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皇宫导游词

2024-05-15

北京明皇宫导游词(精选7篇)

篇1:北京明皇宫导游词

北京明皇宫,他让我们想起了中国明朝两百多年的江山,也让我们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故事主要围绕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毅宗朱由检十六位皇帝,和明朝由盛转衰的历史。1352年朱元璋(1328-1398)弃僧从戎投奔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并于1368年元月23日建立明王朝,年号洪武。

建立大明后,朱元璋在政治上极力强化中央集权,以重典治国,致使数万人被杀。13,明太祖病逝。明惠帝朱允炆继位,为巩固皇权而密谋削藩。136月,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举兵800人,于14兵临南京城。14,明成祖朱棣继位,改元永乐,定都北京,建设贵州交织锐意改革,政绩辉煌,史称“永乐盛世”1424年,明成祖去世。

嘉靖、万历年间,明朝政治腐败,外患严重,民众纷纷反抗。1620年10月,明熹宗继位,年号天启。此间,魏忠贤大权独揽,祸国殃民,明王朝走向崩溃的边缘。1627年,名毅宗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1641年,清兵围锦州。1644年5月,李自成领军攻陷北京。崇祯帝无力回天,自缢煤山,明王朝就此灭亡。

看着明皇宫的蜡像,历史仿佛就在眼前,喊杀声就在耳边,明皇宫蜡像馆让我们记住明朝十六位皇帝;记住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也记住明朝的成功与失败。我们也

篇2:北京明皇宫导游词

北京十三陵明皇蜡像宫(简称明皇宫),是立足首都,依托明十三陵,于1994年8月开业至今是展示中国明朝历史的大型人文景观,是北京市旅游局核准的旅游定点单位。1994年11月,被昌平县政府命名为“昌平县中小学教育基地”,9月,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景区,开业十四年来,已经接待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国内外游客860万人,受到海内外各阶层游客好评。

明皇宫占地1334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其中展厅有26个场景,374尊蜡像,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目前,就蜡像艺术景观而言,其规模之大、蜡像之多、文化品位之高,当属国内首指、亚洲之最、世界一流。

十三陵明皇蜡像宫位于昌平西关环岛,是依托十三陵,采用独特的蜡像艺术和现代影视,声光技术,融古今建筑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点。整个建筑由明皇蜡像宫、仿明乐舞宫、明膳厅、购物中心和多功能娱乐厅五部分组成。明皇蜡像宫巍峨壮观,已被西方称之为“超写真雕塑”的蜡像杰作而蜚声中外,是集先进的蜡像雕塑艺术和现代影视声光技术于一宫的大型人文旅游文化景观,堪舆英国皇家蜡像宫媲美。其截取了明朝26个历史横断面,以374尊栩栩如生、形态逼真的蜡像和仿古仿真的场景,辅以现代影视、声光效果,再现了明朝16位皇帝276年历史。

篇3:北京明皇宫导游词

在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会议在京召开期间, 记者巧遇了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局长张家明, 一次巧遇成就了一次采访, 不仅使记者对北京市2009的安全生产工作有了更为细致的了解, 同时也对北京市未来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思路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记者:北京市2009年的经济发展增速有目共睹, 但大家都知道, 这也会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您能否简要谈谈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为北京安全发展的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吗?

张家明:正如你所讲, 经济迅猛发展会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而2009年, 不仅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也是本市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起步之年, 是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生产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我们全系统发扬“平安奥运”拼博精神, 以确保实现“平安国庆”为目标, 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安全生产保障为主线, 以创新监管监察思路、构建长效工作机制为动力, 全力以赴抓保障, 坚定不移搞创新, 扎实推进“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 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记者:这种稳定与好转是如何体现的?

