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勤俭节约主题班队会的几点反思

2024-05-07

开展勤俭节约主题班队会的几点反思(精选3篇)

篇1:开展勤俭节约主题班队会的几点反思

勤俭节约主题班队会活动

一、活动主题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意识到身边浪费的严重性。

2、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号召全体同学参与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活动中来。

三、活动准备:

1、教室、黑板布置。

2、查找有关名人以及国外的节俭典型事例。

3、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代表。

4、让学生回忆身边的浪费现象及思考可行的改进措施。

5、小品《如此浪费》 :

四、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导入主题: 甲:同学们,老师们

(合)大家好!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乙:大家是如何看待“勤俭节约”的?

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

B:我国古代有许多勤俭节约的故事,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

C::勤俭节约还是我国的建国方针。毛主席曾经说过:要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勤俭建国的方针。

(二)勤俭节约故事知多少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那么同学们来看一看浪费的现象。(1)学校某些学生扔掉大量的食物。(2)大量的苹果被烂掉,挪用公款吃喝。(3)不珍惜资源。

(4)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5)学校餐厅内浪费现象令人触目惊心。(6)咬了一口的包子就被扔掉。(7)好好的油条被抛弃。

不节约资源,今天的一滴水就有可能变成明天的一滴泪”。并让学生说出平常节约用水的做法。

五、活动总结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节约一厘米、一滴水开始,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争创和谐节约型社会。

篇2:开展勤俭节约主题班队会的几点反思

︱︱︱︽效开展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主题;研究性学习;有科

学一、问题的提出

︾1.开展研究性学习主题的背景

究研究性学习强调多元、认同差异、主张性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 侧重培养学生的, 习力等学适应。研究能力、责任感性学习主、题的有效开发解决了课灵活性和与他人合作能

题浙堂教学达不到或不能完全达到的教学问题, 有江适应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当前, 效乐我国早已将研究性学习纳入课程计划, 并在开清全国范围内深入推广。对比现行初中科学教

的●万材与新课程实施前的教材, 有关“研究性学几永习”内容的呈现愈来愈明显, 突出的表现之点亮一是在每册教材后面罗列了若干个研究性反学习主题。本人通过课堂教学和教材使用等

相关情况的观察, 并结合咨询专家等途径, 对研究性学习主题的应用及其现状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和认识。比如, 形式上的研究性学习存在着实施不到位或视而不见的现象, 通过一阶段的摸索与实践, 深感研究性学习主题开发的重要性。

2.开发研究性学习主题目的和意义

开发研究性学习主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研究问题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尝试与他人交往和合作, 获得对科学研究的直接感受和体验。研究性学习主题更注重的是知识的获取过程, 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二、构建价值取向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对于整个研究性学习的知识、操作过程等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通过对朱清时教授主编的《科学》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课题”相关内容的阅读和专家理论介绍的学习, 了解到在科学教学中实施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主要有用研究性学习理念设置的教学性问题和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解决的拓展性问题两大类。其中, 教学性问题可以通过利用科学现象、精心设置疑问和运用已有知识等途径进行研究;拓展性问题一般需要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演绎性思考、推广性思考或检讨性思考等方式来研究。

三、寻找最佳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目标, 以学生自创的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某些课题或专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 是重过程不重结论的开放性课程, 弥补了课堂教学达不到或不能完全达到的那部分教学效果, 因而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应积极寻找最佳途径, 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要“行于所当行, 止于所当止”, 当问题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 及时落实, 突出重点, 做到恰到好处, 抓住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最佳时机, “嵌入式”地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以免出现与课堂教学相脱节的问题, 不能“灵机一动, 信手拈来”。

