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生命的故事

2024-05-06

爱护生命的故事(共16篇)

篇1:爱护生命的故事

16、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17、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

18、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19、我们将永远得不到的时间,我们拥有,事实上我们老早就有了所有存在的二十四小时。——卡内基

20、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21、对人说不,生命是一切宝物中最高的东西。——费尔巴哈

22、我们既到世上走了一道,就得珍惜生命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生要比死更难。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却需要一世的胆识。——佚名

23、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马丁·路德

24、世间之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25、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26、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27、我只有一次生命,而且它又相当短,我为什么在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上浪费我的生命呢?——而兰代斯

28、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29、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塞内加

30、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

31、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32、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赫伯特

篇2:爱护生命的故事

2. 信仰就是生命。 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3. 生命是人的光。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4. 爱你就像爱生命。中国当代作家 王小波

5. 生命是一种进攻。英国数学家、哲学家 怀特海

6. 爱情是生命的盐。 约·谢菲尔德

7. 生命是一支织梭。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8. 名誉比生命宝贵。法国作家 莫里哀

9. 生命是唯一的财富。英国工党领导人之一,政治学家 拉斯基

篇3:我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如何串连生命中的点滴。

我在里德学院读了6个月就退学了,为何我要选择退学呢? 因为我觉得不值得。我看不出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也不晓得大学会怎样帮我指点迷津,而我却在花销父母一生的积蓄。所以我决定退学,并且相信没有做错。一开始非常吓人,但回忆起来,这却是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决定之一。从我退学的那一刻起, 我可以停止一切不感兴趣的必修课, 开始旁听那些有意思得多的课。

事情并不那么美好。我没有宿舍可住,只能睡在朋友房间的地上。为了吃饭,我收集5分一个的旧可乐瓶,每个星期天晚上步行7英里到哈尔·克里什纳庙里改善一下伙食。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能够遵循自己的好奇和直觉前行,后来被证明是多么的珍贵。

让我来给你们举个例子吧。当时的里德学院提供可能是全国最好的书法指导。校园中的每一张海报,抽屉上的每一张标签,都是漂亮的手写体。由于我已退学,不用修那些必修课,我决定选一门书法课。在这门课上,我学会了两种字体, 学会了怎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中改变字间距, 学会了怎样写出好的字来。这是一种科学无法捕捉的微妙,楚楚动人,充满历史底蕴和艺术性,我觉得自己被完全吸引了。

当时我并不指望书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10年之后, 我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计算机时,它一下子浮现在我眼前。于是, 我们把这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计算机中。这是第一台有这么漂亮的文字版式的计算机。要不是我当初在大学里偶然选了这么一门课,Macintosh计算机绝不会有那么多种印刷字体和间距安排合理的字号。要不是Window照搬了Macintosh, 个人电脑可能不会有这些字体和字号。

要不是退了学, 我绝不会碰巧选了这门书法课,个人电脑也可能不会有现在这些漂亮的版式了。

当然,我在大学里不可能从这一点上看到它与将来的关系。10年之后再回头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就非常清楚了。你们同样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看到将来; 只有回头看时, 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你必须相信,那些点点滴滴, 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必须相信一些东西———你的勇气、宿命、生活、因缘,随便什么———因为这些点滴能够一路连接从而给你带来循从本真的自信,它会使你远离平凡,变得与众不同。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爱与失的。我很幸运, 很早就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20岁的时候就和沃茨在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了苹果公司。我们工作得很努力,10年后,苹果公司成长为拥有4000名员工、价值20亿的大公司。但我们 刚刚推出 了最好的 创意———Macintosh操作系统,我就被解雇了。你怎么可能 被一个亲 手创立的 公司解雇? 事情是这样的,在公司成长期间,我雇佣了一个我认为非常聪明、可以和我一起经营公司的人。一年后,我们对公司未来的看法产生了分歧, 董事会站在了他的一边。于是,我出局了。我整个成年生活的焦点没了, 这很要命。一开始的几个月我真的不知道该干什么。我觉得我让业界的前辈们失望了,我把传给我的权杖弄丢了。我败得如此之惨 以至于我 想要逃离 硅谷。但有个东西在慢慢地叫醒我:我还爱着我从事的行业。这次失败一点儿都没有改变这一点。我被驱逐了,但我仍爱着我的事业。我决定重新开始。

当时我没有看出来, 但事实证明“被苹果开除”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最好的事。成功的重担被重新起步的轻松替代,对任何事情都不再特别看重,这让我感觉如此自由, 进入一生中最有创造力的阶段。接下来的5年,我创立了一个叫NEXT的公司, 接着又建立了Pixar, 然后与后来成为我妻子的女人相爱。Pixar出品了世界第一部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它已经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工作室了。

在一系列的成功运转后, 苹果收购了NEXT,我又回到了苹果。并且,我们在NEXT开发的技术在苹果的复兴中起了核心作用。

我非常确信, 如果我没有被苹果炒掉,这些就都不会发生。有些时候,生活会给你迎头一棒。不要丧失信心。我确信唯一能让我一路走下来的是我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热爱。你必须去找你热爱的东西。工作会占据你生命中很大的一部分, 你只有相信自己做的是伟大的工作,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还没有找到, 那么就继续找, 不要停,全心全意地找。当你找到时,你会知道的。就像任何真诚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只会越来越紧密。所以继续找,不要停。

