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讲话稿

2024-04-18

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讲话稿(通用8篇)

篇1: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刘德文,是通辽鑫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能够这样“零距离、面对面”的聆听各位领导的指示,表达企业自身的诉求,学习各位同仁的宝贵经验,我很荣幸也很感动。下面我结合我们鑫国地产自身发展,就如何促进通辽市房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给大家作一个简短的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鑫国地产在通辽的发展轨迹

鑫国地产2005年落户通辽,已完成开发建设“富景华庭”“富景华城”“德福·地王花园一期”三个住宅小区项目,目前正在施工建设“富景华庭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筹备建设“德福·地王花园二期”项目。

二、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1、棚户区拆迁工作进展缓慢。富景华庭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共有拆迁户328户,从2007年到2014年共7年多的时间,累计拆走了312户,至今还有16户钉子户仍未搬迁,其中有2户区政府已下达强迁通知书,法院至今还未执行,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

2、企业资金压力很大,缺乏有力支持。银行信贷政策收紧,审批严格,预售资金回笼慢;配套费、保障房异地建设费、人防建设费等前期费用巨大,一个10万平左右的项目,不算土地出让金,办到《施工许可证》,各项费用高达3000万元左右;预售开始后的预售资金监管,也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流动压力。

三、房地产企业的建议和诉求

随着购房者的心理成熟度提高,刚性需求购房者在地段、户型、配套、物业等方面更加注重实用主义,好房子才能经受市场检验。市场的低迷是暂时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只要地产公司把自己的产品做好,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做出有特色的产品,整个房地产市场还是相当不错的。希望市政府在政策层面能给房地产企业更多支持,尤其是棚户区改造项目在地方税收政策上给予加大扶持力度,使房地产企业能够有效控制开发成本,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市政府召开这次房地产业座谈会,对于我们更进一步把握市场动态,调整发展思路,促进房地产业积极稳健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面对新情况、新变化,我们坚持高质量、高品位的开发建设原则,以最大努力开发建设最好的产品,为我市房地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篇2: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县房地产企业座谈会,主要目的是通过座谈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我县房地产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问题。刚才,县住建局局长李润身同志通报了我县房地产产业发展情况,参会的各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分别做了发言,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讲的很好,听了确实很受启发。下面,我就我县房地产业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城市开发建设力度,随着城市形象的大幅提升,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的不断加强,我县的房地产业在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去年以来,由于国家陆续出台调控政策,导致老百姓持币观望的心理加重,商品房销售量有所下滑,开发企业资金回笼减慢,贷款偿还压力增大,给我县的房地产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面对困难的挑战,我们一定要科学分析,理性思考,正确应对。**当前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加速期,随着县域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住房刚性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商业用地开发也将逐步兴 起,房地产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在为房地产业孕育着新的重大机遇。

一是县城开发建设的机遇。为了进一步拓宽县城发展骨架,优化空间布局,县委、县政府将会进一步加大对县城的开发建设力度。年内将以县城西扩北上为重点,启动辛庄、大坪、桥头庄区域的开发,实施44个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项目,建设总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以上,总投资达到50亿元以上。未来五年内,县城规划控制区面积将从10.3平方公里增加到1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从1.8平方公里增加到5平方公里。随着城市布局框架的逐步拉开,旧城改造、片区开发力度的持续加大,都会给我县房地产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庞大刚性需求,现有开发建设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潜在的需要。**的房地产业不仅没有过热,反而需要继续升温提速、加快发展。

二是统筹城乡的机遇。根据《**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县的县城人口从将2.5万人增加到5万人,凤州、留凤关镇区人口将达到2万人左右,四个重点镇常住人口达到1万人左右,为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统筹城乡的持续推进,将会使县城周边、城乡结合部、乡镇地区新增大量建设用地,为房地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三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近年来,我县的文化旅 游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后,县委、县政府将以建设“三百万游客景区”为目标,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年内将投资19.5亿元,实施旅游建设项目21个,将**建成休闲、娱乐、美食、购物天堂。文化旅游产业的强势发展必将迅速催生一大批三产服务行业发展壮大,为房地产业带来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这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就是一个绝好的发展契机。

二、完善政策举措,强化环境保障

保持房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协调联动,综合施策,抓住重点,解决关键问题。县委、县政府将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环境上给予保障,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一是政策扶持。坚持“四个不变”原则,即:坚持将加快城市开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不变,坚持返还土地出让金用于拆迁补偿的承诺不变,坚持减免相关规费用于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的政策不变,坚持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方式不变,通过各种方式为开发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越环境。

二是环境保障。进一步强化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工作工作职能,改进服务措施,减少环节程序,加快工作节奏,提高行政效能。继续严查各类违法建筑,尤其要坚决遏制公路、城区干道沿线和城乡结合部的乱搭乱建行为。进一步完善拆迁安臵相关政策,保证补偿标准和安臵措施有序落实、执行到位。对因拆迁难而影响项目开工建设的具体问题逐项排查,集中精力专题研究,尽快妥善解决,为项目顺利推进扫除障碍。

三是要把好舆论导向,强化正面引导,努力为房地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同时,要加大城市营销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优美的人居环境、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外地居民到**购房臵业。

三、抢抓大好机遇,加快发展步伐

**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好势头,为房地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各企业要早下决心,早动手,牢牢把握商机,全面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同时也要借助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完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一是尽快开工建设。当前正是建设的大好时机,各企业要放下眼前的担子和包袱,努力克服困难,尽快让项目动起来。新建项目要尽快完成规划设计、加快拆迁进度,做好开工准备;没有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及时筹备组织,抓紧开工;已开工的在建项目,要上足人力,加快建设步伐,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早日收益。二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坚持把工程质量作为开发建设乃至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环环紧扣、一丝不苟地抓标准落实、抓施工监管、抓验收把关,务求多出样板工程、精品工程。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全方位强化防范控制措施,坚决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三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突出强化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实现开发效益最大化。要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搞好市场调查,准确掌握供求动态,以科学的结构、适宜的户型、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服务吸纳和引导居民群众增加住房消费,提高开发收益。

