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4-22

在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6篇)

篇1:在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 努力实现全省内外资引进新突破

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在这里召开~年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省长亲自到会并将作重要指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也亲临会议指导,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省政协对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总结~年全省招商引资工作,部署~年工作任务,开创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内外资引进新突破,进一步增强外来投资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求真务实,~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年,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党中央、xx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切实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年共审批外资项目167项,同比增长11.33%;合同利用外资5.44亿美元,同比增长63.27%;实际利用外资1.68亿美元,同比增长46.04%。签订和实施国内合作项目1425项,同比增长8.04%;项目协议总投资1545.4亿元,同比增长497.37%;引进省外到位资金91.48亿元,同比增长1倍多。

回顾和总结~年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一)积极进取,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更趋良性发展

去年,我省招商引资工作的多项指标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还呈现出良性的发展态势:

一是“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全省上下更加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扩大招商引资、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在深化国企改革、开展行业整合、实施资源深度开发、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更加注重发挥招商引资的作用。

二是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来滇开展投资考察和合作洽谈的国内外客商不断增多。省外来滇投资呈现出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齐头并进的态势,涌现出了一批投资决策快、项目启动快、实施进展快和资金到位率高的“三快一高”项目。同时,外来独资项目明显增多,~年签订和实施的1425个国内合作项目中,独资项目有997个,占70%。

三是我省支柱和优势产业正在成为投资热点。外来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市政、旅游、矿产业、生物制药等领域,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工业园区正在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的省外企业选择我省作为开拓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来云南建设商贸设施和加工基地。

四是外来投资方式进一步拓展。除新建项目外,还实施了一批跨国跨省企业并购和股权转让项目;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外资为例,去年单个项目平均利用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326万美元和99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48%和34%。

(二)上下联动,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年,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改革开放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积累了不少成功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一是许多地县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到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和推动力度,及时研究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去年,省政府先后召开了省外资委工作会议和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研究和明确招商引资的工作思路。各地州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及时作出工作安排,使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做到了思路明确,措施具体,安排到位。

二是坚持不懈地抓投资环境的改善。省政府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扩大吸引外来投资的突破口,把~年确定为投资环境改善年,根据省政协的建议案,制定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着力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各地州市根据各自实际,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建设“绿色服务通道”、完善“一站式全过程服务”,切实加大环境改善力度。省级各部门认真执行“八条禁令”,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另外,新闻媒体还加大了对破坏投资环境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

三是高度重视工作机制和招商方式的创新。各地进一步完善和推行了引资目标责任制、部门协调联席会议制度、重点项目领导联系推进制和情况通报制、项目跟踪问效制、引资中介奖励制度等,初步形成了合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改革招商方式,招商活动更加务实,小分队招商、项目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成为主要的招商方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省外在滇企业联合会和商会已成为我省开展以商招商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云南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是狠抓签约合作项目的协调推进工作。各地都把签约合作项目的实施作为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改善金融服务,搞好各项保障服务工作,依法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下大力气提高签约项目的启动实施率、建成投产率和资金到位率。在这方面,全省招商引资系统尤其是省经合办按照荣凯同志提出的“紧贴项目”的要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五是进一步加强招商机构和招商队伍建设。继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省经合办后,各地州市进一步强化了招商引资工作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充实人员,为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年,我省招商引资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仍然没有改变“总量少、规模小”的状况,尚未实现量和质的突破,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带来的制约。全省经济总量和规模比较小,电力、煤炭等能源供应矛盾突出,工业化程度、城市化水平、劳动力素质等都比较低,与先进技术的对接不够和配套能力差,导致投资领域不宽,热点不多;二是我省招商引资工作发展现状带来的影响。一些地方对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不透,新思路、新办法、我省招商项目质量不高、前期准备不充分有很大关系。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抓好招商项目的前期工作,牢固树立“以大招商带动大项目建设”的观念,凡省级和各地确定的建设项目,尤其是大项目、好项目,原则上都要先拿出去招商引资。同时,招商引资的项目,必须是已做好或至少已开始做前期准备工作的项目,没有做认真研究和准备的项目不准上报,也不能拿出去招商,招商项目必须做到宁缺毋滥,对乱报和不负责报项目的做法,要追究相关责任。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外来投资者是要追求回报的,项目没有准备或准备不充分,招商工作肯定要失败,对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认识不到位,项目优势就得不到充分发挥。云南的生物资源在招商引资中毫无疑问是一个亮点,以推出我省的生物资源开发为例,我有一个观点,我省生物资源开发至少要请三个人。一是要请科学家来发现价值。解决云南省的生物资源有些什么功能,有些什么作用;二是要请策划家来提升价值。云南省的生物资源做成什么样的东西,做成什么样的品牌,怎样进行宣传和包装;三是要请企业家来实现价值。只有这样,项目的开发才完整。找科学家、策划家就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大家要高度重视。

(三)抓好以浙江等省市为重点的国内合作工作。从我省实际出发,既要坚持内外资引进并举,又要把工作的侧重点适当向国内合作倾斜。国内合作要进一步推进滇沪合作、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区域经济合作以及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的合作。引进东部民间资本要以浙江省为突破口,我认为,第一,浙江在云南的投资已经拥有良好的基础,超过20 万的浙江人在云南,每年有大量的资金进入云南;第二,浙江的民营机制比较活;第三,浙江的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特色,从中小企业做起,靠自己打拼出来;第四,浙江人四海为家,只要有商机,他就愿意去;第五,浙江“永嘉文化”有重商传统,造就浙江人在商场上大事敢做,小事也能做;第六,浙江民间资本充足,需要寻求出路。目前,要积极做好我省党政代表团出访浙江和上海的准备工作。利用外资要重点抓好对香港和东南亚国家的招商工作,在此基础上,努力抓好对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进一步拓宽来滇投资的来源地。我在这里强调重点,并不否定一般。但工作一定要有重点,抓好重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方式。

(四)抓好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优势资源开发的招商引资工作。要选择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战略合作伙伴,参与我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重组,参与我省10个重点产业建设,参与我省优势资源开发。招商引资在这几个方面要取得成效,首先要把战略投资者找好,找不好,不但办不成事,还要吃大亏。原云南电视机厂就是引进了一个“中山狼”,不然,现在没有这么困难。所以说,选择战略投资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看是不是战略投资者,主要是看他拥不拥有战略资源。战略资源,一是资金,二是专有技术,三是市场占有率,四是管理机制,五是产品品牌。不具备这几个要素,他就不是战略投资者。有了这几个要素,还要进一步摸清有关状况,如查看经过审验的会计师报表等。此外,在合作谈判中还要设立一定的控制点,这样就有了共同努力的基本标准。要注意区分投资者和投机者,区分一般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这是我们在招商引资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五)抓好大企业和重点地州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企业是招商引资的主体,只有企业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招商引资工作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今年,要通过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双向互动,充分发挥省属企业和中央驻滇企业的作用,加大以商招商的力度。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招商引资基础较好的地区先行一步,加快发展。各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既要发挥政府及部门的主导作用,又要注意沟通并发挥好省外在滇企业联合会(商会)、外省市政府驻滇办事处的作用。省政府驻外办事处要认真履行好职责,积极推进我省与驻地省市的合作。

今年开会,我们有两个新的做法,一是大企业要与省政府签定责任书,二是把省政府驻外办事处的同志请回来,把外省市政府驻滇办事处和外省市在滇商会的领导也请来,目的是要发挥企业的招商骨干作用,发挥办事处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招商引资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政府不能去办企业,最终招商引资的主体还是要落在企业身上,企业和政府的作用要良性互动,不要政府很着急,企业不着急。办事处常年在外,接触面广,信息来源多,具有开展招商引资的一定能力和条件,一定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今年,一定要把这两项工作抓好。

(六)抓好项目洽谈和项目实施的协调推进工作。要实现内外资引进的新突破,招商引资工作必须做到“三高”,即项目签约率高、项目实施率高、资金到位率高。今年,全省各地、各部门要继续把做好项目协调推进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务必抓紧、抓实、抓好。各级政府对本地的重大合作项目和重点招商领域,要定期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洽谈和实施中的矛盾和问题。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主动提供相关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同时,有关部门要督促投资者严格执行合同,检查项目控制点的落实情况,确保项目全面实施。

(七)抓好外来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各级政府要按照《行政许可法》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努力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尽快建设服务型的政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决杜绝“三乱”现象。认真办理各类投诉,全力为外来投资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为外来投资企业创造一个诚信、法制、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

(八)抓好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良性发展,必须认真做好相关基础工作,一是要继续加强招商引资的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要加快招商引资信息库建设,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动态掌握和提供各类信息;三是要认真做好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开展统计工作,如实反映内外资引进和外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四是要加快招商引资的立法工作,力争今年内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云南省外来投资促进条例》,以法律的形式促进引资工作的新突破。

