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2024-05-18

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精选13篇)

篇1: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有关问题的通知

(泰人社发【2011】227号)

各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国务院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已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使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后及时得到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就我市处理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案件的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要求申报工伤的,应当提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非本人主要责任(包括本人负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工伤认定的依据。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定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无法认定责任的交通事故,应提供事故最终处理的其他有效证据材料(指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或组织机构对事故处理的调解、判决材料等)。

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受理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工伤认定申请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尚未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应当中止工伤认定程序,并向申请人送达《工伤认定中止通知书》。申请人提供《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事故最终处理的有效证据材料后,应当恢复工伤认定程序。中止工伤认定的时间不计入工伤认定期限。

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受理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工伤认定申请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处理不予受理的,应当作为不符合工伤认定受理条件的案件终止工伤认定程序,并向申请人送达《工伤认定终止通知书》。二〇一一年六月七日

篇2: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动车事故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的请示的复函

(2004年12月28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文件国法秘函〔2004〕373号发布 自发

布之日起施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你室《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违章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的请示》(以下简称《请示》)收悉。经研究,函复如下:

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职工“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据此,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违章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只要其违章行为没有违反治安管理,应当认定为工伤。

附:辽宁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违章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的请示

(2004年11月1日 辽政法[2004]16号)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我省大连市在审理有关工伤认定的复议案件过程中,对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违章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认识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只要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就应当认定为工伤,不需要考虑职工是否违章。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虽然《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明确了认定工伤的七种行为,但同时受到第十六条规定的限制。虽然职工是在上下班途中,但因其违反交通规则,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情形,因此不能认定为工伤。

篇3: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顾某为某电子公司门卫,上班时间为7:30至17:00;2013年7月11日早晨7:15顾某正常上班,因雨天顾某穿雨衣骑电动自行车,从家到单位经过公交站台时,遇风掀起雨衣,遮挡视线,车辆与非机动车道路牙发生碰撞,致顾某倒地受伤, 当日经医院诊断为左肩关节脱位并大结节骨折、臂丛神经损伤。当地交警大队出具了交通事故证明, 未明确事故责任。顾某所在单位于2013年8月2日向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了工伤认定申请。 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调查核实后于2013年9月12日出具了顾某单方交通事故不认定工伤的决定。 顾某不服,于9月20日向当地人民政府提起复议要求撤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具的不予认定决定;当地政府经审核后维持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决定。顾某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具的不予认定决定。法院审理后要求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撤销工伤认定决定。

争议焦点

顾某上班途中遇风所致摔倒的单方事故,是否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对于个人无法作出预测且没有第三人责任的上下班意外事故可否认定工伤。

案例评析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 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某地方法院的意见:第一,顾某驾驶电动自行车上班符合其正常生活习惯,即使面临较大的风雨, 其对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无法作出预测;顾某发生单方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系风雨这一客观外力,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违反交通规则,不能径直推断该起事故不是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第二,不能因有了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就以顾某为单方交通事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为由,径直推断该起事故不是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

篇4: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各部门、车间:

公司职工在上下班途中也曾发生多起交通事故,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职工的交通安全意识,公司要求相关部门做好如下工作:

一、各部门、车间要加强对本部门职工的交通安全教育,并做好表率作用,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公司所有职工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杜绝酒后驾车。

三、职工要自觉控制行车速度,并保证车辆制动装置的完好。要求:摩托车行驶速度控制在每小时40公里以下;电瓶车行驶速度控制在每小时25公里以下。

四、门卫要加强对摩托车、电瓶车驾驶人员的戴头盔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戴头盔的摩托车、电瓶车驾驶人员,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并做好记录,车间派人每天到门卫统计一次,并与监控系统核对,对违纪者每次罚款100元。

五、本通知从2007年12月10日起执行。

以上通知,希各部门、车间严格执行。

篇5: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热点问题] “上下班途中”如何界定

A、顺路接送孩子,算不算“上下班途中”?

【案例】黄芳是启东一医院急诊室护士。由于家住农村,她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车库居住。2007年1月,黄芳下班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骑上自行车,到另外一个地方买了一碗麻辣烫。但是,等她买到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却发生车祸,被一辆摩托车撞击,倒地身亡。

事件发生后,医院认为,当晚黄芳没有按以往路线回家,而是去购买东西,已不属于“下班途中”发生车祸的范畴,所以不应当认定为工伤。

启东市法院认为,黄芳下班后未直接回到住处,而是到距住处数百米外的四川麻辣烫店购买麻辣烫,以外卖作为晚餐,系解决生活之需要,符合常情,随后其即返回住处,这一连续的过程可以视为下班途中,该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的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

【相关延伸】这是市民生活中一个典型情形,相关问题包括:什么地点属于上、下班;上班途中,送小孩上学后再去单位,送小孩这一段是否属于上班途中;从学校到单位是否属于上班途中;下班去接小孩,是否属于下班途中等等。

【争论】论证过程中,法官、学者、劳动保障部门专家对这个问题形成了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所谓上下班途中,是以其住房为代表的生活区域为一个点,以工作区域为另一个点,两点之间的合理路径。只有在符合上述条件的路径中,才能被称为上下班途中。

第二种意见认为,上下班途中实际是以工作区域为核心的。为了工作,前往工作区域所经过的路径属于上班途中。工作结束离开工作区域的路径为下班途中。至于是否以其家庭为起点或终点并不重要。只是上班途中只能是直接以工作区域为行进目标的路径;下班途中也只能是起点为工作区域,直接前往第一目的地的路径。

更多专家则提出第三种意见,他们认为,“上下班途中”原则上是以其生活区域为一点,其工作区域为另一点的合理行进路径。但应考虑到,我国公民具有较强的家庭观念,买菜、接小孩在其家庭生活中是必需的事项,在上下班的途径设定上应当更为人性化,而且,“接送小孩、买菜”所导致的路径变化,并不必然增加事故风险的明显增加。所以,为生活所必需的接送小孩、买菜所经过的路径也应被认定为合理的路径。

