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大题解题技巧

2024-05-14

高三数学大题解题技巧(精选14篇)

篇1:高三数学大题解题技巧

1.规范答题格式

做物理大题时,要慢审题快答题,有些学生题目还没有看清楚就急着答题,既浪费了时间又失了分。大题中包括实验题和计算题,作答时一定要按照各科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规范书写,对于一些文字叙述的答案,写完后要读一下,看是否符合逻辑关系,是否简洁明了。

2.认真审题,不见句号不答题

审题时一定要通读全题,审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隐含的信息,准确找出答题的突破口和限制性条件。见到熟悉的内容和题型,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在高考试题中有原题的可能性很小,往往是材料熟悉,但出题的角度、方式会有很大变化,一定要认真分析,不要受原题的干扰,以避免失分;见到新题、难题,不要过分紧张,因为这些题对所有考生来说都新、都难,要相信材料再新,所考查的知识肯定是我们学过的,不要被新信息所蒙蔽。

篇2:高三数学大题解题技巧

高三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1.挖掘隐含条件

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

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

热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绝热变化等。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做先变加速后匀速的运动等,而画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是解析计算题的常规手段。

3.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

现在的物理试题中介绍性、描述性的语句相当多,题目的信息量很大,解题时应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4.要谨慎细致,谨防定势思维

经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表述物理情境时精心设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以此形成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愈大,同学们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

高考物理三类热点题型的总结

1.图象题。可以说人类学会如何表示信息是从图象开始起源的,从图画演变出文字,进而抽象出数学公式。看懂图表、动漫是从幼儿开始的,是生活的基本能力,当然随着学习知识的逐渐深入,又对同学们的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高考图象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图象表示物理问题比文字和公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状态、过程和规律,能够把一个问题的多个相关因素同时展现出来,给我们分析问题提供直观、清晰的物理图景,既有助于我们对相关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因此要习惯用图象表示问题,处理数据。物理图象不同于数学图象的是一般两坐标轴表示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首先要看清坐标轴,理解图象表示的是谁随谁的变化,理解正、负、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的物理意义,其次把图形转化为实际的物理过程,进而理解图象的意义并解答问题。

2.实验探究题。从近几年高考对实验考查的结果来看,实验的得分率一直很低,但实际上高考物理实验题目的总体难度并不高,考察的实验也都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基本实验,属于考生最不应该失分的题型之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首先要树立物理规律来源于实验、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实验是第一的,规律是第二的。

实验思想、技能和方法是高考实验考查的三大重点,电学考查仪表读数、实物图连接、电表选取、电路设计、方案的筛选、原理的迁移、数据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考查多项实验能力。而探究与实验相结合使二者都具有了实际意义。每一个实验突出的探究环节不尽相同,关键是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设计和变化。

3.新科技、新技术应用题。这类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和高新科技动态为背景,信息量一般较大、题干较长,一般是描述一种装置或某一理论的基本精神,再和中学物理知识连接。表面看来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但抽象出物理模型时就会有一种“现象大、问题小”的转折。要求学生在考场上对新情景新信息完成现场学习,将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加工、建模,与原有知识衔接来解决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考查,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考验。

高三物理大题答题方法

1.规范答题格式

做物理大题时,要慢审题快答题,有些学生题目还没有看清楚就急着答题,既浪费了时间又失了分。大题中包括实验题和计算题,作答时一定要按照各科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规范书写,对于一些文字叙述的答案,写完后要读一下,看是否符合逻辑关系,是否简洁明了。

2.认真审题,不见句号不答题

篇3:中考数学解题技巧探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解题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解题方法,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数学解题的关键在于思维和技巧的总结,掌握了数学解题的一般技巧与思路,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本文将结合近几年来广西中考数学题,简要谈谈中考数学的解题技巧.

一、数形结合找突破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数形结合,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例1】如图1,点B、C、D都在半径为6的⊙O上,过C点作AC∥BD且交OB的延长线于点A,连接CD,已知∠CDB =∠OBD=30°,求弦BD的长度.

