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

2024-05-09

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通用9篇)

篇1: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

关于2013年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安排意见

一、2012年现代农业示范建设情况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各示范区强化领导、增加投入、主动作为,示范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农田生产条件、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农业科技转化与应用、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发挥了引领作用。

1、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示范区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01万亩,占示范区耕地总面积63.6%;设施农业24万亩,占示范区耕地总面积7.6%;核心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2、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示范区实施各类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05万亩,占示范区耕地总面积33.2%;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三品认证591个,示范区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服务实现全覆盖。

3、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明显提升。示范区耕地流转面积109万亩,流转比重达到34.6%;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测土配方面积分别达到228万亩和342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14.5%和18.8%。示范区已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339个,农民参加合作社比重达到35%;核心区规模化畜禽养殖 1

率达到8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个,示范区农产品加工总产值预计实现237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预计实现154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4.7%和21.3%。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已成为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力量。

4、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升。示范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超出全市平均水平1000元以上;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32元,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9个百分点。

二、2013年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安排意见

根据上次市领导小组会议和六安会议精神,为切实抓好今年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出如下工作安排意见:

1、做好第二批示范区认定工作。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政办„2010‟54号)和《关于申报第二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政办明电„2012‟48号)要求,在有关市政府推荐上报的基础上,对第二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组织专家评审。目前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报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市政府认定发布(具体意见附后)。

2、推进示范区重点县建设。为探索现代农业示范建设路子,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拟在全市北、中、南片选择3个县(区)开展示范区重点县建设,制定建设方案,落实相关措施,加大示范区推进力度。

3、开展动态考核。按照动态管理、能进能出的原则,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根据市政府办公厅„2010‟54号文件规定,对第一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动态考核,合格的示范区根据考核等次,实行财政资金分级奖补;不合格的示范区撤销“**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具体考核方案附后)。

4、编制好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按照优势区域布局、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合理定位的要求,编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7年)》(具体规划附后)。

5、建立示范区建设情况季度监测制度。对国家、市级、市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实行季度监测,及时掌握示范区建设动态。

6、出台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为规范示范区运行管理,研究制定《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经领导小组审定后发布(具体办法附后)。

7、开展示范区管理运行机制专题调研。重点围绕示范区经营机制、投资机制、管理机制开展专题研究,探索创新示范区管理运行机制,形成研究报告。

8、启动第三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按照《关于创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政办„2010‟54号)要求,下半年启动第三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工作,再创建20个示范区。

9、加强经验交流。加大宣传力度,继续编印市级现代

农业示范区建设简报,总结宣传示范区探索现代农业发展好的经验和做法,扩大示范区效应。

10、召开现场观摩会。拟于下半年组织有关示范区开展现场观摩考察,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篇2: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

情况汇报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建设

我县2012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在福集镇小冲子、鱼目、赵岩、李子村实施,涉及4个村35个社。2012项目区规划核心区涉及福集镇小冲子、鱼目、赵岩3个村20个社。

工程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3745.72万元,其中: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项目工程投资2384.97万元,由中央财政资金补助900万元,省财政资金补助100万,县级财政资金补助600万元(其中产粮大县安排300万元),群众自筹784.97万元;整合其他农业项目资金1360.75万元,其中:整合省级财政涉农资金539.3万元、县镇财政资金821.45万元。建设内容: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高产高效基地面积1.0万亩,其中:田型调整6000亩,培肥地力8800亩;新建和整治灌溉渠道30.6km;新建和整治提灌站6座;新增和改善灌面7500亩;新建田间生产路112.29km;新技术展示与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推广“杂交稻/杂糯”栽培面积2000亩,示范推广“中稻—再生稻”栽培面积2000亩,病虫害防治推广8000亩,技术培训4000人次,采取分村分社的分级培训办法开展培训。

核心区面积4000亩,其中:田型调整4000亩,培肥地力4000亩;新建和整治灌溉渠道23.36km,新建提灌站4座,新增改善灌面5600亩;新建田间生产路70Km;推广新技术展示与高产高效种植模式4000亩,推广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4000亩,水稻种植技术培训 1

4000人次。该项目现已完成了总工程量的94%,预计在4月中旬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

2012年泸县被列为中央财政第四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小农水项目区耕地面积4.611万亩,受益人口6.266万人,项目实施在海潮、潮河、得胜、云龙4个镇实施。工程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5202.4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200万元,省级财政1550万元,县级财政1400万元,农民投资、投劳折资1052.49万元。建设内容:建设任务为新建渠道184.61km,整治渠道64.4km,整治山坪塘68座,整治石河堰4处,改造泵站16处,建设蓄水池53口,建设田间道路10 km,整治续建排洪沟7.5 km,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51万亩。该项目现已完成了建设任务的97%,3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三)新农村示范片及新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2012年,我县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977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2900万元(含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60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7348万元(是2011年5832万元的126%),整合项目资金21647万元(是2011年19196万元的113%),社会投资、一事一议和融资资金17877万元。

2012年,泸县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户588户,累计6505户(其中省级示范片5353户、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的152.94%,市级示范片1152户、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的115.2%);新建龙眼标准化示范基地3900亩,累计4.35万亩(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的131.82%);建成花卉苗木基地2.2万亩(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的110%);发展水果、蔬菜、水产等设施农业5000亩。建成新农村综合体2个,即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新农村综合体和得胜镇仁和新农村综合体。

全面完成2012年泸县省级财政新村(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新、改建民居1129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05%;建设内部道路和入户路45.06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03%;安装供水、电力、电信、燃气管网(线)90.68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10%;公共绿化21950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16%;建成村民活动中心、便民中心14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0%;新建村民活动广场19830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发展龙眼、蔬菜主导产业6690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4%。