我的第三个故事关于死亡。我17岁的时候读到过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过, 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过去的33年,每天早上我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 我会不会做我想做的事情呢? ”如果连着一段时间,答案都是否定的话,我就知道我需要改变一些东西了。提醒自己就要死了是我遇见的最大的帮助, 帮我作了生命中的大决定。因为几乎任何事———所有的荣耀、骄傲、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会消隐,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提醒自己就要死亡是我知道的最好的方法,可以用来避开担心失去某些东西的陷阱。你已经赤裸裸了,没有理由不听从于自己的心愿。

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出患了癌症。医生告诉我这几乎是无法治愈的,我还有三到六个月的时间。他建议我回家,整理一切。在医生的辞典中,这就是“准备死亡”的意思。就是意味着把要对你小孩说十年的话在几个月内说完;意味着把所有的东西搞定, 尽量让你的家庭活得轻松一点;意味着你要说“永别”了。

我整日都想着那诊断书的事情。后来有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活切片检查,医生们将一个内窥镜伸进我的喉咙,穿过胃,到达肠道,用一根针在我的胰腺肿瘤上取了几个细胞。我当时是被麻醉的,但是我的妻子告诉我, 那些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的时候开始尖叫, 因为发现这竟然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可用手术治愈的胰腺癌。我做了手术,现在,我痊愈了。

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时候, 我也希望这是我未来几十年里最接近死亡的一次。这次死里逃生让我比以往只知道死亡是一个有用而纯粹的书面概念的时候更确信地告诉你们,没有人愿意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不愿意通过死亡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但是死亡是每个人共同的终点, 没有人能够逃脱。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发明。它去陈让新。现在,你们就是“新”。但是有一天,不用太久,你们也会慢慢变老然后死去。抱歉,这很戏剧性,但却是真的。你们的时间是有限的, 不要浪费在重复别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会和别人思考的结果一块儿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喧嚣观点掩盖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你的直觉和内心知道你想要变成什么样子。所有的其他东西都是次要的。

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份叫做《完整地球目录》的好杂志, 它是一个叫斯纠华特·布兰的家伙创立的。他用诗一般的触觉将这份杂志带到世界。那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 , 个人电脑 出现之前 , 所以这份杂志全是用打字机、剪刀和偏光镜制作的。这有点像软皮包装的Google,不过却早了35年。它充满理想主义,通篇都是灵巧的工具和伟大的想法。斯纠华特和他的小组出版了几期《完整地球目录》,在完成使命之前,他们出版了最后一期。那是70年代中期,我和你们差不多大。最后一期的封底是一张清晨乡村小路的照片,如果你有冒险精神,可以自己找到这条路。下面有一句话,“保持饥饿,保持愚蠢”。这是他们的告别语,“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我常以此勉励自己。现在,在你们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时候,我也希望你们能这样: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篇4: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眼睛

眼睛是人类最宝贵的器官,当人们对一件东西特别珍惜时,总是说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爱护它。明亮、健康的眼睛可以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便利和心情的愉悦。人们常说“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眼睛”,这充分说明眼睛在人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不仅是因为漂亮的眼睛可以衬托出美貌,美目顾盼传递情感,而更在于“目为五官之首”,它能观察外界事物,帮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多彩。眼睛的主要功能是视觉,在所有生物中,人类的视觉是最完善的,它包括形觉、光觉、色觉和立体觉。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人间的光、色、形、影,一派美景,倘若没有完善的视觉功能,无论如何是欣赏不了的。

俗语说“手眼为活”,眼睛是我们观察世界、感受美好生活的窗口,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但眼睛同时也是最脆弱、娇贵的非常精细的器官。因为它精细、脆弱,故易受损害,而且损坏了以后,就很难修复。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视力残疾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其中盲人约550万,低视力者约750万。今天,这个数字更是有增无减。

如果失去了明亮的眼睛,即便只是视力的减弱,也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多地依靠视觉,有资料表明,人类获取的外界信息有80~90%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得的。正因于此,我们的眼睛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由于视听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着现代生活的同时,眼睛也受到了来自外部环境和生活习惯改变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如何保护眼睛,保护视力,已经不单纯是眼科医生的问题,而是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健康问题。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工作的繁忙、长时间用眼以及不正确的用眼习惯,或是不注意眼睛的卫生,都会使娇嫩的眼睛受到伤害。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多数人对保护眼睛的知识所知甚少,原本明亮有神的眼睛,稀里糊涂就成了弱视。因此,传播爱眼知识,保护健康视力,将成为本期关注的焦点。

篇5:优秀的美文欣赏:爱护生命

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爱护生命。巴金先生有一条名言: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索取。我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可是那一年,我却违背了这句话的含义。

七岁那年去野外春游,爸爸妈妈准备午餐。我偷偷地跑到了小溪边,我在小溪边洗了手,看见了几条小蝌蚪。我想:好可爱呀,要不我就抓一条带回去玩玩吧!于是我用手在凉冰冰的水里抓住了一条,但它跑了。我不善罢甘休,非抓住一只不可。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 又抓住了一条! ”我高兴地喊道。可是眼看着没有东西来装小蝌蚪,我真后悔没有拿一个瓶子过来。就在这时,一个被喝光了的矿泉水瓶从溪流上飘了下来,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来春游的人留下的吧,不过终于有东西可以装蝌蚪了,真好!我抓了一条蝌蚪,放在捡来的瓶子里,接着,我就回去准备吃野餐了。