<

p>

(九)积极探索和推行务实有效的招商引资方式。为增强招商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招商工作的实效性,今年要更加注意创新招商方式,进一步减少大团组招商和节会招商,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小分队招商、项目招商、上门招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和以商引商,努力提高招商成效。要正确处理集中招商和分散招商的关系,参加交易会、洽谈会沟通信息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光停留在这一点上也是远远不够的,要创新招商方法,不要热衷于热闹的“集体婚礼”。要改变“一年忙一回,一回管一年”的状况。

(十)加大典型经验和做法的宣传推广力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总可以起到学习借鉴、推进工作的作用。今年,省经合办要从多个层面入手,认真组织和总结出一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采用多种方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各地、各部门也要主动加强双向沟通和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帮助,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另外,在业务工作上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去年国内项目协议总投资为1545.5亿元,但省外只进来了91.48亿元,占协议总数的6%左右,这说明合同、协议有水分。有水分的数量还不如不要,意向投资也最好不要,假数量更是不能要。除此之外,质量低的数量也不可要。我们不能就招商谈招商,招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就是要提高综合效益,不要单纯追求项目数量,不能光看引来多少资金,更要看综合效益,看解决了多少就业,实现了多少税收。如果效果不好,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一定要做到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

二是处理好存量引资和增量引资的关系。以前,我们的招商引资比较注重于新项目的建设、新企业的成立,而忽视了以存量资产进行招商引资。现在,国有资本要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有大量的存量资产寻找出路。对外来投资者来说,若能进入这些领域,就不用重起炉灶,发展会更快一些,效果也会很好。今后,一定要想办法推出一批这样的企业进行对外招商。

三是处理好引资和引技、引市、引智、引制的关系。云南经济建设需要外部的资金进入,大、中、小,我们都要,但招商引资只盯住钱包是远远不够的,眼光要放远一点,要把境界提高一些。外来投资是文化的杂交,这对我们改变观念,促进发展很有好处。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要有活力,必须把引技、引市、引智、引制看得更重,外来资金的作用决不仅仅在于项目本身,“工夫在诗外”。地区的发展要靠“杂交”,只有把这些要素统筹起来考虑,才能更有利于企业、地区的发展,要处理好这个关系。

四是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今天大量讲了“引进来”,但是,我们也要“走出去”。“走出去”能够拓展企业发展的空间。这一点,对于我们云南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比我们低一些,要用经济发展梯度发展自己,要很好地研究这个问题。最近,一汽红塔在越南、老挝建组装厂、昆钢与越南合作开发铁矿等,有效地利用了国外的资源和市场,积极拓展了发展空间。对“走出去”这个问题,我们要作很好的研究。

总之,招商引资的关键是把思路搞清楚,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要很好地研究思路。思路好了,工作就容易上去。我希望招商引资部门在新的一年中要多出思路。

同志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引进国内外资金,进一步增强外来资金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和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更大的气魄、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全省经济加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篇2:在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既是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的贯彻落实会,也是2011年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总结会,更是在新形势下大力实施科学招商的动员会、部署会。下面,我代表省招商引资局党组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2011年的工作特点和成效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市(州)党委、政府的全力推动和省直部门的倾力合作下,全省招商系统紧紧围绕‚两个加快‛发展大局、‚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和‚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着力重点,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积极探索科学招商,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引进到位国内省外直接投资7083亿元,同比增长32.74%;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10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全年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高位推动、合力推进,形成了整体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氛围。

当前,招商引资已成为我们一项必须大力抓、必须首先抓、必须主动抓、主要领导亲自抓的重要工作,这是我省招商引资取得成效的首要保证。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高位推动,率先垂范,逢会必讲招商引资,亲自研究部署招商引资工作,亲自促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去年3月,奇葆书记专门要求我局新一届班子进一步明确工作定位,指导发动全省开展大规模招商,实现跨越发展。4月中旬,奇葆书记在赴安徽、江苏考察期间,对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再次提出明确要求。8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召开高规格的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奇葆书记作了重要批示,巨峰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全面部署新时期招商引资工作。

二是市(州)党委、政府全力推动。各市(州)党委、政府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主要领导亲临第一线,直接推动,这对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是最为关键的。去年以来,德阳、自贡、凉山等市(州)党政‚一把手‛,绵阳、达州等市分管领导,专门到省招商引资局对接工作,足见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视。乐山市确定‚重点建设招商年‛经济工作主题,安排了1000万元专项招商引资经费,新组建了10个驻点招商组。广安市致力打造招商品牌,成功争取川渝合作示范区和国家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张名片。眉山市创新考核方式,明确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考核。巴中、凉山、广元、遂宁等市(州)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意见。总之,如果市(州)不努力、不重视,招商引资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的。

三是省直部门倾力合作。省委、省政府对32个省直部门下达了‚十二五‛期间促进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的具体任务。相关省直部门把招商引资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配合、联动促进、强化协调、靠前服务。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加强对承接产业转移、西博会签约项目履约建设的督查督办,承担招商任务的省直部门利用自身资源,积极争取、直接促进重大项目,省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厅、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对招商项目审查、审批和要素保障给予大力支持,省委台办、省外办等部门对赴国(境)外促进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富士康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从人力资源、物流关务、要素保障、商务合作、政策支持等方面,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了项目稳步推进。最近,富士康提出‚富办‛要专职化、专业化,我想,为加快实现富士康‚十二五‛在川投资的‚六六计划‛,这也是值得的。目前相关省直部门正在促进的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5个,预计总投资额4213亿元,其中已签署意向协议或动工项目的29个。

四是驻外办事处前沿促进。省政府各驻外办事处充分发挥‚窗口‛和前沿作用,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着力抓好‚招大引强‛。各办事处虽然职工较少,却在联动市(州)、园区,共同促进项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年,联动跟踪项目231个,联动促成项目77个;直接引进项目588个,合同引资额2445亿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内100强企业、跨国公司投资项目28个,促进10亿元人民币或1.5亿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53个;联系跟踪5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重大项目19个。

(二)围绕主题、贯穿主线,探索了科学招商的工作理念和方法。

立足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方位谋划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举措。一方面,明确了省招商引资局自身‚两手抓‛的工作定位,即一手抓发动、指导、协调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一手抓重大项目的直接促进。另一方面,调整招商引资思路和方法,明确了全省大力实施科学招商的工作定位。一是科学研判产业。认真分析国内外产业转移最新动态,突出全省重点投资促进的‚3+4‛产业,梳理产业脉络,分析产业链构成及市场需求、要素保障及配套条件、行业准入及优惠政策,印发了《‚3+4‛重点产业投资促进意见》、《产业脉络分析报告》、《对日招商工作方案》等。二是科学对接需求。对内收集了各市(州)产业发展需求和布局需求、结构调整和链条延伸需求,对外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目标企业投资意向和对承接地配套条件、支持政策、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在对接双方需求的基础上,锁定了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精力促进。三是科学搭建平台。在充分利用和搭建各类活动平台的同时,加快招商网、政务网、办公网及数据库‚三网一库‛建设,加快创建全省招商引资信息化平台。四是科学投资促进。遵循招商引资内在规律,优化完善了搜集信息、发现需求、锁定目标、制定方案、实施促进、反馈信息的招商引资‚六步‛工作流程,努力做到动态促进与静态促进有机结合。五是科学调配要素资源。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动建立招商引资重大产业项目统筹协调机制,努力将有限的要素资源和支持政策向重大项目倾斜;加强招商项目预审,严把产业准入门槛,推动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如成都市建立了项目评估准入机制,围绕产业要求、环保、能源、规划、用地等方面对拟引进的项目进行评估,确保引进项目符合‚一区一主业‛产业定位,并对29个项目实施了流转。六是科学组织力量。完善督查机制,发动市(州)加大招商力度,全年各市(州)赴省(境)外开展投资促进活动9358次,其中市(州)主要领导带队388次;拜访对接大企业、大集团12774家,促成签约项目1987个。充分借智借力,省局面向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聘任了18位投资促进特聘顾问,建立了招商引资专家顾问团队。如我们的专家顾问对德阳市重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得到德阳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科学招商表面上看是‚六句话‛,内涵十分丰富,实际上必须以市(州)党委、政府为主体,上下共同来推动,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三)招大引强、集群承接,强化了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产业支撑。