B、上下班时间该如何来界定

【案例】刘兰在大丰一家家纺公司做缝纫工。2005年12月的一天晚上,刘兰在回家途中被一小货车撞死。

家纺公司认为,当天下午5点多,刘兰没有请假就提前下班。从公司到她家的距离只要20分钟,但发生车祸时已是6点多,刘兰很有可能去做其他的事情,所以不能认定为工伤。

大丰法院认为,家纺公司没有证据认定刘兰提前下班去做私事,所以应当认定为工伤。

【相关延伸】省高院行政庭有关法官说,这是涉及“工作时间”认定的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时间段属于上、下班;下班后延迟两小时再离开,是否属于下班;早退是否属于下班;工作时间到了,但他仍在通往单位的路上,是否属于上班途中;提前两个小时去单位,是否属于上班途中;等等。

【争论】关于上、下班的时段标准问题,法官、学者在讨论中主要形成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无论提前上班,还是推迟下班,只要有证据证明是劳动者确实为了工作,其在前往或离开用人单位的途中所发生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应该被认定为通勤事故,属于工伤。至于迟到、早退等行为,虽然违反劳动纪律,但这种违纪行为的过错,并不足以导致这名劳动者失去工伤保障的资格,因为这种过错和失去工伤保障的资格这一后果相比,严重不合比例。当下企业之所以对这一点反应强烈,往往是这些企业没有为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主要赔付费用要企业来负担。

也有另一种声音,虽对提前上班、推迟下班可以被认定为上下班的时段没有意见,但是,对于迟到、早退,认为是一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应当受到制裁,因此,迟到、早退的途中不应被认定为上下班途中。本来将上下班途中认定为工伤已扩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再将早退定为工伤,缺乏法律上的理由和依据。

C、火车、地铁算不算“机动车”?

【案例】王华是苏州某塑料厂工人。2006年12月17日凌晨2时40分许,王华在下班途中骑电动自行车,被一辆无牌电瓶三轮车撞伤,当即昏迷不醒。事发后,厂方认为,王华是被电瓶车撞伤,但电动自行车系非机动车,所以不能认定为工伤。

苏州市沧浪区法院认为,经苏州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鉴定,该电瓶三轮车属机动车,所以王华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相关延伸】《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结合上面这个案例,那么,哪些算是机动车?被电瓶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撞击,算不算工伤?火车、地铁呢?

【争论】当下,电动车数量大增,由此产生的交通伤害能否确定为工伤,不同专家、不同地方分歧较大。关于“机动车”的范围如何界定,论证时主要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标准来执行,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比如各种汽车、农用车、摩托车等,就是机动车。除此之外的电动车、列车等都不能被认定为机动车。

第二种意见提出,可否按车辆的危险程度来确定,机械动力驱动的车辆,如果其危险程度不亚于《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称的机动车时,可以被认定为机动车。

篇6: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李某系X汽车附件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2011年3月25日22时许,李某离下班时间还有两小时提前下班。回家途中,李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与一货车发生交通事故,李某当场死亡,肇事车逃逸。后经交警部门认定曹某无事故责任。

李某的家人认为,李某是在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死亡,应认定为工伤,遂向所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经调查取证,县人社局作出了认定李某为工伤的决定。李某所在单位不服该认定,向市人社局提出复议申请,要求撤销该工伤认定。市人社局经查认为,李某提前近两个小时离岗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不属于正常上下班途中的情形,由此作出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李某家人不服该结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关于此类案件的处理,实践中争议很大。本案的焦点是:李某提前下班在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是否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有观点认为“上下班途中”应当理解为职工在上下班的合理路途中,同时参照上下班合理时间因素综合判断,理由是为了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关系,只有在上下班途中遭遇的交通事故才可以认定工伤。上下班的时间应当是和工作时间紧密相连的,至少应当不能偏离太大,否则便失去工伤保险条例保护的机会,这是对“上下班途中”的时间要求。这里所说的上下班应当是职工正常的上下班或者经过单位许可的上下班,职工擅自离岗行为是对单位利益的损害,让单位承担对其有害行为所带来的风险是对其合法权利的蔑视,所以擅自离岗下班不是工伤保险条例所说的“上下班”,不应对于这种擅自离岗的行为加以肯定。

笔者认为,上述第一种观点恰恰是工伤保险条例未实施前,原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立法精神。从修改后的规定来看,此种情况认定工伤并不要求必须是上下班的规定时间。所以,我们对法律的规定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解释,“提前下班途中”,从本质上仍然是“下班途中”,而不能将“上下班途中”仅仅界定为“正常上下班途中”,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提前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亦应当依法认定为工伤。关于职工擅自离岗行为对单位利益的损害问题,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职工单位可以根据劳动法律规定及企业内部纪律规定,对违反劳动纪律的职工进行处分或处罚,而不能因职工违纪而剥夺法律赋予职工因工伤获得赔偿的权利。

综上所述,本案中,李某在提前下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

提前下班遭遇车祸是否应认定为工伤

2012-07-24 08:40:35

【字号大中 小 】【打印】【关闭】

胡科刚 郝 岩

曹某系山东某汽车附件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2011年3月25日22时许,曹某离下班时间还有两小时提前下班。回家途中,曹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与一货车发生交通事故,曹某当场死亡,肇事车逃逸。后经交警部门认定曹某无事故责