没想到我迎来的却是板着脸的爸爸和妈妈。他们问我: “你干什么去了? ”我说: “我去河边抓蝌蚪了。”说着,我把蝌蚪递给爸爸妈妈看,爸爸严肃地说: “把它放回去,它是属于大自然的。”说着,爸爸立刻把蝌蚪扔进了河里,我并没有放弃,而是又悄悄地抓了一只,装进了瓶子里。到家时,一看,蝌蚪死了。我白白糟踏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心里悔恨极了。

我明白了,生命和自由是一样的珍贵,如果失去了自由,还怎么活下去呢?我应该给予生命更多的爱,而不是自私地索取。如果在我七岁那年,我能懂得这个道理,我一定会爱护生命,把那条蝌蚪放回大自然。

作者:葛天佑

篇6:爱护生命名言警句

2.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3.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4.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陶渊明

5.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曹植

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7.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8.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9.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篇7:爱护生命

爱护生命

爱护生命正文:

凤阳路第一小学 一(2)班 包俊杰 晚饭后,我骑着小自行车和爷爷一起去小花园广场玩,我看到广场小花园里开放着五颜六色的月季花,美丽极啦!我真想摘一朵小花,但我看到旁边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朋友,请爱护我的`生命!”我就对小花说:“愿你快乐成长,小花再见。” 指导老师:王婷婷 评语: 有爱心的好孩子(投稿:wangtingting 于 -11-20 20:40:58 编审: jandao)

篇8:《竹林的故事》的自然生命观探析

一、自然生命观的表现

1、生命形态的“自然”

就作品中自然生命观的表现而言, 一方面是在其生命形态上。即事物和人的行为不作刻意的表现, 始终以自然本色的方式生存。它有别于一般小说的“为人物而环境”“为性格而典型”等, 给我们一种如流水般地从容、自然。

具体来说, 这种“自然”首先表现为大自然的风景。作品没有对景物进行细描, 景物也丝毫不显华丽绚烂, 只是清淡如水, 只有与日常生活完全融为一体的生存景观。但是, 在这些景物中融会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生命形态, 是生命自然而宁静生活本质的真实体现。

其次, 美的情感和美的人物也是“自然”美的特征的重要表现。作品中表现出的所有感情都是美的, 或者说是美与善的结合。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丝毫没有那种浓得化不开的热烈, 而是含蓄内敛, 恬淡悠远, 但这种情感表现正是中国人传统情感表达方式的真实反映。

2、生命态度的“自然”

自然生命观表现在这种生命态度的自然外, 还表现在以自然为中心的生命态度。就是以顺乎自然的态度看待生命, 不以物喜, 也不以物悲, 始终以恬淡的心态看待生命中的万事万物。这点可以说最能反映废名的自然生命观。

自然景物主要表现为客观的生存形态, 但也蕴涵着自然的生命态度。《竹林的故事》的景物描写淡得几乎没有, 正是因为作者不追求绚烂的生命形态, 尊重自然界自然流转的生命方式。将之与同样为自然描写圣手的沈从文做比较, 沈从文的自然风景虽然也追求清新雅致, 但却较多细致描摹, 传达出的是对生命更积极、更入世的另一种态度。

二、自然生命观成因探析

1、佛禅思想的潜移默化

废名一生都跟佛家结缘。废名1901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 黄梅自隋唐以来, 就是佛教盛行之地。后来在周作人、胡适的影响下, 在新文学时期继续挖掘佛学。到了晚期, 废名著有《阿赖耶识记》一书, 以批评同乡佛学家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探讨佛学本意, 他也发表《佛教有宗说因果》、《体与用》等文, 主张“佛教的因果是说体的, 世人的因果是说用的”, 可见其佛学思想可自成一格, 甚至于废名常以佛学家自居。

而废名的禅宗思想有一个前后演化的过程, 即由“观心看净”到“无相、无念、无住”的阶段性变化。禅宗意识是废名小说审美的一个重要向度。禅宗教义及其宗教思维对废名小说的审美理想及其审美方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同样有论者认为废名的小说创作主要受佛教艺术精神三方面影响:一是禅宗空诸一切以及“自娱——解脱”的目的, 满足了废名在动乱岁月消极避世的心愿;二是“万法尽在自心”, 把时空主观化;三是追求语言的机趣。同时, 在反动当局文化高压政策下, 废名独特风格的创作, 也体现了较为安全的写作策略。

而《竹林的故事》作为废名前期作品, 所显现的这种佛教思想则倾向于一种“无相、无念、无往”的类似道家坐化理念的禅宗意识, 尤其是写老程之死一段, 然而废名只是轻描淡写地将他家的伤痛一笔带过, 了无痕迹, 这种生与死在他看来, 只不过是诸行无常罢了, 随着青草的蔓长而淡薄起来, 最后“连曾经有个爸爸这件事实几乎没有了”。这种无相无念无往如同庄子“齐万物, 一死生”, 对虚静境界的凝视与憧憬, 是一种佛道思维而又有一种静寂清冷的美学风格。