张家明:截至2009年底, 北京市生产安全、道路交通、火灾、铁路交通事故共死亡1157人。其中,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23人,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81人, 火灾事故死亡32人, 铁路交通事故死亡21人, 各类相对指标均控制在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达的控制考核指标内。

记者:实现这样的目标, 咱们局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能否具体地谈一谈。

张家明:我前面谈了, 2009年的工作是以确保实现“平安国庆”为目标, 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安全生产保障为主线。而60周年庆祝活动不仅是北京的, 更是全国的, 所以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 对有关事项进行了周密部署, 狠抓了保障措施的落实工作。

我们借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对《安全生产法》以及《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贯彻情况进行检查的机会, 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执法大检查。借立法机关执法检查的“东风”, 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 整改了事故隐患, 为营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 我们进一步严格高危行业监管监察;建立台账, 细化监管任务;实施特殊管控措施, 降低事故发生风险。为做好国庆焰火安全监管工作, 我们制定了《国庆焰火产品在京临时存放安全管理实施方案》, 对烟花爆竹仓库进行升级改造, 并开展应急演练。做好天安门广场网幕、民族柱焰火安装及吊装设施的安全监管, 确保燃放安全。强化了庆祝活动临建设施安全监管, 还加强应急管理, 做好处置准备。

去年7~10月,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安全生产执法‘护航’行动”, 最大限度地查处违法行为, 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应该说, 在过去的一年中, 我们安全监管监察战线的同志们, 面对繁重艰巨的任务,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 投身到监管监察最前沿, 坚守在保障工作第一线, 很多同志放弃了假日, 加班加点毫无怨言, 有的同志带病坚持工作, 表现出了安全卫士的高尚品德, 为60周年庆祝活动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我们的努力和付出, 各级领导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经市政府领导同意, 市局对全系统在60周年庆祝活动安全生产保障工作中, 做出突出成绩的227个先进集体和455名先进个人给予了隆重表彰。在此, 我想通过你们媒体, 谨代表市局党组, 再一次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记者:其实, 向安监工作者表示感谢的还应该有我们人民群众, 因为没有他们辛勤工作, 就没有人民平安幸福的生活。

张家明:除了辛勤工作以外, 我们在创新工作中也做了不少事情。社会在发展, 工作手段如果不创新的话, 往往难于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所以这种创新是必须的, 也是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的。

记者:众所周知, 安全监管局建局晚、人员少、设备装备不够齐整, 创新工作是否会提升我们在现有条件下的工作实效?

张家明: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 我们的创新工作确实取得了突出成效。比如, 为提升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的权威性, 扩大影响力和增强执行力, 我们积极协调市政府办公厅, 对于全市性的工作部署, 重要以及专项的工作安排, 力争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文件, 这样便增强了工作力度。

除此之外, 我们还改进安全生产委员会运行方式, 积极尝试并不断丰富综合监管手段, 开展对重点行业企业安全审计工作, 对重点区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导, 开展对重点部位安全风险调查评估, 突出加强了执法检查结果分析, 突出加强了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等方面的创新性工作。

当然, 为了保障这些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也在制度建设方面, 机制运行方面做了许多创新工作, 结合加强基础工作, 使我们的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记者:2008年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圆满成功, 标志着首都各项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考验。对此, 您是如何看待的?

张家明: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形势, 是我们履行好安全监管监察神圣使命的前提和基础。局党组在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 在召开务虚会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

市委十届七中全会认为, 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已经进入到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面对国家国情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面对首都在国家工作大局中所承担的重要任务, 面对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责任, 市委要求, 要以更高的标准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 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 审视首都的发展建设, 提高科学发展的水平、规划建设的档次和服务管理的水准, 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 在更高的起点上完成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首善之区的目标, 使首都发展建设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相适应。

记者: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让人振奋, 北京市对此有没有具体工作要求?

张家明:2010年, 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最后一年, 也是集中精力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推进“三个北京”建设的重要之年。全市工作总的要求, 就是“五个着力抓好”:着力抓好自主创新,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抓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抓好改革开放, 进一步增强首都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着力抓好改善民生, 促进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着力抓好国际大都市建设, 进一步提高首都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这“五个着力抓好”, 也是我们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局党组认识到, 今后首都发展的方向, 就是坚持高端发展方向, 起点要高、标准要高、水平要高。局党组一致认为,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发展要求, 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必须更加融入首都工作大局, 更加坚定安全发展理念, 更加摆正建设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关系, 牢固树立首都意识, 始终坚持首都标准, 不断提高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努力使本市的安全生产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努力为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记者: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 落到安全监管局的具体工作上, 我们有何打算呢?