篇3: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讲话稿

自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要求至今, 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 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体系架构初步建立,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环境得到改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架构可以从不同纬度划分, 既可以是国家、省、市、县不同层级的服务机构, 也可以是政府扶持建立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协会 (商会) 和非营利组织, 以及市场化社会中介机构共同构成。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由2000年的33家已发展到2009年底的818家。近三分之一的省形成了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全覆盖、协会和社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的服务网络。

二是信用担保体系基本形成, 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由2000年的97家快速发展到2010年的5547家, 筹集的担保资金由初期的30亿元发展到现在的3389亿元, 增长了57倍和113倍。2010年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贷款额已达1.1万亿元, 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银河培训工程深入人心, 成为中小企业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2003年以来,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近1.8亿元, 共完成30多万人次的免费集中培训、近50万人次的远程网络培训和110万人次的信息化培训。带动各地拨出专款, 支持了约600万人次的培训。

四是灵活多样的创业服务, 助推小企业创立发展。2003年以来, 中央财政安排创业辅导服务补助资金7262万元, 支持了522家服务机构, 为11.9万户创业者和初创小企业提供了服务。2007年以来, 国家采取投资补助方式, 累计安排资金5亿元, 支持了29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项目。

五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立, 成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2007年以来, 国家安排补助资金5亿元, 累计支持了238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23个省累计安排资金4.77亿元, 支持了1481个平台建设项目。这些平台在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六是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建立, 畅通了中小企业信息获取渠道。中国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由2000年的一个国家总站迅速扩展到全国47个省市分站、949个二级分站。服务功能由政务信息服务, 扩大到创业辅导、大学生网上招聘、银河培训、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专精特新产品介绍、管理咨询等各个方面。

十年来, 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以下变化:

一是政策环境逐步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对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逐步深化。今年以来, 我部又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

二是引导手段不断加强。2010年中央财政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增加到2.5亿元, 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业务。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增加到25.2亿元, 支持范围扩大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小企业创业环境改造、市场开拓等方面。

三是推动方式不断创新。既有树立示范, 加强观摩交流推动方式, 也有明确建设目标, 整体推进方式;既有规划指导推进方式, 也有重点服务推进方式;既有通过强化省级机构, 带动市县服务机构发展方式, 也有围绕特色产业完善服务方式。形式多样, 各具特色。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还应该看到, 服务体系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需要。一是服务队伍不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协会 (商会) 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中小企业“不敢用、用不起”服务与服务机构“小、散、弱”并存。二是服务功能不完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提供不足, 服务质量和深度有待提高。三是服务网络不健全, 渠道不畅, 服务覆盖面小, 协同性不强。四是服务不规范, 缺乏服务标准。五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认清形势, 增强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紧迫感

“十二五”规划建议, 强调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 只有实现充分就业, 才能保证社会稳定。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 是劳动者收入的主要来源, 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既要注重当前, 更要着眼长远;既要注重持续稳定, 更要注重提高质量。

保持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是工作的前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 在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推动下, 我国中小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 开始由回升向好逐渐转向平稳较快发展。但是要看到, 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 对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一些不稳定、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因素。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 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企业生产成本逐渐加大, 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汇率大幅度波动, 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 保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 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

提高发展质量是应对挑战的关键。我国中小企业发育不足与发展质量不高并存。据分析, 我国每千人拥有企业11个左右,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5个左右、发展中国家25个左右的水平。中小企业发育不足, 是中等收入水平人口少、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慢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发展质量不高, 一是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低。数据显示, 2008年末,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1.6%开展了科技活动。二是产品档次不高, 新产品贡献低。有数据显示, 2008年,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11.3%。多年来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徘徊在80%左右。三是一些企业市场行为不规范, 假冒伪劣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中小企业的科学发展, 关系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快慢, 关系我国实现转变发展方式攻坚任务的进程;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系国民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应对挑战, 提高发展质量, 是新形势下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 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现阶段发展特点, 决定了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微小型企业占主体。我国50人以下的企业占法人企业总数的83%。企业规模小, 既有机制灵活、决策快的优势, 也存在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难的劣势。二是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居多。随着要素成本上升, 这些企业不创新难以生存, 要创新缺乏能力。三是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县域, 可寻求的外部服务资源不足。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 决定了促进其科学健康发展, 仅靠政府部门的力量难以奏效, 必须转变工作方式, 通过构建社会服务网络, 营造资源共享、服务支撑环境, 解决制约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的实际问题。

(三) 结构调整和优化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

从产业结构看,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也是制造业价值增值和竞争力提升的发展要求。从产品结构看, 中小企业借助工业设计、研发、检测分析等外部服务资源, 有利于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变化, 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从空间结构看, 中小企业的集聚发展和共性需求, 为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创立发展提供了机遇。

推动服务体系建设要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带头依法行政, 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要充分发挥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 凡是服务机构能做的工作, 放手交由他们去做, 政府部门重点做好政策制定和环境营造工作。推动服务体系建设, 既要注意推动公共性、公益性服务, 还要注意专业性、商业化服务的协调发展。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避免由于行政干预不当或过度, 影响服务市场的整体发育。当前, 要重点针对小企业不敢买、买不起和不了解服务的问题, 采取相应措施。

二是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的关系。当前, 中小企业对服务的认知度和购买力较低, 需要公共服务的引导启发;大部分服务机构处于创业阶段, 需要开发客户市场。要学习借鉴国际经验, 借助公共服务启动小企业服务市场, 运用专业化服务, 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补充和支持公共服务的发展。

三是硬件设施建设与服务能力的关系。既要通过建立公共服务设施, 方便企业寻求服务;更要通过增强服务能力, 打造服务品牌。要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先导, 把中小企业的满意度、认可度作为检验服务体系建设成败的唯一标准, 增强核心服务能力, 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方便、快捷、满意的服务。

三、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重点工作

加快推动服务体系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科学发展为重点, 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方向, 着力构建骨干服务队伍和公共服务平台, 健全服务网络, 优化资源配置, 培育试点示范, 提高服务质量和有效性, 为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 服务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重点针对中小企业不了解政策和政策落实难的问题, 充分利用服务网络, 特别是产业集群、园区等服务机构, 加大政策宣传, 帮助企业落实相关政策, 及时了解和反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 服务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不断加大投融资服务, 创新融资服务产品, 促进银保企合作。积极帮助暂不具备贷款条件的小企业完善内部管理, 寻求有效的融资途径。引导担保机构为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完善信用管理, 提高融资能力。

