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2024-05-16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通用8篇)

篇1: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论转基因技术中的人文关怀

转基因技术——这个饱受争议的农业新技术:一方面在相关的科研人员和农业行业的业内人士看来,是可以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产量的技术。而另一方面,在部分存疑虑的公众和反对者的眼中,它则是风险难以判断,安全有待检验的技术。那么,转基因技术它到底安全不安全?为什么会招来如此多的争议?

科学研究,由于其技术性的一面,容易因忽视人文关怀而弱化人文价值。转基因食品,作为与我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食物,与我们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虽然老百姓在转基因技术上可能懂得不多,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民意,忽视人文关怀。

转基因技术是否有害,这个要靠科学来证明。但即使科学证明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对于老百姓他们自己要吃的食物,他们有理由,也有必要进行选择。我们不能因为科学技术而忽视人文关怀,强迫他们接受转基因技术。

“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出: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唯科学主义”缺少人文价值关怀,会引发了一系列的重大问题。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思想的两个维度,它们的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全面持续进步的保证。如果说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就给人以方向。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宗旨,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辩证统一的。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分离,科学与道德的分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被认为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是分离的。特别是当代高科技迅速发展,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后,这一分离现象表现的越加的突出。

事实上,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涉及科学知识的深刻变革,同时也涉及人的观念的变革;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科学技术中渗透着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中也渗透着科学技术,并在加速进行中,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文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要征服无知,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片面的过分追求科学精神而导致弱视人文关怀,只会导致科技的暴走,道德的沦丧,终会给人类带来无法估计的伤害。

科学技术固然值得信赖,但人文关怀也并非不可取。科学技术,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服务的。同时,科学技术只有重视了人文关怀,才能凸显其人文价值,也才能为更多的群众所接受。在当代我国因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纷争难分平息之时,强化民意倾向,突出公共选择,也不失为一项可行之策。

篇2: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摘要:保证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使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具体人的精神世界的统一。实现两者的统一,有利于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 统一

一般地说,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我们常说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重视实践,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这是科学精神的范畴。

什么是人文精神?它的内涵是什么?

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我们常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这便是人文精神的范畴。人文精神的内涵:一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二是人文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亦即人文精神。三是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四是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自己从“自在的”状态过度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本事。五是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的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什么是科学精神?它的内涵是什么?

科学精神就是对真理不懈的追求精神,它的核心是 “求真”。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的核心是求善、求美。科学、知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自于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实践。科学和人文并不是必然分离的,必然对立的,在早期,他们是和谐统一的.。科学精神具有三个层次: 认识论层次,主要表现为科学认识的逻辑一致性和实践的可检验性等规范,它们直接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构成了全部科学精神的基础; 社会关系层次,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揭示的四条规范——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论,就是这一层次上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价值观层次,科学通过求真,可以达到求美、求善,科学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准则,这是科学精神的最高层次。科学精神是富有时代特色的精神, 它包含了科学所具有的优秀传统,即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勇于批判的怀疑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坚持精神。总之它在科学的整体架构中占据统帅地位,是科学的灵魂。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什么关系?

二者是融通互动、互动共生的。科学和人文的关系实质是真与善的关。真与善的关系正是当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心的核心问题。首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类实践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也是具有刨荔能力、适应未来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精神品格。其次,我们倡导的学习和普及科学文化,既是科学化的人文,又是人文化的科学。再次,从某种意义上看,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因为,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奋斗,为人类的福祉和自由面努力,所体现的正是最根本的文化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怎么交融的?

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历史沿革科学精神与人为精神统一交融并不容易,科学与人文从分隔、分裂要走向互补、交融,将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在不断争论中前进的过程。科学和人文的分离、分隔是一种历史现象、国际现象,其产生有必然性。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哲学经历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化与发展。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和“形式”说的出现,使人文学异化为神学,造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压抑乃至泯灭。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家大力倡导古希腊哲学的理性传统和人文精神,全面清理了宗

教神学对人本主义的反动,重新唤起了对人类自身的关怀,把个人从封建宗法关系中解脱出来,使人类自身获得了解放,从而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启蒙精神中获得了统一。同样在近代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也经历了分裂与弥合的过程,从新康德主义者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时期的科学与入文的分裂以及理性的单向度发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而使科学与人文精神得以真正的辩证整合,这是一个艰辛的历程。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

科学精神是在实践中服从真理、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求真、求实的自觉意识。人文精神是以尊重人、爱护人、关注和促进人民、人类利益和社会进步为核心的求善、求美的自觉意识。如果说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就给人以方向。本来在我们人类精神世界当中,科学、艺术、人文,它是一个整体。那么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学专业化了,艺术专业化了,人文专业化了,有时候往往反而把它割裂开来了。所以现在,我们就要提倡科学和人文的结合,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结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完整,既有理性,又有感性。科学可以理解为外,而人文可以理解为内。所谓“内外兼修、文理兼容”,就是这个道理。中宣部原副部长龚育之说:“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应当是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我们提倡的科学精神应当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这就是现代的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交融和统一。”

三、科学精神与人为精神统一的重要性

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第一,是维护执政资源、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第二,是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第三,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世界潮流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新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只靠自然科学或只靠社会科学。总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灵魂,是科学文化的生命,是推动科学文化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二者有机统一的结合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源泉!