2、周作人等人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废名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小说家, 而且是周作人的得意弟子, 这点从废名作品序言全由周包办可见一斑。废名一生尤其前期跟周作人交往甚多。1923年7月他毕业于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后, 留教武昌开始, 第一次到八道湾拜访, 从此拉开了两人密切交往的历史。

首先, 周作人对废名的影响, 表现在废名对于周作人“冲淡平和”谈话风式散文观的接受。废名作品中措辞质朴, 随便说来, 仿佛满不在乎, 却很深切地显示出爱惜惆怅之情。

其次, 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最能反映两人的关联性。在《竹林的故事》小说集出版时, 废名说:“我在这里祝福周作人先生, 我自己的园地是由周先生的走来。”周作人欣然为该书作序:“冯君的小说我并不觉得是逃避现实的。他所描写的不是什么大悲剧大喜剧, 只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寥寥数语, 直指《竹林的故事》特色、意义。

3、早期京派文学观对自然生命观的完善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京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流派。废名作为京派干将, 同时也是《骆驼草》的主创者之一, 创作理念和文学观当然会受京派的影响。京派虽然成立于30年代后, 但京派思想和文学观却在废名早期作品有所显现, 可以说, 废名是京派作家的前驱和先行者, 而《竹林的故事》是京派文学观的前响。“京派的文学观”一言以蔽之就是追求纯正的美。具体而言, 京派文学观对《竹林的故事》影响有以下几点:

首先, 京派主张表现“平凡的人性之美”, 追求“质朴”、“清淡”、“简洁”的风格。也许喜爱表现乡土, 必然会带上质朴的风格。沈从文极欣赏废名“用淡淡文字”出来的“平凡的人性之美”。《竹林的故事》里, 无论是人物塑造, 还是素材的选取, 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了, 而其风格可以说是除沈从文外京派的最大代表。

其次, 京派最留意乡土素材, 仿佛给人们带来一股田野里乡土的、传统的气息, 质朴而又精致甚至追求“余香和回味”。周作人说, 废名“所写的多是乡村的儿女翁媪的事。”沈从文则说废名的作品“充满了一切农村寂静的美。差不多每篇都可以看到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农民”, 作品“那略带牛粪气味与略带稻草气味的乡村空气, 也是仿佛把书拿来就可以嗅出来的”。

最后, 京派追求作品里的“画境”与“诗境”。京派小说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塑造, 不追求情节曲折的叙事, 他们最看重描写, 把小说、散文变成一幅幅风俗画和一首首抒情的诗。废名的小说在这方面最为典型。沈从文说, 废名的小说是“用自己的一支笔”, 把“爱悦”的“境界”“纤细的画出”;“淡淡的文字画一切风物的轮廓。”并称废名“是诗人”, 在他笔下“一切皆由最纯粹农村散文诗形式出现”。

因而, 早期京派文学观和废名自然生命观的形成和完善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废名的创作尤以《竹林的故事》为代表, 集中反映了早期京派的文学观和创作理念, 也可以说是京派文学观的雏形;而这种早期京派文学观作为一个流派的共同追求和创作思想, 又深深的影响了废名这种生命观的形成和完善。两者相辅相成, 又表现在《竹林的故事》的艺术追求上。

篇9:爱护生命作文

今天下午,正当我准备读书的时候,看见了一位同学前面喷出火焰。我一惊,也没看清那是什么,就好奇地凑过去看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竟然是一个打火机和一个酒精喷壶!这么危险的物品也能带吗?只见那位同学又喷了一下,那熊熊烈火还带着蓝紫色,我可不想被喷,就回到座位上了。好在,谢老师知道了这个事情,也“安全处理”掉了。

玩火是一种危险行为,稍微不慎就会引起火灾,小则燃到桌子、书本、文具;大则烧着电器、房屋、车辆;再大一点,还能引起森林火灾,毁掉“地球之肺”!澳大利亚、亚马孙大火难道还不足以警示我们吗?

许多火灾,都是由于自己的行为造成的:随手扔向草丛中一个烟头,在树林中烧烤……都有可能酿成大错。

回到班级,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带火玩火的。烧着衣服怎么办,烧着课本怎么办,烧着窗帘怎么办,烧着桌椅怎么办?

篇10:爱护生命作文

哇!原来是一群毛茸茸的小鸡。它们看起来很可爱,上面有蓬松的黄澄澄和一点点黑色。红色的嘴巴,明亮的眼睛,像黑色的宝石。看到别人都买了一两只鸡,我也有同样的想法。我求妈妈也给我买一些,但是她没有答应。她对我说:“现在很冷。如果你把鸡买回家,它们会冻死的。而且还伤了一点小命,他们多可怜啊!把鸡带回去,活不了几天。他们通常以死亡告终。你看,那些学生把鸡装在塑料袋里,当作玩具。让那些饲养员去喂吧,鸡还能活。”

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毕竟鸡也是生命。看到同学用一元钱买了一只鸡放在包里,鸡在包里无助地哭,我是多么难过啊!

