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习自我工作总结

2024-05-16

大学生社会实习自我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大学生社会实习自我工作总结

社会实践小结

专业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但大学里的学习绝不能仅限于专业课程,更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再发展的潜力。在校学生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要为自己寻求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以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及竞争能力,为以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增加筹码,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相统一。

今年暑假,我在学校的号召下参加了社会实践,与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了参加“打工一族”,走进社会,了解社会。9月,我在新快报媒体广告有限公司医药健康事业部当上了一名实习生,虽然时间不长,而且这与我所学的专业联系不大,但是我相信,对工作负责、认真,虚心讨教的正确态度是从事任何一个职业所要首先具备的素质,这也正是我在这次难忘的暑期实践中所学到的宝贵经验,相信这些难得的经验一定会成为我今后学习、工作中的助推器。

在实践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打工的不容易,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小小的实践心得。

一、待人待事皆需“真诚”

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第一天去新快报实习,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因为从没有去过广告公司实习过。当实习生最重要的是态度,是诚恳踏实、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必须付出比老员工多几倍的努力去熟悉工作程序、工作要领。只要树立信心,战胜自我,就可迈出走向社会坚实的第一步,前途就充满希望。刚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地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因此,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同事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其实,不仅待人要“真诚”,对事也要“真诚”。人无完人,医药部的其他同事在制作广告版面时,也时常会有错误发生,像语句表达不清等。我于是“不知天高地厚”地把自己的意见诚心诚意的提出来。没想到,竟被欣然地接受了。在他们面前,我只是经验浅薄的“小字辈”,但我觉得对待工作我们不应该论资谈辈,有意见或建议,只要对工作有利,都应该诚恳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其实,只要你是真诚的,谁会在乎你资历小,又有谁会小看你呢?真诚,让我走出了显示自身价值的第一步。1

二、实践出真知

我在医药部实习的时间不长,主要做一些文职工作,也很难说具体学到什么,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广告公司里接触到的都是很实用的东西,不像课本知识那么理论而抽象,很需要你具备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前,在学校里学知识的时候总是老师往我们的头脑里灌知识,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大多是逼着去学的。然而到这里实习,确使我们的感触很大,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就好象会员服务(会员的资料收集,对俱乐部会员进行服务及信息咨询管理)、项目策划协理(针对俱乐部实施的项目,参与并协助策划、执行)、外联协理(俱乐部对事务外的沟通、联络及协调)、俱乐部入会申请表的文案、撰写活动策划书等,这些都是我在课本中所不能学到的东西。录入工作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是重复单调——每天上班打开电脑就会看到一样的画面,不停地重复做同样的动作,而且工作量不小。不过,我就把它当作是一种精神刺激,可以坚持下去就是一种工作学习的态度,能坚持就能胜利;再如文案工作,开始时,总觉得是一些简单而不起眼的工作,但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这些工作虽然简单,但都是非常重要的,绝不能有半点差错,因为,这是要出现在报纸版面上的东西,产生歧义误导了消费者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千万不可以因为它们简单而小看它,必需小心谨慎的完成每一个环节。这种“咬文嚼字”的工作无疑对我所学的新闻专业知识具有极大的锻炼作用。另外,我还第一次尝试参与了医药部的活动策划,第一次学会写活动策划书,才发现原来小小的活动策划书要做得全面而具有可行性,是需要慢慢斟酌和考虑周到的。最后,通过自身的努力,我参与策划的“和谐社区健康行”活动策划案已经提交并通过了。这些经历都开阔了我视野,丰富了我知识。这里,要感谢医药部的其他同事们,他们总能不厌其烦地教会我,在他们耐心的教导中我不断走向成熟,也积累起一定的工作经验。

粗粗谈了一下我在医药部实践的感受,期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点点滴滴的累积起来的收获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个中滋味我都还时时回忆品评,这是我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在医药部实践的这段时间,有公司员工的协助、自己的努力,自感收益不小。这次实习把我从学校纯理论学习中拉到了在实践中学习的环境。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与公司员工的相处中,我也学到了待人、处事的态度、方式,公司的员工待人诚恳,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无论在工作、学习、做人上,我都有很大的收获。我没有白来,我想,这次实践给我一个难得的机会,勇敢的去实践、去发现不足,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完善再完善。或许,这才是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所在。我相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

篇2:大学生社会实习自我工作总结

社会实践工作实习自我鉴定篇一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有知识,学习技能,暑假期间我到永嘉制衣有限公司进行实习,在办公室担任行政文员的工作,在此我对我的实习工作做一个自我评价。

在实习期间,我接触了一些办公用品,如传真机、碎纸机、打印机、扫描仪等,掌握了这些机器的基本操作,了解了公司办公的基本情况。同时在此期间我也学到了许多更有用的东西。

开始实习时,刚进入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些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同事们友善的微笑缓解我的尴尬。大家都很有礼貌,不管大事小事都要说声谢谢。作为行政文员,任务比较琐碎繁杂,指导我的老师教我,做事情要分主次、有条理。说着容易,做着难。每天要发传真、收信件、整理废旧纸张在利用等,手头有多件事情需要完成。当然这时候就要将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把所有事情的主次顺序排好。这样就不会乱。要 “分主次,有条理”是做好事情的关键,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