1. 利用科学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 提出和明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使学生在面临新问题、新情境时, 在认识思维中产生不确定性, 从而产生探究的动机。这时教师的问题情境设计非常重要, 既不能让学生产生高不可攀、难以实现的心理反应, 又不可太简单、一目了然, 缺少探究的魅力。这样, 学生就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 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过程, 获得新知识, 使能力得以提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 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实践表明,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反应。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出, 会使学生情绪振奋, 思维活跃, 学习积极主动, 敢于大胆设问、探索。教师的作用更侧重于指导、精心设计探究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分析问题、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把“扶”和“放”有机地结合起来, 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 通过演绎性思考形成问题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生疑。第一, 吃透教材, 弄清本意, 寻求理解。只有在吃透材料弄清本意的基础上方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方位进行分析思考。第二, 搞好问题设计。设问可以有理论知识上的要求, 也有联系实际的要求, 总之要体现问题的开放性、应用性、有效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宏观、中观、微观方面的问题, 也可以按思维演进的顺序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第三, 挖掘新意。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 挖掘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 大胆设疑。诸多的问题呈现出来, 学生的探究热情就会高涨起来。

3. 通过开发式探讨研究问题

不论是学生发现问题还是教师设置疑问, 都仅仅是思想的起点。孟子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善于教人射箭的人总是引满弓不射出去, 却做出跃跃欲试的姿势, 目的是教人射箭的要领, 而不是代替别人去射箭。

时代在发展, 教材在改革。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 要在考虑教材的同时, 还要照顾到学生的基础和能力, 力求“以人为本”, 做到严谨、科学、规范。我们只有把握时代精神, 在正确理解理念的基础上多思考、多琢磨, 才能科学、高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朱清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

篇3:浅析主题班会课开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主题班会课开展;主动性

近年来,我了解到有些班主任从来不参与设计班会课,让学生自己去组织策划,班主任到最后一刻才知道班会课的内容;有些班主任每次班会课都是在讲大道理,学生听得很腻烦;有些班主任精心组织班会课,学生在欢愉过后期待下一次精彩的班会课。本学期通过开展多次主题班会课活动和进行优质主题班会课评选活动,对主题班会课有了更多的思考。下面对主题班会课的开展作以下几点思考:

一、主题班会课的主题需实用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课,不应该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也不应该是走形式。主题班会课的进行,是为了处理班级的实在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主题。选好主题上一节班会课,比在课堂四十分钟的说教意义更大。如班级的同学不团结,分帮派,可以进行趣味活动,小组为单位,考验小组的团队精神;如遇上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可以恰好地选择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课,同学们的感触会更深;如期末考试前,开展诚实守信为主题的班会课,针对性就更强了;如班级学习氛围差,纪律懒散,开展理想为主题的班会课,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斗志。本学期我校要求每个月每个班级至少进行一次主题班会课,其中一个主题是文明礼仪的教育。恰好我校在11、12月份进行的校级活动比较多,如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一年一度的校运会、2015年元旦晚会。回想以往的校级活动过后,最惨不忍睹的是满校园的垃圾,我们学生的文明素质亟待提高。校级大型活动即将到来之际,作为班主任,这是最好的教育机遇。于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班会课在酝酿当中。万里长城节假日后垃圾遍地的图片、天安门广场国庆升旗仪式11万游客留下5吨垃圾的图片、泰国皇宫用中文写着“请便后冲水”的图片、在巴黎圣母院用中文写着“请保持安静”的图片、在美国珍珠港用中文写着“垃圾桶在此”的图片、日本几万人集会后没留下任何垃圾的图片,视觉上的冲击、情感上的冲击,对班里的学生是一次心灵的冲洗。有学生说,作为一名中国人,是不应该给国家带来羞辱的;有学生说,作为一名子女,是不应该给父母带来羞辱的;有学生说,作为一名学生,是不应该给学校带来羞辱的;也有学生说,作为班里的一份子,是不应该给班级带来羞辱的。接下来的十大歌手、校运会、元旦晚会,班主任不用担心地面上会垃圾满地。抓住时机开展主题班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题班会课情景创设需真实

