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评估报告

2024-04-28

职业评估报告(精选8篇)

篇1:职业评估报告

自我评估报告关键词:自我分析 价值观 性格 自我定位

摘要:1.综合自我探索的信息,分析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技能 2.对自己的基本情况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和定位 3.自我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人都很独特。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古今中外很多人士的成功都建立在对自己优劣势清楚分析的基础上的。

下面就对我自己的价值观、性格、兴趣和能力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估及对自己未来做个简单的定位。

自我评估:

1、勇于学习、乐于分享、为人稳重、从事多年的运营与推广工作,具备良好的逻辑思路和全局意识;

2、从网站制作丶平台开发到电商渠道平台运营管理电子商务运作管理,具备实战管理与销售经验;

价值观:

十年磨一剑,过去对生活、事业未能深入理解到的,学习到的未来 我们每个人无论干什么事情,总在追求快乐和满足,但究竟什么东西令自己快乐?生活中凡是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就说它有价值。但是对我有价值的东西很多,我们往往都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不得不对他们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依次满足。这就是对职业价值观的通俗解释。而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使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的目标的准则。曾2次的任性、冲动导致的创业失败我并不觉得后悔,作为男人有过付出,热血,努力的去创造过,失败中有沉淀,失败才有现在的我。事业的选择非常重要,我更加看重领导的个人魅力,某些事物上能够找到共同点,若不能加入团队学习、工作,我想这才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让生活不要留下遗憾,让骄傲更加期待!

性格:我的性格类型为公关型——天下没不可能的事。为人比较内向更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焦于内部世界,注重内心体验。喜欢独立思考,看书,避免成为注意的焦点,聆听比表达多。

对周围的事物观察的比较透彻,能够洞彻现在和未来,随时都能事物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并能看到他人看不到的事物内在的联系。崇尚和谐善意、情感多样、热情友好、体贴、情绪强烈。渴望他人的肯定、敢于称赞和帮助他人。总是避免矛盾、很注意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愿意花费很多心思、结交各种各样的人。

另外我觉得我富有活力待人宽厚,有同情心,有风度,喜欢让人高兴。只要可能,就会使自己适应他人的需要和期望。而且倾向用自己的情感作出判断,决策是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富有想象力,善于创新和寻找新方法。为人比较自信,警觉,善于理解他人,而不是直接作出判断。

有人雄心勃勃,有人做事适可而止,这就考虑到成功愿望的问题。我的成功愿望一般主要是体现在:做事有特定的目标和方向,愿意承担一些责任;面对新的尝试,往往会参照以前的经验和方法来进行;对任何事的要求不高不低,这样也许会让人感到自在些,而不至于压力过大。我的影响愿望较高,希望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也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

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充分调动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发挥自己的才干,是保证职业的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职业兴趣是人们对某种职业或工作所报态度的积极性,是有关职业偏好的认识倾向。

平时的我更关注自己内心的变化,在闲暇时会更多的去进行阅读,或者打篮球。我认为这样的话符合人们所说的劳逸结合。还有自己也对计算机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我觉得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不懂计算机的就是新的时代文盲,在平时学些常用的办公软件(word、excel、ppt等)的应用,相信对未来的工作会又不小的帮助。这是我的生活兴趣。而我工作的兴趣是组织和处理数据,固定的、有序的工作或活动,希望知道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愿意在一个大的机构中处于从属地位。喜欢能充分发挥新颖独特想法的工作,需要自由的环境和别人的支持。

能力:能力是指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通常把能力区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指的是常人所拥有的能力,即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现在正处于学习阶段,一些特殊能力可能还不能用于实践中,如专业的科研能力、社会知觉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而一些简单的如打字、驾驶等还是能应付的。另外我觉得自己对新经验的开放程度还是挺大的,也比较有干劲,吸收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

自我定位

不同的岗位对人有不同的要求。找到适合的岗位会让自己如鱼得水,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我觉得自己适合在人际友好、环境轻松的氛围中与各式各样的人一起工作。喜欢一份充满乐趣,富于挑战的工作,会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灵感和创造力,希望重复性、程序性、常规性、琐碎的事物在工作中别太多。

对于自己想发挥独立的想法,我认为自己可以从事销售、小企业经理、顾问等工作。倘若我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的话,将来可能出现的挫折和困难有:经验不足、没有多大的人脉关系等,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积累一些,为将来的事业做准备。

总之从大学开始,从现在开始,努力提高各方面的技能,补好自己的短板,为今后更大的成功而努力!