围绕‚3+4+1‛重点产业,锁定关键环节,瞄准目标区域,盯住重大项目,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招大引强成效显著。全年新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3家,在川落户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73家;新签约并履约的投资额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8个,投资额2336亿元,其中投资额3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26个,总投资额1119亿元。富士康与长虹集团合作总投资5亿美元的智能手机项目,实现了我省智能终端产品的重大突破,达产后销售收入将达500亿元。成功引进巨腾国际电脑机壳、飞利浦LED专业照明、志超科技光电板、香港艾凯科技芯片及封装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强化了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优势。成功引进一汽集团成都轻中重卡汽车、重庆海特集团遂宁商用车、德国博世集团汽车底盘、广西玉柴泸州西部基地项目、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生产及研发基地等重大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我省先进制造业水平。成功引进迈瑞生物医疗、恒瑞医药、云南德胜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中建材西南水泥整合、香港旭光聚苯硫醚树脂、大爱感恩环保科技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产业层次。积极促进高端现代服务业,成功引进通用电气全国首个创新中心、飞利浦集团中国第二个地区总部、EMC公司中国第三个全球卓越研发中心等一批总部经济重大项目,以及双流机场直飞法国瓦特里机场货运航线等物流业重大项目。在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奇葆书记专门强调了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促进工作。今年1月10日,奇葆书记在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成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走开放发展之路,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为四川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谋划好成都的长远发展,鲜明确立‚产业立城‛的理念,以高端化、国际性的产业聚集发展,彰显和塑造成都的优势;强调成都要做好生物医药和化妆品产业投资促进等,这也为我们做好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重点产业加快集聚。围绕戴尔、联想、仁宝、纬创、富士康等电子信息重大项目,集群引进电子配套项目成效明显,成都、内江、遂宁、眉山、绵阳等重点承接市已签约电子配套企业136家,投资总额425亿元。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四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动员大会上,奇葆书记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接工作都给予了表扬。成都经开区已集聚了大众、丰田、沃尔沃等10个整车项目和180余个汽车配套项目,汽车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单一到多样、零散到集群、低端到高端的转变。

三是招商成果快速转化。富士康集团已累计在成都设立了10家公司,去年在蓉生产并出口便携式平板电脑超过2000万台,出口额7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成都已成为全国第四大便携式电脑生产基地。戴尔成都全球运营基地、中国重汽成都王牌商用车生产基地、一汽大众发动机及轿车三期项目已奠基并加快建设,联想、仁宝产业基地已正式投产,联想成都研发中心正式落成。新加坡-四川创新科技园已揭牌。2010年第十一届西博会签约招商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履约率99.08%、开工率95.67%、资金到位率54.39%。

(四)内外统筹、建优平台,提升了经济合作的实效和水平。

充分依托重大活动平台,务实搭建专业化促进平台,投资促进、区域合作实效进一步增强。全年引进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资金4328亿元,同比增长38%,占省外引资总量的61%;引进泛珠三角区域资金近2000亿元;来自重庆的资金超过1000亿元,这充分证明成渝两地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互补性,充分体现了成渝经济区‚双核‛一体化的特点。

一是西博会成果更加显著。国际关注度和区域关注度进一步提高,投资促进成果更加丰硕。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客商借助西博会平台大规模进入四川、进入西部;西部各省(区、市)对西博会平台更加重视,参与更加深入;全省各市(州)、省直有关部门充分利用西博会平台,开展各类投资促进活动近200场次。西博会期间,共签约投资类合作项目1565个,投资总额9451.72亿元。其中,我省签约项目1279个,投资额6822.8亿元,创历届西博会新高。在国家级展会中,西博会投资签约额居第一位,贸易额仅次于广交会居第二位。

二是赴外投促活动成效明显。圆满完成巨峰省长率团赴欧洲、台湾、香港的投资促进工作,‚台湾•四川活动周‛签订投资合作项目118亿元,赴欧活动期间,与德国海瑞克公司、德国汉莎航空技术公司等签订一批合作项目,并促成西门子(成都)自动化生产及研发基地、双流机场至巴黎瓦特里机场货运航线等重大项目在西博会上成功签约。以小祥副省长带队的‚文化中国•锦绣四川‛欧洲行活动为平台,成功举办中国四川-法国企业经贸合作推介会,并针对法国、比利时、瑞士等国家的重点企业,务实开展投资促进工作。认真分析日本大地震带来的产业转移新契机,形成日本产业转移趋势分析报告,省市加大对日招商工作力度,取得较好成效,仅第十二届西博会即签约日资项目16个,投资额16亿美元。

三是专业化平台更加务实。成功举办中国西部建材创新发展高峰会、中国西部葡萄酒产业(文化)研讨会、2011生命科技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川日资企业座谈会等专题促进活动。积极利用西洽会、渝洽会、青洽会、珠洽会等区域合作平台,推介四川、对接项目,其中第七届珠洽会四川签约项目125个,投资金额212亿元。各市(州)也举办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专题促进活动,取得很好成效。

(五)强化宣传、提升影响,塑造了西部投资首选地的品牌形象。抓好整体性、事件性、集中性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及境内外媒体和第三方机构力量,扩大了四川投资环境宣传的影响力。利用仁宝、纬创相继开工的时机,在台湾《工商时报》等台湾媒体上深度宣传四川投资环境,四川对台交流合作西部‚6项第一‛得到台资企业广泛关注和认同。利用巨峰省长率团赴台开展‚台湾•四川活动周‛活动的时机,与全球第二大IT专业媒体——台湾《电子时报》达成一揽子合作计划,集中宣传了四川吸引电子产业西进的比较优势,并与相关市(州)共享共用这个平台,获取了大量专业信息。联动市(州)通过《四川日报》等媒体对全省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全景式报道,全面展示工作举措和成效、全面推介四川投资环境。充分利用西博会平台加强宣传,省局专门邀请了20多家主流媒体,通过媒体通气会、专访、专题宣传等方式全面宣传,突出了我省作为西部投资首选地的品牌形象。据不完全统计,西博会期间各类媒体共发布四川投资促进方面的宣传报道550多篇,510多个网站转载,点击率超过100万次。

面对特殊困难和挑战,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是全省招商系统干部职工顽强拼搏、辛勤付出的结果。我体会最深的是招商战线的干部真的很不容易,付出了很多,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我觉得招商系统的干部很多时候都是用私人资源为公共服务。在此,我代表省招商引资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关于2012年全省招商引资工作

做好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首先要分析好形势。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形势的判断是,不确定因素很多。从招商引资角度分析,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世界经济探底回升还需时日,国际经济环境没有明显好转,恐怕跨国企业境外投资步伐将会放缓。同时,发达国家和地区也纷纷举起招商引资的大旗,如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总统令,宣布打造一个横跨23个部委的招商引资工作组——‚选择美国‛办公室,并建设一个名叫‚选择美国‛的门户网站,这标志着美国政府全面招商引资行动的启动,也意味着美国政府对国家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变革;新加坡投资促进局规模超过了500人,香港投资推广署不断加大对内地市场的拓展力度等。招商引资竞争的白热化正在从国内演变为‚全球化‛,我省招商引资的难度更大。

从国内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的很清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总体较好,但受国际形势影响,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物价上涨的压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压力、节能减排的压力,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在这种形势下,企业投资信心、投资能力、投资扩张愿望都有所下降。同时,兄弟省(区、市)开放力度很大,如广西与东盟合作基地、新疆西向开放重要窗口、云南西南开放桥头堡加快建设,安徽皖江、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湖南湘南等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竞相发展。我省招商引资工作的压力更大了。

从省内看,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很多地区反映土地和能源供应紧张,要素保障和承载能力不足,难以充分满足重大项目落地需求,可以说‚招商难,落地更难‛。二是重大项目引进的统筹协调不够,各地‚过度竞争‛现象严重,如果不加强统筹,也包括成渝经济区的统筹协调,招商引资成本将会大幅上升。三是招商引资队伍专业水平和促进能力亟待提高,特别是缺乏外语专业人才,招商人员对产业不够熟悉,在商务礼仪方面也还有较大差距,甚至连基本的待人接物都做不好。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等价交换,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律是相互尊重,招商引资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这方面更要做好,比如在说话时要找准角度、选准场合,该说什么、什么场合说、怎么说,这些都要把握好。在招商引资中甚至连企业老板的个人爱好都要搞清楚,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四是引进项目结构还不尽合理,带动性和引领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还不够多。现在的概念是,国内省外项目是大概是‚三七开‛,30%为基础设施和资源项目,70%是产业项目,但其中的高端项目不到20%;外资项目大概是‚四六开‛,60%为服务业项目,40%为生产性项目,产业项目比重偏低。因此对外资要努力提高产业项目比重,内资要提高高端产业项目比重。