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现代技术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大大地提高了科学的地位。科学精神的影响迅速扩大,如日中天。科学文化受到崇尚,科学教育受到青睐。人文主义相形见绌,地位降低,影响弱化。科学和人文精神正是从这时分道扬镳的,科学主义正是由此而背离人文主义,开始凌驾于人文知识之上,俨然

成了真理的唯一化身。在科学主义看来,科学是唯一正当的知识,是真理性的知识,而艺术、人文甚至某些社会科学知识都是不科学的,最多是前科学的,甚至是应该驱逐的。两者各执一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非理性因素,科学主义强调人的理性。然而,根据马克思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要辩证统一的认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割裂开来理解,首先,科学精神反应的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而人文精神追求的是人们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摒弃一切虚伪的价值取向.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马克思真理的价值的辩证统一性来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性表现在: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互相制约,互相引导.互相促进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和人文的辩证性和统一性.其次.要是我们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割裂开来的话,那么结果将是造成了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或不懂技术却奢谈人文的“边缘人”.这两种结果都将是造成人的不完整的发展,都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走极端.而这又必将造成社会畸形发展.最后.科学知识其实也是一种人类文化,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类精神.如果没有人文情怀关照,科学主义只能是盲目的和莽撞的;如果没有科学精神融入,人文主义只能是蹩脚的和虚妄的。作为求真、求实的探究,科学本身无法解决自身存在的意义问题,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科学才能被赋予善的目的。如果科学失去人文精神的引导和制约,并将道德理想、终极关怀、文化价值、情感体验和人生意义问题排除在外,只能陷于工具理性和技术功利主义的泥潭。人文主义也是这样,如果失去科学精神的光芒和照耀,只能是暧昧不明的喃喃呓语。无论何时何地,人文精神都不能背离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所蕴涵的客观性、逻辑一致性和试错的检验方法是推动人类知识进步和文明演进的重要力量。

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互补的。只有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重视一方、贬低一方或强调一方、忽视一方都会造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失衡。要想真正的认识世界,必须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才能达到追求真理、追求价值的完整性。所以,我们要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必须的。

到这里我差不多就论述完了,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总觉得上面有一些东西我没有论述清楚,希望老师见谅。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我们大学生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正处在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参考文献: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渊源探究——马列教研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篇3: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一)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中凝结、 提炼和抽象出来的理论精髓和价值观念体系。 尽管它产生于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科学研究活动中, 但并非为科学工作者所独有。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含义。

第一, 探究求识的理性精神。 科学是认识和揭示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精神活动。 科学家求知的理性和灵魂表现为对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规律的坚信和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能力的坚信。 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性是人们进行科学活动的客观基础, 而人们所具有的探究、求识的主观精神则是科学活动的精神基础[1]。

第二, 实践检验的求真精神。 科学理论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但来源于实践的理论, 未必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 其科学性与真理性才能得以验证, 才能真正发挥科学的力量[2]。

第三, 敢于批判、发展的创新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真理, 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都应处在不断发展之中。 怀疑与批判的过程就是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 它是促进科学永恒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使之区别于非科学、伪科学的本质特征[2]。

第四,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的宽容精神。 对不同的观点、不同学派理论, 应有的态度是求同存异, 兼容并蓄。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即客观尺度和主观尺度的统一是评判一切事物的标准。

第五, 坚持不懈、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 对于真理坚持不懈追求, 淡泊名利、义无反顾、勇于献身, 是科学得以产生、创新的必要条件。

2.人文精神, 表现为对人的道德、尊荣、生命价值的追求、关心和庇护, 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人类自我关怀。 它不仅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明十分珍爱, 而且致力于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其内涵十分丰富, 如追求道德信仰、道德人格的价值;期望和渴求自由、公正的功用;对人的尊严和主体性的尊重;对人类的生命、死亡、幸福及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和思考[3]。 如果说科学精神的本质是求真, 那么人文精神的本质就在于求善、求美, 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4]。

(二)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是两种基本的人类精神形式。 它们相辅相成, 对立统一, 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必不可少的两种基本方式和精神能力。

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为两种基本的人类精神形式, 二者具有对立性。

第一, 科学精神是人的理性品质, 它提倡理性至上, 追求真实、协调与完整的现实世界。 人文精神是人的感性成分, 通过情感、意志、信仰等感性活动理解生命的价值和追寻。

第二, 科学精神外化为人的理性力量。 它建立在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探索的基础上, 重视的是外部世界的客观性、有序性及完整性等。 人文精神则主要内化为人的素养、 气质和品格, 它是建立在对于人和人类社会认识和美好理想的基础上, 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尊贵性、价值性、向往性[5]。

第三, 科学精神更具有客观性, 强调的是符合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人文精神则更倾向主观性, 强调的是符合人的目的和要求性, 它主要关注人生在世的价值和命运等理想问题。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为两种基本的人类精神形式, 二者具有统一性。

