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计量表技术问题

2024-04-17

热计量表技术问题(精选6篇)

篇1:热计量表技术问题

我国热计量技术现状

根据我国北方采暖地区居住建筑的特点和建筑节能发展总体规划,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确定了建筑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3项基本内容。

一、现阶段热计量主要技术:

目前集中采暖分户热计量的技术方式很多,主要有两种:

(1)以住宅的户(套)为单位,以热量直接计热每户的采暖量;

(2)以住宅的户(套)为单位采用热量分摊计热方式计量每户的采暖量。

(1)以热量直接计热采暖量

a.只是纯计量,不节能,没有管理功能。

b.它只是计量工具显示计量结果,不具备收费和限制使用功能,不具备用户端节能操作功能,需要和散热器温控阀配合使用,才能产生节能效果。c.对采暖系统适应性差。热计量表对采暖水杂质有苛刻要求,特别是水系统中的杂质易造成在流量计腔体内的淤积使热量表无法工作。

d.维护成本高。

(2)热量分摊计热采暖量

主要有四种分摊方法:散热器热分配法、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和户用热量表法。

1、散热器热分配法:

原理:利用散热器热分配表测量的每组散热器散热量的比例关系,对建筑的总用热量进行分摊。

热分配表包括通过计量蒸发液来计算散热器散热量的蒸发式分配表和通过采集散热器表面温度并利用散热器散热量计算式来计量散热量的电子式分配表。

散热器热分配表法适应于任何形式的供热系统,对水质也没有要求,不存在堵塞问题,因此适用于既有建筑的供热计量改造。

电子式热分配表,具有计量准确、不计量未使用散热器热量的特点。由于具有远端读取的功能,管理人员使用手持抄表装 置就可以从远端读取数据,并传输到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了用热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形成账单,避免了入户查表的麻烦。

但是由于该示范项目(北方某供热计量示范项目)的热分配表改造是结合恒温阀进行的,改造费用较其他方法高出不少,增加了用户的经济负担,也延长了改造费用的 投资回收期。

散热器热分配法安装简单,灵活,适用于新建和改造的散热器供暖系统。但使用前提是热分配计和散热器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匹配试验,得出散热器的对应数据才可应用,而我国散热器型号种类繁多,给分配计的检定工作带来不利,且需要入户安装和每年抄表换表等,造成其使用受限。

2、流量温度法:

原理:利用每个立管或分户独立系统与热力人口流量之比相对不变的原理,结合现场测出的流量比例和各分支三通前后温差,分摊建筑的总供热量。

流量温度法主要采用楼宇总表、温度采集 处理器、流量热能分配器、手动

三通调节阀、用户信息查询器及系统数据监控等装置。

适用于既有建筑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的采暖计量改造,还可以用于共用立管的按户分户供暖系统,也适用于新建建筑散热器供暖系统。

计量系统安装的同时可以实现室内系统水力平衡的初调节及室温调控功能,但是前期计量准备工作量比较大。

存在三个问题:

1、成本性价比过高:数据远传技术含量高,设备成本、施工成本、维护成本也高。

2、安全性差。因为需要在建筑内布线传输数据,其数据的安全性存在较大问题,环境干扰、人为干扰、恶意性破坏等都很容易造成数据错误或丢失。

3、技术复杂不易管理维护:数据远程管理,无论是硬件维护还是软件的应用,都需要操作和维护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

3、通断时间面积法:

原理:在每户设置一个室温通断控制阀,依据阀门的接通时间与每户的建筑面积,按楼栋热量表记录的用热量进行分摊。

通断时间面积法的应用较为直观,可同时实现室温控制功能。适用于按户分环、室内阻力不变的供暖系统。

该方法应用的前提是每户须为一个独立的水平串联式系统,设备选型和设计负荷要良好匹配,不能改变散热末端设备容量,户与户之间不能出现明显水力失调,户内散热末端不能分室或分区控温,以免改变户内环路的阻力。

该方法能够分摊热量、分户控温,但是不能实现分室的温控。当散热器大小匹配不合理或散热器堵塞时,测量结果不准,将造成计量误差。

4、户用热量表法

原理:在建筑物和楼内各户人口设置热量表,通过热量表计量各个用户的用热量。

户用热量表包括机械式、电磁式、超声波式。

户用热量表法计量的是系统采暖量,比较直观也易理解。

缺点:

a.但是一般投资较高,且故障率较高。

b.对采暖系统适应性差,热计量表对采暖水杂质有苛刻要求,特别是水系统中的杂质易造成在流量计腔体内的淤积,使热量表无法工作。

c.仪表的运动部件在高温和长时间工作的条件下易损坏。

二、既有建筑采暖计量改造存在问题采暖管网老化严重、多种采暖形式并存采暖改造结束后,运行管理和维修费用由谁来负担,也存在争议改造资金的落实采暖分户热计量收费标准

三、参考文献

[1] 丁研.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方案分析.暖通空调, 2010, 40(11);

[2] 杨兴华.北方某供热计量示范项目的调查研究.煤气与热力, 2010, 30(12);

[3] 井汇.北方采暖地区既有住宅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经济性分析.科技通报,2013.8, 29(8)

[4] 廉小洁.采暖建筑分户热计量的应用及问题浅析.山西建筑, 2009, 35(15);

[5] 翟大海.分户采暖热计量方法与存在问题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4);

篇2:热计量表技术问题

2001年3月,国家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采暖部分进行了局部修订,把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作为强制性规定。北京市于2000年12月出台了北京市标准:《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对分户热计量采暖设计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在国家和地方强制性标准规范下,新建住宅热水集中供暖系统普遍进行了分户热计量设计。笔者在从事设计质量抽(审)查工作中,接触到一些分户热计量采暖工程设计,总体上看,基本上符合有关规范、标准、规程的要求,但也发现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现将发现的问题及个人的一些想法概述如下:

2、有关标准、规定、规范的回顾

自1996年以来,国家对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陆续出台了规程、规范,其条款表述是逐步明确、越来越严格的。