实习是我步入社会前的第一课,教会我怎么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各种事情。虽然在这里看到的只能是工作的一个侧面,学习的只能是一些初步的方法,但这些对于我是非常重要的。

一、工作内容

在这一个多月中,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出国留学网办公室人员做好行政部的各项人事及日常行政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了看、问、学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公司办公室文员的具体业务知识,拓展了所学的专业知识。首先总结一下我的所有具体工作内容:

1、接应聘者来电,给应聘者进行简单初始,通过者送往各部门经理处进行复试;

2、开试工单通知复试通过者试工,并做好登记;

3、协助做好新员工入职 培训、阶段性 培训 等 培训 工作;

4、送文件至各级领导,签收文件;

5、整理及保管补卡条、请假条;整理员工档案,以备随时出档和归档;

6、复印、速印办公文件,发传真,领办公表格等;

7、协助办理新进人员入职手续,员工调职、离职手续;

8、计算管理人员月考勤,并将考勤明细送至各部门核对签字

9、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这次实习告诉我,在社会这个大学堂里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无论大小认真踏实的完成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通过实习,我有信心,未来的路我能更好地走下去!

回顾其中的点点滴滴,有成功后的欣喜和激动,也有挫败后的失落和无奈。在师傅们的谆谆教导下,我在收获业务技能的同时,内心也经历着微妙的成长。在新的起点上,我将重新审视自己,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加强技能训练,使自身在原有水平上再创新高。

社会实践工作实习自我鉴定篇二

忙碌而充实的实习工作结束了,我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大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更重视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暑期实习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正符合我们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的目标。我认为我在实习中获得了很多的知识与技能,充实了自己,还学会了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和社会经验,锻炼了自己。

我的实习工作是在学校维修计算机,我发现这有时就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只要你操作熟练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有时又觉得这个工作好像总在不断的使你发现新的东西,了解新的知识,似乎总能让你不断的进步。我想这就是工作的快乐吧。

这次的实习我对于计算机的组装和维修知识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也能自己单独的组装和修理计算机了,这让我把学校的理论知识和工作中的实践结合起来。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在刚开始实习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挫折的,比如不知道怎样的和别人接触,工作的时候因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的意思而不能很好的配合,而且专业工作也不熟练,感觉自己当时很笨拙。可是我并没有气馁,我知道只要开始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我每天都总结自己的工作心得,从中体会经验和教训,还会因为遇到的不同问题而查阅很多的资料,这样的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使自己能尽快的适应这份工作。于是我发现我工作的越来越顺利,经常能快速轻松的完成一天的工作,并且我和一起工作的老师相处越来越融洽,工作上也越来越默契,过了几天我已经基本融入了那个新的环境。

融入了新环境我就更可以安心更快速的学习与积累,我从周围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我觉得我学会了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工作的经验。通过那些天的磨合期,我知道了在工作中要勤学好问,不能偷懒,因为也许你的一次“追根究底”就能让你得到很大的收获。而且作为年轻人,我们不能急躁,要做事讲究条理,不要急功近利,我们要抱着踏实的态度来做事,虚心点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我觉得在前辈、老师的工作中有一点很值得我学习的就是他们懂得按条理一步一步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慌乱决策。

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把理论用于实践是学得不深刻的,当今大学教育是以理论为主,能有机会走入单位去实习,对我来说是受益不浅的。实习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我们大学生建立自身的计划已迫在眉睫,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们以后参加工作有帮助。

社会实践工作实习自我鉴定篇三

生活总是果得飞快的,面临着大四的到来,为了了解本专业的基本业务,把我们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学校安排我们在大三的暑假就开始实习。进入到xx国际xx公司实践,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多,涉及面广,除交易双方当事人外,还涉及商检、运输、保险、金融、车站、港口和海关等部门以及各种中间商和代理商。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笔交易的正常进行。

在此次实习中,在了解到实习的具体做法,能认认真真的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业务同法律的联系

国际贸易法律课的内容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步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而且,不同法系的国家,具体裁决的结果还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从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

(2)同业务伙伴建立业务关系。

在各个出售服饰的供应商提供的信息中,我认真比较其品质与价格,来源于 以及其商品在进口商市场中的需求度,我把目标缩小到我公司中的中国男式睡衣。而进口商方面我则开展广铺网,多联系的原则,给很多个进口公司都通过邮件传去本公司的产品介绍单及本公司的合作意向。这样做的结果使我迎来了很多生意伙伴,收到多份询盘以及发盘。

(3)加强英语的学习

对于外贸专业人员而言,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写传真、书信。如果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胜任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习中我加强英语的学习,掌握外贸专业术语基础。

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我重视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练习,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在培养规模上突出应用性,加强实践性,注意灵活性。经过了的贸易实务实习,让我了解到商务工作挺复杂的,而且在此工作中要有忍心、恒心、信心。