参考文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程》2009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2005 《职业人士修养》陈国荣2006

篇2:职业评估报告

按照《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办法》要求,安全与职业卫生各评估小组对照《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表》,逐条逐项进行排查,及时形成了自查报告。为全面做好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工作,安全科“双基”办对各专业自查情况进行汇总,现通报如下。

项目一:安全生产保障评估

第二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等未以正式文件发布。

整改期限:8月1日前整改单位:安全科 第三项:财务预算()、使用计划和上一年安全提取使用情况应备案。

整改期限:8月1日前整改单位:财务科 第四项:安全技术网路文件应修改,总工程师管理体系未形成正式文件。

整改期限: 8月1日前整改单位:生产科 第六项: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无备案回复。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生产科 第七项:劳动定员二次备案无回复。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企管科 第八项: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只缴到5月份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劳资科 项目二:采煤

第一项:《3205综放工作面设计》中个别设计内容与作业规程不符合综采单体支柱入井前、采煤工作面或使用时间超8个月的支柱,未按要求逐根进行压力试验。

整改时间: 8月6日前整改单位:生产科 第二项:综采支架压力检测系统信号不通,待厂家维修、调试(已将问题反馈至生产厂家)

项目三:掘进

第四项:未建立支护材料基础台账。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掘一工区、掘二工区 第八项:F2探巷耙装机固定不牢。

整改期限:8月1日前整改单位:掘一工区 第九项:32采区皮带下山有一处失修。

整改期限:8月1日前整改单位:生产科

项目四:机电

第五项:井下现场存在煤矿禁用淘汰设备。

整改期限:8月6日前整改单位:机电科 项目五:运输

第四项:东翼122探巷、32采区轨道下山未安设机械运送人员设备。

整改期限:8月6日前整改单位:机电科 项目六:通风系统

第五项:进入夏季高温季节,井下个别地点温度超出规定。增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通防工区、机电科 第十项:通风系统立体图不规范。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通防工区 项目七:防治瓦斯

第九项:瓦斯智能巡检系统由于老化及现场条件限制使用不正常。

整改期限:8月6日前整改单位:通防工区 项目八:综合防尘

第五项:综放采煤工作面由于地压较大和防治冲击的原因煤体注水未达到标准要求。

整改期限:8月6日前整改单位:通防工区 项目九:防灭火

第四项:井上下消防材料库物资配备与《矿井防灭火规范》和《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要求有差别。

整改期限:8月6日前整改单位:通防工区 第六项:井下部分巷道内消防管路未严格按照要求安设阀门,安全间距不符合规定要求。

第十项:由于3205工作面距离较远,束管监测系统抽气能力不能满足正常从3205工作面两隅角及采空区气泵抽样进行分析,只能人工现场取样分析。

整改期限:整改单位:通防工区 项目十:监测监控系统

第三项:作业规程对电源电缆的敷设,没做出明确规定。整改期限:8月1日前整改单位:调度室 第五项:监测数据有时不准确。

整改期限:8月1日前整改单位:调度室 项目十一:防治水

第三项:水文地质观测系统内容不全。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生产科 项目十三:供水施救系统

第二项:地面水池无防冻和防护措施资料。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机电科 第九项:供水施救系统图绘制不完善。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机电科 项目十四:职业卫生

第二项:采掘工作面存在高温现象。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机电科 第八项:离岗查体通知书都下,但不能保证每人都去查体和查体结果。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医务室 项目十六:安全标志

第一项:

1、井下个别设备无安全标志;

2、试验涉及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前,必须经过论证、安全性能检验和鉴定,没制定安全措施;

3、新产品试验前备案矿用新产品在进行工业性试验之前,生产单位和承担工业性试验的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没报矿用新产品工业性试验所在地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安全科、机电科 第二项:1.井下安全标志牌图例、文字、材质、防腐、阻燃、抗静电、抗老化等项目不符合AQ1017-2005《煤矿井下安全标志》规

定要求。2.井下安全标志牌未悬挂、维护、管理:没悬挂位置明显、内容清晰,无定期维护,专人负责。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安全科、机电科 第三项:缺少防冲击眼护具、保护足趾安全鞋、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劳资科

项目十七:安全培训

第一项:未明确主要负责人为安全培训第一责任人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企管科

第五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注册安全工程师比例未达到4%;邓总证件过期未参加复训。

整改期限:8月5日前整改单位:安全培训中心 项目十九:人员定位系统

第三项:监测日报应有矿领导或值班领导的签字;中央变电所、中央水泵房未安人员定位基站。

整改期限:8月6日前整改单位:调度室

第七项:定位卡无身份证号、出生年月信息。

整改期限:8月6日前整改单位:调度室

第九项:系统不能够对全矿井、局部区域、单个设备、指定标识卡等不同目标下发命令,未配备移动式读卡器。

整改期限:8月6日前整改单位:调度室

项目二十:通信联络系统

第四项:无警报、求救信息报表。

整改期限:8月6日前整改单位:调度室

第六项:重要岗点无直通电话。

整改期限:8月6日前整改单位:调度室

注:各单位认真对照《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表》内容和标准,不折不扣整改落实,举一反三,全面做好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迎检工作。

