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朗诵散文

2024-04-15

情感朗诵散文(精选11篇)

篇1:情感朗诵散文

冷风无情,吹落心事一地。

醉清风,记忆深处,一个斜角,一段记忆,一地伤感。

蹲在那里的静态,修饰出伤痛。单调情感,灰色空间。

向左走,向右走,谁掩盖内心真实的想法?

仰望四十五度的天空,片片梧桐叶成了更加疼痛的吻。

时间一刻一点敲打我的神经。

离别,我的无奈。梦,同一个身影。是否能留下?

十二月,注定的安排。

“就是不想让你走”脱口的言语,割伤空气。沉默,只剩下心跳。

努力争取有关“时间”的名词。

“不允许惩罚自己”未发出的短信,占一席之地。

是否还记得那几句话?对立而站,亦如镜中自己。

回头一切像泡影,梦里难平。

【情感散文诗朗诵3篇-朗诵稿】

篇2:情感朗诵散文

她有一次,我与好友小夏逛街,每走到专卖店的大镜子前,她就会晃着细腰左照右照。更夸张的是,她竟然连汽车玻璃也不肯放过。我投去淡淡的嘲笑:“臭美加自恋”。小夏笑着回击:“不臭美的女人还叫女人吗?至于自恋,只要不过分也是一种优势!”

我虽然笑她说的是歪理,但心里却已默认。小夏何止喜欢照镜子,她喜欢漂亮的没膝长裙,喜欢各种颜色的指甲油,喜欢不同材质的耳环,还喜欢一个人背着背包到处走。我本以为自己足够自恋,没想到小夏却更胜一筹。几乎每个女人都自恋,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生活中,很多细小的动作,虽然只是发生在不经意间,却折射出了女人对自身形象的关注。这至少证明,我们是爱自己的。自恋在小女孩儿身上出现得很早,当小男孩儿在比赛谁尿得更远时,女孩儿们却在比谁的裙子更漂亮。她们在镜子面前扭来扭去,尽管是那么年幼,那么童真。

法国女性研究学家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说道:“玛丽对被夸奖的需求非常强烈,这不是偶然的,她在5岁时就穿上母亲有花边的衣服,头上插着花,去客厅跳舞。她觉得自己就是大舞蹈家,全家人都在看着她表演。”长大以后,男人们开始为自己强健的体魄、灵活的头脑而骄傲,女人则需要弄明白如何好好爱自己。这种爱,从自我欣赏开始,哪怕最初只是一种近乎于自恋的`表示。

爱自己对于女性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一种神秘的女性本能。平时如果有人说我是个很娇惯自己的人,我从来不会否认。因为在我看来,爱自己是一种自我肯定和自信的表现,为什么不能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呢?为什么不把自己变得看起来更年轻、更有激情呢!爱自己,不仅仅是自我欣赏,也是一种自我提高。爱自己可以让女人优化自我,从而使自己更加完美。适当的自恋还能提升品位和气质,让女人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更加强大的自己。

很多女性朋友吃了不爱自己的亏,她们把男人看成宝贝,伺候得十指不沾尘,自己把家务活儿大包大揽。结果,男人被惯坏了,女人成了一再被忽略的对象。

女友小M是个用情至深的人,每年的情人节,她都会用心为男友准备一份价格不菲的礼物。有一次我问她:“他平时对你关心那么少,为什么你还总是主动送他那么贵的礼物,应该是他送你礼物才对呀。”

小M笑笑说:“他是个粗心大意的男人,从一开始都没有送过我什么,也没有对我承诺过什么,所以我早已经习惯了,但是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他。”其实,我一直觉得小M忘了在男友面前爱自己,她忘了爱是一个人认为自己值得被尊重,被肯定,被珍惜。

这世上像小M一样不懂得爱自己的女孩儿还有很多,有时候大家只有受了伤,才会醒悟应该及早地爱自己。很多人却不知道,不懂得爱自己的女人,往往不如爱自己的女人幸福。一个不爱自己的女人,因为一再付出,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从而失望,并且任由自己失望。她们觉得,自己活该忍受这样的生活。但假如一个人在精神方面长期忍受压抑,终有一天她会爆发出来。而一旦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有心理学家认为,那些不懂得爱自己的女性,更容易培养出自卑、胆小、怯懦的孩子。

对于女性来说,爱自己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爱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爱自己的相貌和外表,爱自己所做过的每一件符合道德和法律的事,不管它成功还是失败。

有些人对自己犯下的错懊悔不已,觉得无法原谅自己。如此一来,她们陷入了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困境之中。“不原谅”是情绪的障碍,它让人无法爱自己。反过来,当一个人不爱自己的时候,也就更难原谅自己。原谅是一种救赎,但我们却把救赎的门关上了。接纳自己,对自己满意,原谅自己犯过的错,只有这样女人才能体会到幸福。在别人眼中,这样的女人才是一个真正懂得爱的女人。

