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小学生写景作文

2024-05-11

公园小学生写景作文(通用18篇)

篇1:公园小学生写景作文

一天早晨,太阳公公刚刚露出红红的脸蛋儿,公园里就已经有很多人开始锻炼身体了,小刚和景景也在公园里兴致勃勃的跑步。

小刚抬头说:“看,枝繁叶茂的柳树正在向我们招手呢!”景景向前一看,笑着说道:“你听,有两个人正在练声,声音真洪亮!”他们还看到了两位老爷爷,一位正在练太极拳,另一位手里拿着剑,在洋洋自得的夸耀自己身体是多么的好呢。

小刚满面春风的对景景说:“公园里真是其乐无穷呀,能锻炼身体,还能玩许多的游戏,景色也很美,太好了!”景景微笑着说:“你说的没错,你看,春天多好呀,万物都在生长,花儿在竞相开放,我们也要坚持锻炼,茁壮成长!”

篇2:公园小学生写景作文

早晨的公园里更是一番别样的景色。远处一座座山连绵起伏,上面长着茂盛的树木,让高大的山显得更苍劲有力。公园的中间有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湖的中间有一座漂亮的亭子,湖的周围有茂盛的柳树,柳树的枝条像姑娘的辫子,随风飘荡;有绿绿的小草,像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湖上还有一座能通往亭子的小桥。

瞧!公园里晨练的人可真多呀!看,他们有的练拳,有的舞剑,有的学唱戏,还有的跑步,热闹极了!

篇3:公园小学生写景作文

纵观当前作文教学, 学生生活经验缺乏、观察能力薄弱、作文题材单一、写作内容空洞, “无话可说”、“无从说起”的写作现象显而易见, 尤其在写景作文中更为突出。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写景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近两年执教第二学段的教学实践及参与《利用网络视频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策略研究》全国课题的研讨经验 (下面简称为“课题研讨”) , 认为小学中年级写景作文教学可利用视频指导辅助课堂, 逐步突破、提升。

一、引入视频, 激发写作兴趣

翻阅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四年级教材, 不难发现, 小学中年级的习作内容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等几类。对于小学生来说, 写景作文是常见的文体。然而, 笔者在本校中年级学生中开展的一次关于“选择你最想写的习作类型”自由选题调查发现 (如图1) :小学阶段, 三、四年级学生均喜欢写人、记事类的文章, 三年级写人、记事类选择所占的比重为76.1%, 写景类为8.8%;四年级写人、记事类选择所占比重为60.7%, 写景类则为17.9%, 比三年级稍高9个百分点。从图1数据中可以看出, 不管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的学生, 写景类作文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写人、记事、其他类作文。可见, 小学中年级学生普遍不擅长或不乐意写写景一类作文。

学生不愿意挑选写景一类作文, 归根到底——兴趣仍未激发出来。特别是农村地方的学生, 生活天地不够宽广, 阅历不够丰富, 视野不够开阔, 自然感受不到教材描景语句的优美, 体会不到作者爱景深切的感受, 即便写出来的文章大多不是记流水账就是言之无物, 索然无味。要想改善这种问题现象,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自2013 年9 月参与课题研讨以来, 笔者十分注重把视频这种新型教学资源引入习作指导课堂, 利用崭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景物”指导课上, 笔者先后采取传统教学与视频指导两种授课形式进行对比实践。前者主要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范文指引, 全班46 篇习作有27 篇仿照范文按照四季变化顺序进行描写, 部分本地学生甚至写出“冬天下雪、堆雪球、打雪仗”等与珠三角冬季特征不相符的内容, 千篇一律。后者则把金斗湾水乡怡乐园、皇爵音乐喷池广场、坦洲山公园等本地标志性建筑景物拍录成视频引入课堂, 勾起学生熟悉的回忆, 打开话匣子, 进而引导学生把自己身边熟知的景物写下来。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浓厚起来, 并能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过的回忆和感受展开写作。从后者学生完成习作的情况统计看来, 笔者惊喜地发现, 全班46 篇学生作文, 大部分作文篇幅由原来约300 字增加到400 字不等, 原来27 篇按四季顺序描写的作文减少至14 篇, 学生的写作兴趣明显提高, 写作效果略有改善。

由此可见, 兴趣是促进学生进行写作的动力源泉, 把视频引入习作指导课堂, 是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良好催化剂。

二、活用视频, 优化写作技巧

写景作文在选材方面无非是蓝天白云、花草树木、高山流水、虫鱼鸟兽, 写作对象鲜明, 应该是比较容易写的文章。但学生面对这些美景却时常写不出美的感觉来。笔者认为, 灵活运用视频指导习作, 可以直接、清晰地帮助学生优化写作技巧, 提高写作能力。

(一) 按照一定顺序, 有序观察

按一定顺序进行细致观察, 是写好写景作文的重要前提, 分为按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来写, 采用定点写景或移步换景等方法。

一般来说, 传统的习作指导课能让学生基本掌握按时间或空间顺序对景物进行有序观察, 习作中可以经常看到“春、夏、秋、冬”、“早晨、中午、傍晚”、“从近处看……眺望远处……”等字眼。但是, 在指引学生掌握如何采用定点写景或移步换景的方法进行写景时, 新型的视频指导法略胜一筹。