(三) 服务于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为中小企业提供工业设计、研发、质量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共享等服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共性技术难题, 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帮助中小企业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 开展节能环保“达标”活动。

(四) 服务于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继续实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 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扩大培训范围和针对性。引导中小企业借助管理咨询服务, 查找管理漏洞, 运用先进管理方法, 提高管理水平。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产品标准, 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加快品牌建设。

(五) 服务于中小企业市场开拓

为企业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消费变化等, 提供及时、快捷的市场信息服务。促进跨区域合作交流, 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展览、展会活动, 帮助中小企业寻求新的市场空间。帮助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技术, 开拓国内外市场, 完善营销网络。

(六) 服务于中小企业运行分析工作

要逐步发挥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集聚区服务机构以及协会 (商会) 贴近企业、服务企业的优势, 反映中小企业运行情况, 为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提高政策的针对性, 提供决策参考。

要把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抓紧抓好:

一是尽快出台《关于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贯彻落实国发36号文件的配套文件, 要在充分听取地方意见基础上, 修改完善, 尽快出台。

二是加强规划指导。《中小企业成长“十二五”规划》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正在研究编制当中, 拟于明年上半年发布。通过编制规划, 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 使服务体系建设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三是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要集中各种政策和工作手段, 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 要向服务体系建设倾斜。通过资质认定、购买服务、资金补助和服务奖励等多种方式, 促进优质服务机构加快发展。

四是抓好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和大中城市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培育国家和省级示范平台。研究制定扶持国家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税收政策。各地要根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 尽快完善省级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办法。

五是加快骨干服务队伍建设。要通过公开征集、定向招标、资格确认等方式, 尽快形成基本服务队伍, 夯实服务体系工作基础。通过开展重点服务, 遴选服务能力强、业绩突出、具有较强资源带动能力的服务机构, 进行重点培育, 尽快形成服务体系的骨干队伍, 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

六是加强服务协同。要通过建立服务联盟, 提高协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通讯、信息技术优势, 加强虚拟服务网络建设, 推动其与实体服务网络的协同服务。要加快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 增强网络服务功能, 加快与实体服务系统的融合。

七是建立服务测评与激励机制。要逐步完善不同服务产品的服务标准, 推动规范化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服务测评方法, 逐步形成激励机制, 促进优质服务机构加快发展, 推动服务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篇4: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讲话稿

在本届洽谈会上,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女士、天津市北辰区区长高学忠先生、澳大利亚澳华国际集团董事长刘秀华女士、加中置业地产公司国际开发部总经理曾彤先生等嘉宾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期的大背景下,英国爱丁翰投资合伙人韩巍、宏泰实业集团战略合作部副总经理徐淳先生、马来西亚丽阳机构业务拓展部副总经理洪丽婷等嘉宾就品牌房企拿地策略展开对话,探讨如何实现高效拿地。此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用大数据高效拿地的背景下,搜房土地APP2.0版产品的正式发布也成为本次洽谈会的一大亮点。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天津凭借突出的区位优势,成为国内土地投资的热点。参会的天房集团团泊湖项目是天津城市总体规划中11个新城之一,规划面积达到210平方公里,距天津中心城区仅14公里,有多条高速公路环绕,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天津北辰区对此次的土地投资交易洽谈会十分重视,不仅北辰区区长高学忠先生发表了主题为“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土地投资机会”的重要演讲,其打造的京津城际地区综合提升工程也受到众多投资商的关注。北辰区位于天津中心城区北部,是京滨综合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北辰区经济实力雄厚,优势产业突出,交通发达、区位优越、生态宜居,2014年拟出让25宗地块,成为地产开发商关注的热点地区。

本届土地投资交易洽谈会不仅有国内众多优质土地项目的展示,海外优质项目的加入也成为一大亮点。随着海外投资和购房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土地开发商和投资者将聚集的目光转向海外土地市场。马来西亚作为海外投资的“潜力股”,丽都海滨、浮罗交怡海底国、珍南海滨、宝丽格地块等多个优质项目在本届洽谈会上集中展示,引起在场人员的极大兴趣。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房企大举进军海外市场之时,马来西亚有望成为中国内地房企的下一座金矿。

澳大利亚因为其良好的经济状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以及良好的市场承受力,吸引了大量房企的涌入。参加此次交易洽谈会的澳洲代表布里斯班与亚洲市场紧密融合,拥有澳洲最大基础建设工程、稳定的人口增长和强化的住宅时尚。布里斯班此次带来了3个项目,分别是Southbrisbane项目、Westmark项目和528&538 Miles Platting Road地块。Westmark公寓坐落于布里斯班市Milton区Railway Terrace一带,公寓共20层,含171套一居室和二居室公寓房,步行可到达周边繁华商业区、体育健身、娱乐和公园等配套设施所在地,公寓内部有游泳池、健身房、娱乐露台、瑜伽平台和休闲会所。距离布里斯班市中心不到2公里,毗邻各类学校、医院,公交、火车站出门即是,精装修,物超所值。

2014中国房地产品牌企业土地投资交易洽谈会是一个资本与项目高效聚合的盛会,也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良机,为开发商、投资机构、地方政府搭建了一个真正有实际价值的交易展示平台。此次投资交易洽谈会帮助品牌房企扩大了土地、项目流转的渠道,加强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为建造美丽地球与美丽城市做出了贡献。

篇5: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讲话稿

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县委书记陈晓波在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

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2011年4月7日)

房地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全县各房地产企业紧紧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参与旧城改造,不断推进商品房开发,既扩大了城市规模、创造了大量的税收和就业岗位,又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更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目前,全县房地产企业已发展到65家,2010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3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57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7.71万平方米、销售面积90.82万平方米,净入库不动产地方税7250万元、房屋契税4500万元。今年1—3月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13亿元,同比增长180.7%。可以肯定地说,在房地产企业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我县房地产开发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宣传夸大其辞、虚假广告,交房延期、质量难以保证,配套设施不完善、物业管理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损害了购房者的利益,也直接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形象,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进。下面,我就进一步推动全县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谈四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认清形势,坚定房地产市场发展信心。随着去年底“国八条”和近期“皖六条”、合肥市“本地人限2禁