第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 人类必须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才能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在实践过程中, 不仅要使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而且要按照主体的意志和需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现特定的价值目标。 真理和价值是同时制约人们实践活动的两个尺度。 人们只有坚持科学精神按照真理办事, 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实践活动只有秉承人文精神, 实现特定的价值目标, 才能满足人自身的的需要, 二者有机统一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 不可偏废。

第二,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源于人类精神的统一性。 科学理性表面看来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认知, 但归根结底的意义都是为了满足人的欲望, 寄予了人的情感需求。 认知理性满足人的求知欲望;自然科学理论满足人的物质欲望;社会科学理论满足人的情感倾向。 因此, 科学精神作为外化的人类理性力量, 它貌似指向外在的客观, 实则指向人的内在主观。 以求得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和谐统一,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从这种意义上讲, 科学精神中内蕴人文精神。 人类精神的统一性决定了此二者的统一性。 同时, 人文精神中内蕴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必须以现实为基础。 它在关注人的同时, 要关注外在的客观世界, 关注人与客观世界的辩证关系。 所谓价值, 即是客体对于满足主体需要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价值本身就具有客观性, 人的需要, 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都是由人的客观生存状态决定的;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客体也是客观的。 人们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及满足的程度, 取决于客体、取决于客体本身的性质和属性。 否则, 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就会成为虚无缥缈主观臆想, 对人生的引导力和感召力也必定随之丧失。 人文精神对人生目的、价值的思考和理解, 不仅要以生活实践为基础, 而且要以理性思辨为指导。 比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艺术, 这些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人文精神, 都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价值的思考和领悟。 由此可见, 人文精神中也蕴涵着科学精神。

总之,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对立统一的。 人文精神必须具有现代的科学理念; 科学精神应也必须具有崇高的人文情怀。 二者统一于人们的创新思想与创新实践之中。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离的反省

(一) 科学技术本身是柄双刃剑

当今时代科学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 它使人们的生活日益便利, 物质产品日益丰富。 但是科学技术本身是柄双刃剑, 如果人们一味沉醉于用新兴的科学技术向自然掠夺式地索取, 则会造成危害人类自身的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及信息安全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 以科学研究的名义进行的生物、人体试验如纳粹医生和日本军国主义731部队的医生所进行的人体试验, 克隆技术, 不可否认它的科学价值, 但他们的活动有悖于人类的道德伦理、 道德良知, 是彻头彻尾的犯罪行为, 必须受到良心的谴责和法律的惩处。 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灾难, 值得人们警醒的是一些学历和智商高的知识分子加入了恐怖组织, 从而导致该组织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这加剧了恐怖主义的危害性和战胜它的艰巨性, 更反映了人类道德良知的堕落[6]。

(二) 竞争全球化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的人才

全球化的经济是诚实守信、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经济, 而不是坑蒙欺骗、投机掺假, 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的经济。 公平、透明和非歧视的道德规范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世界上, 任何富有竞争力的企业, 都有内在的道德力量在支撑。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 我们应重新反思和定位创新性人才的素养, 坚决克服单向化的人格塑造模式。 要使之兼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既要具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敢于质疑创新的科学精神, 又要有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关系的人文精神。 爱护环境、关注民情、体恤民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关注整个人类的命运和发展[7]。

总之,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使人类的实践活动达到求真、向善、审美相统一的基础。 当前, 我们已跨入21世纪, 审视上一世纪的不足之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新世纪相融合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不容置疑。

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深化改革,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代中国的迫切需求。 创新型人才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态过程, 现代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且其内涵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一) 极强的好奇心和发现探索的勇气

爱因斯坦在谈到自己成功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 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创新能力的重点是创新思维。 其中科学主要运用抽象、逻辑的理性思维, 而人文主要运用形象、直觉的感性思维。 抽象、逻辑的理性思维在创新活动中提供科学理论的指导, 直觉、灵感、顿悟等感性思维在创新思维中有时也能够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因此, 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有理性思维的能力, 而且要有感性思维的能力。如作为感性思维的好奇心就是充分激发人们潜在能力的加速器。 好奇心, 可以使人对正在从事的工作充满兴趣, 并乐于、勇于进一步发现和探索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所以极强的好奇心和发现探索的勇气是创新型人才最为宝贵的素养。

(二) 崇高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探索、批判精神

创新型人才必须在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必须具有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必须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尤其要关注国家与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 包容互助的道德修养, 认同的价值观念, 利于形成团结协作的攻坚团队, 坚毅、乐观、进取的态度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提供了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当然要实现对现实社会的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方面的批判和否定, 建构新的理论和机制, 从而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还必须有勇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善于发现相异见解的批判精神。

(三) 遵循创新规律与拥有科学的态度和理念

基于人文角度, 创新型人才不应参加任何反社会、反人类的组织, 也不能参加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组织, 这是创新人才必须遵循的创新规律。 科学态度是指主体对客体等应有的求真务实、严谨细致、开拓创新的态度。 科学理念, 其本质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的哲学观, 他为科学研究活动提供思想上的指导。 拥有了科学的态度和理念, 创新者就能以敏捷锐利的目光与当代进步的思维方式和手段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对其存在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从而产生创新意识和欲望, 进行理论创新和物质创新。 才能在创新中兼容并蓄、求同存异。 既积极作为、大胆突破, 又谨慎求真、脚踏实地, 从而实现理想超越的创新目标。