主题班会课中,我们的主持人不是演员,我们参与表演的同学也不是演员,我们没参与表演的同学也不是群众演员,一次主题班会课,不应该变成一场表演。在本学期参加优质班会课评选中,我们发现有些班主任为了让主题班会课不冷场,表现更成功,一切都做好充分准备。无论是学生表演,学生发言,还是在即兴表达自己感觉的环节,都早已做好准备。比如有个班的主题班会课,主持人让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看完后谈谈自己的感觉。有部分同学根本没看大屏幕的图片,主持人也没念到他名字,他就“唰”地站起来,低头念着手头上的纸片,念完很自觉地坐好,其他人压根儿没听清楚他在念什么,这是他的自我感觉吗?充其量是导演的自我感觉,那同学只是完成导演给他的戏份。还有一环节,想法是挺好的,不足之处也是准备过于充分了。每位学生送感谢卡片给在座的听课老师,收到卡片的老师很难想象到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谢。因为笔迹与语句都是一样的,不是每位学生现场写的,不是每位学生的自我感觉。这些表演成份过多的班会,伤害了班会的真实性,如果过多的表演成份参加到主题班会理念来,不仅仅是伤害了班会课这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我感觉的伤害。本来很严肃很感人的画面,如果发自内心地说出来,那是触动说者与听者的心灵的,但是提前准备好,念出来,味道变了,情感变了。这样的班会,不管形式上有多少花样,也不可能出现思想上的碰撞、激荡与交锋,只有空洞、苍白、枯燥的说教。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在走形式,所谓很“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但是意义何在?

三、主题班会课活动方式靠主动

主题班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条途径,班会课应该强调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意无意中,在组织班会课时我们班主任会越俎代庖,一手包办。班主任的角色应该是导演,指挥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班主任应主要在设计阶段进行引导,在准备阶段进行培训,在召开过程中进行点拨,在结束时候进行总结升华。主题班会课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组织策划,学生去准备,让学生在策划中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才干。如在一次包饺子为主题的班会课中,由策划到结束,基本上是学生在进行。学生从讨论买吃的、喝的、用的到安排人员去购买各种东西、馅料、布置课室再到动手包饺子最后课后打扫卫生等,都是学生们安排妥当的,班主任只在班会课结束时,赞美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强,赞美同学们在家应该有帮父母做家务,也希望同学们回家能做美味的饺子给父母吃。

实践证明,能积极参与主体班会课的同学,为人处世方面比较好,学习上比较自觉的,班会课的成功,也是看同学们的主动性,越主动,越能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主题班会课情感需真挚

一节成功的班会课,是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心灵上受到触动,然后内化为行动,因此主题班会课需要很真挚的情感。真挚情感的诞生,是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因此主题班会课内容的选择应该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一次关于感恩主题的班会课,班会课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在座的同学们现场打电话给父母,跟父母说一两句感谢的话。在严肃、认真的气氛下,主持人率先打电话给她的妈妈,由于主持人是外地生,几个月没回家了,电话接通后,主持人思念妈妈的情绪再也压抑不住了,在哽咽生中表达出对妈妈的挂念与感谢。在主持人的带动下,其他同学纷纷上台打电话给父母,此情此景,是如此的真情流露,不敢说能引起全班同学的共鸣,起码大部分同学已经受感动,在行动上做出表示。同样,在另一个以孝为主题的班会课,让学生分享父母为你做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现场学生都有故事分享,有情感表达,接着主持人来一个转折,父母为我们无私奉献一生,我们长大了,我们又可以为父母做什么呢?把能为父母做的事情写在一片叶子上,并挑选出星期六日放假回去必须做的一件事。主题班会课内容的设计,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学生就会深受感化,入情入景。

五、主题班会课环境需布置

环境能起到很重要的渲染作用。开展主题班会课,不管室内还是室外的,都应该重视环境的布置。犹如上一节普通课程一样,虽有课件,但一样需要黑板的板书。室内的主题班会,一样不可忽视黑板的设计,一个醒目、吸引眼球的主题名称很重要。课室内的装饰,跟主题相符,会让同学们先入为主,陷入到与主题相符的情景中,更容易感受到主题班会带来的教育意义。

上一篇:描写乌龟的好句下一篇: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工作总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