在执教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校园一角”中, 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班级分别采用传统教学与视频指导两种教学方式进行实验对比。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学生作文反映部分观察顺序杂乱、东拼西凑的问题, 即便有序观察, 文章总体也表现出过渡生硬的现象。为此, 笔者特意准备三个视频力争改善前面所出现的情况:一是站在学校正门定点拍摄教学楼及两旁升旗台、花坛的视频;一是从学校正门开始向教学楼、足球场、篮球场等进行移步换景的镜头汇编;二是杂乱景物的拼凑拍摄。实验课上, 笔者先后播放三个视频让学生对比感受“哪一个视频更吸引你, 为什么?”通过图像、声音的动态展示, 视觉、听觉的直观体验, “教师能够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 并说出观察的顺序, 更有计划地帮助学生从无意注意观察转换到有意注意观察”[2], 就这样, 学生强烈感受到按一定顺序观察与描写的重要性, 并能较快区分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的异同。在此基础上, 教师借机指导学生如何使用鲜活的过渡语把观察到的景物接连起来形成一篇文章。翻阅对比实验后的学生作文, 笔者发现, 学生作文观察顺序杂乱的现象有所减少, 48 篇习作仅有3 篇仍需改进;移步换景时所写下的过渡语较为灵活了, 48 篇中有26 篇达到预设的理想要求。

(二) 紧抓景物特点, 主次分明

虽然每处景物描写都离不开山水、花草、小桥、溪流等, 但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作文大部分出现景物特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叙事多于写景的现象, 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 千篇一律, 无法感染读者。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结合课题研讨实际, 尝试利用视频指导寻求转变。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秋天的图画”指导为例, 笔者搜集大雁南飞、水果成熟、稻谷丰收等素材制成视频资源, 通过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打开话题“秋天来了, 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哪个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什么?”接着明确写作不需要把所有看到的景物都写入文中, 如同观看视频, 只要抓住一两种景物的突出特点让读者留有深刻印象, 就是成功的。在这个过程中, 如有发现学生说话欠缺具体或情绪高涨要求再次观看时, 笔者会重复播放视频, 让学生再次感受, 加深印象, 激发说话的欲望, 进而达到“先会说, 后会写”的预期目标。

通过反复试验, 笔者记录了2013、2014 学年所任教班级从三年级到四年级以来写景习作训练的测试评价数据。从图2 折线图显示, 自开展视频指导写景习作以来, 学生一、二类作文呈逐渐上升趋势, 虽中间略有起伏, 但总体表现与实验起点相比呈持续增长走向;三、四类作文则出现人数缓慢递减现象, 总体沿下滑走向发展。

实验证明, 学生景物特点描写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等问题现象转变明显, 略有收效。可以说, 这离不开传统习作指导课堂的变革与新型视频指导写作的创新与坚持。

(三) 抒发个人情感, 注入活力

不同的人看不一 (2同类作7-3或文0分相) 同的景色, 心情和感觉都 (会一类27-各作文30分不相同。而小学三二、类四作文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只懂得把自二类然作文界的景物像照相机三 (一类24-2样作文6分复) 制到他们的作文之中, 没 (有三类24-自作文26分己独特情感的流露四 (和类18-抒作文23分发) , 缺乏活力。四类作文 (18-23分

审阅学生习作 (<, 17我分) 们经常可以看到“我的家乡 (风<17景分) 优美, 四季如画。”、“家乡的景色真美呀!”、“我爱家乡的景色!”等抒发情感的语句, 情感生硬, 难以给人真实、感动。学生笔下的文字缺乏生命力, 源于课堂对亲身体验实际生活的限制和过去体验情感再现的忽视。这种情况下, 视频是课堂中展现实际生活与再现旧时回忆的重要媒介, 是活跃学生情感神经系统的良好刺激物。因此, 笔者平时注意用视频积累学生学习的点滴生活, 以便在课堂上可以发挥一丝作用。就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校园一角”指导中, 除了前面提及做法, 笔者还独立制作了一段关于学校木棉树及学生在树下玩耍的视频, 作为拓展训练引进课堂。课上, 熟悉的镜头为学生带来了木棉树枝干、叶子、花朵、小刺的景色展示, 还再现了学生往日在树下乘凉、玩耍、捡木棉花等情景, 学生情绪迅速高涨, 情感汹涌而至:“我们的学校虽然陈旧, 但是正门旁边的那一株木棉树, 却是我的最爱。”、“橙红色的木棉花共有五片花瓣, 我最喜欢捡起一朵一瓣一瓣地数, 一片、两片、三片、四片、五片。”、“木棉树的枝干上还冒出许许多多的刺儿, 远远看去, 就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十分有趣。”……

总的来说, 灵活发挥视频直观、具体的最大优势, 对于学生写景习作的启发有一定的帮助, 运用视频指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尝试是有效的。

三、利用视频, 拓宽写作思维

学生掌握写作新思维是写好作文的重点。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用心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外, 还要充分利用视频新资源,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打开写作新思路。