199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第5.2.2条规定:“在进行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考虑按户热计量和分室控制温度的可能性”。

1999年6月1日起实施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第6.2.3条规定:“集中采暖系统设计宜能实施分室温度调节并为实施分户热计量预留条件”。

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76号)第五条规定:“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当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

2000年12月1日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标准:《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J01-605-2000,对北京地区的分户热计量设计进行了具体规范。这是国内较早的有关分户热计量设计的地方法规。为其它采暖地区分户热计量设计提供了参考。

2001年4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采暖部分2001年局部修定条文3.9.1条规定:“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并且将此条文列为强制性条文,要求设计必须严格执行。

2001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80号)第八条规定:“新建建筑工程必须选择先进合理的采暖供热方式,采用高效的管道保温与热调控计量技术和节能型材料、设备、器具。

在新建住宅采暖设计中,室内系统如仍采用传统的垂直单管串联系统或垂直单、双管串联系统,很难满足上述规范、规程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采暖系统形式进行彻底的改变,应“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形式”,“按分户设计热量表的热计量方法进行设计”,做到一户一表。

3、室内计算温度

应区别于非分户热计量的普通住宅未考虑分户热计量的普通住宅,室内计算温度应按文献3中6.2.2条规定执行,室内最低计算温度:卧室、起居室(厅)和卫生间18℃,厨房15℃,有洗浴器并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卫生间宜按25℃设计。

采用分户热计量的普通住宅,宜参照文献5规定取值,各房间室内采暖计算温度应在文献3的基础上相应提高2℃,即卧室、起居室(厅)和卫生间18+2=20℃,厨房15+2=17℃。原来按20℃或22℃计算的高级住宅,采用分户热计量后,其卧室、起居室(厅)和卫生间应按20+2=22℃或22+2=24℃计算,为居住者留有一定幅度内热舒适度的选择余地。

但有的新建集中供暖住宅采用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室内计算温度仍按文献3规定的卧室、起居室(厅)18℃,采用是不妥当的,居住者少有热舒适度选择余地;还有的设计,不管什么性质的房间,室内计算温度一律按18℃或20℃采用也是不妥当的,应根据不同房间不同功能要求,选用不同的温度,如厨房宜为15℃~17℃,而不应按18℃或20℃计算,带洗浴器且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卫生间宜为25~27℃,而不应按18℃或20℃计算。

设置分户热计量的住宅,当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时,在进行供暖热负荷计算时,宜将室内计算温度降低2℃;因为地板辐射供暖是在辐射热和空气温度双重作用下对房间进行供暖,形成了较合理的室内温度场分布和热辐射作用,相对于常规对流式供暖方式可有2~3℃的等效热舒适效应,为安全考虑,文献6提出将室内采暖计算温度降低2℃。如北京地区,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为-9℃,对分户热计量的普通住宅,其卧室、起居室(厅)室内计算温度20℃,计算温差29℃,采用地板采暖时,按室温降低2℃取值,计算温差应为27℃;对高级住宅,其卧室、起居室(厅)22℃,计算温差31℃,采用地板采暖时,按室温降低2℃取值,计算温差应为29℃。对于地板热水辐射供暖系统,将室内计算温度降低2℃,即按18~20℃计算供暖热负荷,由于等效热舒适效应,同样可以达到室内20~22℃的温度效果。

4、户间传热量

不应计入采暖系统的总热负荷内在实施分户热计量和分室控制温度后,将会出现部分房间采暖、部分房间间歇使用或较大幅度调节室温等情况,这就必须考虑户间传热负荷影响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可有两种方案:一是与邻户因室温差异而形成的热传递,可采用提高室内计算温度进行计算,主要房间按相应设计标准提高2℃,户间传热负荷的温差可按6~8℃计算,二是必要时对户间隔墙和楼板进行适当保温,保温最大传热系数,笔者认为,可参照文献2中4.2.1条表4.2.1中外墙(体型系数≤0.3)传热系数限值取用。

户间传热应予考虑,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必须明确一点,户间传热并不会使建筑物总热负荷增加,故户间传热负荷仅可作为确定户内供暖设备的因素,不应统计在供暖系统总热负荷内。文献1中3.9.3条规定,“在确定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户内采暖设备容量、计算户内管道时,应计入向邻户传热引起的附加,但所附加的热量不应统计在采暖系统的总热负荷内”。文献5中3.0.6条也规定:“户间传热量仅作为确定户内供热设备容量和计算户内管道的依据,不应计入户外供暖干管热负荷和建筑总热负荷内”。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有的暖通设计人员未注意户间传热量与户内供热设备容量及建筑总热负荷的这种相互关系,而将户间传热负荷也计入建筑总热负荷中,致使采暖总热负荷增加较多,造成浪费。

某局级干部住宅楼,建筑面积6 295m2,设计采用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总采暖热负荷558.3kW,单位面积采暖热负荷指标高达88.7W/m2;而某军职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9524m2,总采暖热负荷419kW,单位面积采暖热负荷指标仅44W/m2.二者单位面积热负荷指标相差一倍之多。究其原因,除了二者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做法、热负荷计算参数取值稍有差异外,主要的是前者将户间传热统计在采暖系统的总热负荷内,而后者仅将户间传热负荷作为确定户内供暖设备容量和户内管道的依据,未计入总热负荷内,致使其单位面积热负荷指标出现了这样大的异差。

5、户用热量表

不宜设在户内文献1中3.9.5条规定:分户热计量热水集中采暖系统的共用立管和入户装置宜设于管道井内,管道井宜邻接楼梯间或户外公共空间“。文献5中5.3.3条规定:”共用立管宜设在户外,并与锁闭调节阀门和户用热量表组合设置于可锁封的管井或小室内“,”户用热表设置于户内时,锁闭调节阀和热量显示装置应在户外设置“。这里对分户热计量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共用立管和入户装置设置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共用立管及户内入口装置(包括热量表及锁闭调节阀等)宜设在户外,起码锁闭调节阀和热量显示装置应在户外设置。这样,既可满足对公共功能管道的设置要求,也利于防止人为损坏、方便管理,避免入户读表。