(四)连片扶贫开发项目

2012年整村连片项目安排在福集、得胜、玄滩、牛滩四个镇共计12个村实施,项目总投资2745.5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1200万元,群众自自筹及投劳1545.55万元。项目建设内容: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 硬化机耕道4.71km;新建整治机耕道23.75Km;新建生产便道38.857km;新建整治山坪塘21口;新建蓄水池69口;沉沙凼4个;引排水沟1km;新建电灌站1座;埋设输水管道9.075km;屯水田2口。产业扶持:蔬菜种植3423亩;龙眼种植1783亩;发展能繁母猪555头。该项目现已完成了建设任务的90%,4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存在问题

(一)时间紧、任务重。小农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工程建设时间主要是在冬春季之间,时间只有四五个月,如果遇到连续下雨,道路泥泞等因素,加之农村交通状况较差,就会导致建设材料不能及时运输,影响施工进度,从而影响工程完成时间,影响到农户适时耕种。

(二)农民筹资投劳比例过大。有的项目村农户、劳动力较少,再加上项目区又整合了其他涉农项目,农民负担就会增加,和上级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有冲突。

(三)劳动力少,种植技术落后。我县是劳动力输出大县,项目区留在家耕种的普遍年龄大,文化技能较低,种植技术落后,影响到项目建成后效益的发挥。

三、建议

(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民办公助农民筹资比例,有利于编制的项目实施方案更具有操作性,有利于上级支农惠农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统一。

(二)因地制宜提高财政资金支持环节的补助标准,降低项目建设难度,提高项目区群众的积极性。

(三)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上级应加大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的投入,以基层农技务服务机构为主要技术依托,培训农村栽培种植方面的农业技术人材。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技术服务人员常驻项目区,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及时解决出现的技术问题,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

篇3: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

2012年四川省有14个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被列入全国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经过1年的努力,各项目实施单位完善了农业综合执法基本制度,开展了农业执法信息统计工作,加强了大要案及跨区案件的查办协办,配备了必要的执法取证设备,执法队伍更加规范,执法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以全国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为契机,主动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强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机构设置和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手段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到目前为止,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大队),实现了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全覆盖。其中经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有194个,编批率96%。2012年,全省农业系统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 165件,与往年相比案件办理数量大幅上升,零办案执法机构数量大幅下降,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9 000余万元,更好地确保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篇4: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

会议对2012年项目启动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布署,要求各位科技指导员能够把这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今年的工作中,有计划、按步骤地做好示范县项目各项工作。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重点遴选好科技示范户,与示范户搞好面对面对接,且搞好技术指导对接,为全年工作圆满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桦甸市农业局 鲁相臣 李姝 供稿)

集安市将全力创建特色精品乡镇

为了全力抓好创建精品乡镇工作,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集安市创建精品乡镇实施方案》,并于8月21日召开了全市推进新农村建设暨创建精品乡镇启动大会,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至2015年,利用二年半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包括基本达标阶段、全面建设阶段、提档升级阶段,将乡镇政府所在地打造成镇容镇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地方特色浓郁,能充分体现集安特点和亮点的精品乡镇。

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组织阳光工程培训学员考察黑木耳种植先进基地

为进一步增强学员对国家阳光工程食用菌工专业培训的了解,提高黑木耳种植实用技能,8月7日,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组织85名培训学员到和龙市发展规模最大、种植户最密集的头道镇长仁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在种植基地,学员们认真听取了种植大户由少到多的黑木耳种植发展过程,并与种植大户进行了交流学习。通过此次实地考察,不仅使学员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也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种植热情,为和龙市阳光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 王丽华 供稿)

通化市着力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水平

篇5: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

汇 报

2012年,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县纪委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精神,按照《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的要求,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落实,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员的先进性,为农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现就一年来我局贯彻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组织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局领导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组成以局长为组长的局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并建立了“党政齐抓共管、班子组织协调、局属各单位各负其责、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年初,结合我局工作实际,认真修定并与局二级股站单位负责人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状》;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岗位目标管理和机关效能建设考评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一岗双责”形式。

二、抓宣传教育,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意识

结合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以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切实加强学习教育,促进廉政文化进机关,促进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为全局工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健全学习制度。制定了《农业局机关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农业局机关党支部学习制度》、《农业局学习制度》,坚持每月6号上午为学习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学习教育,提高队伍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二是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多次召开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会议,共同学xxx县纪委会议精神,以及学习创先争优活动、效能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会议文件精神,加强巩固廉政意识;订阅购买了《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中国监察》、《七个怎么看》等多种党报党刊和学习资料供干部职工学习;组织党员观看电教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党委书记给党员上党风廉政建设党课,同时,以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的方式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重要廉政文件精神。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增强了反腐倡廉意识。

三、抓作风建设,加强源头治腐

今年,我局不断完善和健全局内各项制度,坚持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加强机关作风改善,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逐步完善了《局财务制度》、《局机关工作人员“五个禁令”、“五项制度”》、《局限时办结制度》、《小车使用和管理制度》等16项工作制度,并作为局全体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加强对局各股室的作风建设,严禁上班期间利用办公电脑上网玩游戏、查股票、看影视剧;严禁党员干部参与打牌赌博;设立信访接待室、群众工作室,安排专人负责,抓好“12316”农业热线,做好各类接待工作,积极为农民群众解难,认真调处化解矛盾,今年处理了涉农 事件6起。

四、抓工作落实,促进机关廉政氛围

一是实行政务公开,各项工作阳光操作。成立了农业政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并将相关任务分解到人,全年依托《信息网》和“12316”三农服务热线及时公开了农业局工作方案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方案、意见等,同时将所有农业行政许可项目全部纳入了县政务中心服务窗口,安排了专人在窗口负责;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向社会做出社会公开承诺,并在年内积极完成承诺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项目管理,促进农业项目建设规范推进。重大项目的实施,局党委均要求局纪委、监察全程参与监督实施,特别是像阳光工程等涉及千家万户的项目,我们在农业、财政两家联合监督实施的基础上,特别邀请县纪委参与项目验收,确保了项目实施进度、质量、效果。