3、外地人限1禁2”等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央行的不断加息,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部分群众持币待购、观望等待,部分开发企业对市场犹豫不决、信心不足。其实,这是没有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来看,我县房地产市场依然前景广阔、机遇很好。第一,不论是国家还是省市出台的调控政策,均主要是针对投机及投资性购房、房价虚高等突出问题,根本目的是挤掉价格泡沫、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而不是打压房地产市场。我县房地产市场投资行为很少,健康合理,调控政策影响不会很大。第二,央行的加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成本,但只要企业家们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增加的少许成本对企业发展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况且,我县房地产市场一直稳定,金融部门信心也很足,融资对房地产企业来讲不是大问题。第三,我县位于合肥东南方,处于上风上水的宝地。近年来副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加快,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又有派河、潭冲河、卞小河、潜南干渠“四水环绕”,更是宜居宜商宜游宜学的好地方,必将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第四,我县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要达到60%以上,年均至少增长3%。按最简单的方法计算,每年有近3万农民进城居住就业。同时,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需

要大量的产业工人,不管是白领还是蓝领都要居有定所。另外,还有经开区、高新区、政务新区等邻近地区人员来我县置业,以及旧城区居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等,我县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依然很大,年需求量至少在100万平方米左右。综上判断,我县的房地产业依然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二、加快建设、注重质量,提升房地产项目建设品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目前,我县发展形势好、活力强、增势猛,广大房地产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对于拿到地目前仍尚未开工的企业,要抓紧完善相关手续,筹集资金,招兵买马,尽早启动建设;对于建设中的房地产项目,要加班加点,增加机械和人手,加快建设进度。当然在项目建设中,我们既要进度,更要质量。从我们3月中旬对江浙的宜兴、绍兴、湖州等地的学习考察来看,令人感到惊羡的不仅有这些地区在城建中展现出的气势恢宏的大架势、持续不断的高投入和城市扩张的快速度,还有他们在城市建设中体现出的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建设理念,每一个单体建筑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让建筑变成会说话的城市名片、体现一个地方的精气神。我想,我们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要重视项目规划。学会算大账,做到高起点规划设计。一个平方多花几十块钱,品质就有了保证,销售就会好做,效益也就有了保障。如果为了省钱,照搬照抄或让水平低的单位做规划设计,结果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土老鳖”。二要重视细节把握。从外立面装饰、空调位置,到户型设计、区域环境打造,都要认真仔细研究,体现高品位、人性化要求。房地产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要亲自带头,多思考,从细节入手,争取把每个项目都做成精品。三要重视配套完善。现在,购房者对小区的环境、配套、物业管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每个房地产企业都要切实把小区道路、园林绿化、商业网点、文体设施、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统筹建设好,规范物业管理,真正让购房者买得称心、住得舒心。

三、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促进房地产项目快速建设。在当前政策趋同的情况下,各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理念,认真履职尽责,竭诚为企业提供合法高效的服务,共同促进我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切实解决“拆迁难”和“交地难”问题。上派镇、桃花镇等单位一定要加大拆迁力度,与建设、公安、法院等部门协同作战,尽快尽早把净地交到企业手中。房地产开发企业也要多与拆迁户、周边居民沟通交流,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做到在和谐的氛围中推进项目建设。要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县规划局、重点局、建设局、供水、供电等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尽快把该修的路修通,该接的水接上,该供的电供足,该铺的管网铺好,努力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要着力提升服务效能。继续坚持和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调度会制度,及时分析通报房地产市场走势,收集梳理并协调解决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集中研究,现场会诊,及时督办。

四、规范引导、阳光操作,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200

4年,我县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土地和规划委员会,并全面建立起土地招拍挂和收购储备制度,通过规委会、招拍挂等,对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集体审议、集体决策,有效地防止了土地市场多级管理滋生腐败、交易反复倒手推高地价等问题,构建起了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地产市场”。下一步,我们要坚持行之有效的制度不动摇,积极贯彻落实各项调控政策,既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稳住房地产市场,又要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达到企业有钱赚、政府提形象、群众能安居的目的。要认真执行各项制度。严格落实规委会决议,进一步消除房地产开发“见缝插针”和“挑肥拣瘦”等问题;规范土地出让手续,严格审查拟出让土地规划条件、出让面积、出让方式,明确规定项目建设周期,坚决遏止开发商囤积土地、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规划设计指标、超容积率开发等行为,促使房地产商“走正门、不走后门”,努力形成事事有法可依、人人依法守规、各方依法办事的氛围。要积极落实调控政策。认真落实项目申报、资金投入、土地供应、规划布局和税费优惠等政策规定,大力推进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完成在建390套廉租房、新建110套廉租房和新建30000平方米公共租赁房建设任务,实现符合条件的住房保障对象“应保尽保”。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捂盘惜售、囤积房源、违规预售、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信用等级优良、开发产品品质高、服从行业管理、社会责任感

强、业主反响好的企业,给予政策激励;对于信用等级差、社会反响坏、违法违规操作的企业,坚决列入黑名单,真正让房地产开发商身体里流淌着更多的“道德血液”。

篇6: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讲话稿

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

2004年6月17日

一、充分肯定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成绩

(一)房地产市场运行是健康的。

(二)房地产市场发展是快的。

(三)房地产业贡献是大的。

(四)房地产市场示范作用是好的。

(五)市委、市政府对房地产业是重视的。

二、当前我市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我市房地产业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的问题是房价上涨过快,市场行为不规范,信息不对称,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市、县区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大家议论的一个热点。当然,有些矛盾和问题在全国其他城市都存在,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具体说,主要有10个问题。

1.出现炒期房和炒房号现象。去年以来,我市出现了炒期房和炒房号现象,个别楼盘炒房炒号现象较为严重。炒房的人群中有开发企业、中介机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有外地炒房人员。虽然参与炒房的人数较少,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商品住宅供求不平衡。一方面竣工量偏小。拿中心城市来讲,去年开发量为130万平方米,竣工量仅为30万平方米,而销售量达到70万平方米,造成了供求失衡,这是引起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开发商囤积土地增多。据统计,中心城市目前已立项235万M2,按去年的销售趋势看,可以供三年开发销售。造成供求失衡有拆迁难、成本高、建设环境不理想等客观原因,也有开发商为获取更多利益,人为延长开发周期,等待周边地块房价上涨再开发的主观原因。有的开发商还把预售商品房分割成若干批推出,房价一批高于一批,人为地造成房源紧缺现象,导致部分老百姓出现追涨心理。