篇11:爱护生命作文

21世纪的地球是多灾多难的,汶川大地震,智力大地震,到现在的玉树地震,冰川火山爆发,无一不说明现在地球是脆弱的,是需要保护的,可是现在我们能干什么?地球真的活不了多久了吗?为了让大家能够了解到现在危机感,所以组织播放电影《地球2100》。

电影《地球2100》主要讲述了一位2100年出生的小女孩,讲述了2100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在电影中主人公的想法是非常好的,地球环境,科技非常发达,环境污染非常小,地球非常好。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为了让我们的后代活得更好,我们确实应该学习电影中的许多许多,要保护环境,从最简单的做起,少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虽然这只是非常小的事,但是如果人人都你能做到这样的话,我们相信冰山就不会融化,地球的温度就不会持续增长。所以,请大家好好保护地球,珍惜生命。

篇12:爱护生命的故事

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周涛讲故事》栏目, 是城市台里创立较早的故事类栏目, 也是第一个以主持人命名的故事类栏目, 近年来, 不断创新, 稳步发展。

一、坚持新闻性定位和真实性原则

和其他一些故事类节目重故事性轻新闻性不同的是, 《周涛讲故事》的很多选题时效性都很强:有的刚刚发生, 有的正在发生, 多是市民关注的事件。尤其是重大新闻事件, 不缺位, 不失语。2008年的抗击暴风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南京圣火传递活动、南京举办世界城市论坛和名城会等重大活动, 栏目都挖掘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制作成故事播出。2009年6月30日, 南京江宁区张明宝醉酒驾车, 造成五死四伤的惨祸。栏目组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了采访, 在事发5天内连续赶制播出两档专题。第一档专题《疯狂的轿车》播出之后, 栏目组密切关注事态, 结合网友的疑问对事件进行了剖析, 并采访了事件次日的又一起车祸, 起到了警示作用。

坚持新闻性, 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事件、时间、地点, 主要当事人、目击者、旁观者的身份都必须是真实的, 编导必须对故事的每一个事实甚至细节负责。有些故事类栏目追求曲折性、矛盾性和冲突性, 为故事而制作故事, 将本体——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抛至一边。比如, 刻意追求制作情节的冲突, 设置过多的悬疑;在确定选题时, 抛弃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事件, 而是选择故事性和冲突性更高的软性新闻;用演员出演事件中的人物, 让当事人按照写好的剧本和设置好的环节在现场或者演播厅争执、对骂。此类栏目虽博得一时的收视率, 却有害栏目的品质。

二、开掘本土新闻资源, 在接近性上求突破

现在, 新闻故事类节目出现了一种令人堪忧的现象:许多地方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不是本台摄制的, 而是从其他电视台购买或是交流而来, 经过编辑加工成新的节目播出。虽然这样可以弥补地方台新闻源的匮缺, 但在二次加工的过程中, 新闻源素材的缺失容易造成新闻故事本源的失真。

内容坚持本土化, 强化地域性, 最能引起观众共鸣, 为栏目带来影响力。《周涛讲故事》做了很多尝试, 其中效果较为明显的是走进社区, 讲述社区故事。

1. 讲述社区生活的感人事迹

这是在社区故事中占比最多的选题, 讲述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和催人奋进的人生历程, 描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生活图景, 具有普遍的贴近性和现实意义。因此, 《周涛讲故事》被南京市委宣传部作为宣传阵地, 同一批人马制作每月一档的《感动南京故事会》。

2. 讲述社区生活的趣闻轶事

观众的好奇心决定了趣闻轶事类故事的生命力是持久的。抖空竹是很多社区常见的一项活动, 节目介绍过两个抖空竹的社区人物, 一位是老马, 年龄较大, 能玩出非常多的花样;另一位人称“空竹小神童”, 不太爱说话。这种社区居民们身边的事情, 收视效果不错。

3. 讲述社区生活经验及紧要事情

社区居民在生活中会碰到一些难题, 比如装修、育儿、维权等。居民通过媒体平台进行生活经验的交流, 使各区居民从中增长经验。节目曾经策划制作过一档专题, 说的是某个社区的居民为了维护小区的卫生与安全, 自发组织起来打扫卫生, 最后在南京市环卫局等有关部门的协同下, 清除了小区的卫生死角和安全隐患。有一起原本多见于投诉类节目的由于家庭装修所引发的矛盾事件, 被做成了一档对观众有借鉴意义的故事类栏目。

三、坚持贴近民生的叙事立场和平民化视角

面向平民的节目特征, 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使得很多故事类栏目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的内心世界。但一些情感节目的低俗化倾向值得警惕:有的以惊悚、满含暗示的题目制造噱头, 例如“滴血认母”、“变性记”、“老妻少夫”、“荒唐换妻游戏”、“我的老婆是小姐”;有的为了惊悚效果, 大量制作恐怖题材、猎奇题材, 例如“魔鬼红娘”、“鬼楼怪声”、“死人复活”。2008年年底, 继对涉案剧、选秀节目、涉性节目、观众参与整容类节目发出“禁令”后, 广电总局向全国各地方台下发了一则“整改令”, 要求杜绝情感类节目低俗化。

《周涛讲故事》刚开播期间也曾涉及法制案件、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在栏目的开拓时期, 选择相对火爆的选题, 是吸引观众、增加收视率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很快认识到, 经常做这种选题, 不但记者身心疲惫, 而且选题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不利于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因此, 栏目开始加大对普通市民的关注, 加大对凡人善举等彰显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事件的关注。将镜头对准普通人, 讲述他们的故事, 刻画他们的内心世界, 让受众关注和自己有同样或相似环境、经历的人们, 引起了受众的共鸣。