分析:本题从题 目与所提 供的图形来看,似乎是一道以“形”为 主的题目,但又要求算弦的长度,这就回归到“数”上来.解题时运用到的切线定理、垂径定理 以及解直 角三角形 的相关内 容都是“形”的抽象思维,以这些原理求BD的长度则表现出数形相辅相成的思路.

解:连接OC,OC交BD于点E,

∵∠CDB=30°,∴∠COB=2∠CDB=60°.

又∵∠CDB=∠OBD,∴CD∥AB.

∵AC∥BD,∴四边形ABDC为平行四 边形,即∠BAC= ∠BDC=30°,∴∠OCA =180°- ∠BAC-∠COB=90°,即OC⊥AC.∵BD∥AC,∴OC⊥BD,∴BE=ED.

在 Rt△BOE 中,∠EBO=30°,OB=6,

通过题目中的图形条件和推断来找出相应的代 数关系,从而以“形”促“数”.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函数与方程结合求新意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函数的图像、最值、增减性等基本性质来解题.而函数作为初中数学的一大知识点,经常与不等式、方程式相伴出现,将函数与方程结合,能够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如虎添翼”.

【例2】 (2014·北海)某经销商从市场得知如下信息:

他计划用4万资金一次性购买这两种品牌 手表共100块,设该经销商购进A品牌手表x块,这两种手表全部售完后获得利润y元.试求要使全部利润不低于1.26万元,则有几种进货方案?哪种进货方案利润最大?

分析:这道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首先要列出x与y的方程式,并根据此方程式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最后利用一元一次函数的性质求最佳方案.

解:根据题目可求 得x与y的关系为y= (900-700)x+(160-100)×(100-x)=140x+6000.

∵700x+100×(100-x)≤40000,∴x≤50.

令y≥12600,则140x+6000≥12600,x≥47.1.

因为x≤50,∴47.1≤x≤50,∴x有三个解:48、49、50,故有三种进货方案.∵y=140x+6000中,x的系数140>0,∴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x=50时,y能够取最大值,即进50块A品牌手表 时,可以收获 最大利润.

这道题求三种方案的步骤基本属于方程的求解 问题,而判断最大利润时则可以直接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免去了将三个方案一一计算、比较的麻烦,避免计算过程中的错误,使解题事半功倍.

三、“曲线”解题有技巧

将要解答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某个问题,通过这个已知求未知,这就是所谓的“曲线”解题.

【例3】如图2,等腰梯形ABCD的对角线 长度为13,E、F、G、H点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求四边形EFGH的周长.

解答:连接AC、BD,∵等腰梯形ABCD的对角线长度 为13,∴AC=BD=13.

∵E、F、G、H点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EH +GF+EF+GH=26.

篇4:高三数学解题技巧与方法的思考

关键词:解题;方法;技巧

进入高三之后,我们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高中数学,对解题的技巧与要求极高,而老师往往也比较注重培养我们的数学建模能力,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要善于抓住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条件,并且根据重要条件进行分析,要把问题搞明白,才能逐步明白“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方法来解答,而且要保持答题思路的清晰。

一、转换法

学习高中数学大家都应该只是转化思想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直观一点说,转化法就是转化思想,将陌生的问题尽量转化为成我们所熟悉的问题、简单的问题。数学试题很多看起非常难,甚至是无从下手,大部分同学在这一阶段已经产生了畏惧感,而且这种畏惧感对于解题来说是最为“致命的”,我认为在高三复习阶段应该注重消除这种畏惧感,才能树立解题的信心,而转化法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数学题目看似难,主要是因为没有找到突破口,但是每一个数学试题就像障眼法一样,抛开乌云就能见得明月,经过转化法的使用,转变思路,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例如:若函数y=a⌒x-x-a(a>0且a≠1)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1。对题目进行分析之后,我认为磁体的解题思路应该是:当然首先必须要熟悉零点的概念,这是基础知识,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应该掌握,零点就是当y=0时对应的x的值,将之转化为图像思路解决问题就是函数y=a⌒X(a>0,且a≠1)与函数y=x+a 的图像的交点所对应的横坐标。经过画图可以指导,当01时,这样两个函数图像就会有两个交点,与此题的题意相符合,因此,答案是a>1。转换法主要是要求我们思想上的转换,要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将复杂的转换成简单的,不断需求与已知知识的切入点,以此为突破口,能够转换很多曾经认为很难的数学试题。