有很多二十几岁的女孩儿,还沉浸在那些灰暗的青春小说里无法自拔。很多女孩儿总是患得患失,一再咀嚼着自己所遭遇的不幸。但如果我们学会了爱自己,就会发现之前所有情绪上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有句诗这样写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有人认为,爱自己就是自恋,自恋的人就会招人烦。其实有时候,只要没有达到过度自恋的地步,自恋也是一种美。因为智慧的女人不会让自恋泛滥成灾,她会穿合适的衣服,化合适的妆,不矫揉造作、刻意扮相;她们头脑清醒,不会认为自己貌似天仙,更不会在各种赞美声中迷失自己。她们开始学着用心经营自己,把独特的品位和令人欣赏的内涵通过外表以及行为举止表现出来。她们不再像小时候那般任性,懂得忍耐与宽容的同时重视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心。她们开始发现生活里的美,试着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丰富,而不是困在爱情里成为谁的傀儡。她们会对那些心怀鬼胎的男人一笑了之,对那些见到美女就大呼小叫的阿谀奉承的男人,更是不会当真。她们习惯嘲笑别人的同时,也会自我嘲笑,而她们往往才是那种内心强大的人。

篇3:诗朗诵韵律和情感的表达

在诗歌朗诵的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 启发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 使学生有“我就在”的现场状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上课前让学生查阅诗歌的概念、分类、特点等有关诗歌知识, 尤其要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此诗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这种身份定位对于诗歌朗诵的情感把握尤为重要。上课时, 先让学生讲一下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营造作者当时的创作氛围;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节划分;接下来学生进行朗诵训练;最后再由教师示范并对学生们朗诵的进行评析。有条件的话还要让学生们听一下相关的录音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朗诵。下面, 我们以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为例:中国古典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定的顿数, 而且有规律可循。一般五言诗是每句两顿, 每顿是两个字或一个字, 这样按照这种语节去朗诵诗歌有较强的韵律感和吟诵感, 但是有时会破坏诗句的完整性。因此, 我们可以将五言诗改为一顿就可以了。

《江雪》可以这样划分: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七言诗也是一样的, 它比五言诗多了一顿, 为每句三顿, 同上所述七言诗可以改为两顿就可以了。

比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可以这样划分: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上课之前, 学生通过自己对诗歌分类及特点的复习, 知道这篇诗歌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 并且对诗歌进行划分, 然后对诗歌进行分析和理解。在上课时, 通过他们自己的分析, 用自己的有声语言将诗歌的韵律美和形式美播读出来。古体诗的朗诵, 我们对诗进行划分, 主要是朗诵时有一定的节奏, 因为诗歌最忌讳平, 要想朗诵好一首诗, 必须给其注入生命使其具有活力, 有起伏、有变化。

此外, 自由诗的朗诵, 同样也需要理解它, 感受它。自由诗完全打破了古体诗在诗体上的种种限制, 主要侧重于内容上的叙述和抒情。因此, 在自由诗朗诵时, 需要注意深入作者内心, 表现诗情。当然, 自由诗也同样要有一定的节奏, 一般来说, 在语言表达中, 节奏是表达者内心的情感变化所引发的。但是对于诗歌来说, 一是它本身就有一定的韵律节奏;其次就是诗歌内容引起朗诵者内心的情感变化。比如自由诗《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自由诗本身也有一定的韵律, 朗诵者只要找到感觉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知道, 尤其是自由诗, 它是将内在的韵律与朗诵者内心的情感变化融为一体的。所以, 我们朗诵自由诗时, 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 才能将其完美地朗诵出来。

篇4:写人散文的情感态度

再如《记念刘和珍君》,刘和珍是作者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这个学生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更是一个为国牺牲的爱国青年。至于写到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则体现出人物性格的另一面,本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却惨遭杀害,更能揭露反动当局的凶残。文中写到的人物不止刘和珍一个,但显然是群体中的一个代表。与此相似的篇章还有《为了忘却的纪念》,“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五个青年作家中,着墨较多的是白莽与柔石。比如写柔石,特地说到他的硬与迂,其硬体现于做事的努力,也创作也翻译,迂则是不通世故。后来,“他的迂也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两相比照,可见他的厚道,这是硬与迂的结合。这两篇纪念文章,交织着悲愤之情,即缅怀死难者的悲伤以及对反动当局的愤怒,而对学生及后辈,却多有尊敬,还不无自谦。