3.违规收定(订)金和借购房非法集资。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断看好,一些尚未核发预售证的房屋已预订一空,开发商利用老百姓抢购商品房的势头,采取种种办法违规收取定(订)金。同时,由于金融部门对开发项目贷款条件逐渐提高,为尽快回笼资金,个别开发商采取非法集资等方式融资,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秩序。

4.部分开发商结成价格联盟。部分开发商为追求利润,不顾购房人的利益和市场经济的有序竞争,相互串通、联合,形成新的价格联盟。

5.中介市场行为不规范。目前我市有相当一部分中介企业和从业人员无资质、无上岗证书。有些中介企业发布虚假信息,违规收取中介服务费,有的还与开发企业的工作人员串通炒期房、炒房号等。

6.对广告的监管力度不够。一些房产广告和信息缺乏真实性、合法性。有的尚未核发预售证就开始登广告,有的楼盘发布虚假广告和不实信息。

7.房地产市场准入制尚未建立。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三外”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一些缺乏技术力量、没有开发业绩的开发企业和个人搞房地产开发,导致一些开发项目品位、质量和售后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一旦项目完成后企业注销,出现了问题最终还是由政府来解决。

8.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立项管理不统一。各开发区、开放区、加工区都可以立项,不利于统一管理和宏观调控,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设。

9.住房供应体系和供应结构不够合理。经济适用住房作为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已列入计划,但近年来建设力度不够,步子不快,供应不足。由于近年来商品房销售形势好,开发商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套型、面积越造越大。据对我市10余家房地产企业调查,建筑面积80平方米以下约占2.5%,80—100平方米占38%,100—150平方米占37.5%,150平方米以上占22%。

10.对房地产市场计划指导不够。缺乏房地产开发中长期计划和计划的研究制定,致使每年的房地产开发量、竣工量、开发布局等房地产市场信息无法向社会公布。老百姓对商品房买卖的信息了解不够,导致缺乏理性投资、理性消费的良好氛围。

以上10个问题,既是我市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导致房价上涨过快的重要原因。关于房价上涨过快,除以上原因外,还有几条重要因素也应该看到:一是受大经济环境影响。目前全国经济形势发展较快,这是房价上升的主要原因。二是旧城改造导致的需求增量,形成了较大的购买动力。三是民间资金把房屋买卖作为投资渠道,加剧了供求矛盾和房价上扬。四是去年以来土地价格、拆迁成本、建材费用的大幅度上涨,是房价上涨过快的直接原因。五是农民进城人员增多,给城市商品房创造了一定的销售渠道。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从4、5月份以来,国家出台了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邻近的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采取了限制商品房转让等措施,市民对房市持观望态度,老百姓对商品房预订预购与以往相比谨慎多了,二手房市场也明显回落。据统计,市区4月份二手房成交量405件,面积3.5万M2,分别比3月份下降18.51%和16.67%;5月份成交量238件,面积2.2万M2,分别比4月份下降41.23%和37.14%。

三、加强我市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措施

加强宏观调控,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很好的贯彻执行。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既要控制过度需求,又要保障有效供给;既要实行总量控制,又要优化住房结构;既要加强市场监管,又要促进市场健康发育;既要发挥政府作用,又要尊重市场规律。当然,有三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房地产业是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对税收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市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税收已占全部税收的三分之一以上。二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行业。据初步统计,我市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吸纳就业大概在15万左右,若市场发生大起大落,对就业也产生很大影响。三是房地产的私有率比较高,我市住房私有率占90%以上,如果市场大起大落会带来个人资产缩水和膨胀,这是不利的,对住房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加强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必须把握依法办事,适时适度,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防止矫枉过正,大起大落。主要是在依法、规范、健康、有序上下功夫,使我市的房地产业平衡、协调、健康发展。下面,我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明确16条措施。

1.严禁炒楼花、限制期房转让。必须坚决纠正、严格禁止炒楼花。对期房转让要加以限制,设定必要的条件。切实把好“预售证核发关和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关”。由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

2.机关干部不得投机炒房。目前,个别机关干部利用职权,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房源,进行投机炒房。对此,群众意见很大。要重申机关干部不得投机炒房,并作为对机关干部加强管理的一条纪律。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

3.严禁发布虚假广告。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销售广告。发布商品房销售广告必须注明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号。发布前必须经工商和房地产管理部门联合审核。对开发企业利用广告制造虚假信息,恶意炒作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由房地产和工商管理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

4.不得违规收取定(订)金和非法集资。开发企业在商品房预售证核发前,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定(订)金,违反规定的要予以严肃查处。要打击和查处各类违反金融秩序的不良行为,杜绝利用商品房认购为名,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由人行和银监部门负责,各商业银行、房地产管理部门配合。

5.出让土地不得延期开发。对取得土地后没有按时开发两年以上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对闲置一年以上不到二年的,要收取闲置费,并督促及时开工。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房地产管理部门配合。

6.不得擅自变更土地用途搞房地产开发。需调整用途的应重新挂牌或拍卖。对擅自改变用途、擅自转让、拖欠税费和出让金的,要按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分类处置。对改变土地出让合同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规定的用地范围、用地面积、容积率等,要重新进行挂牌或拍卖。对已经超规定建设的面积,必须收取有关规费和配套费。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房地产管理部门配合。

7.不得擅自分期开发。凡整体出让的土地,必须整体开发。对擅自改变开发时间,不按出让合同或立项批文规定擅自进行分期分批开发的,要按有关规定予以查处。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计划和房地产管理部门配合。

8.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研究制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中长期计划,研究确定开发量、竣工量,按开发量制定经营性用地计划,并向社会公布,引导老百姓理性投资、理性购房。统一房地产开发项目立项管理,市区房地产开发项目立项统一由市建设(房管)局转报,市计委审批。各县要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由计划部门牵头,房地产和国土资源部门配合。

9.建立和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廉租住房制度,加大普通商品房开发量,对高档商品住房、别墅以及高档写字楼、商业性用房等,在项目审批、建设用地供应中加以控制。市区全面启动碧浪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到2005年力争20万、确保10万平方米建成;继续实施廉租住房制度,抓紧1.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力争年内投入使用;确保年内商品房开发165万平方米,竣工60万平方米。各县、区要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各县要根据当地实际,尽快实施廉租住房制度,要明确普遍商品房开发和竣工量。由房地产管理部门牵头,发展计划、国土资源部门配合。