二、特殊代值法与图像法的结合

高中数学题目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非常的抽象与复杂,很多时候陌生的概念会让我们抓耳饶腮,因此,可以引用特殊代值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建立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上的,对特殊代值法进行正确的使用能够让问题更加简单化。同时与图像法结合使用,还能将数学问题转化的更加简单明了。例如:已知定义在实数集R上的函数y=f(x)恒不为零,而且满足f(x+y)=f(x)·f(y),并且当x>0时,f(x)>1,那么当x<0时,一定有:①f(x)<-1;②-1

根据图1,能够得出当x<0时,函数值大于o并且小于1。

三、反证法

法国著名数学家阿达玛曾经用“若肯定定理的假设而否定其结论,便会导致矛盾”准确的概括了用反证法解决数学题的精髓。高中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一到较难的数学试题,能从题目中找到证明条件的情况非常少,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从正面难以找到切入点,就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它相反的方向去寻找突破口。在实际解题中运用反证法,首先要将原命题否定,将这个经过否定的命题作为新题的已知条件,以这个已知条件为切入点进行正常推行,推出的结论与公认的已知公立、定理以及法则或者已经被证明为正确额命题等等相矛盾,然后再根据这个矛盾的结论能够判断出最初的假设是不成立的,这样就能够肯定原命题的结论。反证法是锻炼我们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要求我们要仔细阅读题目,要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理清,通常情况为了防止出现错误,我会在草稿纸上将其清晰的列出来,理清头绪之后开始进行反证。例如:求证两条直线a,b中的一条与平面α相交,则另外一条也与平面a相交。这类数学试题可以采用反证法进行正面,首先假设a与平面α相交,a、b互相平行,b也与平面α相交,假设b不与平面α相交,就会形成这些情况:①b在平面α内,有a平行于b,但是a不属于平面α,a平行于平面α,与题设是相互矛盾的;②b与a平行,可以过b作平面β,设β∩α=c,则b与c平行,而b又与a平行,则可以得知a与c也是平行的,同上进行推理a与α也是平行,与题设a与α相交是矛盾的。由此得知,b与α只能相交。在思维过程中答案只有一个,如果b在平面α内和b与a平行为假,可以得知原结论b也和平面α相交就一定是真的。反证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这需要我们具有很强的逆向思维能力,要善于分析试题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假设,每一步都要仔细、谨慎,不然便会前功尽弃。

学习数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活跃我们的思维,每一道数学题的解决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只要善于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便能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但是如何在众多解题方法中寻求最简单,最有效的解题方法对于我们高三学生来说是头等大事,我介绍的这几种数学方法是平常我们经常用到的,只要能够长期训练,不断摸索,便能够积累更多的数学解题技巧与方法,从而在高考中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韩云霞,马旭. 浅谈函數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03):92-95.

[2]蒋林林. 高中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探讨[J]. 亚太教育,2015,(20):162.

[3]卢江啸.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J]. 求知导刊,2015,(13):140.

篇5:高考数学大题的最佳解题技巧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所以要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篇6:高三数学大题解题技巧

一、立体几何题

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

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最好要建系;

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符号问题、钝角、锐角问题)。二、三角函数题

注意归一公式、二倍角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归一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三、函数(极值、最值、不等式恒成立(或逆用求参)问题)

1.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单调区间一般不能并,用“和”或“,”隔开(知函数求单调区间,不带等号;知单调性,求参数范围,带等号); 2.注意最后一问有应用前面结论的意识; 3.注意分论讨论的思想; 4.不等式问题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5.恒成立问题(分离常数法、利用函数图像与根的分布法、求函数最值法);

四、圆锥曲线问题

1.注意求轨迹方程时,从三种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着想,椭圆考得最多,方法上有直接法、定义法、交轨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

2.注意直线的设法(法1分有斜率,没斜率;法2设x=my+b(斜率不为零时),知道弦中点时,往往用点差法);注意判别式;注意韦达定理;注意弦长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