篇3:试论职业培训的效果评估

关键词:效果评估,“三全”,精细管理,职业培训,受训人员

近年来,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实施跨越式发展过程中, 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认真制定并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把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培训工作,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步伐作为首要任务。明确提出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 在主要生产技术工种的两级技能专家中探索开展实用技术短期培训, 将主要生产技术工种的技师。每三至五年送到集团公司指定的技师培训基地, 进行一个月左右的短期脱产培训。这项举措对于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 石油行业的广大基层员工长期工作在生产的一线, 往往都是实践经验有余而理论知识不足。加强职工的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 对于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认识到这一点, 并认识到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在2007年于大庆召开的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做到技能操作人员100%参加培训、100%持证上岗、100%掌握应知应会操作知识和技能。”“要以技能操作人员达到‘三个百分之百’为主要目标、强化全员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一线队伍。要坚持面向生产、注重实效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专业工种和技术等级, 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原则上关键岗位每年必须轮训一遍, 确保培训时间、人员、内容和效果‘四落实’”。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工作会上, 做出了“全面启动包括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管理以及流程管理、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建设工程, 用3~5年时间完成”的工作部署, 华北油田公司待续深化管理, 就是落实中国石油与天然气集团公司“基础管理建设工程”部署的具体体现, 对于弥补华北油田公司的管理短板, 筑牢发展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精细管理模式”为判断的唯一依据

“三全”模式就是全方位整体优化、全要素经济评价、全过程系统控制。在职业培训中, 深刻体会落实“三全”模式内涵和本质要义之全模式关键点, 特别是“提高效率是目标”和“确保执行到位是关键”。必须把握价值规律、遵循市场规律, 从目标的制定、过程的控制, 结果的考核都要突出效率和效益, 加速企业发展, 壮大经济规模, 增强整体实力。同时, 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 聚集本职岗位。通过职业培训, 锤炼一支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过硬员工队伍, 培养广大干部员工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和耐得住寂寞、不张扬不浮躁的实干苦干、严细认真作风, 推动公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为华北油田公司“二次创业、再铸辉煌”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从公司和企业的角度评估

员工培训, 员工的职业培训, 着眼点和落足点是企业。企业的职业培训必须对企业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 直观的短期效果

安全生产得以真正落实, 安全生产规程得以遵守, 安全意识真正深入人心,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员工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向技术创新要产量, 凭管理控潜增效益, 依靠技术创新,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依靠技术创新, 提高油田采收率, 成熟完善接替技术, 促使“死井”复活;由于油田生产进入后期, 低效区块产量比重不断上升, 吨油成本不断攀升, 油田实现精优开发, “地下认识清晰、开发方式先进、技术应用科学、地面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管理高效规范”, 成本降下来, 开发效益提上去, 实现“高效益、可持续、有保障”的高产稳产。

(二) 长期的隐性效果

管理类培训效果有时不便于及时评估。世界管理咨询大师Benjam in Tre goe和Charle s Ke pne r在兰德集团工作时, 就认识到各个公司的管理者非常需要一种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的逻辑方法, 为此二人经过潜心研究, 写出了名著《Problem Solving and Delision Mahing》 (《问题分析与决策》) 。1961后, 成书后, 二人拿出书拜访了杜邦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表示愿免费为董事会成员上课。一周后, 董事长就对他们说, 如果给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培训, 收费多少。他们说, 每个培训人员必须交培训费765美元, 共讲76500美元以上, 这十分昂贵。但是, 杜邦董事长竟然愉快地同意了。20年后, 杜邦成为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 董事会认为, 二位大师的培训功不可没。而且到1981年, 二位大师的技术被美国最大的100家公司中60家采用。实事胜于雄辩。

因此, 管理类培训的效果, 是惊人的。它不仅提高受训人员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能形成良性的思维习惯, 科学的逻辑方法, 同时增进各受训人员的交往, 锻炼受训人员的情商, 更为重要的是, 受训人员更为全面了解公司其他部门的情况, 更为宏观地了解公司的经营, 更为详细了解公司的全局动作, 能够前瞻性思考问题, 从而推进公司的宏观策略统一落实。这些隐性而重大的效果, 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也才能表现出来。指望培训完了, 效果立刻出现, 立竿见影, 不现实, 也不理智。