(四) 坚持客观和主观两个尺度

科学精神对于创新虽然重要, 但是它只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自身发展自身的工具和手段, 是一种客观标准。 如果没有人文精神的主体尺度和对生命的关怀, 则会致使科学主义得以滋生、蔓延, 科学创新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因此, 由人文精神对科学创新进行导向就非常必要。 创新实践必须同时坚持客观和主观两个尺度。 既要遵循客观规律, 又要以满足人的需要, 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造福于人类为目的。 这就需要创新者具有社会道德良知, 关爱生命、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

(五) 独立自由的个性与良好的心理品质

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无拘无束、 独立自主地发挥才智的特性, 而且要具有优良的心理品质。 创新活动必然充满曲折与艰辛, 因而创新性人才是否具有坚定的信念、乐观向上的态度、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就成为创新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某种意义上说, 心理品质的高低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

基于以上分析, 便可清醒地认识到:创新型人才必须同时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者不可或缺。 二者统一于创新人才的创新思想与创新实践之中。 总之, 深化改革需要创新性人才, 经济全球化呼唤创新型人才,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需要每个人都有家国情怀的理念和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切关注。

参考文献

[1]张瑶.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必然性——新时期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反思[J].时代报告, 2011 (10) (下半月) :19.

[2]教材编写课题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

[3]陈民, 李勋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础[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 8 (11) :54-55.

[4]何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生幸福的精神支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36 (5) :138-144.

[5]胡安娜.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冲突与融合[J].九江学院学报, 2014 (4) :71-78.

[6]苏丹.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融合[J].学术交流, 2013 (1) :59-63.

篇4: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辩证统一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定义

通常我们会将科学精神定义为关于事实的知识,注重知识与事实相符合,它是一种求实求真,开拓进取,用于批判的精神,用于解决是否真假的问题,是我们进行实践探索,追求真理,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精神,更是整个科学范畴中的关键部分。而人文精神我们则往往定义为关于价值的知识,注重行为要遵循道德,用以解决美丑善恶等等问题,不但是促进个人拓展完善自身的关键,是我们正确确立目标,信念,正确建立三观的重中之重。

两种精神看似差别很大,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却是互补共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之间实际上也就是真与善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如今我们所研究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所最为关注的。无论是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精神,它们都是组成完整的人类精神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有这两种精神,人类才有实践探索,认识世界的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两者精神品格。其次,我们倡导学习和普及科学文化,是科学化的人文,也是人文化的科学。除此之外,国家所倡导的科学文化,也绝不仅仅具备单一的内涵,必然是科学化的人文知识和人文化的科学知识。最后,其实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科学本身也就是一种人文精神,因为科学也是一种认识活动,其目的也是为了造福人类、促进社会发展,其中所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过程

科学和人文从开始的分割、分裂到走向互补、交融,需要一个很漫长且艰难的过程。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分离是一个历史的现象,科学和人文发生分离存在着必然性。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哲学经历了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化与发展。在古希腊时期,文学被划归为神学,严重压制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家大力的倡导古希腊哲学的理性和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十日谈》强烈的抒发了对人性解放的需求,在这一时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获得了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同样也经历了分离与融合的过程。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过程

科学精神就是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是人类求实的一种自觉的意识。人文精神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的基本需求、尊重人、爱护人和促进社会发展。科学、艺术、人文在人的精神世界中被看作是一个整体。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艺术、人文也逐渐的细化、专业化,这样就造成了科学、艺术、人文由原来的整体不断的分离。但是现在我们要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交融,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的完整,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既有理性、也有感性,让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互交融发展。

(三)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辩证统一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交融时一定要讲究辩证的统一。在统一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统一的过程不是简单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全部放在一起,而是分别取其中的精华,对两者的问题要予以摒弃,以此在发展中不断融合。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辩证统一的重要性

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辩证统一是时代发展的需、也是建设我国先进文化的需要同样也是维护执政资源、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只依靠自然和社会科学社会发展难以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灵魂、是科学文化的生命,两者辩证统一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现今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科学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科学给人们所带来的影响也在迅速扩大。科学教育受到了整个社会的重视,但是人文主义却渐渐落后于科学,致使科学与人文逐渐的分离。而根据马克思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性”的要求,要求我们以辩证的态度看待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辩证统一的认识科学与人文精神。如果我们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割裂开来,那么整个社会将会变成只追求学术而对其他人文要求无所顾忌的畸形社会。科学知识也是人文文化,科学精神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如果没有了人文精神的协助,科学只能是盲目的;而如果只追求人文精神,忽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也只能是虚妄的,并且整个社会发展也将停滞。

四、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二者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实践活动要想得到成功,就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方,这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平衡的保障。除此之外,我们想要正确的认识世界,二者的结合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所追求的价值和真理具有完整性。因此,对于个人而言,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对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进行实践活动或是认识活动,对于两种精神辩证统一关系的坚持也是极为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顾宸,吴健.论科学精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04)