又如《忆刘半农君》,作者笔下的刘半农,先是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但也有近于草率、失之无谋的地方。此种性格分析,点明了人物的长处及不足。至于与作者的关系,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可以在一起谈闲天。从谈天中,刘半农给人的印象是“浅”。“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用清澈的小溪来比这种浅,可见仍有其好处。至于后来的变化是没能与时俱进,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不再是同道中人了。但即使如此,还点明其为人的忠厚。行文至此,作者便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憎。“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不用说,作者的爱憎是很分明的。还有《范爱农》,写的是同乡及学友。“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就这肖像来看,颇见其愤世嫉俗。留学回国后,又碰面了。“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和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这里讲了别后经历,觉得气闷,仍是那种愤激使然,但与作者的了解却增进了,便一起喝酒聊天。辛亥革命时,有了一些起色,一起在故乡做教员,但也只是一时之事,过后就因失望而颓唐了。此后再难振作,后来便醉酒落水淹死。作者的态度是同情的,但这不只是个人的境遇问题,还对世道多有针砭。

且看《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她生得黄胖而矮,长相不好,更不好的还在于背地里说人长短。“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这些小动作,将其性格活灵活现地形容出来。再就是睡相不好,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大约是偏蛮横一类的。此外其还懂得许多作者所不耐烦的规矩。按理,这样一个保姆是不讨人喜欢的,但有一件事改变了作者的看法,那就是她为作者买来了《山海经》,而这正是作者想看的图画。“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一词,使长妈妈在作者的眼里大为改观,变得高大起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因为书,或者说一种精神上的关爱,使作者消除了内心的反感。结尾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原本是不无揶揄的,却变成一种赞美。

篇5:情感散文朗诵

情感散文朗诵篇一

烟火女人

冬雨淅淅沥沥,淋漓几天了,花草树木,在雨水的滋润下,翠意盎然,生机勃勃。倚在阳台,看着楼下三三两两的行人,打着雨伞,走在小区花园的鹅卵石小径上,渐行渐远。望着昏昏暗暗的天幕,仿佛连空气也是潮湿的,细雨还夹杂着冷风,吹在脸上,冰凉冰凉的感觉沁入心脾。冷风催人醒,此刻,思维渐渐走出浑混,越发清晰了。

冬天,走到尾声了,虽然南方的冬,温暖如春,不见白雪儿飘,树木也依然青翠,花儿依然娇俏,却也多多少少有点冬天的寒意。这多么年以来,一直站在南方的天空下,向往北方的白雪茫茫,向往那里的树木褪去绿叶,等待来年春归时,再发芽复苏的样子。那新绿萌芽的枝头,升起了自然的希望之光。

也曾在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过无数遍,一定要创造机会,去北方看雪,感受那儿的冰天雪地,切身去体会那滴水成冰的刺骨冰凉,那是我不曾有过的体会。然而,这些年来,一直只能心在路上,身在家,过着普通女人柴米油盐的烟火日子。工作之外的全部时间,都花在照顾孩子,侍弄家务上了。

闲暇时,可以安静地坐下来,泡一杯茶,听一段音乐,读半页书,写几行字,便是我琐碎生活中,最奢侈最快乐的享受了。偶尔回首经年岁月,想想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路,经过的事,遇过的人,仍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平凡的花开花谢里,感悟一份平淡的幸福,一份流年的本真,一份微笑向阳的温暖。

默念光阴,数十年时光,仿如弹指一瞬间,白驹过隙般落在身后。这些年来,没有辉煌的成就,没有显赫的业绩,也没有为社会作出过什么贡献?实在是惭愧。但庆幸的是,我一如既往地安分守己,在求名逐利的混沌世界里,独善其身,不至于拖了文明社会的后腿。

唯一能让我感到自豪的是一对儿子,在我细心的照顾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戏,我觉得,母亲是我这辈子最喜欢的角色了。孩子就是上天恩赐给我的天使,而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再回来了。孩子长大了,就会高飞,陪在身边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了。

能够陪伴着孩子慢慢地成长,见证他们成长历程中的每个第一次,不但是我,更是每个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幸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不强求他们兄弟俩一定要飞黄腾达,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的精英。只祈求他们无灾无难,平安健康地度过一生,就足够了。在平凡的烟火里品味生活,慢慢地懂得了,悟透了,简单才是真,平淡才是福。

人生路上,难免有风雨险阻,坎坷波折,明天与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能拥有平安的一生,随着岁月的脚步,优雅地徐徐老去,便是此生最大,最圆满的福泽。

流年似水,扯着青春一去不回头,人间烟火,袅袅绕绕,随风飘入云端,了无痕迹。曾经有多少抹不去的痛苦,放不下的执着?原来也会随着光阴而变得云淡风轻,时间,真的是可以冲淡一切一切的,我相信了。掐指数来,不知不觉,老父亲去世已经一百多天了,开始时,我像个无助的小羔羊,陷入了悲伤的汪洋,无法自拔。