3.战术上整体思路要保10分,争12分,想16分。

五、数列题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数列的单调性(或者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3.如果是新定义型,一定要严格的套定义做题(仔细理解新定义)。4.战术上整体思路要保10分,争12分,想16分。附:5种数学答题思路

另外,在高考时很多同学往往因为时间不够导致数学试卷不能写完,试卷得分不高,掌握解题思想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找到解题思路,节约思考时间。以下总结高考数学五大解题思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提分。1.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模型去解决问题。同学们在解题时可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2.数形结合思想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建议同学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3.特殊与一般的思想

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同学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有用。4.极限思想解题步骤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

一、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

二、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

三、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5.分类讨论思想

篇7:化学大题解题技巧

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而要充满信心,不能畏惧,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的三步走格式、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需特别注意的重点。再就是在理解这些原理或规律时,也可以借助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总结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另外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决,千万不能放弃。

2、元素(物质)综合推断类大题答题技巧

无机元素推断题的解题关键是准确推断出相关物质,准确审题,无机推断题非常重视直觉的作用,但直觉推断出的物质需要带入相关情境中验证,以免发生错觉。同时,无机推断题还需要严格按照题目设问要求,规范使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及电子排布式等化学用语来表达推断结果或问题答案。

3、有机综合类大题答题技巧

有机综合试题的解题关键是准确识别有机物结构示意图或有机合成路线图。对于以新合成有机物的结构和以有机合成路线图为已知条件的有机大题,前者重在分析新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后者首先要明确各阶段物质的类型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再根据题给要求分别回答有关问题。

4、实验综合类大题答题技巧

解答实验综合题的关键是必须首先明确试题中所给的组合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与作用,再根据功能与作用判断所用的化学试剂及所需要进行的操作。对于实验探究题,必须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即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去研究试题,回答问题。工艺流程题的基本策略是首先要提取题干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性质、结构、特点),再分析流程步骤,全方位了解流程(反应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反应、反应带来了哪些结果),再根据试题设问及要求,从问题中提炼答题信息。

高考化学大题解题技巧汇总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高考备考内容请继续关注高三网高考频道!

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这也许不太符合一些同学的思维习惯。特别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初中化学学得还算可以的情况下,是觉着没有花多少时间去记忆的。其实不然,说句武断一点的话,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

篇8:高中物理大题的解题思路指导

一、审题

在解物理大题是要进行审题,审题可是整个过程的重头戏,只要题目审题正确了,那么在后续的解题过程中就轻松的多,审题可不是看题,有些学生看了许久都不知道题目在说什么。审题一定要做到慢、细、准,慢能让你更好的构建物理情景,细就是要细化题目给读者传递怎样的物理概念,准就是要对题目准确无误,对题目的隐含字、词、句进行提炼出隐含条件。

二、确定研究对象

我们对题目审正确后,要对其研究对象的确立,在确立研究对象的选取时,要选取恰当的参考系,参考系的选取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对题目解决的复杂或简单情况。这时研究对象的选取得看是单个还是多个,也就是我们在确定研究对象时是将对单个分析还是对系统的分析。

三、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研究对象的确立后,对于单个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受力分析,在力学系统,我们在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主要关心的是运动状态的平衡和非平衡状态,力与运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最常使用“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的顺序进行分析,尤其注重在受力分析图的上方标注出物体的运动状态,例如物体是保持静止或者是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应使用箭头标注出加速度的方向标注好了相应的运动状态,从而能很容易明确使用的是平衡方程或者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对于多个研究对象,我们一般采用隔离法或整体法来进行分析。

四、建立物理图景

对研究后的对象进行物理图景的建立,就是抽象出对应所学的物理定律、定理,就需要敏捷的思维来快速的帅选出所对应的知识点,这时就要看基本功,这一步是整个解题思路的关键,也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一般来说,高中物理大题围绕的是以下三个热点来命题,那就是力学、动量、能量。力学是将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联合起来解题,动量是将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联合起来解题,能量是将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联合起来解题。这些物理概念就需要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能够快速的应用所学的物理思维来解题。