虽然面临很多困难和压力,但我们也要看到,2012年是我省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一年,也是全省招商引资工作转型提升、科学发展、再求突破的关键之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成渝经济区加快建设,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启动实施,国内外产业加快转移,为我省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重大机遇。灾区发展振兴、‚两化互动‛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经济强省等又对我省招商引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抓住国内外产业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围绕重大产业发展继续招大引强,优化引进项目的结构,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和投产见效。当前最为有利的条件,就是省委、省政府空前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全省招商引资系统要以更加有效的推动机制、更加创新的工作举措,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2012年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省‚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和‚‘两化’ 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着力重点,坚持把招商引资与重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与提升区域影响力和带动力紧密结合,与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紧密结合,与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紧密结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以科学的理念、机制和方法,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和水平,为我省加快建设全国经济强省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基本思路是:突出科学发展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2012年确定为全省‚科学招商推动年‛,招大引强、集群承接、沿链引进,大力实施科学招商。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举措,找准工作突破口,加快完成‚四个转变‛,即由感性招商向理性招商转变,由随机性招商向必然性招商转变,由综合性招商向专业性招商转变,由数量规模型招商引资向数质并举型择商选资转变。

主要目标是:引进到位国内省外直接投资7500亿元以上,到位外商投资100亿美元以上。第十二届西博会签约项目履约率达到90%以上、开工率达到80%以上、资金到位率达到40%以上。确定这样一个工作任务,充分考虑了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也适当地增加了压力。希望各市(州)按照上述总体安排,突出重点,创新推动,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四大促进重点。在继续坚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和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以及高端现代服务业‚3+4+1‛重点产业的招商引资中,要更加突出以下工作重点: 一是突出高端项目招商。要围绕‚3+4+1‛重点产业,结合省内各地实际和发展需求,加强产业分析和研判,确定重点突破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具有引领性、关键性和突破性的重大高端产业项目,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项目在引进项目中的比重,带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要把握全球产业发展最新动态,关注产业融合项目、节能绿色项目引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突出关键企业招商。很多好产品和核心技术都集中在关键企业。要锁定国际国内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央企和重点民营企业,研究分析企业发展方向和投资动态,充分了解并积极对接需求,集中力量引进在产业链构建中起关键作用的关键企业和重大项目,集群承接、沿链引进关联产品和技术的骨干企业和核心项目。如果要承接中小企业,就要打捆引进。日本有关机构和企业明确提出,日本中小企业要抱团转移,因此我们要像集群承接电子信息企业一样,承接日本中小企业抱团转移。

三是突出龙头产品招商。招商引资最终要体现在产品上。要着眼提升产品层次和竞争优势、弥补延伸产业链条,梳理对产业突破发展带动性强的龙头产品,着力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终端产品、核心部件、成套设备等龙头产品项目,以龙头产品项目的引进带动重点产业的突破发展。

四是突出外资项目招商。110亿美元的外资与7083亿元的国内省外企业投资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们要把握全球产业转移新趋势和新特点,加大对日韩、欧美和港台等重点区域的重点产业和企业促进力度,跨梯度承接一批重大项目,提升我省实际到位外商投资在招商引资中的比重和在全国利用外资中的比重。现在世界500强企业并不缺钱,而是缺好的项目,如美国的洛克菲勒公司就希望我们整合本土企业资源,集中进行对接。

(二)找准工作突破口。一点突破,全盘皆活。找准突破口是带动整体工作的关键。招商引资就是要善于找准突破口,推动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第一,以三大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和优化完善招商引资推动机制。一是建立全省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统筹推进机制,推动重大项目的重点突破、有序承接和成功落地。二是建立全省招商引资重大产业项目合理布局流转协调机制,促进重大项目向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集中集聚集约。三是完善引资总量与项目质量相结合的招商引资考评体系,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目前,省财政厅已与我局研究了很久,准备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各市(州)招商引资工作进行奖励。如果这三个机制真正建立起来,相信会带动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至少会实现重大突破。希望各市(州)也建立或者完善这些机制。

第二,以锁定促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为突破口,实现招商引资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要广泛收集和研究投资者需求,找准承接地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完善需求,有效对接投资促进供需双方需求,锁定一批关键企业、重大项目和龙头产品,完善投资促进路线图,集中力量求突破。去年,省招商局编了本《产业脉络分析报告》送给大家,我们对几个重点产业只分析到了国际、国内和省内的层面,各市(州)要接着往下分析,根据你们的产业规划、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要素条件,来分析确定你们需要什么产业,具体的产业链定位是什么,本地有哪些关联配套企业,重点抓哪个产品,抓哪个企业,抓哪个技术。确定了自已的需求,再带着需要到资本市场上去寻找投资,就能够事半功倍。这就是科学招商强调的静态促进与动态促进有机结合。

第三,以天府新区招商为突破口,加快高新技术和高端产业项目的引进。天府新区的定位是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奇葆书记在参加省人代会成都团联组审议时强调,要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全方位开放的‚第一窗口‛和国际化大都市,并且指出国际化都市有很多种,有以产业为主的,有以政治为主的,有以文化为主的,有以交流为主的,有以交通枢纽为主的,成都要建设的是以产业为主的国际化大都市,天府新区更要坚持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一定要积聚高端产业。我们要打好成渝经济区规划深入实施和天府新区规划建设两张牌,推动新川创新科技园加快建设和面向全球招大引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项目集中集聚,加快构建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的成功范例、天府新区的核心平台和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园区。

第四,以日韩招商为突破口,以现有专门国际园区为基础,加大外资项目引进力度。我们促进外资的策略是‚突破日韩、巩固港台、拓展欧美‛。我有个体会,如果在赴国外、境外开展招商之前没有好的基础工作铺垫,在国外、境外没有内应,要想在赴外的几天内取得好的成效是很难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境外、国外中介机构渠道,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创新与外商交往方式,拓展客商和项目信息,加深对外商的接触和了解,实施以商招商,全面提升网上招商水平。同时,发挥现有专门国际园区招商吸引力,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市(州)建立针对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专门国际园区,促进外商抱团入川。

(三)大力实施工作创新。要按照‚创新、出彩、管用‛的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工作。

一是开展投资促进立法调研。积极开展《四川省投资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推动投资促进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保障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就是说把同志们好的经验、好的政策和好的做法用法律来固化。我们已向省人大报告,并与省法制办沟通,争取今年取得突破。这是事关招商引资发展的‚长远打法‛。

二是编制全省产业投资促进规划。根据我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科学编制全省产业投资促进规划,结合全省各地产业重点、比较优势、配套条件和环境容量,确定招商引资项目在区域上如何分布,在产业上如何分布,指导全省实现有序承接。

三是实施科学招商示范工程。科学招商不是口号,而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只要认真抓,可以说科学招商有无限的工作可做,有无限的创意空间,关键是怎么去做。今年,省局选择确定了在四个市州实施科学招商示范工程,这绝不是说其他市州不搞,相反,各市州都要搞。我们是希望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推动全省科学招商工作全面推进。之所以选择这四个市州,主要是因为这四个市州都是党政‚一把手‛向我们提出要求。同时这几个市州分属不同的经济区,有各自的资源和产业特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我们希望通过试点,在科学招商的六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这次我们将科学招商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一并印发大家讨论,就是希望各市州进一步了解科学招商的具体内涵和要求,争取你们自己也搞示范工程。

四是创新西博会投资促进工作。西博会已举办了十二届,很好地发挥投资促进平台、贸易合作平台和外交服务平台的作用,其中投资促进平台是第一位的。但我们在西博会投资促进工作中,方式还较为陈旧,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存在为办会而办会,为办活动而办活动的情况,甚至连发名片的机会都没有,忽视了与客商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活动的组织上,形式和内容要结合,都要创新。在去年西博会筹备组织过程中,我们采取一些创新的做法,采取纵横分工的组织方式,专门成立了五个组进行分类统筹,如创新客商组织工作,客商组把我们和办事处、商协会等邀请的客商资源全部掌握在一起,统筹分配到各相关活动中,取得了很好成效。奇葆书记在人代会成都团审议时指出,成都作为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之一,但很多家门口的重要活动我们本地人却很少参与。因此,要高度重视参与性,更加强化‚共办、共享、共赢‛理念,更加注重投资贸易成果。要把西博会作为认识客商、促进客商的重要平台,创新第十三届西博会中国西部投资说明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举办方式,举行针对日本、韩国企业的专题投资促进活动,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增强活动的影响力。要探索西博会投资类客商项目预约洽谈方式,提高客商和项目对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投资促进成果再上新台阶。五是探索外资促进代理机制。我们在境外举办招商活动时,感觉客商邀请难,促进成效也不明显。去年11月在巨峰省长主持研究全省投资及项目专题会上,我建议在日韩及台湾聘请境外投资促进机构代理或派驻投资促进人员,得到了巨峰省长的肯定。选择聘请境外机构代理一定要‚两头熟‛,一方面是熟悉四川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是熟悉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界。后来我去香港时专门拜访了香港投资推广署,他们早已这样做了,目前他们在全世界16个地方设有投资代理机构,每年都在网上进行招商代理招标,并且对所聘的招商代理或个人下达指标,如提供多少信息,介绍多少企业到香港考察,正式签约多少个项目等。今年,我们计划在日本、韩国和台湾聘请境外机构代理,更广泛直接地宣传推介四川投资环境和商机,更多地获取客商资源和项目信息,更有效更直接对接和促进投资项目。要把这项工作作为突破口,既是外资促进的突破口,也是对外宣传的突破口。具体操作上就是省局与有意合作的市州共同来做,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设多个点,也可以多个市州在一个国家设一个点。对参与的市州,信息和项目优先。希望大家向政府汇报,有意向的市州与我们进行对接。

