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第一学期复习题

2024-05-18

动物学第一学期复习题(精选6篇)

篇1:动物学第一学期复习题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水螅 B、蛔虫 C、蚯蚓 D、河蚌

2、下列不是腔肠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A、结构复杂 B、生活在水中 C、身体内有消化腔 D、有口无肛门

3、下列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海葵 B、海蜇 C、珊瑚虫 D、喇叭虫

4、下列关于腔肠动物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腔肠动物一般是脊椎动物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 D、都是生活在水中

5、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排出

6、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腔肠动物的是()A、疟原虫和海葵 B、海蜇和珊瑚虫 C、钟虫和太阳虫 D、水螅和草履虫

7、水螅的体壁构成是()

A、内胚层和外胚层 B、内胚层,中胶层和外胚层 C、三层细胞 D、一层细胞

8、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D、水蚤被水螅的刺细胞捕捉,送入口中

9、猪肉绦虫的体型是()

A、左右对称、背腹扁平B、辐射对称、左右扁平C、左右对称,上下扁平D、不对称,梭形

10、水螅的刺细胞分布最多的部位是()A、水螅的神经网上 B、消化腔内 C、触手和口的周围 D、体壁上

二、简答题

11、阅读下列问题,并回答问题。

血吸虫体长仅十几毫米,身体前端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它依靠吸盘吸附在人体肠壁的血管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能造成人的贫血等结果,甚至引起死亡。解放以前,血吸虫病严重威胁我国特别是南方水乡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开展了消灭血吸虫的群众爱国卫生运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地方就根治了血吸虫。血吸虫的传播途径是这样的:血吸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成幼虫———毛蚴。水中有一种软体动物钉螺,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包蚴,包蚴再发育成尾蚴,这些属于幼虫阶段。但是随着幼虫的

发育,它们的数量不断增加,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成几万至十几万条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出来,密集在水面。当人到水田干活时,尾蚴接触到人的皮肤,就从皮肤侵入,随血液循环到达小肠和肝脏的血管,发育为成虫。

(1)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_____,以为生_____。血吸虫动物分类上属于_____动物,在营养方式上属于_____,寄主有_____和_____。2)请你设计三个方案,防止血吸虫的传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下面水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图片上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A、___B、___C、___

(2)水螅属于___动物,它们共同的特点是_____。

篇2:动物学第一学期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微生物学

二、填空题: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____的同时也带来______。

2.1347年的一场由________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 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03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________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_______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__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_____ 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著名的微生物学家Roger Stanier提出,确定微生物学领域不应只是根据微生物的大小,而且也应该根据有别于动、植物的____。

6.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领域,称为____。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____”详细地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8.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____和德国的_____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_____和 ____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____、_____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及____。而随着基因组作图测序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基因组研究将成为一种常规的研究方法,为从本质上认识微生物自身以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将产生质的飞跃。

三、选择题:

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A、鼠疫

B、天花

C、艾滋病(AIDS)

D、霍乱

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的“席位”。

A、少数

B、非常少数

C、不太多

D、绝大多数

3.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它又可分为()的分支学科。

A、几个不同

B、少数有差别

C、许多不同

D、4个不同 4.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

A、曲蘖酿酒

B、用鼻菌法种痘

C、烘制面包

D、酿制果酒

5、安东·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倍,利用这种显微镜,他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A、50~300

B、10左右

C、2~20

D、500~1 000 6.据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问题研究的就占了()。

A、1/10

B、2/3

C、1/20

D、1/3 7.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生说”,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中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A、厌氧试验

B、灭菌试验

C、曲颈瓶试验

D、菌种分离试验

8.柯赫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A、巴斯德原则

B、柯赫原则

C、菌种原则

D、免疫原理

9.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在某些微生物中存在一些与人类某些遗传疾病相类似的基因,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作为()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为认识庞大的人类基因组及其功能做出重要贡献。