五、将建立的物理图景转化为数学语言

我们将已建立的物理图景利用数学形式表现出来了,就是数学上所说的建立方程组。数学语言的完美,就在于能将复杂的规律进行简单化,同时有更强的逻辑性,能将我们建立的物理图景一目了然的展现给改卷老师。学生在训练题目时要注重数理的统一,能够将复杂的自然规律进行抽象利用数学语言表现。方程建立完成后,进行解方程就能顺理成章,我们的题目就解答完毕。

六、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在解物理大题中,我们要做到做一个题就得会一类题,也就是举一反三地效果,那就需要对解答完的题目进行反思总结,能把这一类的题目做到触类旁通,回忆自己做过的题目,看能不能和自己现在做的题目有没有共同之处,最好能把这一类题目给吃透,这样就能避免题海战术,也能检测自己对已学的知识点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这样的学习习惯能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效率高。

七、结论

高中物理解题的关键是对解题过程的反思以及深化,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应重视反思以及深化,反思在解题过程中能推动解题思维的逻辑化、理想化以及清晰化,明确在审题过程中遇到的思维困境从而能有效提高物理解题过程中分析以及综合能力,还应反思高中物理解题的切人点从而推动解题思路的灵活性以及准确性,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其思维的影响容易想到最先考虑到的方法进行解题,而这个最先考虑到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最为熟悉的解题方法在解题完成之后可进行反思,是否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从而能促进新的解题思维的形成从而打开解题的思路,这样的思路最重要的还是物理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当基础知识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后,解题才会效率高,才能提高题目解法的灵活性。最后还应对解题过程中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应用将解题思维常规化,在解题完成乏后还应反思物理解题中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概括从而扩展相应解题思维的应用范围,有效加强基础知识的问题检查能力。

摘要: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普遍表现出不能够构建有效的解题思路,特别是对物理大题的解题过程中,从而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显得较为吃力和困难。就需要有效的构建学生们的解题思路。本文就结合当前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物理大题的解题思路,展开对高中物理解题思路构建措施的探讨。

关键词:思路,高中物理,探究,大题

参考文献

[1]刘传宽.高中物理解题的几种常用解题技巧[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09

篇9:高中数学解题技巧

一、审题技巧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审题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三部分。

(1)条件的分析,一是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二是发现题目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目标的分析,主要是明确要求什么或要证明什么;把复杂的目标转化为简单的目标;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目标;把不易把握的目标转化为可把握的目标。

(2)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每个数学问题都是由若干条件与目标组成的。解题者在阅读题目的基础上,需要找一找从条件到目标缺少些什么?或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分析,或画出关联的草图并把条件与目标标在图上,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顺利实现解题的目标。

(3)确定解题思路。一个题目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用哪些联系解题,需要根据这些联系所遵循的数学原理确定。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有些题目,这种联系十分隐蔽,必须经过认真分析才能加以揭示;有些题目的匹配关系有多种,而这正是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的原因。

二、语言叙述技巧

语言(包括数学语言)叙述是表达解题程式的过程,是数学解题的重要环节。因此,语言叙述必须规范。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数学本身有一套规范的语言系统,切不可随意杜撰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让人不知所云。

三、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做到答题技巧,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

四、解题后的反思

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1)在解题时有时多次受阻而后“灵感”突来。这时,思维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2)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也是他们最熟悉的方法,因此,解题后反思一下有无其它解法,可开拓学生思路,提高解题能力,这样也是十分必要的。

篇10:高考化学大题解题技巧

高考选择题往往考查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熟悉特例,对于一些概念判断、命题式判断正误类题目,如果从正面不能直接作出判断,可以列举反例、特例,迅速判断选项正误

2、抓住结构、类推性质

有机物性质主要由其所含官能团类别决定,同类官能团使有机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处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中,可以借助教材介绍的典型有机物进行类推。有机物结构包括官能团、碳链、官能团位置之间关系以及氢原子种类数,有机物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巧用假设,以静制动

在解答有关四大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移动问题时,有时会出现多因素(如温度、水解平衡、浓度或压强)的影响,针对这类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先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判断第一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判断第二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4、识别图像、紧抓原理