怎样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自四年级以来, 笔者主要以仿写、续写、拓展为切入点着手开展教学, 尝试创新。如播放一段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直观视频, 让学生模仿作者描写一个全新的桂林的水的段落;植入一段家乡旧时的景色片段, 要求学生对比旧时与今日的景色异同, 与旧时家乡的景色描写相结合, 续写现时家乡的景色, 合二为一;引入一段外国农家风光视频, 开阔学生对于国内、国外不同景色的认识视野, 拓宽学生的认识……0510152025三1三2三3四1四2四3写人记事写景其他

经过一个多学期培养训练, 笔者的实验班在与同年级常2025规班 (四年级重新分班 (一, 优秀类作各) 文班作测试文1:水家平乡的相景物当) 的比照测15试中, 作文水平略有提 (二升良好类作。) 文如下测试面2:图_ (三__3_年级__的下_变扇了册) 形对比可以10清楚得知, 实验班一、 (三二达标类作类) 文作文测试所3:写一处自然景观占 (三百年级分下比册) 分别比常规5班略多1.11%、3.49%; (待四类三达作、文标) 四类作文 (四所年级占上册百) 分比分别比0常测规试1班测略试2少测试33.测58试4%、1.02%, 即实测试验4:校园一角班 (四作年级文下册写) 作水平比常规班稍高。由此得出, 实验班利用视频拓宽学生写作思维的尝试运用是值得肯定的。

四、结束语

在小学中年级写景作文教学中灵活运用视频引导, 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直观、具体、形象、生动, 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新型教学方法中激发写作兴趣, 优化写作技巧, 不断总结经验, 为写景作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结合教学实际, 多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改革创新, 多尝试探究新型教学方法, 以增强教学的主动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篇4:浅探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写景;观察

写景文章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1.选好角度,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了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2.移步换景

观察点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即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

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园景。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于景物描写。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景物描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然一体。

例如在《山雨》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作者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对山雨的喜爱。

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静态描写,要绘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才能深深感染读者。

例如《第一場雪》这样写道:“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个片段中,作者利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该要求学生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做到动静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结合观察合理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地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

参考文献:

[1]杨凌.学生作文辞典[M].海南教育出版社,1995.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篇5:阳泉北山公园学生写景作文

北山公园工程投资8000万元,分三期进行建设。依照“森林、生态、欧式、简洁”的主体风格,依据地形地质特征,北山公园划分为两个景区:即对原有废渣山进行改造,建设成开朗、壮阔的欧式园林风格景区;垃圾山经过整理修饰后,形成典雅、幽静的中式园林景区。主要景观为南大门、万人广场、台阶步道、浮雕、旱喷广场、群雕、廊道、文化长廊、林荫广场。

北山公园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博大,宽容,圣洁,大门口的花坛,鲜花开的正艳;广场上的草坪,也已是绿意融融。白色的建筑物和雕像与公园的环境非常协调,显得高雅、和谐。

迎着圣洁天使的群雕,踏上越来越高的台阶,沐着和暖舒畅的春风,怀着天高云淡的心情,真有一种天国般飘然的感觉。

公园门口的出租车忙忙碌碌,广场上好多小男孩滑着旱冰,游人们神情悠闲谈笑风生,绘制出一幅盛世阳泉的风景。

随着阳泉市城市绿化的进一步推进和宜居阳泉、人文阳泉、生态阳泉建设步伐的加快,阳泉市的环境有了极为明显的改观。空气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

假日,人们休闲娱乐也多了许许多多的场所。北山公园,闹中取静,静中有乐,大人休闲放松,小孩嬉戏娱乐,好一派祥和的景象。

篇6:小学写景作文:春天的公园

你看,公园门口那排高大挺秀的大树上挂满了好多“毛毛虫”,那“毛毛虫”就是杨树的花。一阵风吹来,杨树上的“毛毛虫”不停地摇动着,仿佛在互相嬉戏。杨树右边是几棵小柳树,柳枝上冒出了翠绿色的小芽,那小芽非常嫩,就像一颗颗绿色的小豆子,翠亮翠亮的,甚是可爱。 树下,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也被春风唤醒破土而出,给公园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如果你仔细观察,还能看到小草的叶子边上细细的小毛毛呢!

不远处,花坛里的的月季花茎上也长出了淡红色的新叶子,那没完全张开的小叶子拥在一起,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月季花的小花苞呢!而其他我不知名的小花有的都已经开了呢,红的,黄的……散落在草丛里,像星星,也像眼睛。

几只春燕自由自在的在公园的树间上下飞舞,一群小麻雀也落在草地上,叽叽喳喳的叫着跳着,好像在说着“春天来了,我们的朋友都回来了!”

篇7:春天的公园小学写景作文

在公园里,那原来一颗颗原来光秃秃的柳树上现在生出了嫩绿色的新芽,小小的,可爱极了。蓝蓝的天空中偶尔还会有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轻快的掠过,叽叽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在花坛中,更有一番新的景象:杜鹃花、牡丹花、月季花。有红的、白的、紫的。种类繁多,五颜六色。美丽的花朵配上绿绿的叶子,真是无比漂亮。在花坛边上的桃树、梨树、玉兰树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般的开出了各式各样的小花,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河水里的冰也开化了,活泼的鱼儿们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有时候柳叶飘到水里,浮在水面上,就成了小雨们的玩具。