任。

曹某的家人认为,曹某是在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死亡,应认定为工伤,遂向所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称县人社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经调查取证,县人社局作出了认定曹某为工伤的决定。曹某所在单位不服该认定,向市人社局提出复议申请,要求撤销该工伤认定。市人社局经查认为,曹某提前近两个小时离岗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不属于正常上下班途中的情形,由此作出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曹某家人不服该结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关于此类案件的处理,实践中争议很大。本案的焦点是:曹某提前下班在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是否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有观点认为“上下班途中”应当理解为职工在上下班的合理路途中,同时参照上下班合理时间因素综合判断,理由是为了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关系,只有在上下班途中遭遇的交通事故才可以认定工伤。上下班的时间应当是和工作时间紧密相连的,至少应当不能偏离太大,否则便失去工伤保险条例保护的机会,这是对“上下班途中”的时间要求。这里所说的上下班应当是职工正常的上下班或者经过单位许可的上下班,职工擅自离岗行为是对单位利益的损害,让单位承担对其有害行为所带来的风险是对其合法权利的蔑视,所以擅自离岗下班不是工伤保险条例所说的“上下班”,不应对于这种擅自离岗的行为加以肯定。

笔者认为,上述第一种观点恰恰是工伤保险条例未实施前,原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立法精神。从修改后的规定来看,此种情况认定工伤并不要求必须是上下班的规定时间。所以,我们对法律的规定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解释,“提前下班途中”,从本质上仍然是“下班途中”,而不能将“上下班途中”仅仅界定为“正常上下班途中”,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提前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亦应当依法认定为工伤。关于职工擅自离岗行为对单位利益的损害问题,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职工单位可以根据劳动法律规定及企业内部纪律规定,对违反劳动纪律的职工进行处分或处罚,而不能因职工违纪而剥夺法律赋予职工因工伤获得赔偿的权利。

综上所述,本案中,曹某在提前下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

害,应当认定为工伤。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职工提前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否认定为工伤

邹女士来信咨询:她丈夫石某是某单位职工,去年在野外作业中提前下班驾驶摩托车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经交通管理部门认定,石某负事故的次要责任。她向辖区劳动管理部门

提出了认定石某为工伤的申请,区劳动管理部门认为石某在交通事故中负有事故责任,违反了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认定石某所受伤害不属于工伤。她想了解一下劳动管理部门这样的认定是否正确?

河北宋金城律师事务所安冬玮解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其中第六款明确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该款规定应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其构成要件:第一,“上下班途中”既包括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的上下班途中;第二,这种伤害既可以是职工乘坐的机动车发生事故造成的,也可以是职工因其他机动车肇事所致;第三,此种事故发生的范围包括公路、城市街道和胡同里巷等供车辆、行人使用的道路;第四,工伤认定仅限机动车事故伤害。

本案中某单位职工石某的死亡发生在下班途中,且有证据证明是机动车事故造成的,劳动管理部门应当作出认定石某为工伤的认定书。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负有事故责任的交通事故是否应认定为工伤

根据原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后待遇享受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7]115号)规定,凡是职工在上下班必经路线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后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无论该职工及其用人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该职工都应认定为工伤,并享受有关的工伤待遇。如该职工及所在用人单位已参加了工伤保险的,有关的工伤待遇按当地规定执行;如该职工及所在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的工伤待遇则由该职工的用人单位支付。在本案中,经交通管理部门认定,石某在交通事故中负事故的次要责任,应当认定为工伤。

但是,按照国务院令第375号的《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此外,如果职工违反法律、法规,即使是在上下班途中造成的机动车交通事故也不能认定为工伤。例如,应无证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造成负伤、致伤、死亡的,不应认定为工伤。

本案中,职工石某并未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情形,而且发生交通事故并不一定就认定为石某有违反治安管理的情形,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存在。因此应当认定石某为工伤。

职工提前下班回家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影响工伤认定

根据《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规定,职工提前下班回家显然不属于“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当然不予认定为工伤。但是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对于“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未作规定,根据新法效力优于旧法效力的原则,应当优先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关于上下班时间的规定,因此该条件不是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认定工伤的必要条件,所以职工因提前下班回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伤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如果说要在本案中因石某在交通事故中负有事故责任,因而石某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

(一)项的规定,不得认定为工伤。这就涉及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谁有权做出处罚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四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显然,对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罚主体是公安机关。劳动管理部门在公安机关未做出处罚的情况下,比照适用,于法无据。

二是关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作为其调整的范围,但是新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也将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作为其调整的范围,而新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已不再将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作为其调整的范围。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关于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的规定已经被《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相关规定所取代。因此劳动管理部门在交通事故中依据违反治安管理做出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也是错误的。

篇7: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关键词:途中工伤,医疗保险

2011 年1 月1 日 《工伤保险条例修正案》 正式施行, 似是为争论已久的上下班交通事故应否认定为工伤之争盖棺定论。从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 在我国还没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给上下班交通事故受害人不低于工伤的赔偿待遇的情况下, 修正案最终保留了交通事故的工伤认定。同时, 作出了交通事故非受害人本人责任的限制, 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工伤保险对交通事故的补偿范围, 但原本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上下班交通事故具有多发性, 占工伤事故的比例大 (1) , 对上下班交通事故的工伤认定问题, 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工伤保险能否顺利实现其功能, 因而有必要对问题深入研究, 尝试寻找解决方案。

一、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之性质

(一) “上下班行为”具有工作与私人的双重属性

上下班途中代表着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与住所之间的往返。一方面它联结工作场所, 具有业务相关性, 从而有归入工伤保护的可能;另一方面联结住所, 又与私人事故紧密相关, 因而不同于职业灾害。

1.工作关联面向

从行为目的角度, 对于现代社会绝大多数劳动者人言, 为提供劳务而在一定时间、一定路线上周期性通过, 是为提供劳务不得不为的行为。对企业而言, 一方面能从通勤行为中间接受益, 另一方面从行为方式角度, 在上下班时间段内, 劳动者虽未开始工作, 但亦无法随意更改该时间段内的行为, 从这个角度讲, 用人单位对上下班途中的劳动者行为仍具有一定拘束性。

2.私人行为面向

对于上下班途中行为, 从行为目的角度, 其具有为私人目的的一面。从行为方式的拘束性角度, 劳动者具有广泛的自由意志, 这种自由体现在对于住所、往返路线与交通手段的选定等方面;除提供专用交通工具接送劳动者上下班场合外, 用人单位对发生于上下班途中存在的各种危险, 既无力预防亦无力控制。