10.建立健全开发企业的准入制。凡是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其投标人、竞买人必须是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不具备相应房地产开发资质资格的企业和个人,不得参与房地产开发用地的招、拍、挂和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房地产管理部门配合。

11.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和合同备案管理。建立商品房预售公布制度,对已核发预售证的予以登报,及时向社会公布,向老百姓提供商品房预售信息。开发商必须做到预售证上墙公布,商品房价格明码标价,未取得预售证的楼盘不得以任何形式预售和发放认购证。商品房预售使用实名制,实行商品房合同备案制。由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

12.加强中介市场的管理。重点加强中介资质的管理、房地产经纪机构的管理、从业人员资格的管理和从业行为的管理。严禁无照经营、超越经营范围和发布不实信息,严格执行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建立统一的中介市场平台,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统一的信息发布。由工商和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计委(物价)部门配合。

13.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和个人出售(转让)商品房的税收管理,通过税收杠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调节。对个别偷漏税的要严肃查处。由财税部门负责,房地产管理部门配合。

14.加强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政策规定。加强对房地产项目资本金、预售资金和信贷资金使用方向的监督管理,防止挪作他用。由人行和银监部门负责,各商业银行和房地产管理部门配合。

15.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努力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抓好非公企业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由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

16.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宣传国家有关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真实、客观地报导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正确引导群众理性投资,理性消费。由宣传部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四、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服务

一要统一思想。要从四个方面统一思想。一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政策上来,要有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决维护国家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二是要把思想统一到对XX房地产市场形势正确的认识上来。我市房地产业总体是健康有序的,但存在的问题也必须正视,及时加以解决。三是要把思想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上来。房地产市场能不能健康发展,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社会的稳定,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四是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确保市委、市政府政令畅通。

二要各司其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大合唱,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发生在哪个环节,就要在哪个环节解决,属于哪个部门的职权范围,就由哪个部门来解决,决不能互相推诿、拖而不决。宣传、计划、建设(规划、房管)、国土资源、财政、工商、金融、价格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不断提高调控能力和监管实效。

三要严肃法纪。要增强法制纪律观念,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要加强法纪教育,廉政教育,严肃党纪政纪。要坚决维护宏观调控政令畅通,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自行其是。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各级各部门既要严肃法纪,又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监管权力,严格依法办事。

四要加强督查。各县区、各部门要把这次会议提出的各项措施与市政府[2004]17号文件一同贯彻落实。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政府要对县区、部门进行督查,部门要对所属单位进行督查,主管部门要对行业进行督查,监察部门要专项检查。宣传部门既要搞好舆论引导,又要进行舆论监督。

篇7:8月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临近九月,序属三秋。夏都大地到处都充满着即将丰收的喜悦。在这里,我作为青海旺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很荣幸前来参加此次的座谈会。非常感谢厅领导,给我们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让我们在这里,和在座的各位企业同仁,一起探讨日常经营中的一些问题。接下来,我就我们公司近年来的运作情况,以及经营中遇见的一些问题,在这里进行一下简单的汇报。

2015年,我公司在海南州共和县出让土地98亩,从规划设计,我们准备建设30万平米,20棟小高层小区。了解和分析海南州共和县房地产市场,公司认为房地产开发已经从原来的粗放式开发进入到了高品质,精细化的开发中。于是从立项开始,就将这一项目定位为海南州共和县第一个高品质的小高层住宅小区。从景观绿化居住环境布局上做出全盘考虑。2016年3月24日,海南州共和县舒裕华府项目一期正式拉开帷幕。2016年7月6日进行了1#、2#、3#、4#、5#商住楼及地下车库工程的基础验收,经过7个月大家的共同努力,于2016年10月26日主体工程已顺利封顶。2017年4月6日主体工程顺利验收。截止到目前,我们共完成了一期工程61289.6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8302.0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2987.6平方米。目前正处于装修阶段,预计年底交房。项目二期建筑面积也有30,816平方米,准备明年开工。这两期项目主要突出了“地上绿化、地下停车、人车分流、安全舒适”的理念。采光间距更宽,小区内的绿化和活动场所更多。70%商品房已售完。

2015年我公司被评为青海省“房地产开发信用等级评价4A级企业”,青海省“房地产开发经营先进企业”。我个人也很荣幸的被评为青海省“房地产开发先进个人”。我公司舒裕华府综合小区一期项目被评选为“昆仑杯”候选项目。我们一直坚持“以信誉铸就口碑,以质量开拓市场”的理念。以打造一流小区为目标,不断地探索前进。为此,公司所有员工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这份努力先为人知,这份努力的价值却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今后我公司将继续努力向兄弟单位学习,严把产品质量关。汲取过往经验,努力改正经营中的不足,打造精品工程。为我们大美青海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jí的力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篇8: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讲话稿

1 深刻认识“走出去”战略的内涵与时代背景

“走出去”战略并不是一个新鲜名词, 邓小平同志在阐述对外开放思想时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与经验教训, 把对外开放提高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规律的高度, 明确指出了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国策, 并科学阐述了对外开放的内涵, 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步骤和发展格局。因此, “走出去”是贯彻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的具体实践。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均对“走出去”战略做出了明确的阐述与贯穿, 其中提出“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 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等多种论述。

如今, 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 中国经济必须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 主动地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进行产业链延伸与实施比较优势的资源配置, 增加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 改变在国际市场中的被动角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特别是中国的建筑材料工业中绝大多数传统产品占世界总量50%以上, 如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 引导产能过剩的建材企业实施资本“走出去”, 到有市场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去投资兴办实体, 探索并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资源配置, 以更领先的技术、更先进的管理, 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互动中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 中国建材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的跨越阶段时机已经成熟

我国建材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 随着技术装备的不断进步, 产品质量与功能的不断提升, 对外合作贸易得到较快发展, 在出口产品、技术装备和承包工程建设项目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中材国际在全球五六十个国家与地区承建了各种规模不同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中国建材旗下的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也在多个国家承建了浮法玻璃生产线。