在负面选题的处理上, 栏目也有一个再思考的过程, 怎么将一个负面故事往正面方向引导, 如何体现主流价值观, 从深层次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 关注人物的心理与命运的起伏转折, 从而达到负面选题正面引导的效果。

四、主持语态与方式的创新

篇13:爱护生命作文

下了时代旅行飞机,海关警察看见我二话没说,就把我拉到一个教室,在里边给我讲到爱护生命时代的所有旅行者应遵守的条例,诸如什么:“要爱护花草树木,他们是我们的朋友”还有“区区一个小动物是生命我们不应伤害它”,讲了好长时间才把我放出来。

走出了教室,我发现这里的天很蓝,树木也很多,我走在路上感觉非常舒服(只是鸟屎太多)。突然一个警察拦住了我的去路,严厉地说:“你刚才不小心踩死了一只蚂蚁,罚款一千元!”接着给我讲起了爱护生命的课程,跟刚才那个警察讲的一模一样,我听得非常不耐烦,他终于把这段话讲完了才放我走。我又继续往前走,看到路边一朵鲜花非常鲜艳,正准备摸一摸,一个警察闪电般又出现在我面前,“你欲采摘花朵,罚款一千元!”我听了以后险些晕过去,不得不给了他一千元钱。这个警察刚走,另外一个警察神仙似的又站在我面前,“你刚才不小心把在这里喝水的小虫子碰成了皮外伤,罚款一百元!”我晕,我又把那一百元给了他。“以后一定要小心了!”我心想。看看别人吧,马路上到处都是为罚款吵架的人。我发现这个时代并不好,就决定乘飞机回去。

篇14:爱护生命作文

今日,我在作文书上读过一篇文章《写给所有爱鸟的人》。它是一篇书信作文。关键讲了一个大道理:请爱惜鸟类!紧紧围绕这一內容,创作者写了鸟儿的有悠久的历史,鸟儿对人类的卓越贡献及其人类对鸟儿的滥捕乱杀。文章内容中也有好多个令人震惊的数量。

海外以前有一种旅鸽,但因为人类的很多捕杀,没多久,便由50多亿一下降低到稀缺。19三月,最终一只天然的旅鸽中弹不幸身亡;199月1日,旅鸽大家族的最终一名组员在国外辛辛提那野生动物园闭到了双眼再让我们看一下鸟儿对人类的奉献吧一只啄木鸟一天能消灭上百条藏在树杆中的害虫;一只杜鹃能在一小时内捕获100好几条小虫子;一只猫头鹰一年以内便能消灭1000只老鼠和几千只各种各样害虫假如一只老鼠一年能浪费三斤谷物得话,那麼一年猫头鹰就能从老鼠嘴中抢回3000多斤谷物。更何况消灭了老鼠,还能降低病症的感染呢!

不知,谁的情绪能静下心来呢?让我们千万别损害鸟类了,鸟是大家真心实意的盆友呀!假如世界上没了鸟儿,人类会获得什么?而到那时候,人类从此看不到代表着友谊的白鸽,从此听不见鸟儿们那脆响的歌声,从此看不到鸟儿矫健的体态,再也不能有和大风大浪搏击的海鸥了让我们和鸟儿和平共处吧!

篇15:爱护生命作文

突然,有一种刺眼的光线对着我。现在的我躺在床上,有很多不认识的人和医生围着我,依稀说:她醒了!她醒了!我问你一件事。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是谁?你为什么在这里?妈妈,你不记得我吗?我是。大女儿的大女儿是大富商,这个月什么?被绑架了。绑匪伤了头,不是吗?我不记得我了。自称是我大女儿的人,听了不由得吓了一跳……

我的生命只剩下两个小时,做什么好呢?我在想。做建设的事,把一半的财产捐给无国界医生和音乐会吧!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时间只剩下四五分我想去日本看樱花,但我只剩四五分,哪有足够的时间?突然,强光的出现,很快就把我带到了日本。樱花从树上飘下来,空气中充满了淡淡的花香,置身于这个安静的场面,是多么的写意啊我还参观了很多地方,吃了很多正宗的菜!在此期间,另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着回医院。我点头示意,不知不觉地回到床上,我已经不担心了,听到钟声响了,我知道时间到了,家人含着眼泪告别,我的心跳开始慢慢放慢,眼睛也不会慢慢复盖。

篇16:爱护生命的故事

关键词:生态美学,自然生态美,社会和谐美,个体生命美,审美反思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陆地表面的美正在飞快地消失”, 人类和整个地球的生存危机日益显著, 生态美学思想应运而生, 它是人类为减轻自然灾害和拯救人类精神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表现, 目的想把人与自然的对立转变为共生友好, 以生态学整体性、主体间性的思维方式, 在反思困境的同时建立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存在论美学形态。其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给文学作品带来了发展的春风, 不仅出现了以生态的观点分析作品的新视角, 如《边城》的和谐生态美、《狼图腾》生态系统的智慧、《白鲸》人与自然的悲剧性预言, 还出现了一系列反映生态主题的电影, 如体现生态背景化设置的影片《与狼共舞》、体现生态主题的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等。本文主要从几部现实主义故事片入手反映当前生态问题的核心与关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通过分析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对当代人生存困境的干扰, 在一定意义上突显生态美学的深层意义, 进而引发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一、大地自然生态美的毁灭