三是抓干部廉洁自律,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表率。认真落实“十个严禁”,坚决杜绝违规行为。全年没有发生领导干部插手市场交易活动谋取私利等商业贿赂行为和收受管理对象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及干股现象,没有发生领导干部借婚丧嫁娶等事敛财行为;在局系统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各办公室都张贴了“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人走灯灭/关闭电源”的提示卡;公务接待坚持从简、节约,严格实行事前申报制,统一归口办公室管理;车辆使用严格执行小车管理制度,无领导干部私驾公车行为;通讯话费严格实行了按规定凭票报销。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局党委对“三重一大”问题(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均是先在全局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 基础上再由局党委集体作出决定,没有个人说了算的现象,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严格采取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委集体研究和任前公示的程序,没有临时动议干部和个人决定提拔任用干部现象,由于严格按章办事,全年没有出现决策失误、用人失察、挪用资金、违规调入等违规行为发生。

五、抓农资打假,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我们把农资打假作为纠风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坚持在依法行政、廉政从政的基础上,对全县各类农业投入品进行地毯式清查,严把市场准入关。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258家次,整顿农资市场4个,立案查处违法经营农资产品案12起(其中种子4件、肥料2件、农药6件),共计挽回经济损失220余万元,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全县没有发生大的农资质量事件和农业安全生产事故,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办结案率达100%,为全县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篇6: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情况总结

2012年6月4日,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正式批准我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学校高度重视,及时启动,以四个特色鲜明的示范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突出三个服务,建设开始截止目前已经开展实施工作7个月,各项工作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任务书》内的阶段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紧锣密鼓,逐步推进,现将我校示范校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

为了加强示范校项目建设,校长亲自负责,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各重点专业、项目负责人组成的示范校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推动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同时,为了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建立了周例会制。于每周星期四就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安排部署后期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二、重点专业建设有序推进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

1、建筑施工专业

(1)组织建筑专业专任教师深入市场、建筑施工一线调研论证,确立了面向施工一线,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操作技能突出、实际工作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建筑施工专业合理设置修行了《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工程预算》课程教学计划,加大了实训课开出比例,将教学地点由原来的教室改到实训室、实训场、建筑工地上课,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逐步实现与企业的近距离对接。

(3)根据建筑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引导2012年毕业的280名建筑专业毕业生参加了施工员、预算员、质量员、资料员等建筑“五大员”的岗位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58%,(4)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5)制定并完善了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6)正在完善建筑材料实验室和建筑工程软件实训室,扩充了测量实训仪器设备,增添了了全站仪20台、电子经纬仪

15、自动安平水准仪30台及配套设备50副等。

(7)在建筑教学中开始推广 “项目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直观性教学法”等多种适应专业特色的教学方式。

(8)组织开展科测量技能竞赛、楼宇智能化技能竞赛、给排水技能竞赛、建筑CAD技能竞赛、工程算量知识竞赛。

2、会计电算化专业(1)调整修订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加大了专业技能训练在教学任务中得比例。

(2)加强与甘肃中信会计事务所、甘肃正行德公司、甘肃百佳商贸公司的合作,建立和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安排了寒假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3)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推行“三模块”(认知实习、岗位实习、预就业实习)分段教学模式。

(4)合理设计实训室环境,添置了最新版本的用友教学软件。

(5)组织了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

3、电子技术运用专业

(1)重新修订并落实了本专业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增加实训课比重,达到了48%。

(2)加强岗位资格考证工作,组织学生考取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级证、电子产品装配工、无线电装配等级证等岗位证书。双证率达到60%。

(3)完善了“厚基础、活模块、强实践”的课程体系。

(4)扩建了单片机实训室1个,新建了家用电器维修实训室1个。

(5)组织了电子技能竞赛、单片机控制装置与安装竞赛。

4、矿山机电专业

(1)修订了教学计划,增加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教学内容,弱化、删除旧内容,增加了实践性教学比重,(2)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3)制定了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了校企校企评价、政府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4)建立了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顺序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5)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推广采用了“启发式-直观式-操作式”的教学方法。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制度建设

(1)制定并实施了《庆阳理工中专“名师塑造工程”实施方案》。

(2)各专业制定完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3)完善制定了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等。2.培训进修

(1)选派了8名教师“进院校、进企业”,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2)选派1名同志参加省人社厅、教育厅举办的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学习,(3)选派10名教师护送毕业生实习就业,并考察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4)鼓励2名教师在职进修硕士研究生学历,(5)选派2名教师赴北京参加建筑CAD培训学习。(6)组织296人参加了《新时期专业技术人员道德建设》(公修课)、多媒体教学设备规范使用、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与专业技能训练等为内容的继续教育培训。

(7)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教活动、公开课和示范课教学竞赛活动、教研教改活动、教学观摩和集体评课活动、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3.资料收集工作。

(1)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业务资料,参加培训资料,公开教学、听课和指导其他教师工作记录资料等进行了完整的归档。

(2)完成对聘请的兼职教师名单、个人资料收集,教学资料收集的归档。

三、校企合作建设深入推进

一是扩大校际合作范围。与甘肃煤炭工业学校联合开办煤炭(2+1学制)普通中专专业。并与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办学意向。

二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与广州LG公司、苏州科技园、金陵造船厂、昆山仁宝、北京名人酒店签订的5个冠名班,开始招生实施定向培养。与佳能(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科技园软件园培训中心有限公司、庆阳移动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洽谈,并达成了合作意向,拓宽了校企合作领域。

