担、高质量”前进,需要教师将教学的重心集中在课堂中,孔教授还为老师们展示了通过“视频录像”、“记录表”、“定向分析”等科学手段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对特定目标的分析促进教学个别环节的改进。

随后,孔企平教授又针对课堂中的“互动”、“发展”进行了详细地阐释,穿插其中的经典案例十分贴近教学实际,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引得在座老师频频点头,在讲到“育人价值”里“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时,还一度引发了老师们小范围的讨论。

最后,孔教授以概括性的语言总结了上好一节好课的必要条件——“四基”、“两能”,指明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末了,孔教授说:“一个老师如果不关注自身的课堂文化建设,不关注隐性课程,那路是走不远的.”听到这里,我不禁问自己,我平时够关注吗?

二、真课堂,真功夫

与以往的观摩课相比,这次呈现的12节课堂没有一课有精美的课件支持,有的只是最朴素的投影,甚至只有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课堂褪去了华丽的外衣,真正地返璞归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真课堂的背后折射出大师们的真功夫。例如,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的《因数与倍数》一课,细致的课前谈话准备,干脆利落的开场导入,行云流水的总结和转折,一点一滴尽显功夫。贲老师凭借“教学敏感”善于倾听,细心接纳,真诚欣赏学生中各种不同意见。他用清晰的思路和谈锋导引着学生,使学生得以充分“畅所欲言”,与教师平等交流。整节课,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老师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出现,师生获得了“双赢”与 “互惠”。我以前一直认为,这种类型的课是只能停留在理想里的,而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贲老师说这是一节未曾试教过的课。未曾试教过的课居然能上的这么精彩,真让我感到很惊讶,有机会的话,还真想亲自去他们学校,他们班级听一听,感受一下平时学生在分享智慧的过程中如何迸发出美丽的火花的。

著名特级教师刘松校长则是另一个风格,他在开始的时候故意不做自我介绍,而是反问孩子,面对一个陌生人,想知道的话怎么办?孩子一开始不适应,不敢回答放不开。但是刘老师诙谐的语言,有交有换的互动,已经深深抓住了学生,也抓住了我。他的经典语句对我触动很大:“如果我们不能提出问题,那学习就停止了”

“你提出的问题直接反应你的水平。”

“你们可能在中国读书久了,没有发现或者说不愿意发现„。”嬉笑之间,覆雨翻云,激起了孩子们的好胜心和勇气,硬是把一个沉闷的班级调动的多姿多彩,挥洒自如。

初看来自苏州车坊小学的徐校长,宛如邻家老爷爷一般亲切,不急不缓的语调,听着就让人觉得平心静气,笑眯眯的嘱咐着孩子们做好课前准备,小到铅笔盒的摆放,座椅的空隙都一一叮咛,让本来陌生紧张的孩子们一下子都定了心,大师风范果然不简单!课程中徐校长让学生基础上提出假设,从而感受到假设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接着让学生根据提供给他们提纲进行合作探究充分交流。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经历了整个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把话筒交给学生的老师是不容易的,全国知名数学教师罗明亮做到了,他相信孩子比我们优秀。“还能用0.3表示吗?还能用小数表示吗?说对了照样是你的礼物。”罗老师的话循循善诱,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而在猜老师身高认识小数时,这是很多公开课都有的桥段,罗老师在学生猜测他身高为1.52米的时候,没有尴尬,而是就势模仿出1米52的身高,引得学生迅速明白了答案要和实际相符。把身子弯下来的罗老师,此刻在学生的心中一定是和蔼可亲的,是可亲可信的。

电脑中毒,资料丢失,临时更换讲课内容,对于上公开课的老师来说那简直是灾难。但是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临危不乱,先和大家说明了理由并致以歉意,不惜延长时间来安抚学生。“学校学校,就是学习怎么笑的”大家会心一笑,紧张的场面顿时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了。大家风范跃然而出,也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不仅如此,课堂上妙语如珠,华老师的数学课上充满着诸如“千金难买回头看” “同学们不要急着举手,研究表明,憋得住的人未来成就会更大,因为他们心中有他人。”等名言警句,不光是在教授着数学知识,还揉合进去德育和做人的道理,育德于数学故事游戏之中,过渡自然,贯穿始终,激发了学生兴趣,夯实了六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

课程末尾,有个孩子提问“数学黑洞495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还没有一个人知道答案,谁能研究出来就是全世界人的数学老师”华老师的一句简单的回答,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教育,更胜过刻意的培养,未来的数学大师可能由此诞生。

来自台湾的吴佳慧老师,带来了另一种风格的教育和聊天模式。例如上课时要面向老师,这一个在我们看来很平常,很自然的要求,吴老师能够很童趣话的跟学生商量好,并且约定看集点卡送来自台湾的礼物,这样处心积虑的把孩子哄来学习给了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们耳目一新的感觉,集点卡给分,让那个学生知道每一个行为都有反馈,都有成就,值得借鉴。

俞正强老师是全国有名的“低头找幸福的人”,这句话是我在网上搜索看到对他的评价。俞老师今天的课《植树问题》在会上响起了多次掌声,课上俞老师的精彩和亮点之处很多,当我看到俞老师课后与每个学生击掌告别时,我不由想到:这一班的孩子们,等他们长大后他们是否还记得有这么一个叔叔曾经和他击过掌,而且在他的课上“我”还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也来了,从黄爱华老师坚持让学生喊他“华哥”开始,整个课堂的气氛已经向着温馨的,拉家常似的方向前进了,润物于无声之间。一道简单的看图分析题,华哥能请学生上来,以编排连续剧的方式,诙谐幽默的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顺利的调动全场气氛,好有突破性的设计,而华哥在引导学生做练习时,更是反其道而行,在出示题目之前带着孩子们猜测题目难度提高可能在哪?学生们本来探索新知之后,略显疲惫发散的精神又被集中起来了,华哥没有大声提醒,没有故作高深,举重若轻的解决了学生注意力自然发散的问题。末了,华哥用看起来略显儿戏的划重点游戏,擦掉不太重要环节,折射出的是教育智慧,给学生留下的是恰恰是深刻的印象

会后交流时,华哥说,方程是什么,我们以前的认知有偏差,方程就是找平衡,而不是外部特征的其他方面。作为教师,文本研读十分重要,文本研读第一是教师用书,一个是课本,三是重点文章,有助于创新,这很重要 多看平时被我们忽视的教师用书,我们的课堂教学路径就有了。健谈的华哥,更是豪情大发的带领我们领略了他的团队,他们的研修,他们的读本,他们看到教材的眼光,他们对数学的理解。

初见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先生,只觉一精神矍铄长者而已,然一开口,话语如泊泊清泉,缓缓流入人心。古稀老者,为了和学生打成一片,不惜放下专家教授的身段,拿自己开涮,笑谈平均寿命,从而引入平均数的特性,以自己的年龄与平均寿命之间的差距来引发学生讨论,回顾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刘老先生教育学生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他告诉学生“别开口就说行,说话要负责任”。然而,课堂板书间一声不经意的长叹“哎”却泄漏了老人家的疲惫和力不从心,年华或将逝去,容颜可以苍老,然而不变的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精神,是一生奉献三尺讲台的热诚。看见他,我不由得想起歌曲《时间都去哪了?》

很快,一节课很快结束了,我却第一次生出恋恋不舍的感觉,似乎很舍不得就这样和这个可爱的老头分离,刘老先生让我重温自己做学生时的感觉,我忽然想起学生时代的自己看待老师,看待学习的眼光,教师的个人魅力对于听者而言影响是巨大的。

上一篇:班级文化展示方案下一篇:数字陷阱游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