篇3:大学生社会实习自我工作总结

1. 研究目标。

根据相关研究, 对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中的问题已经讨论得比较深入, 但出路如何?很多学者只是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能够在实习模式上进行探索的不多。本项目研究目标是探索一种新的实习模式, 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2. 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

(1)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 行动研究被定义为:由社会情境 (教育情境) 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 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实践者的参与、研究过程的民主化、研究发现可以对社会知识及社会变化作出贡献[1]。行动研究的步骤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每个螺旋发展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2]。本项目行动研究基本过程:第一阶段 (2008年12月~2009年3月) :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 提出理论假设:“教师科研、学生实习、机构需要三结合的三赢社会工作实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实习模式。第二阶段 (2009年4月~2010年2月) :通过实习行动, 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及修正, 将原模式修正为:“教师、学生、机构三赢社会工作实习模式”。第三阶段 (2010年3月~2010年12月) :理论形成:教师、学生与机构三赢社会工作实习模式的实现机制。 (2) 资料收集方法.本项目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第一、个别访谈。对在实习过程中表现特别好、一般、不太好的学生分别进行深度访谈, 访谈的主要内容有:实习中的收获有哪些?实习的动力来自哪里?学校督导给予你哪些支持?实习机构给予哪些支持?等等。对所有实习机构的负责人或指导老师进行深度访谈, 访谈的主要内容有:你对社会工作是如何理解的?机构当前的工作重点和迫切需要有哪些?对实习学生的期望是什么?希望学校如何配合机构的需要?你希望学校督导发挥哪些功能?机构能够对实习工作给以哪些资源和支持?等等。第二、焦点集体访谈。对所有参与行动研究的老师进行焦点集体访谈, 由行动研究小组组长主持, 所有参与者既是访谈对象也是研究者, 焦点问题由大家共同商量决定。焦点问题主要有:督导的角色是什么?督导的困难有哪些?督导的内容和方式有哪些?督导的动力来自哪里?等等。每年集中式专业实习结束时, 由各实习点的督导老师组织机构相关人员、实习学生进行实习总结交流会。交流会的主题有:实习学生的成长与不足、机构相关人员对实习学生的评价和期望、学校督导对实习学生的评价和期望、实习目标与机构需要的切合度、实习项目中的研究课题等。第三、参与式观察。学校实习督导在实习指导的过程中, 观察实习学生在价值观、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同时, 也观察机构对学生实习提供的实习条件、机会、资金、技术指导等。第四、实物收集。这里的实物主要指:实习学生的实习日记、周记、活动方案、实习报告、照片、录像等;督导老师的督导记录、谈话录音、实习作业的批改、实习评估表;实习机构对实习学生的评估表、机构负责人与学校督导的谈话记录等。

二、理论假设:提出实习新模式——“教师科研、学生实习、机构需要三结合的三赢社会工作实习模式”

我系的五位骨干教师组成行动研究小组, 系主任为组长。我们对八年来本系的实习教育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实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中国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性人才, 这样的目标如何实现?通过实习, 为什么有的学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成长, 而另一些学生则原地踏步, 甚至对社会工作专业失望?在实习过程中, 为什么有的老师投入了很大的热情, 而有的老师却只是应付工作……带着这样的疑问, 我们对2004~2008年社会工作系编印的五册优秀实习报告辑进行了研读, 尤其是学生的反思部分。同时, 我们对部分学生、老师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度访谈。从学生群体中, 我们主要得出了这样的观点:督导的综合能力、机构的支持力度、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等决定了实习的成效。从教师群体中, 我们主要得出了这样的观点:机构的专业性、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对该领域的积累和投入等决定了实习的成效。于是, 我们作出这样的假设:教师的督导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机构的支持力度共同决定了实习目标的达成。带着这样的假设, 我们进一步追问:教师的督导能力包括哪些方面?什么因素会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督导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学生更愿意提高自己的社工实践能力?机构的支持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机构愿意提供更多支持?带着这些疑问, 我们进一步对学生、教师、机构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经过对这些资料的编码和分析, 我们又做出这样的理论假设:“教师科研、学生实习、机构需要三结合的三赢社会工作实习模式”是一个有效的实习模式。

三、理论假设的验证及修正:经验证, 将原模式修正为:“教师、学生、机构三赢社会工作实习模式”

行动研究的小组成员由5位扩大到全系老师 (12位) , 教师以实习督导的角色参与实习行动研究, 在2009年5~7月为期10周的集中式专业实习中推行“教师科研、学生实习、机构需要三结合的三赢社会工作实习模式”。具体操作:每一位老师在40多家实习机构中选择2~3家自己感兴趣、具有研究价值的实习机构, 从联系实习机构到实习评估全程参与, 包括平时的日常交流与合作, 将实习机构建成老师的科研基地, 将实习督导与资料收集、调查研究结合起来;老师引导学生将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 将服务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老师和学生以实习机构需要为前提, 设计、实施服务和研究项目, 机构需要最终透过实习和研究得以实现。在执行过程中, 我们重点考查教师是否可以将科研与实习结合?在实习督导的过程中是否可以积累研究素材、提高研究能力?该模式是否为教师更积极地投入督导工作提供动力?学生的实习成长包括哪些方面?该模式是否可以实现学生的核心目标?机构需要是否可以通过教师科研和学生实习得以实现?为此, 我们通过观察、深度访谈、实务收集等方式收集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和分析, 我们发现该实习模式是可行的, 并在实习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 该实习模式在有些实习项目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在有些实习项目中效果也不明显。我们还发现教师、学生、机构的需要是多元的, 也是有差异的。于是经过这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我们将原来的实习模式名称改为“教师、学生与机构三赢社会工作实习模式”, 并进一步提出研究的理论假设:该模式要取得良好效果, 需要具有一定的条件和机制, 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理论形成:教师、学生与机构三赢社会工作实习模式的实现机制