张家明: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任务, 这是对“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定位认识的深化。刘淇书记在市委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务虚会上指出, 世界城市, 就是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 是聚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和人才的城市, 是国际活动的聚集地, 是会都之城、旅游之都, 代表发展方向的中心城市。建设世界城市、建设国际大都市, 不仅要加快建设发展的速度, 也要加快提升城市运行管理的水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本市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基础设施越来越庞大, 城市人口高度密集, 城市服务业愈加发达。在这种发展变化趋势下, 安全生产的城市性特征越来越凸显, 安全生产工作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 成为城市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城市的运行, 涉及城市生产性基础设施的运行系统, 城市居民生活保障的综合服务体系, 城市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作业等领域, 主要表现为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从近些年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看, 事故类型正在向城市运行领域扩展, 从多年来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看, 很多隐患都和城市公共安全有关, 城市运行安全生产问题, 突出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一定要正视现实、调整眼光, 加强对城市运行安全生产规律特点的研究, 迎接建设世界城市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做好城市运行安全生产工作, 最重要的, 是要充分行使好综合监管的职权。法律确定了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综合监管、行业监管 (也包括专项监管) 这种既有分工, 又需要配合的监管体制。在这个体制架构上, 综合监管部门实际扮演着谋划、牵头、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主要角色, 要求站位要更高一些, 视野要更宽一些, 把握大局、综合协调的能力要更强一些。城市安全生产的特殊复杂性, 决定了必须以更高的标准做好综合监管工作。这个更高的标准, 就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要让各级党委和政府感觉到, 把统筹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任交给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放心, 并且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有承担的能力、有做好的把握, 不会辜负党委和政府的期望。这几年, 我们越来越感到, 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希望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地区安全生产工作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要有充足的能力储备, 切实围绕谋划、牵头、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作用的发挥, 认真做好综合监管这篇大文章。

记者:从您的讲述中, 可以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安监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对此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张家明:正如你所说, 确实感觉肩上的担子不轻。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部署, 提出了要求。刘淇书记要求, “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健全安全生产制度, 加强安全监管, 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郭金龙市长要求, 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方责任, 强化综合考核和事故问责, 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力度,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2010年, 虽然没有了奥运会、60周年庆祝活动这样政治要求高、保障难度大的活动, 但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又面临新的考验, 压力不小于前两年。一是大规模建设带来的压力。为应对金融危机, 政府投资了1 400亿元, 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这些投资绝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一些项目将集中在2010年启动。轨道交通建设, 加快推进12条线路建设, 在建里程108.5km, 几条线路将穿越城区, 施工环境复杂、难度很大;整体启动城乡结合部50个难点村的改造整治工程, 加快中心城内227个村的改造, 大量拆除工程可能会造成事故多发;以及南城行动计划的启动、重点新城开发建设速度的加快、多条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的集中建设等, 这些给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二是一些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现状带来的压力。从我们对地铁运营、地下空间经营场所、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状况调查评估的情况看, 薄弱环节很多、隐患大量存在。上海地铁12月22日发生的系列事故, 更给本市地铁安全运营敲响了警钟。这几年本市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频发, 有影响的火灾事故多发,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三是要清楚我们自身存在的不足。无论在思想观念上、工作作风上, 还是在监管监察能力上、方法手段上, 都不能适应新的挑战。一些同志存在着麻痹、松懈和厌战情绪, 一些同志不去积极捕捉问题、深入研究问题, 工作停留在表面化。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努力加以解决。

记者:面临如此大的工作压力, 贵局2010年的具体工作安排是什么样的?