[2]李晓锦,戴雅娜.浅析“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当今意义——兼谈科学精神的新变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4)

篇5: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最初的和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生存所遭遇的最基本的矛盾。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与自然界的关系。”对于人来说,这就是以理性为根据的生活,因为它才使人成为人。自由的人是理性的人,而“理性”就体现在“科学”之中。

马克思又指出,人不是某种驯服的自然能力,而是作为支配一切自然力的主体出现的。近代科学技术上的发现及其广泛运用,一方面极大地发展了人的主体性,增强了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改变了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思维和情感方式等,拓展了人的生活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等之间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冲突”。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而言都是在近代社会形成的两种精神文化,正确界定它们的含义是正确理解二者关系的重要前提。对此,人们曾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了说明,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意见。在我看来,所谓科学精神便是趋于理性的认识,然而人文则属于感性。同样一件事的处理方法在不同的理论支持下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理性”是“感性”有益部分的产物,是对“感性”的合理归纳和总结。而无益的部分则成了人们弃之的东西,如冲动、失控、盲目和执迷等。如果将“感性”比作“探索”,则“理性”是探索出来的规律;如果“感性”是只笔,则“理性”是这只笔画出来的作品。“感性”不能被“理性”取代正如人脑不可能被电脑取代。情之不定,皆因浮于表面未达深层,而至刻骨铭心的情则已无力可变。“感性”始终充满了人类饱满的激情,而“理性”则是过滤过激情之后的冷静和思索方式。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虽然就其本质来说是对立的,但又是相互影响的,即不存在两者的绝对对立。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者既有合理的地方,又有不合理的地方。具体地说,科学主义思潮强调科学精神,这是合理的,但是,它强调以科学标准来要求其他一切文化现象,即它视科学为唯一的、标准的文化模式,这是不合理的。而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文精神,这是合理的,但是,它反对科学的“工具理性”,乃至敌视科学,这是不合理的。所以,应该将两者的合理性,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由上可见:科学精神主要是指强调实证性、功利性等,偏重的是“真”。人文精神是指强调人的价值,即人的“终极关怀”、“精神追求”等,偏重的是“善”、“美。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他们对人类文化的创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因而仅有其中的一种是不行的,只有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才构成完整的人类思维和文化。所以,想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来代替另一种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只有在另一种那里才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克服。

没有科学精神的支撑,人文精神只能缓慢爬行,是孱弱而不堪一击的。其实促使科学精神这个大男孩成熟的根本动力就是美丽善良的女孩——人文精神。科技是为人类造福的。正是因为人文精神的驱使,人类才有了强烈的改善生活发展生产的愿望,正是有了这种强大的愿望,人类才有足够的动力在科学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为了改善路途的艰苦,我们才拥有了航天飞机;为了方便人们的交流,我们在地球几乎每个有人角落架构起了互联网;为了使火能燃烧的更久,我们得出了质能方程;为了减少人类的病痛,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生命科学。

同时,人文精神也约束了科学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保证其不脱离最根本的目的:为人类造福。正是由于人文精神的约束,人才没有像羊一样被克隆,才有了《核不扩散条约》,才有了《京都议定书》。

但是正如开头所说,科学精神是脾气暴躁的,人文精神哪怕稍有顾及不到,就会产生恐怖的后果。

通讯科技的发展使沟通变的便利,降低了人类面对面交流的亲和力,人们是在虚拟和互不信任陌生的状态下消磨时光、游戏人生。人类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不得不疲于奔命,忙碌投入到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无暇去家庭温暖、天伦之乐。电脑的普及,让中华文明独树一帜写胸中之臆、修身养性的书法情操几乎消失;交通的快捷,让人类自由行走,呼吸自然氧气的机会减少;食品科技加工、激素填加,人类已经很少有机会吃到自然生长的纯绿色食品;现代化快节奏的科技步伐,给人类增添无限压力,各种文明病层出不穷:车祸、高血压、糖尿病、忧郁症等等,几乎所有城市人口都逃不掉文明病的魔咒。森林被大量砍伐,城市扩建使绿地消失。生产力的增长进一步加深的资源浪费,矿物能源给我们带来强大动力的同时,也给地球裹上了厚厚的保鲜膜。氟利昂降低温度的同时,把天捅出个大洞,核能在造福人类之前,就毁灭了两座城市。各种隐患灾难越来越多。上述灾难不同于化学品泄漏、水坝坍塌等等科技灾难,其生成原因不是意外或技术漏洞,不是靠科学的发展就可以弥补的。这是失去了人文精神的约束后,科学发展的方向性错误。如果不用人文精神来剖析深层原因,妄想科技发展到更高层次来解决是不可能实现的。画家Claude Monet的《日出〃印象》正是人文精神对科学精神方向思考的绝佳代表。

科学精神如果离开了人文精神,那人类的美好愿望往往是南辕北辙。

人文精神如果是一位美食家,那科技精神就是厨师,做出天下最美味的佳肴供美食家挑选。如果人文精神是喜爱音乐的观众,那科技精神就是才华横溢的钢琴家,观众向往的曲目,游钢琴家的十指之间流出