有的新建住宅采用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将共用立管及户用热表设在北阳台上,有的新建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将共用立管及户用分、集水器设在厅内,户用热量表亦予留在此处,这是不妥当的,查热表时还得入户读表,管理不便。

6、散热器

恒温阀应注意其传感器的选择和设置散热器恒温阀是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室温调节的重要装置,其传感器的选用和设置同散热器是否装设暖气罩有关。如建筑上不设暖气罩,恒温阀传感器可采用内置式,如建筑上设置暖气罩,恒温阀传感器应选用外置式。文献1中3.3.12条规定:“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必须采用外置传感器”。传感器应设置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某些新建住宅工程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每组散热器供水支管上均装设有恒温阀,但未注明传感器内置还是外置,建筑专业设计说明中明确要求每组散热器均设暖气罩,这样,工程施工安装时可能出错:如果施工时订购、安装的是内置传感器的恒温阀,那将失去室温控制作用,因为装在暖气罩内的传感器反映的是暖气罩内的局部温度,并非室内温度。

笔者认为,散热器上设有恒温阀的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为确保室温调控效果,散热器最好不设暖气罩,而将省下的钱用来购置、安装高效节能并具有装饰功能的散热器(目前许多散热器均具有这种功能,设计选择的余地相当大)。如果设计选用的散热器既高效节能,又与建筑装饰协调,具有良好的装饰功能,用户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如果有的用户执意要装

暖气罩,暖通设计文件中一定要特别注明选用外置传感器的恒温阀。

7、埋地采暖热水管道

水流速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文献1中3.8.18条规定:“采暖管道的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对热水管……坡度宜采用0.003,不得小于0.002……”,这是对传统的供暖系统而言。对于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如果供、回水管道明敷,也应该执行此规定。但如果管道埋设在垫层内,垫层厚度有限,管道亦要求按≥0.002坡度敷设是难以做到的。所以该条又规定:“如因条件限制,热水管道(包括水平单管串联系统的散热器连接管)可无坡度敷设,但管中的水流速度不得小于0.25m/s”。文献5中6.4.4条也规定管道“无坡度敷设时,管中水流速度不宜小于0.25m/s”。这一规定,主要是考虑便于排除空气,当水流速度达到0.25m/s时,方能把管中的空气泡带走,使之不能浮升。实践证明,热水采暖系统中的空气是最有害的因素,当管中有空气积存时,往往会影响热水正常循环,造成某些部位不热,产生噪声。暖通设计人员对有效排除空气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某些住宅工程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采用水平单管异程系统,设在80~100mm厚的垫层内的管道为无坡敷设,有的一个住户分几个采暖环路,造成诸多管段中的水流速度<0.25m/s,不能满足规范中规定的最低流速限值,可能会造成管道局部积气,影响系统正常使用。这就要在系统分环时,不要过小,户内系统最好采用水平单管同程系统,另外管径选择不宜过大,管道平均比摩阻宜按60~120Pa取用,管道内热水流速以不超过最大允许流速为限。

8、水力平衡计算

应考虑垂直共用立管的重力水头目前,新建住宅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设计,一般均采用新双管系统,即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采暖系统形式。这种系统,在计算共用立管各并联环路间水力平衡时,应计及垂直共用立管重力水头,以避免出现垂直失调现象。

文献5中7.2.4条规定:“各并联环路之间的水力平衡应计及垂直共用立管的重力水头”。重力水头值可按设计供回水温度条件下重力水头值的2/3计算。当供回水温度为95/70℃时,其重力水头计算值△P=2/3(977.81-961.92)h=10.59h(kg/m2),如层高为h=2.8m,则每层计算重力水头值为29.65kg/m2(mmH2O)。当供回水温度为80/60℃时,其重力水头计算值为△P=7.6h(kg/m2),如层高为2.8m,则每层计算重力水头值为21.28kg/m2(mmH2O)。

有的新建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设计,在计算共用立管各并联环路间水力平衡时,未考虑这一重力水头值,可能会带来各并联环路(各户)水力不平衡,出现垂直水力失调现象,造成上下冷热不均。

9、住宅内公共用房、公用空间应单独设置采暖系统和热计量装置文献1中3.9.1条规定:

“对建筑内的公共用房和公用空间应单独设置采暖系统和热计量装置”。文献5中5.4.1条也规定:“住宅内的公共用房和公共空间应设置独立供暖系统和热计量装置”,住宅内的公

共用房和公共空间是指住宅楼底层的商场等公共场所及地下室的办公、设备、库房等公共用房。

某高层住宅的地下室为办公用房,其采暖系统设有6个采暖环路,每个环路供回水管均单独由大楼供、回水干管接出、接入(地上层各主立管亦由此供、回水干管接出接入)未单独设置热计量装置,不符合上述规范的要求。这种系统也不利于热计量装置的独立设置,此系统若设热计量装置,需设6套才行,显然不合理、不经济。较为合理、经济的做法应是:从大楼供、回水干管单独接出一路,合理组织地下办公用房的采暖系统,并在接出部位单独设一套热计量装置。

10、设计选用的塑料管材

应注明壁厚文献1中3.4.11条规定:埋在垫层内的“采暖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的选择,应按工程要求的使用寿命、累计使用时间以及系统运行的水温、压力条件确定”;文献5中6.4.2条规定:“塑料类管材的性能指标和选择计算,可参照北京市标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对散热器供暖系统使用条件分级选择,应按不低于5级的要求”;文献6中4.3.4条规定:“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应按工程使用条件经计算选择确定,选择方法和计算数据可参见附录H、I、J”。附录H提供了加热管材质和壁厚选择计算方法,附录I列出了加热管材的使用条件分级,附录J列出了PB管、PE-X管、PP-R管等三种管材的许用设计环应力σD、计算SCALC.MAX值和最小壁厚。XPAP(交联铝塑复合)管计算所需数据未提供,但因其许用设计环应力大于PE-X管,故可参照PE-X管确定其所需最小壁厚。