社工系继续推行完善后的实习模式——“教师、学生与机构三赢社会工作实习模式”, 即教师根据自己目前的需要选择实习机构, 并与机构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学校督导与实习机构共同拟订初步实习计划, 再将所有实习机构、实习督导老师以及实习计划发布给学生, 由学生自主选择, 并给出一个时间段, 让学生与督导老师协商、交流。实习准备阶段完成后, 执行实习计划, 修改完善实习计划, 评估整个实习计划和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重点选择了两个效果特别好的实习项目进行深度个案研究, 对效果不太明显的实习项目进行观察、访谈, 了解该模式的局限性, 探索该模式的实现机制。

1. 社会环境和制度的支持。

该模式需要在社会环境和制度支持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推行, 对社会工作发展有一定的投入, 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比较高, 有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实习机构, 比如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南京等发达城市已经具备这样的条件。回顾我系的发展, 在2005年前, 我们的实习机构只有几个, 而且不太专业, 机构也不是特别欢迎我们的学生, 我们的老师基本没有谈判资本, 只要机构愿意接受我们的学生实习, 我们就已经感谢不尽了, 根本不可能跟他们谈条件, 实习内容也基本由机构安排, 尽量协助机构完成常规工作。随着这几年的发展, 有了一批NGO的产生, 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社区服务中心及居委会也开始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社会工作才有了发展的土壤。对于该模式, 我们也与中西部的一些老师进行过访谈, 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在东部发达城市可以推广, 但在中西部比较难以广泛推广。

2. 教师、学生及机构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要推广该模式, 利益共同体的三方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教师: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一定的认同度, 愿意为实习督导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一定的积累, 包括实务经验、研究基础和督导能力。学生:热爱社会工作专业, 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 如活动策划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等。机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实习内容能够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 机构负责人要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一定的了解, 并愿意与高校平等协商、共同制订互惠性的实习计划, 最好能够配备较专业的指导老师。

3. 整合教师、学生及机构三方的需求。

教师、学生及机构是三个相对独立的利益群体, 如何将三方的需求整合, 以及三方需求发生矛盾时的优先选择问题, 是该模式有效执行的重要环节。几个成功案例的经验为: (1) 实习前:首先教师先对机构进行调研, 了解机构当前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对我们实习的期待, 对机构进行充分评估;第二, 将实习机构的需要与我们的实习需要相结合, 制订实习计划;第三, 就实习计划与机构充分沟通、协商, 共同修改、完善实习计划;第四, 将信息发布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报名, 与选择该实习机构的学生进行讨论、协商, 对实习计划进行再次完善, 学生需要认可实习计划, 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退出;最后, 让学生按实习计划做实习准备。实习计划中充分考虑教师、学生、机构的需求, 整合三方需求。 (2) 实习中:实习前期,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 对实习计划进行具体化和细化, 这时服务对象的需要是核心, 教师、学生、机构的需要都在服务对象需要的满足前提下实现, 比如学生需要成长, 有些方法有可能不成功, 需要一些实验性的行动学习, 教师通常让学生先做一些练习, 不能随便把服务对象当实验品, 以不伤害服务对象为底线。实习过程中, 机构常常会有一些临时性的工作要做, 这是需要灵活处理的, 既不能让临时性的工作剥夺了主体工作, 也不能完全漠视机构的应急需要。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也会有一些科研上的调查、收集资料的工作需要学生协助, 但要与学生充分协商, 而且不影响学生主体工作的开展, 千万不能把实习生当成教师纯粹的科研助手。当遇到教师、学生、机构、服务对象四方需要无法整合必须作出优先选择时, 我们的优先原则是:服务对象需求第一, 学生成长需求第二, 机构需求第三, 教师需求第四。 (3) 实习结束:实习结束时, 召开深度地、全面地实习总结、交流、分享会, 实习学生、学校督导、实习机构相关人员等共同参与 (有的甚至还有服务对象代表参加) , 对实习目标的达成、实习中的经验、不足、理论思考、服务对象的改变、对机构的支持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分享会, 对该实习模式进行全面分析, 对三方或四方的需求达成情况进行充分评估, 提出改进策略。

摘要:文章采用行动研究法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性研究, 并用扎根理论建构了一个新的实习模式:教师、学生与机构三赢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模式, 对该模式的建构过程和实现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实习模式,行动研究,建构