第一次,深深地理解到了,阴阳相隔的遥远距离,体会到了对亲人离世的恐惧与无奈。慢慢地,我逼着自己去接受了父亲确实已经不在的现实,痛苦也开始慢慢地减轻。这三个多月时间以来,我天天在回忆里,想着与他有关的点点滴滴。走在路上,我用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着,与他相似的身影,然后发呆地望着人家的背影渐渐远去,再如梦初醒地收回自己游离的目光。至今为止,我也没法坦然舒心地回到已经沒有了父亲的娘家。

我怕面对苍老的老母亲,更怕面对那熟悉的老房子,那扇脱膝的旧木门,还有房前屋后,父亲亲手种下的一树一木。树木依然葱茏,只是那曾经在树荫下蹒跚徘徊的瘦弱身影,再也寻不见了。他变成了一个虚幻的影子,时而清晰,时而朦胧,却始终在我脑海里,缠缠绕绕,挥之不去。我的老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女儿真的好想您。

人到中年,走过了青峰几迭,流水几湾。挤身在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中,慢慢地,终于明白了,要持着一颗平常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命长河里,必然的生离死别以及悲欢离合。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万物生长,都有它的定数,谁也阻挡不了生死轮回的脚步,谁也无法逆天而行。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是何其的渺小。

春来花会开,秋至叶飘零,这是轮回的自然规律,是逃不掉的宿命。就像风有风追求的方向,雨有雨寻觅的归宿,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左右的.。唯愿能安之若素地,与时光默默对坐,沏一杯光阴的茶,细品一份云舒云卷的随意,淡描一幅花开花落的唯美。用欣赏的目光,览尽沿途风光无限。

在春暖花开时,微笑着走在明媚的阳光下,用心细细地去聆听桃红李白的呢喃花语;在夏荷染香处,看晨曦里一滴滴晶莹的露珠,在圆圆的绿伞上,滚来滚去,灵动成心中最美的风景;在秋风微漾时,看黄叶儿旋转着生命最后的舞姿,怀着对枝干深深的依恋,落寞地随风飘零;在冬雪飘扬处,堆两个可爱的雪娃娃,相依相偎着,等待着春归时,一起相融化水,双双奔赴天涯。

篇6:情感散文朗诵

01

青色烟雨

草长莺飞,江水如蓝,又是一年春天。孤单思念中春色渐浓,繁花灿烂,杨柳如烟,间或烟雨绵绵。

一树树的桃花在绿色原野中开的正欢,桃花灼灼,为谁而艳?春事无边,这个春天,谁的桃花运正旺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不是我,也许永远不会是我。我只是个孤独的人。爱,离我很遥远。一点尘缘,如风筝一样断了线。

雨后的梨花上挂满了水珠,风微微吹过,点点滴下,犹如哭泣的泪水。你也是为分别的人儿流泪吗?你也能体会我那份深深的思念吗?绚烂的桃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又有几人能注意到躲在角落里静悄悄开放的你呢?正如没人注意到我一样。

那年春天,我送你远去,细雨纷飞,伴随着我的珍重声,你上了船,渐行渐远,消失在烟波深处,唯余江水连天。从此望断天涯,再也不见你的踪影。

别后无言,只有我落花般的思念。铺开画纸,拿起丹青,想把那份心境画下来,却感觉无从落笔。世上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何况卑微如我?你不懂,我又画给谁看?

我始终梦想有一天你从船上跳下来,笑着说:我回来了。梦毕竟是梦,从春到夏,年复一年,只看见江水无边。秋天到了,一地残红,碎了一地思念,谁懂?那一帘幽梦也如落花一样枯萎飘零。

江南的春天,天地一片葱茏,碧绿的流水,远处的青山,青葱的树木,青色的小草,以及我手中的青伞,一袭的青袍,还有记忆中你最喜欢的淡绿衫子。蒙蒙的细雨在无尽的青色映衬之下,似乎烟雨也成了青色的,仿佛整个江南都处于青色烟雨笼罩之下。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是否也有这样的青色烟雨,我只知道这里是最美的。远方的你也会想起此情此景吗?

青色烟雨之中,一个孤单的身影静静立着江水边,等着你的归来。

蓦然回首,才发现流年似水,我们天涯相隔已是经年。指尖滑过多少年华,时光翩跹,不再少年。那缕幽香渐渐淡远,何日才能见你回还?

花开花谢,终归飘零归尘,我愿意只记住花开瞬间的那份美好。美人如花,终将迟暮,我愿意只记住你青春的风采。我对你得感情也许永远没有结果,只要我爱过,能留下一片美好的记忆,也就足够了。在我生命的尽头,我可以欣慰的说,我这一生没有白过。

纵然千帆过尽,再也等不到我要乘坐的那艘船;纵然我会错过一个个情缘,孑然一身,孤独终老,我依然无怨无悔。心中有你,此生足矣。

弱水三千,今生我只取一瓢;万紫千红,我只摘一枝;千娇百媚,对我皆如云烟。我只在意你一人,有你可以思念,就足慰平生。此生足矣,更有何求?