总体上来说, 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已经由以产品为主开始向资本阶段跨越。

早期是产品“走出去”, 即产品出口。由早期以国外贴牌生产、来料或委托加工贸易, 坐等客户上门为主的被动式加工产品出口, 发展到出口权完全放开, 企业主动寻找国外买家为主的产品出口, 再发展到企业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 直接订货或成为外商稳定的代理商。产品“走出去”初期阶段是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居多。

中期阶段形成了网点式“走出去”。企业在海外设立销售公司或办事处, 既服务当地代理商和客户, 也寻求机会出口销售自身的产品。进入这一时期, 企业已经具备了拓展海外市场渠道的意识和具有了国际化的意识, 虽然仍属于产品“走出去”的范畴, 但已经萌发了企业真正“走出去”的思想基础和奠定了“走出去”的未来通道。

后期是成套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走出去”。我国建材工业经历了技术装备从引进吸收到自主研发生产, 再到成套技术装备整体走出国门的巨大改变和进步。当前, 我国不仅主要建材产品产能均已占到世界50%以上, 成为名副其实的建材大国, 而且水泥、玻璃、玻纤、陶瓷、石材加工以及墙材等产业的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达到, 有的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中材集团、中建材集团、海螺集团、广东柯达集团、双鸭山东方墙材集团等, 已能够为国外客户提供成套设备的一条龙服务和工程总承包。成套技术装备与工程总承包的“走出去”为我国建材企业资本“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 资本“走出去”时机已经成熟, 并将成为主旋律。即真正到国外投资经营企业。以水泥行业为例, 由于整条生产线建设带动了技术、装备和劳动力出口, 许多国家都已肯定了我国的技术水平, 只要我们迈开双脚, 国际市场就在眼前。如冀东集团联手中非发展基金在南非建设水泥生产线;同力水泥在莫桑比克建设水泥生产线;华新水泥控股子公司———华新中亚投资 (武汉) 与塔吉克斯坦亚湾水泥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水泥生产线;海螺水泥正在印度尼西亚独资建设日产3 2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配套的水泥粉磨站;中材集团收购了印度的一家水泥企业等, 都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玻璃、玻纤、墙材等领域也有一批项目进入了国际市场, 如巨石集团今年5月18日在埃及建成投产的年产8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 就是代表性的项目。总之, 技术装备水平、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国外市场需求, 加之国内产能过剩等多方面因素, 说明了“走出去”时机已经成熟。

3 建材企业加快资本“走出去”的必然性与现实性

虽然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已经启动并迈开了步子,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走出去”, 尤其是资本“走出去”还必须加快步伐。单靠产品、网点式、成套技术装备“走出去”已经无法适应中国建材工业国际化的需要, 我们必须以投资或并购作为未来主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切入点。使“走出去”真正迈开双腿, 使国际市场的占有名副其实。

“走出去”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迅速发展, 国际间的市场更加开放,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的进一步加大, 在国际市场和资源配置中能否取得主动与增加份额有赖于国际化程度。只依赖于产品输出、原料输出的“走出去”既不持久又不经济, 必须改变, 由输出到“走出去”占有资源, 配置利用资源。

“走出去”是我国建材行业实施“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我国建材行业在经历了“跟随”和“追赶”阶段后, 已进入了“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发展阶段。建材行业, 特别是一些主要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水泥、平板玻璃两个二代已着手研发, 瞄准超越。我国的工程技术力量在世界上最雄厚, 我国工程建设的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 在“走出去”条件已经具备的同时, 作为主要产品产量占全球50%以上的生产大国, 既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份额, 又肩负为世界建材工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责任。由此, “走出去”是我们当代建材人的历史责任。

“走出去”是我国建材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积极举措。我国主要的传统产业绝大多数产能过剩。2012年底, 我国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3.7%和73.1%, 已经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近两年来, 随着产能新增, 产能利用率一年比一年低, 行业总体利润趋向下滑。但受过分乐观的市场预期以及一些地方政绩观等因素影响, 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 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而一些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求, 缺乏各种建筑材料, 缺乏发展建材工业的人才和技术。因而“走出去”既化解产能严重过剩, 减少国内的资源浪费, 又能解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程技术资源短缺、产品紧缺的现状, 改变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中的发展分割的局面, 使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布局更加合理。

我国投资结构调整和建材工业面临已经出现的“进出口”之间逆差, 决定了“走出去”的紧迫性。建材工业发展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推动关联性很大, 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增速减缓到19.6%, 2014年以来,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持续放缓, 上半年为17.3%, 比上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尤其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仅增长12.7%, 这对于下半年及明后年经济增长将产生不利影响, 尤其是对于受固定资产投资关联度较大的建材工业来说, 影响将会更大一些。虽然中西部铁路、城市管网、棚户区改造、水利、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等民生工程的继续开展, 以及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实施, 仍会对建材工业增长提供支撑, 但从根本上来说固定资产投资不会更多地投向产能过剩的行业, 这对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从根子上提出了必须迅速转到境外去发展。

另一方面, 建材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建材企业制造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正在减弱, 从税率来说, 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十几下降到百分之几甚至是零, 优惠不再;从汇率上来说,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走强;从利率上来说, 目前制造业多为高负债企业, 且中国的银行利率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此外, 国内原材料资源愈发紧缺, 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物流成本不断上升。受金融危机影响,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国外针对中国建材产品出口的反倾销、反补贴“双反”浪潮愈演愈烈, 进一步挤压了中国制造产品的国际生存空间。例如水泥出口由2006年的3 613万吨下降到2012年的1 200万吨。由此, 已经连续二十多年出口额高于进口额的状况, 于今年7月份首次出现了进口建材及非金属矿197.8亿美元、出口190.3亿美元的逆差。严峻的形势告诉我们, “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建材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4 中国建材企业资本“走出去”有着客观的市场需求, 具有可操作性