张家明:2010年, 全市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安全监管总局的部署和要求,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求创新、谋发展, 强基层、打基础, 完善法制、健全体制、优化机制, 着力提高综合监管能力, 突出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监察, 扎实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 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为首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首先, 我们要科学监管、严格执法, 扎实开展安全监管监察。尤其是要强化对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执法检查, 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力度, 全力压减各类事故, 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这是全市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次, 我们要巩固提高、深化拓展, 努力开创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新局面。2010年, 我们要在巩固和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成果基础上,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创新, 以实现好、发展好综合监管为核心, 以构建综合监管新的工作格局为目标, 进一步加大创新工作力度, 努力开创综合监管工作新局面。这里面会涉及创新综合监管制度、优化综合监管机制、强化综合监管手段、调整构建新的执法工作格局、继续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除此之外, 由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 所以我们的工作开展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这其中主要会涉及到八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着力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正规化建设;二是要着力加强安全生产专业队伍建设;三是要着力加强生产经营单位一线班组建设;四是要着力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培训;五是要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六是要着力增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七是要着力加强规划科技工作;八是要着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以高效、廉洁、和谐为目标, 大力加强机关建设。因为任何工作都是要人去做的, 只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才能稳固工作基础, 一切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才能使命必达。

篇4:北京的明长城

居庸关的秘密武器——关门锁

居庸关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就是一把“关门锁”,它是1997年在八达岭高速公路附件发掘出来的,专家鉴定之后,确定它就是居庸关城的城门锁。咱们通常看见的城门也好、院门也罢,关门之后都是一个木质门闩把门别住,大家通常管这个叫做封门别棍。但是您注意了没有,以往打仗的那些电视剧里边,经常出现一个情景,士兵搭着梯子往城墙上爬,一旦有人爬进去了,从里边把这门闩一拔,这大批的敌军科技像洪水猛兽一般地冲进城门了。但是人家居庸关就是个例外,插上门闩之后还要额外加把锁,即便敌人翻进城里了,也因为打不开这把锁,开不了城门而放不进士兵来。

从拍摄的图片上可以看到,锁分外两个部分,比较细的部分是锁的锁芯,长度大概是30厘米左右,粗的部分就是一个锁套,在锁城门的时候,把锁芯放进锁套里面,两边一按这把锁就算锁上了。锁套的外侧是一把钥匙,在锁上之后要开锁的时候,用钥匙在锁套里面一转,锁芯就会弹出去。而现在可以看到,这个锁的锁芯已经弯了,是因为几百年在地下掩埋,现在已经恢复不到原来的样子了。

您别瞧就是这么一把城门锁,却成了当年防御敌人攻破居庸关的一件秘密武器。

进可攻退可守——障墙

当年各段长城都有独特的防御体系,可以说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这关门锁就是居庸关的秘密武器。要说到司马台长城和金山岭长城,也有自身的特点,它们有一道进可攻退可守的障墙。

在长城博物馆里我们发现了一组长相很特别的长城模型,看了图片可能您会问了:没见过这模样的啊,好好的长城,怎么还盖上一堵一堵的短墙了?其实,这种短墙在城镇争夺战中很早就已经出现了。当敌我双方在城镇中发生交战时,守方往往会在街道中间横向砌一道墙,叫做“街垒”,这是专门用来打巷战的,用来对付那些近距离的敌人,可以起到隐蔽、掩护和防止敌人冲锋的作用。现在,您看见的这几堵短墙,跟街垒的作用一样,只不过搁在长城这儿,学名叫“障墙”。

那这究竟指的的是哪段长城呢?说的就是明朝修筑的司马台和金山岭长城的制高点附件,最险最陡的那段。那为什么偏偏把障墙盖在那儿呢?因为自打明朝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他经常遭到北方蒙古鞑靼的骚扰,而那些鞑靼就瞅准了司马台和金山岭,作为长期突破口攻破那一带。为了以防万一,明朝政府就研制出了这种简单便捷的障墙,一旦敌人打到自己跟前了,士兵们也有个躲的地方,而且您瞧上边这个小孔,士兵在躲避的时候,反而还能借机攻打敌人,这就叫边退边守、边守边攻。

战备两用——空心敌楼

敌楼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时候士兵站岗放哨的地方。明朝以前的敌楼大部分都是实心的,说白了就是只有顶上这一层可供使用。而当明朝的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出现之后,敌楼的样式彻底改变了,究竟改成什么样了呢?这还得从戚继光下基层工作的那天说起。