科学精神如果是力大无穷的巨人,人文精神就是巨人的大脑,驱使巨人去获得更大力量的同时,引导巨人的力量。科学精神如果是动力十足的跑车,人文精神就是汽油和路标,给予跑车动力,指引跑车的方向。

人文精神和科技精神这对情侣,早在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水乳交融,比翼双飞。只有把人文与科技完美的结合,才能真正的造福人类,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相对立而言的,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具有不同的内涵。由于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影响了人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影响了人们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从而人为得将这两种精神对立起来。但事实上,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具有统一性:

1、从人文视角来看,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作为人文精神主要组成部分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之一,也是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所体现的最根本的文化精神;第二,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它既能促使人类智力的发展,永远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迈进,是科学作为一种智力活动所体现的根本文化精神;第三,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所体现的为人类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的精神,也是一种根本的文化精神。

2、科学精神本身也有深刻的人文意义。近代科学的诞生,把人从神权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是科学批判精神对神学蒙昧主义的超越;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把人从繁重的单调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可能;控制论奠基人维纳有一本著作,书名就叫《把人当人来用》,希望改变把人当机器来用的状况。这些无一不充满着人文精神。

3、从人文精神与科学研究创新的内在关系角度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具有统一性:

首先,从科学创新和突破的特点看,科学发展到现在这种高度,特别是基础理论,要想再有突破,高度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思想的深刻性是前提。而这又以来于长久地、专注如一的把思想集中于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即沉思和反思。人类科学史的实践表明,只有一个从不关心自己,以追求超个人的东西为目标的人,才能摆脱形形色色的个人羁绊,去研究那些具有崇高意义的理论。

其次,从创新过程看,科学研究是人类最崇高、最有趣,同时也是最伟大的精神冒险,要取得某种突破,不知要经历多长时间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克服多少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经受多少挫折与失败的打击。没有纯洁的心灵,没有一切以追求真理为目标、以社会和人类的利益为依归的崇高品质,是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中做出重大创新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宗旨,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科学精神失去人文精神就麻木不仁,人文精神离开科学精神就软弱无力。

最后,从做出创新成就的结果看,从事科学探索,作出创新成就,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在经济上也理应得到丰厚的回报,但这只是指其自然而然的结果而言,而且这也只是一种理想的结果。而事实上,在一个时期内,创新者常常不仅不能因自己的创新成就得到任何好处,还可能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甚至杀身之祸。这种只对社会有好处,对自己没有好处甚至还可能有坏处的事,没有纯洁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是无法做到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在生活中只有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和统一,用心思考问题,才能不断的成长和进步,做出对自己和对社会有利的事情。

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贻害人类。科技究竟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取决于人自己,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人如何运用它。科学技术这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究竟开启哪扇门,则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科学技术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精神。只有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人文精神才更富于清晰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即科学的人文精神;而科学世界本身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赋予人类以崇高的理想精神,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人类所追求的客观合规律性与主观合目的性的统一,正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致性。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而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只会是一种残缺的人文精神

在实践中,坚持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发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可以促进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发扬人文精神,具有制约科学发展方向、促使科学技术在应用中不会被用于为害人类的重要作用。

总之,科学研究是一项崇高无比、神圣无比的事业,研究者心灵的纯洁是创新、突破的内在要求。因此,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辩证统一的。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

篇6: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互补、统一

一、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二、人文精神

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人文是关于人的文化生命的学问(关于自然生命的学问是科学),所以叫“人文”。所谓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用现在大家比较普遍说的一句话,就叫人类关怀、生命关怀,这应该说是人文观念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般认为,人文兴起于文艺复兴(以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张扬人的价值,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运动,所以称之为“人文”。在某种意义上,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运动。从此以后,承认人、关心人、尊重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就成为一种新的观念。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其实,作为先进文化的共同组成部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表现为相互差异和区别,而且也体现为相互间的沟通和补偿。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他们对人类文化的创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因而仅有其中的一种是不行的,只有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才构成完整的人类思维和文化。所以,想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来代替另一种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只有在另一种那里才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克服。

设若只有科学精神,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诗意,将变得毫无趣味可言。诗歌、绘画等艺术都将消失,我们平时的一些客气话、问候语也会变得没有意义,我们将丧失幻想的乐趣。可以想象,生活在一个绝对真实的世界里,必定是枯燥乏味的。

事实上,科学所允诺的真实、精确、客观、理性、普遍、定量化等,是很难完全实现的。首先在人类日常生活中难以实现。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我们无法真实,相当多的情况下说的都是无实际意义的话或谎话,当我们见到一个人对他很反感时,我们能够对他说“我讨厌你”吗?同样,当我们在大街上见到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女人时,我们能够立刻就说“我爱你”吗?如果你这样说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要么被认为是疯子,要么会被打一顿或送往派出所。道德领域的事情是不能用科学来衡量的,它们只是一种习惯,是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无法符合科学。