三、从受训者的角度

1) 最直观的方法, 是查阅学员学习日志。入学前, 要求学员入学后, 每天学习结束时, 每个学员运用学习日志, 回顾当天学到的、思考过的、有重要心得的要点, 努力将书本上的要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要求学员, 必须认真听课、勤于思考。现在培训结束, 总结和梳理培训的收获, 使学员能成功将书本上、课堂上的要领与自身实践经验相结合, 反身而思, 超越旧的思维框架, 形成比较完善的思维习惯, 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2) 召开学员座谈会, 专题谈收获。如马云谈到:除了学习知识以外, 课堂内外的辩论和震荡更精彩的;能把杰出的人才和优秀的教学聚集在一起, 来进行思想的对撞, 很难得。象江南春谈到了:学习提供了多重思考的角度, 多维化思考的模式去看待面对的问题;以前自己在这方面只有零星的思考, 在这得到了系统的梳理和有益的启发。此外, 各行业的精英们的评论和交流也使其收益不少。

3) 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就培训的各个方面设置相应问题。如教学方面, 培训教师的理论浓度是否适宜, 有无针对性, 讲授水平如何讲授内容是否有吸引力。再如:活动是否丰富等。再如:建议和意见等等。

篇4:职业评估报告

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一)《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一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五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比例保持在45%左右,中等职业教育成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二是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稳步增长。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到337.98万人,招生数占高等教育招生数的比例达到46.9%;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首次突破一千万,达到1006.63万人,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达到5593万人。高等职业教育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三是职业院校正在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职业院校每年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开展培训达上亿人次,大面积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一是完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构建新时期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系统设计,提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两步走”战略,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为构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在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学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2014年高职分类考试招生151万名,占高职招生人数的45%。三是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办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每年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2000万人次;扩大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建设,推动多所高校免费开放数字化学习资源,为信息时代学习者人人学习、处处学习创造条件;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部、民政部等七部门颁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每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参与的城市已达到900多个。

(三)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得以建立

一是制定校企合作的相关支持政策。多地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从经费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企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任教及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制度,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职业院校合作,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保持一定规模。二是以推进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全国建成职教集团超过1000个,吸引了近3万家企业参加,覆盖了60%以上的职业院校。2010年以来,集团化办学数量及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企业数量稳步增长。三是民办职业教育得到发展。出台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职业教育,一些地方设立民办职业教育政府发展基金或专项资金,建立民办职业院校师生与公办职业院校同等待遇的保障机制,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多元化。

(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强化地方政府的统筹作用。落实政府职责,强化省、市、县“三级统筹”,完善职业教育统筹管理方式。二是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教育部印发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推动职业院校章程建设,促进职业院校建立有行业企业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现代学校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径。教育部会同有关行业组建了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门类的62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组织机制。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管理机制改革。辽宁省鞍山市建立职教城管委会,探索实行职业教育区域化统筹管理;安徽淮北市成立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河南新乡市设立职业教育局,加强统筹管理力度;河南信阳市平桥区成立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实行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

(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指导纲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推进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推进德育工作规范化。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施展才华。二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在总结各地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于2014年颁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遴选了165家单位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三是强化标准引领,全面对接职业标准,制定并公布410个高职专业、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四是推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行动导向教学、课程国际化、优势特色专业课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六)面向农村农业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发展面向农村农业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一是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推动一批县(市、区)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二是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县级职教中心发展,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三是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鼓励职业院校走向县域开展广泛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四是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工作。

(七)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生师比日趋合理。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为86.30万人,生师比为21.3∶1,与2010年的26.6∶1相比,生师比日趋合理并逐步接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规定的生师比20∶1的标准。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为43.83万人,比2010年增加3.42万人。高等职业教育生师比为17.6∶1,与本科高等学校生师比基本一致。二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多地通过培养培训并举、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师企业实践、对口培训和境外培训,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有了较大提升。三是教师编制和职称评定制度不断完善。各地通过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实行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兼职教师聘任力度,灵活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重视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改革。2015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深化包括职业学校在内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各地制定和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职称标准,不断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

(八)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

一是经费稳定增长。2013年,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3450亿元,比2010年的1198.9亿元增长2251.1亿元;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为2543亿元,比2010年的814.2亿元增长1728.8亿元,增长了2倍多。二是制定生均经费标准,生均经费稳步增长。2014年12月底,19个省份、4个计划单列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共有22个省份和新疆建设兵团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生均公共财政支出不断增长。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达到8784.64元,比2012年增长16.1%;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3578.25元,比2012年增长20.2%。三是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逐步落实。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明确要求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少于30%。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的要求,确定并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四是免学费和学生资助政策覆盖面扩大。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享受免学费政策,占在校生的91.5%。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的学生享受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助学金覆盖率近40%。高等职业学校纳入了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高职奖学金覆盖近30%学生,助学金覆盖25%以上的学生。

