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知识点

2024-05-18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知识点(精选6篇)

篇1: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知识点

一、说教材: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 六年级册第六单元以书信为主题的一篇重点阅读课文。训练重点是结合书信让学生了解有关书信的知识,能够正确书写信封,掌握书信的格式。其次在教学时应抓住重、难点,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同时应引导学生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边读边想,体会信中流露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教育。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主要讲了巴金给孩子回信的原因,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对家乡孩子的希望和祝福。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和喜爱。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书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巴金爷爷的信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本课紧密的与主题相联系,以书信体的形式,用简明、清楚的语言表达方式,传达出写信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信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三年来的语言积累,可以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所讲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能够结合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谈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其中的情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留言条和请假条的写法,因此对写信格式的掌握不是难点。相反,在学习巴金爷爷信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因为语言含义较为深刻,在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时,将会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他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立和安排,决定着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我对本课的目标确定是:

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识记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展开合理想象、理解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读,读通读顺,概述主要内容。(2)以读为主,抓关键词,边读边想,引导想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对文学家巴金爷爷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激励学生爱惜生命,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并使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的深刻道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一方面必须有效地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重难点问题。教师围绕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适时开展合作学习,往往能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四、教学重点:

朗读,抓重点词语和语句体会内容

五、教学难点:

引导朗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方法决定教育质量,而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很重要,对孩子今后的自主学习有导向作用,因而结合课文特点我 的教学方法是:

六、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抓关键词和句子,边读边想,引导想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感情。

七、教学过程

1.课前活动,组织教学

当我面对几十个可爱而又陌生的孩子时,我想到的是怎么很快的拉近与他们陌生的距离。于是结合今天学的名家名篇,我想到了和孩子交流平时读过哪些书,作者都是谁,在交流中消除师生的陌生感,引导学生多读名家名作,在他们的滋养下提高文学修养,同时也为学习本篇课文作了情感铺垫。

2.交流谈话,引入新授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先要关注教学的对象——学生。如果脱离具体的教学对象,就不会有最佳的教学设计。在课前了解、关注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特征、迁移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方式,都值得我们去仔细分析。搜集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而交流的过程则是再创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今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环境与以往大不相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阅读的内容广,如果我们还是认为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的了解是“一片空白” 这种认识显然不对了,必须对教学起点属于何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巴金的了解交流,对 写作背景的 简介,创设情景阅读、评价,都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的指导,同时也为我对教学起点属于何种情况的预测。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概述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即是一个整体把握也是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

4.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教师关注“生成”但并非摒弃“预设”。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因此教师精心“预设”,通过预测“学情”,预想“可能”,突出教学重点,简化头绪,使之目标集中,成效明现,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因此我是这样安排的 :

(1)“这就是一个远离了故土很久的游子,一个在中国乃至其他国家也很有影响的作家,在87岁高龄,强忍病痛,表达自己对家乡孩子的真诚关怀和亲切的勉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默读课文,你从这位老人热情洋溢的信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导入,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我接着追问:“你能不能具体地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感悟,教师小结提升。

随后,教师在屏幕打出下面两段话:

“使我认识‘爱’字的是我母亲。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核心。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2003年10《报告文学》

师:所以他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2)师:这封书信也是他的作品,那么他是如何在这封信中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爱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二自然段看看我们从那些地方能感受到巴金用作品表达他的真挚情怀。

(评价:出声地读,引导读书。)出示一二自然段。

师:巴金写给孩子们的这封书信文字质朴却饱含深情,用心去读才能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也许一个标点、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个看似平平常常的句子却包含着浓浓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师:下面我们开始交流,发言的同学先朗读你圈画的词句,然后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对同一个语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进行补充发言。

(3)师:你还从这封信得到哪些启示?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谈到的其它的启示?

学生读出圈画的重点句子,教师将文字出示在屏幕上。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师:请三名同学来读句子,每人读一句话。

学生朗读,谈感悟。

(4)师:(出示句式)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对“让生命开花”的理解。

出示:巴金奉献的资料

Ø 巴金没有领取过国家的工资,他一直靠稿费生活。

Ø 巴金关心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他为帮助灾区和希望工程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但总有一个条件:不要宣传、报道。

Ø 1998年,巴金获得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得到一笔巨款,立即以“一个老人”的名义捐献给希望工程。

Ø近十多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给“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捐款额累计达到了50多万元。Ø 101岁的文学老人巴金两次托人以“上海作家李尧棠”的名义为印度洋海啸灾区共捐款6万元。

Ø 他不赞成设“巴金文学奖”,曾把在日本获奖的50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上海作协基金会。

师:所以说,出示: 让生命开花,就是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而不是享受。让生命开花,就是要为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而不是为了白吃干饭。让生命开花,就是让生命开花结果,而不是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依次出

篇2: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知识点

1.多么……多么……天空是多么的高远,海洋是多么的广阔,鸟儿在天上飞翔,鱼儿在海中跳跃。

2.不是……而是……蜜蜂酿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2.巴金爷爷的信中谈了哪些内容?分别用一段话概括出来.