(二) “交通事故”具有社会风险性

上下班行为与单位和劳动者利益相关, 而交通事故则具有社会风险性, 考虑汽车产业的发展、都市化、交通工具的高速度化、汽车大众化等背景, 交通事故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避免的社会风险, 因而其具有社会化的迫切需要。从交通事故的风险角度分析, 所有交通参与主体, 都是交通事故风险的潜在来源。

二、对将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的质疑

上下班交通事故认定为工伤的主要问题在于上下班交通事故不是典型的职业灾害。工伤作为职业灾害, 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依据是“职业危险说”, 具体可分为:危险来源说、危险控制说、享受利益应负担危险说。 (2) 从危险来源说的角度看, 上下班道路交通事故与工作原因的牵连性不强, 与企业的设备是否安全、管理是否完善、工作环境是都良好等无关, 工作并不是通勤事故中伤害发生的直接原因, 通勤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交通事故。从危险控制说的角度看, 上下班途中的道路交通状况不在用人单位的控制和管理范围, 用人单位没有办法进行工伤预防, 处于被动。让用人单位承担这种事先无法预防且与工作相关度很低的公共道路上的风险并不合理:

1.制约了因真正职业灾害发生工伤的支付标准。在不大幅提升工伤保险费率的情况下, 将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认定为工伤, 使得能够用于补偿真正职业灾害致伤职工的基金份额受限, 工伤补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差距日益拉大, 受灾伤职工的损害难以得到充分填补。

2.不利于工伤预防工作。工伤保险制度对职工的保护除了体现在事后经济补偿上以外, 还体现在通过浮动费率促使企业进行工伤预防。然而, 上下班交通环境不在用人单位的控制范围内, 用人单位无法通过改进安全生产措施来控制职业风险。由于不可控制的上下班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大, 使得用人单位为控制职业风险做出的努力成果由于道路交通事故的增加而稀释, 打击用人单位进行工伤预防投入的积极性。

3. 我国的工伤保险基金由单位缴纳, 没有国家拨款, 但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属于混合风险, 如果将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认定为工伤, 那么仅由用人单位承担保费则对用人单位不公。

4. 将上下班交通事故认定为工伤加重了企业的用工风险。我国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 并非全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用人单位也需要承担受灾职工诊疗期间工资、五六级伤残职工伤残津贴或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在某些情况下, 企业需要支付巨额款项, 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资金并不雄厚的用人单位来说, 负担重、风险大。

5.“双份利益”导致了不公及道德风险。职工受上下班交通事故伤害后, 可以通过工伤与侵权两次诉讼获得两次赔偿。一方面, “搭便车”进入工伤补偿范围的途中工伤制度获双份利益, 而真正因职业灾害受损的劳动者却只享有工伤保险补偿之利益, 存在明显不公。另一方面, 受损劳动者可能因双份赔偿或补偿而获得额外收益, 将会导致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

三、宜将交通事故伤害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

上文已论述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的风险来源既包括用人单位、职工, 也包括各方交通参与主体, 这就意味着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既可作为工伤事故处理, 亦可作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国外关于途中事故伤害大致有以下两种立法例:

1.将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 但须与典型工伤相区别, 其基金来源须部分或全部来自于国家或劳动者个人, 并采用统一费率而非差别费率或浮动费率, 建立独立给付标准。如法国是明确规定途中事故作为工伤保护的国家, 但是其对途中事故的保护要弱于一般本质意义上的劳动事故, 其根源在于法国具有特殊的工伤保险制度。“在法国, 上下班途中的事故是作为工伤保险的附加保险, 并建立了专门基金, 其工伤待遇标准要比工作过程中的工伤待遇标准要低一些” (3) 。法国把上下班途中事故认定为工伤的责任承担都归为政府, 是用专门的基金支付的, 并不是用企业缴纳的保险基金支付的。日本法在一致的整体保障水平之下, 也设计了两套保护机制。首先将一般工伤给付里的“补偿性”措辞改为“给付”, 原因在于雇主无安全照顾义务, 无须背负无过失补偿之责任。其次, 一般工伤只是, 除却国库对保费的若干补贴之外, 全部保费均有雇主负担, 劳动者无须缴费, 而在通勤事故中, 劳动者须适当分担。再次, 在保费计算上与一般工伤领域采差别费率不同, 通勤事故采统一费率。最后一般工伤中, 等待期内原本由雇主独立支付的停工补偿, 以及与残疾后果紧密相连的解雇限制措施也不适用于通勤工伤。 (4)

2.不将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 而建立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对受害人予以保护。如新西兰就建立了一个涵盖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在内的综合性的无过错事故赔偿体系。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遭受交通事故伤害虽不能被认定为工伤, 但可以通过认定为道路交通事故伤害而享受无过错事故赔偿, 并且有权与工伤事故伤害一样获得受伤当天和随后6 天的误工损失赔偿。 (5)

第二种模式更适合我国, 在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下, 不宜将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认定为工伤, 而可以考虑将交通事故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主要理由在于:

第一, 在发生交通事故时, 对于职工与非职工, 社会保障机制不应区别对待。对于职工和非职工来说, 同样面对道路交通事故风险, 且一旦交通事故发生, 通过民事赔偿和交强险都同样面临民事途径维权艰难交强险赔偿额度低的问题。非职工也一样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遭受事故伤害时, 与职工一样应享受社会保障待遇。

第二, 有观点认为, 随着交强险的赔付额度的提升, 最终可取代工伤保险, 解决上下班交通事故伤害的补偿问题。但我认为不论是上下班交通事故伤害还是普通交通事故伤害的社会救济, 都不应也不可能单靠交强险解决。道路交通风险虽主要来自于机动车, 但并非全部, 非机动车、行人的违规行为甚至意外事件都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交强险是责任险, 交强险的费用由车辆所有人支付, 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起分散机动车所有者风险的作用。但如果事故的全部或主要责任在非机动车或行人一方, 交强险则难以发挥作用。