参考文献

篇4:大学生社会实习自我工作总结

[关键词]大学社会实践 大学生 自我意识

[作者简介]陈兰萍(1962- ),女,山东冠县人,渭南师范学院教授,从事大学社会实践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雷文斌(1983- ),男,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陕西渭南71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地方院校社会实践教育特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6JK125)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163-01

社会实践是高等院校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既是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行为过程,又是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技能培训和人格塑造的实践活动,是实践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而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是影响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让大学生尽可能较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有利于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地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因此,加强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显得十分重要。

一、社会实践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前提条件

社会实践是人们存在和发展唯一可能的方式,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才能主动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并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改造、发展、完善人自身。人类自身是在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以及主观世界的能力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个体自我意识同样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之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自我意识是一个包含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能的、完整的和多层面的心理系统,它在个体人格结构中占有核心的位置。人生之初,并无自我意识,只是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与外界事物接触,身体器官、神经系统才随之不断发展完善,个体能够逐步自觉地意识到人和自然的关系,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以及意识到自己与周围的关系等。个体正是在与外界互动的实践活动中,经过生理自我阶段、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阶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了完备的自我意识结构。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在完成某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皮亚杰进一步阐述了实践活动在儿童思维和认识发展中的作用。人类和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自我意识发展与完善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

二、大学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形式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心理系统,从其结构上看,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组成。而这三种成分的协调和发展都与他们的生活阅历、活动范围和实践形式等密切相关。

(一)大学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的基础。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分化与统一比较显著的阶段,他们对未来充满幻想,但由于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匮乏,表现出“主体我”与“客体我”之间的分化。当大学生“主体我”高于“客体我”时,会导致自大;当“主体我”低于“客体我”时,则会导致自卑。自大或自卑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协调发展的障碍,促使“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协调发展,常常需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因为深刻的自我认识是以深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以及认识和理解他人为前提的,只有投身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才能更加准确清楚地认识自我。

大学生可以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与他人的比较是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如他们在为中学生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会发现自己与他人在言语表达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以及与学生的沟通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暑期的社会调查中,他们会发现自己调查问卷的设计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也都会有所不同。一个人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往往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获得的。

大学生可以借助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认识自我。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时,活动结果往往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讲课是否能受到学生的喜欢,制作的课件是否符合教师的要求,推销产品的方式能否被客户认可等,都可以成为认识自身个性特点、气质能力、知识兴趣的参考对象。认识自己是头脑内部加工、沉思内省的心理过程,是主观自身对客观信息反复加工的结果,但这些信息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客观真实的信息。勇于参与大学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进一步认识自我。

(二)大学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主体我”对“客体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是个体对自我认识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核心在于能否悦纳自我。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全自我意识的关键,也是适应社会的前提。大学生自我体验比较丰富,其情绪情感一般是积极健康的,但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他们时而肯定接纳自我,时而否定排斥自我,他们需要发展稳定、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从而悦纳自我。大学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的成功中实现自我价值,体验积极快乐的情感,促进自豪感、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大学社会实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们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文艺演出、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咨询、义务支教、法制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广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动了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同时,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深入乡镇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和范围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生产和技术上的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生产技术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当他们的实践成果给人们带来了益处,为企业排除了难题,得到社会认可时,他们会从中看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增强自信心。每位大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专长、兴趣,参加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我风采,增强成功体验。可以说,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创造了获取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大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大学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整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人对自身主观世界的控制是运用符号、记号以及词、语言这些精神工具,通过自我意识从而达到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控制。由于大学生个人修养的不足和实际锻炼机会的欠缺,他们自我控制的水平较低,明显地表现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纪律意识方面。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逐渐锻炼和养成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身临其境,加深对社会、对工作、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客观公正地看待一切,使偏激的心理得到自我调控和缓解,为自我发展确立符合社会需要的奋斗目标;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也可以使大学生的行为有章可依,便于强化他们的自制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促使大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形成辩证思维能力和乐观的心态,增强自我意识中的理性成分,从而有利于形成自我调控能力。

三、加强大学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自我意识的完善是一个需要不断修正与发展的过程,强调的是自我的活动,即主观与客观、需要与责任、动机与行为、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大学社会实践强调的就是自我的实践活动,将自身投入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之中去,主动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承担社会历史重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自我判断、自我提升,从而获得对自身、对人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从而实现自我设计与社会发展相统一、自我奋斗与社会需要相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为大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在大学社会实践中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納自我和有效地控制自我。

[参考文献]

[1](前苏)列昂捷夫.活动、意识、个性[M].李沂,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篇5:大学生实习工作自我总结

努力总会得到果实,在这一个月的工作里,使我在此岗位上操作的内容有了不小的成就。在班里常受到班长与师傅的表扬。每一次的收发油中,他们都会在此教会我新的东西。耐心细致的为我讲解油品的流程和每个阀门所管辖的范围及通过油品流量的大小。

特别是在每一次的储油时,他们会按一步步细致严格的为我讲述每一种牌号油的特点及怎样通过看,闻,摸,测等方法验证油品的质量,然后测出密度。总之,教到我学会,听懂,熟练为止。这一切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氛围,促使我更加的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勤奋好学。