A、模式生物

B、受体

C、供体

D、突变材料

10.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A、鼠疫杆菌

B、沙眼病原体

C、结核杆菌

D、天花病毒

四、是非题:

1、微生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

2.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药物的产生,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例如:肺结核、疟疾、霍乱、天花等,不可能有“卷土重来”之势。()3.当今研究表明:所有的细菌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4.微生物学家要获得微生物的纯种,通常要首先从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纯种,然后还要进行培养,因此研究微生物一般要使用特殊的技术,例如:消毒灭菌和培养基的应用等,这也是微生物学有别于动、植物学的。()

5.巴斯德不仅用曲颈瓶实验证明微生物非自然发生,推翻了争论已久的“自生说”,而且做了许多其他重大贡献,例如:证明乳酸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建立了巴氏消毒法等。()

6.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生动物学、微生物分类学、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遗传工程、基因工程、工业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都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7.微生物学的建立虽然比高等动、植物学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其重要原因之一,动、植物结构的复杂性及技术方法的限制而相对发展缓慢,特别是人类遗传学的限制大。()8.微生物学与迅速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其他学科汇合,使微生物学全面进入分子研究水平,并产生了其分支学科“分子微生物学”。()

9,在基因工程的带动下,传统的微生物发酵工业已从多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0.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的出现,才导致了微生物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包括质粒载体、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反转录酶等。()

11、微生物构成了自然界许多食物链的基础。()

12、所有生物采用的命名系统均是由柯赫提出来的。()

13、细菌是缺少真正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14、由微生物活动引起的疾病,称之为生理疾病。()

五、问答题:

1、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2.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第一章

绪论(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甚或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

1.巨大利益

“残忍’’的破坏

2.鼠疫杆菌

3.病毒

4.无

原核

真核

5.研究技术

6.细胞微生物学

7.齐民要术

8.巴斯德

柯赫

巴斯德

柯赫

9.消毒灭菌

分离培养

10.模式微生物

特殊微生物

医用微生物

三、选择题

1.C 2.D 3.C 4.D 5. A 6.D 7.C 8.B 9.A 10.B

四、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五、问答题

1、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篇3:高三生物学总复习教学策略探讨

一、我们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做到整体把握

因为《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是高中生物学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所以我们在高考生物学科总复习过程中,就要明确它们和课本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为此要把握好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就是知识点的考察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可是能力水平的考察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所以,我们在单元课题的复习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找出基本知识点和考点,强化知识重点,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知识热点。力求做到: 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

二、我们要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通过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可知,生物学高考的测试目标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考试的内容,题型、题量和整体难度基本上不变,考试热点的重视率较高,同类试题或相近试题半年出现,系列练习中的传统试题也不回避。所以,认真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试卷既有助于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揭示生物学高考命题的新走势,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和策略。

三、我们还要通过正确渠道搜集高考信息,做到准确无误

我们要重视从各类正规渠道获得准确可信的高考信息,广泛搜集高考研究的信息,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参与同行的交流与研讨,从而提高高考复习的质量。把握好高考的脉络。

四、我们还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复习,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课本中概念性和命题性知识多,学科间渗透性知识,学科内新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少,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扩展和引申的知识面宽,需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空间大,所以,课堂上教师照本宣传是难以达到预期复习目的的。在一些单元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讲得透切,学生听得很清晰,可是,由于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缺乏有机的结合,学生仍存在着听得懂、忘得快、或者记得住、做题时用不上的现象。

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趋势是,稳中求变,新中求活。高考试题特点是; 全、小、精和洁; 考知识中要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特别是在能力训练中我要求学生解答问题时要达到常见的试题不出错,不常见的试题努力做,认真反思,减少失误。

五、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具体情况来制定周密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 分章复习阶段

复习最初将高中《生物》课本逐章逐节的系统复习。引导学生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均达到“领会”和“应用”的层次水平。在此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个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和应用上。