第三, 发达地区如广东、北京、福建等地在这方面走在前列, 已经开始尝试给予交通事故受伤者尽可能的医保救济。以广东为例, 不论是否己方责任, 均可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但对方责任时 (含全部、部分责任) , 原则上先民事后医保。

四、例外情形

在上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受到伤害的, 事故的发生可能不在工作地点或不在工作时间, 甚至既不在工作地点也不在工作时间, 但若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工作有较强因果关系, 仍应认定为工伤。判断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工作之间是否具有较强因果关系可借助特殊危险规则和特殊任务规则。

1.特殊危险规则

特殊危险规则是指, 尽管职工在正常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伤害不属于工伤, 但如果途中存在特殊危险, 且这种危险与工作有关, 则途中发生的伤害也可能被认定为工伤。 (6) 根据特殊危险与工作的关系, 可分为三种情况:特殊危险由用人单位工作场所产生, 例如职工在公共人行道上被碎片击中, 而这些碎片是由雇主排出的;用人单位附近区域存在显著危险情形, 例如用人单位附近员工必经道路交通环境恶劣, 职工在此道路上遭遇车祸可能被认定为工伤;事故发生路段存在显著危险, 且经过该路段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事故发生道路风险与大部分路线相同, 但工作原因使得事故风险增加, 例如职工在连续超负荷工作结束后回家由于疲劳驾驶导致事故。特殊危险规则的应用在于, 在这些场合中, 上下班途中事故风险增大, 而工作是风险增大的原因, 根据“危险来源说”, 应认定为工伤。

2.特殊任务规则

特殊任务规则通常用于那些在下班时间而被用人单位要求返回工作场所的场合。例如, 职工被要求返回工作场所为修理工开门的途中遭遇事故伤害也属于工伤。适用特殊任务规则的工作通常是比较轻微的工作, 上下班成为职工服务的主要内容, 如果职工回公司从事更广泛的工作, 上下班不占据工作的大部分内容, 则无法适用特殊任务规则。特殊任务规则的运用在于两点, 第一, 正常上下班的目的具有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属性, 难以区分孰轻孰重, 而在下班时间被要求返回工作场所的情形下, 职工的交通行为是直接为了雇主的利益, 而且用人单位的行为为职工带来了不便, 用人单位享受利益, 则应负担风险。第二, 此时通勤是工作的主要内容, 途中风险自然也成为工作中的主要风险, 因而风险理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注释

11)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2年数据, 在7类工伤中,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达到64440件, 数量仅次与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形, 占当年认定工伤总数量的5.5%。

22) 董保华.社会法原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390。

33) 李志明.我国工伤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社会保险研究, 2003 (9) 。

44) 郑晓珊.工伤保险体系——从理论到制度的重塑与回归[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8) :179、180。

55) 李满奎.国际通行的“通勤事故”及其借鉴[N].法制日报, 2009-11-3 (010) 。

篇8: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各位员工,我公司为上班员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当员工发生事故后,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伤科和医保局进行工伤认定和医疗费用赔付。但是,部分员工对“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及“上班时晕倒”是否为工伤有疑问,我公司咨询了市人社局工伤科,现将相关法律法规解释如下:

《工伤保险条例》

(2003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公布 根据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修订)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注:交通事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认定,责任认定以交警部门作出的责任认定书为准。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事故伤害要求申报工伤的,应当提供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工伤认定的依据。)

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注:上班期间因自身疾病晕倒或者突发疾病的不能认定为工伤,可以根据病因及医院治疗的详细证明认定为病假,所花医疗费由本人向市医保部门申请按比例报销)

篇9: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7月 15日晚7时44分,广州301路公交车在停站时突然被人为纵火爆炸,造成2人死亡33人受伤的惨剧,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时刻关注爆炸案最新进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一个客观事实,即“若车上有上下班职工并且遭遇伤亡,能否被认定为工伤”?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上下班途中受伤能够认定为工伤的必要条件。

一、在合理的上下班时间内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可以认定为工伤。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工伤保险有关规定处理意见的函》规定,关于新《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的规定如何理解和适用的问题,经征得国务院法制办和最高人民法院同意,并商公安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提出如下处理意见,请遵照执行:1、该条规定的“上下班途中”是指合理的上下班时间和合理的上下班路途。那么什么是合理的上下班时间呢?《工伤保险条例》中该条规定的立法本意应当是在于劳动者自身的主观目的性,只要劳动者从家出发的目的是为了上班,而不是为了干其他私事,那么应当认定这是劳动者上班途中所需要的合理时间。同样的道理,如果劳动者离开单位后径直回家,没有为了办理与基本生活需要无关的其他私事存在耽搁、逗留等情况,那么从他工作单位回到家中所需的时间,就是合理的时间。如果职工在回家途中顺道去办理正常合理生活所需的事情,比如接孩子、超市购物等,也可视为合理的`上下班时间。

二、在合理的上下班路线

《工伤保险条例》中没有对何为“合理的上下班路线”作出详细的规定与说明,有的工伤认定机构将“合理的路线”认定为劳动者住所地到单位的最短距离,或者认定劳动者通常行走的路线就为合理路线。合理路线的规定,不在于距离的远近,也不在于该路线是否是劳动者经常行走的路线。“合理路线”原则上是指职工为了上下班而往返于居住地和工作单位之间的合理途径。根据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职工上下班的路线并非固定的、唯一的,而是存在多种选择的,用人单位无权加以限制。只要劳动者的主观目的是为了上班或回家,而不是为了个人办理私事故意绕道行走,那么此时劳动者所选择的路线就应认定为合理路线,这样也是与《工伤保险条例》的理发目的——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济和经济补偿相符的。此外,“居住地”应当考虑职工的生活常态,包括其经常居住地、实际居住地等。