不管是在花上、草上、还是柳树上,都会五彩缤纷的蝴蝶飞来飞去,好看极了。

篇8:小学生写景习作的指导

一、大题小做选景点

写景的文章往往可选的范围很广, 如果简单的让学生去写, 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往往笼统的写, 就会使内容空洞, 言之无味。一次习作中我们不可能将一处大场景写的面面俱到, 所以在选题时我们就应当指导学生, 大题小做, 把景点确定的小一点, 有选择地写, 那么就要找一处或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物, 突现它的特点, 来表达对整体的印象, 从而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 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习作前要先想想关于这处景的印象最深或深有感触的是哪里?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秋天的画”, 可以算是第一篇写景的习作, 指导学生介绍自己所选或画的图画的内容, 其实这是编者在有意识地告诉我们选题要小一点, “秋天”大的让人无从说起, 但浓缩到一幅小小的图画上, 可以是一棵挂满果实的果树, 也可以是风吹落叶的图片, 有了着笔点就好写多了;再如:写家乡的景物, 我们家乡要写的实在太多, 那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大题小做来选择景点, 构思时, 要选择具有鲜明的家乡特点的事物, 比如我们沂蒙山区就可以选择村后的那座山, 村前的那条河, 我家的果园, 我们的小山村等, 从中选取一个作为代表来写, 假如我们写家乡的山, 我们知道, 家乡的山上也有很多的景物可以写,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写, 从家乡的山中选一两处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比如山上的花草奇石, 山上的悬崖峭壁。比如写家乡的小山村, 可以写写村前村后的景象, 写写街上的鸡鸭小狗, 写写村里的奇闻异事。

二、按顺序写作

这是老话长提, 可这始终是小学阶段训练的重点。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描写景物时, 既可以由远及近, 由高到低, 也可以由近到远, 由低到高, 这样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 清晰自然, 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景物描写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是按时间顺序, 如果要写《家乡的小河》, 可以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 也可以按早晨、中午、傍晚、夜晚的顺序, 写出景物一天内不同时间段的景象;再一种是地点变换顺序, 例如我们描写《可爱的小山村》, 可以先写村前, 再写村子里, 村子后, 写一座山可以先写从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 再写从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 或者从高处看是什么样子, 从低处看是什么样子的顺序等。当然, 写作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这要根据学生的表达需要来确定, 因文而异。

三、抓住景物的特点

每个老师都会告诉学生, 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可哪里才是这个景物的特点?学生就茫然了。要告诉学生, 所谓的特点就是你看到的事物和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 是它自己所独有的。那么, 怎样才能找出景物的特点呢?就需要你留心观察要写的景物。只有认真观察了, 亲身体验了, 你才能发现它的特点, 否则只能看到表面现象, 写起来就显得空洞了!最好举几个例子, 比如, 我在教学写家乡的时候, 跟学生一起讨论家乡的特点, 先让学生自己说, 结果东拉西扯找不到重点, 我就问他们, 我们这里的哪些景象和城里不一样?有学生就说:我们是山区山多小河多, 村庄都座落在半山腰, 村子里鸡鸭成群就在大街上跑, 狗猫在村子里嬉戏也不拦着, 晚上鸡都上树休息, 不用进窝等, 我说这就是我们这里的特点;那写《可爱的小山村》, 就可以抓住了山村人家那无拘无束生活, 各家的鸡鸭狗都在村口玩耍嬉戏, 傍晚大槐树下人们喝茶, 拉呱的悠闲自得, 这是城里人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景象。这样, 学生写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 就能做到言而有物。

四、寄情于景物

篇9: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关键词:小学生;指导;写作

一、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描写对象,选出能代表景物特点的东西来写

仔细观察描写对象,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例如形状、色彩、声音、动态、静态等方面的特点。只有细心地看、连续地看、多角度地看,才能如实地反映出景物的特点。

描景时,不可能将观察到的全部写入,要选出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这一景物最好是你自己熟悉的,在颜色、形态、神韵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的景物,选出这样的景物,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突出景物的特征。

二、要让学生安排好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在作文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叙述,描景作文也不例外,因此在寫景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作文一般有以下几种写作顺序:

1.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一处景物,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景象,为了把它们全面地介绍给读者,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依次描述出不同时间出现的不同的景象。

2.按照空间顺序来写

一个景物总是由各部分组成的,为了把一个景物完整地表现出来,可以按空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为此,可采用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外向里,或由里向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顺序来描绘景物。

3.采用定点写景的方法

4.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三、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围绕中心思想选材

写景记叙文表达中心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借景抒情;二是以景明理。

例如,《家乡的秋天》一文,在对家乡秋季景物的描写过程中,充满了对自然、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感情,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往往会收到情从景生、情景交融的效果;又比如《夕阳》一文,作者通过对夕阳美丽景色的描写,告诉人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道理,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以景明理,立意高远且顺理成章。

四、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为体现景物的某个特征,就要适当地展开合理的想象,如联想到诗词佳句、故事轶闻、历史传说、民俗谚语等;也可展开想象,将自己看见的景物与自己内心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还可以穿插对历史的联想,这样可使文章的内容丰厚,趣味横生,充满文学色彩,更富有感染力。

五、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能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景物的特点

除了以上五点技法外,如果你的写景作文能在结构上独具匠心,在语言表达上精心锤炼,那么你的写景作文就会出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效果。

参考文献:

周益群.云南教育教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M],2008.