三是注重校际合作交流。组织有关教师和领导赴北京、深圳、广州、长沙、福建、山东、厦门、西安、兰州等地相关院校考察学习精品课程建设、数字化校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工作。

四、特色项目建设成绩斐然

一是通过多方考察,专题调研,和庆阳电信、HBC、英福金银花、成都依能、北京锐捷5家IT企业达成了中职示范校数字校园合作共建意向。完成了全国中职示范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论证,制定了实施步骤和建设具体细则。完成数字化校园一期基础硬件升级安装论证调试及二期应用软件(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OA系统、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工学结合管理平台)安装调试论证。学校信息化、教学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学籍、教务、资产信息化管理技术和硬件支撑基本完成。

二是按照优势互补、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争取加入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共建、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计算机网络专业群落网站、建筑工程施工6个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课题协作组,加大参与研究和合作共享投入,提高合作共建力度,加快资源共建共享步伐。

四是完成了校园局域网升级改造,整修二级交换机站3个,完成了学校网站中文域名的申请和备案工作,完成了外网的升级改造提速维护工作。完成了校园网首页改版及信息发布更新,拟定了学校门户网站信息发布暂行规定、校讯通信息发布暂行规定等网络信息管理制度,校园网站信息量达100G。收集、归类、整理并制作、刻录学校影像资料光盘100余片。

五、财务支出合理科学,监管严格 一是资产管理使用逐步规范。严格资产采购报批计划,使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行报批—招标—验收—登记—信息采集录入—责任人签字领用一条龙管理工作流程,资产管理做到了“帐、卡、物”相符。

二是遵守财经纪律,规范办事程序,经费使用合理。往来账目报结、核算,数据清楚,账实相符,核算平衡,决算及资金使用科学、规范、合理。

篇7: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8日 】 【来源:原材料司】 【字体:大 中 小】

2012年,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和财务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再次陷入低迷,钢铁工业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

一、我国钢铁工业运行情况

(一)粗钢产量小幅增长,区域发展不均衡。2012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71654万吨,同比增长3.1%;产生铁65791万吨,增长3.7%;产钢材(含重复材)95186万吨,增长7.7%,同比增速分别回落4.2、4.7和2.2个百分点。从各地区看,新疆、贵州、福建、吉林、云南、广西等地粗钢产量增速超10%;山西、江苏、河北等省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4%、8%和6.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而天津、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及重庆、湖南等产能集中度较高省市产量下降超过7%。

(二)钢材净出口增速平稳,铁矿石价格近期快速反弹。2012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573万吨,同比增长14%;进口钢材1366万吨,下降12.3%;进口钢坯36万吨,下降43.3%;坯材合计折合净出口粗钢4207万吨,同比增长26.3%,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2012年全国累计进口铁矿石74355万吨,同比增长8.4%,进口均价128.6美元/吨,同比下降35.4美元/吨。月均矿价在10月份跌至低点104.9美元/吨后开始回升,特别是近1个多月来,矿价快速反弹,到2013年1月份成交价迅速攀升至150美元/吨以上。

(三)钢材价格大幅下跌,长材价格跌幅明显。2012年钢材价格水平总体低于上年。尤其是从4月中旬开始,市场出现连续大幅下跌,价格一度跌至1994年水平,12月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5.3点,较年初下降15.2个点,下降12.6%。从产品结构来看,长材(螺纹钢、线材等)价格跌幅大于板材(薄板、中厚板等),长期的“长强板弱”态势有所转变。截止2012年末,三级螺纹钢全国均价为3808元/吨,较上年同期下跌672元/吨;3.0mm热轧均价为4081元/吨,下跌273元/吨。

(四)钢材社会库存持续下降,钢铁企业库存压力大增。2012年国内钢材社会库存呈持续下降趋势,从2月份开始连续9个月环比下降,至12月末,全国主要钢材市场社会库存1188万吨,比年内最高点下降706万吨,比上年同期也减少了102万吨。钢材社会库存持续下滑将市场供需矛盾压力传导至生产企业,去年钢

铁企业钢材库存一直处于高位,其中7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点1232万吨,截止2012年11月中旬,钢铁企业库存1064万吨,较2011年同期上升6.1%。

(五)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2012年8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亿元,同比下降4.3%;实现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98.2%,销售利润率几乎为零(只有0.04%)。2012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6584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5055亿元,同比下降2%,增速明显回落。

二、钢铁工业运行存在问题

(一)下游消费需求增幅回落,产能过剩进一步凸显。201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16.2%,增速同比回落11.9个百分点;机械、汽车、家电行业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增幅也有较大回落,钢铁市场需求疲软的态势一直延续,粗钢产能利用率仅达到72%。

(二)矿价走势强于钢价,钢企处于被动地位。2012年9月份进口铁矿石价格较上年同期下跌43美元/吨,折合吨材成本下降450元左右,而同期钢材价格跌幅在1200元/吨左右。2012年9月至12月市场回升时,除热轧板、中板涨幅在500元/吨左右外,多数钢材品种涨幅在200元/吨左右,而同期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在50美元/吨左右,仅铁矿石就使吨材成本增加500元左右。矿价大幅波动使很多企业损失严重,2012年前11个月,首钢集团因产品下跌减利107亿元,原燃料降价仅增利70亿元,合并减利达37亿元。

(三)产业集中度降低,非重点企业投资增速不减。2012年以来多数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受市场低迷影响采取了减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需关系,但一些非重点企业却借助低成本优势增产。如前11个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产量同比下降0.6%,非重点企业增长23.3%,前十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也由48.3%降低到46.1%。在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投资同比降低27.8%情况下,非重点企业投资增长17.4%。非重点企业占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3.6%,远超重点大中型企业。

