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5个穴位 瘦肚子效果惊人

2024-05-08

按摩5个穴位 瘦肚子效果惊人(共3篇)

篇1:按摩5个穴位 瘦肚子效果惊人

什么穴位瘦肚子?凸起的小肚腩是完美身材的天敌,是许多爱美女性的烦恼。其实大家可以尝试穴位按摩的方法。

什么穴位瘦肚子

什么穴位瘦肚子

1、按摩大横穴瘦肚子

位置:肚脐旁开4寸处。

按摩此穴可通便,排除肠道内的油脂,减轻体重,消除腰腹赘肉,降低血脂。

按摩方法:双手食指指端同时按压,圈状按摩100次。

2、按摩天枢穴瘦肚子

位置:肚脐两边左右各三指宽处。

按摩此穴对调节肠腹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长期保养按摩此穴能够确保肠道健康,清除肠道内常年累积的宿便,轻松赶走堆积在腹部的肉肉。

按摩方法: 睡前用双手食指指端同时回环揉动天枢穴50~100次,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各重复一次。

3、按摩中脘穴瘦肚子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上脘穴的最大功效就是刺激肠道蠕动,经常刺激此穴位,是对食道的最佳保护,避免饮食过快,造成食物淤积于胃部,产生消化不良,从而导致体重上升。

篇2:按摩5个穴位 瘦肚子效果惊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后缺乳的初产妇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5~37.5岁,平均28.6±1.3岁;病程2.5~5.3d,平均3.2±0.5d;39例剖宫产,15例自然分娩。

1.2 诊断标准

产后泌乳量少或全无,难以满足婴儿需求;乳房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房乳汁点滴而出,质稀;乳房丰满,乳腺成块,挤压乳房乳汁疼痛而出,质稠。

1.3 排除标准

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影响本次试验结果的患者;患有心脑血管、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精神系统存在疾病,难以有效沟通患者;乳痈患者;乳腺存在缺陷患者。

1.4 方法

传统中药治疗,药方主要为黄芪15g、党参12g、当归10g、麦冬15g、通草12g、王不留行12g、桔梗5g以及猪蹄2只,加水1 000mL,清炖到600mL,每天服用1剂,分别于早中晚分服,1个疗程为6d。在常规中药治疗基础上按摩“膻中穴、少泽穴、乳根穴”3个穴位,按摩方法为:分别按揉膻中穴、少泽穴、乳根穴各1min,五指从乳房根部沿着乳管的方向向乳头按摩5min,一侧做完以后做另一侧,按摩过程中力度适中,每天按摩2次,酸胀感患者能够耐受;如果乳房存在块胀痛症状,在实施按摩前利用温毛巾热敷乳房;按摩过程中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按摩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发生异常状况,及时停止,待患者稳定后方可继续按摩。

1.5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在治疗前后检测泌乳量,观察变化情况。痊愈:治疗后患者乳房饱满,感觉到胀痛,乳汁分泌正常,能够满足婴儿的正常需求,不需要在使用其他乳制品,缺乳症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乳房具有轻度的胀痛感,乳汁的分泌量增多,能够满足婴儿需求量的2/3,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乳汁分泌量无任何改善,症状无改善[3]。总有效率=(痊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6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疗效

本次研究中痊愈31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4%。

2.2 泌乳量

治疗后,患者泌乳量相比于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3讨论

乳汁中含有丰富营养物质,能够增加婴儿免疫力,使婴儿健康成长。产后缺乳主要是产妇在产褥期中乳汁分泌量少或者无乳。中医理论中乳汁属于气血所所生,而气血源于脾胃水谷精华,气血充沛乳汁分泌量就足[4]。由此可见,缺乳症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导致:①平时体质弱,胃气不足,产期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不足,脾胃难以产生充足乳汁;②产期和产后精神紧张导致肝脾不合、气机郁滞、乳行不畅;③产前进食多,导致乳房脂肪增多,堵塞乳管。按摩膻中穴能够调理气机、行气活血,按摩乳根穴调经活血、疏通水液;按摩少泽穴补气血不足[5]。本次试验中,治疗后泌乳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初产妇产后缺乳患者在常规服用中药下按摩“膻中穴、少泽穴、乳根穴”3个穴位治疗,能益气补血、通络下乳,提高泌乳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按摩“膻中穴、少泽穴、乳根穴”3个穴位治疗初产妇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后缺乳的初产妇5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药基础上给予按摩“膻中穴、少泽穴、乳根穴”3个穴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泌乳量。结果:治疗后有效率为94.44%:治疗后患者泌乳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产后缺乳患者在常规服用中药下按摩“膻中穴、少泽穴、乳根穴”3个穴位治疗,能益气补血、通络下乳,提高泌乳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后缺乳,膻中穴,少泽穴,乳根穴,初产妇

参考文献

[1]吴宗华.产后穴位按摩治疗产妇缺乳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7(6):460-461.

[2]王贵荣,周建萍.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对产妇乳腺胀痛及泌乳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1,11(10):1518.

[3]原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S].北京:原卫生部.1997:19-20.

[4]郭晓琴.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1(14):1270-1271.

篇3:按摩5个穴位等于吃补药

一、足三里 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

足三里,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二、三阴交 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三阴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三、神门 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

神门,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用补法,有宁心安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四、关元 位于脐下四指处

关元,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五、气海 位于脐下两指处

气海,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上一篇:家长会爸爸妈妈交流发言稿下一篇:我读懂了亲情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