篇10:春天的公园小学写景作文

春天来了,鸟语花香的春天到了!公园里又有了春天的气息。

小华、月月和玲玲兴高采烈地来到公园玩。远处一排排笔直的小树披着绿装,站在那里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坪软绵绵的,像一张绿毯。小华懒洋洋地躺了下来,笑着说:“真舒服啊!”天空中小鸟在叽叽喳喳叫着,好像在给小华唱歌表演,小华还不断地向它挥手呢!月月发现旁边花朵簇簇,就走过去,蹲下来问起这阵阵花香。花儿随风摆动,像几个娃娃在跳舞。勤劳的蜜蜂闻着花香飞来了,好像在和花儿说悄悄话呢!这时,飞来了一只漂亮的蝴蝶,玲玲高兴地伸出双手,迈开步子,要去追赶蝴蝶。调皮的蝴蝶一下子飞远了,一下子又飞回来了,像在和玲玲捉迷藏。

大家在公园里享受着春天的美丽,感受着春天的温暖,春天的公园真美啊!我爱春天的公园!

篇11:写景的小学作文:九峰公园

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好像在为我唱歌,九峰公园玩的东西可多了!有大象滑滑梯,有小飞机,还有碰碰车.....还有供游人休息的亭子,坐在亭子里,一阵阵微风拂过你的脸,让你感觉到特别凉爽。

我走到花坛,那里的花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了漂亮的花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还有附近的小河,小河上面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无暇的玉盘,荷花花枝招展,有些荷花从荷叶之间冒出来,一阵微风吹来,一朵朵荷花就翩翩起舞,风停了,一池的荷花也停止了舞蹈。蜻蜓在我头上飞过,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蚂蚁爬过,告诉我今天搬运食物的乐趣。

这就是黄岩的九峰公园。

作者:郝轶婷

篇12:小学生家乡的后羿公园写景作文

我的家乡在盐城射阳,那是个美丽的地方。家乡的后羿公园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地方,特别是公园中间的小湖泊。

春天,你一来到那里就会看到满眼的绿色。许多柳树已经发芽了,柳条随风舞动,好像在招手欢迎你的到来。不光是有树,还有五彩缤纷的花儿,它们都挤到你的眼前,显示自己的美丽。你还能看到湖面的冰已经融化了,几只鸭子已经在享受游泳的快乐。小鸟也在欢快地歌唱,像是在演奏春天的赞歌。

夏天,这里的大树长得很茂盛,都遮住的蓝蓝的天空。湖面上,荷花挺胸抬头,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下面的荷叶一边懒洋洋的晒太阳,一边看着小鱼和蝌蚪在水里游戏。许多人们来到后海,有的坐在大树下看书,有的趴在栏杆上欣赏荷花,还有的在给花草树木照相。我最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划船,在宽阔的水面上荡舟,那感觉真舒服!

秋天,树叶都飘落下来了。金色的树叶把后羿衬托得更加美丽。游客们在凉爽的天气里聊着天,散着步,尽情享受秋天的阳光。

冬天,雪花慢慢地飘落下来,让这里变成了白色的世界。湖面全都结了冰,许多孩子会在冰面上滑冰嬉戏。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冬泳爱好者,他们把冰凿开,在水里游泳。每次看到他们在那么冷的天游泳,我的身体都禁不住发抖,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勇气。

篇13:写景作文“三个宝”

宝贝一:条理清

写景时条理清晰很重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以时间、空间,也可以以观察的地点顺序。

宝贝二:特点准

要让读者产生兴趣,就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从颜色、形状、声音、神态等各方面,把景物最突出、最美的地方描写出来。同时,语句要优美,可以运用拟人、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宝贝三:写法巧

篇14:公园小学生写景作文

【关键词】写景作文 专题小练笔 小学四年级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在写景作文方面存在着描写顺序混乱、内容不具体的两大通病。一方面,这与四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观察事物漫不经心有关,另一方面则与他们缺乏有效的作文训练有关。因此,我们设计了“扩写比喻句”“多角度观察”“从整体到部分”“词语积累与运用”四个专题小练笔,在单元习作教学时进行综合训练,采用“读——说——写——评”的小练笔教学模式,由点到面,从简到难,试图提高四年级学生写景作文的水平和层次,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专项训练一:扩写比喻句

我们以教材为蓝本,挖掘写景小练笔的训练点,让学生从课文当中进行模仿,学习将事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比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中使用了“按时间顺序叙述”“从远到近地观察”和“比喻”等手法。教师首先让学生齐声朗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个句子,然后出示三个被删减过的句子,引导学生逐一与原句进行对比,总结出从颜色、形状、数量、动作等各个角度去观察、描写事物,可将比喻句写具体写生动。接着,教师出示荷叶图片和对应的比喻句式“荷叶像圆盘”,让学生运用法宝集思广益,得出了一个具体的比喻句:“池塘里一个个碧绿的荷叶像浮在水面上的、大大的圆盘。”在学生初步掌握“扩写比喻句”法宝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出示有关花的图片和“花儿像……”句式,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写一写花的比喻句,要求把比喻句写具体生动。