三、遭受道路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为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认定工伤的前提性条件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另外,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而发生伤害的,也是可以作为认定为工伤的前提性条件之一。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城铁以及有轨电车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下班途中遭受的伤害可以认定为工伤的事故类型,在之前只有机动车事故一种,上述所介绍的事故类型,是201月1日实施的新《工伤保险条例》而增加的。

四、非本人主要责任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44条的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遭受道路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必须本人为非主要责任时,才可认定为工伤。

根据事故责任的划分来确定工伤认定的条件是年1月1日实施的新《工伤保险条例》所增加的新内容,在原《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中,只要在上下班途中发生机动车事故便可认定为工伤,并不区分职工是否承担责任以及责任大小的,而在2011年1月1日之后,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伤害的,只有在职工承担非主要责任的情况下,才可能被认定为工伤。

“非本人主要责任”包括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和非本人主要责任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事故责任认定应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交通运输、铁道等部门或者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出具的相关法律文书为依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已经作出明确的本人无责任、本人负次要责任或同等责任结论的,可视为“非本人主要责任”。

结合本次事件的相关情况来看,在公交车上的职工是在合理的下班时间内,也比较好确定是否属于合理的路线,当然更不需要负主要责任,所以认定工伤的关键在于公交车爆炸是否构成“交通事故”。就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来说,还没有对“交通事故”的界定进行详细具体的规定,只在《关于工伤保险有关规定处理意见的函》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下了定义,即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篇10: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案例:

将职工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作为工伤保险的条件有其特定的条件和背景。但非所有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事故都可以认定为工伤,在《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法》中规定了不予认定的条件。现实中情况是复杂的,如何在现行法律、法规下,公平处理该类案件,是衡量工伤保险管理人员政策和工作能力的试题。

案情回放

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职工谭某某,于2013年8月5日20:08左右,去单位上夜班途中横穿马路,被赵某驾驶的摩托车撞到,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检验,谭某某血液中的乙醇含量为370mg/100ml。当地公安交警部门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谭某某因极度醉酒,丧失了自我辨认和控制力,而赵某因车速过快,未注意观察路况,故认定事故双方在该起交通事故中承担同等责任。

后谭某某的亲属以其在上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为由,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经调查后,认为谭某某事故当时处于醉酒状态,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认定谭某某不是工伤。谭某某的亲属不服该决定,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地人民法院经审理后驳回其诉讼请求,维持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的不属于工伤的决定。

争议焦点

本案的焦点在于职工在上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时处于醉酒状态,能否认定工伤。一方认为,谭某某在上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另一方认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其中下列情形包括了醉酒的情形。因此,谭某某在上班途中遭受交通事故伤害时处于醉酒状态,不应认定为工伤。

各方观点及理由: 1.职工方申请认定工伤的理由: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七条第(二)项的规定,职工因醉酒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谭某某虽然在事故时处于醉酒状态,但其遭受交通事故伤害不是完全由醉酒导致的,在该起事故中,谭某某只付同等责任而不是主要责任或完全责任。而谭某某在上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2.用人单位认为不构成工伤、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决定不予认定工伤的理由:

谭某某虽然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但其在事故时处于醉酒状态,根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职工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但是有醉酒情形的,不得认定为工伤。谭某某在上班途中遭受交通事故伤害时处于醉酒状态,不应认定为工伤。

案例评析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醉酒情形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醉酒或吸毒等原因,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释义》以及由国务院法制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的《工伤保险条例释义和实务》相关解释是,因醉酒导致的伤亡,是指职工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达到醉酒的状态,在酒精作用期间从事工作受到事故伤害。酒精具有麻痹神经中枢的作用,导致行为人的判断能力和反映能力迟钝,难以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

谭某某醉酒后横穿马路发生交通事故,其所受伤害显然与醉酒之后辨认力与控制力下降存在因果关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以及相关部门的解释,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谭某某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符合法律规定。

把握问题要点:

一是按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第十条规定: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七条第二项中的醉酒标准,按照《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國值与检验》(GB19522-2004)执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等有关单位依法出具的检测结论、那段证明等材料,可以作为认定醉酒的依据。

二是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34号)第四条规定:《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醉酒或者吸毒”的认定,应当以有关机关出具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决为依据。无法获得上述证据的,可以结合相关证据认定。

三是有证据显示职工有醉酒嫌疑使自己造成伤害的,用人单位或者工伤认定部门要求进行检测,而职工或者家属拒绝检测的,可以不予认定为工伤。职工醉酒和事故发生之间在实际工作中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职工醉酒操作设备导致事故发生;一种情况,其他人操作设备,但要求职工采取相应防范措施职工因醉酒没有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或防范措施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

上下班途中或外出期间发生交通事故,也有几种情况,一种情况,职工醉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一种情况,职工醉酒不走斑马线、横穿马路发生交通事故,这两种情况下本人都有一定责任。

篇11: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张某系某市钢结构有限公司职工, 于2011年12月23日17时下班, 驾驶宝来轿车离开公司, 到距该公司5公里处的市东区菜市场购物, 在采购了蔬菜、酱油、米醋、鸡蛋等后开车回家, 于19时40分在回家路途中行至某加油站东侧时, 撞在前方的一辆捷达出租轿车的尾部, 经诊断张某右肋骨一处骨折。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该事故进行了处理, 裁定由于张某开车车速较快, 与前车距离太近, 且制动不及时, 又因前方车辆司机操作有误等原因, 酿成追尾事故, 最后裁定双方负同等责任。

张某于2012年1月31日向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报工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保险处在受理申请后, 于2012年2月20日,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 (六) 项之规定, 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书》, 认定张某属于工伤。

张某所在单位市钢结构有限公司接到《工伤认定决定书》后, 认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做出的认定结论错误, 随即向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申请行政复议。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受理了行政复议申请后, 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对张某做出的工伤认定决定问题提出书面答复, 并依钢结构有限公司提出的要求, 进行了实地调查, 核实证据, 然后采取了听证的方式审理。