某些新建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设计,采用散热器供暖系统,供回水管采用铝塑复合管(XPAP),埋设在垫层内,但未进行管壁厚的选择计算,图纸上仅标注了所选管道公称外径DN20,未注明使用条件分级和壁厚,这是不符合要求的。因为使用条件分级不同,各类塑料管材许用设计环应力不同,所需管材壁厚不同,即使使用条件分级相同,由于管内工作压力不同,所需管材材质和壁厚也是不同的。因此,设计图纸上不仅应标注所选管材的公称直径,而且应注明使用条件分级和壁厚。在图纸上按要求标注壁厚,设计人员可能麻烦点,增加了些许工件量,但方便了订货、施工和质检,是完全应该的。

塑料管管径标注,可采用无缝钢管的标注方法,如公称外径为DN20,壁厚为2,可标注为De20×2(De—示塑料管外径),公称外径为DN25,壁厚为2.5,可标注为De25×2.5.11、热费征收不能单独依据热量表读数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热费征收主要应依据热量表读数,但单独依据热量表记录收取热费又是不合理、不公正的。

住户所处部位不同,外围护结构朝向不同、面积大小不一,形成的热负荷差异较大。

同样的供暖参数和要求,处于不同朝向的住户,外围护结构传热量不同,热量表读数会有所不同,北向住户最不利,南向住户最有利,东西住户居中。同一朝向,处于不同部位的住户,外围护结构面积不同,耗费的传热量不同,热量表读数不同,处于楼层中间层的住户,由于仅有一面外墙,传热量小,热负荷小,热量表读数小;处于底层的住户,增加了地板传热,处于顶层的住户增加了屋顶传热,热量表读数增多,处于大楼尽端的住户,相对中间住户增加了一面外墙,传热量增加,热量表读数增多;要知道,这些住户的地面、屋顶、端墙

等,不仅服务于该住户,而且服务于整个单元甚至全楼住户,故这部分多出的外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热负荷不应只由这些部位的住户承担,而应由全单元、全楼住户共同承担。

由于这部分热量不可能单独计量,故只能采用按适当比例分摊的办法进行处理。

篇3:热计量与温控技术的初步探讨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福利制供暖, 能耗多少与用户利益无关, 这是大锅饭体制遗留下来的一大弊端, 也是供热系统节能工作的一个最大障碍。按照国家节能法的要求, 生活用能必须计量向用户收费。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一项重大改革, 是供热企业改变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一项根本措施。我们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把热作为商品, 由用户自行调节控制使用, 并按实用热量合理收费, 才能调动热和供热两方面的积极性, 进而促进节能。

实现供暖系统的按热量收费的最终目的是建筑节能, 要作到这一点, 除了加强建筑保温、降低设计能耗外, 室内供暖系统必须有温控装置。温控是实现热计量的前提条件之一, 只有计量收费装置而没有室内系统的温控手段, 实际上达不到节能的目的, 而仅仅是为了收费, 这实际上偏离了建筑节能的根本目的, 因此热计量和温控往往是密不可分的。虽然热计量的大面积推广一定要在有温控的前提下进行, 但是温控除了节能、节资外, 它的另一个作用是提高了室内舒适度, 提高热网供热质量。因此热计量一定要和温控配合使用, 才能相辅相成, 使两者的效果达到最好。

2 供热计量与温控技术在我国的现状

我国由于现行的供热收费体制是按面积收费, 所以抑制了供热节能的实现, 同时造成了热费收缴困难等问题。目前, 随着对供热节能研究的深入, 热计量与温度控制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暖通行业关注与研究的热点。由于我国热计量与温控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与试探性, 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争议, 比如国外的热计量方式与推广经验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国外的温度控制与热计量产品能否在中国完全适用?什么样的系统能够应用计量与温控?面对我国如此大的市场需求, 开发什么产品、采用什么系统方式能够经济、简单、可靠, 在达到节能目的的同时, 满足舒适需要?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近几年来, 国内许多部门做了大量有效地工作, 在居住建筑建立适合热量计量的供热系统以及热量计量方法方面做了一些示范工程,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 温控设备

用户室内的温度控制是通过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来实现的。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是由恒温控制器、流量调节阀以及一对连接件组成, 其中恒温控制器的核心部件是传感器单元, 即温包。温包可以感应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 带动调节阀阀芯产生位移, 进而调节散热器的水量来改变散热器的散热量。恒温阀设定温度可以人为调节, 恒温阀会按设定要求自动控制和调节散热器的水量, 从而来达到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

4 适合热计量的住宅供热系统形式

4.1 适合热计量的供热采暖系统应该具备的条件。4.1.1调节功能即系统必须具有可调性,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分室控制温度。无论手动调节还是恒温调节, 可调系统是热计量的前提。4.1.2与调节功能相应的控制装置。这是保证调节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由于室内系统的调节, 原有的定流量系统成为变流量系统, 系统工况变化较大。若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将无法满足用户需要。4.1.3每户按热计量功能。每户用热量应可计量, 用户按用热量计量收费, 调动用户自身的节能意识。4.2适合热计量的供热采暖系统形式。符合以上几个条件, 适合热计量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沿用传统的垂直的上下贯通的“单管式”或“双管式”系统;另一种是适应按户设置热量表形成的共用的供回水立管和分户独立系统相结合的新形式。4.2.1垂直式单管系统。改造旧有顺流式单管系统为跨越式单管系统、带温控阀的可调节系统, 是旧系统改造极易可行的一种方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加两通温控阀, 一种加三通温控阀。这种系统的热计量设备是在一栋楼或小区的总入口处设楼用热量表, 在每个散热器上设蒸发式或电子式热分配表。4.2.2垂直式双管系统。由于双管系统存在的垂直热力失调原因, 过去往往只应用于4层及以下采暖系统。由于双管系统本身具有可调节性, 因此只在每组散热器入口处安装温控阀就可以了。这种系统的热计量装置和垂直式单管系统的相同, 即一栋楼或小区的总入口处设楼用热量表, 在每个散热器上设蒸发式或电子式热分配表。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温控阀的阻力较大, 因此在安装温控阀后可以很好的克服垂直热力失调, 双管系统应用不再受层数的限制。4.2.3适应按户设置热表的共用的供回水立管和分户独立系统相结合的形式。共用的供回水立管和分户独立系统相结合的形式是指每户是相对独立一个系统, 每户的供回水管和共用的供回水立管相连, 在每户入口的总供回水管处设一户用热量表来进行热计量。户内的采暖系统形式有地板辐射采暖、散热器采暖等形式, 其中散热器采暖形式主要有水平并联式和水平串连式两种。