戚继光是一位体恤下级的领导,话说明朝隆庆元年,也就是1567年,他刚从南方调到蓟州担任总兵,在一次视察工作的时候他发现,士兵站岗的敌楼不过就是一个骑着城墙盖的平台,士兵站在上边是风吹日晒、没遮没挡的,这环境也太恶劣了。回去之后,他打算把敌楼重新整合一下,把底下的大实心掏空了,既可以当士兵宿舍,又可以作为长期的物资仓库,这就叫战备两用。您瞧,没添一砖一瓦,立马就提高了敌楼的实用价值,还得到了广大士兵的认可。

打那时候起,这种多功能的空心敌楼就开始大批量生产了,使用的最广泛的,要数司马台长城和金山岭长城,10000多米的一段长城上就盖了67座。随之而来的就是实心敌楼越来越少了,所以咱们现在也就很难看到它们了。

军事重镇——士兵装备

众所周知,像居庸关、八达岭这样的军事要塞,必有重兵把守。所谓“重兵”,一来是说士兵人数多,二来是指武器很精良,正所谓是精兵强将。其实,对于“重”的这种解释,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在中国长城博物馆里,我们发现这“分量”其实也是很重的。

那么一位上阵冲锋打仗的士兵身上的装备究竟有多重呢?在长城博物馆里粗略的统计了一下,首先就是头盔,要论用途跟咱们现在施工现场的安全帽差不多,但分量可就沉多了,足足有六斤四两重。然而这还不算重量级的呢,在它旁边的几片铠甲,相当于现在的防弹衣,单单是残片,一片就有一斤多重,小片的也得有三四两重呢,然而一副完整的铠甲至少得用这样大大小小好几百片,您知道有多重吗?

军事要书《武经总要》中曾经提过,古代士兵穿着的铠甲平均重达三十公斤,也就是六十斤。这还只是赤手空拳呢,要是再带上六斤多的头盔,再加上手里拿的兵器,往轻里说怎么也得七十来斤。这么沉的装备,别说动弹了,光站着就得累出一身汗来,但这些可都不是累赘。遥想明清时期,还处于冷兵器时代,枪炮只是少数,大多数士兵都是跟敌人面对面的肉搏,把全身捂严实了就可以刀枪不入,这才是最重要的。回过头来想想,古时候的士兵真是不容易。

无人能敌的古今巨防——居庸关

您知道这居庸关的名字最早是怎么来的吗?相传,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时,把囚犯、士兵还有强征来的民夫迁徙过来,让他们在这里进行生产劳动、驻守边疆,后来就取了“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

到了明朝,朱元璋灭元之后,元顺帝虽然被赶出了大都,但仍想卷土重来,居庸关是他南下的必经之路,所以加强这里的防御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明朝时期,居庸关达到了最完备的程度。它自北而南由岔道城、八达岭、上关城、中关城(即居庸关)、南口五道防线组成,其中八达岭处于长城线上,其余几道关属于纵深布置,居庸关就是指挥中心。说这里无人能敌,其实一点也不为过,打仗的例子举不胜举,这回给您说一个比较新鲜的例子。

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那是出了名的游手好闲,不愿意被别人管着。有一次他突发奇想,打算偷偷的到北方带兵打仗,而他出走的路线不是别处,正是居庸关。选择从这里出去是因为除了通过居庸关,根本无处可走。

篇5:娲皇宫导游词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娲皇宫,我是你们的导游**。

娲皇宫,当地俗称“奶奶顶”,是位于冀南涉县凤凰山(古中皇山)的一处古迹。它依山就势,巧借天然,前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涉县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茸、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

娲皇宫,是为祭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而修建的。据《淮南子·览冥训》、《路志》、《独异志》等典籍记载,传说女娲曾抟土造人,送子继嗣,“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从此人类和万物才得以生息和繁衍,赢得人世间对她的崇敬与怀念。对于以人伦道德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统治下的汉民族,便视女娲为有盖世之功的女性神圣,于是为之建宫立庙,永世享受人间的崇拜。