布劳德和韦德说的好:“科学家获得新知识,并不单纯靠逻辑性和客观性,巧辩、宣传、个人成见之类的非理性因素也起了作用。科学家并不全靠理性思维,而理性思维也不是他们所垄断的。科学不应被视为社会中理性的卫士,而只是其文化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只要我们看一看科学发现的具体过程,就可以知道科学家们之所以能作出科学发现并非完全依赖理性,他们同样需要激情和想象,一个没有激情和想象的科学家是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的。许多科学家从事某种研究,并不是因为它真实,而是因为它美。

如果只有人文精神或人文学科,也是同样有害的,而且也不现实。一方面,人类不能仅仅生活在诗意和想象之中,人类毕竟是一种动物,他不仅要吃喝,还有尊严的需要,还要追求更高级的生活,他还有好奇心和控制欲,有无限扩张的欲望──这是不能被去除的,因而他不可能摆脱物质生活,这就需要科学这种实用理性或工具理性;另一方面,科学既然已经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就不可能再退回到原始的物我不分或科学不发达的状态,不可能将现有的科学消灭掉。

所以说科学与人文是不能分割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孪生姐妹。科技进步促进人文精神更健康、更丰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发展过程理性化。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体、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

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只靠自然科学,也不能只靠社会科学。适应这样的形势发展,就需要愈来愈多的文理兼备的人才。今日的青年,必须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然后可以求学问、成事业。《大学》、《中庸》的大道,重视人文精神,但亦包含科学精神。西洋文化的发展,提倡科学精神,但亦不能忽视人文精神。西洋的哲学,本包括伦理学及美学,而求善求美乃是人文精神的基础;西洋的科学,包括求真与求实,故有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以至工、医、农、商各学科的发展。西洋的科学发展,轻视了人文精神,故今日的西方,陷于彷徨无主的**状态。中国的人文发展--尤其是理学、道学--偏重于伦理观念、道德规范,而忽略了科学精神;且于文学、音乐、艺术,亦不加重视,故求善胜于求美,求善重于求真。实在真、善、美为人类世界鼎足而立的重要因素,缺一而不可的。

而且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加速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需要宣传和普及科学精神,而且也要高扬和激发人文精神。

五、总结

科学技术是一把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究竟开启哪扇门,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科学技术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精神。只有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人文精神才更富于清晰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即科学的人文精神;而科学世界本身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赋予人类以崇高的理想精神,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同时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组成了人类的现代文化。科学思想从理性的角度创立了人文观念,文学和艺术则从情感的方面把人文观念渗透到人们的灵魂之中。科学与人文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只有并驾齐驱、比翼双飞人类才能够永远向着正确的方向。科学精神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整个人类社会;而人文精神像一颗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严春友

燕山大学报万长松

《中央月刊》第4卷第12期顾毓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台湾成功大学六十学毕业典礼)

百度文库

篇7: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1 科技发展带来的现代困惑 知识经济的时代,高科技正以一种我们几乎无法感知的速度熏陶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的发展把人们从笨重、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人们的知识与智力成千上万倍地放大,人类社会形成了以知识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和就业方式,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无可比拟的提高.同时,科技的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惑和恐惧.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破坏了环境,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类面临生存危机.

作 者:魏遂群  作者单位: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河南,郑州,450011 刊 名: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 & ENGINEERING 年,卷(期): 23(4) 分类号:B804 关键词: 

篇8:论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1.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同属于一个大文化

有学者说:“技术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技术是在文化中形成的, 文化的差异会造成技术的特征和发展的状况不同。技术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物质文化或‘器物’文化的核心标志, 甚至它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基本类别。”[1]的确如此, 当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处于这种分类时, 它们是相互依存彼此渗透的, 在大文化的领域里和谐共处发展。

首先, 科学技术里的人文关怀处处可见。虽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对人类的精神世界造成了冲击性的影响, 并且科学技术在军事特别是杀伤性武器上的运用使得恐怖事件、地区性流血冲突事件数量急剧增加, 将人类又笼罩在了战争的阴影之下。但是事实上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关怀自始至终没有停止过, 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也没有分离过, 现实生活中的恶性只是由于人类的贪恋, 以及对科学技术的错误利用造成的, 其本质不在于科学技术的好坏。而事实上, 科学精神一直内蕴着人文智慧。科技的发展使人在自然界中赢得了生命自信和价值认定。科学精神把人从神的阴影和宗教的束缚中解决出来, 获得了独立性, 人的认识能力、感知能力、实践创造能力在认识和改造外在世界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人类在创造和改造的对象身上反观到了自己本身的能量, 看到了超越人类生命的控制力和创造力。另外,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科学理性导引着经济的高效运作, 现代民主政治的法制化、程序化;而且科学精神更成为新道德观念的基石, 改变着人的精神生活, 这些都可以说是科学技术蕴含的理性文化带给人文智慧的瑰宝。