5 适合热计量的室外供热系统及其控制

由于按热量收费, 主动调节温控阀以节省热量将成为热用户的自觉行为, 由此产生的室内系统的变化, 使采暖系统由原来的定流量系统成为了变流量系统。外网若仍采用原有的定流量控制方式, 显然不能满足需要, 必须进行相应改进。

5.1 适合热计量的室外供热系统形式。由于我国以往供暖系统为定流量系统, 所以传统常规室外供热系统多采用集中式热力站, 有时一个小区只设一个热力站、小区热力站的规模从5~40万m2不等。而在集中供热发达的北欧, 多采用建筑入口设小型组装式热力站的形式。两种形式相比较, 集中式热力站初投资低、便于集中管理。但是当用户流量变化很大时, 虽然用户间相互干扰可以通过入口加差压控制器消除,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主循环泵的调速, 控制最远端用户压差维持不变, 但泵的工作点将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致使泵的效率大为降低。建筑入口设小型组装式热力站的形式初投资较高, 但运行费用较低, 调节灵活。同时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 减小了用户间的相互影响, 如末端漏水、相互干扰等问题。所以在确定供热方案时, 应从投资、运行的经济性与其功能两方面综合考虑, 选择最优方案。5.2适合热计量的室外供热控制方式。由于不同系统形式的特点不同, 所以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施按热计量收费后, 室内系统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有共用立管且户内为双管系统, 另一类是带跨越管的垂直单管系统或者是有共用立管且户内为带跨越管的水平单管系统, 在温控阀调节后, 这两类系统对总流量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对于第一类系统, 在入口定压差的情况下, 是理想的变流量系统, 外网应采用相应变流量控制方式, 即在采用质调节的同时, 应采用控制水泵转速的方法, 使供热系统实现无级变流量运行。控制水泵变频调速的方式有很多, 较合适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控制最不利环路供回水压差恒定;另一种是控制热力站进出口压差恒定。当流量变化很大时, 前者调速节能效果较后者要好, 而后者更易实现。第二类系统, 系统的总流量基本不变, 因此要求定流量, 只进行质调节。一般可以在用户入口加流量限制器, 保证系统定流量, 满足用户要求, 而对于分散的小型热力站, 由于系统小, 所以只要二次循环泵定流量运行就可保证用户要求。

6 热计量收费方法

热量价格的确定, 要考虑到多种方面, 其中包括锅炉煤耗、水泵电耗、水的软化除氧、水耗, 供热人员的工资收入, 设备的投资、折旧等等很多项目。还要考虑一次换热、二次换热乃至三次换热品质定价问题。不同供热模式及燃料种类对热价的影响等等。

城市供热是由热源、热网、热用户 (室内采暖系统) 组成的庞大、封闭、复杂的循环系统, 只要进入供暖期投入运行后, 就必须连续运行, 不能间断;但是, 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 又必须按用户的实际用热多少进行公平交易, 保证供热。考虑到这两方面因素, 热费计价办法应分为两个部分:固定开支与浮动开支。固定开支为与能源产量没有直接的比例关系, 即用户在完全没有使用的情况下也必须付出的费用, 主要由用于热网正常运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供热企业管理费用等组成。如土地使用、设备投资、维修管理、职工工资等。这些固定开支提供了用户相应的使用功能, 并不因为使用或停用、用的多少而变化。这部分投资应当按照用户所占建筑面积均分或是在房价上集中体现出来。

摘要:我国地域广阔, 人口众多, 房屋建筑规模巨大, 其中住宅建设约占居住建筑的92%, 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 我国如此庞大的房屋建筑及住宅建设的快速增长是以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换取的, 除了利用最直接的资源——土地以外, 住宅能源消耗的增长是住宅建设发展的一大限制因素。当前由于我国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很差, 供暖系统热效率低, 单位住宅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相同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倍, 只有坚决采取节约能源的措施才能维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热,温控技术,供暖系统

参考文献

[1]肖兰生.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方法的探讨[J].暖通空调, 2001, 4.

篇4:关于热计量系统技术分析

关键词:供热计量技术分析

1计量方法比较

1.1热表热表就是计量热量的仪表,它是能够测量热水的流量与供回水温差,计算二者乘积并进行累计的仪表。热表由一个热水流量计1、对温度传感器和、个积算仪组成。一般都显示输出总耗热量、总耗水量、即时热流量、即时水流量,供回水温度、温差、平均温度等参数。其技术参数还有存储数据性能、传输数据性能、寿命与可靠性、自备电源或电池等。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单位已经或正在开发热量表,已经有国内外产品投入到了工程实践,该仪表的特点和应用难点是:价格较贵,安装复杂,应用中要求的量程范围较大,低流速下的准确度要求高,长期应用和水质恶劣等因素要求仪表的可靠性与适应性要高,电器元件低功耗以延长电池寿命等。另外,实行一户一表的计量方式需要对管道系统的布置进行深入探索。