二、专项训练二:多角度观察

学生在写景作文上出现困难很多时候还与学生的观察角度过于局限、视野不够开阔有关,因此,第二个专题小练笔着眼点就放在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去观察身边的植物,并填写“温馨提示卡”,要求学生记录植物的名称、生长地点、树干和叶子、花的颜色和形状等。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以教材为学生模仿的蓝本,以《鸟的天堂》为例,让学生总结出巴金先生重点刻画了榕树的枝干、根和树叶等多个部分,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记录卡,通过下面的句式“我可喜欢______啦!你看,__________ ”进行练写,再进行点评修改。课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校园、公园或家里的植物,并用观察记录卡记录下来,大大丰富了写景的素材。

三、专项训练三:先整体后部分

描写顺序混乱也是四年级学生在写景作文上的通病。比如有学生在描写大榕树时这样写道:“……近近的(地)看榕树像一个巨大的蘑菇,从远处看榕树像一个非常小的绿房子。从低处看榕树像一个巨大(人)站在那里,从高处看榕树像在我的脚下!”虽然他绞尽脑汁地去形容榕树的样子,但一会从近处,一会从远处,一会又是低处,观察顺序混乱,榕树的样子在读者的脑中依旧模糊,令人摸不着头脑。

在专项训练中,教师选取了《鸟的天堂》中描写百鸟欢闹的场面,请学生先读读描写“鸟多”的句子,总结出作者运用的句式,比如“到处……,到处……”,“……的,……的,……的,……的,有的……,有的……,有的……”,让学生明白作者先写了鸟多的整体景象,再具体写其中的一只画眉鸟,这种写法叫做“先整体后部分”。然后展示“鲜花”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练习从整体到部分的仿写。

如李旌宇同学在“先整体后部分”小练笔中这样写道:“公园里的鲜花真多呀,到处都是花香,到处都是花的踪迹。黄的,白的,红的,紫的,有的全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似乎还没睡醒,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呀!”他的这段文字巧妙地运用了“整体描写”这个法宝对公园里的鲜花进行了整体描写,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

课后他按照老师的要求对公园里的一朵花儿进行了“部分描写”:“其中,紫盈盈的喇叭花是最可爱的,它像一只巴掌大的小喇叭。走近这些‘小喇叭’,你似乎能听到它们吹出来的优美乐曲声。” 于是,一段优美具体的文字、一幅美丽的画面便呈现在大家面前了。

四、专项训练四:词语积累与运用

词语积累少、词汇匮乏也是写景作文中的大问题,不少学生的语言不够丰富,读来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这个专项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积累描写颜色、形状、大小等高级词汇。

教师以《火烧云》为例,让学生积累几类描写颜色的词语:ABB、半……半……、植物+它们的颜色……,通过“背诵擂台”等游戏环节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再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加以运用。

五、总结

小学4-6年级的学生对抽象言语材料的记忆仍然以具体事物为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本组小练笔的针对性和专题性,我们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向单元习作指导课看齐。专题小练笔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景手法,提高了学生的写景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写景作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实践证明,运用专题小练笔提高四年级学生写景作文的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唐懋龙.教好“教材里的作文”:小学作文常规课教学的探索[J].小学语文教师,2010(11).

[2]胡正宏.如何拓展写景作文的思路[J].语文天地,2006(08).

篇15:秋天的大庆公园小学生写景作文

不知不觉中,静谧的九月已经投向了秋的怀抱。大庆公园的上空,秋姑娘提着“百宝袋”,悄悄地飞了进去。

幽静的小路两边,高大而粗壮的树木像整齐的卫队似的忠实地守卫着公园。几片淘气的叶子宝宝挣脱了树妈妈的怀抱,在空中跳着舞,迫不及待地炫耀秋姑娘为自己编织的.新衣裳:金灿灿的、黄澄澄的、红艳艳的……它们落在地上,给大地铺上了一张五颜六色的地毯。

然而,松树弟弟却不想穿新衣服,它挺直身板,对秋姑娘说:“秋姐姐,我不想换上黄衣裳,我能永远穿这件翠绿的衣裳吗?”秋姑娘微笑地点了点头。松树弟弟开心极了,又向上窜了窜,在阳光下一副神气十足的模样。

秋姑娘来到花坛边,无精打采的菊花立刻穿上了她的杰作:红如霞、粉似桃、黄像金。它将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想离开。菊花妹妹争先恐后地展开美丽的花瓣,这些迎风怒放的花儿,都将自己最美的一面献给了秋姑娘。秋姑娘呢,只是微微一笑,又匆匆向下一个期待她到来的地方赶去。

很快,秋姑娘飞到了湖边,平静的湖面在微风中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波纹。杨树妈妈、叶子宝宝、松树弟弟和菊花妹妹都好奇地瞧了瞧,调皮的湖面偷偷按下了快门,“咔嚓”一声,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便在画面上轻轻地晃动着,散发着一种和睦相处的幸福气息。

篇16:公园小学生写景作文

春天的沿江公园很美丽、如果说松花江是一条华美的彩带,那沿江公园就是彩带上的花纹,把松花江装扮的更加美丽动人。

沿江公园最引人注目的一处风景,就是实木台阶了,它就像一条出海蛟龙,让沿江公园变得威武无比,踩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小朋友们都喜欢在上面嬉戏玩耍。