虽然技术理性强调物质需求的优先性, 强调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与支配, 强调社会组织生活的理性化和可操作性, 但是技术理性带来了现代技术与科学的高度发展, 促进了现代工业与经济的飞速增长, 也因此为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资产阶级大革命和代议制民主, 使得神话与宗教的社会生活更加世俗化, 从而使更多的人接近宗教, 找到心灵的归属, 这是科学技术对人文精神作出的第一大贡献。此外, 在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者打出了反对宗教神学的旗帜, 而这一时期的口号正是“理性与人性”, 而此时的理性与人性在反对宗教束缚上具有相同的含义, 它们都是科学技术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体。同时, 财富的增长、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为人文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功劳。在现代,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大大释放了人类的能力空间, 无论是精神领域还是物质生活都高度拓宽, 人类发展也进入的新的世元。我们的生活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都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一次次飞越而飞越, 这是科技精神对人文智慧发展作出贡献的有力证据。

其次, 人文精神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引向作用。技术理性是以支配自然为前提, 集中于工具选择领域的有限理性, 人生意义、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等问题都被排斥在这一领域之外。但是从最初科学技术的产生过程来看, 技术最终是服务于人类的, 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人类的发展为目标的, 是以人为本的, 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而存在的。正是人文精神的发展促生了科学理念、科学理性、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但是技术的僭越, 技术理性的恶性膨胀, 以及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无限制恶性应用造成了当前人类的生存困境, 要想摆脱当前的困境, 使人类重新踏上通向美好家园的道路, 就必须将人文精神重新引入科学技术的发展之中, 用人文指导、适当抑制技术理性的僭越和恶性膨胀, 让人文精神与技术理性相互融合, 引导科学技术朝着更加有利于人类、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 使科学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而人类在应用科学技术时更要全面理解技术的含义, 从长远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处理科学技术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只有在这样的人文指导下的科学技术, 才能使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 又可以促进人文精神领域全面、健康、快速地发展。

2.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分离与斗争

文艺复兴时期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在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人们对理性的理解趋于片面化和狭隘化, 以至于科学技术理性最终与人文精神相分离。“从近代哲学开始, 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关系就被打破了。经验论的发展导致生活世界的实证性和可简约性, 唯理论的发展则导致了人类个性的丧失与窒息。它们所考察的对象和依据的标准都是事实而不是人的全面本质———早期人文主义者眼中与神性和动物性相区别的理性了”。[2]尽管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家们为重新界定人的本质而不停地努力, 却依旧无法抗衡科学技术带来的辉煌的成就。科学技术肆无忌惮地控制和支配着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它甚至上升为人们价值判断的标准。人把科学技术作为自己追逐目的的手段, 同时又被科学技术反控。于是,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彻底被撕裂了, 二者之间的斗争在现代社会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当技术的发展与工具的运用使人的欲望得以满足, 生产力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成为社会进步的唯一衡量标准时, 人类进入到了对科学、对技术、对工具的顶礼膜拜时期。科学精神表现为:技术统治了人类生活与精神领域。而更为可怕的是当功利原则、实用原则被人们运用时, 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人格的残缺。“这种技术对人伦智慧的漠视, 工具对人文关怀的阻隔, 必将造成的是人类良知系统的沦丧, 引发社会的道德失范, 人的信仰失灵和个性的扭曲与萎缩”。[3]

当人沦落为技术的奴隶与工具的附庸, 丧失了自我反省与批判的能力无法超越自我的时候, 作为科学精神指导的人文精神也就彻底被摧毁了, 这也必将导致科学精神的一同失落。

二、科学技术、人文精神的和谐共处与发展

人类发展的历史作为最好的例子已经证明科学技术是现代工商业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精神是现代观念、现代文化的主干。但是, 历史也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 科学精神只是人类精神发展的一个向度, 而不是所有向度, 它不能解决人类精神领域和灵魂归属问题。“科学所勾画的明晰简练的认识图式省略、忽略、遮蔽了许多东西, 使其在探索人的心理、情感、意志等领域时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完全满足人的精神生活的需求, 对需要以理解、体验、直觉等去认知的价值世界、意义世界难以深入探究。科学认知与价值认知的统一, 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无论在学理上还是在现实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都成为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4]

另外, 不管对科学技术与人文孰一孰二的问题如何争论, 也不管悲观主义者如何担心科学技术会带来多少副作用, 人类都将一如既往地发展使用科学技术, 只是在利用科技服务于社会时, 要尽力让科学技术拥有更多的人性。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我们应通过改变经济秩序来改变文化结构, 进而通过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突出宽容、协作、公平、开放意识等价值, 重构人文精神和人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展了人的各种能力, 创造出最先进的技术手段, 为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提供了条件;而人文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又为人类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伦理和道德基础, 也为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提供可能。我们相信, 随着科技与人文的发展, 人类有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科技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合理地解决当前的环境危机与自然问题, 从而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之间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发展, 而科学技术又促进了人文发展向纵深开拓。同时, 科技的飞速发展、错误利用, 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要建设和谐社会, 就必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文精神,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峰.论技术的文化形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3.2.

[2]欧仕金, 李红钦.现代技术的人文关怀.天中学刊, 2000.2.

[3]欧阳友权.现代科技文明的人文价值.北京大学学报, 2002.3.

上一篇:四川川省委办公厅文件下一篇:失败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