经审理, 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依据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 (三) 项规定, 决定撤销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局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书》, 责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三十天内重新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新审理了案件, 进行了调查, 核实了张某在下班后专门去菜市场购物, 然后在回家的路途中受伤的事实。最后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 (六) 项之规定, 作出张某遭受道路交通事故不属于工伤的决定。

争议焦点

张某认为, 第一, 在下班途中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受伤, 完全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 (六) 项规定, 应当认定为工伤。第二, 他本人在下班途中顺路去买菜应属于“上下班途中”的情形, 尽管去菜市场买菜改变了下班的路线, 但没有改变回家的最终目的地, 应当认定为工伤。第三, 在下班途中买菜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 买菜是为了生活, 生活是为了工作, 所以下班买菜是合情合理的, 应视为是工作的延续, 如果不是因为下班可能会去更大的商店, 购买更多的物品, 不能因为去买菜否定“上下班途中”的事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为, 张某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书时, 出据了张某系钢结构有限公司职工的相关证明材料、工友证明事发当天出勤并正常下班的材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事故处理决定书, 其中注有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责任划分。按照以往的做法, 对于具备上述申请材料的基本可作出认定结论。关于张某在下班途中买菜的情形, 在具体实践中, 对于在下班的路边顺便买点东西的情节一般忽略不计, 采取从宽把握, 所以作出了张某属于上下班途中遭受交通事故, 并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在政府法制办公室撤销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后, 通过重新进行调查, 核实张某并非属于在路边顺便买菜的情形, 不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 (六) 项之规定, 也不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其他工伤条件, 最终作出张某遭受道路交通事故不属于工伤的决定。

政府法制办认为, 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伤害不是由工作直接引起的, 将其列入工伤保险的条件, 已是扩大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 在操作上不宜再扩大其外延。张某下班后专门到菜市场去购物, 其改变了下班后的目的地, 客观上已不属于“上下班途中”的范畴。如果下班以长期居住地为第一目的地, 路途基本在回家的路线上, 而顺便在道路边上买点菜, 可以从宽把握, 视同“上下班途中”。但张某的情形显然不属于此种情况。张某去购物的路线、地点、时间不是一个简单的状态, 张某到达菜市场时下班的行为已经完成, 张某从菜市场回家的行为是购物后回家。根据客观事实, 张某下班去菜市场购物后回家的路途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不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 (六) 项之规定。

案例评析

工伤是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责任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到的伤害。将上下班途中的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纳入到工伤保险的范围是基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情况, 从与相关保障制度的衔接、工伤保险能力和与工作有直接关联性考虑。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对于在工伤保险范畴的“上下班途中”的理解, 应是指从长期居住地到工作地点或从工作地点到长期居住地直接路线上 (包括必须绕道的情况) 。工伤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要以公平、公正、系统、协调的视角审视什么是“上下班途中”。如果将下班后以买菜、买衣物、吃饭、访友、健身、娱乐、休闲等与工作无直接关联的地点为目的地, 其路途就不属于工伤保险范畴的“上下班途中”。工伤保险是一项系统工程, 具有系统性与协调性特点, 最根本的是要体现公平性。如果将专门买菜后的路途作为“上下班途中”, 从平衡的角度考虑, 也应将下班后去买衣物、吃饭、访友、健身、娱乐、休闲等路途作为“上下班途中”处理, 其结果工伤保险将演变为“公民意外伤害无计免赔”。

从逻辑上讲, 目前在国务院法制部门未有关于“上下班途中”专门解释的情况下, 从宽泛的角度考虑, 可将张某下班后专门到菜市场前的路途视为下班途中, 但怎么也难以解释为在经过长时间采购一些生活物品以后回家的路途作为“上下班途中”。如果可以, 那么对于下班后无论去何处、无论做何事, 只要最终在回家的路上都可视为“上下班途中”了。

国际工伤保险制度与实践值得我们去研究, 有些是需要引以为鉴的。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各有不同, 有将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也有排除的;有的先纳入而后又通过修改法律将其排除的;有将“上下班途中”做严格限定, 也有操作宽泛的。无论何种, 都有其设计的背景和环境, 总之, 均与工伤保险的责任和待遇等相关联。

篇12: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各部室、车间:

目前,随着道路车辆的增多,尤其是上下班时间比较集中,途中交通安全成了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摩托车、电动车驾驶员及乘坐人员应按规定戴头盔,确保交通安全。现结合我公司情况,特对全体员工上下班途中安全事项要求如下;

一、摩托车、电动车驾车人员和乘车人,一定要佩戴安全头盔,以免发生意外。对不按规定佩戴者,一律要不允许进出厂门。

二、对于机动车(轿车、摩托车)上下班驾驶中必须持有本人驾驶证,杜绝无证驾驶及酒后驾驶等违章行为,公司员工车辆信息及本人驾驶证复印件必须交办公室备案,对于无证驾驶者一律不允许进出厂门。

三、骑车员工上下班一定要按照交通规则行驶,步行人员要走人行道并注意穿过马路上仔细观察路况,确定安全时再通过。

四、公司将和员工签订免责协议,对不按要求违规违章行驶者,出现交通事故,其一切责任自负。

五、本规定自2016年1月18日(周一)正式执行。检查职能部门为办公室保卫科,综合管理部跟踪监察。所有人员及车辆进出厂门必须听从门卫指挥,违者给予严肃处理。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请您为自己负责,为社会负责。从此养成良好习惯,文明安全上下班。

特此通知。

篇13:关于职工因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1月20日10时30分,刘某某与同事孙某、王某骑自行车离开单位回家。10时40分,刘某某骑自行车行驶至某区工业园路口处时,被付某驾驶的载货汽车撞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201月23日死亡。年2月20日刘某某之子刘小某向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认定其父为工伤,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受理后,经审查,作出了工伤认定决定书,认定刘某某构成工伤。某玻璃圆锥机制造有限公司不服,向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行政复议,后被维持。该玻璃圆锥机制造有限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依法撤销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某玻璃圆锥机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理由是刘某某发生交通事故死亡既不是在上班时间,也不是执行职务的行为,认定工伤不符合法律规定。