娲皇宫古迹始建于北齐,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时(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据这里碑文记载,此处古迹最早创建于汉文帝时,但当初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楹”。另据《涉县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为都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文宣帝高洋自邺至晋阳,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文宣帝高洋“信释氏,喜刻经像”,在这里较大规模地修建了娲皇宫,并在山麓开凿石室,内刻佛像,以后又将佛经“勒之岩壁”。到明代又陆续修建了不少宫宇,清代又曾大规模重修。累经历代迭次修建,这里渐而成为占地1.5万多平方米的一组建筑群。

娲皇宫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依山就势,匠心独运。它由四组建筑组成,每一组都各具神韵,自成一体,又和整体格局和谐统一。山脚三处建筑,自下而上,依次为朝元、停骖、广生三宫。朝元宫(十方院),因其为山前首庙,遂名朝元(1938年被日寇焚烧),停骖宫(歇马殿)是一行宫,为圣驾及香客休憩处,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娲皇诞辰之日,民间在此宫举行众神庆寿之仪。这个宫(歇马殿)的山墙上,画有娲皇宫全景和一幅壁画:“伺辇图”。一辆华贵的车辇上坐着女娲,神龙牵车,仙女陪伴,天兵护卫,腾云驾雾,驰骋万里长空,是一幅珍贵的艺术品。广生宫(子孙殿),为一座神庙,乃神话传说中求子之场所。停骖、广生二宫,各有正殿、配殿,分别为悬山、硬山式建筑。由山脚向上绕行十八盘后,过广生宫便是“奶奶顶”即娲皇宫所在。

娲皇宫是最后最高的一组主要建筑,于凤凰山崖险峻陡峭之处就势筑台而建,娲皇阁(三阁楼)居中,梳妆楼、迎爽楼分立左右,钟鼓二楼南北对峙,还有六角亭、灵官阁和题有“娲皇古迹”的牌坊等,各选其位,呈点缀之态,全部建筑布局合理,既和谐对称,又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娲皇阁(三阁楼),坐东面西,为娲皇宫主体建筑,古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之称,它悬空而立,高达23米,为歇山斗拱硫璃瓦顶。该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上建三层楼阁,分别名之为“清虚”、“造化”与“补天”。各层均三面设廊,背倚悬崖,用铁索将阁与崖壁所凿八个“拴马鼻”相系,若游客盈楼,铁索即伸展,绷如弓弦,楼体前倾,因而又被称作“吊庙”、“活楼”,构思奇巧,为建筑史上动静结合的杰作。纵观娲皇阁,嵌于绝壁,雕梁画栋,登楼远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带,堪称“天造地设之境”。

千百年来,娲皇宫历经数代,屡遭焚毁,今日所见,多为明清建筑,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崖壁现留石窟三处,除娲皇阁底基石窟外,其右侧另有“眼光”、“蚕姑姑”二窟,窟内石像已遭破坏,残缺不齐,惟内壁环刻经文较为完好。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为此处古迹之精髓。摩崖刻经,共分五处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最大的一处,面积54.18平方米,字数也多达4.1万有余。字体全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所刻经文内容,均属大乘佛教之经典,这对研究佛教和北齐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标本和资料,在国内也属罕见。从国内现存的北齐石刻看,内容多与佛法有关,在当时雕佛刻像之风较盛,但以巨大的工程来摩崖石刻藏经,还很少见,可以说,无论在石刻建筑、艺术价值和藏经内容上,娲皇宫的摩崖刻经均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也是北齐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可看出,娲皇古迹始于崇佛刻经,而后才立庙拜神,这也体现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即崇佛与崇神并举的多种崇拜的宗教观念,所以,从摩崖刻经到娲皇古建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形象的见证。

张家口旅游导游词 ·山海关导游词 ·秦皇岛祖山导游词 ·北戴河导游词 ·角山导游词

娲皇阁亦称三阁楼,坐东面西,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从下向上依次名之为“清虚”、“造化”、“补天”,通高23米,建筑式样为歇山顶,七踩三下昂斗拱,龙形要头,属典型的清式建筑,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玉宇悬空、琼楼耸翠,上临危岩、下设深壑,犹如桂殿兰宫嵌于绝壁,故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重碧灿然,坐若霞蔚”之赞。其天然独特的地势妙不可言,巧夺天工的建筑风格堪称一奇。各层均三面设廊,背依悬崖,以九根铁索将楼体系于崖壁,据传游客盈楼时,铁索即啷啷作响,故素有“话楼”、“吊庙”之称。