2. 考题复习阶段

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容综合,使知识系统化。这个阶段的复习时在分享复习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知识进化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在该阶段复习过程中,我们依据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提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细胞分裂与生殖、生命活动的调节,环境与生物,污染与健康、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实验、遗传学中的概率统计、图表和曲线图几个专题,通过每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3. 学科间综合和模拟测试阶段

这个阶段复习任务是我们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适应高考中综合应用的能力的试题。

高考中的理科综合主要是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3科知识的综合,所以,复习时我们教师有必要提示学生注意生物学与物理学和化学之间存在的知识交叉点。一般来说,生物学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有; 细胞的元素组成、植物体内科循环元素和不可循环元素、无机离子和化合物,糖类和脂肪、蛋白质、活性肤、抗原和抗体、化学因素与基因突变等。

生物学与物理学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有; 显微镜结构及成像原理、物质的扩散与渗透原理、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光能转换化学能的过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理因素与人工诱变、失重或超重条件对植物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噪音和超声波与环境污染及能量守恒和物质不灭定律等。

在这个阶段还要安排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的题量不宜过多,以覆盖主干知识要点和练活学生思维为宜。学生要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题,但教师不可不进行全面审阅,由学生自查后提出质疑性问题,然后教师根绝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评。通过这种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过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技巧都得到了提高,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应考的良好心理素质。

4. 查漏补缺阶段

篇4:高三生物学总复习教学策略探讨

高三生物总复习教学策略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过程中,我们要以“3+理科综合”高考命题为指导思想,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为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结合现实高考的实际情况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仅供参考。

一、我们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做到整体把握

因为《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是高中生物学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所以我们在高考生物学科总复习过程中,就要明确它们和课本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为此要把握好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就是知识点的考察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可是能力水平的考察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所以,我们在单元课题的复习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找出基本知识点和考点,强化知识重点,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知识热点。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

二、我们要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通过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可知,生物学高考的测试目标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考试的内容,题型、题量和整体难度基本上不变,考试热点的重视率较高,同类试题或相近试题半年出现,系列练习中的传统试题也不回避。所以,认真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试卷既有助于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揭示生物学高考命题的新走势,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和策略。

三、我们还要通过正确渠道搜集高考信息,做到准确无误

我们要重视从各类正规渠道获得准确可信的高考信息,广泛搜集高考研究的信息,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参与同行的交流与研讨,从而提高高考复习的质量。把握好高考的脉络。

四、我们还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复习,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课本中概念性和命题性知识多,学科间渗透性知识,学科内新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少,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扩展和引申的知识面宽,需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空间大,所以,课堂上教师照本宣传是难以达到预期复习目的的。在一些单元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讲得透切,学生听得很清晰,可是,由于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缺乏有机的结合,学生仍存在着听得懂、忘得快、或者记得住、做题时用不上的现象。

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趋势是,稳中求变,新中求活。高考试题特点是;全、小、精和洁;考知识中要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特别是在能力训练中我要求学生解答问题时要达到常见的试题不出错,不常见的试题努力做,认真反思,减少失误。

五、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具体情况来制定周密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分章复习阶段

复习最初将高中《生物》课本逐章逐节的系统复习。引导学生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均达到“领会”和“应用”的层次水平。在此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个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和应用上。

2.考题复习阶段

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容综合,使知识系统化。这个阶段的复习时在分享复习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知识进化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在该阶段复习过程中,我们依据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提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细胞分裂与生殖、生命活动的调节,环境与生物,污染与健康、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实验、遗传学中的概率统计、图表和曲线图几个专题,通过每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3.学科间综合和模拟测试阶段

这个阶段复习任务是我们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适应高考中综合应用的能力的试题。

高考中的理科综合主要是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3科知识的综合,所以,复习时我们教师有必要提示学生注意生物学与物理学和化学之间存在的知识交叉点。一般来说,生物学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有;细胞的元素组成、植物体内科循环元素和不可循环元素、无机离子和化合物,糖类和脂肪、蛋白质、活性肤、抗原和抗体、化学因素与基因突变等。