篇11:初中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1、审题

弄清习题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它们的物理本质是什么,这些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为了帮助我们更形象地掌握判断各物理现象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了解和分析题意,可画出符合题意的草图或示意图,特别是在力学和电学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和电路图,对分析问题判断物理现象很有帮助。

2、分析

根据判断的物理现象,找出说明这些现象所对应的概念或定律或公式是什么,题中给了哪些已知量,要求哪些未知量,以及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同时,在分析已知量、未知量及其内在联系的过程中,不要忽视了隐含的已知量,即善于找出题内暗示的已知条件。例如,若题中提到“有一并联电路…”,这就表示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各支路上的电流强度与支路的电阻成反比,各支路上电流强度之和等于干路上的电流强度等等。在解题时,这些暗示的已知条件对解题极为重要。

3、列式

根据现象及对应的规律,找出已知量与求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列出两者的数量的关系式(在初中等量关系为最普遍的)。关系式可以是物理概念的定义式,或物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或物理法则的数学表达式,或相应的数学方程式。

(二)运用坐标图解法技巧

这种方法是利用平面坐标来证明两个物理量的函数关系,通过函数图像直接读出待求量的大小;或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找出要求的量。此方法的优点是:1、培养利用特性曲线来解题的能力;2、巩固物理知识,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使得难解的概念、公式比较直观,容易理解;3、在数学知识不够的情况下,对某些习题不能用计算法来解答时,用图解法就能简单解之。

(三)电学试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1)识别电路图和改画等效电路图

正确识别电路图,是解决各类电路问题的基础,特别是一些较复杂的电路,往往是在识别电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改画出等效的简化电路,然后选用有关物理公式或都列方程去求解。

如何识别电路呢?

①看清电路中各电学元件的连接关系。若在电路中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而在电路中各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点的是并联。若在电路中各元件连接方法有串联又有并联的是混联。

②能够根据题目所述,明确电路是通路、断路还是短路。若电路中各元件用导线连接,开关(电键)闭合后,电流能从电源的正极出来沿着导线通过用电器回互电源的负极的电路,就是通路。若电路中有一处断开,电路中就不会有电流形成,则电路是断路。如果电流不经过任何用电器,而直接通过导线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就是短路。短路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如果电路发生短路,将严重损坏电源。

③必须弄清楚电路中各个开关的作用,弄清各个开关分别控制哪个用电器。

④弄清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情况,滑片的移动如何改变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从而引起其他物理量的改变,特别要注意的是由滑动变阻器连入可能造成的短路现象。区别电流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位置,弄清它是测量哪个元件或是哪部分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2)识别电路的方法

①对于非常直观、简单的电路,可以直接根据串、并联关系的定义去判别。

②有些电路,通过开关来改变电流的流向,往往不容易区别用电器的串联、并联关系,对于这种电路,只要抓住电流路径就很容易解决。

3)列方程解题

把已知量直接代入物理公式计算的简单题,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有些题不能直接利用算术解法,找到相应公式,代入已知数据,算出某个物理量的值,直到得出最后的结果,而必须通过列方程来求解。

列方程解题,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选什么物理量作为方程的求知数可使解题方便、简单,而并不一定是求什么就选什么作求知数。

4)利用比和比例解题

初中物理电学规律很多,其中有些是用正比例或反比例形式给出,因此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列出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解题。利用比和比例解题好处很多,特别是不出现中间环节的计算结果可减少出错,减少大量的不必要的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符合条件的不能随便写比例关系;二是要分清正比还是反比,一正一反,相差甚远。

经常用到的、能够列比例关系式的规律有以下几个

①欧姆定律有关内容

a、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②串联电路中的有关内容

a、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b、导体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c、导体消耗的电能(电流所做的功)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d、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正比。

③在并联电路中

a、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电阻成反比;

b、导体的电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电流通过各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怎么提高初中物理成绩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学好初二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做?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要注意学习上的八个环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这五个环节。

三、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12:高考地理大题的解题技巧介绍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形、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图表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篇13:浅谈初中数学解题技巧

一、观察特点、提高速度

此题看起来很繁琐, 不好做, 但是细心观察之后可以发现, 分子的各项之中都能提出一个6, 而分母的各项之中都能提出一个18, 这样做了之后, 余下的分子与分母各项都相同, 此题就非常的好做了.