如果有一天,你从天涯归来,轻轻走到我身边。我会抹去眼角惊喜的泪水,把酒奉陪,与你一醉方休,微醺中与你共度未来的红尘岁月。这一生永远都不要醒来,我怕醒来后,会发现这依然是一个梦。

纵然你回来的时候,已经红颜褪去,风姿不再,我依然不会后悔这么长时间的等待。容颜算得了什么,在我的心里,你永远是那个不变得青春少女。

心有灵犀是一件多么美丽的事,可是我们之间没有,也许永远都不会有。每年都有花开花谢,我一直在等着你花开的那天。我一直等着远在天涯的你归来。

那一天会是什么时候?那一天会不会出现?如果能出现,我希望不要太晚,如果不能出现,我愿在寂寞中把这一生走完。

篇7:情感散文朗诵

好象是黑格尔,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小时候,很喜欢看中国南方夏夜的星空:点点繁星,最能引发童年的幻想。长大后,变得现实些,眼睛渐渐就只平视前方。再后来,在城市灯火通明的夜晚里,根本就没心思顾得上看灰蒙蒙的天空,只顾得上看脚下的路了。

偶尔再抬头看天,看看月亮,也只是逢年过节,比如中秋,但数星星这样的事,便是不再做的了。

真正感叹于星空,是在北欧,在挪威的夜空下。

那年,我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参加公司的一个培训项目,地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我们住在奥斯陆的郊区的一个会议中心。这个地方以前是个农庄,在一片绿草地和稀疏的树林间,几栋欧式老屋点缀在山坡地上。

公司请了培训师组织大家做一些团队建设的练习和游戏,其中包括夜间到野外观察星空。主讲者在晚餐时,放映了一段表现地球和其他星球大小比较和相对方位的电影短片:如果把我们熟悉的太阳比作桔子那么大小的话,地球就像一粒小黑芝麻。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只是银河系里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而银河系,又才是茫茫宇宙的一小部分。

那时,漂游于海外的我,已经习惯了在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的荒野上,孤独地看星空的景色。但到了北欧,地理位置完全不同,而且有人讲解星空的位置,有专业的高倍望远镜让我们观察星空。到了晚上,我们爬上山坡,坐在高高的草堆旁,在无云的夜晚观测太空。看着那些用光年来衡量的距离,看着那浩瀚如沙的星群,在那片北欧清冷的农庄山坡上,在略显凄凉的夏夜,我的心里,受到了这个新视野所带来的无比的震撼。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刻,它给我的生命打开了另一扇窗,点亮了一支在风中摇曳的烛光。可以说,有了这个新的视野,再来看看你身边的人、眼下的事,你就应该能够学会宽容很多的人、看淡更多的事。

如果你找不到言辞来形容自己的这种全新体验,那么,可以到艺术的世界里去寻找形象的语言。比如,看看梵高的油画《星空之夜》。

梵高这幅画于1889年6月的名作收藏在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纽约短期上班时,我曾在这座城市的一片喧嚣声中,穿过繁忙的曼哈顿第5大道,在那家博物馆看挂在一面白墙上的梵高心中的那片夜空。

看原作,和看图片等复制品毕竟是不同的。我久久地站在梵高的大幅原作前,试图和他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梵高死在年纪轻轻的37岁上,《星空之夜》画于他离世前的11个月,当时他已经从精神病医院几进几出,饱受精神痛苦的煎熬。

在这幅画中,梵高的画笔好像在激情地跳动:夜色下的大地,好像在起伏、甚至是颤动;两株丝柏,就像黑色的火焰,不屈地伸向星空;而那天空啊,那星云,象是蓝色的波浪,在夜空中翻卷着;放射着光芒的星星,则象一个个天眼,注视着人间,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的季节更替、所有的生命轮回,都在这星空的光芒里,变成了永恒!

自从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宣告说“世界是平的”之后,这个概念被广泛地引用。其实,“地球村”的概念,应该追溯到1968年12月24日,因为那一天,美国发射的阿波罗8号卫星,发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地球在月球地平线之上升起的照片。人类从来就习惯于观看太阳或月亮在我们这个星球的地平线上升起或降下,但那天,人类看到了我们水蓝色的地球,在一片黑暗的太空中,升起在月球的地平线上。原来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从别的星球上看,也是那么的孤单渺小,显得那么脆弱甚至是不堪一击。在这样的视野里,小小寰球,用“地球村”来形容,都已经是说大了呢。