(九)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初步建成。教育部分别制定并颁布了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设置标准、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对学校及专业设置的条件、程序等进行明确规定。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标准》,对督促地方政府依法履行举办职业教育的职责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常态化。五年来,教育督导部门开展了系列的职业教育专项督导,对各级政府落实发展职业教育主体责任情况实施督促检查。2015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天津等10个省(市)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三是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基本形成。教育部和各地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评估,在评价标准、制度建设、学校内部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还印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对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十)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更加良好

一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得到改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2015年国家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宣传职业教育,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逐步建立。《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各地站在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的起点上,推动、谋划本地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地方立法工作和政策制定取得重大进展,确保了职业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三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受到关注。各级政府通过提高收入水平、落户城市等政策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二、面临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的规模达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存在难度

根据2014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统计,要实现 “到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2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达到1390万人”的目标,缺口分别为495万人和384万人。随着我国适龄人口逐步减少,,实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3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480万人”的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二)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一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与激励机制不足,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责任、权力、利益义务等缺乏法律保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动力和积极性。二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转不畅,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职业院校缺乏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有待完善。四是市场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与市场、产业发展存在部分脱节。

(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性不足和质量不高并存

一是职业院校教师数量不足,很多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远远高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20∶1的标准,部分地区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二是部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实践经验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教学能力不强。

(四)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且差异较大

截至2014年底,仍然有12个省份未出台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9个省份未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在部分地区尤其是县级政府无法落实,分属省、市、县管理的职业院校经费投入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生均经费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

三、对策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和编制“十三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本报告建议: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坚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大体相当不动摇,确保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二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配套政策,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保障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促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四是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围绕“提高质量”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深化校企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合作,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

五是加强面向农村农业的职业教育,提升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扶持农村、民族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脱贫中的作用。

六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七是建立省级财政为主的职教经费统筹机制,坚持职业教育公益性,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及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财政投入。

八是进一步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环境,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等政策,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篇5:职业病防治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及省、市安监局工作部署,按照《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相关要求,切实抓好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公司于3月25日对职业病危害的评估工作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1、公司高度重视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专门下发了文件,对评估工作制定了总体要求,活动目标,并专门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结合公司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十项工作职责,在安全部设置了“职业卫生管理科”。职业卫生管理科负责公司日常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以确保各项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2、建立和完善了职业卫生责任制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和修订了相关生产岗位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从领导成员到岗位操作工,层层制定了职业卫生职责,做到了人人有职责,岗岗有规程,同时还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相关13项规章制度。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认真组织学习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狠抓制度的落实,力求形成一种长效职业卫生管理落实机制。

3、根据公司“2014年职业卫生培训计划”和2014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实际情况,3月份对全体员工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教育、生产岗位职工的职业健康培训教育。主要负责人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均按时参加安监局举行的重要卫生培训、考核、取得了相关证件。公司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有记录、有计划,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产意识。

4、职业健康体检情况: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健康检查的结果也是对公司现场管理的最真实的反馈,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结合公司各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特点,根据《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与周期》的相关规定,按要求编制体检计划,并报经公司职业病防治小组领导同意后,按计划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率100%。

5、公司化工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危害因素主要有氯气、氯化氢、粉尘、噪声这四种,若控制不当或监管不到位,极易诱发职业病。为了给员工营造一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公司安全部每月四次负责对现场各岗位的空间和放空装置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分析,每年请有资质的检验单位对公司内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将监测结果张贴在公司厂区门口的橱窗栏里进行公开公示。

6、公司自进厂即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以告知书的形式明确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后果及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7、公司统一制作了“职业危害管理制度”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版面6个,以及防粉尘、防毒等警示标志牌10余块。加强了作业现场的宣传和告知,让作业人员明白自己所在场所的职业危害和预防措施。3月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申报工作已在已在网上申报并备案。公司配备了一台全自动粉尘测试仪和1个噪音计,以及为检测人员配备1个有害有毒气体检测仪器。规范新工人入厂体检手续,按规定对接触粉尘人员在岗期间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管理档案。建立了粉尘、有毒气体检测记录和台账以及各种管理档案十多余项,并进行了分类存档。

8、公司化工生产是***年***月****日建设项目立项,前期生产过程中对职防工作管理经验欠缺,未按要求编制职防预评价,再投入生产后在市各级安监部门执法检查时,给公司提出了整改要求,公司积极按要求委托山东安健源监测评价技术有限公司补充编制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经过检测评审,公司主体工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篇6:职业评估报告

一、自查自评情况

学校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和《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试行)》,进行了认真的自评和自查工作。