本案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正确理解“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中的“上下班途中”应包含两方面要素:一是时间要素,即上下班的必要时间;二是地理要素,即上下班的必经路线。尽管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公布 根据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修订)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该《工伤保险条例》虽然较修订前放宽了上下班机动车交通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的标准,但工伤认定案件审理中仍须审查以下事实:第一,上下班途中合理的时间内;第二,上下班合理的路途上;第三,因机动车事故而引起人身伤害的事实;第四,非受害人本人的自杀或自残行为,非因受害人本人的醉酒、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等行为而导致的伤亡等。法定的工伤条件无论列举得多么具体,也不可能完全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伤害情形相吻合。工伤认定包含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余地,需要对现有法律条款所规定的原则做出合理解释。

在上下班“途中”的合理解释上,一般应指职工在合理的时间与路线上往返于单位和家中的过程。审判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在于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绕道而受到机动车伤害是否可认定为工伤。依社会普遍观念,上下班的合理途径并非必经或惟一的路线,而应根据个案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劳动者居住地和工作场所之间的路线不限于最短路线,也不应由用人单位指定路线。

因此,对是否属于上下班途中的合理判断,可考虑从绕道的必要性和距离长短,并结合其他因素加以解释。对于绕道的原因,实践中有因突发事件而绕道,因私事而绕道和因工作原因而绕道等多种情形。因工作原因的绕道虽然不是正常上班时间,但此时发生的伤害仍属于职业伤害风险范畴,且不应只局限于机动车事故伤害。上下班途中因私事而绕道的情形较为普遍,如劳动者夫妻为双职工,每天因接送孩子上学、去菜市场买菜等原因而绕道,如果该事务是日常生活的必须要求,从劳动者立场而言,绕道是上下班途中不得不经过的路线,具有必要性,可解释为合理途径。而下班后朋友聚会,前往非单位指派的夜校自发学习等情形,不具有必要性,不应判断为合理途径。而因交通堵塞、车辆故障等突发或特殊事件而改道走其他较远的路线,是难以避免的情形,具有必要性,可认定绕道的合理性。此外,绕道距离的长短也应作为是否上下班合理途径的考量因素。至于绕道距离多远才属于合理范畴,亦应以社会普遍认识为基础加以判断,不可一概而论。

在上下班途中“时间”的合理解释上,不能简单理解为用人单位考勤规定的上下班时间,还包括加班时间,以及因合理事由而引起的延误或提前等情形。如职工蔡某驾驶汽车上班,途中发生故障,遂送往修理厂维修,后蔡某向单位说明了原因,并乘坐出租车从维修处赶往单位,到单位附近时,出租车与卡车发生碰撞,导致其受伤。此时虽然已经延误了正常上班时间,但事出有因,非蔡某主观因素所致,可视为上下班的合理时间。又如,宋某完成其当日的工作之后,于下午三点未请假离开单位骑车回家,而单位正式下班时间为四点半,且该单位不是计件工作制,宋某在回家途中被机动车撞伤。宋某提前下班缺乏合理事由,该时间不应认定为正当合理的上下班时间。综上,在上下班时间的认定上,除考虑距离因素外,还应结合路况条件、交通工具的类型和季节气候的变化、偶然性事件的发生等,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

发布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第9期的北京国玉大酒店有限公司诉北京市朝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裁判摘要明确:根据修订前的《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的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对这里的“上下班途中”应当从有利于保障工伤事故受害者的立场出发,作出全面、正确的理解。“上下班途中”原则上是指职工为了上下班而往返于住所和工作单位之间的合理路径之中。根据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职工上下班的路径并非固定的、一成不变、惟一的,而是存在多种选择,用人单位无权对此加以限制。只要在职工为上下班而往返于住所和工作单位之间的合理路径之中,都属于“上下班途中”。至于该路径是否最近,不影响对“上下班途中”的认定。职工在上下班的合理路途中发生机动车事故,被行政机关依法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以事故发生的地点不在其确定的职工上下班的路线上为由,请求撤销行政机关作出的工伤认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就本案而言,刘某某系原告公司职工,从事铁水沟耐火材料维修工作,其从事的工作一般是什么时候干完活什么时候下班,全天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下班时间不固定。2012年1月20日10时30分,刘某某与同事孙某、王某换下工作服,洗完脸后骑自行车离开单位,在回家途中于10时40分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刘某某死亡。事故发生时间应为下班途中的合理时间内,其发生事故的地点与回家路线、方向相符,为上下班而往返于住所和工作单位之间的合理路径之中,属于“上下班途中”。且其发生交通事故之前并未喝酒,不存在因醉酒、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等行为而导致伤亡的情况。

因此,被告认定刘某某系在下班途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导致死亡系工伤,符合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的规定。其作出的工伤认定事实清楚,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原告要求撤销当然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最终法院驳回了某玻璃圆锥机制造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

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本案发生时间是在2012年1月20日,应该适用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而按照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刘某某的死亡事故应被认定为工伤。我们应注意的是,结合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第16条规定,修订后的条例对工伤认定范围作了两处调整:一是扩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将上下班途中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事故伤害,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都纳入了工伤认定范围,同时对事故作了“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限定;二是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调整了不得认定工伤的范围,删除了职工因过失犯罪、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导致事故伤害不得认定为工伤的规定,增加了职工因吸毒导致事故伤害不得认定为工伤的规定。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工伤新规9月起施行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政策出台

2.工伤认定办法最新 最高法明确工伤新规将于9月1日起施行

3.上班途中买菜发生意外算不算工伤?

4.工伤认定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8号)

5.关于工伤认定程序和范围

6.关于工伤的十问十答

7.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详解工伤保险认定新规

8.提前下班受伤按工伤处理

9.单位聚餐后出事故算不算工伤?

上一篇:计生委优生优育工作计划下一篇:诗歌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