现在,晚上出去散步的时候,我又喜欢在地处美国西北部的一座山脚下仰望星空。

我们拥有同一片蓝天,我们分享永远在变化的宇宙。每当仰望那璀璨的星空,我的眼界和心胸便顿觉开阔。一股悲壮而又豪迈的情绪穿越我的身体,照亮了我的灵魂。

篇8:情感美是朗诵艺术的灵魂

播音主持工作和朗诵还存在差异, 朗诵艺术是属于舞台的, 需要面对面的展现到观众面前, 观众及时的给朗诵者反馈信息才能更好的达到朗诵效果。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环境大部分是在话筒前或者镜头前, 没有具体的受众, 受众的反应是播音员主持人想象出来的, 这样就习惯了自我的展示, 而朗诵对朗诵者有更高的要求, 要求对现场有很好的现场控制能力, 语言上也要求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声音的感染力。很多主持人在朗诵艺术上也有很高修为, 在2010年央视举办的新年新诗会上任志宏朗诵的《手推车》、李秀品给朗诵的《九月》、海霞朗诵的《边地》、董浩朗诵的《沁园春雪》都获得了好评。

一、情感是朗诵的基础

朗诵作品中如果没有情感, 就像空气里没有氧气, 鱼儿离开了水一样。文学作品在反应波澜壮阔的生活的同时, 也反应人的错综复杂、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思想和感情, 作者的喜怒哀乐善恶丑都表现在文字里, 稿件中有情感, 才能沁人心脾, 慰藉人心。朗诵艺术审美意蕴的基础就是情感, 感情在作品中就像血液在人体内流淌, 水分在草木中存在, 是生命力之所在, 朗诵者仅停留在字句表面的推敲是不够的, 要深刻体会作者描述的情景和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 朗诵作品表现的文字力量和朗诵者的声音表现要一致, 达到和谐统一。

戴望舒的《雨巷》, 这首诗的情感真挚, 而且对凄凉而又充满希望的情境描写也很出色, 在情境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哀伤忧愁的情感色彩, 却不失对希望的追求。整首诗都在写景和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的寓意就是哀愁, 把哀愁的情感色彩浓重的描绘了一笔, 在哀愁里却仍在希望能有一个理解他的愁苦, 体谅他的哀伤的红颜知己, 在与他擦肩而过的希望中绝望, 在绝望中依然坚持的希望着, 在朗诵家墨茗的朗诵中把这些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人谁没有过这样的情感呢, 也都绝望过, 在绝望中坚强的人们听到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感动不已, 觉得“丁香一样的姑娘”就在身边。朗诵和唱歌一样运用语言表达情感, 声音的形式有很多种, 可以刻画出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并声情并茂的表现出来, 朗诵艺术一样可以打动人。

二、意境是朗诵的内涵

意境美不应该属于客观、自然, 她是人类的一种艺术创造[3]。朗诵艺术意境美的审美创造是朗诵者艺术修养、文化意蕴、审美追求的集中体现, 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或者散文, 无意境的朗诵, 情意肤浅, 感情不真切, 无论声音形式怎样变化多端, 也弥补不了这根本上的缺欠。李白的《将进酒》, 奔放而豪迈感受那一腔热血的激情;静谧的《荷塘月色》、温馨的《济南的冬天》, 就像看见《紫藤萝瀑布》一样让人不由得跟随上这些朗诵者的脚步, 享受自然风光, 进入美的意境。

徐志摩的现代诗《再别康桥》是意境美描写的一个典型, 也是众多朗诵艺术爱好者朗诵的稿件, 徐志摩将对母校的怀念为主要的思想感情, 描绘出“金柳”、“水草”、“水潭”、“小船”这一幅幅流动的画面, 每个画面都写了不同的心理感受, 那惆怅而又无可无奈何的情感通过景色的描写情景交融, 丝丝入扣。尤其是朗诵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句, 表达时运用较快节奏, 音高稍高, 在朗诵中掀起一个高潮, 表达出稿件中那种希望被释放的心情状态, 这样带给人意境美感引人入胜。朗诵者能较好的驾驭这样的情感, 朗诵中从心灵上与受众交流, 达到朗诵表演的至高要求。

三、韵律是朗诵的声音表现

韵律是有声语言中表现非常突出的一方面, 在朗诵中音律亦不可或缺。韵律美不是“只能意会, 不可言传”的, 还可以分辨、欣赏。指引着我们去认识和体味文学作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美之笔, 吸引我们感知和享受有声语言的珠圆玉润、绕梁三日的精妙之音。韵律美不能脱离词语序列的内容, 不能失去思想感情的依据, 不能舍弃历史文化的积淀, 也不能排斥社会时代的涵盖, 只有在此基础上, 才具有真正的形式美的意义, 发挥它的作用, 彰显它的价值。语言能反映人们的内心活动, 可以做到用声音感动人, 用语言取悦人, 强烈的愿望、充沛的感情, 只有通过声音、韵律才能得到恰当的表现。声音、韵律犹如扬帆的小舟, 乘风破浪、操控自如前行, 既可以显示风力强弱, 又能表露水流缓急。说话者, 朗诵者都要游刃有余的驾驭这扬帆的小舟, 风力和水流都会成为竭尽全力的表现和永远前进的动力。

