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计费时间段的划分及执行电价

2024-04-15

分时计费时间段的划分及执行电价(共2篇)

篇1:分时计费时间段的划分及执行电价

分时计费时间段的划分及执行电价

一、峰时时段划分及执行电价:8时~12时,17时~22时,合计9小时;执行电价为目录电价的1.5倍。

二、谷时时段划分分及执行电价:22时~次日5时;合计7小时;执行电价为目录电价的0.5倍。

三、平时时段划分分及执行电价:5时~8时,12时~17时,合计8小时;执行电价为目录电价。

举例:设目录电价为0.8元/KWh。峰时电价为0.8×1.5=1.20元/KWh;谷时电价为0.40元/KWh;平时电价为0.80元/KWh。

篇2:分时电价及分时电能表的应用

当前, 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 造成低压配电网多, 网架结构薄弱, 现有火、水电调峰性能差, 加之受自然力影响, 峰谷差急剧拉大, 即使某些电网电能较为富余, 高峰时也要拉闸限电, 低谷时水电机组大量弃水, 水能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在此情况下, 实施分时电价, 引导客户错峰用电与削峰填谷用电, 以均衡电力负荷, 实现供需平衡, 产生错峰效益并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在上海市居民中安装峰谷分时电能表后, 用电量增长了15%以上。推动了其他能源, 如燃气等用户改用电能的进程。

2 分时电能表原理及硬件构成

分时电能表, 又名多费率电表, 其功能是能够将电网高峰负荷时间和低谷负荷时间的用电量 (包括发电量、供电量) 分别记录在不同的计数器上, 以便按不同的费率收费, 或用来监视考核电网 (或用户) 的用电状态。

2.1 工作原理

多费率电能表由电能测量单元与具有分时计量功能的电路组成, 原理框图见图1。对混合式电能表而言, 测量单元主要为感应系测量机构和将电能转换为脉冲输出的光电转换器两部分。对静止式电能表而言, 测量单元主要为测量电能的固态电子器件。分时计量功能是多费率电表特有的功能。为了实现分时计量, 电表中设有计时准确、时段误差和日误差小、接通/切换准确的时钟和时控电路。因为晶体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稳定度很高, 故一般用它作为电能表时钟电路的时基。时基经分频产生秒信号;秒信号经计数产生分、时等时钟信号。时控部分将时间信号分段, 控制尖控门、峰控门、谷控门或平控门的开与关, 实现电能的分时多费率计量。

2.2 主要硬件

分时电能表的硬件结构见图2。

1) 测量单元:

测量有功/无功电能并将其转换成对应的电能脉冲。静止式电能表常围绕ADE7755、BL0955、CS5460A等芯片构成测量单元。

2) 时钟:

多费率电能表中必须设置准确的实时时钟, 保证时段的正确切换。多费率电能表常使用硬时钟芯片, 因为单片机万一出现故障不会影响时钟的正确工作。单片机 接收用电量信息, 累计电能脉冲, 按时段处理电能数据, 控制显示器按要求显示和实现通信功能等。

3) 显示器:

多费率电能表用机电计数器和/或电子显示器显示。

4) 存储器:

主要用来存储各个时段的用电量、电能表常数、时间参数和控制程序等。

5) 电源:

用来向表内的单片机、测量单元、接口和时钟等电路供电。多费率电能表的电源一般由AC/DC电源和后备电源两部分构成。

6) 通信接口:

用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如抄表、编程、实施实时监控等。

在云南省多费率电能表对电力部门调整用电负荷, 提高用电负荷率, 保证电网安全运行起着积极作用。然而此类电能表目前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价格比较高, 检修、检验的工作量大, 影响了峰谷分时电价的普遍推广。

峰谷分时电价是电力产品的瞬时性及供求平衡的客观要求。正是分时电价不同时段的价差在自动调节着电力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从而实现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优化组合。

3 结束语

总之, 实行分时电价, 能引导用户合理用电, 节能降耗,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供电企业的市场份额, 扩大电力销售收入。这对提高电力系统负荷率和发电设备的利用率, 充分发挥夜间的供电能力, 缓解高峰用电紧张局面, 减少供电容量成本均可起到明显的作用。随着电热技术和低谷电蓄热技术的发展, 低谷蓄电成为可能。峰谷分时电价应逐步从只在工业大用户中实行, 进一步推广到城镇商业与居民家庭。利用营销手段, 出台相关政策, 鼓励社会广大用户错峰、让峰, 充分利用低谷电能, 减少高峰负荷, 在配网建设中统筹考虑, 以追求节能降耗的更高目标。

摘要:介绍了用分时电价均衡电力负荷, 调节电力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的方法, 从国内发达省份对居民实行峰谷分时电价的成功经验出发, 探讨了分时电能表的工作原理及发展前景。

上一篇:入秋了发朋友圈的句子下一篇:级班委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