(一)办学条件 1.基础设施。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面积16438.4平方米,生均30.9平方米;学校体育场所能满足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需要,符合基本要求;学校设有专门的教务处、保卫科、门卫,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校园安全机构健全,教学、生活设施符合要求。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为100%,生均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0.4平方米/生。学校仪器设备总投资2106.7万元,生均8100元,教学用计算机拥有量26.8台/百生,办学条件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

2.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334人,其中,专任教师212人,专业教师146人,“双师型”教师122人,本科以上学历212人,省市级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32人,兼职教师26人。专任教师生师比为12.6:1,达到了20:1的评估标准,省市级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的比例为25.1 %,“双师型”教师比例91.7%,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26.9%,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兼职教师比例10.5%,教师培训规模82人次。

(二)发展水平

1.发展规模。学校在校学生数2260人,设有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汽车制造与维修等专业。

2.教育质量。2013学应届毕业生996人,中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8%;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特色:一是坚持德育为先,学做人与学技能并重,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培训,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的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机制。四是加强与企业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建立相对稳定的就业基地,大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五是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练”一体化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大力提高课堂效率。六是充分发挥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辐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职业教育网络。

二、存在不足近几年,我校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尚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认识的偏差,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专业教师短缺,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教学、实训设备耗材费用大,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等问题。

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科教兴校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职业教育政策,对督导组提出的问题加强整改,进一步提高我校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中等职业教育。

篇7:职业评估报告

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根据滁教督函(2008)118号《关于开展全省、市级示范高中、职业高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按照《滁州市职业高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量化操作细则》要求进行自评,现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学方向

滁州市汽车运输职业学校,于1986年经原滁州行署批准成立。隶属国家大型运输企业——滁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随着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我校于1995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创办了滁州市汽车运输驾驶员培训学校。2005年我校又在城东工业园征地兴建最新标准的汽车驾驶员训练场地,现被市公安交警支队指定为全市9种道路考试的考场。2003年我校在城内原校址上建立了一所21世纪双语小学,现改为股份制学校(当时为了更好地经营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将一校分三)。建校二十多年来,在市教育局和总公司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厚爱。当前学校已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先后为社会培养培训毕(结)业学生(学员)数万人。

学校始终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长期教育和短期培训互补,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为补充的多层次的职教基地。1

学校先后开设专业有:汽车站务、汽车驾驶、汽车修理、汽车驾驶与修理、行车驾驶、机械加工、财会与微机、电子电工等。

二、发展规划

为了使学校更具竞争力、更具规模。今年,总公司决定将职校和驾校重新整合。下设职高部、驾训部、叉车培训中心、短训部。2009年新校区的学生宿舍和食堂建成后,陆续将驾训和二、三年级学生搬迁至新校区(南校区),一年级新生、叉车培训中心和短训部留在创业路180号。两校合并后,以利于发挥整体效益、资源共享、人力、物力统一调配,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学历教育和短期技能培训“两条腿”走路、以短养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三、队伍建设

学校创建以来,始终注重领导班子和师源队伍的建设,学校现有领导班子成员6人,校长、教学副校长均为大专以上学历,5人中级职称,领导班子综合素质高、年富力强、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胜任本职工作,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行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起到核心作用,党支部起到战斗堡垒作用。

学校有一支称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89人,其中文化基础课教师19人,专业基础课教师2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9人,双师型教师6人)实习指导教师50人(其中经国家考核获得高级教练员资格49人,相当于技师)。另有教辅人员20人,兼职教师11人。

四、招生就业

学校开展“SD”模式,即多时空入学,多平台毕业,多资格证书就业,实行春、秋两季招生,让愿上职校的学生,及时到校就读。同时短期培训随到随学,目前在校学生(学员)已达2980人(其中职校生645人)。

学校坚持毕业生“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和双向选择推荐就业制度,学生入学时,既可自选专业作为主修专业,又可在毕业前另选1—2个工种作为辅助专业(如:机械专业中的普通车床、数控车床、钳工、焊工、叉车、行车、小汽车驾驶等)。学生毕业前,经过相关部门考试和技能鉴定,不仅可拿到中专毕业证书,而且还能拿到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就业提供多种平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学校先后与周边城市几十家用人单位签订劳动用工协议,为上海宝钢定向培训、输送行车驾驶员数千人、为滁州市安邦科技、博西华定向培训叉车驾驶员200多人,为南京韩国企业韩旭科技输送电子操作工,并与之联合,成为校企合作单位。保证了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

五、教育教学

学校坚持德育教育为先,分阶段全面开设文化基础课,进行职业指导,为学生铺设宽厚的学习基础,帮助他们适应不同的竞争环境,拓宽成人成才之路。

在教学管理上学校有齐全的规章制度,教务处每学期计划、行事历总结齐全规范。形成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教学