由于韵律美的可容性空间十分广阔, 当然包容着各种文体作品在内。自先秦散文以下, 文言文的名篇佳作, 汗牛充栋;自“五四”以来, 以鲁迅、老舍为代表的白话文作家, 创作了大量的、多样的作品。有了这些作品中的韵律美特征, 才会推动关于声调的研究、诗韵的研究, 从理论到实践, 认识不断深化, 应用不断精纯。

篇9:散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审美情感 散文教学 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

散文奥妙无穷的世界里,造物神秘,人工瑰丽,心灵深邃与微妙;散文笔法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变化无穷,无拘无束。阅读散文令我们愉悦,令我们沉思,令我们扼腕长叹,令我们愁肠百转,……因此,散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审美情感需要。审美情感,是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是人类的高级情感,它贯穿于审美过程始终,是审美活动的条件和动力。在审美中产生的情感不同于生理愉悦和欲求的满足,它是升华了的精神上的愉悦,是能够打动人心灵的情感活动。因此,散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审美情感的培养的过程。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品语言,开拓审美情感的能力

我们读名家的散文,常读了开端就感受到某种气韵,进入到作家渲染的氛围中。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朴实沉郁的语言风格,开端便已奠基。以下文字均随情境相生,朴素、深沉、忧郁。此外要真正体会作家遣词造句之妙,还必须透过语言的外衣,挖掘语言的内涵。通过对语言运用的分析,学习景物描摹、感情升华、哲理揭示的技巧。要使学生明确,语言本身并无黄金与砂石之分,能创造出动人的意境,传神传情地写景状物,就点石成金了。如《荷塘月色》开头用“心里颇不宁静”微微露出主题内涵,“不宁静”一词,平常而又平常,在别的文章中谁也不曾留意它,但用在这里就具有任何别的词语都难以产生的效果,它不仅正好与彼时彼地的气氛、人物特有的心情以及文章的整个情调丝丝入扣,而且惟妙惟肖地表露了作者在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代不满现实、寻找超脱,以及暂时获得超脱、终究不能超脱的复杂矛盾感情。鲁迅在《藤野先生》中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仅此一语,愤懑烦躁的心绪全出,不安于现状、批判现状、改造现状的锋芒贯通全篇。

二、捕情感,唤起学生审美情感的需求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借项脊轩的兴废,写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讲授重点就不应放在对项脊轩的记述上,而应从作者“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情感入手。作者为什么对一间“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如此一往情深呢?这间小屋牵系着一些人和事,是作者时时追怀,不能忘却的。小屋几经变迁,反映了一个大家庭的衰败和离析。小小的“项脊轩”,可以说是作者家庭变异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背影》中“父亲”的“背影”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主要在于作者巧妙地把“父亲”的“背影”放到特定的情景中去表现:“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为了安葬“祖母”,必须变卖典质。丧事一完,老境颓唐的“父亲”还要到远方去谋求差事。而分别时,年迈而行动已经不便的“父亲”出于对“我”的关心和安慰,硬要爬上爬下地穿过铁道给“我”买橘子!这样的情景,怎能不令人伤心和感动得落泪?

三、入意境,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情感的途径

“意”,情思也;“境”,形象也。“境”由“情”生,“情”浓“境”现,无“情”则不能入“境”。在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以形传神和以神御形。鉴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途,领略不同人物人生的不同场景,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以形传神的意境需要循形察情,就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以神写形的的意境需要追问真意,就是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这种意境,通常呈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充满象征意味。阅读这类散文,我们尤其应该探求散文形象变异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这种鉴赏较之前者那种自然的进入,更着意在有意识的探求。教学中若能抓住散文物我一体的意境,散文的主题、感情、技巧等等就都能够带动起来。教师应把自己的感情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处感知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之中,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双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带情”、“引导”是很重要的两环。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情绪去影响感化学生,带领学生一同在美妙的艺术殿堂遨游,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以由形到神,顺着文中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美丽飘渺的画面,深情地引导学生走进这种朦胧的意境之中,带着学生在欣赏婀娜多姿的荷花、微微吹拂的晚风、缕缕淡淡的荷香、曲曲折折的小路、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轻雾中,细细品味作品迷离恍惚的情调,从而进入这种夹杂着淡淡的哀痛、淡淡的恬静的独特的意境,慢慢地领悟作者苦闷彷徨的心情,作品的主题也就把握住了。

审美情感的培养,其实质就是充分挖掘文本本身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生的认知智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品语言,捕情感,入意境,是我对散文教学方法的一点粗浅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以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为指导思想,把握教材重点,处处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入手,让学生真正在散文的学习中获得美的感染。