沿江公园另外一处风景就是防洪纪念塔了,它高33米,像一个充满朝气的少年,它是为了纪念抗洪胜利,于1959年用花岗岩建成,象征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它四周刻着人像浮雕,塔顶上镶嵌着一大颗红色五角星。当我来到塔前,仿佛看到勇敢智慧的佳木斯人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的细水长流。一想到这些就会向当年抗洪的人们致敬,防洪纪念塔是团结的象征,是胜利的象征。

春天的沿江公园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一大片小草、小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快乐成长,生机勃勃。一眼望去,像一条魔法毯,引来蝴蝶、蜻蜓在上面飞舞,又好像在举行草地飞行比赛,互相追逐真热闹。柳树姑娘也在随风摆动着枝条,婀娜多姿,像在拍手叫好,又像在梳洗打扮。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阳光照在脸上暖洋洋的,这时候可以坐船游览松花江,换个角度欣赏沿江公园,景色更加迷人!

篇17:公园小学生写景作文

春天,鸟语花香,各种各样的花争相开放,好像在比美呢。远远望去,就像花的海洋。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若你走近一看,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小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真是可爱极了,这就是春天时的金山植物公园。

夏天,公园里的树木长得更加茁壮挺拔了。一排排的大树好像一把把雨伞在为人们遮风挡雨,又好像一个个强壮的士兵守卫着美丽的公园。夏天的金山植物公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要数池塘里的荷叶和荷花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荷叶中冒出来,好像一个穿着粉红包的小女孩在玩捉迷藏被发现了,样子可爱极了。

秋天,是一个喜悦的季节。人们纷纷带上家人朋友来到金山植物公园聊天聚餐。微风吹来,一片片树叶在空中翩翩起舞,这意境真是美丽极了。

冬天的金山公园特别宁静,别有一番风味。孩子都躲在被窝里,盼望着春天早点到来。

篇18:公园小学生写景作文

韩中凌“: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一场实质性变革,在我县已历时10 年。这期间,我们努力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学生的自主批注,作为重建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的“支点”。赋予学生阅读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转变以往被动性、依赖性的阅读学习状态,力图把阅读变成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不断提升的过程。很多老师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一些突破。尤其是在第一课时的预习批注中,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独立完成课后思考题,已形成基本模式,并转化为学生的语文技能。但是,在运用批注深入解读文本上,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批注散漫,将课本空白处写得密密麻麻,却与重点无关;有的批注肤浅,只简单批些无意义语句或重复抄写文中内容;有的批注死板,如解答数学应用题。

“批注式阅读教学”应追求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性、差异性和批判性。下面,我们就以写景类课文为例,探讨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批注。请几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做法和经验。

何秀芳:我一直觉得写景类课文比较难批注,多数学生会只做内容上的分析,或单纯评价“美极了”,无法深入下去。对此,在预习整体把握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只批注一点:作者是怎样把景色特点写出来的。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批注导向,在阅读思考时必须关注作者的表达。比如《草原》这课,学生不但关注到了草原的辽阔壮美,还关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韩中凌:何老师的做法很好,一个明确的导向,会让学生将功夫用在刀刃上,有效解决批注散漫的问题。但要想真正深入下去,我们是不是还要引导学生应用恰当的批注方法,来更好地体会表达效果?这些年我们实践并总结了几种批注方法,如质疑法、联想法、解释法、补白法、对话法、欣赏法,等等。大家继续讨论,哪些方法适用于写景类课文,能促使学生的批注由肤浅走向深刻。

王宗华:我们班里比较常用的是联想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无话可批的现象。也就是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我给学生先后讲解过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移植联想。总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尽可能唤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从不同的侧面、层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会经常提醒学生联想课内外阅读过的文章、古诗词、歌词等来进行批注。如《草原》一课中的句子:“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我并不要求学生说什么修辞手法,而是让他们批注出自己的联想。学生有的联想到了四年级学过的 《牧场之国》: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有的联想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的联想到歌词……这样以文解文,既互相印证文本,又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郭思奇:在学习写景类课文时,我会推荐学生使用补白法。也就是在文本的留白处,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补充内容加深理解;或直接模仿运用,迁移作者的表达方式。比如,“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学生发现了拟人的修辞后,我就要求他们结合前文,写写牛羊可能在回味着草原上的哪些乐趣。结果,学生的批注真是异彩纷呈:

“它们也被草原的美丽景色吸引住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凝望着明朗的天空,觉得自己就像天上的白云呢。心里想,这里空气好,青草好,河水好,简直是我们的天堂。”

“它们好像在回味青草的味道,那样香甜可口,鲜嫩多汁,实在是好极了。清凉的河水,比矿泉水不知好喝多少倍。就连小鸟的歌声也比歌唱家的动听。这里真是我们生活的乐园。”

“这大草原真像无边的绿毯,走在哪里都是这么舒服。饿了低下头就吃,累了躺下就休息,困了随时能睡大觉。”

这样的批注让学生有话可写,非常富有童趣和个性化,同时也进一步体悟到拟人手法对草原景色的表达作用。

何秀芳:郭老师的方法我们班也常用,但我觉得对写景文章的深入批注,还得首推欣赏法。欣赏是阅读中比较高层次的审美活动,不但要求学生有敏锐的语感,还要善于咀嚼品味。进入高年级后,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来培养学生敏锐细腻的语感。时间长了,学生就能发现一些明显的长短句结合、对仗工整、双重否定、排比、反问等句式的特点,以及一些常见的修辞和极具个性的语言特点,也就慢慢有了文学阅读意义上的审美体验。