生态美学具有丰富的内涵, 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诠释, 曾繁仁教授认为:“从审美的角度, 生态美学的提出实现了由实践美学向以实践论为基础的存在论美学的转移”而且“我们觉得这种转移更能贴近审美的实际”。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展示了很强的生态意识, 从描写大自然, 描写人的生存处境, 展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进而呼吁全民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电影作为一种“负载了民族精神, 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的文化载体”, 也参与到宣传生态意识的大潮中。

在现代文明的摧残下, 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很多影片背景都离不开自然生态因素, 如在电影《天狗》中, “半源村”呈现出极度缺水的自然生态困境让人触目惊心, 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限制, 但上天对这片土地又超乎寻常的厚爱, 在这里安放了一片森林, 这片绿洲成了半源村共有的福祉所在。随着自然生态危机日益严峻, 自然与人类这一对永恒矛盾的恶性对峙日趋激烈, 人对自然的掠夺和自然对人的报复也逐渐白热化。“半源村”正是这一恶性生态危机中的一个缩影, 是生态文明视域下, 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见证。这种自然生态美丧失的现实, 是鲁迅先生曾经的预言:林木伐尽, 水泽湮枯, 将来的一滴水, 将和血液等价!是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感叹:“森林先行于各族人民, 沙漠在人后接踵而来!”

同样在影片《可可西里》亦展现了可可西里美丽而又残酷的自然景观, 1985年以前, 可可西里生活着约100万只珍贵的高藏羚羊, 随着市场上藏羚羊绒价格暴涨, 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 短短几年, 百万只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 残存不到两万只。面对着影像中的可可西里, 自然以无人区的方式横亘在眼前, 让我们意识到自身的渺小, 人类欲望的可笑, 控制与改造自然这些豪言壮语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我们只能怀着谦卑之心与一切生物共存在地球上。藏羚羊的危机, 或者说生态平衡的危机, 背后是更深刻的“存在”的不平衡, 这不仅仅是自然生态的恶化, 更重要的是社会存在和人的精神存在的匮乏, 所以说, 人类社会不仅带来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滥用, 更带来了社会与人的“存在危机”。

二、社会和谐生态美的缺失

生态和谐不仅是指人和自然的和谐, 还是对人类健康精神状态的一种定义, 符合生态精神的人格和心灵状态是情感与理性、道德与审美的和谐, 既顺应生命天性, 又在此基础上提升生命的境界, 从而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国家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呼唤生态和谐美建设。

面对现实社会环境的变化, 现实主义生态力作层出不穷, 如影片《天狗》中没有沈从文“湘西世界”里人与人的和谐美, 在个体缺乏生态意识竞相伐木的生态环境下, 社会生态群落更让人毛骨悚然, 孔家三条龙那股恶势力盘旋在半源村的上空, 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活在他们的监控之下, 村民蒙昧的思想意识, 就如同鲁迅小说里的“看”与“被看”的国民, 他们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欺压, 另一方面又充当了恶势力的帮凶, 同正义势力作斗争不断伐木满足一己之利。而影片《可可西里》同样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危机, 狡猾而残酷的盗猎分子对寻山队员的杀害无处不在, 司机、日泰队长被纷纷遇害;寻山队员没有基本的物质保障, 他们不得不用公款、不得不违法去卖皮子、不得不把千辛万苦抓到的“俘虏”放掉;这种自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 导致了一些守法的公民走上了犯罪的深渊。

这类现实主义的片子里具有巨大的隐喻意义, 这个环境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大环境的典型写照, 是社会生态和谐美沦丧的有力佐证, 更是“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的体现, 在利欲熏心的他们的世界里“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 环境道德唯一相关因素是人的利益, 因此人只对人类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 人对大自然的义务只是对人的一种间接义务”在上述影片中对正义力量的迫害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者的蛮横, 更展示了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人们面对恶势力的放任与无知, 人情的淡薄与民众的麻木, 其野蛮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后工业时代人性的丧失和乡土文化落后愚昧的特质, 揭示了“从众”的国民劣根性。但影片向善、向美的主题, 最终正义战胜邪恶的主旋律, 表现了人们对社会生态平衡会逐渐恢复的美好期待。

大地森林的哀鸣和呻吟之声, 唤醒了社会中的人文关怀意识, 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人与自然的斗争是不断增强与其社会的斗争。”自然环境的恶化致使人类开始反思人与“存在”的关系, 其实人类社会一直在探索个体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一方面把自然当作客体, 如影片呈现的自然危机 (森林的砍伐、藏羚羊的锐减) , 这不仅加深了人类的生存危机, 另一方面把社会的他人变成了客体 (群殴李天狗、日泰队长被杀) , 变成了成了利益角逐的对象, 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透视影片折射出的社会现状, 笔者认为生态美学反映了胡塞尔所阐释的“主体间性”哲学, 海德格尔所阐释的"共在"思想, 他们在一定意义上消除了主客二元对立, 把存在确定为自我主体与自然社会主体的交往与融合, 是一种“生命的平等交流和对话”, 是一种人与自然和社会“圆融一体”的和谐美。正如杨春时所说:“只有把他人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主体, 而不是当作异己的客体和利用对象, 才能通过交往、对话、理解、沟通建立自由、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样, 只有把自然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主体, 而不是当作异己的客体和索取的对象, 才能通过交流、体验而建立自由、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个体人性生命美的迷失