(四)强化日常工作举措。工作举措既是思路的细化,又是实现目标的保障。大家必须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做好投资促进信息收集分析对接工作。我们的想法,就是促进投资需求和投资信息的动态实时对接,使研究需求、对接需求成为招商引资系统的常态工作。投资市场上往往是有项目的无资金,或者有资金的无项目。招商引资的作用就是把两方面的需求拉在一起,也就是当好‚红娘‛。对接需求,不能简单地靠关系,关键要靠技术,要靠方法。一是完成招商网、政务网、办公网及项目库‚三网一库‛建设,创建省、市(州)、县、园区四级共享,政府、企业、投资中介多方互通的信息平台,实现省招商局、各市(州)、园区和企业‚1+21+N‛的信息共享共用。这个网上21个市州都设窗口,你们要充分利用这个窗口进行内容的更新和完善,二是建立市州需求定期报送制度,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加强投资促进供需双方需求分析和对接。去年以来,省局先后向各市州收集了三次招商引资需求。前两次收上来的需求非常笼统,千篇一律,这样我们就没法给大家做好服务。第三次收的情况就好多了。市州、区县必须作细化的研究,真正找准需求,针对性促进,才能真正从随机性招商向必然性招商转变。

二是提升境内外投资促进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最近,我看了一本叫做《IT》的杂志,介绍的一个案例给我印象很深。大连的一个区为了到北京开投资推介会提前准备了几个月,并在2个月内收集、分析和联系了100多家大企业,最后筛选了确定了20多家目标企业请省长、副省长到会促销,参会的都是目标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会议期间就达成了多个项目的合作协议。因此,搞招商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搞‚花架子‛。今年,我们一方面要做好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举办或参加的重大活动投资促进工作,包括:第十三届西博会中国西部投资说明会,省主要领导率队赴日韩举办‚日本—四川活动周‛、‚韩国—四川活动周‛活动,出席在新加坡联合举办的‚新--川贸投委‛第14次年会等。另一方面,要围绕重点产业、重点目标区域,在境内外务实策划举行一批突出产业特色的央企入川、民企和外企促进等专题专项招商活动,定向承接、集群引进。各市州除了参加省上组织的相关活动外,更要结合本地实际,及早策划和确定一批重点活动。对于重大活动,年初就要确定,这样才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前期准备,选好目标企业,一家一家地对接。

三是深化以产业对接和双向投资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合作。要以产业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强化产业对接与承接。要深化与对口援建省市的长效合作机制,更加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要加强成渝经济区合作,‚一极一轴一区块‛的地区要做好这项工作,加快构建‚双核五带‛发展格局,特别是广安、内江、遂宁、达州等地要加强与重庆的合作,抓好承接产业转移和投资促进工作。要促进省内各地之间的互动发展,推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型合作、毗邻地区产业一体化合作、资源产业互补型跨区合作。推动省内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到省外投资发展,拓展发展空间。

四是加强投资促进力量组织和队伍培训。招商引资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招商引资部门无法包打天下。现在全省招商系统有3600多人,但更多的还是‚精英招商‛,即能干的人招的多。招商引资一定要形成前台、中台、后台有机结合,一环扣一环、各自发挥作用的工作局面。关键是要整合各方力量。要善于发动和用好各级领导的力量,要充分利用职能部门、园区和驻外办事处的力量,要广泛借用社会各界的力量,发挥‚四川省投资促进特聘顾问‛作用,特别是用好各类商协会等中介机构和企业专业人员资源,充分借智借力。总之,要充分发动和整合各方力量,努力形成省直部门、市县和园区、政府驻外办事机构、企业和商协会中介组织‚五位一体‛的投资促进体系,变‚精英招商‛为‚团队招商‛。要加强全省招商引资系统文化建设,倡导树立‚科学理性、坚忍不拔、艰苦拼搏、乐于奉献、敬业亲商、诚信服务‛的招商精神。要广泛开展全省招商引资业务培训和重点产业专题业务培训,完善招商系统上挂下派干部交流机制,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队伍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建设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的专业化招商队伍。开年后,我们就将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招商引资专题培训班。

五是加大境内外宣传推介力度。对投资环境的政务宣传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在境外和省外宣传,不能搞成自我教育和自我宣传。要综合利用多种渠道和各类平台,借助专家、企业、外媒和第三方咨询机构等力量,巩固彰显四川‚投资西部首选地‛的品牌形象。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网络媒体的合作,开展境内外网络宣传,利用国际投资促进主流机构开展投资地形象宣传。要建立信息定期通报制度,每季度将我省最新情况向锁定的目标企业通报。去年,我们到罗氏集团上海总部促进,在向他们介绍四川的最新情况时,其总部负责人就非常感兴趣。只要我们反复讲、天天讲,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六是营造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各地招商引资部门要为地方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推动承接地不断完善投资合作环境。要完善产业配套条件,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对集中、就近配套、集聚发展的原则统筹项目布局,加强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完善配套链和供应链。要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加强专业园区建设和招商,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引导外来企业、配套项目使用多层标准厂房,促进集约和节约用地。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严格依法行政,信守各项承诺,切实保障外来企业合法权益,做好物流、关务、金融、员工招募等服务的协调工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和生活环境,为外来企业在川发展创造好的工作氛围、文化氛围、生活氛围。去年春城书记召开了一次台商座谈会,会上有一家养鱼的台资企业反映企业受了灾,在政府补助时却得不到与本地企业同样的待遇。大家要向市州政府反映,千万不要以所有制来划分,要对所有的企业给予同等的公平待遇。

七是加强招商引资项目促进和跟踪督办工作。省委、省政府很看重这项工作,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每季度都要分别对各市州赴省外、境外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成效和西博会签约项目落实工作进行通报,各市州的书记、市州长也相当重视。对于完成全年7500亿元国内省外企业直接投资工作目标,可以算个账。一方面,到位资金大概‚三七开‛,即30%是当年促进项目的到位资金,70%是往年促进项目的到位资金。另一方面,去年西博会我省签约招商项目6800多亿元,如果资金到位率达到40%,就将到位2700亿元。因此,督查督办工作极其重要,这个机制今年还会进一步完善。此外,要加强对‚十二五‛期间承担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任务的省直部门的沟通对接,完善促进机制,提升促进实效。

篇3: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 我就2009年全省乡镇企业、农机工作开展情况和抓好2010年乡镇企业、农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2009年全省乡企、农机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一) 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局面扭转,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齐心协力、多措并举、沉着应对, 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 扭转了效益下滑的局面,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经济总量、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1. 发展成效同步提高。

预计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入分别达到922.5亿元、535亿元、299.1亿元和251.0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6%、19%、13%和6.6%.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0.7%, 100.5%。

2. 发展态势稳步加快。

预计2009年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82.8亿元, 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达到21.2亿元, 同比增长9%。规模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5%, 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

3. 发展贡献继续上升。

预计到12月底, 全省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上交税金、支付劳动者报酬分别达到3524.4亿元、128.3亿元、288亿元, 同比增长12%、15%, 13%。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达到1064元 (全口径) , 同比增长12.7% (未扣除物价因素)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 同比增长3%。

我省乡镇企业取得上述成绩, 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 以应对金融危机为核心,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监测力度。强化对重点行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30个乡镇企业直报点生产运行情况监测, 积极建立统一的应对金融危机信息收集、情况分析和对策研究机制。二是认真落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投入贷款贴息资金700多万元重点扶持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成长型企业, 增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三是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与省农信社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 制定了《关于建立贵州省地县两级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点的方案》, 投入资金1100万元支持11个县建立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分支机构扩展到贵阳、遵义、安顺。四是加大科企对接力度。积极承办农业部11月份在我省举办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活动。收集了肉类加工、粮油加工和蔬菜加工三大类别46个技术需求问题,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国内科研机构搭建合作平台, 实现技术对接。