三、钢铁行业积极应对挑战

面对行业困境,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积极支持引导行业克服困难,行业协会加强组织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钢铁企业也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应对市场变化,有力保障了钢铁工业平稳运行。

(一)坚持以销定产,有效控制产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生产组织。包钢、攀钢通过优先保障重轨等市场销售好、盈利能力高的产品生产,压减中厚板等市场销售不畅的产品,保障生产稳定运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会员企业采取控产措施,2012年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6%,对平稳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挖潜降本增效。钢铁企业推进经营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全力压降原辅料库存和成品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增强企业市场适应能力。2012年河北钢铁集团压减各类原辅料库存85万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保障了企业的稳定灵活运营。与此同时,从采购、生产、工艺技术、库存、销售等方面开展全流程挖潜、全系统降本活动。宝钢集团宁波钢铁通过对标挖潜和成本倒逼,使铁水成本连续9个月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推进产品升级,不断开拓市场。部分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瞄准下游行业转型升级要求,加大投入,积极拓展市场。辽宁省通过组织产需对接活动,为重点钢铁企业和下游用户搭建平台,扩大钢材消费需求;兴澄特钢开发的大规格连铸圆管坯、弹簧钢、帘线钢等一批产品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武钢通过拓展市场获得33台大型变压器用钢供货权,高磁感取向硅钢首次进入超高压及直流换流变压器制造领域,汽车板首次供货上海大众等高端汽车厂。

(四)狠抓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潜力。河北、山西等地鼓励钢铁企业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领域实施技术改造,优化生产流程,升级企业技术装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部分企业围绕钢铁主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提高效益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沙钢集团通过参股合资等多种方式推进沙钢大物流基地建设,加快钢铁贸易、剪切加工企业集聚入园的步伐。

四、2013年重点工作

2013年预计我国粗钢产量在7.5亿吨左右,粗钢表观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接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的粗钢需求峰值弧顶区(7.7~8.2亿吨),粗钢消费需求增长将趋于平稳。在下游需求未现好转和产能过剩矛盾初步化解前,钢铁企业微利局面难以有效改善。但随着我国矿石需求趋于稳定,全球铁矿石供大于求形势将逐渐凸显,铁矿石价格总体将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为保障钢铁工业平稳运行,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加强调研,及时部署,为国家改善宏观调控、制定出台政策提供支持。

一是着力加强规划落实和规范管理。继续推动落实《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各项工作,并对规划进行中期评估,提出下步工作意见建议;稳步推进钢铁企业规范工作,争取2013年公告1-2批符合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名单。

二是着力化解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矛盾。推进山东、河北、云南、江苏等地开展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一批过剩产能。适时调整行业准入门槛,逐步将淘汰落后设备及生产线转向淘汰落后企业,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创造和扩大国内钢材需求,消化一批过剩产能。研究适合我国钢铁产能转移的境外投资重点区域,鼓励国内有实力钢铁企业“走出去”,转移一批过剩产能。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支持钢铁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高效生产、节能环保、新材料技术开发协同创新。委托行业协会对重点工艺技术改善、节能减排和资源开发利用等较为成熟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培训和辅导,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企业产品升级技术改造。突破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钢材强韧化技术等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围绕产品升级、重点工业技术改善、节能减排和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加强技术改造力度,推进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等工作。

四是着力推进高性能钢材推广应用。会同住建部继续加大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范围,在示范城市和条件成熟的地区推广5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加快产品标准和应用规范修订,协调推进钢筋生产许可证换发,巩固推广应用成果。积极开展电工钢、船舶用钢上下游合作,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启动推广应用试点示范,协调推动标准规范制修订。

篇8: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

一、发展散装水泥节能减排创新高

(一) 散装水泥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散装水泥总量达到了9788.88万吨, 名列全国第二位, 完成年计划的108.77%, 同比增加564万吨, 比上一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水泥散装率达到63.62%, 名列全国第六位, 比上一年提高2.26个百分点;预拌混凝土供应量达到13 854万立方米, 同比增长18.55%;预拌砂浆供应量达到254万吨, 同比增长53.01%, 其中有十六个市完成了年度发展目标。

(二) 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

发展散装水泥为我省节能减排贡献如下:节约资源折合标煤224万吨, 减少粉尘排放98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5万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9万吨, 减少水泥损失440万吨, 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共计2162万吨。创综合经济效益44亿元, 同比增长6%。

通过发展散装水泥, 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提高了施工效率, 改善了劳动条件, 保护了工人的身心健康, 为节能减排和建设美丽山东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 综合发散实力显著增强

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政策的引导带动下, 全省散装水泥设备设施发展现状良好。现有散装水泥发放库1228座, 中转库46座, 固定接收库1250座;散装水泥运输车3423辆, 散装水泥火车240节, 散装水泥罐8326个。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达到1195个, 散装水泥罐2839个, 总容量达到91511吨。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达到667家, 年生产能力达到37 559万立方米, 拥有混凝土搅拌车7051辆, 混凝土泵车867辆。

预拌砂浆得到快速发展。各“禁现”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已经建成投产的现代化干混砂浆企业有59家, 预拌砂浆产能达到2066万吨。拥有干混砂浆运输车111辆, 移动筒仓742个, 背罐车16辆。散装水泥发放能力超过1亿吨。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和主要收获

(一) 政策法规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省散办的督促和指导下, 各级政府和散装水泥管理机构非常重视政府令的贯彻实施, 坚持“依法治散、以法兴散”, 积极出台发展散装水泥配套政策措施。菏泽、聊城和威海市政府也出台发展散装水泥政府令。各地还积极出台发展预拌砂浆的政策。在政策的引导下, 散装水泥供应量和专项资金收取率都有所提高;工作经费纳入全额拨款;把推广散装水泥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城市城区“禁现”工作步伐;加大农村推散力度。促进了散装水泥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 散装水泥工作得到商务部和省领导的高度重视