1.孩子们的信给我带来了温暖。

2.我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我和孩子们见面。

3.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4.我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2.杰出--普通

失败--成功

奉献---享受

3.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

篇3:给面对新生活的孩子的一封信

首先给予你最温暖的祝愿。因为你即将走进缤纷快乐的高中生活。

当你背上行囊迈出家门到新的学校报到的那一刻, 我们都在暗自问自己:我们的孩子准备好了吗?她将怎么样面对并开始全新的生活?有担心, 有期望, 更有来自于和天下父母一样的唠叨。

孩子, 我们首先希望你学会生活。之所以在督促你学习之前告诉你学会生活, 因为这是即将18岁的你需要面对的重要一课。生活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 而是你将以怎样的姿态和心情面对你周围环境的一切表现。独立, 友爱, 与同学共同成长, 这些都将是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爸爸妈妈不能和以前一样每天陪在你身边, 你也将开始与同龄人一起生活, 但你要相信爸爸妈妈的关爱依旧如初, 同时你要以对待自己的家人般的态度与周围的老师和同学相处。

在独立生活的日子里, 我们把一个词作为礼物送给你:慎独。这个词来自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对于即将独立生活并面对崭新世界的你是一个有些苛刻的标准, 但我们希望你可以把它作为行为准则要求自己, 因为在你年轻的时候常常不懂得如何自我反思, 所以只有靠平时日子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希望你能做得很好。

人们常说兴趣是一切事情的成功基础。现在我们要祝贺你, 你是那么喜欢在英语的世界里徜徉, 现在这个舞台已经为你铺展开, 你会在这个舞台上创造出怎么样的绚烂图景?美丽的前景已经缓缓开启, 请你展开飞翔的翅膀, 天空因为飞翔才会绚烂多彩。

孩子, 即将一个人面对生活的美丽和艰辛, 但请记住, 家人的爱一直与你同在。

爱你的爸爸妈妈

篇4:《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教后记

教学时,我打破了以往先导课——读文——交流——解析的陈旧教学模式,而是轻松愉快的告诉大家:“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唱一首90年代风靡一时的歌曲,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我的话音没有落,教室里便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鼓掌声,“别急,我是有要求的,把你听到得歌词内容用正确的格式记录下来!”我认真的说。“好!”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慢慢的唱着,挑了两名同学分别书写在教师黑板的左右上方,……“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此致敬礼,此致那个敬礼,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号”中间的歌词我没有唱,直接倡导结尾处,我唱完了,再看黑板上两位同学,男生真的很粗心,就没有格式直接写了出来,倒是女生,按照书信的格式认真写了下来。

我让同学们评一评两位同学写的情况,很显然,大家意识到了,书信的格式写错了,于是我们共同回顾了书信的格式:

1、开头写收信人顶格写。单独成行,表示尊重和礼貌。称呼之后加上冒号,以示领起下文。

2、正文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转行时顶格。根据内容可适当分段,比如:去信时问好,写回信时表明心意收到等。

3、结尾。一般是写表示祝愿或敬意的话。比如:“祝你健康”、“学习进步”、“此致”、“敬礼”之类的话。

4、署名。是书信的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名字的下一行右下方,写上发信的年、月、日。

在彻底掌握了书信的格式后,我们开始学习《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我说:“书信的格式大家已经掌握了,那么我们来欣赏我国的文学巨匠巴金先生在87岁时写给家乡小朋友的回信,看看他在回信里歇了几方面的内容,那一部分是重点?”很快的孩子们便找出了四个内容,帮助我形成了板书设计,并且一下子找到了第三个内容是重点,学生很快找出了本段的中心句:人活着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于是,我们重点围绕这句话,精读了这段内容,共同领悟了巴金的人格魅力:谦虚、爱国、勤奋、善良……,并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让孩子们知道:奉献不一定惊天动地,不一定名声远扬,平凡的生活中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管理好自己,不违反班规校纪,这就是对班级的一种奉献;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这也是一种奉献;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努力工作也是一种奉献……从而让孩子们深刻理解生命开花结果的意义。

篇5: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对,他就是巴金,就是写出《家》、《春》、《秋》的那位文坛巨匠。

今天,我读了他写的《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被深深地感动。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这是巴金一生恪守的信条——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享受,而在于奉献,在于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付出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体现了他自己人生的价值。

回顾课文,许多人和巴金爷爷的“让生命开花结果”品质一样。哈尔威船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乘客,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谭千秋老师至死还挡着学生,人们称他大爱无疆,精神千秋;乔伊这个下岗工人,在自己贫困潦倒的情况下,还帮助他人,并不计报酬,大文豪高尔基曾跟儿子说过: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服务社会添光彩,奉献他人施关爱!

相反,纵使一个人年龄百岁,但他只为自己活着,一己私利,只知道索取,只知道享受,从来不讲付出和奉献,这样的人,纵然活了千岁百岁,又有什么意义?

篇6: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谢谢你们写信给我,一大堆信!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不要说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或者像五年级郭小娟同学所要的那样一小段话,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并不是不愿意看望你们,正相反,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神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那么,就让这封信代替我同你们见面吧。

不要把我当做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经历,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现在我快要走到路的尽头,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

亲爱的家乡的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我真诚地祝福你们。

你的朋友:xxx

上一篇:妈妈是辣椒五年级作文下一篇:弘扬民族精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