对于一些生动的表达,学生能模糊地感受到,但到底好在哪儿,却无从批注。因此,老师要教给他们批注的方法。比如我们班一开始时用了一个非常简捷的“填空公式”———作者用了( ),生动地写出了( )。

例如 《草原》中的这一句“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大多数学生的批注是:“作者用了(比喻),生动写出了(草原的广阔无边和一碧千里)。”语感更敏锐的学生的批注是:“作者用了(‘绣’字),生动地写出了(绿与白这两种色彩的主次及调配在一起的色彩美)。”“作者用了(‘绣’字),生动地写出了(草原景色的动态美。那样安静舒适的草原,有了羊群的走动,才生动活泼起来。羊群在用心地享受生活,也在用心地以自己的身姿装饰着草原)。”“作者用了(‘绣’字),写出了(羊毛和草都是毛茸茸的。草原实在是太像绿色的地毯了,所以羊群自然就像地毯上的白色大花。最奇妙的是这花跑来跑去,就像有人正在绣,还没有完工一样)。”

通过这样的赏析,“绣”的灵动,“绣”的形象,学生就真的体会到了。以后到了草原,可能会忘记许多有关诗文,但这个句子却会深深印在他们的心里。

韩中凌:几位老师介绍的方法都很好。我认为进入高年级后,还可以尝试运用比较法批注。采用比较法做批注,学生会超越“这一篇”“这一段”“这一句”的局限,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与课外同类文章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会有自己更为独特的见解,加深对作者情感和写作表达的认识。

比如《草原》一文,我们还可以引入以下两个文本:

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是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鲍尔吉·原野《静默草原》

草原上的草才是真正的草绿色。

不是都市工业污染的灰绿;不是乡村农业污染的土绿;不是园林移来植去的生绿;也不是尘埃与人眼中疲惫不堪,下过一千次水,褪过一百次色的旧绿。

那是一种灵醒的绿,一种每个毛孔都会出油的绿,一种恣情率性、肆无忌惮的绿,一种看一眼就会让人心旌摇荡的绿,一种整个生命都跃跃欲试地要从绿色中挣脱出来的绿。

没有什么地方的草会比草原上的草更像草。

草原是草的天堂。

草原是爱草人心灵的故乡。

———楚楚《草原散记》

学生会饶有兴趣地认真比较三个文本的异同,在对比中深入感悟。他们发现了三者都非常热爱草原,都在赞美草原的辽阔和绿,但关注的角度和采取的手法却各有各的巧妙。

鲍尔吉·原野作为一个蒙古族人,来到草原如同回家一样,他与老舍正相反,是印证了原有的阅读经验———“天,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呢,和草原哺育的万物一样,只能感到自己的渺小。楚楚作为一个城市人,她以女性观察的细致入微,比较出草原上的草才是“真正的绿色”。在表达上,三人更是大相径庭,鲍尔吉·原野像牛马那样,以原始的方式亲近草原,是粗犷的;楚楚则给草以灵性,“恣情率性”“肆无忌惮”,只有草原上的草才能生长得如此自由。而老舍的明喻和拟人都是浅显易懂的,但又极形象生动,化平凡为神奇。他的“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绣”“回味”,都简单、平易,却又是极其准确、生动。这正是老舍的语言风格。

王煜雅:我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质疑,说明他的思考就有了一定深度。所以我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给作者“挑刺儿”,采用质疑法进行批注。

比如《草原》这课,我给学生介绍说: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但是在本文中,他有些语句却写得前后矛盾。同学们,赶紧认真默读,看你能找到几处,画出来,并向大作家质疑。学生果然发现了以下语句: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一年级时就会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茫茫大草原上,老舍却说“并不茫茫”。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前面说“翠色欲流”就是没有流,后面又变成了“流入云际”,很矛盾。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什么都看不到,却又说看到一些小鸟,真是自相矛盾。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惊叹”还能“舒服”,到底是想“久立”还是想坐下?我觉得老舍有点无所适从。

这时,我引导学生二次批注:“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个名篇可真就有败笔了。事实上大家发现的这几个句子,恰是老舍用很独特的手法,写出了他这个北京人初来草原的真切感受。请大家结合全文,想一想看似矛盾的后面究竟是什么,把感受批注下来。”学生这次就更为认真地默读、思考、批注,在交流中达成共识:草原一望无际,视野是非常开阔的,而且天空明朗,空气清新,所以虽然一碧千里,却并不茫茫。“翠色欲流”是说小丘有着起伏的曲线,而草又绿得那样滋润、鲜亮,就像绿色将要流淌一样;向远望去,草原和天相接,就像绿色流入天际了。而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更真切地衬托和强调“初入草原”时的静感,这是以声写寂,以动衬静,更突出了辽阔草原寂而不死、静中见活的生机。

通过在课上比较,我发现采用质疑式批注,往往更能激发学生深入阅读思考,诞生个性化的见解。

上一篇:90创业故事3个下一篇:关于设计师个人工作总结