个体生命在大地母亲的肌体中孕育, 在大地母亲的襁褓中被哺育, 这是人类童年的美丽神话, 是大地与人类最初的和谐状态, 重返和谐自然是个体生命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如曾繁仁教授所说:“人类不能以征服者的姿态去一味征服自然, 否则就要遭到自然的无情报复。从一种意义上讲,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而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 自然也是人所以为人的一个方面, 这也是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作为自然环境的森林一方面具有环保价值和经济价值, 另一方面还有生审美价值、生命价值。对于精神孤独的护林员李天狗而言, 森林是一个灵性充盈的生命本体, 守护森林不仅仅是他的职责, 更是其生命本体迸发出的对自然和生命价值的执著;对日泰队长而言, 可可西里是美丽的家园, 他生命来捍卫守护家园的信仰。现实世界已经不是沈从文笔下那纯朴的“湘西世界”了, 而是充满危机的“后工业文明时代”, 随着大地的呻吟, 人心在游移, 随着利益的驱逐, 人性在荒芜, 精神的焦虑, 灵魂的无归属感, 存在的困惑使个体的生命美一步步迷失。

作为人文学科的生态美学, 它要求作家在艺术作品中应以追求艺术本体为己任, 依托作品来肯定活生生的感性生命, 解答人自身灵肉的焦虑。一部部现实感极强的影片展示——个体人性的精神生态的恢复、主体生命力的高扬是亟需解决的社会现实。李天狗是个战场英雄, 复员后做了护林员, 无论是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 还是在暗藏杀机的守林中, 他始终像保卫阵地那样来守护祖国的每一棵树, 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使军人和护林员的职责在保护生态的意义上取得了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而日泰队长则以“圆形人物”形象展示了个体的生命美, 他在死去的藏羚羊前面默默无声的祈祷, 在恶劣的环境下冒着生命的危险坚持追击盗猎分子, 他们都是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精神家园的忠实捍卫者, 不断和现代人性中的贪欲、自私及人的异化作斗争。

影片更让我想到了鲁迅的小说《药》, 国民对人血馒头的麻木, 对革命正义力量漠视的精神生态现状。环境使人的信念、理想、反思、追求, 在不断的萎缩乃至丧失, 强权势力为所欲为, 《天狗》中仗势欺人的孔家三兄弟、看水的“老板筋”、以及《可可西里》狡猾而残酷的盗猎分子、满面堆笑的老板等丑陋的嘴脸在精神生态的视域里也都一一呈现出来。这种群雕式的精神存在的展现, 既有黑暗势力的精神霸权, 又有中间势力的从众茫然, 更有正义力量强韧的生命美。

这种不健康的精神生态是善良人性的扭曲、是原始生命强力的萎靡,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态文明视域下, 个体利益的不断追逐, 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 鉴于此我们应该追求一种集合了人的心智情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和谐共生的生态美。精神生态的困境是和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有着密切联系的, 人与大地以及生活在大地之上的一切生物, 都是地球家园中一种生命存在形式, 人类作为生态链中的一环, 并没有超越其他物种的天然优势权利, 我们必须彻底抛弃“人类中心主义”, 以更宏阔的胸怀重新思考天地人神的生态理念, 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如曾繁仁教授所提倡的广义的生态美学所说的“在后现代语境下, 以崭新的生态世界观为指导, 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出发, 涉及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以及人与自身等多重审美关系, 最后落脚到改善人类当下的非美的存在状态, 建立起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审美的存在状态。”只有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 才能在自然、社会、精神的和谐“存在”中寻求持续流动的的生命美。

四、生态视角下的审美反思

海德格尔说过, 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是人在大地上的“诗意的栖居”, 我诗, “不只是一种文化现象”, 更不只是一种表达的技巧, “人类此在其根基处就是’诗意的’”。“诗的活动领域是语言”, “惟有在这一区域中, 从对象及其表象的领域到心灵空间之最内在领域的回归才是可完成的”。海德格尔的“存在美”——“诗意的栖居”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思想意义, 通过生态美学的视角分析影片对生态危机的多层次展示, 在审视人类“存在”的同时, 我们在追寻“诗意的栖居”, 在人与自然不平等对话的环境下, 去追寻自然的生态美、社会的和谐美、个体的生命美。

笔者认为生态美学与人类的整体“存在”状况密切相关, 正如本文所反映的“不平等对话”一样它既是一种幻化高蹈“存在”的有声有色、紧贴自然的生命折射, 同时与宇宙中这个独一无二的地球生态系统血肉相连, 它本身也是一个生长、开放着的系统, 其生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将为人文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2]张华.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M].北京:中华书局, 2006.

[3]胡经之.文艺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4]曾繁仁.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3, (3) .

[5]吴承笃, 徐瑾琪, 叶莎莎.美学视野中的人与环境——“首届全国生态美学研讨会”综述[J].北京社会科学, 2002 (1) .

上一篇:经典幽默人生感悟语录下一篇:这次,我没有选择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