二、代换后, 看特点, 再进行解题

例2已知:y=ax7+bx3+cx-5, 当x=-7时, y=7.

求:当x=7时, y的值.

此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当x=-7时y=7代入已知中去做, 但是代入之后, 已知条件中的未知数仍然很多, 好像没有办法, 而细心观察之后变形得出结论:a×77+b×73+c×7=-12, 这样就很好做了.

解由x=-7时, y=7, 得

7=a× (-7) 7+b× (-7) 3+c× (-7) -5,

也就是a×77+b×73+c×7=-12.

∴当x=7时y=a×77+b×73+c×7-5=-12-5=-17.

三、1/2与2互为倒数的巧用及安全平方公式

例3已知:

求a2+b2+c2-ab-bc-ac的值.

此题用常用方法是解不出来的, 认真思考后运用2与1/2互为倒数的特点及安全平方公式就能顺利求出结果.

解由可以求得a-c=4.

四、变换已知条件之后, 看它的特点去求出结果

例4已知:a2-4a+2=0, 且a≠b.

此题看起来很好做, 由已知条件求出a, b, 化简代数式之后代入ab就可以了, 但是做一做就发现做不出来.其实有一个很好的方法, 细心分析思考后可以看出, 两个已知条件中的a, b是一元二次方程y2-4y+2=0的两个根,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a+b=4, ab=2, 这样此题就很好做了.

解由得b2-4b+2=0及a2-4a+2=0, 比较之后可知a, b是方程y2-4y+2=0的两个根,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ab=2, a+b=4.

五、由已知条件变化, 去求值

例5已知:abc=1.

此题学生一看就没有办法去做, 但是细心观察、分析、思考之后可以发现, 已知中的abc=1变形为代入第一项和第二项之后, 经过化简分子与分母可以相同, 这样就好做了, 此题还有更多的方法由学生们去思考.

六、观察所求特点, 然后由已知条件去求

例6已知:αβ是方程2x2-8x2+5=0的两个根.

此题由已知中, 求出αβ关系, 也就是α+β=4, 所求的式子中没有它们看不出来, 而细心观察之后可知这样就好做了.

解∵αβ是方程2x2-8x+5=0的两个根,

篇14:高三数学解题后的反思

一、反思题意的理解

理解题意就是从题目中获取达到解题目的的信息.对题意的理解过程进行反思,就是在解题活动完成以后,对自

己最初理解题意过程中是怎样获取信息进行再思考,通过理解题意的反思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大部分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或者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弄不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例1 把一颗骰子投掷两次,第一次出现的点数记为a,第二次出现的点数记为b,试就方程组ax+by=3x+2y=2解答下列各题:(1)求方程组只有一组解的概率;(2)求方程组只有正数解的概率.

分析:在理解题意中捕捉信息,欲要求得有关事件的概率,就要讨论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即讨论a,b的取值范围.

其实,这道题并不难,但大多数学生面对此题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就是不理解题意.

二、反思解题思路的形成

解题思路的形成就是把从题目中捕捉的信息与从储存中提取的信息结合,进行加工、重组与再生的过程.对思路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就是解题后回顾信息的加工、重组与再生,也就是回忆解题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思维活动,包括开始是怎么探索的,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为什么会走弯路,等等.

例2 已知0≤a-b≤2,2≤a+b≤4,求6a-2b的范围.

不少学生采用下面的方法求解:

解:∵0≤a-b≤2,2≤a+b≤4,

∴1≤a≤3,0≤b≤2,

∴6≤6a-2b≤14.

上面的解法看上去似乎每一步都是合理的,但实际上答案是错误的.为什么呢?

反思1:看不等式6≤6a-2b,什么时候等号成立呢?由上述解题过程可知,当a=l,b=0时,才取等号,而此时2≤a+b≤4不能成立.同理6a-2b≤14等号也无法取到.