商务部领导对山东的散装水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对我省农村推散经验进行了报道, 省经信委副主任李建生接受了采访。中央电视台和省电视台分别采访了济南章丘“农村推散示范园区”、淄博高青“农村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青岛平度“农村散装水泥直销配送中心”等典型。6月13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直播间播报了“山东送建材下乡, 散装水泥便民利民”的报道。中央电视台的宣传是对山东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同时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省散装水泥办公室荣获国家“促进全国散装水泥行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促进行业发展与标准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和山东省“省直文明单位”等荣誉。

(三) 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

按照省经信委《关于开展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 各级散办围绕“保护环境, 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惠农便民, 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宣传主题, 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过街横幅、标语条幅、彩色展板、宣传资料、公益广告、电子屏幕等形式, 大力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方针、政策, 重点宣传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建筑质量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省散办充分利用山东散装水泥信息网站, 由专职网络宣传管理员, 从政策法规、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农村推散、散装数据、先进技术和典型经验等方面, 及时进行宣传报道。网站全年发布各类文字信息739篇, 图片信息46张, 网站点击率达到30万余人次。编印了12期共3000份《山东散装水泥简报》。各级散办充分利用《中国建材报》《中华建筑报-散装水泥双周刊》《散装水泥》杂志、中国散协信息网站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

青岛市注重宣传工作多样化、常态化, 让城市“禁现”等节能减排理念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做客《青岛市网络在线问政》栏目, 以发展散装水泥事业为主题与广大网民交流;在《青岛晚报》连续刊登市建委领导有关发展散装水泥的专访专刊。淄博市在市以上报刊杂志刊登宣传文章20余篇;依托广播电台《1143早新闻》前黄金时间、电视台《淄博新闻》栏目、《淄博散装水泥信息网》《鲁中网微博频道》和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还请电视台拍摄反映预拌砂浆和农村推散的宣传片。菏泽市在全市1300余辆出租车尾部LED显示屏上高密度连续滚动播出推散口号;向全市500余万手机群发宣传推散公益短信;建立宣传工作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济宁市在济宁日报以“发展散装水泥, 共建绿色济宁”为题专版进行宣传, 各县、区也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 形成了“市县联动”的宣传模式。潍坊市除利用带有宣传性质的雨伞、台历等向大众宣传外, 还在当地主要报纸开展了散装水泥知识有奖问答。泰安市制作了20 000余份宣传挂历。为了普及预拌砂浆知识, 营造城市“禁现”的良好氛围, 省散装水泥办公室积极组织主办了“2012中国 (山东) 预拌砂浆产业展览会暨预拌砂浆产业发展论坛”。宣传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散装水泥工作的认可, 为发展散装水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 组织机构建设得到加强

省政府令的实施, 使大家认识到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菏泽、济宁等市所属县积极建设散装水泥工作管理队伍。泰安市在工作经费纳入全额拨款以后, 又更名为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日照、德州、聊城等散办的工作经费也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这对于贯彻落实国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政策, 树立散办的良好形象, 稳定散装水泥管理队伍, 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 发挥典型作用, 加快农村推散步伐

为了推动农村用散, 由省经信委委托济南大学和省散装水泥办公室开展了《山东省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专家评价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出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成果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预期, 为未来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散装水泥农村推广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应用模式。评审委员会认为, 该课题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7月19日, 在青岛平度市召开了全省散装水泥工作座谈暨农村推散现场会。平度市负责人介绍了农村推散工作经验, 并邀请代表们参观了平度市农村散装水泥直销配送中心。各市散办认真学习典型经验, 积极组织农村推散, 把省政府的惠农政策落实到城镇乡村和千家万户。青岛市建点运行48个直销配送中心。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临沂、泰安、菏泽、河滨州等市在农村地区使用散装水泥均超过100万吨。在乡镇建设农村混凝土搅拌站淄博市已达30余家, 威海市10余家, 向农村供应预拌混凝土已达680万立方米。

2012年, 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达到1195个, 比上年增加了75个, 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1885万吨, 同比增加1.5%。散装水泥使用率44.64%, 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使用为农民节省建设成本近2.8亿元。农村推散已成为散装水泥新的增长点, 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六) 大力发展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

认真落实《山东省散装水泥“十二五”规划》, 有力地保障了全省预拌砂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青岛、泰安、德州、威海、烟台和聊城等市以及部分县结合本地实际, 采取措施、加大力度, 并协调建设等有关部门,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 出台发展预拌砂浆和城市“禁现”文件。以强化宣传、政策引导和营建市场打造发展预拌砂浆和城市“禁现”的平台。预拌砂浆社会认知度快速提升, 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 使得预拌砂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预拌砂浆使用量逐步提高。推进预拌砂浆的生产、使用、管理、研发等向纵深发展。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下发的《山东省预拌砂浆企业建厂预审管理办法》, 明确提出了“实施总量控制, 合理布局, 保持预拌砂浆协调健康发展”的要求。根据省经信委下发的《山东省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备案管理实施细则 (暂行) 》, 截至到2012年底, 省散装水泥办公室已经完成58家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的备案管理工作, 促进了预拌砂浆行业高起点、健康有序发展。济南市成立了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 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全市预拌砂浆行业自愿自律管理办法》。青岛市成立预拌砂浆协会, 建设城市“禁现”数字化管理平台, 对“产品质量、生产、物流网信息、使用监管和合同化管理”等全过程实施数字化监管, 城市“禁现”监管行政执法职能上网公布运行, 实施了城市“禁现”“闭合式”监管。部分市、县采取措施, 不断扩大预拌混凝土“禁现”范围, 发展预拌混凝土下乡。