1.2热量分配表热量分配表是通过散热器平均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差值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散热器的散热量。热量分配表可以用来结合热表来测量散热器向房间散发出的热量:只要在住户中的全部散热器安装了热量分配表,结合楼入口的热量总表的总热量数据,就可以得到该户全部散热器的散热量。使用方法是:在公共供热系统中,在每个散热器上安装热分配表,测量计算每个住户用热比例,通过总表计算热量;在每个供暖季结束后,由工作人员来读表,根据计算,求得实际耗热量。国外公司很少有直接销售热量分配表的,通常是要配套计量服务,这一点在国内是否接受还有待探讨。

1.3散热器恒温阀散热器恒温阀是安装在散热器上的自动控制阀门。可以保证稳定舒适的室温,控制元件是一个温包,内充感温物质,当室温升高时,温包膨胀使阀门关小,减少散热器热水供应,当室温下降时过程相反,这样就能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散热器恒温阀还可以调节设定温度,恒温阀会按设定要求自动控制和调节散热器的热水供应。目前国内外散热器恒温阀在国内应用实例很多,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与经验。国内有厂家生产散热器恒温阀,在防泄露、温包感温介质的密封、阻力预设定功能、可靠性等方面还有欠缺;国外产品在价格以及产品如何适合中国系统方面还有欠缺。

1.4气候补偿器气候补偿器可以根据室外气候温度变化,用户设定的不同时间的室内温度要求,按照设定曲线求出恰当的供水温度,自动控制供水温度,实现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的气候补偿,也可以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根据室温调节供水温度实现室温补偿,还有限定最低回水温度的功能。

1.5自力式流量调节阀、自力式压差调节阀、自力式温度调节阀自力式差压调节阀和自力式流量调节阀原理相同,都是根据测压点的压力变化自动调节阀芯位置,达到恒定流量或是恒定压差的作用。在供热系统末端安装恒温阀等控制元件后,动态地调节势必会给系统带采波动,系统稳定性受到影响:影响其它末端设备工况的同时,也影响水泵、锅炉等中央设备的出力、效率等工况。因此需要这种自力式控制设备来增强系统稳定性。

1.6平衡阀平衡阀在我国开发应用已有比较长的时间了,简单的说,平衡阀是一个可以测出流量的调节阀。在我国水力失调非常严重的现状下,平衡阀有很大的节能效果和推广价值。对于温控与计量的动态调节系统,平衡阀是调节系统平衡与稳定性,达到控制设备发挥应用作用的一个关键设备。

2热计量系统分析

当前集中探索和实践的系统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2.1垂直单管加旁通管系统(新单管系统)国内的住宅室内系统主要是垂直单管系统,旧有的单管系统无法实现用户自行调节室内温度,因此在试点中被改造成单管加旁通跨越管的新单管系统。旁通管通常比立管管径小一档,与散热器并联,在散热器一侧安装两通的散热器恒温阀,或是直接安装三通的散热器恒温阀。新单管系统使用的散热器恒温阀要求流通能力大,不需要预设定功能。两通形式的散热器恒温阀安装改造方式比三通形式要容易得多,价格也相对便宜。多数的节能试点实验了这种新单管系统,得到了解决垂直失调,实现室内温度调节,降低不同朝向户间温差等结论。针对公寓式住宅,普遍采用建筑入口设大量程的总热表,每户的每个散热器上安装一个热量分配表,以分配表的读数为依据,计算每户所占比例,分摊总表耗热量到各个用户。新单管和双管系统的热计量通常都是参照国外的做法,用入口的总热表结合每个散热器上的热量分配表的方式。这样就须开发质量高、价格适中的热量表和热量分配表,同时还须建立散热器热量分配表的标定装置和制定热量分配表耗热量计算法则,并通过一定的法规确定下来。有些示范工程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热计量的。采用在每组散热器上安装热量分配表的方法,优点是分配表的价格低廉,对建筑内供热管道的分布没有特殊要求,但是其安装、围护、试验测试等过程非常繁琐,不能直接测量实用热量,各户实际用热值需经过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出,管理较复杂。另外,根据国情,目前尚难以避免热量分配表在使用过程中的人为损坏、拆卸,还存在用户对蒸发器作弊的可能性。

2.2垂直双管系统双管系统在国内也占有重要的份额,具有良好的调节稳定特性,供回水温差大、流量对散热量的影响较大,容易控制温度,改造工作量较单管小,恒温阀需要预设定。双管系统温度控制技术在国外较为普及,技术成熟,但是中国的采暖系统的阻力、压降、流速与国外有很大差别。进口的散热器恒温阀、热表等设备的流通能力较小,必须考虑其压力损失,以免供热不足;进口设备容易被管道污物阻塞或是结垢,所以实际使用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一些试点在大规模的供热小区里改造几个单元为双管系统,造成新旧系统混供的局面,改造的新系统阻力高以致流量不够,满足不了室温要求,更无法进行温度控制。双管系统的热计量方式的探索与新单管系统相同。

篇5:热计量表技术问题

一、为什么要开展CMA计量认证

1、它是我国出台的一种强制性认证要求

据SLD中检实验室技术对计量法规所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这里所说的“公证数据”,是指面向社会从事检测工作的技术机构为他人决定、仲裁、裁决所出具的可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数据,即除了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外,还应具有合法性。

因此,所有对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以及其它各类实验室必须取得中国计量认证,即CMA认证。这个属于强制性认证,只有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才能够从事第三方检测检验工作,并允许其在检验报告上使用CMA标记。有CMA标记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及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效力。所以,企业产品检测找检测机构一定要找具有CMA资质的机构,否则,检测结果就没有法律效力。

2、它是实验室规范自身管理,提升技术能力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有各个检测/校准领域的第三方实验室近万家,但是,现实情况是多数国内实验室总体实力不强,根本无法与SGS,DNV,TüV,UL等国际知名检测机构相比。更严重的是,有个别实验室违背第三方实验室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原则,人为操纵检测结果,造成同一种物品在不同检测机构得出的检测结果相差甚远,致使其公信力大受影响。

(1)据SLD中检实验室技术了解,要解决上述问题,就有必要按照国家法规的要求,按照实验室计量认证的评审准则建立起实验室的管理体系,通过严格控制检测/校准流程、认真执行质量监督职能、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加大培训和学习力度,从而提高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2)同时,各地的实验室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那些基础条件差(设备陈旧、人员素质低、业务稀少、场地有限、运行不规范等)的实验室将渐渐失去业务量,从而自动退出检测市场。而那些管理基础条件好、规范执业的实验室则获得了发展良机,将继续做大做强,从而促进整个检测市场的良性发展。

3、它是促进我国科技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实验室作为专业提供检测/校准服务的机构,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其检测结论很多时候直接影响到很多刑事责任的认定和民事责任的判决。因此,通过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工作,使实验室的检测工作更公正、独立、科学,对于促进我国科技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二、CMA中国计量认证是怎么回事?