文件管理制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学人员管理制度等。教学进程及课程安排合理,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秩序有条不紊。考试制度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齐全规范,理论课程教学大纲齐全规范,与实施性教学计划配套,实训教学的教学大纲或指导书齐全,与实施性教育教学计划配套,教研组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内容丰富,有活动计划、总结和成果。

六、思想教育

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始终放在首位。每年新生入学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入学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讲解法律法规,开展军训,增强国防意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扬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对学生管理实行:(1)全员负责制。全体员工,包括外聘临时工,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2)全面负责制。学校24小时有骨干教师值班。全天候地对学生生活、学习等任何事情进行管理;(3)全程负责制。学生自入学后,学校就对学生负责。甚至就业后,进行跟踪调查。我们的理念是: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把做人和做事有机地结合起来。

七、平安校园建设

学校始终把文明平安校园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一把手负总责,切实加强领导,抓好创建活动的开展。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学生保卫科具体落实,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24小时有老师值班。树立:“人人有责”的意识。组织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与辖区派出所建立良好关系,聘请遵阳街派出所副所长许义海为本校法治副校

长,定期请他到校讲法制课。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居安思危,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强化学校内部各个方面的规范管理,制定《学生住宿管理办法》。

八、后勤管理工作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制度健全,校舍生活设施、水电能够保障。食堂设施齐全,符合卫生条例,食堂管理制度完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打卡、饭票都不能杜绝学生赌博或相互偷盗等少数行为,加上学校就餐人数不是很多,因此学校食堂实行包伙制。每月男生240元,女生220元,保证每餐两菜一汤,保证每个学生吃好、吃饱。为了加强管理,学生制定《就餐管理办法》。后勤工作将推行社会化服务。

篇8:职业评估报告

一般而言, 能力包括“才能和办事的本领”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人本身的素质能力, 后者是从“事情”或“工作”的角度考察是否具备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资产评估职业能力是指在一个真实工作环境中按照特定标准 (有效) 承担并完成评估师期望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角色所应具备资产评估及其相关的知识、技巧、才能和行为的总和。

(一) 资产评估职业能力与形成的基本框架

资产评估职业能力应由资产评估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构成。其中, 评估知识是通过习得、转化与巩固、迁移和应用三个学习阶段获得, 知识的掌握程度则受主动性、原有知识储备、心智技能、教材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评估技能分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前者是通过定向、模仿、整合、熟练等阶段获得, 影响因素有示范讲解、练习、反馈、操作性向等;后者的获得阶段有原型定向、操作和内化, 影响因素包括时间模式选择、知识和教学等。态度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文化观念, 通常是按照顺从、认同和内化的顺序形成与改变的, 外部与内部条件均会对其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框架详见图1。

(二) 资产评估职业能力的基本元素:知识、技能和态度

知识、技能和态度是资产评估职业能力及其形成过程的基本元素, 其中知识是基础。根据资产评估工作融经济、会计、统计、建筑工程、机电设备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执业特点, 资产评估专业学生应当具备一般性知识、组织和商业经营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资产评估知识等四个领域的知识。技能是职业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化与具体体现, 职业能力的形成要以技能训练为路径, 并会相应地提升专业能力, 一个人掌握了某种技能, 也就意味着他“能够做”或者“会做”某种事情。资产评估职业技能包括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态度的倾向性反映了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因, 是职业能力形成的驱动因素, 起着催化与促进的作用。资产评估职业价值观念和态度的特性主要有:独立、客观和公正地履行评估业务;关心公众的利益, 承担社会责任;团队合作;不断进取及终身学习。

(三) 资产评估职业能力的形成:类化迁移与整合

资产评估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职业判断、与委托方的沟通和交流贯穿于评估活动的整个过程, 只有参与具体的评估项目或模拟评估活动的职业情境, 通过对习得的资产评估知识、技能与态度等的类化迁移、发展、整合, 才能形成资产评估职业能力。同时, 也只有反复多次地参与或者主持不同的资产评估项目, 这种职业能力才能够得到巩固和提升。

二、资产评估职业能力结构要素: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作为一门学科及职业, 资产评估职业能力结构要素有其独特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前者是指资产评估的评价与评估执业活动要求的各种特殊能力的有机结合;后者则指能够对特定资产评估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的概念和原则加以综合的应用和分析, 并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的能力。

(一) 专业能力

职业能力结构的研究方法有功能分析法和投入法两种, 前者注重工作胜任能力, 后者强调从事工作所需要的素质能力, 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科学融合才能够解决各自单独使用产生的不同问题。资产评估专业能力通常包括践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明确资产评估业务基本事项、签订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编制资产评估计划、勘查现场 (现场调查) 、收集资产评估资料、评定估算、编制和提交资产评估报告、归档资产评估工作底稿、撰写资产评估论文 (科研) 等十个方面, 其中“明确资产评估业务基本事项”能力领域又按照资产评估业务划分为机器设备评估、房地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长期投资性资产评估、流动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等具体的专业能力。