(七) 加强协调服务, 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我省企业参加了2012 (第三届) 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和2012中国散装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会。会上, 我省20余家企业展示了自己的预拌砂浆设备和技术。

在2012中国散装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会上, 我省山东方达康工业纤维素有限公司冯文利总经理、山东淄博凝易固砂浆科技有限公司徐建民副总经理、安丘市富邦机械有限公司孙世芬总经理、山东圆友集团创智新材料有限公司刘伟华总经理等分别作了题为“前进中的方达康”、“机制砂的研制与成批量应用实例分析”、“自主研发生产的新一代站式预拌砂浆设备应用分析”、“轻质砂浆在建筑节能防火中的应用”的演讲。展现了我省散装水泥产业骨干企业积极执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走节能环保、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示范作用。为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 对我省预拌砂浆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八) 专项资金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

各地强化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手段, 进一步规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方式, 加大征收力度。以在政府服务大厅设立“窗口”集中征收为主, 依法强制征收等其他渠道征收为辅, 征收率稳步提高, 专项资金征收额创历史新高。

青岛市在不断完善监管机制的基础上, 强化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制度。将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等各环节纳入程序化、法制化轨道, 依法管理专项资金。淄博市连续六年参与由市住建局、监察局、检察院联合组织的“全市建筑市场综合执法检查”活动。济宁市将征收使用工作纳入“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了“征、返”信息化管理。德州市制定了专项资金清退流程, 进一步规范管理。威海市将专项资金征收纳入全市节能考核指标工作当中。进一步加大了散装水泥推广及专项资金的征收执法工作力度。

2012年, 全省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13 600万元, 同比减少859万元。与此同时, 各级散办加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投入, 用于支持散装水泥的发展。全省共投入2366万元用于支持农村散装水泥和预拌砂浆的发展。各市用于扶持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明显增多, 其中青岛市根据《关于充分利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发展预拌砂浆的实施意见》, 投入960万元用于扶持预拌砂浆新兴产业发展, 已建成18家预拌砂浆企业, 吸引社会投资5亿元。菏泽市投入165万元、烟台市投入190万元、枣庄市投入100万元、泰安市投入80万元。

通过专项资金的征收和使用, 引导了水泥企业多生产散装水泥, 建设工程多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提高了政府性基金在发展散装水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调节作用。同时也为我省财政收入和企业扶持资金的财政来源做出了积极贡献。

(九) 城市“禁现”工作取得新突破

各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政策法规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和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的通知》。积极学习省经信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精神, 并出台相关政策, 加大了混凝土和砂浆的“禁现”力度和“禁现”区域。

青岛、潍坊、威海、聊城以及昌乐、临朐、东阿、临清县分别出台了关于“禁止现场搅拌砂浆, 推广应用预拌砂浆”的有关文件。

2012年, 全省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已经发展到667家, 同比增加了122家;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37 559万m3, 同比增加了7199万m3、增长了23.71%;共生产混凝土13 855万m3, 同比增加2169万m3、增长了18.56%;使用散装水泥4510万吨, 同比增加710万吨、增长了18.68%;综合利用废弃物达2123万吨, 同比增加22万吨。

全省预拌砂浆企业已经发展到59家, 年设计产能达2066万吨。除了国家规定的七个“禁现”市, 全省还有九个市也发展了预拌砂浆。虽然2012年在建工程项目减少, 但是预拌砂浆使用量达到了255万吨, 同比增加89万吨, 增长了53.61%。

(十) 统计工作得到加强

按照《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商贸流通业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散装水泥统计工作, 在济南大学举办了“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业务培训, 聘请武汉鄂恒散装水泥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专业人员负责授课。来自全省各市、县 (市、区) 散办财务及统计工作共80余位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全省统一使用国家散装水泥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散装水泥行业统计网上智能直报, 进一步提高了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年来,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积极作为, 主动应对, 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 全省散装水泥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级散装水泥主管部门指导协调、认真服务的结果;是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狠抓落实的结果。

三、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为了确保我省发展散装水泥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省经信委的要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 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有关政策和省政府第219号令, 加大混凝土和砂浆“禁现”力度, 拓宽农村使用散装水泥市场, 全面提高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的发展水平。

(二) 主要任务与目标

全省散装水泥发展目标为9500万吨, 比上年发展目标增长5%;地级市城区全面实现混凝土“禁现”;在地级市消灭预拌砂浆发展的空白点, 并逐步向县 (市、区) 拓展。

(三)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按照

党的十八大及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和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部署开展工作。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散装水泥发展工作实际, 制定2013年的工作规划。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219号令。

2、认真做好发展散装水泥宣传工作。

宣传内容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倡导和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形成全社会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散装水泥的良好氛围。

要做好2013年的散装水泥报刊征订工作。积极组织撰写宣传稿件, 不断创新宣传方式, 利用好公益短信宣传面广这一手段。

3、商务部禁止现场搅拌砂浆检查工作推迟

到2013年, 各“禁现”城市要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检查。要继续做好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的备案管理工作, 加强对已经备案企业的监督管理。预拌砂浆尚不能满足建设需要的“禁现”城市, 要抓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积极协调建设等有关部门推动预拌砂浆的发展。要积极做好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 包括预拌砂浆进建设工程、家庭装饰装修、建材超市、建材下乡等项目。建议济南和青岛市率先开展预拌砂浆进家庭装饰装修活动。推广预拌砂浆机械化施工技术。

我省散办与济南大学联合开展“预拌砂浆生产及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课题研究工作, 已经开始进行, 各级散办要积极配合做好此项工作。