篇6:学生实习工作自我总结

与刚入职时相比,现在的我掌握了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对公司的业务和运作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新人,以我目前的积累,要做好这份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在工作中我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改正,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多多地鞭策我,指出我的缺点,我一定虚心改正,努力提高自己。

眼下正值公司转变运作模式之际,虽然我的岗位平凡,工作内容也很简单,但我愿意尽全力为公司添砖加瓦,为公司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与公司共同奋斗的旅途中,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公司制度,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加强对自己的磨练,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和同事们对我的帮助。

在新的一年里,我计划利用空闲时间,多多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了解行业趋势,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不放下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扩宽、加深学习面,以更好、更高水准地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我有信心在新的一年里做得更好,请各位领导考验我,磨练我,并请期待我的成长和进步。

篇7:大学生实习自我总结

努力总会得到果实,在这一个月的工作里,使我在此岗位上操作的内容有了不小的成就。在班里常受到班长与师傅的表扬。每一次的收发油中,他们都会在此教会我新的东西。耐心细致的为我讲解油品的流程和每个阀门所管辖的范围及通过油品流量的大小。特别是在每一次的储油时,他们会按一步步细致严格的为我讲述每一种牌号油的特点及怎样通过看,闻,摸,测等方法验证油品的质量,然后测出密度。总之,教到我学会,听懂,熟练为止。这一切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氛围,促使我更加的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勤奋好学。

一、坚持专业知识指导实践,努力学习各项HSE管理规章制度,认真履行HSE岗位职责,提高HSE意识,严格执行本岗位的操作规程,遵守工艺操作纪律,积极参加各项HSE 活动,岗位技术兵和事故预案演练。熟练正确的使用各种防护装备和消防器材,努力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二、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项活动,充分的锻炼自己,磨练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特长得到展现和升华。

三、保持谦虚的工作心态和学习的态度,认真听取建议,以最大的努力去工作,以 最大热情去学习。把规章牢记心中,虚心接受与采纳每一位同志的提议,累积经验,以便更快的完善自己,充分的发挥一个员工的责任,为自己的前程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现自我的人生目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使命,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善于总结经验,抓住自己的特长做到最好,那么人生的目标,也只不过是离我们一步之遥。

篇8:大学生社会实习自我工作总结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才供大于求吗?我们认为, 就业环节中最关键的是学生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否达到了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与衡量人员绩效的过程中, 注重的是综合素质, 而对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尤为看重。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主阵地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培养、提高学生能力, 拓展学生素质方面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1 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独特优势

共青团组织是以青年学生团员为主体的群众组织, 服务学生的利益是第一责任。就业创业是学生最具体、最现实的利益, 我们要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的特点和优势, 以育人为本, 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己任, 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先锋作用, 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1]。

利用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特点, 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 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共青团是先进的群众组织, 高校共青团是大学生信赖和拥护的组织, 在学生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共青团组织可以把学生团结在团组织周围, 针对就业创业方面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给予帮助、提供服务。

找准团组织与学校工作的结合点, 利用育人目标的一致性, 充分发挥团组织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优势, 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应以育人为本, 提升大学生素质, 开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素质提升等基础性平台。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先进性、先锋性特点, 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 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理论支持和理念引导。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不仅在于教育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上, 也体现在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和工作内容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上。共青团组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是因为它具有引领青年时尚的创新性和先锋性, 这是共青团与大学生的结合点, 我们要利用这个结合点, 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思想引导力度。共青团组织应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 广泛联系、整合资源, 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2]。

2 共青团组织在将就业实习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 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 即生活于 (实践于) 那个事物的环境中, 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而大学生就业实习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也是确立职业发展方向,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有利于大学生理性择业, 增加就业竞争力。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将大学生就业实习引入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应本着学校引导与学生自主、自愿、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及其特长、兴趣、爱好等制订合理的方案并实施, 以每年暑期社会实践为依托,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全体在校大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 做到引导、教育相结合, 激发大学生早日体验社会生活的积极性, 为将来的就业做好铺垫, 打下基础。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一定要端正态度。现在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欠缺的就是工作经验, 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既可以为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 也能够使其通过不断与社会接触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 使个人的发展预期更明确[2]。在这个过程中, 应引导大学生多考虑专业的相关性, 不要只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或成为一些单位的免费劳动力, 要在实践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努力学习总结, 把经历归纳整理后变为经验, 使实践真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

3 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大学生就业前 (主要指学习过程中) 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拓展对共青团组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二课堂的开展应在内容上寻求突破口, 形式上发掘创新点, 尤其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要成效突出, 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要为大学生发展提供平台。

3.1 团队社会实践与分散社会实践相结合, 注重团队实践成效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是其融入社会, 进行职前体验的好机会。

共青团组织为了更好地支持大学生通过实践增长才干,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近几年加大了资金支持、人员指导等方面的力度, 对社会实践实行项目化管理, 在项目上又细化为社会服务类和课题调研类项目, 并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已初见成效。