第二,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产业型大项目工作的意见》, 重点支持茶、油、椒、药、薯、肉、粮、果、蔬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发展, 投入贷款贴息资金800多万元扶持农产品加工产业型大项目、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创业基地, 着力培育在本地区同类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 能带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组成“秸秆生物饲料实验项目课题组”, 启动了应用生物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饲料项目, 开展利用秸秆生物饲料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的试点工作, 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在开阳、绥阳两县筹办了“全省桔秆生物饲料养畜推广示范暨综合利用现场会”, 对秸秆生物饲料养畜和综合利用的各种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三是成功举办2009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第五届医药博览会, 有效推进了我省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产品展示、技术合作、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第三, 以应对农民工回流为重点, 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功能作用, 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提高素质推动就业。一是开展创业扶持。制定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 以政策引导、强化服务为手段,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平台,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支撑, 投入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资金461万元, 引导返乡农民工发展乡村旅游、储藏保鲜、商品流通、物流配送等服务业。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 开展粮食、蔬菜、畜禽、水产、花卉、林果等实用技术培训, 帮助农民工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需求, 开展茶叶加工、食品检验、中药材种植、竹木工艺、食用菌栽培、建筑等工种以及企业订单、定向、定岗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帮助农民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每年培训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和农民工达10万人 (次) 。三是开展回乡创业培训。投入农民工创业培训资金250万元, 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种养殖、加工、农产品经纪人、营销等创业技能培训, 帮助农民工创业。

(二) 农机工作保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

1. 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兑现, 补贴效果凸显。

2009年, 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 增加补贴机具种类, 扩大实施范围, 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覆盖了全省所有农业县。中央下达我省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1.6亿元, 省级配套资金5540万元。各级农机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农业部领导提出的“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的要求, 严格贯彻执行农业部和财政部制定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试行) 》, 努力把农机购置补贴这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让各级政府满意、让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满意、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为方便农民购机和操作, 除中央资金每台机具补贴标准为30%外, 省级资金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均为8000从实施情况看, 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完成, 共补贴农户购置各类农业机械9.86万台套, 受益农户达9.56万户,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616万千瓦, 增长5.1%。

2. 农机化服务领域拓展, 作业水平提高。

各级农机部门以实施“农机科技增粮行动计划”和“农机科技进农家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 组织开展好农机社会化服务, “春耕”、“三秋”期间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救灾突击队, 加快农作物的抢种抢收进度, 组织开展以耕、种、收为重点的机械化作业, 发挥了农机的生力军作用。全省完成机耕面积910万亩, 机械灌溉625万亩, 机械半机械化脱粒355万吨, 组织农机科技人员下乡5万人次, 农机出勤241.9万台次, 组织机耕服务队1367个, 抗灾救灾服务队452个, 投入抗灾救灾机具52.5万台, 检修各类农机具34.98万台次, 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0万人次, 有效促进“春耕”、“三秋”生产的顺利进行。

3. 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技术装备水平提升。

全省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通过农机化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一是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 继续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工程的实施, 全省水稻机插秧工作实施有序, 效果良好, 共完成机插秧面积30万亩。二是继续组织实施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我省作为农业部农机化司确定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省区之一, 2009年在总结前几年项目实施的基础上, 继续在20个县进行示范推广, 投入资金200万元, 各实施县以组织引导、示范宣传、保障措施等工作为抓手, 促进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取得新进展。三是加大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在24个宜茶县实施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 每县投入18万元, 共投入资金432万元, 项目实施区新增茶叶生产机械2047台, 带动各类资金投入1046万元。通过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完善了组织协调机制, 提高了茶叶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为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探索了路子。四是做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按照实施要求继续在9个县组织实施, 2009年每县投入20万元, 各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制度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和宣传引导上进一步落实, 通过与农机购机补贴资金紧密结合, 示范区新增各类机具1.58万台, 投入各类资金4495.6万元, 项目区农机技术装备和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五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县结合本地实际, 把建立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部门的重点工作, 认真帮助条件成熟的乡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09年投入资金208万元, 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6个, 使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10个。同时, 各县对农机协会、农机服务组织、经销服务组织、维修服务组织的建设也积极引导, 做好协调服务, 充分发挥了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和促农增收中的作用。

4. 强化安全措施,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全省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及驾驶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一是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进一步提高农机经营使用者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二是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 深化拖拉机及驾驶员无牌无证和“五整顿、三加强”专项治理活动, 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挂牌率、检审率, 深入地县开展专项督查, 确保农机安全作业。三是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新机制, 增强服务意识,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消除事故隐患, 坚决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全年未发生农机死亡事故, 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

二、正确把握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发展形势和问题

在看到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化发展的积极变化和进步的同时,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就乡镇企业发展而言: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9%, 资源型产业产品占主导的工业结构特征明显, 与走贵州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存在。尽管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银行贷款仍然比较谨慎, 抵押贷款手续繁杂, 企业选择银行空间不断缩小, 融资难度加大。三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弱。目前全省乡镇企业仅有不到2%的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 不少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还达不到销售收入的1%, 企业创新前沿技术少。不少企业的技术装备还停留在90年代甚至80年代水平。从人才结构看, 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密度为11.1%, 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密度还不足3.3%。人才总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技术创新缓慢, 成为制约我省乡镇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农机工作看:一是全省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 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绝大部分作物机械化程度依然很低, 不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还不够大, 服务市场也不够规范, 还不能适应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少数地方购机补贴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 资金使用监管还不够完善和有力, 违规违纪操作补贴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机作业受油价与供应影响较大, 影响农民从事农机作业的积极性。同时,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有利因素不少。从政策环境看,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 各级政府积极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 中国特色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 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内在需求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 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从技术支撑看, 粮食作物各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基本成熟, 其他各类农机装备和技术创新日趋活跃, 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装备及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从发展机制看,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有效实现了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 为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各级乡镇企业和农机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定走区域特点乡镇企业发展和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改革创新,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拓宽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布局、效益有机统一, 促进乡镇企业和农业机械化健康稳步和可持续发展。

三、真抓实干, 推动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也是乡镇企业和农机融入新组建的农委协调运转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至关重要。

(一) 关于乡镇企业工作

2010年, 乡镇企业在产业发展上, 要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配套型、农业产业延伸型产业;在功能定位上, 要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 加快与城市产业配套协作, 提升产业层次, 搭建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平台;在发展重点上, 要围绕产业化、资源差异和市场需求, 做好转型、重组、升级“三篇大文章”;在资金使用上, 抓住农产品加工这个重点, 实行“两个为主, 两个为辅”, 即以贴息为主, 补助为辅;以扶持产业型大项目为主, 培育成长型企业为辅, 实施“四个倾斜”, 即向规划内的项目倾斜、向乡镇企业集聚区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倾斜, 促进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1. 在发展优势产业上, 实现“三个突破”。

按照农业部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要求, 一是优先发展以粮、油、茶、椒、药、薯、肉、果、蔬为主的加工业, 在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上取得突破。二是组建区域性企业集团, 加强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 在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上取得突破。三是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在搭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平台上取得突破。

2. 在发展特色产业上, 打造“三个亮点”。

一是精心培育特色旅游产品,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二是在小城镇、产业集聚区、农产品加工集散地、重大工程项目和交通枢纽节点, 积极发展储藏保鲜、物流配送、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餐饮住宿、连锁经营等服务业;三是培育、建设一批辐射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3. 在解决制约瓶颈上, 破解“二大难题”。

一是在资金方面, 加快地、县担保机构试点步伐, 进一步健全乡镇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二是在技术方面, 加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力度,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攻克影响发展的关键性难题, 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 支持企业开展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提高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在夯实基础工作上, 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摸清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尤其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及时与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和省统计部门衔接, 调整、修订我们现有的统计体系, 以适应新的工作职责、职能要求。三是加强项目库建设。今后各地申报的项目, 原则上要出自项目库中。各地的项目库储备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产业政策及时更新、增减。四是着手制订“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二) 关于农机工作

2010年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8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680万千瓦, 机耕面积950万亩, 机插秧面积30万亩, 机收面积200万亩, 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大幅度增加, 农机装备结构继续改善,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农机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为确保各项目标的完成, 各级农机部门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 强化购机补贴政策措施, 确保补贴工作安全到位。

2010年国家将进一步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 各级农机部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将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真正让党和政府放心, 让农民和企业满意。特别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严格纪律, 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要求, 坚持“五项制度”, 做到“八个不得”, 严格程序, 阳光操作;强化监管措施, 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倒卖补贴指标、乱收费、虚报套取补贴资金等违规行为的检查, 发现问题严厉查处, 决不姑息。