CMA是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中国计量认证)的缩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要求,通过计量认证合格的检测机构,对于证书附件上所列明的项目,可以在其出具的检测(检验)报告上使用CMA标识。

三、计量认证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允许在检验报告上使用CMA标记;有CMA标记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展示及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效力。目前,计量认证已成为诸多行业,尤其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行业,评价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检测机构进入市场的准入证。

四、计量认证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哪个?评审依据是什么? 我国的计量认证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与实验室评审管理司。同时我国的计量认证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级别,国家级申请的受理单位是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认监委),省级申请的受理单位是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CMA计量认证评审依据主要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五、初次申请CMA计量认证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1、《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书》(纸质版及电子版);

2、《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3、典型检测报告;

4、内部审核资料;

5、管理评审资料;

6、其它必要资料。

六、CMA评审过程是什么?

据SLD中检实验室技术辅导通过的企业实验室CMA计量认证经验可知,CMA认证是严格按照国家或省计量认证工作程序规定进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向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办公室提交计量认证申请资料(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2、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办公室对申请资料进行书面审查;

3、通过书面审查,依据计量认证的评审准则,由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办安排委托技术评审组进行现场核查性评审;

篇6:国内热计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上个世纪80年代, 我国开始关注计量供热问题。国外的热计量的先进理论、先进技术及先进方法, 逐步介绍到我国, 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政策研究和试点工程实践。

中央国家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八部委文件精神, 带头推进政府机构办公楼、托管住宅小区的节能改造和供热计量工作。2005年以后,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相继在建设部、国资委、人事部所属的既有职工住宅建筑中, 进行了供热计量试点。北京市在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下, 已在18个小区191万平方米的住宅中进行了供热计量试验, 取得了大量数据, 为下一步全面供热计量打下了基础。除此以外, 辽宁、吉林、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等其他省市的供热计量试点工作也都有创新、有突破、有成效。

与此同时, 各地在热费制度改革中, 为保障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冬季采暖, 充分借鉴了沈阳市多年实行的对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城市供热保障金制度”的做法, 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一些解决办法。多数城市是由政府拨出专款, 对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和其他低收入生活困难家庭, 按不同比例给予采暖补贴。

不少地方在推进供热体制改革过程中, 积极引进国外能源服务公司的模式和运行机制, 促进民间和国外企业利用技术和融资渠道, 投资供热计量改造, 探索出合同能源管理在供热节能方面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如天津市、青岛市引进能源服务公司, 与供热单位或者业主签订能源服务合同, 投资改造供热采暖系统, 为用户安装温控装置、热计量表等, 对供热采暖系统进行管理, 为供热用户计算热费等。能源服务公司从节能费用中, 偿还投资成本并获取相应的效益, 从而促进了建筑节能和供热体制改革工作。

通过近20年的理论探讨和研发实践, 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也获得了一些失败教训。

多些年的研究及试点实践, 取得的一些共识:

1.1 采暖热计量收费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政策法规的建设、计量技术的实现以及热费收缴服务体系的建立等问题, 对供热行业来说, 是一次革命性质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通力合作, 联合攻关。

1.2 我国的采暖居住建筑内各个房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特点, 决定了建筑节能是同一建筑物内各个热用户共同的责任, 单靠某一用户去节能, 节能效果是有限的。供给建筑物的热量, 是居住在建筑物内的所有用户共同消耗的, 建筑物所应支付的热费, 是由建筑物内所有用户来共同承担的。

1.3 分户热计量收费, 是用来激励、提高人们节能意识, 促进采暖节能的手段。分户热计量不是必须计量热量, 关键是规定大致合理、大家共同遵守的计量法则, 以及在这个前提下设计出简单可靠、成本低廉、收费方便的计量装置。由于采暖的特殊性, 分户热计量收费的问题是解决公平问题, 合理性是相对的。从收费的角度看, 供暖用热计量问题, 实质是如何对建筑物的总热费进行分摊的问题。热费分摊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同一栋建筑物内的用户, 如果采暖面积相同, 在相同的时间内, 相同的舒适度应缴纳相同的热费。热费分摊的方法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 应根据当地条件确定, 选择合适的分摊方法。

1.4 室内采暖系统的调节功能应是采暖系统的必备功能, 不同的系统应选择不同工作原理的仪表, 没有必要将系统形式一定要改成单户水平式系统。

2 现存的主要问题

虽然国家针对热计量问题出台了诸多的政策、规程、规范, 但从各地的贯彻执行情况来看, 效果还不理想, 目前尚存在以下问题:

2.1 热价制定滞后, 制约热计量收费的实施

大家对于采暖热计量收费的实践, 仅仅停留在试点、分析阶段。试验内容, 大多停留在仪表好用与否的阶段。很少涉及到热费, 大多仍然按照面积收取。比较好的, 只不过是按照计量结果, 将按照面积收取的热费, 部分退给用户 (如天津、青岛) 。建筑物缺乏相应的计量设备和调节手段, 这就导致了热用户没有积极性去节能, 供热公司对提高热产品和热输送的质量和效率不感兴趣。绝大多数既有居住建筑是非节能建筑, 没有供热计量设施, 热用户无法进行自主调节;新建居住建筑相当一部分也未安装供热计量设施。