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摩崖刻经共有六部,分五处镂于崖壁上,刻经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刻石1187行,共刻经文137400余字,字体为魏碑字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它是北齐文化的一个历史缩影,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篇6:涉县娲皇宫导游词

作为一名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涉县娲皇宫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娲皇宫,我是你们的导游xx。

娲皇宫,当地俗称“奶奶顶”,是位于冀南涉县凤凰山(古中皇山)的一处古迹。它依山就势,巧借天然,前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涉县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茸、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

娲皇宫,是为祭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而修建的。据《淮南子·览冥训》、《路志》、《独异志》等典籍记载,传说女娲曾抟土造人,送子继嗣,“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从此人类和万物才得以生息和繁衍,赢得人世间对她的崇敬与怀念。对于以人伦道德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统治下的汉民族,便视女娲为有盖世之功的女性神圣,于是为之建宫立庙,永世享受人间的崇拜。

娲皇宫古迹始建于北齐,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时(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据这里碑文记载,此处古迹最早创建于汉文帝时,但当初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楹”。另据《涉县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为都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文宣帝高洋自邺至晋阳,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文宣帝高洋“信释氏,喜刻经像”,在这里较大规模地修建了娲皇宫,并在山麓开凿石室,内刻佛像,以后又将佛经“勒之岩壁”。到明代又陆续修建了不少宫宇,清代又曾大规模重修。累经历代迭次修建,这里渐而成为占地1.5万多平方米的一组建筑群。

娲皇宫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依山就势,匠心独运。它由四组建筑组成,每一组都各具神韵,自成一体,又和整体格局和谐统一。山脚三处建筑,自下而上,依次为朝元、停骖、广生三宫。朝元宫(十方院),因其为山前首庙,遂名朝元(1938年被日寇焚烧),停骖宫(歇马殿)是一行宫,为圣驾及香客休憩处,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娲皇诞辰之日,民间在此宫举行众神庆寿之仪。这个宫(歇马殿)的山墙上,画有娲皇宫全景和一幅壁画:“伺辇图”。一辆华贵的车辇上坐着女娲,神龙牵车,仙女陪伴,天兵护卫,腾云驾雾,驰骋万里长空,是一幅珍贵的艺术品。广生宫(子孙殿),为一座神庙,乃神话传说中求子之场所。停骖、广生二宫,各有正殿、配殿,分别为悬山、硬山式建筑。由山脚向上绕行十八盘后,过广生宫便是“奶奶顶”即娲皇宫所在。

娲皇宫是最后最高的一组主要建筑,于凤凰山崖险峻陡峭之处就势筑台而建,娲皇阁(三阁楼)居中,梳妆楼、迎爽楼分立左右,钟鼓二楼南北对峙,还有六角亭、灵官阁和题有“娲皇古迹”的牌坊等,各选其位,呈点缀之态,全部建筑布局合理,既和谐对称,又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娲皇阁(三阁楼),坐东面西,为娲皇宫主体建筑,古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之称,它悬空而立,高达23米,为歇山斗拱硫璃瓦顶。该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上建三层楼阁,分别名之为“清虚”、“造化”与“补天”。各层均三面设廊,背倚悬崖,用铁索将阁与崖壁所凿八个“拴马鼻”相系,若游客盈楼,铁索即伸展,绷如弓弦,楼体前倾,因而又被称作“吊庙”、“活楼”,构思奇巧,为建筑史上动静结合的杰作。纵观娲皇阁,嵌于绝壁,雕梁画栋,登楼远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带,堪称“天造地设之境”。