4、要继续加强地方政策法规建设。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立法, 逐步健全促进生态山东建设的地方制度体系。为我们建立健全发展散装水泥政策法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尚没有出台贯彻落实省政府令市级实施意见的地方, 要加大工作力度, 尽快出台。

5、党的十八大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包括“夯实农业基础, 保障农产品供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我们要紧紧抓住我省城镇化处于提质加速期以及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有利时机, 寻找在城镇建设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机遇和空间, 构建与生态山东建设步伐相适应的现代农村散装水泥发展体系。

6、重视散装水泥机构建设, 加快推进经费纳入全额拨款工作。

7、为了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和准

确性, 按照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散装水泥统计工作的通知》认真推进“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建设, 从2012年年报开始, 积极实施智能化信息报送。

篇9: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3.3%;发达经济体增长1.3%,其中,美国增长2.2%,日本增长2.2%,欧元区下降0.4%,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1.5%;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分别增长7.8%,4.9%,1.5%,3.7%和2.6%,远远高于发达经济体增长水平。据初步分析,2012年可能是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实力偏转的重要转折点。

2012年世界贸易总额为22.42万亿美元,较上年增加,增长率仅为3.2%,远低于1980年以来5.7%的年均增长率。发达经济体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增长率分别从2011年的4.9%和5.7%降至2012年的1.7%和2.4%;新兴经济体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增长率分别从9.8%和6.6%降至7.4%和4.0%,其中东亚地区出口额下降尤为显著。

2 2012年我国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

情况回顾

2.1 概 况

2012年我国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划,全面有序地推进港航发展工作,港口生产态势总体良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主要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格局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上海市加大力度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高端航运服务能力提升较快。浙江省和江苏省重点港口的吞吐量继续增长:江苏省水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等连续6年保持强劲增长;浙江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率均超过10%,仅次于江苏省。

2.2 经 济

2012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1%。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中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西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6%。

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两省一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8 765.8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3%,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率1.5个百分点,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为20.9%。

上海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8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6%,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6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浙江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3%。

江苏省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经济增长率继续领跑长三角地区,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6%。

2.3 外 贸

2012年我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进口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贸易顺差亿美元,比上年扩大48.1%。

2012年,江苏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上海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 365.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2%;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9%。

2.4 水路货运量和水路货物周转量

2012年我国水路货运量和水路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5.6亿t和80 655亿t km,分别比上年增长7.0%和6.9%,增长率低于上年和近4年的平均水平。

2012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18.3亿t,比上年增长4.2%,占全国水路货运总量的比重为40.2%,较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上海市完成t,比上年增长3.5%;浙江省完成7.4亿t,比上年增长1.1%;江苏省完成5.9亿t,比上年增长9.2%。2012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 km,比上年增长5.7%。上海市完成20 126亿t km,比上年增长3.6%;浙江省完成7 346亿t km,比上年增长8.4%;江苏省完成6 062亿t km,比上年增长14.4%。

2.5 港口货物吞吐量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7.54亿t,比上年增长6.9%,低于2009―2012年11.8%的平均增长率,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6.41亿t,比上年增长7.6%;内河港口完成31.13亿t,比上年增长5.4%。

2012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0亿t,比上年增长7.5%,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为32.8%,表明长三角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航发展中继续保持重要地位。

上海市围绕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多项重点工作,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国际航运主业保持较快发展,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航运金融、法律、人才建设等进一步加强。2012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4亿t,比上年增长0.5%,其中:海运货物吞吐量6.4亿t,比上年增长2.2%;内河货物吞吐量1.0亿t,比上年下降4.3%。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浙江省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转变港航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全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2亿t,比上年增长7.8%。

nlc20230903070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苏省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随着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逐步加快,长江沿岸港口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增长势头不减。2012年全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4亿t,比上年增长9.8%。

如图1所示,2012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上海港、温州港、江阴港和常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增长率低于5%,长江沿岸港口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泰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增长势头较好。

2.6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0.19亿t,比上年增长9.4%,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7.53亿t,比上年增长9.2%;内河港口完成2.66亿t,比上年增长12.2%。

2012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0.30亿t,比上年增长9.0%,占全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比重较上年有所提升,达到34.1%,其中:上海港完成3.54亿t,比上年增长5.6%;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3.63亿t,比上年增长10.4%;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3.13亿t,比上年增长11.5%。

如图2所示,以下5个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率较高:南京港增长60%以上,南通港和嘉兴港增长20%以上,镇江港和扬州港增长15%以上。

2.7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长8.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比上年增长7.9%;内河港口完成,比上年增长11.8%。

2012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长6.8%,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比重为37.2%,其中:上海港完成万TEU,比上年增长2.5%,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比上年增长11.2%;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比上年增长11.8%。随着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工程的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服务于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如图3所示,2012年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体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以下7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较高:嘉兴港增长50%以上,南京港和苏州港增长20%以上,泰州港、常州港、温州港和台州港增长10%以上。

3 2013年我国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发展

形势展望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3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3.6%,其中,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分别为2.1%,0.9%,0.4%,1.1%,2.0%,1.3%,8.2%,5.9%,3.9%和3.8%,大国对全球经济的引领作用重新显现。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将上升至50.8%,超过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世界经济格局可能从此发生历史性转变。

预计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突破102亿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3.35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亿TEU;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4.72亿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1.38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万TEU;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仍将保持世界首位,达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继续增强。

2013年,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与长三角地区各港航管理部门、企业、中介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交通运输部的精神,围绕两省一市经济发展重心,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研究港航业发展态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港航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快港航转型升级,加快政策创新和突破,着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港港、港航业务融合,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创造新辉煌。希望有关单位积极支持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工作,共同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

(编辑:张 敏 收稿日期:2013-03-08)

上一篇:企业银行贷款的流程下一篇:感动的优秀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