篇10:适合朗诵的情感散文文章

一次的分手,就再也没有见到你,所以,我总是拼命的回想着,你刚才转身的那一刻,是否曾依依不舍的回眸看过我?可是,记得的却只有自己痴痴的望着你离去的背影,独自一人伫立在那里。

以为每一次的分手,都会有再见到你的时候;

以为每一次的回头,都会有你在静静的守侯;

以为每一次的心痛,都会握到你那暖暖的手…… 找了很久,在不见你的那一瞬间,在我们曾经到过的每一个角落——停留。等你、盼你、思念你,我只想你能告诉我:想你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想你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你就象那一缕微风轻抚过飘渺的海面,拂动了海面上那叶孤独的小舟。漾起了层层的波澜,而后你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使我颤动的波心无所归依,再使我无处寻觅曾有的那份宁静。

想你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我就象一片落叶,飘落在茫茫的海洋,感觉不到我归于尘土的宿愿。无奈的漂流四方而没有了尽头,究竟是你舍弃了我的温柔,还是我舍弃了你的根系?

想你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我犹如海面上那只单飞的“鸥”,用熟练的滑翔,来掩饰心中孤独的痛楚,那是我最终的飞翔,我嘶哑的哀鸣:我痛!我好痛!撒下一路苍白的脆弱,你可知痛在何处?

想你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我犹如落在远航船只甲板上的鸟,渴望得到一丝的生机。张着干渴的嘴唇,每一次的懦动,都有我泣血的呼唤:不要抛弃我,我是你的泪,你的心,失去了你,我如何飞翔,失去了你,我唯有死亡。

我久久的徘徊在自己孤独的小屋,盛满着回忆和思念的小屋。伤痕累累的,写的全是:想你、想你、想你……

我一次次的留恋在我们曾经走过的地方,那些曾经印下我俩足印的路口。你曾经对我说过:这一辈子你都不会给我离开你的理由,从此,我们永远的一起走。此刻,你可听到了我在呼唤着你吗?

你可是记得那花前?你可是记得那月下?你可是记得那许愿?你可是记得我们相对而视的时候,你可是记得在和煦的阳光里我们相依相伴……

想你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篇11:情感美文朗诵

今夜,月光依旧,依然是无风的夜晚。而我只能独自一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想要“痛饮酒,熟读《离骚》方为名士”,但我却成不了名士。相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烟熏枯喉湮没几多情”,有时我真的不知道,是酒在杯中,还是杯在酒里。就这样昏昏入睡,在梦里记忆的闸门又轻轻地打开了......

哀牢山主峰之一的天生营,留下了我们一起携手的足迹。还记得那个天高云淡的季节吗?我们呼吸着朗润的清新空气,携手登顶天生营,站在彝乡的制高点,豪情顿生,颇有“一览众山小”的铁骨铮铮,在那样的山巅傲视群峰,果真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激情澎湃惬意之极。

洱源的茈碧湖,留下了我们泛舟的倒影。那是一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美丽的地方,蔚蓝澄澈的天空,洁白摇曳的云朵,徐徐吹来的凉风,构成一幅空灵的画卷。你和我泛舟湖上,享受着那醉人的美景,茈碧湖就是你我的天堂,你的欢声笑语不仅镌刻在我心之深处,我想也依然会飘荡在茈碧湖的上空。当年大夫范蠡携带着美女西施泛舟杭州西湖,其意境亦不过如此吧。

洱海之滨同样留下了我们的身影,看那杨柳依依,芳草萋萋,微风拂过海面,漾起粼粼水波,渐行渐远消逝于我们的视野。我们就那样依偎伫立在海边,任情思飘飞。“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理的苍山洱海却能陶醉向往她的任何一个人,在那里能够感悟悠远的历史,又能领略繁华的现代都市风情。在那样的山水间,天地似乎变小了,一切美好的东西仿佛都被你拥有了。你和我站在海边,伸一个慵懒的腰,抬头仰望挺拔俊秀的苍山,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但是,再美的梦,终究还要醒过来,我真的醒过来了。一切的一切,仿佛还在昨天,但的确已经成为了往事,成为了历史。揉揉惺忪的眼睛,我依然要面对现实,面对生活,面对繁琐而平凡的生活。蓦然想起南唐后主李煜的“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我没有亡国之愁,但我却有失去你之痛;我没有“佛祖的慈悲 ”,但依然有大爱无疆的念头。有道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儿已经凋谢,新燕不再归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有些爱情,注定只能一晃而过,像流星。没有什么可以永恒,只有岁月。”我一直怀疑这句话,难道真爱无法永恒?那么人世间如此众多的痴男怨女又该如何解释呢?大唐诗人白居易不是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吗?绵绵无绝期的恨,其实就是人世间的真爱啊!尽管一切都已成为往事,但我依然坚信:“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一篇:姑姑的唯美散文随笔下一篇:全国财政“六五”普法法规知识竞赛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