3.2 推出生涯人物访谈, 打造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新特色

指导学生开展生涯人物访谈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 深入了解职业信息, 科学规划学习、生活,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切实提高就业竞争力, 围绕“认识自我、探索职业、把握现在、成就未来”主题, 推出大学生生涯人物访谈行动, 组织学生以分散实践形式开展生涯人物访谈 (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从业者, 尤其是对各行各业较为成功的校友访谈而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的职业探索活动) , 使大学生了解与未来工作有关的情况, 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从而制订更加合理的学习、生活和实习计划, 为就业做好铺垫, 打下基础[3]。

3.3 以实习为基础, 拓宽培养渠道, 为大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实习是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但从近年来学生实习的反馈结果来看, 在学习期间注重个人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大学生整体实践效果远远好于一味埋头学习以及荒废学业只顾玩耍的学生。

高校培养方案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 积极引导、教育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及爱好, 在课余时间有选择性地多参加一些第二课堂活动意义重大。作为共青团组织, 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这一平台。

4 需要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

4.1 正确处理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教务部门的关系

事实上, 学校教务部门组织的教学实习, 更多的是从教学角度考虑, 而学校就业指导部门针对学生就业开展的则更多的是事务性较强的工作, 如学生就业双选会、学生毕业手续的办理等。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 只要能始终本着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教育部门育人目标一致地开展学生就业服务工作, 正确处理好三者工作时间上的冲突和避免性质类似活动的重复开展, 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正确处理与二级学院团委间的关系

二级学院团委承担着大学生实践的具体任务, 学校共青团组织在制定大学生实践政策的过程中, 应充分重视二级学院团委的意见, 做到“来自基层服务基层”。

4.3 正确处理与实践基地间的关系

通过实践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能力, 拓展学生素质, 最终很好地服务于学生就业, 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实践单位能否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的平台。

近几年共青团组织努力建立学生实践基地, 多方位拓展学生实践渠道, 学生自主组建实践团队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取得了显著效果。

5 制度机制建设

5.1 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考评机制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为了培养其动手能力、早日适应社会的能力,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实践对他们能力的提升更有帮助。良好的考评机制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动性具有促进作用, 在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得到表彰是对他们的肯定和认可, 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也是一种阅历证书。

5.2 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绩效保障机制

高校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扩招使学生就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这就要求学生转变观念———并不是学习好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现在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可以通过进一步规范制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 在社会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 抛弃“天之骄子”的错误认识, 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展开社会服务[4]。

学生社会实践绩效一方面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投身实践的主观愿望;另一方面则需要国家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权益, 各部门和单位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施展和锻炼才能的舞台。

5.3 建立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共青团组织要引导学生从大学一年级起就认真投身社会实践之中, 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深入, 这样学生就业时就可以积累相当多的经验。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了解专业知识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处理好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不断更新知识, 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就业见习, 不断增加大学生的职业经历, 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就业能力, 积累择业就业经验。高校团委应引导学生本着“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积极参加各种主题鲜明、具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大学生“三下乡”、“四进社区”、义务家教、企业帮扶、社会调查等活动, 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在实践中端正择业思想, 调整就业期望, 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6 具体措施及预期效果

(1) 将就业实习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是一次尝试, 从校团委到各基层团委都要明确认识, 切实加强引导, 精心策划组织实施, 避免实践的盲目性, 做到在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过程中, 使社会实践直接为大学生就业服务。

(2)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各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应随时保持与实践学生的沟通与联系, 加强对他们的指导, 解决他们实践过程中的疑问及遇到的难题。

(3) 评选先进, 制定激励措施。表彰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色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并举办经验交流会等, 做到组织得力, 落实到位, 效果突出。

(4)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利用尽可能多的宣传媒体, 通过不同层面对活动进行宣传, 对学生进行适当、合理引导, 使活动形成长效机制, 达到良性循环。

(5) 抓好优秀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不容忽视。学习先进、学习典型并最终成为其中一员是每个人的愿望, 注重朋辈教育的效果。

(6) 依托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年发出的志愿服务西部的号召, 倡导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创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大学生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的有效形式, 共青团组织不仅要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为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渠道, 也要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鼓励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结束后留在当地。

通过将就业实习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 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与增长才干并重的引导, 学生可以更加明确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从而提升综合素质[4]。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我们应该看到,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关注, 大学生就业形势定会趋于好转。“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加强政府引导, 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扩大就业规模, 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的协调配合, 各部门各单位应本着育人目标的一致性, 通力合作。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提升绩效, 将就业实习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 为大学生职前锻炼与创业锤炼提供更多平台。

参考文献

[1]刘燕.发挥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职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112-113.

[2]裴倩敏.大学生兼职实习经历的“四季”[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3) :19-20.