2. 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上水平。

按照《农业部关于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指导服务,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要继续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大力组织开展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 建立定点联系机制, 培育一批典型, 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2010年全省将新建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25个。通过开展合作社法人代表和维修人员及操作工等业务骨干培训, 全面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

3. 突出抓好重点农时服务, 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春耕”、“三秋”是农机服务农业生产的主战场, 各级农机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好“春耕”、“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作业,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用柴油供应, 维护农机作业秩序。重点加强水稻机收跨区作业组织协调, 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 推动跨区作业向跨区机耕、机插等环节拓展。

4. 立足节本增效,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

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步伐, 大力推广土地深松、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和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集成应用, 努力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新机制。

5. 严格依法行政,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

要以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 继续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 开展新一轮“平安农机”示范县考评工作, 加强对拖拉机培训机构的管理, 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 农机手的培训关、审核关, 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隐患, 确保农机事故死亡控制数零指标的实现, 为农机安全作业保驾护航。

篇4: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5:在全省海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贺仁雨

(2011年2月21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2011年全省海事工作会议承接了“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发展阶段,对于总结成绩经验、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水运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会议表彰了海事工作先进单位,健强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很振奋人心,大剑同志对水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请大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十一五”是湖南交通投入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交通面貌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社会和舆论经常用两句话来概括、点评:一是交通发展是湖南综合实力提升的显著标志,二是交通成为湖南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行业之一;它的标志是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同时,交通在水运发展上也有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十一五”后期水运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第一,基础设施网络有新的改善,建成和新开工 了一批水上重大项目,五年新增1000吨级航道90公里、1000吨级以上泊位29个、客运综合泊位12个,水路基础设施增加了有效供给;第二,运输保障能力有新的增强,与“十五”末比,船舶运力、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分别增长233%和149%,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72 %、82 %,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232 %和105%;第三,依法行政水平有新的提高,水路运政、港政、航政执法力度加大,水运市场、港口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依法加强了航道设施保护,行业管理取得实质成效;第四,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有新的好转,四项指数全面下降,没有发生一起群死群伤重特大水上交通安全责任事故,为保持交通运输行业乃至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第五,重大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抓住成品油税费改革机遇,全省14个市州建立了统一的水路交通管理机构,省海事局机关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部分市州海事机构和省海事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经费实现财政保障,打造了水运发展的高效平台;第六,水路交通形象有新的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科教兴航”战略深入实施,行业大局保持稳定,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步。

“十一五”的发展实践证明,以健强同志为班长的省海事局党委是一个团结、干事的班子;水路交通干部职工是一支 2 能战斗、值得信赖的队伍。借此机会,我代表厅党组,向“十一五”水路交通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省水路交通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我省水路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老同志、老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做好“十二五”和今年水路交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水运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

今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对“十一五”进行了总结,对“十二五”进行了规划,我在总结讲话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加快打造“综合交通”、“两型交通”、“智慧交通”、“阳光交通”。从这四个方面看,“十二五”是湖南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水运也不例外。健强同志在工作报告中的定位是水运面临着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实发展机遇。

德江副总理去年亲自沿长江调研水运工作后,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表态,他会出席武汉航运中心奠基典礼,充分体现出国家对水运发展的高度重视。周强书记2009年5月调研水运工作以来,明确省长助理袁建尧同志代表省政府直接联系和分管水运工作,提出每年投入3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水运发展。我到交通运输厅工作后参加的省政府第一个会议,就是永文副省长主持研究水运工作。水运具有 3 运量大、占地少、能耗低的特征,但这些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省航道通航总里程11968公里,但千吨级以上航道仅700公里,只占航道总里程的5.8%,特别是航道常年通航保证率只有50%强一点,无法满足工厂、企业水路运输保障需求。比如湘钢每年2000吨矿石运输,水运只承担了600万吨,还有1400万吨依靠铁路运输。又比如电煤运输,全省1119座煤矿,都是小矿山,煤层薄,水位高,瓦斯突出,产量不高,一年产能5000—6000万吨,全省每年外购电煤在2000万吨左右,但水路运输承担的量不大。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湖南的能源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水运在保障能源物资运输方面应该发挥更大作用。所以说,加快水运发展是推进“四化两型”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打造“综合交通”、“两型交通”的必然选择。

“十二五”我省水运规划投资145亿元,超过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4个五年期的投资总和,但仍然赶不上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步伐。今年的国务院2号文件《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两纵一横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对照其中的3个重要发展指标,我们的压力很大。一是10年建成现代内河水运体系。健强同志在工作报告里列举了几个数字,全省482座水利枢纽,常年通航的只有147座,仅占30.5%;11座升船机正常运作 4 的只有2座,仅占18.18%,单是改造现有的水利枢纽和升船机,工作量都相当大。正在建设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双线船闸按照每小时通过4艘船计算,一天的通过量也就是200来艘船,这样的通行能力,离现代内河水运体系相差甚远。省海事局初步匡算,如果湖南内河要达到现代化高等级航道标准,总投入在1000亿元左右,“十二五”水运规划投资145亿元,不到这个投入规模的1/5。二是2020年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2010年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17亿吨,达到2020年30亿吨目标,10年必须有43%的增幅。我省2010年水运货运量1.6亿吨,按这个增幅计算,2020年要达到2.9—3亿吨左右,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全国建成1.9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湖南航道通航总里程全国第三,到2015年底1000吨级航道里程才971公里,仅占全国规划里程的5.1%。湖南的1000吨级航道如何在全国高等级航道网中布局、定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所以说,水运现在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关键是我们能否抓住机遇,跟上国家发展步伐。今年国务院2号文件明确了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准备项目、如何定位发展标准?健强同志工作报告最后两句话很形象,也很贴切,即“风正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但加以延伸,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风正潮涌,我们怎样扬帆破浪?”。2009年 5 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守盛省长多次提出省政府常务会议要研究水运工作。永文副省长还将组织专题调研,要按照国务院2号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相关准备。

水运发展怎么“扬帆破浪”?重点在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省厅和健强同志工作报告安排,锁定“十二五”145亿元规划投资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完成,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十二五”水运规划投资是“十一五”实际完成数的4倍,对海事系统的技术力量、人才队伍结构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挑战很大。同时海事系统还承担了大量的行政管理职能,在管理和建设上,要两者并重。二是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按照新的目标定位,组织修编现有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特别是要把握时间,抓紧调整完善“十二五”水路交通建设规划。

二、抓好水运重大项目

重点抓好在建项目,尽快形成实际能力。我非常赞成大剑同志的观点,在加快发展和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安全发展摆在重要位臵,平安、顺利推进水上在建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和关键性项目的前期准备。一是岳阳城陵矶综合枢纽项目,该项目初步估算投资180亿元,守盛省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求,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十二五”要启动建设。岳阳城陵矶 6 综合枢纽具有很大的综合效益,不仅可以解决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航道水深问题,而且可以解决洞庭湖的生态问题。长江三峡工程建成以后,江河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清水下泄,河床下切,水进不了洞庭湖。洞庭湖以前常年库容量80亿立方水左右,现在最少仅6亿立方,连安乡、华容这样的“水窝子”,现在居然连用水都有困难,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岳阳城陵矶综合枢纽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社会关注度高,但现在都在逐步形成共识,水利部门已同意启动该项目建设。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抓紧启动前期工作。二是打造沅水能源通道项目。沅水干流航道现有技术标准500吨级,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托口电站船闸通过能力只有50吨级,形成了瓶颈制约,这个问题不解决,贵州的煤就运不过来。国家对发展水利很重视,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5年投资1万亿元,改善水利基础设施,这对水运发展是利好消息。如何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统筹解决通航、闸坝碍航、水利建设等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提出政策措施建议。三是湘桂运河、涟水复航等项目。无论是部省安排资金,还是社会资金注入,都需要项目支撑。因此,特别需要加强重大项目储备。要依托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抓住当前十分有利的战略机遇期,把湖南水运事业加速向前推进。