海螺、重庆复合材料等领军企业“走出去”的实践证明, 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建材企业的资本“走出去”不仅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一是因为全球经济动荡和调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对外投资机遇。当前, 世界经济的多极与多元化, 给很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尤其是十八大后, 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外交领域更加注重经贸合作, 提出更高层次的开放策略, 与许多国家达成一系列经贸合作协定。政府鼓励我国具备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必将出台与逐步完善一系列的“走出去”的鼓励政策, 这必然会为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 资本流动性明显放缓。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资金紧张, 很多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加大对其投资力度。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 海外投资成本也不同程度地降低, 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加快海外投资与并购的重大机遇。三是我国建材产业本身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我国建材企业经过几十年发展积累的技术装备、人才队伍、资金实力, 以及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打通了一些国外市场渠道, 为资本“走出去”已经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四是世界新兴经济体市场空间巨大。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 发达国家市场出现萎缩, 但东盟、非洲、南美、俄罗斯、中东等世界新兴经济体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当前, 这些新兴国家市场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期,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对建材的用量大, 他们的建材产业发展还处于相对滞后阶段, 为我国建材企业资本“走出去”提供了时间与市场空间。

以水泥行业为例, 世界水泥产量 (不包括中国) 保持稳定甚至呈负增长态势, 但水泥市场用量增加迅速, 2010年非洲市场增长11.4%, 中东增长11.1%, 拉美增长8.3%, 2011、2012年拉丁美洲、中东、非洲和亚洲 (不包括中国) 地区的水泥消费增速亦维持在5%左右。印尼、沙特、孟加拉、泰国、巴西、尼日利亚等国表现尤为突出。以海螺水泥直接投资建厂的印尼市场为例, 印尼近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均超过6%, 预计2014年印尼经济将增长6.3%。近年来印尼稳定的经济增长, 特别是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逐渐升温的房地产投资将带动国内水泥销量不断增长。印尼2011年水泥销售量达到4 800万吨, 而2012年水泥销量约5 500万吨, 同比增长14.58%。目前印尼人均水泥消费量约为230公斤, 仍处在较低水平。当地水泥价格从2010年的110美元/吨上涨至2012年的130美元/吨。中东地区的水泥工业亦迅猛发展, 沙特、阿联酋、伊朗等国, 因其各项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之需, 水泥年消费量快速增长, 正在扩建或新建一批大型的现代化水泥厂。2013年沙特基建项目超过800亿美元, 较2011年增长36%, 2013年沙特水泥总需求量约5 500万吨, 缺口1 000万吨, 毛利空间远高于国内。总之, “走出去”有客观市场需求。

5 必须正视和努力解决中国建材企业资本“走出去”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来, 我国建材企业在海外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方面是国内因素, 如有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于实践, 政府引导和扶持的政策法规相对滞后于企业“走出去”的需求;“走出去”门槛高, 审批手续多, 境外投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境外投资应急援助机制设立也存在着相对滞后的现象, 使“走出去”显得环节多、困难多、制约多等。另一方面是境外投资存在着多方面的风险, 既有非经营性风险又有经营性风险, 非经营性风险主要指一些国家政治动荡威胁经济的风险, 经营性风险则包括建设期间的合同协议执行存在的风险、经营过程中税收等商业风险和企业用工等管控缺乏法律保障的风险等, 使企业常处在各种风险浪口上。常常是各种风险并存, 如东道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发生变化对投资者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损失;东道国法律、政策也会随着政局变化, 对投资者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损失等。

又如建材投资项目很多属资源类开发项目, 存在一定的资源综合利用风险和建设条件风险。包括项目资源储量、质量和采矿权属的风险;能源保障、交通运输、建设原材料供应等支撑条件的风险和建设过程中的用工风险等。

再如在新兴发展国家, 一般采用销售代理制, 企业生产的产品需运送给代理商, 通过代理商逐级代理, 最终到达用户手里, 销售链条长, 资金回收速度慢, 形成销售货款回收风险、财务风险 (包括负债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汇兑汇回风险、资本结构不合理风险等) 和金融风险 (主要表现在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方面) 。还包括民族风俗习惯, 语言障碍, 对当地法律法规理解产生误差等。

6 建材联合会将为企业资本“走出去”创造条件并竭力做好服务

为了加快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 我们将建议国家政府有关部门, 对化解过剩产能, 实施新一轮“走出去”形成政策扶持。强化“走出去”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扩大中央财政现有专项资金规模, 加大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络, 对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低成本融资政策;建议建立和完善非经营型风险国家保障体系和境外投资应急援助机制建设。对于经营性的风险, 仍然由企业自身来承担, 但对非经营性的风险, 政府应当给予保障, 从社会政治层面对企业合法权益在国际范围内予以保障, 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加大对目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企业的支持力度。我国部分建材企业, 他们正在逐步实现“工厂在海外、回报在国内, 资源用境外、回报在国内”的总部经济模式, 逐步将国内总部变成一个研发、销售、财务中心, 制造基地遍布全球各地的经营布局, 这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来说, 也是新一轮发展模式。过去, 政府对“招商引资”有极大热情, 也有许多优惠政策和其他服务内容, 希望政府部门对“总部经济”理念有同等力度的支持;建议政府部门努力健全关于境外投资的政策、法规, 从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税收、外汇使用以及投资后的监管、跟踪、统计和分析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针对建材行业民营企业居多的特点, 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解决民企缺乏融资渠道, 缺乏海外市场的信息, 缺乏对海外法制及权利保护的了解, 缺乏通晓海外业务的人才等问题。我们也希望参会企业能够借此次会议的机会, 与相关政府部门积极互动, 提出自己的诉求和建议。

我们也希望有意愿“走出去”的建材企业, 要有明确的国际投资战略。一定要认真研究投资所在国的政治、经济、风俗等具体情况, 做好整体风险防控预案。

作为中国建材联合会, 在建材企业“走出去”方面, 也要充分体现出“引领、协调、服务”的作用。要从多角度、多层次, 深入分析在世界贸易新格局下, 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明确提出联合会指导建材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指导思想、投资导向和经营模式, 要引导企业拓宽视野, 树立长远的全球经营战略和提升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从具体工作层面来讲, 我们一是要在深入了解政府政策、企业诉求以及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政策与经济环境等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建材行业“走出去”一系列战略设想和工作措施, 同时在争取政府出台“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方面要做最大的努力, 在为企业牵线搭桥方面做最好的红娘。比如, 针对东盟市场, 联合会今年牵头携手我国相关建材企业, 与东盟各国相关同业组织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建材行业合作委员会, 旨在通过这一机制, 互通信息, 组织中国与东盟建材行业进行对接与合作。

上一篇:代为还款协议下一篇:v3操作手册学生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