[3]王凌锋.我的大学: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篇9:大学生社会实习自我工作总结

关键词和谐社会 自我调适 现代价值 对策

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就业、经济、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困惑、抑郁、焦虑、悲观失望甚至轻生的情绪,这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和谐,特别是影响其心理健康。大学生身心不和谐最终会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和谐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大学生的自我调适。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研究这一问题对大学生个人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自我调适属于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也即对自我的意识,简称‘我’对‘我’的意识。他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部分。”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上对他进行分析。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从狭义角度来讲,自我调节即自我调适,“他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它包括自制、自主、自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其中自我教育是自我调适中最主要的方面。”

自我控制是自我调适中最基本的手段。自我控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个体强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按某一目标进行;二是为某一目标而抑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这两个方面的着眼点都在于“克制”、约束自我,服从既定目标。自我教育是个体对自己进行教育。即主体自我按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的教育。它是自我调适的最高级形式。自我控制着眼于“克制”,而自我教育则着眼于“发展”,以求在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方向上设计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自我调适的理解更应把它放在广义的范围中来理解。心理学表明,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自我认识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它决定着自我体验的主导心境以及自我调适的重要内容,制约着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又强化着自我认识,决定了自我调适的行动力度;自我调适则是完善自我的实际途径,对自我认识、自我体验都有着调节作用。因此,广义上的自我调适,不仅是对自我行为的调节,也是对自我认识、自我体验的调节。即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自我认识的角度,转变自我观念,调整自我评价体系,修正自我形象,从而感受积极的自我。“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使民族的希望,使祖国的未来。”他们是社会文明和文化的传承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因此,在新形势下,通过自我调适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其个人、学校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自我调适的现代价值

首先,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调适,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仅包括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还包括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人格,才能使人对生活充满激情,对他人充满友爱,从而自觉维护法律、维护公平、维护社会社会秩序。惟有如此,和谐社会才能牢固树立起来: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实现人自身价值的保障,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重要资源,人际之间和睦相处、友爱互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目标。而面对社会转型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部分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战胜困难,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造成人格畸形、不完整,道德品质败坏、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冷漠。因此,大学生只有通过自我调适的方式及时地解决心理障碍,才能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调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这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而人与人的和谐以个人内心和谐,即心理健康为前提。大学生心理和谐即心理健康是构建校园和谐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两个新词的出现,表明党和政府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出发,注重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和谐校园实现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相统一,就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实现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学生和谐发展又以心理健康为基础。大学生如果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谈不上自身的和谐发展。只有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解决社会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才能有助于学生和谐发展,从而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最后,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调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价值要求。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希望,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这就要求大学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但是,在新世纪,“科技强国战略”和“人才兴国战略”的实施,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当代大学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即强调当内心发生矛盾冲突时,以“克己”的方式求得调和与平衡,不重视表达于宣泄,如果心理压力得不到正确及时地表达与宣泄就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只有加强自我调适,才能解决心理问题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才能担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

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曾说:“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的特殊群体,他们通常有着不同于一般青年的更高的抱负和追求。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而,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与冲突。”这表明大学生的追求与抱负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实现的,这必然会带来心理上冲突和压力。尤其是在面对学习、恋爱、就业和社会适应等一系列问题时,从大学生自身来讲,应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以避免和消除心理障碍和危机,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对策

首先,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控制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自我控制是指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为了某一目标而压抑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由此看来,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控制的能力,首先就要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果缺乏奋斗目标,容易产生困惑与迷茫感,这样就很控制自己的情绪。自我控制不是消极压抑自己,而是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符合目标的要求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使之有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利于自己目标的实现。“控制自我是个体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处理事情或在紧急情况下镇定自如、果断做出决定的能力。要善于自觉地控制自己,并且随着自制力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能做到无论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都能排除一切困扰,积极应对各种打击,约束自己的情感保持冷静,避免感情用事。总之只有善于自我控制,才能避免盲目冲动,才能在遇到挫折时坚强起来,才能不致于在屈辱中沦丧,才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才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次,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的能力。大学生要加强理想与信念的教育,增强学习动力,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道德责任感、使命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要勤于思考,敢于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大学生要通过听讲讲座等途径正确认识、评价和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个性。要正视自己,与人交往不盲目冲动,避免人际关系紧张而给自己带来心理影响。提高认知水平,善于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和分析事物,防止走极端。面对困难时,能运用激励法、转嫁法、“酸葡萄法”(通过否定未达到的目标的意义,夸大其对自己的弊端,以维持心理平衡)等进行自我调适,自我保护。通过学习要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发展规律,增强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能力,提高心理免疫力。当情绪低落时,要学会控制情绪,或找父母、亲朋好友倾诉,一吐为快;或以运动或大声喊叫的方式将烦恼和不快抛在脑后,当然宣泄要有节制要注意场合以免影响他人;还可以采用其他积极的心理调适手段进行调节。避免自我孤立或逃避现实,不敢正视或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而造成心理障碍,从而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成长的能力。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们面对新的形势,有些大学生产生焦虑、自卑、怯懦等心理总是想逃避现实生活,或是依赖他人,或是悲观失望放任自流,或愤世嫉俗,最终导致精神疾患或心理障碍。所以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学校或社会中组织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树立竞争意识、风险意识,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如可以深入到农村、工厂等各条基层战线,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体会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磨难,品尝人生的苦辣酸甜,学会与他人交往,并善于在交往中学会索取和奉献,能够真诚待人,善于检查自己,开展自我批评。总之,大学生应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磨砺中学会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8-24.

[3]胡锦涛.论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上一篇:明星学校下一篇:我最喜欢的台湾小吃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