三、切实抓好水上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责任在公安交警,水路交通安全在海事系统。近年来,水上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四项指标都呈下降趋势。但水上安全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一方面要突出抓好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目前水上在建项目11个,分129个标段建设,总投资114.6亿元,今年还要新开工澧水张家界旅游航道建设工程等5个项目。水运工程投资总额在不断加大,必须高度关注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厅党组确定2011年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的“工程质量年”,重点采取7项措施推进工程质量管理,要结合水运工程实际,全面开展好“工程质量年”活动。2月18日,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经理和总监培训班正式开班,这是“工程质量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海事系统也要抓紧组织水上工程项目经理集中开展1次培训。另一方面要重点抓好水上交通安全。目前水上客运量呈下降趋势,但这只是水运发展过程中的暂时现象,随着湘江、沅水、澧水梯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航电枢纽的建成和全省航道常年通航保证率的不断提高,水上旅游客运量将会大幅增加,这是人的亲水性使然。现在的难点主要是乡镇船舶和渡口的安全监管。我省有船有渡水库145座2680平方公里,渡口3037道、渡船4209艘,渡口、渡船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另外,全省山区库区还有为数不少的民渡、义 8 渡没有纳入统计口径,水上安全监管的压力相当大。乡镇船舶和渡口管理的责任主体尽管在县乡人民政府,但我们有行业指导和监管的责任,要大力推广怀化“县管乡包村落实”管理模式,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水上一方平安。

四、大力开展文明创建

今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了“四新”要求,即创和谐新局面,登发展新台阶,上服务新水平,树交通新形象。交通新形象要靠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来体现。刚才健强同志已经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我不再多讲。

五、破解水运发展难题

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十二五”水运发展难题。一个重要方面是突破资金瓶颈,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调研和采取一些办法。比如融资平台的搭建、市州作为筹资主体如何为水运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等等。市州对发展水运有很高的积极性,当年衡阳建千吨级码头时,为解决特变电工特高压和特大流量的变压器运送问题,就建设了载荷500吨的可移动门吊设施。

篇6:在全省农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七个市、县的典型发言,很有借鉴意义。永昌同志对全省的农经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开创农村经营管理的新局面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历来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营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也应适时做出调整,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对此,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切实承担起打基础、保稳定、谋长远、促发展的历史职责和任务。

(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和谐的保障、发展的动力。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逐渐减少;随着劳动力流转的加快,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趋于减少;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单家独户种植农作物效益低的现象日趋明显,认真探索在落实和维护好农户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和土地流转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各级农经部门今后一定时期的工作重点。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农经部门必须明确工作定位,找准切入点。一是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支持保护作用,创新经营制度,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围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科学技术、物质装备、产业体系支撑。三是围绕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各类服务。四是围绕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民主管理、民主理财制度,完善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三)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稳定了“分”的基础,创新了“统”的方式,丰富了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能有效解决单个农户“办”不了、政府“包”不了、集体“统”不了的事情。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农村各类新型市场主体蓬勃兴起,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各级农经部门要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总结基层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力探索新形势下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完善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请承担国家有关涉农项目,创造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环境;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二、解放思想,创新经营形式,不断深化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坚持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使农户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党在农村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不能动摇。但由于农村人口多、户均面积少,且地块零星分散,严重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客观上存在小农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同时,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务收入成为农户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加之种地特别是种粮比较效益低且多为老弱劳动力的实际,这既给各级农经部门不断深化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也为创新农村经营形式提供了难得机遇。

(一)抓紧做好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加快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继续完善土地承包合同,规范档案管理;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和工作机制。这些工作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保障开展这些工作所必须的工作经费。

(二)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形式。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维护农户土地承包权益、充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的办法,不断丰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通过组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推行成规模的农户委托流转;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成建制的土地流转合作社;通过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村(社区)集体资产统一量化入股,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等形式,力争今年年底,耕地流转面积由目前的678万亩增加到750万亩,2012年达到1500万亩以上,实现翻番。

(三)积极探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配套政策。积极探索种粮直补与经营规模挂钩的政策,研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形式,明晰农村耕地、宅基地、住房等资源的财产权利,盘活农村存量资产,化解农村因无资产抵押而造成的“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矛盾,实现资金、技术等向农业集聚,大力推进特色效益农业,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农业生产力水平。

三、狠抓落实,搞好示范带动,加快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国内外经验表明,建设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助于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有助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有助于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农业;有助于提高农民和农业整体素质,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力争今年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去年底的10593个发展到14000个,2012年达到30000个以上,年均递增4000个以上。

(一)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训宣传力度。各级政府要制定规划,落实专项培训经费,支持农业部门继续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的法律政策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农民经纪人、专业大户带头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级新闻媒体要对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各级政府要对在支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发展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以及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予以表彰、奖励,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力度。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规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的日常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成功经验。农业、发改委、财政、国土、税务、工商、科技、科协、金融、电力等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和规范建设提供政策指导服务,鼓励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章立制,制定好符合当地实际的合作社章程,建立好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建立好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议事规则、表决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健康发展,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和国家支农惠农建设项目的承担实体。

(三)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政扶持和信贷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尽快将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培训、质量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要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贷款担保机构,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贷款提供担保;有条件的地方,除财政预算扶持外,还可采取财政贴息的办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扶持。各级农村信用社可采取增加授信额度、实施优惠利率、实行信用贷款的办法,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困难,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村信用社互利双赢。

(四)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项目扶持力度。在实施好财政预算安排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项目的同时,要组织财政、发改委、农业、科技、扶贫、水利、林业、农机等部门,通过项目委托和承担实施等形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要整合各种支农资金,集中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基础实、经营规模大、质量安全优、服务设施全、带动农户多、经济效益好的示范性合作经济组织。

(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力度。各级工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服务窗口和“绿色通道”,免费提供注册登记的咨询服务,取消不合法的前置审批,方便农民登记办社。农业、工商、质检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统一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统一申请使用自己的商标和品牌,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使合作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标准化、安全化、规模化生产。商务、供销部门要开展好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超对接”活动,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产品顺利进入超市。质检部门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所需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实行优惠政策,严禁收取除工本费以外的任何费用。国税、地税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土资源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用于农产品生产的种养殖场和设施农业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并优先安排,对兴办加工企业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要及时办理手续。环保部门要免收农户小规模养殖的环评费。电力部门对从事种养殖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用电要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政策。各市(州)、县减负办要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的要求,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收费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减轻农民办社负担。

四、规范管理,突出村财公开,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村社集体资产是由成员入股和长期劳动积累所形成的共有资产,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倍受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一是各级农业部门要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为契机,以集体财务规范化试点示范为载体,大力推进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从2009年起,省农业厅要每年搞100个村的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各市(州)、县也要制定规划,分级开展试点,力争在2012年前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村达到80%以上。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农村财务管理纳入纪检监察部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范围,负责查处农村财务违纪违规行为。各级财政部门要保障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工作经费,积极支持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建设。二是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给予经费支持,共同组织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三是要切实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对财务不公开或假公开的,要组织专人帮助清理财务,并监督其进行财务公开;要结合财务公开工作,推进和完善村帐乡代理、会计委托代理。四是要加大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力度,重点做好土地补偿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村社干部经济责任、强农惠农政策等专项审计,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双向监督机制,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五、加强督查,加大减负力度,着力构建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

农民负担问题,反映了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关系,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做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方党委、政府对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和执行是否正确,执政为民的理念是否树立,党纪政纪的约束是否有效,是一个严肃的、重大的政治问题。当前,造成农民负担反弹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具体表现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没有建立,农村教育、卫生、道路、农田水利建设等都需要快速发展和大量投入;乡村两级债务需要妥善化解;政府职能转变未完全到位,正确的政绩观未完全树立;部分基层干部的减负意识出现淡化,农民负担反弹的压力仍然较大。从全国农民负担检查情况看,20**年农民承担的费用在税改后首次增加,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各级农业部门一要坚持农民负担检查制度,不断提高检查质量,重点督办查处修路强行向农民摊派集资、变换形式向农民乱收费和平调、挪用农民各种补贴补偿款等问题;二要不断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探索建立以政府补助资金为引导、筹补结合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三要加大专项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对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农民外出务工、殡葬、用水用电等方面乱收费、乱罚款的专项治理;四要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管制度,继续坚持涉农负担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权益义务“监督卡制”、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等五项基本制度,使农民负担监管制度化、规范化。

六、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切实保障农村经营管理职能的履行

农村经营管理系统行使政府职能,承担着依法行使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村经济统计、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工作。这些工作涉及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权益的合法保护,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都相继下发文件指出: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等行政职能列入政府职责,确保履行好职能;加强农村经营管理,把贯彻农村经济政策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是保证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长期稳定的重要环节。同时指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政策性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有权威的工作机构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努力造就一支熟悉农村政策、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专职队伍,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及编制部门要认真贯彻这些文件精神,理顺与之承担职能相适应的机构和编制,特别是乡镇要明确具体承担农经工作的部门,要有专职人员,要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履行职能。各级农业部门,要“树立农业生产与管理并重的思想,高度重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农经工作的重视,协调好相关部门对农经工作的支持。各级农经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能,强化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农经队伍特别是基层农经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

上一篇:致石油大学毕业生的一封信下一篇:唱支山歌给党听庆党九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