千百年来,娲皇宫历经数代,屡遭焚毁,今日所见,多为明清建筑,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崖壁现留石窟三处,除娲皇阁底基石窟外,其右侧另有“眼光”、“蚕姑姑”二窟,窟内石像已遭破坏,残缺不齐,惟内壁环刻经文较为完好。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为此处古迹之精髓。摩崖刻经,共分五处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最大的一处,面积54.18平方米,字数也多达4.1万有余。字体全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所刻经文内容,均属大乘佛教之经典,这对研究佛教和北齐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标本和资料,在国内也属罕见。从国内现存的北齐石刻看,内容多与佛法有关,在当时雕佛刻像之风较盛,但以巨大的工程来摩崖石刻藏经,还很少见,可以说,无论在石刻建筑、艺术价值和藏经内容上,娲皇宫的摩崖刻经均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也是北齐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可看出,娲皇古迹始于崇佛刻经,而后才立庙拜神,这也体现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即崇佛与崇神并举的.多种崇拜的宗教观念,所以,从摩崖刻经到娲皇古建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形象的见证。

娲皇阁亦称三阁楼,坐东面西,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从下向上依次名之为"清虚"、"造化"、"补天",通高23米,建筑式样为歇山顶,七踩三下昂斗拱,龙形要头,属典型的清式建筑,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玉宇悬空、琼楼耸翠,上临危岩、下设深壑,犹如桂殿兰宫嵌于绝壁,故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重碧灿然,坐若霞蔚"之赞。其天然独特的地势妙不可言,巧夺天工的建筑风格堪称一奇。各层均三面设廊,背依悬崖,以九根铁索将楼体系于崖壁,据传游客盈楼时,铁索即啷啷作响,故素有"话楼"、"吊庙"之称。

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摩崖刻经共有六部,分五处镂于崖壁上,刻经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刻石1187行,共刻经文137400余字,字体为魏碑字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它是北齐文化的一个历史缩影,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篇7:大皇宫导游词介绍

泰国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毗邻老挝和柬埔寨,南部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都比较炎热,但温差不大。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温度宜人,降雨较少,是去泰国的.最佳旅游季节。曼谷,是泰国的首都,也是泰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泰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也旅游观光胜地,东方色彩浓厚,主要景点有:杜莎夫人蜡像馆、鳄鱼潭、郑王庙、大皇宫、暹罗广场等等,其闻名世界的人妖文化也是城市一大亮点。

泰国大皇宫位于曼谷市中心区,仿照故都大城的旧皇宫建造,由28座布局错落的建筑群组成,汇集了绘画、雕刻和装怖艺术的精华。大皇宫内有四座宏伟建筑,分别是节基宫、律实宫、阿玛林宫和玉佛寺。

曼谷王朝开国君主拉玛一世登基后,于1782年把首都从吞武里迁至湄南河东岸的曼谷,经历代不断扩建,终于建成规模宏大的大皇宫建筑群。大皇宫是泰国诸多王宫之一,是历代王宫保存最完美、规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官,现仅用于举行加冕典礼、宫廷庆祝等仪式。曼谷王朝从拉玛一世到拉玛八世,均居于大皇宫内。1946年拉玛八世在宫中被刺之后,拉玛九世便搬至新宫居住。

大皇宫庭院

大家现在来到了大皇宫庭院,这里有大片草地,旁边是姿态各异的古木,大皇宫的佛塔式的尖顶直插云宵,鱼鳞状的玻璃瓦在阳光照射下,灿烂辉煌。

节基宫

我们走进这第二道门就来到了大皇宫里规模最大的主殿--节基宫,大家可以见到这是一座雄伟而瑰丽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建筑物,但它的上边却是泰国式屋顶。节基的意思是神盘、帝王,也是拉玛王朝的正称。

律实宫

大家往西面看,那是大皇宫内最先建造的皇殿,叫做律实宫,此建筑风格颇为传统。律实宫里有拉玛一世王时代制造的御座和御床,被列为拉玛王朝第一流的艺术品。律实宫主要作为国王、王后、太后等皇室人物举行丧礼的地方。

阿玛林宫

大家再往东面看,东面就是著名的阿玛林宫,它由三个主要建筑物组成,即:阿玛灵达谒见厅,宫廷的昭见仪式通常在这里举行;拍沙厅,君王的加冕礼在这里举行,里面有加冕坐的椅子;卡拉玛地彼曼殿,该建筑物曾是拉玛一、二、三世王的住宅,以后成为君主们加冕后

的官方住宅。

玉佛寺

上一篇:《皮靴》阅读练习及答案下一篇:游学报告范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