(二) 关键能力

对于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德国西门子公司曾将关键能力概括为五个方面:组织和实施工作任务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运用学习与工作方法的能力、独立性与责任感、对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美国劳工部提出未来的劳动者应具备五种关键能力:处理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澳大利亚教育部梅耶委员会提出了8项“为工作、为教育、为生活的关键能力”: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表达想法与分享信息的能力;规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应用数学概念与技巧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科技的能力;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表1列举了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竞聘者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从中可以管窥全豹, 看出职业能力结构的大致端倪。“四大”期望的职业能力可归结为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知识包括良好的悟性;英语、财务会计、企业经营等。技能包括熟练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卓越的分析和捕捉问题能力;良好的计划、组织和领导能力;科学合理地进行时间安排和人员调配;敏感的商业触觉;团队合作能力。态度包括态度端正、具有高度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热忱;自信;正直、诚实;强烈的学习意愿及能力。同时也可以看出, 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细节、沟通、计划、组织、领导、分析、团队合作及学习能力, 是“四大”尤其看重的。

从上述分析可知, 关键能力的构成既包括智力因素, 也包括了一些非智力因素。结合上述观点及资产评估专业实际, 资产评估职业的关键能力如表2所示。

三、基于职业能力形成的范式教学改革

研究资产评估职业能力结构及其形成规律, 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及养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资产评估专业的教育现状, 笔者提出基于职业能力形成的范式教学改革模式如图2所示。

(一) 构建资产评估职业能力框架和专业教育委员会

运用北美能力本位教育 (CBE) 等教育理论, 科学地开发资产评估专业的职业能力领域和单项技能, 形成资产评估职业能力二维框架, 为资产评估职业能力教育提供纲领性文件。同时, 吸收资产评估行业的资深评估师组成学校资产评估专业教育委员会, 根据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与变化, 及时对职业能力图表与考核要求进行修订, 以迎合资产评估发展对职业能力提出的要求。

(二) 编写或者精选资产评估相关课程的教材

实践表明, 结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事例或案例讲授资产评估概念、原理等基本知识, 将更加有助于迁移的产生。同时, 教材应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结构化要求以职业能力为轴心, 内容构成体现资产评估的各种内在关系、逻辑关系合理;一体化要求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能够整合成具有内在关联的有机整体, 避免知识与技能之间相互割裂与脱节;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延伸, 指教材各要素的前后左右、纵横交叉要突出与基本经验的联结, 为迁移的产生提供支持。

(三) 因“技”施教, 分类指导, 多种教学方法并举

鉴于资产评估知识、技能、态度的多样性, 尤其是专项技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教学活动中采用案例教学、专项技能教学、探究式教学、分组讨论、竞争式教学、主题演讲、课外文献研究等形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开放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专项技能可采用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加涅 (Robert M.Gagnè) “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回忆原有知识→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促进保持与迁移”的“教学过程九阶段”模型组织教学, 具体可归纳为“准备、定向→示范、模仿→练习、协调→巩固、迁移”四个阶段, 进而潜移默化地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资产评估实践。同时, 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知识和技能学习进程等不同, 加以分类指导。

(四) 建立校内资产评估模拟实验中心与校外实践基地

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有赖于参与具体的资产评估项目或者模拟的职业环境。首先, 建立校内资产评估模拟实验与学习中心。筛选并复制典型的评估案例相关资料, 如工作方案、评估工作底稿、评估报告书等, 供实习学生分析、研读参数选择及评估过程, 并运用资产评估理论知识对常见类型资产评估业务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掌握资产评估过程的基本轨迹。其次, 请注册资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等走进课堂, 为学生上课或者做专题讲座。最后, 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相关课程的部分内容可以到评估公司学习, 学生也可以利用暑假、寒假等时间, 到评估基地实习, 以积累资产评估经验, 验证所学的资产评估理论与技能。

(五) 态度 (职业价值观念与情商) 的养成

首先, 鉴于资产评估工作同事之间沟通、交流、包容、协作、互助的经常性与重要性, 通过案例研究、角色扮演、阅读和录像资料的教学与讨论, 加深学生对资产评估工作特点的认识以及情商的养成。其次, 终身学习、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组织、领导、计划、控制、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贯穿资产评估活动的始终, 应采取适当方式对上述能力进行培养, 并使终身学习与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一种文化。最后, 应当强化资产评估专业学生社会责任、利益冲突、自我评价、保密性限制等“道德困境”问题解决与规避的教育, 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上一篇:社团换届细则下一篇:暗恋异性的经典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