反思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原因是“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这一性质是单向的,用它来做变形,是非同解变形.以上解法为了求得a、b的取值范围,多次应用了这一性质,必然使所求范围扩大了,从而揭示问题的隐蔽性.

反思3:那什么时候可以多次应用同向不等式相加这一性质呢?

通过这3个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三、反思解题的错漏

由于在解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在解完一道题后就很有必要进行审查自己的解题是否混淆了概念,是否忽视了隐含条件,是否特殊代替一般,是否忽视特例,逻辑上是否有问题,运算是否正确,条件是否充分,题目本身是否有误等.在备考复习中,我经常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易错的题,引导学生对解答过程、结论的正确和合理性进行反思,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解题后反思的重要性.

例3 过点P(2,3)向圆C:x2+y2=4引切线,求切线方程.

解:设切线方程为y-3=k(x-2),化为一般式为kx-y-2k+3=0,圆心坐标为O(0,0),半径为r=2,圆心到切线距离等于r,有

反思: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过已知点求圆的切线方程的方法,利用圆心到切线距离等于半径建立方程求切线斜率.而学生往往忽略了已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若已知点在圆上求切线,则该点就是切点,应该只能求出一条切线;例3中明显有22+32>4,即点P在圆外,而解答中只求出了一条切线方程,这与实际不符,那么另外一条呢?如果有,又为何不能解出?

由于在解答过程中,学生为了求出切线方程,利用点斜式设直线方程,但学生忽略了直线形式中除一般式外,其他形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用点斜式时要注意直线斜率的存在性,斜率不存在不等于直线不存在,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斜率是不存在的,因此例3中最后还有切线x=2.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往往不能把知识横向关联建构知识网络,

只把知识分块、分节进行记忆.这也是学生在解答与直线斜率有关的综合题时经常丢分的主要原因.

四、反思解题的方法

对于同一道题,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观察、联想,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启示,从而引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当然,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去凑几种解法,而是通过不同的观察侧面,使我们的思维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不同层次,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A. 130B. 170

C. 210D. 260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运用,以及等差数列各种性质的灵活运用能力.

这种方法是利用方程思想来解的,解题之后我们要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样会想到下面的方法:

解法二:设而不求,整体处理.

根据等差数列性质知:Sm,S2m-Sm,S3m-S2m也成等差数列,从而有2(S2m-Sm)=Sm+S3m-S2m. 所以S3m=3(S2m-Sm)=210.

解法三:数列结合思想.

解法四:利用选择题型的逻辑结构,采用赋值法.

令m=1,得S1=30,S2=100,从而a1=30,a2=70,a3=70+(70-30)=110,

∴S3=a1+a2+a3=210.

反思:这道题的解法有多种,哪种方法更快,更有效,哪种方法容易产生错误?

五、反思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能否迁移

解完一道题后,不妨让学生深思一下解题的程序,有时会突然发现: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竟然体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于学生解决一类问题大有帮助.

A. tan100°+cot500 °

B. cot500°

C. -tan250°

D. tan750°

本题的解答虽然简单,但它却体现了解选择题的一种独特的数学思想方法——估算法.在某些选择题的解答中,运用估算法,其解法令人称奇,有效提高选择题的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六、反思题目能否变换引申

题目变换引申是指改变题目的条件,会导出什么新结论;保留题目的条件,结论能否进一步加强;条件作类似的变换,能否类比得到更一般的结论等等.像这样富有创造性的全方位思考,常常是学生发现新知识、认识新知识的突破口.

例6 求曲线y2=4-2x上与原点距离最近的点的坐标.

反思1:将例题条件一般化,将原式的特殊点(原点)改为一般的点A(a,0).

变式1:在曲线.y2=4-2x上求一点M(x,y),使它到点A(a,0)的距离最短.

反思2:在某些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另一些条件的形式,将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化,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变式2:已知抛物线y2=-4-2x与直线y=kx+3没有公共点,求k的取值范闱.

反思3:变换条件和结论.

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由常规题变出来的探究题,对学生来说更具创造性和挑战性.

责任编辑 罗 峰

上一篇:物是人非的诗句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开学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