生物学与物理学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有;显微镜结构及成像原理、物质的扩散与渗透原理、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光能转换化学能的过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理因素与人工诱变、失重或超重条件对植物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噪音和超声波与环境污染及能量守恒和物质不灭定律等。

在这个阶段还要安排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的题量不宜过多,以覆盖主干知识要点和练活学生思维为宜。学生要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题,但教师不可不进行全面审阅,由学生自查后提出质疑性问题,然后教师根绝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评。通过这种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过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技巧都得到了提高,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应考的良好心理素质。

4.查漏补缺阶段

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和适应高考环境。在这个阶段,认真分析近年来高考试题发展方向,结合大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找适宜高考冲刺的练习题,试卷格式、题型、题量、难易程度均与高考试题相近,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适应高考环境。在此基础上,同学间通过交流彼此的感受取得经验或教训,从而使学生对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篇5: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下面的表格里。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是4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20千米B.2千米C.4千米D.0.2千米

2.世界上使用的语言人数最多的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分别( )

A.汉语、俄语B.英语、法语C.汉语、英语D.俄语、英语

3.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

A.8点B.2点C.14点D.20点

4.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A.村庄和集镇B.城市和集镇C.集镇和乡村D.城市和乡村

5.小军参加了“超级小英雄”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问他:如果选择安家,下列四地人们会将房址优先选择在何处?如果他向你求助,请告诉他正确答案()

A.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B.气候寒冷的高纬地区

C.大江大河的发源地D.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

6.世界上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A.加拿大、中国B.俄罗斯、印度C.美国、印度D.俄罗斯、中国

7.影响赤道与极地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地形

8.甲、乙两地处于同纬度地区,相对高度为3000米,两地温差约为()

A.10CB.12CC.1.8CD.18C

9.下列四幅图是我市一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一天),你认为夏季的正午日照最接近哪一幅?()

10.下列选项中,绘制图幅一样大的四幅地图,所选比例尺最小的是( )

A.学校平面图B.太原市地图C.中国政区图D.世界政区图

1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 )

A.出生率和死亡率B.生活水平的高低

C.经济的发达程度D.人口数量的多少

12.3月,马航MH370从吉隆坡至北京航班在越南空中管制区失联,地

点为北纬06°55′15″,东经103°34′43″,在图中表示该地点的是( )

13.青岛温差比吐鲁番小,降水比吐鲁番多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洋流因素

在一次国际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中,某学生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一年到头

都很热,极少下雨,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中学生的家乡最有可能是()

A.地中海沿岸B.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C.中国的山东半岛D.南美洲的亚马孙河热带雨林

篇6:动物学第一学期复习题

1.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A.我们要学好语文。 B.我们要学好数学和英语。

2.我有一次看见小红经常帮李婆婆打扫卫生。(修改病句)

3.那经霜的枫叶火红火红的,好似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 。(使句子成为恰当的比喻句)

4. 小心翼翼地 。(补充完整)

七、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并在“ ”上再写上一句你课外积累的名言或诗句。(4分)

1.兄弟敦和睦,

2. 白首方悔读书迟。

3.明月有情应识我,

在课外阅读中,我还积累了 这句名言(诗句)。

八、默写本学期学过的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并按要求填空。(6分)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 。

九、趣味题:读下面一段话,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2分)

谢天谢地 惊天动地 昏天黑地 花天酒地

有一个县官离任,有人送德政匾一块,上面写着“四天四地”。送行的队伍来到闹市处,县太爷想炫耀自己,对送行的人说:“我做官几年,并无多大业绩可言。今天你们赐给我德政匾,实在厚爱。我想知道‘四天四地’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太爷上任呀( );太爷在任呀( );太爷办事呀( );如今离任呀——”众人齐声高呼:“( )!”然后一哄而散。县官呆若木鸡。

十、语文实践。(2分)

上一篇:《小小录音师》教学设计下一篇:后勤处职工技术比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