由于缺少清晰和全面的关于热价制定的政策、基本原则、定价标准和方法;没有清晰透明的热价应用、检查、公众参与、价格审批和申请程序, 没有执行好的公众听证制度, 在定价过程中, 对于公众参与也没有相应法律和具体程序保障;也没有关于何时以及什么条件下, 热力公司可以申请涨价、物价局需要多长时间审查并决定涨价申请的规定;没有建立依据城市中典型建筑的特点, 系统地分析建筑物的负荷特性和供热成本, 合理确定热价的基本价格所占的比例的方法;没有解决采用热量法 (户用热量表、热分配表) 计量每户的用热量时, 由于位置不同而造成的热量差别问题, 从而导致合理的价格出台不了, 个别按照热量收费的地方, 加上仪表故障率高等问题, 被迫停止。到现在为止, 国内几乎没有真正实行按照热量进行收费, 并取得成功的实例。

2.2 对热计量仪表的认识比较片面, 不注意核心产品的研发

每栋建筑设置热量总表后, 每户的计量装置仅仅是对总量进行分摊的工具。分摊的方法有多种, 但是大家将注意力集中在户用热量表上。目前我国热量计量仪表的厂家有一二百家, 而生产散热器分摊仪表和温度法分摊仪表的厂家较少。大家不重视热量表核心部件---流量传感器的开发, 只是将研发的注意力放到积分仪上, 从而导致户用热量表经不起实际工程的检验, 能经受3个采暖季完整工作的产品较少。

2.3 法律和法规建设滞后, 缺少一套明确而全面的法律调整机制

城市供热行业没有一部明确而全面的法律和法规框架。迄今, 还没有一部国家供热法, 为行业改革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框架:包括行业结构、所有权多样化、吸引民间投资、政府宏观管理、建立宏观调控和供热价格监管、供热服务质量最低标准、计量标准和要求。目前, 大多数城市和地方政府依靠自己的行政命令和程序对热力公司进行监管并根据自己的权限指定供热价格, 定价的主要标准是考虑用户的支付能力, 忽视了热力公司的运营成本和效率。结果造成采暖费用常常低于供热服务成本, 市政府给热力公司提供资本和经营补贴。在这种情况下, 热力公司不可能实行商业化经营。这种体制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 供热行业的服务质量和财务状况将会继续恶化, 难以吸引多方投资进行设备改造和扩大再生产。

2.4 旧的热费收缴机制满足不了热计量收费的要求, 新的付费和收缴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原有的按照面积收费的方法及依据该方法的收费机制, 无法满足热计量收费的要求, 新的付费和收缴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按照面积收费与按照热量收费的方法, 将同时存在。仪表的读数工作量繁重, 热费计算工作量巨大;热计量数据远传手段单一、成本高;热计量收费的管理软件开发落后等问题, 急需解决。

2.5 低收入人群采暖补贴范围小, 低保边缘户的热费负担重

城市供热商业化使“热”成为商品, 制定的热价除了能涵盖供热服务的全部成本外, 还要包括合理的投资利润。这种商业原则将把热价提高。合理处理行业的商业化目标和政府福利及社会保障的目的的经验缺乏。各地在推进暗补变明补中, 制定了一些城市低收入人群和从国企改革中下岗的工人的采暖补贴办法, 但是低保边缘户的热费问题, 仍然得不到保障, 热费负担将加重。

2.6 供热企业缺乏采暖收费制度改革后所需的服务能力, 成为采暖收费制度改革的最大阻力

采暖收费制度改革要求供热企业形成精干职工队伍, 高的生产效率以及良好的企业的财务机制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供热企业既有的管理模式及机构, 不能满足采暖收费制度改革需要, 本能地反对变动而维护现状, 成为采暖收费制度改革的最大阻力。

3 国内热计量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对采暖收费改革的大力推进, 采暖收费改革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近年内将有一些突破。

3.1 城镇供热商品化、货币化速度加快, 热费补贴由“暗补”变“明补”工作将在2007年底完成, 实现由热用户自己缴纳热费。

3.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验收标准、热量表检定规程、既有建筑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指导意见、集中供暖系统室温调控与热量计量技术规程、城镇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等一些新的技术标准或文件, 将逐步公布实施。为热计量收费制度改革, 提供政策、法规支持。

3.3 各地将陆续出台上述标准的细则或者地方标准, 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目前部分省市 (如甘肃、新疆、北京、天津等) , 已经开始进行两部制热价的制定, 并将逐步出台。单栋热计量试点已经没有意义, 各地将出现一批按照热量进行收费的试点小区, 总结出一些热计量收费的经验。

3.4 政府机构办公楼等建筑的供热计量改造将有较大的动作。对既有住宅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必须与室内系统改造同步进行的认识, 将逐步落实到实际的节能改造中, 乌鲁木齐等城市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将逐步由单体建筑, 拓展到居住小区, 能源服务公司将介入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3.5 大量的新建建筑将全面设计热计量设施, 锅炉房和热力站的一、二次水总管上将设置计量总供热量的热量表。集中采暖建筑物的热计量以热力入口处设置楼前热量表为主, 面积分摊热费法将成为主要收费方法。但由于经济杠杆的作用, 热用户对计量到户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分户热量分摊装置将大量得到应用, 温度法热费分摊装置将有大的发展, 热量分配表法将在一些地区应用, 户用热量表法应用将逐渐减少。热计量仪表厂家, 把大口径热量表作为研发、生产的重点, 并将研发目标从户用热量表转到新型的户用分摊仪表上。

3.6 注重室内采暖系统的调节控制功能, 室内系统形式将走出“只有每户一环的系统采暖才能实现计量”的怪圈, 垂直系统将重新在居住建筑中得到应用。室内采暖系统广泛采用散热器温控阀, 电热温控阀等其他型式的室温调节装置的开发应用将受到重视。

摘要:供暖热计量收费是推动建筑节能的动力之一, 是建筑节能的一项基本措施。本文阐述了国内热计量现状, 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现状和问题, 预测了我国热计量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聚餐二年级作文400字下一篇:冯井镇中心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